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规程是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涉及到企业的各个层面,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类别:
1. 人力资源管理:涵盖员工招聘、培训、绩效评估、福利待遇等方面。
2. 财务管理:涉及预算制定、成本控制、会计核算和审计流程。
3. 生产运营:包括生产计划、质量控制、供应链管理和设备维护。
4. 市场营销:涵盖市场调研、产品定位、促销策略和客户服务。
5. 技术研发:规定技术研发流程、知识产权管理、新产品开发等。
6. 安全环保:涉及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环境保护措施等。
7. 法规遵从:规定企业需遵守的法律法规,防止法律风险。
制定分类规程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明确性:规程应清晰明确,避免模糊不清或产生歧义的表述。
2. 完整性:覆盖业务流程的每个环节,确保无遗漏。
3. 实用性:规程应结合实际工作,便于员工理解和执行。
4. 适应性:随着企业的发展和环境变化,规程应适时调整更新。
5. 可操作性:规程应包含具体步骤和责任分配,便于执行和监控。
6. 法规合规:确保规程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
分类规程是指企业在日常运营中,根据不同业务领域和职能划分,制定的详细操作指南和管理规则。它是企业内部管理秩序的基础,旨在规范员工行为,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服务质量,防范风险,同时也是企业文化的重要体现。分类规程的意义在于,通过标准化的流程和职责划分,提升企业的组织效能,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也有利于新员工的快速融入和企业长期稳定发展。
例如,人力资源管理规程可能详细规定了招聘流程,从发布职位到面试、录用、入职培训等一系列步骤,明确了各环节的责任人和时间表;而财务管理规程则可能详细阐述如何进行财务报告、预算审批和成本控制,确保财务活动的合规性和透明度。
在实际操作中,企业需要定期对分类规程进行审查和修订,以应对市场变化、技术进步和法规更新。企业还应通过培训和考核,确保员工了解并遵守这些规程,形成良好的企业运营环境。分类规程不仅是一套书面文件,更是企业运营实践的指导原则,对于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和持续改进具有重要作用。
第1篇 建筑工程安全资料分类整理规程
建筑工程安全资料的分类、整理
一、资料的分类
1、由于一个施工现场涉及到的安全分部繁多,因此安全资料的分类是资料管理的重要环节。按照j(g)j59-99安全检查标准,建筑安全资料可按以下进行分类:
(1)安全管理分部
(2)文明施工分部
(3)脚手架分部
(4)基坑支护分部
(5)模板支护分部
(6)“三宝”“四口”防护分部
(7)施工用电分部
(8)物料提升机和外用电梯分部
(9)塔吊分部
(10)起重吊装分部
(11)施工机具分部
(12)其他资料
2、由于施工工艺的多样性,所以安全技术资料也可按子分部进行分类,如脚手架,一个施工现场可能出现多种类型的脚手架,如落地式外脚手架、悬挑式脚手架、门型脚手架、挂脚手架、吊篮脚手架、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等,由脚手架分部可设落地式外脚手架子分部、悬挑式脚手架子分部等。
3、根据j(g)j59-99安全检查标准,各分部(子分部)的安全资料可分二部分进行整理,一是保证项目部分,二是一般项目部分。
二、资料的整理第一项安全管理部分
1、保证项目部分
(1)企业、项目部安全责任制、经济承包合同、现场各主要工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施工现场的安全保证体系、安全员上岗证、安全员任职文件、管理人员责任制考核情况等。
(2)单项工程安全管理目标、安全责任制分解措施及分解情况、安全责任目标考核规定、安全责任目标考核情况等。
(3)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专业性较强分项的单项施工方案等。
(4)安全交底制度、安全交底实施情况记录等。
(5)定期安全检查制度、安全检查记录、安全隐患整改落实情况记录、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所列项目整改情况等。
(6)安全教育制度、新工人三级安全教育登记表及三级教育卡片、新工人安全教育记录、工种变换安全教育记录、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培训记录、施工管理人员培训记录、专职安全员年度培训记录及考核登记等。
2、一般项目部分
(1)班前安全活动记录、班前安全活动记录等。
(2)特种作业人员登记表、特种作业人员上岗证等。
(3)工伤事故报告程序、工伤事故档案、工伤事故处理记录等。
(4)施工现场安全标志平面布置图、施工现场安全标志布置情况记录等。
第二项文明施工分部
1、保证项目部分
(1)施工现场围档设置平面图、断面图、材料使用说明等。
(2)门卫制度、施工现场人员工作卡佩戴规定、施工现场大门及门头设置示意图等。
(3)施工现场道路及排水沟设置示意图及做法详图、防止泥浆、污水外流措施、防止下水道堵塞措施、场地绿化措施及示意图等。
(4)建筑材料堆放示意图、材料挂牌分类管理制度、施工现场保洁制度、区域卫生包干制度等。
(5)现场临时住宅搭设计划及措施、施工现场功能区域划分示意图、宿舍保暖措施、宿舍防暑及防蚊虫叮咬措施、宿舍卫生管理制度等。
(6)现场消防管网及消防设施设置示意图、施工现场动火审批制度及手续、施工现场动火监护制度及监护记录、施工现场消防管理制度等。
2、一般项目
(1)治安保卫制度、治安保卫责任制分解措施、工地治安综合管理记录等。
(2)施工现场标牌设置示意图及设置制度等。
(3)施工现场厕所卫生管理制度及厨房卫生管理制度、厕所、厨房卫生责任制、生活垃圾处理规定等。
(4)卫生防病宣传教育记录、急救措施、急救器材和药品设置一览表、保健急救人员一览表及上岗证等。
(5)防粉尘、防噪音措施、夜间施工管理规定、施工不扰民措施第三项脚手架分部1、保证项目部分(以落地式外脚手架子分部为例)
(1)施工方案、脚手架设计计算书等。
(2)脚手架立杆基础设置示意图、脚手架基础排水措施及示意图等。
(3)脚手架架体与建筑物拉结示意图等。
(4)脚手架剪刀撑设置示意图等。
(5)脚手板设置与防护栏杆设置示意图等。
(6)脚手架施工技术交底、脚手架分段验收合格证等。
2、一般项目
(1)小横杆设置示意图等。
(2)杆件搭接示意图等。
(3)架体内封闭措施及封闭设置示意图等。
(4)脚手架材料合格证及检验报告等。
(5)架体内上下通道设置措施及设置方案等。
(6)卸料平台搭设方案、卸料平台设计计算书、卸料平台支撑系统与脚手架连结示意图、卸料平台限载规定等。
3、施工方案和计算书要经过审批且施工方案要对现场施工要有指导性。
4、脚手架材料合格证要与施工现场用的实际材料相符,且材料质量要符合规范要求。
5、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于杆件搭接情况等,如用文字不能表示的则可用图示。
6、脚手架验收要有量化的验收内容。
第四项基坑支护分部
1、保证项目
(1)基础施工支护方案、专项支护设计等。
(2)临边防护措施等。
(3)坑槽开挖边坡设置措施等。
(4)基坑排不措施、防止临近建筑物沉降措施等。
(5)坑边荷载堆置规定等。
2、一般项目
(1)基坑上下通道设置措施等。
(2)施工机械进场验收记录、挖土机作业人员上岗证、挖土机操作程序等。
(3)基坑变形监测制度、毗邻建筑物沉降观测记录等。
(4)基坑上下垂直作业隔离措施、深基坑照明设置措施等。
3、施工方案要有针对性,要能指导施工;施工方案要经相关部门审批后才能用于施工。
4、对基坑支护进行变形监测时,要定人、定仪器,测量数据要准确。
第五项模板分部
1、保证项目部分
(1)模板工程施工方案等。
(2)现浇混凝土模板的支撑系统设
计计算书等。
(3)支撑模板的立柱材料合格证、立柱设置示意图等。
(4)模板上堆料管理规定等。
(5)模板存放防倾措施及模板存放管理规定等。
(6)模板拆除方案、模板拆除监护管理规定等。
2、一般项目部分
(1)模板拆除申请及审批报告、模板工程验收手续、模板工程技术交底等。
(2)模板拆除前砼强度报告等。
(3)混凝土运输道路搭设措施等。
(4)作业面孔洞及临边防护措施、垂直作业上下隔离措施等。
3、施工方案要有针对性,要能指导施工;施工方案要经相关部门审批后才能用于施工。
4、模板工程验收手续要有量化的内容。
第六项“三宝”“四口”防护分部
1、安全帽合格证及检测报告、安全帽佩戴标准及安全佩戴管理规定等。
2、建筑物外侧封闭措施、安全网材料合格证及检测报告、安全网准用证等。
3、安全带使用规定、安全带合格证及检测报告等。
4、洞口、临边防护措施、防护棚搭设措施、搭设材料合格证等。
