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企业安全防火管理规定
为消除安全隐患,预防火灾发生,做好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防患,特制定本管理规定。
贯彻以“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落实:“谁主管,谁负责”及“安全自查,隐患自除,责任自负,接受监督”的原则。
一、宣传执行消防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消防技术标准。制定落实消防安全制度、操作规程和重点部位消防工作方案。
二 、公司及各部门实行安全防火责任制。成立安全消防防火管理领导小组,明确安全防火责任,制定灭火和疏散预案,定期进行消防安全防火常识教育,检查、维护消防设施,及时消除火灾隐患,按规定设置消防防火安全疏散标志,保障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畅通。
三、禁止明火作业,如急需时,必须请示防火负责人(由各部门指派,上报备查),经批准后方可作业,同时必须指派专人死看死守管理好现场。
四、配置消防设施和器材,设置安全防火标志,落实管理制度,定期检查。
五、汽油、柴油等一切易燃易爆和酸、碱类腐蚀性物品,要设专人指定地点保管,不得到处堆放。
六、吸烟须到指定地点,吸烟后必须将烟火彻底熄灭,避免后患,违者罚款人民币50元。
七、饮水机、电热水壶等用电设施,由专人负责管理,上下班由责任人负责开关,若出现忘关一次,罚款人民币20元,再次双倍处罚。
八、任何部门及个人不得私拉电线,用大容量电器,要注意用电安全;杜绝长明灯,做到人走灯关,走前做好检查工作,忘关一次罚款人民币20元,再次双倍处罚。
九、工作中因个人过失和疏漏造成严重后果的,将承担相应的法律、经济责任。
第2篇 煤矿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保障实施
安全是人类生存和进步的需要,也是社会文明与发展的体现。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安全是人类永恒的主题,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对安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强化安全管理必须有职工安全工作作支柱,职工安全素质低是事故灾害的“天敌”,提高职工安全素质,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人生观和安全行为准则,遵循安全与生产经营一体化运行的客观规律,企业作为安全生产经营活动的实践主体,必须致力于建立一套安全生产经营的长效机制。
企业的安全工作,关键是全方位落实各项安全管理的保障实施,追求平安的最大化,力争安全事故的最小化,实现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和谐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一、 安全目标的建立
安全工作控制目标的下达,使安全生产经营工作真正成了硬指标和任务。也使各级安全生产经营责任更加明确和具体。煤矿企业要确保安全控制目标的实现,必须建立企业行政负责人为安全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安全第二责任人,部门领导为安全主要责任人的责任管理体系,基层领导为安全目标的落实者和执行者,广大职工为安全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二、安全教育实施
中国有“居安思危”的古训,居安思危是搞好企业安全工作的基本方略,也是安全生产经营的重要价值观念。安全教育的实质是把煤矿生产经营的管理活动建立在千方百计调动员工的自我重视安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方面,显然,抓安全意识的教育培训工作是做好安全工作的关键。
1、抓好安全的法制教育。要进一步组织员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等有关安全生产的主法,并根据不同的岗位学习相关安全的法律法规和企业安全管理规定。如:《煤矿安全规程》、《煤矿操作规程》等,通过抓安全的法制教育,努力提高全员安全观念和安全思想意识。
2、抓好安全的知识教育。由于我们每个员工、每个岗位都有各自的工作特点和安全问题,即使有了安全法制意识,还得要有安全防范知识。如:煤矿基础安全知识、煤矿井下安全知识、设备运行安全知识、通风安全知识、采掘安全知识,伤员救护知识、地面各工种安全生产知识等都有其内在规律和防范要领,所以我们要有针对性地举办相关安全知识培训教育。通过抓安全知识的教育,努力提高企业职工全员的安全防范意识。
3、抓好安全的规范教育。讲规范就是按章办事,按程序办事,也就是要求我们行业整个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特别是重点部门,要害岗位都要有严格的规范工作程序,按制度办事。各级管理者在研究和布置工作时都要强调安全问题,使安全做到逢会必讲,逢事必提,逢人必知,通过抓安全规范教育,努力提高全员的安全责任意识。
第3篇 浅谈如何加强油田企业的基层安全环保管理
工作的前提就是安全工作和安全管理,油田在我国发展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加强油田的安全环保管理工作是保障油田企业持续发展最基础的工作。
确保油田的安全环保管理的顺利进行,就要做到把安全放在首要位置。脚踏实地的落实贯彻到每个细节上。并且要大力加强员工的安全环保的意识。集中精力做好油田安全管理工作。
一、目前油田企业基层环保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 石油基层企业没有真正落实安全环保管理责任制
很多石油企业的基层单位落实属地的安全环保管理工作没有做到位,对于属地的部分的安全环保工作指示提出了问题和意见,而在问题和整改意见的落实上却没有做到位。没有把油田企业中安全环保管理的举措细致化,没有真正的对石油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环保工作进行严格的监督。另外,没有对岗位生产一线人员进行过系统的安全环保培训教育,基层单位工作人员的素质还有待提高。
( 二 ) 石油企业井控方面存在很多问题
部分石油企业在进行井下作业工程设计中,没有严格按照《油气井井下作业 井控技术规程》的标准进行执行,这就使得井下作业工程设计在很大程度上不能满足油田企业的要求。另外油田企业的员工没有从意识上充分认识到井控教育培训的重要性,也是导致井下作业工程设计中存在很多的问题。使得井下作业工程设计达不到标准的施工要求。
(三)油田生产隐患的排查和治理工作有待提高
油田生产过程能否顺利进行,油田生产隐患的排查和治理工作非常重要,这既是保障油田顺利生产的第一步,也是安全管理的重要步骤。但是目前石油生产过程中出现了生产设备落后整改缓慢的现象。这些陈旧老化的生产设备如果不及时更新,石油生产便存在着很大的隐患。可能导致石油生产的无法进行。
(四)石油生产过程中应急措施不到位
石油生产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我们在很大程度上不能确保石油生产过程中不出现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及时的做好石油生产的消防管理和基层的应急管理工作。但就目前情况看来,我国石油生产的应急措施还达不到标准,以及设备在很大方面存在着缺陷,这样使得我国石油生产过程没有保障。
(五)油田企业员工环保意识淡薄,
由于油田勘探与开发过程中对当地环境造成污染, 因而油田环保管理被提上议事日程。也正是因为油田企业员工对于油田企业环保工作的不重视,才造成了污水随意外排, 落地油到处可见的现象,这样不仅使得油田企业的形象受损,更是对于我们整个地球的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同时危害了人们的健康。
二、加强油田企业的基层安全环保管理
当前我国油田企业在基层安全环保管理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加强我国油田企业的基层安全环保管理势在必行。
(一)不断深化员工的安全环保意识
想要做好油田企业的基层安全环保管理,首先就是让油田企业的员工在思想上树立安全环保的意识。在企业文化的培养过程中就要对油田企业的员工灌输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的观念。对油田企业员工进行安全环保的生产意识和素质的培训。首先要制定油田企业生产的监管制度,让监管人员能够有严格的执行标准,其次就是加强油田企业员工的岗位责任培训,并结合实际的油田生产工作强化岗位责任以及提高安全生产监管人员的能力。让油田企业员工对于安全环保管理工作有更深一步的认识。
(二)建立有效安全环保管理制度,让员工按照制度执行
油田企业建立有效安全环保管理制度,才能保证企业员工在进行油田管理过程中能够依照制度办事。也才能是的油田企业在安全环保管理过程中能够有效的管理,对于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员工能够及时治理拿出方案对策。这样也能够使得企业油田的生产变得标准化流程化制度化,让企业员工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三)加强油田企业安全环保管理的教育和培训工作
想要油田企业员工能够在始终坚持“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的生产理念,就必须加强油田企业安全环保管理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企业员工在思想强化油田企业的安全环保管理意识,才有利于油田企业的安全环保管理体系的建立。通过教育和培训工作,能够让基层员工的提高安全意识和安全综合 素质。对于油田生产工作进行的监管人员更是要培养其监管和操作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企业油田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环保。让油田企业的生产工作能够顺利有效的进行。
(四)加强对油田企业生产的审核、 认证
为了保证油田企业在生产过程能够做到安全和环保的合格,对于油田企业加强审核和认证便的十分重要,验证质量健康安全环保管理体系的建立,更是确保企业健康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关键。对于油田企业生产的审核和认证,更是必不可少,在审核与认证是检查体系运作情况,严格执行体系中的审核与认证是保证体系健康发展的必要手段。对于油田企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纠正和完善,这才是保证油田企业能够顺利发展的关键。
第4篇 供电企业安全管理的七个结合
管理,是一门艺术,也是门学问。供电企业的安全管理,除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手段和措施,严格贯彻执行各项“安规”外,还必须把职工的政治工作、思想工作及电力用户的切身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安全教育要与敬业教育相结合
安全教育是供电企业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应常抓不懈,警钟长鸣,使职工在思想上绷紧安全工作这根弦。
车间、班组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时要理论联系实际,适时地对职工进行爱岗敬业教育,剖析一些因职工工作责任心差酿成的事故案例,从中吸取教训。正确引导职工处理好企业的安危与个人切身利益的关系;明白企业安全增效就是个人增收,企业盈亏就是个人得失,企业兴衰就是个人荣辱的道理;认清职工不敬业不尽责的危害。只有这样企业的安全工作才会“不用扬鞭自奋蹄”。
二、严格贯彻规程要与耐心疏导相结合
企业严格贯彻安全规程和耐心细致疏导是企业抓安全工作的两个重要方面。严格“贯规”必须采取强硬的手段和措施,突出一个“刚”字,不打折扣,不讲客观,不讲价钱,不降标准,监督考核到位,用安全工作规程规范工作程序,规范职工行为。严格“贯规”还要体现一个“柔”字,实行刚柔并举,把思想工作贯穿到安全工作的始终,做到严格“贯规”,把宣传工作、疏导工作做到前,使职工在思想上增强安全意识,在行动上自觉遵守,充分认清严格“贯规”是保证安全生产的需要,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需要,是保证个人安危的需要。
