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范文网 > 优质范文 > 教学范文
栏目

中秋节的作文

发布时间:2024-03-28 热度:46

中秋节的作文

中秋节的作文 第1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有3611个字,预计阅读时间为10分钟,共有243位用户关注,36人点赞!

秋日灿烂,大雁南成行;秋山尽染,菊黄丹桂香。秋实累累,果熟花芬芳;秋月朦胧,欢声笑语长。月圆饼亦香,酒浓情也长。佳节思故乡,天涯比邻强。花好月圆时,真情莫相忘。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中秋节初一学生整理的作文模板,希望你能够喜欢!

中秋节初一学生整理的作文模板1中秋赏月,的确有诗意。而每当这是总想起一个与月亮有关的故事:

从前有个癞蛤蟆,别看它丑,其实特有本事。比如:它能战胜蝎子,这是因为它有独门的绝招。故事中的癞蛤蟆知道是谁变的吗?告诉你,是嫦娥变的——就是因为她偷吃了丈夫后羿的不死药,就突然变成了极丑的癞蛤蟆。

虽然这只是个童话而已,但是如花似玉嫦娥居然变成了极丑的癞蛤蟆,听起来的确让人挺心疼的。

人圆

中秋节我们全家一起去了顺峰山公园赏月游玩。望着天空中的一朵朵白云,不时地从月亮上滑过,好像成了月亮的毛巾,擦去了月亮脸上的灰尘。月亮变得更亮了,犹如一个光芒四射的金盘子,月光照在我们身上柔和似棉,令我们好不快活呀!

事圆

中秋节之前的奥运会,举办得多么成功,多么圆满。中国的奥运,世界的奥运。奥运让我们忘记了战争,心怀和平!中国举办的奥运会让世界的人们认识到中国的强大,中国的富裕,中国人民的热情。每每中国夺金的精彩瞬间,全中国人民都在狂欢,他们的热情感染了世界的人们!中国举办的奥运会是圆满的!

月圆

再看月亮四周已经没有了白云,只剩下孤零零的月亮,看起来十分可怜。

湖是月儿梳妆镜。调皮的风儿不停得吹动湖面,把映入水中的月亮,一会儿变成破碎的蛋,一会儿变成旋转的陀螺,挺像在跳舞。温柔的月儿姑娘毫不怨言,任风儿吹动着她秀美的脸蛋,把小鱼儿吐出的泡泡化作点点闪闪的珍珠。

月亮越升越高,已经在高空中看我们狂欢。它俯视大地,把光辉挥洒。洒在房顶、湖面、草地……细细地编织着一个幽雅迷离的梦境……

中秋节初一学生整理的作文模板2盼望已久的中秋节快到了,人们兴高采烈的,以各种节目形式来欢度这个中国传统节日。当然,我家也不例外。

来到爷爷奶奶家时,哇!有二奶奶、二爷爷、三奶奶、三爷爷、老太等人。奶奶见我来了,就喜开颜笑地对我说:“丹丹,你来了呀!你喜欢吃什么呢?我叫你爷爷给你去买的!”我一副无所谓的表情,对奶奶说:“随便,无所谓的”奶奶便开始追问在起来,说:“世界上可没有随便啊?”“奶奶,我真的随便吃什么的,只要是你们给我买的,就是我喜欢吃的!嘻嘻,我先去看电视了!”

啊!真香!好像是我最爱——红烧鸭!我情不自禁地在心中默默地说了起来,我悄悄地走进了厨房,准备偷吃。妈妈见了,也在我后面观察我的举动。当我快要接近时,“住手!你这个小馋猫。”我吓了一大跳,赶紧准备溜出去,可奶奶挡在门口,我心里暗暗的想:俗话说得好: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我怎么就这么的笨啊!我眼含着泪花,对大人们说,我再也不敢了的,大人们才放过我的。爸爸和爷爷开始忙着把斗香点燃了,又把小桌上放满水果,月饼等食品放在月光下。

我突然想起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小儿不识月,呼作白云盘”的诗句,心里颇也能感触到些诗人当时的一点心境。

“开饭了,开饭了!”我直流口水,弟弟也是跟我一副样子。几分钟后,桌上一半的饭菜已被我和弟弟消灭了。爸爸他们都有点被我们的举动惊呆了的。

我拿着椅子坐在月光下,看着那天空燃放的礼花:红的、蓝的、紫的……

一会儿是“五彩蘑菇云”向上升腾,一会儿又见晶莹透亮的“小星星”向你扑来。

我看了入了迷,仿佛都身临其境般。

天上的明月,中秋夜晚的月色,太美了!那五彩缤纷的烟火,在我的脑海中怎么也挥之不去。

中秋节初一学生整理的作文模板3这几天,我怀着极其浓厚的兴趣读完了《我们的节日》这本书,我知道了许多节日的起源和关于节日的文化。书中给我们介绍了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的由来与风俗,不难看出,贯穿着这些节日的正是:树正气、扬美德、显智慧、惩恶扬善的民族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是需要我们传承和弘扬的内容。从传统的节日中,我深刻地认识和领会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先说春节吧,它是我国最隆重,也是最热闹的民族传统节日。我喜欢春节,因为春节总要贴春联、贴年画和窗花、放爆竹烟花、拜年祝贺……我们倒贴“福”字,拿压岁钱、包饺子、吃年糕……在春节的前一天晚上我们都“守岁”,除了吃年夜饭,人们还要进行各种游戏,如下棋、玩纸牌、玩麻将、看春节晚会等等。在摆放的节日供品中,必备一大盘苹果,这叫做“平平安安”。还有些地方在守岁时准备的糕点食品富有讨吉利的谐音、口彩:吃枣表示春来早,吃柿饼表示事事如意,吃杏仁表示幸福人,吃长生果表示长生不老,吃年糕表示一年更比一年高。所有的这一切是多么有趣和富有意义,这些习俗显示了中国人的智慧,代表着我们渊远流长的民族文化,我也为这些习俗的诞生而自豪。