5、对于定型化、工具化的防护设施,要图示安装和使用方法。
第七项施工用电分部
1、保证项目部分
(1)外电防护措施
(2)接地与接零保护系统设置措施等。
(3)配电箱、开关箱设置措施等。
(4)现场照明设施设置措施等。
2、一般项目
(1)配电线路合格证及检测报告、线路架设措施等。
(2)电器设置措施、各种用电设备、开关等合格证及检测报告等。
(3)变配电装置设置措施等。
(4)施工用电方案、地极阻值摇测记录、电工巡视维修记录等。
3、施工方案要有针对性,要能指导施工;施工方案要经相关部门审批后才能用于施工。
4、各种电器设备不仅要有合格证,且各种设备的各项参数要与规范要求相适应。
第八项物料提升机与外用电梯分部1、保证项目部分(以物料提升机子分部为例)
(1)架体设计计算书、架体合格证及检测报告、建筑安全管理部门准用证等。
(2)限位保险装置设置措施及限位保险装置合格证等。
(3)缆风绳设置措施、缆风绳合格证及检测报告、架体与建筑物连接措施等。
(4)钢筋绳报废管理规定、钢筋绳保养管理规定、钢筋绳合格证及检测报告等。
(5)楼层卸料平台搭设措施、卸料平台两侧防护措施等。
(6)吊篮安全管理规定、吊篮定型化、工具化措施等。
(7)提升机安全验收合格证等。
2、一般项目
(1)架体安装、拆除施工方案、架体基础设置方案、架体外侧防护措施等。
(2)卷扬机安装方案等。
(3)联络信号设备管理制度、信号联络责任制等。
(4)卷扬机操作棚搭设措施等。
(5)架体避雷设置方案等。
3、施工方案要有针对性,要能指导施工;施工方案要经相关部门审批后才能用于施工。
第九项塔吊分部
1、保证项目部分
(1)塔吊限位设备设置方案、塔吊安装方案、塔吊安装队伍资格证、塔吊合格证及使用说明书等。
(2)司机上岗证及塔吊信号联络方案等。
2、一般项目部分
(1)塔吊路基与轨道施工方案、高塔基础施工方案等。
(2)塔吊电气施工方案等。
(3)多塔作业防碰撞措施等。
(4)安装验收合格证等。
3、施工方案要有针对性,要能指导施工;施工方案要经相关部门审批后才能用于施工。
第十项起重吊装分部
1、保证项目部分
(1)起重吊装作业方案等。
(2)起重机机械进场验收手续、起重机准用证、起重机安装验收合格证、起重扒杆设计计算书等。
(3)钢筋绳合格证及检测报告、地锚方案等。
(4)起重吊点设置方案等。
(5)司机、指挥上岗证、高处作业信号传递方案等。
2、一般项目部分
(1)起重机地面铺垫措施等。
(2)起重机限载作业规定、试吊管理规定等。
(3)结构吊装防附措施等。
(4)吊装作业平台搭设方案等。
(5)大型构件堆放稳定措施等。
(6)起重吊装警戒实施方案等。
(7)起重工、电焊工安全操作上岗证等。
3、作业方案及设计计算书要经有关方案审批,且施工方案要有针对性,要能指导施工。
第十一项施工机具1、施工机械进场验收手续、施工机械定期检测方案、施工机械安装验收合格证、特殊机械准用证、施工机械电气安装方案、施工机械合格证等。
第十二项其它资料1、安全生产相关文件、安全生产相关通知、安全会议记录、安全监督手续及安全施工许可证等。
三、安全管理资料整理注意事项
1、安全资料的整理要真实,不得弄虚作假。编制的施工方案等要有针对性,要与工程实体相符。
2、安全资料的签证一定要真实,不得由他人代签。
第2篇 灭火器安全操作规程分类灭火器安全操作规程分类
1根据消防法规规定及实际情况,配备配齐灭火器。
2安全生产管理部对所有灭火器每季度检查一次,并在灭火器上标贴检查结果和检查责任人,以及检查时间。
2.1检查干粉灭器有无结块现象。
2.2检查密封和安全阀装置。
2.3检查碳气压力。
3各部每月负责部门区域内灭火器保养一次,保持灭火器干净整洁。
4根据各车间、仓库和易燃易爆的不同特征,配备配齐灭火器。
5灭水器的摆放位置不得随意因生产或其它原因而搬动,如因特殊情况需要搬动,由安全主任组织处理,各部门必须配合处理。
6灭火器每年进行二次维修和失效灭火药水的再充装。
6.1再充装药水应按制造厂的规定和方法进行。
6.2充装时不得随意更换灭水剂和品种和质量。
6.3充装后的气瓶应进行气密性试验,不合格不得使用。
6.4经复修的灭火器,应有当地消防监督部门的认可标识,并应注明维修单位名称和修复日期。
7灭火器使用方法
7.1上下摇动灭火器几次,拔出保险销,并将喷嘴对准火焰根部;
7.2距离灭火距离2~3m压下把手,左右扫射;
7.3喷射时腰部稍弯曲,采取尽可能低的姿势(如站成弓字步),以避开热浪和烟气。
7.4管理人员和使用部门,要严格遵守以上操作规程。如有违规者按公司制度处理
灭火器分类及用途
1灭火器分类
1.1按其移动方式可分为:手提式和推车式;
1.2按驱动灭火剂的动力来源可分为:储气瓶式、储压式、化学反应式;
1.3按所充装的灭火剂则又可分为:泡沫、干粉、卤代烷、二氧化碳、酸碱、清水等。
2灭火器适应火灾及使用方法(手提式)
2.1泡沫灭火器适应火灾及使用方法
2.1.1适用范围
适用于扑救一般b类火灾,如油制品、油脂等火灾,也可适用于a类火灾,但不能扑救b类火灾中的水溶性可燃、易燃液体的火灾,如醇、酯、醚、酮等物质火灾;也不能扑救带电设备及c类和d类火灾。
2.1.2使用方法:
可手提筒体上部的提环,迅速奔赴火场。这时应注意不得使灭火器过分倾斜,更不可横拿或颠倒,以免两种药剂混合而提前喷出。当距离着火点10米左右,即可将 筒体颠倒过来,一只手紧握提环,另一只手扶住筒体的底圈,将射流对准燃烧物。在扑救可燃液体火灾时,如已呈流淌状燃烧,则将泡沫由远而近喷射,使泡沫完全 覆盖在燃烧液面上;如在容器内燃烧,应将泡沫射向容器的内壁,使泡沫沿着内壁流淌,逐步覆盖着火液面。切忌直接对准液面喷射,以免由于射流的冲击,反而将 燃烧的液体冲散或冲出容器,扩大燃烧范围。在扑救固体物质火灾时,应将射流对准燃烧最猛烈处。灭火时随着有效喷射距离的缩短,使用者应逐渐向燃烧区靠近, 并始终将泡沫喷在燃烧物上,直到扑灭。使用时,灭火器应始终保持倒置状态,否则会中断喷射。
2.1.3储存
泡沫灭火器存放应选择干燥、阴凉、通风并取用方便之处,不可靠近高温或可能受到曝晒的地方,以防止碳酸分解而失效;冬季要采取防冻措施,以防止冻结;并应经常擦除灰尘、疏通喷嘴,使之保持通畅。
3推车式泡沫灭火器适应火灾和使用方法
3.1其适应火灾与手提式化学泡沫灭火器相同。
3.2使用方法:
使用时,一般由两人操作,先将灭火器迅速推拉到火场,在距离着火点10米左右处停下,由一人施放喷射软管后,双手紧握喷枪并对准燃烧处;另一个则先逆时针 方向转动手轮,将螺杆升到最高位置,使瓶盖开足,然后将筒体向后倾倒,使拉杆触地,并将阀门手柄旋转90度,即可喷射泡沫进行灭火。如阀门装在喷枪处,则 由负责操作喷枪者打开阀门。
3.3、灭火方法及注意事项与手提式化学泡沫灭火器基本相同,可以参照。由于该种灭火器的喷射距离远,连续喷射时间长,因而可充分发挥其优势,用来扑救较大面积的储槽或油罐车等处的初起火灾。
4空气泡沫灭火器适应火灾和使用方法
4.1适用范围:适用范围基本上与化学泡沫灭火器相同。但抗溶泡沫灭火器还能扑救水溶性易燃、可燃液体的火灾如醇、醚、酮等溶剂燃烧的初起火灾。
4.2使用方法:使用时可手提或肩扛迅速奔到火场,在距燃烧物6米左右,拔出保险销,一手握住开启压把,另一手紧握喷枪;用力捏紧开启压把,打开密封或刺穿储气瓶密封片, 空气泡沫即可从喷枪口喷出。灭火方法与手提式化学泡沫灭火器相同。但空气泡沫灭火器使用时,应使灭火器始终保持直立状态、切勿颠倒或横卧使用,否则会中断 喷射。同时应一直紧握开启压把,不能松手,否则也会中断喷射。
5酸碱灭火器适应火灾及使用方法
5.1适应范围:适用于扑救a类物质燃烧的初起火灾,如木、织物、纸张等燃烧的火灾。它不能用于扑救b类物质燃烧的火灾,也不能用于扑救c类可燃性气体或d类轻金属火灾。同时也不能用于带电物体火灾的扑救。
5.2使用方法:使用时应手提筒体上部提环,迅速奔到着火地点。决不能将灭火器扛在背上,也不能过分倾斜,以防两种药液混合而提前喷射。在距离燃烧物6米左右,即可将灭火 器颠倒过来,并摇晃几次,使两种药液加快混合;一只手握住提环,另一只手抓住筒体下的底圈将喷出的射流对准燃烧最猛烈处喷射。同时随着喷射距离的缩减,使 用人应向燃烧处推近。
6二氧化碳灭火器的使用方法:灭火时只要将灭火器提到或扛到火场,在距燃烧物5米左右,放下灭火器拔出保险销,一手握住喇叭筒根部的手柄,另一只手紧握启闭阀的压把。对没有喷射软管的 二氧化碳灭火器,应把喇叭筒往上板70-90度。使用时,不能直接用手抓住喇叭筒外壁或金属连线管,防止手被冻伤。灭火时,当可燃液体呈流淌状燃烧时,使 用者将二氧化碳灭火剂的喷流由近而远向火焰喷射。如果可燃液体在容器内燃烧时,使用者应将喇叭筒提起。从容器的一侧上部向燃烧的容器中喷射。但不能将二氧 化碳射流直接冲击可燃液面,以防止将可燃液体冲出容器而扩大火势,造成灭火困难。
7推车式二氧化碳灭火器一般由两人操作,使用时两人一起将灭火器推或拉到燃烧处,在离燃烧物10米左右停下,一人快速取下喇叭筒并展开喷射软管后,握住喇叭筒根部的手柄,另一人快速按逆时针方向旋动手轮,并开到最大位置。灭火方法与手提式的方法一样。 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时,在室外使用的,应选择在上风方向喷射。在室外内窄小空间使用的,灭火后操作者应迅速离开,以防窒息。
81211手提式灭火器使用方法
