工作总结 > 总结大全 > 小学总结
栏目

小学语文课总结(十三篇)

发布时间:2023-02-28 热度:23

小学语文课总结

【第1篇 小学语文课改经验工作总结

__年年9月,随着我校承担的市级“十一五”规划课题的正式启动,我校的课改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经过三年的实施,课改工作取得了不小的成效,尤其是我校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显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回顾三年走过的路,虽艰辛却也颇感欣慰。

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中,我尝试从低、变、多、勤这四个方面入手,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低”就是起点低。考虑到新课程的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在理念上的差别,为便于教师的施教与学生的接受,确保良好的教学效果,我首先是从新的课改理念的高度出发,帮助学生了解新课程的课堂教学特点,让学生知道现在老师将怎样教,学生该如何学;二是通过多种途径逐步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以及合作学习的方法与能力;三是课堂教学设计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基础上进行,不仅要面向每一位学生,而且设计的问题要与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相适应,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进来,以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让学生能够获得成功的喜悦。在实施课题研究的起步阶段,我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扶”到“放”,从迈小步开始,做到先帮助引导学生尝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全过程,让学生既产生浓厚的兴趣,又能深入进去学会自主操作,并学会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使学生逐步摆脱对老师的依赖性,并最终完成由“接受式”学习到“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转变。

“变”就是转变,首先是教师角色的转变。我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开始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总是把学生的需求放在首位,时时、处处关注学生的体验和感受。体现在:

一、教学语言的变化

(1)由强制性的语言向商讨性的语言转变。如,“请你把课文读一读。”“我们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好吗?”“谁愿意把这一自然段读给大家听?”

(2)由命令的语言向建议式的语言转变。如,“你的勇气可佳,你能试着说得更具体一点吗?”“如果你的声音能再响亮一些就更好了。来,试一试!”

(3)由要求性的语言向希望性的语言转变。如,“听也是会学习的表现。我希望大家认真听好我下面要说的一段话。”“你为什么这样想?能说说自己的理由吗?”

(4)由封闭性的语言向选择性的语言转变。如,“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这篇短文。”“你喜欢文中的哪些句子,就请把它多读几遍并背下来。”

(5)由单一的评价语言向富有指导性的评价语言转变。如,“你们的问题很有价值,看来你读书时是用心思考的。”“听你们的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们不但读出了声,而且读出了情。”

二、教学设计的转变。深入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更好地发挥教材优势是搞好课改实验的前提。为更好地落实新课程理念,在实验中,我加强了对教学设计的研究。首先依据新课程理念进行教学设计。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深入学习课程标准,明确年段目标,把新课程理念贯穿于各环节中;其次依据学生实际进行教学设计。语文是一门母语学科,有非常广泛的学习环境和途径。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实际接受水平出发,灵活地处理教材,拿出符合学生知识和心理需求的教学设计,才能更好的为学生服务;其次,依据教材进行教学设计。人教版实验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每单元前的导语提示了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教学要点。进行教学设计时,我充分发挥导语的导学功能,从整体上把握单元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针对精读、略读课文在本单元的不同作用,有的放矢地加强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为了呵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富有个性的经验,我站在促进学生发展的高度,以学定教。课堂上我更加关注学生灵性的闪动,在注重预先设计的同时,更注重把握课上生成的知识,珍视学生独特的见解,抓住契机引导、拓展并及时地进行课后反思,不断提高处理教材的能力。第三是学习方式的转变。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三者是有机联系的一个整体。自主是探究的前提,探究必定是自主的,是外力所不能代替的,而对未知的探究,对小学生来说,相互的合作、启发必不可少。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学生就必须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为此,为实现学习方式的改变,我注重通过示范点拨、引导领悟自得,发现来源于学生中间的好的学习方法,并加以推广等方式来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语文学习方法。在学生进行自主、合作的学习过程中,这些语文学习方法也得到了完善。培养了学生学习能力,使学生真正达到了“会学”。第四是评价方式的转变。评价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制约课改能否顺利进行的瓶颈。为实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目标,在近三年的实验过程中,我认真研究、积极探索,在评价方式、评价内容、评价标准等方面做了大胆的可操作尝试。1.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内容的多元化。针对以往评价过于注重学业成绩,过于注重期末评价的弊端,在评价中,我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了日常评价,体现了动态的评价管理。在评价内容上,分为平时的形成性评价、期末终结性评价。2.开放评价过程,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为避免传统评价中教师为主体的局限性,在实验过程中,我鼓励学生本人、同学、家长等参与到评价中来,将评价变为多主体共同参与的活动。在评价中,结合评价内容采用了学生自评、互评、家长参评、教师综合评定的民主、开放式的多元评价方式,增加了评价的客观性,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多”即是多活动,多参与,多评价,多开发。主要是课堂上突出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突出合作与交流,体现分层优化,让不同类的学生都积极地参与进去。突出评价,在活动过程中我常常激励学生进行多方位、多元化的评价。让学生在这种交流活动中快乐成长。在教学中,我还积极开发多种课程资源,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沟通课内外,实现由教材文本到丰富的社会生活等多方面的联系,由语文学习中的读、说、思、做等到跨学科的多种能力训练的结合。当然,在引领活动的过程中,我特别注重创设宽松、平等、和谐的课堂人文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适时点拨,引导,可浅处深问,可静中得疑,可变中求新,层层深入,激起波澜。

“勤”即勤反思,教学反思虽然不是创新,却是创新的起点;虽然不是学习,却是学习动力的源泉。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不断的、客观的、深刻的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我将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教学前的反思可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反思教学方案,反思对教学目标的理解,反思对教材与教法的把握,这些对上好每堂课都很重要;教学中的反思可使教学过程最优化,在反思中改进,在改进中提高,在提高中升华,让每堂课尽可能多地闪出思想的火花;教学后的反思,可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坚持写教后感,让自己在实践中出经验,在缺憾中找不足,在思考中找答案。

“低、变、多、勤”这看似简单的四个字,让我的课堂变了,课堂上再也不是教师乏味的讲解和师生间的机械对话,而是充满了争辩、充满了合作的活跃性的艺术课堂。

要使语文课改一路走好,并取得实效,就让我们认真研读《语文课程标准》,谨记语文学科特点,不忘学生年龄特征,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相信在广大语文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课改一定会取得更大成功!