再说中秋节吧。“中秋节”又名“祭月节”,农历8月15日,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周礼》中,已有中秋一词记载。到了春秋战国,每逢中秋节,大家都要举行赏月和祭月的仪式。中秋节在这个时期已经初见规模了。明、清时代的中秋节,赏月依旧,一轮圆月东升时,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庭院、楼台,摆出月饼和各种水果,边赏月,边畅谈。中秋赏月的习俗流传至今。瞧,月光下,人们在自家小院品尝月饼、欣赏月色。我们这些小孩子则在一旁拿月饼来照月亮,比较哪个更圆,还担心着月饼会被月亮吃掉呢,真是其乐融融。

一个节日,就像一个故事,情节美妙动人;一个节日,就是一种文化,内容绚丽多姿。在当今很多洋化了的节日文化的冲击中,愿我们更多地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欢度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节日。

中秋节初一学生整理的作文模板4“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听到这关于月亮的诗句,使我不得不想起今年美好,愉快的中秋节!

我与爸爸在中秋节的那一天,走进了人山人海的超市。我走到月饼的柜台旁,啊!好多种口味的月饼,如:五仁馅儿的月饼,南瓜馅儿的月饼,核桃馅儿的月饼,果仁馅儿的月饼……看着那美味的月饼,真叫我垂涎三尺。来自:作文大全我和爸爸又买了许多水果和月饼回到了家。看着塑料袋里各种各样的水果,我十分不解的问爸爸:“爸,买这么多的水果干吗?吃不了,不就坏了吗?”爸爸拿着小刀边走向装水果的塑料袋,边对我说:“这些水果不仅要吃,还要拱奉月亮。不是咱们迷信,而是咱们一个传统的习俗,是对明年的寄托。”爸爸说着抱起了大西瓜,你一定会认为我爸爸要把它切开,一起吃了,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因为我爸爸是要把它雕刻成一个漂亮的花篮,作为观赏这可是我们家几年不变的老节目!妈妈还做了许许多多的家乡菜,让我和爸爸大饱口福!

晚上八点种,“荣成月,中华情”中秋节大型晚会正式开始,看着一个个精彩的表演,听着一首首动听的歌曲。忽然,不知是那一位主持人说了一句话:“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另一位主持人应到:“独在异乡唯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听了这两句话我的心情就像,软米粥拌面粉——愁上加愁。想到这里,我就给远在内蒙古的奶奶打了一个电话,我告诉奶奶荣成就在我们附近,听到那苍老奶奶的声音,我不禁想起小时候在奶奶的农家小院,坐在奶奶腿弯,听奶奶嫦娥和月兔的故事……如果可以许愿,并可以梦成真的话,我真希望:我和爸爸妈妈一下子回到内蒙古,与亲人一起吃月饼,一起吃团圆饭。

眨眼间,就到了十点半,中秋节晚会也接近尾声,我不会忘记今年的中秋节,我不会忘记这美好,愉快的中秋节!

中秋节初一学生整理的作文模板5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习俗是一家人欢聚团圆、吃月饼、赏明月。因为中秋节的月亮最圆最亮,月色更加皎洁,月光更加神秘。带着这些憧憬和无限的好奇,今年的中秋节,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柳莺湖边散步赏月。

我们信步走站在木桥上,随意倚着木栏,用望远镜一看,哟,月亮姐姐羞答答地露出了半边脸,真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啊。突然,我俩的目光相遇了,她立刻害羞地缩回了黑黑的云被。调皮的云踢开了被子,月亮姐姐无处可躲,重新露面了。银色的光芒早已按捺不住,从月亮姐姐温暖的怀抱中照射出来,抚摸着大地。楼房、绿树、小草和湖面都披上了神秘的面纱。我朝天上喊道:“淘气的月亮姐姐,你在和我捉迷藏吗?”月亮姐姐温柔地注视着我,似乎微笑着朝我点了点头。我看见月亮里有个人影儿在舞动着,我侧耳倾听,一阵柔美的琴声飘入耳帘。月亮姐姐,你告诉我,是嫦娥姑娘在弹琴跳舞吗?

微风轻抚,夜色美好,我和爸爸妈妈手牵手,绕着湖边绿道,我们边走边赏月。低垂的柳枝在凉爽的秋风吹拂下,一会儿抚摸着我们的脸庞,一会儿滑过我们的发间,轻轻的、柔柔的、暖暖的。月光洒向柳树梢头,泻在湖面上,缓缓的、淡淡的、凉凉的……

走累了,我在软软的草坪上躺了下来,双手枕在头下,依偎在爸爸妈妈身旁。我仰望着深邃的天空,蓝色的星星闪闪烁烁,欢快地跳着、舞着,金黄的月亮微笑着、望着我们一家子。我想和湖中的鱼儿一起分享月饼,共庆中秋,于是分了些月饼,投向湖面。“扑通”一声,月亮碎了,一圈一圈的波纹荡漾开去。“吧嗒吧嗒”,鱼儿欢快地抢吃着美味的月饼,渐渐地,湖面恢复了平静,月亮又圆了。

中秋节的作文 第2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492个字,预计看完需要2分钟,共有298位用户关注,29人点赞!

