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范文网 > 安全管理 > 安全操作规程 > 规程范文
栏目

设备检修维护规程4篇

更新时间:2024-05-15

设备检修维护规程

有哪些

设备检修维护规程涵盖了以下几个核心部分:

1. 设备定期检查:定期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以识别潜在故障。

2. 日常维护程序:包括清洁、润滑和基本性能测试。

3. 故障排查与修复:设定故障发生后的处理流程,包括临时措施和永久修复。

4. 预防性维护:实施预防性更换零件或系统,以防止故障发生。

5. 记录与报告:记录设备运行状态,定期提交维护报告。

6. 培训与教育:确保操作人员熟悉设备操作和维护知识。

7. 应急计划:为不可预见的情况制定应急响应策略。

标准

1. 标准化作业程序:所有维护活动应遵循详细的操作指南,确保一致性。

2. 时间间隔:根据设备制造商的建议和实际运行状况设定检查和维护周期。

3. 质量控制:维护工作完成后,需进行质量检验,确保设备达到安全和性能标准。

4. 安全规定:遵守所有适用的安全规程,确保人员和设备安全。

5. 环保合规:维修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应妥善处理,符合环保法规。

6. 维护资源:提供充足的工具、备件和人力资源,以保证维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是什么意思

设备检修维护规程是企业确保设备高效、安全运行的关键工具。它意味着:

1. 规范性:规程设定了统一的操作流程,避免因个人差异导致的错误或遗漏。

2. 预防性:通过定期维护,预防设备故障,延长设备寿命,减少停机时间。

3. 可追溯性:维护记录可追踪设备状态,便于分析问题,优化维护策略。

4. 安全优先:规程强调安全,防止设备事故和人员伤害。

5. 效率提升:通过有效的维护,提高设备运行效率,保障生产连续性。

6. 责任明确:规程明确了各角色的职责,确保每个环节有人负责。

设备检修维护规程是一个系统性的管理工具,旨在通过规范化的维护操作,确保设备的稳定运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并保障人员和环境的安全。每个企业应结合自身设备特点和运行环境,定制适合的检修维护规程,并确保其得到严格执行。

设备检修维护规程范文

第1篇 煤气设备操作检修维护安全规程

1.煤气及附属设备,每班应定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不得拖延时间,煤气区域维修人员不得少于两人。

2.煤气设备、管道和阀门应作出定期的检修计划,按项目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严禁在煤气设备和管道附近设置易燃及有腐蚀液体的管道。

4.煤气管道发生冻结或堵塞时,可用蒸汽加热管道,绝对禁用明火烘烤管道,防止发生起火或爆炸。

5.煤气设备停用时,应用n2(或蒸汽)吹扫管道30分钟以上,确认无煤气后堵上盲板。

6.煤气切断装置、压力表或蒸汽、氮气接头,应有专人控制操作。

7.煤气危险区的co浓度定期测定,在关键部位应设置co监测装置。

8.在有煤气的情况下,抽、堵盲板、修理阀门、导管时,必须佩带氧气呼吸器的,氧气呼吸器的使用由经过专门培训的人员进行,并且要有煤气管理人员在场监护。

9.凡处理煤气设备内部时,要取空气样作co含量分析。

10.凡处理煤气设备和煤气管道时,当放散管开着时,不准在管道附近有明火,以防引起火灾或爆炸。

11.煤气设施停煤气检修时,必须可靠地切断煤气来源,并将内部煤气吹净。长期检修或停用煤气设施,必须打开上下孔,放散管,保持设施内的自然通风。

12.每次进入设备内部的工作人员,时间间隔至少在2h以上。

13.经co含量分析后,允许进入煤气设备内工作时,应采取防护措施并设专职监护人。

14.进入煤气设备内部工作时,安全取样分析时间不得早于动火前半小时,检修动火工作中每2h必须重新分析,工作中断后,恢复工作前半小时,也要重新分析,取样要有代表性,防止失误。

15.带煤气作业时,工作场所应备有必要的联系信号,煤气压力表及风向标志等,距工作场所10米内,禁止火源,并采取防止着火的措施,与工作无关人员要离开作业点40米以外,距作业点10米以外才可以安设投光器。