【第2篇 2023年小学语文课题研究工作总结范文

截至这学期,我们开展市级语文课题研究已经一年多了,顺利地通过了市级语文课题研究中期检查,得到了上级的肯定,课题研究期间我们付出了辛勤的汗水,遇到了若干莫名的困惑,收获了些许骄人的成果……现将这一学期市级语文课题研究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领导重视,有序开展

我们语文课题组在学校领导的正确指导下,按照学期课题研究的计划一步一个脚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贯彻落实新课程精神,进一步推进学校教学研究工作,以教学研究促进教学改革,创造性地实施语文课题研究,全面落实课题研究期初制定的目标,以课程改革为契机,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校本特色为依托,用课题研究解决课程改革中的实际问题,促进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扎扎实实提高我校语文教学质量。

二、理论学习,提升能力

1、坚持每月一次的理论学习,广泛地吸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及时地做好学习心得体会,把所学的知识“内化”成课题研究的前进动力。

2、认真做好语文课题相关的研究工作,高度重视研究过程,扎实有效。按计划开展课题实践,及时做好个案积累,及时汇报了课题进展情况。

3、平时做好客家文化相关资料的收集和学习,不断充实自身的业务能力,把客家文化很好的在语文课题研究得以运用。

三、依托课题,突出特色

1、重视课堂教学拓展,与课题紧密结合。本学期,围绕本年度制订的子课题展开教学研究,并落实到每一节课上进行教学尝试,特别是在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中学写“导游词”的作文教学时,江剑锷老师依托“世界文化遗产”——永定客家土楼,把客家土楼导游词与作文教学很好的结合起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重视课题研究的日常管理工作,注意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拍照存档工作,做好教后反思、典型案例记载等工作,江剑锷老师写了“学写导游词”的教学设计,上交了学生优秀的作文。

3、围绕课题开发校本教材,建设校园文化。本学期加强了对学生的客家土楼楹联指导,提高学生客家文化的水平。学校在校园的醒目处立了客家楹联的铝合金牌匾,(详见照片)浓郁的客家文化气息在校园中随处可见,让学生感受到客家文化的熏陶。

四、开展活动,盘点收获

本学期在实施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主要开展了以下活动,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客家文化的修养。

1、以期初印发的“趣说客家歇后语、谚语、俗语”读书活动材料为载体,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是期初规定每个人必须熟读背诵;其次是要求学生在阅读时必须写读书笔记;最后是要求学生进行文化考试,切实提高学生的客家文化品位和人文素养。

2、__年10月13日(星期三)下午,语文课题组根据本学期课题研究计划的安排,带领四年级全体同学前往“振福楼”土楼博物馆参观学习,这次活动主要为“语文园地习作五”学写“导游词”做好铺垫,学习土楼博物馆的导游是怎样介绍“振福楼”的,让学生感受到客家文化的博大精深。

3、__年11月19日,龙岩市教育局组织有关专家对__年立项的市级语文重点课题“利用土楼文化资源,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进行中期检查。我校语文课题组顺利地通过了中期检查,还受到了好评。检查后,陈建光主任赠联湖坑中心小学(上联:抄土楼楹联收古人遗言传承客家文化;下联:记前辈训诫解生活道理领会汉语精神。横批:后继有人)以勉励之。

4、江剑锷老师在四(1)班上了一节作文教学“学写导游词”的公开课,并且撰写了作文教学的论文《在作文教学中运用土楼文化资源浅谈》,获悉在教育期刊《新课程研究·作文教学》中刊发。

5、结合庆祝“元旦”,语文课题组开展语文综合性活动,开展“趣说客家歇后语、谚语、俗语读书活动”的知识竞赛活动,探索语文课题研究教育活动的多种形式,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考后,学校给予了获奖同学颁发奖状和奖品。

6、__年1月,语文课题组编辑出版了《趣说客家歇后语、谚语、俗语》成果专辑。

语文课题研究虽然已过去了一年多了,我们也研究完成了三个模块的内容,总觉得课题研究工作苦乐相伴,但总算“皇天不负有心人”,课题组开展了多次的不同形式活动,编辑出了两本课题研究成果,还将利用新浪博客网继续与大家加强交流和积累,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原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第3篇 小学语文课例研究专题总结

小学语文课例研究专题总结

要谈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问题,首先应该明确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什么?《课标》关于阅读教学的目标阐述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一是培养语感;二是学习阅读方法;三是提高鉴赏能力(包括思想内容和表达方法)。下面以《乡下人家》的教学为例,谈谈我们的一些做法:

一、以读为本——“用语文的手段解决语文的问题”

片段一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乡下人家》的一自然段。谁可以把这一段话读通?

生:(纷纷举手)我可以。

师:不要吹牛,读通的要求是不能出错,我给一点时间,大家再试一遍,确实有把握了,再举手。

(这是第一读,要求很简单,就是把课文读通,让学生自由读,实际是让他们有充分的准备,能够轻松自如地进入状态。)

片段二

师:下面,我请三个同学来读。

生:(争先恐后)我来读。

师:但我有一个条件,读书的同学必须先回答我的一个问题,答对了才能读。(有学生把手放下了)看来有的学生不够自信,(对举手的学生1),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为什么我要请三个学生来读这一段话?

生1:因为这一段有三句话。

师:恭喜你抓住了机会!这应该感谢你的自信。

(这是第二读,整体感受段落结构,并检查初读的效果,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片段三

师:这么美的文字,老师也想读。(范读)听了老师的朗诵,你有什么感受?

生2:老师读得很美!我好象看到了乡村田园的美丽风光。

师:是的,因为我的语气比较舒缓。

生3:我好象来到了乡下人家的瓜棚下。

师:那是因为我把自己当成了作者,我就站在瓜棚下呢。下面,请你们也把自己想象成作者,也试着用舒缓的语气读一读。

(这是第三读,用范读引路,将学生带进诗情画意的田园,感受读的美好,并在比较中感悟读的要领。)

片段四

师:请一个同学读第二句,想一想,你想向大家传递什么?

生4:“当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便结出了青的、红的瓜,它们一个个挂在房前,衬着那长长的藤,绿绿的叶。”

师:你从他的朗读中感受到了什么?

生5:我感觉那“绿绿的叶”很柔嫩。

师:是的,因为她把这里读得很舒缓。(对生4)你还能读出什么感觉?你觉得瓜架上的瓜多还是少?

生4:多。

师:那么,应该怎么读?

生4:......(把“一个个”读得突出了)

(这是第四读,抓住一些关键词语,点拨性的读,帮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中提升读的品位。)

片段五

师:刚才,我们分三个部分读出了作者对屋前瓜架的喜爱,下面我们跟着音乐把它们连起来读,一定会更加美好!还想读吗?

生:想!

师:好,请跟着音乐读。(老师起头,学生自然跟上......)

(这是第五读,是回归整体的读,从初读到这里是一个轮回。到这里,读的意境升华了,读的兴趣高涨了。)

五个层次的读,体现了“以读为本”的思想。每次读都有不同的任务和要求,每一次读都有实实在在的收获与效果。学生通过朗读增强对文章的感性认识,通过朗读感知语言,包括语音、篇章结构和思想内容。读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始终,“感悟、积累、运用”呈层递性地推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相伴其间,工具性和人文性浑然天成。这样的教学,让我想起著名的特级教师支玉恒老师常说的一句话“用语文的手段解决语文的问题”。什么是语文的问题?感悟、积累、运用;情感、态度、价值观;工具性和人文性......是也。什么是语文的手段?那就是读!

