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范文网 > 安全管理 > 安全操作规程 > 安全规程
栏目

防护安全技术规程15篇

更新时间:2024-11-20

防护安全技术规程

内容

一、前言 防护安全技术规程旨在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预防事故的发生,保护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本规程适用于各类工业生产、建筑施工、科研实验等领域,旨在规范操作流程,提高安全意识,确保作业人员遵守必要的安全规定。

二、基本要求

1. 个人防护装备:所有工作人员必须佩戴符合安全标准的防护设备,如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鞋、防护手套等。

2. 工作区域:保持工作区域整洁,消除潜在危险源,设立明显的警示标志。

3. 设备检查: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安全检查,确保设备处于良好运行状态。

4. 危险品管理:正确储存和处理危险化学品,遵守操作规程,防止泄漏和误触。

5. 应急预案:制定并演练应急预案,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迅速有效地应对。

三、操作规程

1. 作业前:了解作业风险,进行安全培训,熟悉应急措施。

2. 作业中:遵守操作规程,禁止违章作业,定期休息以避免疲劳过度。

3. 作业后:清理现场,关闭电源,归还工具设备,确保无遗留安全隐患。

四、监督与评估

1. 定期安全检查:管理层应定期进行安全巡查,及时发现并纠正不安全行为。

2. 员工反馈:鼓励员工报告安全隐患,建立有效的安全信息沟通机制。

3. 安全绩效:将安全表现纳入员工绩效考核,强化安全文化。

五、培训与教育

1. 新员工培训:新入职员工必须接受安全培训,通过考核后方可上岗。

2. 定期培训:定期进行安全知识更新和技能培训,提升员工安全素质。

六、持续改进

1. 事故分析:对发生的事故进行深入调查,分析原因,采取预防措施。

2. 安全改进:持续优化安全管理体系,引入新的安全技术和管理方法。

标准

本规程参照国际iso 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结合国内gb/t 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确保防护安全技术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各企业应根据自身行业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符合企业文化的细化安全标准。

考试题及答案

1. 问:员工在作业前需要做什么?

答:了解作业风险,进行安全培训,熟悉应急措施。

2. 问: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哪些?

答: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鞋、防护手套等。

3. 问:如何处理危险化学品?

答:正确储存和处理,遵守操作规程,防止泄漏和误触。

4. 问:发生事故后应如何处理?

答:进行事故分析,找出原因,采取预防措施,持续改进安全管理体系。

5. 问:新员工如何才能上岗?

答:新员工需接受安全培训,通过考核后方可上岗。

防护安全技术规程范文

第1篇 转动设备运行时安全防护规程

(一)、水泵运行时的安全防护:

1、检查各个仪表工作是否正常、稳定,特别注意电流表是否超过电动机额定电流,电流过大,过小应立即停机检查。

2、水泵流量是否正常,检查出水管水流情况,根据水池水位变化,估计水泵运行时间,及时与调度联系。

3、检查水泵填料压板是否发热,滴水是否正常,每班不得少于八次。

4、注意机组的响声,振动情况。

5、检查轴承电机温升情况,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机,通知值班调度。

6、水泵电动机在冷状态下一般允许连续起动六次,两次间隔时间至少十五分钟。

7、达到工艺要求或接受调度指令,应立即停机,关闭其闸门,停机后,应把使用设备擦洗干净,设备周围打扫干净。

8、冰冻季节停机后,应排除泵内积水,以免损坏零件。

9、备用泵应每星期用手旋转泵轴180°,并注意轴承处油位标记,及时加油。

(二)、带式压滤机运行时的安全防护:

1、操作工必须对压滤机生产情况进行监视,并根据进泥情况,絮凝情况和出泥质量,及时调整各部分运转状况。

2、操作工必须随时注意压滤机运行状况

(1)全机运转是否正常,自动纠偏是否有效,有无异常杂音和气味。

(2)空压机供气压力(0.4-0.7兆帕)是否正常,自动开关是否有效。

(3)冲洗水供水情况是否正常,滤布冲洗效果;必要时刷洗上、下滤布冲洗喷管。

3、工作时如出现报警或停机,操作工必须立即查明原因,排除解决。如车间不能解决,应立即报告生产科,组织人员,采取措施。

4、工作中如出现意外情况(如硬质杂物进入污泥泵或滤带区时),操作工应迅速按下紧急停止按钮使全机停止后逐个关掉全部起动旋钮,到危险排除后再按启动顺序重新启动全机。

(三)、机械格栅机运行时的安全防护

1、定时检查其运转状况。

2、将格栅刮板,链条、链轮及格栅本体上的污物清理干净。

3、将格栅后方的渣物清除干净。

4、对两链条注钙基黄油一次(加油时间为链条持续旋转一圈)。

5、检查一次链条张紧度,必要时进行调整。

6、如长期不使用,每天应将链条开动两次,每次15分钟。

7、如发生卡住不能运转,必须于当日或次日找出原因及时解决,恢复正常运转。

(四)、风机运行时的安全防护

1、要检查油箱油位是否符合要求,不足时应加足。

2、起动后,操作者必须对机器监视10分钟以上,观察各部分运转是否正常;停机时关闭主电机后必须让辅助装置继续运转至自行停机,方可断开电源。

3、设备运转时,要经常注意各仪表数值变化情况,倾听设备声音、振动、润滑情况,注意温度变化。

4、经常保持设备及周围场地洁净,做到设备无尘、无垢。

5、风机扩压器每周至少二次从完全关闭到完全打开全行程运转。

6、风机海运转1500小时,主电机两端轴承各添加润滑脂。

7、风机每运转6000小时进行润滑油油质分析,以确定能否继续使用,但每年至少行一次。

第2篇 煤气防护站安全技术规程

为了保障职工的安全和健康,防止煤气中毒、着火、爆炸事故的发生。如果一旦发生煤气三大事故,能有序、有效、及时向出现在事故现场组织指挥现场三大事故的救护工作,特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仅适用于炼铁厂煤气防护系统。凡涉及其它煤气方面的安全技术规程,必须遵守gb6222-2005【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以及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

(1)任务

1根据国家煤气安全规定和公司有关规定,掌握企业内煤气安全动态做好反事故宣传工作,并有计划地培训煤气专业人员,并定期进行煤气事故抢救演习。

2经常组织检查煤气设备及其使用情况,对煤气危险区域作定期的co分析,发现隐患,及时向有关单位提出改进措施,并督促按时解决。

3协助企业领导组织进行煤气中毒的紧急救护工作,指导煤气着火、爆炸事故的抢救。

4参加煤气设施的设计审查和新建、改建工程的竣工验收及投产工作。

5审查各单位提出的带煤气作业方案(包括煤气设备的检修,运行时动火焊接等),并在实施过程中严格监护检查,及时提出改进性安全措施,及参与安排带煤气抽、及堵盲板,接点等特殊煤气作业。

(2)权利

煤气防护站在企业安全部门领导下,行驶下列权利:

1有权提出煤气安全使用和对有毒气体防护的安全指令。

2有权制止违反煤气安全技术规程的危险工作,但应及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

3煤气设备的检修和动火工作,须经煤气防护站签发的许可证后方可进行。

2.1.2、防护工安全技术规程

(1)防护工安全技术规程

1接班后,应检查所用的各种器具完整、好使,保证处于随时待命状态。

2工作前,必须根据需要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和带齐应用工具、安全用具。

3带煤气作业或在易燃易爆地区,严禁穿带钉子鞋及携带火种。

4煤气放散时周围40米内禁止有明火及热源,操作人员要有防护措施。

5在煤气区域工作,应注意周围泄露煤气及放散煤气情况,注意风向,选择工作地点在上风侧,防止煤气中毒。

6在煤气地区工作如感身体不适或防毒面具有故障,应用手势通知一同工作的人员,要求护送退出现场。

7煤气区域工作必须二人以上,相互监护,协同工作。

8煤气高空作业,必须有平台、围栏,否则不准作业。

9靠近转动机械工作时,一定要小心谨慎,不许触摸电气设施或有可能启动的机械。

10做co分析或监护煤气危险作业时,须准备空气呼吸器,根据需要佩戴。

11执行工作时,要防止高空坠落物件,交叉多层作业防止掉物伤人。

12外出工作人员,必须遵守其它单位的有关安全制度。

13根据co中毒者分轻中重情况抢救,直到中毒者呼吸正常,意识清楚,在医生同意和监护下方可送往医院治疗。

2.1.3、煤气中毒事故抢救的安全技术规程

(1)接到事故通知,必须问清发生事故的设备地点、时间、通知人的姓名及中毒情况。

(2)接到任务后根据需要准备的救护工具,立即出发。参加人员一律要登记。

(3)抢救人员到达后应问明事故场所,中毒人数,观察好交通通道,立即放出岗哨。

(4)将中毒者抬到上风侧空气新鲜的地区,立即解除妨碍呼吸的物件,并妥善保管。

(5)检查中毒者的意识状态,呼吸及心脏跳动等,按不同情况分别处理。

a、对意识清楚只是头疼者应建议事故单位给闻氨水或醋酸,并送附近门诊部。

b、对意识模糊的微弱呼吸者,用自动苏生器吸氧,并建议事故单位立即送往附近门诊部或呼叫救护车到现场急救。

c、对呼吸停止的中毒者,应立即施行人工呼吸或苏生,同时请大夫到现场急救,严禁用车送到较远的医院。

d、中毒者未恢复知觉前,不得用急救车送往较远医院急救。就近送往医院抢救时,途中应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并应由医务人员护送。

