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设备操作前准备 1.1 检查设备:确保设备清洁、完好,无明显损坏或故障迹象。 1.2 接地与接零:检查接地线是否牢固,接零装置是否正常,防止因接触不良引发电击事故。 1.3 电源开关:确认电源开关处于关闭状态,避免误操作导致设备突然启动。
二、设备运行期间 2.1 启动设备:先接通电源,再开启设备,确保人员远离旋转部件。
2. 2 观察运行状况:持续监控设备运行状态,如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机检查。
2. 3 安全防护: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绝缘手套、安全帽等,确保人身安全。
三、设备维护与保养 3.1 定期检查:执行定期维护计划,包括清洁、润滑、紧固等。
3. 2 故障处理:遇到设备故障,应断电后再进行检修,避免带电作业。
3. 3 记录与报告:记录设备运行数据,发现问题及时上报,以便及时维修。
四、接地与接零操作 4.1 标准接地:接地电阻应符合相关电气安全规范,确保电流能有效导入大地。
4. 2 接零连接:接零线应直接连接到设备的金属外壳,确保电流能安全回路。
4. 3 定期测试:定期检查接地与接零的可靠性,确保其有效性。
五、紧急情况处理 5.1 紧急停机:在设备异常或危险情况下,应立即按下紧急停机按钮。
5. 2 应急措施:熟悉并掌握应急预案,如火灾、触电等,提高应急反应能力。
1. 遵守《电气设备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2. 符合《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关于设备管理和电气安全的要求。
3. 按照《电力安全工作规程》进行设备操作与维护。
4. 实施iso 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确保操作安全。
1. 设备启动前应先做什么?(a) a. 检查设备与接地 b. 开启电源 c. 启动设备 d. 佩戴防护装备
2. 发现设备故障时应如何操作?(c) a. 继续运行 b. 带电修理 c. 断电后检查 d. 忽略故障
3. 接地电阻应满足什么条件?(b) a. 越大越好 b. 符合电气安全规范 c. 无需考虑 d. 由设备型号决定
4. 在紧急情况下,首先应怎么做?(a) a. 按下紧急停机按钮 b. 报告上级 c. 逃离现场 d. 自行处理
5. 下列哪项不是接地与接零操作的标准步骤?(d) a. 标准接地 b. 接零连接 c. 定期测试 d. 设备清洁
答案:
1.a 2.c 3.b 4.a 5.d
第1篇 控制设备及接地与接零安全操作规程
1 临时用电的配电屏、配电箱及开关箱必须在技术上采取合理的组成结构型式。
2 临时用电配电系统应分级设置。即在总配电屏(箱)下,设分配电箱,分配电箱以下设开关箱,所有用电设备必须从各自专用的开关箱中取得电源。分配电箱的层次视施工现场规模、用电容量或用电设备数量而定,使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形成层次清晰的三级配电和两级保护系统。
15.5.3 漏电保护器的使用应符合以下规定:
1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实行两级漏电保护,即总配电屏(箱)设一级漏电保护器,开关箱设二级漏电保护器。
2 应选择电流动作型漏电保护器。
3 开关箱内的第二级漏电保护器必须选择额定动作电流小于15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小于0.1s的快速型漏电保护器。
4 在有泥浆水和特别潮湿的施工场所,应选用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小于15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小于0.1s的防溅型漏电保护器。
5 上级漏电保护器与下级漏电保护器的技术参数应当匹配。
15.5.4 配电箱、开关箱及箱内安装的开关电器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部分均应作可靠的保护接零。
15.5.5 配电箱、开关箱内必须设置在任何情况下不能够分断、隔离电源的开关电器。
15.5.6 开关箱与用电设备之间实行“一机一闸一漏一箱”制。
15.5.7 照明配电宜与动力配电分设,自成独立配电系统。
15.5.8 在设有专用保护零线(tn-s保护系统)的施工现场内,应将专用保护零线重复接地,重复接地点不少于3处,每一重复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应不大于10ω。
15.5.9 在设有专用保护零线的施工现场,下列电气设备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应与专用保护零线连接:
1 电机、变压器、电器、照明器具、电动机械、电动工具的金属外壳、基座;
2 电器设备传动装置的金属部件;
3 配电屏(盘)和控制屏的金属框架;
4 室内外配电装置的金属框架、箱体及靠近带电部分的金属围栏和金属门;
5 电力线路的金属保护管、敷设钢索、起重机轨道、滑升模板的金属操作台等。
6 电力线路电杆上的开关、电容器等电气装置的金属外壳及支架。
第2篇 消防控制室值班室设施设备消防设施操作规程
(一)固定消防设施是发现和扑救初期火灾的重要设施,必须在控制室的集中控制下实施有效的操作。
(二) 消防控制室的工作人员应熟练掌握各种控制功能,并坚持
24小时值班制度,每班不少于2人。
(三) 消防控制室应确保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灭火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确保高位消防水箱、消防水池、气压水罐等消防储水设施水量充足;确保消防泵出水管阀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管道上的阀门常开;确保消防水泵、防排烟风机、防火卷帘等消防用电设备的配电柜开关处于自动(接通)位置。
(四) 消防控制室在接受火警信息后,应履行如下规程:
迅速查明报警部位,利用对讲机通知巡查人员(或就近现场人员)现场核实火情;
1、系统误报,查找误报原因,登记备案,控制室消音复位。
2、火情确认,迅速通知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控制室确认火情后,值班人员立即将联动控制系统转入“自动状态”,拨打“119”火警电话报警,通知单位领导并启动《灭火疏散预案》。
2.根据现场情况及现场指挥部指令,消防控制室操作人员实施如下消防设施操作:
(1)、配合灭火组及疏散组随时控制、启动起火层应急广播,防排烟系统及相关的自动灭火设施。
(2)、通知配电室确保照明用电及消防设施、设备用电,确认消防设施、设备电源控制柜状态;关停中央空调电源。
3.根据火警现场火势情况及现场施救人员要求,消防控制室操作
人员操作监控以下消防设施:
(1) 空调机组是否停止。
(2) 楼梯间正压防烟系统和走道内的机械排烟系统是否启动。
(3) 根据现场情况,控制有关部位防火卷帘。
(4) 操控消防泵,监视有无启动信号反馈,并查证水泵运转状态。
(5) 根据水流指示器反馈信号,操控喷淋泵,监视有无启动信号反馈,并查证水泵运转状态。
(6) 监控气体灭火系统报警控制器和灭火控制室的信号反馈和动作情况。
(7) 若无反馈信号、自动控制功能失灵,立即通知设备保障组有关人员赶赴现场启动。
第3篇 电气控制柜体电气设备安装操作规程
一、总则
本柜体作业规定了低压配电产品的装配的内容与要求,适用于组装的各类低压配电产品如:开关柜、动力箱、配电箱、控制屏、台、母线插接箱。二、装配规程
2.1 在产品装配前,应对下列各项逐一进行检查,做好工艺准备。 2.1.1 结构应该符合该型号产品结构的要求,产品应有固定的安装孔。
2.1.2 门应能在大于90°角内灵活转动,门在转动过程中不应损坏漆膜,不应使电器元件受到冲击,门锁上后不应有明显的晃动。
2.1.3壳体焊接应牢固,焊缝应光洁均匀,不应有焊穿、裂缝、咬边、溅渣、气孔等现象,焊药皮应清除干净。壳体表面处理后,漆膜表面应丰满、色彩鲜明、色泽均匀、平整光滑、用肉眼看不到刷痕、皱痕、针孔、起泡、伤痕、斑痕、手印、修整痕迹及沾附的机械杂质等缺陷。
2.1.4产品上所有电镀件的镀层(包括元器件本身的电镀件的镀层及紧固件)不得有起皮、脱落、发黑、生锈等现象。
2.2 元器件选择及安装
2.2.1 产品内选择的电器元件和材料,必须符合认证产品要求和图纸的要求,在不影响产品内在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征得同意并得到相关批准进行认证规定范围内的代用。
2.2.2元器件必须采用取得强制性产品认证的厂家生产的合格产品,非认证产品不得使用。
2.2.3产品上的所有指示灯和按钮颜色应符合gb/t 4025-2003的规定,或符合原理图或接线图的规定。
2.2.4 所有元器件应按照其制造规定的安装使用条件进行安装使用,其倾斜度不大于5°,必须保证开关的电弧对操作者不产生危害,手动操作的元器件,操作机构应灵活,无卡阻现象。
2.2.5所有元器件均应牢固的固定在骨架或支架上,每个元器件应标注醒目的符号,使用的符号或代号必须与原理图或接线图一致。
2.2.6 辅助电路导线的端头与元器件连接时,必须穿导线号码管,标号应正确清楚、完善牢固、有永久的附着力,标号必须与接线图标号一致。
2.2.7安装的元件应操作方便,操作时不受到空间的妨碍,不能触及到带电体。
2.2.8安装在同一支架(安装板、安装框架)上的电器元件、单元和外接导线的端子的布置应使其在安装、接线、维修和更换时易于接近。尤其是外部接线端子应位于地面安装成套设备基础面上方至少0.2m,并且,端子的安装应使电缆易于与其连接。必须在成套设备内进行调整和复位的元件应是易于接近的。对于地面安装的成套设备,由操作人员观察的指示仪表不应安装在高于成套设备基础面2m处。操作器件,如手柄、按钮等等,应安装在易于操作的高度上;其中心线一般不应高于成套设备基础面2m。2.2.9开关器件和元件应按照制造商说明书(使用条件、飞弧距离、隔弧板的移动距离等等)进行安装满足电器元件产品说明书的要求,例如,满足飞弧距离,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要求。2.2.10保证一、二次线的制作、安装距离,发热元件应置于开关柜的上方,且应与绝缘导线保持一定得距离。
2.2.11同一批次的相同产品的装配应一致。
2.2.12元件或附件安装在相应的支架或安装板上,再将支架或安装板装在箱体上;或直接安装在箱体上。准确测量、调整安装位置后将其紧固,调整时不得重击零部件和电器元件。
2.2.13组装所用紧固件、金属件的防护层不得脱落、生锈。螺钉选择要与元件上的孔相配。紧固后螺钉露出螺母3-5个螺距,其螺栓的拧紧力矩。
2.2.14组装时要充分考虑接地连续性,箱体内任意两个金属部件通过螺栓连接时如有绝缘层均应采用相应规格的接地垫圈,并注意将接地垫圈齿面接触零部件表面,以划破绝缘层。
2.2.15安装因震动易损坏的元件时,应在元件和安装板之间加装橡胶垫减震。
2.2.16对于有操作手柄的元件应将其调整到位,不得有卡阻现象。
2.2.17装配后将元件上拆下的紧固件、保险芯、开关盖、把手、灭弧罩等全部安装好。
2.2.18各种防护板应安装到位。
2.2.19 电器元器件装配后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应符合相关规定。
2.2.20各类元器件的安装要求如下:
2.2.20.1框架式低压断路器
(1)架式低压断路器相对比较重,一般宜安于屏后的下方,并应采用机械强度较大的角钢作为安装板。
(2)将开关体按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装置在开关柜底座里,摇动操作手柄使本体能在导轨中前后滑动,开关的三相主触头及辅助电路的滑动触头能随之接通与断开,使接通、试验、断开三个位置符合说明书要求。
(3)应通电检查各脱扣器是否灵活,合、分闸是否灵活可靠。
2.2.20.2塑料外壳式低压断路器。
(1)塑料外壳式低压断路器打开外壳才能进行安装,要防止外壳的机械损坏,它的接线通过接线螺杆实现,应注意其接线螺杆与屏板孔的爬电距离,避免造成绝缘强度不够而短路。
(2)断路器上端留有足够的飞弧距离,具体参照各型号规格产品的使用说明书。
(3)塑壳断路器进线端的相间隔弧板必须装牢固,以免在合闸或承受短路电流时造成相间飞弧故障。
(4)低压断路器的静触头(上进线端)应与电源引进的导线或母线相连,而接到用电设备的导线或母线应接到下出线端上。
2.2.20.3接触器类
(1)检查产品的铭牌及线圈上的技术数据是否符合图纸要求。
(2)接触器触头部分应平整,不应有金属碎屑烧伤的痕迹,触头的接触应紧密,各触头分合闸顺序且正确,触头表面不应有油污。(3)大中容量接触器动作时吸合力较大,将对周围怕震的电器产生不利影响,安装时必须考虑,一般将其安装在屏后下部。
(4)中小容量接触器采用瓦片型接触片压紧导线,接线时一定要把导线压紧。(5)接触器灭弧罩与金属器件距离应符合规定要求。
2.2.20.4熔断器类
(1)用相同电压等级兆欧表测量熔断器底座的绝缘电阻,阻值不小于1m欧姆。
(2)选择与孔径相符合的螺钉,紧固时不要用力过大,熔断器底座垫有橡胶衬垫或弹性纸衬垫。
(3)rl1型熔断器,为保证更换熔断体,旋出瓷帽后螺纹不带电,在接线时电源线接于下接线端即1号端子,用电设备应接于上接线即2号接线端子。
(4)接线时一个端子两根导线间应采用铜片隔离并将弹簧垫压平,以减少接触电阻,使其导电性能良好。 3.2.20.5热继电器安装:热继电器应垂直安装,调整和复位的热继电器元件安装在易于接近的地方;盖板向上,严禁倒装。热继电器的整定电流选择要与被保护电路的电流相匹配。
2.2.20.6电力电容器
(1)检查电容器外壳质量,瓷瓶不应有裂纹和缺口,引出线端连接用的垫圈、螺母齐全,充油电容器箱不应有膨胀和漏油现象。
(2)电容器分层安装,层间距离不小于50mm。处在同一水平的电容器间距,制造厂无规定时,间距不小于100mm。
(3)电容器必须采用多股软导线连接,且不应使电容器绝缘瓷瓶受力。
(4)电容器的外壳必须可靠接地。
2.2.20.7端子的安装:
(1)端子排应无损坏、固定牢固、绝缘良好,便于更换且方便接线,离地距离宜大于350毫米。
(2)强、弱电端子应分开布置,当有困难时,应有明显标志并设端子隔开或设加强绝缘隔板。
(3)电流回路应经过试验端子,其它需断开的回路宜经特殊端子或试验端子。试验端子应接触良好。
接线端子应与导线截面匹配,不允许小端子配大截面导线。
2.2.20.8电流互感器安装
(1)用相同电压等级兆欧表测量互感器绝缘电阻,阻值不小于1m欧姆。
(2)用万用表检查二次线圈是否完好,二次线圈不得开路,互感器外壳及二次线圈一端必须接地。
(3)各相电流互感器的中心线一般应安装在同一平面上,并与开关出线在同一垂直线上,穿心式电流互感器母线应位于孔中心的位置,不应使互感器受到外力,且注意互感器安装方向,不得装反。
2.3紧固件的使用
2.3.1用以固定元器件及压线紧固螺钉应拧紧,无打滑及损坏镀层现象,并有防松措施,拧紧后螺纹露出螺母或套扣的固定板长度2-5牙。不接线的螺钉也应拧紧。
2.3.2用以与壳体连接的元器件应采用爪型垫片,以保证与壳体接触良好,符合保护电路连续性的要求。
2.4 一次绝缘软母线
2.4.1 一次绝缘软母线的选择应满足回路额定电流的要求,其绝缘等级应大于各配电装置的绝缘等级,一般采用黑色铜芯导线。
2.4.2 软母线在配线时应拉紧挺直行线应平直齐牢,整齐美观,尽量减少重叠交叉。
2.4.3软母线可以在硬母线平弯机上进行弯曲,其弯曲半径不得软母线绝缘直径的三倍,但导线线芯和绝缘都不能损坏.
