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范文网 > 安全管理 > 管理制度 > 管理制度范文
栏目

流动党员管理制度汇编【7篇】

更新时间:2024-05-08

流动党员管理制度

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确保党员无论身处何处,都能保持党的组织生活的正常进行,提升党员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同时保证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这种制度有助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使他们能在流动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社会和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包括哪些方面

1. 党员信息管理:建立健全流动党员的信息档案,及时更新党员的流动情况,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2. 组织生活保障:设立流动党员联络点,定期组织党课、组织生活会,使流动党员能参与党组织活动。

3. 教育培训:提供在线学习平台,定期推送学习资料,确保流动党员能持续接受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教育。

4. 权益保护:维护流动党员的合法权益,解决他们在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

5. 激励机制:设立表彰制度,鼓励流动党员积极参与地方建设,表彰优秀党员,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重要性

流动党员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在于,它弥补了传统管理模式在面对党员流动性增强时的局限,确保了党员队伍的稳定性和活力。通过有效的管理,可以防止党员因流动而脱离组织,防止党员思想滑坡,保证党的决策和部署能得到有效贯彻执行。它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党内氛围,增强党员的向心力,推动党的事业发展。

方案

1. 建立网络平台:开发党员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党员信息的线上录入和管理,方便流动党员自我报告和党组织追踪。

2. 灵活的组织生活:推行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利用网络开展组织生活,如网络研讨会、线上党课等。

3. 定期回访:设立流动党员回访机制,了解他们的工作生活状况,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

4. 建立合作机制:与流入地党组织建立合作关系,共享流动党员信息,共同管理和服务流动党员。

5. 强化考核评价:制定流动党员考核办法,将参与组织生活、履行党员义务等情况纳入评价体系,作为表彰和激励的依据。

流动党员管理制度的实施需要全面考虑实际情况,既要注重形式创新,也要确保实质效果,以期在新时代背景下,更好地发挥党员的积极作用,推动党的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流动党员管理制度范文

【第1篇】流动党员管理制度

流动党员管理制度

一、登记和发证制度。凡有流动党员的党支部必须建立流动党员登记册。登记册的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时间、籍贯、学历、入党时间,流出和流入时间、从事职业、外出外来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联系人,同时应向外出的党员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党员外出在6个月以上,且具有固定地址的,应将其关系转至所在地区或单位党组织;正式党员3人以上集体外出,且地点相对集中的,应建立临时党小组。

二、行前教育制度。党支部对外出的流动党员进行出行前的教育。教育他们自觉履行党员义务,学习党内法规,在思想上、行动上要与***保持一致,保持党员的先进性。

三、联系人制度。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党支部根据本支部流动党员的情况,建立联系人制度。联系人一般由党支部委员担任,也可以由党支部指定责任心强、联系方便的党员担任,联系人每季度与流动党员联系一次,并做好联系的情况记录,作为联系人工作职责和流动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的依据。

四、学习制度。流动党员要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支部要及时将有关党员读物寄给外出的流动党员,使流动党员及时地、经常地受到教育。

五、汇报制度。要求流动党员每季度用信函或电话与联系人汇报在外的思想、工作、学习情况,回乡必须到党支部汇报情况。联系人每季度必须向党支部汇报所联系对象的情况。各项汇报必须有记录。

六、交纳党费制度。按照党章规定,党员必须按期交纳党费,鉴于流动党员较为特殊,原则上要求每季度交纳一次党费,最迟不能超过半年交纳一次党费。

七、组织生活制度。党支部利用清明节、中秋节、春节等节假日外出流动党员回乡探亲的机会,组织他们学习上级有关精神,通报支部工作情况,收集他们对支部工作的意见或建议。对外来务工、经商流入的党员,要积极接受他们的组织关系和党员身份证明,并指定专人做好联系工作,安排他们参加党的活动和过组织生活,并根据需要向对方党组织反馈该党员的表现情况。

八、检查督促制度。党支部每季度进行一次自查,党工委每半年进行一次检查,区每年进行一次检查。年终把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列入年度党建工作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第2篇】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制度

一、流动党员组织关系的管理

(一)流动党员转移组织关系的基本要点是:党员所去单位党组织健全的,应将党员组织关系转到所去单位的党组织;党员所去单位党组织不健全的,应将党员组织关系转到其所去单位上级主管部门党组织,或转到其所去单位所在地的街道、乡镇党组织。党员在流动中将人事关系和档案材料保存在县以上政府人事(劳动)部门所属的人才流动服务机构,这些机构的党组织如具备条件并经同级地方党委同意,可以接受尚未落实工作单位或因某些原因暂时无法转移组织关系的党员的组织关系。