e、发生煤气中毒事故后,先将中毒者脱离煤气区域,查明原因,迅速处理。但未经煤气防护人员允许不准在此区域内工作。

f、经事故单位处理煤气后,进行co测定,确保无煤气后方可解除危险区。

g、抢救中和抢救后,负责人应经常检查人数,发现人员缺少时,立即查明原因。

2.1.4、煤气事故的抢救纪律

(1)抢救人员绝对服从领导,统一行动。

(2)抢救人员必须二人以上。

(3)抢救人员必须佩戴氧气呼吸器,严禁用口罩代替。

(4)事故区域必须隔断交通,不戴氧气呼吸器的任何人不准通行。

(5)抢救人员必须佩戴必要的救护工具,禁止过于疲劳、呼吸急促的抢救人员进入危险区。

(6)氧气呼吸器压力不足或呼吸感到困难时,报告一起工作的人员,急速离开煤气危险区。

2.1.5、处理煤气爆炸、着火事故的责任

(1)负责维护现场秩序,警戒危险区。

(2)监护处理事故人员的安全。

(3)抢救事故中的受难者。

(4)事故处理后,进行co测定,确保无煤气后方可解除危险区。

2.1.6、煤气着火事故的抢救

发生煤气着火事故后,不准立即切断煤气来源以防回火爆炸。应由事故单位,消防队和煤气防护人员共同组成事故处理指挥部,指挥部必须慎重准确并迅速的做出事故处理方案,救护人员必须服从统一指挥,积极配合。处理煤气着火事故应注意以下几点:

(1)煤气设备、法兰、焊缝、开闭器芯子漏煤气引起着火。可用蒸汽、湿草袋、黄泥等直接将火扑灭。

(2)直径小于或等于100mm的煤气管道着火,可直接关闭阀门灭火。

(3)直径在100mm以上的煤气管道着火时,应采取降压灭火,但首先要考虑到降压所影响的用户。待所影响的用户的彻底止火后,才可降管道内的煤气压力,通入大量的蒸汽或氮气,但设施内煤气压力最低不得小于100pa。严禁突然关闭煤气阀门或用水封、以防回火爆炸。

(4)煤气设备烧红时,不得用水骤然冷却,以防管道变形或断裂。

(5)停送煤气设施内部沉积物着火。必须确认设备内无人后,应立即关闭所有放散管、人孔,让其窒息或通入大量的蒸汽灭火。

(6)煤气阀门、压力表、蒸汽头或氮气头,均应指派专人看管或操作。

(7)打开焦炉煤气系统的设施和管道时,事先必须采取防止硫化物等自燃的措施。

2.1.7、煤气爆炸抢救事故

凡发生煤气爆炸事故后,一般是煤气设备损坏,大量泄露煤气或产生着火。因而煤气爆炸事故发生后,接着而来的是发生的煤气中毒事故、煤气着火事故,或者产生第二次爆炸,处理爆炸事故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发生煤气爆炸事故,应立即切断煤气来源,迅速将残余煤气处理干净。

(2)彻底切断煤气来源之前,有关煤气用户必须彻底止火。

(3)煤气爆炸事故引起中毒者,可按中毒事故处理。

(4)煤气爆炸事故引起着火,可接着火事故处理。

2.1.8、煤气三大事故处理的职责

(1)负责维护事故现场秩序,禁戒危险区。

(2)监护处理事故人员的安全。

(3)抢救事故中的受难者。

(4)事故处理后,进行co分析。

(5)在高空救护中,把中毒者背到有利地形用高空救人绳把人送到地面后,急救处理。

2.1.9、煤气危险工作的维护

(1)凡在第一类煤气危险区工作或进行第一类煤气危险作业时,救护员必须到现场监护,并严格要求佩带呼吸器。

(2)在二类煤气危险区工作或进行第二类煤气危险作业时,救护员根据具体情况到场检查维护co含量在卫生标准24ppm以上就需要戴呼吸器,否则需救护员严格按下表控制监督工作。

时间:

工作地点空气中co浓度允许时间

24ppm以内允许最高卫生标准

24ppm--40ppm不超过1小时

40ppm--80ppm不超过30分钟

80ppm--160ppm不超过15-20分钟

工作后在空气新鲜地区休息两小时后,方可进入上述地点工作。

(1)在煤气设备表面带煤气动火时,应到现场维护,不带煤气动火时,经防护站检查批准不需监护即可动火。

(2)煤气管道或设备内温度不超过40℃,并要打开两头人孔后,才能允许入内工作,应防止中毒及烫伤等事故。设备内外人员应有专门的联系信号。

(3)进入焦炉煤气及混合煤气的管道内工作,应将露出的皮肤涂上防护油,戴上风镜或面罩。

(4)在维护工作中应时刻注意操作人员的动态,如发现有不正常的表现,应立即让其退出危险区。

(5)在距离煤气设备较近的工作人员因风向关系有可能引起煤气中毒,应在工作场所设监护人员或仪器检测。

(6)进入煤气管道内工作时所用照明灯必须防爆,电压不准超过12伏。

(7)进行危险作业前,救护员应向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及说明采取的安全措施,并检查呼吸器和工作人员使用情况,否则不准进行工作。

(8)救护员必须掌握公司危险区域的分类和各类危险工作的安全要求,在作维护工作时,首先要了解工作性质、周围环境、交通要道等有关安全事项。

2.1.10、煤气设备动火检查

(1)凡在煤气设备上或附近5米内进行动火,施工单位必须办理动火证,经防护签署意见,采取好安全措施后才能工作。

(2)动火证上必须写明工作地点、内容、日期、安全措施,施工单位负责人及上级各部门签署意见并由设备单位签字。

(3)动火前必须详细检查,注意周围易燃品和容易漏煤气的法兰、焊口、开闭器芯子,应提出预防措施。

(4)动火时应根据需要准备黄泥、石棉被、蒸汽、消火器等灭火工具。

(5)动火区只允许工作人员、指挥员和救护人员在场,其他人员不得靠近。

2.1.11、煤气设备内部检查验收

(1)进管道内部检查有无障碍物。

(2)检查与使用的煤气设备隔断盲板有无连接处。

(3)测量膨胀圈三点距离是否相等,并检查膨胀圈伸缩点接触处是否割开。

(4)排水孔、放散管是否割开。

(5)检查膨胀器活动方向。

(6)设备耐压试验按煤气设备设计规范执行。

2.1.12、煤气设备外部检查验收

(1)从内外部进行仔细检查,设备结构的连接和焊接部分有无问题。

(2)各类闸阀进行全开,全关的试验。

(3)测量各类水封的有效高度。

(4)检查放散管安全位置及高度。

(5)给排水以及蒸汽管要作通水通气试验。

2.1.13、煤气测定取样点的选择

(1)测定前根据煤气重度、设备形状、通风条件、气候情况等正确选择取样点。

(2)停煤气设备处理时,采用通蒸汽、强制通风时、则应选择管道末端及最高处放散管口取样。

(3)停煤气设备、采用自然通风时,应在设备易产生涡流及末端放散管口取样。

(4)根据气体的比重不同,高炉煤气、转炉煤气,应选择下部取样,焦炉煤气应选择在上部取样。

(5)在设备外部附近或室内测定时,应在下风侧或通风不好处取样。

2.1.14、便携式co气体检测报警器安全技术规程

(1)co报警器禁止用高浓度的可燃气、烟雾等气体调试,以免传感器损坏。

(2)禁止在有爆炸性气体浓度的环境下更换电池。

(3)禁止猛烈撞击或接触有腐蚀性气体。

(4)在精度调节时,显示不变化、显示不稳定时,不能使用。

(5)新装电池,应保证极性无误,后盖必用螺钉拧紧。

(6)普通电池每周要检查一次,以防电池漏液,充电电池每隔15天充电一次,不常用的仪器,电池应取出。

(7)更换传感器或移动传感器需等待2小时,待显示稳定后再调试。

2.1.15、固定式co气体检测报警器安全技术规程

(1)co报警器应安装在室内易于积聚气体的地方,不可接近高温、潮湿或由油污气的地方。

(2)仪器通电后,应预热4-6分钟,方可调试,如果调试不大于或小于5ppm时可停止调试,应注意不允许用高浓度可燃气体或烟雾直接调试(读数用零值校正)。

(3)当仪器被高浓度气体冲击后,出现异常时,应及时切断电,当故障排除后方可接通电源。长期不用的应切断电源,包装好。

(4)每半年应用标准气样调试校验一次。仪器外壳应接地。

2.1.16、空气充填泵操作注意事项

(1)使用前的准备工作

a在充填工作前,应认真检查充填泵各部件的紧固情况,发现异常,应及时排除,方可进行工作;

