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范文网 > 书信稿件 > 稿件范文 > 评课稿
栏目

社会评课稿(15篇)

发布时间:2022-06-06 热度:15

社会评课稿

第1篇 高二年级政治《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评课稿

高二年级政治《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评课稿

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和合作探究法进行《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学习,重难点突出,基本实现了三维教学目标,突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分析。

一、课堂引入----激发学生参与对话的热情

本节课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视频和七人分粥的小故事的形式引出社会公平这个话题,这种课堂引入方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在此过程中充分肯定学生自己的'体验,激发了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

二、环节设计----体现建构主义教学理念

本节课设计了阶梯型问题,一步步引导学生由易到难自主学习,通过问题的发现、突破,最后实现问题的解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与文本对话自己发现问题,又在与老师、学生及自我的对话中解决问题从而主动建构文本意义。

三、学生参与----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

本课在如何实现社会公平环节设计了让学生根据当前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寻找相应的对策这一活动,注重学生的参与与合作探究,老师能够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进行个别指导,在学生发言的同时并让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补充,由于时间的限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展开得还不够充分。

四、学生评价----体现发展性评价

本课教师在课堂中充分开展师生评价、生生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并善于运用激励性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及时捕捉学生存在的问题从而进行诊断性评价方面略有不足。

五、教师修养----展现教师专业能力,充分发挥教育机智

本节课有一定难度但教师能自然过渡,从容完成,并在指导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能充分尊重学生和倾听学生的观点,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

总之,本节课设计层次分明,环环相扣,运用多媒体手段,但又不拘泥于多媒体,有板书有讨论,对待教材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是一节不错的新课。如果在生生对话和学生评价方面稍加改进,整节课效果会更好。

第2篇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草原人家》评课稿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草原人家》评课稿

吴老师本堂《草原人家》一课,许多地方值得我学习。

第一、本堂课吴老师有四次让学生朗读,有个体的读,也有齐读;有重点知识板块的读,也有补充材料的读。通过朗读的方式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也丰富了教学的手段。

第二、吴老师继续坚持她一贯的“小组合作竞赛法”,将重点(也是难点)知识通过这样的方式开展教学并落实。比如:探究“马赛人为什么要在赤道南北两地不停地来回迁徙?”她结合课本知识提供“非洲地图”和“非洲降水量柱状图”,有效的资料更有助于学生探讨和解决问题。

第三、辅助资料使用的精准。课堂导入的.环节使用了“水草心的博客”,一下子就吸引了全体学生包括听课老师的注意力,很快就进入主题。还有像“非洲地形图”“非洲气候图”“降水量柱状图”,在分析每个问题时运用的都很是到位。

第四、细节决胜成败。多年来吴老师的成绩总是领先我们,我个人觉得她的女性个人亲和力有助于她,像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总是在学生身边,要求学生回答问题时,她是经常是走过去用双手以“请”的方式,有事甚至双手扶着学生肩膀……

我们一直都说课堂要“有效”,吴燕连老师这样的课堂我觉得就是有效的课堂。

第3篇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富庶的四川盆地》评课稿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富庶的四川盆地》评课稿

听了郑老师的《富庶的四川盆地》一节课后,我有以下一些体会:

1、卢老师具有扎实的基本功,专业素养高,充满个性化教学的魅力,语言亲切,教态自然,充满教学智慧,课堂收放自如,具有较强的教材处理能力、应变能力和课堂调控能力。

2、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卢老师从四川盆地的地理位置开始介绍,接着讲到发达的农业、丰富的资源最后到巴蜀文化。教学的思路清晰,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环环相扣。

3、突出地理学科的特点。卢老师能充分利用地图进行教学,并且在上课的过程中处处提醒学生看图读图,在课堂中既落实的知识点又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4、在课堂上循循善诱,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整个课堂的气氛上和学生的回答问题的情况看,学生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真正掌握了知识,培养了能力。

