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报告 > 情况报告
栏目

乡村情况调研报告(十三篇)

发布时间:2024-02-09 热度:77
乡村情况调研报告

篇一 乡村情况调研报告1350字

丁圩村位于新沂河堤北面,虞姬沟南面,距颜集镇政府西3公里 ,颜邵公路、颜花公路从境内通过。镇组织农技、农经等相关人员于XX年元月27日对丁圩村有关情况进行调研,现在把调研情况作如下报告:

一、丁圩村现有55个村民小组,总户数542户,总人口2158人,劳动力860人,在外打工劳动力560人,尚能转移100人,全村耕地面积1441亩,其中旱地1441亩,中低产田518亩,粮食种植面积达841亩,油料面积30亩,蔬菜面积10亩,花卉面积500亩,其它经济作物面积60亩。畜牧业生产情况:大家畜4头,生猪150头,羊105只,家禽养殖2200只,兔子50只。二三产业生产情况:企业6个,其中私营板厂1个,个体工商户5个。企业从业人数30人,粮食生产 59000公斤 ,油料生产 3000公斤 ,禽蛋产量 28000公斤 ,蔬菜产量 50000公斤 ,社会经济总收入1154万元。第一产业收入643万元,第二产业425万元,第三产业86万元,分别占总经济收入的55%、37%、8%,主要农产品小麦、玉米、花木,人民收入来源于花木和外出劳务。XX年农民人均收入3875元,其中外出劳务收入1500元。

二、存在问题。村集体经济薄弱,村集体无经济收入,干群思想不解放,农民群众小富即安的思想,没有积极进取、开拓精神,特别在产业结构调整上,花木行情好能够致富,上级号召引进新品种,不少农民群众对种植花木抱着消极态度,对种植花木认不上,思想守旧,小农意识强,不接收新鲜事物,只知道种粮食,有饭吃不挨饿,导致经济发展缓慢,今后要进一步推进花木之乡经济发展、使农民及早致富过上小康生活。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农民就业致富门路窄,收入增长困难,发展生产无资金,无工业项目,无技术人才,交通闭塞,党员干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够,村郭无房屋,党员干部无活动场所。水利配套较差的丁圩电灌站,不能发挥抗旱排涝作用,对农业生产造成极大危害。以上各方面原因导致经济发展缓慢,农民生产生活难以提高。

三、目标规划。1、做大做强花木产业,扩大花木种植面积,引进高档花木品种,培养花木经纪人队伍,搞好花木营销促进农民收入,搞好土地流转,搞好花木生产面积,花木面积生产到1000亩。2、多渠道开展招商引资,不断提高全民创业积极性,壮大农村经济发展,近期村里招来了一个板材厂,现在已经在筹建中,需要资金50万元,要求上级扶持。搞好生产劳动力的转移就业,XX年-XX年年外出务工人员要达到700人。搞好二三产业,鼓励全民创业的积极性,通过多种渠道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到2023年实现农民人均收入达到5000元。3、XX年要把村部房屋建设好,搞好党员活动室。4、搞好村庄规划,开好一道沟,铺设村中心路和村内道路,预计到2023年村内全部铺设水泥路,使村容整洁,面貌焕然一新,村里组织专人进行规划。5、搞好水利建设,开挖好田间一套沟,修复好村电站,保证农田旱涝保收,提高农业生产能力。

四、搞好村板材厂建设生产,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以厂带动其它项目的发展,积极争取政策扶持,培育花木龙头企业,促进花木生产,提高农民积极收入。搞好资金筹措,按项目落实责任,由专人负责,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

五、建议:1、村无房屋,希望上级给予资金支持,建好村部房屋。2、村板材厂生产,资金短缺,要求信用社给予扶持。3、颜邵路面窄,要求加宽,村内道路铺设资金困难,要求上级给予支持。4、村电灌站损坏,要求水利部门给予资金支持修复电站。

篇二 考察乡村振兴情况报告13300字

考察乡村振兴情况报告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___同志_______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深刻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特征,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党的十九大召开以后,中共永州市委切实提高政治站位,迅即对全市乡村振兴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并采取有力举措,推进工作落实。市五届人大二次会议提出了《关于以发展壮大农村经济为核心,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议案》,及时督促政府相关部门办理落实。为从更高层次上落实市委决策部署,促进政府部门科学办理人民代表大会议案,经报请市委批准,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党组书记高建华组织带领市人大常委会部分组成人员和县区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于11月6日至13日前往__省萍乡市、南昌市、景德镇市、上饶市、鹰潭市和吉安市等地,专题学习考察乡村振兴工作。

一、看__:风景这边犹好

考察组先后深入__六市部分县区、乡镇、村组以及乡村振兴示范点、重点项目,近距离参观了工作现场,感受了发展的整体氛围,体验了阶段性成果。参与考察的同志一致认为,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计划后,萍乡等六市在__省委、省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下,行动迅捷,推进有力。体现在工作成效上,六市亮点纷呈,各具特色。

萍乡市:依托转型发展促进华丽转身

一个个生态秀美、生活富裕的新农村渐次绽放,一批批特色小镇正在蓬勃兴起,一股股新动能正驱动着老工矿区的乡镇华丽蜕变……这是我们在__考察之行第一站——萍乡市所见到的乡村新景象。萍乡是中国现代工业主要发祥地之一,也是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试点城市。全市土地面积3824平方公里,人口192.5万人。在乡村振兴实践中,萍乡市把新农村建设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实现城乡面貌大变样的有力抓手,大力实施城乡面貌改造工程,农村人居环境实现了华丽转身。

萍乡市芦溪县芦溪镇东阳村,充分挖掘自身的人文历史优势,结合当地自然条件,致力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引领村民走了科学发展、共同富裕的道路。该村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__省aaaa乡村旅游示范村”等荣誉称号。芦溪县宣风镇竹垣村则以传统农业为基础,以生态旅游业为新增长点,加强农业上中下游产业联动,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效增强了乡村振兴的核心推动力。该村2023年3月创立仙凤三宝农业休闲观光园,紧紧围绕花卉苗木转型升级,在苗圃基地的自然和生态绿化环境的基础上,大力发掘宣风“三宝”文化内涵,打造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餐饮住宿、商务会议、运动竞技、素质教育及购物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观光体。目前,该园已经开放1000亩,投资超过2亿元。

南昌市:旅游全域化带来农村现代化

发展全域旅游,带动乡村振兴,是南昌市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工作特色。南昌市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23年,全市旅游产业要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和主导产业,旅游经济主要指标稳居全省首位,全市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000亿元,旅游总接待人次达到2亿人次。在旅游全域化的带动下,全市新农村建设坚持统筹规划、扶贫优先、生态优化、建管同步,实现了整体推进、保留乡村风貌、推进乡风文明、建一片成一片的阶段性工作目标。预计2023年底,南昌市将实现新农村建设全覆盖。

南昌市安义县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以全域化、市场化、品牌化旅游发展思路,主动融入大南昌、对接大南昌,全力唱响“多彩山水·画里安义”品牌。2023年,安义古村群开发力度空前,“花田囍地”花海项目建成营业,古村群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引进了国内知名的、尖端的旅游管理运营公司——北京镖行天下公司参与古村深度开发,与其合作建设的古村民俗民宿聚落一期项目已完工,建成了乡愁公园、厚德堂、豫章会馆、“唐樟”名宿等精品景点。“相约安义·小镇之旅”系列节庆活动贯穿全年,先后举办各类节庆活动10个,并打造了东阳蓝莓小镇、沙洲果园、乌竹桃花谷、绿能稻田文化园、尚礼村5个市级旅游点,先后荣获全国民宿产业发展创建示范县、全省全域旅游推进十佳县、2023华东十大最美赏花胜地等荣誉称号。

景德镇市:用田园综合体把乡愁留住

景德镇市紧扣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按照“干干净净、漂漂亮亮、井然有序、和谐宜居”和“培育中心村、整治自然村、提升特色村”的要求,大力实施“整洁美丽、和谐宜居”新农村建设三年行动。在具体实践中,他们通过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大力培育示范性中心村和田园综合体,有效加快了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景德镇市浮梁县江村乡严台村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人杰地灵,老祖宗留下许许多多的经典民居。以前,由于没有得到系统的保护,老房子废弃在一边,猪栏、厕所无序乱建;白色垃圾和生活垃圾不能及时处理,“脏、乱、差”现象严重。2023年下半年以来,按照景德镇市“双创双修”的总体部署和工作要求,浮旅集团旗下的严台旅游公司配合高岭·瑶里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对严台村积极开展环境大整治、创国家4a级景区以及保护并开发古村落等一系列工作。同时,依托当地古村、古道、古茶树等良好的生态文化优势,以精品民宿为核心,开展古村整理、文化呈现、业态创建等景区建设,兴办了一个集餐饮、住宿、度假、文化交流等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项目——严台塔里精品民宿度假村。该项目一期民宿项目总投资约2000万,带动当地村民务工收入200余万,现已完成部分精品民宿区、茶文化体验区、古茶园游步道、多功能中心区等项目建设,并接待游客过万人次。2023年,严台村被列入全国环境整治示范村,同时入选住建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

上饶市:乡村旅游皇冠上的一颗明珠

美村容,兴产业,富百姓……行走在上饶市乡村之间,一幅农民生活富裕、安居乐业的美好景象扑面而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上饶市充分发挥独特的资源禀赋优势,激活沉睡资源,拓展农业空间,精心打造了一批独具特色、各美其美、有故事、有乡愁的秀美乡村,全市农村变化显著、品质提升、亮点纷呈,让每一个外来游客产生了强大视觉“冲击感”和感官“震撼感”,已经成为社会公认的乡村旅游皇冠上的一颗明珠。

婺源县的乡村振兴实践在上饶市最具代表性。自1999年以来,婺源县委、县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发展乡村旅游业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提出了建设“旅游强县、经济大县”的战略性目标。短短的十多年内,县境广大乡村处处有焕然一新的农味、乡愁,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景点、景区。其中篁岭景区营业四年来,从一个濒临消亡的古村落演变成全国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对乡村旅游开发、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今年以来,篁岭景区日最高游客量达2.6万余人,2023年游客量有望达到135万人,预计3-5年游客量将突破300万。

鹰潭市:融合发展释放巨大推力

城乡融合发展协调推进,是鹰潭市推进乡村振兴的主要做法。在城乡融合发展理念的推动下,2023年,全市建成了1185个新农村建设村点,重点打造了9条示范线、10个示范片、14个示范点,实现省市级贫困村和宅改村点新农村建设全覆盖。完成通自然村公路400公里、危桥改造25座、道路安保工程100公里。塘湾清溪小镇、中童眼镜小镇列为省级第一批特色小镇。在__省,鹰潭的乡村振兴成效归纳为“八个最、十助推”。“八个最”是指:农村变化最大、惠及面最广、解决实际问题最多、群众获得感最强、资金运行最安全、撬动民间投入效果最佳、与“三农”工作结合最紧、公众反响最好。“十助推”是指助推了基层党建、精准扶贫、农村宅改、现代农业和产业发展、农村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农村文化、农村电商、乡风文明、集体经济和农民增收、乡村旅游等十个方面的工作。

吉安市:好风景变为好“钱景”

吉安市是井冈山精神的发祥地,是__省唯一入选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的市。“红色摇篮、文化庐陵、山水吉安”是吉安的名片。走进吉安市的广袤乡村,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处处是秀丽山水、古迹名胜和红色印痕。而更让我们惊叹和振奋的,是田野里催生的绿色竞争力,是接踵而至的游客。在全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大潮中,吉安市以“在打造美丽中国__样板上走在前列”为目标,通过井冈山大旅游的引领带动,成功地将山上的客人留下来,将美丽乡村打造成新增长极。

井岗山市柏露乡坐落在偏远山区,交通闭塞,是市里植被保存完好的乡镇之一,这里有井冈山最大的“千亩杜鹃林”和奇特独绝的峡谷十八瀑。乡里在保护原生态基础上,以不改变农民所有权为前提,将农村闲置住房进行个性化改造,建设鹭鸣湖田园综合体。目前,露天游泳池、玻璃房餐厅、湖边咖啡长廊等一系列新元素成为这里的新地标。乡村振兴,不但让吉安全境的环境美了起来,而且让村民腰包也鼓了起来,形成了政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多赢局面,昔日藏在“深闺”的好风景变成了群众腰包上大“钱景”。2023年,吉安市农业增加值242.95亿元、增长4.8%,在__省排名第一;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543元,增长10.2%,在__省排名第二。

二、悟__:“快马加鞭未下鞍”

考察组在__省六市考察期间,一路参观一路思考,一边慨叹一边感悟。每到一地,既深入乡村和项目察看现场,又与当地人大和政府部门的同志深入交流讨论。探寻__乡村振兴的工作“秘籍”,我们发现: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__省六市秉承新农村建设的扎实基础,紧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一鼓作气抓落实,快马加鞭往前进,走在前列的竞争意识一丝没有松动,工作推进的力度一点没有减弱,创新迈进的步子一刻没有停过。

——萍乡市:“物”“我”相融急行军。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后,萍乡市及时出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和《萍乡市乡村振兴战略“十大工程”实施方案》,吹响了乡村振兴的急行军号角。一是突出发展理念创新。萍乡市坚持“物的新农村”与“人的新农村”统筹推进,真正让农村环境美起来,让全市广大农民共享美好家园。在硬件建设上,全市重点拆除无保留价值的旧烂屋,清理乱堆乱放,拆除乱搭乱建;改路,改水,改厕,快速推进乡村“道路硬化、饮水净化、卫生洁化、民居靓化”。在“软件”建设上,着重加强农村法治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订村规民约,建立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和村庄公共设施管护长效机制;广泛开展“星级文明户”、“信用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等文明创建活动,培养农民健康文明新观念。二是突出乡村面貌整治。他们以“整洁美丽、和谐宜居”为目标,突出村庄整治、环境美化、乡风文明、和谐平安四大重点,统筹规划,系统推进,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建一片、成一片”的工作思路,确保全市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改善,综合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乡村更加和谐文明。在农村建房管理上,他们十分注重强化规划的引领作用。结合“多规合一”试点,全面完善乡村规划体系,努力使村庄空间布局更加科学合理,村庄内部形态更加精致精美,集镇和村庄形成各具特色的“一镇一景”、“一村一特”。他们规范农民建房,重点解决农村超高超大建房、乱搭乱建和有新房无新貌等突出问题,建设整洁美丽和谐宜居乡村。三是突出特色小镇建设。在美化优化净化农村环境的同时,萍乡市出台《萍乡市特色小镇建设工作方案》,致力建成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美、设施服务完善、传统文化彰显、体制机制灵活的特色小镇。特色小镇所有自然村庄都纳入“镇村共建”规划区域,打造多个富有特色的小乡村,努力让村镇既能各美其美,又能美美与共。目前,一大批特色明显、产业带动强、生态环境优美的特色小镇,在萍乡大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南昌市:抓关键,图振兴。南昌市坚持以解决“三农”突出问题为关键,以旅游全域化带动乡村振兴。其中安义县按照市里的工作思路,重点从四个方面发力。一是把“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的根本来抓。以“南昌绿谷”建设为引领,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大力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园建设,重点是在主干道沿线,高水平、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建设“镇村园一体、一二三产互动、产加销对接”的田园综合体,努力打造生态环境好、产业发展优、个性特色明、服务功能强的中心镇、特色镇和新社区、新村庄。二是把“生态宜居”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来抓。加强农村水环境治理,开展污染源普查工作,逐步实现水库、山塘全面退养和集镇所在地生活污水处理厂全覆盖;按照“三年扫一遍”要求,打造美丽示范风景线、美丽示范乡镇、美丽示范村庄、美丽示范农户庭院;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大力推广“钩臂式”垃圾箱,推行环境卫生外包全覆盖,全面实现“垃圾不落地”和城乡环境一体化。三是把“乡风文明”作为乡村振兴的前提来抓。积极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移风易俗工作,依托“三风”活动平台,巩固“三风”成果,加大“三风”示范项目建设力度,建好示范样板点。把“治理有效”作为乡村振兴的保障,不断推进农村基层治理制度化、法治化、规范化,逐步完善村务监督机制。四是把“生活富裕”作为乡村振兴的目标来抓。突出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造血功能,大力培植市场竞争能力强,扎根于乡土的产业合作社和田园综合体。帮助农民拓宽增收渠道,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引进“合作社+基地+农民”特色产业发展基地,稳步提高农民收入,努力让农民生活富裕起来。