b检查充填泵所有管道,过滤器和阀门是否有漏气现象;

c检查压缩机的油面高度是否符合标准;

d检查保压阀、冷凝水排放阀是否符合标准;

e检查电机转动方向,电源电压是否符合标准;

f检查驱动皮带松紧及磨损情况。

(2)操作步骤

a 连接电源插销;

b 打开电源开关,启动空气充填泵,当终压压力计达到30mpa时,停止空气充填泵,慢开终压冲泵阀泄压;

c 将终端充罐阀连接到钢瓶上,并保持严密性;

d 开气瓶开关,开终压充瓶阀;

e 再次启动空气充填泵,进行充气;

f 当终压压力计达到30mpa时,停止充填泵电源开关,停止充气;

g 关气瓶阀门,关终压压力计充瓶阀,用充瓶阀泄压;

h 拆除充瓶阀与气瓶阀的连接;

i 打开排放阀和保压阀,进行冷凝水排放。高压呼吸空气。

(3)操作注意事项

a 每次进行充气之前,要定期对终压安全阀进行检查;

b 空气充填泵应安放有适当高度,较平整地面;

c 要保证吸入的空气不含有毒气体、排放的烟气及熔剂蒸汽等;

d 禁止在氧气含量高的地点使用,及压缩氧气;

e 处于有高压状态下时,严禁打开充气阀,也不许进行连接;

f 充气每隔15分钟排放一次冷凝水;

g为防止充到气瓶中的空气co2含量的增加,中断充气不能超过10分钟;

h 充填泵不用时,用终压安全阀将泵体用气体放掉;

i 每运行25小时时清洁进气过滤器、并转动90°将滤芯放回。

2.1.17、煤气设备的停送煤气安全技术规程

(1)煤气设备在停送煤气时,必须有设备单位制定详细的停送煤气方案,报公司生产部门批准,救护站到现场监督指导。

(2)煤气设备在停煤气后,应可靠的切断煤气来源,必要时应堵盲板,并将停煤气设备与可能泄入煤气的排水管、连通管、计器导管等隔断,以防止煤气泄露。

(3)抽、堵盲板组业,尽可能安排在白天进行。如夜间需要抽堵盲板时,在措施健全的情况下,必须由生产指挥中心及厂主管领导批准。对在室内抽堵盲板,如措施不健全,严格禁止。

(4)在煤气大量泄露及煤气放散时,周围40m内无明火和人员,并由救护站人员在现场监护,对附近热源、电源及可能引火的设施应采取必要措施。

(5)吹扫和置换煤气设施内部的煤气,应用蒸汽、氮气为置换介质。吹扫或引煤气过程中严禁在煤气设施上接电焊线。

(6)禁止在停、送煤气设备上空放散管下风侧动火作业,人员必须远离通风口,以防止着火、爆炸及中毒,并应设专人看管设备。

(7)用通风机处理设备内残余的煤气时,应按风机转动能力考虑排风出口,防止引起设备内压力超高;长期窝存死煤气的设备或不能保持正压的设备,均应采取可靠切断煤气措施并将死煤气处理干净。

(8)煤气设施均必须保持正压运行,在设备停止生产而保压有困难时则应可靠切断煤气来源并将内部煤气处理干净。

(9)在送煤气前,应认真检查设备的原始状态,各处人孔、手孔要关好,设备内部要确认无人及杂物,各种电器、机械、计器、仪表灵活好使,阀门位置正确,水封满流,鼓风机应在空气下试车合格。

(10)送煤气时,必须先通入蒸汽或氮气进行吹扫。

(11)送煤气的设备必须在末端或煤气不易吹刷的地方做爆发试验,以连续三次以上合格为准,并得到用户的认可。

(12)停煤气应在白天进行,特殊情况下,应请示由生产指挥中心及厂主管领导批准。

(13)停送煤气前,所有参加作业人员需经详细的安全教育,分工明确,统一指挥,不得擅自行动。

(14)凡属混合煤气、焦炉煤气管道停送煤气时必须先通蒸汽处理。

2.1.18、煤气设备清扫和检修安全技术规程

(1)厂区内煤气设备的清扫、检修、动火必须填写煤气危险作业票或动火票。

(2)煤气设备的大中修之前,必须制定危险作业计划和安全措施,在有关主管领导及上级部门审查同意后反复可进行。

(3)煤气设备上必须可靠切断煤气。驱除残余煤气,经防护站测定煤气含量,不超过规定安全浓度后方可入内工作。对焦炉煤气设备必须通蒸汽驱除焦油、萘等沉积物。工作人员应在皮肤上抹防护油,必要时带风镜、氧气呼吸器,才能入内工作。

(4)对已驱除煤气,长期停产的煤气设备,在入内工作时,必须事先测定设备内有无煤气及检查煤气切断装置是否严密可靠。

(5)在年久未修的设备上工作时,应仔细检查设备本体及支架、梯子走台等的结构强度不致因塌落而引起事故。

(6)各种煤气设备进行远距离试水、试电试运转时,必须有专人在试运行的设备现场指挥,远距离操作要做到以下几点:

a.事先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确认没有问题。

b.检查无关人员确实已远离现场。

c.试运行必须取得设备单位负责人同意。

d.上下工作联系时,必须讲话清楚,做好交送记录,并有监护人员在现场监听。

e.试运行完毕后,必须恢复设备的原始状态,断开电源,关上水门及妥善接地,然后进行设备调整检修。

第3篇 防护员、驻站联络员、工地电话员、工地防护员安全操作规程

一、防护员

1)防护员在执行职务时,必须穿着规定的服装,佩带易于识别的证章,按规定带齐防护信号和备品。

2)防护员执行职务时必须精神饱满。接班前充分休息,班前、班中不得饮酒。

3)防护员必须熟悉本区段内的列车运行情况,尤其要求熟记本区段旅客列车到、发、(通过)时刻,确保旅客列车安全;

4)防护员必须持证上岗,随时接受上级和安全管理人员的检查。

5)防护员在上岗前必须熟悉有关规章制度、管内线桥设备状态、当日施工内容及防护要求;会检查、使用、保养防护用品(电话机、对讲机、火炬、响墩等);能根据不同的作业或改变防护地点时,实行不同的防护;能按要求与驻站联络员联系。

二、驻站联络员

1)上班点名时,必须认真听取领导布置的安全生产注意事项、生产任务、作业地点、作业内容、人员分工情况;

2)带齐防护信号用品,并认真检查信号用品是否良好,不良者立即修复或更换;

3)在开始防护前,负责核对钟(表),做到车站运转室、驻站联络员、工地电话员三者之间时间一致。不得随意离开运转室;

4)经常与车站值班员联系,熟悉并注意车站控制台的信号显示,了解列车3小时运行计划,正确掌握列车运行情况,并及时告诉工地电话员,由工地电话员转告工地负责人,以便安排工作计划,掌握收工时间;

5)为了确保行车及施工安全,利用列车间隔施工时,必须执行预报、确报制度;

6)为了防止电话听错,必须执行复诵制度。当工地电话防护员接到驻站联络员发出预报、确报或变更通知的电话后应复述一遍,确认无误,并在各自的记录本上记载:__时,__车次,闭塞或发车,发话人、收话人姓名,以备查考。

7)驻站联络员必须在准备作业中与防护员共同确认电话(或对讲机)状态是否良好,并与车站、施工负责人准确对时,按规定办理请消点手续。

8)按规定向车站值班员办理轻型轨道车出车、返回或机具转移时报要点手续,填写“轻型车辆使用书”一式两份(一份交车站、一份自留)。区间要点时,车站、工地双方分别填写“轻型车辆使用书”(事后补办签认手续)。要确认机具下道后再向值班员消点,在值班员未签认前,不得通知机具、车辆上道。

