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范文网 > 安全管理 > 安全操作规程 > 规程范文
栏目

应急规程15篇

更新时间:2024-05-15

应急规程

有哪些

应急规程

应急规程是企业在面临突发情况时,为保障员工安全、减少财产损失和维护正常运营而制定的一系列操作指南。这些规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核心部分:

1. 紧急疏散计划:详细描述在火灾、地震或其他紧急情况下的疏散路线和集合点。

2. 应急响应团队:设立专门的应急小组,负责协调、指挥和执行应急行动。

3. 危险源识别与控制:识别可能的风险源,并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4. 应急通讯机制:建立有效的内部和外部通讯渠道,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

5. 应急设备和物资:储备必要的救援设备和物资,如灭火器、急救包等。

6. 培训与演练:定期对员工进行应急知识培训和实战演练,提高应对能力。

标准

应急规程

制定应急规程应遵循以下标准:

1. 完整性:规程应覆盖企业可能遇到的各种紧急情况,确保无遗漏。

2. 实用性:规程应明确、简洁,易于理解和执行,避免过于复杂的技术术语。

3. 及时性:规程需定期更新,以适应企业环境、设施或法规的变化。

4. 法规合规:符合国家和地方的安全生产法规要求,确保合法性。

5. 可操作性:每个步骤都应具备明确的操作指引,以便于现场快速反应。

6. 责任明确:规定各角色在应急过程中的职责和权限,避免混乱。

是什么意思

应急规程的含义不仅在于其内容的详尽和实用,更在于它对企业安全文化的影响。它意味着企业对风险的预见性和对员工生命安全的重视,是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通过应急规程,企业可以建立一套有序、高效的危机管理机制,确保在突发事件中能够迅速、有效地做出反应,最大程度地降低损失。良好的应急规程也能提升企业的公众形象,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归属感。因此,应急规程不仅是一份技术文件,更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急规程范文

第1篇 危险化学品泄漏应急措施规程

1危险化学品包括:爆炸品、液化气体、易燃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有毒品和腐蚀品等。建筑工程涉及的主要危化品包括:油漆、烯料、涂料、胶、油品硝酸、硫酸等化学品。

2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及处置措施

(1)进入泄漏现场进行处理时,应注意安全防护进入现场救援人员必须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器具。

如果泄漏物是易燃易爆的,事故中心区应严禁火种、切断电源、禁止车辆进入、立即根据化学品的泄漏量和浓度的大小,确定控制范围,在边界设置警戒线。根据事故情况和事故发展,确定事故波及区人员的撤离。

如果泄漏物是有毒的,应使用专用防护服、隔绝式空气面具和肢体防护具。为了在现场上能正确使用和适应,平时应进行严格的适应训练。立即在事故中心区边界设置警戒线。根据事故情况和事故发展,确定事故波及区人员的撤离。

应急处理时严禁单独行动,要有监护人,必要时用水枪、水炮掩护。

(2)泄漏源控制

停止作业或改变工艺流程、物料走副线、局部停车、打循环、减负荷运行等。

拧紧桶盖堵漏,采用木塞堵住泄漏处。

如堵漏困难,则应考虑更换容器。

(3)泄漏物处理

围堤堵截:筑堤堵截泄漏液体或者引流到安全地点。

稀释与覆盖:向有害物蒸汽云喷射雾状水,加速气体向高空扩散。对于可燃物,也可以在现场施放大量水蒸气或氮气,破坏燃烧条件。对于液体泄漏,为降低物料向大气中的蒸发速度,可用泡沫或其他覆盖物品覆盖外泄的物料,在其表面形成覆盖层,抑制其蒸发。

收容(集):对于大型泄漏,可选择用隔爆泵将泄漏出的物料抽入容器内或槽车内;当泄漏量小时,可用沙子、吸附材料、中和材料等吸收中和。

废弃:将收集的泄漏物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用消防水冲洗剩下的少量物料,冲洗水回收集中处理。

第2篇 f图书城火警火灾应急处理作业计划规程

图书城火警火灾应急处理作业计划及规程

目的:规范火警火灾的处理程序和方法,确保火警、火灾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和处理。

适用范围:

适用于物业管理公司辖区内火警、火灾的应急处理。

职责:

1.主管单位负责监督及抽查培训实施情况,验证培训效果及时对外联系相关培训人员;

2.保安部主管负责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并负责具体组织实施;

3.保安部负责协助消防管理中心组织灭火扑救及援助。

作业规程:

一. 报警与确定

1. 火警信息。

信息可分为:

(1)消防控制中心接受的火警信号(灯光、音响、消防主机显示)。

(2)保安、巡逻值勤分队发现的火警;

(3)物管区内人员的报警。

2.火警确定:

(1)控制中心从报警装置接收到信息,应立即用对讲机、电

话通知(当值/附近)保安立即赶赴预警现场确认是否自动报警,装置误发信息或人为(燃烧、施工、向探头喷烟),引起的报警:若属于非误报,则应查明预报的原因,追踪来源,确认中应随时保持与控制中心的联系,并报告确认情况。

(2)发现火警的保安员应立即赶到火警现场,判明是否属于

火警,若是人为造成,应即时予以制止;若是火警,则按火警、火灾处理方法进行处理。

(3)物管区内人员报警,公司任何人员或部门接到报警,应

立即用最直接、有效的手段,报告消防管理中心,并按火警、火灾处理。

二.火警、火灾处理原则以及方法:

1.处理原则:

(1)确认的火警应在第一时间内向消管中心及“119”报警。

(2)立即开展扑灭火灾;

(3)积极疏散所影响的单位、部门,抢救被困人员。

(4)尽力抢救公司财产和保护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2、处理方法:

(1)发现火警、火灾,立即就近取用灭火器材迅速扑救、扑灭;

(2)若火警有发展趋势,应一边呼叫临近人员参与、控制火势,以便通知上级管理部门,和相关人员前往扑救。

(3)取用灭火器材时应正确的选用灭火器,以免用错器材,使回火复燃;

(4)若是机房、电气发生火灾,应先切断一切电源,选用“1211”干粉灭火器和“c02”等灭火器,直接喷射火源处,使火熄灭,装有自动灭火装置的场所,直接开启自动装置的开关进行灭火。

三.火灾扑救以及现场控制:

1.控制:

(1)向“119”台报警,并派队员到必须路口引导;

(2)通知保安部紧急组织队员赶赴火灾现场,进行外围警戒、交通管制;

(3)组织保安员进行疏散,救护被困人员,抢救财务、协助灭火。

(4)通知机电维修部断开相关电源,开启自动灭火系统、排烟系统及水泵,保证消防供水。

(5)在主管指挥下带领消防员铺设水带,设施灭火,控制火势。

2.扑救:

(1)扑救工作应有组织进行,在消防队来之前,应履行其职责,组织人员利用所有消防器材、设备、开展扑救工作。

(2)公安消防队到达后,消防管理中心主管迅速向公安消防队指挥员报告火情,移交指挥权,组织公司所有参战人员配合扑救。

3.维护及管制:

(1)主管亲临现场组织并指挥所属队员火灾现场进行交通管制和现场控制。

(2)撤出或移交防碍消防或救护车辆通行的障碍

第3篇 大型脚手架高处坠落事故应急处置规程

1 大型脚手架出现变形事故征兆时的应急措施

(1)因地基沉降引起的脚手架局部变形。在双排架横向截面上架设八字戗或剪刀撑,隔一排立杆架设一组,直到变形区外排。八字戗或剪刀撑下脚必须设在坚实、可靠的地基上。

(2)脚手架赖以生根的悬挑钢梁挠度变形超过规定值,应对悬挑钢梁后锚固点进行加固,钢梁上面用钢支撑加u形托旋紧后顶住屋顶。预埋钢筋环与钢梁之间有空隙,须用马楔备紧。吊挂钢梁外端的钢丝绳逐根检查,全部紧固,保证均匀受力。