二、授人以渔——“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

师:(指名读第一句)请你在这句话中,找出一对近义词。

生1:攀——爬

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用?

生2:这样可以避免重复。

师:是的,你读一读,看两个词可不可以交换位置使用?

生2:(默读)我觉得交换了不好。屋檐用“爬”很合适,而瓜架用“攀”更加生动了。

师:我也觉得这样用是最好的,可见,作者在用词的时候,是用了心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注意读出作者的用心。

生:“乡下人家,虽然住着小小的房屋,但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种南瓜,或种丝瓜,让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

小学语文课例研究专题总结

师:(读)轻轻地闭上眼睛,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3:我看到了绿绿的瓜藤在瓜架上攀援。

生4:我感受到了春天乡下的勃勃生机。

师:多好!我们把书背过来。

生:(教师起头,把学生自然带入背诵中)......

一个“攀”字把春天的勃勃生机和瓜藤的轻盈灵动概括得精妙绝伦,又让孩子们的想象驰骋得无拘无束。在阅读教学中,抓住这样的关键词深挖并散开,往往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其有效性不言而喻。四年级下册课标也明确指出“要初步学会理解课文的几种方法,如:抓住重点句段阅读,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等等。”但一节课的容量有限,方法的指导不可能面面俱到,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训练点,以点带面。这个“点”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一个词,一个字,甚至是一个标点,正如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例子”用好了,便可“授人以渔”。有了方法,举一反三何难?

三、读写结合——教学生“踩着巨人的肩膀攀登”

师:(指名读第三句话)这句话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生1:这里用了对比。

师:为什么要这样比?

生2:要突出乡下人家屋前瓜架的美。

师:城里高楼门前的旗杆和石狮子就不美吗?

生3:因为那是人工雕饰的,没有乡下人家的瓜架那种自然的美。

师:可我觉得,旗杆和石狮子也有一种庄严肃穆的美,你能说它们不美吗?其实,有一句话说得好,叫“青菜萝卜......”

生:各有所好。

师:对,有很多的喜欢是没有道理的,就像作者喜欢乡下的景物,或许是因为某种独特的经历,形成了这种偏爱。想一想我们应该怎么读这样的对比的表达?

生4:“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师:(学生读得平淡了)你一定不是那个乡下的孩子。谁再来读?

生5:......(把“可爱多了”读得很夸张)

师:对,就是这样,你读出了一种偏爱,读出了一种个性的喜欢,这就是对比写作的方法所要表达的感情效果。我很奇怪,对于作者如此偏激的表达,我们怎么会没有反感?

生6:因为乡下人家的景色确实很美。

师:是的,因为有前面对瓜架的具体描述,我们才能自然地接受作者这样的表达。试想一下,如果“可爱多了!”这样的句子不是在段落的结尾,而是放在文章的开头,你觉得怎样?

生:那就不可信了。

师:是啊,就像我们的作文中出现了“我们的校园真美,非常美,美极了......”这些感叹,因为缺少具体的描述,所以显得不实在,不可信。

阅读教学有两大任务:

一是要通过阅读教学,让学生掌握读懂别人文章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二是要通过阅读教学,领悟把握别人写文章的方法,从而提高自己写作表达的能力。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是非常强的,如果在读的过程中遗漏了对写作方法的关注,再靠单纯的习作指导去弥补是很困难的。因此,“读写结合”也是有效性阅读教学不可回避的问题。一直认为能力的提高不是“教”,而是“悟”,如果一定要有习作课,一定要说“教”,那么,就教孩子喜欢那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教他们“踩着巨人的肩膀攀登”。

【第4篇 2023年小学语文课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2班语文课教学,作为教师,我感受到自己肩上的担子之重。由于以前一直从事语文教学,在数学教学方面经验尚浅,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学习。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一工作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以课堂教学为核心:

1、备课:学期初,我认真钻研了《数学课程标准》及教材,教参,对学期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学期中,着重进行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反思。

2、上课: 课堂上我极力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然后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究结果,让学生进行比较,交流,从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接着,让学生练习不同坡度,不同层次的题目,巩固知识,发展思维。最后,尽量让学生自己小结学到的知识以及方法增强上课技能。为提高教学质量,我尽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其次是开展竞赛、游戏活动,提高课堂学习气氛 。基于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引进竞赛、游戏活动,学生积极性高,效果好。寓教于乐。第三运用表扬鼓励学生,加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课堂上以表扬为主,分个人、小组进行表扬,经常运用赞扬的语言鼓励学生,如你真棒! 你的眼睛真雪 亮!你真聪明!你们小组合作得很好等等,大大加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和集体的凝聚力,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现在学生普遍对数学课感兴趣,参与性高,为学好数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及时复习。根据爱宾浩斯遗忘规律,新知识的遗忘随时间的延长而减慢。因此,我的做法是:新授知识基本是当天复习或第二天复习,以后再逐渐延长复习时间。这项措施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遗忘快,不会复习的特点。

3、批改作业:批改作业时,我只点出错题,不指明错处,让学生自己查找错误,不同的练习错误,进行面批,指出个性问题,集体订正共性问题,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学生订正之后,仍给满分,鼓励学生独立作业的习惯,对激发学习的兴趣取得了较好效果。由于我担任两个班的数学,作业数量较多,每天放学后都要多花一小时来批阅作业,尽管很累,但我从不松懈。对学生依然认真负责。

二、 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在课后,我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一年级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在后进生的转化上,我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或帮助整理衣服。从赞美着手,只要他们有一点点进步,我都会给予肯定和赞扬,好多学生都是在表扬声中渐渐喜欢学数学的。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再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的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付出就有回报,在我的耐心辅导下有四名后进生考出了优异的成绩,值得欣慰。

三、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欲给学生一滴水,老师先要有一桶水,尤其是在当今知识更新非常迅速的年代,为更好地适应教学工作。我明白:今天的学习就是为了明天的工作,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就是为了更好地干好教育工作。教到老,学到老,才会永远站在教育领域的前端。在教学中,我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记,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以改进工作。

四、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本学期,我积极参与课改研讨,认真阅读教科研论文并结合自己的教学体验,撰写的论文在《凉州教育》上发表,虽说不足挂齿但也是自己的一点劳动成果。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我所带的两个班级在期末考试中成绩乐观,均高于年级平均成绩,优良率为86%,无论成绩高低,都体现了我在这学期的教学成果。我明白到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学期后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因此,无论怎样辛苦,我都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向前辈学习,争取进步。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以上就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由于经验颇浅,许多地方存在不足,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在各位领导老师的指导下,取得更好成绩。

