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1
甲磺尾气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旨在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防止由于不当操作导致的事故。通过严格执行规程,我们可以减少尾气泄漏的风险,保护环境,同时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效率。这不仅有助于维护企业的声誉,也有利于提升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企业的整体运营安全。
篇2
尾气焚烧炉操作规程旨在保证设备安全、高效运行,减少环境污染,同时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通过规范操作,可以确保尾气中的有害物质得到有效处理,符合环保法规要求,保障企业生产活动的合法性。此外,严格的规程执行还能降低设备故障率,减少维修成本,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篇3
尾气分析仪的安全操作规程旨在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使用者的安全,防止错误的测量结果导致的误导,同时也保护操作人员免受有害气体的潜在危害。通过规范的操作流程,我们可以:
1. 确保测试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为车辆排放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2. 防止仪器因不当操作而损坏,延长设备寿命,节约维修成本。
3. 保障操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减少职业健康风险。
篇4
尾气燃烧炉的安全操作规程旨在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防止因操作不当引发的事故,保护员工的生命安全,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生产效率,同时遵守环保法规,维护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声誉。
篇5
使用尾气分析仪的主要目的是确保车辆符合环保排放标准,减少空气污染。具体来说,它有助于:
1. 监控车辆排放:通过定期检测,及时发现超标排放的车辆,促使车主进行维修。
2. 提升空气质量:降低尾气污染物,改善城市环境。
3. 安全检查:确保车辆发动机性能良好,预防因排放问题引发的安全隐患。
4. 法规执行: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执法依据,执行相关环保法规。
篇6
尾气操作规程旨在确保汽车尾气排放符合环保标准,降低空气污染,保护环境,同时也保障车辆性能稳定,延长使用寿命。通过定期的尾气检测,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发动机问题,防止排放超标,减少有害物质如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的排放。此外,遵循此规程还能帮助车主节省燃油,降低维修成本,并确保车辆在交通管理部门的年检中顺利通过。
篇7
尾气脱硫系统的主要目的是去除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硫和其他硫化物,以减少对大气环境的污染,符合环保法规要求,同时也保护设备不受腐蚀,确保生产线的稳定运行。此外,通过有效的脱硫处理,还可以回收利用硫资源,实现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的双重提升。
篇8
尾气吸收塔的操作规程旨在保证工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尾气得到有效处理,减少环境污染,遵守环保法规,保护大气环境,同时也确保设备的稳定运行,延长其使用寿命。通过规范的操作,可以提高尾气净化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保障员工健康,维护企业形象和社会责任。
甲磺尾气岗位安全操作规程范文
1目的
规范操作程序,强化环保意识,提高操作水平。
2适用范围
适用于甲磺尾气岗位。
3 职责及职责范围
3.1 职责
3.1.1 遵守厂纪厂规及上级有关规定。
3.1.2 服从班长指挥,认真完成指令性任务。
3.1.3 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3.1.4 掌握本岗位的工艺流程、生产原理,不断提高操作技能。
3.1.5 增强环境意识,保护生态环境,降低能耗,减少数派污染物排放量,确保岗位环境达到环保要求。
3.2 职责范围
3.2.1 严格按本操作法规定进行生产过程控制,确保无泄漏事故发生,加强设备和仪表的维护保养,提高设备和仪表的使用寿命。
3.2.2 按照岗位责任区检查各个密封点,及时处理泄漏点。
3.2.3 负责本岗位卫生区卫生,垃圾要求分类存放。
4.1岗位执行标准
副产酸比重:1.13±0.003;副产酸浓度:26%±0.5%
5工作顺序
5.1反应尾气吸收系统
5.1.1 检查系统设备、管道、阀门是否正常。
5.1.2 液位控制:稀酸吸收罐液位高度为罐高的80%—90%,浓酸吸收罐液位高度为罐高的70%左右。
5.1.3 启动系统:确认稀酸吸收罐和浓酸吸收罐内液位在控制范围之内,开启冷却器及降膜吸收罐至降膜吸收循环泵、降膜吸收循环泵至降膜吸收器、稀酸吸收罐至稀酸喷射器的阀门,关闭其它阀门,启动稀酸喷射泵和降膜吸收循环泵。
5.2干燥吸收利用喷射泵和碱吸收塔,进行两次吸收,干燥前打开干燥釜上真空阀,开启真空泵进行干燥吸收。
5.3 真空系统
保证精馏水槽水位在2/3以上,当精馏或反应岗位需要真空时,开启真空泵,并随时检查水的酸碱度,适时加循环水保证ph值在7以上。
5.4备碱:关闭碱泵出口去二楼的阀门,打开去碱贮罐阀门,开碱泵向碱贮罐内输送液碱,待达到3/4处时停泵。
5.5 处理污水
(1)当污水池水位超过2/3时,开启污水处理仪,并开启污水上水泵,污水通过污水自动处理仪后流入2#沉降池,此时检测处理后水的ph值,看是否在7-9之间,若超出,可修正处理仪设定值。
(2)经沉降过滤后的水进入清水池,由污水泵送至车间循环使用。
5.6 按岗位责任区进行巡回检查,及时发现并消除泄漏点。
6 应急措施
6.1泄漏
6.1.1 气体泄漏
若气体泄漏,马上开启碱吸收系统进行吸收并通知相关岗位进行处理。
6.1.2 液体泄漏
发生液体泄漏时,首先要关闭或制止泄漏点,加碱中和并用大量水冲洗。
79位用户关注
25位用户关注
22位用户关注
54位用户关注
57位用户关注
35位用户关注
11位用户关注
22位用户关注
40位用户关注
85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