原本打算好好赏一赏月的,我家楼顶是最好的赏月场所。可是原计划糟到暗算,学校在中秋节那一天,突然传来了一个不知是好是坏总之破坏了我原来计划的骇人消息:按上级领导规定,中学生中秋节将在学校度过,晚上6点30分到校组织看露天电影《走进》,全部学生自带报纸“席地而坐”。我们一听,全部傻眼了。接着,发出一声声叹息:“唉——”“真讨厌——”刹时全班变成菜市场。

可再怎么叫也没办法,我们当即决定:既然如此,就要使这个中秋节过得别具一格。于是,我们便密谋了一个开心的“赏月计划”。

中秋节晚上,我“密谋”的要求,带了一个双黄月饼。呵呵,着不是单我一个人吃的,是……哦,my got,不能说,说了这个计划就完了。

一到校,刚好六点半。我们在愤骂声中勉强坐下后,便把报纸连接铺在一起,那时准备用来放月饼和吃月饼的!呵呵——可能你已猜到一半了,我们将在这里一起吃月饼!

一开始,我们混混沌沌地看了一点电影,然后就是挤成一堆聊天。忽然聊到月亮,便一齐抬头望月。呵,月亮呈红铜色,活像月食发生了。圆倒挺圆,只是……这颜色也真倒挺另类。不过,我们的计划也很别样,也就不计较这么多了。红月亮就红月亮,月亮还不一个样,颜色的差异或许会更具吸引力。

中秋节的作文 第3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487个字,预计看完需要2分钟,共有110位用户关注,49人点赞!

1、中秋节作文: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瓦蓝瓦蓝的天空像洗过一样明净,棉花团似的云朵就像绣在蓝色绒毯上的大花。

2、下午,我和妈妈去超市购物。我们一走进超市,首先就来到了水果区,一只只红通通的苹果,绿油油的西瓜和带有淡淡清香的水蜜桃……琳琅满目。我和妈妈选了一只圆圆的大西瓜,2斤水蜜桃和一斤苹果。哟,你看看,那边怎么那么多人啊!我和妈妈好奇地走了过去,原来是买灯笼的,看来灯笼也是“抢手货”呢!

3、回到家里,已经6点半了,我们吃完饭,看了下电视,就已经9点了。我迫不及待地把月饼包装拆开,一只只金黄金黄的月饼,在灯光的照耀下,显得更加好看。我天生是个小馋猫,所以我忍不住吃了一口。哇,真好吃啊!特别是蛋黄,咸咸的,别有一番风味。我还和妈妈一起赏月,八月十五的月亮果然不同,比起平常的月亮,更圆了,更明亮了,更重要的是,它代表着一家人团团圆圆,幸福美满。看着眼前这一切,我不禁陶醉在其中。

4、一轮明月像玉盘一样挂在天空,散发着皎洁的光芒温柔地撒在大地上。人们的心情也格外的好,因为今天是团圆的日子。平日各自奔忙的家人能坐在一起赏月,吃月饼,这就是我们愉快的中秋节。

(来源:文章屋网 )

中秋节的作文 第4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071个字,预计看完需要3分钟,共有205位用户关注,22人点赞!

家乡的中秋节作文范文一我们每年中秋节都过得很平淡,可是今年的中秋节却不一样,因为我们龙港乡在河里面放了两条用钢铁和彩布构造成的长55米的龙。

到了中秋节的晚上,我们一家人吃个晚饭,然后我对爸爸妈妈说:“我们大家一起去看用两条用钢铁和彩布做成的大龙。”

我们沿着公路一直走到河岸边,有管理人员在出口和入口把守着,我们按顺序从入口进去。哇,好多人啊,河岸的旁边都张灯结彩。我们沿着河岸的路走了进去。啊!我们先看到了一个用钢铁够造成的大塔,看见左边放着做戏的仙姬送子的景色;右边放着制作茶叶的景色,我就用手机把景色拍里下来。

接下来,我们慢慢地走到放着两条栩栩如生的大龙那里,只听见,音乐一响,两条大龙就亮了起来,哇,好漂亮啊!桥中间还放了一只大花球,两条大龙随着音乐摇头喷出水来,一条龙喷向左边;另一条就喷向右边,好像双龙戏水。我连忙用手机把这个难得一见的景色拍了下来。

看完了景色,我们沿着出口走了出去,我心里想:今年的中秋节过得比往年不一样啊!

