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本篇共有1604个字,预计阅读时间为5分钟,共有183位用户关注,44人点赞!
本次调查历时15天,4个调研小组共12名调研员分赴河南省n市的a、b、c、d 4个营养改善计划部级试点县的农村学校进行了调查。此次调查以问卷和访谈为主要形式,通过对县级政府财政部门人员、教体局工作人员、中心校工作人员、学校食堂工作人员、送餐服务工作人员、农村学校校长和会计、农村学校教师和学生、农村学生监护人等主要对象的深入访谈和深度调查,全面掌握了河南省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情况的初步资料。
一、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成效
1.改善了农村学生的营养结构,外出务工家长不再担心留守学生的营养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农村社会生产力得到了长足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因受制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在我国中西部的一些边远贫困地区,农民还没有从吃得饱向吃得好方面转变,农民的生活还处在很低的水平。在我国中西部的农村学校中,留守学生占80%左右,寄宿生的吃饭和基本营养问题已得到解决。公办学校的留守学生吃饭由监管人负责,因监管人的身份较复杂,对留守儿童放任自流,让他们随便花钱购买零食现象较为普遍。有些留守儿童习惯于吃零食,即使监护人把饭做好,他们也没有胃口吃饭。留守儿童的吃饭问题难以得到保障,更谈不上学生的吃饭营养问题。“保证儿童营养,是儿童少年健康发育和成长的首要条件。营养改善计划的启动,是国家重视农村地区儿童营养问题的体现。”[2]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后,农村学生能在学校得到一份牛奶和面包或一份牛奶和鸡蛋等课间营养餐,不仅改变了农村学生经常吃营养不高的家常便饭的状况,而且大大减少了学生花零钱的现象,调动了农村学生上学的积极性。像这样的营养餐,以前农村学生只能在逢年过节亲戚送礼和父母外出返乡时才能吃到。如今农村学生在校期间天天都能得到一份营养餐,他们对吃饭越来越有积极性,把书包当作垃圾食品包的现象基本消失,父母留给监护人让留守儿童使用的零花钱也退出了历史舞台。外出务工家长卸掉了长期压在心里的一份重担,从此不再担心留守孩子的吃饭营养问题。
2.农村学校逐步建起了食堂
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前,只有农村中心学校和其他初中学校以及寄宿制学校里有食堂,其余的学校均无食堂。山区上学路途遥远的孩子在学校都是自己准备午餐,距学校路途较近的学生或教师每逢雨雪天气,没有食堂的学校给他们带来了诸多不便。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后,为了给送来的营养餐加热和学校自制营养餐及保证中午不回家的学生和教师的吃饭问题,学校食堂应运而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一年来,n市四县的农村学校建起食堂的达75%。其余25%的学校,在地方政府的重视和投入资金不断加大的条件下,学校食堂也会逐步建立起来。
3.有效利用了被撤并学校的教师
近年来,由于农村学校布局的调整,农村学校出现了教师超编现象。超编教师中,有的在学校从事后勤工作,有的到民办学校代课,有的外出打工,有的在家闲着。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建立农村学校食堂尤为必要。建立农村学校食堂不仅需要资金投入,而且需要人员支持。为解决农村学校食堂建设中的困境,农村学校重新起用了超编教师。调研中,98%的超编教师正在经营或管理农村学校食堂。农村学校食堂的建立有效地利用了超编教师。
二、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营养餐结构单一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河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豫政〔2012〕18号)指出,河南省营养改善计划供餐模式主要有四种:“一是加餐或课间餐,主要提供蛋、奶、肉、蔬菜、水果等;二是学校食堂供餐,主要提供午餐;三是向具备资质的餐饮企业、单位集体食堂购买供餐服务;四是偏远地区在严格准入的前提下可实行个人或家庭托餐等。”[3]营养改善计划由县级政府部门组织实施。n市a、b、c、d四县营养餐模式虽不同,但因营养餐食品由县级教育局负责招标,每个县的学生营养餐食品基本是一样的,要么是牛奶+鸡蛋模式,要么是牛奶+面包模式,要么是牛奶+水果模式,要么是馒头+肉模式。学生一开始都比较喜欢这样的营养餐,但几周之后,学生慢慢地对此类单调的营养餐感到厌倦。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518个字,预计看完需要4分钟,共有263位用户关注,59人点赞!