2.4.4根据铜芯绝缘导线的线芯截面来选择相应的接线鼻。
2.4.5根据接线鼻的尺寸,用电工刀削去导线两头的绝缘层,误差不超过±(1.5-2)㎜。导线削除绝缘层后,在导线芯表面不得有明显的划痕,以免弯曲时导线断裂,削去绝缘层后,应将线芯表面的污物和氧化层除去,以保证接触良好。
2.4.6将导线线芯插入接线鼻的圆管中,用压模或冷压钳压接,压接牢固,但线芯与接线鼻接触处,不得有明显的变形。
2.4.7多根绝缘导线并列在接线鼻铜管中压接时,伸入铜管的裸露部分应尽可能短。
2.4.8软母线在电器元件的接线端连接时,不应使接点受到任何附加应力。
2.4.9一次软母线一般采用绑扎线进行帮扎固定,特殊情况也可采用缠绕管绕扎,控制屏(柜)则一律采用行线槽固定线束。
2.4.10绑扎线的每扎距离保持在150㎜左右,拐弯处可适当加密,但不能再弯曲部分绑扎。绑扎线的圈数,以扎线与导线成正方形为基准,且最少不低于三股,绑扎线扎成后,接头应留在不可见部位。 2.4.11导线在穿越金属板孔时,必须在金属板孔上套上大小适宜的保护套。
2.5二次配线规程2.5.1根据过门线、接地线和固定压板安装位置确定导线总走向,固定线束采用bv系列导线,活动线束采用bvr系列导线,颜色一般采用黑色,应选用认证产品申报的厂家的ccc认证合格的产品。
2.5.2电压回路导线截面选用1.5平方毫米,电流回路选用2.55平方毫米的导线,特殊情况按要求选用。
2.5.3二次导线不允许有中间接头、强力拉伸导线及其绝缘被破坏的情况。导线排列应尽量减少弯曲和交叉,弯曲时对其弯曲半径应不小于3倍的导线外径,并弯成弧形,导线交叉时,则应少数导线跨越多根导线,细导线跨越粗导线为原则。
2.5.4布线时每根导线要拉勒挺直,行线做到平直整齐,式样美观。导线穿越金属板孔时,必须在金属板孔上套上合适的保护物,如橡皮护圈。
2.5.5导线束用阻燃缠绕管绕扎。2.6.6活动线束多于10根时,允许分束捆扎。
2.6.7二次线束用螺丝压板固定。2.6.8活动线束的活动部位两端固定时应考虑减少活动部位的长度和减少活动时线束的弯曲程度。2.6.9每一个接点接线最多不超过两根,当需要连接两根以上导线时,应采用过渡端子,以确保连接可靠性。2.6.10各类压接式端子必须用螺钉将插入导线压紧,不得有松动现象。
2.6.11当接线端子为螺丝连接时,多股导线必须采用相应规格的冷压接头。
2.6.12二次导线用螺丝、螺母、平垫、弹垫压接紧固,插入部件后,弹垫应压平。
2.6.13二次线与母线相接时,应在母线相接处钻φ5mm的孔,用m4螺栓、螺母、平垫、弹垫紧固。
2.6.14号码套管连接后应同元器件安装平面平行,标号字迹的方向符合国家国家制图标准线性尺寸的数字注法。
2.6.15号码套管字迹应按国家机械制图规定标准字体用打字机打印,字迹内容同二次接线图一致。2.6.16号码套管当导线连接后距接线端子距离为1.0~2.0mm,当无外力处于垂直位置时应不存在滑动现象。
第4篇 小区大厦设施设备维修运行控制规程制度
小区、大厦设施设备维修运行控制规程
1目的
对设备的维修及维护保养进行控制,确保其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满足正常的运行需要。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小区/大厦公用设施设备的保养、维修及事故处理过程的控制。
3引用文件
《设施设备综合控制程序》
4术语和定义
应急维修: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故障或损坏,为尽快恢复其功能而采取即时的非计划预定的修理活动。
返修:对于不合格的产品所采取的措施,使其能满足预期的使用要求。
返工:为使不合格产品满足规定所要求而采取的措施。
5职责
5.1工程技术部负责设施设备维护、维修的控制和管理。
5.2维修中心、各小区维修组负责责任范围内设施设备的维护、维修与管理。
5.3常务副总经理负责年度设施设备维修、保养计划的审核与批准。
6程序要求
6.1维修流程图(附后)
6.2维修计划的制定
6.2.1维修中心、小区维修组负责制定本小区年度设施设备维修、保养计划。
6.2.2工程技术部负责对小区年度设施设备维修、保养计划进行审核,并在此基础上编制公司年度设施设备维修、保养计划。
6.2.3常务副总经理负责公司年度维修、保养计划的审核和批准。
6.2.4维修、保养计划有多项内容
具体内容包括:
a)根据每台设备的使用性能和工作特点分别制定大、中、小修期限,维护保养内容及质量标准;
b)根据公用设施的性质特点分别制定定期维护保养的期限,维护保养内容及质量标准;
c)根据公司现有技术力量和操作能力,确定公司自行检修及委托外单位检修的设施设备清单;
d)年度计划分解,工时测算,及维护保养的时间安排。
6.3设备维护保养工作的实施
6.3.1设备的日常维护
6.3.1.1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由操作人员负责,应做到:整齐、清洁、润滑和安全。
6.3.1.2设备应加强日常维护保养
维修保养内容包括:
a)擦拭、清洁机器外表;
b)紧固外表易松动部位;
c)检查外部零件及电气部分的完整性。
6.4.2设备的定期维护
6.4.2.1设备的定期维护由维修人员负责完成。设备维护保养规范中应包括设备定期维护的内容。
6.4.2.2定期维护包括多项内容
定期维护的主要内容有:
a)彻底清洗、擦拭机器内外;
b)检查、调整各部件配合间隙,紧固摆动部位,更换个别易损件;
c)清扫、检查、调整电器线路及装置;
d)疏通油路,添加润滑剂。
6.4.2.3定期维护分多个类别
具体分类有:
a)一级保养
一保的作业内容就是对设备进行内部清洗,沟通油路,调整配合间隙,紧固有关部位及对有关部位进行必要的检查,一保工作具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其保养工作应在维修工的指导下,由操作员完成。
b)二级保养
二保的作业内容除了一保的全部作业外,还要对设备进行局部解体检查,清洗换油,修理或更换磨损零件,排除异常情况和故障,恢复局部工作,检查并修理电气系统等。
6.4.3重要设备的维护
6.4.3.1配电房、冷水机组、燃油锅炉、电梯机房、水泵房是小区的重要设备。
6.4.3.2重要设备应由工程技术部制定详细的维护保养规程。
6.4.2.3重要设备的维护内容除包括定期维护的内容外还应包括其它内容
具体内容包括:
a)重要设备长期停用,应定期进行擦拭、润滑及空运转;
b)重要设备的润滑油料、擦拭材料和清洁剂必须严格规定使用,不得随意代用;
c)重要设备需用的备件要根据供应情况优先准备。
6.4.4设备封存和启封前的维护
6.4.4.1设备封存前由使用部门通知工程部,工程部会同该设备操作工对设备进行清洁、润滑、防锈和性能检查。
6.4.4.2设备启封时应由工程部会同该设备操作工进行启封检查并试车。
6.5设施设备维修工作的实施
6.5.1日常报修
6.5.1.1设施、设备发生故障,小区管理处应及时填写报修单向维修组、维修中心进行报修。根据管理处的报修单,维修组派员维修,具体工作程序详见《日常报修规程》。
6.5.1.2注意事项
设施设备在维修过程中应注意多个事项包括:
a)设备无法修复时,维修组应及时与报修部门联系,并提出处理意见;
b)维修人员对急修的赴修反应时间(接到通知到进入现场时间)不超过10分钟。
6.5.2巡查维修
维修组应安排人员对公共区域的公共设施设备进行日常巡查检修。在巡检过程中发现的一般故障由巡检人员现场修复,较大故障由巡检人员填写报修单向班组汇报,另行安排检修。
6.5.3设备的项修
6.5.3.1工程技术部应根据设备的实际情况,对劣化状态已达不到技术要求的项目,按实际需要派员进行针对性的修理。
6.5.3.2项修时,一般要进行部分拆卸、检查,更换或修复失效的零部件,从而恢复所修部分的性能和精度。
6.5.4设备的大修
6.5.4.1设备大修应该认真考虑,并列入年度维修计划。
6.5.4.1大修可由工程技术部或维修中心承担,也可委托专业单位进行。
6.5.4.2大修时要对设备进行全部解体,修整所有基准件,修复或更换磨损、腐蚀、老化及丧失精度的零部件,使之达到规定的技术要求。
6.5.5计划维修
计划维修按年度设施设备维修、保养计划实施。
6.5.7委托维修
对于委托维修的实施,小区的责任维修部门应派技术人员进行监督、检查。各有关部门应做好配合协助工作。维修完成后,应由责任维修部门和修理方共同进行验收,并填写维修保养单。维
修方应在保质期内承担相应责任。
6.6设备的事故管理
6.6.1凡各种设备因非正常原因造成损坏,使精度、性能、功率降低甚至造成不能使用,以及表面虽未损坏而内伤严重者,均称为设备事故。
6.6.2设备事故的性质
根据引发原因的不同设备事故分不同性质:
a)责任事故:因人为原因(如违反操作规程)而造成的事故;
b)质量事故:因设备设计、制造、安装等原因而造成的事故;
c)自然事故:因遭受自然灾害而造成的事故;
d)其他事故:凡不属于上述三类原因的事故。
6.6.3事故的处理
6.6.3.1公司发生设备事故后,由使用部门报告工程技术部。由工程技术部负责进行处理并修复。
6.6.3.2工程技术部会同使用部门对事故进行分析,填写设备事故报告书,做出处理意见。
6.6.3.3设备事故报告书经由使用部门和工程技术部经理签字后送总经理批示、处理。
6.6.3.4设备事故经分析、处理并修复后,工程技术部应计算出实际损失,报送财务部。
6.6.3.5公司发生的各种事故,应由工程技术部在设备事故登记表内予以登记。
7相关文件
《锅炉维修保养规范》
《电梯维修保养规范》
《空调维修保养规范》
《给排水设备维修保养规范》
《供配电设备维修保养规范》
《日常报修规程》
《电脑信息系统维修保养规范》
8记录
维修单
年度设备维修、保养计划
月度设备维修保养计划
设备事故报告书
设备事故登记表
公共区域巡查表
维修保养单
第5篇 设备配套控制柜制作工艺规程
设备配套控制柜制作工艺及规程
前 言
控制电柜已成为工业控制系统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当设计人员呕心沥血以自己的理论知识在图纸上设计出具有先进水平的控制系统时,是否曾想到过一个系统整体水平的体现,除了最上层的设计之外,还有最直接的看似低技术含量的电柜制造工艺和规程呢。在管理上形象的描述为“一个木桶的最高水位取决于最低的那块木板”。
面对一只电柜,不论内行外行最直接可以感官接触到的就是电柜实体。当设计人员把自己的设计图纸交给设备制造商时,何曾不愿把凝聚自己心血的蓝图转换成最完美的实物呢!可是我们的设计人员往往不能如愿。
虽然他们对制造工艺的要求和制造过程中对国家标准的执行并非完全不能控制,但是,他们所能提出的具体要求只能在某些必须的图纸中简单写出,而详尽的制造工艺就由制造者掌握。这样就等于给厂商一个自由发挥的天地——成了脱缰之马。
每一个控制系统的控制电柜多数情况下是非标产品,每次的原理图和设计都因系统和设计者的不同而不同,但这并不妨碍电柜工艺的统一。就好像最复杂的线路都是由一些最基本的控制线路组合演变而来一样,只要最基本的控制线路熟悉和运用自如了,再复杂的线路只是重复的叠加。同样,如果电柜的一些基本制作工艺和验收规范能确定下来,当设计人员为了赶工期把整个系统的所有电柜分包给不同的制造商(无形当中就组织起一个庞大的供货商),最后收到的电柜质量就会像遍布世界的麦当劳和kfc一样——无处不在又无处不同。这充分体现了一个公司管理理念的统一。
当前,市场需要上与系统配套的控制电柜制作尚无权威统一的工艺规范。有时把一个系统的电柜分包给不同制造商后,由于一开始设计人员就提不出能体现其特点的工艺制作要求,即使有这种愿望,也只能是口头上的关于导线截面、基本的保护和防护要求,最后形成了一个系统的不同电柜的制作工艺是随着供货商的制作水平不同而明显的不同,没有整一性。木桶的最高水位——电柜质量——取决于制造者的即兴发挥——这就是当前的现实。
如果能实行电柜基本工艺规范的统一,也将给调试、安装、现场维护和维修带来极大方便。因为电柜最后的维护和维修都是由一线的电工人员直接操作。一个电工维修人员对设备的维修效率除了对线路的熟悉程度和个人的经验外,就是电柜本身的制作是否遵照工艺规程。如果统一了制作规程,不仅能提高现场柜内维修的效率,并能降低新电柜对新手带来的门槛,还能缩短基层维修电工班组熟悉系统的时间。这些也可以归结为管理上的一句话“一切为用户着想”。
当我们现在打开日本人10年前制造的电柜,对比我们现在生产的柜内工艺,我就会有一个疑问:真的是技不如人吗——不可能。如果说10年前日本的技术、工具、材料等诸因素还能成为巨大差距理由的话,那么,当我们现在都已经能够自己研制出不少在国际具有先进水平的设备和产品的时候,当我们能在办公室里任意浏览国际上各个大公司网站的时候,这个本已不是技术问题的问题应该可以非常顺利的解决了。现在,只差一点点和国际电柜工艺接轨的意识和一点点敢闯敢创的精神。
查询一下我们现行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专门针对非标控制电柜制作和工艺规程的标准实在不多。最集中的就是gb 50171-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施工及验收规范》。其中就有这样一段文字“修订过程中,规范组进行了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了原规范执行以来的经验……广泛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最后由我部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由此可见,国家标准本身就是取自于实践中较普遍的被认可的规程,并用来指导和统一生产的,它又在不断完善更新。所以,在电柜制作中,我们不要仅仅局限于这些七、八年甚至十年都很少修改的标准,可否扩展一下思路,借鉴其他行业标准中的相关条文,来充实自己的规范,最主要的是要结合实际工况,特别是要体现出自己本行业和本公司的特点规范,多收集电柜的制作过程和使用过程中的经验和工艺来充实自己的特色,这或许可以为以后系统间电路的模块化设计和电柜的互换性做一些尝试。
摆在大家眼前的《非标电柜制作工艺及规程》分七章,收编工艺规范256条,有的章节前有简单说明,后面附六张常用技术表格,以方便查阅。编制的宗旨是抛砖引玉,请大家来修改,努力使其成为一个动态的、不断随现代产品设备的出现和现代制造工艺的更新发展而发展的、并由全体人员参与和编制的电柜工艺规程,使其成为有效的连接从设计人员、制作人员、调试人员、现场安装人员到基层维修维护人员的及时沟通和信息反馈的公共渠道,使得科技人员的设计意图能最快并最有效的成为符合产品标准的成果。目的只有一个——将木桶最低的那块木板加长一点。
我坚信这是一套可以极大提高您的工作效率和工艺质量的操作规程,但最终的评判还有待您的认可。由于电柜制作工艺复杂精深,可资借鉴的国家标准规范少之又少,加上笔者水平有限、时间仓促,书中错误、遗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来信请寄:
上海市中山西路1030弄18号103室
电子邮件:
于2003年6月
目 录
前 言……………………………………1
文件编制篇…………………………… 5
标记篇………………………………… 9
扳金篇………………………………… 13
排版篇………………………………… 15
结线篇………………………………… 21
接地及绝缘篇………………………… 28
检查篇………………………………… 32
附录…………………………………… 34
a、 参考标准目录
b、 导线、汇流排、紧固件配用表
c、 绝缘导线载流量计算表
d、 接地导体、螺柱关系表
e、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表
f、 接头连接力矩表
g、 麻花钻与丝攻配合关系表
h、 导线颜色选用表
文件编制篇
本篇说明
2002.11(一)
本过程包括制造方接受图纸后对图纸的分册编制、消化核对,以及对生产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的记录。