——景德镇市:培育示范中心村,建设田园综合体。以点带面,示范推进,是景德镇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全市紧扣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以中心村为基础,建设“望得见山水,留得住乡愁”的美丽村庄和田园综合体,带动全市乡村振兴深入推进。具体做法:一是好中选优精心编制布点规划。根据《__省中心村建设操作八法》要求,市对各县(区)申报的中心村点进行认真筛选和公开竞选,最后确定自然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善、产业优势突出或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村庄作为中心村点建设。坚持规划先导,对老村落进行改造提升,留住浓浓的乡愁;对古村落进行保护开发,利用古村落发展休闲旅游、观光农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对旅游村庄深入挖掘古陶瓷文化底蕴,培育建设古矿坑、古码头、古街等历史文化遗存景观。二是因地制宜重点打造精品村庄。在统筹兼顾推进其他中心村建设的同时,抓好重点村、亮点村建设。对省级先行示范中心村和市级重点中心村,在资金、政策上予以倾斜,在资金和项目上集中安排。结合村庄经济水平、地理条件和生活习惯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突出乡村特色、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特色,在重点、亮点的基础上打造成精品,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一村一景”。三是整合投入全面加快各项建设。按照“中心村定在哪里,资金项目就集中到哪里”的思路,除了省、市、县三级配套新农村专项资金直接统筹到位外,还整合了学校、卫生室等社会发展类项目资金,农业产业化等生产发展类项目资金和小农水及森林城乡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有力推动了中心村各项建设。四是强化支撑发展壮大村域经济。在中心村建设中,全市高度重视产业发展,紧紧依托粮食、蔬菜、茶叶、养殖等主导产业,积极引导各中心村点农民群众选准本地特色产业,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同时,大力扶持和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家庭农场发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广“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五是创新管理培育提升文明乡风。各中心村点在认真落实党的惠民政策,大力发展各类公益事业的同时,成立了村民理事会,建立并落实了“村民公约,一事一议,村庄保洁,村务公开”等长效管理机制。

——上饶市:“面子”“里子”一起抓。上饶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实行“面子”“里子”一起抓、同推进,有效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一是让乡愁挂在“面子”上。全市坚决执行__省委省政府“整洁美丽,和谐宜居”“赣东北地区以徽派风格为主”等要求,大力推进秀美乡村建设。市人大通过立法,对全市农村房屋规划建设进行依法管控。全市坚持按徽派风格,对农民住房进行“穿衣戴帽”改造。同时,狠抓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整治乱搭乱建、乱堆乱放,开展农村殡葬制度改革,抓好造林绿化,建设各类公益设施。二是把新风种进“骨子”里。按照“乡风民风、人居环境、文化生活三个美起来”的目标要求,动真格、出实招,通过积极开展农村移风易俗,推动村民从骨子里改变生活方式、行为习惯。根据农村生产生活实际、农民群众思想实际,市里发出了《推进移风易俗、建设美丽乡风》倡议书,要求村民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着力解决目前农村在婚丧嫁娶事宜方面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和封建迷信等问题,让勤俭节约、文明高尚的生活方式成为习惯。三是将幸福写在产业中。全市大力开展农村产业富民行动,把“一村一品”建设和优势产业发展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龙头工程,通过建设秀美乡村,培育了一大批产村融合的产业,加快发展了观光农业、创意农业、农耕体验、民宿休闲、养生养老等新业态,推动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鹰潭市:“八大行动”强动力。从2023年开始,鹰潭市委、市政府印发《鹰潭市乡村振兴“1+8”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全市深入实施八大专项行动,全力打造“环境整洁美丽、产业特色鲜明、串点连线成片、独具鹰潭魅力”的乡村振兴示范带。八大专项行动,分别是:新农村建设专项行动。即市、县、乡、村融于一个整体,一个规划布局、一张蓝图建设,力求把一个乡镇建成一个功能区块,把一个村庄建成一个景点,把一个农户庭院建成一个小品。在村庄整治过程中,集中开展“七改三网”(改路、改水、改房、改厕、改栏、改环境、改河塘和电力、广电、电信网络通达)“三建”(建自然村垃圾收集点、建村点休闲场所、建试点村污水处理设施)“三化”(绿化、亮化、美化)活动。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行动。即以“一田(高标准农田)二线(白鹤湖大道沿线、贵塘公路沿线)二园(白鹤湖、雷溪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为主战场,深入实施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新主体、新产业、新业态。脱贫攻坚专项行动。即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深入推进产业扶贫、健康扶贫、安居扶贫、教育扶贫、社会保障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生态扶贫、基础设施建设扶贫、村庄整治扶贫“十大扶贫工程”,确保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央试点专项行动。即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和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有序推进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等改革,组织实施好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等权能改革试点,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全域推广宅改试点专项行动。即积极探索创新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和有偿使用机制,推进农村闲置、多占宅基地全面退出和收归集体统一管理,废弃、倒塌房屋和猪牛栏等附属设施全部无偿退出和拆除,确保空心村得到有效治理。“清水”专项行动。大力实施畜禽养殖污染整治,保持水质长久稳定达标。此外,对水利枢纽工程建设专项行动和绿色殡葬改革专项行动,都明确了具体的内容和操作方式。

——吉安市:内外兼“修”焕新颜。吉安市推进乡村振兴外抓生态,内蕴文化。围绕“红、古、绿”,打造特色美丽乡村,一个个乡村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一是扮靓乡村新底色。作为__省唯一入选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的市,吉安人认识到,绿色和生态是最大的财富。打造“全景吉安、全域旅游”的格局中,连点成线、拓线成面、多元融合,吉安选定农旅融合这条绿色发展新路。如今,在吉安赣江两岸的青山绿水间,清净整洁、色块和谐、精细秀美的田园风光随处可见。目前全市完成1.5万个美丽乡村点建设,覆盖率达67%,到2023年,将实现美丽乡村全覆盖。二是激发文化新内涵。让乡村美起来,还要让农民精神活起来。如何让“物”的新农村向“人”的新农村推进?吉安注重传承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用文化基因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吉安市摒弃农村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健全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推动农村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越来越多的农村志愿服务活动如星星之火在乡村开展。三是发展农村新产业。乡村振兴,特色产业是关键。优势产业怎么选?吉安县永阳镇江南村成立合作社,发展井冈蜜柚产业,蜜柚林下套种百香果、西瓜等作物,成功吸引游客前来休闲采摘,一地多收,效益大增。“红墟坊”、毛公九大碗菜品、乡村火锅,是井冈山市大陇镇案山村的特色。案山通过“1+8+48”的经营模式,让1家公司联合8个村集体,带动48户贫困户。依托绿色,做出特色,吉安形成井冈蜜柚、绿色大米等六大富民产业,2023年全市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2家,农业增加值达242.95亿元,增幅居__省之首。

三、比__:“乱云飞渡”须从容

此番赴__考察,我们主要是想跳出永州看永州,对照__找差距,借助他山之石用以攻玉,克服自身短板加速前行。根据考察的所见所悟,通过对比分析__六市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我们深感__省六市的乡村振兴工作,在很多方面走在了永州的前面,创造了一些可以借鉴或复制的工作经验。

——恪守了一种科学的发展理念。萍乡市的“内外兼修”,上饶市的“面子”“里子”一起抓,南昌市坚持以旅游全域化带动农村现代化,等等,都贯穿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__省六市当中,萍乡等地还提出了推动“物的新农村”和“人的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的理念,这是结合当地实际,将五大发展理念细化、实化的创新之举。婺源县在李坑景区的开发建设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断提高村民群众对开发建设的共享度和获得感,有力有效地增强了乡村振兴的新动能。

——培育了一股强大的内在动力。统观《永州市与__六市2023年部分经济指标对比统计表》(以下简称《对比表》),我们不难发现:__省六市的城镇化率相对永州要高出很多,而他们第一产业在三次产业中的占比又明显比永州低了很多。这一现象说明,__省六市的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第二战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内在动力强劲地策应和支撑了乡村振兴的“主战场”。这一现象还从工作层面启示我们,乡村振兴,“固守乡村抓乡村,死抱农业做农业”没有出路,必须善于整合各方资源,统筹各种要素,充分用好“三农”内外多种动能,实施“里应外合”、立体推进。

——走出了一道适宜的工作路径。鹰潭、吉安和南昌等市,在实践中坚持“全域一体”推进工作,市、县、乡、村融于一个整体,一个规划布局、一张蓝图建设,结合每个村庄资源禀赋、地形地貌、文化内涵,围绕山、水、林、田、路、房六要素,把一个乡镇作为一个功能区块建设,把一个村庄当做一个景点规划设计,把一个农户庭院当作一个小品来进行改造。这一成功实践启示我们:乡村振兴,在顶层设计上一定要有整体观念和全域视角,在局部规划上一定要有独创精神和品牌意识,在要素配置和资源整合上一定要注重统筹把握,增强集约效应。

——做牢了一个坚实的基础支撑。__省六市的乡村振兴工作,一个巨大的共性特征,就是坚持把“产业兴旺”作为根本来抓,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支撑。他们抓产业建设,没有固守农村抓农业,而是因地制宜,适合发展什么产业就抓什么产业;也没有咬定某个方面搞“一业独大”,而是注重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上下游产业立体推动,关联产业配套跟进。实践证明: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最为重要最为基础的便是推进并实现乡村的产业兴旺。只有实现了产业兴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才有基础和韧劲。

——探索了一个高效的融资模式。早在1999年,婺源县为了推动旅游业的起步,政府通过出售大中型水库、电站的方式盘活国有资产,筹措资金,并采用门票抵押方式贷款1900万元,投向江湾龙头景区开发,并带动其他景区的建设。2001年___同志视察江湾,婺源的旅游业总体品牌效应开始凸现,民间投资者产生了较大的兴趣。政府以此为契机,实行政策引导,市场化运作,使民间资本成为景区开发最主要的资本来源。2023年以来,县里洞观形势,转换思路,将全县90%的旅游资源整合到__婺源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把全县作为一个景区,实施整体规划、整体营销,全县旅游开发逐步实现上市融资的新突破。“政府主导投资—-引入民间资本投资—资产重组与利用资本市场融资”是婺源县景点开发的三个阶段,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投融资模式。这对于解决乡村振兴项目建设投融资难题无疑是一个成功的样榜。

当然,__六市的工作经验实际上还不止于这些。勿须质疑的是,他们在乡村振兴方面,的确比永州的基础要好一些,步子要快一些。但比较__六市,永州的乡村振兴也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主要表现在:

一是在思想认识上高度重视。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市委、市政府切实提高政治站位,通过“一学二看三调研”,认真领会中央要求,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建议,认真谋划顶层设计,迅即统筹推进工作落实。在邀请了中国美院和上海文博堂机构等专业规划策划团队,对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品牌建设进行策划的基础上,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具体推进“兴产业、美生态、育乡风、强治理、富民众”五大行动。市五届人大二次代表大会,提出了《关于以发展壮大农村经济为核心,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议案》,市人大常委会对此进行跟踪督办。可以说,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在全市已经形成了工作共识,凝聚了推进活力。

二是在政策保障上明确具体。市委在对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专题研究的基础上,及时出台“1+5”(1为实施乡村振兴总文件,5即兴产业、富民众、美生态、强治理、育乡风5个配套文件)政策文件和2023年乡村振兴试点“十百千万”工程、“四个一”工程两个工作方案。这些文件,根据中央和省委的工作要求,从永州“三农”实际出发,对乡村振兴战略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工作措施、发展路径、要素配置、组织保障等,都作出了明确要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三是在战略主攻上体现精准。对乡村振兴,我市在战略主攻上,重点突出“五大振兴”,即:以发展现代农业为基础,推进产业振兴;以汇聚人才资源为支撑,推进人才振兴;以繁荣农村文化为重点,推进文化振兴;以建设生态文明为抓手,推进生态振兴;以夯实基层组织为关键,推进组织振兴。这五大重点,牢牢植根于永州基本市情,充分考虑了前段新农村建设打下的良好基础,有效构建了乡村振兴的“四梁八柱”,体现出市委对“三农”发展方位的精准研判,对未来发展方向的精准把控,以及对工作切入点和突破口的精准指向。

四是在推进措施上求真务实。我市在强化组织领导的基础上,着力强化顶层设计,科学编制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着力强化试点示范,实施“一十百千万”试点工程,探索乡村振兴战略永州路径;着力强化项目支撑,结合本地实际,大力开发包装项目、招商引进项目、培育壮大项目;着力强化农村改革,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创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模式,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这些工作措施,直指“三农”热点、焦点、难点问题,有助于从根本上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强筋壮骨,给力助跑。

总的讲,我们要在对比分析中发现和学___的工作新经验,坚持和完善自身的工作定位和特色,进一步明辨方向,增强信心,取长补短,奋力前行。

四、学__:中流击水正当时

这次赴__六市学习考察,在考察团成员当中引起强烈反响,特别是各县区人大常委会的负责同志深刻体会认识到了思想上的促狭、办法上的匮乏,发现了思路、机制上的差距。同时,也初步找到了改进提升工作的措施。对于全市的乡村振兴工作,我们建议,充分借鉴__六市的成功经验,紧密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加力推进暨定措施的落实落地。具体工作应更加注重五个方面。

一是更加注重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做大经济基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建议全市在巩固提升新农村建设和产业扶贫成果的基础上,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在思路层面,可以学习借鉴__六市的成功经验,抢抓旅游全域化发展机遇,结合美丽乡村和旅游景区建设,将农村的历史文化、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因地制宜培育观光农业、休闲旅游、民俗休闲、传统文化等互相融合的新业态,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走产村融合发展的新路子。在操作层面,不管采用什么发展模式,都要特别注重培育产业龙头,通过对主导产业中的优势龙头企业进行重点扶持,保持农村产业经济发展强劲的牵引动力。同时,要强化标准化生产,提升产品质量,加强品牌营销策划,有效塑造大品牌、营销大品牌,增强品牌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农业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为加速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二是更加注重房屋建设管理,进一步规范环境改造。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而实现生态宜居的基础工作是建设规范和环境整洁。______多次指出,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___强调,关键是要做到规划先行,哪些村保留,哪些村整治,哪些村缩减,哪些村做大,都要经过科学论证。当前,农村建房管理无序,乱建私搭严重,不仅影响农村“面子”上的美观,更影响农村基础设施提升、环境卫生清扫等工作的推进,必须下重拳、出硬招进行整治规范。在农村建房管理方面,上饶市制定并执行了全国第一部规范农民建房的法规——《上饶市农村居民住房建设管理条例》,在全市建设风格统一的“徽派”农村房屋,取得显著成效。我们应加快制定和实施《永州市乡村房屋建设管理条例》,加强农村房屋建设规划和管理,推进村庄提质改造,塑造好乡村风情风貌风格。在依法管理农村房屋建设的过程中,要加强农村宅基地流转置换等方面的制度改革和创新,统筹解决好建房资源配置和群众利益调节的问题。我市蓝山县和新田县的一些乡村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成功探索,其经验值得总结推广。要在规范农村房屋建设的基础上,再行科学布局,完善乡村医务室、学校、休闲健身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高标准实施村庄绿化、亮化,常态化抓好环境卫生清扫,全方位地推进乡村综合环境改善。

三是更加注重融资投资创新,进一步扩大建设投入。钱从哪里来,始终是乡村振兴的根本性问题。美国经济学家罗格纳·纳克斯认为,不发达地区的“贫困恶性循环”根本原因就是缺乏资本。上饶市婺源县、萍乡市芦溪县等地乡村振兴取得的巨大成绩,都离不开其源源不断且逐年加大的资金投入。当前,在全国防范重大风险、严控政府举债的大环境下,创新投融资体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婺源县李坑镇旅游业的开发中,政府以资源入股,投资者以现金入股,村民以资产入股;村里设立民间管理协会自治组织,规范村民言行,进行环境整治等,配合投资者开发经营,村民与政府、投资者一起分享一定的利益。这种模式实现了政府、投资者、村民三方利益共享合作开发,可以复制推广。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采取政府以资源、资产入股,投资者以资金入股模式,对乡村优势产业资源进行合作开发,实行利益共享。值得注意的是,市场化运作的乡村振兴产业,对村民和村集体的收益要明确一定的保障机制。租金收入、就业收入、创业收入、分红收入等收益和红利,都要切实惠及全体村民和村集体,并随着产业不断完善和发展而提高群众的共享度。