为深入贯彻关于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氛围的重要指示精神,养成爱惜粮食,践行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创建节约型学校。我校积极开展制止餐饮浪费,专项整治行动。
一、存在问题
1、宿舍、水房或者教学区水资源浪费现象存在。
2、餐厅饭菜浪费现象存在。
3、晚间熄灯后不按时睡觉。
二、整改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食堂厉行节约工作小组,签约餐饮管理团队
为把“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 工作落到实处,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 专门召开食堂相关工作人员及带班领导会议,传达关于食堂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工作的相关文件精神,并结合我校实际, 制定工作方案。 成立由校长为组长, 副校长为副组长, 食堂管理员及各班班主任为成员的食堂厉行节约工作小组, 食堂管理员具体负责落实厉行节约日常工作,班主任定期在班上对学生进行“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 的宣讲活动。 食堂与课堂相结合, 切实贯彻落实我校食堂厉行节约各项工作任务。
(二)校园内积极宣传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在学校及时张贴了节约的宣传画,宣传标语,举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主题升旗仪式并要求班主任利用班会时间,开展以节约粮食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增强学生以节约为荣,浪费为耻的认识。同时学校制作电子屏标语滚动宣传、学生制作手抄报等形式提醒全校师生员工,节约是美德、节约是品质、节约是责任,节约更是我们的素质和境界。反对浪费,切实践行好好“光盘行动” 工作。加强宣传教育,营造勤俭节约良好氛围。各级各类学校安排部署'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专项行动,多形式、多载体大力营造勤俭节约良好氛围,动员全体师生以老师带动学生、让学生影响家庭,推动节约的餐饮文化形成社会风气。通过手抄报、板报、校园广播、国旗下讲话、班会和学校公众号、校园网、班级微信群等新媒体向师生广泛宣传光盘行动的文明风尚。组织学校对校园及师生就餐场所文化氛围进行补充完善,在学校食堂等醒目位置做节约宣传标识,张贴悬挂反对铺张浪费、倡导节俭用餐的相关提示牌和标语,宣导节约精神。积极发挥学生会、班级作用,动员全体师生以老师带动学生、让学生影响家庭,推动节约的餐饮文化形成社会风气。利用'开学第一课“,认真宣传科学饮食新理念,自觉抵制铺张浪费,提倡绿色消费,人人自觉争做中华礼仪文化的宣传者、实践者、监督者,在全县教育系统营造勤俭节约的良好氛围。
(三)学校食堂管理逐步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
我校食堂食品属于教体局委托第三方配送。存储、加工都有严格的分工,生进熟出一条线, 每个环节都由专人把关。 每周食物均按量采购,以保障食物的新鲜度, 最大化的减少浪费程度。 食堂管理员定期会对食堂炊事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 增强炊事人员节约意识。 在食物方面。 食堂每周针对学生的人数, 烹饪适量的饭菜, 在打饭打菜方面, 食堂工作人员按高低班级每桌人数进行分餐,尽量让学生吃饱吃好,且不浪费。
(四) 营养改善计划管理
我校在营养改善计划方面,有相应的实施办法及细则,学校食堂管理员也严格按照文件精神执行。我校实行食堂供餐模式。寄宿学生每天早中晚进行供餐,食堂管理员及炊事人员每天进行营养搭配,每餐俩荤菜,鸡蛋、肉类,新鲜蔬菜、馒头、包子、米饭,营养还是比较均衡的,同时能够避免因菜数过多造成的浪费。每周由营养餐管理员及炊事员做好食物采购计划,然后把计划报给采购按计划需求合理进行配送货物。
(五) 加强多方监督机制
我校食堂监督机制仍需要继续完善,带班领导,值周老师应加强对浪费行为的监督, 选出学生志愿者, 协助值周老师进行管理。同时利用好家校通,力求得到家长的重视和支持,形成家校联动,严格监督学校师生员工的浪费行为。通过多方努力, 争取将学校食堂的浪费现象减少到最低, 最大化的减少浪费。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3764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0分钟,共有194位用户关注,53人点赞!