对一些预完成的工作。比如对元件的检查,如果不事先完成,那么在安装过程甚至结线阶段再发现这种错误,就会牵涉到采购,和元件商的交涉以及最麻烦的供货周期问题。另外对元件合格证的收_影响项目竣工资料的整理和收集的完整性。而这些又是一个越来越规范的市场所必须的。
在本章所涉及的实际文件编制操作方法(4-9)只是本人实际生产过程中总结的经验,各方可根据自己的具体生产允许条件制定相应的方法。但本人的观点是,这些文档无论怎样制订,都要能够长期保存和方便查询,所以在文档名的编制上特意加上保存路径。也希望有更好的建议能进行互相交流。(见1-11条)
2003.06(二)
第二版修改内容
这次修订增加的资料是更好的为了配合企业实行iso9002质量体系的实际运作。具体详细资料收集中。
本次增加的现场电缆安装手册的编制完全是为了现场安装资料的完善。
手册的编制对现场电气安装主管可以说是个非常好的工具:能准确知道总工作量——对做好工作计划和任务节点有了个具体量的参照;能够作为柜内接线复查的依据;能够把现场的线路改动情况时实纪录并作为下次安装的依据。这对经常转场施工的顶管施工队伍有着非常好的帮助。(见21-24条)
1. 接受图纸后,一套装订成全图,包括系统图、原理图、材料表、面板布置图、底板布置图和端子图等。用于全过程包括调试和图纸的存档,由技术人员保管使用。
2. 直至项目的结束要保持图纸的完整性、真实性、整洁性和过程信息记录的完整性。
3. 第二套图纸,包括材料表,面板布置图及底板布置图和端子图。主要用于材料核对、排版、放样、粘贴标签过程中使用。
4. 第三套装订,包括原理图接线图。由接线人员在接线过程中使用并保管。
5. 在原理图中每个元件旁标注明型号和附件规格,以方便工艺安排。当安装的辅料为特殊规格时,需要在布置图中明显标明,并在核实无库存情况下填写“辅料采购清单”。文件保存路径为:...项目号/项目号+填写日期+“辅料采购清单”。
6. 在图纸工艺安排过程中注意与材料表核对型号。如果发现错误立即填写“设计人员勘误确认表”。文件保存路径为:...项目号/项目号+填写日期+“设计人员勘误确认表”。要求设计人员确认并签字。
7. 对主电路连接所用的接触器、开关、端子的接线柱螺纹直径和进深进行统计确认。核对库存,缺少或特殊规格的辅料时填写“辅料购买清单”。文件保存路径为:...项目号/项目号+填写日期+“辅料购买清单”。
8. 对主电路需标明所用导线截面积,或按照设计人员书面设计截面安排(见表c)。
9. 检查线路线号的完整性和正确性,比如重复和漏标线号都需设计人员填写“设计人员勘误确认表”确认。文件保存路径为:...项目号/项目号+填写日期+“设计人员勘误确认表”。
10. 对电源线标明所需线号管数量以方便统计。文件保存路径为:…项目号/项目号+填写日期+“线号统计”。原则上每一电柜线号统计设定为一打印页,以方便每个电柜线号的包装。
11. 元件标签按照材料清单统计并保存。文件保存路径为:...项目号/项目号+日期+“_柜内元件标签”。
12. 元件项目字母和元件项目序号中间用一空格符隔开。
13. 柜内中文标签均用隶书。
14. 线号管字符在最后一个数值或字母下标加圆点“.”,以表示编号终了。
cb_/z342-84,8.5.5
15. 按照设备配套明细表或施工用图样(布置图、装配图等)进行领料配套。所有电器设备应有制造厂产品合格证。
zb/t u0603-89,3.1
16. 所有产品合格证及说明书必须保存完整,以作为竣工资料的必须文件。
17. 核对设备及其保护元件的型号,规格和整定值应与配套明细表及图样相符。检查设备及零件应无缺损,必要时应检测设备的绝缘电阻。
zb/t u0603-89,3.2
18. 逐个检查电气元件的信号规格及脱扣器额定电流是否与图纸规定相符。
cb_/z342-84,7..9.a
19. 检查内部仪表、灭弧罩、瓷件、胶木电器,应无裂纹或伤痕。
gb 50254-96,2.0.1.3
20. 熔断器及熔体的容量应符合设计要求。核对所保护电气设备的容量与熔体容量是否匹配。对后备保护、限流、自复、半导体器件保护等有专用功能的熔断器,严禁替代。
gb 50254-96,10.0.1
21. <现场安装电缆手册>由电缆总清册、电缆排放表、电缆规格&各柜电缆使用情况表、总接线手册和各柜的接线手册组成。
22. 《电缆总清册》把现场每一根电缆的规格,编号,起始点等相关信息编制成表。通过此表现场人员可以知道总的电缆排放数量,每个柜的电缆引出数量等电缆排放总体工作量.
23. 《总接线手册》中把系统中每一根电缆连线的相关信息集中的编制再一起,通过此表可以知道总的接线工作量,并可以通过表中的线号栏把所有所需的线号预先打印出来,就免去拿着整套图纸前后找线号的麻烦。备注栏中可以随时记录安装过程中的其他情况,这些信息对日后设备的维护修理,和转场后的再次安装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4. 各分柜的接线手册的作用和总接线手册一样,但更强调各个单柜的接线工作量。这样有助于电气主管的现场协调.
标记篇
本篇说明
2002.11(一)
电柜中的标记系统犹如一城市中交通道路的指示牌。其指示语言的统一性将影响使用者对整个系统统一的理解,而指示标示本身的明显与否直接影响到操作和维修者对系统的操作和维护时的方便性。说到底就是一句话“一切为用户着想”。
本章中特别强调了对不同电压规格的熔断器要标明不同电压规格,对使用不同电流规格的熔断器也要标明其熔丝规格。这些也是国家标准中所强调的。在电柜的制造过程中如果能做,将会给现场维修电工带来很大的便利,这同时也是现场人员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有时即使厂方人员到现场维修也会碰到此类问题。
对柜内元件标签粘贴的原则是:能对柜内元件在运行状态,检修状态以及被拆卸下后仍能做到标示作用,但同时也不能使柜内的标签看起来非常烦琐。最初是在元件和附近的线槽上粘贴,但这样不但看起来烦琐,而且如果线槽一卸去就会少了一套标示。最后还是决定在元件和其附近的底板上粘贴。这样无论在运行状态,检修状态甚至元件被卸下时,都一样能够起到标示作用。(见14、18条)
对柜内主要开关的中文标签的统一制定还在摸索中。
2003.06(二)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对中文标签的制作已经有了个初步基本的尺寸模板:对于单行字的标签实用30_12对于双行字的使用30_15。且中文标签现在只运用于柜内开关的标示,因为对于现场的柜内操作最实际的就是短路器等的开关的操作。
另外为了现场操作和维护的方便,增加了柜内熔断器的定义表格。现在柜内的控制电源的次级回路中,很多是采用了熔断器的保护方式。就使得柜内的熔断器的规格和回路较多,当达到一定数量时对于快速准确的操作就有了一些困难,非得先翻图纸找到标号后再操作,甚至调试阶段的操作都如此。
这种表格标明了熔断器的电压等级,熔丝规格,熔断器标号及熔断器所通断回路的名称信息而且直接粘贴在熔断器附近的柜体侧面,使得观看和使用均能方便些。其它的诸如柜内重要元件的标示、柜内可调节元件的标示、plc地址表和i/o元件的标示等等,都是为了方便现场人员的操作、维护而作为近似于图纸信息的现场延伸,而且与图纸比较起来更有现场的实用性,这种标示是用防水和防泥浆的材料制作的,这更适合隧道掘进现场的使用。(见20、21条)
实际操作中发现在维修维护操作台等此类面板元件较多的箱体上,仅仅靠每个元件的背面标号来查找还不是最方便的方法,如果在此类元件背面贴上与正面铭牌一致的中文标签和标号将提高维修时的查找效率。(见14条)
随着进口元器件和各类仪表的使用,柜内不同输出电压等级的电源器件将增多,这将给准确快速维修带来一定的难度和安全隐患。为了有明显的区别,除了使用不同颜色的导线外,还需在每个电源元件上增加有文字说明的标签和元件标号。(见26条)
在每个线槽盖板的端口处贴上标签会给维护后柜内复原带来方便。(见5条)
柜门上贴的排版图除了美观外,更是为了现场维护操作人员的作为对比。(见22条)
23条是为了提高现场维修效率和速度而增加的。电气人员在一般情况下将不必随身携带厚重的图纸,可直接按照此表格进行检查。
另外正在考虑新的现场电缆的电缆标签的制作。传统的电缆排我觉得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现场安装的情况:字迹是手写的、字迹会因为记号笔的质量及所接触的泥浆而褪色、因为外形较电缆突出容易被扯断等等。新的电缆标签应该使用统一字体和统一规格,能够象贴纸一样使用方便,应能和电缆成一整体,即使电缆被收回也不会因为电缆间的摩擦而被拉掉。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够防止现场的水和泥浆对字迹的侵蚀影响,即使有泥浆沾上用水对标签表面清洗即可。
1. 柜内元件标签均为黄色。
2. 元件标签按照材料清单统计。文件保存路径为:...项目号/项目号+日期+“元件标签”._ls。
3. 元件项目字母和元件项目序号中间用一空格符隔开。
4. 字母数字字体均用swis bt。
5. 线槽标签以英文大写swis bt字体打印
6. 柜内中文标签均用隶书。
7. 柜内中文标签标准尺寸为30mm_12mm。
8. 端子标签尺寸为35mm_7mm。
9. 标牌应正确、清晰,易于识别,安装牢固。
gb/t11633-2000,3.5.4
10. 额定电压超过500v的配电板应设置警告标志。
gb/t11634-2000,7.1.2
11. 盘、柜的正面及背面各电器、端子牌等应标明编号、名称、用途及操作位置,其标明的字迹应清晰、工整、不易褪色。
gb 50171-92,3.0.4
12. 在每个电器元件上和近旁,应有与原理线路图相一致的元件代号,各对熔断器的近旁,应有熔片额定电流的标牌。
cb_/z342-84,7.8.a
13. 柜内元件安装完毕后,应立即按照材料表和原理图进行正确的标签粘贴。
14. 标签在元件附近的底板和元件本体上粘贴。位置要明显易于发现,尽量不遮盖元件主要型号为准,且不靠近人员操作位置。面板元件附近要贴上与板前铭牌一致的中文标签。
15. 熔断器应具有标明其熔芯额定电压、额定电流、额定分断能力的耐久标志。
gb/t11634-2000,4.8.7.4
16. 安装具有几种电压和电流规格的熔断器,应在底座旁详细标明其规格。
gb 50254-96,10.0.5
17. 集中在一起安装的按钮应有编号或不同的识别标志,“紧急”按钮应有明显标志,并设保护罩。
gb 50254-96,7.0.3.3
18. 对组合式元件要在其安装座和元件主体上都贴上标签,以使其在任何状态下都能起到标示作用。
19. 回路电压超过400v者,端子板应有足够的绝缘并涂以红色标志。
gb 50171-92,3.0.2.三
20. 在柜内贴上柜内熔断器的相关信息表格:包括熔断器标号,熔断器的电压等级,熔断器所使用熔芯的规格,所通断回路的中文定义等。且此表格贴在柜内熔断器位置附近。
21. 柜内如有plc-i/o模块,则要在柜内贴上此plc的地址表,以方便现场调试和维护人员查找地址。表中包括每一i/o的中文定义,所对应的元件标号等。
22. 柜门上贴上每一电柜的排版图
23. 柜门上贴上端子的接线表,包括进线电缆的编号等信息。
24. 有机玻璃防护板均贴上防护标示。
25. plc及变送器等贵重精密可调元件,均贴上警示标示。
26. 柜内有多个输出电压等级的电源器件时,每个电源均贴上电压等级数值。
27. 380v或220v面板指示灯旁均贴上警示标示。
扳金篇
本篇说明
2002.11(一)
对于电柜的扳金制作要求首先是能够为柜内电板提供一个可靠的保护箱体,同时必须拥有良好的接地。对于柜内的接地螺栓,在船舶标准中是明文规定使用铜制螺丝,可对其他行业电柜的柜内接地螺丝没有硬性规定使用。在本人实际生产中所碰到的柜内接地螺丝只是使用镀锌螺丝且由于使用焊接的方法固定在柜内,使得被焊接后的螺丝很快就发生锈蚀现象。况且电柜还要经过油漆烘漆等柜体防腐蚀和美观处理。这样一来接地螺丝反而成了“准绝缘螺丝”,其接地效果会大打折扣。现在只能采取本章第14条措施,希望以后能和扳金工序有直接的交流,能够以便解决这个问题。
对于本章11条是针对电柜在运输、定位、使用、保管过程中发生的,由于场地狭小而使电柜移动困难而想出的办法。
2003.06(二)
电柜的柜门将全部焊上接地桩而取代过去的接地螺丝。以解决以前“准绝缘”螺丝的问题。
1、 集控台表面应平整,边缘及开孔应光滑,无毛刺、裂口。
gb/t11633-2000,3.5.1
2、 外壳、手柄和漆层应无损伤或变形。
gb 50254-96,2.0.1.2
3、 各零部件应配合正确,门、抽屉等活动部件应工作灵活,紧固件、连接件应牢固无松动。
gb/t11634-2000,4.2.2
4、 活动门应设有止动器。
gb/t11634-2000,4.2.2
5、 如电柜活动门或面板处有元件安装,必须在面板元件开孔之间安排足够的线槽安装筋,以方便面板线槽的可靠固定和标准化的结线。
6、 每个柜的柜内和每块底板背面都要做相应明显的记号,以方便安装。
7、 所安装的元件要求质量良好,型号、规格符合设计要求,外观应完好,且附件齐全,排列整齐,固定牢固,密封良好。
gb 50171-92,3.0.1.一
8、 为了便于电柜接线和提高工作效率,电柜门铰链要能方便的拆卸,保证再次安装时的方便性和日后使用的可靠性。
9、 电柜的备用钥匙要用扎带捆于电柜内可靠安全处。其他集中收集。
10、 为了方便电柜底板接线完毕后底板的安装,要在底板最下处安装底板靠脚。
11、 电柜底脚槽钢开对称的>8mm孔,可以安装独立的活动轮,以方便电柜在特殊环境时的移动。
12、 保护及工作接地的接线柱螺纹直径应不小于6mm。专用接地接线柱或接地板的导电能力,至少应相当于专用接地导体的导电能力,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
zb/t u0603-89,10.7
13、 箱体上应设有专用接地螺柱,并有接地标记。接地螺柱的直径与接地铜导体截面、电气设备电源线截面的关系(对固定安装的电气设备)见表d。
cb_/z342-84,2.5.2
14、 电柜内的接地螺栓用铜制。如采用钢质螺栓,必须在电箱外壳上漆前用包带可靠地将其紧密包扎,以防止油漆覆层影响接地效果。必须保证箱壳完毕时接地螺丝无锈迹。
15、 不论电柜柜门上是否安装元件,都必须安装接地螺丝(规格见表d)。
排版篇
本篇说明
2002.11(一)
电柜的元件排版首先应考虑到元件的布置对线路走向和合理性的影响。对大截面导线转弯半径的考虑,对强弱电元件之间的距离放置,对发热元件的方向布置,为最大限度的防干扰对plc和其他仪器仪表相对于主回路和易产生干扰源元件之间的布置等等。这些都成为排版布置时必须综合考虑的问题。
为使柜内布置结构有一个统一性,把基本元素的间隔距离进行明确的规定是有必要的。这样无论图纸怎样不同,其基本排版结构将是统一的。
本人正在尝试cad在排版中的应用。虽然刚刚开始,还没有可直接借鉴的经验。但发现cad在这个方面的应用不但高效而且非常方便,一切排版工作都可以预先完成,而且其竣工资料非常的整洁和统一。借鉴一下cad/cam的概念,可以设想在条件都满足的情况下,在没有实际元件到位之前直接在底板上预制安装孔,这样的话,柜的制作效率就又提高了一步。
2003.06(二)
虽然收集电气元件资料和制作元件平面图的cad图库比较花费时间和精力,但如果能仔细做好的话以后的排版工序将完全改观。在制作图库时要注意字体、线型、线条颜色和宽度、图层设置这些因素的统一性。这样在一开始就有个规范统一的属性,将给以后的使用、扩展都会带来极大的方便。
在实际的应用中,使用cad这个工具来进行排版,最大的优点就是效率的提高。以前排版都要等到元件和材料完全到位后才能开始进行,而且还要把元器件来回摆放进行对比。这样很花时间,而且人的效率很低。自从使用cad图库进行排版后,这些工作都能在接受到图纸后立即进行,而且排版方案的修改非常的简单。即使元器件不能立即到位时,也可以直接在底板上进行放样,元器件一到马上就能固定,提高了时间和人的利用率,不再有等待的开销。甚至这个工序已经前移到设计环节中,为设计人员直接提供排版方案,使得设计人员能够把箱柜的外形和尺寸最优化。这会缩短整个产品的开发时间并且这可能进行并行工作!
