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大全 > 工作报告 > 社会报告
栏目

镇党委书记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调研报告(12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5 热度:59

镇党委书记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调研报告

篇一 镇党委书记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调研报告

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步伐,近日结合我镇,对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工作进行了调研。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是党中央在新时期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总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的历史选择,事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局。

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需要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党的xx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个字要求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方面建设的内容,统筹兼顾,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创新思路,综合运用经济、政治、法律等综合措施,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

总体思路是:以“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以发展农村牧区经济为中心任务,以提高农牧民收入和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为最终目标,立足实际,着眼长远,统筹规划,突出特色,加大对农村牧区的投入和支持,先试点后示范,协调推进农村牧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争取通过5—10的努力,农牧业经济基本形成产业化发展的新格局,农村牧区面貌焕然一新,农牧民收入显著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明显缩小,农村牧区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和各项社会事业长足发展,全镇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初见成效。

整个发展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试点示范阶段,主要选择3个特色突出、基础条件较好的“50强”嘎查先行试点,以点带面,起到良好示范作用;第二个阶段为全面铺开阶段,主要总结经验,完善措施,树立典型,确定几个较为成功的建设模式在全镇范围内逐步推开;第三个阶段为初见成效阶段。

为顺利实现上述发展目标,建议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农村牧区经济全面发展。发展农村牧区经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核心任务,也是提高农牧民收入的关键环节,必须作为全镇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首要工作去抓。

1、推进农牧业战略性调整。关键是抓好两个“转移”、两个“提高”,即农牧区人口向城镇及二、三产业转移,草原畜牧业向农区畜牧业转移;提高畜牧业在农牧业结构中的比重,提高非农产业就业在全社会就业结构中的比重。一是加快农牧区富余劳动力和人口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步伐。通过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发展城镇经济,繁荣第三产业,改善农牧民就业环境,加强就业培训等措施,不断拓宽农牧区劳动和人口转移就业的渠道,加快农牧区富余劳动力和人口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步伐,保证每年转移农牧区劳动力不少于1000人,力争到XX年全镇非农产业就业比重达到 75%。二是加快推进农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牧业,改造提升传统农牧业,大力挖掘农业潜力,优化种植结构,走“精种、高效、绿色”的生态效益农牧业发展之路。力争到XX年,我镇舍饲养殖牲畜规模达到20万头(只)以上,畜牧业产值达到农牧业总产值的50%以上。

2、加快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步伐。要优先发展对农牧业生产影响大、与农牧民关联度高、特色优势明显的农畜产品加工业,着力培植一批技术创新能力强、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有市场竞争力的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经营方式,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牧民建立稳定的紧密关系和利益联结机制。一是扶持和培育龙头企业。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通过税收、财政、金融、土地、基础设施配套等优惠政策,重点支持辐射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带动农牧民增收和加快农牧业产业化进程。二是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立足资源优势,依托龙头企业,按照“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集约化发展、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做大做强养殖业、舍饲养殖业、菌业以及农畜产品加工等优势特色产业。

3、建立健全农牧业发展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大力实施“种子工程”和“丰收计划”,提高良种覆盖率和农牧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率,充分发挥科技对农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争取到XX年全镇农牧业新技术应用和实用技术推广率达到100%以上,主要农作物良种率达100%,主要牲畜良种畜比重达80%以上。建立健全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生产技术标准、检验检测认证和监督服务体系,加快优质农畜产品和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的注册认证工作,打造“绿色”品牌和拳头产品,全面提升农畜产品竞争力。建立健全农村牧区金融服务体系,改革完善农村信用社运行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的主渠道作用,逐步解决农牧民贷款难的问题。建立健全农牧业服务体系,按照“公助、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巩固和完善基层供销社服务网络,积极鼓励农牧民自主兴办各种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社等中介组织和农牧民经纪人队伍,提高农牧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帮助农牧民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争取到XX年,新成立9个农牧民经纪人协会,其中:奶牛协会5个、绒山羊协会1个、兴安细毛羊协会1个、蔬菜协会1个、食用菌协会1个。建立稳定的支农资金投入渠道,要在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农村牧区专项资金投入的基础上,大幅增加地方财政支农资金投入,保证每年新增教育、卫生、文化、计划生育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牧区,总体比例不低于70%,形成支农资金的稳定投入渠道。

(二)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目前,城乡差距不仅仅是收入方面的差距,更大的差距是城乡社会公共产品配置严重不平衡,农村牧区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严重滞后于城市,这势必加重了农牧民的负担,影响了农牧民的增收。因此,我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必须将加快农村牧区社会事业发展作为工作的重点,在财政投入、项目建设、人员配置等方面重点向农村牧区倾斜,只有这样才能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牧民收入。

1、大力发展农村牧区教育事业,培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主体力量。要改变农村牧区的落后面貌,必须先从改变农牧民的思想观念入手,而改变农牧民思想观念必须首先抓好农村牧区的教育。发展农村教育事业,首要的是应加大对农村牧区教育的投入力度,解决农村牧区中小学设施简陋、师资缺乏等突出问题。充分考虑当前我镇农村牧区居住分散的特点,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和人身安全问题,进一步整合全镇农村牧区中小学教育布局。大力发展成人教育,以岗位培训为中心、继续教育和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为重点,积极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加强“三教统筹”和“农科结合”,加快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培训机制,加强农村初中“绿色证书”教育,使全镇90%以上从业人员达到实用技术中级水平,青壮年非文盲率保持在 99%以上,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牧民。通过培训、教育,逐步消除农牧民群众的陈旧保守观念和小农意识,帮助他们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

2、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制度,逐步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要从农村牧区实际出发,本着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的方针,逐步建立社会基本保障与家庭保障、集体保障、企业保障相结合的全方位社会保障体系。要实行全面的农村低保制度,做到应保尽保。要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搞好试点,逐步推行。应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大力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完善医疗救助配套制度。争取到 XX年,建立较为完善的城乡一体化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城乡统一的社会医疗救助体系、城乡统一低保、困难群体救助体系和较为完善的农村牧区养老保险制度。

3、以先进文化占领农村牧区文化阵地,大力倡导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社会主义新风尚。一是要建好阵地。充分发挥村级组织、农牧民群众、文化企业的积极性,鼓励农牧民个人办文化,集体办文化,文化部门与个人、与企业联合办文化,大力发展农牧村民办公助文化大院、文化专业户、农民书屋、农民个体放映队和民间剧团,逐步实现农村文化建设的“多元化”、“市场化”。二是要明确内容。主要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普及法律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反对封建迷信,破除陈规陋习,倡导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文明、法制的生活观。三是要好搞活动。如开展文化先进镇创建活动,“科技文化三下乡”、“体育三下乡”,送图书、送电影下乡等。尤其要广泛开展“xxxx”的荣辱观教育,让文明向上的良好风气充满农村牧区。

(三)加强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原因和自然条件制约,基础设施条件落后一直是制约我镇农牧业快速发展和农牧民增收的重要因素,也是我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面临的最突出、最棘手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资金是最大的问题,但光有资金问题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还需要我们针对我镇生态脆弱、生产力布局分散的实际,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因地制宜,集中力量解决一些重点地区的基础设施问题。

1、加强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我们要坚持“保护和建设并重、保护为主”的指导方针,有计划、分步骤、有重点实施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争取用五年的时间,通过环境综合整治、退牧还草、荒山造林等综合措施,加速林草植被恢复,实现区域生态状况“整体上稳定遏制、重点治理区域全面好转”。

2、加强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大力改善农村牧区的水利基础设施。重点抓好农业综合开发区的水利设施配套、农区人畜饮水解困、安全饮用水等工程建设,争取到XX年,消灭人畜饮水不安全因素;完成生态修复面积30万亩,完成全镇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6。二是大力改善农村牧区交通状况。抓住国家“xxx”期间实施“村村通”工程的机遇,加大全镇通乡、通村公路建设力度,争取到XX年镇至嘎查基本建成黑色公路,重要工业基地、农业园区通水泥路和村村实现全部通公路的目标,全镇通乡公路通达率和通村公路通达率均达到100%。三是大力改善农村牧区通讯状况。继续深入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全面改善农村牧区通讯条件,争取XX年全镇广播和电视覆盖率达到100%,行政村通电话率达100%。

(四)加强农村牧区民主政治建设。基层党组织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直接关系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成败。

1、加强农村牧区的基层党组织建设。要将农村牧区综合素质好、思想观念新、能干事、会干事的人选拔到农村牧区的嘎查村委会班子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的战斗力。要在全镇农村牧区深入开展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的“继续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开放”大讨论活动,引导广大农村牧区党员学习贯彻党章,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宗旨。要结合农村牧区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正面教育,解决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决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主要问题,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重点问题,务求取得实效。加强农村牧区基层组织的阵地建设,继续搞好农村牧区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加大政策理论、法律法规和实用技术培训力度,引导农村牧区基层干部发扬求真务实、踏实苦干的工作作风,广泛联系群众,增强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能力。关心和爱护农村牧区基层干部,继续开展农村牧区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充分发挥农村共青团和妇联组织的作用。

2、切实维护农牧民的民主权利。健全嘎查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完善村民“一事一议”制度,健全农民自主筹资筹劳的机制和办法,引导农民自主开展农村牧区公益性设施建设。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活动,推动农村基层志愿服务活动。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增强农民的法制观念,提高农民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妥善处理农村各种社会矛盾,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打击“黄赌毒” 等社会丑恶现象,建设平安乡村,创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五)加强组织领导和宏观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程浩大,任重道远。加强组织领导,调动全社会参与,易于形成合力,解决突出问题;加强宏观指导,有利于减少浪费,节约资源,减少风险,少走弯路,促进又快又好的发展。

1、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建设新农村,不能凭主观想向和满腔热情办事,而应该用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要按照近期、中期、远期目标,分期计划,分步实施。既要注重经济指标,又不忽视社会发展指标;既要注意发展速度和规模,又不忽视质量和效益;既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又不忽视农民的主体力量;既要体现现代精神风貌,又不破坏农村文化底蕴;既要大胆创新,又要尊重客观规律,既要广泛听取基层和农民群众意见,又要请专家论证;既要保证规划的科学化,又要保证实施规划的连续性,绝不能朝令夕改,人去事非。

