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社会主义调查报告
本次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我调查的是我的农村老家--xx市xx区xxx村,这里有勤劳的农民,良好的农业环境,下面我将分类介绍一下这次调查中我获得的信息. 。
(一)农业:我先介绍一下这里的农业发展状况。“民以食为天”,小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大到整个社会国家的发展,农业都在其中占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地处亚热带,平原为主,少量丘陵地带,水稻为主要粮食作物,油料作物以棉花、花生、黄豆、油菜,还种植少量绿豆、条树(用来扎扫帚和刷子)。作物为一年一熟。
国家对农业实施补贴政策后,农民的种田积极性明显提高,暑期我们村每家都收到了国家补助的尿素。
(二)农民与教育: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多,农村义务教育比重大。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思想的转变,农民整体素质有所提高。以前村里大人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较严重,家里有儿女的,通常只支持儿子读书,对女儿则不然,即使女儿成绩好也顶多让其读至初中毕业。我们村里跟我你年龄相仿和比我大的别家女孩子没有一个读至高中毕业。有一个考上高中,父母却不让读,认为女孩子迟早是要嫁给别人的,读那么多书没用,还浪费钱,留给儿子读才有用。
而现在,我们村年轻一代结婚生子的第一胎多为女婴,加之计划生育和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她们都是家中宝,孩子们四岁左右就接受启蒙教育。不过,受传统习俗影响,农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通过受教育出人头地,光宗耀祖。这本无可厚非,但农民最终 是想让孩子走出农村,远离农村,摆脱农村的束缚。这一个思想观念一直贯穿在每一个农村孩子的受教育过程中。从小形成的走出农村,告别农民的思想观念使义务阶段的教育严重背离义务教育对农村教育的目标,没有人选择在掌握好知识后为农村作贡献,甚至在学习知识选择上避开农村避开农业。不仅在农村教育上产生了障碍,势必让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文化的继承缺少后劲。
(三)经济:首先前几年彩电开始普及,现在家家都有彩电;二是摩托车也普及了;三是电话普及快,用手机的不是很多(集中在打工一族)。
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我们家深有体会。我爸经常回忆:你们读小学时,家里穷得连买盐的钱都没有,你妈要到村里借我都不准,我们就蘸点腐豆腐度日子。。。。。。从小学到高中我们从没买过新衣服。过年对我们来说不是什么买新衣服的节日。而现在,吃饱穿暖甚至吃好也不是什么很大不了的事情了。
我爸时常念叨:***的政策越来越好!每年的春联都有几幅是我爸亲自编的有关赞扬***和人民政府的。
(四)医疗:医疗对民众特别是经济不宽裕的农民来说曾经是一个十分沉重的负担,小病不看,大病靠拖,这是贫困农民的典型写照。自从有了医疗合作制度后,我村农民只需交10几元钱就可以在以后的医疗过程中报销好多钱,交300元就可办住院,基本上每个村民都对此政策大加赞赏。
存在问题
(1)农村合作医疗确实在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上发挥了很大作用,但不得不承认这也存在一定纰漏。一些医院把药价提高到一个新台阶,这变相加重农民的看病负担。
对此,我认为,建立有效的价格监督机制迫在眉睫。
(2)农民缺少凝聚力。中国的小农经济有几千年的历史,自给自足、独立、自私、散漫、无组织、无纪律的生活方式构成了“乡村中国”的“基因”。
(3)市场机制的冲击。小规模家庭经济无力抵御变幻莫测的市场价格,不能形成规模效益。农民处于无组织状态。这是农村普遍存在的问题。
对于以上2点问题,我认为基层干部难辞其咎。基层干部应多余农民交流,了接民情,对农民加强指引。建立相应的组织体系。
(4)农民权利意识薄弱。村干部的投票选举简直就是走形式!而农民们对此也毫无异议,听之任之,让投谁的票就投谁的,认为都是选个人,投谁的都一样。
(5)农民的法制观念淡薄。
对此, 我认为,要加强对农民的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其权利义务观念和法制观念。
找出问题,拿出对策,领导们在工作中改进方法,加强对农民的积极引导,农民朋友们也应积极参与,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我相信,社会主义新农村将在有着两千多年“乡村中国”历史的泱泱中华遍地开花!
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调查人:某某大学某院系某专业某班 李娟 吕晓琳
调查时间:xx-2-10
调查地点:苏州市吴中区新丰村
调查方式:走访村民,问卷调查,拍照等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
1.人口
l 劳动力
大量年轻劳动力流向城市,留守老人,妇女,儿童较多。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该村人口结构也不太协调,人口老龄化趋势日趋明显。
2.土地
l 耕地
在以前该村经济也主要是靠农业及跟农业相关的副业,但是后来农民的土地都被国家征去了,农民的土地没了,有的也只是很少的农民的自留地。
l 荒地/其它土地
因为荒地一般都不归他们私人所有,所以这部分土地的使用权不在村民手中。除了一部分被上面划为坟墓的集中划分地。
其他的一些土地,一般的都用来盖集中型的商业厂房,现在的拆迁越来越多,就是这个原因.地理位置不错的,也会被用来发展商业,以便提高经济发展。
3.土地制度
网格化土地督察制度,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的土地是承包制度。
4.生计(农业/非农产业的生产经营状况)
<1>;农业
l 种植业/土地方面的收益——粮食作物、经济作物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该村农民的经济来源主要以非农产业为主,所以把土地方面的收益作为经济来源的很少。如家里包了大量土地的,这些人中的也多是经济作物。当然也有一部分家庭生活条件不好的,还会靠自家的自留地,种些粮食作物,维持日常活动和生活。
l 养殖业
有些村民手里有点资金,对养殖比较有兴趣的,就投资搞了养殖业。大多数都投资在了家禽养殖上面,像猪,鸡,鸭……时下这些东西也是比较畅销的,像烤鸡,烤鸭,猪肉从前段时间起就涨价了。而且这些家禽相对而言比较好饲养。不过任何一种投资都是有风险的,这几年流感类的疾病频发,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投资者的收益。
l 副业
还有一些有一定手艺的,就靠”本事”吃饭。有些会刺绣的,就会做些绣品,自己到集市上卖或是提供给哪家小型加工厂。还有就是串手链或是一些手工艺品。
<2>;非农产业
l 打工
打工一般多数是为了供孩子上学,来钱比较快一点.都是家里的顶梁柱,也就是男人出去的多一些,女人就在家找个能贴补家用的活干干.顺便照顾家里.
l 经商
现在农村的经商途径有:开个个体经营的店面(因为国际教育园建在了本地,学生很多,所以这些商店收益很好)或是招收几个受手艺人,出外包揽活计,做个小老板。或是几家一起合资承包一些小型公司。有些村民且本村有一些村办企业,其中吸纳了很多本村的村民,使得村里的农民都有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从而充分利用了当地的劳动力资源。使得本村村民收入提高,从而也促进了本村经济不断发展。
5.村庄的历史
l 一般历史
新丰村位于苏州市吴中区中北部,坐落于风景秀丽的石湖之畔,该村的西面、北面被著名景点上方山所环绕;南临苏州市国际教育园,风景秀丽,人文气息浑厚。村内有一村级公路通往外部。该村历史现已无法考证。但据村里人介绍,他们的祖辈们一直就居住与此;又结合吴中区具有较长的历史,故可推断该村历史也较为悠久。但具体情况不详,还请见谅。
村庄一般以聚居为主,每家每户的房子都挨在一起,房子都是以前的那种形式,没有趋向于现代的小洋房.左邻右舍处得都很熟,很有感情,不像城市里面的住宅小区,大家彼此也不是很熟悉。有的住了好多年,都不知道隔壁住的是谁。最有意思的是,村民们几乎家家都会开垦一小块菜地,种些时令蔬菜,等到成熟时互相赠送些,这样又加深了村民间的感情。
二.贫困群体
1.目前/就业生活的困难
没有固定的住房,或是房子太旧,收入不稳定,只有靠政府补贴,才能保证生计问题。家里没有劳动力,老人年龄大,健康问题严重,孩子要念书,开支很大,而他们却没有特殊的生存技能,只能靠打工勉强维持家里的日常生活.
