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全管理 > 安全操作规程 > 操作规程
栏目

灭菌器操作规程注意事项(11篇)

更新时间:2024-11-20

灭菌器操作规程注意事项

灭菌器操作规程注意事项

篇1

1. 在操作前,务必熟悉设备的使用手册,了解设备的功能和操作方法。

2. 检查灭菌器是否完好无损,特别是安全阀、压力表和温度计是否正常工作。

3. 确保灭菌物品干燥且无油脂,以免影响灭菌效果或产生爆炸风险。

4. 装载物品时,不要过满,留出足够的空间以允许蒸汽流动,保持灭菌均匀。

5. 关闭灭菌器门并确保密封良好,以防止蒸汽泄漏。

6. 开启电源,按照设备指示设定灭菌时间和温度,通常高温高压环境下121°c维持15-30分钟即可达到灭菌效果。

7. 灭菌过程中,不要离开现场,随时监控设备运行状态,如发现异常应立即断电并报告。

8. 灭菌结束后,待压力自然降至零点再打开门,切勿强行打开,以免烫伤或设备损坏。

9. 使用防护手套和护目镜处理热灭菌物品,防止烫伤。

10. 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检查,包括清洁灭菌室、检查密封圈磨损情况,及时更换损坏部件。

11. 记录每次灭菌过程,包括日期、时间、温度、压力等参数,以便追溯和质量控制。

1

2. 若遇到故障,不要自行修理,应联系专业技术人员处理。

请注意,以上操作规程仅为基础指导,具体操作应结合设备实际情况和所在行业的特殊要求进行。在使用压力灭菌器时,务必保持警惕,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

篇2

1. 操作前检查:确保设备完好,无损坏或异常现象。

2. 个人防护:佩戴防护装备,避免热力或化学物质伤害。

3. 遵循操作指南:勿擅自更改设置,严格按照设备手册操作。

4. 安全第一:灭菌过程中,不得离开现场,以防意外发生。

5. 记录与追踪:每次操作后记录相关数据,便于追溯和质量控制。

6. 维护保养: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及时处理故障,保持良好运行状态。

灭菌器操作规程旨在规范作业流程,确保灭菌效果,同时保障操作人员安全。请务必严格遵守规程,以实现高效、安全的灭菌工作。

篇3

1. 操作前检查:确保设备电源正常,各部件完好,安全装置功能正常。

2. 装载物品:合理摆放物品,避免堵塞蒸汽通道,保证灭菌均匀。

3. 操作过程:遵循设备操作手册,勿在运行过程中打开门盖,以免蒸汽喷出造成伤害。

4. 灭菌后处理:等待设备自动完成排气和干燥程序,切勿提前开门,以免烫伤。

5. 维护保养:定期清洁灭菌器内部,保持设备良好运行状态,延长使用寿命。

6. 故障处理:遇到异常情况立即停机,联系专业人员进行维修,勿自行拆卸。

7. 记录与追溯:每次使用后做好使用记录,以便追踪灭菌效果和设备运行状况。

在实际操作中,务必遵守上述规程,确保设备安全有效运行,保障工作环境的卫生与安全。

篇4

1. 操作前务必熟悉设备操作手册,了解设备性能和操作步骤。

2. 检查灭菌器是否完好,包括密封门、压力表、安全阀等关键部件。

3. 装载物品时,注意避免过密、过重,确保蒸汽能充分穿透,同时留出安全空间。

4. 确保灭菌器内无水分,否则可能影响压力和温度控制,导致灭菌不彻底。

5. 运行过程中密切观察压力和温度,异常情况立即停止并查明原因。

6. 灭菌结束后,等待压力自然下降至零再打开门,避免热气喷出伤人。

7. 记录每次操作的详细信息,如灭菌时间、温度、压力等,以便追溯和评估灭菌效果。

8. 定期进行设备保养,包括清洁、润滑和校准,以保持设备良好运行状态。

9. 遵守个人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眼镜、手套等,防止烫伤或其他伤害。

10. 发现故障或异常,立即报告并由专业人员进行处理,切勿自行维修。

以上规程旨在规范压力蒸汽灭菌器的操作,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安全。请每位使用者严格按照规程执行,以实现最佳的灭菌效果和设备管理。

篇5

1. 设备检查:在每次使用前,务必检查灭菌器的密封门是否完好,压力表、温度计等指示器是否正常工作。

2. 装载物品:正确装载物品,确保空气能有效排出,避免形成气泡,影响灭菌效果。易燃、易爆或对热敏感的物品不得放入。

3. 预处理:对于难以灭菌的物品,如油类或粉剂,需进行预处理或选择适当的灭菌程序。

4. 运行程序:遵循设备手册,选择正确的灭菌时间和温度,启动设备。灭菌过程中,人员不得离开现场。

5. 压力监控:注意观察压力表,确保压力在安全范围内,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导致灭菌不彻底或设备损坏。

6. 冷却与卸载:等待自动冷却或手动冷却至安全温度后,方可打开门卸载物品,避免烫伤。

7. 维护保养:定期进行设备清洁和维护,更换磨损部件,确保设备性能稳定。

8. 记录与报告:记录每次灭菌的过程和结果,以便追踪和审核。遇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并处理。