2、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我镇地域广阔,自然条件、经济状况、基础设施状况千差万别,新农村建设一定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在发展模式上要分类指导。比如,白音浩特嘎查交通便利、基础设施相对较好,是全镇人口、资源、生产要素比较集中的地区,是重点发展区,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开展以工促农的工业型新农村建设。同时,还可以发挥区位优势,招商引资,服务我镇,走第三产业服务型新农村建设之路。在新农村牧区规划建设上要分类指导,注意嘎查村布局有利于节约资源、发展经济。比如:人口、资源、生产要素比较集中地,的新农村新牧区规划可以高标准、多功能,进行一步到位式建设,而其他居住分散、基础设施条件差的地区可以分步实施,逐步完善。总之,一定要突破“标准化”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方法,避免运动化,不搞“一刀切”,不搞人为的样板工程,更不搞所谓“达标验收”之类扰民的浪费的评比活动。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从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见效的事情抓起。

3、以城带乡,社会参与。应发动、组织镇直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对口支持帮扶农村。探索城市与农村、企事业与农村结对帮扶的途径,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用城市理念建设农村,用现代理念教育农民,引导农民与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决裂,指导农村向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阔步前进。

1、局部地区和部门存在重经济发展,轻文化体育建设现象。

2、由于城乡差别,农村老年人参与文化体育活动的意识还不是很强。

3、缺少建设资金投入,农村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匮乏,部分老年人想要进行文化体育活动无处可去。

4、由于体制原因,财权上移,基层无更多的活动经费用于老年体协活动的开展,老年体协工作开展受到很大制约。

5、基层从事老年体育工作的人员变动频繁,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6、参与老年文化体育工作的部门少,只靠老年体育一个部门形不成合力。

四、老年体协建设和工作开展的建议

1、建议加大老年文化体育工作宣传力度,增强老年人参与文化体育活动的意识。

2、建议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使基层老年人文化体育活动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

3、加大活动经费投入,多部门参与,形成合力,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老年人文化体育活动。

4、建议设立老年体协专职工作人员,人员保持相对不变,使老年体协工作开展保持连续性。

5、加大工作人员培训力度,提高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使老年体协工作开展有质有量。

篇二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7月1日

明天就要出发了,因为要赶早上六点的车,晚上我们住进了校本部的地下公寓。公寓很简陋,狭窄的过道,昏暗的灯光,让人有一种莫名的窒息感,更郁闷的是号称中国移动通信专家的移动通信网络竟然没有覆盖到市中心地下十多米。不过,第二天马上就要离开,开始我们的征程,大伙儿很是激动,很乐意的住了下来。

由于学校资金没有到位,同志们的钱都是凑来的。为了节省4块钱,我们从服务员那里争取到了一间没有电视的房间。住宿安排后基本就没事干了,在家世界买了些早点后已经九点多了,按捺不住兴奋,我索性没有下去,就站在外边发短信。把电话本上的朋友挨个骚扰了一遍,告诉他们:我要出发了!

四个战友中,张玉双考虑问题全面周详,贺东强办事干练洒脱,陈海俊老成持重,大家来自不同的院系和年级,共同信念和目标使几个并不认识的热血青年走在了一起。

激动的余温还没有褪尽,躺在床上,纪律、安全、饮食、卫生、当地干部群众的配合能否积极配合、是否会取得预期的效果一个个问题幻灯片般在脑海中不停地闪过。虽然做了充分的准备,但是在可以预见的一段日期内我们前途未卜,加上外边还下着小雨,感觉今晚还真有点风萧萧兮黄河寒的悲壮!

7月3日

汽车急驰了25公里后到了目的地湟中县。师傅把我们送到了县政府门口。湟中县政府是我们这次实践活动的接受单位,也是调研的第一站,在这里我们要了解全县的基本情况,了解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村民自治开展的基本状况。不巧的是,因为周末没有上班,我们只好先去找落脚的地方了。拿着地图,我们一边找旅馆,一边熟悉县城环境。受地形限制,湟中县城区较小,街道分布很奇特,餐饮、购物、车站、政府部门大都连在一起。三岔路口停着好几辆发往西宁的旅游车,和大街上不时地走过几个阿喀,构成了这个高原小镇上的一道独特的风景。

7月5日

今天是第一天下村。一大早我们便拿着湟中县政府开具的介绍信去了鲁沙尔镇。虽然有此尚方宝剑在手,但还是费了不少周折。起初,西山村委会主任好像对我们身份有所怀疑,不答应我们去村里调查。在镇党委刘书记的斡旋下,他爽快地带领我们进村了。

西山村距县城约3里路,从城区出发,车子上坡又下坡,转了三、四道弯,颠簸了十多分钟后终于进了村子。村民民房前屋后是一片开得正浓的油菜花,放眼望去,在一块块绿地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醒目,鲁沙尔盘踞在莲花山之中,受地形限制,村民大多数居住在山腰地带,一条狭窄而弯曲的土路是村里唯一能走机动车辆的出口,我们拍照的时候,老支书特意叮嘱我们一定要将进村的大路拍上。他说,村民迁到这儿已经很长时间了,但是当地政府修路的承诺一直没有兑现,这条路严重影响着村里与外界的联系,也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老人家希望我们的照片在某些地方出现后能够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为了尽快进入角色,熟悉村里情况,便于村民的接受,前任老支书帮忙组织了30多名村民配合我们,很快便打开了局面,我们和大家一起吃饭、拍照、聊天,尽情的玩了一个下午。

虽然今天没有实质性的结果,但我们熟悉了村里的基本情况,和村民有了初步的交流。为以后入户调查打开了局面。

7月7日

吃饭是生存的主要问题,这边的饭忒不合口味,还超贵!昨晚花了4块钱吃了一碗炸酱面,闹了半天肚子。今天我们决定转移方向,找一家米饭馆,可到街道上转了几圈,终究没发现一家像样的。就连遍布全国的兰州牛肉面馆影子就没见到。连续吃了几天的烙饼和泡面后,才发现自己竟是如此的想念兰州牛肉拉面,要知道,学校食堂的拉面难吃可是榜上有名的。没办法,只好重操旧业,回去继续煮面了。哎,生活就像一包方便面,太难了!

篇三 帮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自查报告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推动万源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我局积极落实万源市委政府关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成立了局机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明确了由一位副局长负责联系事宜,办公室承担具体事务。根据万源市委目标管理的要求,发挥职能作用支持新农村建设,对旧院镇 大伦坎村进行了帮扶。

三、加强财政支农、专项农业补贴等资金的专项审计,开展涉及农业、农民的国家扶持政策实施效果调查研究。对涉及老百姓利益的事项高度重视,对涉及农民教育培训的中职教育国家助学金、阳光培训、农民工职业技能、劳务培训等专项资金联合相关部门进行综合的审计调研,组成专项审计调查组,对财政拨付的各项资金是否按规定使用,各部门如何规范化管理、实施,各项目实施过程中是否有交叉,是否存在弄虚作假现象骗取国家财政资金以及资金使用效益如何进行审计调查,摸清财政资金投入使用情况。从财务的角度出发,进行综合全面的评价,并以此为基础撰写了《加强督促监督,保证民生工程落到实处的有效途径研究》调研文章,并为政府相关部门实施民生工程提出意见和建议。[自查得40分] 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全力推进全市新农村建设。结合本部门的实际,发挥本单位经济监督职能作用,尤其在乡镇 审计中,将各项优惠政策落实情况作为重点进行实地核实,确保新农村建设效果。

遵照中共万源市委48号文件精神,通过自查得100分,特报告予以考评。

二00九年四月十一日

篇四 从观察点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报告

××县新桥冯村是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之一,多年来全面系统的跟踪调查,真实地记录了农村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轨迹。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如何认识目前农村的形势,努力推进社会主新农村建设,本文着眼新桥冯村这一个体的发展现状,提出一点看法。

一、五年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变化

新桥冯村是一山区,以农为主,经济发展程度居于××县中上等水平。全村315户,1263人,706个劳动力,土地总面积为12864亩,其中:耕地1084亩、林地6650亩、园地155亩、水面945亩、其他土地4030亩。新桥冯村1999年被确定为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至今已连续调查了七年。分析历年常规调查资料,新桥冯村五年来经济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

1、农村经济实现较快发展。2023年全村经营总收入为465.10万元,比2000年增加228.76万元,增长了96.8%,年平[本文转载自均增长率19.4%。其中:第一产业收入209.69万元,比2000年增加110.25万元,增长了1.1倍;第二产业收入121.57万元,比2000年增中95.17万元,增长了3.6倍;第三产业收入133.84万元,比2000年增加23.34万元,增长了21.1%。

2、企业发展有了较大成效。2023年村内企业个数达到13家,其中集体企业2个、股份合作制企业3个、合伙企业1个、私营企业7个。这些企业都属工业型企业,其中红砖制造2家、石英砂加工7家、大理石加工2家、大型玻璃厂1家、粮食加工1家。目前,一家大型养殖企业正在投资建设。2023年全村工业总收入达到97.34万元。企业个数与企业收入分别比2000年增长了6.5倍、4.5倍。

3、农民职业发生重大变化。2023年全村劳动力的职业分布为:农业劳动者212人,占30%;非农业劳动者494人,占70%。农业劳动力与非农业劳动力之比由2000年的1︰0.55变为1︰2.33。在农业劳动力中,纯务农者为97人,占总劳动力的13.7%,这一比例比2000年下降了25.5个百分点。在非农劳动中,外出务工者330人,占总劳动力的46.7%,比2000年上升了25个百分点;本地务工者120人,占总劳动力的17%,分别是2000年的3.4倍和5倍;个体工商户和企业经营者31人,占总劳动力的4.4%,是2000年的4.4倍。

4、群众生活得到极大改善。2023年全村人平纯收入为2631元,比2000年增加1208元,增长了84.9%,年平均增长率为17%。随着人均纯收入的持续快速增长,压滤机滤布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从60户调查资料看,五年来,恩格尔系数由0.53下降为0.42,副食与主食之比由1.36上升为2.27,人均衣着支出由77.34元增加到158.04元,人均住房支出由44.44元增加到621.64元,人均用品支出42.05元增加到333.46元,年末人均货币资金由128.58元增加到460.42元。

5、社会发展取得全面进步。新桥冯村坐落在106国道两旁,组组通路,户户通电。全村83%的家庭使用煤或燃气做生活燃料,78%的家庭用上安全卫生水,73%的家庭拥有电视机,30%的家庭住上钢筋混泥土结构的房屋,18%的家庭安装了电话,有240人持有手机。