【第5篇 小学语文课的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2班语文课教学,作为教师,我感受到自己肩上的担子之重。由于以前一直从事语文教学,在数学教学方面经验尚浅,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学习。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一工作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以课堂教学为核心:

1、备课:学期初,我认真钻研了《数学课程标准》及教材,教参,对学期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学期中,着重进行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反思。

2、上课: 课堂上我极力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然后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究结果,让学生进行比较,交流,从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接着,让学生练习不同坡度,不同层次的题目,巩固知识,发展思维。最后,尽量让学生自己小结学到的知识以及方法增强上课技能。为提高教学质量,我尽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其次是开展竞赛、游戏活动,提高课堂学习气氛 。基于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引进竞赛、游戏活动,学生积极性高,效果好。寓教于乐。第三运用表扬鼓励学生,加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课堂上以表扬为主,分个人、小组进行表扬,经常运用赞扬的语言鼓励学生,如你真棒! 你的眼睛真雪 亮!你真聪明!你们小组合作得很好等等,大大加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和集体的凝聚力,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现在学生普遍对数学课感兴趣,参与性高,为学好数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及时复习。根据爱宾浩斯遗忘规律,新知识的遗忘随时间的延长而减慢。因此,我的做法是:新授知识基本是当天复习或第二天复习,以后再逐渐延长复习时间。这项措施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遗忘快,不会复习的特点。

3、批改作业:批改作业时,我只点出错题,不指明错处,让学生自己查找错误,不同的练习错误,进行面批,指出个性问题,集体订正共性问题,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学生订正之后,仍给满分,鼓励学生独立作业的习惯,对激发学习的兴趣取得了较好效果。由于我担任两个班的数学,作业数量较多,每天放学后都要多花一小时来批阅作业,尽管很累,但我从不松懈。对学生依然认真负责。

二、 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在课后,我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一年级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在后进生的转化上,我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或帮助整理衣服。从赞美着手,只要他们有一点点进步,我都会给予肯定和赞扬,好多学生都是在表扬声中渐渐喜欢学数学的。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再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的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付出就有回报,在我的耐心辅导下有四名后进生考出了优异的成绩,值得欣慰。

三、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欲给学生一滴水,老师先要有一桶水,尤其是在当今知识更新非常迅速的年代,为更好地适应教学工作。我明白:今天的学习就是为了明天的工作,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就是为了更好地干好教育工作。教到老,学到老,才会永远站在教育领域的前端。在教学中,我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记,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以改进工作。

四、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本学期,我积极参与课改研讨,认真阅读教科研论文并结合自己的教学体验,撰写的论文在《凉州教育》上发表,虽说不足挂齿但也是自己的一点劳动成果。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我所带的两个班级在期末考试中成绩乐观,均高于年级平均成绩,优良率为86%,无论成绩高低,都体现了我在这学期的教学成果。我明白到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学期后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因此,无论怎样辛苦,我都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向前辈学习,争取进步。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以上就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由于经验颇浅,许多地方存在不足,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在各位领导老师的指导下,取得更好成绩。

【第6篇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们语文组在学校分管领导的正确指导下,按照学期教研计划一步一个脚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精神,进一步推进学校教学研究工作,以教学研究促进教学改革,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目标;以课程改革为契机,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校本培训为依托,用课题研究解决课程改革中的实际问题,促进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扎扎实实提高我校语文教学质量。现将这一学期语文学科课题研究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重视课题研究,提高研究水平

1、以研究课为中心,努力探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2、认真做好语文相关课题的研究工作,高度重视研究过程,扎实有效,力争早出成果。按计划开展课题实践,及时做好个案积累,及时汇报了课题进展情况。

二、依托课题,深入教研

1、课堂教学重视拓展,与课题紧密结合。本学期,是我校课题进入实施的阶段,因而要求每位教师都要主动参与到课题的学习研究之中,不断深化对课题的理解。我围绕本年段制定的子课题展开教学研究,并落实到每一节课上进行教学尝试,特别是在每一节研讨课上都针对课题进行或针对课题的一个方面进行必要的研究,并使课本资源、媒体资源、教师资源、学生资源等得到了较好的利用和拓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2、重视实验的日常管理。注意实验资料的收集、整理,做好教后反思、典型案例记载等工作。要求自己创造性地使用实验教材,落实课题研究的日常工作,在每节课结束时,都对本课教学及时记录,认真总结、反思。

3、围绕课题开发校本教材,建设校园文化。本学期我加强了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提高学生课外阅读量。

三、实施课题,突出特色。

本学期我在实施课题,深化教研的过程中主要以四大板块为课外阵地,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1、以学校阅览室、图书室为载体,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是每期期初向学生开列出阅读文学名著的书目,初步规定每个人每期必须完成的阅读量。其次是要求学生在阅读名著时必须写读书札记。最后是要求学生进行审美阅读,切实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文学素养。如写读书随笔、书评等。浓郁的文化气息在校园中蔚然成风。

2、以“艺术天地”为展示台,为学生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本学期,我班继续加强对学生课内的书写指导,狠抓写字教学,强调书写教学规范。

3、结合“教师节”、“国庆节”、“元旦”等节日开展语文综合性活动,开展如诵读《三字经》、诗歌朗诵、快板表演、绕口令展示、故事会、演讲活动、手抄报评比等活动,探索语文课外教育活动的多种形式,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课外活动成为课内教学的补充。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课题研究工作苦乐相伴,下学期我将充分利用博客网继续加强交流和积累,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原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第7篇 小学语文课改工作经验总结

小学语文课改工作经验总结

小学语文课改工作经验总结一

20__年9月,随着我校承担的市级“十一五”规划课题的正式启动,我校的课改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经过三年的实施,课改工作取得了不小的成效,尤其是我校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显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回顾三年走过的路,虽艰辛却也颇感欣慰,小学语文课改经验工作总结。

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中,我尝试从低、变、多、勤这四个方面入手,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低”就是起点低。考虑到新课程的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在理念上的差别,为便于教师的施教与学生的接受,确保良好的教学效果,我首先是从新的课改理念的高度出发,帮助学生了解新课程的课堂教学特点,让学生知道现在老师将怎样教,学生该如何学;二是通过多种途径逐步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以及合作学习的方法与能力;三是课堂教学设计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基础上进行,不仅要面向每一位学生,而且设计的问题要与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相适应,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进来,以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让学生能够获得成功的喜悦。在实施课题研究的起步阶段,我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扶”到“放”,从迈小步开始,做到先帮助引导学生尝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全过程,让学生既产生浓厚的兴趣,又能深入进去学会自主操作,并学会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使学生逐步摆脱对老师的依赖性,并最终完成由“接受式”学习到“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转变。