使用时,应将手提灭火器的提把或肩扛灭火器带到火场。在距燃烧处5米左右,放下灭火器,先拔出保险销,一手握住开启把,另一手握在喷射软管前端的喷嘴处。 如灭火器无喷射软管,可一手握住开启压把,另一手扶住灭火器底部的底圈部分。先将喷嘴对准燃烧处,用力握紧开启压把,使灭火器喷射。当被扑救可燃烧液体呈 现流淌状燃烧时,使用者应对准火焰根部由近而远并左右扫射,向前快速推进,直至火焰全部扑灭。如果可燃液体在容器中燃烧,应对准火焰左右晃动扫射,当火焰 被赶出容器时,喷射流跟着火焰扫射,直至把火焰全部扑灭。但应注意不能将喷流直接喷射在燃烧液面上,防止灭火剂的冲力将可燃液体冲出容器而扩大火势,造成 灭火困难。如果扑救可燃性固体物质的初起火灾时,则将喷流对准燃烧最猛烈处喷射,当火焰被扑灭后,应及时采取措施,不让其复燃。1211灭火器使用时不能 颠倒,也不能横卧,否则灭火剂不会喷出。另外在室外使用时,应选择在上风方向喷射;在窄小的室内灭火时,灭火后操作者应迅速撤离,因1211灭火剂也有一 定的毒性,以防对人体的伤害。
9推车式1211灭火器使用方法
灭火时一般由二个操作,先将灭火器推或拉到火场,在距燃烧处10米左右停下,一人快速放开喷射软管,紧握喷枪,对准燃烧处;另一个则快速打开灭火器阀门。灭火方法与手提式1211灭火器相同。
10灭火器的使用
1301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和适用范围与1211灭火器相同。但由于1301灭火剂喷出成雾状,在室外有风状态下使用时,其灭火能力没1211灭火器高,因此更应在上风方向喷射。
11干粉灭火器适应火灾和使用方法
碳酸氢钠干粉灭火器适用于易燃、可燃液体、气体及带电设备的初起火灾;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除可用于上述几类火灾外,还可扑救固体类物质的初起火灾。但都不能扑救金属燃烧火灾。灭火时,可手提或肩扛灭火器快速奔赴火场,在距燃烧处5米左右,放下灭火器。如在室外,应选择在上风方向喷射。使用的干粉灭火器若是外挂式储压式的,操作 者应一手紧握喷枪、另一手提起储气瓶上的开启提环。如果储气瓶的开启是手轮式的,则向逆时针方向旋开,并旋到最高位置,随即提起灭火器。当干粉喷出后,迅 速对准火焰的根部扫射。使用的干粉灭火器若是内置式储气瓶的或者是储压式的,操作者应先将开启把上的保险销拔下,然后握住喷射软管前端喷嘴部,另一只手将 开启压把压下,打开灭火器进行灭火。有喷射软管的灭火器或储压式灭火器在使用时,一手应始终压下压把,不能放开,否则会中断喷射。
干粉灭火器扑救可燃、易燃液体火灾时,应对准火焰要部扫射,如果被扑救的液体火灾呈流淌燃烧时,应对准火焰根部由近而远,并左右扫射,直至把火焰全部扑 灭。如果可燃液体在容器内燃烧,使用者应对准火焰根部左右晃动扫射,使喷射出的干粉流覆盖整个容器开口表面;当火焰被赶出容器时,使用者仍应继续喷射,直 至将火焰全部扑灭。在扑救容器内可燃液体火灾时,应注意不能将喷嘴直接对准液面喷射,防止喷流的冲击力使可燃液体溅出而扩大火势,造成灭火困难。如果当可 燃液体在金属容器中燃烧时间过长,容器的壁温已高于扑救可燃液体的自燃点,此时极易造成灭火后再复燃的现象,若与泡沫类灭火器联用,则灭火效果更佳。
使用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扑救固体可燃物火灾时,应对准燃烧最猛烈处喷射,并上下、左右扫射。如条件许可,使用者可提着灭火器沿着燃烧物的四周边走边喷,使干粉灭火剂均匀地喷在燃烧物的表面,直至将火焰全部扑灭。
12推车式干粉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推车式干粉灭火器的使用方法与手提式干粉灭火器的使用相同。
第3篇 一二三类电动工具分类及使用安全操作规程
电动工具按电气保护的方式分为三类:
a.ⅰ类工具;
b.ⅱ类工具;
c.ⅲ类工具;
_ ⅰ类工具即为普通型电动工具,其额定电压超过50伏,ⅰ类工具在防止触电的保护方面不仅依靠基本绝缘,而且包含一个附加的安全措施。其方法是将可触及的可导电的零件与已安装在固定线路中的保护(接地)导线联起来,使可触及的可导电的零件在基本绝缘损坏的事故中不成为带电体。
ⅰ类工具的插头为三脚插头。
_ii类工具即绝缘结构全部为双重绝缘结构的电动工具。其规定电压超过50v
ii类工具不允许设置接地装置。一般为绝缘外壳。
通俗地讲, ii类工具的设计制造者将操作者的个人防护用品以可靠有的方法置于工具上,使工具具有双重的保护电流,保证在故障状态下,当基本绝缘损坏失效时,由附加绝缘和加强绝缘提供触电保护。
ii类工具必须采用加强绝缘电源插头,且电源插头与软电缆或软线压塑成一体的不可重接电源插头。
ⅱ类工具只允许采用不可重接的二脚电源插头。
ii类工具均带有标志“回”。
_ iii类工具即安全电压工具。其额定电压不超过50v,在防止触电的保护依靠由安全电压供电和在工具内部不会产生比安全电压高的电压。
在一般性的加工场所应选用ii类工具。
手持式电动工具(以下简称工具)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在工农业生产建筑、矿山工地上被广泛使用。但是,由于操作过程中要紧握在使用者的手中,所以,一旦外壳带电,电流就会通过人体,造成危险的触电后果。因此,使用手持式电动工具应加倍注意以下十个安全问题。
1.根据使用环境选择工具类型
手持式电动工具的分类方法很多,根据触电防护方式的不同分为三类,即ⅰ、ⅱ和ⅲ三类。在一般场所,为保证使用者的安全,应选用ⅱ类工具。ⅱ类工具本身良好的双重绝缘性,可有效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在潮湿场所或金属构架上作业,应选用ⅱ类或ⅲ类工具。在狭窄场所(如锅炉内、金属容器内)应使用ⅲ类工具。在特殊环境,如湿热、雨雪、有爆炸性或腐蚀性气体的场所,使用的手持电动工具还必须符合相应环境的特殊安全要求。
2.长期搁置或受潮的工具在使用前要测量绝缘电阻
对长期搁置或受潮的工具在使用前应由电工测量绝缘阻值,看是否符合要求。其对绝缘电阻的要求是:ⅰ类不低于2兆欧,ⅱ类不低于7兆欧;ⅲ类不低于10兆欧。
3.每次使用前要进行外观和电气检查
外观检查包括:外壳、手柄有无裂缝和破损,紧固件是否齐全有效;软电缆或软电线是否完好无损,保护接零(地)是否正确、牢固,插头是否完好无损;开关动作是否正常、灵活、完好;电气保护装置和机械保护装置是否完好;工具转动部分是否灵活无障碍,卡头是否牢固等。
电气检查包括:通电后反应正常,开关控制有效;通电后外壳经试电笔检查应不漏电;信号指示正确,自动控制作用正常;对于旋转工具,通电后应观察电刷火花和声音是否正常。
4.工具与电源连接符合要求
工具的电源线必须采用铜芯多股橡胶套软电缆或聚氯乙烯护套电缆,中间不得有接头,不得任意接长或拆换;工具原有的插头不得随意拆除或改换,当电源与作业场所距离较远时,应采用移动电闸箱解决。严禁不用插头直接将电线的金属丝插入插座。
5.严禁工具空载运行
手持式电动工具普遍采用单相串励电动机,在维修单相串励电动机时,如果轻载或空载,高转速产生的离心力会把转子绕组甩出,可能损坏换向装置,所以单相串励电动机在维修时严禁轻载或空载试车。
6.不过载使用工具
尽量避免过载使用工具,使用时应注意声音和温度,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机送专业人员检查。
7.避免疲劳操作
使用工具时必须注意力集中,严禁疲劳操作,连续工作时间不可过长。
8.高空使用工具要有监护人
在高空(高度大于2米)使用手持式电动工具时,下面应设专人扶梯,这样在发生电击时可迅速切断电源。
9.避免发生机械损伤
使用过程中,要防止电线被转动部分绞缠;防止工具的工作端对人体造成机械伤害;工具使用完毕,必须将电源断开,妥善保管。
10.易燃易爆地点禁止使用
在易燃易爆工作场所不要使用手持电动工具,以免电动机的电刷发出的火花酿成火灾。
安全使用工具,严格按规定使用工具,这样才能在使用工具过程中减少人员的意外伤害。
手持电动工具的选择和使用
电工用的手持电动工具使用环境恶劣,使用时要不停移动、振动大、噪音高。电源线易受拖拉、摩擦或机械等外力挤压而损伤,使绝缘强度受到破坏,造成人身触电伤亡。为防止事故发生,应正确选用手持电动工具。
一.选择
1.选择具有3c认证的合格品。
2.一般场合应选用ⅱ类产品,该类设备具有双重绝缘,使用相对安全。
3.在潮湿场所或金属构架等导电性能良好场所工作,应选用ⅱ类或ⅲ类产品。
4.在金属容器、管道、锅炉等狭窄场所工作,应选用ⅲ类产品。
5.如确需使用ⅰ类产品,应按安全要求采取必要的其他安全措施,如安装漏电保护器、安全隔离变压器等。
二、使用
1.使用前要对其进行仔细检查,外观无破损,开关动作灵活无卡涩,电源引线和电动工具的外壳应完好。用500v兆欧表测量绕组与外壳间绝缘电阻值不得低于0.5兆欧,绝缘电阻数值见附表。
2.金属外壳的手持电动工具应有可靠的保护接地线。电源引线为多芯软橡校电缆,其接地保护线两端应连接牢固。
3.手持电动工具应由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专职人员使用。使用中应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
4.使用前必须先检查相关电气保护装置和机械保护装置是否完好,其运用应正常。还要注意其转动部分是否转动灵活无卡涩。