二、农村发展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五年来,农村经济社会得到了长足发展,但离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有较大距离,建设新农村面临不少困难与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业发展后劲不足。从60户调查资料看,2023年新桥冯村粮食减产11.9%,农业减收1.2%,农业人均纯收入减少73元。农业始终没有走出徘徊的局面,甚至出现下滑的势头。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①生产结构单一。农业生产仍然是传统的“种粮、养猪”二元结构;种植业上,稻谷、玉米、红苕三个品种的播种面积占80%以上;养殖业上,生猪生产占95%以上。②生产条件差,农业抗灾能力低。干旱是今年粮食减产的直接原因,粮食靠天收的成份大。全村机耕机播面积仅为92亩,占总播种面积的5%。③农业比较效益降低、非农就业机会增多,使得农民的生产积极下降。④分散、“小而全”式的农户家庭经营限制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2、农民组织化程度低。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单个家庭难以适应市场变化,抵御市场风险,只有合作、联合,才有出路,才能发展。而现在的农民缺乏合作意识,很难组织起来。从农民自身来说,劳动力素质整体偏低,农民思想观念参差不齐,集体观念淡薄,对基础设施和公益福利事业不关心、不热心。从外部环境看,重要的一条就是村级集体经济和民间合作组织发展滞后。新桥冯村集体一无企业,二无经营收入,集体负债18万余元,既无力兴建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也无力为农户提供生产服务。全村没有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许多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缺少一个代表群众利益的组织来牵头领办、组织协调。

3、农民生活质量不高。一是消费结构不合理。食品消费仍占较大比重,达41.6%;送礼性支出居高不下,人平达305元;生活服务、文化服务、保险和旅游等四项开支除去医疗住院费和学杂费外,人平不足100元。二是生活质量有待改善。全村仅有24户使用自来水,尚有15%的农户需要改善住房,有17%的农户仍使用柴草作燃料,有80%左右的农户人猪共厕。村内既无托儿所也无幼儿园,群众文娱体育活动相当贫乏,全年仅放电影2场次,除村集体订阅5份报刊外,农户家庭基本没有订阅报纸、杂志。全村参加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的仅有18人,占总人口的1.4%。

4、村容村貌不整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房屋建设乱。全村11个组,16个自然湾,农民建房一般不出组,经批准后在组内自行设计、自行建造,牛栏、猪舍、厕所的建筑随意性更大,村庄建设杂乱无章。二是村内道路差。全村除公路干线2公里的硬化路面外,村内各组、各自然湾的道路质量都很差,有的过于狭窄,有的坑坑洼洼,有的逢雨泥泞、涨水中断。三是卫生环境脏。除倚山而建的房屋外,房前屋后都没有绿化。随处乱建的牛栏、猪舍,使人看到的是粪便,闻到的是臭气。公共地段和道路上的垃圾遍地,杂草丛生。河面上垃圾不断,加上工厂污染,河水混浊不清,臭气难闻。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着力点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内容广泛,任务艰巨,意义深远,是一项长期的伟大工程。在工作思路上,新农村建设应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要以农民收入稳定增长为前提,离开这个基础,一味鼓励农民消费,就会影响生产投入,加剧农民收入与支出的矛盾,不利于农村发展;二是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广泛动员群众参与,让建设新农村、营造和谐社会成为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要求,使他们对新农村建设有一种主人翁意识和归属感;三是实际工作要切合村情,因地制宜,分清主次,稳步推进,决非不能一个模式,一哄而上。在宏观管理上,应重点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政策上和制度上的保证:一是要保持农村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制度,深化农村各项改革,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努力构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二是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在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和不断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的基础上,把放活摆在重要位置,鼓励农业和农民创新;三是要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公共事业建设,不断推动农村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坚持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共同发展之路,让农民群众和城市居民一样,平等到地享受政府的公共服务;四是要切实抓好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不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服务功能,支持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组织,不断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和农民合作意识。同时,加强对农民教育和培训,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武装和充实农民头脑,不断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思想素质、政治素质和致富技能。

站在新桥冯村的角度,新农村建设应从农民最关心、滤布现实中最突出的问题入手,着力抓好以下几点:

1、改变农业生产模式。在稳定和完善家庭承包的基础上,鼓励和引导农民依法合理流转土地,采取转让、租赁、入股等形式,招商引资,创新机制,引入社会资金,进行农业开发,改变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格式,使耕地向种植能手、经营大户集中,大力发展“农庄”式、合作式等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这样,有利于充分利用和整合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有利于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增加土地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有利于农业新科技的应用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有利于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

2、改革土地管理方式。要强化村级组织对农村集体土地的管理权,建议将农民承包的耕地和山林之外的土地实行统一管理。要遵循节约和合理利用土地的原则,按照小城镇建设的思路,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大力加强村庄建设,搞好村民居住和工业建设的规划和建设。农民住宅建设要打破组与组之间的界限,新建住房统一到规划区按要求建设,原有老住房创造条件逐步改造。工业区的规划和建设要把环境保护放在首位,要通过工企业建设带动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变村容村貌。

3、创新农民组织形式。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滞后,集体债务难以化解,社会服务功能基本丧失的情况下,要积极引导和大力支持农民走合作之路,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从新桥冯村的实际看,一是以新建的生猪养殖场为龙头,成立农民生猪养殖合作社,形成“公司十农户”生产经营格局,把生猪产业链拉长;二是以现有石英砂加工企业为基础,组建石英砂生产合作社或公司,把企业做大,把规模扩大,解决“资源浪费、效益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三是组建农民务工合作社或劳务公司,切实为务工农民服务,整合劳动力资源,提供就业信息,组织劳动力培训,保障农民工权利,增加农民收入。

4、提升农民生活层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农民的空余时间会越来越多。农民如何安排这些空余时间,直接影响到农民的整体素质、精神面貌和文明程度。一是要大力发展农村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加强农村能源建设,推行合作医疗制度,不断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二是要抓紧建设农村文化阵地,通过建立阅览室、修建运动场、组织农民夜校、实施“远程教育”等形式,让农民从酒桌、麻将桌上摆脱出来,让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激发和鼓舞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热情和信心;三是积极举办多种形式的社会活动,一方面要有组织有计划地举办各类公益性、文化性、娱乐性、健身性活动,为农民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一方面要积极鼓励和支持民间文艺活动,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创造精神财富的智慧和动力。

篇五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调查报告

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在安徽省郎溪县水鸣村进行了调研。与当地基层干部就新农村建设问题进行了交流和探讨。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总体认识: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后,立即引起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强烈反响。他们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又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第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现国家战略转轨,推动我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历史抉择。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转轨变型的关键时期,党中央高瞻远瞩,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以及少数国家因战略调整滞后造成发展缓慢的惨痛教训,适时地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部署。这对于构建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长效机制,保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动我国向城乡一体化的现代化目标迈进,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第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扩大内需,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现实需要。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一方面,我国工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已经步入了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能力日益增强;另一方面,近些年城乡差距的拉大,已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障碍。同时,由于农村经济发展十分缓慢、农村购买力不强,已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增长。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确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必然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困扰我们的三农问题,从根本上打破长期存在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从根本上搞活农村市场,从而拉动经济快速增长、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第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重要升华。其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正好从理论和实践上体现了两者的本质要求。从理论上讲,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从实践上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系统工程,既包括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方方面面,也体现了城乡一体的长远发展目标与近期目标的统一。新农村之新,正是体现在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上、体现在建设和谐社会目标上、体现在统筹城乡发展格局上。总之,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群众认为,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完全符合农村实际,非常鼓舞人心。他们坚信,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农民致富、农业发展、农村进步的目标必将实现。

篇六 村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报告

××村为文殊镇下辖行政村,紧靠兰新铁路复线,嘉-祁县级公路横贯境内,村域位于镇区西北部,与嘉峪关市双泉农业综合开发区相连,距离市区8公里,交通十分便利,是文殊镇总体规划的中心村之一。

一、××村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1、人口与收入。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455户,1692人。现有劳动力1169人,其中高中文化程度170人,初中程度470人,小学程度529人。现从事第一产业713人,第二、三产业456人。XX年人均纯收入4809元,其中:种植业1551元,养殖业1130元,林业75元,第二、三产业2053元。1996年嘉峪关市政府对三镇农民住宅进行了统一规划设计,截止XX年,全村小康住宅砖混结构住房达67%,砖木结构住宅25%,户均32平方米。

2、农业生产。全村现有耕地321.43公顷,人均2.84亩。XX年粮、经、饲结构达到10:81:9,其中,粮食作物面积407亩,经济作物3146亩(以蔬菜、瓜果为主),饲草地341亩。××村因水资源较丰富,农业灌溉条件较好,是嘉峪关市主要的精细蔬菜供应基地,主要特色农产品有蔬菜、瓜果、大葱、优质马铃薯等。全村现有日光温室1000座。

3、基础设施及社会事业。全村现有道路25公里,“u”型衬砌渠道22公里,人畜供水管线14公里。农村供电网改造已完成,可满足10~15年之需。村内电话入户率46%,有线电视入户率87%。现有个体商店9家,从业人员9人。有小学1所,校舍面积1570.92平方米,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村内有公共汽车站1个。村委会现有办公用房420平方米,村组干部共13人,其中党员9人。村集体收入3万元。该村西端是双泉农业开发区,现有各类企业138个,企业产品达20余种,从业人员达386人;从事商贸、娱乐等服务业的个体工商户达39户,从业人员达70余人;村域内双泉水库东侧的××渡假村生态农业旅游开发区从XX年开始兴建,现已初具规模,现有经营户数12户。XX年全村参加社会保险的户数为85户。

4、林业与生态环境。现有农田林网1314亩,覆盖率32.9%;村庄绿化面积475亩,村庄林木覆盖率11.9%;河、沟、渠植树66亩。

二、××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利条件

1、优越的交通地理位置。××村地处嘉峪关市城乡连接地带,距离嘉峪关市区仅有8公里,距离嘉峪关火车站6公里,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嘉-祁县级公路贯穿全村,是城市化的优势辐射区,随着嘉峪关市南区的开发,××村即将与城市连接为一体。