2.困难的成因
家庭发生变故,或是因为没接受过什么教育,找不到好的工作,又加上没有什么手艺,只能做一些低收入的工作,又加上孩子多,学费啊等开支较大。或是家里劳动力不够。
3.相关的社会保障措施
国家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低保补贴
调查后的感受:
我们大概的问了一下,了解到由于村民们的受教育程度都不高,所以基本学历都相对较低,所以面临着残酷的人才市场的竞争时,只有选择打工,经营店面这些最普通,最简单的工作。其实他们所做的都是处于下层的工作,收益较低,但当经济发生波动,金融危机发生时受到影响最大的还是他们。所以我觉得应该对村民进行生产技能、文化素质的培训,从而让他们掌握一门可以谋生的技能,这样在找工作时也会比较简单。同时对村办企业进行整改,使其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扩大其规模,这样就可以实现村民们在家门口找工作的想法。
对待贫困户,光靠那些补贴远远不够,那样只能解决他们当下的生活问题,要想永久性的帮助他们,就应该交给他们一些技能,教会他们如何解决生计问题。
看到老师上课给我们看的城市农村人民收入,生活水平的数据对比,再听到村民的话,让我们想到现在国家存在的贫困问题还挺多的,贫富差距还是蛮大的。我们觉得国家应该重视农村的发展问题,找到更多的方法解决贫富差距的问题。从基层抓起,一步步改变农村现有的生产生活观念,就像华西村的发展是一样的,只有观念改变了,人们的意识跟着改变了,才更易于日后的生产与发展。
大学生社会主义新农村调查报告
调查对象:xx省xx市xx区xx镇xx村和xx村部分村民
时间:xx年2月15-xx年2月19日
方式:在村委会干部的协助下,我对自己所在的太平庄村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查访和统计,而对城前村的调查主要是通过对一些亲戚、朋友以及他们的家人进行个别询问来进行。
长期以来,三农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进步。只有近八亿农民全员加入现代化进程,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明显改变,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
在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之前,我并未真正体会过“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现在终于明白了。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现代化农村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展经济,增加收入。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得前提。要通过高产高效,优质特色,规模经营等产业化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二是建设村镇,改善环境。包括住房改造,垃圾处理,安全用水,道路整治,村庄绿化等内容。三是扩大公益,促进和谐。要办好义务教育,使适龄儿童都能入学并受到基本教育;要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农民享受最基本得公共卫生服务;要加强农村养老和贫困的社会保障;要统筹城乡就业,为农民进城提供方便。四是培育农民,提高素质。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要发展农村文化设施,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要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社,引导农民主动有序参与乡村建设事业。
具体而言,所问的“新农村”包括五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这五者却一不可,共同构造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范畴。即要因地制宜地建设各具民族和地域风情的居住条件,而且房屋建设要符合“节约型社会”的要求;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道路、水电、广播、通讯、电信等配套设施要具全,让现代农村共享信息文明;生态环境好、生活环境优美。忧其是在环境卫生的处理上要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使农民具备现代化素质,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农民”;要移风易俗,提倡科学、文化、法治的生活观,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总体状况及分析
总的来说,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的文化建设也在蓬勃地发展和繁荣,农民的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化、多样化。就我调查的范围和人群来说,农民对当前的情况是基本满意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农业生产情况。本村耕地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四个级别。主要种植玉米、马铃薯、甘蔗、大蒜、花生等经济农作物,基本上达到多元化农业。
畜牧生产情况。畜牧生产方面以养鸡业较具规模,两村有15户以公司+农户为模式的养鸡基地,配套设施完善,每户养鸡数量在xx~10000只不等。养猪主要以家庭散养为主,部分养殖户已打算开春二月扩大养殖规模,但相对现代化的养猪企业尚具有很大差距。
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村主要道路的硬化率较高,巷道尚有大部分未能硬化;一条河流流经村西,是村里的主要灌溉水源。xx年以后均未进行硬化处理,年久失修,人饮工程方面,xx年,随着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开展,村委在相关部门的关照下,通过专项资金(材料)下拨和村民自筹资金对原有管道进行改造和完善,已有大约98%村民自愿安装自来水。通讯方面,全村移动电话和有线电话的总拥有率已达80%,绝大数都安装有卫星电视接收机,100%的家庭都能看到信号清晰的电视节目,电脑网络的运用正在申请安装。
公共设施建设情况。村委办公楼在政府专项资金的扶持下已经在去年完成改造,焕然一新。村党支部李书记说,原有办公楼不算很旧,专项资金有限,而且村里为了减轻村民负担,没有集资重建,只是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了整修。
村民的年收入情况。本村农民的经济来源主要以常规农业种养收入以及外出打工收入为主,xx年全村外出打工流动人口四百多人,占全村人口的四分之一。
取得的成效
1.人们的就诊途经很便捷,让他们对突发情况的处理不至于出现措手不及。
2. 村中孩子们的九年义务教育学费减免情况落实的比较令人满意,让家境贫穷得孩子重新留在校园,圆自己的求学梦。
3. 村中关于给予农民补助的情况基本得到落实,让农民真正感到正策益处,感受到中国***的温暖。
4.农民的收入在一步步的稳定提高。
不足之处
1.村中不经常组织劳动技能的培训,如果多培训就相当于用技术来武装农民,避免农民在生产中走弯路。
2.农民的娱乐生活太单调,村中的公共活动厂所太少。除了村委会前有一处可共村民休息的小厂地外就没发现其他的供村民利用的公共场所。
3.村中目前的绿化比较乱,根据村中得绿化计划,形式上是沿路线绿化,没有集中的绿化用地。
4. 在调查中发现村中的垃圾乱堆放严重,基本上是沿路放置或者是在闲置的宅基地堆放,这严重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象。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得发展,农村也会越来越富有,人们的家园保护意识也会越来越强烈。这样下去,城市所向往的那种浓浓的乡村气息也会被混凝土的冰冷所代替。所以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更多的公共活动场所。再规划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村中的一些空地,把他变成邻里交往的热土。
一点建议
1.道路绿化:村、组、团绿化和家庭绿化相结合。在绿化上要充分利用空地,路边以树木、花草绿化为主并和庭院得树木绿化相结合,创造美丽的乡村风光。
2. 增加村中的公共厕所。崔西沟村是一个开放的村庄,平时人员流动量很大,而且陌生人很多,所以公共厕所是必不可少的。
3.合理规划垃圾的回收利用系统,搞好环境卫生。
4. 因地制宜,作好排水系统规划。
5.做好村中产业调整,争取是产业不那么单一,使村子在经济狂飙的现代有一定的综和调整能力。
总之,我国是一农业大国,只有农民富了,才是农村的真正进步。中国才能算是真正富裕起来了,才是走进了现代化。所以我们要做更多的实践与调查工作,掌握农村的真实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使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加快步伐。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解情况调查报告
一 调查对象
全体在校大学生
二 调查背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由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坚持以“八荣八荣”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组成。
xx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以24个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分三个层次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报告用24个提出覆盖全国各方面意见、反映现阶段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这个表述是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进行的。从国家层面看,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看,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个人层面看,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毛泽东同志一再强调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这三个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也体现了同样的思想方法。在这个基础上,有利于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 调查目的
开展此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调研活动,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不同层面进行相关课题调查,能够有效加深我们青年大学生对其内涵的深入了解。同时,也能够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通俗化、大众化的发展。有利于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建设、宣传教育和学习践行,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好地走进学生、引领学生。积极引导同学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四 调查时间
xx年x月xx日
五 调查内容
调查以问卷调查形式进行,共13个选择题和一个主观题。问卷主要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及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与看法。
六,调查结果
各问题分析结果如下:
1.你的年级是()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据调查统计,接受本次调查的主力军是大一新生,大二、大三、大四参加的人数比例依次呈递减趋势。由此可见,大一新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态度更为明显,而高年级学生对这方面的兴趣比较淡弱,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弱程度可能会随着年龄、经历、生活状态等个人或社会因素的影响而改变。
2.你的性别()
a.男 b.女
据调查统计,参与本次调查的男生占绝大多数,而女生参与度只占到了25%左右。由此可见,较之于女生,男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识更强,女生偏弱。
3.你听说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吗?
a听说过 b.没听说过 c.刚刚听说
据调查统计,绝大部分学生听说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少部分学生刚刚听说或者没听说过。由此可见,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仍然存在漏洞与不足,应该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努力做到人人皆知,为深入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好坚实的基础。
4.您主要通过什么方式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 b.书籍或杂志
c.讲座、讨论会、学习班 d.家庭教育 e.其他
据调查统计,学生通过报纸、广播等新闻媒体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占到半数以上,通过其他媒介的占一小部分。由此分析得出,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力度可着手于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在这个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时代,尤其要利用好网络这一便捷快速的渠道。同时也要做好其他媒介的宣传工作,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宣传。
5.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主要内容是?
a.倡导爱国主义、倡导集体主义、倡导社会主义
b.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平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c.倡导社会公德、倡导职业道德、倡导
家庭美德
据调查统计、分析,绝大部分学生能够了解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只要内容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平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但仍然有小部分学生对该内容产生混淆与误解,由此可见,在新时期,部分人们心中所理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与时代轨道所需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了略微的偏差。
6.您对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看法是?
a.与个人密切相关,需倡导更需践行 b.这是少数人讨论的问题
c.与我无关
据调查统计,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个人密切相关,需倡导更需践行,小部分学生认为这是少数人讨论的问题甚至认为与自己无关。由此可见,当今大学生绝大多数能够在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武装思想,投身于社会主义实践。但部分大学生仍然缺少这样的意识。
7.您认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点群体是:
a.党政机关干部 b.企事业单位职工 c.青少年学生d.社会公众人物 e.农民 d.区居民
据调查统计,35%左右的学生认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点群体为青少年学生,25%左右的学生认为该重点群体为党政机关干部,还有其他学生认为应该是企事业单位职工、社会公众人物等社会其他群体。由此可见,当今绝大多数学生能够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肩负到自己的身上,但仍然存在理解的偏差。在这个问题上产生的分歧也可以作为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依据。
8.您认为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有效地途径是:
a.加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b.加强社会环境建设
c.加强典型的引导示范 d.动员全社会参与,从自己做起 e.其他
据调查统计,50%左右的学生认为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有效途径是动员全社会参与,从自己做起;约25%的学生认为最有效途径是加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还有部分认为是加强社会环境建设和加强典型的引导示范。由此可见,全社会参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践行的重要意义,以及学校家庭在这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9.您认为志愿者精神和志愿者活动的开展对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作用如何?
a.作用很大 b.作用很小 c.没有作用 d.不清楚
据调查统计、分析,志愿者精神与志愿者活动对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为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应该不断弘扬志愿者精神,积极开展志愿者活动。
10.您学习道德模范和参加学雷锋活动的主要动力是?
a受周围人认可 b.实现自我价值
c.受社会环境影响 d.受到表彰激励
据调查统计,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学习道德模范和参加学雷锋活动的主要动力是实现自我价值,还有小部分认为是受社会环境影响。由此可见,当今大部分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能够寻找到学习之外的实现自我价值的良好渠道。
11.您认为开展哪种活动最有利于思想道德建设?
a.道德模范评选和学习实践活动 b.形势政策和革命传统文化教育活动
c.送温暖献爱心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 d.其他
据调查统计,45%左右的学生认为“送温暖献爱心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最有利于思想道德建设,30%左右的学生则认为是“道德模范评选和学习实践活动”,还有20%左右的学生认为是“形势政策和革命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由此可见,思想道德建设的方法方式多种多样,志愿服务、公益活动最受欢迎;道德模范评选和学习实践活动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今后的思想道德建设过程中,可以依此进行加强与改善。
12.您认为目前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或社会公益活动的主要不利因素是
a.信息渠道欠缺 b.没有保障制度 c.受到激励较少 d.没参加不知道
据调查统计、分析,目前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或社会公益活动的不利因素按调查
比例以此为信息渠道欠缺、受到激励较少、没有保障制度和没参加不知道。据此,应完善志愿服务活动和公益活动的信息渠道并加强宣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完善该方面的保障制度等一系列改善措施。
13.您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结果的预测是怎样的?