三、保设备安全运行要与保增供扩销相结合
设备安全运行和增供扩销是供电企业两大重要考核指标。设备安全运行是保增供扩销的基础和前提,增供扩销是设备安全运行的效益表现形式,离开设备安全运行就谈不上增供扩销,只抓设备安全运行而不顾增供扩销也没有实际意义,二者是统一的。为保增供扩销,生产管理部门要摆正位置,打破常规,科学合理安排检修设备,改变过去零星的轮修为集中划片、多家同时检修,避免多线、多户、多点停电现象发生,尽量减少同时停电线路条次,减少客户停电累计总时间,减少昼间和高峰用电时段停电,力求把最大的时间空间留给营销部门多卖电,让客户多用电。多卖电,让客户多用电。为保设备安全运行,企业负责人和营销部门要尊重科学,按规办事,切忌一味追求经济指标,盲目蛮干,冒险行事,违规操作,带故障运行,顾此失彼。
四、企业安全供电要与客户安全用电相结合
农电体制改革后,供电企业对农村供电所实行一体化管理。但是,农民的安全意识淡薄,农电市场还潜藏着诸多不安全隐患。从农村发生的人身触电伤亡事故看,供电企业都不同程度地承担了赔偿责任,且个别事故赔偿数额巨大,给企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因此,供电企业在日常的管理中要做到四个兼顾:兼顾安全供电与客户的安全用电,兼顾职工安全教育与农民安全用电宣传,兼顾供电设备改造与农民安全用电设施整治,兼顾供电职工技能培训与给农民传授安全用电知识,做到哪里有客户用电,哪里的客户就懂得安全用电常识。
五、安全工作要与思想工作相结合
在供电企业,安全工作和思想工作应该同台唱戏,分工不分家,行政干部在抓安全工作的同时,要重视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使无情的安全管理工作有情化,政工干部要积极协助行政干部做安全工作,竭力维护行政干部的管理权威,保证政令畅通,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各个生产管理环节,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促进作用。
六、处罚违规行为要与表扬奖励相结合
企业处罚违规行为是强化管理、规范安全工作秩序的重要手段,旨在达到教育违规责任人和引起广大职工的高度重视,避免类似违规现象的再次发生。处罚违规要严肃认真,铁面无私,不分亲疏,一视同仁。切忌打板子不痛不痒,避重就轻,姑息迁就,但是,处罚违规要宽严适度,奖罚结合,达到教育责任人和调动职工抓安全工作的积极性的目的。要重视宣扬先进典型,对那些在安全工作中做出成绩的职工给予表扬奖励,特别是对受处罚职工的微小进步更要及时给予充分肯定,以卸下思想包袱,轻松投入工作,营造一个“违规酿事故可耻,安全生产光荣”的良好氛围。
七、安规技能竞赛要与文化娱乐相结合
供电企业组织安全规程、规定等知识竞赛和专业技能比武,往往习惯于采取书面传抄答题知识竞赛和分点组织技能比武。这种形式普遍缺乏娱乐性、趣味性。职工参与知识竞赛和技能比武都希望有个激动人心的场面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生产技术要与工会、团支部密切配合,把安规知识竞赛和专业技能比武与开展文化娱乐融会贯通。组织形式由过去的单一性转向综合性,分点式转向集中式,应付型转向竞争型,使职工在娱乐中学安规知识,学专业技术,培养进取精神,提高综合素质,在知识竞赛和专业技能比武中丰富文化生活,陶冶情操,使企业领导和组织者在竞赛和娱乐活动中发现和选拔优秀人才。
第5篇 机动车维修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规范
(一)服务管理工作规范
1.具有与维修经营业务相适应的维修车辆停车场和生产广房设备、设施、技术人员及健全的维修管理制度。
2.厂区应设有用于客户接待、休息的场所,并应有客户休息的设施。
3.公示合法经营的有关证照、服务程序、主要的维修项目及其工时收费标准、服务承诺、维修质量保证期。所承诺的质量保证期不得低于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
4.公示投诉电话,要建立客户投诉的畅通渠道,对客户的意见、投诉要有答复。
5.公示企业负责人、技术负责人、质量检验员、接车员的姓名、岗位及照片。
6.接车、生产、交车、投诉、索赔、跟踪服务要做到有章可循、规范化、制度化。
7.实行定人定岗定责,落实岗位责任制度和岗位责任追究制度。
8.企业应编制维修工时定额表、工时费用明细表。
9.维修收费应合法、合理,符合维修行业的整体水平。
10.保证兑现对客户的承诺,为客户排忧解难。
(二)接车管理工作规范
1.业务接待室整洁、舒适,业务接待设施齐全。
2.接待员应身穿企业统一、整洁的工作服,佩戴工作胸牌,用语文明、迎送有礼。
3.接车员应具备中专以上学历、有汽车(摩托车)维修两年以上的从业经验,能熟练使用检测设备分析诊断故障,具备维修业务的综合处理能力和自觉服务意识。
4.实事求是确定维修项目,耐心与客户沟通,尊重客户的意愿和知情权。
5.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接待员应主动为客户解难释疑,指引客户办理业务手续。
6.接车员要向客户了解车辆故障情况和以往的维修情况,要与客户一起在现场核实行驶证、发动机号码、车架号码,要对车辆进行技术状况检查和故障诊断,并做好记录。不承修报废、拼装及来历不明的车辆。
7.确定维修项目时,要以检测诊断结果为依据。对维修车辆检测诊断后发现的可能引起行车安全的隐患或其它故障,应书面告知客户存在的问题,如客户不愿对告知的项目委托维修企业维修,应做好书面记录并让客户签字确认。
8.需会诊才能确认故障时,应事先告知客户企业有关会诊的规定,征得客户同意后,再组织会诊。会诊后,必须出具故障诊断报告。如出具诊断报告后,客户不委托修车时,可向客户收取诊断费用,并将诊断报告交客户。
9.接车员应向客户详细说明车辆技术状况、故障诊断意见、建议维修项目、作业内容、配件价格、维修时间和维修费用,并做好接车记录。
10.客户同意委托维修时,双方必须签订维修合同或托修单。合同的主要内容包括:维修项目、维修方式、修理周期、预计维修费用、质量保证期、违约责任以及新增项目的确定方式。
11.必须填写交接车清单,记录车辆装备情况,对车辆状态(包括发动机号码、车架号码)予以确认。交接车时,客户在交接车清单上签名认可。
12.如客户自带配件,要做好登记,双方对自带配件的质量责任做出书面约定。
13.要将接车记录、维修合同或托修单、交接车清单、故障诊断报告等资料归档保存。
14.若延期交车时,应提前通知客户并做好解释。
(三)质量管理工作规范
1.不超越核准的经营范围维修。
2.按照国家、行业或者地方的维修标准和规范进行维修。尚无标准或规范的,可参照机动车生产企业提供的维修手册、使用说明书和有关技术资料进行维修。
3.建立采购配件登记制度,做好进出台帐记录,记录购买日期、供应商名称、地址、产品名称及规格型号等,查验产品合格证等相关证明。进货票据要妥善保存。
4.应当将原厂配件、副厂配件和修复配件分别标识,明码标价,并在使用时告知用户。
5.对维修配件、材料的质量负责,不使用假冒伪劣配件、材料。
6.维修过程的每道工序都要检验,做好过程检验记录。
7.所有维修工序结束后,必须进行维修质量竣工检验,检验员检验合格、签名后方可通知客户接车。
8.对机动车进行二级维护、总成修理、整车修理的,应当实行维修前诊断检验、维修过程检验和竣工质量检验制度。
9.对机动车进行二级维护、总成修理、整车修理的,维修竣工质量检验合格的,维修质量检验人员应当签发《机动车维修竣工出厂合格证》。
10.对机动车进行二级维护、总成修理、整车修理的,应当建立机动车维修档案。机动车维修档案主要内容包括:维修合同、维修项目、具体维修人员及质量检验人员、检验单、竣工出厂合格证(副本)及结算清单等。机动车维修档案保存期为二年。
11.在质量保证期和承诺的质量保证期内,因维修质量原因造成机动车无法正常使用,且承修方在3日内不能或者无法提供因非维修原因而造成机动车无法使用的相关证据的,机动车维修经营者应当及时无偿返修,不得故意拖延或者无理拒绝。
12.在质量保证期内,机动车因同一故障或维修项目经两次修理仍不能正常使用的,机动车维修经营者应当负责联系其他机动车维修经营者,并承担相应修理费用。
14.对发生的机动车维修质量投诉,积极按照维修合同约定和相关规定调解维修质重纠纷。
15.对维修质量纠纷的车辆,维修经营者应保护当事车辆原始状态。
(四)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规范
1.厂区环境保持清洁,符合安全、防火和环境保护要求,厂房明亮、通风,各区域、岗位有标识。应设有总成修理工位、工具库房、配件库房和废旧件存放库房等。厂房各工位明显处张贴该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在重要区域(如发电房、油料房等)和特殊设备要于醒目处张贴禁止事项。
2.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完善安全生产条件,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教育,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定期检查和日常监督活动确保安全生产。
3.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置消防设施和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并定期组织检验、维修,确保消防设施和器材完好、有效。
4.设备、工具配备合理、齐全,性能良好,实行定置管理。
5.各类物资定置存放,堆放整齐,废旧物资及时清理。
6.维修人员着装企业统一、保持整洁,持证上岗。
7.修理过程中实行“三不落地”(工具不落地、配件不落地、废料油污不落地),保持工作场地的清洁。
8.如追加维修项目或更换配件,须由技术负责人确认,并征得客户同意后,方能实施,同时要追加工作单或在原工作单上补项。
9.严格领料制度,换下的旧件、领用待装的配件及维修过程中拆下待装的配件要妥善保管。维修工位不得存放在修车辆配件以外的其他配件。
10.需要用比较法判断配件性能时,应使用合格的标准配件,不得借用其他车辆的配件用作试验,用于比较试验的标准配件要集中保管。
11.非车间生产人员进入生产现场,须经企业同意、有关人员陪同。
(五)竣工交车管理工作规范
1.维修竣工后,应对汽车内外进行清理,并停放到竣工交车位置。
2.维修竣工及结算出维修费用后,及时通知客户,商定交车时间。
3.接待员陪同客户验车时,应对汽车的维修质量、技术状况、外观、内饰、附件、装备以及发动机号码、车架号码予以确认。客户认可后,应在交接车清单上签收。
4.应对客户提出的异议做出解释,协商解决,并及时向主管领导反映。协商不成时,可向行业主管部门申请调解。
5.竣工车辆离厂时,应提供维修项目表、工时费用清单、配件材料费用明细表、维修发票给客户。
6.维修费用结算后,将工时、材料明细单交客户,维修收费要使用合法收费凭证。
7.对于换下的配件、总成,托修方有权查验或带走,承修方应无条件满足托修方的查验或带走的要求。
8.未签发机动车维修竣工出厂合格证的机动车,不得交付托修方使用。
9.建立竣工出厂车辆的维修资料档案和结算档案,保存期为两年。
10.制定跟踪服务制度,建立跟踪服务档案,认真听取客户意见,做好处理记录。
第6篇 内贸系统批发、零售企业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内贸系统(含商业、物资、粮食、供销社,下同)批发、零售企业消防安全管理,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确保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安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结合内贸系统批发、零售企业的特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内贸系统消防安全工作实行“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和群众监督”的管理体制。批发、零售企业必须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同时,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和当地公安消防部门的指导、监督、检查。
第三条 本规定适用于全国商业、物资、粮食部门和供销社所属的批发、零售商店(场)、交易市场(中心)。
第二章 组织管理
第四条 批发、零售企业的上级主管部门对所属企业的消防安全工作,负有直接领导责任。企业的法人代表是安全第一责任者,要切实负起“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为便于工作,应由一名副职分管消防安全工作。企业的各部门应设防火负责人,岗位设消防安全员。推行安全目标管理,实行逐级和岗位防火责任制。企业解决不了的重大隐患,应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反映,同时要加强防范。上级主管部门对反映的问题,应认真研究,切实加以解决。对企业本身和主管部门能解决的重大隐患而不解决导致火灾事故发生造成严重损失的,要追究领导责任。