2、充足的水资源条件。××村地处双泉水源地,地下水年溢出量近3000万方,为发展淡季蔬菜生产、高寒淡水养鱼及旅游观光提供了较好水资源条件。

3、较好的产业开发条件。××村与双泉农业综合开发区相连。开发区规划面积133公顷,建设分区6个,区内电力、通讯、供水、道路等基础设施完备,现有各类养殖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12家,规模较大的养殖企业有大地肉羊养殖场、广哲獭兔养殖场,兆兴猪场和XX年开工建设的万头肉牛养殖场。农产品加工企业有金汇3000吨脱水蔬菜厂和XX吨果蔬气调库、1000吨棉籽油加工厂、年屠宰加工10000万头牛和5000万只羊的中昌肉食品加工厂及100吨文殊食用菌厂。双泉农业开发区的建设,为××村发展二、三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同时也为产业化建设,提高就业安置能力奠定了基础。

4、稳固的农户经济发展基础。××村是嘉峪关市精细蔬菜生产基地,蔬菜种植为本村的优势产业,种植面积占全村耕地面积的55.2%,全村现有日光温室1000多座,占地面积1380亩,户均2座以上,每年向城市提供淡季蔬菜2500吨,大田蔬菜4000吨左右,农民仅从淡季蔬菜中获得的收入达3500元。近年来,随着双泉农业开发区的建设,农户养殖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公司+农户的养殖产业化运营机制正在形成。

5、坚强有力的村级班子。近年来,××村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发展“两品一游”的思路,充分利用双泉水资源条件和自然植被条件,规划建设了××渡假村,总面积40公顷。现已建成少数民族风情园12家,累积投资达200万元,安排就业人员40余人,已逐步成为本市城市居民的休闲度假区,为该村大力发展旅游观光业、增加集体经济积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紧紧围绕省、市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和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决定,确定××村建设思路为:以村庄规划为龙头,以“一村两业”建设(即一个优势种植产业和一个特色养殖产业)和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以“田园风光、现代生活”为主线,以“路面硬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家庭美化、环境优化”为目标,全面实施“12-1”工程(即一组一个生态公园、一组一条样板路、一组一个文化活动室、一组一条葡萄长廊、一组一个商业网点、一组一座公共浴池、一组一处垃圾收集点、一户一座卫生厕所、一户一个沼气池、一户一个暖棚圈舍、一户一座日光温室、一户一个太阳灶),加快基础设施、产业开发、社会事业、生态环境、社会保障等项目建设,努力把××村建成为“村美、户富、风气好、班子强”的新型小康村。

(二)建设内容:

1、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农田水利、基本农田、乡村道路、农村供水、农村通信等重点,以村庄整治为核心,实施以下项目:一是加快××村高标准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使该村的水资源利用率由现在的65%提高到85%以上。二是按照“双千元田”建设目标,加大土地整治力度,人均达到2-3亩高标准农田。三是完成居民点道路亮化工程、村内道路硬化工程和村组“绿色通道”工程。四是利用电信光纤入镇的条件,建设××村信息平台,以村小学远程教育设施建设和村级农业信息服务站建设为主,积极鼓励宽带入户,切实解决农业信息到户“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2、产业开发突出抓好“一村两业”建设(即,一个优势种植产业和一个特色养殖产业)。重点搞好食用菌产业化生产基地、花草苗木生产基地、精细蔬菜生产基地、肉牛肉羊养殖产业开发建设、××村民俗渡假村、农贸市场、商业网点及养殖服务设施建设、示范村农民技术培训,通过以上七项工程的建设,大副度增加农民收入,实现户均有一个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力,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的奋斗目标。

3、社会事业重点建设文化先进、卫生完善、教育发达、社会保障的小康村。一是完善村组文化活动室,保证村文化、科技、体育等各项公共活动需要。二是按照九年义务教育建设要求,完善村小学教育设施,提高教学质量。三是加快村医疗所及计划生育辅导站建设,全面提高村级医疗设施及服务水平。

4、生态环境建设按照生态环境优美、居住环境卫生标准化的要求,积极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四旁植树等生态林业工程,提高村民住宅的设施水平,建设沼气池、暖棚圈舍,实现农村居家环境清洁、整齐、优美、标准。

5、社会保障重点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农民参保意识,积极动员农民群众参加医疗保险,努力实现参保率达到85%以上。

6、加强村级政权建设,充分引导和发挥好村级组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带头作用,在完善村级阵地建设的基础上,抓好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建设。

通过以上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产业开发、社会事业、社会保障及“三个文明”六个方面的建设,把××村建设成为产业特色明显、生态环境和谐、自然风光优美、社会各项事业发达的新型小康村。

篇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制约因素调研报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制约因素调研报告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全面小康的重大举措。党的十七大继续号召,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局中的重点和难点,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难保证,人才难解决,环境难保护,陈规陋习难根除。因此,调查研究并设法解决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的困难和问题意义重大。

20xx年2月,根据县委的统一安排,我被选派到忙怀乡_____村党支部担任第一书记,机会难得,到任后,我与村两委班子成员就_____在今后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对策进行了调研。

一、_____新农村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基础环境和条件恶劣。一是地理劣势。山区群众常说“看到屋,走得哭”,真实地反映了山区沟渠纵横、山高坡陡的地理特征,这一特征使农业生产生活异常困难。二是土壤贫瘠。土壤肥力差、保水能力弱,不少地方仍沿袭刀耕火种,产出效益低。三是自然灾害频繁。山洪、干旱、风雹、地质滑坡等自然灾害年年发生,仅丫口组目前就有15户农户居住在滑坡危险地带,而农民抗御灾害能力较差。四是人居分散。山区大部分人口多为散居,密集度不高。据实地调查,_____村的人口密度仅为168人∕平方公里,很显然,_____村新农村建设的聚集动力非常弱。

(二)社会服务体系不到位。一是基础建设落后。由于多年来投入不足,导致贫困山区基础设施十分落后,特别是农业基础设施年久失修问题比较严重,普遍存在吃水难、上学难、行路难等问题。二是社会保障不完善。村卫生室形同虚设。山区群众无钱治病,大多数农民生了病也是硬撑,小病酿成大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突出。据实地调查,_____村农村妇女只有15%的人生了大病才去医院就医。同时,由于社会保障体系的缺失,养儿防老仍然是_____村最主要的养老模式,家庭成为重要支撑。三是文化生活匮乏。由于缺书少电,农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情况较为普遍。“早上听鸡叫,白天听鸟叫,晚上听狗叫”是_____村现状的真实写照。由于文化生活的匮乏,使封建迷信、赌博等乘虚而入,败坏了社会风气,也影响了山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四是城乡人民权利不平等。由于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家为了阻止农民进城找工作,实行了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使农村人特别是贫困山区农民在教育、就业、卫生、社会保障等多方面受到与城市人不平等的待遇。这个问题在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并没有真正解决,现在农民进城打工还是受到同工不同酬的歧视,甚至还存在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直接影响了农民的收入,同时又造成了和谐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三)农民整体素质偏低。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但由于历史原因,_____村的大多数农民文化水平低,综合素质不高。据实地调查,_____村全村共2022人,大专文化程度的只有3人,中专的只有7人,高中文化程度的只有12人,初中文化程度的有306人,小学文化程度1390人,文盲102人,未读书的儿童199人。贫困山区劳动力文化水平偏低。部分有文化、有技能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都在外务工,留守人员多为老人或儿童,难以承担起建设新农村的重担。同时,农民培训机制在贫困山区难以建立,有培训点也是流于形式,使农民的发展技能、思想水平与新农村还存在较大差距。山区农民普遍认为新农村建设是政府和党员干部的事,争取政府下拨资金踊跃,自己出资出力参与新农村建设积极性不高。

(四)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加大对_____村的扶持力度,采取了多种措施增加农民收入。但由于_____村自然经济成份较重、农户经营规模小、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农村信贷困难、农资价格高质量低的市场调控不力等原因,农民增收仍然十分缓慢。_____村地处大山深处,全村有513户2022人,可耕地面积3749亩,其中:水田只有522亩,多数为旱地(山坡地)。由于自然、地理、历史和人口素质低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山上农田水利设施难以配套,交通状况极差,雨天山体滑坡时有发生,村民缺乏教育,整体素质偏低,群众生产生活困难,虽然农民人均收入20xx年达到2300元,但发展不平衡,农民人均纯收入在1067元以下的达1373人,占68%,这一现状是制约_____新农村建设最为突出的矛盾。

二、_____村新农村建设的对策

(一)抓组织,发挥党员干部作用。贫困山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要建设一个富有战斗力的村级班子,一支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党员干部队伍。一是要建好村支部。建设战斗力强的村支部,带领贫困山区农民艰苦创业,建设新农村。二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通过“三培养”,把优秀村民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和村级后备干部,解决接班人问题。二是完善干部激励机制。健全村干部工资保障机制和增长机制,完善村干部正常离职后一次补发补贴机制,积极探索村干部“职业化”及养老保险制度的新途径,使村干部在政治上有盼头,工资上有保障,正常离职后有依靠,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

(二)抓规划,引导科学有序发展。贫困山区的现状决定了新农村建设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因此,必须从当地实际出发,从制定规划着手,区分轻重缓急,突出建设重点,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安排,循序渐进。一是科学制定区域规划。对地理特征基本相同,经济发展基本一致的贫困山区制定统一的区域发展规划,对发展定位、村庄布局、基础设施、主导产业和公共服务设施进行战略研究,突破自然村界限,科学编制村庄建设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社会公共事业发展规划。二是统筹制定村域建设规划。突出山区特色,找准每个村的优势和劣势,合理确定村庄规模,统筹规划产业方向,村庄布局、服务设施和住宅布点,做到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三是妥善把握规划制定和实施中的几个问题。要突出农民的主导地位,认真听取农民建议;要体现和谐性和包容性,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顺从山地势,做到基本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树,追求人与自然和谐;要严格控制占用耕地,要合理确立示范点,并实行动态管理;要选好切入点和突破口,量力而行,首先从农民最关心、最容易见成效的事情抓起,如实施安全民居建设、人畜分居和安全饮水建设等;要整合资源和项目,将资金集中起来办大事、办好事。