a.消极 b.积极 c.不关心
据调查统计,除少部分学生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结果预测持消极或不关心态度外,绝大部分学生持积极态度。对此,应加倍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以应对社会各方面的不同态度。
14.您认为目前您可以如何更好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七 总结和建议
一、总体现状
我校大学生大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初步认识,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有着健康向上、积极进步的态度。
1、大多有了解,但深度不够。大多数学生都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所了解,但只有极少数对其有着深入的理解
2、从我做起,政治态度积极向上。大部分大学生认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自己有着密切联系决定从自身做起,积极践行。愿意开展献爱心送温暖等一系列活动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不足之处
1、很多大学生仅仅听说过,而并不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也并没有真正去践行。
2、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动举办的很少,学生只是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介了解而已,并没有广泛的在学校内传播。
三、解决方法
1、学生自身应加强对国家事务的关注以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
2、媒体应该正确全面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学校应该多开展有利于思想道德建设以及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活动。
4、以自身为起点带动更多人甚至全社会人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篇二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2023
xx村位于绍兴市新昌县西南45公里处,地处澄潭江源头,与东阳、嵊州、磐安三地交界。建村310多年,全村共有158户,总人口为501人,其中少数民族妇女30人,分别为白族、苗族、傣族等10个少数民族。山地面积有6500亩,茶园面积1500亩,茶叶总产值400多万。茶叶成为农村的主要经济收入,xx年村人均收入为15950元。
新农村建设第一步:修通村公路,沈省长八上xx。
过去的xx不通公路,自然条件非常差,外出只有两条路,一条“打石路”,一条“五岗路”,但两条路行走都特别困难。1991年,村支书林金仁提议建一条环山公路,初步计算,工程浩大。为筹集资金,村支书一年里跑了86趟县政府。经过xx年的努力,共耗资600万元,其中xx村承担了150万元,最终修通了通往县城的公路。这是xx村新农村建设迈出的第一步。
新农村建设第二步:发展有机名茶,提升村经济实力。
村委审时度势,整合资源,把发展村集体经济作为开展工作的立足点,想方设法发展集体经济,从而走出一条与村实际相结合的发展新路子。村里开始组织茶农们参加名茶炒制技术培训,并引进改良茶苗万株;新建了名茶炒制规范化示范点,进一步普及和提高了名茶炒制技术;xx年xx村有机茶合作社被评为绍兴市“十佳农民专业合作社”,被浙江省评为“省级示范性专业合作社”,并注册了“xx”龙井商标;xx年9月,全村1500亩茶园全部通过了有机产品认证。到xx年全村茶叶面积由1991年的96亩增加到目前的1500亩,茶叶总产值由原来的2万元增加到356万元,茶叶人均收入已达到5200元。通过新农村经济建设,增加了村民的收入、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水平。
新农村建设第三步:团结共创办实事,村级建设出成效。
如今的xx面貌一新:公共厕所、抽水马桶、垃圾房、路灯、自来水一应俱全。村容村貌也有了极大改善,投资305万元,对全村的道路进行硬化;已建垃圾房5间,完善保洁制度,配备一名清洁工每天定时打扫,使村子每天都保持整洁干净;已建成了村办公综合大楼,配备了有线电视与电脑,并进一步完善了村党支部活动室,村老年协会,村计生活动室,资料阅览室等党员群众文化活动场所的配备设施,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并根据xx村多民族情况,增设了民族文化室。xx年,完成新农村建设中的“四改一拆”,投资26万,拆除露天粪坑83只,已建公厕2所,拆除旧房350平方米。xx年,投资45万元的360平方米的多功能活动中心。通过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让村民充分享受现代文明,促进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改变。
新农村建设的四步:村情诊断兴产业,增加群众收入。
xx村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及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是红军路径之地,还是新昌独一无二的少数名族村,这些都是xx得天独厚的资源。为大力发展旅游,已建了三处凉亭和xx米长休闲道、牌坊、路廊、古村寻根、民族聚居、民俗博览、红色足迹、珍贵记忆、绿色创业,同时进行了路段加阔、停车场和民俗博览建设。通过联接大佛寺,穿岩十九峰,形成旅游一条线,一个“一路风光一路情”的“民族村”农家乐方案投入实施运营。计划通过3-5年的努力,打造“江南民族第一村”的旅游品牌,成为省内外知名的乡村度假旅游地。
通过本次调研活动,我们了解到xx村发展致富的历程,汲取经验,为其他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篇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调查报告
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在安徽省郎溪县水鸣村进行了调研。与当地基层干部就新农村建设问题进行了交流和探讨。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总体认识: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后,立即引起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强烈反响。他们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又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第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现国家战略转轨,推动我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历史抉择。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转轨变型的关键时期,党中央高瞻远瞩,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以及少数国家因战略调整滞后造成发展缓慢的惨痛教训,适时地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部署。这对于构建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长效机制,保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动我国向城乡一体化的现代化目标迈进,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第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扩大内需,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现实需要。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一方面,我国工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已经步入了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能力日益增强;另一方面,近些年城乡差距的拉大,已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障碍。同时,由于农村经济发展十分缓慢、农村购买力不强,已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增长。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确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必然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困扰我们的三农问题,从根本上打破长期存在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从根本上搞活农村市场,从而拉动经济快速增长、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第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重要升华。其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正好从理论和实践上体现了两者的本质要求。从理论上讲,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从实践上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系统工程,既包括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方方面面,也体现了城乡一体的长远发展目标与近期目标的统一。新农村之新,正是体现在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上、体现在建设和谐社会目标上、体现在统筹城乡发展格局上。总之,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群众认为,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完全符合农村实际,非常鼓舞人心。他们坚信,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农民致富、农业发展、农村进步的目标必将实现。
篇四 2023年大学生社会主义新农村调查报告
调查对象:xx省xx市xx区xx镇xx村和xx村部分村民
时间:2023年2月15-2023年2月19日
方式:在村委会干部的协助下,我对自己所在的太平庄村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查访和统计,而对城前村的调查主要是通过对一些亲戚、朋友以及他们的家人进行个别询问来进行。
长期以来,三农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进步。只有近八亿农民全员加入现代化进程,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明显改变,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
在本次社会实习活动之前,我并未真正体会过“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现在终于明白了。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现代化农村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展经济,增加收入。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得前提。要通过高产高效,优质特色,规模经营等产业化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二是建设村镇,改善环境。包括住房改造,垃圾处理,安全用水,道路整治,村庄绿化等内容。三是扩大公益,促进和谐。要办好义务教育,使适龄儿童都能入学并受到基本教育;要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农民享受最基本得公共卫生服务;要加强农村养老和贫困的社会保障;要统筹城乡就业,为农民进城提供方便。四是培育农民,提高素质。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要发展农村文化设施,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要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社,引导农民主动有序参与乡村建设事业。
具体而言,所问的“新农村”包括五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这五者却一不可,共同构造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范畴。即要因地制宜地建设各具民族和地域风情的居住条件,而且房屋建设要符合“节约型社会”的要求;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道路、水电、广播、通讯、电信等配套设施要具全,让现代农村共享信息文明;生态环境好、生活环境优美。忧其是在环境卫生的处理上要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使农民具备现代化素质,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农民”;要移风易俗,提倡科学、文化、法治的生活观,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总体状况及分析
总的来说,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的文化建设也在蓬勃地发展和繁荣,农民的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化、多样化。就我调查的范围和人群来说,农民对当前的情况是基本满意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农业生产情况。本村耕地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四个级别。主要种植玉米、马铃薯、甘蔗、大蒜、花生等经济农作物,基本上达到多元化农业。
畜牧生产情况。畜牧生产方面以养鸡业较具规模,两村有15户以公司+农户为模式的养鸡基地,配套设施完善,每户养鸡数量在2000~10000只不等。养猪主要以家庭散养为主,部分养殖户已打算开春二月扩大养殖规模,但相对现代化的养猪企业尚具有很大差距。
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村主要道路的硬化率较高,巷道尚有大部分未能硬化;一条河流流经村西,是村里的主要灌溉水源。2023年以后均未进行硬化处理,年久失修,人饮工程方面,2023年,随着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开展,村委在相关部门的关照下,通过专项资金下拨和村民自筹资金对原有管道进行改造和完善,已有大约98%村民自愿安装自来水。通讯方面,全村移动电话和有线电话的总拥有率已达80%,绝大数都安装有卫星电视接收机,100%的家庭都能看到信号清晰的电视节目,电脑网络的运用正在申请安装。
公共设施建设情况。村委办公楼在政府专项资金的扶持下已经在去年完成改造,焕然一新。村党支部李书记说,原有办公楼不算很旧,专项资金有限,而且村里为了减轻村民负担,没有集资重建,只是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了整修。
村民的年收入情况。本村农民的经济主要以常规农业种养收入以及外出打工收入为主,2023年全村外出打工流动人口四百多人,占全村人口的四分之一。
取得的成效
1.人们的就诊途经很便捷,让他们对突发情况的处理不至于出现措手不及。
2. 村中孩子们的九年义务教育学费减免情况落实的比较令人满意,让家境贫穷得孩子重新留在校园,圆自己的求学梦。
3. 村中关于给予农民补助的情况基本得到落实,让农民真正感到正策益处,感受到中国***的温暖。
4.农民的收入在一步步的稳定提高。
不足之处
1.村中不经常组织劳动技能的培训,如果多培训就相当于用技术来武装农民,避免农民在生产中走弯路。
2.农民的娱乐生活太单调,村中的公共活动厂所太少。除了村委会前有一处可共村民休息的小厂地外就没发现其他的供村民利用的公共场所。
3.村中目前的绿化比较乱,根据村中得绿化计划,形式上是沿路线绿化,没有集中的绿化用地。
4. 在调查中发现村中的垃圾乱堆放严重,基本上是沿路放置或者是在闲置的宅基地堆放,这严重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象。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得发展,农村也会越来越富有,人们的家园保护意识也会越来越强烈。这样下去,城市所向往的那种浓浓的乡村气息也会被混凝土的冰冷所代替。所以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更多的公共活动场所。再规划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村中的一些空地,把他变成邻里交往的热土。
一点建议
1.道路绿化:村、组、团绿化和家庭绿化相结合。在绿化上要充分利用空地,路边以树木、花草绿化为主并和庭院得树木绿化相结合,创造美丽的乡村风光。
2. 增加村中的公共厕所。崔西沟村是一个开放的村庄,平时人员流动量很大,而且陌生人很多,所以公共厕所是必不可少的。
3.合理规划垃圾的回收利用系统,搞好环境卫生。
4. 因地制宜,作好排水系统规划。
5.做好村中产业调整,争取是产业不那么单一,使村子在经济狂飙的现代有一定的综和调整能力。
总之,我国是一农业大国,只有农民富了,才是农村的真正进步。中国才能算是真正富裕起来了,才是走进了现代化。所以我们要做更多的实习与调查工作,掌握农村的真实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使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加快步伐。