16.进入管内检查前要先将管内有害气体吹扫干净,要设专人看管入口,检查完毕经检验人数,以防误封入口。在管内工作,管内温度不得超过40℃,要打开两头入孔,将露在外面的皮肤涂上防护油、戴上风帽、风镜和面罩。

17.在煤气区动火时,在有安全动火证的前提下,在动火前必须准备好沙子、蒸汽管、黄泥和沙袋子等防火用具,并将易燃物带走,用黄泥和石棉绳将泄漏煤气的地方堵严,才允许动火。并且由煤气负责人同安全员等有关人员检查工具、设备和氧气呼吸器等。

18.在运行中的煤气设备上动火,设备内煤气应保持正压,动火部位要可靠接地,在动火部位附近要装压力表或与附近仪表室联系。压力表必须有专人看守,而且必须用电焊,严禁用气焊动火。

19.在停产的煤气设备上动火,除取空气分析以外,还应将煤气设备内易燃物清扫干净或通上蒸汽,确认在动火过程中不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

20.煤气设施着火时,应逐渐降低煤气压力,通入大量氮气,但煤气设施内煤气压力最低不得小于100pa(10.2mm)h2o)。严禁关闭煤气阀或封水阀,以防回火爆炸。

21.当直径小于或等于100mm的煤气管道起火,可直接关闭煤气阀门灭火。

22.发生煤气爆炸事故后,应立即切断煤气来源,迅速将残余煤气处理干净(保护现场)。

23.抢救煤气事故的所有人员,都必须服从统一领导和指挥。事故现场应划出危险区域,布置岗哨,阻止非抢救人员进入。进入煤气危险区的抢救人员必须佩带氧气呼吸器,严禁用不适合防止煤气中毒的器具。

24.排放冷凝水注意事项:

(1)不要将煤气放出,以防中毒。

(2)经常定期排放,以保证煤气质量及安全,排放完应将阀门关死。

(3)非工作人员严禁冷凝水排放,防止煤气中毒。

25.长期停用,大、中修或改修的煤气设备,投入使用前必须作严密性试验,试验前做到以下几点:

(1)检查确有盲板,切断煤气管道。

(2)在检查管道内部时,必须有安全照明。

(3)检查所有水封,排水器进水,排水管上的开关位置,测量水封排水器,水位高度必须符合安全规定。

26.煤气检修高空作业时,一定要系好安全带、注意安全。

27.冬季对煤气设备要采取蒸汽保温措施,以防冻结。

28.为保证煤气工人的身体健康,煤气工人每年要进行两次体检。

第2篇 钢铁企业设备检修维护安全规程

钢铁企业设备检修、维护安全规程

1、吊车检修时,必须五米打道卡,七米挂红灯,因生产条件限制达不到上述条件时,需经主管厂长批准,道卡大于或等于三米,红灯大于或等于五米,必须打双道卡,道卡间距为0.3米,需动活车前,现场责任人必须通知检修人员离开吊车运行区域和电气、机械传动部位,确定安全后,将吊车操作牌交给司机,方能动车。

2、检修各类机电设备时,电源开关上必须先挂停电工作牌。未经确认安全可靠,不准合闸送电,严禁“搭车”干活。

3、全厂煤气、氧气管道(包括阀门),按区域、专业落实检查,发现问题立即反映和处理。

4、没得到主管部门批准,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准联接或使用煤气、氧气等能源介质。

