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物理实验报告分光计的调整和三棱镜顶角的测定怎么写1800字
【实验目的】
1. 了解分光计的结构,学习分光计的调节和使用方法;
2. 利用分光计测定三棱镜的顶角;
【实验仪器】
分光计,双面平面反射镜,玻璃三棱镜。
【实验原理】
如图6所示,设要测三棱镜AB面和AC面所夹的顶角a,只需求出j即可,则a=1800-j。
图6 测三棱镜顶角
【实验内容与步骤】
一、分光计的调整
(一)调整要求:
1.望远镜聚焦平行光,且其光轴与分光计中心轴垂直。
2.载物台平面与分光计中心轴垂直。
(二)望远镜调节
1.目镜调焦
目镜调焦的目的是使眼睛通过目镜能很清楚地看到目镜中分划板上的刻线和叉丝,调焦办法:接通仪器电源,把目镜调焦手轮12旋出,然后一边旋进一边从目镜中观察,直到分划板刻线成像清晰,再慢慢地旋出手轮,至目镜中刻线的清晰度将被破坏而未被破坏时为止。旋转目镜装置11,使分划板刻线水平或垂直。
2.望远镜调焦
望远镜调焦的目的是将分划板上十字叉丝调整到焦平面上,也就是望远镜对无穷远聚焦。其方法如下:将双面反射镜紧贴望远镜镜筒,从目镜中观察,找到从双面反射镜反射回来的光斑,前后移动目镜装置11,对望远镜调焦,使绿十字叉丝成像清晰。往复移动目镜装置,使绿十字叉丝像与分划板上十字刻度线无视差,最后锁紧目镜装置锁紧螺丝?10 .
(三)调节望远镜光轴垂直于分光计中心轴(各调一半法)
调节如图7?所示的载物台调平螺丝?b?和?c?以及望远镜光轴仰角调节螺丝13,使分别从双面反射镜的两个面反射的绿十字叉丝像皆与分划板上方的十字刻度线重合,如图8(a)所示。此时望远镜光轴就垂直于分光计中心轴了。具体调节方法如下:
(1)将双面反射镜放在载物台上,使镜面处于任意两个载物台调平螺丝间连线的中垂面,如图7所示。
图7 用平面镜调整分光计
(2)目测粗调。用目测法调节载物台调平螺丝7及望远镜、平行光管光轴仰角调节螺丝13、29,使载物台平面及望远镜、平行光管光轴与分光计中心轴大致垂直。
由于望远镜视野很小,观察的范围有限,要从望远镜中观察到由双面反射镜反射的光线,应首先保证该反射光线能进入望远镜。因此,应先在望远镜外找到该反射光线。转动载物台,使望远镜光轴与双面反射镜的法线成一小角度,眼睛在望远镜外侧旁观察双面反射镜,找到由双面反射镜反射的绿十字叉丝像,并调节望远镜光轴仰角调节螺丝?13?及载物台调平螺丝?b?和?c?使得从双面反射镜的两个镜面反射的绿十字叉丝像的位置应与望远镜处于同一水平状态。
(3)从望远镜中观察。转动载物台,使双面反射镜反射的光线进入望远镜内。此时在望远镜内出现清晰的绿十字叉丝像,但该像一般不在图8(a)所示的准确位置,而与分划板上方的十字刻度线有一定的高度差,如图8(b)所示。调节望远镜光轴仰角调节螺丝13,使高度差?h?减小一半,如图8(c)所示;再调节载物台调平螺丝b?或c,使高度差全部消除,如图8(d)所示。再细微旋转载物台使绿十字叉丝像和分划板上方的十字刻度线完全重合,如图8(a)所示。
物理实验报告 ·化学实验报告 ·生物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格式 ·实验报告模板
图(8) 各调一半法
(4)旋转载物台,使双面反射镜转过180°,则望远镜中所看到的绿十字叉丝像可能又不在准确位置,重复(3)所述的各调一半法,使绿十字叉丝像位于望远镜分划板上方的十字刻度线的水平横线上。
(5)重复上述步骤(3)(4),使经双面反射镜两个面反射的的绿十字叉丝像均位于望远镜分划板上方的十字刻度线的水平横线上。
至此,望远镜的光轴完全与分光计中心轴垂直。此后,望远镜光轴仰角调节螺丝13不能再任意调节!