当有些元件预制信号导线时,传统的做法是将其与柜内相应导线绞接后用绝缘包带包裹。但这样反而不能进行检查。如果连元件的可靠性都不能检查,还谈什么使用和维护呢。因此这些元件附近增加过渡端子以能够转接导线。(见57条)
1. 电气设备应有足够的电气间隙及爬电距离以保证设备安全可靠的工作(见表e)。
cb_/z342-84,1.6
2. 电气元件及其组装板的安装结构应尽量考虑进行正面拆装。
cb_/z342-84,7.3.4
3. 如有可能,元件的安装紧固件应做成能在正面紧固及松托。
cb_/z342-84,7.7.g
4. 各电器元件应能单独拆装更换,而不影响其他元件及导线束的固定。
gb 50171-92,3.0.1.二
5. 发热元件宜安装在散热良好的地方,两个发热元件之间的连线应采用耐热导线或裸铜线套瓷管。
gb 50171-92,3.0.1.三
6. 二极管、三极管及可控硅、矽堆等电力半导体,应将其散热面或散热片的风道呈垂直方向安装,以利散热。
cb_/z342-84,7.2.5
7. 电阻器等电热元件安装一般应安装在箱子的上方,安装方向及位置应考虑到利于散热并尽量减少对其它元件的热影响。
cb_/z342-84,7.2.8
8. 柜内的plc等电子元件的布置要尽量远离主回路、开关电源及变压器,不得直接放置或靠近柜内其他发热元件的对流方向。
9. 主令操纵电器元件及整定电器元件的布置应避免由于偶然触及其手柄、按钮而误动作或动作值变动的可能性,整定装置一般在整定完成后应以双螺母锁紧并用红漆漆封,以免移动。
cb_/z342-84,7.6
10. 系统或不同工作电压电路的熔断器应分开布置。
cb_/z342-84,7.2.4
11. 熔断器、使用中易于损坏、偶尔需要调整及复位的零件,应不经拆卸其他部件便可以接近,以便于更换及调整。
cb_/z342-84,7.3.2
12. 熔断器安装位置及相互间距离应便于熔体的更换。
gb 50254-96,10.0.2.
13. 不同电压等级的熔断器要分开布置,不能交错混合排列。
14. 有熔断指示器的熔断器,其指示器应装在便于观察的一侧。
gb 50254-96,10.0.3.
15. 瓷质熔断器在金属底板上安装时,其底座应垫软绝缘衬垫。
gb 50254-96,10.0.4.
16. 低压断路器与熔断器配合使用时,熔断器应安装在电源侧。
cb_/z342-84,7.2
17. 强弱电端子应分开布置;当有困难时,应有明显标志并设空端子隔开或设加强绝缘的隔板。
gb 50171-92,3.0.2.四
18. 端子应有序号,端子排应便于更换且接线方便;离地高度宜大于350mm。
gb 50171-2,3.0.2.五
19. 有防震要求的电器应增加减震装置,其紧固螺栓应采取防松措施。
gb 50254-96,2.0.3.4.
20. 紧固件应采用镀锌制品,螺栓规格应选配适当,电器的固定应牢固、平稳。
gb 50171-92,1.0.10
21. 新落料的导轨端头处均需剪斜口,以防工作时的意外。
22. 线槽应平整、无扭曲变形,内壁应光滑、无毛刺。
gb 50258-96,3.5.1.
23. 线槽的连接应连续无间断。每节线槽的固定点不应少于两个。在转角、分支处和端部均应有固定点,并紧贴墙面固定。
gb 50258-96,3.5.4.2.
24. 线槽接口应平直、严密,槽盖应齐全、平整、无翘角。
gb 50258-96,3.5.4.3.
25. 固定或连接线槽的螺钉或其他紧固件,紧固后其端部应与线槽内表面光滑相接。、
gb 50258-96,3.5.4.4.
26. 线槽敷设应平直整齐,水平或垂直允许偏差为其长度的2‰,全长允许偏差为20mm。并列安装时,槽盖应便于开启。
gb 50258-96,3.5.4.6.
27. 线槽的出线口应位置正确、光滑、无毛刺。
gb 50258-96,3.5.4.5.
28. 排版时所用的麻花钻和丝攻配合见表g。
29. 断路器和漏电断路器等元件的接线端子与线槽直线距离30mm。
30. 连接元件的铜接头过长时,应适当放宽元件与线槽间的距离。
31. 用于连接电柜进线的开关或熔座的排版位置要考虑进线的转弯半径距离。
32. 接触器和热继电器的接线端子与线槽直线距离30mm。
33. 其他载流元件与线槽直线距离30mm。
34. 控制端子与线槽直线距离20mm。
35. 动力端子与线槽直线距离30mm。
36. 中间继电器和其他控制元件与线槽直线距离20mm。
37. 电气元件的安装应符合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规定。
cb_/z342-84,7.2
38. 固定低压电器时,不得使电器内部受额外应力。
gb 50254-96,2.0.3.5
39. 低压断路器的安装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的规定,无明确规定时,宜垂直安装,其倾斜度不应大于5°。
gb 50254-96,3.0.2.1
40. 具有电磁式活动部件或借重力复位的电气元件,如各种接触器及继电器,其安装方式应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的规定,以免影响其动作的可靠性。
cb_/z342-84,7.2.3
41. 低压电器根据其不同的结构,可采用支架、金属板、绝缘板固定在墙、柱或其它建筑构件上。金属板、绝缘板应平整。当采用卡轨支撑安装时,卡轨应与低压电器匹配,并用固定夹或固定螺栓与壁板紧密固定,严禁使用变形或不合格的卡轨。
gb 50254-96,2.0.3.1.
42. 元件附件应齐全、完好。
43. 电器元件的安装紧固应牢固,固定方法应是可拆卸的。
cb_/z342-84,7.7.a
44. 紧固件应有镀锌或其他可靠的金属防蚀层。
cb_/z342-84,7.7.b
45. 电气元件的紧固应设有防松装置,一般应放置弹簧垫圈及平垫圈。弹簧垫圈应放置于螺母一侧,平垫圈应放于紧固螺钉的两侧。如采用双螺母锁紧或其他锁紧装置时,可不设弹簧垫圈。
cb_/z342-84,7.7.c
46. 采用在金属底板上搭牙紧固时,螺栓旋紧后,其搭牙部分的长度应不小于螺栓直径的0.8倍,以保证强度。
cb_/z342-84,7.7.e
47. 设备安装用的紧固件应用镀锌制品,并应采用标准件。
gb 50171-92,1.0.10
48. 当铝合金部件与非铝合金部件连接时,应使用绝缘衬垫隔开,以防止电解腐蚀的影响。
cb_/z342-84,1.3
49. 铝制构件与钢制件连接时,应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直接接触,防止产生电解腐蚀。
cb_/z342-84,2.3.2
50. 电源侧进线应接在进线端,即固定触头接线端;负荷侧出线应接在出线端,即可动触头接线端。
gb 50254-96,2.0.4.3.
51. 面板上安装元件按钮时,为了提高效率和减少错误,应先用铅笔直接在门后写出代号,再在相应位置贴上标签,最后安装器件并贴上标签。
52. 按钮之间的距离宜为50~80mm;按钮箱之间的距离宜为50~100mm;当倾斜安装时,其与水平线的倾角不宜小于30°。
gb 50254-96,7.0.3.1.
53. 按钮操作应灵活、可靠、无卡阻。
gb 50254-96,7.0.3.2.
54. 集中在一起安装的按钮应有编号或不同的识别标志,“紧急”按钮应有明显标志,并设保护罩。
gb 50254-96,7.0.3.3.
55. 有机玻璃的螺杆支撑要在元件安装后立即完成,安装位置必须和带电导体的最短直线距离符合表e中的规定。
56. 电器的接线应采用铜质或有电镀金属防锈层的螺栓和螺钉,连接时应拧紧,且应有防松装置。
gb 50254-96,2.0.4.4.
57. 当元件本身预制导线时,应用转接端子与柜内导线连接,尽量不使用对接方法。
58. 设备的外壳应能防止工作人员的偶然带电部分。
cb_z342-84,1.8
结线篇
本篇说明
2002.11(一)
结线首先就是要保证导线的截面能够承载正常的工作电流,同时要考虑到由于柜内元件的损耗发热,使得温度要比柜外高的特点留足余量。对于控制电路的结线就是要考虑其在特殊条件下对抗拉强度的保证。
本章中对控制电路导线的颜色以其导通的电压等级来区分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有明显的用意:对于操作维护维修的人员来说就相当于明显的标示了对电压危险程度的分级也大致示意导线所使用的回路。而且柜内使用不同颜色的导线也能一定程度的减少维修人员维修时的枯燥情绪。(试想,如果柜内是清一色黑色的话——)
对于主线路的标示(黄,绿,红)通常情况下是使用三色绝缘包带对主电路的包裹来实现的。但是就要受到就包带本身质量,工人包扎的熟练程度等等因素的影响。如果使用了市场上的成品彩塑套,就使得这道工序简便许多。同时整个主电路的标示看起来就非常统一整齐。
控制柜的柜门上都有按钮等元件,就使得柜门上备用线的放置就极其必要。因为在现场针对实际工况而修改和增加电路是有极大可能性的,而柜门上的线束通常是使用缠绕管保护,就使得在现场对柜门上元件增加导线的情况就显得特别的麻烦。所以备用线的颜色也是非常显眼的黄色,这样对柜内修改增加过的回路也会一目了然。(见55-57条)
控制线路的接线线端处理必须使用专用铜接头和与其匹配的标准压接工具。在厂家中发现其控制线路线端的处理竟然使用斜口钳的刃部进行剪切式压接或使用其他钳具的受力平面进行平面挤压式压接。但使用这些方法的最大问题就是每个线端接头的压接质量都会随着接线人员本身的握力,接线人员手腕的疲劳程度而起很大的变化。握力过大会使铜接头和铜线一起被剪断。如果握力小一些,就只能保证铜接头暂时不和铜线分家,可是在一般的检查时这些问题根本不会被发现,就会给本身就很复杂的现场维修带来更多的“试题”。也就根本谈不上对产品质量的保证。所以对压接工具的要求是:必须是标准的和带棘轮机构的以对每一个铜接头压接质量的保证。
2003.06(二)
导线的颜色已经有了个完整的颜色标示规程,这将统一以后的柜内导线颜色使用给现场维护和使用带来一定程度的方便。(见23-29条)
由于柜内导线的集中排放,对于信号线的型号统一用屏蔽导线,以防干扰。对于信号线屏蔽接地问题将在接地及绝缘篇中讨论。
1. 配电板绝缘导线的最小截面积应为1.0mm2,对于低电平的电子电路允许采用截面积小于1.0mm2的导线(但不得小于电子设备制造厂对安装导线截面的要求)。截面积不大于8mm2时,其弯曲半径应大于其外径的3倍。配电板面板等活动部分的过渡导线,应有足够的可绕性。
gb t11634-2000,4.5.2
2. 连接导线的绝缘应是耐潮、耐霉及滞燃的,其绝缘电压等级为:
线路工作电压小于或等于100v时,绝缘电压等级应大于或等于250v;线路工作电压大于100v小于或等于450v时,绝缘电压等级应大于或等于500v。
cb_/z342-84,8.1.b
3. 导线应严格按照图纸,正确地接到指定的接线柱上。
cb_/z342-84,8.7.a
4. 接线应排列整齐、清晰、美观,导线绝缘良好、无损伤。
gb 50254-96,2.0.4.2.
5. 外部接线不得使电器内部受到额外应力。
gb 50254-96,2.0.4.5
6. 接线应按接线端头标志进行。
gb 50254-96,2.0.4.1.