(3)脚手架卸荷、拉接体系局部产生破坏,要立即按原方案制定的卸荷拉接方法将其恢复,并对已经产生变形的部位及杆件进行纠正。如纠正脚手架向外张的变形,先按每个开间设一个5t倒链,与结构绷紧,松开刚性拉接点,各点同时向内收紧倒链,至变形被纠正,做好刚性拉接,并将各卸荷点钢丝绳收紧,使其受力均匀,最后放开倒链。

2 大型脚手架失稳引起倒塌及造成人员伤亡时的应急措施

(1)迅速确定事故发生的准确位置、可能波及的范围、脚手架损坏的程度、人员伤亡情况等,以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处置。

(2)划出事故特定区域,非救援人员未经允许不得进入特定区域。迅速核实脚手架上作业人数,如有人员被坍塌的脚手架压在下面,要立即采取可靠措施加固四周,然后拆除或切割压住伤者的杆件,将伤员移出。如脚手架太重可用吊车将架体缓缓抬起,以便救人。如无人员伤亡,立即实施脚手架加固或拆除等处理措施。以上行动须由有经验的安全员和架子工长统一安排。

3 发生高处坠落事故的抢救措施

(1)救援人员首先根据伤者受伤部位立即组织抢救,促使伤者快速脱离危险环境,送往医院救治,并保护现场。察看事故现场周围有无其它危险源存在。

(2)在抢救伤员的同时迅速向上级报告事故现场情况。

(3)抢救受伤人员时几种情况的处理:

—— 如确认人员已死亡,立即保护现场。

—— 如发生人员昏迷、伤及内脏、骨折及大量失血:①立即联系120、999急救车或距现场最近的医院,并说明伤情。为取得最佳抢救效果,还可根据伤情送往专科医院。②外伤大出血:急救车未到前,现场采取止血措施。③骨折:注意搬运时的保护,对昏迷、可能伤及脊椎、内脏或伤情不详者一律用担架或平板,禁止用搂、抱、背等方式运输伤员。

—— 一般性伤情送往医院检查,防止破伤风。

第4篇 造气车间气象灾害应急处置规程

造气车间气象灾害应急处置

步骤

处理

负责人

启动原则

发生洪讯灾害影响到车间正常生产和职工生命安全。

班长

报警

向公司应急指挥中心(调度)及车间主任报告:地点、汛情严重程度,次发事故情况,报告人___.

班长

班长

应急程序启动

启动应急预案,成立以车间主任为指挥的现场领导小组,迅速通知各相关人员到现场应急处理。

车间主任

紧急避险

特大暴雨、雷电期间,除正常生产外,停止一切户外施工作业,做好人身防雷、防电等保护,做好电器的防雨工作。

操作工

现场处理

在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沉着冷静,利用日常准备好的防汛设备、防汛工具、进行抽水、堵水等处理工作。

检查各个电器设备的防雨情况,及时做好电器防雨工作。

加强检查排水系统是否通畅。

在汛情实在太大,本部门无法控制时,要一方面检查防汛,另一方面向公司防汛指挥部汇报汛情,请求公司派人支援,并协调做好其他工作。

车间应急小组

预防措施

提前做好防汛准备,达到完好状态,准备好一切防汛必备的使用工具:铁锨、沙袋等工具。

对日常配备的防汛设备、设施全面进行检查。

加强电器防雨罩的日常维护。

车间应急小组

注意

汛情解除后,在车间的统一领导下,各班长带领各岗位操作人员对设备、管线、建筑物进行全面检查,做好记录,如存在隐患要及时向公司领导汇报、维修。

领导小组在得到各班组检查的情况汇报后,确认各方面正常,向公司汇报、请示,得到答复后方可恢复安全平稳的正常生产。

有电线浸泡的地方请注意绕行并及时汇

第5篇 电梯事故乘客应急处置规程

1、乘梯途中若发生异常,尽快按下所有楼层按钮,实行自救,尽快脱险。

2、电梯失速时,两腿应微微弯曲,上身向前倾斜,应对可能受到的冲击;

3、保持镇静,立即用电梯内的警铃、对讲机或电话与管理(巡 检)人员联系,节省手机电量,持续与外部联系;

4、若报警无效,可大声呼叫或间歇性地拍打电梯门;

5、电梯停在半空时,不要轻易扒门爬出,以防电梯突然开动;

6、电梯灯灭被困,严禁使用明火照明,保持呼吸平稳,尽量节省体力,等待外部救援;

7、如遇火灾,严禁乘电梯。

第6篇 z管理处应急处理工作规程

管理处应急处理工作规程

一.目的:

成立应急分队,以应付各种突发事件。

二.适用范围

管理处全体员工

三.职责

管理处主管在紧急情况下负责应急事件的全面处理。

四.工作程序

1.应急分队建制

1)应急现场抢险、案件处理

组长:保安队长成员:全体保安

负责突发事件现场抢修救灾、灭火扑救、案件处理等工作。

2)抢修事故组。

组长:工程维修部主任。

负责现场的机电、给排水等设备的维护、抢修工作,视具体情况切断电源、供水设施、电梯运行;保障抢险救灾设施设备运转,协助现场处理组进行工作。

3)现场维护组

组长:保洁部主任成员:全体保洁员

负责现场保护工作,维护现场公共秩序,保障通道畅通,协助现场处理组进行工作。

4)后勤保障、通讯、支援组

组长:物业管理员成员:管理处全体员工

负责事发现场群众的疏散,疏导工作,负责报警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现场情况,保障应急、抢修各小组材料物资供应,协助应急现场小组工作。

2.应急分队工作

1)应急分队是在管理处主管直接指挥下,由各部门骨干组成的一支应付各种突发事故、灾害、案件的部门。

2)在紧急情况下,应急分队有权调动各部门的人员,使用各种应急设施、设备。

3)应急分队人员应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无条件服从分队领导及各组组长调配。

4)发生突发情况时,分队各成员应在第一时间内赶到现场,按照分工,各司其责,在处理各种事件中机智灵活,勇往直前,直至完成任务。

5)应急分队应定期进行训练、演习和业务培训,各成员要积极参与,不得无故缺席。

6)分队各组应定期检查各自的工作,保证人员能在突发事件中迅速到位,设施、设备能及时启动和使用。

第7篇 硝酸事故应急处理指南规程

硝酸(hno3)属于酸性腐蚀品,它用途极广,主要用于有机合成、生产化肥、染料、炸药、火箭燃料、农药等,还常用作分析试剂、电镀、酸洗等作业。在工业生产活动中或意外泄漏的情况下,如果不注意防护,处置不当可引起皮肤或黏膜灼伤,腐蚀设施。同时,产生的氮氧化物气体可对呼吸系统造成严重损害。

一、理化特性

硝酸纯品为无色透明的发烟液体,有酸味,溶于水,在醇中会分解,为强氧化剂,能使有机物氧化或硝化,分子量63.01,沸点78℃(分解),蒸气压8.27kpa(25℃),相对蒸气密度2.17(空气=1),沸点86℃(无水),饱和蒸气压4.4kpa(20℃)。