9)办理封锁施工时,在施工前按规定向车站值班员提出申请办理封锁施工手续,及时准确地向工地电话防护员传达调度命令内容,临近施工终止时间,提前询问施工负责人能否按时开通?如果需要延长施工时间或限速运行,必须提前通知车站值班员并办理手续。封锁施工完毕,根据施工负责人或工地电话防护员的通知,向车站值班员办理线路开通手续。

三、工地电话防护员

1)认真执行铁路行车和安全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遵守防护员工作的基本职责,切实负责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2)上岗作业时要认真选好电话机设置地点。一般要求设在瞭望条件好,便于观察整个工地,距作业地点不超过50m的处所。

3)加强同工地施工负责人的联系,掌握作业情况及时向驻站联络员汇报作业进度,转述现场领导人和施工负责人要求。

4)列车开过来时,手持信号旗(灯)做好通知下道的准备。当接到驻站联络员要求机具、人员下道的通知(或看到列车接近,听到列车鸣笛)时,及时吹喇叭一长三短声,催促所有人员、机具下道,并做好检查和监视工作。

5)如电话发生故障,与驻站联络员失去联系,要立即通知施工负责人停止作业,迅速把机具撤离轨道,并手持红色信号旗进行防护。通讯联络未恢复前,平复撤除防护上道作业和冒险施工列车。

6)轻型轨道车上道转移或返回时,必须向车站办理申请要点手续,并填写“轻型车辆使用书”。工地电话防护员接到驻站联络员准许上道的通知后,按规定向施工负责人传达给点的起止时间,由施工负责人指挥上、下道。没有得到驻站联络员的上道通知,严禁轻型车辆上道。

7)联络电话一旦设置,不得随意撤除或转移,特殊情况需要临时撤除或转移电话时,必须征得施工负责人的同意。

四、工地防护员

1)上岗前按规定带齐防护信号和通讯设备、备品,确保使用性能良好。

2)作业中集中思想,认真瞭望,坚守岗位,密切注意工地作业和列车运行情况。

3)在要求列车慢行的处所,列车接近时,站在来车一端的左侧路肩上,展开黄色信号旗,立岗接车,显示慢行信号。发现来车超过规定的慢行速度时,及时用对讲机呼唤或用展开的黄色信号旗急速上下摇动,要求列车减速到规定的限制速度。

4)认真观察(检查)线路的变化情况。对顶进桥涵施工,路基边坡坍塌、线路扣轨架空作业等重点危险地段,要做到一列一检查。发现危及行车安全时,要及时设置停车信号防护,并通知有关部门迅速进行处理。

5)认真记录列车通过慢行处所的速度,如发现超速现象,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6)按规定设置停车或慢行防护信号。封锁施工终了时,按施工负责人的命令,及时撤除停车防护信号。

第4篇 无损检测安全防护规程

由于无损检测涉及电流、磁场、放射线、紫外线、铅蒸汽、溶剂和粉尘,操作有可能在高空、野外、或进入装过易燃易爆材料有毒的容器中,所以无损检测人员必须掌握安全防护知识,既要安全地进行工作,保护自身安全,又要避免设备和他人的人身安全。故制定本防护规程。

射线防护

放射工作人员必须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后方可上岗,无证不得上岗。

操作人员必须首先了解所用探伤机的性能及操作程序。

探伤工作期间工作人员必须正确佩戴个人剂量计,

每次探伤时必须有安全警戒人员携带射线剂量报警器在“相对危险区”周围进行巡视,防止他人误入射线区而产生超剂量照射。

上高压前必须检查人员是否全部撤离“相对危险区”严禁随便开机,贴片人员必须携带射线剂量报警器,开机时,应缓慢升高压、电流

当发生事故后,当事人应及时向单位和当地放射防护机构汇报并及时采取妥善措施,尽量减少和消除事故的危害和影响,迅速呈报并接受放射卫生防护机构的监督及调查。

2.表面探伤安全

a.渗透探伤所用的渗透探伤剂,除干粉显象剂、乳化剂以及金属喷罐内使用的氟里昂气体是不燃性物质外,其它大部分都是可燃性有机溶剂。因此,在使用这些可燃性渗透探伤剂时,一定要和使用普通油类或有机溶剂一样,应采取必要的防火措施。

b.贮装渗透探伤剂的容器应加盖,并要密封储存地点应选冷暗处,并且避免烟火、热风、直射阳光等。压力喷罐严禁在高温处存放,因为在高温时,罐内的压力将增大,有发生自燃爆炸的危险。因为压力喷罐内充填渗透探伤的同时,还要充填丙烷气或氟里昂等高压液化气,渗透探伤剂本身是一种可燃性物质,充填丙烷气后,着火可能性更大,它变成了一种强燃性物质所以操作压力喷罐制品时,必须充分注意防火。

c.使用可燃性渗透探伤剂的时,不仅必须充分注意防火,而且为了防止万一,还应该在操作现场及渗透探伤剂储存处设置灭火器。

d.避免在火焰附近以及在高温环境下操作,如果环境温度超过50℃,应特别引起注意。操作现场禁止明火存在。

e.渗透探伤剂使用有机溶剂往往对人体有害,因此,应采取积极的卫生安全防护措施。工作现场应增设必要的通风装置,降低毒物在工作场所空气中的浓度。

f.配置个人防护用品,例如口罩、防毒面具、橡皮手套、防护服、防护眼镜等

g.使用荧光探伤剂时,应限制操作人员暴露在强紫外线辐射之中,防止眼球处于黑光中导致眼球荧光效应。如果黑光屏蔽罩破裂失效,不得投入使用。

h.磁粉探伤的设备接地绝缘电阻要符合标准要求,保证设备在无短路和接线无松动时使用,尤其使用水磁悬液时,绝缘不良会产生电击伤人。

i.磁悬液中的油基载液、荧光磁粉、润湿剂、防锈剂、消泡剂和溶剂等,作为一种组合物,长期使用会除去皮肤中的天然油,引起皮肤的干裂或刺激,磁悬液进入口腔和眼睛会刺激眼睛引起喉和胃的组织起反应,所以应避免对溶剂蒸汽吸入太多。

第5篇 邻近高压线路感应电压的防护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在33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带电线路杆塔上及变电站构架上作业,应采取穿着静电感应防护服、导电鞋等防静电感应措施(220kv线路杆塔上作业时宜穿导电鞋)

(2)带电更换架空地线或架设耦合地线时,应通过金属滑车可靠接地。

(3)绝缘架空地线应视为带电体。作业人员与绝缘架空地线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0.4m。如需在绝缘架空地线上作业时,应用接地线或个人保安线将其可靠接地或采用等电位方式进行。

(4)用绝缘绳索传递大件金属物品(包括工具、材料等)时,杆塔或地面上作业人员应将金属物品接地后再接触,以防电击。

第6篇 区域安全防护设备规程

防撞行驶及正确定位–位于德国freudenstadt的schlott厂内的无人搬运车上,sick安全区域激光扫描仪s300分别在电镀制程,印刷机滚筒的高架仓库上以及印刷机器间的自动物流输送系统中执行保障职员安全的防撞工作。

在早期,无人搬运车上用来防护职员安全的解决方案是防护保杠以及超声波传感器。现在,sick的s300安全区域激光扫描仪能够更精准及更灵活地取代这两个功能。

印刷中心的运输自动化

schlott团体是欧洲最大印刷厂之一并且是市场直接的供货商,含盖所有数字化与印刷通讯制程。在新的厂房中,schlott从相毗连的制程中建构了全新的印刷滚筒生产线。并且导进德国effing公司的全自动生产设备与工厂自动化科技(简称为atg系统),effing公司在这一领域位居领导地位。effing公司提供的解决方案中,承袭了两个运输轮转凹版滚筒的无人搬运车的解决方案。在电镀生产线上,这些轮转凹板滚筒被自动化吊车放置于无人搬运车上并被堆栈机移动至高架库位存放。对应到印刷制程,无人搬运车负责取回运送的轮转凹板滚筒。由于行驶的路线并非一个封闭的区域,职员有可能出现在此路线与设施中,因此effing公司需要找寻一个适当的职员防护系统–并终极选择了sick的s300安全区域激光扫描仪。

s300安全区域激光扫描仪树立良好应用典范

effing公司已充分地经历了无数个使用s300安全区域激光扫描仪的项目。然而,与这些参考应用案例不同的是,使用s300安全区域激光扫描仪的最佳化功能:2m防护区域范围、8m的告警区域、270°的扫描范围、两组防护及告警区域、运行中区域及速度的切换、轻量与精巧的结构设计及省电节能的电子组件。回功于s300安全区域激光扫描仪的优异性能,schlott工厂内的无人搬运车总是能安全的行驶。到目前为止障碍物或职员都能够预先被侦测到,让载重量大的无人搬运车能够逐渐的煞住。因此每当障碍物出现时,她们总能持续自动的运作。在高架仓库中,当执行安全防护机制时,可切换的警戒区能答应靠近墙边几公分。增加了安全防护的效果对于schlott的工作需求,sick的s300安全区域激光扫描仪提供了最高的安全以及更理想的功能。