二、三棱镜顶角的测定
1.待测件三棱镜的调整
如图9(a)放置三棱镜于载物台上。转动载物台,调节载物台调平螺丝(此时不能调望远镜),使从棱镜的二个光学面反射的绿十字叉丝像均位于分划板上方的十字刻度线的水平横线上,达到自准。此时三棱镜两个光学表面的法线均与分光计中心轴相垂直。
图9 三棱镜的调整
2.自准法测定三棱镜顶角
将三棱镜置于载物台中央,锁紧望远镜支架与刻度盘联结螺丝?22?及载物台锁紧螺丝?8?转动望远镜支架?15?或转动内游标盘?16?使望远镜对准?AB?面,在自准情况(绿十字叉丝像和分划板上方的十字刻度线完全重合)下,从两游标读出角度 ?和 ?;同理转动望远镜对准?AC?面,自准时读角度? ?和? ,将结果填入表2中。由图9(b)中的光路和几何关系可知,三棱镜的顶角
(2)
【数据记录及处理】
表2 自准法(或反射法)测顶角数据表格
次数 游标1 游标2
精选写报告经验11人觉得有用
物理实验报告关于分光计的调整和三棱镜顶角的测定,写起来需要一些特别的注意点。这类报告一般得包含实验的目的、使用的仪器设备、具体的步骤以及结果分析。开头部分要明确实验的目的,比如是为了掌握分光计的操作技巧,还是为了测定三棱镜顶角的具体数值。这部分文字不必太复杂,但必须清晰,让读者明白实验的意义所在。
接着就是介绍实验用到的主要设备了。分光计这种仪器本身构造比较复杂,通常包括望远镜、载物台、平行光管等部件。在描述这些设备的时候,最好能结合自己的理解去阐述其功能,而不是简单地照搬说明书。比如提到望远镜时,可以讲一下它是如何帮助观察光线变化的,这样显得更有深度。
到了实际操作的部分,叙述顺序很重要。先说分光计本身的调试工作,这一步骤很关键,直接影响后续测量的准确性。调试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比如调节望远镜焦距时可能感觉不太顺利,这时就需要耐心尝试不同的方法。另外,调整载物台水平也是个细致活儿,有时候稍微转动一点点就能看到明显的效果。这里有个小细节需要注意,如果载物台没有完全调平,会导致测量角度产生偏差,这一点一定要重视。
之后就是测量三棱镜顶角的环节了。这个阶段需要用到分光计已经调整好的状态,按照预定的方法进行操作。记得记录下每次观测得到的数据,因为最终计算顶角值时需要用到这些原始资料。在这个环节,可能会出现一些小状况,例如读数时视线偏移导致数据不准,这时候就需要重新检查仪器设置,确保每个步骤都做到位。
数据分析是整个报告的核心部分。将收集到的数据整理出来后,就可以开始计算三棱镜的顶角了。这里需要用到基本的几何原理,通过公式推导得出理论值与实测值之间的差异。当然,差异的存在是很正常的,但需要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仪器精度限制,也可能是人为操作不当造成的误差。对于这部分内容,可以多举几个例子来说明,这样不仅能让报告看起来更加充实,也能更好地展示你的分析能力。
最后,别忘了附上相关的图表和图片。这些视觉元素能够直观地展示实验过程和结果,有助于提高报告的整体质量。不过,在制作图表时要注意格式规范,确保所有的标注都是准确无误的。有时候,一个小小的疏忽就可能导致误解,所以一定要仔细核对每一个细节。
写物理实验报告的过程中,保持条理性是非常重要的。虽然上面提到的是一些常规的操作流程,但在具体实施时还是要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应对。毕竟每个实验室的条件都不尽相同,只有根据具体环境做出相应调整,才能保证实验的成功率。
【第2篇】深圳大学物理化学实验报告--实验一 恒温水浴的组装及其性能测试--张子科、刘开鑫怎么写750字
深圳大学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者:张子科、刘开鑫 实验时间: 2000/4/17
气温: 21.7 ℃ 大气压: 101.7 kpa
实验一 恒温水浴的组装及其性能测试
1目的要求
了解恒温水浴的构造及其构造原理,学会恒温水浴的装配技术; 测绘恒温水浴的灵敏度曲线; 掌握贝克曼温度计的调节技术和正确使用方法。