二、中毒

1.发病机理

吸入、食入或经皮吸收,硝酸均可对人体造成损害。

皮肤组织接触硝酸液体后可对皮肤产生腐蚀作用。硝酸与局部组织的蛋白质结合形成黄蛋白酸,使局部组织变黄色或橙黄色,后转为褐色或暗褐色,严重者形成灼伤、腐蚀、坏死、溃疡。硝酸蒸气中含有多种氮氧化物,如no、no2、n2o3、n2o4和n2o5等,其中主要是no,人体吸入后,硝酸蒸气会缓慢地溶解于肺泡表面上的液体和肺泡的气体中,并逐渐与水作用,生成硝酸和亚硝酸,对肺组织产生剧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使肺泡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而导致肺水肿。

2.中毒症状的急救措施

(1)皮肤或眼睛接触

有极度腐蚀性,可引起组织快速破坏,如果不迅速、充分处理,可引起严重刺激和炎症,出现严重的化学烧伤。稀硝酸可使上皮变硬,不产生明显的腐蚀作用。

皮肤接触后应立即脱离现场,祛除污染衣物,出现灼伤,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20~30分钟,然后以5%弱碱碳酸氢钠或3%氢氧化钙浸泡或湿敷约1小时左右,也可用10%葡萄糖酸钙溶液冲洗,然后用硫酸镁浸泡1小时,尽快就医。

眼睛接触后应立即脱离现场,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彻底冲洗。尽快就医。

(2)食入

引起口腔、咽部、胸骨后和腹部剧烈灼热性疼痛。口唇、口腔和咽部可见灼伤、溃疡,吐出大量褐色物。严重者可发生食管、胃穿孔及腹膜炎、喉头痉挛、水肿、休克。

食入后急救中可用牛奶、蛋清口服,禁止催吐、洗胃。

(3)吸入

硝酸蒸气有极强烈刺激性,腐蚀上呼吸道和肺部,急性暴露可产生呼吸道刺激反应,引起肺损伤,降低肺功能。在接触时也可不出现反应,但是数小时后出现迟发症状,引起呛咳、咽喉刺激、喉头水肿、胸闷、气急、窒息,严重者经一定潜伏期(几小时至几十小时)后出现急性肺水肿表现。

急救中,救援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进入现场。如无呼吸器,可用小苏打(碳酸氢钠)稀溶液浸湿的毛巾掩口鼻短时间进入现场,快速将中毒者移至上风向空气清新处。注意保持中毒者呼吸通畅,如有假牙须摘除,必要时给予吸氧,雾化吸入舒喘灵气雾剂或5%碳酸氢钠加地塞米松雾化吸入。如果中毒者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如果中毒者呼吸急促、脉搏细弱,应进行人工呼吸,给予吸氧,肌肉注射呼吸_尼可刹米0.5~1.0g。

三、泄漏处置

1.水上泄漏

在运输过程中,如果硝酸在水体中泄漏或包装掉入水中,现场人员应在保护好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开展报警和伤员救护,及时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警戒区

如果硝酸泄漏到水体中,现场人员应根据泄漏量、扩散情况以及所涉及的区域建立警戒区,并组织人员对沿河两岸或湖泊进行警戒,严禁取水、用水、捕捞等一切活动。如果包装掉入水中,现场人员应根据包装是否破损、硝酸是否漏入水中以及随后的打捞作业可能带来的影响等情况确定警戒区域的大小,并派出水质检测人员定期对水质进行检测,确定污染的范围,必要时扩大警戒范围。事故处理完成后,要定时检测水质,只有当水质满足要求后,才能解除警戒。

(2)控制泄漏源

在消防或环保部门到达现场之前,如果手头备有有效的堵漏工具或设备,操作人员可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堵漏,从根本上控制住泄漏。否则,现场人员应撤离泄漏现场,等待消防队或专业应急处理队伍的到来。

(3)收容泄漏物

硝酸能以任意比例溶解于水,小量泄漏一般不需要采取收容措施,大量泄漏现场可沿河筑建堤坝,拦截被硝酸污染的水流,防止受污染的河水下泄,影响下游居民的生产和生活用水。同时在上游新开一条河道,让上游来的清洁水改走新河道。如有可能,应用泵将污染水抽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如果ph值超过9,现场情况又不能转移污染水,可根据水中硝酸根离子的浓度,向受污染的水体中投放适量的碳酸氢钠、碳酸钠、碳酸钙中和,也可以使用氢氧化钙或石灰。

2.陆上泄漏

如果硝酸是在陆上泄漏,现场人员应在保护好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开展报警和伤员救护,并及时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警戒区

根据2000版《北美应急响应指南》,硝酸发生泄漏后,应根据泄漏量的大小,立即在至少50~100m泄漏区范围内建立警戒区。小量发烟硝酸发生泄漏时要立即在泄漏区周围隔离95m,如果泄漏发生在白天,应在下风向300m(300×300)范围内建立警戒区;如果泄漏发生在晚上,应在下风向500m(500×500)范围内建立警戒区。大量发烟硝酸发生泄漏时应立即在泄漏区周围隔离400m,如果泄漏发生在白天,应在下风向1300m(1300×1300)范围内建立警戒区;如果泄漏发生在晚上,应在下风向3500m(3500×3500)范围内建立警戒区。警戒区内的无关人员应沿侧上风方向撤离。

(2)控制泄漏源

在消防或环保部门到达现场之前,如果现场备有有效的堵漏工具或设备,操作人员可在保障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堵漏。人员进入现场时可使用自给式呼吸器。若处理工具有限或自身安全难以保证,现场人员应撤离泄漏污染区,等待消防队或专业应急处理队伍的到来,不要盲目进入现场进行堵漏作业。

控制泄漏源是防止事故范围扩大的最有效措施。

(3)收容泄漏物

小量泄漏时,可用干土、干砂或其它不燃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冲洗水稀释后(ph值降至5.5~8.5)排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时,可借助现场环境,通过挖坑、挖沟、围堵或引流等方式将泄漏物收容起来。建议使用泥土、沙子作收容材料。也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先用大量水冲洗泄漏物和泄漏地点,冲洗后的废水必须收集起来,集中处理。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气,保护现场人员。用耐腐蚀泵将泄漏物转移至槽车或有盖的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可将硝酸废液加入纯碱-硝石灰溶液中,生成中性的硝酸盐溶液,用水稀释后(ph值降至5.5~8.5)排入废水系统。

四、火灾

1. 火场特点

硝酸本身不燃,但能助燃。受热会分解生成二氧化氮和氧气。能与多种物质如金属粉末、电石、硫化氢、松节油等猛烈反应,甚至发生爆炸。与还原剂、可燃物如糖、纤维素、木屑、棉花、稻草或废纱头等接触引起燃烧,并散发出剧毒的棕色烟雾。硝酸蒸气中含有多种有毒的氮氧化物,与硝酸蒸气接触很危险。

2. 灭火建议

在灭火过程中建议做下列处理:

(1)如有可能,转移未着火的容器。防止包装破损,引起环境污染。

(2)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佩戴自给式呼吸器,在上风向隐蔽处灭火。

(3)用水灭火,同时喷水冷却暴露于火场中的容器,保护现场应急处理人员。

(4)收容消防废水,防止流入水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5)消防废水稀释后(ph值降至5.5~8.5)排入废水系统。