篇五 大学生社会主义新农村调查报告
查对象:xx省xx市xx区xx镇xx村和xx村部分村民
时间:2月15-2023年2月19日
方式:在村委会干部的协助下,我对自己所在的太平庄村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查访和统计,而对城前村的调查主要是通过对一些亲戚、朋友以及他们的家人进行个别询问来进行。
长期以来,三农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进步。只有近八亿农民全员加入现代化进程,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明显改变,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
在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之前,我并未真正体会过“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现在终于明白了。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现代化农村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展经济,增加收入。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得前提。要通过高产高效,优质特色,规模经营等产业化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二是建设村镇,改善环境。包括住房改造,垃圾处理,安全用水,道路整治,村庄绿化等内容。三是扩大公益,促进和谐。要办好义务教育,使适龄儿童都能入学并受到基本教育;要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农民享受最基本得公共卫生服务;要加强农村养老和贫困的社会保障;要统筹城乡就业,为农民进城提供方便。四是培育农民,提高素质。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要发展农村文化设施,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要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社,引导农民主动有序参与乡村建设事业。
具体而言,所问的“新农村”包括五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这五者却一不可,共同构造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范畴。即要因地制宜地建设各具民族和地域风情的居住条件,而且房屋建设要符合“节约型社会”的要求;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道路、水电、广播、通讯、电信等配套设施要具全,让现代农村共享信息文明;生态环境好、生活环境优美。忧其是在环境卫生的处理上要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使农民具备现代化素质,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农民”;要移风易俗,提倡科学、文化、法治的生活观,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总体状况及分析
总的来说,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的文化建设也在蓬勃地发展和繁荣,农民的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化、多样化。就我调查的范围和人群来说,农民对当前的情况是基本满意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农业生产情况。本村耕地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四个级别。主要种植玉米、马铃薯、甘蔗、大蒜、花生等经济农作物,基本上达到多元化农业。
畜牧生产情况。畜牧生产方面以养鸡业较具规模,两村有15户以公司+农户为模式的养鸡基地,配套设施完善,每户养鸡数量在XX~10000只不等。养猪主要以家庭散养为主,部分养殖户已打算开春二月扩大养殖规模,但相对现代化的养猪企业尚具有很大差距。
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村主要道路的硬化率较高,巷道尚有大部分未能硬化;一条河流流经村西,是村里的主要灌溉水源。XX年以后均未进行硬化处理,年久失修,人饮工程方面,XX年,随着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开展,村委在相关部门的关照下,通过专项资金(材料)下拨和村民自筹资金对原有管道进行改造和完善,已有大约98%村民自愿安装自来水。通讯方面,全村移动电话和有线电话的总拥有率已达80%,绝大数都安装有卫星电视接收机,100%的家庭都能看到信号清晰的电视节目,电脑网络的运用正在申请安装。
公共设施建设情况。村委办公楼在政府专项资金的扶持下已经在去年完成改造,焕然一新。村党支部李书记说,原有办公楼不算很旧,专项资金有限,而且村里为了减轻村民负担,没有集资重建,只是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了整修。
村民的年收入情况。本村农民的经济来源主要以常规农业种养收入以及外出打工收入为主,2023年全村外出打工流动人口四百多人,占全村人口的四分之一。
取得的成效
1.人们的就诊途经很便捷,让他们对突发情况的处理不至于出现措手不及。
2. 村中孩子们的九年义务教育学费减免情况落实的比较令人满意,让家境贫穷得孩子重新留在校园,圆自己的求学梦。
3. 村中关于给予农民补助的情况基本得到落实,让农民真正感到正策益处,感受到中国***的温暖。
4.农民的收入在一步步的稳定提高。
不足之处
1.村中不经常组织劳动技能的培训,如果多培训就相当于用技术来武装农民,避免农民在生产中走弯路。
2.农民的娱乐生活太单调,村中的公共活动厂所太少。除了村委会前有一处可共村民休息的小厂地外就没发现其他的供村民利用的公共场所。
3.村中目前的绿化比较乱,根据村中得绿化计划,形式上是沿路线绿化,没有集中的绿化用地。
4. 在调查中发现村中的垃圾乱堆放严重,基本上是沿路放置或者是在闲置的宅基地堆放,这严重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象。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得发展,农村也会越来越富有,人们的家园保护意识也会越来越强烈。这样下去,城市所向往的那种浓浓的乡村气息也会被混凝土的冰冷所代替。所以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更多的公共活动场所。再规划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村中的一些空地,把他变成邻里交往的热土。
一点建议
1.道路绿化:村、组、团绿化和家庭绿化相结合。在绿化上要充分利用空地,路边以树木、花草绿化为主并和庭院得树木绿化相结合,创造美丽的乡村风光。
2. 增加村中的公共厕所。崔西沟村是一个开放的村庄,平时人员流动量很大,而且陌生人很多,所以公共厕所是必不可少的。
3.合理规划垃圾的回收利用系统,搞好环境卫生。
4. 因地制宜,作好排水系统规划。
5.做好村中产业调整,争取是产业不那么单一,使村子在经济狂飙的现代有一定的综和调整能力。
总之,我国是一农业大国,只有农民富了,才是农村的真正进步。中国才能算是真正富裕起来了,才是走进了现代化。所以我们要做更多的实践与调查工作,掌握农村的真实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使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加快步伐.
篇六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解情况调查报告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解情况调查报告
一 调查对象
全体在校大学生
二 调查背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由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坚持以“八荣八荣”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组成。
2023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以24个字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分三个层次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提出覆盖全国各方面意见、反映现阶段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这个表述是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进行的。从国家层面看,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看,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个人层面看,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毛泽东同志一再强调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这三个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也体现了同样的思想方法。在这个基础上,有利于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 调查目的
开展此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调研活动,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不同层面进行相关课题调查,能够有效加深我们青年大学生对其内涵的深入了解。同时,也能够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通俗化、大众化的发展。有利于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建设、宣传教育和学习践行,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好地走进学生、引领学生。积极引导同学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四 调查时间
2023年x月xx日
五 调查内容
调查以问卷调查形式进行,共13个选择题和一个主观题。问卷主要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及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与看法。
六,调查结果
各问题分析结果如下:
1.你的年级是()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据调查统计,接受本次调查的主力军是大一新生,大二、大三、大四参加的人数比例依次呈递减趋势。由此可见,大一新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态度更为明显,而高年级学生对这方面的兴趣比较淡弱,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弱程度可能会随着年龄、经历、生活状态等个人或社会因素的影响而改变。
2.你的性别()
a.男 b.女
据调查统计,参与本次调查的男生占绝大多数,而女生参与度只占到了25%左右。由此可见,较之于女生,男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识更强,女生偏弱。
3.你听说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吗?
a听说过 b.没听说过 c.刚刚听说
据调查统计,绝大部分学生听说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少部分学生刚刚听说或者没听说过。由此可见,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仍然存在漏洞与不足,应该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努力做到人人皆知,为深入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好坚实的基础。
4.您主要通过什么方式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 b.书籍或杂志
c.讲座、讨论会、学习班 d.家庭教育 e.其他
据调查统计,学生通过报纸、广播等新闻媒体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占到半数以上,通过其他媒介的占一小部分。由此分析得出,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力度可着手于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在这个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时代,尤其要利用好网络这一便捷快速的渠道。同时也要做好其他媒介的宣传工作,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宣传。
5.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主要内容是?
a.倡导爱国主义、倡导集体主义、倡导社会主义
b.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平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c.倡导社会公德、倡导职业道德、倡导
家庭美德
据调查统计、分析,绝大部分学生能够了解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只要内容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平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但仍然有小部分学生对该内容产生混淆与误解,由此可见,在新时期,部分人们心中所理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与时代轨道所需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了略微的偏差。
6.您对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看法是?
a.与个人密切相关,需倡导更需践行 b.这是少数人讨论的问题
c.与我无关
据调查统计,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个人密切相关,需倡导更需践行,小部分学生认为这是少数人讨论的问题甚至认为与自己无关。由此可见,当今大学生绝大多数能够在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武装思想,投身于社会主义实践。但部分大学生仍然缺少这样的意识。
7.您认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点群体是:
a.党政机关干部 b.企事业单位职工 c.青少年学生d.社会公众人物 e.农民 d.区居民
据调查统计,35%左右的学生认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点群体为青少年学生,25%左右的学生认为该重点群体为党政机关干部,还有其他学生认为应该是企事业单位职工、社会公众人物等社会其他群体。由此可见,当今绝大多数学生能够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肩负到自己的身上,但仍然存在理解的偏差。在这个问题上产生的分歧也可以作为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依据。
8.您认为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有效地途径是:
a.加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b.加强社会环境建设
c.加强典型的引导示范 d.动员全社会参与,从自己做起 e.其他
据调查统计,50%左右的学生认为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有效途径是动员全社会参与,从自己做起;约25%的学生认为最有效途径是加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还有部分认为是加强社会环境建设和加强典型的引导示范。由此可见,全社会参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践行的重要意义,以及学校家庭在这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9.您认为志愿者精神和志愿者活动的开展对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作用如何?
a.作用很大 b.作用很小 c.没有作用 d.不清楚
据调查统计、分析,志愿者精神与志愿者活动对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为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应该不断弘扬志愿者精神,积极开展志愿者活动。
10.您学习道德模范和参加学雷锋活动的主要动力是?
a受周围人认可 b.实现自我价值
c.受社会环境影响 d.受到表彰激励
据调查统计,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学习道德模范和参加学雷锋活动的主要动力是实现自我价值,还有小部分认为是受社会环境影响。由此可见,当今大部分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能够寻找到学习之外的实现自我价值的良好渠道。
11.您认为开展哪种活动最有利于思想道德建设?