(三)抓教育,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树立“没有新型农民就没有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念,大力实施农民“素质教育工程”。一是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建立健全农民教育责任制,改进教育方式,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文明村(户)评比等,开展农民思想道德、法制文明教育;要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主要内容和政策措施,营造新农村建设氛围,引导农民破除“等、靠、要”思想,激励农民群众发挥好主观能力作用。二是加强农民的技能培训。进一步完善农民培训机制。要以村小学为依托,运用农民技校等形式,对农民进行种养加工业生产操作技术培训,使年满16周岁的山区劳动力基本掌握1—2门农业实用技术和非农领域就业技能,培养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对“守护型”农民中的种养大户、个体经营者、产业化带头人、返乡创业等进行重点教育,着力培育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三是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文化事业。从现状来看,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下一代,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山区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事业,使贫困山区的孩子上得起学,都能受到最基本的文化教育。

(四)抓好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建设新农村最本质、最中心的内容是发展农村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这一要求在贫困山区显得尤为迫切,因此必须采取超常手段,强化过硬措施,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探索建立贫困山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一是挖掘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要继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使山区农民在农业产业链的延伸中获得更多的收入。二是继续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力度。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仍然是贫困山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要积极引导农民工有序流动,促使农村劳动力尽快就业,对有条件的贫困山区农民工进行技能培训,逐步提高农民工的就业能力和工资水平。

(五)抓基础,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尽快改善贫困山区生产生活环境,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要求,也是推进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改善山区农民生产生活环境,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进行分类建设。一是国家要结合贫困山区财力困难的实际,改革农民投工投劳办法,加大国家对贫困山区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大力把乡村公路延伸到规划的农民集中居住点;要让贫困山区的农民都能喝上清洁、安全的自来水;要积极推广沼气能源建设,带动改圈、改厕、改厨,改善贫困山区农民群众的生活和居住环境;要加强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切实推进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二是对部分高寒、自然环境恶劣的山区农民,要痛下决心,加大力度,一次投入,通过异地搬迁的方式使群众摆脱其恶劣的生产生活环境。

篇八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调研报告

导语: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概念,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提出过。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提出“小康社会”概念,其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十六届五中全会所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则是在新的历史背景中,在全新理念指导下的一次农村综合变革的新起点,必将极大地促进农村的发展和建设。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调研报告

(1)要坚持以发展农村生产力为中心任务,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促进农村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着力解决广大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使农业生产力水平有较大提高,使广大农民的生活有明显改善,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物质利益和各方面的实惠。

(2)要认真贯彻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坚持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土地基本经营制度不动摇,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特别是在“多予”上下工夫,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障广大农民的权益。

(3)要千方百计地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建立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财政性建设资金要向农村倾斜。在加大投入的同时,要注意重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形成城乡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局面,要充分发挥农民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改善和改变农村落后的生产和生活状况。

(4)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加强农村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关系到农民切身利益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严重滞后,是农村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也是农民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一定要逐项加以解决。要搞好村庄规划和治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5)要千方百计地解决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要切实解决好农民工问题。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量,如何对待农民工问题,事关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社会基础,要下决心改善农民进城务工环境,保护农民工权益,切实解决好农民工的切身利益问题。

(6)要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的收入,让农民增产增收。

(7)全面推进农村的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特别是加强农村基层党支部和基层政权建设,切实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

(8)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一个全面的目标,又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认真听取群众意见,把握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善于做好为农民服务的工作。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加强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立足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强求一律,不盲目攀比,不强迫命令,更不能搞形式主义,着力解决农民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以让农民拥护、让农民满意、让农民受惠为最高标准。

(9)要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引导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全党全国的共同行动

一、现状

目前,镇镇村公路总里程是50.4公里,宽度为4.5米,其中乡道12公里,村道38.4公里,柏油路50.4公里,已损坏影响出行40公里,从2023年开始至今,全镇村村通公路建设已近有十年时间,给群众出行带来了便捷,农村经济的发展环境有显著改善。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车辆不段增加,特别载重车辆吨位多数道路使用频繁,部分道路已损坏严重,路面坑洼不平,直接影响群众出行。

二、主要问题及困难

1、建设资金问题。“村村通”工程配套资金严重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建设资金是村村通公路建设的核心问题,但是上级补贴资金有限,乡村两级在配套资金上却存在着较大的缺口。从建设资金运转来看,如修建4.5米宽、18厘米厚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加上整修路肩,再加上路基,就至少需要40万元/公里,如果按省里每公里只补助15万元,尚有25万元左右的资金缺口难以落实,因此,各地虽有加快通村公路建设的迫切愿望,但由于配套资金缺口较大,导致上级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不敢争取。

另外由于资金短缺农村公路项目附属设施基本没有,直接群众的出行安全;同时也有资金链断裂的危险,建设单位欠施工单位,施工单位欠材料供应商,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不但影响今后农村公路建设,还会产生影响社会稳定的一列系问题。

2、基层债务问题。村村通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部分,是广大农村百姓千百年来的梦想与祈盼,群众热情之高前所未有。村村通工程建设是当前的一项惠民工程,村民把它当作对干部满意程度的最低要求,处在中间的镇村基层领导压力之大超过想象,筹集资金的能力非常有限,无配套资金或配套资金较少或配套资金迟迟不得到位的情况下,开工一条路就得欠几十万元,启动非常困难。

3、工程质量问题。由于资金缺口较大以及大规模建设导致项目管理难以跟上,由于建设道路成本过高,利润偏低,导致质量、安全隐患增多。除了村村通公路的主体质量之外,还有道路的边沟、排水等附属设施的质量更得不到保证,有的路基、路面和构造物标准过低......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调研报告

社会主义是一种社会学思想,主张整个社会应作为整体,由社会拥有和控制产品、资本、土地、资产等,其管理和分配基于公众利益。19世纪30至40年代,“社会主义”的概念在西欧广为流传,发展出不同分支。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通过乡党委、政府积极引导扶持和各有关部门具体帮助指导,我乡农民专业合作社从无发展到目前的77家,如何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农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我们对全乡所有合作社进行了实地了解,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乡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目前,全乡已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77家。按行业划分:种植业58家,畜牧业16家,其他3家,今年新增51家。加入各类专业合作社的农户有7993户。经营形式主要有以下2种:一是“合作社+专业大户+农户”。主要通过作为骨干成员的专业大户开展生产示范和流通经营,为农户提供间接服务。二是“合作社+基地+农户”。合作社通过基地组织、协调和规范农户的生产经营活动。通过合作社的运作模式,农民收入逐年增加,合作经济组织也不断状大。按照利益联结机制,紧密型合作社占24%,松散型合作社占76%。

二、我乡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要做法

一是认真学习,广泛开展宣传发动和培训。乡里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以宣传发动、培训人员、学习法律法规为突破口,解除农民的种种顾虑,使之充分认识入社的好处,办社的意义。分类指导,制定规划,建立各类合作社培训班,指导农民办社、入社,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是加强内部管理,构建科学的运行机制。为了解决合作社合作水平低,内部运作管理不规范的问题,我乡坚持“自愿、民主、互助、平等”和“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基本原则,重点做到四个方面:即有一个可行的示范章程,有一个良好的运行机制,有一个严格的管理制度,有一个合理的利益分配方法。并做到三个坚持,即坚持民主办社;坚持入社自愿;坚持以农民为主体。

三是完善规范。“按照先发展后规范,边发展边规范”的要求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和管理。按照标准完善合作社的章程,财务制度,议事规则,发展规化,落实合作社的基地,明确合作社的责权利。建好一批规范的合作社。如修学花生购销合作社、新科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

中国将“社会主义国家”定义为“无产阶级专政”(在中国的具体形态的名称是“人民民主专政”)、奉行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国家(不同于民主社会主义国家,北欧的挪威,瑞典,丹麦等一些国家自称是民主社会主义国家,以高税收、高福利、低人口增长率和相对较小的贫富差距为特点,这个和中国的社会主义本质是不同的)。

篇九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基层调研的工作报告

一、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解和认识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任务,这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提出的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的发展理念,旨在缩小城乡差距,促使农村社会经济和谐发展。国家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农村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加快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引导富余劳动力转移,带动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发展,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提高人口素质,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开辟增收途径。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惠及亿万农民、而且是一项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是我们在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必须担负和完成的一项重要使命。在这样举措下,广大农民有信心、有决心把自己的家园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农村现状

农业方面:一是土地贫瘠,资源匮乏,人多地少;二是农作物产品单一,技术含量低,产量不高,市场竞争力弱;三是很难找出适合当地农村发展的农业生产项目。

农村方面:一是农村基础设施不健全滤布,学校、卫生、娱乐场所等公益福利设施不完善,村容村貌不整洁,村内巷道、田间路不平整;二是村经济基础薄弱,缺少中小型企业支撑,没有经济来源,缺乏经济增长点;三是基层组织战斗力不强,带头带领农民致富能力不强,党员队伍结构不合理,发挥作用不突出;四是经济发展滞后。

农民方面:一是观念较陈旧,固守耕田,小农意识重;二是文化素质低,接受新事物能力差,运用新科技、新品种不够;三是致富本领弱,压滤机滤布缺少创新、拼搏精神,很难寻求致富项目;四是剩余劳动力过多,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使人地之间更加紧张,制约农民致富。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展望

⒈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产业链发展模式,产、加、销一条龙经营,信息渠道畅通,有市场竞争力。

⒉有限土地合理使用,健康持续发展。

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现代化农业生产。

⒋政府扶持力度加强,农民得到更多实惠。

⒌发展中小型乡镇企业,增添新的经济增长点,壮大村集体经济。

⒍基础设施健全,村屯建设优美,社会福利事业完善,教育、卫生、医疗、娱乐等公益设施齐备,社会保障体系健全。

⒎基层组织执政能力强,创新意识强,有能力带领农民致富。

⒏党员队伍作用发挥明显,有活力,体现先进性。

⒐全民素质提高,热爱生活,崇尚科学,邻里关系融洽,人民生活富足。

⒑城乡差距小,实现共同富裕。

篇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调研报告

06年12月4日早晨,我带着组织部发给的报到函怀着喜悦的心情来到了陈宅镇政府,向党委副书记报到。副书记看了函后,随即吩咐了一名文员带我去上班处,陈宅阵东蔡村。不一会儿就到了村办公室。东蔡村的办公室设在原来的小学办公楼里面。各种设备都在新建,如会议室的桌子、凳子、电视机等都是新办的。文员向村长、书记说明情况后,两位村领导就开始帮我安排办公室。村里的各位干部都对我很热情,也很关心。这使我做好以后的工作有了更大的信心。我们新东蔡村是有原东蔡村、羡塘村、大坑村合并而成的。村长为吕培鑫,书记是张文平。