“变”就是转变,首先是教师角色的转变。我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开始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总是把学生的需求放在首位,时时、处处关注学生的体验和感受。体现在:一、教学语言的变化(1)由强制性的语言向商讨性的语言转变。如,“请你把课文读一读。”“我们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好吗?”“谁愿意把这一自然段读给大家听?”(2)由命令的语言向建议式的语言转变。如,“你的勇气可佳,你能试着说得更具体一点吗?”“如果你的声音能再响亮一些就更好了。来,试一试!”(3)由要求性的语言向希望性的语言转变。如,“听也是会学习的表现。我希望大家认真听好我下面要说的一段话。”“你为什么这样想?能说说自己的理由吗?”(4)由封闭性的语言向选择性的语言转变。如,“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这篇短文。”“你喜欢文中的哪些句子,就请把它多读几遍并背下来。”(5)由单一的评价语言向富有指导性的评价语言转变。如,“你们的问题很有价值,看来你读书时是用心思考的。”“听你们的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们不但读出了声,而且读出了情。”二、教学设计的转变。深入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更好地发挥教材优势是搞好课改实验的前提。为更好地落实新课程理念,在实验中,我加强了对教学设计的研究。首先依据新课程理念进行教学设计。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深入学习课程标准,明确年段目标,把新课程理念贯穿于各环节中;其次依据学生实际进行教学设计。语文是一门母语学科,有非常广泛的学习环境和途径。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实际接受水平出发,灵活地处理教材,拿出符合学生知识和心理需求的教学设计,才能更好的为学生服务;其次,依据教材进行教学设计。人教版实验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每单元前的导语提示了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教学要点,工作总结《小学语文课改经验工作总结》。进行教学设计时,我充分发挥导语的导学功能,从整体上把握单元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针对精读、略读课文在本单元的不同作用,有的放矢地加强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为了呵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富有个性的经验,我站在促进学生发展的高度,以学定教。课堂上我更加关注学生灵性的闪动,在注重预先设计的同时,更注重把握课上生成的知识,珍视学生独特的见解,抓住契机引导、拓展并及时地进行课后反思,不断提高处理教材的能力。第三是学习方式的转变。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三者是有机联系的一个整体。自主是探究的前提,探究必定是自主的,是外力所不能代替的,而对未知的探究,对小学生来说,相互的合作、启发必不可少。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学生就必须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为此,为实现学习方式的改变,我注重通过示范点拨、引导领悟自得,发现来源于学生中间的好的学习方法,并加以推广等方式来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语文学习方法。在学生进行自主、合作的学习过程中,这些语文学习方法也得到了完善。培养了学生学习能力,使学生真正达到了“会学”。第四是评价方式的转变。评价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制约课改能否顺利进行的瓶颈。为实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目标,在近三年的实验过程中,我认真研究、积极探索,在评价方式、评价内容、评价标准等方面做了大胆的可操作尝试。1.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内容的多元化。针对以往评价过于注重学业成绩,过于注重期末评价的弊端,在评价中,我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了日常评价,体现了动态的评价管理。在评价内容上,分为平时的形成性评价、期末终结性评价。2.开放评价过程,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为避免传统评价中教师为主体的局限性,在实验过程中,我鼓励学生本人、同学、家长等参与到评价中来,将评价变为多主体共同参与的活动。在评价中,结合评价内容采用了学生自评、互评、家长参评、教师综合评定的民主、开放式的多元评价方式,增加了评价的客观性,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多”即是多活动,多参与,多评价,多开发。主要是课堂上突出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突出合作与交流,体现分层优化,让不同类的学生都积极地参与进去。突出评价,在活动过程中我常常激励学生进行多方位、多元化的评价。让学生在这种交流活动中快乐成长。在教学中,我还积极开发多种课程资源,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沟通课内外,实现由教材文本到丰富的社会生活等多方面的联系,由语文学习中的读、说、思、做等到跨学科的多种能力训练的结合。当然,在引领活动的过程中,我特别注重创设宽松、平等、和谐的课堂人文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适时点拨,引导,可浅处深问,可静中得疑,可变中求新,层层深入,激起波澜。

小学语文课改工作经验总结二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要求: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为了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一目标。我校初中语文教师努力做到:

1、教师观念的转变。变课堂的管理者为组织者,改过去独霸课堂的占有者为参与者。新课改使教师真正地觉得解放了自己,走下了“讲”坛,走进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引领者的角色,还时间于学生,学生会的不讲,书上有且一看就懂的不讲。真正落实“精讲精练”,使教师从“累”而不讨好中走了出来,真正地融洽了师生关系,开语文教学另一番新天地。

2、教学方式的转变。新课改使教师们的教学方式也悄然发生着变化,老师们也光明正大地、投入了极大的热情研究教学方式方法,非常注重学生学法的钻研。一改过去上课“一只粉笔,一张嘴”的只注重讲授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变重知识传授为重学生的发展变化,变重教师“教”为重学生的“学”,变重结果为重过程,变重统一规格教育为重差异性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上课的新形式,新方法,一改过去传统教学中“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讲,学生记;老师讲,学生做”的老套路,课堂气氛变得生动活跃,学生踊跃参与进课堂中来了,真正第一次做起学习的主人,表现在:或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或合作探究学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教学形式上,力图改变把学生禁锢在小小的课堂里、日复一日地重复单调枯燥的教学状况,采取多种多样的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形式,语文课堂教学要突出重点,营造亮点。突出重点就是要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轻重主次,在整体感知上对课文重点进行局部的深入探究或知识的迁移,最后再归结到整体上来,深化对文章的认识。而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应该是疑问的聚焦点,思维的交汇点,教学的创新点。学生掌握了些许学习方法,并运用它延伸到课外的学习当中去。最可喜的是学校中又有了“教研”的氛围,教师们又有“教研”的动力,尤其是我校与重庆巴蜀中学捆绑发展后,我校派出了大量的语文老师到巴蜀中学学习,借鉴巴蜀中学初中语文组对新课改的做法,学习了他们集体备课的先进方法,同一年级的语文教师集体先备课,再上课.这样使得教师资源共享,形成了师资的优势,教学备课时思维的优势,教学方法进行了一个集体的大讨论和切磋.教师教研的气氛浓烈,教学方式的交流热烈,教师的教学热情再次被点燃,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被激发,语文教学生机重现。

3、新课改下,激励教师对教材正确的解读。语文课程性质与地位决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强调“工具性”,忽略“人文性”,或重视 “人文性”,淡化“工具性”,都是对语文教育的曲解。我校初中语文教师在课改中,经过备课组集体讨论,一致认为在教学中,应注意了处理三个方面与教材的关系:①语文基础知识与语文能力的关系。②文本的阅读和课外延伸的关系。③语文知识的传授和学生思想情感教育的关系。