四是更加注重统筹城乡发展,进一步集聚外部活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都是推进现代化、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______在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一方面要继续推动城镇化建设。另一方面,乡村振兴也需要有生力军。要让精英人才到乡村的舞台上大施拳脚,让农民企业家在农村壮大发展。城镇化、逆城镇化两个方面都要致力推动”。因此,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高质量实施,应当突出以新型城镇化建设引领乡村振兴,坚持抓好城乡规划一体化谋局、产城融合一体化推进、城乡基础一体化发力,充分发挥城市资源对乡村的辐射带动作用,推进中心城区、特色城镇、美丽乡村同步发展,同频共振,具体操作中,要尊重市场规律,因势利导,吸引资金和资本流向中小城市、小城镇以及农村地区,特别是要发挥企业的主导作用,支持企业在现代农业、田园综合体、美丽乡村建设以及生态旅游方面的投入,建立企业、投资者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及农民之间的新型合作关系;要充分利用逆城镇化消费的大趋势,在乡村地区建造有利于旅游度假、休闲观光的设施,特别是对于深度参与的休闲度假、健康消费旅游模式,要加强规划引导;要大力推进实施“交通提速”战役,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创造城市资本和消费人口到乡村投资和消费的良好基础设施条件;同时,政府要利用税收和金融政策,支持乡村振兴项目以及城市资本和农村产业的融合。

五是更加注重乡村社会治理,进一步增强振兴保障。“治理有效”在乡村振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结合我市实际,加强乡村社会治理,要更加注重三个方面。一是突出化解乡村矛盾。要坚持“源头”治理,超前防范乡村矛盾纠纷。重点是认真解决一些带有基础性、根本性、长远性、机制性和普遍性的民生问题,尽最大努力促进社会安全、生产安全、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卫生健康安全,让群众在乡村生活得更加安心、舒心、顺心。二是激活乡村民主自治内动力。要充分发挥村级班子的主导作用,办好一方事,维护一方稳定,促进一方和谐。要充分发挥基层群众的主体作用,促进群众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内生力量。要充分发挥自治制度的引导作用,促进群众修身律己,自觉遵守和维护社会秩序。三是构建乡村社会依法治理新常态。要把基层民主法治创建与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结合起来,不断提升服务基层群众的能力和水平;把基层民主法治创建与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有机结合起来,让群众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把基层民主法治创建与创新社会管理结合起来,健全社区以党组织为核心、居民自治组织为主体的新型社会管理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基层法治化管理水平。

篇三 实施乡村流通工程建设工作情况报告2200字

XX年县委、县政府工作报告确定县供销社目标任务是全面实施“乡村流通工程”建设。县社将工作目标分解到股室,责任到人,积极开展工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组织学习,明确目标

紧紧结合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和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村流通网络建设的实际,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贯彻落实《

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推进供销合作社“二次创业”的意见》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组织职工学习XX年政府工作报告和县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精神,明确供销社“二次创业”及“乡村流通工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工作任务。

(二)申报项目,争取资金

XX年按照县供销社-XX年乡村流通工程建设规划,今年上报了XX年度云南省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体系建设项目一项,项目总投资287万元,其中:自筹187万元,向上级申请无偿资助资金100万元。在归朝镇建设2,000平方米集农产品、小商品为一体的农贸超市。现已完成编写、立项、上报的项目是《省级现代流通网络体系建设项目》,申报无偿资助资金100万元,《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体系建设项目》正在申报中,申报以奖代补资金100万元。

(三)认真调研,规划布点

1. 今年以来,县供销合作社按照上级党委、政府的要求和年初州供销社下达的目标考核任务,把实施“乡村流通工程”建设和发展“两社一会”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采取摸底调查、宣传发动、自办、领办、联办等多种方式,大力发展“两社一会”,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切实帮助农民实现增产增收。

2.在“乡村流通工程”示范点的基础上,县供销社深入到全县13个乡镇及村委会,开展调查研究,并结合当地的实际进行宣传发动和布点。在实施“乡村流通工程”建设农资连锁加盟店、乡村级便民超市和发展“两社一会”工作中,通过改造供销社所属企业营业设施、利用原供销社职工经营的门店和农村经销大户中来发展。同时对新建的乡级、村级超市,由供销社统一制作牌匾、购置超市货架,根据其场地面积、经营品种、服务范围等列入扶持范围,使我县新建的“乡村流通工程”便民超市成为农村商品流通网络中的一个亮点。

3.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了着力抓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工作。一是继续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宣传,主要领导亲自带队深入乡镇村委会,向农村干部群众宣传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特别是在农村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二是强化工作责任制,把发展“两社一会”和实施“乡村流通工程”建设确定为供销社的主要工作,围绕我县农村经济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战略,结合全县种植、养殖和特色农业的实际,认真做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规划,从政策、资金扶持上保证此项工作顺利开展,三是注重加强合作社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利用举办农民经纪人培训之机在办社经验、市场营销、信息服务等方面进行交流。

二、工作完成情况

(一)经营情况。按照《县供销社XX年度工作计划》和州供销社下达的工作任务要求,将工作任务分解到各股室,责任到人,对重点工作实行工作目标倒逼管理,至6月20日已完成经营总额3300万元,占年任务的55%,比去年同期增长51.5%,完成商品销售总额70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67万元;全系统汇总实现利润30万元,完成年任务的85.7%;完成化肥销售化肥6890吨,占全年任务的86.1%,农药销售18733千克,完成年任务的53.5 %。

(二)乡村流通工程建设情况

1.完成了木杠、大坪、旧腮、百油、郎恒、小坪寨、孟村、睦伦标准化农村综合服务社规划和项目上报,项目总投资432万元,自筹资金282万元,贷款150万元。营业面积2585平方米,年销售总额705万元。

2.至6月17日,县社已完成专业合作社7个;规范综合服务社4个、发展乡、村级超市4个;教育培训296人(其中:农产品经纪人培训160人);新建、提升配送中心1个;新建、改扩建乡村市场1个和乡村信息采集点1个的前期工作。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宣传力度不够。由于受自然和教育等条件限制,部分农民特别是山区农民获取信息比较困难,对新生事物不易接受,加之对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宣传手段单一,影响了农民参与的积极性。

二是资金扶持力度不够。在实施“乡村流通工程”建设中,由于供销社系统自身经济基础薄弱,资金扶持力度不够,农村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和商品配送中心建设的资金紧缺,难予在短时间内建成和完善。

四、下步工作

(一)积极组织实施“乡村流通工程”建设,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村流通服务体系。紧紧以供销社传统经营的化肥、农药、食盐、烟花爆竹等商品为切入点,采取加盟、连锁配送等方式,把巩固传统经营业务与恢复重建乡村经营服务网点有机结合起来,按照自愿、互利、有偿和平等的原则,积极吸纳原供销社改革中分流安置的职工、农村种植、养殖户及其他个体工商户加盟供销合作组织。

(二)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扶持,加强项目建设。充分利用社有资产、构建的经营服务网络与资源等优势,积极地开发、储备和实施一批项目,加强项目的申报工作,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支持。

(三)在前期选点的基础上,

发展“两社一会”。积极发展创办乡(村)“综合服务社”、“便民超市”、“农家店”与“农资专营店”。引导农村种植养殖户围绕当地的特色产品,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村专业协会。

(四)加强人员培训。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方式加强教育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干部职工和乡村级干部、农村经纪人的水平。

(五)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坚持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牢固树立深化改革推进供销合作社“二次创业”信心和决心,创新工作方式,改进工作方法,扎扎实实地推进“乡村流通工程”建设,促进供销合作社“二次创业”。

篇四 关于开展乡村卫生院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2200字

乡镇卫生院是农村卫生服务网络的枢纽,承上启下,直接担负着农村的预防保健、卫生监督、基本医疗、卫生管理等任务,在农村卫生工作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乡镇卫生院建设,既是农村卫生工作的热点,也是难点。9月28日至30日,根据县委书记刘新利的要求,政府组织了调研组一行6人,在魏国华常委的带领下,对我县乡镇卫生改革发展情况进行调研,深入到五乡两镇实地了解乡镇卫生院发展现状,以及当前农村合作医疗实施状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乡镇卫生院的发展情况

1、乡镇卫生院的基本情况。我县五乡两镇,41个行政村。全县共有乡(镇)卫生院6所(牧业医院1所、中心卫生院2所、一般卫生院3所);村卫生室15所;乡镇卫生系统61人,占全县卫生系统人员的34%;卫生技术人员53人,占全县卫生技术人员的35%;乡镇卫生院有床位数25张,千人均床位编制数2.5张。

2、乡镇卫生院的经营情况。据卫生部门统计,__年全县5所乡级卫生院的收入(不含财政拨补)略有节余,通过财政拨补,没有亏损的卫生院。卫生院业务收入构成中,以药养医的状况普遍存在。调研组所到卫生院,药的收入占业务收入很大的比例。调研中发现哈尔交的卫生院属于危房,住院部前面突出的平台一直用两根大柱子支撑着。

3、县委、县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积极引进新的医疗设备。目前,各乡镇卫生院已配备了_光机、b超等相关的仪器。卫生院完善了病房生活设施,药房中配备了基本的日常用药,每个乡(镇)都设有村卫生室,解决农牧民日常病找医生难的问题。

调研组通过实地考察,感到县委、政府对农村卫生工作是重视的,对卫生院建设发展是关心支持的。但从总体上看,农村卫生工作发展严重滞后,卫生院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具体表现:1、基层卫生院设备简陋,危房加固、重建进展缓慢。虽然卫生院引进了_光机、 b超等设备,由于没有专家人员的指导,缺乏技术操作人员,许多设备成“花瓶”摆设。诊病仅靠“老三件”(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2、人才缺乏。近年来一直没有本科毕业生进入乡镇医院,在职的培训成材后又流向县城。再加上基层基础条件差,待遇低,难留人。3、医师老龄化严重。平均年龄在38-40岁之间,他们大部分是五六十年代的中专毕业生,部分医师开出的处方已不适用,面临退休的医师,却因后继没有人,迟迟得不到退休。大部分年轻的乡村医师因没有医师资格证,不能开处方。卫生院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这是长期积累形成的。解决这些问题,也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二、当前农村实施合作医疗状况

由于我县是个贫困县,农村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农牧民生活较为困难,对筹集合作医疗资金热情不高,造成医疗业务量少,村医队伍极不稳定,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农村合作医疗的巩固和发展。出现这些的原因:一是宣传力度不够,部分农牧民没有真正认识到合作医疗的好处。二是农牧民对医疗合作有误解,认为卫生院无法生存才出此对策;担心卫生院和医生会搞人情关系,看病、报销不公平。三是乡、村集体经济支撑保障困难;有些农牧民几年未生病报销,认为吃亏了,借机不参加,农牧民个人缴费拖欠面不断扩大。

三、几点建议和意见

做好农村卫生工作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关系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关系到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必须以乡镇卫生院建设为切入点,从思想认识、政策、资金、人才技术和管理上,支持乡镇卫生院的发展。

在全面抓好改革创新措施落实的同时,针对农村卫生工作点多面广、情况复杂、任务艰巨的特点,突出抓好一些重点难点工作,以增强实效,带动全局。要本着“计划可行、目标可达、措施可做、效果可测”的原则,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制定各项具体工作目标和任务。

1、县乡两级政府要把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列为今后工作重点,在财政与政策上切实加以扶持。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提出“从__-__年各级人民政府每年增加的卫生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县乡两级政府要落实好中央政策,逐年加大财政对卫生投入力度,投入要重点向农村倾斜,确保新增卫生经费大部分用在农村,做到增长幅度不低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幅度。

2、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如何为农村卫生机构培养一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是一项十分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必须要认真研究和解决,通过建立完善以下机制,逐步解决:一是建立农村卫生人才稳定机制,要在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的基础上,实现待遇留人的突破。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和激励机制,实行一流人才一流报酬。对在乡级卫生机构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享受基层卫生岗位津贴,津贴从单位节余中列支,不列入工资基金管理,并在服务期满一定年限后开始领取。二是建立符合农村需要的人才的培养机制,要重点解决在职培训成材后流失的问题。对选送外出进修学习人员,要明确任务课题,力争做到送出去一个人,带回一项新技术新疗法,形成一个特色专科。

3、制定规划,逐步解决农村卫生院危房。县政府应该每年从财政安排一定专项资金,规定一定的期限消灭危房,完成其他卫生院整体规划,为病人提供一个好的就医环境。

4、应该加大宣传力度稳步开展新型合作医疗工作。各乡镇卫生院通过在各村主要街道、路口张贴宣传标语,悬挂横幅,营造宣传氛围。各村委会利用广播每天对农村合作医疗的有关政策和具体内容进行宣传,使农牧民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农村合作医疗的好处。

篇五 2023乡村旅游发展情况调研报告3800字

2023乡村旅游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2023年9月,县政协组成调研组对我县乡村旅游情况进行调研,座谈走访相关部门、乡镇及重点乡村旅游景点,并赴四川成都五朵金花、黄龙溪古镇等成功案例景点实地考察。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展优势

近年来,我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带动力和辐射力初步显现,先后荣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湖北旅游强县,九资河镇成为湖北旅游名镇,圣仁堂村成为湖北旅游名村。据统计,已建成休闲农业旅游景区景点106处,其中自然山水类51处,人文历史类15处,民俗风情类12处,现代农业类28处;已发展农家乐500多家,极具规模和特色的100多家,年接待游客量20余万人次。我县发展乡村旅游具有独特的优势:

第一、适中的区位优势是发展乡村旅游的良好条件。武英、麻阳两条高速在我县都有出口,武冈城铁通车,罗田进入武汉1小时经济圈,周边2小时左右的大中城市10多个,数以千万计的客源市场,区位和交通条件好。境内路网主干道路全面升级改造,新建有大别山旅游公路,乡乡镇镇和主要旅游景点通二级公路,村村通四级水泥公路。

第二、宜人的生态环境是发展乡村旅游的现实基础。我县动植物品种繁多,是大别山植物多样性核心区,是华中地区重要生物基因库,也是国家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境内山岭纵横、河谷幽深,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既无严寒,又无酷暑,森林覆盖率达71%,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极高,是名副其实的生态净土、天然氧吧和洗肺公园,是休闲度假的胜地、养生养老的天堂。

第三、丰富的旅游资源是开发乡村旅游的潜在动力。乡村旅游产品齐全,有板栗公园、甜柿公园、葡萄采摘园、十里荷塘、燕儿谷等农业观光体验园;有李家楼、登场坳、石井头、新铺等农业新村;有大雾山桐花、天堂红叶、黄狮寨杜鹃、冰臼群遗迹等农村风景观光旅游点;有滕家堡明清古街、紫薇山庄等历史文化村落;有金盆地和潘家塆的梯田,白莲河、天堂湖水上娱乐等农业胜景。

第四、淳朴的乡土文化是打造乡村旅游的发展灵魂。有胜利烈士陵园、金凤楼、红一军军部旧址、肖方故居等革命遗址的红色文化;有河铺吴氏孝子牌坊、坟等源远流长的孝德文化;有板栗炖鸡、吊锅、汽水粑等罗田十大名吃的饮食文化;有以徐寿辉、万密斋、王葆心、余三胜等为代表的地方历史名人文化;有手工油面、东腔戏、畈腔等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的民俗文化。

二、存在的问题

我县乡村旅游总体上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与全国其他发展较好的地方相比差距太大,主要表现在:

一是系统研究不够。当前,我们在大别山森林公园景区景点的开发和建设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对乡村旅游的产业地位重视和支持力度不够,指导思想不明,定位不准确,特别是缺乏对如何科学规划、突出重点、打造特色,包装卖点、营造氛围,如何将政府扶持、政策引导、培训教育和市场运作等各项措施有机结合的系统研究,导致目前各自为战,小打小闹,形不成气候,打不出品牌。