家乡的中秋节作文范文二我喜欢热热闹闹的春节,喜欢张灯结彩的元宵节,也喜欢棕子飘香的端午节,但我更喜欢团团圆圆的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又称团圆节,按照风俗习惯,人们在这一天要吃月饼,表示团圆的意思,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年中秋节,妈妈带我去超市购买节日商品,超市里人山人海,人们都在争先恐后的采购,货架上的月饼琳琅满目,各种味道一应俱全,我和妈妈买了许多月饼带回家。

到了晚上,我们一家人围坐在院子的小桌旁,桌上放满了各种各样的水果,当然也少不了中秋必吃的月饼。我们一边吃一边听奶奶讲:“嫦娥奔月”的故事,我明白了人们中秋为什么要赏月祭拜,还要吃月饼。这时我看见月亮已经悄悄地爬上了树梢,我高兴的叫起来,“月亮出来了。”只见一轮圆圆的月亮挂在高高的天空中,慢慢地月亮像跟我捉迷藏似的,躲进淡淡的云层里。我问妈妈:“月亮上真的有嫦娥吗?”妈妈说:“那只是一个传说,等你长大了,掌握了科学知识,乘上宇宙飞船到月球上去探索。”听了妈妈的话,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以后争取当一名探索宇宙奥秘的科学家。

啊!我爱家乡的中秋节。

家乡的中秋节作文范文三不知不觉中,中秋节来临了。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你想知道我家乡是怎样过中秋节的吗?中秋节的夜晚,恬静幽雅,星光闪烁。

一轮圆月正冉冉升起,那银色的月光映着几丝羽毛般的轻云。你仔细地看着圆月,就好像看到了美丽的广寒宫,可爱的玉兔,看到了美貌天仙的嫦娥……

中秋节的作文 第5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137个字,预计看完需要3分钟,共有263位用户关注,54人点赞!

三年级关于中秋节的优秀作文范文一今天是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爸爸妈妈带我去奶奶家过节,我心里无比高兴。

早晨,我们吃完早饭,就开始出发了,可是车太小会不下三人,爸爸只好坐公交车回家,我和妈妈骑车先走了,在路上妈妈对我说:“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团圆,大家一块吃月饼赏月。”听了妈妈的话,我明白了许多。

到了奶奶家已经十点多钟了,我连忙找哥哥去,我去后家一看,原来哥哥又在玩电脑,他太学了,我在旁边都不知道。不管了,自己看电视去,我打开电视看起来,他听到有声音这才发现了我,于是给我打个招呼又玩起来。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间到了晚上,老爸给我们做了14道好菜,每道菜都非常香,我们边吃边赏月,今天的月亮特别明亮,圆月像高悬中天,皎洁的月光像水似地泻向大地。几朵灰白色的、轻纱似的云倍伴在她身边。如仙女舞动着纱巾、翩翩起舞、月光洒在衣服上,温暖我的心。

中秋节的月真美啊!

三年级关于中秋节的优秀作文范文二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我和姐姐兴奋不已。

终于盼到了夜晚,我们先吃完丰盛的晚餐,再去敬月亮,刚摆完敬月亮的食品,我和姐姐就闻到了香喷喷的味道,让我们馋得直流口水。

敬月亮的食品有:柿子、花生、葡萄……,我和姐姐特别喜欢吃柿子,我们先把皮撕掉,然后再吃,里面的果肉特别好吃,又香又软又甜。

才敬了一会儿,住在我家后面的房老师喊我和姐姐去她家吃东西,一开始我们没好意思去,可是最后我们还是鼓起勇气去了。我和姐姐只吃了一串葡萄,爸爸就喊我们回去赏月。我看月亮忽隐忽现,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一会儿躲在窗帘后面,一会儿出来瞧瞧,爸爸突然问我们:“这样的情形可以用哪些诗句来形容?”我和姐姐异口同声地说:“床前明月亮,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说完后,我正准备吃葡萄、喝茶。姐姐说:“要放完鞭炮再吃。”我让爸爸赶紧放鞭炮。开始放鞭炮了,我听到了噼里啪啦的声音。放完后,我就津津有味地吃起来。

三年级关于中秋节的优秀作文范文三中秋节是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全家团圆的美好日子,也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这天,我们到奶奶家过节,大家一起动手包饺子。爸爸把面粉放在盆里,加入一点水,用手使劲地揉来揉去,面粉就变成了像橡皮泥一样柔软的面团。“乒乒乓乓--”很有节奏的声音传来,这是奶奶在做馅,这声音就像奶奶在为大家过节奏响的庆祝乐曲。看着妈妈把包好的饺子整整齐齐地放在盘子里,就像一个个金元宝,漂亮极了。我怎么也包不好像妈妈那样漂亮的饺子,心里很失望。于是,妈妈就示范了一次给我看,原来,包饺子只用双手的拇指、食指把皮一掐就行了。我慢慢尝试着,终于包出了一个漂亮的饺子。我们大家吃着饺子,喝着饮料,相互问候,一起共祝明天将会更美好。

中秋节的作文 第6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144个字,预计看完需要3分钟,共有146位用户关注,31人点赞!