5、将初三复习的要点在课堂中反复点到,加深学生印象。

第4篇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耕海牧渔》评课稿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耕海牧渔》评课稿

王**老师上的公开课《耕海牧渔》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印象一:情景导入,引人入胜,点题恰当。

王老师用国宴菜单三张图片导入,设问:从国宴菜单反映了该国的什么特色?――以鱼为主;接着展示地图让学生指出该国是日本,让学生对照地图描述日本的位置;然后展示东京筑地鱼市场的系列图片,问:哪个产业占一席之地?――点题:渔业为日本的主要产业;再进一步设问:为什么?这样充分运用情景导入,一环紧扣一环,既恰如其分地点题,又能很快地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印象二:把课堂交给学生,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王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通过合理的'情景设置问题,让学生去看、去想、去说,通过独立思考及同伴互助解决问题。如,探讨日本渔业发达的原因这一环节的教学,充分利用教材和图册资料,让学生运用手头的资料思考问题。提示可独立完成也可以与人合作,通过独立思考及与同伴讨论让不同的学生讲,从不同角度回答。而后教师提示答题的思路:从地形上的劣势、位置的优势及经济的支持等不同层面入手。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发散思维,更能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抽象思维,从而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能力。

印象三:注重知识的联系,注意不同案例的对比性教学。

王老师的课上的活,活在信手拈来、活在融会贯通。如日本地形的特点与瑞士的山地联系,找出共同的不利农业生产的特点;从日本工业对渔业的支持与美国的机械化生产相联系;把日本的特色渔业与楠溪江的特色联系起来;再如,把日本发展渔业的措施与舟山的渔业联系起来,为舟山渔场振兴修复计划提建议。这样注重了把不同知识的融合,有利于知识的整合和运用,达到学以致用。

总之,王老师的课知识落实到位,教学目标达成合理,给我们很好地上了一堂常态课。

第5篇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美国政治的心脏——华盛顿》评课稿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美国政治的心脏——华盛顿》评课稿

有幸听了白植银老师《美国政治的心脏——华盛顿》一课,我感触很深。

白老师基本功非常扎实,教态自然,上课态度幽默、亲切,做他的学生听他的课是一种享受,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很多的'知识。整节课做到了以下几点:

1、从教学目标上看,突出了一个“明”字。此堂课教学设计符合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如美国选址华盛顿作为首都的原因,既有地理环境的优越更有特定的历史条件,于是白老师出示了“华盛顿在美国本土的位置图”、“华盛顿城区图”以及各种华盛顿的景观图,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探究,很好地落实了教学的三维目标。

2、从教学内容上看,抓住了一个“准”字。即重点、难点确立准确,思路清晰。

3、从教学程序上看,体现了一个“清”字。过渡自然,严谨有序,层层深入,每一个环节流畅自然。用语严谨。

4、从教学方法上看,呈现了一个“活”字。表现在教法活,学法活。教法上采用地图、景观图、文字材料等,不同问题设置来引导学生学习;学法上设置适合学生探究的情景,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如思考:美国为什么选址华盛顿作为首都、华盛顿城市特色在哪儿等),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总结、知识迁移能力。

总之,整节课白老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定教,先让学生探讨,后再进行交流,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总之, 这是一节成功之课。

第6篇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评课稿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评课稿

陈老师这节课从设计到课堂的掌控、学生的参与等方面都把握的非常好,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教学详略得当,重难点突出,充分体现有效性、层次性、参与性结合,较好完成教学任务。现就听课过程中发现的亮点与不足提几点意见。

亮点:

1、课堂导入——富有感染力,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陈老师以反映社会现实的一段视频导入,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引起学生共鸣,并提出问题:他们为什么生活会这么困难,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和进一步探究的欲望,是画龙点睛之笔,为教学的展开做了很好的铺垫。