(二)党员流动符合有关政策规定,党组织应及时为他们转移组织关系。其中外出时间较短(六个月以内)或外出时间较长暂时无法转移组织关系的,使用《流动党员活动证》。

(三)《流动党员活动证》由流动党员原所在党(工)委按规定登记发放,作为流动党员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和党的活动的凭证;党员可持《流动党员活动证》在外出所在地或单位的党组织(基层党委、党总支或党支部)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交纳党费,但不享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四)《流动党员活动证》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组织部门严格按照中央组织部制定的统一式样定点印刷,并加强管理。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自行印刷。《流动党员活动证》由党(工)委负责发放。发放时,要登记造册,详细登记持证外出党员的姓名、所在支部、发证时间、外出原因、外出地点、外出时间等情况,并报上级党组织备案。《流动党员活动证》一般应贴本人近期免冠一寸照片,并由发证的党(工)委在照片上加盖印章。特殊情况未贴照片的,应与本人的居民身份证同时使用。

(五)《流动党员活动证》适用于短期外出(六个月以内)或长期外出但暂时无法转移组织关系的党员。下列情况不能使用《流动党员活动证》:

1、短期(六个月以内)外出参加会议、学习进修、借调工作、休假探亲的党员,仍开具党员证明信。

2、长期(六个月以上)外出工作且有固定地点的党员,应转移正式组织关系。

3、流动性较大,无固定地点,但可以经常返回原所在单位的党员,可以在原单位继续参加党的组织生活。

二、党员外出前必须向党组织报告

党员外出前必须向所在党支部报告,报告的内容应包括:外出原因、外出地点、外出时间以及外出后与党组织联系的方式等。

三、党组织对外出的党员要进行行前教育

有外出党员的党组织,应在党员外出前对其进行教育,针对外出党员的不同情况对他们提出具体要求。教育内容一般应包括:

(1)要求党员外出后要主动与所去地区或单位的党组织取得联系。按照规定及时转移党员组织关系,或出示《流动党员活动证》。

(2)要求党员在外出期间自觉按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加所在单位(地区)党的组织生活,按期交纳党费,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3)要求党员外出后应通过适当方式,与原所在党组织保持联系,定期汇报在外出所在单位的思想、工作情况。

(4)要求党员外出返回时,应及时转移党员组织关系,或将《流动党员活动证》交党组织查验,并如实向党组织汇报外出期间的情况。

四、流动党员要主动与外出所在地党组织联系党员外出应根据就近、方便和有利参加党的组织生活的原则,主动与所到地方或单位党组织(基层党委、党总支或党支部)联系,及时办理党员组织关系接转手续或出示《流动党员活动证》。党员外出后不能以任何借口隐蔽自己的党员身份,不与党组织取得联系。若所到单位尚未建立党组织,党员可与其上级主管部门的党组织联系,也可以与其所在地(街道、社区或乡镇、村)的党组织联系。如与所在地方或单位的基层党组织联系遇到困难,可与当地县以上党委组织部门联系。

五、党员外出期间要自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外出期间,必须按照党章的规定,编入党的一个组织、按期过组织生活和交纳党费,认真执行党组织的决议,完成党组织分配的工作任务,在工作、生活中自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主要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按党员标准要求自己,自觉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管理,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和业务素质。

二要遵守当地法规和所去单位的规章制度,诚实劳动,合法致富,能够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

三要通过书面汇报、邮件、电话、eml等多种方式,与原所在社区党组织保持联系,定期汇报在外的思想、工作情况。

四要自觉维护社会秩序,遵守社会公德,敢于抵制社会上的丑恶现象,在履行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等方面走在群众的前头。

六、流动党员参加选举问题

办理正式党员组织关系接转手续的流动党员,应在转入地区、单位的党组织参加党内选举,享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开具党员证明信和持《流动党员活动证》外出的流动党员,他们没有转移正式组织关系,都应在原所在单位党组织参加党内选举,行使表决、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外出党员原所在党组织召开党员大会进行选举时,如外出党员确因情况特殊无法到会,经党员大会同意,可不计算为应到会人数。

七、流动党员中的预备党员转正问题预备党员持《流动党员活动证》外出期间,如预备期满,应向原所在单位党组织提出转正申请,由原所在单位党组织按照规定程序办理转正手续。办理这类预备党员转正手续时,党组织要通过查验《流动党员活动证》及其他途径,认真了解和考察预备党员外出期间的表现,外出所在地党组织应负责地介绍有关情况。

美术系党总支

【第3篇】村流动党员管理制度

一、农村流动党员是指由于就业和居住地变化等原因连续6个月以上,不能正常参加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活动的农村党员。

二、农村流动党员的管理坚持以流入地党组织为主、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共同管理的原则。

三、流出地党组织的主要职责

(一)对党员的外出原因、时间、地点、联系方式、党费交纳等情况进行登记备案,对党员进行外出教育,并按规定登记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

(二)对正式党员3人以上集体外出,且地点相对集中的,应及时建立临时党支部或党小组。

(三)负责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通过适当方式了解党员外出期间的思想、工作情况,及时通报党组织的重要情况,通知外出流动党员按规定参加党内选举等重要活动。

(四)党员返回后,认真查验《流动党员活动证》,详细了解党员外出期间的表现。对无正当理由连续6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与原所在党支部保持联系或不交党费的,按党章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五)了解预备党员外出期间的表现,按规定做好预备党员转正工作。

四、流入地党组织的主要职责

(一)对持有《流动党员活动证》的外来党员,确认身份后及时接受并编入支部,组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