第五条 大中型批发、零售企业均要建立安全防火委员会,负责日常安全管理工作。500人以上的单位要配备专职防火干部,500人以下的可配备兼职防火干部。不足500人,但危险因素较大的单位,是否配备专职防火干部,由本单位自定。防火干部的变动应征得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并报当地公安消防监督机构备案。
第六条 企业必须建立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专职和义务消防组织,明确分工,实行责任区安全防火责任制,定期开展活动和演练。
第七条 企业要建立周安全日制度,规定时间进行安全教育和三防技能训练。开展安全普查,整改重大隐患。
第八条 实行承包、租赁和引厂进店的企业要与承包、租赁和引厂进店的单位签订防火安全协议。协议中既要明确消防安全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又要明确安全措施、监督检查和奖惩等内容。必须遵守本规定和有关消防安全法规,并按照有关规定配备必要的消防设施、设备、器材。
第九条 企业防火负责人职责:
(一)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贯彻消防法规和有关规定,完成上级部署的消防工作;
(二)组织制定各项防火安全制度,划分防火责任区域,指定区域防火负责人,抓好防火安全责任制和落实各项安全制度;
(三)对职工进行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和安全业务技术知识培训,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和灭火技能;事故隐患;
(三)熟练掌握本单位装备的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熟悉报警程序;
(四)发现火情,立即扑救,并及时报警。
第三章 火源管理
第十二条 严禁在柜台、交易、堆货场所、仓库、禁烟区内吸烟和使用明火。
第十三条 经营化学品、烟花爆竹等易燃易爆商品的商店(场),严禁安装火炉和使用明火。使用电器必须符合防爆要求。经营一般商品的商店(场)内确需安装火炉或使用明火时,必须经防火负责人批准,指定专人管理,落实防火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火、电炉实行专人管理,周围一米范围内不得堆放可燃物,炉门前应设灰档,炽热灰烬必需用水烧灭后倒在指定的安全地点,不准用汽油等易燃液体引火,不准靠近火炉烘烤衣物;
(二)火炉烟筒安装要严密,并与商品、柜台、货架、电线及可燃屋檐、门窗、顶棚等保持一定距离,或用阻燃材料隔开;
(三)确需进行电气焊作业时,必需指定专人监护、清除周围十米范围内的可燃物,备足消防器材并采取防止火花飞溅的保护措施,作业结束后要认真检查现场,防止留下火种;
(四)使用蜡烛、油灯照明时,要放置在安全地点,做到人离火灭。
第十四条 批发、零售企业的仓库和交易市场的堆货区,应按国内贸易部发布的《内贸系统仓库消防安全管理办法》执行。
第十五条 使用锅炉、炉灶、火炕、火墙、液化气等,需经单位防火负责人同意,安装、使用必须符合建筑设计规范和安全规定,并指定专人管理。
第十六条 设有办公室、休息室、业务洽谈室的批发、零售企业要加强对烟头、烟灰、火柴杆的管理,坚持做到“吸烟三不落地”。要加强对电器设备的控制使用,做到人离电断。
第十七条 大中型批发、零售企业的电工房、木工房、广告室和服装、食品加工车间、修理部等,要根据其特点制定相适应的消防安全制度,明确防火负责人,落实防火安全措施。
第7篇 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知识管理能力考核要求
1. 考核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必须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应当由主管的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
本要求适用于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
2. 考核对象
考核对象为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
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分为两类,第一类为煤矿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矿务局局长;第二类为煤矿矿长,分为井工煤矿矿长和露天煤矿矿长。
3. 考试方式
经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或省级煤矿安全培训主管部门审核,具备《煤矿安全培训规定》规定的学历和工作经历条件的主要负责人,方可进行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试。
考试应当在规定的考试点采用计算机方式进行,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题从国家级考试题库和省级考试题库随机抽取,其中抽取国家级考试题库试题比例占80%以上。试题分为判断题、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考试满分100分,80分及以上为合格。
考试不合格可以补考一次,经补考仍不合格的,一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考核。
4. 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包含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其中安全生产知识占80%,管理能力占20%。
安全生产知识考试内容分为了解、熟悉和掌握3个层次,考试比重为10%、20%和70%。
5. 考试要点
5.1第一类主要负责人考试要点
5.1.1安全生产知识
5.1.1.1 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及法律法规
a)掌握我国安全生产发展理念;
b)了解全国安全生产形势,熟悉全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
c)掌握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
d)掌握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e)熟悉煤矿安全生产规章和主要灾害防治标准。
5.1.1.2 煤矿安全生产管理
a)了解安全生产管理理念、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方法;
b)掌握煤矿安全生产准入制度、煤矿建设管理有关规定;
c)掌握煤矿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基本要求;
d)掌握煤矿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基本要求;
e)掌握煤矿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基本要求;
f)掌握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投入基本要求;
g)掌握煤矿重大灾害防治要点;
h)掌握煤矿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要点;
i)掌握煤矿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要点;
j)掌握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建设总体要求;
k)熟悉煤矿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程序;
l)掌握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总体要求。
5.1.1.3 煤矿职业卫生管理
a)了解煤矿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基本要求;
b)熟悉煤矿职业病危害防治安全管理要点;
c)掌握煤矿职业健康监护基本要求。
5.1.2 安全生产管理能力
a)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
b)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
c)组织制定安全生产、职业卫生规章制度;
d)有效实施安全生产投入;
e)组织建立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质量达标“三位一体”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
f)组织排查、治理煤矿事故隐患;
g)组织制定并实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h)组织制定并实施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
5.2 第二类主要负责人考试要点
5.2.1 安全生产知识
5.2.1.1 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及法律法规
a)掌握我国安全生产发展理念;
b)了解全国安全生产形势,熟悉全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
c)熟悉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
d)熟悉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e)掌握煤矿安全生产规章、标准和规范等。
5.2.1.2 煤矿安全生产管理
a)熟悉安全生产管理方法;
b)掌握煤矿安全生产准入制度、煤矿建设管理有关规定;
c)掌握煤矿安全生产责任制基本要求;
d)熟悉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体系建立基本要求;
e)掌握煤矿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编制要求;
f)掌握煤矿安全生产费用提取与使用要求;
g)掌握煤矿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基本要求;
h)掌握煤矿生产安全事故防范要点;
i)掌握煤矿安全风险辨识与管控基本要求;
j)掌握煤矿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基本要求;
k)掌握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基本要求;
l)掌握煤矿生产安全事故报告程序。
5.2.1.3 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
井工煤矿:
a)熟悉煤矿安全生产地质保障基本要求;
b)掌握矿井开采的基本安全生产条件;
c)熟悉矿井井巷掘进、支护安全管理要点
d)熟悉常用的采煤方法及回采工艺安全管理要点;
e)熟悉采掘机械安全运行基本要求;
f)掌握矿井通风系统安全管理要点;
g)掌握瓦斯防治要点;
h)掌握煤尘爆炸防治要点;
i)掌握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防治要点;
j)掌握冲击地压防治要点;
k)掌握井下火灾防治要点和火区管理基本要求;
l)掌握矿井水害防治要点及井下探放水安全管理基本要求;
m)熟悉井下爆破作业安全管理要点;
n)熟悉矿井运输、提升作业安全管理要点和空气压缩机安全运行基本要求;
o)熟悉矿井电气设备和电力系统安全管理要点;
p)熟悉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人员位置监测系统、有线调度通信系统安全管理要点;
q)熟悉井工煤矿常见事故致因及预防措施。
露天煤矿:
a)熟悉煤矿安全生产地质保障基本要求;
b)掌握露天煤矿开采的基本安全生产条件;
c)掌握露天煤矿采场、台阶、边坡安全管理要点;
d)掌握露天煤矿钻孔、爆破作业安全管理要点;