【第8篇 小学语文课的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2班语文课教学,作为教师,我感受到自己肩上的担子之重。由于以前一直从事语文教学,在数学教学方面经验尚浅,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学习。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一工作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以课堂教学为核心:

1、备课:学期初,我认真钻研了《数学课程标准》及教材,教参,对学期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学期中,着重进行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反思。

2、上课: 课堂上我极力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然后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究结果,让学生进行比较,交流,从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接着,让学生练习不同坡度,不同层次的题目,巩固知识,发展思维。最后,尽量让学生自己小结学到的知识以及方法增强上课技能。为提高教学质量,我尽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其次是开展竞赛、游戏活动,提高课堂学习气氛 。基于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引进竞赛、游戏活动,学生积极性高,效果好。寓教于乐。第三运用表扬鼓励学生,加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课堂上以表扬为主,分个人、小组进行表扬,经常运用赞扬的语言鼓励学生,如你真棒! 你的眼睛真雪 亮!你真聪明!你们小组合作得很好等等,大大加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和集体的凝聚力,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现在学生普遍对数学课感兴趣,参与性高,为学好数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及时复习。根据爱宾浩斯遗忘规律,新知识的遗忘随时间的延长而减慢。因此,我的做法是:新授知识基本是当天复习或第二天复习,以后再逐渐延长复习时间。这项措施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遗忘快,不会复习的特点。

3、批改作业:批改作业时,我只点出错题,不指明错处,让学生自己查找错误,不同的练习错误,进行面批,指出个性问题,集体订正共性问题,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学生订正之后,仍给满分,鼓励学生独立作业的习惯,对激发学习的兴趣取得了较好效果。由于我担任两个班的数学,作业数量较多,每天放学后都要多花一小时来批阅作业,尽管很累,但我从不松懈。对学生依然认真负责。

二、 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在课后,我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一年级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在后进生的转化上,我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或帮助整理衣服。从赞美着手,只要他们有一点点进步,我都会给予肯定和赞扬,好多学生都是在表扬声中渐渐喜欢学数学的。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再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的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付出就有回报,在我的耐心辅导下有四名后进生考出了优异的成绩,值得欣慰。

【第9篇 小学语文课的教学总结

小学语文课的教学总结

时光如水,日月如梳,转眼间,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在校领导的关怀下,在同事们的关心下,我顺利地完成了本学年的工作。本学期我担任四年级一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回顾这一学期,既忙碌,又充实,有许多值得总结和反思的地方。现将工作做一个小结,借以促进提高。

一、认真备好课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课既要备教材、备教法,又要备学生。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与积极性。我明白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根据学校的教学计划,花费较大的力气用在备课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了解班级学生的点,根据不同的课文类型,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程度,安排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做到每一课都要有一定针对性。

二、调动学生的上课积极性

备课充分,能适当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还不够。要想上课效果好,还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使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要讲究方法了,有时并很难把这点做好。当学生在课堂上无心自学,违反纪律时,我们教师的情绪不应该爱到影响,更不能把这种情绪带到教学中,让原本正常的'讲课爱到冲击,发挥不到应当的水平,以至影响教学效果。我在教学中努力做到不带情绪上课,认真研究方法,采取有利方法解决当中困难,调动学生课堂上的积极性。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有人说: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一半。也有人说:习惯决定了成败。的确是这样,有不少学生之所以学习成绩不如人意,并不是他们智力不如人,很大程度上是这些孩子的行为习惯差,或者了学习习惯不好造成的。为了少让这种现象出现,我在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好习惯。首先是做人的习惯,教学生要懂礼貌,要团结同学,关心集体等。其次是生活习惯,自已的事自己做,在家要适当地做力所能及的家务,要学会自己整理书包等。再次是学习习惯,如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认真听课、认真写作业,经常查工具书,学会搜集资料,爱看课外书等习惯。通过行为习惯的培养,学生的精神面貌和学习成绩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四、扩大语文学习范围

俗话说,生活处处是语文。要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光凭课堂教学,光靠书本上有限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用大语文观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来。我在教学中,除了完成教科书上的任务外,还鼓励学生到生活中去学语文,如给学生增加背诵《必背古诗七十首》、《三字经》等古典文学知识,向学生推荐古今中外的名著,指导学生如何在生活中找到学语文的素材、和写作的材料。

五 、认真做好帮教工作

对双有生的帮教工作,本人一直在认真地做,特别是对学习成绩不理想、学习方面有困难的学生,经常利用时间找他们谈心,帮他们找差距,鼓励增强学习信心,帮助他们补缺补差,交给他们一定的学习方法,让他们能跟大多数同学一道进步。

六、认真完成学校分配任务

在完成语文教学工作外,还参加了中国远程班主任培训。虽然年龄大,但是不甘落后。利用课余时间,学模块、看视频,认真完成每一个模块的作业,经常受到校领导的好评。通过学校,受益匪浅。

总之,在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荐在着不少问题,今后还要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的能力,进一步做好学校的工作

【第10篇 小学语文课改总结

小学语文课改总结

课改六年以来,回顾走过的路子,审视留下或深或浅的足迹,我们欣喜地看到课堂教学的可喜变化,尝到了课改的甜头。

新课标鼓励探究,倡导自主,但在实际教学中,我总觉得,我们的放手还不够。比如问题意识的培养,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独立的思考和创造性的想象力。

实施新课改以来,课堂变得生动了,学生参与积极了,各种独特的体验与理解也出现了,与以往被动的吸收的课堂相比,这些都是值得鼓励的。而教师真诚的鼓励也会使学生迸发出更大的学习热情,但是鼓励也不能滥用,学生所理解的东西也不一定就全是道理。我们真切地看到: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材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课程改革为教育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带给了课堂教学全新的气息与面貌。现就课改以来总结如下:

1、备课方式出现了新变革

人教版语文实验教材具有容量大、开放性强、文学底蕴厚等等特点,不仅教师的教学方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且对教师的文学文化积淀等自身素养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更高要求。为了适应这一新要求绝大部分学校采用集体备课,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有独立钻研又有共同商讨。在备课文前,首先是教师的个体活动,这时教师是一个自主的学习者:熟悉课文,理解课文,把自己学习过程中的疑问、设想记录下来,设计好教案。然后看有关资料,修改教案。接着便是合作过程。备课组成员集中一起,相互研讨各自的教案,博采众长,然后修改教案,再把设计好的教案做成课件。这样备课的好处是,在自主备课中,教师有过自己的思索、探讨,能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障碍,自觉寻找解决学生的疑惑的策略。我们也尽可能的一人上课,其他教师听课,针对听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修改自己的教案,然后再上课,上课后再写反思,把自己这堂课的感受、体验、不足和亮点记下来,作为以后教学的参考,也作为下一位上课教师修改教案的参考。就这样大家且学且教,且教且学,为教学中意想不到的收获而欢欣,为教学中不足之处而懊恼,犹如开荒者品尝着开拓的艰辛和充实,新课程确实让教学者对教学燃起一股新的激情,焕发新的活力。