a.道德模范评选和学习实践活动 b.形势政策和革命传统文化教育活动
c.送温暖献爱心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 d.其他
据调查统计,45%左右的学生认为“送温暖献爱心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最有利于思想道德建设,30%左右的学生则认为是“道德模范评选和学习实践活动”,还有20%左右的学生认为是“形势政策和革命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由此可见,思想道德建设的方法方式多种多样,志愿服务、公益活动最受欢迎;道德模范评选和学习实践活动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今后的思想道德建设过程中,可以依此进行加强与改善。
12.您认为目前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或社会公益活动的主要不利因素是
a.信息渠道欠缺 b.没有保障制度 c.受到激励较少 d.没参加不知道
据调查统计、分析,目前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或社会公益活动的不利因素按调查
比例以此为信息渠道欠缺、受到激励较少、没有保障制度和没参加不知道。据此,应完善志愿服务活动和公益活动的信息渠道并加强宣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完善该方面的保障制度等一系列改善措施。
13.您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结果的预测是怎样的?
a.消极 b.积极 c.不关心
据调查统计,除少部分学生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结果预测持消极或不关心态度外,绝大部分学生持积极态度。对此,应加倍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以应对社会各方面的不同态度。
14.您认为目前您可以如何更好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七 总结和建议
一、总体现状
我校大学生大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初步认识,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有着健康向上、积极进步的态度。
1、大多有了解,但深度不够。大多数学生都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所了解,但只有极少数对其有着深入的理解
2、从我做起,政治态度积极向上。大部分大学生认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自己有着密切联系决定从自身做起,积极践行。愿意开展献爱心送温暖等一系列活动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不足之处
1、很多大学生仅仅听说过,而并不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也并没有真正去践行。
2、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动举办的很少,学生只是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介了解而已,并没有广泛的在学校内传播。
三、解决方法
1、学生自身应加强对国家事务的关注以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
2、媒体应该正确全面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学校应该多开展有利于思想道德建设以及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活动。
4、以自身为起点带动更多人甚至全社会人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篇七 2023年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新农村应该是环境优美、村舍整洁、经济繁荣、民主法治、诚信友爱、安定有序、保障可靠、社会和谐;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统筹城乡经济与社会发展,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农业的弱质性,人口的众多性,农村地域的广阔性是中国'三农'问题的根本特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新农村建设关键在农村和谐,难点在农民增收,近年来农村经济实现了长足、快速、稳步发展,但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以及影响农村稳定和持续繁荣的因素依然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新农村建设任重而道远。
一、xx县农村现状
xx县地处河西走廊中部,xx县辖6镇4乡,111个村民委员会,总面积7439平方公里,农业人口18.97万人,播种面积达71万多亩,农民人均纯收入3444元,大口径财政收入达到2亿元,xx县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近日,xx县农调队对六坝乡南庄村和朱王堡镇新堡子村进行了专题调研。进入村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零乱的村舍,稀疏的树木散落在村舍周围。调查中村民反映强烈的是教育负担重,教师老龄化,教学质量不高,而且近年来学生日趋减少,许多学校面临合并,离校远的孩子上学成为问题。去年近70%的村民参加了合作医疗,但报销标准低,受益不多。新堡子村肖存荣说,近几年国家政策好了,人均纯收入达4000元,只是村民文化生活比较单调,村上虽都建有文化活动室,但室内藏书甚少,活动也只限于个别节日,平时只有看电视,但即便是看电视,也只有几个台,有线无信号;另外,人们手里有了活钱,都想改善住宅,但缺乏合理规划、设计,小路四通八达,也为小偷行窃提供了方便,治安案件时有发生。近年来农民的生活有了明显改观,农村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时代的必然选择,也是广大农民现实的期盼。但新农村建设还面临许多困难,任重而道远。
二、存在的问题
1、劳动力素质低、思想观念落后。广大农村群众旧习俗、旧观念束缚严重,思想不解放,干部群众创新意识不强,不思进取,小农经济意识色彩浓厚、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小农观念根深蒂固,一方面限制了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难以接受新文化、新技术和新观念,阻碍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2、村级组织建设不强。为官一任,造富一方,为官者不仅要管理一方还要做群众致富的引路人和带头人,能选出真正的村官成为广大农民的企盼。村务公开、村民监督和干部作风建设成为关注的焦点。
3、文化生活单调,基层文化建设滞后。农村文化事业底子薄,基础差,人才缺,资金少,设施差的状况未从根本上改变。缺乏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和体育活动,民间文化遗产得不到发挥和有效保护。新建的文化站藏书少,资料缺乏;邮政局架线,电信局不送信号,农村有线电视普及率不足35%。
4、农村经济水平低。受农业基础、农业推广水平等影响,农村经济总量少,农民收入水平低,增长速度缓慢,城乡收入差距日益扩大,新农村建设乏力。
5、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差。xx年xx县建立了合作医疗组织,参保率虽达70%以上,但受报偿标准低的影响,还存在着因病返贫和看不起病的现象,农村医务人员水平低,药品价格反映强烈,医疗卫生状况令人堪忧。
6、小城镇建设发展缓慢,城镇化水平低,辐射带动力弱,城镇二、三产业发展缓慢,推动力不强,不能有效吸纳剩余劳动力。
7、村社缺乏规划,村庄零乱,渠、路、林不配套,不仅浪费了资源,而且严重影响着村社的美观。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构想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以农民增收为目标,抓主导产业促经济发展。只有发展富民产业,使农民增收致富有保障,才能支撑起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近年来xx县在大力发展致富项目入户工程,各村社都有致富项目带头人、个别村还有支柱产业、应继续壮大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积极发挥以点带面和典型辐射的带动作用,促进二、三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2、建设新农村应加强村社道路建设。'要想富,先修路',纵观xx县乡村,道路硬化率低,应从农民群众关注的热点入手,发动农民,出资出力,解决村、社道路'雨天泥泞、秋季尘飞'的局面。
3、建设新农村,要加强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要构筑政府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发挥公共财政职能,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投入力度,使农村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坚持两手抓。在落实财力投入的同时,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对农民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基层党的建设,培养农民创造新精神,通过创业改善自己生活,帮助困难群众致富,共同建设文明富裕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5、建设新农村要搞好村镇规划。只有抓好规划,确保建设的科学有序,才能逐步改变村镇建设杂乱无章、水平低下的问题,切实改善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首先,抓好村镇建设整体规划,做到科学布局、合理安排,力求反映地方特色、体现文化内涵、保护生态环境。其次,严格按照规划搞建设,做到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推行'一户一宅',鼓励农民拆旧建新。实行人畜分离。
6、建设新农村要以实施提高农民素质为依托,培育新农民。'三农'问题的核心是提高农民素质。应依托产业发展对农民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面向市场为农民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使xx县60%以上的适龄农民成为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和较强就业能力的新型农民。
7、建设新农村要以农业产业化为动力,组建新经济组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组织形式。应围绕近几年村社建立的各种专业协会,最大限度地把农民组织起来,提升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提高新经济组织的服务带动功能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促进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
8、建设新农村要以创建文明村镇为先导,塑造新风貌。我们应着力整治农村环境,植树造林,美化、净化村容镇貌,尽快改变农村的脏乱差现象。同时,扎实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改变农村的各种生活陋习,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创造一个农民群众安居乐业、物质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良好环境。
9、建设新农村要有好的基层带头人和领导班子。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工作的基础,也是建设新农村的组织实施者。要把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创建好班子作为农村各项工作的龙头,通过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提高农村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10、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以抓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重点。抓农村社会治安要以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为突破口,俗话说:'游手好闲',人们都有事干了,小偷小摸和聚众赌博现象自然会销声匿迹;另外要对外来走村串巷的流动人口加以监管,避免不法行为发生;对村民要适时进行法制教育,严禁邪教等违法乱纪行为在农村中蔓延。
11、建设新农村要长远打算,从农村教育着手。孩子是社会发展的希望,再穷不能穷教育。从长远考虑我们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壮大师资力度,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要严禁体罚学生,为孩子健康成长创造和谐环境。积极推进农村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规模和现代化水平,节约资源;减免农村义务教育费、以及到城市就读借读费,让城乡教育同步发展。
12、建设新农村应整顿农村药品市场,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提高医务工作人员的医疗和职业道德水平,加大对药品的监督管理,严禁假冒伪劣和过期药品在农村市场横行。控制药品价格,让农民能够看得起病,放心看病。
篇八 组工干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最近,我参加了市委组织部组织的对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进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训学习,几天的参观学习过程中,我亲身感受华西村如火如荼的发展氛围,亲耳聆听了华西村率先发展的先进经验,亲眼目睹华西村新农村建设的巨大成就,感受很深,触动很大。华西的巨大发展变化不仅让我惊叹,也让我深思。更多的是华西村的发展经验,让我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一、几点启示
1、要建设新农村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带头人。华西村经济的发展,吴仁宝在其中发挥的核心作用,没有吴仁宝,华西固然也能像其它农村一样能得到发展,但是要想取得今天的巨变,恐怕很难。正是由于有吴仁宝这样的好带头人,华西才先后实现了电话村、彩电村、空调村、汽车村、别墅村。因此,新农村建设必须要有一个无私奉献、信念坚定、能领着群众共同致富的好带头人。
2、要建设新农村必须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华西村正是立足本地资源,从发展小五金起步,逐步发展壮大。农村与农村的情况不同,经济基础也不一样,资源优势也不一样,我们只有从实际出发,立足本地实际,找准符合本村的发展道路,才能走上富裕的新农村建设之路。
3、要建设新农村必须必须要坚持制度创新。华西村从实际出发,制定了一整套具有华西特色的管理制度和分配制度,创造性地提出了提出一分五统(即村企分开,经济统一管理、干部统一使用、劳动力统一安排、福利统一发放、村建统一规划)的发展建设大华西的新举措,建立了企业合作制、厂长负责制、经理监管制、工代议事制的管理体制,对员工实行首位高工资、末位淘汰制、违章辞退制,在分配机制上,坚持少分配,多积累;少拿现金,多入股,这些创新理念和举措,吸引了大批有识之士,来这里创业,使华西村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华西经济如滚雪球一般越来越大。
4、要建设新农村必须首先发展农村经济。华西村在吴仁宝老书记的带领下,经过四十多年的艰苦创业,把华西建成了年产值超过400亿元,闻名全国的天下第一村。华西发展了,华西人富裕了,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经济实力,华西的村民才能过上幸福的日子。因此,农村要发展,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要从发展农村经济做起。华西的实践证明,只有走集体经济道路,发挥集体的力量,才能在农村集中力量办大事,才能实现共同富裕。
二、今后工作的思考
借鉴外地成功经验,作为一名组工干部,我感受最深的是,当前我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建好班子,配强队伍。华西村之所以能够永葆先进,取得今天如此辉煌的成绩,最关键的就是有一个好班子,一个好的领路人。我们要借鉴华西村的经验,一是要在村级班子建设上,着力打造村级领导核心。二是要在党员队伍建设上,注重发挥党员模范作用。在农村党员中深化和拓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工作,在武广客运专线等重点工程项目上发挥把好无职党员带头作用。三是在后备干部培养上,大力培养村级后备力量,保障班子队伍持续发展。通过建立健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长效机制,实现制度管人、有章理事,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号召力。