营养改善计划自查报告篇【一】
一、认真制定了实施方案,完善了营养改善计划管理机制
1、开学初,学校认真制定了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 学校成立了营养餐工作领导小组、食品采购供应加工、食品安全监督、营养餐发放、数据统计和档案管理。领导小组和监督小组负责营养餐工程实施管理,负责每天的营养餐食品安全的监督与管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落实了学生营养餐食品分发人员、库房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职责,把各个环节的安全监管责任分解落实到人。
2、建立了营养餐财务管理制度、食品出入库管理制度、原料采购管理制度、库房管理制度、餐具、用具清洗消毒制度、餐厅卫生管理制度、烹调加工管理制度、食品留样制度、食堂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厨房卫生管理制度、卫生突发事件报告制度、食堂人员卫生知识培训制度、食堂粗加工管理制度、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食品供应制度、师生用餐制度、学校食物中毒应急处理预案、学校防投毒措施、食堂就餐人员须知、食堂卫生基本要求等管理制度,健全了营养餐采购、留样、班主任领取和学生用餐四类台账,规范了营养餐操作、加工、分发食用和采购流程。
x、每周对营养餐工程的管理制度落实情况、食品卫生监管情况和学生的领取使用情况开展自查,并对存在的问题做到了及时整改。
二、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情况
1、自x月1日起自x月x日,我校学生的营养餐实施定点采购蛋奶,向学生提供牛奶加鸡蛋加面包的供餐模式。x月x日至x月x日,由于我校食堂设施不到位,我校对x公里以外的1x0名学生进行提供完整午餐,x月x日至20日,我校对食堂进行升级改造,又对学生进行牛奶加鸡蛋加面包的供餐模式。自x月21 日起,我校对全校2xx名学生实施提供完整午餐,截止目前,各环节运行平稳。
2、学校明确了专人保管和验收人员,对每天采购的食品进行验收登记后由保管人员保管,发现异常食品拒绝接收,落实了食品出入库记录和索证制度。
x、学生每天食用营养餐x0分钟前由食品检验员、监督员先尝当日所发营养餐食品,确认无异常现象后再由各班主任领取到班级发放,并由班主任监护、指导学生食用,并做到:一看、二摸、三嗅、四尝,学生用餐后1小时内严禁在外买零食吃,以免造成营养餐和零食混吃造成身体不适。
x、食品管理人员每天对所发食品留样保存x8小时。
x、营养餐工程分管人员每天营养餐时间到各班巡视、检查学生食用情况和班主任对食用的记录情况。
x、由于我校食堂工人只有2人,工作量大,学校决定早上第三节课没课的老师全到食堂帮忙,午餐时全体老师行动全力做好此项工作,得到了全体老师的大力支持。同时积极组织高年级学生参与,从下饭盒到食堂午餐后的清洗,都组织学生进行。
三、加强营养餐工程经费管理
学校严格执行营养餐工程经费零利润的相关规定,每周向学生公示一周采购的营养餐品种、数量、价格和学生领食用人次。做到专帐管理,专款专用,每天对营养餐实行实名制发放,并由学生签字,每周汇集成册入档,真正做到日清,月结,配合做好上级的检查、审计工作和校务公开。至今为止,上级专项资金能够按时下发,有效的保证了工作的开展。
四、切实加强质量监管,严格实行责任追究
校长为营养餐安全第一责任人,严格把好食品质量关;食品安全监督员余胜做好食品安全的监督,严禁变质、腐烂、被污染、过期、没食品安检合格证的食品进入校园;食品验货人把好质量关,食品采购员蒋勃严格按要求主要负责食品的采购工作。
五、存在的问题及下步工作打算:
1、工人工作量大,厨房切菜设备不到位。
2、由于营养餐的实施,从基础设施到日常运行都大大加重了学校财务压力。
x、重视宣传教育,增强师生食品卫生安全意识。经常利用晨会、班会、校会以及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食品卫生宣传教育。
x、即使调整营养餐菜谱,提高食品质量,尽可能让每生能吃完每日x元的营养餐。
x、加强对学生的用餐管理,监督学生按时吃完。
营养改善计划自查报告篇【二】
自20**年4月5日开始,我校在教育局的直接领导下,严格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计划的意见》文件精神,根据刘延东国务委员讲话精神和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实行营养改善计划,现将一年多来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东秀庄学校在近四年的办学历程中取得了一点成绩,获得了一些荣誉,受到过几次表彰,引起了社会关注,2010年被评为山区办学先进单位,2011年获综合评估山区类第二名,2012年荣获初中办学水平提升先进单位,逐步呈现出自己的办学特色,一是文化引领学校发展,校园内文化氛围浓郁,教研氛围浓厚。二是管理上注重流程化系统化,教学上实行三查四考一表彰,德育上实行日查周评月总结,教研上严格规范三块五步教学流程操作的同时,积极学习五寨县第三小学引进的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努力打造高效课堂。
二、多举措落实营养改善计划
1. 以制度为保障,落实上级文件精神