9. 安全操作:操作人员应接受专门培训,熟悉设备操作及应急处理措施,确保人身安全。

10. 持续学习:随着技术的发展,设备可能更新换代,操作人员应持续学习新的操作方法和安全指南。

以上操作规程旨在确保压力蒸汽灭菌器的有效使用和安全运行。请每位使用者牢记,严格遵守规程,以实现最佳的灭菌效果和最高的安全标准。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应时刻保持警惕,对任何可能影响灭菌质量的因素进行及时的调整和改进。

篇6

1. 操作前,务必穿戴防护装备,包括防毒面具、防护服和手套。

2. 确保灭菌室内无易燃、易爆物品,避免引发事故。

3. 在注入环氧乙烷时,要遵循慢速、均匀的原则,防止气流冲击引起爆炸。

4. 灭菌过程中,不可随意开启灭菌室门,以防气体泄漏。

5. 定期检查设备密封性能,及时维修破损部件。

6. 解析阶段,必须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进行,避免环氧乙烷积聚。

7. 记录操作日志,包括灭菌参数、设备状况等,便于追溯和改进。

8. 对新入职员工进行培训,确保他们熟悉并能正确执行操作规程。

在实际操作中,务必遵循这些规程,任何疏忽都可能带来严重后果。保持警惕,始终把安全放在首位,是每一位操作员的责任。

篇7

1. 操作人员需经过培训,了解设备性能和操作流程。

2. 灭菌前务必检查物品是否适合蒸汽灭菌,避免损坏。

3. 灭菌过程中,禁止擅自打开灭菌室门,以防烫伤或压力释放导致伤害。

4. 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校准,确保灭菌效果的可靠性。

5. 在灭菌过程中如遇到异常情况,立即停机并报告给专业技术人员。

6. 保持工作区域整洁,避免杂物干扰操作。

7. 熟悉应急预案,如遇紧急情况能迅速、正确地响应。

蒸汽灭菌器的操作需谨慎对待,遵循规程,以确保每一次灭菌都达到预期效果,保障医疗和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篇8

1. 操作前检查:

- 确认设备电源稳定,接地良好。

- 检查灭菌室内是否有异物,保证清洁干燥。

- 确认蒸汽发生器水位正常,避免干烧。

2. 装载物品:

- 不得超载,保持灭菌室内空气流通。

- 金属器械应分开摆放,避免堵塞蒸汽通道。

- 易燃、易爆或对热敏感的物品不得放入灭菌室。

3. 设定参数:

- 根据物品材质、大小选择合适的灭菌程序。

- 调整温度、压力和时间,遵循制造商的推荐值。

4. 运行过程:

- 启动设备后,密切观察仪表读数,确保压力、温度在安全范围内。

- 灭菌过程中不得打开灭菌室门,以免蒸汽泄漏或压力骤降。

5. 灭菌结束:

- 待设备自动冷却至安全温度后,方可打开门取出物品。

- 注意避免烫伤,使用专用工具取物。

6. 维护保养:

- 定期清理灭菌室,防止积垢影响灭菌效果。

- 检查安全装置功能,如压力阀、安全阀等,确保其正常工作。

- 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机并报告维修。

7. 记录与追踪:

- 每次操作应记录灭菌参数及结果,便于追溯。

- 对于重要物品的灭菌,建议进行生物指示剂监测,验证灭菌效果。

请所有使用者严格遵守上述规程,确保设备高效、安全运行,为我们的工作提供可靠保障。在操作中如有任何疑问,及时咨询专业技术人员,切勿自行处理。

篇9

1. 操作前,务必熟悉灭菌器的操作手册,了解设备性能和限制。

2. 使用专用防护装备,如手套、护目镜,以防热液或蒸汽伤害。

3. 不得超负荷装载,以免影响灭菌效果和设备稳定性。

4. 确保灭菌过程中无人擅自开启设备,遵守安全距离。

5. 设备运行中如出现异常声音、气味或压力指示异常,应立即停机并报告维修。

6. 灭菌后,等待设备完全冷却再打开门,防止热气伤人。

7. 记录每次操作的详细信息,包括灭菌条件、时间、结果等,以便追溯和改进。

8. 对于特殊物品,如生物制品,应遵循特殊灭菌程序。

9. 定期进行设备性能检查和校准,确保灭菌效果的准确性。

10. 培训新员工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紧急应对措施,提高整体操作水平。

以上规程需严格执行,任何疏忽都可能带来不可逆的损失。操作人员应始终保持警惕,将安全置于首位,确保灭菌工作的顺利进行。

篇10

1. 操作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熟悉设备性能和操作流程。

2. 在操作过程中,务必佩戴防护装备,避免烫伤和其他伤害。

3. 不得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运行灭菌器。

4. 设备故障时,勿自行维修,应及时联系专业技术人员处理。

5. 确保灭菌器周围环境干燥通风,防止电气短路。

6. 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温度进行灭菌,过短或过长都可能影响灭菌效果。

遵循上述规程,压力蒸汽灭菌器将能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有效发挥其灭菌作用,为相关领域提供可靠的消毒保障。