e)掌握露天煤矿采装作业安全管理要点;
f)熟悉露天煤矿破碎站设置及破碎作业安全管理要点;
g)掌握露天煤矿运输作业安全管理要点;
h)掌握露天煤矿排土场的布置及排土作业安全管理要点;
i)熟悉露天煤矿防治水和防灭火安全管理要点;
j)掌握露天煤矿电气设备及电力和通信系统安全管理要点;
k)熟悉露天煤矿设备检修安全管理要点;
l)掌握露天煤矿常见事故致因及预防措施。
5.2.1.4 煤矿职业卫生管理
a)掌握煤矿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总体要求;
b)掌握煤矿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管理要求;
c)熟悉煤矿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要点;
d)了解煤矿职业健康监护基本要求;
e)熟悉煤矿劳动防护用品配备要求。
5.2.1.5应急救援管理
公共部分:
a)掌握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要求与实施要点;
b)熟悉煤矿安全避险系统建设基本要求;
c)掌握煤矿救援队伍建设基本要求;
d)掌握煤矿生产安全事故救援指挥要求。
井工煤矿:
a)熟悉火灾事故救援与处理措施;
b)熟悉瓦斯、煤尘爆炸事故救援与处理措施;
c)熟悉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事故救援与处理措施;
d)熟悉水害事故救援与处理措施;
e)熟悉顶板事故救援与处理措施;
f)熟悉冲击地压事故救援与处理措施;
g)熟悉煤矿提升运输事故救援与处理措施;
h)熟悉有毒有害气体中毒、窒息等其他煤矿事故救援与处理措施。
露天煤矿:
a)熟悉露天煤矿边坡和排土场滑坡事故救援与处理措施;
b)熟悉露天煤矿爆破事故救援与处理措施;
c)熟悉露天煤矿电气等其他事故救援与处理措施。
5.2.2 安全生产管理能力
a)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
b)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
c)组织制定安全生产、职业卫生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d)组织制定并实施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
e)有效实施安全生产投入;
f)组织开展风险辨识和管控工作;
g)组织开展事故隐患排查,并及时治理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h)组织建立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质量达标“三位一体”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并开展达标创建;
i)组织制定、演练并实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第8篇 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方法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大好时期,对电力需求十分迫切。但是,电力安全生产关系到国家的财产安全、人民生活利益和电力职工的安康,是电力企业最根本的效益所在。它是电力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影响着电力企业本身的内外形象。要使电力企业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就要不断强化企业的安全管理,建立健全长效的安全管理机制。
1.安全生产管理中常见的一些问题
1.1 安全职责落实不到位。
企业虽然制定出了一系列安全生产的制度,也明确了安全生产职责,但仍然有对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到位的现象,只停留在开会讲话,只作一般性、原则性的动员和要求水平上。分管生产的领导忙于事务性工作,没有深入地开展调查研究,很少分析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或没有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对一些事故通报内容不详,语言含糊,没有把事故的直接原因和深层次的根源及事故责任、需要吸取的教训等介绍清楚;也有一些单位将上级转发的事故通报一转了之,既不认真分析,也不提出和落实防范措施。专业人员对电力安全生产没有真正做到心中有数,没有熟练掌握必要的规程制度,不能很好地指导基层班组的工作。
1.2 安全工器具管理混乱,存在安全隐患。
企业下属基层单位中职工使用的安全工器具质量堪忧。尤其是一些供电所的登高作业器具等安全器具的质量合格率不高。同时,对安全器具的定期检测意识淡薄,报废管理流于形式。
1.3 不严格执行《安规》,经常习惯性违章。
习惯性违章是指定安全生产工作中经常发生的习以为常的违章行为。它包括违章操作、违章指挥和违反劳动纪律。有些临时性工作,如某配电修理人员,在没有填写修理票的情况下开始进行修理工作,导致人身触电死亡事故;有些需要停电的作业,在没有停电、验电、挂地线情况下,就开始工作,造成人身触电死亡事故;在处理变压器二次刀闸接触不良故障时,没有对其停电、验电,未挂地线,严重违章作业而酿成的人身触电死亡事故等等。
1.4 管理工作不到位。
企业往往重视大型作业的管理,而轻视日常的细节安全管理。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部分领导仍然习惯于靠搞运动的形式抓经济建设,抓企业管理,不注重研究事物的客观规律,不注意通过规章制度管理,不注重通过抓事前控制来预防事故。同时,设备的检修记录、试验报告、设备档案记录也不及时、不准确、不规范,保管不认真。
2.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2.1 充分认识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意义。
电力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已经和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构建和谐社会等栖息相关[3],涉及整个社会的发展和稳定,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日益凸显,要实现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首先要从企业领导到基层班组人员都要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领导干部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操作人员遵章守纪,安全生产。
2.2 加强机制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一是要建立持续改进机制,突出抓好安全性评价动态管理。二是要建立应急预警机制,加强安全生产全过程管理,按照“分级管理、限期整改”原则,对存在安全隐患的部门,及时督促整改到位。三是要完善管理机制,加强基础管理。认真做好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2]等规程、标准的培训和执行工作。四是要加强监督考核,完善约束机制,切实履行安全监督职责。安全监督管理要做到“三个到位”,即:思想认识要到位、监督职责要到位、基础工作要到位,同时要强化“四种意识”,即:服务意识、从严意识、协调意识、创新意识。完善安监职能和人员配备,加强农电安全产监督管理。坚持从基础抓起,关口前移、重心下移,抓好现场的监督管理。
2.3 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
一是安全生产要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管理,不断完善和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坚持行政第一负责人就是安全第一责任人制度,制定安全生产目标和计划,将线路、设备划分区域,把安全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层层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形成安全生产一级抓一级,将安全生产考核指标与部门、班组和个人经济利益挂钩,真正使安全管理工作形成纵到底、横到边、全员化、全方位、全过程管理的新格局。二是做好生产事故学习教育工作,事故是血的教训,是经验和教训的积累,必须组织全体员工认真学习,举一反三,以杜绝重复事故的发生。
2.4 加强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
安全文化是人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在企业的生产及经济活动中为保护人的健康、尊重人的生命、实现人的价值的文化。企业只有具有掌握专业安全文化的生产力,才可能实现安全生产良性循环。然而,实践经验证明,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离不开员工的认识,离不开员工的努力,离不开员工的奋斗。而企业安全文化,既可以肯定员工的价值观念,也可以改变员工的价值观念。因此,企业必须重视安全文化的建设,并且一定要体现出“以人为本”。[1]其重点是从人的观念文化、行为文化以及制度文化和物态文化方面加强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
2.5 认真落实安全培训工作,提高全员安全管理素质。
人生来就有求生的本能和安全的需要,但岗位所需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并不与生俱来,而人的安全意识强弱、技能的高低直接决定安全生产的具体过程和结果,因此,企业也只有通过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力度,来提高人的安全意识,增强人的安全素质,使人人都懂得安全、会安全,才能确保安全生产。安全培训教育除了传统的强制性安全教育外,企业还要更多地利用通俗易懂的形式进行经常性安全教育,并且要分层次、分对象、分岗位、分工种、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要通过培训切实提高职工的安全操作技术水平和安全防范意识,促使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素质整体提高,从而适应电力生产建设的需要。
2.6 全面推进现场标准化作业,杜绝习惯性违章。
规范现场作业程序,落实现场安全措施,确保现场生产流程的可控、在控。加强现场安全措施标准化管理,保证现场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提高人员失误的防范和控制水平,可以从操作层面,建立所有操作项目的标准化管理体系,实现所有业务活动、生产活动的流程化,把各类文字流程图表化、现场化。推行岗位标准化作业流程,明确排查措施,量化操作参数,界定操作步骤,重点推广应用标准化设计、标准化巡检、标准化操作、标准化资料、标准化现场、标准化交接班、标准化讲解、标准化管理方法。通过现场标准化作业的推广应用,实现杜绝岗位员工习惯性违章的目的。
2.7 抓好设备管理,提高设备健康水平。
设备健康水平是安全生产的硬件基础,直接关系到电网的安全运行,许多事故的发生都是与设备的缺陷有关。一是以缺陷管理为中心来加强设备管理,着重应用好红外测温及成熟的在线监测和信息管理系统等技术手段,掌握设备运行状况,及时消除设备隐患;二是合理安排电力设备检修计划,做到“应修必修,修必修好”。加强设备检修管理,稳步推进输变配电设备状态检修,建立健全输电线路设备状态评估办法;三是增加和完善保证安全的技术手段,加快老旧变电站、输电线路的改造,提高电网输送能力和安全稳定水平,提高供电可靠性;四是对一时难以消除的设备隐患,加强监测和跟踪,制定完善的应对预案,采取果断措施,不能存在有任何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五是加强设备的运行管理。根据电网迎峰度夏、防洪、防汛等特殊时期保供电需要,有针对性地加强电网设备各个时期的运行管理,对重要输电通道、枢纽变电站定期巡视,重点检查。
2.8 加强安全工器具的质量管理。