中秋节、中国传统三大节日之一,国庆节、国定的长假。本次活动为“中秋篇”与“国庆篇”。中秋篇围绕“中秋情浓意更浓”这个活动主线,全力突出中秋节的“团圆”“情意”“礼品”三大节日特征,利用极富人情味的活动来打动消费者。而国庆篇则以“欢乐国庆欢乐颂”为主线,分“幸运”“实惠”“会员”“时尚”四个系列进行,通过国庆系列商品促销活动,我们将力求既争取商品的销售高峰,又贏得个性化的商品口碑、价格口碑,从而真正做深做透我们的节假日市场。

二、活动时间:

**年9月23日——**年10月8日

7号就结束了国庆长假,而中秋送礼,吃团圆饭更是在6号之前的事,所以此次活动的时间定为以上的时间。

三、活动主题:

“同喜同贺中秋国庆,同欢同乐精彩华联”

四、活动内容:

本文来自文秘写作网中秋篇:“欢乐中秋,情浓意浓”

“欢乐在华联,情浓意更浓”

1、**年中秋美食节——月饼展

结合美食节举办“名月贺中秋——名牌月饼大联展”,集中推出名牌月饼厂家各具特色、口味各异的新款月饼。

2、**年滋补保健品节

中秋节历来就是保健品的销售旺季,尤其是经过近几年保健品广告大规模“送礼送健康”的宣传,中秋节送礼选择保健品的消費者已越来越多,从另一方面看,由于保健品具有相當丰厚的利润空间,故而供应商无论是在促销、,还是在配合上力度都是应该相当大的。因此,充分整合各保健品厂家的中秋促销活动,开展一届滋補保健品节,一方面可以有效降低促销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刺激保健品在节日期間的销售。

3、**年名酒名特产荟萃展

中秋节本來就是酒的销售旺季,再加之国庆婚宴高峰,酒的消费潜力相当大,因此通过开展名酒名特产荟萃展可以进一步刺激酒销售額的增长。(烟不让做活动,我们可以用烟、酒、保健品等做成礼篮,再降价销售,便可以避免。)

4、“华联送情意,中秋礼上礼”

凡在本超市购月饼或滋补品满×××元,即送精美礼品一份。(礼品建议为红酒、打火机等时尚物品)

国庆篇:“欢乐国庆欢乐颂,华联大礼乐翻天”

1、“欢乐幸运颂”

幸运转盘转不停,大礼连连送!

凡在本超市购物满×××元以上的顾客皆有转动幸运转盘一次的机会,×××元两次,以此类推!可得到指针指中的相应的奖品。

2、“欢乐实惠颂”

国庆7天假,每天推出一款超惊爆价。让顾客能感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3、“欢乐会员颂”

推出数百种会员商品,让会员能感到,拿会员卡与不拿会员卡有实质的不同。让不是会员的顾客看到会员的好处,也想成为我们的会员。要让华联的会员卡变成随身必带的物品之一。

4、“欢乐时尚颂”

时尚家纺又送礼,开心赠券送不停!

凡在家纺购物满×××元,便可得到×××元的家纺购物券一张。购物×××元可得到两张,以次类推!(建议:家纺还可以针对国庆婚庆高潮,以套餐形式刺激新婚夫妇成套购买。)

五、活动配合:

采购处:与供应商洽谈活动、赠品的相关适宜。

营运处:场地、地堆的提供。

企划处:场地的布置,dm的制作与发放,活动的监督执行。

中秋节的作文 第7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943个字,预计看完需要3分钟,共有111位用户关注,52人点赞!

朱自清先生的《春》和郁达夫的《故都的秋》,都是借景抒情的典范之作。作为通过对季节描写来传递情感的作品,它们类似的结构及抒发出的迥异的情感值得我们玩味揣摩。

我们先以朱自清的《春》为例来分析它的结构。

在朱自清先生的《春》中,作者先用“盼望着,盼望着……”奠定了自己的感情基调,渲染出了作者的欣喜之情;接着又对春天的各种景物进行细致的临摹;最后通过对春天的赞美来表现自己的喜爱之情。全文形成了“盼春-画春-赞春”这样三段式的结构。

而在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中,开头用“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也是先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接着也是对秋进行细致描绘;最后表达自己对秋的眷恋之情。形成了“向往秋天-描绘秋天-眷恋秋天”三段式的结构。

对比如下:

盼春-画春-赞春

向往秋天-描绘秋天-眷恋秋天

在写法上,两位散文大师为了更好地抒怀,在对季节的临摹中都选用了最具季节特征的景物。如在《春》中,朱自清先生具体描绘了5种最能体现春意的景物: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和春天人们的活动,分别形成了五幅优美的图画: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在《故都的秋》中,郁达夫也具体临摹了最具秋天特征的五幅图画:早晨所见画、槐花落蕊图、秋蝉残声图、秋雨图、果树奇景图。

对比如下:

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早晨所见画-槐花落蕊图-秋蝉残声图-秋雨图-果树奇景图。

《春》和《故都的秋》在结构和写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在文中抒发的情感却是完全不同甚至相反。这也许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有关。

古人早抒发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喜悦,也有“万里悲秋常作客”的哀叹与惆怅。作为文人的朱自清和郁达夫不可避免地要接受古人的文化熏陶。因此在《春》中用“盼望着,盼望着……”为开头,这就决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是充满希望、明快而喜悦的。朱自清先生在行文中使用了大量的暖色调的词,如:“朗润、红、粉、繁花嫩叶、呼朋引伴、热闹……”这些词语的运用,给人以热烈和欢愉的感受,让人精神为之一振。

而在《故都的秋》中却以“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为开头,奠定的基调是深沉、悲凉和寂寥的。在行文中使用的词也都是冷色调的,如:“一椽破屋、破壁腰、疏疏落落、清闲、落寞、衰弱……”这些词的运用足以让读者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强烈的共鸣。

中秋节的作文 第8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339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分钟,共有166位用户关注,31人点赞!