第8篇 液化石油气钢瓶事故应急常识规程

一、液化石油气钢瓶常见故障

液化石油气钢瓶发生泄漏,甚至引发火灾或爆炸。

二、产生泄漏的主要原因

1、减压阀前端密封圈老化、开裂、损坏或丢失。

2、减压阀与气瓶瓶阀连接不紧,瓶阀出口螺纹损坏,或与减压阀连接螺纹不匹配。

3、盛装液化石油气的气瓶超期未检、损坏、制造质量低劣。

4、减压阀膜片损坏。

5、输气胶管老化、开裂或损坏,与灶具、减压阀连接不牢、不严密。

6、灶具上的控制阀泄漏。

7、违章使用或错误操作。

三、防止安全事故发生的预防措施

1、初次使用瓶装液化石油气者:必须认真学习有关安全知识(供气单位有义务对使用者进行安全使用常见教育并提供有关书籍)。

2、在使用过程中,禁止无人监护。

3、严禁未成年人或行动不便的老年人独立操作使用液化石油气。

4、严禁使用报废钢瓶和超过检验周期等不合格钢瓶。购置新钢瓶时,应选择取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制造的合格产品。

5、定期对设备泄漏点进行检查(此项工作可请专业的供气公司帮助进行)。

6、在使用液化石油气的场所,不得使用其它明火。

四、应急要点

家庭一旦发生液化石油气泄漏或着火,应迅速关闭气瓶瓶阀,然后打开门窗进行通风,切勿触动电话、室内电器开关。如果气瓶泄漏无法制止,应立即将气瓶移至室外通风良好且无明火的安全地方,并及时拨打供气单位维修电话或110、119,向公安消防部门报警。

五、专家提示

1、使用取得生产许可证的厂家制造的合格炉灶及附件。

2、使用信誉好、服务好的瓶装液化石油气充装单位提供的气瓶和气体。

3、钢瓶使用过程中绝对不能离开人员。

第9篇 应急响应分级标准规程

按照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应急响应级别原则上分为ⅰ、ⅱ、ⅲ、ⅳ级响应。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启动ⅰ级响应:

(1)造成30人以上死亡(含失踪),或危及30人以上生命安全,或者100人以上中毒(重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特别重大安全生产事故。

(2)需要紧急转移安置10万人以上的安全生产事故。

(3)超出省(区、市)人民政府应急处置能力的安全生产事故。

(4)跨省级行政区、跨领域(行业和部门)的安全生产事故灾难。

(5)国务院领导同志认为需要国务院安委会响应的安全生产事故。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启动ⅱ级响应:

(1)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危及10人以上、30人以下生命安全,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中毒(重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安全生产事故。

(2)超出市(地、州)人民政府应急处置能力的安全生产事故。

(3)跨市、地级行政区的安全生产事故。

(4)省(区、市)人民政府认为有必要响应的安全生产事故。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启动ⅲ级响应:

(1)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危及10人以上、30人以下生产安全,或者30人以上、50人以下中毒(重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较大的安全生产事故灾难。

(2)超出县级人民政府应急处置能力的安全生产事故灾难。

(3)发生跨县级行政区安全生产事故灾难。

(4)市(地、州)人民政府认为有必要响应的安全生产事故灾难。

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一般事故时启动ⅳ级响应。

本预案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总体响应

i级应急响应

发生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灾难,启动ⅰ级应急响应,在国务院安委办或国务院有关部门的领导和指导下,市政府组织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部或其他有关应急指挥机构组织、指挥、协调、调度全市应急力量和资源,统一实施应急处置,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密切配合,协同处置。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或市有关主管部门及时向国务院安委办或国务院有关部门报告应急处置进展情况。

ii级应急响应

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灾难,启动ⅱ级应急响应,由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部或其他有关应急指挥机构组织、指挥、协调、调度本市有关应急力量和资源,统一实施应急处置,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密切配合,协同处置。

ⅲ级应急响应

发生较大生产安全事故,启动ⅲ级应急响应,由事发地区县政府、市应急联动中心、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或其他有关应急指挥机构组织、指挥、协调、调度有关应急力量和资源实施应急处置,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密切配合、协同处置。

ⅳ级应急响应

发生一般生产安全事故,启动ⅳ级应急响应,由事发地区县政府和有关部门组织相关应急力量和资源实施应急处置,超出其应急处置能力时,及时上报请求救援。

第10篇 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管理办法规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公司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提高防范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和影响,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制定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安健环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24 号)

国家安监总局《安健环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gb/t 29639-2022《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企业综合应急预案编制导则(试行)》

《企业专项应急预案编制导则(试行)》

《企业现场处置方案编制导则(试行)》

地方政府、主管部门相关管理规定

公司《安健环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

第三条工作原则

公司应急管理工作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与处置相结合”的原则,按照“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企地衔接”的要求,建立“上下贯通、多方联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开展应急管理常态工作

第四条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和各厂站、项目。

第二章突发事件分类

第五条本制度中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一)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气象灾害、地质灾害、地震灾害、森林火灾、洪水及由自然灾害引发的事故灾难等。

(二)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程建设、污水厂站运营、企业生产等过程中发生的各类安全事故、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

(三)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它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四)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群体性事件、新闻媒体事件、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公共场所和文化活动事件和恐怖袭击事件等。

第六条公司应急管理是指公司对各类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活动的全过程管理。

第七条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实行公司与各部门分级管理、逐级负责的应急管理体系,各级主要负责人是应急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人具体负责组织本单位应急管理工作。

第三章组织机构与职责

第八条公司成立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由公司总经理任组长,分管安全副职领导任常务副组长,公司总经理团队其他领导任副组长;成员包括公司各部门负责人、各厂站、项目主要负责人。

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应急管理各项具体工作,办公室设在安全监察部,由安全监察部经理任主任,成员由安全监察部组成。

第九条遇突发事件时,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即转为应急救援指挥部,由公司总经理或由总经理委任副职领导担任总指挥,副总指挥由总指挥指定公司其他领导层成员及相关厂站、项目主要负责人担任。总指挥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召集有关负责人作为指挥成员,安排其负责某一方面工作,统筹指挥应急抢险工作。根据应急处置需要,应急救援指挥部可前移至现场,整合厂站、项目应急力量,组成相关现场工作组,负责统一指挥抢险救援工作。

第十条公司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是公司应急管理指挥机构,其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应急管理、应急救援的法律、法规;

(二)领导指挥、组织协调应急管理及突发事件的综合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

(三)研究决定本单位应急管理、应急救援及应对突发事件的重大事项、措施;

(四)审定、批准本单位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

(五)决定本单位应急预案的启动和终止;

(六)组织协调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的危机管理;

(七)负责与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联系与协调。

第十一条公司安全监察部是应急管理日常办事机构,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本级指挥机构的决策和指令;

(二)具体协调和落实本级应急管理及突发事件处置工作;

(三)负责本级预案编制、培训和演练工作;

(四)检查督促各部门、各厂站、项目落实相关应急管理工作。

第十二条各部门应结合本单位实际,落实工作职责及应急管理流程等。

第十三条涉及分包的工程项目部、运营项目部等项目管理机构应建立涵盖分包商的应急管理体系(应急机构、应急预案、应急队伍、应急资源等),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成员应吸收承包商项目部主要负责人参加。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应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管理。

第十四条项目管理机构应督促各参建或承包单位成立项目主要责任人为首的应急工作机构,建立应急管理体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行本单位突发事件的具体处理,并有责任协助其他单位处理突发事件。

第十五条各级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成员变动后应及时发文调整应急管理机构,并抄送上级单位应急办和业主单位、地方政府应急管理部门。

第四章工作要求

第十六条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应当包括: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应急预案体系、应急管理制度体系、应急培训演练体系、应急队伍建设体系、应急保障体系等。