2、理顺思路,强化管理。要通过强化制度管理,进一步推进基层的民主建设,一方面落实好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的四民主二公开制度。另一方面抓好党内民主,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加强党员干部与群众的交流,畅通联系渠道,让群众监督党员,评价党员,要广泛收集当前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以及对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根据各村的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制定本区的发展目标规划,力求使发展规划科学合理、符合实际,达到群众满意。
篇九 暑假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一、基本情况和取得成效
xx镇辖12个行政村,农业人口xxxxx多人,农村劳动力x.x万人。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和省、市、区政府对于“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和农业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相继出台和贯彻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科技文化教育发展加快,农村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正在朝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一)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
深入落实中央x号文件精神,积极探索农民增收良策,农业农村经济实现较快发展。xxxx年全镇gdp总量xx亿元,增长x%,其中农业总产值实现x. xx亿元,增长xx%。全镇粮豆薯总产x. x万吨,粮食单产xxx公斤。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x. x万亩,占耕地面积的xx%。日光温室发展到xx51栋,面积x. xx万平方米,普通蔬菜大棚xxxx个,面积xx. x万平方米,年产蔬菜x. xx万吨以上。畜牧产值实现x. xx亿元,比上年增长xx%。xxxx年向县内外输出劳动力xxxx人(次),创收xxxx万元,农民人均增收xxxx元。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xxxx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xxxx元,比上年增长x%;农民人均收入达xxxx元,比上年增长xx%。实行村财镇管,严格履行财务审批手续,农村经济管理水平加强,xxxx年化解债务xxx万元,没有发生新的债务,农民政策性负担为零。
(二)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在国家政策和省、市、县政府的大力支持,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项目,组织实施了林业生态建设、农网改造、人畜饮水改造、镇村道路建设、镇村环境整治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农村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全镇村屯公路xx公里,实现了村屯道路畅通;农村计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稳步推进;生态保护、农电网改造等公共服务事业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进步。科教文卫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迅速,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医疗救治和疾病预防控制机制。移动电话、计算机开始进入农户家庭,扩大了农户接受外界信息的能力和渠道,农村居民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居民文化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新的提高,农民自编自演开展文体活动,县镇组织的科技、文艺下乡活动,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三)科技教育加快发展,农民素质不断提高
随着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和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逐年加大了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中小学校舍、农业信息网络、电化教育设施建设发展较快。目前,全镇共有x所中学、xx所小学,实现了区级标准化学校。不断加大对农民科技培训力度,组织实施了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科技入户、阳光工程等科教工程,每年培训农民达x万人次以上,培养一大批农村科技能人。广大农民积极学用新型科技,农用新科技在农村得到广泛普及。
(四)民主法制不断健全,基层组织进一步加强
在国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大环境下,广大干部群众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普遍增强,以宪法为核心,农业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重点的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广泛普及,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xxxx年在全镇x个村实行了村干部直选制度,全面推进了村党支部“两推一选”,一批懂科技、会经营、善管理、讲奉献、有知识的农村能人、致富能手进入“两委”班子,村党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实现“一肩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农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在全镇“两委” xx名干部平均年龄为xx. x岁,大专以上文化x名,高中、中专xx名,全面建立和推行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机制。先后出台了《xx镇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标准》,在指导全镇村务公开活动中,实行“五统一”(统一内容、形式、程序、时间、建档),做到“三为主”(村务公开以村“两委”、监督小组、镇农经中心为主),突出“一个重点”(以财务公开为重点),把群众关心的事情全部公开,村中重大问题向人大代表、村民代表征询意见,将财务公开延伸到村民小组,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综上所述,可见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大多数村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变化,但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制约农村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
二、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
(一)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
我镇的农业总体上还是粗放生产,加工能力低,产业化经营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在农作物种植和畜产品养殖过程中,更多地追求数量的增长,不注重质量的提高,更忽视了品牌效应,盲目效仿和低水平发展,且多以零散种养为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与此同时,农产品加工大多停留在初级生产、加工上,精深加工很少,因而农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竞争力较弱。此外,农户与加工或营销企业没有结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合同不规范,订单屡约率较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功能作用有待增强。我镇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模小,功能单一、结构分散,辐射力不强,推广型、农产品加工型和综合服务型专业组织协会制度不健全,内部管理不规范,政府协调成立的多,农民自发组建的少,多数会员不缴纳会费,财政专项资金扶持助推力弱化。协会活动开展不正常,带动力不强。虽然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一些相应的扶持政策,但其性能、地位和作用以及与其他经济组织、与地方政府的关系等问题没有明确的界定。
(二)农村投入严重不足
免征农业税后,我镇农村的基础财力巨减,财政“缺口”大,加之各村历史上形成的债务都很大。省、市、县下拨的转移支付无法维持镇、村组织机构运转所需财力。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投入严重不足。调查显示,由于受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瓶颈制约,部分行政村的农田水利建设和土地治理根本无法开展,导致农业抗风险能力薄弱。
(三)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
当前,绝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在思想素质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同时缺乏诚信意识,在产业化经营中常有违约等不守诚信行为出现。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xxxx年农村劳动力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xx%,初中文化程度占xx%,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xx%。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低下,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放工,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在道德素质方面,赡养父母、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有滑坡趋势,关心集体、热心公益等集体主义观念正在逐步淡化,赌博、封建迷信等不良社会风气有抬头的趋势。
(四)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滞后
我镇农村总体上的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农村医疗条件差,医疗水平低,农民生一场大病往往意味返贫。同时农村医务人员水平低,医疗卫生状况令人担忧。科技文化投入不足,底子薄、基础差、人才缺、资金少、设施差的状况未从根本上改变。绝大多数的村已没有文化活动室和相应图书,缺乏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和体育活动,县镇没有稳定的公共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严重不足,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尚未开展,农村弱势群体保障体系薄弱。
(五)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广大党员、干部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新意识不强。多数农村党员、干部沿袭于传统工作思路,习惯于行政命令式的工作方法,思想僵化、工作被动、疲于应付。二是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目前,一些农村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对新时期农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不强,发展的路子不宽,工作方法不多,在群众“盼富”面前力不从心。三是工作作风不扎实。服务意识不强,缺乏对农村工作的热情和对农民群众的感情,做“撞钟和尚”、做“太平官”。四是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级组织难以正常发挥作用,部分村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正常的办公费用都依靠转移支付来维持,因此村级组织作用无法发挥,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随之减弱。同时由于包产到户后以家庭为单位的农村经济发展,也致使了无人关心集体事业的现象的产生,村委会虽实行村民自治,但一些政策、规划在本村因无力参与支持而无法实施。五是农村村民自治工作发展不平衡。村务公开不及时,财务公开内容不全面,无明细帐,当地群众有意见。六是农民的法治意识淡薄。农村法制建设相对滞后,法律在调整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公民合法权益过程中,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农村社会法治文化的程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三、发展思路和几点建议
党的xx届x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就xx镇实际情况而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当前思路可理解为:努力推进和实现农村的农业产业化、农民知识化、村镇文明化、保障社会化和管理民主化。
农业产业化:加快农业结构调整,鼓励发展适度规模化经营,重点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实现家庭经营和联合组织经营的优势互补。努力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引导企业与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接机制,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努力在二、三产业上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增加农民收入。
农民知识化: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加大对农民科技文化知识教育和免费的实用技术培训,让他们能掌握一项致富的技术,加大对外出务工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开发和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潜力,加强对农民应该掌握的经营管理知识的教育,培养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村镇文明化:积极推进农村的“四改”(改环境、改容貌、改卫生、改观念),加大对农村公路、农电网、电视网、电话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改善镇村环境;编修村镇规划,推进现代化村镇建设,改变农村面貌。采取推行农村饮水改造、发展户用沼气、实行人畜分离和垃圾集中处理等措施,改善农村卫生状况;改变传统观念,提高农民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保护的意识,树立良好的文明乡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和谐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保障社会化: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医疗保险,积极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建立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失地农民生活保障机制,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救济制度,探索建立城乡衔接、公平统一的社会福利制度。
管理民主化:引导农民积极参加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活动。全面实行村干部“直选”和村支部“两推一选”制度,完善“一事一议”、村务公开、民主监督等制度,保障农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面对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和新要求,针对我镇的实际,现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一)加快城乡统筹,促进和谐发展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党的xx大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面对当前城乡发展的差距和矛盾,要始终把发展农村生产力、建立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放在第一位,全面提升农村经济发展。统筹城乡发展,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都要切实向农村倾斜,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各种限制,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要抓好统筹规划、城乡市场的统筹发展、城乡基础设施的统筹建设、城乡教育、卫生、社会事业的统筹发展和城乡社保制度的统筹,让农村和农民真正分享城市化、工业化的建设成果。