第7篇 跑车防护装置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第1条、3#副井绞车司机、井口井底信号把钩工及机电维修队、机运队维修人员均要认真学习《zdc30-1.5型跑车防护装置说明书》和本规程,并熟悉掌握后,方可进行本设施相关操作、维修维护等工作。

第2条、绞车司机交接班时要对跑车防护装置的设备运行情况认真检查,检查粘在电机主轴上的4个磁钢无位移或缺失,检查总控箱、显示器状态有无异常。

第3条、绞车司机每次接班后,要同井口把钩工配合检查零位,零位误差不得超过0.3m,否则必须重新设定零位。

第4条、井底信号把钩工每次接班后,要详细检查两道防护装置的提升绞车、挡车栏、缓冲底座、缓冲钢丝绳及其供电线路有无异常,如有异常立即向队值班汇报,并与井口把钩工、绞车司机联系,说明情况。

第5条、跑车防护装置的plc输出为3#副井绞车和3#斜井人车提供互为闭锁的条件,保证在3#副井绞车正常运行时3#斜井人车无法运行,3#斜井人车正常运行时3#副井绞车无法运行。当3#副井跑车防护装置运行状态需要进行转换时,井口信号把钩工要用电话联系井底信号把钩工、绞车司机,三方联合进行状态转换。

第6 条、由绞车运行状态向猴车运行状态转换的方法:

1、绞车司机按下“猴车”按钮,两道挡车栏同时下放直到落地,挡车栏下放落地到位后,显示器的“上提”、“下放”指示灯全亮,表明系统已进入猴车运行状态,此时绞车安全回路已断开,绞车司机要及时将操作台上的电源切断,保证显示器无指示。

2、绞车司机操作完毕后,电话通知井口信号把钩工绞车运行状态向猴车运行状态转换已经完毕。

3、井口信号把钩工电话通知井底信号把钩工绞车运行状态向猴车运行状态转换完毕,井底信号把钩工接到电话后,马上对两道挡车栏落地状态进行确认,挡车栏的四根钢管要平行、稳定的摆放在道轨面上,不得有堆放、交错等影响猴车座椅通过现象出现,确认无误后,再将两道挡车栏的提升钢丝绳分别进行绑扎,保证猴车运行无障碍时,方可发出开猴车信号。

第7条、由猴车运行状态向绞车运行状态转换的方法:

1、猴车运行停止后,井底信号把钩工将猴车座椅全部搭起,再将两道挡车栏提升钢丝绳绑扎物取掉,然后电话通知井口信号把钩工:两道挡车栏提升钢丝绳绑扎物已经取掉,可以进行由猴车运行状态向绞车运行状态转换。

2、井口信号把钩工接到通知后,要及时通知绞车司机:由猴车运行状态向绞车运行状态转换准备工作已经完毕。绞车司机接到电话后,先将操作台上的电源开关合上,再按“提人”按钮,等两道挡车栏“上提”指示到位后,再按“提物”按钮,等两道挡车栏“下放”指示到位后,电话通知井口信号把钩工:由猴车运行状态向绞车运行状态转换已经完毕。

3、井口、井底信号把钩工再对两道挡车栏常闭状态进行现场确认,确认无误后,方可发出开绞车信号。

第8条、当绞车司机进行运行状态转换操作时,井口、井底信号把钩工要保证井筒无行人通行。

第9条、绞车司机进行“提人”、“提物”切换操作具体方法:在“自动”状态下,按下“提人”钮,两道挡车栏均自动上提,挡车栏处于常开状态,不随绞车的提放进行收放。只有在按下“提物”钮时,挡车栏方可按plc的设置动作(随绞车的提放进行收放)。

第10条、绞车司机进行“自动”、“手动”切换具体操作方法:

1、由“自动”向 “手动” 转换时,必须在“提物”状态下进行。

2、在“自动”状态指示灯亮时,表示防护装置按plc的设定程序工作。

3、当检修或更换新绳等情况,需要在“手动”状态下操作时,应先按下“手动”按钮,再按下“确认”钮,“手动”状态灯亮,此时可以对两道挡车栏进行手动提放。

第11条、当跑车防护装置系统发生故障时,“速度/故障”栏显示相应的故障代码,同时断开安全回路,保证故障状态下副井绞车不能开动。只有处理完故障后,在“手动”状态下,方可按下“复位”钮,恢复正常工作。

第12条、故障代码意义:

“00” 系统运行正常 “10” 霍尔传感器故障

“12” 1道上提到位故障 “22” 2道上提到位故障

“14” 1道下放到位故障 “24” 2道下放到位故障

“16” 1道运行故障 “26” 2道运行故障

第13条、井口、井底信号把钩工要注意所提放车辆物料是否超高超宽(高度不得超过1.6m,宽度不得超过1.4m)。如提放车辆确需超出规定,必须采取相应措施,保证提放物件与跑车防护装置无刮卡,并汇报队值班备案,否则有权拒绝提放车辆。

第14条、绞车司机操作绞车时,要随时注意工业电视中显示的两道挡车栏的收放情况。当挡车栏收放发生异常情况时,要及时停车,并通知机电维修队值班、机运队井口信号把钩工等相关单位进行检查处理。

第15条、绞车司机操作绞车,提放速度均不得超过2.0m/s,否则会因过速而造成紧急停车。

第16条、当跑车防护装置的供电电源相序发生改变时,要及时通知机电维修队、机运队等值班人员,由相关单位指派技术人员进行处理,相序严禁错接。

第17条、对于显示器上的按钮,绞车司机要谨慎操作,出现失误时,要及时进行纠正。严禁绞车司机以外的其他无关人员随意操作。

第18条、每班绞车司机、井口井底信号把钩工均要认真填写跑车心护装置运行记录。

第19条、如交接班时设备处于故障或维修状态,要严格按照交接班制度执行。

第12条、plc控制系统设定值:

1、零位设置在绳头车前轮中心轴与井口信号房司控道岔处道岔尖对齐;

2、第1道挡车栏位置:86m处;上动作点:56m;下动作点:106m

第2道挡车栏位置:205m处;上动作点:175m;下动作点:225m

3、提放车辆最大速度不得超过2m/s

机电科

第8篇 安全防护用品管理规程

1.目的

明确安全防护用品的发放范围、选用标准,规范安全防护用品的计划、采购、验收、保管、发放、使用、报废工作,确保职工安全防护用品配备齐全、合格、有效,保障职工安全与健康。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范围内安全防护用品的管理。

3.职责

3.1人力资源部负责确定安全防护用品的发放范围。

3.2物资管理部负责安全防护用品的采购、验收、保管、发放(更换)。负责会同安全监察部门定期对劳动保护用品进行试验和鉴定。

3.3安全监察部负责劳动防护用品的选型;负责编制安全防护用品的检查与鉴定标准,并监督实施;负责审批劳保制度规定外的劳动防护用品和特殊劳动防护用品;负责监督个人安全防护用品的更换周期、报废、及时发放和合理使用。

3.4公司所属二级单位(各专业)负责安全防护用品的使用及管理;负责编制特殊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计划,报有关部门审批。

3.5职工负责对劳动保护用品的使用与保护,有权提出关于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意见。

4.工作内容和要求

4.1项目部人事部门、安监部门根据安全防护用品的使用寿命、报废期限,按照公司统一标准,定期编制安全防护用品更换、发放计划。

4.2临时使用或专业使用的安全防护用品由需用部门提出计划,经安监部门批准后,由物资管理部门购买。

4.3物资管理部门根据计划采购合格的安全防护用品,保存产品的相关资料。并组织相关部门按照标准检验程序,对安全防护用品经验收合格后,方可入库、发放使用。

4.4安全防护用品在使用过程中,使用单位应做好日常自检,并按使用要求定期组织检验或送有关部门检验。

4.4.1安全帽的检查与检验执行: 《gb2811—89 安全帽》、《gb/t2812—89 安全帽试验要求》检验与试验的相关条款。

4.4.2安全带的检查与检验执行:《gb6095-85 安全带》、《gb/t6096-85安全带检验方法》检验与试验的相关条款。

4.4.3安全网的检查与检验执行:《gb5725—85 安全网》检验与试验的相关条款。

4.4.4焊接目镜和面罩、焊接眼面防护具的检查与检验执行:《gb3609.1—83焊接护目镜和面罩》、《焊接眼面防护具gb/t 3609.1-94》检验与试验的相关条款。