2、环节设计——层次分明,突出主题。

陈老师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了1个分粥的故事1个探究活动即我国目前的收入分配现状与问题,设置阶梯型问题(如),层层深入剖析相关知识点,从问题的'发现、问题的探究、问题的突破,最后实现问题的解决,符合学生认知特点与规律,体现量力性原则和建构主义教学理念,提高了本课教学的有效性。

3、学生参与——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老师是学习的指导者,是点燃智慧的打火机、催化剂。陈老师坚持以生为本,多次提问学生,关注学生参与,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数据、事例、视频等和灵活多变的教学策略如问答法、讨论法,分组交流探究等,能较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主动感悟,将课堂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体性。

4、课堂互动——氛围宽松热烈,体现教师良好的教学素养。

陈老师具有很强的课堂掌控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教态亲切自然,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走入学生中与学生一起探究问题,对学生的回答及时进行鼓励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愿意回答、想要回答,师生互动良好,原本枯燥的政治课变得生机盎然。

不足:

本课的知识含量大,概念多,因此在时间把握上稍有不足,也无法在课堂上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适当的检测。

总之,本节课是一节非常成功的课,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本对话等都进行的很到位,将本应是很难掌握的知识让学生在讨论探究中很自然的转化为学生的主动构建,也培养了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的责任感。

第7篇 高二政治《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评课稿

高二政治《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评课稿

陈教师的这节公开课是探索对话式课堂教学方法的实验课。课堂中,教师力求创设情景,科学设问,尊重学生,优化课件,调动学生积极性,吸引,鼓励,指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对话。

一、教学思想

导入的视频很能打动人心,几乎全班学生的注意力都被吸引,进入了教师创设的情景中。为接下来开展对话课堂教学奠定基础。问题的设计能关照学生的生活体验,而且教师提问亲切,生师互动热络,教师想扩大对话课堂教学效果的意图十分明显。讲解重难点问题时,能配合学生思考进度,逐步把思考的成果板书在黑板上,而不是采用标签式的板书。这种随着思维进展逐步板书,独具教师个性,显然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最后用了一个图表式的'文本作课堂小结,这种知识系统化的文本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认识前提。学生进行生本对话的效率更高了,使学生在下课之后,对课堂所学的知识记忆犹在。本节课体现面向全体的学生,注意创设情景,开展对话式教学,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说明讲课老师具备较强的现代教育观。

二、教材处理和教法运用

本课知识点多,涉及面广,重难突出。授课老师综合运用情景教学法,提问法,讨论法,讲授法,启发法、小组探究等方法,突破重点难点,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导入新课采用的教学视频很能调动学生情绪,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方面很有帮助,只是,视频中表现低收入群众的情景较多,没有强烈的对比。如果有相应的对比性情景相衬,比如高档会所的里面豪华与不远处某个情景对比,等等。这样的对比来那么两三个回合,反差越强烈,对学生思考问题越有帮助。

我国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现状这一环节教学中,学生情感很投入,虽然有可能挤掉“公平与效率”的时间,但慢节奏有利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产生情感共鸣,为理解公平分配的意义埋下伏笔。

教学重点突出。在讲如何实现公平分配时,教师运用了小组讨论法,探究法,提问法。课堂气氛热烈,生生对话,生本对话,生师对话活跃,充分。教学难点突破在讲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时,主要采用提问法和探究法,配合多媒体课件,主题明确,逻辑性强。教师在与学生互动时不乏俏皮话,这些细节对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对话的积极性无疑起到了积级作用。

课堂小结不是简单地进行文本展示,还配合教师讲解。四个部分的知识环环相扣,过度自然,充分展示了教师能准确把握教材体系及知识体系。

除了导入视频可以稍加改进之外,本人觉得,在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这个环节学生参与对话的积极性很高,但对话的深度与“我国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现状”这个环节相比稍显逊色。当然,教学注定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解决话的深度的问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第8篇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做学习的有心人》评课稿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做学习的有心人》评课稿