(二)加大农村投入力度,强化政府服务功能
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大力推动社会公众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交通、电力、通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城乡基础设施的共享度,解决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的瓶颈制约。通过加大农村公共产品的支持力度,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弥合各项公共事业方面的城乡差距。
(三)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建立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机制
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因此在积极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农业产业化投入的机遇,集中力量大力扶持发展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加快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引导农民主动融入大市场。通过选择优势项目,制定优惠政策,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招商引资兴办农副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提高农业附加值。此外,要积极组织实施好“阳光工程”,加强对外出务工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和就业率。同时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城镇住房、就业、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为进城农民提供公平的就业和生活环境。
(四)抓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快推进新村镇建设
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各级要有总体的规划,对全镇来讲,按照“分类指导,重点推进,逐步发展”原则进行规划,先选择条件好、有特色的村进行试点。根据其现有特点,对各村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搞好村镇规划建设,条件好的要高起点规划建设,其它地方的规划也要适度超前。规划设计以现代建筑方式,力求形式多样,既可生态庄园式,也可农村社区式,既可分散村落式,也可城郊集中式,严格规划管理,建新拆旧,逐步推进,实现村屯城镇化建设目标。
(五)继承与发扬并重,促进乡风文明建设
乡风文明建设,通过定标准、树典型,加强监督,奖惩分明等方法,建立健全乡风文明的评比奖励机制;文化活动要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建立农民自办文化扶持基金,引导农民发展民俗文化表演和地域风情旅游;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宣传队、文艺演出队、科技宣传队等各种形式送文艺下村,加强先进文化在农村的传播速度和覆盖范围,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要继承并发扬农村自身所拥有的文明传统,提倡尊老爱幼、妯娌和睦、邻里团结、不打架不骂人、爱护公物、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等良好乡风民俗。
(六)加快促进农村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居快推进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免收义务教育的杂费,调整中小学布局,增加教育投入,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增加农民受教育的机会建立城乡教师的合理交流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建立起政府出大头的农村基本医疗体系,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便民的征缴制度、就医制度和结算制度,探索建立参保农民小病受惠制度,让农民真正看得起病。以政府公共财政为主导,建立多渠道社会保障资金投入机制,建立新型的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让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建立健全新型社会救助体系,逐步构建起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就业帮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为补充的多元化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做到农村低保水平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步增长,使城乡居民同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篇十 2023县社会主义十三五规划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十三五期间,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将牵头会同相关部门在全省范围内通过重点支持、省市县联动、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各地建设一批美丽乡村优秀示范。该厅近日已发函要求各市县结合当地实际酌情挑选、报送村庄名单。
据了解,申报村庄需重点考虑规划、产业、生态、风貌、民风等因素,优先考虑列入市县政府重点建设的村庄。每个市县每年原则申报不超过10个村庄,已全面建成的美丽村庄原则不再申报。
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重点将围绕科学编制村庄规划、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和生活污水治理、改善农村住房条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展开。
新农村应该是环境优美、村舍整洁、经济繁荣、民主法治、诚信友爱、安定有序、保障可靠、社会和谐;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统筹城乡经济与社会发展,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农业的弱质性,人口的众多性,农村地域的广阔性是中国三农问题的根本特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新农村建设关键在农村和谐,难点在农民增收,近年来农村经济实现了长足、快速、稳步发展,但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以及影响农村稳定和持续繁荣的因素依然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新农村建设任重而道远。
一、xx县农村现状
二、存在的问题
1、劳动力素质低、思想观念落后。广大农村群众旧习俗、旧观念束缚严重,思想不解放,干部群众创新意识不强,不思进取,小农经济意识色彩浓厚、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小农观念根深蒂固,一方面限制了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难以接受新文化、新技术和新观念,阻碍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2、村级组织建设不强。为官一任,造富一方,为官者不仅要管理一方还要做群众致富的引路人和带头人,能选出真正的村官成为广大农民的企盼。村务公开、村民监督和干部作风建设成为关注的焦点。
3、文化生活单调,基层文化建设滞后。农村文化事业底子薄,基础差,人才缺,资金少,设施差的状况未从根本上改变。缺乏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和体育活动,民间文化遗产得不到发挥和有效保护。新建的文化站藏书少,资料缺乏;邮政局架线,电信局不送信号,农村有线电视普及率不足35%。
4、农村经济水平低。受农业基础、农业推广水平等影响,农村经济总量少,农民收入水平低,增长速度缓慢,城乡收入差距日益扩大,新农村建设乏力。
5、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差。2023年xx县建立了合作医疗组织,参保率虽达70%以上,但受报偿标准低的影响,还存在着因病返贫和看不起病的现象,农村医务人员水平低,药品价格反映强烈,医疗卫生状况令人堪忧。
6、小城镇建设发展缓慢,城镇化水平低,辐射带动力弱,城镇二、三产业发展缓慢,推动力不强,不能有效吸纳剩余劳动力。
7、村社缺乏规划,村庄零乱,渠、路、林不配套,不仅浪费了资源,而且严重影响着村社的美观。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构想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以农民增收为目标,抓主导产业促经济发展。只有发展富民产业,使农民增收致富有保障,才能支撑起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近年来xx县在大力发展致富项目入户工程,各村社都有致富项目带头人、个别村还有支柱产业、应继续壮大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积极发挥以点带面和典型辐射的带动作用,促进二、三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2、建设新农村应加强村社道路建设。要想富,先修路,纵观xx县乡村,道路硬化率低,应从农民群众关注的热点入手,发动农民,出资出力,解决村、社道路雨天泥泞、秋季尘飞的局面。
3、建设新农村,要加强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要构筑政府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发挥公共财政职能,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投入力度,使农村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坚持两手抓。在落实财力投入的同时,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对农民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基层党的建设,培养农民创造新精神,通过创业改善自己生活,帮助困难群众致富,共同建设文明富裕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5、建设新农村要搞好村镇规划。只有抓好规划,确保建设的科学有序,才能逐步改变村镇建设杂乱无章、水平低下的问题,切实改善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首先,抓好村镇建设整体规划,做到科学布局、合理安排,力求反映地方特色、体现文化内涵、保护生态环境。其次,严格按照规划搞建设,做到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推行一户一宅,鼓励农民拆旧建新。实行人畜分离。
6、建设新农村要以实施提高农民素质为依托,培育新农民。三农问题的核心是提高农民素质。应依托产业发展对农民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面向市场为农民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使xx县60%以上的适龄农民成为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和较强就业能力的新型农民。
7、建设新农村要以农业产业化为动力,组建新经济组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组织形式。应围绕近几年村社建立的各种专业协会,最大限度地把农民组织起来,提升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提高新经济组织的服务带动功能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促进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
8、建设新农村要以创建文明村镇为先导,塑造新风貌。我们应着力整治农村环境,植树造林,美化、净化村容镇貌,尽快改变农村的脏乱差现象。同时,扎实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改变农村的各种生活陋习,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创造一个农民群众安居乐业、物质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良好环境。
9、建设新农村要有好的基层带头人和领导班子。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工作的基础,也是建设新农村的组织实施者。要把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创建好班子作为农村各项工作的龙头,通过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提高农村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10、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以抓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重点。抓农村社会治安要以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为突破口,俗话说:游手好闲,人们都有事干了,小偷小摸和聚众赌博现象自然会销声匿迹;另外要对外来走村串巷的流动人口加以监管,避免不法行为发生;对村民要适时进行法制教育,严禁邪教等违法乱纪行为在农村中蔓延。
11、建设新农村要长远打算,从农村教育着手。孩子是社会发展的希望,再穷不能穷教育。从长远考虑我们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壮大师资力度,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要严禁体罚学生,为孩子健康成长创造和谐环境。积极推进农村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规模和现代化水平,节约资源;减免农村义务教育费、以及到城市就读借读费,让城乡教育同步发展。
12、建设新农村应整顿农村药品市场,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提高医务工作人员的医疗和职业道德水平,加大对药品的监督管理,严禁假冒伪劣和过期药品在农村市场横行。控制药品价格,让农民能够看得起病,放心看病。
篇十一 2023年县社会主义十三五规划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十三五”期间,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将牵头会同相关部门在全省范围内通过重点支持、省市县联动、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各地建设一批美丽乡村优秀示范。该厅近日已发函要求各市县结合当地实际酌情挑选、报送村庄名单。
据了解,申报村庄需重点考虑规划、产业、生态、风貌、民风等因素,优先考虑列入市县政府重点建设的村庄。每个市县每年原则申报不超过10个村庄,已全面建成的美丽村庄原则不再申报。
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重点将围绕科学编制村庄规划、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和生活污水治理、改善农村住房条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展开。
新农村应该是环境优美、村舍整洁、经济繁荣、民主法治、诚信友爱、安定有序、保障可靠、社会和谐;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统筹城乡经济与社会发展,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农业的弱质性,人口的众多性,农村地域的广阔性是中国'三农'问题的根本特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新农村建设关键在农村和谐,难点在农民增收,近年来农村经济实现了长足、快速、稳步发展,但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以及影响农村稳定和持续繁荣的因素依然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新农村建设任重而道远。
一、xx县农村现状