二是规划指导不力。虽然2023年制定了《罗田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但这个规划没有通过评审,论证不充分,缺乏可操作性,也没有制定详规。大多数开展乡村旅游的地方,既没有规划作指导,更谈不上有效利用资源,基本上是自发组织,自行设计,自己建设,自主经营,甚至一哄而上、盲目开发、重复建设、无序竞争。

三是环境功能不适。农村脏、乱、差现象随处可见,有的塆落臭气熏天,可进入性差。有的乡村道路不畅,又窄又陡,景点分散,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厕所、标牌标识、给排水、卫生防疫、垃圾处理等公共设施极不配套;有的农家乐用餐环境和住宿条件较差,吃住行游购娱等不可或缺的六要素差距大。有的游客来了,有钱花不出去,想玩没地方玩,想体验农家生活,却无处安身,导致老人不敢留,小孩不愿留,中青年人只得走的局面。

四是体制机制不顺。乡村旅游涉及农业、林业、环保、交通、旅游等多个部门和机构,与新农村建设、社区发展、小集镇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息息相关,由于管理体制不健全,部门和行业之间不能协调联动,谁都管谁也不管,没有一个权威部门来牵头,无法协调和调动部门、乡镇、村组和农户的积极性;由于缺乏相应的标准、政策和法规,许多开发和经营行为得不到应有的规范。

五是特色打造不力。目前,只处在吃农家、住农家的基础阶段,罗田本地文化没有得到挖掘,有的在开发乡村文化,但没有上升到商品的层次,提供给旅游者的服务形式单一,缺乏拳头产品和核心吸引物。由于经营管理人才奇缺,在景点打造、旅游商品开发上没有做出特色,产业链条过短,对乡村发展的拉动作用不明显。同时,由于营销主体不明确,经营者对营销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现代营销理念和专业团队,投入少且乏持续性。有些乡村旅游产品和景点具有一定的规模和特色,没有经过精心包装和营销,知名度不高。比如瑞源、燕儿谷、十里荷塘,主要以园林和农业为主,注入旅游元素的意识不够浓,呈现农旅脱节现象。

三、对策与建议

我县的山水资源虽然很丰富,但没有十分突出的优势,知名度、美誉度没有完全叫响,而发展乡村旅游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和巨大的潜力。为此,我们建议:

(一)科学规划。要在全面普查乡村旅游资源的基础上,迅速对2023年制定的总规进行修编,并分乡镇、分景点制定出详规,进行科学论证。修编时,要本着突出乡土特色、保护与开发并重、自然美与人工美相协调的原则,做到与旅游总规、土地利用、农业发展、村镇建设等规划相衔接。

同时,规划一经论证和评审,要维护其严肃性,坚决按照规划来建设,避免遍地开花、无序建设,浪费资源和投资。

要突出发展重点,树立保护好现有的原生态资源也是政绩的理念,以更前瞻的思维、更宏观的视野、更高的定位来谋划,可以选择最有潜力的乡镇、村和景点,率先发展,以点带面。在发展重点和发展方向上,对瑞源、燕儿谷、十里荷塘等具有一定规模和特色的,要提档升级,打造亮点;对温泉、冰臼群、黄柏山、古村落等优质资源,要一次规划到位,分步实施,分批次开发。在政策上,要给予扶持,规划和旅游部门要派专人指导,着力打造乡村旅游的核心吸引物。

(二)政策引导。成都锦江五朵金花现已成为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每年吸引数百万人前往休闲度假,还引发了一场全国人民考察运动。它给我们的启示是科学规划是龙头、产业支撑是根本、农民增收是动力、有效融资是保障,从建设到管理,始终体现了的政府的主导作用。就我县而言,就是要立足资源优势,放眼全国、全省,准确定位;要理顺管理体制,建立由旅游局牵头、相关部门配合的协调联动机制,明确落实责任,将乡村旅游工作纳入考核内容,形成发展合力;要在用地、税费、建立发展基金、财政补贴、融资等方面建立和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加大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同时,要大力招商引资,以商招商,以一些大项目吸引城市资本和工业资本,探索村民以资源入股、资金入股等形式,共同参与乡村旅游开发。

(三)彰显特色。土才是乡村旅游魅力所在。决不能不能搞人有我有、千人一面,而应当扬长避短,因陋就简,就土避洋,突出自我特色。从吃来说,要发展有罗田特色的饮食业。蜀南竹海的特色是观竹、吃竹,用竹子的附属产品做出全竹宴的熊猫大餐,让游客流连忘返,值得借鉴。从住来说,黄土高原上的窑洞客店、平原水乡的草屋茅舍、山中小寨等都可以作为旅馆,我们的农家旅馆同样可以利用乡野民居,以现代生活设备为内饰,与自然融为一体。从游来说,要提高品位,提高游客参与度,既要留得住老人,又要留得住孩子。要精心设计出能够让旅游者深入农村乡间,观赏山水画景,体验民情风俗的乡村旅游项目。比如参与打板栗、采摘、耕作等一切农事活动,体会老米酒、篼子火、除了皇帝就是我的神仙生活,食宿农家,餐桌上能够吃到罗田十大名吃的美食,穿街走巷,能够听到男女老幼传唱罗田民歌。从购来说,要加大地方风味、工艺品、纪念品等三大系列旅游商品的开发力度,延伸产业链。

(四)规范管理。要结合我县实际和市场需求,制定《乡村旅游管理办法》,规范经营行为,确保乡村旅游市场健康、有序发展。要通过挂职、聘请等举措,引进一批高层次的旅游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同时,要加强乡村旅游从业者的业务和法律知识培训,提高整体素质和接待服务水平,特别是要有计划地组织培训一批乡村特色景点的导游;要加快推进农村环境的综合治理,建设整洁、卫生、和谐、优美的旅游环境,增加游客的游玩兴趣和滞留时间;要鼓励能人返乡,聚合人才、资金、资源优势,成立乡村旅游合作社和协会,提升管理水平和建设档次。

(五)精心包装。一部电影《刘三姐》能够传遍桂林山水,一部电视剧《乔家大院》让人们熟知山西祈家乔家堡,一曲《纳西古乐》让人们永远知道丽江古城。没有文化的旅游是没有灵魂的旅游,发展乡村旅游同样要注入文化内涵。要打造出像成都的五朵金花、云南的丽江古城一样的名镇、名村、名景。当前,重点是要做活板栗、甜柿、红叶三大文章,激活万密斋、王葆心、余三胜三大历史名人。我县素有全国板栗之乡、甜柿之乡的美誉,甜柿品质无与伦比,板栗漫山遍野,红叶声名远扬,其开发和炒作价值远远超过麻城杜鹃。建议在旅游公路沿线及景区栽植甜柿和乌桕树,让游客走进罗田的山川原野,放眼满是秋阳照彩、金果凌霜的甜柿和秋林尽染、红叶烂漫的美景。要加强包装宣传推介力度,整合媒体宣传攻势,全方位扩大品牌效应,吸引游客秋游都来罗田打板栗、摘甜柿、赏红叶。要围绕我县丰富的旅游资源,选好主题,面向全国组织开展电视剧、电影、歌曲、文艺作品等一系列创作、征集和评选活动。

篇六 美丽乡村建设情况调研报告3300字

美丽乡村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一)__镇基本情况

__镇位于__市__区南部,东与__镇、__镇相连,南与__县__乡毗邻,西与__县交界,北与__镇接壤,处于__、__县、__三县(区)结合部。全境东西宽17公里,南北长20公里,总面积__7.2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有20469亩,林地98392亩,有毛竹山资源65000亩,森林覆盖率为71%。辖有__个行政村,73个自然村,__2个村民小组,6279户,262__人口。属温和湿润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无霜期285天,年降雨量__00毫米。目前已完成__村、__村、____村、__村美丽乡村建设,20__年推进__村美丽乡村建设。

(二)美丽乡村基本情况

1、__村。__村位于__镇南部,距离__市区31公里。全村共有932户3704人,村“两委”干部7人,党员70人,有9个自然村__个村民小组,土地总面积23600亩,其中,林地面积18033亩。林地中,有林地面积为__251亩,其他绿化面积2253亩。

__村为20__年__区“美丽乡村”,完成投资__0万元,达二标准。主要建设内容有:1、村庄环境整治。村内3条河道清淤共3000米,村庄两旁垃圾清理共3600米,购置垃圾筒100个;2、村庄绿化美化。村庄主干道及农户房前屋后绿化98处,235平方米;3、完善基础设施。硬化农户房前屋后水泥路面____5平方米。

2、____村。____村位于__镇西北部,北部与__镇交界、东部与__镇交界、村内座落在__区第三高山米山脚下,境内有两条清澈见低小溪。两座80米高瀑布。距离集镇中心5公里,__市区25公里。__高速境内穿过,__至__县道6米宽在境内穿过,全村共有298户1280人,村“两委”干部5人,党员44人,有3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土地总面积12186亩,其中耕地面积640亩,山地面积1__46亩。于20__年被__省确认为省级生态村,被列为20__年、20__年__区“美丽乡村”建设,20__年被评为“三美丽乡村”。

20__年完成投资61万元,主要建设内容有:1、村庄环境整治。清理河道垃圾1000米,购置垃圾桶30个;2、村庄绿化美化。建设花圃一个438.3平方米;3、完善基础设施。村庄主干道路面加宽及水渠硬化674米,农户房前屋后水泥路面硬化1780平方米,建设拦河坝防护岸64.4米,铺设涵洞水泥管56米。

20__年____村将继续打造“美丽乡村”,共争取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补助资金260万元,其中农户房屋平改坡120余户,约12000余平方米;农户房屋立面改造60户,约12000平方米;公园护岸68米,拦河坝两座,凉亭1座,完成资金投入283万元,其中村级配套23万元。。

3、__村。__村位于__镇西部,距离__市区28公里,全村共有445户,1802人,村“两委”干部6人党员56人,有6个自然村__个村民小组,土地总面积93__亩,其中耕地面积1182亩,山地面积8__4亩。2023年全村人均收入6500元,村财收入48万元。

__村为20__年__区“美丽乡村”重点村。共争取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资金220万元,完成村庄环境整治投资39万元,包括清理河道2300米,清理沿河及村内垃圾,新村污水管道铺设1200余米,护栏366米;完成道路硬化及拓宽投资69.6万元;完成立面改造和平改坡投资__9.4万元,包括立面改造32户8477平方米,平改坡59户7__1平方米;完成绿化投资17.2万元;完成公厕建设投资5.8万元。全年共完成美丽乡村建设投资270余万元,其中村级配套50余万元。

4、__村。__村位于__东南方向,座落在“__之巅”__山脚下,距离__市区35公里、距集镇4公里。全村共有541户2222人,村“两委”干部6人,党员35人,有4个自然村__个村民小组,土地总面积20232亩,其中耕地面积1881亩,山地面积7753亩、生态林5431亩、毛竹林4997亩。

__村于20__年列入__区“美丽乡村”建设,共争取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资金50万元,主要内容有开展村庄河道清理,环境卫生整治;景观绿化提升,景观石摆置,突出__村河道奇石特色;修建村庄休闲公园,景观池;新建水冲式公厕和旧厕所改造。

5、__村。__村位于南、尤、__交界处,距离__镇政府__公里。海拔平均750米,1940年__、__、__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诞生在这里。全村4个自然村、__个村民小组、498户、2129人、全村占地面积20998亩、其中林地__248亩、毛竹林__00亩、农田面积__22亩。

__村于20__年列入财政一事一议“美丽乡村”建设,计划投入建设资金180万元,目前正在进行规划设计。

二、美丽乡村建设开展情况

__镇自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开展以来,镇政府领导高度重视,迅速制定了《__镇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并按照方案要求层层落实,步步推进,建设成效明显,__村、____村、__村、__村村容村貌大为改变,生活环境明显改善。

1、建立组织机构。成立以镇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国土、环保、林业、水利、乡建等有关部门为成员的“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协调、指导、检查、督促等日常工作,定期通报进度、总结情况、推广典型。制定《__镇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八年任务分解表》,明确工作任务、建设内容、具体目标及责任部门,将每项任务落实到具体部门。

2、广泛宣传发动。通过发放宣传单、村民会议介绍、文件说明、入户宣传等形式,组织开展美好乡村建设工作的宣传工作,营造全村群众人人知晓的氛围。

3、组织外出学习。为更好地建设美丽乡村,镇政府先后三次组织镇共建办、村两委、小组长等相关人员赴周边“美丽乡村”学习先进经验,先后到过__区__镇__村、__镇__村;__县__乡__村、__镇__村。

4、规划设计先行。__村、____村、__村、__村均聘请__市城乡规划设计院对本村的美丽乡村进行规划设计,经过三次认真评审,不断地完善、修改规划方案。

三、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群众参与意识薄弱。农民群众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直接参与者和受益者,但就目前我镇的情况来看,大部分的群众参与性、积极性不高,存在着“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一些群众甚至认为美丽乡村建设不但没有使生活得到改善,反而会成为一部份人从中以权谋私的豆腐渣工程。

2、农村环境基础较差。村庄中畜禽散养,农户房前屋后乱堆放乱搭盖,小商铺、小饭店、小摊位乱堆、乱扔、乱倒,道路、河岸、沟渠、公共场所等地的垃圾也是随处可见,治理难度大,且没有有效的长效管理机制,常常出现“治理-反弹-再治理”的现象。

3、资金来源渠道狭窄。美丽乡村建设,无论是基础设建设、绿化美化,还是环境整治、长效管理等都要资金投入,现除了上级补助的资金外,镇、村两级几乎都没有收入来源,而村内大部分年轻人又外出打工,除了老弱妇孺,剩下的青壮年们普遍综合文化素质也不高,所以只能靠种地或打零工维持生活。

4、旅游资源开发不足。__镇境内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有久藏深闺生态景观独一无二的__山峡谷、以“__之巅——__山”为首的七座千米高山,还有历史悠久的__、西洋东边北宋“古井”,道光九年“福兴桥”,更有光荣的革命斗争史,__烈士墓、__故居、__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诞生旧址等红色遗迹,而这些旅游资源都未被很好地利用和开发。如何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打造__旅游品牌,实现__经济的新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进一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建议

1、加强宣传,发挥群众主体作用。要充分利用各类宣传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使美丽乡村建设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特别要对工作中涌现出来的优秀经验,要开辟专题进行深度报道和集中性报道,让老百姓明白美丽乡村建设是“谁要搞”、“为谁搞”、“怎么搞”,引导广大群众积极、主动、全面地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中来。

2、长效保洁,严格控制畜禽污染。美丽乡村建设要将创建与保护紧密结合,即要按照规范设计标准完成建设,又要切实加强管理和维护,进一步建立健全村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环境卫生、河道保洁的长效管理机制,巩固建设成果。同时,巩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成果,坚决杜绝新、扩建养殖场,对治污不到位,排放不达标的养殖户要采取拆除等强硬措施。

3、拓宽渠道,解决建设资金难题。一是各级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高以奖代补额度;二是各部门要加大资金整合力度,捆绑使用,将有限的资金发挥的作用;三是通过村企结对共建、金融资本参与、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社会捐资等方式,壮大集体经济,同时为农民提供就业创业机会;四是以特色优势农产品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及有机食品等,使现代农业成为农民就业创业的重要渠道。

4、发挥优势,积极发展乡村旅游。__风景秀丽、生态良好,要利用好青山绿水这一宝贵资源,创新发展模式,丰富发展内涵,拓展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趣、买农家货”为主要内容的乡村观光旅游,引导农家乐集群发展。另一方面一定要充分开发集奇山秀水、森林竹海、原生态自然风光于一体的__山峡谷,寻找旅游公司投资合作,将__山峡谷打造成原生态休闲旅游胜地。

篇七 202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展情况报告9350字

1.202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展情况报告

去年以来,我县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坚持多措并举,多点发力,科学编制《全县乡村振兴三年工作意见》《某某县乡村振兴五年战略规划(2023—2023年)》和五个振兴《工作方案》,努力打造具有鲁西南特色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工作中主要抓了以下方面:

第一,坚持把做强农村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进一步打开通道,夯实基础。一是项目招商成效显著。产业振兴,项目是基础,我县把农业项目招商放在首要位置,全力引进大企业,落地大项目,推动大发展。一批大型企业相继来我县投资“三农”项目,投资规模、质量水平均实现历史性突破。今年3月份,我县集中开工乡村振兴项目8个,总投资62.7亿元,业态新、规模大、前景好,致力于打造百亿级新六产业集群和百亿级的肉鸭产业。其中,山东发展投资控股集团投资13.5亿元的丝路东方田园综合体项目,实际投资规模名列山东省前三位,力争建设成全省乃至全国乡村振兴的示范和样板。由江苏益客集团投资20亿元的益客产业园项目,围绕肉鸭生态养殖和食品加工两大主业,与我县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有机融合,鼓励引导养殖户发展生态肉鸭养殖,致力于打造全国的肉鸭生产专业县、羽绒加工和食品深加工基地县。今年4月份,经益客集团研究决定,将迁往江苏10年的集团总部再迁回山东,落户某某,引凤回巢。二是结构调整加快推进。坚持规划引领、科学布局、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大力开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会战。土地流转面积达到32万亩,划定粮食功能保护区75万亩、重要农作物保护区3.7万亩。大力推进中药材产业,中药材种植面积10万余亩,发展专业村37个、专业户2360个,大型中药材种植基地17处,年产中药材3.5万吨,产值达到14亿余元。大力发展毛木耳种植,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互联网+农产品”的经营模式,建设大棚3200个,栽培毛木耳1.08亿袋,年产值过亿元,成为全国毛木耳四大产区之一。三是农村电商提质增效。目前,全县形成淘宝村18个、淘宝镇3个,电商企业1100家,互联网品牌企业达到200余家,全县拥有活跃店铺1.2万个,农村地区发展电子商务直接或间接受益人口超过25万人。依托阿里巴巴集团橙色培训基地作用,举办各类电商培训100余期,参训人员2万余人次,开启新零售时代,设立京东便利店22家、开设天猫优品店8家。利用京东中国某某馆积极宣传推介我县农特产品,目前已上线企业32家。开辟了我县传统特色农特产品商品的销售新渠道。“舜之药”中药材专业电商平台健康运行。全县形成由传统企业家、返乡大学生和当地青年农民为主的新兴电商创业群体,初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良好局面。

第二,坚持把推进农村改革作为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进一步释放农村的发展活力、改革红利。一是全力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立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研究制定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指导意见和股权量化指导意见等,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重点环节、实施步骤、组织领导作出部署。目前,我县全面完成了清产核资并录入省清产核资系统,对集体资产进行了量化,核实资产总额11.58亿元,集体土地面积145.56万亩。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567个,量化资产4.76亿元,量化股数85.2万股,完成率100%。基本建立健全村级会计账簿,实行了全县村集体三资代理,并逐步实施了会计电算化。通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村民摸清了“家底”,明晰了产权,逐步实现了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唤醒沉睡多年的农村土地资产,促进了农村土地市场的有序发展。二是全力做好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试点。为确保试点工作顺利进行,县委、县政府成立“双组长”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和县长任组长。按照每个乡镇的试点村不少于本乡镇辖区内行政村总数的10%,每个乡镇选定了不少于3个班子强、经济基础好、村民素质高的先行试点村庄,全县选取的52个试点村。研究制定了《某某县农村宅基地资格认定试行办法》和《某某县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指导意见》,去年10月份,为aaa村部分村民颁发了不动产证书,试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第三,坚持把办好民生实事、“关键小事”作为乡村振兴的大事来抓,进一步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要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主动适应新情况新变化,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努力让农民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的日子。一是村镇建设不断提质。我县被列入省级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试点县、省级新型城镇化试点县。aaaa被纳入全市“两新”融合发展试点乡镇。与鲁商集团、省土地集团、水发集团等大企业合作,新启动7个高标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美丽乡村a类村庄覆盖率达到14%以上。尤其是阎什镇舜耕历山社区,按照土地向适度规模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新型社区集中的原则,与省土地集团合作,把17个村庄分期、分批拆迁,统一规划,高标准建设,全力打造乡村振兴鲁西南样板。依托鲁望农业集团,以土地入股的形式,集中打造1.2万亩优质高效现代农业生产基地,高标准建设集特色种植、优质粮食生产、农产品加工、双创基地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园区。二是公共服务不断加强。近年来,全县累计投入资金6.05亿元,新建、改扩建农村中小学校舍37.56万平方米,全县98%以上的农村中小学校实现了楼房化。在某某广大农村,“的房子是学校,最美的环境在校园”,已成为群众公认的事实。全县设有乡镇卫生院15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处,卫生室(卫生服务站)394处,其中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208处,卫生院被国家确定为“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全力做好免费向全县城乡居民提供14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全县共建立电子健康档案64.9万人。

第四,坚持把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根本保证,进一步增强党在农村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一是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深入实施农村党组织建设“头雁工程”,出台《关于正向激励农村(社区)干部的十条意见》,从拓宽晋升渠道、培树典型、提高待遇、关心关爱、教育培训、减轻工作负担、保障运转经费等10个方面,系统制定了正向激励具体措施,有效激发了村干部工作积极性。提出推进“头雁工程”的“千人 计划”,即每村培育1名后备支部书记、2名左右后备村“两委”成员,县委组织部优中选优,建立了947人的农村后备干部人才库。在去年实现全县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村会计培训全覆盖的基础上,今年5月10日起组织100名村支部书记和乡镇组织委员赴浙江省组工培训基地开展为期一周的教育培训,着力提高农村干部抓乡村振兴的能力水平。二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依托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清产核资工作,逐村制定了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建立了全县集体经济发展台账,统筹采取整合涉农资金、盘活闲置资产、推进土地流转等措施壮大村集体经济。三是大力推进乡风文明。大力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努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乡村,转化为农民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使乡村真正成为具有乡土气息、传承乡村文明的幸福家园。

某某县是农业大县,全县90多万人中有70多万在农村。当前,全县农业基础薄弱,现代农业还没有迈开步子,农业产业链条比较短,这些都制约着乡村振兴的发展。全县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非常迫切,我们将从最薄弱的环节入手,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20字总要求,全面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

一、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着力推动质量兴农、绿色兴农,让乡村“强”起来。切实抓好粮食生产,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新增高产创建示范方10万亩。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争新增特色经济作物3万亩,发展特色经济林5000亩。大力培植道地药材标准化种植,新增中药材种植面积8000亩以上。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新建、改扩建规模化养殖场20家以上,创建省级以上标准化示范场2家,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20个以上。大力发展土地流转、土地托管、订单服务等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提升农户组织化程度,新建为农服务中心3处,完成测土配方智能配肥和飞防作业各20万亩。开展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提升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争创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坚持用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大力实施农业“接二连三”工程,积极培育壮大果蔬、食用菌、肉食加工、宠物食品等产业,争取打造几个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力推进丝路东方田园综合体、益客农业生态示范园项目建设进度,发展生猪、肉鸭规模化养殖。积极推动山东上上滩田园综合体、深圳铁汉生态黄河滩区田园综合体项目尽快落地建设,争取打造成省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走出一条规模经营、装备现代、绿色生态、优质高效、三产融合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上提供“某某方案”。

二、以打造美丽宜居新家园为目标,着力补短板、强弱项,让乡村“美”起来。坚持点面结合、整县推进、特色打造,加快实现美丽乡村全域化。持续开展农村环境“三_”,整合农村“七改”、环境综合整治、“美丽庭院”等资源,建立多元化投入、常态化巡查、长效化管护机制,新增植树造林面积1.5万亩,创建森林乡镇1个、森林村居34个,打造“村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新农村,助力全市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全面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力争综合利用率达到80%。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倡树文明乡风,巩固强化殡葬改革成果。选好配强村委会班子,培育“新乡贤”,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综合运用政策激励、分类指导、产业扶持、规范管理等措施,加快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三、坚持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方向,着力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让乡村“富”起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实现共同富裕,让广大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一是在“减”字上下功夫,持续深化脱贫攻坚。深化脱贫攻坚“三个一”工程,加强扶贫车间管理,致力于扶贫车间向“致富车间”“发展车间”转化;加大涉农扶贫资金整合力度,集中抓好畜禽养殖、花卉、果蔬、食用菌等几个符合当地实际的产业扶贫基地。盯紧“黄河滩”,完成4个外迁社区搬迁,加快4个村台社区建设,努力实现“一村一品,一台一韵”,建成美丽乡村示范点,逐步将“黄河滩”变成美丽的“花果园”。锁定“老病残”,实施资产收益、农村低保、实物供给、邻里互助等保障性扶贫措施,落实各项扶贫政策,确保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残有所助、生活有兜底。二是在“增”字上下功夫,持续促进农民增收。探索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创意农业,鼓励农民发展民宿产业,推动产品变精品、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劳作变体验,不断打造农民增收新业态。借助京东中国某某馆、舜之药、药流通、“供销e家”等电商平台,促进农产品上行。深入推进农村“双创”活动,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发展“新农人”,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支持金融资本、工商资本、企业主体参与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技术工人、创业农民、产业农民转型,通过就业带动、保底分红、股份合作、利润返还等形式,让农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效益。三是在“均”字上下功夫,持续发展社会事业。多渠道扩充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加大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力度,积极争取与北大培文、山师附中等院校的战略合作,培育教育知名品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扎实推进“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有计划地完善教师队伍补充机制,增加师资力量。加快健康某某建设。全面深化基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落实好市政府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12条意见,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积极构建医疗联合体、医养联合体。抓好老弱病残群体的康复、养老工作,推进中心敬老院管理体制改革,完成50处农村幸福互助院建设。不断丰富群众文体生活,实施“十个一”文化惠民工程,让广大群众享受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2.202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展情况报告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容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

长期以来,农业和农村扮演着食物供给、要素贡献的角色,生产功能、增产导向占主导地位。当经济社会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结构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发展对资源要素量的投入依赖程度下降,这需要农业从增产转向提质,农村从要素供给向生态空间、文化传承、新消费载体等转变。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随着社会经济转型升级和城镇化的不断加快,虽然农业产值和农村人口的比例不断下降,但依然有占大部分的农村地区和农业人口的生产生活问题需要解决,如果不解决他们的问题,我国的现代化将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

三、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思考

(一)发挥党组织领导作用。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的传统,这个传统不能丢。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办好农村的事情,关键在党。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需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健全党管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和党内法规,增强领导农村工作本领,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二)坚持规划先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必须注重规划先行、突出重点、分类实施、典型引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大文章,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推进乡村振兴具有前所未有的长远性和全局性,必须坚持规划先行,加快形成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强化乡村振兴战略的规划引领作用。要始终坚持以各级相关文件精神为引领,根据农村实际,认真谋划乡村振兴发展。

(三)发挥人才作用。要将本土人才打造成为现代化农业农村建设的主力军,认定一批带动能力强、有农业生产经验或一技之长的“土专家”“田秀才”农村家庭能人;扶持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培育一批技艺精湛、扎根农村、热爱乡土的乡村工匠。要以更加优惠、具有吸引力的政策条件增强人才“粘性”,引进一批掌握多元文化、懂农业技术和信息化农副产品营销的复合型人才。

3.202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展情况报告

为扎实推进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工作,根据《“法治行”法治宣传平台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县档案局根据本单位业务实际,大力宣传法治示范创建,助力乡镇振兴,为全县群众提供及时、精准、普惠、高质的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

一、领导高度重视

按照相关文件精神,我局充分认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把创建法治示范创建与其他各项业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切实做到两促进、两不误。为确保创建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成立局长同志任组长,副局长同志任副组长,一般干部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综合办,由综合办负责全局示范单位创建,助推乡村振兴工作的组织协调,并提供了相应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解决机构、人员、经费和设备设施等存在的问题。为更好地开展此项工作,我局通过微信、微博、展览馆电子屏等多种形式宣传法治示范创建工作。

二、具体措施

(一)提高政治站位,树立大局意识,增强档案服务大局的积极性。提升档案人的服务能力,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动力。

(二)发挥档案部门职能作用,主动作为,有效指导农业农村档案工作。8月21日,我局深入县进党委、镇进行工作指导,重点加强农村土地确权档案、精准扶贫档案、村级档案管理业务指导,限度地提供档案查阅利用服务。

(三)全面落实政策,有效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局驻村工作队积极落实政策,开展入户调查和精准识别,指导精准扶贫专卷更加有效规范。

(四)坚持“档案姓党”,确保档案服务农业农村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树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牢记“为党管党,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宗旨,深入开展机关干部职工作风建设,提供更优质的档案服务,为档案更好服务农业农村营造良好的氛围。限度满足人民群众在享受党的为民惠民政策时的获得感、幸福感,为助推乡村振兴,打好脱贫攻坚战做出应有贡献。

三、存在的问题

乡村管档人员大多是村干部担任,流动性较强,人员不具稳定性,影响了部分档案的交接工作,且参加档案管理培训人员流动性也较大,导致档案管理工作的培训力度上不去,加大了助推乡村振兴宣传难度。

4.202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展情况报告

为切实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切实做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兜底、临时救助工作等工作,为顺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基础民生保障工作。

一、20_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农村低保保障

一是全面加强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年初,按照省民政厅关于印发《全国农村低保专项治理方案》、市民政局关于印发《全市农村低保专项治理方案》要求,我市及时印发《市农村低保专项治理方案的通知》,并及时召开专项治理动员会和政策培训会,大力排查整治农村低保领域的各类不正之风和违规行为,进一步提高全市农村低保规范化管理水平,切实加强农村低保工作作风建设。二是严格落实动态管理。按月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农村困难对象纳入困难群众兜底保障范围,把因病、因残及其他临时困难返贫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作为重点,实现了“应扶尽扶、应保尽保、动态管理”。每月保障金按时通过一卡通发放平台发放到位。三是及时上调保障标准。根据上级文件要求及时制定《市民政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财政局市统计局关于调整全市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通知》,将我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每人每月380元调整为每人每月430元,调整后的标准从20_年7月1日起执行,更好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截至20_年12月,我市在册农村低保保障对象3241户,5444人,其中纳入农村低保保障范围的建档立卡扶贫对象3660人,占全部农村低保人数的67.23%。全年农村低保保障金累计发放66848人次、1635.68万元,其中为建档立卡扶贫对象发放保障金1000余万元,切实发挥了农村低保兜底保障作用。

(二)临时救助

为切实提高临时救助效率,我市于20_年建立了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截至目前分3批共下拨93万元临时救助备用金到各镇街道,启动紧急程序和人均救助金额不超过500元的由各镇街道动用备用金及时救助。人均救助金额超过500元的由按月及时审批,通过一卡通发放平台及时发放救助资金。截至目前,20_年共审批临时救助291户次,支出临时救助金99.92万元,户均救助达3434元;其中救助农村户籍165户次,支出农村户籍临时救助金4.69万元。为切实提高临时救助效率,我市建立了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20_年分两批共拨付给各镇街备用金31万元,确保各镇街有充足的备用金及时救助基本生活陷入困难的困难家庭,20_年累计支出临时救助金130.92万元。

(三)农村特困人员

20_年1-12月,我市发放农村特困供养金1.175万人次,共计金额621.1632万元。为了加强对困难群众的救助力度,切实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我市农村特困人员供养金标准于20_年10月起农村分散特困人员供养金标准由原来的400元/人/月调整为500元/人/月,20_年7月1日起农村特困人员供养金标准由原来的500元/人/月调整为559元/人/月,农村特困人员实行动态化管理,已全部按照应保尽保的要求,纳入保障范围,特困供养金也准确及时的发放到位。

二、20_年工作计划

(一)继续严格执行农村低保、临时救助“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原则,切实加强主动发现机制,织密救助网络,兜实民生底线,服务疫情常态化防控大局。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包括受疫情和自然灾害等原因致贫返贫的群体按规定程序及时纳入农村低保或临时救助保障范围,科学合理确定救助资金额度,切实做到救助对象精准认定、救助额度科学确定、救助资金及时安全准确发放。继续执行好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指导各镇街通过运用临时救助备用金的方式积极开展先行救助,切实提高临时救助及时性和救助效率。

(二)扎实推进社会救助兜底脱贫行动,坚持“脱贫不脱政策”,对已脱贫且家庭人均收入超过低保标准的建档立卡扶贫对象,按实际情况给予不超过12个月的渐退期。密切关注已脱贫人群中收入不稳定、增收能力弱、返贫风险较高的群体及低保边缘群体,符合条件的及时给于救助,确保兜底保障“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三)积极做好相关配合协调工作。此外我市将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积极主动密切同青白江区沟通协作,做好成德同城化先行融合区发展战略下的社会救助融合发展工作。