这节课通过登山闯关的游戏将知识与活动相结合,寓教于乐,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每一关闯关游戏都包含了如何做学习的有心人的方法:专心、耐心、恒心,让学生尝试克服困难,体验成功的乐趣,又懂得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克服学习中的一些不良习惯。品德教学也是源于学生的生活,因此教学中教师所选择的内容都是与学生的生活紧紧相联系。比如第一关的抢答题内容全部取自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学习的校园、熟悉的.老师、生活的班级等。

在教学陈刚看病记的环节,让学生讨论帮助陈刚克服坏习惯的金点子时,个别学生的想法比较偏激从而引发哄堂大笑。(为不让他看电视,将他锁起来。更有学生想以暴制暴,挖眼睛。)教师及时制止学生的不良行为,并引导学生回到帮助他人的目的上。由于个别班级电脑的问题,课前制作的课件没有在每个班级正常使用。教师就结合课本内容与板书带领学生进行闯关游戏,学生也学得津津有味。

第9篇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草原人家》的评课稿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草原人家》的评课稿范文

吴老师本堂《草原人家》一课,许多地方值得我学习。

第一、本堂课吴老师有四次让学生朗读,有个体的读,也有齐读;有重点知识板块的读,也有补充材料的读。通过朗读的方式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也丰富了教学的手段。

第二、吴老师继续坚持她一贯的“小组合作竞赛法”,将重点(也是难点)知识通过这样的方式开展教学并落实。比如:探究“马赛人为什么要在赤道南北两地不停地来回迁徙?”她结合课本知识提供“非洲地图”和“非洲降水量柱状图”,有效的资料更有助于学生探讨和解决问题。

第三、辅助资料使用的`精准。课堂导入的环节使用了“水草心的博客”,一下子就吸引了全体学生包括听课老师的注意力,很快就进入主题。还有像“非洲地形图”“非洲气候图”“降水量柱状图”,在分析每个问题时运用的都很是到位。

第四、细节决胜成败。多年来吴老师的成绩总是领先我们,我个人觉得她的女性个人亲和力有助于她,像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总是在学生身边,要求学生回答问题时,她是经常是走过去用双手以“请”的方式,有事甚至双手扶着学生肩膀……

我们一直都说课堂要“有效”,吴燕连老师这样的课堂我觉得就是有效的课堂。

第10篇 《宋朝的社会生活》评课稿

《宋朝的社会生活》评课稿范文

俞老师的这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1、能针对全英语教学中的特点,对一些学生不掌握的生词进行朗读,为学生听好这节课排除了障碍。

2、教学设计方法独特,为让学生了解宋朝的社会生活,设计成一次旅游——东京一日游,按线路要求观察和体会北宋时期开封的城市风貌和城市生活的基本状况,让学生了解东京的衣、食、住、行几个方面的信息,并由四个学生在黑板上分别写出来,然后,老师根据学生的'答案加以总结,设计成表格的形式加以概括。使学生形成完整知识。

3、为了加深对东京的了解,采用了对比的方法,把唐朝的长安和宋朝的东京进行比较,从对比中看出东京的变化,打破城市界限,反映北宋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

4、通过北宋的著名画家张择端描绘的东京繁华景象绘的一幅画《清明上河图》,形象地展现了北宋开封的城市风貌,是当时城市生活的百科全书。画面生动形象,使学生的一目了然。

俞老师的课堂很有感染力,经常配以一定的手势、动作,使学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整个课程设计独具匠心,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反映老师在教学上的扎实功底。但是作为一个全英语课堂教学,教师在语言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发音不是很清楚。语言驾驭能力还不是很熟练。因此教学没有按照预期效果完成。民间的传统节日活动没有来得及了解。使整个教学缺乏完整性。也就没有最后的课堂总结出现。

第11篇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规模空前的战争浩劫》评课稿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规模空前的战争浩劫》评课稿

今天听了吕老师的《规模空前的战争浩劫》课。吕老师先是通过图片引入一战,由一战再由一战过度到二战,主题顺序清晰明确,在教学的过程中穿插问题,由学生自主探讨,重视学生的参与,强调向学生提交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练习与活动,以保证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有足够的机会接触历史信息。

