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电气化铁路区段防止职工触电事故安全措施
一、各岗位职工通用安全措施
1.凡涉及电气化铁路区段(以下简称电华区段)作业的各单位,都必须认真组织职工学习本措施,并经考试合格后方准上岗作业。对新改职直接从事电气化作业的职工,要将本措施纳入三级安全教育内容,通过安全教育合格后方准上岗作业。
2.所有接触网设备,自第一次受电开始,在未办理停电接地手续之前,均按有电对待。
3.在电化区段,除专业人员按规定作业外,所有职工和所携带物件(如长杆、导线等)与接触网设备的带电部分,必须保持2米以上的距离。
4.在距离接触网带电部分不足2米的建筑物作业时,接触网必须停电,停电后要安设可靠的临时接地线,并设专人监护。施工结束后,接触网工要确认所有工作人员都已进入安全地点,方可通知正式完工,并办理消令手续。
5.在电化区段,职工不准登上机车车辆顶部或翻越车顶通过线路。
6.电化区段所有接触网支柱应悬挂或涂有“禁止攀登”、“有电危险”警告牌。施工人员禁止在支柱上搭挂衣物、攀登或在支柱旁休息。
7.在电化区段,通过铁路平交道口的汽车、拖拉机等运输工具装载的货物高度(从地面算起,下同)不超过4.2米和触动道口限界门的活动横板或吊链。严禁在装载高度超过2米以上的货物上坐人。
8.禁止通过任何物体,如棒条、导线、水流等与接触网的各导线及相连部件相接触(接触网特殊带电作业除外)。
9.严禁向接触网上搭挂绳索等物,若发现接触网上挂有线头等物,不准接触。发现接触网导线断落时,人员要远离10米以外,并将该处加以防护,立即通知有关部门。
10.当接触网绝缘不良时,在其支柱、支撑结构及其金属结构上,在回流线与钢轨的连接点上,都有可能出现高电压。因此,平常应避免与上述部件接触,当接触网绝缘损坏时,禁止与之接触。
11.用水或一般灭火器浇灭离接触网带电部分不足4米的燃着物体时,接触网必须停电;距离接触网超过4米的燃着物体,可在接触网不停电情况下进行灭火,但水流必须不向接触网方向喷射。若用沙土灭火时,在距接触网2米以上时,可不停电。
12.对非电气化区段的有关人员临时进入电化区段工作时,应由分配工作单位的负责人向有关人员传达电化区段安全注意事项。
二、接触网作业安全措施!
1.所有的接触网设备,自第一次受电开始即认定为带电设备,除专业人员按规定作业外,任何人所携带的物品与接触网设备的带电部分必须保持2米以上的距离。
2.对从事接触网运行和检修工作的有关人员,要每年组织一次安全技术知识考试。对新参加工作、变更职务或工作单位及中断工作连续6个月以上,担任接触网运行和检修工作的人员,要事先进行安全考试,考试不合格者,不准上岗作业。
3.接触网工每2年进行1次身体检查,对不适合接触网作业的人员要及时调整。
4.在进行接触网上作业前,作业组全体成员必须穿戴好防护鞋、安全帽,所用的工具及安全用具,必须经过检测,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5.在接触网上进行停电或带电作业时,除具备规定的工作票外,还必须有值班供电调度员批准的作业命令。雷电天气禁止在接触网上作业。
6.在距地面3米以上进行高空接触网作业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并根据带电或停电作业的不同情况,设专人监护。用车梯进行作业时,应指定车梯负责人,工作台上的人员不得超过2名;所用的零件、工具等均不得放置在工作台面上。使用梯子作业前,作业人员要检查梯子是否牢靠;作业中要有专人扶梯,梯脚要安放稳固,严防滑移;梯子上只准1人作业。
7.作业时严格执行停电作业命令程序,接到停电作业命令后,必须先验电接地后,方准进行作业。在验明确已停电后,要立即在作业地点两端和与作业地点相连、可能来电的停电设备上装设接地线;如作业区段附近有其他带电设备时,在需要停电的设备上装设接地线。
8.在停电作业的接触网附近有平行带电的线路或接触网时,为防止感应危险电压,除按规定装设地线外,还要根据需要增设接地线。
9.凡接触网及电力作业人员进行隔离开关、负荷开关倒闸时,必须有调度命令;对车站、机务段或路外厂矿等单位有权操作的隔离开关,在向供电调度申请倒闸命令之前,要令人需到该站、段、厂、矿等单位主管负责人办理倒闸手续。从事隔离开关倒闸的作业人员,其安全等级不得低于三级。
10.遇有危及人身或设备安全的紧急情况,可以不经供电调度批准,先行断开断路器或有条件断开的负荷开关、隔离开关并立即报告供电调度;但再闭合时必须有供电调度的命令。
11.在接触网事故的抢修中,在未采取保护措施的情况下,任何人不得进入事故现场触及故障设备。遇有断线事故时,不得进入断线落点10米范围内。
12.在电化区段,严禁轨道作业车上人员在接触网带电情况下攀登作业台。
三、工务作业安全措施
1.在电化区段拆换钢轨或鱼尾板时,要按有关规定首先连接好横向及纵向连接线,保持钢轨间电气回路的畅通,连结要紧固,导电要良好,确保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出现危险电压。
2.在通往牵引变电所的铁路专用线上换钢轨时,在设置可靠的分路连接线前,不得将回流线从钢轨上拆开,拆装回流线由牵引变电所的工作人员进行。
3.在养路施工中,要防止撞坏和禁止拆开接地线。因施工需要拆开接地线时,要按规定的导线截面接好临时接地线,此项工作要由接触网工或经过专门训练的工务人员进行。
4.在电化区段,通过和使用的各种机具(铺碴机、铺轨机、铺路机、架桥机及吊车等)设备,不得超过机车车辆限界,所有工作人员(包括所持工具)与接触网带电部分必须保持2米以上的距离。
5.在进行隧道内的检查、补漏、衬砌修补、油刷标志、刨冰使用高梯搭设脚手架及隧道口的粉刷装饰、端墙检修等作业,与接触网带电部分不足2米距离时,必须在接触网停电后进行。
6.在接触网带电情况下,使用轨道拖车装卸钢轨时,所有工具(如撬棍等)不准超过头顶。使用电力机车边走边卸时,不得将电力机车置于所卸车辆的后部。
7.在施工中使用发电机、空压机、搅拌机等机电设备时,在距离接触网5米范围内要有良好的接地装置;在可能带电部位,应有“高压危险”明显标志,并采取有效防护措施。
8.电化区段开山放炮、清除线路两侧危石、危树作业时,要与供电段商定,采取有效防护措施。
四、机务作业安全措施
1.在接触网未停电未接地的情况下,禁止到蒸汽机车的锅炉、司机室和煤水车、内燃机车及电力机车的车顶上进行任何作业。
2.在蒸汽、内燃、电力机车上,均应在可攀登到车顶的梯子和通过走台板的前门、天窗等处,涂有明显的“有电危险,禁止攀登!”警告标志,并应加锁或安装自动报警装置。
3.凡进入电化区段的蒸汽、内燃机车,对危及乘务人员人身安全可能造成触电危险的部位和零部件(如蒸汽机车风泵排汽管应改为y型或弯向一侧),都必须进行加装改造。
4.蒸汽机车上的火钩、火扒和铁锹等工具,都要放在固定地点,取送、使用时不得越出司机室。给水人员和清灰给水作业时,使用工具不得超过头顶。
5.在带电接触网下禁止登上机车润煤和测量存煤量,禁止在冲洗棉丝后,用火钩往锅炉蒸汽塔上部甩递及软管冲洗机车上部。蒸汽机车上水时,必须在指定的线路上接触网停电并接地后进行。
6.电力机车在段内整备作业中,需要操作隔离开关时,要严格执行登记、监护、呼唤应答等各项制度,办理必要的手续,不得简化程序。
7.电力机车在段内进行整备作业时,司机必须亲自检查确认高压室内、地沟内或机车下无作业人员,并与副司机呼唤应答、鸣笛后,方可升弓。
8.救援列车在电化区段作业时,必须在接触网停电并接地情况下方准进行。
五、车辆作业安全措施
1.在接触网未停电接地的情况下,禁止到各种车辆的车顶上进行任何作业(如检查车顶设备、上水、上冰等)。
2.在可以攀登通往客车、机械保温车的梯子和支架处,均应涂有明显的“禁止攀登”、“有电危险”警告标志。
3.禁止在接触网未停电未接地时,开闭罐车和保温车的注口(盖)或在注口处进行工作。
4.在接触网未停电未接地时,禁止使用软管冲洗车辆上部;冲洗车辆下部软管的方向不得朝上。
5.在接触网未停电未接地时,处理车辆故障不足2米时,必须在无接触网线路上或按规定办理停电手续后,方准进行作业。
六、调车及接发列车作业安全措施
1.在带电的接触网线路上进行调车时,禁止登上棚车(在区间和中间站禁止登上敞车)使用手闸制动,编组、区段站在接触网高度为6200毫米及其以上的线路上准许使用敞车手制动机时,不准踏在高于手制动机踏板台的车帮上或货物上作业。
2.禁止调车及接发列车人员直接或间接地(通过任何物体)接触接触网各导线、部件及电力机车的电力设备。列车上水不准水管朝上。
3.当区间或站内(包括机车整备线、装卸线)接触网停电接地时,不得向该区间或站内接发电力机车及其牵引的列车。
4.登乘电力机车进行调车作业时,必须停稳后上下车。
5.因电力机车起动快、制动猛,运转车长要防止漏乘或因紧急制动停车发生意外。
七、装卸作业和押运人员安全措施
1.在带电的接触网下,不准在敞车、平车、罐车等车辆(棚车、保温车、家畜车内除外)上进行装卸作业。不准用竹竿等物测量货物的装载高度等靠近接触网的作业。)
2.装卸作业时必须在指定的线路上安全区域内停电进行。作业结束,值班员确认所有人员均已离开危险区域后,方准向接触网送电。
3.在装卸货物线的分段绝缘器内侧2米处应埋设符合规定标准的安全作业标志,在标志外或非指定带有接触网的线路上,严禁登上车顶作业。
4.装卸货物列车,不经有关部门批准不得超限,因装载加固不良需要整修时,均应将车辆送回货物线整修,如必须在电化区段上作业时,必须在接触网停电后方准进行。
5.在接触网未停电未接地时,禁止吊车的吊臂在接触网下伸臂转动。
6.各类罐车在电气化区段发生泄漏时,严禁人员上车处理,要将其牵引到非电气化区段处理。如情况紧急必须在电化区段处理时,要立即通知供电调度,在接触网停电后方可处理。
八、电务作业安全措施
1.在电化区段的有关电务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线,必须连接牢固,接触良好,接地电阻符合要求。2.在信号机上工作,必须确认接地良好,保持人体和所持工具与接触网带电部分2米、与回流线1米以上的距离,作业时设人监护。
3.在轨道上作业,必须保证牵引电流的畅通并设好防护。
4.发现抗流变压器中心连结线(板)和抗流变压器因故损坏时,不得擅自处理,必须通知有关部门,并按有关规定,作好安全防护,采取保证牵引电流畅通措施后,方可处理。
5.在对电化区段通信信号设备检查、维修保养、处理故障时,必须按有关规定使用好绝缘、防护用品。
九、房建工程作业安全措施
1.检查维修牵引变电所房屋及附属设备时,必须与变电所负责人联系,经同意登记签认后,在变电所有关人员监护下,方准进行。
2.检查、维修与接触网接近的房屋、建筑及设备时,作业人员及所持工具与接触网带电部分必须保持在2米以上的距离。
3.在接触网带电时,严禁用竹竿及金属长大物件等测量接触网与房屋、建筑、设备的距离。
4.在站场施工时,严禁水柱向接触网方向喷射。装卸湿粉石灰时,应尽量远离接触网,防止破坏及降低接触网对地绝缘。
5.手持木杆、梯子等工具通过接触网时,必须水平通过,不准高举超过安全距离。
6.在修建靠近接触网的房屋、建筑及设备时,严禁借助铁塔支柱搭脚手架或在铁塔支柱上下。
十、接触网分停(分段停电)作业安全措施
1.接触网实行上下行分段停电作业,要使作业组成员始终处于接地线的保护范围之内,保护接地线与接触网相连,要有足够的接触面积和良好的导电性。
2.在一线停电一线有电的情况下,禁止使用抛线验电法,改用35千伏级的音响验电器。
3.在停电线路上作业时,作业组成员(包括所持工具材料)与带电体的距离要保持在允许范围内,并设专人进行监护。
