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职工不安全行为预防井下电气网络三大保护——保护接地规程,旨在确保矿井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防止因电气故障引发的事故。本规程主要涉及电气设备的接地保护、过电流保护和漏电保护,以规范职工操作行为,提高安全生产意识。
1. 保护接地
- 所有井下电气设备必须可靠接地,接地电阻不超过2ω。
- 定期检查接地线的完好性,严禁裸露、破损。
- 新安装或维修后的电气设备,需在通电前进行接地电阻测试。
2. 过电流保护
- 设备应配备过电流继电器,当电流超过设定值时自动切断电源。
- 维护人员需定期校验过电流保护装置的灵敏度和可靠性。
- 发现过载现象,立即查找原因,不得强行运行。
3. 漏电保护
- 所有电气设备应装设漏电保护器,确保设备外壳无电位差。
- 定期进行漏电保护器的动作试验,确保其正常工作。
- 检测到漏电情况,立即停止设备运行,进行检修。
1. 符合《煤矿安全规程》关于电气设备保护接地的相关规定。
2. 依据《矿山安全法》要求,严格执行电气设备的过电流和漏电保护措施。
3. 遵循企业内部的安全操作程序和设备维护保养手册。
1. 井下电气设备的接地电阻应控制在多少欧姆以内?(答案:2ω)
2. 当发现电气设备过载时,应如何处理?(答案:查找原因,不得强行运行)
3. 漏电保护器的作用是什么?(答案:确保设备外壳无电位差,防止漏电事故)
4. 保护接地、过电流保护和漏电保护分别针对哪种类型的电气故障?(答案:接地保护防止地电位升高,过电流保护防止电流过大,漏电保护防止设备漏电)
以上规程旨在提高煤矿职工的安全意识,确保井下电气网络的安全运行。每位职工都应熟知并严格遵守,共同构建安全的工作环境。
煤矿井下防止触电保护有:变压器中性点禁止接地、完善的保护接地系统、灵敏的漏电保护。对保证煤矿低压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避免各类事故的发生发挥着重要作用。保护接地、漏电保护、过流保护,通常称为煤矿井下电气网络的三大保护。这里主要谈谈保护接地有关知识。
什么是保护接地呢肯定有人说,保护接地就是由金属线把电气设备外壳和大地连接。这仅是片面的理解。保护接地就是用导体把电气设备中所有正常不带电部分的外露金属部分和埋在地下的接地电极连接起来,以防止人身触电的一项极其重要的措施。井下电气设备电压在36伏以上和由于绝缘损坏可能带有危险电压的电器设备的金属外壳、构架、铠装电缆的钢带等必须有保护接地。保护接地的主要形式有:保护接地网、主接地极、局部接地极、接地母线、连接导线与接地导线。
保护接地有什么重要作用呢从触电安全保护和直接短路两个方面来解释保护接地的重要作用。
1、有保护接地和没有保护接地情形下,设备外壳带电,如果人触及带电外壳的情形分析:没有保护接地:这是触电电流全部经过人体流入大地,形成回路,非常危险,可能导致触电身亡。
有保护接地:人体电阻为1000欧姆,规程规定接地电阻不得超过2欧姆,由于人体电阻远远大于接地极的电阻,因此只有接地电流的一小部分流经人体,大部分则从接地装置流过。
两者比较可以看出,有保护接地的情况下,人体在触及带电设备时相对安全多了。
2、若两台井下电气设备碰壳漏电,两相对地短路,如果短路电流不能使继电器动作,就存在危险电压。若将所有的电器设备的接地极都连接起来,形成接地网,此时就不是接地短路,而是直接短路,短路电流增大,从而使保护装置动作,切除故障。
我们再来谈谈保护接地网的构成。井下电气设备比较分散,而且供电距离又远,很难有一个集中的接地装置来满足保护接地的需要。因此,除井下中央变电所设置接地极外,沿途供电线路还埋设了许多局部接地极。利用铠装电缆的铅皮、钢带以及橡套电缆的接线,把分布在井底车场、运输大巷、采区变电所以及工作面配电点的电气设备(36伏以上)的金属外壳在电气上连接起来,这样就使各处埋设的接地极(局部接地极)也并联起来,从而形成一个井下保护接地系统,这就是井下保护接地网。
在现实工作中,有些同志认为电气设备的橡套电缆有接地芯线和设备金属外壳连接,就不用再埋设局部接地极了,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在井下保护接地网中,局部接地极是基础组成单元,接地芯线起一个连接作用,两者缺一不可。
区队在日常井下保护接地装置的检查与维修中应注意以下要点:应明确检查人员、检查时间、检查标准。凡有值班人员的机电硐室和专职司机的电气设备,在交接班时,必须由值班人员和专职司机对局部接地极、接地导线及连接导线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对于其它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则由维护人员每周至少进行一次表面检查,检查的重点是整个接地网的连接情况,使保护接地处于完好状态,一经发现接触不良,或有严重锈蚀情况,应立即处理。
15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