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设备安全管理
确保部门内所有设备的操作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和行业规定,对设备进行定期的安全检查,防止意外发生。
制定并实施设备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员工熟知并遵守,减少误操作导致的安全隐患。
2. 风险评估与预防
定期进行设备风险评估,识别潜在的安全风险,制定预防措施并及时执行。
对于高风险设备,需特别关注其维护保养,确保其稳定运行,降低故障率。
3. 培训与教育
组织安全培训活动,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确保他们了解设备的正确使用和应急处理方法。
定期更新培训材料,确保内容与时俱进,符合最新的安全规定。
4. 应急响应
制定并更新应急预案,对设备故障或事故迅速做出反应,最大程度减少损失。
组织模拟演练,提升团队的应急处理能力。
5. 设备维护与保养
确保设备得到定期的保养和维修,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保持设备良好运行状态。
监控设备运行数据,及时发现异常,预防设备故障。
6. 供应商管理
与设备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确保设备的及时供应和售后服务。
对供应商的安全记录进行审核,确保设备来源的安全可靠。
7. 文件记录
保持设备安全相关的文件记录完整,包括安全检查报告、维修记录、培训资料等。
定期审查这些记录,以便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在制定管理职责时,应注重实际操作的可行性,避免过于理想化的要求。职责描述应清晰明确,避免产生歧义。考虑员工的能力和知识水平,制定的职责应具有可执行性。此外,职责的划分要合理,防止责任重叠或遗漏。
管理职责书写格式一般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1. 职责领域:明确该岗位的主要工作领域。
2. 具体任务:列出该岗位需要完成的具体工作,如设备安全管理、风险评估等。
3. 行动步骤:详细描述完成任务所需采取的行动,包括规划、执行和监督。
4. 期望结果:明确每项任务的目标和预期效果,确保工作方向的正确性。
5. 责任与权限:阐述该岗位在执行任务时所具有的决策权和责任范围。
1. 对危险性大的设备的选型、制造、安装、大修理实行全过程的监控,并按规定实行检测取证工作,不合格的设备不准使用。
2. 对危险性大的生产设备加强管理,制定安全操作规程运行管理规定,严格执行防火防爆安全规定和用电安全规定。
3. 发生危及人身安全的设备事故,要本着“四不放过”精神,认真分析,找出根源,订出防范措施。
4. 加强现场检查,发现机械、电气、动力方面的隐患必须及时整改,防止“隐患不除,酿成事故”。
5. 在编制设备大修理计划时,除了主体设备外,要将列入固定资产的安全设施同时列入计划,保证完好。
6. 对出借的动力、电气设备的完好负责,出借时完好,收回时检查修复,保证该类设备始终处于完好状态。
7. 对本单位的设备,建筑物良好和劳动保护设施的正常使用负领导责任。对因设备、建筑物原因造成的伤亡事故负领导责任。
8. 参与分管范围以外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促进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15位用户关注
73位用户关注
97位用户关注
72位用户关注
43位用户关注
56位用户关注
65位用户关注
38位用户关注
65位用户关注
83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