(四)继续严格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做好困难群众救助工作,对农村特困供养人员实行月动态化管理,同时也会根据上级相关文件的要求及时做好困难群众救助工作的调整,保障好困难群众的生活。

5.202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展情况报告

5月9日省国土资源厅出台了《关于发挥国土资源支撑保障作用促进乡村振兴的意见》(鲁国土资发[20__]8号)明确提出,“深度调研诸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求,打造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乡村振兴示范样板”,启动了我市乡村振兴“一张图”建设工作。省国土资源厅已将诸城市乡村振兴“一张图”建设项目上报自然资源部争取作为全国试点。

一、乡村振兴“一张图”建设项目内容

围绕服务“三农”和“五个振兴”,以生产园区、生活社区、生态景区“三区”共建共享为路径,发挥地理信息数据服务作用,通过“一个库、一个平台、多个应用”建设,形成乡村振兴“一张图”,助力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诸城模式”升级版。主要内容是:

一是更新我市基础地理空间数据,整合我市涉及乡村振兴的专题数据,形成乡村振兴“一张图”综合数据库。

二是建立乡村振兴“一张图”综合信息服务系统。

三是聚焦乡村振兴“五个振兴”开展典型应用示范。聚焦产业振兴,开发生产园区信息服务系统和惠农信息服务“一点通”;聚焦生态振兴,开发自然资源与生态景区信息服务系统;聚焦文化振兴,开发美丽乡村文化旅游信息服务“一点通”;聚焦人才振兴,开发乡村人才信息服务“一点通”;聚焦组织振兴,开发生活社区信息服务“一点通”和提升对接我市党务管理信息服务系统。

二、前期工作开展情况

省国土资源厅领导专家先后来我市进行了五次调研,广泛征求镇街(园区)、市直有关部门单位及社区群众意见,不断丰富完善诸城市乡村振兴“一张图”建设总体设计方案,使其更加切合诸城市实际,突出诸城特点。

8月29日下午省厅测绘处曲伟刚处长带队,来我市进行了建设内容深度对接,会议梳理核实了各部门单位数据清单83项,增加了社区、景区、园区“三区共建”和“诸城模式”内容,增加了208个社区全景影像制作。第二天又分三组展开调研,一组召集社区办、农业局、经管局等单位详细调研数据提供、内容采集和系统建设等问题。另两组深入南湖区、龙都、枳沟三镇街(园区),走进社区,同社区干部、群众及田园综合体企业等面对面交流,补充完善了总体设计方案。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我市乡村振兴“一张图”建设,桑书记、刘市长多次听取工作情况汇报,提出了指导意见。成立了刘市长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国土局。近日,市政府又专门组建了乡村振兴“一张图”建设工作班子,承担部门单位工作协调,参与“一张图”建设。所有参与的部门单位及镇街(园区)都落实了一名科长或分管领导作为工作联系人,建立了微信工作群。其中智慧办、农业、畜牧、人社、文广新、旅游、国土七个部门抽调专人集中办公,全程参与乡村振兴“一张图”建设工作,办公地点在国土局。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尽快完成项目立项、招标。目前,各项工作已准备就绪,需市政府批准项目实施,采取单一来源采购技术服务,项目总预算1750万元,建议尽快落实立项招标,批复拨付项目配套资金。

篇八 乡村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群众公信度调查情况报告2250字

根据中共云南省委组织部(云组电明〔20××〕55号)《关于开展20××年度县乡村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群众公信度调查的通知》精神,我州今年乡、村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群众公信度调查抽中了4个县,9个乡镇,92个村(社区)委会。在省统计局的指导下,在州县组织部门、统计部门及乡村的密切配合下,通过全体调查人员的共同努力,于20××年7月15日全面完成了调查培训、集中填表、入户调查、数据录入审核和汇总上报等各项工作,圆满地完成了调查任务。现将具体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及时汇报,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参加省培训会回来后,州统计局及时向州委组织部汇报省抽中我州开展乡、村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群众公信度调查的乡村情况及上级有关要求,共同协商了开展此项工作的前期准备事项。

二、制定具体工作方案,确保工作有序推进

为保证此项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州委组织部和州统计局认真研究制定了《××州乡、村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群众公信度调查工作实施方案》及《××州乡、村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群众公信度调查工作安排意见》,明确了州县组织部门、统计部门各自在本次公信度调查工作中的职责、任务,保证了本次调查工作协调配合有序进行。

三、精心抽调调查员,扎实做好业务培训,确保调查质量

根据省委组织部和省统计局的要求,这项调查工作分三年完成,每年完成总量的三分之一。按照这一要求我州今年要完成9个乡镇和92个村社的群众公信度调查任务,按照方案要求每乡调查80人,每村调查50人,全州调查对象共5320人,工作任务非常繁重。为保证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各县抽调业务骨干分组开展调查为确保方案和意见的顺利贯彻实施,各县分别召开了抽中乡(镇)领导、组织员、统计员和抽调调查员会议,会议组织学习了《××州乡、村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群众公信度调查工作实施方案》及《××州乡、村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群众公信度调查工作安排意见》,并对调查业务知识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培训,部分县还根据本县实际对一些特殊问题作出了专门要求,通过培训所有调查员基本掌握了调查程序和调查方法,为调查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坚持随机抽样,确定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样本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进行。调查样本在县、乡、村3级中抽取。培训结束后,各乡(镇)和各调查组及时深入开展了调查样本框的编制工作。根据方案要求所有乡(镇)都提供了120人的各种乡级调查代表名单,每个村都提供了100人村级调查代表名单。从各乡村提供中抽取调查对象。

乡级调查对象80人中,按照方案要求分别从县级各有关部门主要领导抽取10人,其他70人由各调查组从调查样本框中随机抽取,乡镇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抽取44人(其中:乡级党代表22人、乡级人大代表22人),城镇居民代表和农村居民代表25人。村级调查对象50人中,按照方案要求从乡(镇)级各有关领导抽取5人,其他45人由调查组从调查样本框中随机抽取,村民小组长、村党小组长抽取20人,居住在本村的工人、农民、教师、医生、私营企业主、个体工商户等户主代表抽取25人。

五、认真开展调查,确保调查结果客观真实

全州调查方式采取召开会议集中填写的方式进行,对个别未到会的代表采取入户调查的方式进行。从6月20日开始至7月12日止,调查表的填报工作全部结束,全州乡级共调查对象720人,其中:县级有关部门领导90人,乡镇党代表179人,人大代表176人,其他城乡村居民、工人、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教师、医生代表等275人。村级共调查调查对象4600人,其中:乡级有关站所领导460人,党代表215人,人大代表178人,其他城乡村居民、工人、个体工商户,教师、医生代表等3747人。

六、及时录入汇总上报

调查工作结束后,根据方案要求,村级调查表由县级录入,乡级调查表由州级录入汇总。州、县统计局及时组织力量对乡村调查表进行了录入汇总。7月15日全州乡村调查表全部录入结束,并将调查过录汇总表报省统计局。至此,我州20××年乡村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群众公信度调查工作圆满结束。

七、存在问题和建议

我州20××年乡、村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群众公信度调查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有:

㈠部分村社班子不全,基层组织战斗力相对减弱

从调查的情况看,所调查的92个村社,支书主任一肩挑的有38个村,支书主任分开的54个村,这可以看出部分村班子不全,基层组织战斗力无疑将会减弱。

㈡时间紧,任务重,工作涉及面广,给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该项工作从拿到上级的相关报表和材料到距离调查表上报时间只有15天,而工作又涉及全州三分之一的乡镇和村(居)委会,且涉及到多个部门的组合和协调,可谓时间紧、任务重。要在这么短的时间汇报、沟通、协调、布置和完成该项工作,难度是显而易见的。

㈢急需形成一套统一完善的调查内容指标解释,避免组织工作及参加调查人员对调查内容的理解偏差,最大限度地保证调查工作质量;

㈣公信度调查工作经费协调难、落实难。虽然上级明确工作经费分级负担,但我州财政较为困难,此项工作的经费只是部分县资金到位外,有些县给的经费还不够负责些项工作人员去昆明培训和下乡开展工作支付的车旅费,好多发到农民的补助都是由统计局垫支,如再不协调落实工作经费,统计部门将无力无法再垫支经费开展此项工作。

建议在下年开展此项工作时:

一是协调解决好调查经费,由上级统一预算、逐级下拨所需经费,以缓解基层经费不足问题,保证按时完成工作任务。

二是制定实施方案时应尽可能对现实难度与现实状态充分估计到位,并超前性地提出具体问题的解决办法,避免在登记处理的过程中改来改去。

三是保证调查物资提前到位。

四是最大限度地保证调查工作质量。

五是及早安排部署,上报时间要求宽松一些。

篇九 2023年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情况调研报告4400字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23年监督计划工作安排,5月下旬至7月上旬,农资环工委在苏一中副主任带领下,通过实地调研走访、外出考察学习、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我市美丽乡村建设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先后走访了安仁镇、八都镇、小梅镇、屏南镇、龙南乡、城北乡等10个乡镇,大丘另村、骆庄村、上畲村、大庄村、东书村等16个行政村,分别召开了村干部、乡镇主要负责人、相关部门负责人等参加的座谈会,并外出到桐庐县、德清县、婺源县等地学习考察。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政府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将其作为统筹城乡融合、推动“三农”发展的重要载体,在组织、经费、人员、政策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全力保障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在建设过程中,以深入开展“六边三化三美”、“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活动为载体,注重规划引领、彰显特色、统筹发展,全力打造以“剑瓷龙泉、诗画乡村”为主题的美丽乡村,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幸福家园和休闲乐园初步显现,我市被评为2023年度浙江省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

(一)生态经济发展明显加快。注重农业主导产业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相结合,以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在深化“竹、茶、菌、蔬、畜”等传统产业发展的基础上,突出“农旅融合”发展理念,积极推进农家乐综合体创建和“剑瓷生态”农家乐旅游精品示范区建设。以产业发展带动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从2023年的22023元、8282元提高到2023年的31511元、14404元,年均分别增长9.4%、14.8%,其中农民人均收入增幅已连续三年列丽水第一。今年一季度,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8.7%、10.5%,增幅分别列丽水第二和第一。

(二)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突出我市乡村的生态优势,注重自然生态与人文景观的有机融合,在保持村庄原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景观小品的建设。经过努力,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已覆盖全市各行政村并建立了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长效机制,分批建成了15个中转站,实现323个村统一市处理,103个村乡镇统一处理,18个村村自行处理,农村垃圾成堆现象已基本消除;制定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三年共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387个村,确保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覆盖率达到90%以上,农户受益率达到70%以上。

(三)人居生活环境显著改善。积极推进“六边三化”和美丽森林、美丽河道等建设工作,农村人居生活环境持续改善。今年以来,完成义务植树51万株,绿化造林24706亩,平原绿化850亩,森林抚育5万亩,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完成住龙、锦溪、龙南、安仁、城北、宝溪、屏南等7个乡镇26个村公益林扩面90111亩,扩面后全市公益林面积为1714727亩,公益林比重43%。

(四)特色美丽乡村逐步涌现。先后聘请知名专家和设计团队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业、一村一特”的要求,创建了一批地域性品牌,使美丽乡村建设更具“个性”,如:“满坞白云耕不尽,一潭明月钓无痕”的云坞古村下樟村、以打造“江浙之巅第一村,避暑休闲地”的炉岙村、“枫叶红时官埔垟,茶香溢处金观音”的官埔垟村和首届“浙江最美乡村”的溪头村。

二、存在问题

2023年5月27日由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发布并于2023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美丽乡村建设指南》国家标准指出,美丽乡村是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规划科学、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宜居、宜业的可持续发展乡村。其实,国家相关部门早几年就将安吉模式作为全国推行的样本。安吉样本内容丰富、目标明确、可操作性强。我市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虽然取得较大成效,但离上级的总体建设要求,离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较大距离,存在如下一些主要问题,亟待我市加以高度重视,并尽快着手进行完善。

(一)思想认识不够全面。通过调研发现,目前我市对美丽乡村建设的宣传力度不够、范围不广,导致基层群众对美丽乡村建设认识存在偏差。

一方面是上级下达任务重、时间紧,政府存在追赶进度、大干快上的急躁情绪,有相当一部分群众认为目前的美丽乡村建设不是民生工程,而是政绩工程,是政府行为,导致群众对推进该项工作积极性不高,“等、靠、要”依赖思想较为严重,主动性没有得到较好的调动和发挥,存在一定的“上热下冷”、“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同时,政府主导与群众意愿不统一,对美丽乡村的理解不一致,导致部分群众对农村外立面改造、棚舍整治、村庄绿化等不理解、不支持,甚至存在抵触情绪。

另一方面是少数乡镇、村干部对美丽乡村建设认识不全面,认为做好农村环境整治、农房立面改造就是建设美丽乡村,而对农业产业发展、农民增收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存在顾此失彼现象。

(二)整体规划不够完善。美丽乡村建设应规划在先,市政府应针对全市的实际情况进行通盘考虑,并结合各地的特性,编制完整、长远的规划,明确建设目标。我市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已开展多年,期间虽然聘请了相关院校的知名专家、团队编制过建设规划,制定了2023-2023的三年行动计划,也出台了相关专项整治活动的方案,但目前还没有完整的实施方案和工作目标,导致这项工作推进缺乏系统性。

(三)工作重点不够突出。从理论上讲,美丽乡村建设是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的系统工程,仅仅强调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是不全面的。但通过调研发现,目前我市美丽乡村建设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就是重视基础设施、污水处理等生活方面的建设和重点线村庄美化、环境治理等生态方面的建设,对如何培养农村创业创新人才、提升新型农民综合素质、加强农业产业培育、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则重视不够、投入不足。

(四)建设模式不够灵活。我市地域宽广,各地有不同的生活方式、经营理念和资源禀赋以及城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应因地制宜,呈现多样性。目前,我市美丽乡村建设形式与我市实际市情不够一致,建设过程中大部分资源投入倾向于完成上级交办任务,未能较好迎合群众的需求和期盼,导致各村建设存在同质化现象,未能体现“一村一品一特色”,而且投入的公共资金没有用在农业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刀刃上,导致美丽乡村建设缺乏持续有力的产业支撑。同时,全市各乡镇发展不平衡,尤其是偏远乡镇投入严重不足。

(五)体制机制不够健全。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工程,需要全市一盘棋统筹,各相关部门共同参与,齐力管护和长期投入。当前美丽乡村建设涉及职能部门较多,各部门涉农项目安排时序、渠道不同,很多项目难以有效衔接,导致资源、力量难以整合。同时,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着重建轻管的现象,农村的集中连片环境整治、污水处理设施、绿化、美化等基础设施建设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由于没有明确的后续管理机制,乡镇、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可能会出现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的经营有人建、有人用、没钱管的状况。

三、意见建议

建设美丽乡村,是建设“美丽中国”,“两美浙江”,升级版“好龙泉”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建设美丽乡村,基础是打造美丽环境,重点是发展美丽经济,核心是推进美丽党建。

一、深化思想认识,进一步营造美丽乡村建设的浓厚氛围。

各级各职能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__大精神,深化对美丽乡村建设与长效管理重要意义的认识,围绕市委的要求和部署,形成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合力。要进一步强化各级干部的责任感、紧迫感,调动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的主动性、积极性,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参与和监督美丽乡村建设与长效管理的浓厚氛围。要组织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受益群众,切实发挥群众在建设美丽乡村中的主体作用。要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党员干部示范,积极开展各类创建活动,推动群众法治观念养成。

二、提升规划水平,进一步完善美丽乡村建设的总体布局。

要紧紧围绕建设生态文明和全面小康社会两大目标,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切实提升规划建设水平,按照统筹发展、集聚发展、特色发展的要求,完善各项布局规划,切实发挥规划的统筹、引领作用。

提升规划水准。要明确建设目标,围绕我市山清水秀、人文深厚、生态良好、区位独特的特点,坚持因地制宜、整合资源,结合各村地理风貌、资源禀赋、产业发展、历史文化、传统风俗等,进一步完善规划布局,切实以高水平规划为引领,推动串点成线、连线成片,全域打造美丽乡村。