5、非岗位人员严禁开关水、电、风、气等阀门。严禁进入一类危险区及容易中毒、易燃易爆区域。

6、所有电气设备必须装置安全可靠的接地线或防护设施。电气设备与线路上,不准悬挂物品。

7、所有钢丝绳,起重链条、钩环及专用吊具不允许超负荷使用。其径向破损超过5%时应及时更新。

8、所有钢丝绳和焊接链条的安全系数必须大于6。钢丝绳套编结部分的长度不得小于钢丝绳直径的15倍。

9、钢丝绳在使用和放置时严防打折、压扁、烧伤等。吊运钢水或其它液态赤热金属的钢绳和吊具,要经常检查,发现烧损退火干油断股等立即更换。

10、严禁在未消除易燃易爆性气体(如煤气、氧气)管道上进行焊接,焊接前必须先用氮气(蒸汽)吹扫确认安全后方能进行。

11、严禁手沾油脂进行工作或接触氧气瓶嘴和氧气管道阀嘴、开闭气等。

12、进行焊割工作时,应在焊割点下方垫铁板或石棉板。

13、搬运气瓶时,严禁抛、滑、滚、碰,吊运气瓶必须使用符合安全标准的专用工具。

14、高空作业时,氧气瓶和乙炔瓶应放在逆风位置,并与高空垂直地面相距10米以外。

15、在铁路附近工作时,氧气瓶、乙炔瓶应离铁轨10米以外,必要时加以掩盖。

16、氧气瓶与乙炔瓶应相距10米以外,不准放在同一地点。

17、使用乙炔瓶必须装有减压阀、回火防止器,严禁卧放使用,氧气表、乙炔表必须完好无损,并经专业部门检验合格后方能使用。

18、严禁用氧气、煤气吹扫人体及各种设施、设备。

19、氧气瓶着火,应立即将氧气压力表顶针退下,迅速关闭阀门。不能使用无防爆装置和压力表坏损的氧气瓶。

20、用氧气吹乙炔胶管里面水分时,两头人员要联系好,手势清楚。吹完后,乙炔胶管必须让氧气排除后才能插入切割器上。

21、凡瓶体出现裂纹压伤,或超过使用期,风嘴有缺陷不完整,风嘴有油脂痕迹,使用期不合格或使用期标志不清的氧气瓶严禁使用。

22、氧气瓶、乙炔瓶与明火,高温物体的距离应在10米以上(如因条件限制不得少于5米),离暖气1米以外。

23、空氧气瓶、空乙炔瓶必须留有不低于下表的剩余压力。

环境温度℃ 剩余压力mpa

<0 0.05

0~15 0.1

15~25 0.2

25~40 0.3

24、电焊机电源线、引出线及各类接线点点安全良好,焊机二次路及外壳接地良好,焊条的夹钳安全良好。

25、电焊作业场所的照明,应用安全电压,不得大于36v,电焊机接线地工作均由电工操作。

26、严禁赤手换和停送电器开关,电焊条不准乱扔,应放在专用袋或安全位置上。

27、焊接时,身体不准接触焊接件等导电体,如须坐卧时,必须垫好绝缘物件方可操作。

28、在潮湿的地方焊接时,必须垫上平木板或胶皮穿好绝缘鞋,方可工作。

29、雨天在室外焊接时,应有防雨棚,电线应由木棍架起,电器开关应有防雨装置。

30、对受压容器、密封容器,各种油桶管道装有可燃气体和溶液的器具进行焊接时,必须先检查,并经过冲洗有

第3篇 调速器机柜及液压设备检修维护规程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本标准规定了峡阳电站调速器机柜及液压设备的基本参数、结构、工作原理、维护内容、故障处理。

1.2 本标准适用于峡阳电站现场机械人员维护液压设备与调速器装置。

1.3 下列人员应通晓本规程

1.2.1 领导人员:生产部门副总、经理、副经理(经理助理)、专职技术人员。

1.2.2 生产人员:值长、运行值班员、维护人员。

2 机械液压部分

glt―k系列调速器的机械液压部分由两套比例集成式叫液随动装置和油压装置共同构成。

2.1 构成与特点

2.1.1 比例集成式电液随动装置

该电液随动装置由滤油器、直动式电液比例阀、手动操作阀、主配压阀和接力器电气反馈装置等部件构成。对于控制导叶的电液随动装置,还有紧急停机电磁阀。控制阀均为板式结构,全部集成于主本压阀的上部。两套电液随动装置布置于回油箱上,回油箱还安装有控制柜,控制柜的面板上布置有关表计、按钮和指示灯。

该电液随动装置用电液比例阀直接控制主本压阀,没有油管和调节杆件,结构简单,调整方便。电气故障时,可保持机组故障前所带负荷,并自动切换手动运行,具有可靠性高,耗油量小的突出特点。