优点: 吕教师认真钻研了教材,准确地定位本课的重难点,教学过程中重难点突出,语言操练到位,知识拓展恰到好处。教态大方,亲切和蔼,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导入部分新颖自然,易让学生接受。教师的教学热情很高涨,充分调动课堂气氛。教学思路清晰,活动形式多样。重点突出,该放则放,简单的知识点就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教师的教学热情很高涨,充分调动课堂气氛。课堂气氛是通过师生间相互作用和同学间的相互影响而表现出来的一种群体心理状态;教学的方式很新颖,教师以导游的身份带学生以参观战争纪念馆的形式,学生很容易接受,上课教态自然、口齿清晰、表达准确。教学态度真诚,师生关系融洽。在教学内容方面,也比较丰富,尝试以学生为主体,寓学于乐。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让学生或老师们记忆深刻,久久不忘。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适时适度的运用鼓励的方法,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的欲望,使得这群第一次和授课老师接触的孩子们很快就喜欢上了他们。

建议:在落实教学内容的同时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调动课堂气氛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应该注重初中学生的特点,过于深入了,以至于学生不明白这是自己课本上哪一块的知识点了,造成学生不知所措。如果这节课更简单一点,那效果肯定是更好了!

第12篇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如何认识城市——以莫斯科为例》评课稿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如何认识城市——以莫斯科为例》评课稿

有幸听了杨琼惠老师《如何认识城市——以莫斯科为例》一课,我感触很深。

杨老师基本功非常扎实,教态很自然,而且上课也很幽默,和学生非常的亲近,做她的学生听她的课是一种享受,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很多的知识。

在杨老师的授课过程中,她从七年级就开始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比如在回答莫斯科城最初建立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哪些条件?她先让学生解答这题的关键词有哪些,然后对号入座,同时在探讨这题之时她提出了蕴含在其中的一个很深的观点,也是让老师容易忽略的一个观点,在认识城市的过程中,要让城市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中,这样更能加深对城市的理解。同时杨老师时时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比如在学生课件展示之后,她很风趣的说,学生的课件很精美,有很多的图片,而老师的课件都是黑白色,她即赞美了学生课件的漂亮,同时也告诉我们的信息,老师的课件也需要做得漂亮一些。

整堂课,杨老师都是以学定教,先让学生探讨,后再进行交流,而且交流时还有轻重,而且杨老师的效率很高,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第13篇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评课稿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评课稿

听了姚老师的《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一课,感到深受启发,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课的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把两纲教育融合在学科教学的始终,使思品课凸显出学科的育人价值。

一要把学科教学与两纲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充分挖掘教材中实施两纲教育的素材。

在思品课的教材中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的素材无处不在,但需要我们教师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火眼金睛”,要善于去挖掘,同时又要避免到处贴上标签,这样才能真正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自然而然的获得情感的'升华和认识的提高。比如姚老师在《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这一课时,设计了这样的新课导入,用多媒体显示唐代王维的山水画作品和王维的诗《画》,“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引导学生欣赏诗与画的美景,然后话锋一转,将这四句诗以另外的情景展现的话,大家还觉得它美吗?图片显示出环境脏乱带来的后果。这段材料的选取体现了教师善于发现和挖掘资源的“眼光”和能力,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眼球,起到了很好的导入作用,也体现了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和生命教育的主题。

二要引入学生生活中所熟悉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共鸣。

思想品德课教学要遵循“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善于在教学中将学生生活中所熟悉的情景引入,使思品课教学内容生活化,这就要求思品课教师在认真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需要大胆地整合教材内容、合理补充材料,使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状态,这样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使使思品课发挥出学科的育人价值。姚老师在教学中运用了黄浦江死猪事件、限塑令、无车日、环保生态高铁等发生在学生实际生活中的情景,使学生感到实在、亲切,也容易接受。

