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1
本规程旨在确保在实验室或生产环境中配制和使用有机溶液剂的安全性,防止化学事故的发生,保护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同时降低环境污染风险,维护实验室或生产设施的正常运行。通过遵循这些规程,可以提高工作流程的规范性,提升工作效率,保证实验或生产结果的准确性。
篇2
本规程旨在规范化学品溶液的移动操作,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防止环境受到污染,同时确保生产流程的稳定和效率。通过明确的操作步骤和安全规定,可以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降低企业运营风险,保护企业的财产和声誉。
篇3
本操作规程旨在确保实验室人员在配制和使用氰化物溶液时的安全,防止因不当操作导致的化学事故。氰化物是一种高度有毒物质,其正确管理和使用对于保障员工健康和实验室环境至关重要。通过遵循此规程,可以降低潜在风险,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篇4
本规程旨在规范化学品溶液的移送操作,确保员工安全,防止环境污染,降低设备损坏风险,提高生产效率。通过遵循这些步骤,可以有效避免因操作不当引发的事故,保障工厂的正常运行和人员健康。
篇5
高氯酸溶液电解抛光是一项技术性强、危险性高的工作,其目的是通过电解反应去除金属表面的微观不平,提升材料的光洁度和耐腐蚀性。然而,高氯酸溶液具有强氧化性和腐蚀性,若操作不当,可能引发火灾、爆炸或化学灼伤等事故。因此,制定并执行这套安全操作规程,旨在降低风险,提高生产效率,确保生产环境的安全稳定。
篇6
本规程旨在确保在实验室或工业环境中安全地配制和使用氰化物溶液,预防意外事故,保护人员健康,并遵守环保法规。氰化物因其化学性质活泼,被广泛应用于电镀、采矿、化学分析等领域,但其毒性也需我们格外警惕。
篇7
本规程旨在确保在实验室或生产环境中,配制和使用有机溶液剂的安全性,减少化学事故的风险,保护人员健康,同时保证实验或生产的准确性。通过遵循这些规程,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防止环境污染,并遵守相关法规要求。
篇8
溶液操作规程旨在确保实验和生产过程中溶液的质量和安全。它有助于:
1. 提高实验精度:通过标准化操作减少误差,提高结果的可靠性。
2. 保障人员安全:预防化学物质对操作者的潜在危害。
3. 保护设备:防止溶液对实验器材的腐蚀和损坏。
4. 优化资源利用:合理配制和使用溶液,节约成本。
配制和使用氰化物溶液安全操作规程范文
① 氰化物不得与酸类放在一起,更不得将酸类物质带入氰 化物溶液槽内。氰化物溶液与酸溶液不能共用抽风机。经过酸液浸蚀过的工件在进入氰化物溶之前,必须对所粘附的酸类物质进行彻底清洗干净。要特别注意防止有肓孔和袋状的零件将酸液带入氰化物溶液中。
② 当操作者的手、脸及其它部位有割伤或皮肤破伤时,严禁与氰化物接角。如在操作中不慎氰化物接触了,应立即用清冲洗,并速去医院治疗。
③ 严格规定使用抽风装置和穿戴防护用品。接触氰化物时,绝对禁止进食和吸烟。
④ 配制氰化物镀液时,操作者必须站在上风方向,以防止中毒。
⑤ 盛放过氰化物的容器和工具以及工作场地,必须采用12%的硫酸亚铁溶液与5%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混合溶液进行消毒处理,再用水彻底冲洗干净。
⑥ 下班后,操作者应立即更换工作服及其它防护用品。必要时应对防护用品进行消毒.清洗,专柜保存,不准带到其它场所,同时,还要对手.脸及全身进行严格的消毒清洗。
⑦ 发现氰化物中毒时,可用手帕或药棉在1min内蘸吸五滴戊烯酯,同时在04%的高锰酸钾或双氧水(10ml双氧水加3ml水)溶液,并立即送医院抢救。
⑧ 氰化物的存放、称量及其溶液的配制,应有专人负责。
53位用户关注
88位用户关注
75位用户关注
65位用户关注
86位用户关注
21位用户关注
49位用户关注
83位用户关注
89位用户关注
91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