12月6日12月10日

这几天来,我常会去村里走走,看看,和村民聊聊。一方面可以了解村里的情况,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与村民之间的感情。我们村里最近在筹备造路(在老街上)。据说是一笔不小的投资。在老街一带,有许多危房、旧楼。关于这方面的事,上次一名村代表向我细细的讲述过。他说,曾经村里召开过一次村民代表会,商议关于危房的事。因为村里危房实在太多了,有些都要塌下来了,严重影响了大家的行路。当时会议结果是,村里首要工作为拆除危房,以60元/平方米的拆除价赔偿给户主,取得村民的一致同意。可惜的是,过不了多久,村领导没有首先拆除危房,而是毅然决定在老街修建马路。(没经过会议商讨)因为危房、旧房都在老街一带,以后万一拆除,这条路造的不定会有价值。更为严重的是,因为建路而拆除掉了一个小小的平房,村里居然赔给了他9000元(据说靠的是关系)。自此事发生后,那些危房户主都跳了起来,再也不愿意接受60元/平方米的拆除价。听完这些,我的内心很沉重,不知道以后的工作该怎么做,那些危房还怎么拆。而拆除危房又是迫不及待的事。一方面为了保证村民安全,另一方面为了改善村容村貌。(村里的危房旧楼至少有七十间以上。)

有位专门负责写字的老大爷对我说:“现在的官啊,不行啊,私心太重。哪有毛主席那时候好啊,毛主席专门从整治干部下手。干部一定要以身作则,农村弄不弄的好就看干部怎么样,我们村民是不会干对村里不利的事的。你看看,干部的房子造的多好啊,用了这么多田地又不交钱。干事情么这边是朋友,那头是亲戚,不工正啊,私心太重。像你们这样的来了最好了,没有私心嘛。”我心里在想,我不一定能做到大公无私,但至少我会先公后私。这位老大爷的一番话,是对是错,我不敢枉加评论。听起来还或有些忤逆之嫌,但不也值得我们去好好思考吗?

有人说,村里其实不是那么团结啊。有好几派别的。为了争干部当,争代表,勾心斗角。你来了就好了,你是没私心的,以后他们就不会吵了。听完后,我的心更沉重了,觉得只能沉默,凭我的力量,行吗?说村民关系,我这里人生地不熟,说权力,我只是个助理。所以,对于这种问题,我只能听听,想想,藏在心里罢了。

12月7日上午

陈宅镇政府召开会议,介绍关于选举人大代表的注意事项。

12月8日

下午,村里召开两委、组长会议。商议推荐初步会议候选人的方法。结果:各组负责人上门,由户长负责选举。

傍晚,商讨老年协会有关事项,主要是如何确定总会长。会议决定先有会员推荐,再由村领导最后确定。

12月9日

上午,跟随村长一起到高番参加初步候选人选举工作。其他几个村也同步进行。高番村里在造高速公路,涉及到了高番村里的道路问题(高速公路横穿马路)。另一条路是东蔡村通往高番村的主要通道,然是一条泥路,比较坑洼,又狭窄。村民反映比较强烈,希望能解决高速公路横穿马路的问题,因为造成了不能行车走人的局面,并同时希望能填好坑洼的泥路,多照顾他们这个小小的自然村。(这个高番村原本就属于东蔡村,只有20来户人家)

下午,有几位村民来村办公室吵了,他们觉得我们推荐初步候选人的方法不好,不民主,不够透明。当时村长不在,只有书记。书记只好好言向他们解说。可惜他们听不进,后来只好依他们,使用票箱,重新再去进行初步候选人推荐。我们分派五个小组,各组拿着票箱到村里做初步候选人的选举工作。我分到第三小组。经过一个下午的努力,工作终于顺利完成。各小组都到村会议室集中。接着进行唱票。工作一直进行到晚上8点左右,才圆满结束。得出了初步候选人名单。当时大家都还没吃晚饭。

这次市人民代表的选举,在东片(陈宅镇划分为东片和西片,以江为界限)东蔡村的竞争最为激烈了。最主要的竞争对手就两位,一位是服装厂的老板娘,当过前两届的市人民代表;另一位就是我们的先任村长。他们两位似乎对这次的市代表是志在必得。我们江东片的市代表名额只有一个,所以竞争是十分激烈的了,他们两个谁都不甘落后,就像是崩紧的弦,一不小心这根箭就会射出去。但让人出乎意料的是这两位主要竞争对手都没有成为正式候选人。当然,这也好,至少免了一场风波,东蔡村可以安定些了。

12月9日下午

村里召开了东蔡村民代表会,由吴叔林(片长)主持。

目的为协商镇代表候选人。后来由村民代表投票产生候选人。结果:吕培鑫、金忠水、马纪生、陈亚平四位为东蔡村镇代表候选人。

晚上,召开羡塘、大坑村民代表会议。用同样的方法产生了羡塘、大坑两村的镇代表候选人。结果:张小青、赵婉芳、蔡宏良、张砍夫得选。

12月21日

再次召开东蔡村民代表会议。吴叔林主持。张文福(羡塘联村干部)、陈丽萍(大坑联村干部)到席。

先前选出的三位东蔡村候选人(吕培鑫、金忠水、陈亚平)不知出于何种原因,都坚决要求退出。所以不得不再次召开会议来重新推荐候选人。当时,村民代表的情绪非常激烈,认为村领导人不该退出,无理由退出。(吕培鑫——村长、金忠水——书记)会议僵持了很久,最终吴叔林决定由上一轮选出的名额中,票数从高到低来确定候选人。结果:马纪生、张志锋、张立奎、张明龙四位为东蔡村镇代表候选人。

12月26日上午

公告栏上出现了惊人的一幕。上面贴有一张大纸,写着一些内容,题为申请书,是由四位东蔡村候选人之一的张明龙所发表。主要内容是:他无资格参加候选,因为在第一轮选出的13个人中没有他的名字。村里让他当候选人是让他好看、出丑,所以要求退出。村领导人不肯当候选人是有内情有阴谋的。还说了些关于村领导人的不良行为,等等。他的所述是否属实,我未经证实。听说村里在占用粮田造房,而且是别墅型的造法。私自占用粮田造房是违反国家政策、法规的,我们应该予以坚决制止。而且别墅型的造法是大大浪费土地的,不符合我过国情。我们应该向农村型社区方向发展。希望通过努力我能慢慢改变这一现象。]

今天是28日,市、镇两届人大代表同时选举。一个月忙忙碌碌为的就是今天这个日子。我们东蔡村实行了最严格的制度。市内一律不得代票,见人发票,一人一票制。市外须三证齐全。别的村都比较混乱,都可以代写,有的村甚至是工作人员把余下的票填好投进票箱的,可谓一点规章制度都没了。我想这样选出来的代表含金量到底会有多少?整个选举过程基本比较顺利,只是中途稍微有个别人瞎吵了一下。当然,有些人提出来的,认为村里把市外人员代票的必须三证齐全的公告张贴的太迟,25日才出来,他们根本来不及办理。我认为这是有道理的,是村里的工作失误。以后这一点应该注意起来。

关于我今后的工作方向。

一、搞好稳定团结。我们新村分为东蔡村、羡塘村和大坑村。只有东蔡比较乱,村民不是很团结,党内也分派别。几乎每选一届干部,主职干部就要换一届。羡塘、大坑都比较稳定。所以,得着重从东蔡村下手,搞好村里的团结工作。不团结,东蔡村永远富不起来,工作永远都很难开展。

二、进一步做好村里的水利工程。村里水利工程基本完成。但我觉得应再改进、再完善,做到最大的扩大面。

三、梯度型逐一拆除旧房、危房,改善农村面貌,消除危险因素。

四、重点治理好污水,改善农民居住环境。

五、有步骤、有计划、有方向的逐步种植花草树木,几年后希望能绿化东蔡村。

六、大力发展经济,提高村民生活水平,率先达到小康水平。

我们东蔡村只有

四、五家私营企业,没有任何集体经济。村里本来几乎是没什么钱的,幸亏前段日子高速公路造到了我们村,因被征用田地而赔来了不少钱,这才有了点存款。我想这样下去是不行的。没什么经济来源,光靠这点钱支撑是迟早要花完的。没钱村里就不好办事,办不好事就改善不了村民的生活,完成不了建设新农村的任务。所以,我觉得应该先经过调查研究,然后办个集体企业,但投资要适当,不宜过大。产品应该是农民所需的为好,企业面向农村。当然,还要动员村民,提高村民的积极性,因为集体经济是大家的嘛,所以搞好集体企业要靠大家,而不是干部个人的事,干部做的主要是把关。

决心:自从进入该岗位那天起,就已抱以必成的决心,住下来的安心,努力做好每样事的用心。决不辜负领导的期望和信任。我以百姓的身份融入农村这个大社会,而不是官,但亦不失高校毕业生的应有素质,更不能失作为一个村官的作风和原则。作为一名助理,虽然我不可能做多大的事,为村里做出多少的贡献,但我一定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自己的使命,尽力协助领导做好事,为领导减轻压力,以回报上级领导的栽培。

感想:村里每次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时总会有一些跟村干部、联村干部拗,或者平时开展什么工作时,也会有人闹。当然这个闹并不完全是无理取闹的闹,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这虽表面上看来我们东蔡村不够稳定,村比较混乱。但我觉得从另一方面可以反映出东蔡村的村民是比较有觉悟有思想的,这是非常可喜的。至少他们敢于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对有些事情敢于直言不讳。这才是真正的现代农民。不像有些村里,上面村干部说什么就做什么,对也好错也好,都没什么反应,几乎真的是麻木的。更可悲的是,即使有什么想法也不敢说。为什么?怕得罪干部。

我认为作为一个干部只要真心为村民,诚诚心心为大家办事,出力,而不是为了自己有利可捞而去争个干部当,相信总会得到绝大多数群众的支持和赞扬的。当然,总会有那么几个人跟你唱反调的。对于这批人,我们不应与之争锋相对,更不能去跟他们吵。我们要做到以理服人,安抚好这些人,也就便宜了以后的工作。但有一点我们必须明确,对于那些违反原则,事态恶劣的事件,我们应予以坚决打击,决不手软。否则今后的工作将难以继续,麻烦会不断袭来。常所谓凡事都有个度嘛。

处理事情我们要讲究原则方法,同时我们也要分清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相信用自己的一颗心去办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这个任务一定将早日顺利完成。