2仪器与试剂
5升大烧杯 贝克曼温度计 精密温度计 加热器
水银接触温度计 继电器 搅拌器 调压变压器
3数据处理:
实验时间
4/17/2000
室温 ℃
21.7
大气压pa
101.7*10^3
1
2.950
2.840
2.770
2.640
2.510
2.650
2.620
2.530
2.420
2.310
2.560
2.510
2.420
2.310
2.200
2
3.130
2.980
2.950
3.110
2.930
3.730
3.090
2.930
3.600
3.050
2.880
3.220
2.970
3.150
3.170
3
2.860
2.950
3.210
2.860
2.940
3.150
2.840
2.920
3.040
2.930
2.910
3.040
2.910
2.860
2.970
曲线图:
4思考:
影响恒温浴灵敏度的因素主要有哪些?试作简要分析. 答: 影响灵敏度的因素与所采用的工作介质、感温元件、搅拌速度、加热器功率大小、继电器的物理性能等均有关系。如果加热器功率过大或过低,就不易控制水浴的温度,使得其温度在所设定的温度上下波动较大,其灵敏度就低;如果搅拌速度时高时低或一直均过低,则恒温水浴的温度在所设定的温度上下波动就大,所测灵敏度就低。若贝克曼温度计精密度较低,在不同时间记下的温度变化值相差就大,即水浴温度在所设定温度下波动大,其灵敏度也就低,同样地,接触温度计的感温效果较差,在高于所设定的温度时,加热器还不停止加热,使得浴槽温度下降慢,这样在不同的时间内记录水浴温度在所设定的温度上下波动大,所测灵敏度就低。
欲提高恒温浴的控温精度(或灵敏度),应采取些什么措施? 答: 要提高恒温浴的灵敏度,应使用功率适中的加热器、精密度高的贝克曼温度计接触温度计,及水银温度计所使用搅拌器的搅拌速度要固定在一个较适中的值,同时要根据恒温范围选择适当的工作介质。
精选写报告经验29人觉得有用
深圳大学物理化学实验报告--实验一 恒温水浴的组装及其性能测试--张子科、刘开鑫
这次实验主要围绕恒温水浴装置展开,目的是让大家熟悉这类设备的基本构造,掌握其组装流程,并通过一系列测试了解其性能表现。整个实验需要一定的耐心和技术,因为细节处理不当可能会影响最终结果。
实验开始前,我们先检查了所需材料是否齐全,包括恒温槽主体、加热器、温度传感器、搅拌器以及控制面板等部件。材料清单核对完成后,按照顺序逐一安装各部分。加热器的接线要特别注意,因为如果连接不牢固,可能会导致电路不稳定甚至损坏仪器。记得将温度传感器插入恒温槽合适位置,这一步很关键,因为它直接影响到后续温度控制的准确性。搅拌器也需要调整至适当高度,确保能够均匀混合水浴内的液体,否则实验数据可能会失真。
实验过程中,我们设置了几个不同的温度点进行测试,观察水浴达到设定温度所需的时间以及稳定性如何。从记录的数据来看,升温速度还算理想,但偶尔会出现波动较大的情况,这可能是由于搅拌力度不够或者加热功率设置稍高引起的。建议在正式使用前多做几次调试,找到最佳参数组合。
另外,在记录实验数据的时候,务必保持清晰工整,避免潦草不清导致后期分析困难。有时候字迹太乱,自己过几天再看都会认不出来,更别提其他人了。表格设计也得合理,列明各项指标名称和单位,这样方便对比分析。
【第3篇】初二物理声音强弱与那些因素实验报告怎么写650字
初二物理声音强弱与那些因素有关实验报告
1、提出问题:
声音的强弱(声音的响度)可能
1)、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振幅)有关;
2)、与人离声源的距离有关。
2、猜想或假设:
1)、声源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人离声源的距离越近,人听到的声音响度越大。
3、制定计划与设计方案(用控制变量法)如,
探究1)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振幅)的关系:
考虑让人与声源的距离相同,使声源的振幅不同, 看在声源的振幅大小不同时,听声音响度大小的情况怎样?