5.使用ⅰ类手持电动工具时,使用人必须穿戴符合规定的防护用品,设置合格的防护用具。并按规定采取相应防触电的安全保护措施,如应在电源电路中安装漏电保护器,或使用人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鞋或站在绝缘垫上。在潮湿狭窄场所使用ⅱ类手持电动工具时,应安装漏电开关,漏电开关工作电流小于1.5ma,动作时间小于等于0.1秒。且漏电开关应放在容器内并有专人监护。
测试部位
绝缘电阻(兆欧)
ⅰ类电气设备带电部位与外壳间
2
ⅱ类电气设备带电部位与外壳间
7
ⅲ类电气设备带电部位与外壳间
10
第4篇 一、二、三类电动工具的分类及使用安全操作规程
电动工具按电气保护的方式分为三类:
a.ⅰ类工具;
b.ⅱ类工具;
c.ⅲ类工具;
★ ⅰ类工具即为普通型电动工具,其额定电压超过50伏,ⅰ类工具在防止触电的保护方面不仅依靠基本绝缘,而且包含一个附加的安全措施。其方法是将可触及的可导电的零件与已安装在固定线路中的保护(接地)导线联起来,使可触及的可导电的零件在基本绝缘损坏的事故中不成为带电体。
ⅰ类工具的插头为三脚插头。
★ii类工具即绝缘结构全部为双重绝缘结构的电动工具。其规定电压超过50v
ii类工具不允许设置接地装置。一般为绝缘外壳。
通俗地讲, ii类工具的设计制造者将操作者的个人防护用品以可靠有的方法置于工具上,使工具具有双重的保护电流,保证在故障状态下,当基本绝缘损坏失效时,由附加绝缘和加强绝缘提供触电保护。
ii类工具必须采用加强绝缘电源插头,且电源插头与软电缆或软线压塑成一体的不可重接电源插头。
ⅱ类工具只允许采用不可重接的二脚电源插头。
ii类工具均带有标志“回”。
★ iii类工具即安全电压工具。其额定电压不超过50v,在防止触电的保护依靠由安全电压供电和在工具内部不会产生比安全电压高的电压。
在一般性的加工场所应选用ii类工具。
手持式电动工具(以下简称工具)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在工农业生产建筑、矿山工地上被广泛使用。但是,由于操作过程中要紧握在使用者的手中,所以,一旦外壳带电,电流就会通过人体,造成危险的触电后果。因此,使用手持式电动工具应加倍注意以下十个安全问题。
1.根据使用环境选择工具类型
手持式电动工具的分类方法很多,根据触电防护方式的不同分为三类,即ⅰ、ⅱ和ⅲ三类。在一般场所,为保证使用者的安全,应选用ⅱ类工具。ⅱ类工具本身良好的双重绝缘性,可有效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在潮湿场所或金属构架上作业,应选用ⅱ类或ⅲ类工具。在狭窄场所(如锅炉内、金属容器内)应使用ⅲ类工具。在特殊环境,如湿热、雨雪、有爆炸性或腐蚀性气体的场所,使用的手持电动工具还必须符合相应环境的特殊安全要求。
2.长期搁置或受潮的工具在使用前要测量绝缘电阻
对长期搁置或受潮的工具在使用前应由电工测量绝缘阻值,看是否符合要求。其对绝缘电阻的要求是:ⅰ类不低于2兆欧,ⅱ类不低于7兆欧;ⅲ类不低于10兆欧。
3.每次使用前要进行外观和电气检查
外观检查包括:外壳、手柄有无裂缝和破损,紧固件是否齐全有效;软电缆或软电线是否完好无损,保护接零(地)是否正确、牢固,插头是否完好无损;开关动作是否正常、灵活、完好;电气保护装置和机械保护装置是否完好;工具转动部分是否灵活无障碍,卡头是否牢固等。
电气检查包括:通电后反应正常,开关控制有效;通电后外壳经试电笔检查应不漏电;信号指示正确,自动控制作用正常;对于旋转工具,通电后应观察电刷火花和声音是否正常。
4.工具与电源连接符合要求
工具的电源线必须采用铜芯多股橡胶套软电缆或聚氯乙烯护套电缆,中间不得有接头,不得任意接长或拆换;工具原有的插头不得随意拆除或改换,当电源与作业场所距离较远时,应采用移动电闸箱解决。严禁不用插头直接将电线的金属丝插入插座。
5.严禁工具空载运行
手持式电动工具普遍采用单相串励电动机,在维修单相串励电动机时,如果轻载或空载,高转速产生的离心力会把转子绕组甩出,可能损坏换向装置,所以单相串励电动机在维修时严禁轻载或空载试车。
6.不过载使用工具
尽量避免过载使用工具,使用时应注意声音和温度,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机送专业人员检查。
7.避免疲劳操作
使用工具时必须注意力集中,严禁疲劳操作,连续工作时间不可过长。
8.高空使用工具要有监护人
在高空(高度大于2米)使用手持式电动工具时,下面应设专人扶梯,这样在发生电击时可迅速切断电源。
9.避免发生机械损伤
使用过程中,要防止电线被转动部分绞缠;防止工具的工作端对人体造成机械伤害;工具使用完毕,必须将电源断开,妥善保管。
10.易燃易爆地点禁止使用
在易燃易爆工作场所不要使用手持电动工具,以免电动机的电刷发出的火花酿成火灾。
安全使用工具,严格按规定使用工具,这样才能在使用工具过程中减少人员的意外伤害。
手持电动工具的选择和使用
电工用的手持电动工具使用环境恶劣,使用时要不停移动、振动大、噪音高。电源线易受拖拉、摩擦或机械等外力挤压而损伤,使绝缘强度受到破坏,造成人身触电伤亡。为防止事故发生,应正确选用手持电动工具。
一.选择
1.选择具有3c认证的合格品。
2.一般场合应选用ⅱ类产品,该类设备具有双重绝缘,使用相对安全。
3.在潮湿场所或金属构架等导电性能良好场所工作,应选用ⅱ类或ⅲ类产品。
4.在金属容器、管道、锅炉等狭窄场所工作,应选用ⅲ类产品。
5.如确需使用ⅰ类产品,应按安全要求采取必要的其他安全措施,如安装漏电保护器、安全隔离变压器等。
二、使用
1.使用前要对其进行仔细检查,外观无破损,开关动作灵活无卡涩,电源引线和电动工具的外壳应完好。用500v兆欧表测量绕组与外壳间绝缘电阻值不得低于0.5兆欧,绝缘电阻数值见附表。
2.金属外壳的手持电动工具应有可靠的保护接地线。电源引线为多芯软橡校电缆,其接地保护线两端应连接牢固。
3.手持电动工具应由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专职人员使用。使用中应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
4.使用前必须先检查相关电气保护装置和机械保护装置是否完好,其运用应正常。还要注意其转动部分是否转动灵活无卡涩。
5.使用ⅰ类手持电动工具时,使用人必须穿戴符合规定的防护用品,设置合格的防护用具。并按规定采取相应防触电的安全保护措施,如应在电源电路中安装漏电保护器,或使用人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鞋或站在绝缘垫上。在潮湿狭窄场所使用ⅱ类手持电动工具时,应安装漏电开关,漏电开关工作电流小于1.5ma,动作时间小于等于0.1秒。且漏电开关应放在容器内并有专人监护。
测试部位 | 绝缘电阻(兆欧) |
ⅰ类电气设备带电部位与外壳间 | 2 |
ⅱ类电气设备带电部位与外壳间 | 7 |
ⅲ类电气设备带电部位与外壳间 | 10 |
上一页12下一页
第5篇 混凝土振动机械的分类及使用的规程
1混凝土振动机械的特点
混凝土振动机械是一种借助于动力,以一定的装置为振动源,产生频率振动,并把这种频率振动传给混凝土使之密实的机械。
浇入模板内的混凝土,必须要经过合理的振捣,目的是降低混凝土料粒间的摩擦力和粘结力,使其在自重力作用下,自行充实料粒间的间隙,排除混凝土内部的空气,不致在凝结后的构件中形成气孔(大孔俗称狗洞),保证构件表面光滑、平整,不出现麻面。钢筋混凝土构件浇模后经过振捣,还可以显着地提高钢筋与混凝土的结合力(握裹力),保证和增强混凝土的强度。振捣的作用,还不仅仅是保证构件质量,对于改善劳动条件,缩短混凝土凝固成型时间,提高模板使用周转率,加快施工进度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所以,混凝土振捣,是混凝土施工的重要环节,广泛用于建筑、市政建设施工中和水坝、桥梁、港口等工程中。
2混凝土振动机械的分类
1)按传播振动方式不同分为插入式(内部式)、附着式(外部式)、平板式、平台式等。
2)按工作部分的结构特征不同分为锥形(杆形或锤形)、棒形(杆形或柱形)、片形、条形(r形)、平台形等。
3)按振动源的振动子型式不同分为偏心式、行星式、往复式、电磁式等。
4)按使用振源的动力不同分为电动式、风动式、内燃式和液压式等。
5)按振动频率不同可分为高频式(133~350hz)、中频式(83~133hz)、低频式(33~83hz)。
3混凝土振动机械的结构
3.1内部振动器
电动软轴行星插入式混凝土振动器一般采用高频、外滚、软轴联接方式。主要由电动机、传动装置、振动棒等三大部分组成。
电动偏心插入式混凝土振动器,是由电动机通过软轴驱动偏心式振动子,在振动棒体内旋转,产生惯性离心力以振动捣实混凝土。
3.2外部振动器
电动外部振动器又称附着式振动器,主要由电动机、偏心振动子组成,外形如一台电动机。
3.3平板式混凝土振捣器
平板式混凝土振动器,是浮放在混凝土表面进行直接捣固的振动器。它是将附着式振动器安装在平板上,工作时,通过平板底盘将振动能由表面传入内部而将混凝土振实。此类振动器主要适用于振实面积大、厚度小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桥面及混凝土预制构件板等。
3.4振动台
混凝土振动台又称台式振动器,它是混凝土混合料的振动成型机械。其机架一般支承在弹簧上,机架下装有激振器,机架上安置成型制品的钢模板,模板内装有混凝土混合料。在激振器作用下,机架连同模板及混合料一起振动,使混凝土密实成型。它是采用短线工艺生产的预制构件厂的主要设备,用于大批量生产空心板、壁板以及厚度不大的梁柱、排水管等。