一是要求严格工器具的报废制度。到期的、己损坏的和不合格的工器具一律要强制报废。要禁止以任何形式将己报废的工器具给其他个人使用。二是要制定并落实安全工器具检修管理标准化制度。对使用的工器具,需要的材料,修试记录、验收记录等都应做出具体详细的规定,做到有据可查,责任落实。
总之,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确保电力安全生产的总则。目前,随着电力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复杂的工作变得简单化了,现场工作量大大减少,工作人员也趋少,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则相对复杂化,管理制度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因此,在大量新设备、新技术的采用之时,对电力安全生产管理提出了新标准、高要求,电力安全管理工作必须要有新思路,适应或超前发展,并及时让电力职工在实际工作中贯彻执行。加强电力安全生产管理方法的探讨及应用,从而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整体水平,促进电网安全、员工安全、企业稳定、社会和谐。
第9篇 如何加强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人性化管理
电力工业是一个高事故风险的行业。任何一个环节、一道工序和一个岗位出现事故,都会不同程度的引发人员伤亡,设备损坏,甚至电网系统的破坏。电力安全管理的目的就是有效地预防事故的发生。长期以来,电力系统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集中体现在各类程度、条例、规定上。我们从多年的事故教训中,看到人的因素在电力安全生产中往往是决定性的作用。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全员的安全意识,提高生产人员的安全技能水平是确保安全的重要手段。
1、运用安全心理学知识进行安全管理,预防事故。
安全管理工作以人为本已经有多方面的体现,如操作票工作的票管理,岗位动态管理,重奖重罚等。以人为本,就是加强安全事故分析以及事故预防要针对人性的特点来实施。注重安全生产中人的心理因素,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判断,消除不利影响,预防事故发生。大量事故案例表明,造成人为事故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侥幸心理。事故违章,确认为是小概率事件,违章并不定发生事故。2)冒险行为。明知有危险而为之,突出表现在工作中赶进度,怕麻烦而忽略办理必要的手续,减少必要的安全措施,如搭票工作、无票工作等。3)思想麻痹。对经常性的工作习以为常,凭经验办事。4)情绪不佳、注意力不集中或者过度紧张。企业安全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加强对员工的管理,而学习和运用安全心理学知识,摸索员工心理活动规律,是以人为本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的前提;侥幸心理和冒险行为是安全意识淡薄和安全责任心不强的表现。对此一方面要加强教育,另一方面,可采取事故案例,让职工对违章造成事故的必然性,以及事故的危险性有更深刻的理解,提高安全意识水平;思想麻痹往往表现为习惯性违章,可以通过组织分析日常工作中存在的习惯,还可以就职工的弱点适时个别提醒;对于第四种情况在实际工作中往往被忽视或轻视,人的精神状况如何?直接影响着工作质量和安全,而人的不良情绪是受多方面影响的,家庭压力,员工间的矛盾、对工作的厌倦。如何发现和处理这方面的问题,需要企业上下共同努力,相互沟通而形成一条情感信息链,及早排出人的“精神隐患”
2、通过感情化沟通,人性化管理、制度化激励来实现安全管理工作目标。
感情化沟通在企业管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真正的沟通不是行政命令的沟通,而是感情化的沟通。单位领导与职工不沟通就没有充分发挥和尊重职工的智慧和感情,职工将对企业失去信心,感情疏远,必将影响企业的安全和经营管理。
人性化管理。企业的重点在管理,而管理的重点在人,只有抓住了“人”这个根本,管理工作才能有效。实行“人性化”管理。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具有渊博的知识、具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对安全工作的理解和原则立场,具有对职工发自心底的关爱。对影响安全生产工作的原则性问题必须态度鲜明,决不模糊。让职工在人性化的管理中,体会到既有制度又有自由,既有严肃又有活泼,既有奉献又有回报。
制度化激励。安全生产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制度化是安全的可靠保证。推动安全生产制度的激励机制,可以促使安全生产工作的健康开展和有序进行。通过认真考核和深入分析,表彰奖励那些在安全生产中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制止违章行为,消除事故隐患的人和事;同时,对违章行为和事故隐患,做到有情提醒,无情纠错,严厉处罚,决不姑息。
安全管理以人为本就是要体现“人性化”的安全管理,提高人的安全价值观和规范人的行为,形成有利于确保安全的饿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职业行为规范;体现规章制度的“人性化”,体现事故分析、事故预防措施、事故处理的“人性化”。通过“人性化”安全管理形成安全高于一切的氛围,调动职工重视和改进安全的自觉行动,使全体职工在“安全第一”这个共同的价值观指导下,凝聚到一个共同的方向,保证安全目标的实现。
第10篇 民用爆炸物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通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关于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安委[2011]4号),进一步促进民用爆炸物品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安全管理和生产经营活动规范化、标准化,不断提升企业整体安全生产水平,特制定本通则。
第二条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应遵循'严格准入、强化基础、规范管理、管控风险'的原则,以规范企业安全生产行为为目标,以严格现场安全管理为重点,通过开展岗位达标、班组达标和企业达标,减少和消除事故隐患及不安全因素,增强企业安全风险管控能力。
第三条 企业应结合安全生产实际,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制定并完善岗位、班组以及企业达标实施细则,采用'策划、实施、检查、改进'的动态管理模式,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改进和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第二章 安全管理机构基本要求
第四条 生产企业(含生产场点)应设置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生产场点和生产线(或生产车间)应设置专职安全员,生产班组应设置专职或兼职安全员;销售企业(含销售网点)应设置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储存库区应设置专职安全员。
第五条 企业主要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安全生产负全面责任,同时负责全面推进和实施本企业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确保企业达标;企业分管安全负责人协助主要负责人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对安全生产工作负主要责任;企业技术负责人协助主要负责人抓好安全生产技术工作,对企业的安全生产技术进步负全面责任。
第六条 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负责人及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负责人,应具有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或具有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且从事民爆及相关专业工作五年以上;销售企业安全生产负责人及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负责人,应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且从事民爆相关工作五年以上。
专职安全员应具有安全工程专业本科以上学历;或具有民爆及相关专业中专以上学历,且从事民爆及相关专业工作五年以上;或具有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且从事民爆及相关专业工作三年以上;兼职安全员应从事民爆相关工作三年以上。
第三章 管理制度基本要求
第七条 企业应建立健全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要求的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并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包括安全生产职责、安全生产投入、隐患排查与治理、危险源管理、安全教育培训、安全绩效考核、危险岗位作业人员管理、设备设施安全管理、环境和职业健康管理、风险管理及操作规程等规章制度。
第八条 企业安全规程和各工序、各岗位操作规程应贯彻落实国家和行业标准以及行业安全监管规定,适应企业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变化。规程编制应符合国家标准化等要求。
第九条 操作岗位醒目位置处应张贴岗位操作要点,工(库)房入口区域应张贴与工序相适应的安全管理要点和应急避险路线图。
第四章 区域管理基本要求
第十条 企业应划分生产、行政、辅助和生活等区域,并有清晰的分区界线和明确的管理制度,鼓励采用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实现区域安全巡查。
危险品生产区、总仓库区应保持环境整洁,标识清晰规范,道路平整硬化,安全通道合理畅通。危险品生产区和总仓库区应设置有效隔离及门卫;起爆器材类生产区与工业炸药类生产区应设置有效隔离及门卫。
第十一条 企业应制定并严格执行出入登记、检查制度,设置明确的警示告知标牌,鼓励应用智能化门禁系统。进入生产区、试验(销毁)区和总仓库区的人员必须穿戴纯棉质或防静电衣、帽、鞋(雷管区域必须穿防静电鞋),不得携带烟火、移动通讯工具。
企业应对进入危险区域的外来人员进行安全告知,配备专用证牌和衣、帽、鞋,由专人引导和陪同。
第十二条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生产作业人员的工作服应有明显的区别标志。同一生产区存在工业炸药类和起爆器材类生产线时,不同生产区域的工作人员应配发有明显颜色区别的衣帽。
第十三条 企业应对承担施工项目单位的合法性、技术水平和安全条件进行审核确认并签订安全管理协议,对施工人员进行专题安全培训。工(库)房生产作业时,其安全距离范围内严禁施工。
第五章 作业现场管理基本要求
第十四条 企业应建立健全危险源标识管理制度,按照民爆危险源标识标准和企业生产经营实际,在危险源附近设置危险源标识牌。标识内容应包括危险源名称、危险等级、有害因素和危害程度等。
第十五条 企业定员定量定置应严格执行行业相关规定,现场管理应按照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等要求组织实施,生产现场不得存在'跑、冒、滴、漏'现象,并应及时清理浮药、残药。鼓励创新和采用先进安全管理模式,积极应用信息化手段提高企业现场管理水平。
第十六条 企业应确保生产现场防雷、防爆、防静电等相关安全防护措施齐全有效,并定期进行检查检验;生产线超温、超压、断流等安全连锁装置应每月进行全系统实测和有效性验证,消防雨淋设施应每半年进行一次有效性验证。
第六章 工艺技术及设备管理基本要求
第十七条 企业应按照行业技术进步和节能减排等相关要求,积极采用先进、适用的工艺技术及设备,禁止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生产工艺技术和装备。工艺技术及生产设备设施应符合行业技术标准规范及监管要求。