探究2)响度与人离声源距的离大小关系
考虑让声源的振幅相同,使人离声源距离不同,看在人离声源的距离大小不同时,听声音响度大小的情况怎样?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探究1)选一只鼓,在鼓上放一小纸屑,让人离声源的距离0.5米(不变)
(1)第一次轻轻地敲击一下鼓,看到小纸屑跳起(如0.5厘米),听到一个响度不太大的声音;
(2)第二次重重地敲击一下鼓,看到小纸屑跳起(如1.5厘米),听到一个响度很大的声音。
结论:人离声源的距离相同时,声源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探究2)的实验过程与上类似
结论是:声源的'振幅相同时,人离声源的距离越近,人听到的声音响度越大。
5、自我评估:
这两个结论经得起验证。如,我们要让铃的声音很响,我们可以用力去打铃;汽车鸣笛,我们离汽车越近,听到的声音越响。
6、交流与应用
如果我们声音小了,听众可能听不见我们的说话声,我们可以考虑:
1)让说话的声音大一些(声带的振幅大了);
2)与听众的距离近一些。
初二物理声音强弱与那些因素有关实验报告
精选写报告经验176人觉得有用
写实验报告的时候,得把实验目的和背景说清楚。比如这次研究初二物理里的声音强弱跟哪些因素有关,这一步很重要,要是开头就交代不清楚,后面的内容就显得没头没脑。实验器材也得列出来,像是麦克风、音响这类东西,缺了它们没法做实验,这就好比盖房子没砖一样。
接着就是实验步骤了,得一步一步写,不能跳步子。有时候实验过程中会用到一些公式,像什么声强级计算公式什么的,记得带上,不然别人看不明白你是怎么得出结果的。不过有时候写着写着可能会忘记标注单位,这可不是个好习惯,单位一丢就容易搞混数据。
记录数据的时候要仔细,表格最好画得规整点,这样看起来清楚。但有时候可能因为手抖,表格线画得歪七扭八的,这也没办法,只要不影响阅读就行。数据分析这部分挺关键,得把数据变化的趋势找出来,看看是不是符合预期,要是发现结果跟假设差太多,就得想想是不是实验过程出了岔子。
还有就是结论部分,不能含糊其辞。比如通过实验发现声音强弱确实跟距离有关系,那就要具体说明是怎样的关系,是距离越远声音越弱还是其他情况。有时候为了显得专业,可能会堆砌一些专业术语,但要注意别堆得太过,否则别人读起来费劲。
最后别忘了附上参考文献,这能证明你的研究是有依据的。不过有时候文献找得多了,引用的时候可能会漏掉几篇,这也是常事,只要主要的都列上了就没大问题。整个过程下来,写报告其实是个细致活儿,需要耐心和细心,不然很容易出错。
【第4篇】初中物理杨氏干涉实验报告怎么写850字
初中物理杨氏干涉实验报告范文
光学中研究光的本性以及光在媒质中传播时各种性质的学科。物理光学过去也称“波动光学”,从光是一种波动出发,能说明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等现象。而在赫兹用实验证实了麦克斯韦关于光是电磁波的假说以后,物理光学也能在这个基础上解释光在传播过程中与物质发生相互作用时的部分现象,如吸收,散射和色散等,而且获得一定成功。但光的电磁理论不能解释光和物质相互作用的另一些现象,如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及各种原子和分子发射的特征光谱的规律等;在这些现象中,光表现出它的粒子性。本世纪以来,这方面的研究形成了物理光学的另一部门“量子光学”。
杨格于1801年设法稳定两光源之相位差,首次做出可见光之干涉实验,并由此求出可见光波之波长。其方法是,使太阳光通过一挡板上之小孔使成单一光源,再使此单一光源射到另一挡板上,此板上有两相隔很近的小孔,且各与单光源等距离,则此两同相位之两光源在屏幕上形成干涉条纹。因为通过第二挡板上两小孔之光因来自同一光源,故其波长相等,并且维持一定的相位关系(一般均维持同相),因而能在屏幕上形成固定不变的干涉条纹。若x为屏幕上某一明(或暗)条纹与中心点o的距离,d为双孔所在面与屏幕之间的距离,2a为两针孔s1,s2间之距离(通常小于1毫米),λ为s光源及副光源s1、s2所发出的光之波长。