今天,我邀请了奶奶来我家过中秋节,妈妈烧了丰盛的晚餐,庆祝中秋节。虽然没有月亮,没有办法赏到圆圆的月亮,但是,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桌上放满了水果、月饼、饮料……大家一起开心地吃着。后来奶奶提议,每个人唱一首关于月亮的歌。我们拍着手,唱着歌,开心地过了一个没有月亮的中秋节。

名师点评:扬扬同学的这篇作文属于“流水账”类型的。记述了过中秋节的过程,面面俱到,但是没有重点也没有两点,文章很平淡。这是写作文的大忌哦!老师建议你可以选择一件事情详写,比如吃饭时候的对话,或者唱歌时大家的表现,通过深入一些的动作、神态、语言和心理描写,让我们读文章的人切实感受到你家过节的快乐气氛!你还是三年级的小同学,老师觉得你写作文记“流水账”是很正常的,也不必担心,只要及时改正,以后一定能写出好作文!

中秋节的作文 第9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2145个字,预计看完需要6分钟,共有276位用户关注,58人点赞!

在系列“国培班”的培训过程中,学员们最感兴趣、收获最大的培训形式是专家引领下的共同备课:7—10位学员围坐一起,在1-2位专家指导和引领下,就某篇课文畅谈自己备课中的困惑和想法,最后达成一些共识。这当中既有思维的碰撞,也有观点的争鸣,是一次交流,更是一场对话。“共同备课”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新模式,正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下面的课例或许能给我们启发。

地点: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参与人员:国培班·全国免费师范生高中班部分教师——李俊科、张丽丽、王丽飞、何金鑫、程水仙、梁文、李璞

合作专家:胡根林(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语文教研员,华东师范大学课程系博士后)

【课文说明】

《故都的秋》写于1934年,选入中学语文课本有八十年上下了。它语言自然、随意、从容而不失典雅,风格含蓄,余韵悠长。一代代的青少年大约都是从这篇写景文字开始接触郁达夫其人其文的吧。

作为经典名篇,《故都的秋》是琢磨不尽的。比如这篇散文的主题是什么,历来就众说纷纭,见仁见智。比较有代表性的说法有三种:一种是“爱国说”,认为这里作者借写故都的秋景,表达了一种深沉的爱国之情,对故都的秋有多眷恋,表明他对祖国的爱就有多深;有的则持“眷恋说”,认为这是抒写作者对于故都的眷恋,通过对北平秋色的描绘,赞美了故都的自然风物,抒发了对故都之秋的向往、眷恋之情,并流露出忧郁、孤独的性格;还有的提出“秋士说”,认为这篇散文抒写的是苦闷彷徨、郁郁不得志的“秋士”情怀。

在实际阅读教学中,对这篇课文的处理也颇为混乱。比如内容目标,就有学习情景交融的手法、体会散文情感、品味散文语言、学习形散神聚的特点、培养散文鉴赏能力、提高审美能力、了解郁达夫、培养诵读能力、了解散文体现的作者个性、培养自主学习与探究能力、探究中国文人与秋的关系、整体感知课文等12类。不少教师在目标和内容对应上也有突出的问题,如目标中明明是要培养一种散文鉴赏能力,按理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该把课文处理成“例文”;但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却把关于文本的所有内容都教了,选择的是一种“定篇”的教学姿态。

【共同备课】

引导:安排10分钟朗读课文,读的过程中请将最有感觉的句子或字眼进行圈注。

(程水仙朗读课文,其他人边听边圈注)

第一部分 文本解读:从普通读者的感受出发

一、谈感受

胡根林(以下简称“胡”):刚才大家很认真地听读并圈注,现在请你说说最有感觉的一个字词、一句或一段?

李俊科(以下简称“李1”):我最有感觉的句子是“北国的秋,却特别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这句是文眼或中心句,其它都围绕这个来写的。一些虚词,如“可是”“却”“特别地”情感倾向明显,表现了对故都的秋的欣赏和留恋。

张丽丽(以下简称“张”):我不赞同把刚才提到的这句当作文眼。清、静还可说,“悲凉”似乎不对。文中是体现萧索、深沉的秋味,但那不是“悲凉”。

王丽飞(以下简称“王”):我觉得落脚点应是“悲凉”,清、静等都落脚在“悲凉”上。比如,提到牵牛花,“我以为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蓝或白的颜色就有悲凉的味道,而括弧中提到朝(zhāo)荣,它是牵牛花的别名,早上蓝朵开放,太阳出来就枯萎了,生命的短暂也体现了这种悲凉的意味。

胡:大家对“清、静、悲凉”三个词有一些体悟。它们是不是就是文眼呢,值得讨论。至少它们对后文展开描绘故都的秋定下了一种色调,一种冷色调。

何金鑫(以下简称“何”):我对这个课文的题目很有感觉,好像蕴含作者对故都的秋特别的感情。

胡:这个点抓得不错。我们是不是可以用类似的其它标题来替换它?比如北平的秋、北国的秋,古都的秋等等。“故都”的“故”很有回味,如李煜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古人常有“风雨故人来”的温情。

张:故都的秋,有文化的底蕴。北平本来就是古都,但却成了作者的“故都”。在课文最后一句,作者要折寿命的三分之二为留住这北国的秋,可见他对北国秋天的热爱,爱得深沉,爱得偏执。