第十八条 企业应保证生产设备正常运转,确保检修周期内无故障运行。要进一步完善设备维修制度,严格维修程序和设备维修维护档案管理,生产设备应每周组织一次检查维修,生产线每半年组织一次全系统检查维修。
第十九条 企业应建立健全专用生产设备管理制度,不得擅自更改生产线专用生产设备结构、功能及技术参数,不得在生产线上进行设备试验。
第七章 风险管控基本要求
第二十条 企业要定期开展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工作,对各类潜在危险因素进行辨识和评估,及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措施,并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档案,包括企业主要风险因素、安全生产事故、员工工作状态、周边及社会影响因素等内容。
第二十一条 企业要严格执行隐患排查与治理相关制度,对安全隐患实施闭环管理,采用'危险点巡视卡'等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手段,提升隐患排查治理效果。
第二十二条 企业应加强危险源动态管理,要针对技术进步、工艺调整、设备更新等因素带来的风险,及时对危险源进行评估判别并相应调整管控措施。
第二十三条 企业应制定并落实符合行业要求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包括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现场处置方案应包括应对设备故障、动力系统异常等突发情况的专项措施。生产区域应按照预案要求,清晰设置疏散路线、避险场所等应急标识。
第二十四条 企业应建立健全应急报警、紧急停机的相关制度,根据工艺技术和实际管理水平,在主要工序设置手动应急报警按钮,在关键危险工序设置紧急停机装置。
第八章 岗位培训基本要求
第二十五条 企业应健全和完善与生产工艺相适应的培训制度,积极改进培训方式方法,突出岗位技能操作培训,提高培训实效;应根据工序安全生产特点、岗位要求及员工素质等,充实相关培训内容,强化员工的危险源辨识、故障排除、应急处置等技能。
第二十六条 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设备、新材料时,应及时开展专项培训,加强实际操作演练,严格现场技能考核。
第二十七条 特种作业人员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监控室操作人员、专用设备维修人员等必须经过企业专题培训,熟练掌握工艺流程、工艺技术特点、自动化控制等相关知识和技能。
附 则
第二十八条 企业应按照《民用爆炸物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考评标准》(见附件)进行自查和考评。
第二十九条 本通则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解释。
附件:民用爆炸物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考评标准
第11篇 特大型工业企业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探索
国家关于《特大型工业企业划分标准》规定,特大型工业企业一般应符合以下一个或两个条件:一是年产能达到规定指标,如钢铁联合企业年产钢150万t及以上;二是生产用固定资产原值达到规定指标,如钢铁联合企业在10亿及以上。根据这样的规定,我国投资在100亿元、200亿元的工业企业比比皆是,投资在300亿元、600亿元甚至更高的企业也不断出现。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新建工业企业的重大投资已出现加速发展的势头,我国特大型工业企业的发展已成破竹之势。在工业企业,尤其是特大型工业企业的建设发展中,旧的安全管理模式面临挑战,特大型工业企业建设工程呈现出诸多新的特点。
特大型工业企业建设工程特点
特大型工业企业具有投资和建设规模宏大的特点。如曹妃甸钢铁基地一期投资在600亿元以上,钢铁厂集中采用了目前我国最大、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大型焦炉、烧结机、球团焙烧机、高炉、转炉、板坯连铸机、热连轧机和冷连轧机,构成了高效率、低成本的生产运行系统,具有现代化钢铁厂的标志。
特大型工业企业还是一个多工艺的大型联合体。如曹妃甸钢铁基地建设包括了原料场及料场运输,焦化、烧结、球团、炼铁、炼钢及连铸、轧钢、热轧、冷轧,公辅设施如发电系统、供电系统、给排水设施、 燃气设施、热力设施、集中采暖制冷设施、制氧、白灰窑、自动化信息中心、理化检验分析中心、消防系统、总图运输、港口码头等。建设工程的内容极其复杂,承建单位的范围广泛。
设计完善、招投标、工程建设和生产准备交错开展,安全条件论证和安全预评价与设计完善。特大型工业企业的建设工程一旦展开,大量的工作将铺天盖地而来,给管理者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初步设计及其完善过程。按国家规定,在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之后,初步设计之前,应开展安全条件论证和安全预评价工作。这项决定未来企业安全本质化的重要工作,往往被一些单位忽视,因此,建设单位的领导和安全专业人员应尽早谋划。随后,要依据安全预评价报告,对初步设计进行全面的修改完善。其次,在施工开始后的施工设计中,经常会有设计补充和设计变更的问题,这一点在以往建设工程的安全管理中也是被忽略的部分,应引起建设单位的足够重视,否则会使建设工程产生一些致命的硬伤,给今后的安全生产工作带来难以想象的问题。
此外,建设工程一旦开始,工程招投标和设备仪器招投标将是最为紧张和复杂的工作,其中涉及的安全问题,在旧有的管理模式中往往是被安全管理部门忽视的部分。实际上,绝大部分的安全设施和安全设备仪器是通过工程招投标和设备仪器招投标才确定下来的。如果安全管理部门游离在此之外,最终将不得不接受既成的事实,变成给人“擦屁股”的部门,专业管理将处于十分被动的地步。为此,在开展工程招投标和设备仪器招投标活动中,安全管理的统一性问题必须提到议事日程,并进行开创性的工作。
思路和对策
鉴于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成分,因此,必须把科学地开展特大型工业企业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提高到建设企业安全文化的高度,融入到建设企业整体文化的活动中来。
一、建设先进的企业安全文化
特大型工业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企业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必将赋予安全文化以新的、科学的内容,如曹妃甸钢铁基地的安全文化基本内容包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健康发展、清洁发展、绿色环保发展、和谐稳定发展”“科学的安全管理机制、完善的安全管理体制”“严格的规章制度、有效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工作系统化、科学化”“用安全系统的思想、方法解决系统安全的问题”“安全管理工作贯穿计划、布置、实施、总结、评比各个环节”“安全工作覆盖到人人、事事、时时、处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等等。
二、建立特大型工业企业建设工程的安全管理系统
特大型工业企业建设工程安全管理系统应包括安全组织保障子系统、制度保障子系统、安全宣教子系统、安全监理子系统、安全督查子系统、安全协调子系统、安全诚信子系统、事故应急救援子系统、风险控制子系统、安全奖罚子系统等。
安全组织保障子系统。建设单位负责建设工程安全工作的统一协调管理,保证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同时,参与特大型工业企业建设工程的施工、勘察、设计、监理等单位,需依法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管理体系,形成联动机制,加强综合治理。
制度保障子系统。各单位根据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适合工程建设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包括安全管理制度、安全责任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安全宣教制度、安全奖罚制度等。
安全宣教子系统。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使“安全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
安全督查协调子系统。建立安全督查机制,包括组织专项检查、联合检查、日常检查以及各单位内部组织的各项安全检查等。建立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各单位分别召开各层次的安全专业会,及时发现和解决工程建设中出现的安全问题;安委会定期召开安全工作例会,对安全工作进行总结分析,研究和协调解决事故隐患和各项管理问题,对各单位安全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检查评比。
第12篇 矿山企业安全管理痼疾浅析
一、 安全教育培训或照本宣科,或多走过场,起不到强化从业人员安全意识的作用。
随着社会结构的日益分化,农民工大量涌入矿山企业,他们来自社会底层,大都没有接受过较多的教育,安全素养普遍低下,思维能力有着很大的局限性,这导致他们往往成为矿难事故的受害者,农民工显然已成为矿山安全生产的“高危人群”。矿山企业必须承担起安全责任,对民工的生命安全健康负责,因此安全培训不能只走过场,而要深入实际扎实开展,要着重讲解本矿山的安全态势、各项实际操作办法、各项安全法纪法规等相关内容,作到对症下药。在考试过程中,尤其应该严格把关,对于考试不合格者应拒绝入矿。其次,安全培训不能只是一时的隔鞋搔痒,而要深入持久的开展下去,要时不时给从业人员敲响警钟,以起到振聋发聩的效果。特别是发现有诸如侥幸、麻痹等现象的思想苗头时,尤其要进一步加大安全培训工作力度,要讲求实际效果,要有根本转变。
真正成功的安全培训还要把正确的内容和正确的形式有机结合起来。现今安全培训面临的矛盾往往是:培训大纲可以安排得很科学,往往能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安排合适的课程,很具针对性,而且培训内容也可以安排得很丰富,但是相对于在培训内容上的驾轻就熟,安全培训的形式却乏善可陈,基本上还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由于培训形式落后,许多从业人员表示,安全培训索然无味,培训内容听过就忘,甚至很多从业人员根本没有认真听取安全知识的讲解。要解决这一问题,唯一的途径就是通过更好的培训形式来提升培训的效果。如采用课件及情景模拟的方式等,惟有如此才能提高受训人员的兴趣并以此加深记忆,安全知识才能真正在头脑中得到巩固。
安全培训工作是我们抓好安全生产的思想政治武器,要长抓不懈。采掘业在我们的整个工业体系中属于落后环节,机械化水平低,劳动强度大,对从业人员的体力、耐力以及技术熟练程度、劳动纪律等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在作业过程中,困顿劳累之时极易产生松懈倦怠情绪,我们除了对他们进行合理分工,避免疲劳作业外,还要进一步加大安全培训力度,使他们更加熟悉各项操作规程,不断强化安全意识,进一步严肃劳动纪律,惟有如此,我们的日常安全生产工作才有思想意识方面的保障。
二、 现场管理力度缺乏及其应对措施
生产现场是一个动态、复杂、多变的系统,是物质流动、人员流动的动态的交汇场所,是企业各项管理功能的“聚焦点”。 现场管理就是对现场各种生产要素的管理和各项管理功能的验证。现场管理涉及到矿山企业的方方面面,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高低取决于现场管理的好坏与否。现场管理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有序化,即各项管理功能有序化,物流受控有序化和人的行为有序化。现场管理是我们确保安全生产的最后一道屏障。它直接影响着我们矿山企业能否持续稳定的健康发展,容不得出任何纰漏。现阶段,矿山企业现场管理主要存在的问题在于:督促检查流于形式,安全生产的过程控制力度不够,使得现场安全生产往往陷入混乱无序状态。搞好现场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加强现场管理,能够减少事故发生。