狠抓规划衔接。立足提升功能,按照衔接配套的具体要求,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庄布局、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农村生态保护、乡村文化建设、产业发展等规划,努力实现各项规划的相互对接。

严格规划执行。要切实增强规划的法定性、严肃性,长效推进村庄建设规划的实施,不能规划墙上挂,而实施另一套。同时,要强化建设监管,督促规划和落地建设“完整合一”。

三、发展农村经济,进一步增强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动力。

把生态富民,产业转型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工作,同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的互联互动,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互促共赢。通过统筹抓好“三改一拆”、“四边区域洁净专项行动”、“五水共治”、“六边三化三美”等工作,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生态发展理念,推进美丽乡村成片连线,催生美丽经济大发展。

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积极探索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新途径,注重产业培育提升,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做好经营村庄文章,发展“一村一品一特色”,促进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向经营成果转变,壮大集体经济。

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落实完善有关政策措施,积极引导企业通过产业带动、村企联动、投资推动、科技驱动等形式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向纵深推进。

着力促进农民就业创业。依托美丽乡村建设,既要用好种植业、养殖业、外出务工的“老三宝”,更要用好农村电商、来料加工、农家乐与民宿的“新三宝”,着力扩大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同时要加强和改进农民工技能培训,不断拓宽农民就业领域,切实加强对农民和返乡农民工的创业服务。

四、坚持建管并举,进一步健全美丽乡村建设的保障体系

要探索建立相应的体制机制,落实建管并举,注重提标扩面,进一步巩固提升建设成果。

落实整体推进机制。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统一的协调机制,整合各项支农、惠农资金和资源,加大各部门参与建设与管理美丽乡村的力度。同时要巩固提升村支部建设,集中党建资源重点治理,通过采取领导包、部门帮、先进支部带、优秀干部联等方式定点定向抓支部整建,切实提升支部的战斗力。

落实共同责任机制。明确各级主体责任,进一步加强指导和督查,在坚持各级联动的基础上,通过健全村民自治机制等方式,保障村民参与建设和日常监督管理,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党员模范作用,要让党员亮身份、给党员交任务、让党员做、给党员定责任,进一步强化党员的“党员意识”,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落实投入保障机制。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的投入机制,加大对美丽乡村建设与长效管理的扶持。在加大财政资金投入的同时,引导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投入美丽乡村建设与管理,鼓励农民投资投劳。

篇十 贵州当前乡村振兴战略投资情况调研报告8600字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九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其提升到党和国家战略高度,为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全面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充分体现了___对“三农”问题的高度关注。为深入了解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全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社会事务、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等领域投资项目建设现状和成效,总结好的经验,分析存在困难和问题,提出进一步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投资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的对策建议。贵州省统计局投资处近期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专题调研,并深入遵义市湄潭县就当前乡村振兴战略投资情况进行实地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省乡村振兴战略投资项目建设现状和成效

调研表明,贵州作为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乡村振兴紧密结合脱贫攻坚开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全省立足于“三农”发展实际,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实施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全省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农业农村发展整体呈现出“稳增长势头正劲、促改革成效显现、调结构步伐加快、惠民生扎实有力”的良好态势。在项目建设方面,全省打好农村公路“组组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和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的“四场硬仗”,农业农村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有效投资不断扩大;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医疗资源、文化惠民工程、乡村旅游等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农村产业投资不断壮大发展,一、二、三产发展持续深度融合,投资效应得以进一步凸显。总的来看,全省农村投资呈现出强长补短、结构优化、动能增强的高质量发展态势。

(一)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美丽乡村建设不断升级

1.农村公路方面。2023年8月,贵州在全国率先启动农村“组组通”公路三年大决战,计划实施9.7万公里通组公路硬化建设,确保到2023年完成全省39110个村民组通组公路硬化建设,实现30户以上村民组100%通硬化路目标。截至今年9月17日,贵州全省累计开工建设农村通组公路8.02万公里,累计完成路基7.44万公里,累计完成路面6.02万公里,累计完成投资363.1亿元(数据来源于省交通部门,以下相关数据同),其中2023年开工建设5.52万公里,完成路基4.94万公里,完成路面3.6万公里,完成投资230.7亿元。全省村民组通畅率从2023年8月的68.9%提高至82.7%,沿线受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达150万人。按照目前的工程进度,到今年年底,贵州省将基本完成建设任务,最晚在明年上半年前,全面完成全省农村“组组通”公路建设任务9.7万公里,夺取三年大决战的全面胜利。

2.水利基础设施方面。全省加速推进骨干水源工程和民生水利建设。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完成水利投资341.22亿元(数据来源于省水利部门,以下相关数据同),新开工建设骨干水源工程45座。夹岩、马岭、黄家湾3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快速推进,完成投资30.78亿元;其他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正在有序推进,小康水行动计划完成投资30亿元,发展耕地灌溉面积71.39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6.5万亩,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受益人口121.98万人,其中44.35万人为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任务2144平方公里,新开工中小河流治理项目50个,新增农村水电装机6.4万千瓦。随着项目的顺利推进、建成投产,将全面提升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条件,极大促进各乡镇水源供应,切实提高农村饮水安全。

3.电力基础设施方面。为加快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实施进度,力争2023年底基本解决我省农村地区供电能力不足、电压不达标、网架薄弱等问题,巩固农村通动力电工作,加快开展贫困地区电网项目建设,发挥好电力在全省脱贫攻坚中的支撑性作用,2023年贵州电网公司将投资超过80亿元重点对全省深度贫困地区电网进行改造升级,力争农村电网规划建设项目启动建设达80%,确保乡村户均配变容量达到1.93千安,实现农村从“用上电”向“用好电”发展。贵阳市2023年以打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智能电表低压集抄、供电所建设”三大工程攻坚战为抓手,加大电网投资建设力度。农网改造升级投资3.38亿元,实施304个农村电网项目,建成花溪金石等4个供电所建设,完成乌当“小康电”示范县和青岩中国特色小镇电网建设。六盘水市先后出台了《六盘水市农村电网提质改造工程(2023—2023年)三年会战工作方案》和《六盘水市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电网建设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市供电局制定了《六盘水市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及电力扶贫实施方案(2023—2023年)》,以农村电网改造为重点,加快实施农村电网建设和光明工程行动计划。2023年 1-9月份全市新建改造低压线路846公里,新增配电变压器231台,新增配变容量2.4万千伏安,满足农村通动力用电需求。

4.通信基础设施方面。随着大数据建设的快速推进,全省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不断加大,近年来相继开展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三年大会战、“满格贵州”、“小康讯”等建设,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信息传输通道、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稳步推进。积极推动通信网络向农村地区深度覆盖,提升贫困村移动通信网络承载能力和接入能力。2023年底,全省通信光缆达到90万公里,行政村实现100%通4g网络、98%通光纤。今年以来,围绕大数据发展需求,完成城乡光纤到户改造,实现了所有行政村通4g和光纤,通信网络能力不断增强,信息化水平得以进一步提升。

5.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方面。目前,全省以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深入实施农村“污水治理革命”,坚持适用和量力而行原则启动实施污水治理工程,完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长效管理机制,按照“渗、滞、蓄、净、用、排”海绵村庄生态建设理念,探索市场运作模式,成片连村实施水生态系统和水环境治理。深入实施农村“垃圾治理革命”,逐步完善农村环卫要素配置,建立农村垃圾“收、运、处”运行机制,提升农村垃圾收集处理能力。按照“一户一桶、一寨一斗、一村一站、一镇一中心垃圾临时堆放场”的最低配置原则,完善环卫设施,全面推进农村垃圾清运系统建设,全面提升农村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确保农村垃圾有地放、有人收、有处置,同步全面实施农村“厨房革命”、“厕所革命”。建设“宜居乡村”,不仅要道路、绿化、亮化等“面子”漂亮,还要农民自家“里子”干净。全省全力开展农村改厨改厕工作,加快农户厨房、厕所提级改造,用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引导群众提升环境意识,推动乡村生态发展,补齐农村人居生活环境短板。黔东南州今年以来共争取中央预算内人口较少民族发展专项1480万元和省预算内投资910万元,用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程建设。目前,全州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已建成项目354个,在建项目150个,正在开展前期工作项目65个,各项工作正有序推进中。

(二)围绕民生抓投入,教育、医疗不断完善

1.加快推进乡村教育振兴。全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实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学体制,深入实施“全面改薄”(即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深入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和学前教育儿童营养改善计划,全面推进农村教育均衡发展。贵阳市一是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统一城乡学校建设标准,以标准化学校建设为抓手,实施全面改薄工程、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均衡发展,2023年投入资金2.7亿元,新建改扩建65所,新增学位2925个,全市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达到了国家义务教育办学“二十条底线”要求,促进了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一体化发展。二是利用闲置校舍改建村级幼儿园。贵阳市根据实际情况,结合精准扶贫的要求,各区(市、县)均制定了闲置校舍利用方案,利用撤点并校后的闲置校舍改建为村级幼儿园,满足农村适龄幼儿就近入园的需求,实现了闲置资源的合理利用。2023年全市投入2631万元,完成村级幼儿园建设30所。2023年拟投入9274万元,完成49所村级幼儿园的改造。六盘水市为进一步补齐教育短板,制定了2023—2023年三年攻坚计划,计划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349所(新建62所,改扩建287所),规划总投资68亿元,其中:规划建筑校舍面积222万平方米,运动场面积170万平方米,土建项目规划总投资58亿元;设施设备采购10亿元。

2.加快推进乡村医疗建设。为加快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全省上下不断改进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实现了深度贫困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全覆盖、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卫生室建设全覆盖、农村中小学校医务室标准化建设全覆盖,医疗事业得到稳步提升。六盘水市按照“三优三化”要求,全市累计建成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16所、甲级中心乡镇卫生院24所;建成乡镇卫生院中医馆17个;启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2个;启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备配置3个。全市启动162个深度贫困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同步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卫生室范化建设全覆盖,全面提升乡村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医疗卫生条件大大改进。铜仁市农村教育、生态环保、医疗资源、文化惠民工程、乡村旅游等项目持续增长,1-9月全市卫生行业同比增长15.3%。

(三)突出创新投资抓产业融合,乡村经济不断繁荣

全省以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农业提质增效、农村繁荣发展为目标开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以各试点区(县)省级现代山地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为载体,重点支持带动或辐射农民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同农户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一步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展多功能性,着力发展休闲农业、农业文化产业。以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加工流通和直供直销、农村电子商务、农产品产地初加工、休闲农业等方式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深入推进全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拓展农业农村发展空间、农民增收致富新渠道。六盘水市大力调整农业种养结构,着力发展以猕猴桃、刺梨、茶叶为主导的“3155工程”,以特色禽、黑山羊、生猪为主的现代畜牧产业,农业产业朝着规模化、特色化、优质化、品牌化、标准化方向迈出了坚实步伐。随着脱贫攻坚形势发展,该市紧跟趋势调整农业产业投入重点,在继续巩固拓展“3155工程”等“长线”产业的同时,不断加大“茶菜菌禽药”五大扶贫“短线”产业投入,聚力攻坚,形成了“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农业产业发展新格局。贵阳市强化一二三产业融合及绿色发展,坚持走园区可持续发展及全产业发展之路。一是按照“1+3+5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定位,以“1433” 发展原则(即1条主线,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4个统筹:即统筹现代高效农业园区、美丽乡村、特色景区和示范小城镇建设,实施3个发力:即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农民参与,推动3个融合:即推动一二三产互动融合)调整园区规划,逐步提高都市休闲农业园区占比。以精品景区为依托,着力发展乡村旅游,有效促进了“三产带二产、三产促一产”产业融合发展格局,着力拓宽群众增收渠道,确保持续增收、稳定增收。二是建设集产地批发、产品研发、冷链物流、精深加工等为一体的修文猕猴桃科技园和息烽肉鸡、吊瓜、清镇乳业、乌当区花卉等科技园区,精深加工集群凸显。三是实现“互联网+”销售模式,电商物流热潮兴起,2023年谷堡园区通过淘宝、京东、美团、微商等电商平台开展销售,年度累计交易5544次,年度累计成交额3210万元。息烽县农村电商网络销售突破1923.84万元,增长率达201.7%。四是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严格按照“一控两减三基本”的要求,坚持走修文猕猴桃、息烽肉鸡、开阳富硒农产品等绿色产业发展之路,建立健全绿色产业低碳循环的长效机制。建立大数据物联网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通过智慧物联网可追溯系统,做到种植过程、投入品来源、运输仓储和市场销售全过程、全信息采集,实现了安全可预警、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追踪、信息可查询,同质化生产率达90%。安顺市大力示范推广“塘约经验”、“秀水模式”、“大坝道路”,积极稳妥推进“三权”促“三变”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盘活农村沉睡资源,促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有效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形成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有效提升农民收入。

(四)强化财政支持促投入,财政保障不断增强

贵州积极创新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机制,2023年年初下发了《关于创新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机制的实施意见》。拓宽投融资渠道,优化投融资模式,加大建设投入力度,完善管护机制,全面提高我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水平。铜仁市积极向上争取中央和地方财政支持项目建设资金233.5亿元,用于发展各类产业发展和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农业产业发展资金83亿元;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项目资金129.1亿元;农业园区建设资金20亿元;农产品监管体系发展资金1.4亿元。同时积极鼓励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进一步加大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投入,不断探索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和水平。今年1-9月,全市涉农贷款余额802.47亿元。贵阳市建立健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财政投入保障制度,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确保农业农村投入只增不减。2023年市级财政预算安排资金22.54亿元,同比增长12%。同时大幅度增加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较去年同比增长20%。六盘水市积极推进400亿凉都“三变”产业扶贫基金落地实施,与工行、建行、交行、中国银行等合作推进落地项目16个,放款56.87亿元,助推脱贫攻坚。市级财政预算安排了乡村振兴计划资金6854万元,重点用于村级组织运行市级配套经费、同步小康驻村补助经费、2023年村干部补贴市级配套资金、同步小康驻村补助经费、多彩贵州“广电云”户户用工程市级配套资金等方面。

(五)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实施,对全省投资拉动效应明显

今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全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体抓手,在乡村振兴战略政策效应的推动下,扩大了有效投资,项目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农业投资实现了稳步提升,1-9月全省第一产业投资增长29.1%,增速高于全省投资增速12.8个百分点,其中农林牧渔业投资增长29.9%,高于全省投资增速13.6个百分点。投资结构持续改善引导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从投资结构看,全省“三二一”的产业投资格局不断巩固,全省投资结构持续改善引导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优化,前三季度,全省三次产业投资结构为4.0:12.2:83.8。“三块短板”投资较快增长补短板持续增强,一是基础设施投资增长较快,前三季度,全省基础设施投资比上年同期增长16.5%,增速较全省投资增速高0.2个百分点;二是社会民生事业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省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投资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40%和54.4%,增速分别高于全省投资增速 23.7个和38.1个百分点。三是脱贫攻坚投资力度持续加大,前三季度,全省移民搬迁项目投资比上年同期增长1倍,增速明显高于全省投资增速。

二、全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措施及政策效应

(一)各地积极出台政策措施强力推进乡村振兴

在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即《___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战略的意见》出台后,为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的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新时代贵州乡村全面振兴。2023年2月9日,贵州省委农村工作会在贵阳召开,大会发出了“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奋力开创新时代贵州‘三农’工作新局面”的强音。3月17日,贵州省下发《中共贵州省委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黔党发〔2023〕1号),提出了我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分阶段目标,重点部署了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六大任务,即: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全面夯实乡村振兴基础;大力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加快建设美丽乡村;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力发展优秀乡村文化,不断提高乡村文明程度;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创新乡村治理体系。随后,全省各地也纷纷结合当地工作实际,出台了各自乡村振兴战略政策措施。贵阳市出台了《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编制了《贵阳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23-2023年)》,紧扣产业革命“八要素”、“五步工作法”和“八个关键细节”,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各项工作落地落实;六盘水市出台《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制定了《六盘水市建设乡村家园助力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结合整体改善人居环境“10+n”行动计划,2023-2023年有序实施全市872个行政村人居环境改善;铜仁市先后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实施意见》《全面推进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2023年农业产业助推脱贫攻坚的指导意见》等指导性文件,为全面推进全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政策支撑保障;黔西南州兴仁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薏仁米产业发展的意见》《兴仁市创建国家级出口薏仁米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等,实施一二三产融合项目,形成产业链,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逐步扩大产业规模;黔南州编制了《黔南州农村人居环境风貌管控图册》(暂名),解决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怎么建”的问题,与当前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主要着力“建什么”形成互补。