篇十一 村干部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调研报告

“农民、农村、农业”问题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为此中央连续几年以中央一号文件的形式,强调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并提出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庄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本人作为第三批选派干部到村任职,为更好的领会中央政策,使之与任职村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以便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本人对任职村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和思考,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村座落在皋城以西,蓼城南端,地处新312国道以南,与老105国道相邻,距镇中心5.5公里。宁西铁路穿村而过,东西横跨四个村民组,共14.7公里,村内建有铁路客、货两座站台,交通十分便利。因此,村内煤炭经营公司、郢通搬运公司、民发运输公司等民营企业应运而生。全村共有8个村民组,一个中心村(136户),共496户,口人,58名***员,农民安居乐业,干群关系和谐。村内拥有耕地1900余亩、山林3700亩(其中圆竹600亩、板栗林700亩、用材林2400亩),森林覆盖率80%以上,空气清新,人杰地灵。村内建有县级示范小学一所。1998年在全县率先建成首个村级电话程控机房一座,联通、移动无线信号塔村前村后遥相耸立,通信相当发达。年初在全县第一个在村级开通光纤,并转播有线电视节目38套,村民了解农业信息方便快捷。本村先后荣获省、市“先进党支部”、“五个好村党支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单位”、“小康村党支部”、“林业生态示范村”等荣誉称号。年又被列为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二、发展现状

根据村五年发展规划和新农村建设总体布局,本人选派到该村后,迅速投入到新农村建设的热潮之中,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基础设施比较完备。基本完成“村村通”道路水泥路面施工,村部东面与105国道相连并直达火车站的姚关大道即将完工,村民劳作经商进出方便。中心村136户农户集中居住,并形成街道,路灯设施齐备,闲瑕时间农户可以在街头农民公园散步,聊天,其乐融融。位于中心村东面的村部宽敞净洁,图书室、党员活动室、农民学校、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计生服务室等样样齐全,成为村民学习、娱乐、共商农村建设的陈地。新落成的村级卫生室,人员、药品齐备,并积极加入新农村医疗合作,农民享受到小病不出村的方便。

二是农村经济较为发展。农民发挥地理和资源优势,积极做好“山上、田里、庭院、市场”文章。依靠交通便利,成立了数个运输公司。利用荒山,兴办轮窑厂,一方面解决几百人就业问题,另一方面为农民自身建房提供了便利条件。全村积极发展优质稻生产,形成一村一品的良好产业结构。利用山林资源,兴办数个竹木半成品加工厂,让“绿色银行”为农民带来滚滚财源。

三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全村竭力打造“生态示范村”,合理利用山林,在砍阀林木之后,不忘栽种,使森林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积极推广“一池三改”,发展绿色种植,绿色养殖,使用清洁能源,保持清洁水源,共同维护清洁家园。

三、主要做法

一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有条不紊地进行,不能照搬他村发展的模式,要有自己的规划,要有让农民赞成的规划,要有让农民参与的规划。新农村建设千头万绪,必须要有一个团结、奋进,能吃苦的领导集体。通过集体学习中央政策,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民主决策,规范民主管理。实践表明,只要大家形成共识的事情,就能办成、办好,同时又促时了村支两委和党员干部在农民心中的地位和形象的提高。

二是利用各种渠道向农民宣传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和重要意义。有时农民对中央的政策了解的比较偏面,需要村支两委和党员率先垂范,并向农民宣传好中央的惠农政策,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激发农户投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情。否则仅靠村干的力量是难以完成新农村建设的各项艰巨任务。

四是筑巢引凤,招商引资。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首先要打好基础,把各项基础设施建好,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前提下,向外多宣传,利用好自身的资源和环境优势,多方吸引资金和技术,发展其他产业。

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田基本改造亟待解决。村境内农田参差不齐,不便耕作,水渠常常淤阻,年年需要花大气力清淤,耗费了农户大量时间和精力,从长远打算应着力进行整治和改造。

二是林业经济发展较为粗放。农户对林木圆竹的加工仅是半成品,在市场中的销售利润不高。林木加工点分散,没有形成相当规模的经济联合体和协作组织,存在互相压价,亏损经营的情况。

三是饮水问题。由于90年代村内建有小型钢厂,有部分地下水受到污染,且村民各自打井取水极不方便,现村内有自然河流穿村而过,在中心村铺设自来水管道有利于农民生产、生活,但目前缺乏项目资金。

四是村内道路需要继续建设。中心村道路与村部东面姚关道之间的2.3公里道路虽有路基,但一到阴雨天,泥泞难行,为部分村民出行带来一定困难,且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心村的优势地位,该道路需投资40余万元,依本村村民筹资建设暂无可能。村内8个村民组之间的道路也常年失修,崎岖不平,为农民劳作、生产、生活带来较大阻碍。

五是村民环境保护意识需要加强。中心村聚居村民较多,因此产生的生活垃圾也较多,加之村民环保意识不强,垃圾随处堆放、乱倒现象没有有效改变。在加强宣传的同时,需要设置垃圾箱,安排专人清洁街道。

六是村级卫生室设施不健全。虽然村级卫生室已启用,并有4名医师,但卫生室内部规章制度不健全,在有92%以上的农户加入新农村合作医疗的情况下,诊疗设备显地力不从心,应对广大农户的保健就诊还相当吃力。

七是新农村建设的配套资金较高,农民有一定经济压力。在进行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中央和地方在惠农政策和资金上向农村均倾斜较大,农民的积极也非常高涨。但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农民需要自筹相当大的资金,比如“沼气池”配套的“一池三改”工程中,国家全力支持利用绿色能源,投入800元/池建设沼气池,应该是非常优惠,但农民需配套投入700元左右,如进行“一池三改”工程,农户需要建猪圈、厕所等,每户农民需配套投入4000多元,给农民带来一定压力。

五、发展建议

(一)围绕“生产发展”目标,增加农民收入。

发挥地理和资源优势,调整农林业产业结构,做好“山上、田里、庭院、市场”文章。山上主要抓好圆竹、板栗、用材林的项目开发。优化种植结构,增加产量。整合半成品加工厂,引进资金,进行竹木用品深加工。发展村集体经济,于年年底建一处中等规模的竹木市场,实现剩余劳动力转化,实现人均年增收100元的目标。田里倡导科技兴农,在促进农民增收工作中,把加快科技进步,加大新型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素质作为重点,通过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和应用,建设优质稻生产基地,到年年底完成整村培训,培养优质稻种植科技当家人40名以上。到平均每人年增收200元,形成一村一品、一组一业的产业格局,并于底完成700亩基本农田改造。庭院主要培育户养千只禽、户养百头猪的养殖专业户和养殖专业组。市场主要发展壮大村民运输公司、煤炭公司等,引导农民成立多种经济协会,以竹木加工、优质稻种植为龙头,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同时大力开展“阳光工程”,进一步加强村民的技能培训工作,为输出务工村民提供就业保障和法律服务。

(二)围绕“生活宽裕”目标,提高群众生活质量。

1、年年上半年完成“村村通”水泥路面工程(2.3公里),方便村民直通新105、312国道。国家投入资金加村民筹资56万元。

2、年年下半年完成中心村街道500米路面柏油浇注工程。

3、下半年完成中心村至姚关大道的中心村主干道2300米的水泥路面硬化工程。

4、下半年基本完成村内8个村民组“组组通”沙石路面工程。

5、下半年完成中心村自来水厂建设工程。

6、上半年完成组组通有线电视工程。使全村100%农户通有线电视。

7、年年下半年进一步健全村卫生室建设,拥有医师4名,至上半年使100%村民享受到合作医疗。

8、年年底投入0元用于村民的新型农民教育培训,使45岁以下的村民掌握1至2项生产治富技术。

9、年年底完成全村100户沼气池建设工程,节约能源、绿化环境、减少生产成本投入,享有绿色能源。

10、底完成村幼儿园建设工程,增加示范小学办学资金,增加师资力量,让教师留下,教好课。

(三)围绕“乡风文明”目标,扎实开展文明村建设活动

1、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村民活动阵地建设。在村部设立并健全多种村民活动场所,如图书室、娱乐室和培训室。在其他村民组完善“三小”活动阵地(即党小组、村民小组、计生小组),使村民有一个固定的活动场地。

2、以实现“平安关山”为目标,开展“综治三包”活动,成立禁赌、禁黄小组;实现社会治安稳定,无黄、赌、盗等违法犯罪现象。于年年底在关山村建立巡回法庭和警务室。

3、开展“创十星、评十户”活动,倡导村民学文重教、崇尚科学,喜事新办、丧事简办、遵纪守法、移风易俗新风尚。

(四)围绕“村容整洁”目标,实施生态村建设工程

1、年年起开展“三清六改”(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院、改水、改厕、改沟、改圈、改厨)为主要内容的村容村貌大整治,在各个中心村建垃圾焚烧池,成立环境督导队,使柴草乱垛、垃圾乱倒、畜禽乱跑、污水乱流的现象得到有效改变。实现户户庭院整洁,村容村貌美化。年年底完成中心村“穿靴带帽”工程。

2、底完善中心村街头农民公园建设,在进村路旁栽种绿化树、整修下水道,在街头三角公园建体育活动器材。

(五)围绕“管理民主“目标,建设民主法制示范村

1、坚持民主决策。凡是涉及村民切身利益事项的决策,均召开村民代表会或村民大会,完善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

2、规范民主管理。一要规范公开形式。在村部建村务公开栏,同时以公开栏、入户宣传单、下组入户宣传等形式及时公开村情村务,确保村民对村务的知情权、参与权、议事权和监督权。二要规范公开内容。将村务决策、村干部补贴、集体财务收支、计生指标、山林耕地企业发包、工程投标、宅基地分配、救灾物资发放等内容向村民定期公开。三要规范公开时间。根据公开内容按照年度性、常规性、临时性、即时性进行公开。四要规范公开的内容和实施、落实和监督。由村务监督小组监督公开的内容和落实的情况后向村民或村民代表会议汇报。