第十七条公司建立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并加强应急管理体系的运行管理,及时发现应急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持续改进、不断完善,确保应急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第十八条公司安全监察部、各部门应当加强各类突发事件的风险识别、分析和评估,针对突发事件的性质、特点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编制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对应、内外衔接”的应急预案体系。

第十九条各单位预案编制、评审、发布、备案、培训、演练和修订等工作应当符合《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企业综合应急预案编制导则(试行)》、《企业专项应急预案编制导则(试行)》、《企业现场处置方案编制导则(试行)》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基本要求,同时应与公司及单位所在地地方政府有关预案衔接,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第二十条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编制完成后,应当组织论证或评审,并征求应急预案涉及部门和单位的意见。论证和评审中应当注重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基本要素的完整性、预防措施的针对性、组织体系的科学性、响应程序的操作性、应急保障措施的可行性、应急预案的衔接性等内容。

第二十一条公司安全监察部和根据各厂站、项目情况,将应急预案按属地管理要求实行分级备案,并正式发布实施。

第二十二条急预案应当根据应急预案演练、机构变化等情况适时修订,应急预案应当至少每三年修订一次,修订情况应有记录并归档。

第二十三条涉及分包的各厂站、项目要监督、指导各项目部及外协队伍建立完善、有效的应急管理及预案体系,并统筹协调管理区域内应急管理关系。

第二十四条公司及各厂站、项目通过开展安全检查和重大安全风险的辨识、评估,治理事故隐患,加强风险监测,建立突发事件预警机制,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及时采取措施,防范各类突发事件的发生,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

第二十五条要通过多种渠道分层次加强应急宣传和培训,提高应急指挥和救援人员的应急管理水平和专业技能,了解应急处理要点,熟悉应急处置程序,提高全员的应急意识和防灾、避险、自救、互救能力。

第二十六条建立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制度。突发事件发生后,要立即向公司报告,并按属地管理原则向所在地政府有关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报告。信息要做到及时、客观、真实,不得迟报、谎报、瞒报、漏报。

第二十七条建立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处置、恢复重建及调查评估等机制。各部门和厂站、项目必须保障信息传递(口头、书面、电话)畅通无阻,确保各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的正常运转;同时建立有线通讯(固定电话)和无线通讯系统(手机)网络通讯(qq、钉邮等),建立完整的通讯信息库。

第二十八条突发事件发生后,应自下而上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有关负责人应立即赶往事发现场,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努力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按规定报告事故。处置突发事件应做到“指挥统一、反应迅捷、职责明确、救人优先”,把事故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减小到最低限度。

第二十九条应建立应对突发事件媒体危机处理机制,各级领导干部应加强学习,提升应对危机的素养,提高舆论引导快速反应和应急协调能力;突发事件发生后,应经公司授权,立即启动新闻发布应急机制,迅速开展新闻发布和舆论引导工作,及时公开信息,妥善处理好与政府、媒体、员工、公众及合同单位的关系,防范负面不实报道的散布与传播。对突发紧急事件信息,由总经理授权,公司统一对外发布。

第三十条各部门应当制定年度应急预案演练计划,增强演练的计划性。根据本单位的事故预防重点,每年应当至少组织一次专项应急预案演练,每半年应至少组织一次项目现场处置方案演练,检验预案及应急机制,提高应急决策、应急反应处置能力。

第三十一条各部门在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前,应制定演练方案,明确演练目的、演练范围、演练步骤和保障措施等。演练后,应当对应急预案演练进行评估,并针对演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对相关应急预案提出修订意见。评估和修订意见应当有书面记录。

第三十二条应当每年至少组织一次预案培训,培训相关规定和记录执行《安全教育培训管理制度》。培训的主要内容应当包括:本单位的应急预案体系构成、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应急资源保障情况以及针对不同类型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置措施等。

第三十三条建立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公司全体员工作为应急救援队员随时接受调派参加应急处置,并按国家相关规定与地方应急救援队、医疗机构、公安、武警签订应急救援协议,充分利用地方应急资源为单位应急救援提供服务和保障。距离城市和医院较远或交通不便的工地,应配备必要的医务人员或经过培训的兼职救护人员。

第三十四条应结合实际,整合各方面应急资源,依托地方政府和邻近单位的应急救援力量,建立统一指挥、协同应对、分类分级处置的应急指挥平台。

第三十五条各厂站、项目应充分做好应急准备工作,储备充足的应急物资和器材,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装备并做好经常性检查和维护工作,确保应急抢险救援物资和设备齐全、完好,救援处置过程所需资金要优先保障,应急救援物资、设备、资金不得挪用。

第五章监督与奖惩

第三十六条安全监察部对各部门、厂站、项目应急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督促落实应急管理有关规定,提高应急管理工作水平,并对检查结果予以通报。各部门应自主开展监督检查工作。

第三十七条对违反本制度,不履行应急管理职责的,公司将责令其改正或予以通报批评;具有以下情形的,公司将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一)未按照规定采取预防措施,导致发生突发事件,或者未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导致发生次生、衍生事件的。

(二)迟报、谎报、瞒报、漏报有关突发事件的信息,或者通报、报送、公布虚假信息,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未按照规定及时发布突发事件预警信息、采取预警措施,导致事件发生的。

(四)未按照规定及时采取措施处置突发事件或者处置不当,造成严重后果的。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八条突发事件的分类分级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及行业部门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九条本制度由公司安委办负责解释。

第四十条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执行。

第11篇 辐射事故应急防护措施规程

一、放射源丢失事故可能导致人员伤亡的防护措施

(一)放射性事故源的确定与控制

首先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消除事故源,防止放射性物质扩散,以便控制可能被放射性污染的人数以及今后去污工作的规模和范围。例如,放射性贮罐渗漏时,应尽快将其中的料液转移;放射性深液从未关严的阀门往外喷溅时,应立即关闭阀门;对半衰期较短的放射性核素可以借助于核素的放射性衰变特性降低放射性污染水平;对于放射源丢失或被盗的情况,首要任务是确定放射源的可能去向,并采取有效措施找回丢失或被盗的放射源。

(二)通道控制

在核事故和辐射应急情况下,为保障公众的健康安全和防护环境,应建议对事故现场附近和受事故影响区域的通道实行有效的出入控制。

(三)人员的去污

如果衣服和皮肤受到放射性污染,更衣和淋浴是有效的保护措施。如果皮肤污染特别严重,则需要使用专用的去污剂,并需在医生和有关专业人员的指导监督下进行。

(四)迁避

迁避主要是指公众免受沉积放射性核素产生的较高剂量率水平的长期辐射照射而从被污染的地区迁出,迁避行动一般在事故发生后的几周或几个月内执行。迁避的持续时间取决于剂量率的下降速度和其他有关影响因素。

(五)构筑物和土地表面的去污

去污可以降低建筑物和土地表面的放射性污染水平。这种方法对公众可能产生的风险较小,但去污工作人员可能受到一定的辐射剂量。要根据所避免的集体剂量对去污措施进行正当性和最优化分析。

二、放射性物质运输事故的防护措施

(一)公路运输事故。要注意对公众、水源和农作物的保护,被污染的运输车辆不得离开禁戒区,应急响应人员应由出事现场的上风向接近现场等。

(二)铁路运输事故。依据出事现场的特点确定应急范围和应急措施。

(三)空运运输事故。视空运事故的具体情况,可能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在较大的范围内收集散落的放射性物质。