4.作业人员(包括工具、器材)不得侵入未停电的邻线界限,接地线人员负责本线和邻线车辆通过的防护。
5.接触网检修时,供电部门必须在车站行车室指派人员,随时监视列车运行状态,注意车站值班员要牌情况,及时通知作业组。
6.实行上下行分停作业时,为避免错入工作区,各业务系统必须执行“工作票制”,并必须分别办理上行和下行停电工作票。一线作业完毕必须清点人数、地线数,无误后方可消令,然后再办理另一线路停电作业命令。
7.各业务系统在施工中要加强联系,密切配合,一线已线封闭,在不执行双线避车和中间停止作业下道避车时,要根据本系统施工特点,按规定设置防护人员。不允许电力机车、蒸汽机车通过渡线或间隙,并采取封闭措施。
8.穿越有电线路搬运梯车时,必须放倒移动。
9.在双线桥隧、高堤、深堑等处所施工时,要注意人员、机具避车,做到提前通知,统一行动。
10.对在接触网分段停电的电化区段作业的有关人员,各单位要组织搞好安全技术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准作业。
第2篇 预防坍塌事故的安全措施
一、基本要求
1、为预防坍塌事故发生,保证施工安全,依据《建筑法》和《安全生产法》对施工企业提出的有关要求。
2、凡从事建筑新建、改建、扩建等活动的有关单位。
3、坍塌是指施工基坑坍塌、边坡坍塌、基础桩壁坍塌、模板支撑系统失稳坍塌及施工现场临时建筑(包括施工围墙)倒塌等。
4、法定代表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全面负责,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应制定预防坍塌事故的安全技术措施。项目对本项目的安全生产全面负责。项目经理部应结合施工组织设计,根据建筑工程特点,编制预防坍塌事故的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实施。
5、基坑、边坡、基础桩、模板和临时建筑作业前,施工单位应按设计单位要求,根据地质情况、施工工艺、作业条件及周边环境编制施工方案,单位分管负责审批签字,项目分管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验收,经验收合格签字后,方可作业。
二、预防措施
在土方开挖工程中,常常发生由于挖后基坑的坡壁土体在某一坡面产生滑动而下落坍塌的事故。造成这类事故的主要原因:①.坡壁太陡或施工单位贪图省工省力,对土方可能坍塌无设防;②.施工方法欠妥或不正确;③.施工环境与地质条件较差,如施工场地狡小,防护设施不齐全,防护措施不力,设防不及时,以及地质情况异常等;④.边坡顶部荷载太大。当边坡顶部受压或受震时,坡壁土体的凝聚力、磨擦力减小,并在某一坡面产生剪切力造成滑动而下落坍塌;⑤.雨水浸泡,施工场地排水不畅,特别是降雨后,地表径流入基坑,受水浸泡坡面产生滑动而坍塌。凡此种种原因均产生不良后果:一是延误工期;二是人身伤亡;三是经济损失。
滨海花园安置房1#~3#楼工程,位于集美区杏林西滨;本工程为厦门杏林杏欣经济开发有限公司,黄石市佳境建筑进行设计;厦门圣德信工程管理有限公司;框剪19层;总建筑面积为58281.51m2,造价约为7864.05万元;由厦门市吉兴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进行施工。
因此,为了避免在土方开挖后基坑的坡壁土体在某一坡面产生滑动而下落坍塌的事故,特制定在土方开挖过程中应采取的如下预防技术措施:
1、在开始施工之前,应当进行详尽的研究,制定完善的安全保护措施,建立安全组织,落实责任制度。
2、机械施工时,应当严格按照土方开挖机械的有关操作规程进行施工。
3、在陡峭的山坡下施工,应首先检查山坡上的情况,如果发现危岩、孤石、崩塌岩体、断裂坡面等不稳定迹象,须妥善处理后再进行施工。
4、基坑开挖时,要根据设计深度和土质类别来确定边坡系数;如果放坡受场地限制,必须采取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
5、地质条件较好、土质均匀且地下水位低于基坑底高程时,可不放坡、开挖成直壁,但必须控制在规范的允许深度以内。若超过允许深度,应根据地质类别和深度对照规定的边坡系数进行放坡,同时采取支撑等必要的固壁安全保护措施。
6、在边坡顶部,要尽力减少荷载(静荷载、动荷载)。弃土的堆放,距离开挖线应大于0.8-1.0m,堆积高度不得超过1.5m。
7、施工方法必须正确。土方开挖施工时,应自上而下分层均衡挖,严禁采用掏洞或挖空脚基的方法。施工人员严禁在基坑内休息。
8、开挖后如地质情况异常,在遇有砂子、河卵石以及其他松懈土质时,应加大放坡系数或加设固壁支撑;若遇淤泥、流沙、地下水位较高地段,可选择集水坑或集水井降低地下不位。
9、施工期间若无法避免降雨时,要首先制定安全保护措施,防止雨后地表水流入基坑;对坑内的积水要及时排除,尽量缩短浸泡时间。
10、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以防动力机械的震动影响,严禁在开挖边缘处行驶机动车辆和堆放杂物。
11、模板作业时,施工单位对模板支撑宜采用钢支撑材料做支撑立柱,不得使用严重锈蚀、变形、断裂、脱焊、螺栓松动的钢支撑材料和。支撑立柱基础应牢固,并按设计计算严格控制模板支撑系统的沉降量。支撑立柱基础为泥土地面时,应采取排水措施,对地面平整、夯实,并加设满足支撑承载力要求的垫板后,方可用心支撑立柱。斜支撑和立柱应牢固拉接,行成整体。
12、楼面、屋面堆放建筑材料、模板、施工机具或其他物料时,施工单位应严格控制数量、重量,防止超载。堆放数量较多时,应进行荷载计算,并对楼面、屋面进行加固。
13、施工项目应按地质资料和设计规范,确定临时建筑的基础型式和平面布局,并按施工规范进行施工。施工现场临时建筑与建筑材料等的间距符合技术标准。
14、临时建筑外侧为街道或行人通道的,施工单位应采取加固措施。禁止在施工围墙墙体上方或紧靠施工围墙架设广告或宣传标牌。施工围墙外侧应有禁止人群停留、聚集和堆砌土方、货物等的警示。
15、施工现场使用的组装活动房屋应有产品合格证。施工单位在组装后进行验收,经验收合格签字后,方能使用。对搭设在空旷、山脚等处的活动房应采取防风、防洪和防暴雨等措施。
16、雨期施工,施工单位应对施工现场的排不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保证排水畅通。在傍山、沿河地区施工时,应采取必要的防洪、防泥石流措施。深基坑特别是稳定性差的土质边坡、顺向坡,施工方案应充分考虑雨季施工等诱发因素,提出预案措施。
第3篇 预防连杆螺栓折断事故安全措施
连杆螺栓在运行中断裂将会产生严重的捣缸事故,它不仅造成打坏缸盖、缸套,使连杆变形弯曲,甚至还会造成捣破机体、折断曲轴等重大经济损失。为避免连杆螺栓折断而产生的捣缸事故,使用维修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连杆螺栓在发动机运行中承受很大的交变冲击载荷,是发动机的重要零件,它是用优质合金钢经调质处理和精密加工制成,有较高的强度和抗冲击韧性,不可用一般普通螺桂或劣质零件代替。若螺栓材质、热处理、加工精度不符合技术要求,将导致机械强度不够而发生变形断裂事故。
2.装配前应仔细检查。当发现螺栓上有划伤、滑扣、裂口、凹痕、缩颈或裂纹(应用浸油法检查或磁力探伤检查),或螺栓、螺母配合松弛,或螺栓不能与螺栓孔紧密配合,或利用对比法观察,螺栓长度比新的标准螺栓长度长2%的,都应予更换。
3.检查连杆轴承与连杆轴颈的配合间隙,若间隙过大,易于导致连杆螺栓的断裂事故。此时应更换新的连杆轴承或加大轴承,并予选配或刮配。
4.检查连杆螺栓或螺母与连杆端盖台肩支承面的贴合情况,若有毛刺或不平,应予修磨,否则连杆螺栓受附加力矩作用,极易折断。
5.装配时应用扭力扳手将连杆螺栓交替分次(一般分3—4次)逐步均匀拧至规定钮矩。若拧紧钮矩不足,工作中连杆结合面产生缝隙,螺栓受冲击力时易被拉断或剪断;拧得过紧,螺栓伸长变形,强度降低,受力后易折断损坏。各种机型发动机的连杆螺栓规定扭矩不尽相同,在缺乏技术资料的情况下,可根据螺栓直径估算其安全权矩范围,如mu连杆螺栓,其安全扭矩为60—80nm;m12螺栓,其扭矩为80—100nm;m14螺栓,其扭矩为100—120nmo。
6.打螺栓时若发现同一连杆上某一螺栓扭矩超过规定值过多时,应将该连杆上的两只连杆螺栓全部拧松后重新分次交替拧紧,并使两只螺栓松紧一致。不允许仅仅松退拧得过紧的那只螺栓,否则螺栓产生附加弯曲应力,易疲劳断裂。
7.在拧紧连杆螺栓过程中,应设法转动曲轴,检查其转动是否自如,若螺栓拧紧后曲轴转动困难应查找原因,切不可将连杆螺栓拧松来转动曲轴。
8.为预防连杆螺栓或螺母工作中松动,应采用崭新的开口销、铁丝或锁片等防松装置锁紧;若螺母上的槽口与螺栓上的孔末对正,原则上只能往里旋去对准;用过的开口销、铁丝或锁片不得再用。
9.使用中应定期检查连杆螺栓紧卧情况,发现松退时应查找原因,检查螺栓有无损伤,再用权力扳手按规定钮矩分次拧至规定值。
10.工作中当连杆螺栓松退或被拉长时,在完全松脱、断裂之前,因连杆轴承松旷,会发出较大的敲击声和振动,此时应立即停车,以免发生更大事故。
11.当某根连杆螺栓有滑扣、裂损或断裂时,应将同一连杆上的两根连杆螺栓成对更换,不得新旧搭配使用。
12.当发动机多次烧瓦或一次烧瓦严重时,连杆螺栓材料受高温退火作用,金相组织发生变化,机械强度下降,承载能力下降,应予换新。
13.当发动机出现飞车、咬缸或翻车事故后,切不可忽视对连杆螺栓的仔细检查,当发现螺栓变形、裂损后,应及时更换。
14.为预防连杆螺栓疲劳断裂损坏,在发动机工作累计6000—7000小时后,即使螺栓外表元明显损伤,也应换新。
第4篇 预防触电事故的安全措施
一、正确使用电气设备
触电事故的发生是因为人接触到带电部件或意外带电部件,电流通过人体造成的。如果我们把带电部件用绝缘材料隔开,或将导线装在人们不会接触的地方,电流就无法通过人体,触电就可以防止。因此,我们要加强安全用电教育,并正确使用电气设备。
(一)电气设备管理
1、所有电气设备,都应有专人负责保养。这样可以及时发现接
地不良、绝缘损坏等隐患,便于电工及时修理,避免设备带病运行。
2、大扫除或搞卫生时,不要用湿布去擦拭或用水冲洗电气设备,以免触电或使设备受潮、腐蚀而形成短路。
3、不要在电气控制箱内放置杂物;也不要把物品堆置在电气设备旁边。
(二)认真检查
1、在使用移动电具前,必须认真检查,特别是插头和电线等最容易损坏的部位,更要仔细查看。搬动移动电具,一定要切断电源。切断电源时,绝不可以毛手毛脚,更不能采用“钓鱼式”,将插头远距离拉下,致使插头和电线损坏,留下事故隐患。
2、检修后的电气设备,在没有验明无电之前,一律不准盲目触及,谨防触电。
二、严格遵守电气安全制度
规章制度是用血的代价换来的,是保障安全、促进生产的有效手段,我们必须严格遵守。
(一)作业中,如需拉接临时电线装置,必须向有关管理部门办理申报手续,经批准后,方可请电工装接;严禁不经请示私自乱拉乱接。对已批准安装的临时线路,应指定专人负责,到期即请电工拆除。
(二)当发现班组内电气设备出现故障、缺陷时,必须及时请电工修理;其他人员一律不准私自装拆和修理电气设备。
(三)不准随便移动电气标志牌;更不准在情况不明的状况下,擅自合闸。
三、定期检查电气设备
(一)检查是预防事故的好方法。员工只要掌握了电气设备的检查方法和内容,就能在生产作业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请电工等专业人员维修。
