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范文网 > 安全管理 > 管理制度 > 安全管理制度
栏目

生物安全防护管理制度汇编(2篇)

更新时间:2024-05-11

生物安全防护管理制度

包括哪些

1. 基础设施:确保实验室设备、通风系统和废物处理设施符合生物安全标准。

2. 操作规程:制定并执行严格的样本采集、处理、储存和废弃流程。

3. 个人防护: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并规定其正确使用方法。

4. 应急响应:设定针对生物危害事故的应急计划和程序。

5. 训练与教育:定期进行生物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6. 监管与评估:实施定期的安全审核,持续改进生物安全管理体系。

培训内容

1. 生物危害知识:介绍各类生物危险因子,包括微生物特性、传播途径及危害性。

2. 安全操作规程:详细讲解实验操作步骤,强调安全注意事项。

3. 个人防护装备使用:演示并实践如何正确穿戴和脱卸防护装备。

4. 应急处理:模拟生物泄漏、人员暴露等事故,训练应急响应措施。

5. 法规与政策:讲解相关生物安全法规,强调遵守的重要性。

6. 实践演练:通过实地操作,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应对实际问题的能力。

应急预案

1. 事故报告:发生生物安全事故时,立即向上级和相关部门报告。

2. 现场隔离:迅速封锁事故区域,防止危害扩散。

3. 个人处理:根据暴露情况,采取紧急医疗措施,如洗消、疫苗接种等。

4. 清理与消毒:专业团队进行现场清理和消毒工作,确保环境安全。

5. 事故调查:分析事故原因,制定预防措施,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6. 后续跟进:对受影响人员进行健康监测,确保无长期影响。

重要性

生物安全防护制度是保护科研人员生命安全、维护公众健康和环境稳定的关键。它不仅防止了生物危害的传播,也有助于维护实验室的正常运行,保障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通过有效的管理制度,我们可以提升整个组织的安全文化,增强员工的责任感,降低潜在风险。生物安全不仅是法律法规的要求,更是我们对社会、对员工、对科学事业的庄严承诺。只有将生物安全防护落实到日常工作中,才能确保我们的研究在追求知识时,兼顾人道和伦理,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物安全防护管理制度范文

第1篇 生物安全防护管理制度

1.工作人员必须认真负责,严格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各种操作规程。

2.工作人员在实验室应穿工作服,必要时需带防护眼镜。

3.工作人员手上有皮肤破损或皮疹时应戴手套。

4.可能产生致病微生物气溶胶或出现溅出的操作以及处理高浓度或大容量感染性材料均应在生物安全 柜(ⅱ级生物安全柜为宜)或其他物理抑制设备中进行,并使用个体防护设备。

5.应有相应的生物安全防护sop操作规程。

6.在实验室中应穿着工作服或罩衫等防护服。离开实验室时,防护服必须脱下并留在实验室内。不得穿着外出,更不能携带回家。用过的工作服应先在实验室中消毒,然后统一洗涤或丢弃。

7.当手可能接触感染材料、污染的表面或设备时应戴手套。如可能发生感染性材料的溢出或溅出,宜戴两副手套。不得戴着手套离开实验室。工作完全结束后方可除去手套。一次性手套不得清洗和再次使用。

8.每天至少消毒一次工作台面,活性物质溅出后要随时消毒。

9.实验室内严禁吸烟或吃喝。

10.实验室主任应制定规章和程序,只有告知潜在风险并符合进入实验室特殊要求(如,经过免疫接种)的人,才能进入实验室。否则不得进入实验室。

11.实验室工作人员每年须进行健康状况体检,接受疫苗接种,建立个人健康档案。

第2篇 检验科生物安全防护管理制度

1.目的

做好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防止出现实验室感染和病原微生物扩散,确保工作人员职业健康安全和周围环境的生物安全。

2.适用范围

实验室各项相关工作

3.职责

(1)检验科主任职责

① 负责检验科的日常管理;

② 熟悉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知识和有关法规、制度、规程并组织培训;

③ 决定进入实验室的工作人员;

④ 监督有关法规和操作规程的执行,纠正出现的违规活动并有权停止实验;

⑤定期组织对实验室设备各项技术参数的检查和实验室装备的维护保养;

⑥负责实验室紧急情况及事故的处置并向生物安全委员会和生物安全领导小组报告。

(2)实验室负组长职责

①熟悉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知识;

② 向生物安全委员会提交所开展项目的“微生物危害评估报告”和“实验操作规程”;

③ 负责项目相关实验按有关法规和操作规程的执行。

(3)实验室工作人员职责

① 熟悉所有相关实验的安全操作规程,了解实验室安全原理和所从事实验活动潜在的危险掌握预防暴露以及暴露后的处理程序,定期接受生物安全培训;

② 在科主任或组长的指导下,开展对病人的各项检测工作;

③ 负责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生物安全防护程序;

(4)实验室任何人员都有权拒绝执行来自任何级别的不符合安全操作规程要求的指令。

4.具体要求

(1)实验室设置和准入

①实验室要合理设置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

②严格执行《实验室人员准入制度》,禁止工作无关人员进入实验室。

③ 实验室内不得进食和饮水,或进行其他与实验无关的活动;

(2)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被告知实验室工作的潜在危险,并接受实验室安全教育,自愿从事实验室工作;

(3)相关工作人员须经检验技术操作和安全防护操作培训,熟悉特殊生物检测流程及防护标准;

必须遵守实验室的所有制度、规定和操作规程。严格按sop文件的规定对细菌室检验项目目录中列出的检验项目进行检验,新项目要经进行生物危害评估后方可开展。不得开展超出二级生物安全防护要求的检验项目。

(4)对违章操作造成实验室病原微生物外泄的,根据情节追究其操作者和相关领导的责任。

(5)对于意外事故要能够提供紧急救助措施,足以应付紧急情况。

① 实验室事故处理: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发生意外,如针刺和切伤、皮肤污染、感染性标本溅及体表和口鼻眼内、衣服污染、试验台面污染等均视为安全事故;

②要填写正式的事故登记表,并按规定报告给国家相应级别的卫生主管部门。

③人员暴露于感染性物质时,要及时向实验室负责人汇报,并记录事故经过和处理方法。

(6)各项检验只接收来自本院的临床标本,不接收临床背景不清楚的外来标本。外来标本检、验须经医务科和检验科主任同意,方可检验。

(7)严格执行《实验室生物安全保卫制度》,防止具有感染性的标本丢失、盗抢。检验后的尿液、便好体液等标本要用含有效氯2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1小时以上;所有微生物的标本、培养基、废弃物和血液标本运出实验室前必须进行高压灭活;用过的针头必须直接放入防穿透的容器中。各种检验用一次性物品,使用后按医用垃圾处理,不得重复使用。

(8) 实验室建筑条件要符合国家标准和要求的生物安全实验室。

(9)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设施、设备,工作中严格采用二级生物安全防护。

(10)实验室仪器设备出现故障时,要先消毒,后维修。

《生物安全防护管理制度汇编(2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相关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