三是要注重过程和体验,重视内化为学生的行动。

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课前调查,设计过程,注意根据教学内容挖掘“两纲”教育的引发点,重视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真实的体验,注意调控引导,淡化结论使学生在学习生活、实践和研究活动中感悟,在体验中提高认识,并在潜移默化中转化为学生内在的道德品格和素养。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呈现了图片“优美的校园、家园”、“难堪的环境问题”、设计了学生活动“金点子、倡议书、畅想画”等,把课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注重了让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行动,具有积极意义。

总之,思品课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两纲教育素材,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重视学生实践体验,注重实际效果,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实施两纲教育,发挥德育功能的学科目标

第14篇 承担对社会的责任评课稿

承担对社会的责任评课稿范文

听了陈老师的《承担对社会的责任》一课,这是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的主题是“责任与使命”。

本课的亮点有很多如:

①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法多样,教学重点突出,问题的设计围绕教学目标并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规律;

②导入新课较新颖,从伟人名人、公众人物关爱社会的例子,引导学生关爱社会,选取的'材料有较强的说服力,又突出了教材观点;

③课堂上注重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能结合沥海镇中学学生志愿者活动、义务献血等开展讨论,挖掘当地的社会公益活动并展示图片,鼓励学生关爱家乡,关爱社会;

④教师风趣幽默,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有激情,精神饱满,教学思路清晰,抑扬顿挫。

除此以外陈教师还有许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一、教师在教材的处理上

1、教师在教材资源,又不拘泥于教材。在教学中使用了教材的材料,大多是学生感兴趣的材料。

2.强化知识,夯实基础,三维。承担对社会的责任的每个要求,创设情境,师生归纳,然后用要学生反复朗读,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的责任观。

二、教法上

(1)陈教师一直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着眼学生的长远发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教学中启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陈老师重点采取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活动与老师点拨引导相结合的教学策略,通过活动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学会多层次、多角度的思考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感受快乐,在快乐中感悟知识,在感悟中实现情感的升华。

总之,听陈老师的课,有种层次清晰,循循善诱的感觉。教师的条理事那么的清晰。在我以后的课堂中,有许多可以借鉴的东西。觉得颇有收获。

第15篇 小学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评课稿

小学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评课稿

教学内容:

辽海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三个主课题《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的第一课时。

评课内容:

李老师执教的是辽海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三个主课题《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的第一课时。在教学中,李老师能结合教学内容,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学生参与课堂实践,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整节课李老师精巧的教学设计,充满激情的演绎,让凝固的教材文本演化成了灵动的课堂。让我们惊喜地看到,孩子们在一次次活动中已经走进文本,做到了回归生活,体验深刻。纵观本节课我认为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教学目标定位准确

本节课,从同学们喜欢的电视明星,到大家爱看的`电视节目,再到由看电视引发的小小辩论,直至最后征集金点子科学看电视,每一项活动的设计都能较好的体现了本课的宗旨。整节课的教学内容也紧紧围绕目标展开,教师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在课堂上围绕目标开展活动,师生、生生互动和谐,充分体现了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

2、教学思路层次清晰、新颖独创

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李老师的教学思路符合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从由学生喜欢的人物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到借助图片揭示问题,再到争论看电视的利弊这一关键问题,最后协调矛盾提供知识性建议。整个教学过程连贯、自如,富有层次性。学生乐于参与到活动中来,他们体会到看电视的乐趣,感悟到看电视的学问。这样的教学活动设计真实的反映了教学内容,同时也符合学生实际。

本节课李老师为了进一步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明晰看电视存在利弊的问题,大胆创设了“小小辩论赛”的活动情境,让学生自己当辩手,通过多方寻找依据来阐明自己的观点,从而激化矛盾令预设教学内容水到渠成。这一设计很好的体现了教师在教学思路上的独创性。

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思维是活跃的,情绪是饱满的,他们体验到了合作的快乐,感悟到了课堂生成的精彩。

《社会评课稿(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相关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