(二)电气设备的开关、插头、保险等,必须保持完整良好。
(三)绝缘损坏的电线和设备,应及时通知电工人员进行修理。
第5篇 回采工作面回柱放顶预防冒顶事故安全措施
(1)工作面支柱“见四回一”,回柱顺序为:由下向上,逐根回撤,严禁多头回撤。回柱时要加固退后支护(加斜撑支护)。
(2)回柱前,先补齐工作面断、脱支柱,清理好安全退路,打好丛柱或特殊支柱,才能进行回柱工作。
(3)回柱期间必须随时注意顶板压力显现情况,回柱时要有专人负责观察顶板压力变化情况是,一旦发现顶板明显来压时,必须及时撤出人员,向矿领导汇报。待压力稳定后再进入工作地点作业。
(4)工作面要按规定及时回柱放顶,回柱时必须先打好密集支柱方可进行,在密集支护中要留出0.5-0.7米宽的安全出口,安全出口的间距不得大于10米,严禁在控顶区内提前撤柱。采用金属支护时可以不架设木垛。
(5)回柱时沿工作面由下往上,由老塘向煤壁的方向进行,回柱工应经验丰富,责任心强,技术熟练的工人担任。
(6)回采工作面上下安全出口必须架设木垛增强上下安全出口支护的支撑力,确保安全出口的安全。上下安全出口的联接巷20米内要加固支护。
(7)回柱时要用长把啄子或长铁勾回收支护,人员不得进入空区内捡支柱。
第6篇 预防高空坠落事故安全措施方案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
2)工程地点:
3)建设单位:
4)设计单位:
5)建筑层数:四跃五层
6)建筑高度:
1、本标段为_______的上部工程,由1-6#楼、1-7#楼、1-8#楼、1-9#楼、1-10#楼、1-11#楼、1-12#楼、1-13#楼、1-14#楼、1-15#楼共10栋框架结构的通用厂房组成,总建筑面积约:89176m2,除了1-10#、11#为4层外,其余均为5层框架结构。
2、上部结构体系为框架体系,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5g,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屋面防水等级为ⅲ级火灾危险性分类为丙2类(工业建筑).
3、1-6#~9#通用厂房:建筑主体高度为23.1m,一层建筑面积为1820m2,总筑面积为9203.71m2。总长为64m,总宽为34.2m。
4、1-10#、11#通用仓库:建筑主体高度为20.0m,一层建筑面积为2401m2,总筑面积为为9888m2。总长为54.6m,总宽为47.6m,主楼方向设置加强带。
5、1-12#~14#通用厂房:建筑主体高度为23.1m,一层建筑面积为1590m2,总筑面积为为8145m2。总长为56.0m,总宽为34.2m。
6、1-15#通用厂房:建筑主体高度为23.1m,一层建筑面积为1450m2,总筑面积为为7445m2。总长为45.4m,总宽为34.2m。
结构型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7)耐火等级:二级
8)抗震设防烈度:七度
9)设计标高:±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黄海高程) m
10)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11)工程造价:约8000万元
2.2工程建设内容简介
工程所在地从地理位置上处于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降雨量1143㎜,而夏季厦门地区气温较高,并常伴有台风天气。
为了确保该工程施工安全、预防和杜绝高空坠落事故、坍落事故的发生,我们设想了可能诱发的事故源:1、施工人员违章作业,未正确使用安全“三宝”;2、“洞口”未按防护标准,随时设置防护设施;3、“临边”防护不到位;4、竹脚手架未执行技术规范。
一、针对以上随时可能诱发的事故源,我们从施工人员抓起,积极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
1、参加施工的工人,要熟悉本工种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操作中应坚守岗位,严禁酒后操作。
2、电工、焊工、塔吊工、信号工、架子工及其他特种作业人员,须经过专业培训,考试合格后,持有效的操作证才准独立操作。
3、正确使用个人劳动防护用品和保护安全防护设施。进入现场,须戴好安全帽,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作业,且无任何防护措施的,民用工业须系好安全带、安全网、安全立网按规定使用,定期检查,不符合要求的严禁使用。
4、在进行土方与基础施工时,应尽量安排在雨季以前完成。确实需要在雨季施工时,应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妥善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技术质量措施和安全措施。土方开挖前要准备好防洪器材和排水机械设备。
二、“洞口”防护措施
1、施工现场的洞、坑、沟、预留孔、楼梯口、通道口等危险处,要设有盖板、围栏、安全网等防护设施明显标志。
2、楼板、屋面和平台等面上短边尺寸小于25㎝,等大于2.5㎝的孔口,必须用坚实的盖板盖设。盖板应能防止挪动移位。
3、楼板面等边长为25㎝~50㎝的洞口,安装预制构件时的洞口以及缺件临时形成的洞口,可用其所长竹、木等作盖板,盖住洞口。盖板须能保持四周搁置均衡,并有固定其位置的措施。
4、边长为50㎝~150㎝的洞口,必须设置以扣件扣接钢管而成的网格,并在其上满铺竹笆和脚手板,也可采用于贯穿于混凝土板内的钢筋构成防护网,钢筋网格间距不得大于20㎝。
5、边长在150㎝以上的洞口,四周设防护栏杆,洞口下张设安全平网。
6、垃圾井道,应随楼层的砌筑工安装而消除洞口,或参加预留洞作防护。
7、墙面等处的竖向洞口,心落地的洞口应架装开关式、工具或固定式的防护门,门栅网格的间距不应大于15㎝,也可采用防护栏杆,下设挡脚笆(板)。
8、下边沿至楼板或底面低于80㎝的窗台等竖向洞口,如侧边落差大于2m时,应加设1.2m的临时护栏。
9、对邻近的人或物有坠落危险性的其他竖向的孔、洞口,均应以盖板盖没或加以防护,并有固定位置的措施。
三、临边作业防护措施
1、基坑周边、尚未安装栏板的阳台、料台与挑平台周边、雨篷与挑檐边,无外脚手架的屋面与楼层周边都必须设置防护栏杆。
2、分层施工的楼梯口的楼段边,必须安装临时护栏,顶层楼梯口应随工程结构进度安装正式防护栏杆。
3、井架和脚手架等与建筑物通道的两侧边,必须设防护栏杆。地面通道上部应搭设安全防护棚,平台口还应设置安全门或活动防护栏杆。
4、外脚手架内立杆与建筑物间距超过20㎝的,每间隔一层张设安全平网一道。
5、搭设临边防护栏杆时,应由上、下两道横杆及栏杆柱组成,上杆离地面高度为1.0~2.0m,下杆离地面高度为0.5~0.6m,坡度大于1:22的屋面防护栏杆应高于1.5m,并加挂安全立网。防护栏杆必须自上而下用安全立网封闭或在栏杆下边设置严密不低于18㎝的挡脚板或40㎝的挡脚笆。
6、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措施,应在项目部组织相关人员逐项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四、竹脚手架的防护措施:
1、严格遵守竹脚手架的搭设作业规定和技术交底。
2、搭设场地应平整,夯实并设置排水措施。
3、搭设前对竹材认真进行筛选。
4、剪刀撑、斜杆等整件拉结杆件和连墙件应随搭开的架子一起及时设置。
5、切实贯彻落实各项检查规定,严格细致地加强管理。
五、要严防滑坡和边坡塌方。雨期施工中基坑中(槽),边坡坡度的确定应比常规施工时适当减缓,并根据土质情况采用适宜的坡面覆盖保护措施。弃土或堆放材料与坑边的距离,干燥密实土不小于2.5m,松软土不小于4m。挖土机械停放位置要停在安全处,降雨时要随时检查支撑和边坡情况,防止浸水塌方。
六、要严防基底浸水引起基土结构的破坏。清底时要根据基底土质情况预留适当厚度的覆盖土层以防雨淋,待基础施工前再将覆盖层挖去。基坑挖好后要迅速协调组织好钎探、验槽、放线、拍底等工作,尽量减少土基暴露时间。
______________工程有限公司
2007年6月15日
第7篇 氨安全措施事故应急处置原则
特别警示
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吸入可引起中毒性肺水肿。
理
化
特
性
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20℃、891kpa下即可液化,并放出大量的热。液氨在温度变化时,体积变化的系数很大。溶于水、乙醇和乙醚。分子量为17.03,熔点-77.7℃,沸点-33.5℃,气体密度0.7708g/l,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0.59,相对密度(水=1)0.7(-33℃),临界压力11.40mpa,临界温度132.5℃,饱和蒸气压1013kpa(26℃),爆炸极限15%~30.2%(体积比),自燃温度630℃,最大爆炸压力0.580mpa。
主要用途:主要用作致冷剂及制取铵盐和氮肥。
危
害
信
息
【燃烧和爆炸危险性】
极易燃,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引起燃烧爆炸。
【活性反应】
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健康危害】
对眼、呼吸道粘膜有强烈刺激和腐蚀作用。急性氨中毒引起眼和呼吸道刺激症状,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肺炎,重度中毒者可发生中毒性肺水肿。高浓度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和心搏停止。可致眼和皮肤灼伤。
pc-tw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mg/m3):20; pc-stel(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mg/m3):30。
安
全
措
施
【一般要求】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置知识。
严加密闭,防止泄漏,工作场所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生产、使用氨气的车间及贮氨场所应设置氨气泄漏检测报警仪,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应至少配备两套正压式空气呼吸器、长管式防毒面具、重型防护服等防护器具。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手套。工作场所浓度超标时,操作人员应该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可能接触液体时,应防止冻伤。