两光源发出的两列光源必然在空间相迭加,在传播中两波各有各的波峰和波谷。当两列波的波峰和波峰或波谷和波谷相重叠之点必为亮点。这些亮点至s1与s2的光程差必为波长λ的整数倍。在两列波的.波峰与波谷相重叠之点必为暗点,这些暗点至s1与s2的光程差必为波长λ/2的整数倍。实验结果的干涉条纹,它是以p0点为对称点而明暗相间的条纹。p0点处的中央条纹是明条纹。当用不同的单色光源作实验时,各明暗条纹的间距并不相同。波长较短的单色光如紫光,条纹较密;波长较长的单色光如红光,条纹较稀。另外,如果用白光作实验,在屏幕上只有中央条纹是白色的。在中央白色条纹的两侧,由于各单色光的明暗条纹的位置不同,形成由紫而红的彩色条纹。
精选写报告经验185人觉得有用
做实验报告,特别是像杨氏干涉这种物理实验,关键是要把观察到的现象和背后的原理讲清楚。一开始得先把实验目的写明白,就是你做这个实验到底想了解什么。比如这次是为了验证光的波动性,看看是不是能观察到干涉条纹。
实验器材这部分得具体点,别光说个大概。像杨氏干涉要用到光源、双缝板、屏幕这些东西,还有光屏调整架之类的辅助设备。记得把每个仪器的作用也简单提一下,这样能让看的人明白你是怎么一步步做的。
记录数据的时候要认真,最好用表格形式,这样清晰直观。比如说测量干涉条纹间距的时候,每次测出来的数值都要记下来,算平均值的时候也要列出计算过程,别只给个最终结果。
分析部分很重要,得结合理论去解释现象。像杨氏干涉,就该从波叠加原理出发,讲清楚为什么会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这里可能会有点绕,因为涉及到相位差什么的,但一定要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别照搬公式。
不过有时候写着写着会发现自己思路不太顺,比如突然忘记某个专业名词该怎么说了,这时候可能就得查资料或者凭印象写个差不多的意思,这就容易出现一些不太严谨的地方。像我刚才提到的相位差,要是没搞清楚的话,可能会用错概念,导致后面解释不对劲。
最后写结论的时候要注意跟开头的目的呼应起来,看看是不是达到了预期目标。如果实验结果跟预期偏差比较大,也要试着分析原因,可能是操作不当,也可能是仪器本身的问题。
其实写实验报告最怕的就是马虎大意,像忘了标注单位,或者抄数据的时候抄错数字,这些小问题都会影响整体效果。还有就是别偷懒,像图表明明能很好地展示结果,却偏要长篇累牍地叙述,这样既费力又不容易让读者理解。
【第5篇】三个优秀的物理实验报告怎么写1200字
三个优秀的物理实验报告
试验日期 实验一:昆特管
预习部分
实验目的:通过演示昆特管,反应来回两个声波在煤油介质中交错从而形成的波峰和波谷的放大现象。
实验仪器电源,昆特管
实验原理:两束波的叠加原理,波峰与波峰相遇,波谷与谷相遇,平衡点与平衡点相遇,使震动的现象放大。 报告部分 实验内容:一根玻璃长,管里面放一些没有,在一段时致的封闭端,另一端连接一个接通电源的声波发生器,打开电源,声波产生,通过调节声波的频率大小,来找到合适的频率,使波峰和波谷的现象放大,从而发现有几个地方、出现了剧烈的震动,有些地方看似十分平静。
实验体会:看到这个实验,了解到波的叠加特性,也感
受到物理的神奇。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斥着电磁波、声波、光波的世界当中,了解一些基本的.关于博得只是对于我们的健康生活是很有帮助的。
实验二: 鱼洗实验
实验目的:演示共振现象
实验仪器:鱼洗盆
注意事项
实验原理用手摩擦“洗耳”时,“鱼洗”会随着摩擦的频率产生振动。当摩擦力引起的振动频率和“鱼洗”壁振动的固有频率相等或接近时,“鱼洗”壁产生共振,振动幅度急剧增大。但由于“鱼洗”盆底的限制,使它所产生的波动不能向外传播,于是在“鱼洗”壁上入射波与反射波相互叠加而形成驻波。驻波中振幅最大的点称波腹,最小的点称波节。用手摩擦一个圆盆形的物体,最容易产生一个数值较低的共振频率,也就是由四个波腹和四个波节组成的振动形态,“鱼洗壁”上振幅最大处会立即激荡水面,将附近的水激出而形成水花。当四个波腹同时作用时,就会出现水花四溅。有意识地在“鱼洗壁”上的四个振幅最大处铸上四条鱼,水花就像从鱼口里喷出的一样。 五:实验步骤和现象:实验时,把“鱼洗”盆中放入适量水,将双手用肥皂洗干净,然后用双手去摩擦“鱼洗”耳的顶部。随着双手同步