7. 连接电源指示灯导线线径为1.5mm2。
8. 进入断路器和漏电开关的单回路线径最小为1.5mm2。
9. 单主电路线径最小为1.5mm2。
10. 开关跨接线路最小线径2.5mm2。
11. 进入变压器初级绕组最小线径为1.5mm2。
12. 控制线路电源跨接线最小线径为1.5mm2。
13. 控制线路最小线径为1.0mm2。
14. 面板控制回路至底板接线最小线径为1mm2。
15. 电压表导线连接导线用1.5mm2。
16. 电流互感器导线连接线用1.5mm2。
17. 面板备用线用1.0mm2黄色导线。
18. 柜内照明用线1.0mm2。
19. 面板至底板的控制线用多芯型软线。
20. 底板接线用软硬线。
21. 特殊情况:plc、_41、y41等接插件可用0.3mm2。当面板及柜内空间狭小时可用,但必须经负责人同意。
22. 主电路导线头、尾端部及中间一律用彩色塑套管进行标示(黄、绿、红)。
23. 工作电压为380v及以上的电源线用黑色导线连接。
24. 导线工作电压为ac220v的电源线用红色导线连接。
25. 导线工作电压为ac110v电源线用橙色导线连接。
26. 导线工作电压为dc36v电源线用紫色导线连接。
27. 导线工作电压为dc24v电源线用普兰色导线连接。
28. 导线工作电压为dc12v电源线用绿色导线连接。
29. 导线工作电压为dc5v电源线用白色导线连接。
30. 传感器信号及模拟信号线用白色导线连接,且最小截面为1.0mm2。
31. 电源指示灯连接导线颜色与电源电压等级相符。
32. 电压表连接导线颜色与其指示的电压等级相符。
33. 电流互感器线用黑色。
34. 电柜内所有接地线线端处理后不得使用绝缘套管遮盖端部。
35. 连接导线端部一般应采用专用电线接头。当设备接线柱结构是压板插入式时,使用扁针铜接头压接后再接入。当导线为单芯硬线则不能实用电线接头,而将线端作成环形接头后再接入。
cb_/z342-84,8.4.1
36. 如进入断路器的导线截面<6mm2,当接线端子为压板式时,先将导线作压接铜接头处理,以防止导线的散乱;如导线截面>6mm2,要将露铜部分用细铜丝环绕绑紧后再接入压板。
37. 截面为10mm2及以下的单股铜芯线和单股铝芯线可直接与设备、器具的端子连接。
gb 50258-96,3.1.3.2.(1)
38. 截面为2.5mm2及以下的多股铜芯线的线芯应先拧紧搪锡,或压接端子后再与设备、器具的端子连接。
gb 50258-96,3.1.3.2.(2)
39. 多股铝芯线和截面大于2.5mm2的多股铜芯线的终端,除设备自带插接式端子外,应焊接或压接端子后再与设备、器具的端子连接。
gb 50258-96,3.1.3.2.(2)
40. 设导线端部的绝缘剥除长度为l,当导线端部用管状接头(闭口)时,l取线芯插入管状接头套筒的长度l1再加上2~3mm,即l=l1+(2~3);当导线端部用板状接头(开口)时,l取线芯插入管状接头套筒的长度l1再加上1~2mm,即l=l1+(1~2)。
cb_/z342-84,8.3.2.a
41. 导线端部无接头的:对插入式接头,l取插入式接线板的插接长度;对环形接头,l取环形接头的长度以适当直线部分。直线部分的长度应按平垫圈半径考虑,使平垫圈恰好紧靠绝缘切口压在环形接头上,而不压到绝缘层上。
cb_/z342-84,8.3.2.b
42. 导线的规格和数量应符合设计规定;当设计无规定时,包括绝缘层在内的导线总截面积不应大于线槽截面积的60%。
gb 50258-96,3.5.5.1.
43. 在可拆卸盖板的线槽内,包括绝缘层在内的导线接头处所有导线截面积之和不应大于线槽截面积的75%;在不易拆卸盖板的线槽内,导线的接头应置于线槽的接线盒内。
gb 50258-96,3.5.5.2.
44. 剥除绝缘层时,不得损坏线芯,线芯和绝缘层端面应整齐并尽可能垂直于线芯轴心线。线芯上不得有油污、残渣等。
cb_/z89-88,3.3
45. 剥除导线绝缘应采用专用剥线工具,不得损伤线芯,也不得损伤未剥除的绝缘,切口应平整。
cb_/z342-84,8.3.1
46. 熔焊连接的焊缝,不应有凹陷、夹渣、断股、裂缝及根部未焊合的缺陷。焊缝的外形尺寸应符合焊接工艺评定文件的规定,焊接后应及时清除残余焊药和焊渣。
gb 50258-96,3.1.3.3.
47. 锡焊连接的焊缝应饱满,表面光滑。焊剂应无腐蚀性,焊接后应及时清除残余焊剂。
gb 50258-96,3.1.3.4
48. 压板或其他专用夹具,应与导线线芯规格相匹配。紧固件应拧紧到位,防松装置应齐全。
gb 50258-96,3.1.3.5.
49. 导线与电器元件间采用螺栓连接、插接、焊接或压接等,均应牢固可靠。
gb 50171-92,4.0.1.二
50. 套管连接器和压模等应与导线线芯规格相匹配。压接时,压接深度、压口数量和压接长度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的有关规定。
gb 50258-96,3.1.3.6.
51. 接头在压接前,应除去铜芯线上的橡皮膜、残渣及油污。
cb_/z342-84,8.4.3.b
52. 环形接头的绕圈方向应与接线柱螺母旋紧方向一致。
cb_/z342-84,8.4.4
53. 压接前检查接头,不得有伤痕、锈斑、裂纹、裂口等妨碍使用的缺陷。
cb_/z89-88,3.4
54. 电柜内所有接线柱除专用接线设计外,必须用标准压接钳和符合标准的铜接头连接。
55. 柜门面板控制线完成后必须放置至少20%备用线,最少为三根。
56. 备用线的柜内长度应以能连接柜内最远元件为准。
57. 如果面板无线槽,把备用线卷成100mm直径的线卷,并用扎带可靠固定在面板扎线攀处。
58. 盘、柜的电缆芯线,应按垂直或水平有规律地配置,不得任意歪斜交叉连接。备用芯长度应留有适当余量。
gb 50171-92,4.0.4.五
59. 柜内plc输入回路的布线尽量不与主回路及其他电压等级回路的控制线同线槽敷设。
60. 避免将几根导线接到同一接线柱上,一般元件上的接头不宜超过2~3个。当几个导线接头接到同一接线柱上时,接触应平贴、良好。
cb_/z342-84,8.7.d
61. 集控台应采用滞燃型船用多股绞合导线。对于传输信息的导线,应采取必要的防干扰措施。导线应敷设在走线槽内,或用夹线板固定。导线应可靠连接,并有放松措施。
gb/t11633-2000,3.2.4.2
62. 柜内电路导线载流量见表d。
63. 母线与电器连接时,接触面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连接处不同相的母线最小电气间隙见表f。
64. 端子等集中布置的元件的短接线不进入线槽,以方便检查和节省线槽排线空间。
65. 有半导体脱扣装置的低压断路器,其接线应符合相序要求,脱扣装置的动作应可靠。
gb 50254-96,3.0.3.2
66. 控制器的工作电压应与供电电源电压相符。
gb 50254-96,7.0.1.1
67. 带有接线标志的熔断器,电源线应按标志进行接线。
gb 50254-96,10.0.7
68. 螺旋式熔断器的安装,其底座严禁松动,电源应接在熔芯引出的端子上。
gb 50254-96,10.0.8.
69. 引入盘柜的电缆应排列整齐、编号清晰、避免交叉,并应固定牢固,不得使所接的端子排受到机械力。
gb 50171-92,4.0.4.一
70. 面板和柜体的接地跨接导线不应缠入线束内。
71. 外露在线槽外的柜内照明用线必须用缠绕管保护。
72. 面板接线的外露部分应该用缠绕管保护。
73. 橡胶绝缘的芯线应外套绝缘管保护。
接地及绝缘篇
本篇说明
2002.11(一)
柜内元件的接地导线要专放,如果采用并联方式将可能因为某一并点短路而产生危险。
对接地线的线端处理是借用电力检修时对接地挂线的要求。
2003.06(二)
门与柜体之间的连接线采用62mm镀锌屏蔽带连接。因为电带的柔性最好还事全裸的。且此屏蔽带端头的处理要使用o型铜接头进行压接,不得将屏蔽带直接固定。固定时要使用倒齿垫片以防止松动,和接触不良。(见30条)
当柜内有电子元器件的接地或者屏蔽线的接地时。此类弱电信号的接地铜牌排使用绝缘子与底板绝缘,但要预留一根与主接地排可靠连接的至少62mm的接地线,如果在调试时觉得此种接地悬空不利于系统运行时,再将此排与接地线连接。以提高信号接地系统的灵活性。
1. 接地装置的接触面均须光洁平贴,保证良好接触,并应有防止松动和生锈的措施。
cb_/z342-84,2.5.3
2. 电流互感器的次级线圈应单独可靠接地。
cb_/z342-84,7.2.11
3. 带有金属外壳的元件必须接地。
4. 具有铰链的金属面板上安装电器元件时,面板与金属箱体之间应设置安全跨接线。
cb_/z342-84,7.5.b
5. 在盖板、门、遮板和类似部件上面,如果没有安装电器设备,通常的金属螺钉连接和金属铰链连接被认为足以保证电路的连续性。
gb7251-1997,7.4.3.1.5.c
6. 集控台构架上应设有不小于2mm×15mm的接地铜排,并应有明显的接地标志。
gb/t11633-2000,3.2.4.6
7. 配电板每屏都应有可靠接地装置,装有电器元件的面板与构架之间,以及构架与底座之间,应可靠接地。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的次极绕组应单独可靠接地,接地处应设有耐久的接地标记;保护接地不应与工作接地共用接地线和接地螺钉。
gb/t11634-2000,4.7.1
8. 电器设备平时不带电而在发生故障的情况下易于带电的裸露金属部分应予以接地,但由一个用电设备的专用安全隔离变压器供电,且电压不超过250v的设备可不设接地线。
zb/t u06 03-89,4.14,b
9. 盘、柜、台、箱的接地应牢固良好。装有电器的可开启的门,应以裸铜软线与接地的金属构架可靠地连接。
zb/t u0603-89,4.14b
10. 盘上装有装置性设备或其他有接地要求的电器,其外壳应可靠接地。
gb 50171-92,3.0.1.七
11. 保护及工作接地的接地接线柱螺纹的直径应不小于6mm。专用接地接线柱或接地板的导电能力,至少应相当于专用接地导体的导电能力,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见表d)。
zb/t060389,10.7
12. 在接地的导体上,不应设置熔断器以及与绝缘极不相联动的开关。
gb/t11634-2000,4.8.3
13. 工作电压超过50v,装有电气元件的活动面板,构架应可靠接地。
gb/t11633-2000,3.2.4.5
14. 利用船体作回路的工作接地导体的型号和截面积应与绝缘敷设的那一极(或相)的导线相同,不得使用裸线。
zb/t u0603-89,10.6.1
15. 所有接地装置的紧固应牢靠,并均应设有弹簧垫圈或锁紧螺母,以防松动。
zb/t u0603-89,10.8.3
16. 接地装置紧固后,应随即在接触面的四周涂以防锈漆,以防锈蚀。
zb/t u0603-89,10.8.5
17. 金属软管不能用作保护导体。
gb7251-1997,7.4.3.1.5.a
18. 用于连接外部保护导体的端子和电缆套的端子应是裸露的,如无其他规定,应适于连接铜导体。
gb7251.1-1997,7.4.3.1.6
19. pen导线的截面积应按中性导线(n)一样的方式确定,最小截面积应是10mm2。
gb7251.1-1997,7.4.3.1.11
20. 二次回路接地应设专用螺栓。
gb 50171-92,4.0.1.七
21. 柜内自制铜排上的螺丝最小螺纹直径为6mm。
22. 接地铜牌上的端子允许多根导线共用一接地螺丝,但导线必须使用标准铜接头进行处理,且拧接紧密。
23. 柜内所有需接地元件的接地柱要单独用接地线接到接地体。元件间的接地线不得采用跨接方式连接。
24. 主触头在断开位置时,同极的进线端及出线端之间进行绝缘测量。
gb 50254-96,2.0.8.1.(1).
25. 主触头在闭合位置时,不同极的带电部件之间、触头与线圈之间以及主电路与同它不直接连接的控制和辅助电路(包括线圈)之间进行绝缘测量。
gb 50254-96,2.0.8.1.(2).
26. 主电路、控制电路、辅助电路等带电部件与金属支架之间进行绝缘测量。
gb 50254-96,2.0.8.1.(3).
27. 在标准大气条件下,配电板对地的冷态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mω。
gb/t11634-2000,4.6.2
28. 测回路的绝缘电阻时检查电板内有无不能承受实验电压的元件,如某些仪表、半导体器件等。
gb/t11634-2000,5.7.2.1
29. 二次回路结线施工完毕测试绝缘时,应有防止弱电设备损坏的安全措施。
gb 50171-92,1.0.12
30. 柜门与柜体的连接使用62mm镀锌屏蔽带。
31. 屏蔽带的固定要使用倒齿垫片。
32. 如果柜内有屏蔽线的接地,或者其他电子元件的接地。所使用的接地排要与主接地排绝缘,当需要与主接地排导通时再用至少62mm的接地线与之连
33. 柜门与柜体的柔性接地导体使用镀锌62mm屏蔽带。端头处理使用o型铜接头压接,不得直接将屏蔽带穿孔固定。
检查篇
本篇说明
2002.11(一)
电柜制作完毕后期的检查是针对整个过程的。其中线路连接的正确性是基本要素。检查将按照用户要求进行。
1. 检查电路时检查一路断开一路,以防止假回路的产生。
2. 当用万用表电阻档检查线路时,要断开变压器端子的一端。
3. 检查主电路的相位连接。
4. 重点检查接地线的连接。
5. 铜排的连接检查用0.05mm插片检查:<6mm。
6. 检查连接导线的型号、规格、使用的正确性。
cb_/z342-84,8.9.a
7. 检查线端接头的制作质量,连接应牢固。
cb_/z342-84,8.9.b
8. 检查线端标记的正确性及完整性。
cb_/z342-84,8.9.c
9. 检查导线布线和捆扎的质量。
cb_/z342-84,8.9.d
10. 通电时必须至少有两人在场。
11. 初次通电时检查时,不要同时合上两个回路。
12. 先检查所有电源回路电压,再检查控制电路动作情况。
13. 电源回路检查时,同时填写电源回路检查表格。
14. 主电路(接触器、热继电器、开关、熔座、端子)螺丝的检查用力矩扳手要符合表f规定。
15. 检查各个元件型号和图纸是否与材料表相符。
16. 设备铭牌、型号、规格,应与被控制线路或设计相符。
17. 检查螺丝是否有松动。
18. 具有主触头的低压电器,触头的接触应紧密,采用0.05mm×10mm的塞尺检查,接触两侧的压力应均匀。
gb 50254-96,2.0.1.5.
19. 电磁起动器热元件的规格应与电动机的保护特性相匹配。热继电器的电流调节指示位置应调整在电动机的额定电流值上,并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定值校验。
20. 出厂电柜内部清理干净。
21. 有机玻璃要安装完毕,有机玻璃的塑料薄膜需撕去。
22. 有机玻璃防护罩要贴上警告标语。
23. 柜内接地自制的接地铜排的所用螺丝直径不得小于6mm。
24. 当配电板额定电压大于500v时,其背面还应有不低于防护等级ip2_的防护措施。
gb/t11634-2000,4.2.4
25. 配电板用的电气元件应牢固地安装在构架或面板上,并有放松措施,便于操作和维修。与元件直接连接在一起的裸露带电导体和接线端子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至少应符合这些元件自身的有关要求。
gb/t11634-2000,4.3.2
26. 额定电压不同的熔断器,应尽量分开安装,当熔断器的额定电压高于500v,而其熔断器座能插入低额定电压的熔断器时,则应设置专用警告牌。如:当心!只能用660v熔断器等。
gb/t11634-2000,4.3.4
27. 有触及带电部分危险的熔断器,应配齐绝缘抓手。
gb 50254-96,10.0.6.