4混凝土振动机械的使用要点
4.1内部振动器的使用要点
1)振动棒的直径、频率和振幅是直接影响生产率的主要因素,所以在工作前应选择合适的振动棒。
2)振动器使用之前,首先应检查电动机的绝缘情况是否良好,长期闲置的振动器启用时必须测试电动机的绝缘电阻,检查合格后方可接通电源进行试运转。
3)振动器的电动机旋转时,若软轴不转,振动棒不起振,系电动机旋转方向不对,调换任意两相电源线即可;若软轴转动,振动棒不起振,可摇晃棒头或棒头轻磕地面,即可起振。当试运转正常后,方可投入作业。
4)作业时,要使振动棒自然沉入混凝土,不可用猛力往下推。一般应垂直插入,并插到尚未初凝层中50~100mm,以促使上下层相互结合。
5)振捣时,要做到快插慢拔。快插是为了防止将表面混凝土先振实,与下层混凝土发生分层、离析现象。慢拔是为了使混凝土能来得及填满振动棒抽出时所形成的空间。
6)振动棒各插点间距均匀,一般间距不应超过振动棒有效作用半径的1.5倍。
7)振动棒在混凝土内振密实的时间,一般每插点振密20~30s,直到混凝土不再显着下沉,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水泥浆和外观均匀为止。如振密时间过长,有效作用半径虽然能适当增加,但总的生产率反而降低,而且还可能使振动棒附近混凝土产生离析。这对塑性混凝土更为重要。此外,振动棒下部振幅要比上部大,故在振密时,应将振动棒上下抽动5~10cm,使混凝土振密均匀。
8)作业中要避免将振动棒触及钢筋、心管和预埋件等,更不得采取通过振动棒振动钢筋的方法来促使混凝土振密。否则就会因振动而使钢筋位置变动,还会降低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甚至会相互脱离,这对预应力钢筋影响更大。
9)作业时,振动棒插入混凝土的深度不应超过棒长的2/3~3/4。否则振动棒将不易拔出而导致软管损坏;更不得将软管插入混凝土中,以防砂浆浸蚀及渗入软管而损坏机件。
10)振动器在使用中如遇温度过高,应立即停机冷却检查,如机件故障,要及时进行修理,冬季低温时,振动器作业前,要采用缓慢加温,使棒体内的润滑油解冻后,方能作业。
11)插入式振动器电动机电源上,应安装漏电保护装置,熔断器选配应符合要求,接地应安全可靠。电动机未接地线或接地不良者,严禁开机使用。
12)振动器操作人员应掌握一般用电知识,作业时应穿戴好胶鞋和绝缘橡皮手套。
13)工作停止移动振动器时,应立即停止电动机转动;搬动振动器时,应切断电源,不得用软管和电缆线拖拉、扯动电动机。
14)电缆上不得有裸露之处,电缆线必须放置在干燥、明亮处;不允许在电缆线上堆放其他物品,以及车辆在其上面直接通过;更不能用电缆线吊挂振动器等物。
15)作业时,振动棒软管弯曲半径不得小于规定值;软管不得有断裂。若软管使用过久,长度变长时,应及时进行修复或更换。
16)振动器启动时,必须由操作人员掌握,不得将起振的振动棒平放在钢板或水泥板等坚硬物上,以免振坏。
17)严禁用振动棒撬拔钢筋和模板,或将振动棒当锤使用;操作时勿将振动棒头夹到钢筋里或其他硬物中以免损坏棒头。
18)作业完毕,应将电动机、软管、振动棒擦刷干净,按规定要求进行保养作业。振动器存放时,不要堆压软管,应平直放好,以免变形;同时应防止电动机受潮。
4.2外部振动器的使用要点
1)外部振动器设计时不考虑轴承承受轴向力,使用时,电动机应呈水平状态。
2)在水平的混凝土表面进行振捣时,振动器是利用电动机振子所产生的惯性力的水平分力自行移动的,操作者仅控制移动的方向即可。
3)在一个模板上同时用多台附着式振动器振动时,各振动器的频率必须保持一致,相对的振动器应错开放。
4)振动器作业前要进行检查和试运转。试运转时不应在干硬土或硬物体上运转,否则将使振动器振跳过甚而损坏。安装在搅拌楼(站)料仓上的振动器应安置橡胶垫。
5)附着式振动器作业时,一般安装在混凝土模板上,每次振动时间不超过1min。当混凝土在模内泛浆流动成水平状时,即可停振。不得在混凝土初凝状态再振,也不得使周围的振动影响到已初凝的混凝土,以免影响混凝土质量。
6)平板振动器作业时,振动器的平板要与混凝土保持接触,使振波有效地传到混凝土而使之振实,到表面出浆、不再下沉后,即可缓慢向前移动。移动方向应按电动机旋转方向自动地向前或向后,移动速度以能保证每一处混凝土振密出浆为准。在振的振动器不准放在已凝或初凝的混凝土上,以防振伤。
7)平板振动器振动时,应分层分段进行大面积的振动,移动时应排列有序,前排振捣一段落以后可原排返回进行第二次振动,或振动第二排,两排搭接5cm为宜。
8)振动中移动的速度和次数,应视混凝土的干硬程度及混凝土厚度而定。振动的混凝土的厚度不超过15cm时,振动两遍即可满足质量要求。第一遍横向振动使混凝土密实,第二遍纵向振捣,使表面平整。
9)表面振动器大部分是在露天潮湿的场合下工作的。因此,电气部分容易发生故障,如有漏电现象,容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故必须严格遵守用电安全操作守则。
10)在操作移动时,须使电动机的导线保持足够的长度和强度,勿使其张拉过紧以免线头拉断。
11)工作中须经常检查电动机脚座、机壳和振板是否完好,连接是否牢固。如有裂缝和松动现象须及时修补或重新紧固。带有缓冲弹簧的平板振动器,弹簧要有良好的减振性能。
4.3振动台的使用要点
1)振动台是一种强力振动成型设备,应安装在牢固的基础上,地脚螺栓应有足够强度并拧紧。同时在基础中间必须留有地下坑道,以便调整和维修。
2)使用前要进行检查和试运转。检查机件是否完好,所以紧固件特别是轴承座螺栓、偏心块螺栓、电动机和齿轮箱螺栓等,必须紧固牢靠。
3)振动台不宜空载长时间运转。作业中必须安置牢固可靠的横板并锁紧夹具,以保证模板及混凝土和台面一起振动。
4)齿轮因承受高速重负荷,故需要有良好的润滑和冷却。齿轮箱内油面应保持在规定的水平面上,工作时温升不得超过70℃。
5)混凝土振动台振动混凝土时,振动的时间应按操作规程进行。
6)应经常检查各类轴承并定期拆洗更换润滑油。作业中要注意检查轴承的温升,发现过热应停机检查。
7)电动机接地应可靠,电源线与线接头应绝缘良好。不得有破损漏电现象。
8)振动台台面应经常保持清洁平整,使其与模板接触良好。由于台面在高频重载下振动,容易产生裂纹,必须注意检查,及时修补。
5混凝土振动棒的合理选择
选用混凝土振捣机械的总原则是根据混凝土施工工艺确定。换句话说,就是应该根据混凝土的组成特性(如骨料粒径、粒形、级配、水灰比和稠度等)以及施工条件(如建筑物的类别、规模和结构物的形状、断面尺寸大小和宽窄、钢筋和稀密程度、操作方式方法、动力来源等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结构型式和合理的工作参数(如振动频率、振幅和振动加速度)的振动器;同时还应根据振动器的结构特点、制造和供应条件、使用寿命、维修配套和功率消耗等技术经济指标因素进行合理选择。
5.1动力形式的选择
建筑施工普遍采用电动式振动器,当工地只有单相电源时,应选用但相串激电动机的振动器;有三相电源时,则可选用各种电动式振动器。在有瓦斯的工作环境,必须选择风动式振动器,以保证安全。如果在远离城镇、没有电源的临时性工程施工,可以选用内燃式振动器。
5.2结构形式的合理选择
大面积混凝土基础的柱、梁、墙、厚度较大的板,以及预制构件的捣实工作,可选用插入式振动器;钢筋稠密或混凝土较薄的结构,以及不宜使用插入式振动器的地方,可选用附着式振动器;表面积大而平整的结构物,如地面、屋面、道路路面等,通常选用平板式振动器。而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厂生产的空心板、平板及厚度不大的梁柱构件等,则选用振动台可收到快速而有效的捣实效果。
5.3插入式振捣器的选择
振动器的振动频率是影响捣实效果的重要因素,只有振动器的振动频率与混凝土颗粒的自振频率相同或相近,才能达到最佳捣实效果。由于颗粒的共振频率取决于颗粒的尺寸,尺寸大的自振频率较低,尺寸小的自振频率较高,故对于骨料颗粒大而光滑的混凝土,应选用低频、振幅大的插入式振动器。
干硬性混凝土则应选用高频振动器,能改善振实效果,增加液化作用,扩大捣实范围,缩小捣实时间,但不适于流动度较大的混凝土,否则混凝土将会产生离析现象。根据建筑施工的混凝土成分,选用高频振动器是比较合适的。插入式振动器的结构多采用软轴式,轻便灵活,可单人携带使用,对上下楼层或通过狭隘场所通道等均能适应,转移十分方便,很适合于基层建筑建筑单位使用。
第6篇 电动工具的分类及使用安全操作规程
电动工具按电气保护的方式分为三类:
a.ⅰ类工具;
b.ⅱ类工具;
c.ⅲ类工具;
★ⅰ类工具即为普通型电动工具,其额定电压超过50伏,ⅰ类工具在防止触电的保护方面不仅依靠基本绝缘,而且包含一个附加的安全措施。其方法是将可触及的可导电的零件与已安装在固定线路中的保护(接地)导线联起来,使可触及的可导电的零件在基本绝缘损坏的事故中不成为带电体。
ⅰ类工具的插头为三脚插头。
★ⅱ类工具即绝缘结构全部为双重绝缘结构的电动工具。其规定电压超过50v ⅱ类工具不允许设置接地装置。一般为绝缘外壳。
通俗地讲, ⅱ类工具的设计制造者将操作者的个人防护用品以可靠有的方法置于工具上,使工具具有双重的保护电流,保证在故障 状态下,当基本绝缘损坏失效时,由附加绝缘和加强绝缘提供触电保护。