储罐等压力容器和设备应设置安全阀、压力表、液位计、温度计,并应装有带压力、液位、温度远传记录和报警功能的安全装置,设置整流装置与压力机、动力电源、管线压力、通风设施或相应的吸收装置的联锁装置。重点储罐需设置紧急切断装置。
避免与氧化剂、酸类、卤素接触。
生产、储存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禁止使用电磁起重机和用链绳捆扎、或将瓶阀作为吊运着力点。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特殊要求】
【操作安全】
(1)严禁利用氨气管道做电焊接地线。严禁用铁器敲击管道与阀体,以免引起火花。
(2)在含氨气环境中作业应采用以下防护措施:
——根据不同作业环境配备相应的氨气检测仪及防护装置,并落实人员管理,使氨气检测仪及防护装置处于备用状态;
——作业环境应设立风向标;
——供气装置的空气压缩机应置于上风侧;
——进行检修和抢修作业时,应携带氨气检测仪和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3)充装时,使用万向节管道充装系统,严防超装。
【储存安全】
(1)储存于阴凉、通风的专用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房温度不宜超过30℃。
(2)与氧化剂、酸类、卤素、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罐远离火种、热源。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存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3)液氨气瓶应放置在距工作场地至少5m以外的地方,并且通风良好。
(4)注意防雷、防静电,厂(车间)内的氨气储罐应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的规定设置防雷、防静电设施。
【运输安全】
(1)运输车辆应有危险货物运输标志、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未经公安机关批准,运输车辆不得进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限制通行的区域。
(2)槽车运输时要用专用槽车。槽车安装的阻火器(火星熄灭器)必须完好。槽车和运输卡车要有导静电拖线;槽车上要备有2只以上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器和防爆工具;防止阳光直射。
(3)车辆运输钢瓶时,瓶口一律朝向车辆行驶方向的右方,堆放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不准同车混装有抵触性质的物品和让无关人员搭车。运输途中远离火种,不准在有明火地点或人多地段停车,停车时要有人看管。发生泄漏或火灾时要把车开到安全地方进行灭火或堵漏。
(4)输送氨的管道不应靠近热源敷设;管道采用地上敷设时,应在人员活动较多和易遭车辆、外来物撞击的地段,采取保护措施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氨管道架空敷设时,管道应敷设在非燃烧体的支架或栈桥上。在已敷设的氨管道下面,不得修建与氨管道无关的建筑物和堆放易燃物品;氨管道外壁颜色、标志应执行《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gb 7231)的规定。
应
急
处
置
原
则
【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应用2%硼酸液或大量清水彻底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泄漏应急处置】
消除所有点火源。根据气体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穿内置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的全封闭防化服。如果是液化气体泄漏,还应注意防冻伤。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气体通过下水道、通风系统和密闭性空间扩散。若可能翻转容器,使之逸出气体而非液体。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液体泄漏物。用醋酸或其它稀酸中和。也可以喷雾状水稀释、溶解,同时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如果钢瓶发生泄漏,无法封堵时可浸入水中。储罐区最好设水或稀酸喷洒设施。隔离泄漏区直至气体散尽。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隔离与疏散距离:小量泄漏,初始隔离30m,下风向疏散白天100m、夜晚200m;大量泄漏,初始隔离150m,下风向疏散白天800m、夜晚2300m。
第8篇 液化石油气安全措施事故应急处置原则
特别警示
极易燃气体。
理
化
特
性
由石油加工过程中得到的一种无色挥发性液体,主要组分为丙烷、丙烯、丁烷、丁烯,并含有少量戊烷、戊烯和微量硫化氢等杂质。不溶于水。熔点-160~-107℃,沸点-12~4℃,闪点-80~-60℃,相对密度(水=1)0.5~0.6,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1.5~2.0,爆炸极限5%~33%(体积比),自燃温度426~537℃。
主要用途:主要用作民用燃料、发动机燃料、制氢原料、加热炉燃料以及打火机的气体燃料等,也可用作石油化工的原料。
危
害
信
息
【燃烧和爆炸危险性】
极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或明火有燃烧爆炸危险。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点火源会着火回燃。
【活性反应】
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健康危害】
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急性液化气轻度中毒主要表现为头昏、头痛、咳嗽、食欲减退、乏力、失眠等;重者失去知觉、小便失禁、呼吸变浅变慢。
职业接触限值:pc-tw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mg/m3):1000;pc-stel(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mg/m3):1500。
安
全
措
施
【一般要求】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置知识。
密闭操作,避免泄漏,工作场所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生产、储存、使用液化石油气的车间及场所应设置泄漏检测报警仪,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配备两套以上重型防护服。穿防静电工作服,工作场所浓度超标时,建议操作人员应该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可能接触液体时,应防止冻伤。储罐等压力容器和设备应设置安全阀、压力表、液位计、温度计,并应装有带压力、液位、温度远传记录和报警功能的安全装置,设置整流装置与压力机、动力电源、管线压力、通风设施或相应的吸收装置的联锁装置。储罐等设置紧急切断装置。
避免与氧化剂、卤素接触。
生产、储存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禁止使用电磁起重机和用链绳捆扎、或将瓶阀作为吊运着力点。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特殊要求】
【操作安全】
(1)充装液化石油气钢瓶,必须在充装站内按工艺流程进行。禁止槽车、贮灌、或大瓶向小瓶直接充装液化气。禁止漏气、超重等不合格的钢瓶运出充装站。
(2)用户使用装有液化石油气钢瓶时:不准擅自更改钢瓶的颜色和标记;不准把钢瓶放在曝日下、卧室和办公室内及靠近热源的地方;不准用明火、蒸气、热水等热源对钢瓶加热或用明火检漏;不准倒卧或横卧使用钢瓶;不准摔碰、滚动液化气钢瓶;不准钢瓶之间互充液化气;不准自行处理液化气残液。
(3)液化石油气的储罐在首次投入使用前,要求罐内含氧量小于3%。首次灌装液化石油气时,应先开启气相阀门待两罐压力平衡后,进行缓慢灌装。
(4)液化石油气槽车装卸作业时,凡有以下情况之一时,槽车应立即停止装卸作业,并妥善处理:
——附近发生火灾;
——检测出液化气体泄漏;
——液压异常;
——其他不安全因素。
(5)充装时,使用万向节管道充装系统,严防超装。
【储存安全】
(1)储存于阴凉、通风的易燃气体专用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房温度不宜超过30℃。
(2)应与氧化剂、卤素分开存放,切忌混储。照明线路、开关及灯具应符合防爆规范,地面应采用不产生火花的材料或防静电胶垫,管道法兰之间应用导电跨接。压力表必须有技术监督部门有效的检定合格证。储罐站必须加强安全管理。站内严禁烟火。进站人员不得穿易产生静电的服装和穿带钉鞋。入站机动车辆排气管出口应有消火装置,车速不得超过5km/h。液化石油气供应单位和供气站点应设有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专用钢瓶库;建立液化石油气实瓶入库验收制度,不合格的钢瓶不得入库;空瓶和实瓶应分开放置,并应设置明显标志。储存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3)液化石油气储罐、槽车和钢瓶应定期检验。
(4)注意防雷、防静电,厂(车间)内的液化石油气储罐应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的规定设置防雷、防静电设施。
【运输安全】
(1)运输车辆应有危险货物运输标志、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未经公安机关批准,运输车辆不得进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限制通行的区域。
(2)槽车运输时要用专用槽车。槽车安装的阻火器(火星熄灭器)必须完好。槽车和运输卡车要有导静电拖线;槽车上要备有2只以上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器和防爆工具。
(3)车辆运输钢瓶时,瓶口一律朝向车辆行驶方向的右方,堆放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不准同车混装有抵触性质的物品和让无关人员搭车。运输途中远离火种,不准在有明火地点或人多地段停车,停车时要有人看管。发生泄漏或火灾要开到安全地方进行灭火或堵漏。