因为导致事故发生的最重要因素就是现场管理因素,正是由于管理存在缺陷,才造成人的行为失控和隐患存在,从而诱发事故。加强现场管理,就会促进各项基础管理工作的提高,避免和减少因管理不当或失误造成的事故,从而在根本上消除事故的致因,达到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
现场管理是一次广泛的安全文化教育。现场管理的许多内容就是安全文明生产的要求。如:运输巷道是否畅通、支护材料是否摆放整齐、设备设施保养是否完好等。因此,对现场管理的宣传就是对职工安全生产的再教育。现场管理的开展是一次广泛的群众性活动,要求每一名从业人员“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通过对生产作业现场“脏、乱、差”的治理,对不安全、不文明生产行为的规劝以及对各项基础管理工作的加强,必然会极大地优化企业安全生产的大环境,营造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氛围。
现场管理是促进安全管理工作向前发展的一次机遇。现场管理是矿山企业安全管理中的一个“热点”,为企业和企业的领导者所关注。由于现场管理牵涉面很广,几乎包括了企业安全管理的主要工作,加之“积重难返”难度很大,因此,现场管理又是企业管理中的“难点”。所以,我们认为抓住现场管理,就抓住了机遇。抓好现场管理的对策主要如下
1、 切实加强对班组长工作的督促与监督
现场管理的大量工作要靠班组长在现场来完成。因为班组长在一线具体负责生产任务的安排以及隐患的排查整改工作,如果班组长能够牢牢绷紧安全这根弦,处处按章作业,给工人做出样子,能够勤检查、勤督促、勤提醒,狠抓安全管理,那么,现场管理工作就容易搞好。搞好对班组长工作的督促,就要加强对班组长的教育,搞好班组长的学习培训,通过教育,使班组长改变原有重生产轻安全的思维方式,弄明白安全与生产的关系、现场管理与安全的关系,转变思想,提高认识。
2、 全面抓好安全员的工作
安全员在现场管理中具有其他人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搞好现场管理,就必须扎扎实实地抓好安全员的工作,使安全员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首先,对安全员要加强管理,发现有脱岗、睡觉、当老好人、对工作不负责的,要对其进行严肃处理。其次,要搞好安全员技术业务培训,在提高安全员的素质上下功夫,进一步提高安全员对于隐患的排查辩识能力,使安全员说能说在点子上、卡能卡在要害处,胜任本职工作。
3、 建立健全跟班作业制度
跟班作业是我们全面加强现场管理的得力措施,对于危险等级较高的生产区域,我们尤其要加大跟班作业力度,要做到与从业人员同进退,跟班作业制度的优势就在于明确了具体责任,对于当班人员的隐患排查工作有了强制性的规定及促进作用,有利于改变以往相互推诿的不良工作作风。
4、 加强现场安全监督检查
要做好安全工作的现场管理,安全管理人员就应深入井下了解、检查安全情况、隐患整改情况,要全面加强“反三违”的力度,点要多,面要广,不但要有量的要求,而且要有质的要求,安全管理人员不能仅限于提出问题、查出隐患,还要出主意、想办法,帮助工程队解决问题,处理隐患。另外,对于查出的安全隐患,安管部门要整理分类,及时向领导汇报,并召集责任单位采取“五定”措施,限期处理。
5、大力推行标准化作业制度
标准化作业对搞好现场管理很有必要。工人先干什么、后干什么、怎样干、干到什么程度、应注意什么,要以程序固定下来,使各类人员严格按程序操作,就可以减少事故的发生。
三、管理混乱,理不清安全生产过程中的十大关系。
安全管理工作是企业高效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与此同时,安全与矿山企业内部众多纷繁复杂的元素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处理不好这些关系就会严重影响安全工作的正常运转,下面就容易误导安全管理的外部因素做粗浅探讨。
1、安全与生产的关系
安全与生产是相互依存的关系。生产过程中必须保证安全,不安全就不能生产。人们常说:“安全促进生产,生产必须安全”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必须坚持唯物辩证法,运用对立统一的规律来观察、分析事物的本质和现象,既要承认安全与生产存在着本质的必然联系,又要承认安全与生产之间存在着区别,要正确理解和掌握安全与生产的辩证关系,反对只见局部、不见整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把安全与生产完全割裂开来的片面的孤立的观点。特别是在当前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必须克服安全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错误思想,树立“一切为安全工作让路,一切为安全工作服务”的观念,坚持安全为天,安全至上,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落到实处,从而保证安全生产的健康发展。
第13篇 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
安全是天,安全生产是施工企业永恒的主题,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尤其去年美国次贷危机以来,国家加快了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施工企业提供了新的历史发展机遇。机械设备是企业开展生产活动,创造经济效益的工具,随着机械化施工程度的提高,由于安全管理方面的种种原因以及施工现场的不安全因素,机械设备安全事故发生率进一步增大,轻则发生机械损坏或报废,重则发生人身伤亡事故,直接关系到国家和集体财产以及职工生命的安全,关系到企业的社会信誉和经济效益。如何避免大规模机械化施工可能出现的安全危机高发结合我公司实际,本文拟对机械设备安全管理面临的难点及对策做一粗浅论述。
1.施工企业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的几个难点问题
1.1、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逐步弱化。
企业内不重视设备管理工作,管理工作逐步弱化。首先在施工企业生产经营工作、安全无疑是被摆在最重要位置上的,而设备管理则成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 下等”工作。其次,许多企业中缺乏真正既有专业技能,又具备管理协调能力的专项人才。第三,资质高、管理能力强的建筑施工企业目前大都作为施工总承包单位出现,客观上退出了设备管理工作的一线,这也是该项管理工作正在弱化的重要原因。
1.2、机械设备的飞速发展与人力资源短缺的矛盾日趋紧张
伴随着企业规模的发展壮大,机械设备操作人员需求量也随之增大,现有的操作人员已不能满足施工生产的需要。为此引进较多合同工,他们本身缺乏专业技术知识,且安全知识和意识淡薄,由于施工任务繁重,许多人员根本就没有接受过正规专业培训或者培训不够就上岗,岗前培训流于形式。由于机械设备相关基本知识不足,操作人员就不能很好使用设备,违章、违规现象时有发生,就会发生安全事故。
1.3工期紧,任务繁重,设备超重使用,轻保养。
按计划完成施工任务是业主对施工企业进行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施工企业为了抢工期,完成任务,工程一开工就开始抢攻大干,同时为了追求经济效益,降低施工成本,施工企业可能投入的施工机械数量不足,利用机械设备的加班加点、超负荷运转来完成施工任务;另一方面对设备只注重使用,而对其维护保养工作不闻不问,只要设备还能够运行,就安排干活,操作人员加班工作,根本没有时间保养设备,机械设备缺少日常最基本的保养,经常“带病”运转,等出现问题实在运转不了的时候,就得进行大修或者项修,不仅极大地影响了机械设备的技术性能状况与使用寿命,而且增加了发生安全事故的隐患性。
1.4、对国家强制要求进行安全检验的特种设备不进行检验。很多施工单位(尤其在偏远山区施工的)在安全事故没有发生之前,老是觉得花钱去搞设备检测是“投入没有产出”的行为,不愿意去花这个“冤枉钱”,觉得只要加强点管理,再加上工期短,一两年就完工了,认为不会发生事故,所以对现场的起重设备、锅炉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不进行安全检验。
1.5、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的工作环境恶劣,也会使机械设备技术性能降低,引发安全事故的一项主要原因。
2.解决措施
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的重点要从人的需要出发,应贯穿在机械设备的选型、购置、安装、使用、维修、改造、更新直到报废的全过程管理中。针对以上几个难点问题,结合公司施工过程的实际情况,我认为要严格执行机械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有如下几点解决措施:
2.1、正确选型,合理购置、调配。在安排施工生产任务时,就要使工程项目与机械设备的使用规范相适应。首先,应按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依据工程量的大小、工期,决定所需设备规格型号、数量,编制适合该项目的机械使用计划和编排施工机械进出场的时间计划,做好施工设备总量、进度控制。
其次,要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应本着“先调剂,后经租”的原则,先将企业内部的闲置设备充分利用,不足部分和缺口设备通过新购或者外部租用。设备选型应按实际工程数量、施工条件、技术力量、及所需动力配置使之与生产能力相适应。对现有设备,保证其完整和安全。新购置设备之前,应对厂家的信誉度、产品质量、价格及售后服务,进行全面了解和评定,择优购置。对要求租用的设备应选择整机性能好,效率高,租费合理。
2.2、建立机械技术责任制。从安全管理机械的实际出发,机械故障和其他事故的预防都应落实在技术责任制中。在机械设备管、用、养、修的各个环节中,机械技术人员都要具备专业机知识(机械、液压、电气等)和管理知识,如果在技术指挥系统中没有机械技术人员的参与,必然影响机械效能的正常发挥,影响施工进度。所以在施工企业中,要建立机械技术责任制,由各级机械技术人员承担,在施工过程中各级机械技术人员应参加以下工作:
(1)审定机械施工方案的技术措施,组织机械化施工;
(2)负责机械革新、改造方案的技术鉴定;
(3)组织新机械的技术试验和技术交底;
(4)负责检查机械各项技术规定的执行情况,对不合理使用机械设备的行为,有权制止并加以纠正;
(5)负责机械的安全技术工作,主持机械事故的分析和处理;
2.3、严格执行机械设备的相关制度。
2.3.1、“三定”制度
定人、定机、定岗位的“三定”制度,就是把人和机的关系固定下来,把机械使用、保养和维护等各个环节都落实到每个人身上。做到台台设备有人管,人人有专责。“三定”制度有利于操作人员熟悉情况,加强其责任感,便于对设备的使用、保养和维修。
2.3.2、机械操作证制度
实行技术考核和操作证制度,是为了正确使用机械,加强机械使用责任制,有效防止非驾驶操作人员或不熟练人员乱开机械,减少机械的损坏,确保人身和机械安全,提高生产效率。机械操作人员必须经过正规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2.3.3、机械交接班制度
为了使机械设备在多班作业或多人轮班作业时,能互相了解情况,进行机械技术状况交底,分清责任,防止机械损坏和附件丢失,保证施工的安全和连续,必须建立交接班制度。机械设备交接班时,双方都要全面检查,做到项目不漏、交接清楚,由交接双方填写交接班纪录,接方核对验收相符后,交方才能下班。交接班记录也可作为查找分析事故原因,日常考核操作人员的依据。+
2.3.4、机械验收制度
机械验收制度是安全管理的第一关,对新进场的机械设备必须进行检查验收,一要是否满足施工需要,二要对其安全性能及技术状况进行检查,如果发现设备技术状况不良,存在安全隐患,就得采取措施,或者及时退还或者组织进行修理,消除安全隐患,减少发生事故的概率。
2.3.5、机械设备维修、保养制
在机械设备使用过程中,设备操作人员要做到“三懂四会”(懂构造、懂原理、懂性能、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要加强日常维护与保养,发现故障及时修理。
2.3.6、机械设备更新报废制度。
对已达规定的使用年限,或技术性能落后,经济效益差,故障率高,安全性能低的机械设备,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有步骤的进行更新。因长期使用或因事故原因而造成的严重损坏,主要性能严重劣化,不能够满足生产要求,或严重污染环境,危害人身健康,进行改造又不经济的机械设备必须报废。