第12篇 体育课安全与应急处理规程

自施行《全民健身条例》以来,《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更加注重健康第一,学校的安全教育至关重要。它关系到每位学生是否能健康,平安的在教室中学习知识。而体育课的安全教学对一个成长中的孩子来说至关重要,因此,体育安全教育必须得到相当程度的重视。

在《体育课程标准》中有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检查目标、社会适应目标共五个学习领域目标。在这五个目标中,每一个目标都很重要、很合理。但纵观我国义务教育一至六年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我国青少年儿童的成长现状,在五个目标当中,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是对小学生健康成长至关重要的基本学习要求。

小学体育与健康因其具有特殊性,学生很容易造成意外伤害。为了避免小学生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意外伤害的发生,体育教学中要强化课堂常规,洞悉课堂细节,培养良好习惯。

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是现代体育教学的重中之重,但在体育课中学生受伤的事例也经常发生。体育课中经常会发生扭伤、拉伤、碰伤等运动损伤,偶尔也会发生一些重大的安全事故,给学校、学生、家庭带来不应有的损失。体育教师应高度重视安全教育,落实安全措施。

1 充分认识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安全责任感。

学生与体育教师要在思想高度重视安全教育,以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为目的,认真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切实开展体育教学。同时,体育教师要有高度责任感,爱岗敬业,切忌课中擅自离开教学区。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自身要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同时也有责任和义务教育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通过教育和随时的提醒使学生思想上引起认识和重视,才能时时保持清晰的安全意识,不做有危险的事,促使学生高度的安全意识得以形成,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体育教师课前要进行协调,以健康第一、安全至上的宗旨开展教学。

2 加大安全教育力度,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1) 课堂常规的建立,强化纪律教育。体育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要求学生穿运动服上课,身上不能带有小刀等锋利硬物,不要佩带胸针等饰品,不要留长指甲等,上课要听从指挥、遵守纪律,严禁学生有嬉戏取闹、动作粗野、违反运动规则的行为。

(2) 场地的设置,加强安全预防。场地器材的准备是最基本的安全预防,也是引发安全事故最主要的外部因素,是可预防的。体育教师课前应对场地、器材进行细致检查,排除安全事故隐患。如体育器材的质量问题,安装不牢固,场地不平整等。 我们教师必须仔细做好场地和器材的安全检查,特别注意场地是否平整,如有安全隐患应及时排除,再进行组织教学。

(3) 及时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体育教师对学生的身体状况要在课前详细了解学生身体是否存在某种缺陷或患有某种疾病,在进行某项有一定强度的锻炼时,疾病会发作,出现安全事故。在安排准备活动的内容时,要根据教学内容而定,既要有一般性准备活动,也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专项准备活动。对运动中负担较大和易伤部分,要特别注意做好准备活动,适当地做一些力量性和伸展性练习,

体育教师要告诉小学生,在进行体育运动前都要做准备活动,特别是冬天,因为人的肌肉组织和结缔组织都有一定的粘滞性,在激烈运动前如果不活动全身,就很容易造成拉伤或扭伤。

体育教师可以用两条一样的湿毛巾进行冷冻后,把其中一条毛巾突然弯曲折叠。结果毛巾会折断或部分折断:教师再拿另外一条毛巾,在欲弯曲处先揉搓一会,使其冰水稍微融化一些再弯曲就没有任何问题这个实验可用于喻示准备活动的重要性。

(4)教师对体育活动的规则、方法以及要注意的安全问题的讲述,强调要到位。体育教师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责任感 ,用正确、合理、科学的方法来预防和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真正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体育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调整,认真研究教材。充分估计那些动作不容易掌握和那些技术动作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做到心中有数,事先采取的预防措施。遵循由易至难、由简到繁、由安排合理的运动负荷及练习密度,区别对待,因才施教。根据人体解生理特点,科学有进步骤地组织教学。特别是在分组教学时,都要有安全措施的落实。

(5)有时候上体育的班级多,学生人数多,活动范围小,要防止学生在分组活动时相互撞倒摔伤。

(6)充分了解学生的健康情况,结和体检资料,建立和健全学生健康卡片、例假卡片、病假卡片等,必要时可实行健康分组。体育教师学习有关疾病保健知识,做到体育卫生相结合,加强医务监督,预防安全室故的发生。

3 小学体育课应急处理方法。

当小学生发现同学受伤后,首先要及时报告老师或其他大人,或拨打l10、120等急救电话,然后再守护在同学身边。不提倡小学生救小学生,因为都是小孩,很危险。为及时处理小学生体育发生的安全事故,学校应建立,健全事故应急预案,形成能及时自救、组织救援、纠正预防的一套完整体系。

(1)体育课上遇有学生发生晕倒、抽搐等中暑症状,立即将其送往校医务室救治,严重者由学校卫生老师陪同立刻送往医院,并及时向学校领导汇报。

(2)体育课上遇有学生四肢无力、面色苍白等症状,立即将其安置阴凉通风处,给予补充水份,并将其送往校医务室救治。

(3)体育课上,老师应时时观察学生的运动状况,如在课上一旦有运动性伤害事故发生,教师们要沉着冷静,安全应急处理小组在第一时间对事故做出判断,及时处理解决问题,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

(4)学生运动时一旦发生伤害事故,要沉着冷静,及时汇报老师,安全应急处理小组立刻对事故作出判断并加以处理解决。

(5)安全应急处理小组成员应会同学生利用专设的安全教育时间,进行体育课意外伤害事故应急预案的演练,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及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以便发挥应急预案的最大效用。

第13篇 母线短路开关操作手动应急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1、手动应急操作必须在遥控操作和机侧操作均无效的情况下,并得到控制室发出手动操作指令后方可进行。

2、操作时,必须用专用手柄,不得用手直接扳闸。

3、拉闸前,先关闭气动系统给气开关,切断气源;打开应急排气阀,放出气路内气体;打开气缸排气阀。

4、拉闸时,身体及头部不得靠近手柄;更不能用身体按压手柄扳闸。

5、拉闸应一次性准确到位,避免因开关触头闭合不严而引起火灾。

第14篇 小区火警灭火应急处理规程(7)

小区火警灭火应急处理规程(七)

1.0目的

小区在出现火灾时,做到忙而不乱,有效控制灾情,将损失降低至最小范围。

2.0适用范围

适用于zz城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3.0职责

见qp-11-08《各级人员扑救火灾主要职责》

4.0程序要点

4.1消防控制中心接到消防报警信号:

4.1.1接收到消防信号,设置延时;

4.1.2用对讲机通知巡逻安管员立刻前往火警现场;

4.1.3到达火警地点后立即利用对讲机与中心联络;

4.1.4若为火警误报通知中心消除警号;

4.1.5火警证实情况严重,通知中心启动报警设施,报告上级领导,并在现场利用现有设施进行灭火。

4.2火警信号被证实,情况严重,中心应急事项:

4.2.1打119电话报警;

4.2.2启用报警设施通知相关人员到场施救;

4.2.3利用消防疏散广播,引导人群利用消防楼梯向安全地点疏散;

4.2.4迫降电梯至首层;

4.2.5切除非消防电源,启用应急电源;

4.2.6启用相关送、排烟风机、消防泵。

4.3服务中心经理到场指挥灭火

4.3.1一查火场是否有人被困,二查燃烧物质种类,三查到达火场的最近路线。一看火烟定方向、定火势、定性质,二看建筑定结构、定通路,三看环境,定重点、定战力、定路线。

4.4确定灭火策略

4.4.1室内火灾,内攻近战;

4.4.2楼房火灾,分层截击;