篇十二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调研报告

“农民、农村、农业”问题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为此中央连续几年以中央一号文件的形式,强调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并提出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庄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本人作为第三批选派干部到村任职,为更好的领会中央政策,使之与任职村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以便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本人对任职村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和思考,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村座落在皋城以西,蓼城南端,地处新312国道以南,与老105国道相邻,距镇中心5.5公里。宁西铁路穿村而过,东西横跨四个村民组,共14.7公里,村内建有铁路客、货两座站台,交通十分便利。因此,村内煤炭经营公司、郢通搬运公司、民发运输公司等民营企业应运而生。全村共有8个村民组,一个中心村(136户),共496户,XX口人,58名***员,农民安居乐业,干群关系和谐。村内拥有耕地1900余亩、山林3700亩(其中圆竹600亩、板栗林700亩、用材林2400亩),森林覆盖率80%以上,空气清新,人杰地灵。村内建有县级示范小学一所。1998年在全县率先建成首个村级电话程控机房一座,联通、移动无线信号塔村前村后遥相耸立,通信相当发达。XX年初在全县第一个在村级开通光纤,并转播有线电视节目38套,村民了解农业信息方便快捷。本村先后荣获省、市“先进党支部”、“五个好村党支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单位”、“小康村党支部”、“林业生态示范村”等荣誉称号。XX年又被列为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二、发展现状

根据村五年发展规划和新农村建设总体布局,本人选派到该村后,迅速投入到新农村建设的热潮之中,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基础设施比较完备。基本完成“村村通”道路水泥路面施工,村部东面与105国道相连并直达火车站的姚关大道即将完工,村民劳作经商进出方便。中心村136户农户集中居住,并形成街道,路灯设施齐备,闲瑕时间农户可以在街头农民公园散步,聊天,其乐融融。位于中心村东面的村部宽敞净洁,图书室、党员活动室、农民学校、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计生服务室等样样齐全,成为村民学习、娱乐、共商农村建设的陈地。新落成的村级卫生室,人员、药品齐备,并积极加入新农村医疗合作,农民享受到小病不出村的方便。

二是农村经济较为发展。农民发挥地理和资源优势,积极做好“山上、田里、庭院、市场”四篇文章。依靠交通便利,成立了数个运输公司。利用荒山,兴办轮窑厂,一方面解决几百人就业问题,另一方面为农民自身建房提供了便利条件。全村积极发展优质稻生产,形成一村一品的良好产业结构。利用山林资源,兴办数个竹木半成品加工厂,让“绿色银行”为农民带来滚滚财源。

三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全村竭力打造“生态示范村”,合理利用山林,在砍阀林木之后,不忘栽种,使森林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积极推广“一池三改”,发展绿色种植,绿色养殖,使用清洁能源,保持清洁水源,共同维护清洁家园。

三、主要做法

一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有条不紊地进行,不能照搬他村发展的模式,要有自己的规划,要有让农民赞成的规划,要有让农民参与的规划。新农村建设千头万绪,必须要有一个团结、奋进,能吃苦的领导集体。通过集体学习中央政策,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民主决策,规范民主管理。实践表明,只要大家形成共识的事情,就能办成、办好,同时又促时了村支两委和党员干部在农民心中的地位和形象的提高。

二是利用各种渠道向农民宣传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和重要意义。有时农民对中央的政策了解的比较偏面,需要村支两委和党员率先垂范,并向农民宣传好中央的惠农政策,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激发农户投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情。否则仅靠村干的力量是难以完成新农村建设的各项艰巨任务。

四是筑巢引凤,招商引资。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首先要打好基础,把各项基础设施建好,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前提下,向外多宣传,利用好自身的资源和环境优势,多方吸引资金和技术,发展其他产业。

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田基本改造亟待解决。村境内农田参差不齐,不便耕作,水渠常常淤阻,年年需要花大气力清淤,耗费了农户大量时间和精力,从长远打算应着力进行整治和改造。

二是林业经济发展较为粗放。农户对林木圆竹的加工仅是半成品,在市场中的销售利润不高。林木加工点分散,没有形成相当规模的经济联合体和协作组织,存在互相压价,亏损经营的情况。

三是饮水问题。由于90年代村内建有小型钢厂,有部分地下水受到污染,且村民各自打井取水极不方便,现村内有自然河流穿村而过,在中心村铺设自来水管道有利于农民生产、生活,但目前缺乏项目资金。

四是村内道路需要继续建设。中心村道路与村部东面姚关道之间的2.3公里道路虽有路基,但一到阴雨天,泥泞难行,为部分村民出行带来一定困难,且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心村的优势地位,该道路需投资40余万元,依本村村民筹资建设暂无可能。村内8个村民组之间的道路也常年失修,崎岖不平,为农民劳作、生产、生活带来较大阻碍。

五是村民环境保护意识需要加强。中心村聚居村民较多,因此产生的生活垃圾也较多,加之村民环保意识不强,垃圾随处堆放、乱倒现象没有有效改变。在加强宣传的同时,需要设置垃圾箱,安排专人清洁街道。

六是村级卫生室设施不健全。虽然村级卫生室已启用,并有4名医师,但卫生室内部规章制度不健全,在有92%以上的农户加入新农村合作医疗的情况下,诊疗设备显地力不从心,应对广大农户的保健就诊还相当吃力。

七是新农村建设的配套资金较高,农民有一定经济压力。在进行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中央和地方在惠农政策和资金上向农村均倾斜较大,农民的积极也非常高涨。但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农民需要自筹相当大的资金,比如“沼气池”配套的“一池三改”工程中,国家全力支持利用绿色能源,投入800元/池建设沼气池,应该是非常优惠,但农民需配套投入700元左右,如进行“一池三改”工程,农户需要建猪圈、厕所等,每户农民需配套投入4000多元,给农民带来一定压力。

五、发展建议

(一)围绕“生产发展”目标,增加农民收入。

发挥地理和资源优势,调整农林业产业结构,做好“山上、田里、庭院、市场”四篇文章。山上主要抓好圆竹、板栗、用材林的项目开发。优化种植结构,增加产量。整合半成品加工厂,引进资金,进行竹木用品深加工。发展村集体经济,于XX年年底建一处中等规模的竹木市场,实现剩余劳动力转化,实现人均年增收100元的目标。田里倡导科技兴农,在促进农民增收工作中,把加快科技进步,加大新型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素质作为重点,通过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和应用,建设优质稻生产基地,到XX年年底完成整村培训,培养优质稻种植科技当家人40名以上。到2023年平均每人年增收200元,形成一村一品、一组一业的产业格局,并于2023年底完成700亩基本农田改造。庭院主要培育户养千只禽、户养百头猪的养殖专业户和养殖专业组。市场主要发展壮大村民运输公司、煤炭公司等,引导农民成立多种经济协会,以竹木加工、优质稻种植为龙头,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同时大力开展“阳光工程”,进一步加强村民的技能培训工作,为输出务工村民提供就业保障和法律服务。

(二)围绕“生活宽裕”目标,提高群众生活质量。

1、XX年年上半年完成“村村通”水泥路面工程(2.3公里),方便村民直通新105、312国道。国家投入资金加村民筹资56万元。

2、XX年年下半年完成中心村街道500米路面柏油浇注工程。

3、2023年下半年完成中心村至姚关大道的中心村主干道2300米的水泥路面硬化工程。

4、2023年下半年基本完成村内8个村民组“组组通”沙石路面工程。

5、2023年下半年完成中心村自来水厂建设工程。

6、2023年上半年完成组组通有线电视工程。使全村100%农户通有线电视。

7、XX年年下半年进一步健全村卫生室建设,拥有医师4名,至2023年上半年使100%村民享受到合作医疗。

8、XX年年底投入XX0元用于村民的新型农民教育培训,使45岁以下的村民掌握1至2项生产治富技术。

9、XX年年底完成全村100户沼气池建设工程,节约能源、绿化环境、减少生产成本投入,享有绿色能源。

10、2023年底完成村幼儿园建设工程,增加示范小学办学资金,增加师资力量,让教师留下,教好课。

(三)围绕“乡风文明”目标,扎实开展文明村建设活动

1、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村民活动阵地建设。在村部设立并健全多种村民活动场所,如图书室、娱乐室和培训室。在其他村民组完善“三小”活动阵地(即党小组、村民小组、计生小组),使村民有一个固定的活动场地。

2、以实现“平安关山”为目标,开展“综治三包”活动,成立禁赌、禁黄小组;实现社会治安稳定,无黄、赌、盗等违法犯罪现象。于XX年年底在关山村建立巡回法庭和警务室。

3、开展“创十星、评十户”活动,倡导村民学文重教、崇尚科学,喜事新办、丧事简办、遵纪守法、移风易俗新风尚。

(四)围绕“村容整洁”目标,实施生态村建设工程

1、XX年年起开展“三清六改”(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院、改水、改厕、改沟、改圈、改厨)为主要内容的村容村貌大整治,在各个中心村建垃圾焚烧池,成立环境督导队,使柴草乱垛、垃圾乱倒、畜禽乱跑、污水乱流的现象得到有效改变。实现户户庭院整洁,村容村貌美化。XX年年底完成中心村“穿靴带帽”工程。

2、2023年底完善中心村街头农民公园建设,在进村路旁栽种绿化树、整修下水道,在街头三角公园建体育活动器材。

(五)围绕“管理民主“目标,建设民主法制示范村

1、坚持民主决策。凡是涉及村民切身利益事项的决策,均召开村民代表会或村民大会,完善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

2、规范民主管理。一要规范公开形式。在村部建村务公开栏,同时以公开栏、入户宣传单、下组入户宣传等形式及时公开村情村务,确保村民对村务的知情权、参与权、议事权和监督权。二要规范公开内容。将村务决策、村干部补贴、集体财务收支、计生指标、山林耕地企业发包、工程投标、宅基地分配、救灾物资发放等内容向村民定期公开。三要规范公开时间。根据公开内容按照年度性、常规性、临时性、即时性进行公开。四要规范公开的内容和实施、落实和监督。由村务监督小组监督公开的内容和落实的情况后向村民或村民代表会议汇报。

3、加强民主监督。实现民主评议村干部工作制度。结合年终考评或总结工作对村干部至少进行一次民主评议。发挥村务监督小组作用,检查、督促村民委员会落实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决定的事项;反映村民合理的意见、建议,督促村民委员会及时办理、落实;检查督促村务公开以及财务活动情况,协助开展村集体财务审计。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惠民工程、德政工程。但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紧紧依靠广大农民的参与。深入发动群众,形成建设合力非常重要。作为选派干部,首先团结好村支两委成员;其次深入宣传到农户;再次与全村农户密切配合,通力协作,调动全体村民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农户关心关山、建设关山、美化关山。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镇党委书记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调研报告(12篇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报告

最新加入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