4.4.5劳动防护服的检查与检验执行:《gb/t13459—92 劳动防护服 防寒保暖要求》 检验与试验的相关条款。

4.4.6绝缘手套的检查与检验执行:《ld34.1—92带电作业用绝缘手套》 检验与试验相关条款。

4.4.7低压绝缘鞋的检查与检验执行: 《gb 12022-89 低压绝缘胶鞋》检验与试验的相关条款。

4.4.8焊工手套的检查与检验执行:《ld34.3—92 焊工手套》 检验与试验相关条款

4.4.9漏电保护器的检查与检验执行: 《gb 13955-92漏电保护器安装和运行》检验与试验的相关条款。

4.4.10防静电工作服的检查与检验执行:《gb 12022-89防静电工作服》 检验与试验相关条款。

4.4.11常用电气绝缘工具检验与试验执行:《dl 5009.1-92 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第58条有关规定。

4.5配备给个人使用的安全防护用品,领用时记入个人劳保卡,个人妥善保管,并在使用前进行检查;对损坏或不符合安全要求的不得使用;对人为原因损坏或丢失的安全防护用品,由个人提出申请,部门审核,安监部门审批更换。

4.6安全防护用品管理人员应确保所保管的安全防护用品的完好,对临时借用的安全防护用品在工作结束后,应及时督促归还。

4.7属集体使用的安全防护用品(包括外来参观、检查、支援工作人员)及绝缘手套、防酸手套等非经常用安全防护用品,由使用部门根据工作需要提出计划,安全监察部门审查批准后,到劳保库领取作为公共用品,记入部门劳保卡。部门领出后由部门工具房建立安全防护用品台帐,专人保管。使用时,由专职安全员批准,班组派员办理借用手续,用毕及时归还。如发生损坏、丢失,按规定折价处理。(安全带、防护眼镜等折价标准见附件3)。

4.8施工过程中出现事故(包括未遂事故)导致正常使用的安全防护用品损坏,由本人写明原因,单位负责人证明,安监部门根据事故情况审核批准后,直接到劳保库换领。

4.9分承包单位安全帽由所在工地统一配置(费用自理);安全带、防护眼镜等原则上自备,特殊情况下可到用工部门借用;

4.10安全帽、安全带、防护眼镜等按各工种的规定期限领用或更换,丢失或损坏需重新领用或更换者,由本人写出书面原因,所在部门审批,由物资管理部门根据领用年限核定折价赔偿数额,到财务部交款,安监部门审批后补发。

5.记录

5.1c_0603-03-01《安全防护用品需用计划》

5.2c_0603-03-02《安全防护用品领用记录》

第9篇 攀登作业安全防护规程

攀登作业的安全防护

jgj 80-1991《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有关规定

1、 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应确定用于现场施工的登高和攀登设施。现场登高应借助建筑结构或脚手架上的登高设施,也可采用载人的垂直运输设备。进行攀登作业时可使用梯子或采用其他攀登设施。

2、柱、梁和行车梁等构件吊装所需的直爬梯及其他登高用拉攀件,应在构件施工图或说明内作出规定。

3、 攀登的用具,结构构造上必须牢固可靠。供人上下的踏板其使用荷载不应大于1100n。当梯面上有特殊作业,重量超过上述荷载时,应按实际情况加以验算。

4、 移动式梯子,均应按现行的国家标准验收其质量。

5、 梯脚底部应坚实,不得垫高使用。梯子的上端应有固定措施。立梯工作角度以75°±5°为宜,踏板上下间距以750px为宜s,不得有缺档。

6、 梯子如需接长使用,必须有可靠的连接措施,且接头不得超过1处。连接后梯梁的强度,不应低于单梯梯梁的强度。

7、折梯使用时上部夹角以35°~45°为宜,铰链必须牢固,并应有可靠的拉撑措施。

8、固定式直爬梯应用金属材料制成。梯宽不应大于1250px,支撑应采用不小于l70×6的角钢,埋设与焊接均必须牢固。梯子顶端的踏棍应与攀登的顶面齐平,并加设1~1.5m高的扶手。

使用直爬梯进行攀登作业时,攀登高度以5m为宜。超过2m时,宜加设护笼,超过8m时,必须设置梯间平台。

9、作业人员应从规定的通道上下,不得在阳台之间等非规定通道进行攀登,也不得任意利用吊车臂架等施工设备进行攀登。

上下梯子时,必须面向梯子,且不得手持器物。

10、钢柱安装登高时,应使用钢挂梯或设置在钢柱上的爬梯。挂梯构造见附录四附图4.1。

钢柱的接柱应使用梯子或操作台。操作台横杆高度,当无电焊防风要求时,其高度不宜小于1m,有电焊防风要求时,其高度不宜小于1.8m。

11、登高安装钢梁时,应视钢梁高度,在两端设置挂梯或搭设钢管脚手架,构造形式参见规范。

梁面上需行走时,其一侧的临时护栏横杆可采用钢索,当改用扶手绳时,绳的自然下垂度不应大于1/20,并应控制在250px以内。

12、 钢屋架的安装,应遵守下列规定:

1)、在屋架上下弦登高操作时,对于三角形屋架应在屋脊处,梯形屋架应在两端,设置攀登时上下的梯架。材料可选用毛竹或原木,踏步间距不应大于1000px,毛竹梢径不应小于70mm。

2)、屋架吊装以前,应在上弦设置防护栏杆。

3)、屋架吊装以前,应预先在下弦挂设安全网;吊装完毕后,即将安全网铺设固定。

第10篇 操作低温液体贮罐槽车安全防护规程

操作低温液体贮罐及槽车,按《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要求执行。

1. 操作人员在充灌或处理低温液体时,应戴上干净易脱的皮革,帆布或棉手套。若有产生液体喷射或飞溅可能,应戴上护目镜或面罩。处理大量低温液体或低温液体严重泄漏时,应穿上无钉皮靴,裤脚在皮靴外面。

2. 操作人员在充灌或处理液氧时,不得穿戴被油脂沾污的工作服和个人防护装备,凡被油脂沾污过的衣服和防护用品必须更换;不得穿戴有静电效应的化纤服装;不得穿有钉子的鞋。操作人员的工作服若已渗透了氧,则不得进入有明火的场所。必要时,必须更换衣服或经过充分的吹除,在大气中至少吹除15分钟。

3. 在进入通风不良,有发生窒息危险场所处理液氮、液氩、液态二氧化碳及其气体时,必须分析大气含氧量,当含氧量低于18%,操作员必须戴上自供或防护面具,并需在有专人监护下进行操作处理。空气中含氧检测方法可用“化学分析法”来测定。

4. 操作人员的皮肤因接触低温液体或低温气体而被冻伤时,应及时将受伤部位放入温水中浸泡或冲洗,切勿干加热,严重冻伤应迅速到医院治疗。

第11篇 防护员驻站联络员工地电话员工地防护员安全操作规程

一、防护员

1)防护员在执行职务时,必须穿着规定的服装,佩带易于识别的证章,按规定带齐防护信号和备品。

2)防护员执行职务时必须精神饱满。接班前充分休息,班前、班中不得饮酒。

3)防护员必须熟悉本区段内的列车运行情况,尤其要求熟记本区段旅客列车到、发、(通过)时刻,确保旅客列车安全;

4)防护员必须持证上岗,随时接受上级和安全管理人员的检查。

5)防护员在上岗前必须熟悉有关规章制度、管内线桥设备状态、当日施工内容及防护要求;会检查、使用、保养防护用品(电话机、对讲机、火炬、响墩等);能根据不同的作业或改变防护地点时,实行不同的防护;能按要求与驻站联络员联系。

二、驻站联络员

1)上班点名时,必须认真听取领导布置的安全生产注意事项、生产任务、作业地点、作业内容、人员分工情况;

2)带齐防护信号用品,并认真检查信号用品是否良好,不良者立即修复或更换;

3)在开始防护前,负责核对钟(表),做到车站运转室、驻站联络员、工地电话员三者之间时间一致。不得随意离开运转室;