4.4.3下层火灾,上层设防;

4.4.4工作分配上要做到:灭火救人同步进行,灭火部分要把主力用于直接灭火上,同时以小部分力量在可能蔓延的地方,防止火势乘隙扩大,当火势已经扩大,就应将主力用于蔓延火势或可能造成更大灾害的方面。

4.4.5灭火的基本方法:

a)冷却灭火法;

b)隔离灭火法;

c)窒息灭火法;

d)抑制灭火法。

4.5组织力量扑救火灾:

4.5.1组织义务消防队,按消防组织的分工任务,进行灭火活动;

4.5.2起动消防水泵、满足着火层以上各层的消防用水量,铺设水带做好灭火准备;

4.5.3关闭防火分区的防火门;

4.5.4组织义务消防队使用固定灭火装置和灭火器灭火;

4.5.5喷射水流。应把水流喷射到火焰根部,即把水流射到燃烧物体上,不要喷射到火焰上,看不见火焰的情况下,不要盲目射水,要根据火场燃烧情况,及时变换射流;

4.5.6喷射泡沫,若是罐内液体火灾,扑救时要朝罐内一侧的罐壁上喷射泡沫,使泡沫顺壁内自动流淌到液面上覆盖火焰,不要用泡沫直接冲击燃烧的液面。若是地面疏散液体火灾,从近处开始,左右两侧同时喷射,逐步向火场深处推进;

4.5.7喷射干粉、1211对准燃烧物体火焰的根部平行喷射,如果燃烧区火焰面积较大,可将干粉、1211停在距火源5米距离的上风或侧上风的位置,操纵干粉1211枪向左右两侧稍微平行摆动,使灭火剂完全覆盖燃烧区。向有遮蔽物质的燃烧物体喷干粉、1211,应居高临下,否则不易扑灭;

4.6断电

4.6.1切断电源。当电器设备发生火灾或引燃附近可燃物时,应尽快关闭总开关,断绝电源,并及时用灭火器材(干粉、1211)进行扑救;

4.6.2带电灭火。电气发生火灾时,在一般情况下应切断电源后才能进行扑救,但是,在特殊危急的情况下,如若等切断电源后才进行扑救,就会失去战机,为了夺取灭火战斗的主动权,争取时间,应果断采取带电灭火,但带电灭火时应有安全防护措施,绝对保证人身安全,并且由专业技术人员或专职消防员操作。

4.7救人

积极抢救受火灾威胁的被困人员,是灭火工作的首要任务,当有人员受到火势威胁时,应根据救人任务的大小和现有的灭火力量,首先组织参战人员救人,同时部署一定力量扑救火灾,在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应将主要力量投人救人工作。

4.7.1火场寻人的方法和应特别注意的地点

4.7.2在火场寻人,主要靠喊、叫、摸、看等方法,要深人细致地进行观察判断,做到动作迅速,沉着冷静,注意安全;

4.7.3特别注意如下地点

a)通向出人口的通道,走廊及门窗附近;

b)晚间寻找的重点是办公家具上、下和其附近;

c)儿童发生惊慌后,常常躲在墙角、门旁和柜橱里,以及桌子、柜和其它物体的下面。在寻找时,要格外注意室内所有角落。

4.7.4救人术

a)采用缓和救人术,当楼层火灾面积大,受困人员较多时,可先引导、疏散受困人员到安全地带,然后再设法转移到地面;

b)转移救人术,可引导被困人员通过屋顶或阳台转移到另一个消防通道再有序撤离;

c)架梯救人术,利用云梯、曲臂车、三节或二节拉梯、挂钩梯、摇梯等登高工具,架设在楼房安全位置实施抢救;

d)绳、管救人术。利用室外排水管或安全绳抢救被困人员;

e)控制救人术。用水枪控制住楼梯、楼梯间的火势,引导被困人员迅速冲下;

f)缓降救人术。利用缓降器等消防救护设施,把被困人员疏散到地面;

g)拉网救人术。可以张开救生网或用棉被、帆布等铺设地面,以供被困人员跳楼逃生;

h)当火场被困人员在暂时无法进行施救时,利用消防广播引导火场人员进行自救:如楼梯、走廊着火,则引导被困人员用布条连结成绳吊落到下一层的方法;或密闭门窗、堵塞孔洞,防烟窜人房间,用水淋湿门窗降温、清除这些部位的易燃物品,防止火势蔓延过来以待营救的方法;或利用外墙的墙垛、夹缝、水管、避雷针管攀落下一层的方法;若房内外有救生器材,则指引他们使用这些器材,如救生绳、缓降器、救生袋、跳救生垫等进行自救。

4.8火场疏散抢救

4.8.1明确分工,在灭火总指挥的具体组织下,把责任落实到参加灭火的义务消防员,负责引、送、查、接等工作。

4.8.2消防中心利用消防广播引导建筑中被困人员从消防楼梯往安全地点疏散;

4.8.3抢救队负责运护伤员;

4.8.4安全应急分队负责火场检查滞留人员;

4.8.5管理员负责在消防梯口接应火场撤离人员。

4.9火灾扑救要求

4.9.1义务消防员必须具有高度的思想政治觉悟,和扶危急困、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以及果敢机智的救护本领;

4.9.2义务消防员行动时,应随身携带必要的器材工具,如:安全绳、手电筒等;

4.9.3在危险情况下救人时,对被救人员应加强预防措施,防止由于工作疏忽而造成误伤。救人必须通过烟火弥漫区域时,要用喷雾水流进行掩护;

4.9.4不准使用载客电梯疏散人员;

4.9.5不能让用户重返着火现场;

4.9.6在疏散路线口设立哨位向被疏散人员指明方向。保持通道畅通无阻;

4.9.7使用消防电梯疏散人员,要用专人操作,约定好联络信号,以便电梯出现故障时能采取营救措施;

4.9.8疏散抢救出来的人员要清点人数,认真核对,切实搞清被困的人员是否全部救出;

4.9.9对受伤人员,除在现场进行急救外,还应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4.10疏散与保护物资

4.10.1疏散与保护物资,是灭火战斗中的又一项重要任务,对受火势威胁的各种物资,以及用户的贵重物品、车辆、设备以及图书档案资料等是采取疏散还是就地保护,要根据火场的具体情况来决定,其目的是尽量避免或减少国家、私人财产的损失。

4.10.2疏散和保护物资,主要是在下列情况进行

4.10.3重要物资受到火、烟、雾等直接威胁而无法保护时,要进行疏散,特别是业主贵重的和不能用水扑救的物资,必须立即疏散;

4.10.4易燃、易爆和有毒物品以及受较大压力的桶、罐等容器或设备,在火势威胁下有发生燃烧爆炸或发散毒气的危险时,要抓紧疏散或加强保护措施;

4.10.5当物资妨碍战斗员接近火源而影响灭火行动时,要尽快搬移;