ⅱ类工具必须采用加强绝缘电源插头,且电源插头与软电缆或软线压塑成一体的不可重接电源插头。
ⅱ类工具只允许采用不可重接的二脚电源插头。
ⅱ类工具均带有标志“回”。
★ⅲ类工具即安全电压工具。其额定电压不超过50v,在防止触电的保护依靠由安全电压供电和在工具内部不会产生比安全电压高的电压。
在一般性的加工场所应选用ⅱ类工具。
-------------
i 类:在防止触电的保护方面除了依靠基本绝缘外,还需接零保护的。
ii 类:工具本身具有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不需保护接地的。
iii 类:由安全特低压电源供电,工具内部不产生比安全电源电压高的电压的。
以上是绝缘类别的区分。可以看电缆插头,三插的铝壳是i 类工具,是带接地的,铝壳的也有一些是ii 类工具,因为它在定子与铝壳之间有塑料绝缘,所以它安装的电线是两插的。
--------------
说的通俗点就是:
1类工具是金属外壳带地线的。
2类工具就是绝缘外壳的。
3类是低电压
i 类工具叫单绝缘工具,明显的特征是带有接地线(插头有3根柱子)。
ii类工具叫双绝缘工具,明显的特征是铭牌上有个“回”字型标志。
iii类工具叫安全电压工具,一般整个工具中最高的电压不超过36v,一般是带电池包的工具。
---------------
手持式电动工具(以下简称工具)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在工农业生产建筑、矿山工地上被广泛使用。但是,由于操作过程中要紧握在使用者的手中,所以,一旦外壳带电,电流就会通过人体,造成危险的触电后果。因此,使用手持式电动工具应加倍注意以下十个安全问题。
1.根据使用环境选择工具类型
手持式电动工具的分类方法很多,根据触电防护方式的不同分为三类,即ⅰ、ⅱ和ⅲ三类。在一般场所,为保证使用者的安全,应选用ⅱ类工具。ⅱ类工具本身良好的双重绝缘性,可有效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在潮湿场所或金属构架上作业,应选用ⅱ类或ⅲ类工具。在狭窄场所(如锅炉内、金属容器内)应使用ⅲ类工具。在特殊环境,如湿热、雨雪、有爆炸性或腐蚀性气体的场所,使用的手持电动工具还必须符合相应环境的特殊安全要求。
2.长期搁置或受潮的工具在使用前要测量绝缘电阻
对长期搁置或受潮的工具在使用前应由电工测量绝缘阻值,看是否符合要求。其对绝缘电阻的要求是:ⅰ类不低于2兆欧,ⅱ类不低于7兆欧;ⅲ类不低于10兆欧。
3.每次使用前要进行外观和电气检查
外观检查包括:外壳、手柄有无裂缝和破损,紧固件是否齐全有效;软电缆或软电线是否完好无损,保护接零(地)是否正确、牢固,插头是否完好无损;开关动作是否正常、灵活、完好;电气保护装置和机械保护装置是否完好;工具转动部分是否灵活无障碍,卡头是否牢固等。
电气检查包括:通电后反应正常,开关控制有效;通电后外壳经试电笔检查应不漏电;信号指示正确,自动控制作用正常;对于旋转工具,通电后应观察电刷火花和声音是否正常。
4.工具与电源连接符合要求
工具的电源线必须采用铜芯多股橡胶套软电缆或聚氯乙烯护套电缆,中间不得有接头,不得任意接长或拆换;工具原有的插头不得随意拆除或改换,当电源与作业场所距离较远时,应采用移动电闸箱解决。严禁不用插头直接将电线的金属丝插入插座。
5.严禁工具空载运行
手持式电动工具普遍采用单相串励电动机,在维修单相串励电动机时,如果轻载或空载,高转速产生的离心力会把转子绕组甩出,可能损坏换向装置,所以单相串励电动机在维修时严禁轻载或空载试车。
6.不过载使用工具
尽量避免过载使用工具,使用时应注意声音和温度,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机送专业人员检查。
7.避免疲劳操作
使用工具时必须注意力集中,严禁疲劳操作,连续工作时间不可过长。
8.高空使用工具要有监护人
在高空(高度大于2米)使用手持式电动工具时,下面应设专人扶梯,这样在发生电击时可迅速切断电源。
9.避免发生机械损伤
使用过程中,要防止电线被转动部分绞缠;防止工具的工作端对人体造成机械伤害;工具使用完毕,必须将电源断开,妥善保管。
10.易燃易爆地点禁止使用
在易燃易爆工作场所不要使用手持电动工具,以免电动机的电刷发出的火花酿成火灾。
安全使用工具,严格按规定使用工具,这样才能在使用工具过程中减少人员的意外伤害。
手持电动工具的选择和使用
电工用的手持电动工具使用环境恶劣,使用时要不停移动、振动大、噪音高。电源线易受拖拉、摩擦或机械等外力挤压而损伤,使绝缘强度受到破坏,造成人身触电伤亡。为防止事故发生,应正确选用手持电动工具。
一.选择
1.选择具有3c认证的合格品。
2.一般场合应选用ⅱ类产品,该类设备具有双重绝缘,使用相对安全。
3.在潮湿场所或金属构架等导电性能良好场所工作,应选用ⅱ类或ⅲ类产品。
4.在金属容器、管道、锅炉等狭窄场所工作,应选用ⅲ类产品。
5.如确需使用ⅰ类产品,应按安全要求采取必要的其他安全措施,如安装漏电保护器、安全隔离变压器等。
二、使用
1.使用前要对其进行仔细检查,外观无破损,开关动作灵活无卡涩,电源引线和电动工具的外壳应完好。用500v兆欧表测量绕组与外壳间绝缘电阻值不得低于0.5兆欧,绝缘电阻数值见附表。
2.金属外壳的手持电动工具应有可靠的保护接地线。电源引线为多芯软橡校电缆,其接地保护线两端应连接牢固。
3.手持电动工具应由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专职人员使用。使用中应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
4.使用前必须先检查相关电气保护装置和机械保护装置是否完好,其运用应正常。还要注意其转动部分是否转动灵活无卡涩。
5.使用ⅰ类手持电动工具时,使用人必须穿戴符合规定的防护用品,设置合格的防护用具。并按规定采取相应防触电的安全保护措施,如应在电源电路中安装漏电保护器,或使用人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鞋或站在绝缘垫上。在潮湿狭窄场所使用ⅱ类手持电动工具时,应安装漏电开关,漏电开关工作电流小于1.5ma,动作时间小于等于0.1秒。且漏电开关应放在容器内并有专人监护。
测试部位 | 绝缘电阻(兆欧) |
ⅰ类电气设备带电部位与外壳间 | 2 |
ⅱ类电气设备带电部位与外壳间 | 7 |
ⅲ类电气设备带电部位与外壳间 | 10 |
上一页12下一页
第7篇 医院垃圾分类工作质量要求处理作业规程
医院垃圾分类工作、质量要求及处理作业规程
(1)、工作要求
垃圾的分类、收集在医院内部进行。
将医院垃圾按医疗、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并分别存放(暂存),每天巡回进行。
医院内部垃圾存放区域每天清洗、消毒1次,每周全面清洗消毒1次。
每天对垃圾的收集情况进行及时登记,以备检索。
(2)、质量要求
垃圾分类准确,不错分。
垃圾包装完整,不漏、不穿。
运送垃圾过程中,不漏、不丢、不碰撞他人。
不擅自拿取、窃用、倒卖垃圾。
记录及时、完整、不遗漏、不出错,资料保存完好。
(3)、医疗废物与垃圾处理作业规程
清理人员在进行清理工作时须穿戴防护服、手套、口罩、靴等防护用品,清理工作结束后,用具和防护用品均须进行消毒处理。
如果在操作中,清理人员的身体(皮肤)不慎受到伤害时,应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并接受医疗救治。
对污染的现场必须进行清洁处理和消毒。
各科室(病区)、门诊、实验室按医疗废物种类(五大类),分别收集到防渗露、防锐器穿透的锐器盒中和黄色有标识的专用垃圾袋内。
收取后封紧袋口,清点数量、重量,使用后一次性医疗用品,派专人送到医院专门存放处,其它医疗废物均由专收人员集中收取后送到医疗垃圾转运处,并要求双签字,留存备查。
收集医疗废物与垃圾的运送车(容器)不得超过3/4,由专用电梯送出。
医疗垃圾专收员每天应准时下临床科室(病区)、门诊、实验室等收取医疗废物,不允许医疗废物在病区久存放(时间<2天)。
医疗废物与垃圾转运时,要做到防止流失、泄露、扩散。
医疗废物与垃圾暂存处应每天清洁消毒。
医疗废物与垃圾在转运过程中,不慎倾倒,必要就地清扫消毒,同时启动紧急预案
第8篇 设备分类、编号管理规程
1.目的
建立设备分类编号管理规程,使设备分类、编号规范化,并便于查询,易于管理。
2.范围
适用于公司内的所有设备
3.责任
3.1设备工程部:负责本规程的起草、实施。
3.2各使用部门:对本规程的执行负责。
4.内容
4.1 设备的分类
4.1.1按管理工作对象分类
4.1.1.2生产设备:直接用于生产,并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及生产能力的设备,如折叠机 、开棉机,涂布车间,梳理机,解卷机,收卷机,包装机等
4.1.1.3辅助生产设备:生产过程中间接为生产服务,对生产过程及产品质量有间接影响的设备,如电力设施、动力设备等。
4.1.1.4非生产设备:是公司行政、办公、生活福利、基建等部门使用和保管的设备,如复印机、车辆等设备。
4.1.1.5检验检测设备:是指用于检验检测成品、半成品的相关指标,直接关系产品质量的仪器仪表设备,如、等。
4.1.2按维修级别分类