地同步摩擦时,“鱼洗”盆会发出悦耳的蜂呜声,水珠从4个部位喷出,当声音大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有水花四溅。继续用手摩擦“鱼洗”耳,就会使水花喷溅得很高,就象鱼喷水一样有趣。
原始数据记录
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
实 验 三:锥 体 上 滚
预习部分
实验目的:
1.通过观察与思考双锥体沿斜面轨道上滚的现象,
使学生加深了解在重力场中物体总是以降低重心,趋
于稳定的运动规律。
2.说明物体具有从势能高的位置向势能低的位置运
动的趋势,同时说明物体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换。
实验仪器:锥体上滚演示仪
注意事项:1:不要将椎体搬离轨道
2:椎体启动时位置要正,防止滚动式摔下来造成损坏
报告部分 实验原理:能量最低原理指出:物体或系统的能 量总是自然趋向最低状态。本实验中在低端的两根导 轨间距小,锥体停在此处重心被抬高了;相反,在高 端两根导轨较为分开,锥体在此处下陷,重心实际上 降低了。实验现象仍然符合能量最低原理。
实验步骤:
1.将双锥体置于导轨的高端,双锥体并不下滚;
2.将双锥体置于导轨的低端,松手后双锥体向高端滚去;
3.重复第2步操作,仔细观察双锥体上滚的情况。
三个优秀的物理实验报告
精选写报告经验115人觉得有用
写好一份物理实验报告并不只是记录数据这么简单,它需要清晰的思路和严谨的态度。记得一次做实验的时候,我一开始觉得步骤挺简单的,结果因为没仔细核对仪器参数,差点把数据搞混了。后来我才明白,哪怕是最基础的实验,也得从头到尾都认真对待。
开头部分得先把实验目的写清楚。比如说研究光的折射规律,就别含糊其辞,直接表明是为了验证斯涅尔定律之类的。不过有时候,写的时候可能会漏掉一些关键点,比如忘了提到实验条件,像温度啦、湿度啦,这些可能会影响结果的因素。但当时我就没注意到这一点,后来被老师指出来才反应过来。
接着就是实验原理,这部分要尽量简洁明了。用公式也好,画图也罢,能让别人一看就懂是最好的。像测定电阻值的实验,可以用欧姆定律来解释,要是能配上电路图就更好了。不过有一次我写这个部分的时候,总觉得自己的描述有点啰嗦,其实可以直接用几句话概括就行,不用太复杂。
材料和方法这部分特别重要,因为这是别人能否重现你的实验的基础。列出所有用到的器材,精确到型号都没问题。还有实验的具体步骤,最好按顺序一步步写下来,这样既方便自己回顾,也让读者能跟着你的思路走。记得那回做霍尔效应实验,我一开始只写了大概流程,后来才发现有些细节没交代清楚,比如调节电流的时候具体数值是多少,这就让报告显得不够完整。
数据分析也很关键,这关系到你能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计算的时候要确保每一步都准确无误,最好能把原始数据和最终结果都展示出来。当然,偶尔也会遇到计算上的小麻烦,像单位换算时忘记调整,导致结果偏差了一点点。但这些问题只要细心检查就能发现并修正。
最后就是讨论部分了,这里可以谈谈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有时候实验结果跟预期不太一样,也不要急着否定自己的努力,试着分析一下可能的原因。比如我在研究电磁感应现象时,发现线圈产生的电压比理论值低了不少,后来查资料才知道可能是线圈的匝数不够多造成的。这样的反思不仅能提升自己的理解,也能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
【第6篇】初一学生物理实验报告怎么写900字
“浮力消失”了
做下面的小试验。
器材
找一个底面很平的容器,让一个蜡烛头紧贴在容器底部,再往容器里倒水,蜡烛头并不会浮起来;轻轻地把蜡烛头拨倒,它立刻就会浮起来。
可见,当物体与容器底部紧密接触时,两个接触面间就没有液体渗入,物体的下表面不再受液体对它向上的压强,液体对它就失去了向上托的力,浮力当然随之消失了。
现在,你能提出为潜艇摆脱困境的措施了吗?