(4)输送液化石油气的管道不应靠近热源敷设;管道采用地上敷设时,应在人员活动较多和易遭车辆、外来物撞击的地段,采取保护措施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液化石油气管道架空敷设时,管道应敷设在非燃烧体的支架或栈桥上。在已敷设的液化石油气管道下面,不得修建与液化石油气管道无关的建筑物和堆放易燃物品;液化石油气管道外壁颜色、标志应执行《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gb 7231)的规定。
应
急
处
置
原
则
【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立即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就医。
皮肤接触:如果发生冻伤,将患部浸泡于保持在38~42℃的温水中复温。不要涂擦。不要使用热水或辐射热。使用清洁、干燥的敷料包扎。如有不适感,就医。
【灭火方法】
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泡沫、二氧化碳、雾状水。
【泄漏应急处置】
消除所有点火源。根据气体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静风泄漏时,液化石油气沉在底部并向低洼处流动,无关人员应向高处撤离。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穿防静电、防寒服。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若可能翻转容器,使之逸出气体而非液体。喷雾状水抑制蒸气或改变蒸气云流向,避免水流接触泄漏物。禁止用水直接冲击泄漏物或泄漏源。防止气体通过下水道、通风系统和密闭性空间扩散。隔离泄漏区直至气体散尽。
作为一项紧急预防措施,泄漏隔离距离至少为100m。如果为大量泄漏,下风向的初始疏散距离应至少为800m。
第9篇 防止触电事故检修安全措施
检修工作是技术工作,但电气检修工作中包含十分重要的组织内容。检修工作可分为全部停电检修、部分停电检修和不停电检修等三种情况。为了保证安全,应建立必要的工作票制度和停电保护制度。
(1)工作票制度
工作票有两种。在高压设备上工作需要全部停电或部分停电者;以及在高压室内的二次回路和照明等回路上工作,需将高压设备停电或采取安全措施者,就填用第一种工作票。
在带电作业和带电设备外壳上工作,在控制盘和低压配电盘、配电箱、电源干线上工作,以及在无需高压设备停电的二次接线回路上工作等情况下,应填用第二种工作票。
另外可根据不同的检修任务、不同的设备条件、以及不同的管理机构,可选用或制订适当格式的工作票。
(2)停电安全措施
全部停电和部分停电的检修工作应采取下列步骤以保证安全。
停电。应注意对所有能够给检修部分送电的线路,要全部切断,并采取防止误合闸的措施。
验电。对已停电的线路或设备,不论其经常接入的电压表或其它信号是否指示无电,均应验电。
放电。放电的目的是消除被检设备上残存的静电。
装设临时接地线。为了防止意外送电和二次系统意外的反馈电,以及消除其他方面的感应电,应在被修部分外端装设必要的临时接地线。
装设遮栏。在部分停电检修时,应将带电部分遮挡起来,使检修工作人员与带电体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
悬挂标志牌。标志牌的作用是提醒人们注意,表示线路或设备运行状态。
第10篇 煤矿电气系统事故隐患及安全措施
1煤矿供电系统主要事故隐患
由于电气设备和设施缺陷(选型不当、分断能力不够、电缆过载、不阻燃等)可能引发的电气事故有:电源线路倒杆、断线、过负荷、短路、停电、人员触电、电气设备起火、电火花、防爆电气设备失爆等。
1)雷击过电压和消防隐患。雷雨时节因雷击产生过电压、放电产生火花或将设备和电缆击穿、甚至短路。放电产生的火花或短路的火源将易燃物(电缆、控制线、动力油、油污等)点燃,引发火灾,变配电室内未装设机械通风排烟装置及无足够的灭火器材,处理事故困难,导致事故扩大,造成全矿停电,停风、停产。
2)开关断路器容量不足。因开关、断路器遮断容量较小,不能分断短路电流,瞬间因短路故障产生大量的热能而烧毁设备及电缆,引发火灾事故,造成部分用户或全矿停电、停风、停产,严重时能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3)主变容量不足,电源线路缺陷。主变压器容量不足,一台发生事故时,其余变压器不能保证矿井一、二级负荷供电。矿井电源线路未按当地气象条件设计,遇大风、雪、覆冰等恶劣气候,线路强度不足,易造成倒杆、断线,造成全矿停风、停产,井下作业人员会因停风而有生命危险,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4)继电保护装置缺陷。继电保护装置未按规定装设或采用不合格的落后、淘汰产品,会出现越级跳闸、误动作造成无故停电,扩大事故范围。
5)闭锁缺陷。开关柜闭锁未装设或失效易造成误操作,刀闸在带负荷状态下停送电,造成短路。人员在开关内部带电状态下进入会发生触电。
6)井下电气火花事故。①井下使用的电气设备安装、维修不当,造成失爆(如防爆腔/室密封不严、防爆面、密封圈间隙不符合要求等),在开关触点分-合或其他原因产生电火花时,可能点燃瓦斯造成火灾或引起瓦斯爆炸事故。②井下带电电缆由于外力原因破损、拉脱、电缆绝缘下降易造成系统短路、接地,引发电气火花,电气火花有可能造成点燃瓦斯,造成火灾或瓦斯爆炸事故。③电气设备保护失灵,当出现过流、短路、接地等电气事故时拒动,使设备、电缆过载、过热引发电气火花,有可能点燃瓦斯,造成火灾或瓦斯爆炸事故。
7)井下人员触电事故。①井下电工操作时所使用的绝缘手套、绝缘靴、验电笔等器具破损、绝缘程度降低,验电笔指示不正确。②闭锁装置不全、失效、警示标志不清,人员误入。③设备电气保护装置失效,设备、电缆过流、过热仍不能掉闸断电,使其绝缘程度下降或破损。④接地系统缺损、未可靠接地、保护接地失灵,设备外壳、电缆外皮漏电。⑤违章带电清扫、带电安装、带电检修、带电搬迁机电设备。⑥不执行停送电制度或误操作,停错、送错电,误认开关和电缆,没有执行作业监护制度,没有悬挂“有人作业,不准送电”牌。⑦无工作票及安全措施,不执行高压电网作业中停电、验电、放电等规定和要求。
8)井下大面积停电事故。①井筒内电缆固定不牢,电缆坠入井筒,造成井下大面积停电事故。②井下电气设备、电缆当发生短路事故时,电气保护装置拒动或动作不灵敏,造成越级跳闸。③正常分列运行的双回路违章并联运行,当一段母线供电系统发生短路事故,引起另一段母线供电系统同时掉闸,双回路停电。④应采用双回路供电的区域或设备,采用了单回路供电。
9)雷击入井事故。①经地面引入井下的供电线路,防雷设施不完善或装置失灵。②由地面入井的管路、井架在井口处未装或安装的少于两处集中接地装置接地不良。③通信线路在入井处未装设熔断器和防雷装置,或装置不良。
10)静电危害事故。井下能产生静电的设备和场所很多,各类排水、通风、压气管路,由于内壁与高速流动的流体相摩擦,使外壁上产生大量的静电电荷,在对地绝缘较好的管壁上产生的静电电压,可达300v以上,塑料等非导体材料管道,更易产生静电。静电放电火花会成为可燃性物质的点火源,造成爆炸和火灾事故;人体因受到静电电击的刺激,可能引发二次事故,如坠落、跌伤等。
11)单相接地电容电流的危害。矿井电网的单相接地电流达到15~20a时,如不加以补偿限制,弧光接地可能引起接地点的电气火灾,甚至引发矿井瓦斯、煤尘爆炸事故。
12)谐波及其危害。矿井电力系统中主要的谐波源是提升机采用晶闸管供电且具有非线性特性的变流设备。谐波的危害主要有:①使电网电压波形发生畸变,致使电能品质变坏。②使电气设备的铁损增加,造成电气设备过热,降低正常出力。③使电介质加速老化,绝缘寿命缩短。④影响控制、保护和检侧装置的工作精度和可靠性。⑤谐波被放大,使一些具有容性的电气设备(如电容器)和电气材料(如电缆)发生过热而损坏。⑥对弱电系统造成严重干扰,甚至可能在某一高次谐波的作用下,引起电网谐振,系统紊乱,造成设备损坏。
2针对上述事故隐患的安全对策措施
1)地面变电所和井下其它变(配)电所,每年要全面统计用电负荷。系统参数有变化时,应重新核算短路电流,为继电保护的计算、整定和试验提供可靠的依据。有大容量负荷投运,要重新整定和试验。
2)采区供电系统应跟随工作面不断推进随时调整并绘制供电系统图,计算短路电流,全面校核继电保护整定值。
3)下井电缆在井筒段敷设时,支架上应采用橡胶压块固定的措施。制定定期检测、检查制度,井筒淋水较大时,应采取相应措施。
4)矿井高低压供电设备应装设漏电保护,加强井下电气设备的维护管理,确保电气设备良好接地,防止失爆、漏电事故的发生。
5)必须确保采掘供电分开,照明综保、煤电钻综保、低压检漏继电器必须正常使用,灵敏、可靠。
6)掘进工作面局部扇风机应实现“双风机、双电源”,并能自动切换,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7)井下使用的电气设备、电缆要严把入井关,防止没有“二证一标志”的电气设备和电缆流入井下。
8)对电气设备的绝缘性能要定期测试,对损伤、破皮漏电的电缆要立即更换。
9)完善供电系统中防止反送电的制度和措施,防止反送电造成触电事故。对变电所供电系统设备、设施合理布置,各开关柜编号、控制负荷,根据供电实际予以明确标识,防止误操作。
10)地面输电线路、变电所及井架等建构筑物均按规定装设避雷设施,每年雨季前均应检测合格,重点防止架空电源线路遭受雷击,造成全矿停电。
11)定期对电网电容电流进行测试,超标过20a时应采取限制电容电流的措施。
12)设置滤波装置,并对矿井电网谐波情况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对滤波系统作相应调整,以确保供电系统的安全运行。
3结束语
煤矿电气事故的发生具有随机性、渐进性或突发性,并且造成事故的原因很多而复杂,包括设计、制造、疲劳、磨损、老化、检查和维护保养、人员失误、环境及其它因素。通过经验教训及事故的统计分析,大部分事故的规律是可知的。通过定期检查、维护保养和分析总结可使多数事故在预定期间内得到控制。所以建立科学合理的事故预防体系,是预防煤矿电气事故的一个重要手段。
第11篇 煤矿预防水灾事故安全措施
1、加强水情水害预报,严格执行探放水措施。
⑴地测科必须将矿井地面及井上、下所有已知或可能的含水区域编录上图。
⑵在已知或可能的含水区域附近开采或掘进前,地测科必须根据编录情况提前发出水情水害预报,并及时观测开采或掘进过程中的涌水情况。
⑶在已知或可能的含水区域附近掘进时,设计科必须根据地测科的预测预报,留出足够的防水煤柱,在生产和施工过程中,必须采取可靠的防、排水措施。
⑷在已知或可能的含水区域附近开采或掘进时,地测科必须根据实际涌水情况定期进行水情水害预测预报。当涌水量增大时,应缩短预报周期。
⑸地测科应定期搜集整理矿井井下的日供水量(含灌浆水量)、排水量和各涌水地点的涌水量,认真分析并及时预报由于灌浆水造成的井下含水区域的水情。在已知或可能的含水区域附近开采或掘进时,地质科必须编制探放水设计,需提前疏干的水源,必须报矿领导批准后安排疏干。