2.1.2 油压装置

油压装置为分离式结构,圆筒形压力油罐与回油箱间用油管和阀门联结;压力油罐的侧壁装有电接点压力表、油位计及进出油截止阀等。电机、泵组、阀组等安装于回油箱上。

分离式油压装置便于布置和安装。联结油管、动力电缆和控制电缆均布置于运行层的管沟内。油压装置有三台油泵,供油十分可靠。两台大泵组为大波动时的工作和备用油泵,一台小泵组用于提供稳定运行时的正常耗油,以减少大泵的频繁起动,并减少由此引起的噪音和厂用电波动。

2.2 工作原理

2.2.1 电液随动装置各部件简介

2.2.1.1 电液比例阀

电液比例阀是由两个比例电磁铁推动的三们四通方向阀,其输出流量的大小,与输入比例电磁铁的电气控制信号成比例。与一般电液伺服阀相比,该阀具有体积小、电磁力大、可靠性高、抗油污能力强等优点。

2.2.1.2 主配压阀

主配压阀与传统的结构不同,其引导阀芯被可靠地固定于中位,不能上下运动。正常运行时,主配压阀的引导阀接通压力油。当通往辅助接力器上腔的控制油路被切时,主配活塞必然与引导阀芯一样处于中位,以使其辅助接力器上腔的油压力与该活塞进油腔的差压力相平�。当通往辅助接力器上腔的控制油路与排油接通时,主配活塞受其进油腔差压力的作用而向上偏离中位,使得辅助接力器上腔通过引导阀接通压力油。当进入辅助接力器上腔的压力油流量与排油量相等时,主配活塞将稳定在中位上方的某一位置。显然,辅助接力器上腔的排油量越大,使主配活塞稳定所需的压力油流量就越大,因而主配活塞偏离中位的距离也越大。如果控制油路又被切断,而辅助接力器上腔却仍与来自引导阀的压力油相通,由于辅助接力器上腔的工作面积大于主配活塞差压面积,因而主配活塞将在辅助接力器上腔油压力的作用下迅速回到中位,以使作用于它的油压力重新平�。

同样,当辅助接力器上腔与压力油接通时,主配活塞将在辅助接力器上腔油压力作用下向下偏离中位,辅助接力器上腔将通过引导阀接通排油。同样道理,主配活塞也会稳定在中位下方某一位置,且偏离距离与进入辅助接力器上腔的压力油流量成比例,一旦控制油路又被切断,主配活塞将在其进油腔差夺力作用下重新回到中位。

从原理上讲,由于辅助接力器在偏离中位时,与引导阀共同形成了与输入流量相反的流量负反馈,且流量负反馈的大小,在一定范围内与辅助接力器偏离中位的距离成比例,因而辅助接力器这一积分环节,由于流量负反馈的存在,便成为一个受输入流量控制的比例环节了。

综上所述,主配活塞在控制油路正、负流量输入(即接通压力油或排油)的作用下将产生向下、向上的位移,其位移量与输入的流量在一定范围内成比例;一旦控制油路被切断,主配活塞将迅速复中。

2.2.1.3 手动操作阀

调速器自动运行时,手动操作阀处于中位,辅助接力器上腔受电液比例阀正、负流量输出的控制。调速器在机械手动运行时,电液比例阀出口控制油被切断,这时,辅助接力器上腔将受手动操作阀正、负流量输出的控制。

2.2.1.4 紧急停机电磁阀

为了进行紧急停机,导叶控制部分的电随动装置还设置了紧急停机电磁阀,正常运行时,压力油经过紧急停机电磁阀进入辅助接力器上腔和控制油路。在事故情况下,紧急停机电磁阀动作,使辅助接力器上腔接通排油,同时切断了控制油路的压力油源,使主配活塞快速上移,实现紧急停机。

2.2.1.5 滤油器

第4篇 钢铁集团设备检修维护安全规程

钢铁企业设备检修维护安全规程

1、吊车检修时,必须五米打道卡,七米挂红灯,因生产条件限制达不到上述条件时,需经主管厂长批准,道卡大于或等于三米,红灯大于或等于五米,必须打双道卡,道卡间距为0.3米,需动活车前,现场责任人必须通知检修人员离开吊车运行区域和电气、机械传动部位,确定安全后,将吊车操作牌交给司机,方能动车。