李璞(以下简称“李2”):我对“在皇城人海中,租到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这句有感觉。我在其中只感觉到清和静甚至是清闲。是不是作者在南方,享受不到这种清闲而产生一种悲凉呢。

梁文(以下简称“梁”):对,这不是实景,是想象的,是想象中对那种清静生活的迷恋。

王:我对写枣树那段挺有感觉。提到枣子,我想起以前看过的资料,说郁达夫儿子爬上枣树掉下死掉的,这是不是可以解释作者为什么说枣子是“淡绿微黄的颜色”,却成为秋的全盛时期呢。

李2:我对写秋蝉那段特有感触。秋蝉的残声很凄凉的,课文类似的萧瑟之景还有很多,但给人感觉特别美。我想,樱花短暂,日本人有这个美学,郁达夫深受影响。

王:喜爱和悲凉不矛盾吧……作者能感受到秋的悲凉,但因为是故国的秋,能不喜爱吗?

胡:刚才大家敏锐地发现,作者没有写秋天那些丰收的、愉快的景象,反而赞美那种颓废、幽远、严厉、萧索之美,这可能恰恰是郁达夫独特的个人情趣或美的追求。

我建议我们还是回到第一个问题,进一步谈谈自己的感受,而且对于这种感受的解释最好能扣住文内的字词句段。读文本有两种解释方式,一种文内的解释,一种文外的解释。当然,当我们文内解释不够时,对于散文,需要引入一些写作背景的介绍或作者相关作品等。

梁:我对“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一句感觉很特别,“细数”很清闲,“一丝一丝”很细腻,其中蕴含一种淡淡的愁绪,把清、静、悲凉落脚于生活的细节之处,很传神。

中秋节的作文 第10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3541个字,预计看完需要9分钟,共有122位用户关注,35人点赞!

关键词:互文 故都的秋 语言风格 真切细腻

互文性理论由法国符号学家朱莉娅・克里斯蒂娃从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发展出来,于20世纪60年代在其论文《词语、对话和小说》中首次提出:“‘文学语词’不再被视为一个‘点’(即固定含义),而是一个多重文本‘平面交叉’,是多重写作的对话。书写者包括作者、读者(或角色)以及当下或过去的文化背景。”互文理论将社会历史、意识形态、他人话语等诸多外部因素当作文本重新纳入文学研究的视野,把文本看作是一个自身包含多种声音的意指过程,即一切文本都是互文本,以此方式质疑文本的同一性、自足性、原创性。

“篇内有标记互文”指平面维度同一文本内(上下关系)互相指涉,“篇外有标记互文”指空间维度文本与自身以外事物(里外关系)互相指涉,“无标记互文”指文本生产层面非自觉、无意识的指涉。

一、篇内有标记互文

1、散文与诗歌的结合

克里斯蒂娃认为“任何文本都渗透着其他文本,对话体式的‘互文’关系存在于各种类型的交际文本中,如小说、书信、札记、诗歌和戏剧等,只不过是各自的侧重面有所不同而已,也就是说,不同的体裁会体现不同的对话或‘互文’关系”。在《故都的秋》这篇散文中,加入了许多传统诗歌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形成散文和诗歌的互文关系。

《故都的秋》大量运用排比、复叠、反复的修辞格,又谐以平仄音韵的交错,使散文语言富有节奏与诗性,回环不断,一唱三叹。同时,文章中运用整散句相g的句式,参差错落,别具美感,如: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

郁达夫本人兼具诗人身份,主要从事旧体诗创作。《故都的秋》集结了散文和传统诗歌的优点,是两种文体之间互文性参照的突出表现。

2、衔接手段上的首位照应

衔接指的是语篇中语言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或者说语篇中一个成分与另一个可以与之相互解释的成分之间的关系。 就《故都的秋》而言,其并非中规中矩按照单向推进的顺序加以展开,而是通过内容上的首位照应,进行一种回环式的抒情表达。如:[首]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尾]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在halliday和hasan的语篇衔接系统中,照应被看作是指代成分与语篇上下文中的所指对象之间在语义上的相互解释关系。它是一种语义关系,指的是语篇中一个成分做另一个成分的参照点。《故都的秋》中,首句与末句以反复的口吻,互相召唤,充分体现篇内互文的内涵:上下连贯、前后对应。这种衔接将单项的“线”勾画成一个“圆”,让整篇文章的前后文本显得交相辉映,将独特的抒情感受推向更为深刻的程度。

3、语篇思维上意象的融贯

语篇按照一定的思维模式组织起来。黄国文将语篇常见的思维模式分为列举、叙述、描写、说明、比拟等种类,而《故都的秋》以比拟思维模式最为引人注目,集中体现在意象的运用上。

《故都的秋》中善于运用各种意象,使原本抽象的东西,如心理、情绪、感觉等,像一幅幅流动的画面,具有具体的形态,如:秋雨、夜月、破屋、秋草、秋槐、落蕊、秋蝉、秋潮、凉雾。这些意象通过文本渗透,相互融贯与作用,调动各种感官,共同渲染了北国之秋“清、静、悲凉”的意境,将沉郁深刻的感情进一步加深,呈现言(形式层)――象(再现层)――意(表现层)――道(意蕴层)四个逐层深化的美感层次。