⑹地测科必须定期观测地表积水和井下含水区域的水量变化,认真分析各含水体的水力关系,定期做出矿井水情水害预报,并根据矿井和施工地点水情实际情况予以验证,及时修正水情水害的相关参数,提高预报的准确性。
2、地测科每年必须编制防治水工作计划,并要在全矿贯彻实施。
3、受水害威胁的采掘工作面在开工前,要配备足够能力的排水设备,排水设备的能力必须经过机电动力中心计算选型,且经常检修,处于完好状态。
4、采区或区段掘进过程中必须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探后采”的探放水原则。
5、井下排水设备系统必须定期进行检查,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检修,确保设备完好,运转(倒替运转)正常。每年对井下主排水设备进行一次排水能力测试,确保排水能力达到规定要求。
6、矿每月至少进行一次防治水隐患排查,对矿井有可能发生水灾害地点都要排查到位,不留死角,对排查出来的隐患要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要限期整改,隐患威胁到矿井安全生产时,必须立即停止生产。
7、生产技术中心要及时收集临近矿井的采掘工程施工情况,并将收集到的资料填绘到采掘工程平面图上,如果发现超井田边界生产现象,要立即向集团煤炭公司汇报。
8、大气降水可能通过地表塌陷裂隙流入回采工作面或采空区,因此严禁将矿井排水及地面生活污水排入采空区塌陷区,必须保持地面排水管沟畅通,并建立定期检查制度,保证地面水顺利排出矿区。通风队必须在雨季来临之前要填埋、压实地表所有塌陷裂隙,并建立起地表塌陷裂隙巡视、充填制度和台帐,有专人负责。
9、雨季来临之前,矿必须成立防汛领导小组,编制“雨季三防工作预案”,组织有关部门对井口、工房、住宅区、地表塌陷区进行认真检查,疏通地面排水沟,并配备足够的备用排水设备,以防突然发生不可预测的水害。
10、井下永久水仓在雨季来临之前必须清理,保证水仓的有效容量,定期对井下排水设备进行检修、联合试运转等工作,确保排水设施完好。
11、设有水沟的巷道,水沟必须定期清理,保持畅通。
12、机电队每月要对井下防水门进行定期检查,确保防水门灵敏、可靠。
13、依据2009年生产安排,下列地点特别注意安全,并要具备有效的防水力量和防水措施 :
⑴y555505、y555506、y888综采工作面生产时,必须配备满足工作面最大涌水量的水泵和排水管路,并要有专门的防治水设计。
⑵y12采区北翼边界三条下山掘进工作面因受y555505采动影响有水患威胁。必须经常观察y555505采空区的涌水量情况,涌水量有增大趋势时必须及时通知有关部门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治水措施。
第12篇 乙炔瓶发生着火爆炸事故的原因及使用的安全措施
乙炔瓶发生着火爆炸的原因有:
(1)乙炔瓶的多孔性填料下沉,出现净空间,使部分气态乙炔处于高压状态。
(2)乙炔瓶卧放,过大量使用乙炔时丙酮随同流出。
(3)乙炔瓶阀漏气。
(4)运输装卸或使用时,乙炔瓶从高处坠落或倾倒,受剧烈冲击或碰撞。
(5)乙炔瓶直接受热。
(6)气焊或气割发生回火,火焰进入瓶内。
使用乙炔瓶的安全要求是:
(1)乙炔瓶使用时必须配合合格的乙炔专用减压器和回火防止器。
(2)乙炔瓶距火源应10m以上,夏日不得在烈日下暴晒,瓶温不得超过40℃。
(3)乙炔瓶运输、存放和使用时只能直立,不能横躺卧放,以防丙酮露流出。如果需使用已卧放的乙炔瓶时,必须先直立禁止20min,在装上乙炔减压器后使用。
(4)特别要注意,乙炔瓶应轻装轻卸,用小车输送,严禁人抬、肩扛或在地上滚动。不得遭受剧烈震动或撞击,以免填料下沉形成净空间。
(5)瓶内气体严禁用尽。
液化石油气火灾爆炸事故原因和防范
液化石油气>;是一种常见的能源>;物质,液化石油气具有易燃、易爆、受热膨胀性、带电性、和腐蚀性的特性。并且比重比空气重,泄漏出来的气体能沿地面漂浮,向地面低洼处扩散,不易被吹散,大大提高了与火源的接触机会。随着液化石油气 与居民的生活联系越来越密切,液化石油气 >;火灾爆炸事故也随之频频发生,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加强对这种火灾爆炸事故的研究,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事故的发生和降低事故造成的危害。
液化石油气泄漏发生爆炸的几种原因
泄漏爆炸的实质是化学性爆炸,它是液化石油气泄漏后与空气结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达到爆炸极限遇明火发生爆炸。液化石油气爆炸威力极大,1kg液化石油气的爆炸的威力相当于4~10kgtnt炸药的当量。液化石油气火灾爆炸事故中因泄漏而引起的最为常见,发生的概率最大。形成液化石油气泄漏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储存液化石油器的设备质量低劣
储存液化石油器的容器的质量不好,如设备选材不当、设计存在缺陷、生产制造过程中不符合要求,都可能会降低产品的质量,或缺乏必要的安全装置(液面计、安全阀、压力计、放空管等),就会很容易造成液化气泄漏。
储罐安全附件失效
如果液化石油气储罐的安全附件(压力表、液位计、温度计、安全阀、排污管等)失效,很容易造成储罐超装或超压,导致罐体开裂引起泄漏;另外,如果安全附件与罐体的连接部位结合不严,阀门法兰的密封垫片老化,旱缝质量差,耐压强度低而发生破裂,很容易引发液化石油气泄漏。
人为失误
生产、使用和储存液化石油气过程中,由于错误操作、违章操作、盲目指挥和设备检修保养不善很容易导致出现物料的跑、冒、滴、漏事故,以及在输送作业中,泵密封不严,开关、法兰连接不严,擅自提高本的输送压力,使管线破裂,或管子连接不牢,造成管线连接处脱落跑气。引起泄漏,继而导致火灾爆炸的恶性事故。同时由于运营者的安全意识差、运输过程中违章驾驶、交通部门管理存在漏洞或由于监视人员安全意识不够,通过铁路高架桥时,对桥的限高距离没有与槽车的高度仔细对照,盲目开进,导致槽车的安全阀被桥体撞断,引起泄漏。
液化石油气蒸汽爆炸的几种原因
蒸汽爆炸是一种因液化石油气泄放而形成的物理爆炸,当液化气突然降压时,储罐中的液体处在相对过热状态,如果过热度比较大,会造成过热液体的猛烈蒸发,引起蒸汽爆炸。其特点是爆炸过程中有相变发生,是液相急剧气化而引起的爆炸,爆炸能量来自沸腾液体和蒸汽的膨胀。
过量充装
液化石油气具有受热膨胀的特性,液化石油气的比重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小,体积则增大。
液态体积膨胀率比水的大10~16倍。液化石油气温度每升高一度,体积膨胀约为0.3%~0.4%,气压增大0.02~0.03mpa。由于液体实际是不可压缩的,倘若容器的全部容积充满石油气,即使温度升高不多易能因液体膨胀而产生很大的压力,造成容器的变形爆炸。如果受到火焰烘烤,温度升高到大约60度罐内会充满液态,罐体的膨胀力将直接作用于罐壁,经实验测定和理论计算,满的液化石油气钢瓶,温度升高1℃,瓶内压力增加10~20个大气压。当超过储罐的安全设计压力,易引起储罐薄弱处形成裂缝导致液化气泄漏,如果裂口过大、泄压过快或超量灌装或满液,遇到阳光照射或其他情况使温度升高时就引起蒸汽爆炸。过量充装引发的蒸汽爆炸事故为数不少,西班牙发生的一起液化丙烯槽车爆炸事故的原因就是充装过量。
高温烘烤
火场中受到火焰烘烤作用的液化石油气储罐存在发生蒸汽爆炸的危险。容器周围火焰的辐射热量传入容器后使器内液体沸腾产生高压,而且由于容器暴露于火中,受高温影响容器材质的抗拉强度急剧下降,使容器不能承受安全阀的设定压力,压力达到安全阀设定压力时安全阀将会破裂开启。而实际上,安全阀的设定压力较高,即使安全阀开启快速排气,容器也可能会因压力增大开裂继而印发蒸汽爆炸。
机械碰撞
机械碰撞引起蒸汽爆炸的原因是机械碰撞使容器遭受损坏,罐内压力瞬间降低而引发蒸汽爆炸。机械碰撞的危险主要来自于运输过程中液化石油气槽车的脱轨倾覆、运输中槽车的碰撞以及周围物件(如吊车等)对容器的撞击等。
设备缺陷
如果设备本身存在缺陷(设备材质的因素、焊接技术差)能够导致容器出现较大裂缝,泄漏产生蒸汽爆炸。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腐蚀等原因引起器壁变薄也会导致容器强度下降。就可能出现较大裂缝并最终导致发生蒸汽爆炸。
液化石油气爆炸的防范措施
防止液化石油气爆炸事故的发生音高从加强行政管理、优化工艺和设备、严格操作、加强平时的安全教育和科学的应急措施演练等方面入手预防发生泄漏。一旦发生泄漏,要积极应对,采取合理的措施,科学有效的制止泄漏,防止发生爆炸。不可盲目处置防止事故扩大。如果发生泄漏起火事故,应采取用水降温的方法冷却受火焰烧烤的储罐避免发生蒸汽爆炸,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防止泄漏的发生
首先,储存设备要严密不漏,为此要求按规定制造,并做技术检验合格方可投入使用,在使用过程中,要定期检查,注意防漏除漏。储存设备要安装必要的安全装置,要建立安全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其次,对设备材料的选择要适当,要具有良好的防腐性能;密封结构设计应合理,并尽量减少连接部位;旱缝质量要保证,输送管道 >;尽量采用无缝钢管。储存设备不得靠近热源,严禁用明火检漏,可用肥皂水检漏。储存场所要通风良好,不可把储存设备设在地下室。设在室外应采取遮阳防晒措施。储存场所严禁生产操作中应注意防止出现操作失误、错误操作、违章操作;加强业务培训和职业使用明火和非防爆的电气设备。再次,加强安全教育,提高责任感和消防安全意识,减少人为造成的事故发生。
泄漏事故处理
发生泄漏事故后,要积极应对,事故单位可采取一定的疏散和应急措施。消防部门到达现场后可采取建立警戒区。立即根据地形、气象等,在距离泄漏点至少800米范围内实行全面戒严。划出警戒线,设立明显标志,以各种方式和手段通知警戒区内和周边人员迅速撤离,禁止一切车辆和无关人员进入警戒区。消除警戒区内的火种。立即在警戒区停电、停火,灭绝一切可能引发火灾和爆炸的火种,以防止爆炸事故发生,造成更大的危害。进入危险区前用水枪将地面喷湿,以防止摩擦、撞击产生火花,作业时设备应确保接地。喷雾稀释。用喷雾水枪对泄漏的蒸汽进行稀释,降低警戒区内的液化石油气浓度,并利用侦检仪器不断的检测空气中液化石油气的浓度,采取科学方法制止泄漏。
液化石油气是易燃易爆的危险品,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屡屡有发生火灾爆炸事故,造成严重的后果。对其火灾爆炸的类型和原因进行研究,有助于减少同类事故的发生,了解一些常见的防范措施,有助于消防人员在处理同类事故时,能够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的减少事故造成的伤害,降低损失。
第13篇 电气一次系统反事故安全措施
1、总则
1.1凡参与启动调试和运行的各单位人员必须认真学习“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及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文件和指示,认真贯彻电力工业“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确保鲤鱼江#2发电机启动试运工作中不发生人身和设备事故;