28. 有机玻璃的支撑螺杆必须套绝缘管
29. 有机玻璃板安装时固定时两面都要垫纸垫片,以达到防震效果。
表a
参考标准目录
标准 名称
zb/t u0603-89 船舶电器设备安装工艺
cb/z 128-98 舰船电器设备保养工艺
cb_/z 342-84 船用配电控制设备制造工艺
cb/t 3574-94 船舶配电板修理技术要求
cb/t 3575-94 船舶配电箱修理技术要求
cb_/z 89-88 电线电缆冷压连接技术条件
cb_ 394-88 冷压电线电缆接头
gb/t 11633-2000 船用机舱集控台通用技术条件
gb/t 11634-2000 船用交流低压配电板通用技术条件
gb/t 6988.3-1997 电器技术用文件的编制第三部分:接线图和接线表
gb/t 6988.6-93 控制系统功能表图的绘制
gb 13140.2-1998 家用和类似用途低压电路用的连接器件第2部分:作为独立单元的带螺纹型夹紧件的连接器件的特殊要求
gb 14048.2-2001 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低压断路器
gb 17196-1997 连接器件连接铜导线用的扁形快速连接端头安全要求
gb 17464-1998 连接器件连接铜导线用的螺纹型和无螺纹型夹紧件的安全要求
gb 4884-85 绝缘导线的标记
gb 50171-9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施工及施工验收规范
gb 7251.1-1997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一部分:型式试验和部分型式实验成套设备
jb/ t 5876.3-91 电器传动装置制图接线图和接线表
jb/t 9660-1999 行线槽
jb/t2436.1-1992 导线用铜压接端头第一部分:0.5-0.6mm2导线用铜压接头
jb/t2436.2-1994 导线用铜压接端头第二部分:10-300mm2导线用铜压接头
jb/t5875-91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接线图和接线表的绘制方法
jb 5877-91 低压固定封闭式成套开关设备
jb 6525-92 电器安装导轨
gb 50254-9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气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58-9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1kv及以下配线工程及验收规范
gb 4728 电气图形用符号
导线、汇流排、紧固件配用表cb_/z342-84,附录a
电流a 绝缘电线铜线线芯截面mm2 铜汇流排截面mm2 导电电路紧固用钢制螺钉或螺栓 导电螺柱
黄铜 铜
5-10 1 m5 m5
15 1.5 m5 m5
20 2.5 m5 m5
25 4 m5 m6
30.40.50 10 3_20.2_30.2.5_25 m6 m6
60.75.80 16 3_20.2_30 m6 m8
100 25 3_20.2_30 m8 m10 m8
120.15 35 3_25.2.5_30 m8 m12 m10
200 50 3_25.2.5_30 m10 m12
250.3 3_30 m10 m12
400 4_40 m12 m16
500-600 5_50 m16 m20
750.8 6_60 m20
1000 6_80 m20
1200.15 8_80
2000-3000 2_(8_80)
表b
表c
长方形截面金属排安全载流量上海地区低规表1-4
金属排尺寸(毫米)(宽度×厚度) 安全载流量(a)
铜排 铝排
一片 两片 三片 一片 两片 三片
25×3 300
30×3 355
30×4 420
40×4 550
40×5 615
50×5 755
50×6 840
60×5 900
60×6 990 1530 1970 765 1190 1510
60×8 1160 1990 2460 900 1480 1920
60×10 1300 2250 2900 1015 1770 2330
80×6 1300 1860 2390 1010 1430 1850
80×8 140 1490 2300 1160 1800 2310
80×10 1670 2730 3510 1300 2120 2730
100×6 1590 2170 2790 1250 1700 2200
100×8 1830 2690 3460 1430 2100 2680
100×10 2030 3180 4090 1600 2520 3200
120×8 2110 2990 3820 1670 2330 2970
120×10 2330 3610 4580 1820 2820 3610
表c
绝缘导线载流量计算表
截面积 mm2 系数 载流量 (al) a 载流量 (cu) a
0.75 9 6.75 10
1 10 10 16.5
1.5 11 16.5 30
2.5 12 30 32
4 8 32 42
6 7 42 60
10 6 60 80
16 5 80 100
25 4 100 122.5
35 3.5 122.5 150
50 3 150 210
70 3 210 237.5
95 2.5 237.5 300
120 2.5 300
表d
接地导体、螺柱关系表cb_/z342-84,2.5.2-表1
电源线导体截面 s mm2 接地铜导体件最小截面 q mm2 接地螺柱直径 mm
s<4 q=s,但不小于1.5 m6
4<120 q=1/2s,但不小于4 m8
s>120 q=70 m10
表e
主配电板裸主汇流排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cb_/z342-84,6.9-表8
极件间或相同额定电压v 最小电气间隙mm 最小爬电距离mm
<250 15 20
250-660 20 30
>660 25 35
表e
一般电气设备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cb_/z342-84,7.4.1-表9
额定绝缘电压v 电气间隙mm 爬电距离mm
<250 6 10
251-500 8 14
表e
集控台元件最小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表gb/t11633-2000,3.2.4.1-表5
额定电压v 电气间隙 mm 爬电距离 mm
额定电流<63a 额定电流>63a 额定电流<63a 额定电流>63a
<60 3 5 3 5
>60-250 5 6 5 8
>250-380 6 8 8 10
表f
接头连接力矩表cb_/z89-88,5.2.3-表4
螺纹直径mm 力矩值n_m
2,2.5 0.25-0.35
3 0.5-0.6
4 1-1.3
5 2-2.5
6 4--4.9
8 8.9-10.8
10 18-23
12 31.5-39.5
14 51-61
16 78-98
18 113-137.5
20 157-196
表g
麻花钻与丝攻配合关系表
丝攻螺纹直径 麻花钻直径
m4 3.4
m5 4.2
m6 5
m8 7
表h
回路电压(v) 导线颜色 回路电压(v) 导线颜色
5 白色 备用导线 黄色
24 普蓝色 12 绿色
110 桔红色 36 紫色
380 黑色 220 大红色
控制柜内导线颜色选用表
第6篇 励磁、控制保护、计算机监控系统设备安装安全技术规程
² 二次接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电流互感器二次侧严禁开路。
(2)电压互感器二次侧严禁短路。
(3)现场元件接线应符合相应区域施工项目(包括高处、临边、交叉等作业)的安全技术要求。
(4)对带电的盘柜,不得带电接线,应切断电源,接线作业前应确认无电,做好安全措施后方可进行作业。
(5)控制、保护电缆的屏蔽线接地应采用铜线引出至专用铜排统一接地,接地线不得悬空。
(6)剥电缆外皮、铠装应戴手套作业,以防刀具、铠装皮割伤手。
(7)盘柜内使用临时照明的应使用安全电源,电压应不大于36v。
(8)盘柜内使用电动工具钻孔、切割作业时,作业人员应佩戴护目镜,盘柜外壳应可靠接地。
² 励磁设备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设备开箱后暂不安装的设备应妥善保管,放置在符合贮藏环境要求的库房内。
(2)对励磁设备或回路进行绝缘电阻测试或交流耐压试验时,应先清洁设备,断开无关回路,按不同电压等级分别进行。非被试回路及设备应可靠短接并接地,被试电子元件、电容器的各电极在试验前应短接。
(3)励磁设备带电后应关好柜门、做好安全隔离,进行灭磁开关及磁场断路器操作时,工作人员应保持安全距离。
² 控制保护设备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的二次回路应只有一点接地,电压互感器的中性线不得接有可能断开的开关或熔断器。
(2)微机型继电保护装置柜屏内的交流供电电源的中性线(零线)不应接入等电位接地网。
(3)电流互感器的二次回路不宜进行切换。当需要切换时,应采取防止开路的措施。
(4)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中,除开口三角线圈和另有规定者外,应装设自动开关或熔断器。
² 计算机监控系统设备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盘柜、电缆屏蔽应按要求接入等电位接地体及主接地网。
(2)中控室及计算机室应装设抗静电地板,插拔监控模块时应佩戴防静电手套。
(3)中控室及现场“紧急停机按钮”应设明显标志,并设置保护罩。
(4)计算机监控系统网络接入、数据库程序修改、模拟调试应设专人指挥、统一协调。
² 带电调试应符合下列规定:
(1)盘柜及自动化元件送电前应检查绝缘,检查合格后方可送电。
(2)送电应填写操作票,并由专业调试人员操作。
(3)与其他安装、运行设备有联系的,应做好隔离措施,以防串电,引起触电事故和误动作。
(4)盘柜带电后应将柜门锁住,钥匙由运行人员保管。
² 监视屏、监视器、其他终端设备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设备安装前应对其安装部位、区域或房间依据设备安装的要求进行检查。
(2)移动设备就位时,防止倾倒伤人;位置狭窄处应防止挤伤人。
(3)设备加垫时,不得将手、脚伸入盘底。多面盘并列安装时,应防止挤手。
(4)对重心偏移一侧的盘,在未固定以前,应有防止倾倒的措施。
(5)装于墙上或抬架上的设备(如监视器),应做好临时支撑。埋入混凝土的基础螺丝,应待二期混凝土强度达到标准后方可紧固并拆除临时支撑。
第7篇 设备试运行质量控制规程
设备安装经检验合格后,还必须进行试运转,这是确保设备配套投产正常运转的重要环节。
(一)设备试运行条件的控制
设备安装单位认为达到试运行条件时,应向项目监理机构提出申请。经现场监理工程师检查并确认满足设备试运行条件时,由总监理工程师批准设备安装承包单位进行设备试运行。试运行时,建设单位及设计单位应有代表参加。
生产设备试运行条件有以下五点: (1)设备及其附属装置、管路等全部施工安装完毕,施工记录及质量控制资料齐备,并经监理工程师检查符合要求; (2)需要的能源等符合试运行的要求; (3)大型、复杂、精密仪器,试运行方案或操作规程已由安装单位编制完成,并经总监理工程师及建设单位审查批准; (4)参加试运行的施工人员熟悉设备的构造、性能、设备技术文件,掌握操作规程及试运行操作,安装单位完成了相关的技术交底; (5)经现场检查设备及周围环境已清扫干净,设备附近没有粉尘或噪声较大的作业。
[例题]设备安装完成后,需在设备安装单位自检达到试运行条件以及现场监理工程师检查并确认满足设备试运行条件后,经总监理工程师批准进行试运行。应参加试运行的单位有( )。(2005年考题)
a.建设单位 b.设计单位 c.生产单位
d.安装单位 e.监理单位
【答案】a.b.d.e
解析:本题考核知识点是设备试运行条件的控制,设备安装完成后,经设备安装单位自检达到试运行条件和现场监理工程师检查并确认满足设备试运行条件时,经总监理工程师批准安装承包单位进行试运行。应参加试运行的单位应有建设单位及设计单位参加。故应有a.b.d.e四单位参加。
(二)试运行过程的质量控制
监理工程师在设备试运行过程的质量控制主要是监督安装单位按规定的步骤和内容进行试运行。
1.设备试运行的步骤及内容
一般中小型单体设备如机械加工设备,可只进行单机试车后即可交付生产。对复杂的,大型的机组、生产作业线等,特别是化工、石油、冶金、化纤、电力等连续生产的企业,必须进行单机、联动、投料等试车阶段。
试运行一般可分为准备工作、单机试车、联动试车、投料试车和试生产四个阶段来进行。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试车的准备,后一阶段的试车必须在前一阶段完成后才能进行。
大型项目设备试运行的顺序,要根据安装施工的情况而定,但一般是公用工程的各个项目先试车,然后再对产品生产系统的各个装置进行试车。试运行中,应坚持下述的5步骤:
(1)先无负荷到负荷。
(2)由部件到组件,由组件到单机,由单机到机组。
(3)分系统进行,先主动系统后从动系统。
(4)先低速逐级增至高速。
(5)先手控、后遥控运转,最后进行自控运转。
2.设备试运行过程的质量控制
监理工程师应参加试运行的全过程,督促安装单位做好各种检查及记录,如:传动系统、电气系统、润滑、液压、气动系统的运行状况,试车中如出现异常,应立即进行分析并指令安装单位采取相应措施。
[例题] 设备安装检验合格后,经确认满足设备试运行条件,设备安装单位可进行设备试运行,试运行应由( )批准。(2007年考题)
a. 专业监理工程师 b. 安装单位项目负责人
c. 设备供应商 d. 总监理工程师
答案:d.