2、检修各类机电设备时,电源开关上必须先挂停电工作牌。未经确认安全可靠,不准合闸送电,严禁“搭车”干活。

3、全厂煤气、氧气管道(包括阀门),按区域、专业落实检查,发现问题立即反映和处理。

4、没得到主管部门批准,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准联接或使用煤气、氧气等能源介质。

5、非岗位人员严禁开关水、电、风、气等阀门。严禁进入一类危险区及容易中毒、易燃易爆区域。

6、所有电气设备必须装置安全可靠的接地线或防护设施。电气设备与线路上,不准悬挂物品。

7、所有钢丝绳,起重链条、钩环及专用吊具不允许超负荷使用。其径向破损超过5%时应及时更新。

8、所有钢丝绳和焊接链条的安全系数必须大于6。钢丝绳套编结部分的长度不得小于钢丝绳直径的15倍。

9、钢丝绳在使用和放置时严防打折、压扁、烧伤等。吊运钢水或其它液态赤热金属的钢绳和吊具,要经常检查,发现烧损退火干油断股等立即更换。

10、严禁在未消除易燃易爆性气体(如煤气、氧气)管道上进行焊接,焊接前必须先用氮气(蒸汽)吹扫确认安全后方能进行。

11、严禁手沾油脂进行工作或接触氧气瓶嘴和氧气管道阀嘴、开闭气等。

12、进行焊割工作时,应在焊割点下方垫铁板或石棉板。

13、搬运气瓶时,严禁抛、滑、滚、碰,吊运气瓶必须使用符合安全标准的专用工具。

14、高空作业时,氧气瓶和乙炔瓶应放在逆风位置,并与高空垂直地面相距10米以外。

15、在铁路附近工作时,氧气瓶、乙炔瓶应离铁轨10米以外,必要时加以掩盖。

16、氧气瓶与乙炔瓶应相距10米以外,不准放在同一地点。

17、使用乙炔瓶必须装有减压阀、回火防止器,严禁卧放使用,氧气表、乙炔表必须完好无损,并经专业部门检验合格后方能使用。

18、严禁用氧气、煤气吹扫人体及各种设施、设备。

19、氧气瓶着火,应立即将氧气压力表顶针退下,迅速关闭阀门。不能使用无防爆装置和压力表坏损的氧气瓶。

20、用氧气吹乙炔胶管里面水分时,两头人员要联系好,手势清楚。吹完后,乙炔胶管必须让氧气排除后才能插入切割器上。

21、凡瓶体出现裂纹压伤,或超过使用期,风嘴有缺陷不完整,风嘴有油脂痕迹,使用期不合格或使用期标志不清的氧气瓶严禁使用。

22、氧气瓶、乙炔瓶与明火,高温物体的距离应在10米以上(如因条件限制不得少于5米),离暖气1米以外。

23、空氧气瓶、空乙炔瓶必须留有不低于下表的剩余压力。

环境温度℃ 剩余压力mpa

<0

0.05

0~15

0.1

15~25

0.2

25~40

0.3

24、电焊机电源线、引出线及各类接线点点安全良好,焊机二次路及外壳接地良好,焊条的夹钳安全良好。

25、电焊作业场所的照明,应用安全电压,不得大于36v,电焊机接线地工作均由电工操作。

26、严禁赤手换和停送电器开关,电焊条不准乱扔,应放在专用袋或安全位置上。

27、焊接时,身体不准接触焊接件等导电体,如须坐卧时,必须垫好绝缘物件方可操作。

28、在潮湿的地方焊接时,必须垫上平木板或胶皮穿好绝缘鞋,方可工作。

29、雨天在室外焊接时,应有防雨棚,电线应由木棍架起,电器开关应有防雨装置。

30、对受压容器、密封容器,各种油桶管道装有可燃气体和溶液的器具进行焊接时,必须先检查,并经过冲洗有

《设备检修维护规程4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相关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