1.2严格执行各级安全责任制,各单位做到每一项工作都有安全责任人。在高压试验工作中严格执行监护制度;
1.3加强对发电机、主变压器、主开关等主要电气设备制造和安装质量的监督和检查验收,将设备缺陷消除在试运和投产之前;
1.4严格执行“两票三制”,杜绝一切违章操作;
1.5严格执行“安规”着装要求,进入现场施工必须戴好安全帽,工作中不准穿高跟鞋、披长发、穿化纤衣服。
2、主要电气设备
2.1发电机启动前
2.1.1必须严格按照制造厂提供的图纸和技术文件进行安装,确保安装质量良好;
2.1.2必须严格按照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50150-91》的要求和制造厂的有关技术文件完成所有交接试验,试验结果准确无误;
2.1.3制造厂应该提供定子端部固有频率数据,并应该远离94~115周的频率范围;
2.1.4发电机转子风道检查试验结果应与制造厂提供的数据相近或符合jb/t6229-92的限制要求,确认风道无堵塞;
2.1.5发电机氢气纯度、湿度以及进气温度符合制造厂的规定;
2.1.6发电机定子冷却水必须各项指标合格,进水温度符合制造厂的要求;
2.1.7发电机密封瓦安装符合制造厂要求,平衡阀、压差阀要能自动投入,动作灵活可靠,压差在规定范围内。氢侧回油必须畅通,端盖外部油管都应留有坡度,避免管路弯曲和管径的较大改变,端盖内部的回油腔和回油孔的尺寸必须足够大,特别要清除里面的杂物,防止密封油进入发电机内部;
2.1.8发--变组出口断路器要严格防止非全相拉合闸,失灵保护要可靠投入;
2.1.9发电机气体置换宜采用co2作为中间气体,禁止采用抽真空的办法进行气体置换;
2.1.10发电机转子上的平衡螺丝、平衡块、风扇固定螺丝、引线固定螺丝不得有任何松动或未锁紧现象,安装前必须逐个仔细检查。
2.1.11发电机负序保护必须可靠;
2.1.12发电机定子内冷水回路应该有反冲洗装置;
2.1.13氢气冷却器的严密性试验、定子单独气密性试验、定子水回路的气密性试验均应合格;
2.1.14发电机轴承绝缘要符合制造厂的规定;
2.1.15用于保护和试验的转子槽楔上的通风孔堵塞物必须全部拔掉,保证无一遗留;
2.1.16发电机定子封闭前,应该使用大功率吸尘器清理内部,保证机内无任何机械杂物遗留;
2.1.17发电机刷架、电刷及外罩的安装符合制造厂的技术要求,特别要注意调整好各处的间隙,电刷在刷盒中应能自如活动,电刷的压力应为0.015~0.020mpa,且各处均匀;刷架和底座间的绝缘电阻不得低于11mω;
2.1.18轴承和密封装置的通油清洗工作要持续较长时间,确认油系统能保持正常运转,并检查轴瓦和密封瓦无杂物,瓦面无磨损和划伤;
2.1.19机组启动前必须结束与机组启动直接相关的土建工程,并保证交通畅通、照明充足、发电机各控制系统、监控装置、信号装置、保护装置均已调试完成并投入运行;各种安全设施和消防设施完备,密封油压调整到规定的范围;氢气冷却器通水,进水温度在容许的范围内,发电机充氢至额定氢压,定子冷却水循环,水压、水温均合格,水质符合要求;
2.2发电机启动和启动试验
2.2.1发电机启动前必须结束发--变组一、二次以及线路上的所有的安装工作,一次线必须相序鲜明,各项安装技术指标符合相关规定;
2.2.2发电机定子冷却水泵连锁试验,发--变组保护联跳汽机信号静态试验及断水保护试验合格,定子冷却水正常投入运行;
2.2.3发--变组出口开关、灭磁开关、6kv母线工作电源开关的拉合试验合格;
2.2.4励磁系统连锁试验合格;
2.2.5发电机定子、转子、励磁轴承、汇水管及各测温元件绝缘电阻合格;
2.2.6发电机在升速、定速过程中必须严格监视各轴承的振动情况;注意发电机内部有无异常声音,升压以后要监视三相电压是否平衡,发电机内部是否有放电的声音,滑环和炭刷有无异常火花等;
2.2.7升速过程中发电机不得在机组临界转速附近停留;
2.2.8转子达到额定转速后应检测轴承的振动情况,检查轴承和密封油装置的回油温度和瓦温;检查发--变组相序与电网的相序是否一致;检查定子冷却水和氢气冷却器、油水冷却器的二次水循环情况;
2.2.9发电机机组启动达到正常的要求后,在冷却介质处于额定参数下进行相关的调试工作,调试工作应该按照批准的方案尽快完成;
2.3发电机并网和试运行
2.3.1发电机并网前必须完成所有的电气试验,所有保护装置都应调试完毕并投入运行;
2.3.2发电机两端汇流管顶部放气管连通并放掉气泡,氢冷器水路同样应该放掉顶部气泡;
2.3.3发电机定子机座接地,转子大轴接地;
2.3.4发电机使用准同期并列方式并入电网;
2.3.5经启动委员会下达并网令后才能进行并网操作,并核对模拟图,确认发--变组一次回路各刀闸开关位置正确,并应对操作盘面进行全面检查;同期开关位置应该正确;
2.3.6发电机并网后在低负荷下进行定子电流平衡性,发电机振动检查等,检查并确认发电机油系统、冷却水系统、氢系统运行正常,确认发电机定子线圈、铁心、瓦温轴温是否正常;
2.3.7发电机运行中各监视量均应该按照运行规程和现场的有关规程进行记录;
2.3.8确认发电机内氢压高于冷却水压力;
2.3.9发电机负荷增减率一般遵循制造厂的规定;
2.3.10发电机在定子电压变动,功率因数变动、短时过负荷、短时过电压运行时所允许的视在功率、定子电流、励磁电压等均应该遵循制造厂的规定;
2.3.11试运期间发电机不得失磁异步运行,但在事故条件下当励磁系统故障后在60秒内应该将负荷降低到额定值的60%,在此后的90秒内降至40%,运行时间不得超过15分钟,如不能恢复立即切机;
2.3.12要切实保障发电机定子冷却水的水量和水压,冷却系统发生故障时,在发电机定子绕组充满水的情况下,断水时间不得超过30秒,30秒内备用泵不能投运应立即压负荷并切机;
2.3.13发电机应在额定氢压下运行,降低氢压运行时带的负荷和运行时间安制造厂规定;
2.3.14发电机氢气表压不得超过0.32mpa;
2.3.15试运期间一般不采取进相运行方式,当母线电压过高而且通过其他途径无法解决时允许发电机进相运行,但功率因数不得超过0.95(超前);
2.3.16发电机负序电流不得超过额定电流的10%,且每相电流不得超过额定值;
2.3.17事故情况下负序电流平方与持续的时间的积不得超过10,负序保护必须按此整定并作用与切机;
2.3.18整个试运期间必须严密监视发电机各系统的运行情况,如有异常须立即报告;发生的一切异常和事故由当值值长统一指挥处理;
2.3.19 168小时试运行满后停机,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全面处理和消缺;
2.3.20发--变组保护全投;
2.4变压器
2.4.1大型变压器在安装前应测定密封气体的露点以判断固体绝缘中的含水情况;须严防安装中进水;要特别注意高于储油罐油面的部件,如套管顶部、安全气道、储油柜顶部和呼吸管道等处的密封并应进行相应检查试验;
2.4.2变压器本体及冷却系统各连接部位的密封性能是防止渗油和受潮的关键部位,密封垫应采用优质耐油橡胶或其他材料;
2.4.3冷却器和潜油泵在安装前应该按照制造厂的安装说明书逐台进行检漏试验,必要时解体检查;
2.4.4变压器投入运行前要特别注意排尽内部的空气,如套管升高座、油管中的死区,冷却器顶部等处都应多次排除残存气体。强油循环变压器在安装完毕投运前应该启动全部冷却设备使油循环以便气体全部逸出;
2.4.5轻瓦斯保护发出信号时,要及时取气进行检验,并取油作色谱分析;
2.4.6合理控制上层油温;
2.4.7冷却系统故障时,容许的负荷和时间遵照制造厂的规定;
2.4.8变压器保护装置必须可靠;瓦斯保护要调整正确;
2.4.9跳闸电源须可靠,当变压器发生出口或近区短路,要确保开关正确跳闸;
2.4.10变压器在投运前必须完成全部交接试验并合格,包括局放试验;变压器冲击合闸时中性点须可靠接地;
2.4.11变压器的允许运行方式和送、停电操作均需遵循现场运行规程和制造厂的规定;
2.4.12变压器周围应该设置完善的消防设施;
2.4.13试运行期间要经常监视变压器的运行情况,特别是主变压器和启动变压器的运行情况更要加强加查和巡视,变压器的油枕、套管、散热器、潜油泵、大盖结合面、阀门、连通管等是否渗油;上层油温是否正常;硅胶油无变色;瓦斯继电器充满油,连接门打开;各组潜油泵油流正常,各风扇及油泵应无金属摩擦声,运转方向正确;大风时,引线应无剧烈摆动和松动脱扣现象,变压器和套管顶部及汇流排上应无杂物;雷雨时,各处和各部件不应有放电的痕迹,陶罐、瓷瓶应无异常的放电声;变压器外壳应接地完好等;
2.4.14试运行期间变压器的操作遵循现场运行规程;
2.4.15变压器运行期间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报告值长,由值长进行统一处理;
2.5高压开关
2.5.1国产高压开关在安装前应解体检查各部件的尺寸和部件是否齐全,内部是否清洁;sf6开关必要时对灭弧室进行解体,如不解体应进行耐压试验;
2.5.2新安装的开关必须按照gb50150-91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的要求进行试验并合格;
2.5.3各种开关在安装后必须测量分合闸速度,并符合要求;
2.5.4主开关安装后期相间及同相各断口间的同期性必须用示波器进行测量并符合要求;
2.5.5对于安装在小车式开关柜内的开关,在推入柜内前,必须检查机械闭锁是否可靠,开关是否处于断开位置;在推出开关柜时,必须先断开开关,防止带负荷拉开关;
2.5.6对110kv级以上开关的绝缘拉杆,在安装前必须先进行检查,不得有开裂、起皱、接头松动以及超过允许限度的变形,必须进行直流泄漏和工频耐压试验;
2.5.7开关操作机构安装后,应检验30%~60%额定电压下操作机构的脱扣器动作是否可靠,在80%~85%额定操作电压下,合闸线圈的接触应动作灵活;
2.5.8必须预防直流电源故障引起开关拒动及烧损事故,直流操作电源应保证开关合闸电磁线圈通电时的端子电压不得低于高压开关标准中的要求,即合闸线圈端子电压,在关合电流小于50ka(峰值)时不得低于额定操作电压的40%;在关合电流大于或等于50ka(峰值)时不得低于额定操作电压的35%;并均不得高于额定操作电压的110%;
2.5.9高压开关安装时要采取措施防止开关进水受潮,要检查雨帽盖上有无沙眼,应加装防水帽;
2.5.10安装高压开关时要防止开关机构的损伤,各种瓷件的联接和紧固应均匀用力;调整开关时应用慢分、慢合检查有无卡涩。各种弹簧及缓冲机构应调整和使用在其允许的拉伸和压缩限度内;
2.5.11新装sf6开关设备必须严格按照部颁sf6气体及全封闭组合电器变电站技术条件管理导则及规定执行;防止sf6开关漏气、闪络及污染;
2.5.12在试运行期间采用红外成像仪检测升压站所有开关设备的接头部位(含变压器出现套管)的温度,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6互感器
2.6.1新安装的互感器投运前除了完成交接试验项目以外,还应该测量油色谱和微水,ct绕组要测量主绝缘的介损和电容量;pt绕组要测量主绝缘的介损,同时还应进行1.5倍(中性点接地系统)额定电压下的空载电流测量,其值不应该大于最大允许电流;
2.6.2新安装的互感器投运前要仔细检查密封和油位状况,有渗油的互感器不得投运;
2.6.3电流互感器一次端部引线的接头要保持接触良好,并有足够的接触面积,防止接触不良产生过热性故障;