2.4、强化人员培训,持证上岗。
人员培训包括作业技能的培训与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要做到有计划、有部署、有检查、有考核、有针对性,对机械的操作和维修人员,不仅要对其进行安全技术理论方面的培训,还要确保其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落到实处,重点是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操作技能和预防事故发生的实际能力以及设备危险性意识和处理事故的能力,有效控制特种设备事故的发生。
2.4、加强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
我国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明确规定:特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内,使用单位应当向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登记,并经过安全检验。施工企业在特种设备投入使用前,应当要办理注册登记,并通过安全检验;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和培训,保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特种设备安全作业知识和事故应急处理知识,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方可从事相应的作业或者管理工作。
结束语: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课题,除了把好管、用、养、修关之外,还必须做到领导重视,各级机械管理人员、机械操作人员、维修人员及相关配合人员之间责任明确,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记录清晰、有人操作、有人监督、奖惩分明,专管与群管相结合,并注重强化机务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使用、维护、保养严格按规程办事;只有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保持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真正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就一定能够杜绝重大机械设备事故的发生,保障机械设备安全、优质、高效地为我们的施工生产服务。
第14篇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资料内容
一、安全管理控制目标
(一)企业和项目制定的安全控制目标
1、伤亡事故控制目标:杜绝死亡,避免重伤,一般事故应有控制指标。
2、安全达标目标:根据企业特色、项目特点,按实际情况制定安全达标的具体目标,如企业达到市级安全先进单位,项目达到安全创优等各种荣誉。
3、文明施工实现目标:项目根据作业条件的需要,制定文明施工的具体方案和实施文明工地的目标。
(二)企业的安全管理目标必须有正式文件和传阅记录,项目的安全管理目标必须有上级部门审批和传阅记录。
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必须有红头文件和传阅记录,项目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必须有经过上级部门审批和项目发放记录。
(一)安全交底制度(企业和项目均需制定)
(二)安全技术交底制度(企业和项目均需制定)
(三)专业性强、危险性大的专项(施工用电、大型机械、特殊类脚手架、防暑降温等)施工方案审批制度
(四)设备(含紧急救援器材)安装、拆除验收制度(含检测、操作规程、定期保养、维修、改造报废、特种设备管理内容)
(五)分包单位安全管理制度(针对专业类、劳务类等分包单位安全职责、权限、考核、奖罚考核)
(六)安全教育培训制度(企业和项目均需制定)
(七)班组安全活动制度(企业和项目均需制定)
(八)安全检查制度(企业和项目均需制定)
(九)安全隐患整改责任制度(企业和项目均需制定)
(十)安全生产奖罚制度(企业和项目均需制定)
(十一)工伤事故报告制度(企业和项目均需制定)
(十二)施工现场安全纪律制度(项目制定)
(十三)消防管理制度(企业和项目均需制定)
(十四)保卫值班制度(企业和项目均需制定)
(十五)现场文明施工管理制度(项目制定)
(十六)事故紧急救援制度(企业和项目均需制定)
(十七)各工种安全操作规程
第15篇 企业和安全管理部门处理伤亡事故十忌
一忌“事故难免”。有人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我们供电企业是一个“特殊”企业,面宽、点多、人散,哪有不出一点问题的。我认为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实践证明,只要我们思想重视,工作过细,管理严格,安全工作是完全可以做好的。
二忌讲“重”做“忘”。在安全工作中,如果“讲起来重要,做起来忘掉”,就必然会发生事故。为此我们必须贯彻“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方针,特别是在任务重、时间紧、要求高的情况下,要把搞好安全工作,做到每一道工作细节上去,真正落到实处。
三忌时紧时松。安全工作要常抓不懈,绝不能时紧时松。时紧时松不只是一个工作方法问题,而且是一个工作态度和责任心问题。因此,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强烈的工作事业心,时时、事事、处处都把安全工作抓得很紧、很紧。
四忌有章不循。为了搞好安全工作,各级都制定了一些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是我们搞好安全工作的基本保证,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严格执行。实践证明,凡发生事故十有八九都是不认真执行规章制度。
五忌掉以轻心。在搞好安全工作中,我们有的职工对各级领导和安监部门三令五申做好安全工作,不以为然,认为没有啥,自己不会发生问题,哪知这种对安全工作“马大哈”的人往往发生事故。到头来“后悔莫及”,一害自己、二害集体、三害国家。
六忌与己无关。有的人认为安全工作是上面的事,头头的事,安监部门的事,与我无关。这种错误认识,是缺乏主人翁思想的表现。我们说,安全工作不是哪一个部门、哪一个领导的事,是全体每一个职工的事。任何一项工作靠少数领导和部门来做,是做不好的,必须是全体职工都行动起来,才能做好。
七忌分工分家。为了搞好安全工作,在职能上,分工某个部门管;在领导上,分工某个领导主管。但有的部门和有的人就把它分工分家,认为安全工作不是我这个部门,我这个领导、我这个人的事,可以不闻、不问。有了这种分工分家的思想,是必然搞不好安全工作的。因为,现代的企业是一个整体,安全工作是一个整体性的共性工作。必须是分工不分家,齐心协力一起抓,才能搞好。
八忌重“大”轻“小”。事故根据其性质的严重程度及经济损失的大小,分为特大事故、重大事故、一般事故。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有的单位、部门、领导只重视抓防止大事故的发生,忽视防止一般性事故的发生,忽视防止一般性事故的发生,其结果是小事故不断,最后导致大事故的发生。安全工作中的这种重“大”轻“小”的倾向必须加以克服。而代之以按照事物发展规律,从小处着手,从大处着眼,从事故的隐患、萌芽状态抓起,防微杜渐。
九忌处理不慎。一旦发生事故就要慎重处理,如果处理不慎就达到总结经验教训,教育本人和教育群众,防止事故再次发生的目的。在事故的处理中,要按照事故调查规程进行,做到三不放过。要根据事故的等级、损失的大小、责任的主次,进行恰如其分的处理。要防止不认真调查研究乱处理和照顾情绪敷衍了事两种倾向。
十忌纪律松懈。“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同样是搞好安全工作的保证。凡纪律松懈的单位,就会事故一出再出。俗话说“严是爱,松是害,不闻不问是灾难”。严格纪律不仅是搞好安全工作的保证,而且是对职工的爱护。严格纪律与加强管理是一致的,特别要重视加强管理,管理主要是管好人,管好人的思想,要分层次,采用各种形式,利用各种机会加强思想教育,提高职工遵守纪律、安规的自觉性。
第16篇 工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及案例分析
一、安全生产的十大内涵
1、安全生产是一个基本国策
①党的宗旨所决定
②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
③是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诉求
2、安全生产是一项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所谓“安全第一”,就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在处理保证安全
与生产经营活动的关系上,始终要把安全放在首要位置,优先考虑做作业人员和其他人员的人身安全与健康,实行“安全优先”的原则。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努力实现生产的其他目标。
★所谓“预防为主”,就是说对安全生产的管理,主要不是在
发生在事故后去组织抢救抢险,进行事故调查、处理和分析,而是按照系统化、科学化的管理思想,按照事故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千方百计预防事故的发生,做到防患于未然,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3、安全生产是一种管理(手段) 安全生产与其他任何一项工
作一样都必须在一定的框架内进行,否则就是一盘散砂。这个框架就是规范、就是管理,缺少了管理人就失去了约束,仅靠人们的自觉性是无法实现安全生产的。
4、安全生产是一种理念。所谓理念,是一种人们通过对事物
的观察、了解、判断,在头脑中形成的一种用于指导行动的理性认识。每个人的行为都是受思想和意识所支配,认识程度决定了一切。(人的自觉性、人的惰性的不同反映)
5、安全生产是一种责任
①社会责任
②家庭责任
③经济责任
6、安全生产是一种文化
①人文背景
②生活环境
③需要潜移默化、形成固定思维
7、安全生产是一种效益
①生产的目的
②安全的作用
③安全与效益的关系
8、安全生产是一门科学
①社会科学
②自然科学
③安全生产的管理手段必须要以现代科学技术为载体
9、安全生产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自打人类有了生产活动开始,安全问题就伴随而生:
物质生产的目的:取得生活资源,扩大生存空间
对自然探索的目的:寻求基本规律,拓展生产的手段
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人的本能属性
在目前的生产力水平和技术手段的情况下,出现危险是一种必
然现象,要实现人类生产的目的,就必须要有安全作为可靠的保障,
安全生产无所不在,因此安全生产是永恒主题
10、 安全生产是一个重大的政治命题
二、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要求
1、必须要有一整套完整、科学的管理制度
①制度必须要以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
②制度是一种工作程序和工作标准
③制度必须涵盖到每一个部门和岗位
2、必须要有一套严格、规范的操作规程
3、必须要有一个高效的工作机构
①这是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织保障体系
②这是实现安全生产目标的重要组织保证
③法律法规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设置规定
a《安全生产法》第19条
b《江苏省安全生产条例》第12条:
高危行业:超过300人的至少配3人。 超过1000人的至少配8人超过5000人的至少配15人
其他行业:超过300人的应当设置机构并配备与其生产规模相适应的专职人员。
30位用户关注
46位用户关注
56位用户关注
37位用户关注
29位用户关注
51位用户关注
57位用户关注
28位用户关注
73位用户关注
10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