“浮力是怎样产生的”,学生对“浮力就是液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和向下的压力之差”这一结论是可以理解的,但却难以相信,因此做好浮力消失的实验是攻克这一难点的关键,下面介绍两种简便方法。
[方法1]
器材:大小适当的玻璃漏斗(化学实验室有)一个、乒乓球一只、红水一杯。
步骤:
(1)将乒乓球有意揿入水中,松手后乒乓球很快浮起。
(2)用手托住漏斗(喇叭口朝上,漏斗柄夹在中指和无名指之间),将乒乓球放入其中,以大拇指按住乒乓球,将水倒入漏斗中,松开拇指,可见乒乓球不浮起,(这时漏斗柄下口有水向下流,这是因为乒乓球与漏斗间不太密合)。
(3)用手指堵住出水口,可见漏斗柄中水面逐渐上升,当水面升至乒乓球时,乒乓球迅即上浮。(若漏斗柄下口出水过快,可在乒乓球与漏斗接触处垫一圈棉花,这样可以从容地观察水在漏斗柄中上升的情况。)
[方法2]
器材:透明平底塑料桶(深度10cm左右,口径宜大些,便于操作)一只、底面基本平整的木块(如象棋子、积木、保温瓶塞等)一个、筷子一根、水一杯。
制作小孔桶:取一铁扦在酒精灯上烧红,在塑料桶底面中央穿一小孔、孔径1cm左右,用砂纸将孔边磨平即成一小孔桶。
步骤:
(1)将木块有意揿入水中,松手后木块很快浮起。
(2)将木块平整的一面朝下放入小孔桶中并遮住小孔,用筷子按住木块,向桶中倒水。移去筷子,可见木块不浮起。(这时小孔处有水向下滴,这是因为木块与桶的接触面之间不很密合)。
(3)用手指堵住小孔,木块立即上浮。
上述两例针对实际中物体的表面不可能绝对平滑这一事实,巧妙地利用“小孔渗漏”使水不在物体下面存留,从而使物体失去液体的向上的压力,也就失去了浮力,结果本应浮在水面上的乒乓球和木块却被牢牢地钉在了水底,不能不令学生叹服。接着步骤(3)又魔术般地使浮力再现,更令学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
学生自己观察问题、解决问题。
精选写报告经验87人觉得有用
初一学生做物理实验报告,这可不是件小事。不少同学觉得报告就是抄数据、画图,其实不然。要是想写出高质量的报告,得从观察开始。实验前先了解下实验原理,别到了实验室手忙脚乱。记得把器材摆放整齐,这个细节很重要,老师看得很仔细。
写报告的时候,开头得说清楚实验目的,比如研究光的反射规律之类的。然后列出用到的器材,什么平面镜、量角器都要写明型号。接着是步骤描述,这一步千万不能省略,但有些同学会跳过,这样不好。实验过程中,数据记录要认真,哪怕偏差一点点也要记下来。这里有个小提醒,如果发现数据特别离谱,别急着修改,先想想是不是哪里出了问题。
接下来分析数据部分,用图表展示最好,条理清晰。不过有时候表格填错了也没关系,毕竟人不是机器。做完分析后,就该得出结论了,这结论要和前面的实验结果对应起来。有些同学喜欢写一些无关紧要的话,这会让报告显得啰嗦。最后别忘了检查一遍,看看有没有错别字什么的,有时候一个小小的标点符号都会影响阅读体验。
写完之后,可以找同学互相看看,听听他们的意见。当然啦,每个班的情况不一样,具体要求可能会有所变化。如果老师有特别的格式要求,那肯定得照着来。总之,物理实验报告不能敷衍了事,用心去做,成绩自然不会差。
物理实验报告分光计的调整和三棱镜顶角的测定怎么写(精选6篇)
85位用户关注
51位用户关注
35位用户关注
15位用户关注
75位用户关注
23位用户关注
10位用户关注
27位用户关注
50位用户关注
87位用户关注
物理实验报告分光计的调整和三棱镜顶角的测定怎么写(精选6篇)
85位用户关注
83位用户关注
51位用户关注
35位用户关注
17位用户关注
35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