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范文网 > 安全管理 > 管理制度 > 管理制度范文
栏目

特殊人员管理制度4篇

更新时间:2024-05-09

特殊人员管理制度

特殊人员管理制度主要涉及企业内部的管理流程、职责划分、培训机制以及绩效评估,旨在确保这些特殊人员能够高效、安全地完成工作任务,同时维护企业整体运营的稳定性和合规性。

包括哪些方面

1. 定义特殊人员:明确特殊人员的范畴,如高技能人才、危险作业人员、外籍员工等。

2. 职责分配:明确特殊人员的工作职责,确保其工作内容与其专业能力匹配。

3. 培训与发展:制定专门的培训计划,提升特殊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安全意识。

4. 管理流程:设定特殊人员的入职、在职、离职流程,确保管理有序。

5. 监督与考核:建立监督机制,定期进行绩效评估,确保工作质量。

6. 法规遵从:确保特殊人员的行为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政策。

7. 沟通机制: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解决特殊人员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重要性

特殊人员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保障企业利益:通过有效管理,充分发挥特殊人员的专业优势,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2. 防范风险:针对特殊岗位的特性,预防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和法律纠纷。

3. 提升员工满意度:合理的管理制度能增强特殊人员的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

4. 促进企业发展:良好的管理有助于吸引和留住关键人才,推动企业持续发展。

方案

1. 制定详细岗位描述:明确特殊人员的职责范围,确保其了解并接受工作任务。

2. 设立专门培训:针对特殊人员的需求,设计定制化的培训课程,涵盖技能提升、安全教育等。

3. 实施绩效管理:设立客观公正的绩效评价标准,定期进行评估,为晋升和激励提供依据。

4. 强化法规遵从:定期组织法规培训,确保特殊人员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5. 建立反馈机制:鼓励特殊人员提出工作建议,及时调整和完善管理制度。

6. 关注员工福利:提供适当的福利待遇,体现企业对特殊人员的重视。

特殊人员管理制度的实施需要管理层的全力支持和全体员工的配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特殊人员的潜力,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

特殊人员管理制度范文

第1篇 施工管理特殊工种及作业人员审查监理工作制度

1、施工管理人员、特殊工种是指必须经过培训,并通过主管部门考试,审查合格取得相应上岗资格证书,才能从事作业的工种,如项目经理、项目总工、施工员、质量员、技术员、安全员;焊工、爆破工、压接工、测工、高空作业人员、吊车司机、专职安全员、质量员等。

2、承包商应在施工前,将施工管理人员、特殊工种或操作人员相关证书报请监理工程师审查、备案。

3、监理工程师对施工管理人员、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审查符合要求后,批准其上岗施工;对不符合要求的,监理工程师有权要求撤换。

4、在现场施工过程中,监理工程师应巡视检查施工管理人员、特殊工种作业人员是否与报审备案的人员相符,施工管理、策划、操作质量情况是否满足要求,发现问题要求施工承包商及时整改。对产生不合格品的特殊工种作业人员监理有权提出撤换。

5 、施工管理人员、特殊工种严禁无证上岗。

第2篇 特殊作业人员管理制度范本

1、目的:为了加强对特殊作业的安全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2、范围:适用于公司内所有特殊作业的安全管理。

3、责任者:生产部、安全科、办公室、特殊作业人员。

4、程序

4.1 本制度适用下列特种作业人员的劳动安全管理:

4.1.1电工作业(含运行和维修);

4.1.2锅炉和压力容器操作作业;

4.1.3起重机械作业;

4.1.4金属焊接(含气割)作业;

4.1.5企业内机动车驾驶作业;

4.1.6制冷作业;

4.1.7液化气充装作业。

4.2公司办公室主管本企业特种作业的劳动安全培训、取证、复审工作的组织和联系,质量由安全环保处负责监督协助工作。

4.3进行特种作业人员应具备与本工种作业相应的身体条件和相应的文化程度,并且经市劳动保护监察机关或其委托单位培训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以下简称“操作证”),方可独立作业。

4.4 特种作业“操作证”由市劳动保护监察机关统一印刷,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涂改、转让。

4.5取得“操作证”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国家规定的期限进行复审,复审不合格或未复审的,由劳动保护监察机关或其委托单位吊销其“操作证”,不得继续独立从事特种作业。

4.6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在“操作证”规定的本种作业范围内,并随身携带“操作证”,接受劳动保护监察人员的监督检查。

4.7 对违章作业和造成事故者,安全部门根据情节有权对其进行扣证处理,并记入“操作证”内;对情节严重者,由发证部门吊销“操作证”,并追究责任。

4.8 特种作业人员要保持相对稳定,不准随便调离,如需要调离,必须经企业主管厂长同意。

4.9特种作业人员在作业时如涉及需办理相关许可证的作业,则必须按规定办理相关的作业许可证后方可进行作业。

第3篇 施工管理人员、特殊工种及作业人员审查监理工作制度

1、施工管理人员、特殊工种是指必须经过培训,并通过主管部门考试,审查合格取得相应上岗资格证书,才能从事作业的工种,如项目经理、项目总工、施工员、质量员、技术员、安全员;焊工、爆破工、压接工、测工、高空作业人员、吊车司机、专职安全员、质量员等。

2、承包商应在施工前,将施工管理人员、特殊工种或操作人员相关证书报请监理工程师审查、备案。

3、监理工程师对施工管理人员、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审查符合要求后,批准其上岗施工;对不符合要求的,监理工程师有权要求撤换。

4、在现场施工过程中,监理工程师应巡视检查施工管理人员、特殊工种作业人员是否与报审备案的人员相符,施工管理、策划、操作质量情况是否满足要求,发现问题要求施工承包商及时整改。对产生不合格品的特殊工种作业人员监理有权提出撤换。

5 、施工管理人员、特殊工种严禁无证上岗。

第4篇 特殊作业人员管理制度

1、目的:为了加强对特殊作业的安全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2、范围:适用于公司内所有特殊作业的安全管理。

3、责任者:生产部、安全科、办公室、特殊作业人员。

4、程序

4.1 本制度适用下列特种作业人员的劳动安全管理:

4.1.1电工作业(含运行和维修);

4.1.2锅炉和压力容器操作作业;

4.1.3起重机械作业;

4.1.4金属焊接(含气割)作业;

4.1.5企业内机动车驾驶作业;

4.1.6制冷作业;

4.1.7液化气充装作业。

4.2公司办公室主管本企业特种作业的劳动安全培训、取证、复审工作的组织和联系,质量由安全环保处负责监督协助工作。

4.3进行特种作业人员应具备与本工种作业相应的身体条件和相应的文化程度,并且经市劳动保护监察机关或其委托单位培训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以下简称“操作证”),方可独立作业。

4.4 特种作业“操作证”由市劳动保护监察机关统一印刷,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涂改、转让。

4.5取得“操作证”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国家规定的期限进行复审,复审不合格或未复审的,由劳动保护监察机关或其委托单位吊销其“操作证”,不得继续独立从事特种作业。

4.6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在“操作证”规定的本种作业范围内,并随身携带“操作证”,接受劳动保护监察人员的监督检查。

4.7 对违章作业和造成事故者,安全部门根据情节有权对其进行扣证处理,并记入“操作证”内;对情节严重者,由发证部门吊销“操作证”,并追究责任。

4.8 特种作业人员要保持相对稳定,不准随便调离,如需要调离,必须经企业主管厂长同意。

4.9特种作业人员在作业时如涉及需办理相关许可证的作业,则必须按规定办理相关的作业许可证后方可进行作业。

《特殊人员管理制度4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相关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