4.1.2.1 a类设备:指维修重点设备,即生产中的关键设备、没有备用机组的生产设备,对安全和环境有重大影响的设备,以及国家规定强检的设备。
4.1.2.2 b类设备:维修要点设备,指对生产有一般影响的,且已掌握其故障规律,并对故障预兆有监测手段的设备,如洁净车间的空调设备等。
4.1.2.3 c类设备:维修一般设备,指所有非生产设备及生产辅助设备中有备用机组的设备及事故后果轻微的设备。
4.2设备编号
4.2.1设备编号的原则
4.2.1.1一个编号只能用一次,不管该设备发生任何情况(如调出、报废),该编号保留,不能用其它设备填充。
4.2.1.2设备的附件和附属设备不另单独编号,可以在编号中加编辅机号区别。
4.2.1.3生产流水线设备按工艺属性分成若干单元,逐个编号入帐,其连接部份(传送带、隧道)可附属就近单元。自动线设备按一条线为一台设备编号。
4.2.1.4每套设备在明显处钉上固定资产编号牌。
4.2.2设备大类按国家有关规定编号,部分编号如下:
机械设备 代表数字 动力设备 代表数字
起重运输设备 1 动能发生设备 2
专业生产设备 3 检验仪器设备 4
其它机械设备 5 其 它 设 备 6
4.2.3设备管理工作对象编号
生产设备编号为ⅰ
生产辅助设备编号为ⅱ
非生产设备编号为ⅲ
检验设备编号为ⅳ
4.2.4设备维修类别编号:分别用a、b、c表示a类、b类、c类设备。
4.2.5设备顺序号:为该设备在其分类中的流水号,用三位阿拉伯数字表示。
4.2.6辅机号:如果设备有附属设备,则设辅机号,用两位阿拉伯数字表示。
4.2.7示例
3ⅰa-001-01
代表公司专业生产设备顺序号为001的01号附属设备
其中设备流水号前后用“破折号”分开
第9篇 电动工具的分类使用安全操作规程
电动工具按电气保护的方式分为三类:
a.ⅰ类工具;
b.ⅱ类工具;
c.ⅲ类工具;
_ⅰ类工具即为普通型电动工具,其额定电压超过50伏,ⅰ类工具在防止触电的保护方面不仅依靠基本绝缘,而且包含一个附加的安全措施。其方法是将可触及的可导电的零件与已安装在固定线路中的保护(接地)导线联起来,使可触及的可导电的零件在基本绝缘损坏的事故中不成为带电体。
ⅰ类工具的插头为三脚插头。
_ⅱ类工具即绝缘结构全部为双重绝缘结构的电动工具。其规定电压超过50v ⅱ类工具不允许设置接地装置。一般为绝缘外壳。
通俗地讲, ⅱ类工具的设计制造者将操作者的个人防护用品以可靠有的方法置于工具上,使工具具有双重的保护电流,保证在故障 状态下,当基本绝缘损坏失效时,由附加绝缘和加强绝缘提供触电保护。
ⅱ类工具必须采用加强绝缘电源插头,且电源插头与软电缆或软线压塑成一体的不可重接电源插头。
ⅱ类工具只允许采用不可重接的二脚电源插头。
ⅱ类工具均带有标志“回”。
_ⅲ类工具即安全电压工具。其额定电压不超过50v,在防止触电的保护依靠由安全电压供电和在工具内部不会产生比安全电压高的电压。
在一般性的加工场所应选用ⅱ类工具。
-------------
i 类:在防止触电的保护方面除了依靠基本绝缘外,还需接零保护的。
ii 类:工具本身具有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不需保护接地的。
iii 类:由安全特低压电源供电,工具内部不产生比安全电源电压高的电压的。
以上是绝缘类别的区分。可以看电缆插头,三插的铝壳是i 类工具,是带接地的,铝壳的也有一些是ii 类工具,因为它在定子与铝壳之间有塑料绝缘,所以它安装的电线是两插的。
--------------
说的通俗点就是:
1类工具是金属外壳带地线的。
2类工具就是绝缘外壳的。
3类是低电压
i 类工具叫单绝缘工具,明显的特征是带有接地线(插头有3根柱子)。
ii类工具叫双绝缘工具,明显的特征是铭牌上有个“回”字型标志。
iii类工具叫安全电压工具,一般整个工具中最高的电压不超过36v,一般是带电池包的工具。
---------------
手持式电动工具(以下简称工具)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在工农业生产建筑、矿山工地上被广泛使用。但是,由于操作过程中要紧握在使用者的手中,所以,一旦外壳带电,电流就会通过人体,造成危险的触电后果。因此,使用手持式电动工具应加倍注意以下十个安全问题。
1.根据使用环境选择工具类型
手持式电动工具的分类方法很多,根据触电防护方式的不同分为三类,即ⅰ、ⅱ和ⅲ三类。在一般场所,为保证使用者的安全,应选用ⅱ类工具。ⅱ类工具本身良好的双重绝缘性,可有效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在潮湿场所或金属构架上作业,应选用ⅱ类或ⅲ类工具。在狭窄场所(如锅炉内、金属容器内)应使用ⅲ类工具。在特殊环境,如湿热、雨雪、有爆炸性或腐蚀性气体的场所,使用的手持电动工具还必须符合相应环境的特殊安全要求。
2.长期搁置或受潮的工具在使用前要测量绝缘电阻
对长期搁置或受潮的工具在使用前应由电工测量绝缘阻值,看是否符合要求。其对绝缘电阻的要求是:ⅰ类不低于2兆欧,ⅱ类不低于7兆欧;ⅲ类不低于10兆欧。
3.每次使用前要进行外观和电气检查
外观检查包括:外壳、手柄有无裂缝和破损,紧固件是否齐全有效;软电缆或软电线是否完好无损,保护接零(地)是否正确、牢固,插头是否完好无损;开关动作是否正常、灵活、完好;电气保护装置和机械保护装置是否完好;工具转动部分是否灵活无障碍,卡头是否牢固等。
电气检查包括:通电后反应正常,开关控制有效;通电后外壳经试电笔检查应不漏电;信号指示正确,自动控制作用正常;对于旋转工具,通电后应观察电刷火花和声音是否正常。
4.工具与电源连接符合要求
工具的电源线必须采用铜芯多股橡胶套软电缆或聚氯乙烯护套电缆,中间不得有接头,不得任意接长或拆换;工具原有的插头不得随意拆除或改换,当电源与作业场所距离较远时,应采用移动电闸箱解决。严禁不用插头直接将电线的金属丝插入插座。
5.严禁工具空载运行
手持式电动工具普遍采用单相串励电动机,在维修单相串励电动机时,如果轻载或空载,高转速产生的离心力会把转子绕组甩出,可能损坏换向装置,所以单相串励电动机在维修时严禁轻载或空载试车。
6.不过载使用工具
尽量避免过载使用工具,使用时应注意声音和温度,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机送专业人员检查。
7.避免疲劳操作
使用工具时必须注意力集中,严禁疲劳操作,连续工作时间不可过长。
8.高空使用工具要有监护人
在高空(高度大于2米)使用手持式电动工具时,下面应设专人扶梯,这样在发生电击时可迅速切断电源。
9.避免发生机械损伤
使用过程中,要防止电线被转动部分绞缠;防止工具的工作端对人体造成机械伤害;工具使用完毕,必须将电源断开,妥善保管。
10.易燃易爆地点禁止使用
在易燃易爆工作场所不要使用手持电动工具,以免电动机的电刷发出的火花酿成火灾。
安全使用工具,严格按规定使用工具,这样才能在使用工具过程中减少人员的意外伤害。
手持电动工具的选择和使用
电工用的手持电动工具使用环境恶劣,使用时要不停移动、振动大、噪音高。电源线易受拖拉、摩擦或机械等外力挤压而损伤,使绝缘强度受到破坏,造成人身触电伤亡。为防止事故发生,应正确选用手持电动工具。
一.选择
1.选择具有3c认证的合格品。
2.一般场合应选用ⅱ类产品,该类设备具有双重绝缘,使用相对安全。
3.在潮湿场所或金属构架等导电性能良好场所工作,应选用ⅱ类或ⅲ类产品。
4.在金属容器、管道、锅炉等狭窄场所工作,应选用ⅲ类产品。
5.如确需使用ⅰ类产品,应按安全要求采取必要的其他安全措施,如安装漏电保护器、安全隔离变压器等。
二、使用
1.使用前要对其进行仔细检查,外观无破损,开关动作灵活无卡涩,电源引线和电动工具的外壳应完好。用500v兆欧表测量绕组与外壳间绝缘电阻值不得低于0.5兆欧,绝缘电阻数值见附表。
2.金属外壳的手持电动工具应有可靠的保护接地线。电源引线为多芯软橡校电缆,其接地保护线两端应连接牢固。
3.手持电动工具应由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专职人员使用。使用中应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
4.使用前必须先检查相关电气保护装置和机械保护装置是否完好,其运用应正常。还要注意其转动部分是否转动灵活无卡涩。
5.使用ⅰ类手持电动工具时,使用人必须穿戴符合规定的防护用品,设置合格的防护用具。并按规定采取相应防触电的安全保护措施,如应在电源电路中安装漏电保护器,或使用人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鞋或站在绝缘垫上。在潮湿狭窄场所使用ⅱ类手持电动工具时,应安装漏电开关,漏电开关工作电流小于1.5ma,动作时间小于等于0.1秒。且漏电开关应放在容器内并有专人监护。
测试部位
绝缘电阻(兆欧)
ⅰ类电气设备带电部位与外壳间
2
ⅱ类电气设备带电部位与外壳间
7
ⅲ类电气设备带电部位与外壳间
10
第10篇 灭火器安全操作规程及分类灭火器安全操作规程及分类
1根据消防法规规定及实际情况,配备配齐灭火器。
2安全生产管理部对所有灭火器每季度检查一次,并在灭火器上标贴检查结果和检查责任人,以及检查时间。
2.1检查干粉灭器有无结块现象。
2.2检查密封和安全阀装置。
2.3检查碳气压力。
3各部每月负责部门区域内灭火器保养一次,保持灭火器干净整洁。
4根据各车间、仓库和易燃易爆的不同特征,配备配齐灭火器。