xx县地处河西走廊中部,xx县辖6镇4乡,111个村民委员会,总面积7439平方公里,农业人口18.97万人,播种面积达71万多亩,农民人均纯收入3444元,大口径财政收入达到2亿元,xx县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近日,xx县农调队对六坝乡南庄村和朱王堡镇新堡子村进行了专题调研。进入村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零乱的村舍,稀疏的树木散落在村舍周围。调查中村民反映强烈的是教育负担重,教师老龄化,教学质量不高,而且近年来学生日趋减少,许多学校面临合并,离校远的孩子上学成为问题。去年近 70%的村民参加了合作医疗,但报销标准低,受益不多。新堡子村肖存荣说,近几年国家政策好了,人均纯收入达4000元,只是村民文化生活比较单调,村上虽都建有文化活动室,但室内藏书甚少,活动也只限于个别节日,平时只有看电视,但即便是看电视,也只有几个台,有线无信号;另外,人们手里有了活钱,都想改善住宅,但缺乏合理规划、设计,小路四通八达,也为小偷行窃提供了方便,治安案件时有发生。近年来农民的生活有了明显改观,农村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时代的必然选择,也是广大农民现实的期盼。但新农村建设还面临许多困难,任重而道远。
二、存在的问题
1、劳动力素质低、思想观念落后。广大农村群众旧习俗、旧观念束缚严重,思想不解放,干部群众创新意识不强,不思进取,小农经济意识色彩浓厚、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小农观念根深蒂固,一方面限制了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难以接受新文化、新技术和新观念,阻碍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2、村级组织建设不强。为官一任,造富一方,为官者不仅要管理一方还要做群众致富的引路人和带头人,能选出真正的村官成为广大农民的企盼。村务公开、村民监督和干部作风建设成为关注的焦点。
3、文化生活单调,基层文化建设滞后。农村文化事业底子薄,基础差,人才缺,资金少,设施差的状况未从根本上改变。缺乏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和体育活动,民间文化遗产得不到发挥和有效保护。新建的文化站藏书少,资料缺乏;邮政局架线,电信局不送信号,农村有线电视普及率不足35%。
4、农村经济水平低。受农业基础、农业推广水平等影响,农村经济总量少,农民收入水平低,增长速度缓慢,城乡收入差距日益扩大,新农村建设乏力。
5、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差。2023年xx县建立了合作医疗组织,参保率虽达70%以上,但受报偿标准低的影响,还存在着因病返贫和看不起病的现象,农村医务人员水平低,药品价格反映强烈,医疗卫生状况令人堪忧。
6、小城镇建设发展缓慢,城镇化水平低,辐射带动力弱,城镇二、三产业发展缓慢,推动力不强,不能有效吸纳剩余劳动力。
7、村社缺乏规划,村庄零乱,渠、路、林不配套,不仅浪费了资源,而且严重影响着村社的美观。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构想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以农民增收为目标,抓主导产业促经济发展。只有发展富民产业,使农民增收致富有保障,才能支撑起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近年来xx县在大力发展致富项目入户工程,各村社都有致富项目带头人、个别村还有支柱产业、应继续壮大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积极发挥以点带面和典型辐射的带动作用,促进二、三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2、建设新农村应加强村社道路建设。'要想富,先修路',纵观xx县乡村,道路硬化率低,应从农民群众关注的热点入手,发动农民,出资出力,解决村、社道路'雨天泥泞、秋季尘飞'的局面。
3、建设新农村,要加强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要构筑政府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发挥公共财政职能,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投入力度,使农村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坚持两手抓。在落实财力投入的同时,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对农民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基层党的建设,培养农民创造新精神,通过创业改善自己生活,帮助困难群众致富,共同建设文明富裕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5、建设新农村要搞好村镇规划。只有抓好规划,确保建设的科学有序,才能逐步改变村镇建设杂乱无章、水平低下的问题,切实改善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首先,抓好村镇建设整体规划,做到科学布局、合理安排,力求反映地方特色、体现文化内涵、保护生态环境。其次,严格按照规划搞建设,做到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推行'一户一宅',鼓励农民拆旧建新。实行人畜分离。
篇十二 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原因调查报告
党的xx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全面小康的重大举措。党的xx大继续号召,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党的xx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局中的重点和难点,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难保证,人才难解决,环境难保护,陈规陋习难根除。因此,调查研究并设法解决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的困难和问题意义重大。
**月,根据县委的统一安排,我被选派到忙怀乡村党支部担任第一书记,机会难得,到任后,我与村两委班子成员就在今后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对策进行了调研。
一、新农村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基础环境和条件恶劣。一是地理劣势。山区群众常说“看到屋,走得哭”,真实地反映了山区沟渠纵横、山高坡陡的地理特征,这一特征使农业生产生活异常困难。二是土壤贫瘠。土壤肥力差、保水能力弱,不少地方仍沿袭刀耕火种,产出效益低。三是自然灾害频繁。山洪、干旱、风雹、地质滑坡等自然灾害年年发生,仅丫口组目前就有15户农户居住在滑坡危险地带,而农民抗御灾害能力较差。四是人居分散。山区大部分人口多为散居,密集度不高。据实地调查,村的人口密度仅为168人∕平方公里,很显然,村新农村建设的聚集动力非常弱。
(二)社会服务体系不到位。一是基础建设落后。由于多年来投入不足,导致贫困山区基础设施十分落后,特别是农业基础设施年久失修问题比较严重,普遍存在吃水难、上学难、行路难等问题。二是社会保障不完善。村卫生室形同虚设。山区群众无钱治病,大多数农民生了病也是硬撑,小病酿成大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突出。据实地调查,村农村妇女只有15%的人生了大病才去医院就医。同时,由于社会保障体系的缺失,养儿防老仍然是村最主要的养老模式,家庭成为重要支撑。三是文化生活匮乏。由于缺书少电,农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情况较为普遍。“早上听鸡叫,白天听鸟叫,晚上听狗叫”是村现状的真实写照。由于文化生活的匮乏,使封建迷信、赌博等乘虚而入,败坏了社会风气,也影响了山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四是城乡人民权利不平等。由于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家为了阻止农民进城找工作,实行了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使农村人特别是贫困山区农民在教育、就业、卫生、社会保障等多方面受到与城市人不平等的待遇。这个问题在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并没有真正解决,现在农民进城打工还是受到同工不同酬的歧视,甚至还存在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直接影响了农民的收入,同时又造成了和谐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三)农民整体素质偏低。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但由于历史原因,村的大多数农民文化水平低,综合素质不高。据实地调查,村全村共2019人,大专文化程度的只有3人,中专的只有7人,高中文化程度的只有12人,初中文化程度的有306人,小学文化程度1390人,文盲102人,未读书的儿童199人。贫困山区劳动力文化水平偏低。部分有文化、有技能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都在外务工,留守人员多为老人或儿童,难以承担起建设新农村的重担。同时,农民培训机制在贫困山区难以建立,有培训点也是流于形式,使农民的发展技能、思想水平与新农村还存在较大差距。山区农民普遍认为新农村建设是政府和党员干部的事,争取政府下拨资金踊跃,自己出资出力参与新农村建设积极性不高。
(四)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加大对村的扶持力度,采取了多种措施增加农民收入。但由于村自然经济成份较重、农户经营规模小、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农村信贷困难、农资价格高质量低的市场调控不力等原因,农民增收仍然十分缓慢。村地处大山深处,全村有513户2019人,可耕地面积3749亩,其中:水田只有522亩,多数为旱地(山坡地)。由于自然、地理、历史和人口素质低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山上农田水利设施难以配套,交通状况极差,雨天山体滑坡时有发生,村民缺乏教育,整体素质偏低,群众生产生活困难,虽然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300元,但发展不平衡,农民人均纯收入在1067元以下的达1373人,占68%,这一现状是制约新农村建设最为突出的矛盾。
二、村新农村建设的对策
(一)抓组织,发挥党员干部作用。贫困山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要建设一个富有战斗力的村级班子,一支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党员干部队伍。一是要建好村支部。建设战斗力强的村支部,带领贫困山区农民艰苦创业,建设新农村。二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通过“三培养”,把优秀村民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和村级后备干部,解决接班人问题。二是完善干部激励机制。健全村干部工资保障机制和增长机制,完善村干部正常离职后一次补发补贴机制,积极探索村干部“职业化”及养老保险制度的新途径,使村干部在政治上有盼头,工资上有保障,正常离职后有依靠,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
(二)抓规划,引导科学有序发展。贫困山区的现状决定了新农村建设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因此,必须从当地实际出发,从制定规划着手,区分轻重缓急,突出建设重点,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安排,循序渐进。一是科学制定区域规划。对地理特征基本相同,经济发展基本一致的贫困山区制定统一的区域发展规划,对发展定位、村庄布局、基础设施、主导产业和公共服务设施进行战略研究,突破自然村界限,科学编制村庄建设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社会公共事业发展规划。二是统筹制定村域建设规划。突出山区特色,找准每个村的优势和劣势,合理确定村庄规模,统筹规划产业方向,村庄布局、服务设施和住宅布点,做到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三是妥善把握规划制定和实施中的几个问题。要突出农民的主导地位,认真听取农民建议;要体现和谐性和包容性,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顺从山地势,做到基本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树,追求人与自然和谐;要严格控制占用耕地,要合理确立示范点,并实行动态管理;要选好切入点和突破口,量力而行,首先从农民最关心、最容易见成效的事情抓起,如实施安全民居建设、人畜分居和安全饮水建设等;要整合资源和项目,将资金集中起来办大事、办好事。
(三)抓教育,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树立“没有新型农民就没有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念,大力实施农民“素质教育工程”。一是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建立健全农民教育责任制,改进教育方式,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文明村(户)评比等,开展农民思想道德、法制文明教育;要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主要内容和政策措施,营造新农村建设氛围,引导农民破除“等、靠、要”思想,激励农民群众发挥好主观能力作用。二是加强农民的技能培训。进一步完善农民培训机制。要以村小学为依托,运用农民技校等形式,对农民进行种养加工业生产操作技术培训,使年满16周岁的山区劳动力基本掌握1—2门农业实用技术和非农领域就业技能,培养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对“守护型”农民中的种养大户、个体经营者、产业化带头人、返乡创业等进行重点教育,着力培育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三是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文化事业。从现状来看,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下一代,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山区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事业,使贫困山区的孩子上得起学,都能受到最基本的文化教育。
(四)抓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建设新农村最本质、最中心的内容是发展农村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这一要求在贫困山区显得尤为迫切,因此必须采取超常手段,强化过硬措施,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探索建立贫困山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一是挖掘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要继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使山区农民在农业产业链的延伸中获得更多的收入。二是继续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力度。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仍然是贫困山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要积极引导农民工有序流动,促使农村劳动力尽快就业,对有条件的贫困山区农民工进行技能培训,逐步提高农民工的就业能力和工资水平。
(五)抓基础,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尽快改善贫困山区生产生活环境,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要求,也是推进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改善山区农民生产生活环境,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进行分类建设。一是国家要结合贫困山区财力困难的实际,改革农民投工投劳办法,加大国家对贫困山区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大力把乡村公路延伸到规划的农民集中居住点;要让贫困山区的农民都能喝上清洁、安全的自来水;要积极推广沼气能源建设,带动改圈、改厕、改厨,改善贫困山区农民群众的生活和居住环境;要加强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切实推进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二是对部分高寒、自然环境恶劣的山区农民,要痛下决心,加大力度,一次投入,通过异地搬迁的方式使群众摆脱其恶劣的生产生活环境。
67位用户关注
35位用户关注
64位用户关注
28位用户关注
95位用户关注
11位用户关注
94位用户关注
镇党委书记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调研报告(7篇范文)
54位用户关注
95位用户关注
10位用户关注
39位用户关注
13位用户关注
19位用户关注
24位用户关注
19位用户关注
2023年一名大学生村官有关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十五篇)
10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