篇11

1. 操作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了解设备操作和应急处理。

2. 灭菌过程中禁止无人值守,防止意外发生。

3. 遵守个人防护规定,如佩戴防护眼镜和手套。

4. 对于特殊物品,如生物制品,需遵循特定灭菌指导。

5. 不得擅自修改设备参数,避免影响灭菌效果。

6. 发现设备异常应立即停机,通知维修人员处理。

7. 确保操作区域通风良好,避免蒸汽积聚。

8. 妥善处理废弃物品,遵守环保规定。

9. 灭菌后的物品应在指定区域冷却,避免烫伤。

10. 记录和保存操作日志,便于追踪和审计。

通过严格执行上述规程,我们能够确保灭菌器的高效、安全运行,为我们的工作提供可靠的支持。

压力蒸汽灭菌器操作标准操作规程范文

一、准备

1.操作者:戴圆帽,穿专用工作服、专用鞋。做好手卫生。

2.用物:笔、灭菌篮筐,压力蒸汽灭菌器处于备用状态。

二、操作

1.每日灭菌工作开始前清洁灭菌器。

2.检查电源、水、蒸气、压缩空气等,确保在正常工作状态。

3.预热:开启灭菌器电源,确认记录打印装置处于正常备用状态,预热灭菌器。

4.预真空灭菌器应在每日开始灭菌运行前空载进行b-d测试。

(1)使用自制b-d测试包时,要按标准要求打包。

(2)选择b-d测试程序,打开灭菌器清洁侧门,将b-d测试包置于灭菌篮筐中央,将灭菌篮筐置于排气口上方,关闭灭菌器清洁侧门。

(3) 按启动键,开始b-d测试。134℃条件下作用3.5-4min。

(4)b-d测试完毕按开门键,打开灭菌器清洁侧门,取出b-d测试包。

(5)判断测试结果并记录:变色均匀一致为合格,变色不均匀一致为不合格。

5.灭菌:

(1)评估待灭菌包:

1)敷料包重量不得超过5kg,器械包重量不得超过7kg;脉动和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常规待灭菌包体积不宜超过30cm×30cm×50cm,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常规待灭菌包体积不宜超过30cm×30cm×25cm。

2)待灭菌包包装严密、松紧适宜,外包装完整无破损、无补丁,洁净干燥;纸塑包装完整无破损,包内物品距封口处≥2.5cm,密封宽度≥6mm。

3)待灭菌包标签标识清晰、完整、正确,包括物品名称、包装者(核对者)、灭菌日期、失效日期等。

4)每个待灭菌包包外均粘贴有化学指示胶带(或每个纸塑包装均有化学指示色块)。

(2)在待灭菌包标签上,填写灭菌器编号、灭菌炉次。

(3)装载待灭菌包:

1)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的装载量不应超过柜室容积的80%;预真空和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装载量不应超过柜室容积的90%,同时不应小于柜室容积的10%和5%。

2)应使用专用灭菌架或篮筐装载灭菌物品,各灭菌包之间间隔至少2.5cm,利于蒸汽进入和冷空气排出,装载的包不得碰到灭菌炉壁。

3)尽量将同类物品装放一起灭菌,难灭菌的物件放上层,容易灭菌的物件放下层。混合物件灭菌时,布类敷料包、管道类放上层,金属类放下层。

4)手术器械包、硬式容器应平放;盆、盘、碗类物品应斜放,包内容器开口朝向一致;玻璃瓶等底部无孔的器皿类物品应倒立或侧放;纸塑包装应侧放,且纸塑包装放置时,纸面与纸面接触,避免塑料面与纸面直接接触,用专用架固定。

5)植入物及植入性器械灭菌时,还需加放生物指示剂进行生物监测。

(4)将待灭菌包推入灭菌器,进行灭菌。

1)按生产厂家的指引,选择合适的灭菌程序灭菌。

2)灭菌过程中,消毒员严守工作岗位,密切观察各参数的变化和各种仪器的运转情况并记录。

(5)灭菌完毕后卸载。

1)冷却:冷却时间>30min,禁止用手触摸各灭菌物品。

2)每批次灭菌完毕,消毒员应整理灭菌器打印记录,查看灭菌关键参数是否达标,确认灭菌过程是否合格,签名后保存至少3年。

3)灭菌物品冷却后,取出化学监测包或包内化学指示卡,检查是否合格,化学指示卡应保留存底。

4)检查灭菌物品是否有湿包。如发现湿包不得发放,分析湿包的原因,记录并处理。无菌包落地上或误放到不洁处应视为被污染,需重新处理。

5)将各灭菌物品分类放置在无菌物品存放间的柜内,注意按灭菌时间先后顺序摆放。分类放置各灭菌物品时,先确认包外化学指示物合格(可以看到包内化学指示物的还要确认包内化学指示物合格)、包装质量合格、标识质量合格。

《灭菌器操作规程注意事项(11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相关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