解析:设备安装单位认为达到试运行条件时,应向项目监理机构提出申请。经现场监理工程师检查并确认满足设备试运行条件时,由总监理工程师批准设备安装承包单位进行设备试运行。
第8篇 电气控制柜体及电气设备安装操作规程
一、总则
本柜体作业规定了低压配电产品的装配的内容与要求,适用于组装的各类低压配电产品如:开关柜、动力箱、配电箱、控制屏、台、母线插接箱。二、装配规程
2.1 在产品装配前,应对下列各项逐一进行检查,做好工艺准备。 2.1.1 结构应该符合该型号产品结构的要求,产品应有固定的安装孔。
2.1.2 门应能在大于90°角内灵活转动,门在转动过程中不应损坏漆膜,不应使电器元件受到冲击,门锁上后不应有明显的晃动。
2.1.3壳体焊接应牢固,焊缝应光洁均匀,不应有焊穿、裂缝、咬边、溅渣、气孔等现象,焊药皮应清除干净。壳体表面处理后,漆膜表面应丰满、色彩鲜明、色泽均匀、平整光滑、用肉眼看不到刷痕、皱痕、针孔、起泡、伤痕、斑痕、手印、修整痕迹及沾附的机械杂质等缺陷。
2.1.4产品上所有电镀件的镀层(包括元器件本身的电镀件的镀层及紧固件)不得有起皮、脱落、发黑、生锈等现象。
2.2 元器件选择及安装
2.2.1 产品内选择的电器元件和材料,必须符合认证产品要求和图纸的要求,在不影响产品内在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征得同意并得到相关批准进行认证规定范围内的代用。
2.2.2元器件必须采用取得强制性产品认证的厂家生产的合格产品,非认证产品不得使用。
2.2.3产品上的所有指示灯和按钮颜色应符合gb/t 4025-2003的规定,或符合原理图或接线图的规定。
2.2.4 所有元器件应按照其制造规定的安装使用条件进行安装使用,其倾斜度不大于5°,必须保证开关的电弧对操作者不产生危害,手动操作的元器件,操作机构应灵活,无卡阻现象。
2.2.5所有元器件均应牢固的固定在骨架或支架上,每个元器件应标注醒目的符号,使用的符号或代号必须与原理图或接线图一致。
2.2.6 辅助电路导线的端头与元器件连接时,必须穿导线号码管,标号应正确清楚、完善牢固、有永久的附着力,标号必须与接线图标号一致。
2.2.7安装的元件应操作方便,操作时不受到空间的妨碍,不能触及到带电体。
2.2.8安装在同一支架(安装板、安装框架)上的电器元件、单元和外接导线的端子的布置应使其在安装、接线、维修和更换时易于接近。尤其是外部接线端子应位于地面安装成套设备基础面上方至少0.2m,并且,端子的安装应使电缆易于与其连接。必须在成套设备内进行调整和复位的元件应是易于接近的。对于地面安装的成套设备,由操作人员观察的指示仪表不应安装在高于成套设备基础面2m处。操作器件,如手柄、按钮等等,应安装在易于操作的高度上;其中心线一般不应高于成套设备基础面2m。2.2.9开关器件和元件应按照制造商说明书(使用条件、飞弧距离、隔弧板的移动距离等等)进行安装满足电器元件产品说明书的要求,例如,满足飞弧距离,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要求。2.2.10保证一、二次线的制作、安装距离,发热元件应置于开关柜的上方,且应与绝缘导线保持一定得距离。
2.2.11同一批次的相同产品的装配应一致。
2.2.12元件或附件安装在相应的支架或安装板上,再将支架或安装板装在箱体上;或直接安装在箱体上。准确测量、调整安装位置后将其紧固,调整时不得重击零部件和电器元件。
2.2.13组装所用紧固件、金属件的防护层不得脱落、生锈。螺钉选择要与元件上的孔相配。紧固后螺钉露出螺母3-5个螺距,其螺栓的拧紧力矩。
2.2.14组装时要充分考虑接地连续性,箱体内任意两个金属部件通过螺栓连接时如有绝缘层均应采用相应规格的接地垫圈,并注意将接地垫圈齿面接触零部件表面,以划破绝缘层。
2.2.15安装因震动易损坏的元件时,应在元件和安装板之间加装橡胶垫减震。
2.2.16对于有操作手柄的元件应将其调整到位,不得有卡阻现象。
2.2.17装配后将元件上拆下的紧固件、保险芯、开关盖、把手、灭弧罩等全部安装好。
2.2.18各种防护板应安装到位。
2.2.19 电器元器件装配后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应符合相关规定。
2.2.20各类元器件的安装要求如下:
2.2.20.1框架式低压断路器
(1)架式低压断路器相对比较重,一般宜安于屏后的下方,并应采用机械强度较大的角钢作为安装板。
(2)将开关体按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装置在开关柜底座里,摇动操作手柄使本体能在导轨中前后滑动,开关的三相主触头及辅助电路的滑动触头能随之接通与断开,使接通、试验、断开三个位置符合说明书要求。
(3)应通电检查各脱扣器是否灵活,合、分闸是否灵活可靠。
2.2.20.2塑料外壳式低压断路器。
(1)塑料外壳式低压断路器打开外壳才能进行安装,要防止外壳的机械损坏,它的接线通过接线螺杆实现,应注意其接线螺杆与屏板孔的爬电距离,避免造成绝缘强度不够而短路。
(2)断路器上端留有足够的飞弧距离,具体参照各型号规格产品的使用说明书。
(3)塑壳断路器进线端的相间隔弧板必须装牢固,以免在合闸或承受短路电流时造成相间飞弧故障。
(4)低压断路器的静触头(上进线端)应与电源引进的导线或母线相连,而接到用电设备的导线或母线应接到下出线端上。
2.2.20.3接触器类
(1)检查产品的铭牌及线圈上的技术数据是否符合图纸要求。
(2)接触器触头部分应平整,不应有金属碎屑烧伤的痕迹,触头的接触应紧密,各触头分合闸顺序且正确,触头表面不应有油污。(3)大中容量接触器动作时吸合力较大,将对周围怕震的电器产生不利影响,安装时必须考虑,一般将其安装在屏后下部。
(4)中小容量接触器采用瓦片型接触片压紧导线,接线时一定要把导线压紧。(5)接触器灭弧罩与金属器件距离应符合规定要求。
2.2.20.4熔断器类
(1)用相同电压等级兆欧表测量熔断器底座的绝缘电阻,阻值不小于1m欧姆。
(2)选择与孔径相符合的螺钉,紧固时不要用力过大,熔断器底座垫有橡胶衬垫或弹性纸衬垫。
(3)rl1型熔断器,为保证更换熔断体,旋出瓷帽后螺纹不带电,在接线时电源线接于下接线端即1号端子,用电设备应接于上接线即2号接线端子。
(4)接线时一个端子两根导线间应采用铜片隔离并将弹簧垫压平,以减少接触电阻,使其导电性能良好。 3.2.20.5热继电器安装:热继电器应垂直安装,调整和复位的热继电器元件安装在易于接近的地方;盖板向上,严禁倒装。热继电器的整定电流选择要与被保护电路的电流相匹配。
2.2.20.6电力电容器
(1)检查电容器外壳质量,瓷瓶不应有裂纹和缺口,引出线端连接用的垫圈、螺母齐全,充油电容器箱不应有膨胀和漏油现象。
(2)电容器分层安装,层间距离不小于50mm。处在同一水平的电容器间距,制造厂无规定时,间距不小于100mm。
(3)电容器必须采用多股软导线连接,且不应使电容器绝缘瓷瓶受力。
(4)电容器的外壳必须可靠接地。
2.2.20.7端子的安装:
(1)端子排应无损坏、固定牢固、绝缘良好,便于更换且方便接线,离地距离宜大于350毫米。
(2)强、弱电端子应分开布置,当有困难时,应有明显标志并设端子隔开或设加强绝缘隔板。
(3)电流回路应经过试验端子,其它需断开的回路宜经特殊端子或试验端子。试验端子应接触良好。
接线端子应与导线截面匹配,不允许小端子配大截面导线。
2.2.20.8电流互感器安装
(1)用相同电压等级兆欧表测量互感器绝缘电阻,阻值不小于1m欧姆。
(2)用万用表检查二次线圈是否完好,二次线圈不得开路,互感器外壳及二次线圈一端必须接地。
(3)各相电流互感器的中心线一般应安装在同一平面上,并与开关出线在同一垂直线上,穿心式电流互感器母线应位于孔中心的位置,不应使互感器受到外力,且注意互感器安装方向,不得装反。
2.3紧固件的使用
2.3.1用以固定元器件及压线紧固螺钉应拧紧,无打滑及损坏镀层现象,并有防松措施,拧紧后螺纹露出螺母或套扣的固定板长度2-5牙。不接线的螺钉也应拧紧。
2.3.2用以与壳体连接的元器件应采用爪型垫片,以保证与壳体接触良好,符合保护电路连续性的要求。
2.4 一次绝缘软母线
2.4.1 一次绝缘软母线的选择应满足回路额定电流的要求,其绝缘等级应大于各配电装置的绝缘等级,一般采用黑色铜芯导线。
2.4.2 软母线在配线时应拉紧挺直行线应平直齐牢,整齐美观,尽量减少重叠交叉。
2.4.3软母线可以在硬母线平弯机上进行弯曲,其弯曲半径不得软母线绝缘直径的三倍,但导线线芯和绝缘都不能损坏.
2.4.4根据铜芯绝缘导线的线芯截面来选择相应的接线鼻。
2.4.5根据接线鼻的尺寸,用电工刀削去导线两头的绝缘层,误差不超过±(1.5-2)㎜。导线削除绝缘层后,在导线芯表面不得有明显的划痕,以免弯曲时导线断裂,削去绝缘层后,应将线芯表面的污物和氧化层除去,以保证接触良好。
2.4.6将导线线芯插入接线鼻的圆管中,用压模或冷压钳压接,压接牢固,但线芯与接线鼻接触处,不得有明显的变形。
2.4.7多根绝缘导线并列在接线鼻铜管中压接时,伸入铜管的裸露部分应尽可能短。
2.4.8软母线在电器元件的接线端连接时,不应使接点受到任何附加应力。
2.4.9一次软母线一般采用绑扎线进行帮扎固定,特殊情况也可采用缠绕管绕扎,控制屏(柜)则一律采用行线槽固定线束。
2.4.10绑扎线的每扎距离保持在150㎜左右,拐弯处可适当加密,但不能再弯曲部分绑扎。绑扎线的圈数,以扎线与导线成正方形为基准,且最少不低于三股,绑扎线扎成后,接头应留在不可见部位。 2.4.11导线在穿越金属板孔时,必须在金属板孔上套上大小适宜的保护套。
2.5二次配线规程2.5.1根据过门线、接地线和固定压板安装位置确定导线总走向,固定线束采用bv系列导线,活动线束采用bvr系列导线,颜色一般采用黑色,应选用认证产品申报的厂家的ccc认证合格的产品。
2.5.2电压回路导线截面选用1.5平方毫米,电流回路选用2.55平方毫米的导线,特殊情况按要求选用。
2.5.3二次导线不允许有中间接头、强力拉伸导线及其绝缘被破坏的情况。导线排列应尽量减少弯曲和交叉,弯曲时对其弯曲半径应不小于3倍的导线外径,并弯成弧形,导线交叉时,则应少数导线跨越多根导线,细导线跨越粗导线为原则。
2.5.4布线时每根导线要拉勒挺直,行线做到平直整齐,式样美观。导线穿越金属板孔时,必须在金属板孔上套上合适的保护物,如橡皮护圈。
2.5.5导线束用阻燃缠绕管绕扎。2.6.6活动线束多于10根时,允许分束捆扎。
2.6.7二次线束用螺丝压板固定。2.6.8活动线束的活动部位两端固定时应考虑减少活动部位的长度和减少活动时线束的弯曲程度。2.6.9每一个接点接线最多不超过两根,当需要连接两根以上导线时,应采用过渡端子,以确保连接可靠性。2.6.10各类压接式端子必须用螺钉将插入导线压紧,不得有松动现象。
2.6.11当接线端子为螺丝连接时,多股导线必须采用相应规格的冷压接头。
2.6.12二次导线用螺丝、螺母、平垫、弹垫压接紧固,插入部件后,弹垫应压平。
2.6.13二次线与母线相接时,应在母线相接处钻φ5mm的孔,用m4螺栓、螺母、平垫、弹垫紧固。
2.6.14号码套管连接后应同元器件安装平面平行,标号字迹的方向符合国家国家制图标准线性尺寸的数字注法。
2.6.15号码套管字迹应按国家机械制图规定标准字体用打字机打印,字迹内容同二次接线图一致。2.6.16号码套管当导线连接后距接线端子距离为1.0~2.0mm,当无外力处于垂直位置时应不存在滑动现象。
第9篇 消防控制室、值班室设施设备消防设施操作规程
(一)固定消防设施是发现和扑救初期火灾的重要设施,必须在控制室的集中控制下实施有效的操作。
(二) 消防控制室的工作人员应熟练掌握各种控制功能,并坚持
24小时值班制度,每班不少于2人。
(三) 消防控制室应确保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灭火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确保高位消防水箱、消防水池、气压水罐等消防储水设施水量充足;确保消防泵出水管阀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管道上的阀门常开;确保消防水泵、防排烟风机、防火卷帘等消防用电设备的配电柜开关处于自动(接通)位置。
(四) 消防控制室在接受火警信息后,应履行如下规程:
迅速查明报警部位,利用对讲机通知巡查人员(或就近现场人员)现场核实火情;
1、系统误报,查找误报原因,登记备案,控制室消音复位。
2、火情确认,迅速通知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控制室确认火情后,值班人员立即将联动控制系统转入“自动状态”,拨打“119”火警电话报警,通知单位领导并启动《灭火疏散预案》。
2.根据现场情况及现场指挥部指令,消防控制室操作人员实施如下消防设施操作:
(1)、配合灭火组及疏散组随时控制、启动起火层应急广播,防排烟系统及相关的自动灭火设施。
(2)、通知配电室确保照明用电及消防设施、设备用电,确认消防设施、设备电源控制柜状态;关停中央空调电源。
3.根据火警现场火势情况及现场施救人员要求,消防控制室操作
人员操作监控以下消防设施:
(1) 空调机组是否停止。
(2) 楼梯间正压防烟系统和走道内的机械排烟系统是否启动。
(3) 根据现场情况,控制有关部位防火卷帘。
(4) 操控消防泵,监视有无启动信号反馈,并查证水泵运转状态。
(5) 根据水流指示器反馈信号,操控喷淋泵,监视有无启动信号反馈,并查证水泵运转状态。
(6) 监控气体灭火系统报警控制器和灭火控制室的信号反馈和动作情况。
(7) 若无反馈信号、自动控制功能失灵,立即通知设备保障组有关人员赶赴现场启动。
第10篇 饮水工程电气设备与自动控制安装施工方法规程
饮水工程电气设备与自动控制安装施工方法
1电气安装
(1)电缆敷设
1)电缆敷设前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a、检查土建的构筑物有无具备安装的条件;
b、编制作业指导书,进行安全和技术交底;
c、按设计和规范要求,安装好支架和桥架。支架、桥架应按规范安装;
d、检查电缆的规范、型号是否符合有关要求,根据设计要求,准确截取电缆,临时对电缆编号,并用相应等级的摇表测量电缆。
e、备足施工用的周转材料。
2)敷设要点
a、敷设时,不应破坏电缆沟的防水层;
b、敷设时,在电缆终端头与电缆接头附近须留有备用长度,敷设时,电缆不应拉直,或作波浪形敷设。
c、用机械牵引电缆时,其强度不宜过大,电缆应从盘的上端引出,避免磨擦拖拉,电缆上的机械损伤必须消除。
d、电缆敷设时的接头盒应按规范要求。
e、敷设时,不宜交叉,电缆应排列整齐,在必须和必要的地点加以固定,并及时装设标志牌。
f、直埋电缆的敷设是把电缆埋于地下沟道内,埋设深度,严禁把电缆敷设于管道上或管道下,敷设后的电缆应及时在其走向上装设标志牌。
g、电缆在沟内敷设时,当沟内电缆较多时,应设置水平托架,水平托架的设置应符合规范要求。
h、所有电缆不允许有中间接头,如有特殊情况,必须征求业主和工程师代表的同意。
i、接入设备前应仔细核对设备的标高和位置,以免尺寸有出入而影响电缆的安装,电缆接入设备时,应保证电缆由一个方向引入,接入端子并应排列整齐和对称。
j、采用新型热塑或冷塑电缆头,控制电缆采用美观统一的塑料夹套。控制电缆蕊线一律采用包塑压接头。高压电缆头要做耐压试验。
k、电缆鉴别,每根电缆敷设后需按电缆一览表在终端处编号,电缆标志采用塑料雕刻式模压金属,标志并列固定在电缆上,易于鉴别。埋设管道进口处亦需安装电缆标志板。主开关及其它设备的动力电缆在系统上必须保持正确的相序及相色,利用相色或特殊的蕊套圈鉴别电缆。
(2)配管和管线
1)配管前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a、根据图纸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决定配管的位置、路径,安装支架。
b、检查土建的构筑物是否己具备配管和穿线条件。仔细检查预埋及预留工作,不要有遗漏、重复和错误。
c、根据实测和设计要求,测绘出电线管的草图进行预制加工,并做好丝扣。
d、配备必需的工具和周转材料
2)配管
a、采用镀锌管,连接丝扣涂导电油膏,接头不焊接地跨线,镀锌管与桥架连接,宜在桥架上钻孔用卡子固定,不要焊接。