5灭水器的摆放位置不得随意因生产或其它原因而搬动,如因特殊情况需要搬动,由安全主任组织处理,各部门必须配合处理。
6灭火器每年进行二次维修和失效灭火药水的再充装。
6.1再充装药水应按制造厂的规定和方法进行。
6.2充装时不得随意更换灭水剂和品种和质量。
6.3充装后的气瓶应进行气密性试验,不合格不得使用。
6.4经复修的灭火器,应有当地消防监督部门的认可标识,并应注明维修单位名称和修复日期。
7灭火器使用方法
7.1上下摇动灭火器几次,拔出保险销,并将喷嘴对准火焰根部;
7.2距离灭火距离2~3m压下把手,左右扫射;
7.3喷射时腰部稍弯曲,采取尽可能低的姿势(如站成弓字步),以避开热浪和烟气。
7.4管理人员和使用部门,要严格遵守以上操作规程。如有违规者按公司制度处理
灭火器分类及用途
1灭火器分类
1.1按其移动方式可分为:手提式和推车式;
1.2按驱动灭火剂的动力来源可分为:储气瓶式、储压式、化学反应式;
1.3按所充装的灭火剂则又可分为:泡沫、干粉、卤代烷、二氧化碳、酸碱、清水等。
2灭火器适应火灾及使用方法(手提式)
2.1泡沫灭火器适应火灾及使用方法
2.1.1适用范围
适用于扑救一般b类火灾,如油制品、油脂等火灾,也可适用于a类火灾,但不能扑救b类火灾中的水溶性可燃、易燃液体的火灾,如醇、酯、醚、酮等物质火灾;也不能扑救带电设备及c类和d类火灾。
2.1.2使用方法:
可手提筒体上部的提环,迅速奔赴火场。这时应注意不得使灭火器过分倾斜,更不可横拿或颠倒,以免两种药剂混合而提前喷出。当距离着火点10米左右,即可将 筒体颠倒过来,一只手紧握提环,另一只手扶住筒体的底圈,将射流对准燃烧物。在扑救可燃液体火灾时,如已呈流淌状燃烧,则将泡沫由远而近喷射,使泡沫完全 覆盖在燃烧液面上;如在容器内燃烧,应将泡沫射向容器的内壁,使泡沫沿着内壁流淌,逐步覆盖着火液面。切忌直接对准液面喷射,以免由于射流的冲击,反而将 燃烧的液体冲散或冲出容器,扩大燃烧范围。在扑救固体物质火灾时,应将射流对准燃烧最猛烈处。灭火时随着有效喷射距离的缩短,使用者应逐渐向燃烧区靠近, 并始终将泡沫喷在燃烧物上,直到扑灭。使用时,灭火器应始终保持倒置状态,否则会中断喷射。
2.1.3储存
泡沫灭火器存放应选择干燥、阴凉、通风并取用方便之处,不可靠近高温或可能受到曝晒的地方,以防止碳酸分解而失效;冬季要采取防冻措施,以防止冻结;并应经常擦除灰尘、疏通喷嘴,使之保持通畅。
3推车式泡沫灭火器适应火灾和使用方法
3.1其适应火灾与手提式化学泡沫灭火器相同。
3.2使用方法:
使用时,一般由两人操作,先将灭火器迅速推拉到火场,在距离着火点10米左右处停下,由一人施放喷射软管后,双手紧握喷枪并对准燃烧处;另一个则先逆时针 方向转动手轮,将螺杆升到最高位置,使瓶盖开足,然后将筒体向后倾倒,使拉杆触地,并将阀门手柄旋转90度,即可喷射泡沫进行灭火。如阀门装在喷枪处,则 由负责操作喷枪者打开阀门。
3.3、灭火方法及注意事项与手提式化学泡沫灭火器基本相同,可以参照。由于该种灭火器的喷射距离远,连续喷射时间长,因而可充分发挥其优势,用来扑救较大面积的储槽或油罐车等处的初起火灾。
4空气泡沫灭火器适应火灾和使用方法
4.1适用范围:适用范围基本上与化学泡沫灭火器相同。但抗溶泡沫灭火器还能扑救水溶性易燃、可燃液体的火灾如醇、醚、酮等溶剂燃烧的初起火灾。
4.2使用方法:使用时可手提或肩扛迅速奔到火场,在距燃烧物6米左右,拔出保险销,一手握住开启压把,另一手紧握喷枪;用力捏紧开启压把,打开密封或刺穿储气瓶密封片, 空气泡沫即可从喷枪口喷出。灭火方法与手提式化学泡沫灭火器相同。但空气泡沫灭火器使用时,应使灭火器始终保持直立状态、切勿颠倒或横卧使用,否则会中断 喷射。同时应一直紧握开启压把,不能松手,否则也会中断喷射。
5酸碱灭火器适应火灾及使用方法
5.1适应范围:适用于扑救a类物质燃烧的初起火灾,如木、织物、纸张等燃烧的火灾。它不能用于扑救b类物质燃烧的火灾,也不能用于扑救c类可燃性气体或d类轻金属火灾。同时也不能用于带电物体火灾的扑救。
5.2使用方法:使用时应手提筒体上部提环,迅速奔到着火地点。决不能将灭火器扛在背上,也不能过分倾斜,以防两种药液混合而提前喷射。在距离燃烧物6米左右,即可将灭火 器颠倒过来,并摇晃几次,使两种药液加快混合;一只手握住提环,另一只手抓住筒体下的底圈将喷出的射流对准燃烧最猛烈处喷射。同时随着喷射距离的缩减,使 用人应向燃烧处推近。
6二氧化碳灭火器的使用方法:灭火时只要将灭火器提到或扛到火场,在距燃烧物5米左右,放下灭火器拔出保险销,一手握住喇叭筒根部的手柄,另一只手紧握启闭阀的压把。对没有喷射软管的 二氧化碳灭火器,应把喇叭筒往上板70-90度。使用时,不能直接用手抓住喇叭筒外壁或金属连线管,防止手被冻伤。灭火时,当可燃液体呈流淌状燃烧时,使 用者将二氧化碳灭火剂的喷流由近而远向火焰喷射。如果可燃液体在容器内燃烧时,使用者应将喇叭筒提起。从容器的一侧上部向燃烧的容器中喷射。但不能将二氧 化碳射流直接冲击可燃液面,以防止将可燃液体冲出容器而扩大火势,造成灭火困难。
7推车式二氧化碳灭火器一般由两人操作,使用时两人一起将灭火器推或拉到燃烧处,在离燃烧物10米左右停下,一人快速取下喇叭筒并展开喷射软管后,握住喇叭筒根部的手柄,另一人快速按逆时针方向旋动手轮,并开到最大位置。灭火方法与手提式的方法一样。 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时,在室外使用的,应选择在上风方向喷射。在室外内窄小空间使用的,灭火后操作者应迅速离开,以防窒息。
81211手提式灭火器使用方法
使用时,应将手提灭火器的提把或肩扛灭火器带到火场。在距燃烧处5米左右,放下灭火器,先拔出保险销,一手握住开启把,另一手握在喷射软管前端的喷嘴处。 如灭火器无喷射软管,可一手握住开启压把,另一手扶住灭火器底部的底圈部分。先将喷嘴对准燃烧处,用力握紧开启压把,使灭火器喷射。当被扑救可燃烧液体呈 现流淌状燃烧时,使用者应对准火焰根部由近而远并左右扫射,向前快速推进,直至火焰全部扑灭。如果可燃液体在容器中燃烧,应对准火焰左右晃动扫射,当火焰 被赶出容器时,喷射流跟着火焰扫射,直至把火焰全部扑灭。但应注意不能将喷流直接喷射在燃烧液面上,防止灭火剂的冲力将可燃液体冲出容器而扩大火势,造成 灭火困难。如果扑救可燃性固体物质的初起火灾时,则将喷流对准燃烧最猛烈处喷射,当火焰被扑灭后,应及时采取措施,不让其复燃。1211灭火器使用时不能 颠倒,也不能横卧,否则灭火剂不会喷出。另外在室外使用时,应选择在上风方向喷射;在窄小的室内灭火时,灭火后操作者应迅速撤离,因1211灭火剂也有一 定的毒性,以防对人体的伤害。
9推车式1211灭火器使用方法
灭火时一般由二个操作,先将灭火器推或拉到火场,在距燃烧处10米左右停下,一人快速放开喷射软管,紧握喷枪,对准燃烧处;另一个则快速打开灭火器阀门。灭火方法与手提式1211灭火器相同。
10灭火器的使用
1301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和适用范围与1211灭火器相同。但由于1301灭火剂喷出成雾状,在室外有风状态下使用时,其灭火能力没1211灭火器高,因此更应在上风方向喷射。
11干粉灭火器适应火灾和使用方法
碳酸氢钠干粉灭火器适用于易燃、可燃液体、气体及带电设备的初起火灾;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除可用于上述几类火灾外,还可扑救固体类物质的初起火灾。但都不能扑救金属燃烧火灾。灭火时,可手提或肩扛灭火器快速奔赴火场,在距燃烧处5米左右,放下灭火器。如在室外,应选择在上风方向喷射。使用的干粉灭火器若是外挂式储压式的,操作 者应一手紧握喷枪、另一手提起储气瓶上的开启提环。如果储气瓶的开启是手轮式的,则向逆时针方向旋开,并旋到最高位置,随即提起灭火器。当干粉喷出后,迅 速对准火焰的根部扫射。使用的干粉灭火器若是内置式储气瓶的或者是储压式的,操作者应先将开启把上的保险销拔下,然后握住喷射软管前端喷嘴部,另一只手将 开启压把压下,打开灭火器进行灭火。有喷射软管的灭火器或储压式灭火器在使用时,一手应始终压下压把,不能放开,否则会中断喷射。
干粉灭火器扑救可燃、易燃液体火灾时,应对准火焰要部扫射,如果被扑救的液体火灾呈流淌燃烧时,应对准火焰根部由近而远,并左右扫射,直至把火焰全部扑 灭。如果可燃液体在容器内燃烧,使用者应对准火焰根部左右晃动扫射,使喷射出的干粉流覆盖整个容器开口表面;当火焰被赶出容器时,使用者仍应继续喷射,直 至将火焰全部扑灭。在扑救容器内可燃液体火灾时,应注意不能将喷嘴直接对准液面喷射,防止喷流的冲击力使可燃液体溅出而扩大火势,造成灭火困难。如果当可 燃液体在金属容器中燃烧时间过长,容器的壁温已高于扑救可燃液体的自燃点,此时极易造成灭火后再复燃的现象,若与泡沫类灭火器联用,则灭火效果更佳。
使用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扑救固体可燃物火灾时,应对准燃烧最猛烈处喷射,并上下、左右扫射。如条件许可,使用者可提着灭火器沿着燃烧物的四周边走边喷,使干粉灭火剂均匀地喷在燃烧物的表面,直至将火焰全部扑灭。
12推车式干粉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推车式干粉灭火器的使用方法与手提式干粉灭火器的使用相同。
74位用户关注
69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