4)经常与车站值班员联系,熟悉并注意车站控制台的信号显示,了解列车3小时运行计划,正确掌握列车运行情况,并及时告诉工地电话员,由工地电话员转告工地负责人,以便安排工作计划,掌握收工时间;

5)为了确保行车及施工安全,利用列车间隔施工时,必须执行预报、确报制度;

6)为了防止电话听错,必须执行复诵制度。当工地电话防护员接到驻站联络员发出预报、确报或变更通知的电话后应复述一遍,确认无误,并在各自的记录本上记载:__时,__车次,闭塞或发车,发话人、收话人姓名,以备查考。

7)驻站联络员必须在准备作业中与防护员共同确认电话(或对讲机)状态是否良好,并与车站、施工负责人准确对时,按规定办理请消点手续。

8)按规定向车站值班员办理轻型轨道车出车、返回或机具转移时报要点手续,填写“轻型车辆使用书”一式两份(一份交车站、一份自留)。区间要点时,车站、工地双方分别填写“轻型车辆使用书”(事后补办签认手续)。要确认机具下道后再向值班员消点,在值班员未签认前,不得通知机具、车辆上道。

9)办理封锁施工时,在施工前按规定向车站值班员提出申请办理封锁施工手续,及时准确地向工地电话防护员传达调度命令内容,临近施工终止时间,提前询问施工负责人能否按时开通如果需要延长施工时间或限速运行,必须提前通知车站值班员并办理手续。封锁施工完毕,根据施工负责人或工地电话防护员的通知,向车站值班员办理线路开通手续。

三、工地电话防护员

1)认真执行铁路行车和安全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遵守防护员工作的基本职责,切实负责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2)上岗作业时要认真选好电话机设置地点。一般要求设在瞭望条件好,便于观察整个工地,距作业地点不超过50m的处所。

3)加强同工地施工负责人的联系,掌握作业情况及时向驻站联络员汇报作业进度,转述现场领导人和施工负责人要求。

4)列车开过来时,手持信号旗(灯)做好通知下道的准备。当接到驻站联络员要求机具、人员下道的通知(或看到列车接近,听到列车鸣笛)时,及时吹喇叭一长三短声,催促所有人员、机具下道,并做好检查和监视工作。

5)如电话发生故障,与驻站联络员失去联系,要立即通知施工负责人停止作业,迅速把机具撤离轨道,并手持红色信号旗进行防护。通讯联络未恢复前,平复撤除防护上道作业和冒险施工列车。

6)轻型轨道车上道转移或返回时,必须向车站办理申请要点手续,并填写“轻型车辆使用书”。工地电话防护员接到驻站联络员准许上道的通知后,按规定向施工负责人传达给点的起止时间,由施工负责人指挥上、下道。没有得到驻站联络员的上道通知,严禁轻型车辆上道。

7)联络电话一旦设置,不得随意撤除或转移,特殊情况需要临时撤除或转移电话时,必须征得施工负责人的同意。

四、工地防护员

1)上岗前按规定带齐防护信号和通讯设备、备品,确保使用性能良好。

2)作业中集中思想,认真瞭望,坚守岗位,密切注意工地作业和列车运行情况。

3)在要求列车慢行的处所,列车接近时,站在来车一端的左侧路肩上,展开黄色信号旗,立岗接车,显示慢行信号。发现来车超过规定的慢行速度时,及时用对讲机呼唤或用展开的黄色信号旗急速上下摇动,要求列车减速到规定的限制速度。

4)认真观察(检查)线路的变化情况。对顶进桥涵施工,路基边坡坍塌、线路扣轨架空作业等重点危险地段,要做到一列一检查。发现危及行车安全时,要及时设置停车信号防护,并通知有关部门迅速进行处理。

5)认真记录列车通过慢行处所的速度,如发现超速现象,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6)按规定设置停车或慢行防护信号。封锁施工终了时,按施工负责人的命令,及时撤除停车防护信号。

第12篇 交叉作业、安全防护技术规程(7)

交叉作业、安全防护技术规程(七)

交底时间:年月日

交底人签名:

被交底人签名:

交底内容:

1、支模、粉刷、砌墙等各工种进行上下立体交叉作业时,不得在同一垂直方向上操作。下层作业的位置必须处于依上层高度确定的可能坠落范围半径之外,不符合以上条件时应设置安全防护层。

2、模板、脚手架等拆除时,下方不得有其他操作人员。

3、模板及材料拆除后,临时堆放处离楼层边沿不应小于1m,堆放高度不得超过1m。楼层边口、通道口的边缘及脚手架上,严禁堆放任何拆下的物件。

4、结构施工自二层起,凡人员进出的通道口(包括井架,施工电梯的进出通道口),均应搭设安全防护棚。高度超过20m的层次上的交叉作业,应设双层防护。

本表一式二联,一联归档,另一联交班组保存。

第13篇 脚手架及临边安全防护规程

脚手架及临边安全防护

一、脚手架搭设施工安全要求

施工项目部施工员或技术负责人必须按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并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安全技术交底。脚手架搭设施工安全要求:

1、外墙钢管脚手架的搭设采用双排钢管脚手架搭设,根据施工要求,搭设高度以外墙各立面高度为准,其脚手架外立杆距墙1.15米,内立杆距墙0.25米,立杆横距0.9米,纵距1.5米,步距1.8米,二步二跨设置一道。剪刀撑、斜杆等应随墙搭升的架子一起及时设置。

2、按支撑高度截取适长立杆,也可用适长短钢管对接接高(使用直接扣件)。当采用搭接杆接高时,其搭接长度不小于1.0米,连接扣件(旋转扣)不少于3道,搭接部位必须再增设一道水平连接杆件。

3、每根立杆的底部要设置底座或垫板,脚手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毫米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4、外架施工层满铺脚手板,脚手板外侧设防护拦杆一道(扶手杆高1.2-1.5米和护腰杆高0.65米)挡脚板一道(挡脚板高0.18米),脚手板采用蓝竹跳板,外围拦杆上满挂密目安全网。

5、严禁将外径48毫米与51毫米的钢管混合使用。搭设时,必须按照构造方案和尺寸进行搭设,注意杆件的搭设顺序。

6、脚手架每层要及时与结构连接牢固。

7、随时校正杆件垂直和水平偏差,适当拧紧扣件。立杆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架高的1/200,四周大横杆的纵向水平高差不超过50毫米,同一排大横杆的水平高差不得大于1/300。

8、搭架工人必须佩挂好安全带。没有完成的脚手架,在每日收工时,一定要确保架子和架料的稳定,以免发生意外。

9、脚手板采用搭设铺放,其搭接长度不得小于200毫米,在搭接段中增设一根小横杆。铺板时严禁出现端头超过支承横杆250毫米以上未作固定的探头板。

10、脚手架的外立面整个长度和高度须连续设置交叉成十字形的剪刀撑,每道剪刀撑跨越6根立杆,斜杆与地面的倾角为45-60°。剪刀撑的接头除顶层采用搭接外,其余各接头均采用对接,连接方法同立杆。

11、对脚手架要采用可靠的安全接地、避雷措施,进行有效的防护。

12、所有的架子,经过大风、大雨后,要进行全面检查,如发现倾斜下沉及松扣、崩扣要及时修理。

二、脚手架拆除施工安全要求

1、拆除脚手架时,在地面划出工作范围,设置围拦和警戒标志,并派专人看守,严禁非操作人员入内。

2、严格遵守拆除顺序,逐层由上而下进行,后绑者先拆,先绑者后拆,严禁上下同时作业。

3、统一指挥,上下呼应,动作协调,当解开与另一人有关的扣件时应告知对方,以防坠落。

4、拆下的杆配件应以安全的方式传递,严禁随意抛掷。

三、脚手架验收、使用及管理安全措施

1、把好验收关。搭设过程中的脚手架,每搭设一个施工层高度必须由项目经理组织技术、安全、与搭设班组、工长进行检查,符合要求后方可上人使用。脚手架未经检查、验收,除架子工外,严禁其他人员攀登。验收合格的脚手架任何人不得擅自拆改,需局部拆改时,要经负责人同意,由架子工操作。

2、脚手架搭好后要派专人管理,未经安全员同意,不得改动。在脚手架使用期间,严禁拆除脚手架主节点的纵、横向水平杆,纵、横向扫地杆和连墙件等的杆件。

3、脚手架上不准有任何活动材料,如扣件、活动钢管、小钢模等,一旦发现要及时清除。

4、在大风、大雨后或停工超过一个月时,复工前必须对脚手架整体结构和作业层的安全防护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发现不安全隐患要及时消除,方准上架作业。