(二)各地乡村振兴政策实施效果亮点纷呈

遵义市湄潭县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为助推脱贫攻坚不竭的动力,推广农村“三变”改革试验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是农村改革促农村一二三产融合。紧紧抓住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先行先试的政策机遇,围绕人、地、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农业经营主体等发展要素,大力推进农村集体的土地、房屋、森林、水利等产权制度改革,把集体资产折股量化到人,发展股份合作,推动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激活农村自然资源、存量资产和人力资本,推动城乡要素有序流动,激发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二是农业园区建设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以农业园区为平台,产业为纽带,扶持龙头,引入“大数据”搭建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物流配送和市场合作平台,推进信息数据聚汇用,加强科技和人才建设,发展农村农村电子商务,建立〇2〇,融入大数据,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2023年湄潭茶叶电商交易额占全年销售额30%。湄潭县现有省级农业园区6个,入驻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1家,其中国家级5家,省级31家,市级30家,县级5家,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78家。通过抓龙头企业,促进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实现农民增收。三是紧扣大扶贫推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通过项目折股量化贫困村股份经济组织贫困户、贫困人口,让他们从贫困农民变股民,让财政资金变成贫困农民的股金,村集体统一经营,贫困户分红,成功探索出了一条贫困户稳定增收之路,提高了脱贫质量。

铜仁市德江县深入推进农村的土地制度改革,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所有权、使用权,三权分置的基础上通过摸索总结出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三四五”模式(即“落实利率优惠、额度优惠、费用优惠”三项优惠,确保改革得实惠;“谋划农产业企业流转取得的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途径、易地扶贫搬迁腾空流转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途径、入股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途径、农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四种贷款路径,确保内容多元化;“建立确权颁证机构和确权颁证长效机制、建立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登记机制、建立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风险防控机制、建立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司法保障机制”等五项措施,确保改革有成效)。该县作为全国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县之一,自开展试点工作以来,该县不断完善制度保障,健全风险分担机制,创新实施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信贷产品,进一步拓宽了农业农村融资渠道,融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截止2023年8月末,德江县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余额达20562万元。上半年累计发放贷款13854.86万元,重点支持了烤烟、天麻、中药材、生态茶等产业项目发展,带动了2935户贫困户增加了收入。

黔西南州兴仁市紧紧围绕本地特色农业薏仁米的发展,让农业产业化成为乡村振兴的大引擎和助推器。全市结合以薏仁米为核心,创新产业发展新模式,打造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联动产业经济体,做大做强全市薏仁米产业,全力打造亚洲薏仁产业中心。一是健全链条,明确薏仁产业主导地位。通过科学布局、合理引导,深度挖掘三次产业之间的融合共生关系,推动农业、生态工业、休闲旅游业及延伸的第三产业融合发展。二是出口导向,打造薏仁产业国际品牌。大力实施兴仁薏仁米公共品牌“1+5”战略,打造薏仁知名品牌,大力推进特色产品加工,形成一条行之有效的品牌发展之路。三是强化保障,推动薏仁产业稳定发展。牢牢把握薏仁产业发展的先发优势,坚持发展现代山地高效特色农业的路径不动摇,制定一系列持续稳定的扶持政策和长效机制,为全链条打造亚州薏仁产业中心提供保障。

三、全省乡村振兴战略投资项目建设实施中遇到的新问题和困难

(一)在产业项目发展方面。一是产业项目发展基础存在短板,农业产业粗放的发展方式仍普遍存在,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条件改善总体滞后于产业发展。二是全产业链发展程度不高。虽然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我省农业产业得到加快发展,但项目建设规模不大、标准不高还一定程度存在,特别是深加工缺乏,辐射力不强制约了产业发展,致使全省产业投资项目偏少,占比较低。三是产业聚集程度低,产业链条不完整,配套设施跟不上,特别是花椒、猕猴桃、食用菌等高效产业发展需要的冷藏车、保鲜库、烤棚、冷链物流仓库等公共资源投入相对不足,不能满足产业发展需要。农产品生产方式单一,采收后续保障有待完善,无相关的保障项目设施建设,致使还未转到依靠劳动者素质提升和科技进步的内涵式增长上来。

篇十一 乡村执法检查的自查情况报告950字

根据县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19次主任会议精神,为进一步促进《城乡规划法》的贯彻实施,加快推进少数民族聚居点、中心村庄的规划建设和场集镇的建设进程,促进全乡科学发展,乡政府对照《城乡规划法》要求,针对少数民族聚居点、村镇规划的实施及执法情况开展了自查。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少数民族聚居点规划情况

规划建设少数民族聚居点是让全乡少数民族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举措,事关全乡稳定和发展。2023年以来,我乡始终把加快推进少数民族聚居点的规划建设工作的重点,通过征求意见和初步规划,全乡规划了8个彝族聚居点,并在历年来的扶贫移民建房、乡村道建设、产业政策等方面给予了扶持,街基村木碉等彝族聚居点初具雏形。

二、新村规划情况

全乡共有7个村在县级部门的悉心指导下,主动与规划设计单位协调衔接,已经完成了山河、林场两村的规划。2023年计划完成塘湾、青龙、边、麻柳、街基等5个村的规划,年初已与规划设计单位签订了合同,各村的新村规划进入勘查设计阶段。

三、场集镇规划情况

随着国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战略和乌蒙山区连片开发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向家坝电站建设促使县域集镇体系重构和各级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等宏观经济社会背景的变化,为我乡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在这样的发展变化的背景下,乡党委、政府确定了加快边彝族乡彝族风情集镇规划建设的思路:利用好“十二五”时期的各种政策,通过精心规划和组织建设,把边场镇建成生态、宜居、文明、繁荣的彝族风情重镇。为了做好新形势下边彝族乡的经济社会发展,有序推进城镇化进程,全力打造“西宁河域生态障、少数民族安居之地、县域西部彝族风情园”,把边建成宜居、宜业的彝族风情集镇、生态旅游重镇,乡政府研究制定了边彝族乡集镇规划建设方案。今年4月底,我乡与纵城地籍勘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达成《边彝族乡场镇规划测绘》工程合同协议,5月初开展了场镇地形测绘,6月初能出测绘成果。乡政府已经与华西设计院达成场镇规划意向协议。

四、村镇规划实施情况

(一)规划建设管理机构设置

按县级统一要求,我乡设立了住建所,在县住建局的指导下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为村镇规划建设提供高效的管理和服务。同时,乡上专门成立了项目建设工作组协同配合开展工作。

篇十二 乡村旅游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2750字

乡村旅游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贯彻“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根据吕祖善省长关于组织省级机关工作人员下乡体验乡村旅游的指示精神,我按照局统一安排于4月24-27日赴衢江区的板固村和下呈村开展体验乡村旅游、帮扶农村建设活动。通过四天三夜吃在农户、住在农户,参与打麻糍、挖野笋等农事民俗活动,充分体验了乡村旅游的乐趣。在2个村参加座谈会,走访农家乐经营户,了解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困难和期盼,了解并实地勘察旅游基础设施,帮扶乡村旅游的发展。现将体验的情况作一汇报:

一、两村的基本情况

板固村位于罗樟源的中部,距离市区约30公里,地处海拔800米的山涧峡谷地带,森林覆盖率达到96%以上,整个板固村就是一个天然的“大氧吧”,自然生态优美。总面积10平方公里,其中竹林面积5000余亩,同时也是衢州市的野生兰花保护基地。全村46户228人,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农家乐经营和毛竹、高山蔬菜、土种牛羊养殖等。现从事农家乐经营户13户,能同时接待680人就餐和100余人住宿,直接从业人员近40人,间接从业人员80余人,20__年接待23600余人,实现经营收入120余万元。

下呈村坐落于紫微山国家森林公园境内,由5个自然村组成,245户农户761人。境内有年接待游客达到10万人次的国家aaaa级旅游区----天脊龙门风景区,是衢州市重点旅游景区。依托旅游景区开展“农家乐”,现共有26家,可提供床位500张,直接就业人数60余人,日平均接待游客3000人次。20__年该村年“农家乐”收入达到30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3142元。在“农家乐”的发展带动下,村民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业,茶叶、高山蔬菜种植和土鸡、土鸭养殖业发展迅速,农副产品的销售产业也初具规模,带动了村民的经济发展。

二、体验衢江区乡村旅游的感受

1、各地乡村旅游如火如荼。20__年,在村支书傅梅英的动员下,板固村的3户农户自发开始农家乐经营,经历了怕经营到试经营再到爱经营,从不懂服务到学服务再到提升服务的转变。村民从观望到积极参与,20__年底发展到13家,而且还有继续增加的趋势,农家乐迅速发展,并向规模化、专业化、特色化发展,经营状况明显高于农户预期,并保持稳定的增长。下呈村由于依托景区,起步较早,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一半农户从事农家乐,全村农家乐的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30%。原来游客依靠单一的衢州市区和衢化职工发展到金华、杭州等周边地市;促销方式由口碑传销发展到旅行社组团旅游,旅游方式由原来的单一自驾游逐步提高了团队份额;从消费方式上由原来的定额价为主发展到以自报价为主,经营状况日趋成熟。由于农家乐更适于短途旅游,两村预计“五一”的长假变成3个短假将使当地农家乐更趋火爆。

2、乡村旅游给农民带来真正的实惠。一是农民致富了,板固村大部分农家乐经营户年收入超过10万元,不少农户放弃既辛苦又不稳的来料加工,投入到乡村旅游;二是农村发展了,板固村的农家乐不仅带动了周边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江西农村定期送土鸡,丽水的遂昌农村定期送猪肉过来,形成了乡村旅游的产业链;三是不出远门当地就业了,板固村的秋兰馆农家乐不仅夫妻当家,而且将外出打工的女儿也叫回来,忙时还动员亲戚帮忙,生意红红火火,村民安居乐业;四是环境改善了,农家乐的开办使村民认识到良好的环境是其收入的源泉,村民主动放弃造纸等污染环境的项目,还青山绿水本来面貌。

3、发展乡村旅游因地制宜各具特色。两个村充分利用各自的环境优势和区位优势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乡村旅游,板固村利用自然生态优势发展小桥流水型农家乐,主要为衢州市民提供休闲度假场所;下呈村则利用天脊龙门景区的独特优势,主要为中短途旅游者游玩天脊龙门景区提供吃农家菜的'服务。

三、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旅游接待设施有待完善。住农家屋是城市居民返璞归真的追求,但由于有些农户缺乏热水器无法洗澡、卫生间窗户没有窗帘布以及棉被厚度不够等原因,住宿条件还无法满足城市居民的基本需求;农户的碗筷消毒土法上马,洗净后用开水沸煮,缺乏消毒柜等消毒器械和措施;景区小卖部出现销售过期食品的现象。为此,农家住宿设施设备要从方便游客出发,以人为本,根据城市居民的需求和生活习惯合理安排设施和提供服务,增加舒适度和私密性,让游客真正有宾至如归的感觉;餐饮方面,既要在菜肴上突出“农”字,更要在碗筷等器具上讲究食品卫生,适当引进消毒柜等现代化卫生设备,让游客吃得放心。

2、乡村旅游环境有待改善。虽然农家乐经营户已经注意只身周边的环境卫生,但一些没有从事农家乐的农户仍然维持原有的生活陋习,一时难以改变,加上游客的不断增加,环境保护矛盾日益突出;村庄整治使农民过上洁净的生活,但一些农户新建筑过于城市化,而且楼间距越来越小,房屋越造越高,缺失了农家特有的韵味,农家特色在逐步淡化。因此,要向农民灌输“建设好自己家园就是增加收入”的理念,乡村旅游的环境是发展农家乐的根本,城市居民绝大部分就是来感受乡村的山清水秀,合理布局农家屋,避免城市化,垃圾收集制度化,创造一个整洁的环境,才能吸引更多的旅游者。

3、乡村旅游管理有待加强,管理部门服务有待提高。压价竞争、争相拉客等无序竞争现象在农家乐发展早、竞争相对激烈的下呈村已经开始出现苗头,小商小贩在通往景区道路随意占道设摊;板固村后的火山湿地虽然很美,但囿于资金匮乏,一直没有得到开发,上山道路是砍竹人运输毛竹的通道,几乎无路可走,游客上山安全无法得到保障,安全亟需加强。此外,一些部门缺乏服务意识,如衢江区地税局在减免农家乐经营户5000元经营额的税收后,不再提供发票,农户经营额超过后要去衢州城里的区地税局开发票,不仅来去坐公家车要一天,而且每月10日后开发票还要收取滞纳金,限制了农家乐的做大做强。为此,要加强农家乐协会等自律组织的建设,制定规则避免恶性竞争;要加强行业管理,引导乡村旅游有序发展;要加强安全检查,避免旅游事故的发生;要增强管理部门特别是欠发达地区行政管理部门服务农家乐的意识,彻底改变官僚作风,主动上门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做好服务。

总之,发展农家乐一要突出“农”字,充分挖掘农村特色,展示农耕文化;二要突出“家”字,让旅游者不仅宾至如归,更要感受到农家的淳朴、热情和温馨;三要突出“乐”字,要开发出一批参与性广、娱乐性强的农事活动,使旅游者在农家感受到开心和快乐。发展乡村旅游,主要抓好几件事:一要整合资源,农家乐经营户要走合作化道路,发挥集体作用,在发展中还应与村庄整治相结合,做好环境保护的文章;二要发挥协会功能,加强安全、服务和价格等方面的自律,从简单地提供餐饮逐步发展到提供住宿,再发展到娱乐,最后让游客带走当地土特产,使农家乐形成产业链;三要提升服务和技能,要从学好普通话着手,提高经营能力和经营水平;四要齐抓共建,旅游、交通、林业、公交、宣传等部门要相互合作,整合力量,合力抓好乡村旅游。

篇十三 乡村节能工作情况自查报告950字

为提倡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倡低碳生活,我乡高度重视节能环保工作,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不断提高节能管理水平,增强节能意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强化措施,认真落实,现将我乡节能减排工作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规范节能管理制度

我乡属花萼山自然生态保护区,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年初成立了专门的节能环保管理小组,明确分管领导,落实节能联络人员。制定了本单位节能管理制度,能耗数据季报、年报制度等,并根据去年的能耗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规划。

二、加大宣传,倡导低碳生活

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和方式进行节能减排宣传,定期举行相关专题会议,进行节能宣传教育,发放节能知识宣传手册,着重强调节电、节水、节能三个方面。张贴严禁滥砍滥伐通告,杜绝破坏森林现象,提倡资源的循环利用,充分利用牲畜粪便用于施肥,发沼气等。倡导全民自觉节约资源,保护我乡生态环境。

三、具体落实,注重节能效果

将节能减排理念贯彻于日常工作生活中。一是搞好照明节能,推广使用节能型照明灯具,定时开关路灯。二是空调节能,只在会议厅、便民服务大厅安装空调。三是办公用电设备管理,采购时优选考虑节能灯等节能设备,合理调节办公室设备运行时间,降低待机消耗,做到人走关电、关灯。四是加强用水设备日常维修管理,一旦发现有“跑、冒、滴、漏”现象发生,立即更换老化的供水管路及零件,杜绝“长流水”现象。五是办公耗材方面,坚持办公用品登记领用制度,大力推进电子政务,严格控制文件印刷数量,对草稿做到二次再利用,切实减少纸张消耗,双面打印使用稿纸,打印机、复印机的墨粉用完后,重新灌装再次使用,废置的包装盒、硬纸壳制成垃圾箱、烟灰盒、指示宣传牌等再次利用。六是加强公务用车管理,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非机动交通工具,下村近的一律步行,做到节能减排。七是单位各工作人员相互监督,各村负责人督促管理好各村的节能环保工作。

四、持之以恒,保护生态环境

节能降耗工作不是暂时的,而是要持之以恒,建立长效机制。我们要认真领会相关文件精神,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把节能减耗工作任务纳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工作及执法监察工作的总体部署中,下真功夫抓好节能减排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切实保护好我乡自然生态环境。

《乡村情况调研报告(十三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报告

最新加入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