2、课堂教学呈现了新气象

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此,我仔细研究教育心理,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课堂教学方法。自觉地改变传统的注重讲授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尝试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①品味感悟式。以朗读为抓手,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与思考,达到以读悟义、以读悟情、以读悟理。②质疑探究式。质疑探究式的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文本在对话过程中的交接、冲突、介入与融合过程。教师鼓励学生质疑或提出异议,以问题作为学习的目标,教学的过程也通常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问题解决为核心参与认知过程,以准确获取信息、探求正确结论、解决实际问题和成果的表达、交流为结束。一般采用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质疑——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组织课堂教学。③求真研究式。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将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引入语文教学的'对话中,贯穿教学的整个过程。它以发现知识为目的,通过对文本的分析、思考、探究,概括出一般意义的概念知识,寻求文本意义的新解、深解,由此获得的知识理解深,用得活,极大发展主体的归纳思维能力。它的流程是:通读课文,了解大意——提出问题,确立课题——自主合作,研究发现——展示成果,相互交流——总结评价,鼓励探讨——课后延伸。

六年来,我的语文新课堂让人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我已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基本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听众”。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际互动,环境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大部分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教室中少了阴暗冰冷的“死角”,课堂上多了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活跃的思维,频动的闪光点,让学生成为课常上真正的主人。教师的授课既源于教材,又不唯教材。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语文课堂真正焕发出了它应有的活力。教学方式的变化,给教师的成长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教师的学习意识也越来越强,因为面对开放的课堂,学生的无数次质疑和辩论,随时都有可能将教师挂在黑板上。在这样的状况下,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开始重视积累原始资料,反思、心得比过去大大增加,坚持写日记、教学反思和教育随笔。

3、作业内容、方式多样化

在新课程理念中,作业已不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及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作业已成为学生成长的履历,激发着学生成长的积极情感、态度、价值观,每一次作业都成为学生成长的生长点。

4、学习方式多样化和个性化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本次课改的一个核心理念,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本次课改的重要任务之一,我们每个教师都致力于探索多样化、个性化的语文学习方式,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出发,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在读中学、做中学、听中学,在思考中学习、游戏中学习、合作中学习,从而获得学习中的乐趣与全面和谐的发展。

5、评价方式进行了新的尝试

新课程的学习评价注重激励性和发展性,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注重、肯定、赞赏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成功的欢乐,唤起他们的自豪感和自尊感。在我的课堂中,“请教”、“对不起”、“谢谢”、“商量商量”、“你同意吗”等用语常挂在嘴上,允许说错话、做错题,允许提出与教材、教师不同的意见,允许“犯上”。面对学生灵机一动或出乎意料甚至钻牛角尖的想法,不轻易否定,更不冷嘲热讽,而是肯定其思维的活跃、想法的新颖,让学生知道他们的观念是有价值的。对学生独立思考的结果、别具一格的想法,经常由衷地称赞:“你能想到这一点,真不简单!”“你的答案多新颖,真了不起!”“我欣赏你这种富有创造性的想法!”“你的想法比老师高明多了,祝贺你!”一句句激励的话语给学生莫大的快乐和成功感。

新课标下的语文学习过程是诗意的旅行,是生命的成长的过程,重在精神家园的构建;语文教师是智者、思想者和学者,在思想上要超越、引领学生,给学生以精神的愉悦;要建立丰富的资料库,随时提取各种资料。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即使再忙,也要在百忙之中抽取时间学习,不仅要阅读教育教学理论,更要阅读文学、文化、哲学、科技等各方面的书籍,综合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重塑自身形象。进修、培训、学习,已不再是他律的强求,而应是语文教师自我心理的渴望。

【第11篇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截至这学期,我们开展市级语文课题研究已经一年多了,顺利地通过了市级语文课题研究中期检查,得到了上级的肯定,课题研究期间我们付出了辛勤的汗水,遇到了若干莫名的困惑,收获了些许骄人的成果……现将这一学期市级语文课题研究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领导重视,有序开展

我们语文课题组在学校领导的正确指导下,按照学期课题研究的计划一步一个脚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贯彻落实新课程精神,进一步推进学校教学研究工作,以教学研究促进教学改革,创造性地实施语文课题研究,全面落实课题研究期初制定的目标,以课程改革为契机,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校本特色为依托,用课题研究解决课程改革中的实际问题,促进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扎扎实实提高我校语文教学质量。

二、理论学习,提升能力

1、坚持每月一次的理论学习,广泛地吸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及时地做好学习心得体会,把所学的知识“内化”成课题研究的前进动力。

2、认真做好语文课题相关的研究工作,高度重视研究过程,扎实有效。按计划开展课题实践,及时做好个案积累,及时汇报了课题进展情况。

3、平时做好客家文化相关资料的收集和学习,不断充实自身的业务能力,把客家文化很好的在语文课题研究得以运用。

三、依托课题,突出特色

1、重视课堂教学拓展,与课题紧密结合。本学期,围绕本年度制订的子课题展开教学研究,并落实到每一节课上进行教学尝试,特别是在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中学写“导游词”的作文教学时,江剑锷老师依托“世界文化遗产”——永定客家土楼,把客家土楼导游词与作文教学很好的结合起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重视课题研究的日常管理工作,注意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拍照存档工作,做好教后反思、典型案例记载等工作,江剑锷老师写了“学写导游词”的教学设计,上交了学生优秀的作文。

3、围绕课题开发校本教材,建设校园文化。本学期加强了对学生的客家土楼楹联指导,提高学生客家文化的水平。学校在校园的醒目处立了客家楹联的铝合金牌匾,(详见照片)浓郁的客家文化气息在校园中随处可见,让学生感受到客家文化的熏陶。

四、开展活动,盘点收获

本学期在实施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主要开展了以下活动,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客家文化的修养。

1、以期初印发的“趣说客家歇后语、谚语、俗语”读书活动材料为载体,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是期初规定每个人必须熟读背诵;其次是要求学生在阅读时必须写读书笔记;最后是要求学生进行文化考试,切实提高学生的客家文化品位和人文素养。

2、XX年10月13日(星期三)下午,语文课题组根据本学期课题研究计划的安排,带领四年级全体同学前往“振福楼”土楼博物馆参观学习,这次活动主要为“语文园地习作五”学写“导游词”做好铺垫,学习土楼博物馆的导游是怎样介绍“振福楼”的,让学生感受到客家文化的博大精深。