(二)关心外来流动党员,为他们的就业、学习和生活提供必要帮助。

(三)认真填写《流动党员活动证》,及时将外来流动党员的重要情况反馈给流出地党组织。

(四)做好外来流动人员中预备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工作。

五、对流动党员的基本要求

(一)外出前须向所在党支部说明事由,领取《流动党员活动证》。

(二)凭《流动党员活动证》及时到流入地党组织报到,积极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按规定交纳党费,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流动党员原则上应按月向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交纳党费,因外出地点变动频繁等原因按月交纳确有困难的,可以按季交纳。

(三)外出期间应自觉按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每半年向原所在党支部汇报一次思想和工作情况。接到原所在党支部要求参加换届选举、民主评议等重要的活动的通知后,原则上应按时返回参加。因特殊原因不能返回的,应及时向原所在党支部说明原因,并履行请假手续。正式党员应在其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行使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四)外出地点、就业单位、居住地和联系方式等发生变化时,应及时向流出地党组织报告。

(五)外出返回后,及时将《流动党员活动证》交给流出地党组织查验,如实向党组织汇报外出期间的情况。

(六)《流动党员活动证》由流出地党的基层委员会登记发放。流入地党支部要及时验证并报上级党组织备案。《流动党员活动证》由流动党员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党支部或组织生活所在党支部每年审核一次。

【第4篇】流动党员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管理制度范文

**乡流动党员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管理制度

一、为了加强对我乡流动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扎实推进我乡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特制定本制度。

二、乡学组办负责网页的维护与更新。

三、流动党员每周登录《**乡流动党员学习网》一次,每月登录不少于4次,网上书写心得体会不少于2次,并完成学组办规定的作业。

四、每月汇报思想情况,发送到电子邮箱

五、每名流动党员有加强对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学习的义务,熟练网络学习。

六、本制度自**年9月1日起施行。

**乡学组办

**年八月二十日

【第5篇】流动党员管理制度范例

一、党员外出务工经商或从事其他正当职业,应事先向党支部报告。

二、党员外出时间在6个月以上,且有固定地点的,将其组织关系转至所在地区或单位党组织。

三、党员临时或季节性外出且无固定地点的,组织关系仍由原单位党组织管理,并报乡(镇)党委核发《流动党员活动证》。

四、正式党员3人以上集体外出,且在点相对集中的,建立临时党小组。

五、外出党员和临时党小组负责人应主动经常与党支部保持联系,定期汇报情况。外出党员接到党支部有重要活动通知后,应按时返回。

六、党员持《流动党员活动证》在外出所在地或单位党组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但不享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七、对外来务工经商的党员,积极接受他们的组织关系和党员身份证明件,安排他们参加党的活动和过组织生活。

【第6篇】流动党员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管理制度

_____乡流动党员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管理制度

一、为了加强对我乡流动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扎实推进我乡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特制定本制度。

二、乡学组办负责网页的维护与更新。

三、流动党员每周登录《_____乡流动党员学习网》一次,每月登录不少于4次,网上书写心得体会不少于2次,并完成学组办规定的作业。

四、每月汇报思想情况,发送到电子邮箱

五、每名流动党员有加强对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学习的义务,熟练网络学习。

六、本制度自xx年9月1日起施行。

_____乡学组办

xx年八月二十日

【第7篇】推行六项制度强化流动党员管理经验交流

推行六项制度强化流动党员管理经验交流

为切实加强流动党员的管理教育,更好地发挥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今年以来,_____县_____镇党委推行六项制度强化流动党员管理。

一是建立流动党员登记制度。党员流动前,填写《流动党员登记卡》,办理《流动党员活动证》,镇党委和各党支部及时更新流动党员信息库和管理台帐,全面掌握流动党员基本情况、流出去向、党费缴纳等情况,做到流动党员情况底子清、情况明。

二是实行流动党员联系制度。各村党支部书记作为流动党员的联络人,采取电话、书信、网络等形式与流动党员保持双向性、经常性的联络与沟通,定期了解掌握其思想动态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

三是健全流动党员走访慰问制度。党员外出期间,镇村党组织定期、不定期地走访其家属,了解他们在生产生活方面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各种服务。流动党员返乡后,村党组织及时上门开展谈心谈话,鼓励他们为本村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四是定期汇报制度。流动党员定期通过电话、网络等形式向村党支部汇报务工、思想动态情况,各支部每半年将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情况及流动党员外出表现情况以书面形式向镇党委汇报,镇党委每年年底对全镇流动党员的外出表现情况认真进行梳理,并在全镇范围内进行通报。

五是推行网络化管理制度。镇党委和部分有条件的村党支部在网上建立了流动党员qq群,对具备上网条件的16名流动党员实行网络化管理,定期将镇上工作动态和有关文件发送到网上供他们学习了解。

六是返乡培训制度。利用春节等流动党员集中返乡的时机,采取收看党员现代远程教育课件,对流动党员务工所需实用技术进行集中培训,进一步提高务工技能,不断拓宽其就业渠道。

《流动党员管理制度汇编【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