5、实行外挂密目式安全网进行全封闭。外挂安全网要与架子拉平,网边系牢,两网接头严密,不准随风飘。施工过程中发现有破损的安全网,要及时进行修复或更换。

6、作业层上的施工荷载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超载,不得将模板、泵送混凝土运输管等支撑固定在脚手架上,严禁任意悬挂起重设备。

四、四口、五临边的防护

1、楼梯踏步及休息平台处必须设置牢固的防护栏杆(扶手杆高度不低于1.1米、护腰杆高0.6米)或随层安装固定防护栏杆。

2、建筑物楼层临边四周,无维护结构时,必须设置防护栏杆或立挂安全网(如框架梁边加设防护、结构柱边加设施工作业层防护、洞口边加设防护栏杆、井架通道侧边加设防护栏杆等等)。电梯井门洞口采用钢筋网片焊接,高度不小于1.1m。

第14篇 电焊作业职业危害及安全防护规程

一、电焊作业中的主要危害

1.金属烟尘的危害

电焊烟尘的成分因使用焊条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焊条由焊芯和药皮组成。焊芯除含有大量的铁外,还有碳、锰、硅、铬、镍、硫和磷等;药皮内材料主要由大理石、荧石、金红石、纯咸、水玻璃、锰铁等组成。焊接时,电弧放电产生4000℃一6000℃高温,在熔化焊条和焊件的同时,产生了大量的烟尘,其成分主要为氧化铁、氧化锰、二氧化硅、硅酸盐等,烟尘粒弥漫于作业环境中,极易被吸入肺内。长期吸入则会造成肺组织纤维性病变,即称为电焊工尘肺,而且常伴随锰中毒、氟中毒和金属烟雾热等并发病。患者主要表现为胸闷、胸痛、气短、咳嗽等呼吸系统症状,并伴有头痛、全身无力等病症,肺通过气功能也有一定程度的损伤。

2.有毒气体的危害

在焊接电弧所产生的高温和强紫外线作用下,弧区周围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如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

(1)臭氧,为无色、有特殊的刺激性气味的有害气体,它对呼吸道粘膜及肺有强烈的刺激作用。短时间吸入低浓度(0.4mg/m3)的臭氧时,可引起咳嗽、咽喉干燥、胸闷、食欲减退、疲劳无力等症状,长期吸入低浓度臭氧时,则可引发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硬化等。

(2)一氧化碳,为无色、无味、无刺激性气体,它极易与人体中运输氧的血红蛋白相结合,而且极难分离,因而,当大量的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结合以后,氧

便失去了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机会,使人体输送和利用氧的功能发生障碍,造成人体组织因缺氧而坏死。

(3)氮氧化物,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其中常接触到的氮氧化物主要是二氧化氮。它为红褐色气体,有特殊臭味,当被人吸入时,经过上呼吸道进入肺泡内,逐渐与水起作用,形成硝酸及亚硝酸,对肺组织产生剧烈的刺激与腐蚀作用,引起肺水肿。

3.电弧光辐射的危害

焊接产生的电弧光主要包括红外线、可见光和紫外线。其中紫外线主要通过光化学作用对人体产生危害,它损伤眼睛及裸露的皮肤,引起角膜结膜炎(电光性眼炎)和皮肤胆红斑症。主要表现为患者眼痛、羞明、流泪、眼睑红肿痉挛,受紫外线照射后皮肤可出现界限明显的水肿性红斑,严重时可出现水泡、渗出液和浮肿,并有明显的烧灼感。

二、电焊作业职业危害的防护

综上所述,电焊作业中有害因素种类繁多,危害较大,因此,为了降低电焊工的职业危害,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防治措施。

1.提高焊接技术,改进焊接工艺和材料

通过提高焊接技术,使焊接操作实现机械化、自动化、人与焊接环境相隔离,从根本上消除电焊作业对人体的危害。通过改进焊接工艺,如合理设计焊接容器的结构,采用单面焊、双面成型新工艺,避免焊工在通风极差的容器内进行焊接,从而大大地改善焊工的作业条件;再如选用具有电焊烟尘离子荷电就地抑制技术的co。保护电焊工艺,可使80%~90%的电焊烟尘被抑制在工作表面,实现就地净化烟尘,减少电焊烟尘污染。由于电焊产生的危害大多与焊条药皮成份有关,

所以通过改进焊条材料,选择无毒或低毒的电焊条,也是降低焊接危害的有效措施之一。

2.改善作业场所的通风状况

通风方式可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其中机械通风是依靠风机产生的压力来换气,除尘、排毒效果较好,因而在自然通风较差的室内,封闭的容器内进行焊接时,必须有机械通风措施。

3.加强个人防护措施

加强个人防护,可以防止焊接时产生的有毒气体和粉尘的危害。作业人员必须使用相应的防护眼镜、面罩、口罩、手套,穿白色防护服、绝缘鞋,决不能穿短袖衣或卷起袖子,若在通风条件差的封闭容器内工作,还要佩戴使用有送风性能的防护头盔。

4.强化劳动保护宣传教育及现场跟踪监测工作

对电焊作业人员应进行必要的职业安全卫生知识教育,提高其自我防范意识,降低职业病的发病率。同时,还应加强电焊作业场所的尘毒危害的监测工作以及电焊工的体检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第15篇 放射、射频防护安全技术规程

1.放射源的使用、安装、管理、操作、动输、贮存等必须遵守国家标准gbj8—74“放防护规定”和“放射性同位素工作卫生防护管理办法”及国家《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防护条例》。

2.新建、扩建、改建的放射源应用项目,必须符合放射防护要求,经厂安技部门核准后,向主管部门登记备案,并需获得放射卫生防护主管部门颁发的许可证或书面许可证明。

3.使用放射源的单位,必须设置专职或兼职的放射防护员,做好辐射监测和辐射防护工作,接受放射防护和主管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4.从事放射性工作的专职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放射防护知识,经考试合格,严格遵守有关防护规定,尽量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

5.专职人员和其他职工的年限制剂量当量如下表:

受照部位专职人员年限制剂量(雷姆)其他职工年限制剂量(雷姆)
全身性腺眼晶体5(rem)o.5(rem)
手,足75(rein)7.5(rem)
注:表内数字不包括天然本底照射和医疗照射。

6.倒装放射源时必须穿戴专用工作服、帽、使用工具,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倒装结束必须用辐射仪进行检查,确认无误后,立即清理好倒装场地。

对倒装过程中产生的放射性污染物品必须严加保管,并及时送有关部门处理。

7.用于放射源操作的一切防护用品及工具严禁携带至生活区。

8.准备参加放射性工作的人员,工作前必须经过体格检查。对已从事该工作人员,需作年度定期体格检查。凡有不适应者不得参加此项工作。

9.因特殊情况,一次照射超过年限制剂量当量时,应及时进行体检和必要的处理。对于事故性照射的医学处理,必要时可报请上级专业机构协助解决。

1o.专职人员应建立个人剂量档案。在进行放射性工作时应佩戴个人剂量计(或剂量片)逐日记录个人累积剂量、在照射率较低时,应根据现场辐射水平计算出个人累积剂量。

11.放射源安装前应测得安装现场的辐射本底。安装或贮存后,应对放射源周围,探测点附近,邻近工作场所的照射率进行详细测量。其测量结果连同专职人员个人累积剂量情况均需报厂环安处备案,并报请放射防护主管部门核查,且做出卫生防护评价。

12._光机操作时应遵守以下注意事项:

⑴设备在室温情况下,不允许开启到最大输出量。

⑵当设备长期不使用时,第一次使用电压不允许超过量大输出量的50%。当电压从50%升到满负荷时,每增加10kv,至少应保持运行3分钟。

⑶设备每日使用时,每一次从50%负荷启动设备,并每上升10kv应保持运行1分钟;当室温较低时,运行时间相应加长。

⑷更换_光管时,应按说明书规定进行抽真空处理。

⑸冷却油每年做一次耐压检查。

⑹高压插座每4个月清洗换油一次。

⑺设备应有良好的接地,接地电阻应符合规定要求。

⑻kv表和保护继电器,应每年校准一次。

⑼高压电缆的曲率半径应小于0.5米。

⑽更换电缆时,在阳极电缆上加装短路片,产设有明显的标记.以免发生差错。

⑾严禁超负荷操作。工作人员在操作时发现不正常现象应立即切断电源进行检查。平时应加强维护保养。

⑿在室内工作未启动电压之前,应仔细检查封闭室内是否有人工作,以免送高压以后伤害人体。

⒀在室外或生产现场作业时,禁区四周必须设有明显的标志,严防无关人员误入禁区。必要时设专人巡视。

《防护安全技术规程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相关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