b、过伸缩缝的直管,在伸缩缝处应断开,用金属软管接通,两侧管端用钎焊接地软铜线跨接;电气设备连接,除配电箱外,都要用软管接头;
c、接线盒间的穿线管不允许有接头,进出接线盒的管端都用锁紧螺母固定,管口装塑料护口;
d、黑铁管在砼中敷设,内壁要防腐。其它地方敷设都要内外防腐。电线管敷设后,管内必须穿铁丝,铁线必须露出电线,且绑扎牢靠。
3)配线
a、配线前须检查所有电线管,是否己具备穿线条件,核对无误后,再集中力量穿线,穿线时,慢慢拉铁线一端,不能损坏导线的绝缘二层。
b、导线的颜色要有统一规定,易于识别,并据此备料。
c、穿管导线除用颜色区分外,还应表示出其它回路和连接要求的记号。
d、导线端头与设备连接时,使用包塑压接头,与照明器具连接时,线蕊搪锡直接连接,接线盒中分接头,采用绕接法,搪锡封死。用黄蜡带做底层绝缘,胶粘绝缘带密封。
e、在垂直钢管中,为减少管内导线本身重量所产生的下垂力,保证导线不因自重而折断,导线应在接线盒内固定。
f、敷设的导线应便于检查、更换。
(3)低压配电柜、控制箱(含户外),机旁箱的安装。
1)安装前的工作
a、检查所有的设备,查阅规范标准,核对设计图纸,确认所有设备是否合格,其安装规范及要求是否合理,如有出入,及时反馈给业主,及时解决;并做好记录。
b、检查土建的预埋件及基础是否具备安装条件。
c、检查开关柜、控制屏、电控箱的防潮、防变形和漆面等情况,确认完好后,就可准备安装。
d、做好设备的型钢基础,基础型钢允许不直接偏差大于1mm/m,全长不大于5mm,水平度偏差不大于1mm/m,全长不超过5mm,基础型钢应接地。
2)安装
a、配电柜,控制箱安装其垂直度误差≤1.5mm/m,水平偏关,相邻两柜顶部≤2mm,成列柜顶部≤5mm,盘面偏差相邻两柜边≤1mm,成列柜面≤2mm。
b、设备在安装和搬运时,必须做好防震、防潮、防变形和防损等安全措施,必要时,可将易损部件单独包装运输。
c、接入配电柜、控制箱、机旁箱的所有电缆应排列整齐,并在电缆(至少两端)挂小牌表明电缆型号、规格、回路编号等。
d、其余如空压机控制箱,吸泥机控制箱等设备配套供应的控制箱安装应按设备安装说明书要求进行。
e、二次回路的接线工作,应派熟练工人精心施工,并有一人作业,一人复核,且需进行绝缘检查,受电前,按规范的步骤进行逐项检查,确保一次受电、送电成功。
(4)电动机安装接线
1)安装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如基础验收,开箱检查等。
2)电动机接线之前,应先对电动机进行绝缘试验。
3)高压电动机必须视电动机的出厂日期、运输情况、现场环境等综合分析,是否需干燥和抽蕊检查。
(5)防雷接地
水质净化厂内,建筑物高度超过15m的,在其屋顶须装设避雷带,接地线采用砼中的钢筋。在土建接触焊接头处焊接跨线,用φ12钢,长150mm,并靠在接头处,两面满焊。砼柱下部应留出测试点和室内干线的接线柱。
(6)引进设备的配电设备,安装时应在外方专家的指导下进行。
(7)电气调试
电气调试由本公司专业调试单位进行,安装施工人员配合。调试前,编制作业指导书,指导工人调试工作。由供货商负责安装,调试的系统,我公司应积极做好配合工作。
2自控仪表安装
本工程自动化程度高,其运行离不开强大的自控系统的支持。我公司在自控系统安装中负责管子、桥架
、控制电缆的敷设,并配合专业厂商进行安装调试工作。
(1)熟悉图纸设计精神,根据业主和专业厂商的要求做好管子和桥架的敷设,其中管子中需穿铁丝。
(2)施工中必须协调专业厂商、工艺设备、工艺管道安装之间的联系。对于流量仪表及调节阀部分部件的安装尽可能在工艺管道安装时一起安装。
第11篇 公司产品检验测量试验设备控制规程
公司产品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控制规程
1.总则
1.1制定目的
为规范生产、检验及试验中检查、测量、测试之设备、工具的管理,以维持其准确度与精密度,特制定本规章。
1.2适用范围
本公司各部门所使用的检验,测量与试验之工具、量具、仪器、设备的管理,均适用本规章。
1.3权责单位
(1)品管部负责本规章制定、修改、废止之起草工作。
(2)总经理负责本规章制定、修改、废止之核准。
2.管理规定
2.1定义
(1)检验、测量与试验设备
用作验证产品某项(或某几项)特性是否符合既定规格之工具、量具、测试仪器等之总称。这些设备上必须有有效之“合格证”。本规章下文中简单统称这些设备为“检测设备”。
(2)基准设备
为本公司同类检测设备中具最高精确度之设备,它们的核准方法必须符合或可追溯至国际(或国家)标准。
(3)“参考用”之设备
若设备上没有有效之合格标识,一律视为“参考用”之设备,其所测得之数据仅可作参考使用。这类设备之管理体制由生技部负责,不受本规章管制。
2.2管理组织及责任
2.2.1品管部主管
为最终管理责任者,负有下列责任:
(1)建立及维持本公司检测设备校正系统,保证所有使用的“检测设备”均经校正,并能追溯至国际或国家标准。
(2)当校正用之国际或国家标准不存在时,须制定及记录校正之方法及标准。
2.2.2计量人员
品管部计量人员(或由品质工程师兼任)为检测设备管理者,负有下列责任:
(1)执行检测设备接收检查及保存有关证书。
(2)建立及维持“检测设备校正作业指导书”。
(3)执行及记录校正工作。
(4)填写检测设备一览表、检测设备校正记录、检测设备校正时间表等。
(5)培训执行校正作业和使用之人员。
2.2.3生技部
生技部为设备之维修、保养责任单位,负有下列责任:
(1)检测设备之操作规程及安全规程的制定。
(2)执行定期保养检查工作与维修工作。
(3)设备异常排除工作。
(4)设备履历、档案之建立与保管。
2.2.4使用单位
检测设备之使用者有下列责任:
(1)日常之保管、检查、保养工作。
(2)监察检测设备之计量检测有效期,及时通知送检、校正。
(3)选择合适之检测设备,掌握日常点检方法及其实施。
(4)发现使用、点检之异常,立即联络计量人员处理。
3.管理程序
3.1检测设备的购入
(1)所有检测设备的采购作业由各使用部门提出申请,经核准后由生技部统一采购。
(2)生技部应确保采购的检测设备附有校正证书(指其校正方法能追溯至国际或国家标准)。
(3)所采购之检测设备须由生技部、使用部门与计量人员会同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4)计量验收应包括一般性功能测试、校正证书复核,并实际校正。
3.2检测设备之校正
(1)除进厂时之检查及校正外,本公司所有检测设备至少一年校正一次,以确保其准确性与精密度。
(2)基准设备至少一年一次送至本地计量局或其他权威机构进行校正,并由该单位出具书面校正证明。
(3)检测设备之校正可利用相关之基准设备为参照,按校正工作指导书程序进行,由计量人员实施校正。
(4)检测设备无法利用基准设备校正时,应送外校正,其程序同基准设备之送外校正。
3.3校正环境控制
进行校正之作业环境须符合下列要求:
(1)校正环境温度应保持在室温25℃±5℃。
(2)校正室应保持干燥,相对湿度小于70%。
(3)当某检测设备要求特定的校正环境时,应确保符合要求。
3.4校正程序
(1)计量人员必须按照检测设备之送校日期,即在有效期满前,安排送外校正或厂内校正。
(2)由品管部制定厂内校正之《检测设备校正作业指导书》,计量人员依指导书要求之方法、步骤进行校正。
(3)使用者有义务在有效期满前报备、提醒计量人员作检测设备之校正作业。
3.5校正结果
(1)厂内校正之设备,由品管部在《检测设备校正作业指导书》上规定校正允收标准。
(2)计量人员根据作业指导书判定检测设备是否合格。
(3)送外校正之检测设备,根据校正机构提供之证书判定是否合格。
(4)经判定为不合格之设备,呈品管部主管决定处理方式:
(a)维修后重新校正,校正合格后继续使用。
(b)报废,并呈总经理核准。
3.6检测设备合格标识
(1)检测设备校正合格后应贴上有效之合格证。合格证内容应包括:
(a)检测设备编号。
(b)检测设备校正日期。
(c)有效截止日期。
(d)校正人署名。
(2)不合格之检测设备应采用有效识别方法,如标示“报废”或“待修”。
(3)凡没有合格证或有效日期逾期之检测设备均不可使用。
3.7检测设备之维护
(1)除经培训之校正人员外,任何人不能擅自调校检测设备。
(2)检测设备使用者应确保不因储存、搬运和使用而影响检测设备的精准度。
(3)使用者发现设备有异常状况,应立即向计量人员反馈。
3.8检测设备之维修
(1)发生故障,应报备生技部与品管部计量人员。
(2)生技部负责维修设备之硬件部分,确保其可操作性。
(3)计量人员对维修完成之检测设备,重新校正,并贴上新的合格证。
(4)若维修后虽可操作,但校正不合格,仍需进一步维修直至校正合格。
(5)若无法维修或反复维修仍不合格,应申请报废。
4.附
件
[附件]hb04-1《年度计量器具检定计划表》
第12篇 设施设备维修运行控制规程制度
设施设备维修运行控制规程
1目的
对设备的维修及维护保养进行控制,确保其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满足正常的运行需要。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小区/大厦公用设施设备的保养、维修及事故处理过程的控制。
3引用文件
《设施设备综合控制程序》
4术语和定义
应急维修: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故障或损坏,为尽快恢复其功能而采取即时的非计划预定的修理活动。
返修:对于不合格的产品所采取的措施,使其能满足预期的使用要求。
返工:为使不合格产品满足规定所要求而采取的措施。
5职责
5.1工程技术部负责设施设备维护、维修的控制和管理。
5.2维修中心、各小区维修组负责责任范围内设施设备的维护、维修与管理。
5.3常务副总经理负责“年度设施设备维修、保养计划”的审核与批准。
6程序要求
6.1维修流程图(附后)
6.2维修计划的制定
6.2.1维修中心、小区维修组负责制定本小区“年度设施设备维修、保养计划”。
6.2.2工程技术部负责对小区“年度设施设备维修、保养计划”进行审核,并在此基础上编制公司“年度设施设备维修、保养计划”。
6.2.3常务副总经理负责公司“年度维修、保养计划”的审核和批准。
6.2.4维修、保养计划有多项内容
具体内容包括:
a) 根据每台设备的使用性能和工作特点分别制定大、中、小修期限,维护保养内容及质量标准;
b)根据公用设施的性质特点分别制定定期维护保养的期限,维护保养内容及质量标准;
c)根据公司现有技术力量和操作能力,确定公司自行检修及委托外单位检修的设施设备清单;
d)年度计划分解,工时测算,及维护保养的时间安排。
6.3设备维护保养工作的实施
6.3.1设备的日常维护
6.3.1.1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由操作人员负责,应做到:整齐、清洁、润滑和安全。
6.3.1.2设备应加强日常维护保养
维修保养内容包括:
a) 擦拭、清洁机器外表;
b) 紧固外表易松动部位;
c) 检查外部零件及电气部分的完整性。
6.4.2设备的定期维护
6.4.2.1设备的定期维护由维修人员负责完成。设备维护保养规范中应包括设备定期维护的内容。
6.4.2.2定期维护包括多项内容
定期维护的主要内容有:
a) 彻底清洗、擦拭机器内外;
b) 检查、调整各部件配合间隙,紧固摆动部位,更换个别易损件;
c) 清扫、检查、调整电器线路及装置;
d) 疏通油路,添加润滑剂。
6.4.2.3定期维护分多个类别
具体分类有:
a) 一级保养
“一保”的作业内容就是对设备进行内部清洗,沟通油路,调整配合间隙,紧固有关部位及对有关部位进行必要的检查,一保工作具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其保养工作应在维修工的指导下,由操作员完成。
b) 二级保养
“二保”的作业内容除了一保的全部作业外,还要对设备进行局部解体检查,清洗换油,修理或更换磨损零件,排除异常情况和故障,恢复局部工作,检查并修理电气系统等。
6.4.3重要设备的维护
6.4.3.1配电房、冷水机组、燃油锅炉、电梯机房、水泵房是小区的重要设备。
6.4.3.2重要设备应由工程技术部制定详细的维护保养规程。
6.4.2.3重要设备的维护内容除包括定期维护的内容外还应包括其它内容
具体内容包括:
a) 重要设备长期停用,应定期进行擦拭、润滑及空运转;
b) 重要设备的润滑油料、擦拭材料和清洁剂必须严格规定使用,不得随意代用;
c) 重要设备需用的备件要根据供应情况优先准备。
6.4.4设备封存和启封前的维护
6.4.4.1设备封存前由使用部门通知工程部,工程部会同该设备操作工对设备进行清洁、润滑、防锈和性能检查。
6.4.4.2设备启封时应由工程部会同该设备操作工进行启封检查并试车。
6.5设施设备维修工作的实施
6.5.1日常报修
6.5.1.1设施、设备发生故障,小区管理处应及时填写报修单向维修组、维修中心进行报修。根据管理处的报修单,维修组派员维修,具体工作程序详见《日常报修规程》。
6.5.1.2注意事项
设施设备在维修过程中应注意多个事项包括:
a) 设备无法修复时,维修组应及时与报修部门联系,并提出处理意见;
b)维修人员对急修的赴修反应时间(接到通知到进入现场时间)不超过10分钟。
6.5.2巡查维修
维修组应安排人员对公共区域的公共设施设备进行日常巡查检修。在巡检过程中发现的一般故障由巡检人员现场修复,较大故障由巡检人员填写报修单向班组汇报,另行安排检修。
6.5.3设备的项修
6.5.3.1工程技术部应根据设备的实际情况,对劣化状态已达不到技术要求的项目,按实际需要派员进行针对性的修理。
6.5.3.2项修时,一般要进行部分拆卸、检查,更换或修复失效的零部件,从而恢复所修部分的性能和精度。
6.5.4&n
bsp; 设备的大修
6.5.4.1设备大修应该认真考虑,并列入年度维修计划。
6.5.4.1大修可由工程技术部或维修中心承担,也可委托专业单位进行。
6.5.4.2大修时要对设备进行全部解体,修整所有基准件,修复或更换磨损、腐蚀、老化及丧失精度的零部件,使之达到规定的技术要求。
6.5.5计划维修
计划维修按“年度设施设备维修、保养计划”实施。
6.5.7委托维修
对于委托维修的实施,小区的责任维修部门应派技术人员进行监督、检查。各有关部门应做好配合协助工作。维修完成后,应由责任维修部门和修理方共同进行验收,并填写“维修保养单”。维修方应在保质期内承担相应责任。
6.6设备的事故管理
6.6.1凡各种设备因非正常原因造成损坏,使精度、性能、功率降低甚至造
成不能使用,以及表面虽未损坏而内伤严重者,均称为设备事故。
6.6.2设备事故的性质
根据引发原因的不同设备事故分不同性质:
a) 责任事故:因人为原因(如违反操作规程)而造成的事故;
b) 质量事故:因设备设计、制造、安装等原因而造成的事故;
c) 自然事故:因遭受自然灾害而造成的事故;
d) 其他事故:凡不属于上述三类原因的事故。
6.6.3事故的处理
6.6.3.1公司发生设备事故后,由使用部门报告工程技术部。由工程技术部负责进行处理并修复。
6.6.3.2工程技术部会同使用部门对事故进行分析,填写“设备事故报告书”,做出处理意见。
6.6.3.3“设备事故报告书”经由使用部门和工程技术部经理签字后送总经理
批示、处理。
6.6.3.4设备事故经分析、处理并修复后,工程技术部应计算出实际损失,报送财务部。
6.6.3.5公司发生的各种事故,应由工程技术部在“设备事故登记表”内予以
登记。
7相关文件
《锅炉维修保养规范》
《电梯维修保养规范》
《空调维修保养规范》
《给排水设备维修保养规范》
《供配电设备维修保养规范》
《日常报修规程》
《电脑信息系统维修保养规范》
8记录
维修单
年度设备维修、保养计划
月度设备维修保养计划
设备事故报告书
设备事故登记表
公共区域巡查表
维修保养单
附:
维修流程图
日常维修
应急维修
计划维修
维修单
电话报修
维修保养单
实施维修
维修单签字确认
44位用户关注
37位用户关注
95位用户关注
11位用户关注
78位用户关注
60位用户关注
17位用户关注
52位用户关注
51位用户关注
98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