3、XX年11月19日,龙岩市教育局组织有关专家对XX年立项的市级语文重点课题“利用土楼文化资源,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进行中期检查。我校语文课题组顺利地通过了中期检查,还受到了好评。检查后,陈建光主任赠联湖坑中心小学(上联:抄土楼楹联收古人遗言传承客家文化;下联:记前辈训诫解生活道理领会汉语精神。横批:后继有人)以勉励之。

4、江剑锷老师在四(1)班上了一节作文教学“学写导游词”的公开课,并且撰写了一篇作文教学的论文《在作文教学中运用土楼文化资源浅谈》,获悉在教育期刊《新课程研究·作文教学》中刊发。

5、结合庆祝“元旦”,语文课题组开展语文综合性活动,开展“趣说客家歇后语、谚语、俗语读书活动”的知识竞赛活动,探索语文课题研究教育活动的多种形式,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考后,学校给予了获奖同学颁发奖状和奖品。

6、XX年1月,语文课题组编辑出版了《趣说客家歇后语、谚语、俗语》成果专辑。

语文课题研究虽然已过去了一年多了,我们也研究完成了三个模块的内容,总觉得课题研究工作苦乐相伴,但总算“皇天不负有心人”,课题组开展了多次的不同形式活动,编辑出了两本课题研究成果,还将利用新浪博客网继续与大家加强交流和积累,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原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第12篇 2023年12月小学语文课题总结

因而综合性学习的出现,适应了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新变化,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2.新课改的需要。新一轮课程改革致力于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课程体系,的强调体验、参与和生成;强调走出知识传授的目标取向;强调课程功能的转变。《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首创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在每个学段都设有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成为语文课程目标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综合性学习以语文学科为依托,注重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语文与学生生活、语文与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它以问题为中心,以活动为主要形式,通过综合性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而这种发展的落脚点则是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3.语文自身特点所决定。语文教育的任务是什么?一是给学生真善美的熏陶和教育;二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三是让学生掌握恰到好处的语文能力和知识。认识到这些,有助于我们更清楚的看到语文教师应负的职责和努力的方向。

4.学生发展的需要。要把学生从语文知识的微观教学中解放出来,升华为语文能力;它绝不仅仅是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这样有形的时空观念,而更应该是一种能在有限的时空里让学生获得的知识和最大的精神成果的无形的时空观念。由于语文教育自身具有的多效性、多职能、多项目,决定了语文教学应该拓展更大的空间,依托综合性的实践活动,从更广的层面上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概念的界定

综合性学习

查阅众多资料,综合“课程说”“学习方式说”“过程说”等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我们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在实施语文课程的过程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有意识地利用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等课程资源,运用业已形成的听说读写等能力和学到的各科知识,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尝试解决学习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使学生在此过程中激发兴趣,发展能力,获得实践经验,逐步形成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个人综合素质。

语文素养。课程标准这样解析“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平的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这些年来,课程改革全面推进,一些省市先后进行了语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等多方面的改革实验,同时注意了综合化的探讨,为本课题的选择和实施提供了可贵的经验。

课题研究的设计

(一)研究目标

本课题总的研究目标是:以服务于语文课程实施为宗旨,围绕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开展研究,构建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体系,力争使其具有创新性、可持续性和推广价值。最终研究成果形式:情趣课堂、实验报告、学生成果、教师论文与案例。

具体目标是

1.运用教育科学和语文科学的理论与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现象与问题进行研究,探索和认识小学语文教育和语文学习的内在规律及本质特点,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提高语文教育质量。

【第13篇 小学语文课改2023年工作总结

导语的导学功能,从整体上把握单元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针对精读、略读课文在本单元的不同作用,有的放矢地加强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为了呵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富有个性的经验,我站在促进学生发展的高度,以学定教。课堂上我更加关注学生灵性的闪动,在注重预先设计的同时,更注重把握课上生成的知识,珍视学生独特的见解,抓住契机引导、拓展并及时地进行课后反思,不断提高处理教材的能力。第三是学习方式的转变。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三者是有机联系的一个整体。自主是探究的前提,探究必定是自主的,是外力所不能代替的,而对未知的探究,对小学生来说,相互的合作、启发必不可少。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学生就必须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为此,为实现学习方式的改变,我注重通过示范点拨、引导领悟自得,发现来源于学生中间的好的学习方法,并加以推广等方式来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语文学习方法。在学生进行自主、合作的学习过程中,这些语文学习方法也得到了完善。培养了学生学习能力,使学生真正达到了“会学”。第四是评价方式的转变。评价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制约课改能否顺利进行的瓶颈。为实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目标,在近三年的实验过程中,我认真研究、积极探索,在评价方式、评价内容、评价标准等方面做了大胆的可操作尝试。1.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内容的多元化。针对以往评价过于注重学业成绩,过于注重期末评价的弊端,在评价中,我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了日常评价,体现了动态的评价管理。在评价内容上,分为平时的形成性评价、期末终结性评价。2.开放评价过程,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为避免传统评价中教师为主体的局限性,在实验过程中,我鼓励学生本人、同学、家长等参与到评价中来,将评价变为多主体共同参与的活动。在评价中,结合评价内容采用了学生自评、互评、家长参评、教师综合评定的民主、开放式的多元评价方式,增加了评价的客观性,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多”即是多活动,多参与,多评价,多开发。主要是课堂上突出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突出合作与交流,体现分层优化,让不同类的学生都积极地参与进去。突出评价,在活动过程中我常常激励学生进行多方位、多元化的评价。让学生在这种交流活动中快乐成长。在教学中,我还积极开发多种课程资源,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沟通课内外,实现由教材文本到丰富的社会生活等多方面的联系,由语文学习中的读、说、思、做等到跨学科的多种能力训练的结合。当然,在引领活动的过程中,我特别注重创设宽松、平等、和谐的课堂人文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适时点拨,引导,可浅处深问,可静中得疑,可变中求新,层层深入,激起波澜。

“勤”即勤反思,教学反思虽然不是创新,却是创新的起点;虽然不是学习,却是学习动力的源泉。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不断的、客观的、深刻的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我将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教学前的反思可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反思教学方案,反思对教学目标的理解,反思对教材与教法的把握,这些对上好每堂课都很重要;教学中的反思可使教学过程化,在反思中改进,在改进中提高,在提高中升华,让每堂课尽可能多地闪出思想的火花;教学后的反思,可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坚持写教后感,让自己在实践中出经验,在缺憾中找不足,在思考中找答案。

“低、变、多、勤”这看似简单的四个字,让我的课堂变了,课堂上再也不是教师乏味的讲解和师生间的机械对话,而是充满了争辩、充满了合作的活跃性的艺术课堂。

要使语文课改一路走好,并取得实效,就让我们认真研读《语文课程标准》,谨记语文学科特点,不忘学生年龄特征,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相信在广大语文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课改一定会取得更大成功!

《小学语文课总结(十三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总结

最新加入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