二、篇外有标记互文

1、文本间的巧妙借用

克里斯蒂娃建构的互文核心理念认为,任何文本都是对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化。在《江南的冬景》(写于1935年冬)中,郁达夫同样采用相同的手法,将这种感情的对象从北国转移至江南:凡在北国过过冬天的人,总都道围炉煮茗,或吃涮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但在江南,可又不同。1936年,郁达夫写作《北平的四季》,再次将对比手法运用得惟惟妙惟肖:北平的秋,才是真正的秋;南方的秋天,不过是英国话里所说的indian summer或叫作小春天气而已。

这三篇散文不仅在时间上间隔紧凑,而且内容与手法更是互相呼应与参照,情感表达有深有浅,但都指向同一维度。同时,三篇文章的结尾更是深藏着作者在不同时间、地点、情境下的情绪共鸣感,“我”这个主体不再隐蔽,而是直接地表达出自己与自然相互联系的切身体验。在郁达夫的创作中,这种自我引用和自我指涉构成了一种深藏的互文性: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故都的秋)我也不再想写下去了,还是拿起手杖,搁下纸笔,上湖上散散步罢!(江南的冬景)五六百年来文化所聚萃的北平,一年四季无一月不好的北平,我在遥忆,我也在深祝。(北平的四季)

2、典故的灵活应用

“用典”本就是典型的互文。当原型被人们作为典故来援引时,其内涵悄然发生变化,不仅由原文本凝聚为几个精炼的字,更被使用者赋予新的意义。

在《故都的秋》一文中,主要以两种方式“引经据典”。

其一为直接引用,如: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此处化用成语“一叶知秋”,追溯其源头,则为《淮南子・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中将该种手法称为“暗用法”。

其二为间接引用,主要体现在意象的选择上,如秋蝉:蟋蟀在堂,岁聿其逝。(诗经・蟋蟀)残蝉不断知秋近,双燕归来伴昼长。(陆游《偶作夜雨诗明日读而自笑别赋一首》)文中的悲秋意象,并不是郁达夫个人的创造,而是整个诗人集体共同的心灵与情感的积蓄。谭学纯认为“‘秋的歌颂与悲啼’属于普泛意义上的‘秋天的书写’,这是一种集体无意识”,而这也正是全文“秋”字频繁出现达43次却并未犯修辞之忌,而相反屡屡出彩的关键原因所在。

三、无标记互文

共同的母题在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人们心中积淀下来,反射在语义文本的生成过程中,只要有一定适合的语境和诉诸文本的需求,就会转换成为有着相同语言风格的文本。

1、社会时代背景

王自立、陈子善在《郁达夫研究资料》中提到:“郁达夫的一生,经历过几次革命的高潮和低潮,但始终保持了五四时期进步知识分子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精神,他始终是一个爱国主义者。”在其代表作小说《沉沦》中,郁达夫也曾以主人公之口发出感慨:“祖国啊,我的死是你害的!你快富起来!强起来吧!”

语言的时代风格指“同一民族的同一时代的人们,由于共处在相同的时代条件下,在语言运用上受着相同的社会环境的制约,往往有许多相同或相近的特点,表现出相同的时代风格。”《故都的秋》写于1934年8月,全文呈现沉郁色彩。三年后的8月,北平失守,郁达夫不经意中为一座历史名城提前唱了一首凄恻而真切的挽歌。

2、个人生活经历

张宗正在《理论修辞学》中把“社会地位”列为影响修辞表达不容忽视的因素。社地位通常指人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学术地位、家族地位等 。

由于父亲在家庭生活中的过早缺失,母亲在郁达夫4岁时即成为替代性角色。郁达夫将自己的《自传》第一章冠以《悲剧的出生》,里面有这样的描写:“光绪的二十二年(西历一八九六)丙申,是中国正和日本战败后的第三年败战后的国民――尤其是初出生的小国民,当然是畸形,是有恐怖狂,是神经质 的”,“儿时的回忆,我所经验到的最初的感觉,便是饥饿;对于饥饿的恐怖,到现在还在紧逼着我”。

留日回国的他,大部分时间没有固定工作和收入。1928年,郁达夫因神经衰弱症迁居疗养。1934年,处于精神矛盾与生存夹缝中的郁达夫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写下《故都的秋》。

四、结语

克里斯蒂娃指出任何一个文本都不能孤立存在,不同文本之间、文本内部之间都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比较、互动、推理的方法,宏观、动态、多元地审视,《故都的秋》语言风格中隐性的真切细腻的一面也浮出地表。

参考文献:

1.郁达夫.故都的秋[m].江苏:文艺出版社,2015.

2.朱莉娅・克里斯蒂娃. 词语、对话和小说[j].祝克懿,宋姝锦,译.黄蓓,校.当代修辞学,2012,(4),34.

3.许力生.文体风格的现代透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223.

4.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系统功能语法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1989,182.

5.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1988,142.

6.祝克懿.克里斯蒂娃与互文语篇理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10(24),a08.

7.谭学纯.修辞场、语象系统、修辞认知和文学阅读――以《故都的秋》为分析个案[j].福建论坛,2006,(2),21.

8.王自立,陈子善.郁达夫资料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368.

9.郁达夫.郁达夫文集[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10.

10.黎运汉.汉语风格学[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451.

11.张宗正.理论修辞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74.

12.郁达夫.郁达夫自传[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2,15.

13.巴赫金.文本、对话与人文[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14.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

《中秋节的作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