2.6.4为防止铁磁谐振和操作过电压烧毁电压互感器,在系统运行方式和倒闸操作上应避免有断口电容的开关带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的空母线,如运行方式不能满足要求则应该采取可靠措施保证6kv受电过程中不产生铁磁谐振;
2.6.5在安装互感器时要注意检查电压互感器的高压线圈_端和电流互感器的电容末屏是否与接地网可靠联接,避免出现悬空和假接地现象;
2.6.6互感器要有防潮措施;
2.6.7在发现运行中的互感器冒烟时应该迅速切断有关电源;
2.6.8互感器运行中油色谱分析达到注意值时(氢150ppm、总烃100 ppm、乙炔3 ppm)应该进行追迹分析,查明原因;
2.7避雷器
2.7.1 110kv及以上采用的氧化锌避雷器应严格按照规程测量避雷器直流参考电压和0.75倍直流参考电压下的泄漏电流,且应该符合标准规定;为了便于以后对比,在按规程必须测量运行电压下的总电流、阻性电流的同时,应该测量其工频参考电压;
2.7.2对避雷器底座的绝缘状况进行检查,要有防水受潮措施或有排水措施,以防止冬季结冰造成底座损坏;
2.7.3对于fz和fcd避雷器,一般情况下不应该进行工频放电电压试验;
第14篇 氨安全措施和事故应急处置原则
特别警示
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吸入可引起中毒性肺水肿。
理
化
特
性
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20℃、891kpa下即可液化,并放出大量的热。液氨在温度变化时,体积变化的系数很大。溶于水、乙醇和乙醚。分子量为17.03,熔点-77.7℃,沸点-33.5℃,气体密度0.7708g/l,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0.59,相对密度(水=1)0.7(-33℃),临界压力11.40mpa,临界温度132.5℃,饱和蒸气压1013kpa(26℃),爆炸极限15%~30.2%(体积比),自燃温度630℃,最大爆炸压力0.580mpa。
主要用途:主要用作致冷剂及制取铵盐和氮肥。
危
害
信
息
【燃烧和爆炸危险性】
极易燃,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引起燃烧爆炸。
【活性反应】
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健康危害】
对眼、呼吸道粘膜有强烈刺激和腐蚀作用。急性氨中毒引起眼和呼吸道刺激症状,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肺炎,重度中毒者可发生中毒性肺水肿。高浓度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和心搏停止。可致眼和皮肤灼伤。
pc-tw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mg/m3):20; pc-stel(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mg/m3):30。
安
全
措
施
【一般要求】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置知识。
严加密闭,防止泄漏,工作场所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生产、使用氨气的车间及贮氨场所应设置氨气泄漏检测报警仪,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应至少配备两套正压式空气呼吸器、长管式防毒面具、重型防护服等防护器具。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手套。工作场所浓度超标时,操作人员应该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可能接触液体时,应防止冻伤。
储罐等压力容器和设备应设置安全阀、压力表、液位计、温度计,并应装有带压力、液位、温度远传记录和报警功能的安全装置,设置整流装置与压力机、动力电源、管线压力、通风设施或相应的吸收装置的联锁装置。重点储罐需设置紧急切断装置。
避免与氧化剂、酸类、卤素接触。
生产、储存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禁止使用电磁起重机和用链绳捆扎、或将瓶阀作为吊运着力点。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特殊要求】
【操作安全】
(1)严禁利用氨气管道做电焊接地线。严禁用铁器敲击管道与阀体,以免引起火花。
(2)在含氨气环境中作业应采用以下防护措施:
——根据不同作业环境配备相应的氨气检测仪及防护装置,并落实人员管理,使氨气检测仪及防护装置处于备用状态;
——作业环境应设立风向标;
——供气装置的空气压缩机应置于上风侧;
——进行检修和抢修作业时,应携带氨气检测仪和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3)充装时,使用万向节管道充装系统,严防超装。
【储存安全】
(1)储存于阴凉、通风的专用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房温度不宜超过30℃。
(2)与氧化剂、酸类、卤素、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罐远离火种、热源。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存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3)液氨气瓶应放置在距工作场地至少5m以外的地方,并且通风良好。
(4)注意防雷、防静电,厂(车间)内的氨气储罐应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的规定设置防雷、防静电设施。
【运输安全】
(1)运输车辆应有危险货物运输标志、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未经公安机关批准,运输车辆不得进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限制通行的区域。
(2)槽车运输时要用专用槽车。槽车安装的阻火器(火星熄灭器)必须完好。槽车和运输卡车要有导静电拖线;槽车上要备有2只以上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器和防爆工具;防止阳光直射。
(3)车辆运输钢瓶时,瓶口一律朝向车辆行驶方向的右方,堆放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不准同车混装有抵触性质的物品和让无关人员搭车。运输途中远离火种,不准在有明火地点或人多地段停车,停车时要有人看管。发生泄漏或火灾时要把车开到安全地方进行灭火或堵漏。
(4)输送氨的管道不应靠近热源敷设;管道采用地上敷设时,应在人员活动较多和易遭车辆、外来物撞击的地段,采取保护措施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氨管道架空敷设时,管道应敷设在非燃烧体的支架或栈桥上。在已敷设的氨管道下面,不得修建与氨管道无关的建筑物和堆放易燃物品;氨管道外壁颜色、标志应执行《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gb 7231)的规定。
应
急
处
置
原
则
【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应用2%硼酸液或大量清水彻底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泄漏应急处置】
消除所有点火源。根据气体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穿内置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的全封闭防化服。如果是液化气体泄漏,还应注意防冻伤。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气体通过下水道、通风系统和密闭性空间扩散。若可能翻转容器,使之逸出气体而非液体。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液体泄漏物。用醋酸或其它稀酸中和。也可以喷雾状水稀释、溶解,同时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如果钢瓶发生泄漏,无法封堵时可浸入水中。储罐区最好设水或稀酸喷洒设施。隔离泄漏区直至气体散尽。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隔离与疏散距离:小量泄漏,初始隔离30m,下风向疏散白天100m、夜晚200m;大量泄漏,初始隔离150m,下风向疏散白天800m、夜晚2300m。
第15篇 电梯发生紧急事故时应采取的安全措施
1、如果电梯因某种原因失去控制或发生超速而无法掌握,虽经断开安全开关,亦无法制止时,驾驶人员和乘客应保持镇静,切勿企图跳出轿厢,可借各项安全装置自动发生作用,将轿厢予以停止。
2、如果电梯在行驶中途突然发生停车事故,而停在井道内不能开出去的地方,应先设法通知检修人员,将轿厢移动至井道厅门处,让乘客离开。当电梯因安全钳起作用或其它原因,轿厢不能移动时,则可把轿顶安全门开放而退出,在井道内部开门而出,但出轿厢之前,必须先将安全开关断开。
3、如果轿厢因故障超越行驶或突然中途停顿,又必须在机房内用手轮动曳引机,使轿厢作短程升降时,则必须先将电动机的电源开关断开,同时在转动曳引机时,应设法使刹车张开。
4、如果遇到井道底坑内的电气设备被浸在水中,应将全总部电源切断后,才可把水弄掉,以防发生触电事故。
5、如遇有电气设备发生燃烧时,除立即报告有关部门前来抢救外,应把有关的电源切断,采用四氯化碳或二氧化碳等避电灭火机进行抢救。
6、电梯发生事故,驾驶人员必须立即停车,抢救受伤人员,保护现场,抢救伤员需要移动现场时,须设标记,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听候处理,按照“三不放过原则”(即: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落实防范措施不放过),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7、当电梯发生严重的撞顶和蹲底时,或发生地震、火灾时,须经有关部门严格检查,修复鉴定后方可使用。
94位用户关注
74位用户关注
83位用户关注
28位用户关注
10位用户关注
72位用户关注
71位用户关注
74位用户关注
87位用户关注
26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