4.10.6对有助长火势蔓延的物质,要迅速转移。

4.10.7物资救援方法

a)在火场上,疏散与保护物资要分清主次、缓急,行动迅速,方法得当,避免损坏和丢失物资,并注意人员安全;

b)在一般情况下,应当先疏散和保护贵重的,有爆炸和有毒害危险的以及处于下风方向的物资,然后疏散和保护受火势威胁较小的、处于上风方向的物资和其它一般物资;

c)在受到火势威胁的情况下,要用水枪掩护疏散物资的人员;

d)疏散和保护物资的具体方法应根据情况进行。可一人搬走或几个人共同搬走或者列队依次递送;对贵重物品和爆炸物品要轻拿轻放,防止损坏或因碰撞引起事故,对需要就地保护的物资、设备等,可以分不同情况用水射、冷冻、降温或者用浸湿的麻袋、帆布、棉被等覆盖,不能用水冷却的可设法使用石棉板等耐火材料将其与火焰隔开;

e)疏散出来的物资不得堵塞通路,应放置在免受烟、火、水等威胁的安全地点,并派人保护,防止丢失和损坏。

4.11防排烟

4.11.1在扑救建筑物初期火灾时,为了增大视距,降低烟气扩散,采取防烟、排烟,这一保证人员安全,加快灭火进程的必要措施。

4.11.2启动送风排烟设备,对疏散楼梯间、前室采取正压送风排烟;

4.11.3开启疏散楼梯的自然通风窗;

4.11.4关闭防火分区的防火门、防烟门;

4.11.5把客用电梯全部降到首层锁好,禁止使用;

4.11.6使用喷雾水流排烟;

4.11.7使用湿手巾捂住鼻口、匍伏地面防烟;

4.11.8在排烟时,要注意不要过多地打开着火层下部的门窗,以防止中性压力平面的下降。

4.12防化、防爆。

4.12.1扑救建筑物火灾时,一是防止易爆物体受热产生爆炸,二是防止产生轰燃。因此,在扑救火灾时,要力求做到:

4.12.2把处于或可能受火势威胁的易燃易爆物品迅速清理出楼外;

4.12.3对受火势威胁的液化气贮罐,石油产品贮罐加速冷却;

4.12.4打开着火房间的房门,要站在房门打开方向的另一侧,要缓慢地开启房门,同时要使用喷雾水流掩护;

4.12.5扑救房间火灾,要坚持正确射流方法,防止轰燃的发生。

4.13现场救护

扑救小区建筑火灾,为防止扩大人员伤亡事故,组织医务人员及时对伤员进行护理,然后送医院救治。

4.14安全警戒

4.14.1为保证扑救火灾疏散与抢救人员的工作有秩序地顺利进行,必须对大楼内外采取安全警卫措施。安全警戒的部位,包括在大楼外围、大楼首层出入口、着火层分别设置警戒区,设置警卫人员,其任务是:

4.14.2大楼外围警戒任务是:消除路障,指导一切无关车辆离开现场,劝导过路行人撤离现场,维持好大楼外围的秩序,迎接消防队,为消防队到场灭火开创有利条件;

4.14.3大楼首层出人口警戒任务是:不准无关人员进人大楼,指导疏散人员离开大楼,看管好从着火楼层疏散下来的物件,保证消防电梯为消防人员专用,指导消防队员进人着火楼层、消防控制中心,为消防队的灭火战斗行动维持好秩序;

4.14.4着火层下一层的警戒任务是:不准住户进人或再登上着火楼层, 防止坏人趁火打劫、混水摸鱼或乘机制造混乱,保护好消防装备器材,指导疏散人流向下一层有秩序地撤离。

4.15通讯联络

4.15.1保持大楼内外、着火层与消防控制中心、值班人员与前后方的联络,使灭火指挥者的指挥意图、预定的灭火疏散应急方案顺利实施;

4.15.2楼内的自动电话要保持畅通,各值班室要设专人接电话,及时传话;

4.15.3值班人员与消防中心、着火点以上各楼层、工程维修人员(供水供电)利用对讲手机保持联络;

4.15.4专设通讯人员,负责通讯联络,其人必须是熟悉各部门位置、各部门负责人的,方可担任。

4.16后勤保障

后勤保障的内容:一是保证水电供应不间断;二是保证灭火器材和运输车辆;三是与协同作战部门单位联系,组织提供灭火器材。

4.17事后由安管主管填写《各类突发事件处理记录表》报公司领导审阅。

5.0支持性文件

《各级人员扑救火灾主要职责》qp-11-08

6.0质量记录

第15篇 普通车工危险性分析应急措施安全操作规程

一、危险性分析

1.开机前设备操作员未检查设备各部位状况或检查不到位,出现错检、漏检、假检等现象导致设备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影响生产进行或设备损坏、作业人员受伤。

2.两人配合卡工件时操作不当造成工件夹手

3.铁屑飞出烫伤操作者眼睛,身体。

4.工件掉落砸伤操作者腿脚。

5.工件松动加工中工件摇动或弹出损坏设备并可能造成人员受伤。

6.操作不当损坏设备或导致人员受伤。

7.未清理现场的铁屑或清理不干净铁屑伤人。

8.上下工件时误操作吊车造成设备损坏或人员受伤。

二、应急措施

1.启动前应检查:

a、启动手柄应在零位,其余手柄定位准确可靠;

b、各传动部分的防护、限位装置齐全可靠;

c、轴端离合式手轮或手柄必须脱开。如不能脱开的机床,运转时人身要避开手轮或手柄。

2.不许使用圆棒、斜铁及各种不规则工件当垫块。

2.1用螺栓紧固时必须四个依次紧固。

2.2正确穿戴工作服、劳保手套。

2.3多人操作时,各操作者应相互关照,并指定专人指挥。

3.加防护挡板;

3.1作业人员佩带好防护眼镜。

4.车削细长工件,在床头前面伸出长度超过直径的4倍以上时,应按工艺规定用顶尖、中心架或跟刀架支扶。在床头后面伸出时,应加防护装置和警告标志。

5.穿戴好防护服、手套、防护鞋。

5.1工件的装夹要稳妥可靠,并确保工件不能松动或中跷头。

5.2卡爪伸出卡盘长度,不得超出卡盘使用范围。

6.刀具距工件10mm时严禁使用快速进给。

6.1车工切削脆弱金属或切削飞溅时应加防护挡板。

6.2车工加工偏心工件时,应装偏心配重,同时必须紧固好。

7.车工工作完毕后清理床身及周围的铁屑,并对车床床身进行润滑。

8.熟悉手持操纵健,避免误操作

8.1运行过程中熟悉周围环境,避免碰到设备和周围人员

三、操作规程

1.必须遵守机床工一般安全规程,高速切削时要戴好防护眼镜。

2.装卸卡盘及大的工、夹具时,床面要垫木板,不准开车装卸卡盘。装卸工件后应立即取下扳手。禁止用手刹车。

3.床头、小刀架、床面不得放置工、量具或其它东西。

4.装工件要牢固,夹紧时可用接长套筒,禁止用榔头敲打。滑丝的卡爪不准使用。

5.加工细长工件要用顶针、跟刀架。车头前面伸出部分不得超过工件直径的20~25倍,车头后面伸出超过300毫米时,必须加托架。必要时装设防护栏杆。

6.用锉刀光工件时,应右手在前,左手在后,身体离开卡盘。禁止用砂布裹在工件上砂光,应比照用锉刀的方法,成直条状压在工件上。

7.车内孔时不准用锉刀倒角;用砂布光内孔时,不准将手指或手臂伸进去打磨。

8.加工偏心工件时,必须加平衡铁,并要紧固牢靠,刹车不要过猛。

9.攻丝或套丝必须用专用工具,不准-手扶攻丝架(或扳牙架)一手开车。

10.切断大料时,应留有足够余量,卸下砸断,以免切断时料掉下伤人。小料切断时,不准用手接。

11.禁止佩戴手套操作机床。

12.工作完成后,应及时清除铁屑、擦拭机床,使机床与环境保持清洁。

13.车床运转不正常、有异声或异常现象,轴承温度过高,要立即停车,并报告有关部门。

《应急规程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相关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