我校营养改善计划实行校长负责制,在实行计划之前即根据《五寨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实施方案》,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了《东秀庄联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试行)》,同时制定了《东秀庄学校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成立了营养改善计划领导小组,并结合学校的食堂管理完善了卫生制度、食品留样制度、食品采购验收制度、食品采购索证制度和餐具消毒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为计划的实施做了充分的制度准备。2012年4月5日实施计划之后,在县督导室和教育局营养办的监督、领导下,将制度上墙,并成立监督小组接受家长、教师、学生的监督。今年又成立了营养膳食委员会,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科学营养地调配学生饮食。
2. 严格管理,确保3元钱全部吃到学生嘴里
每学期一开学,后勤主任与会计即制定营养改善计划食谱(附件一),食谱以十天为一个周期详细明确地计划出住宿生和走读生每天3元钱的营养调配方案,此后一周严格按本方案采购食品,十天一小结,每月一大结,及时掌握资金的使用情况,调控资金的分配。每次采购,采购员必须向供货商索要票据,票据由校长审批后记入营养餐专帐;所采购食品由营养餐检验员检验,检验合格后两人在《入库单》上签字入库。食品原料出库时由事务点清数量,查验质量后交给食品加工员,监督员在旁监督认为无误无质量问题在《学生膳食逐日登记表》上签字。食品加工员还必须把好最后一关,加工过程中发现食品原料有问题(如鸡蛋开裂,牛奶破损等)及时反应及时处理。学生每天享受营养餐情况都记录在了《营养餐就餐签字表》上,班主任和学生代表监督3元钱最终是否吃到学生嘴里。以上形成的档案由检验员专门负责管理。
3. 严格把关,确保学生吃出健康
在教育局营养办的统一领导下,我校营养餐以水果、肉、蛋、奶为主,牛奶由蒙牛集团五寨县商尹巧花配送,鸡蛋由杨可庄养鸡厂配送,猪肉由五寨县远东公司配送,水果由五寨县鑫海源副食水果门市配送,其中蒙牛商和远东公司是营养餐中标单位,杨可庄鸡厂、水果门市是我校的食品指定采购点,这些单位厂商都有卫生许可证、餐饮服务许可证、食品流通许可证、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等,证件齐全,资质完备,诚信度高。
每年年初,学校食堂首先检审《餐饮服务许可证》,从业人员到县医院体检,办《健康证》,一切齐备后开灶。食品原料储存在专库中专人负责,食品加工人员不得带病作业,其他人员不得进入操作间,餐具每星期由专人消一次毒,并做好记录。总之,学校对食品的采购、储存、加工、食用都进行严格把关,确保学生吃得放心吃得健康。
4. 不断改进,逐步改善学生营养
2012年上学期我校营养餐肉食以鲜猪肉为主,一段时间后发现学生不太爱吃有点肥油的猪肉,于是我们以上瘦肉为主,如今又改为排骨,学生偏爱排骨,且排骨的营养价值又高于鲜肉。水果也以加苹果为主,同时尽量结合时令,采购梨、菠萝、香蕉、桔子等,尽学校所能合理调配,让学生吃出营养。
5. 积极宣传,让国家惠民政策家喻户晓
家长对营养改善计划非常期待,因为之前他们已通过电视对这一惠民政策有所了解,为了让家长更深刻地了解计划,在计划实施之初,我校分别召开了初中、小学家长会,专门向学生家长宣传国家政策,宣读我校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使每一位家长都知道只要是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学生均可享受营养补助资金,国家补助标准为每生每天3元,按照全年在校时间200天计算,每生每年600元,且此资金必须全部吃到学生嘴里,不得挪作他用,也不能从中核减运费、加工费等。今年教育局营养办又给每位学生免费下发了制作精美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宣传资料,让每位学生、家长都深悉政策,真正做到家喻户晓。
三、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后的良好社会反响
营养餐的实施改善了学校伙食,学生伙食标准由原来的生均每天小学8元提高到了11元,初中10元提高到了13元,学校伙食高于农村普通家庭日常生活水平,因而学生乐于住校、上灶,去年5月份张卓玉厅长来我校调研营养餐时问一位三年级小学生想不想家?学校吃得好还是家里好?小家伙很高兴地回答:不想,学校好。之后东秀庄本村的十几个走读生也申请住校,农村的人很直白也很朴实地说为学校吃得好了。去年冬天我校组织了九年级、初中和小学三次家长会,所提意见没有一条涉及学校伙食的。今年中考体育测试,32名考生,5名49分,44-48分26名,1名35分,充分证明我校学生体质的强健,虽然这不能全归功于营养餐,但与营养餐的实施肯定有极大的关系。
四、关于营养改善计划的一点建议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4828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3分钟,共有166位用户关注,56人点赞!
4月14日,湖南日报要闻版刊发一张新闻图片,画面上,几位戴着红领巾的小学生面带笑容,喜滋滋地享受着营养午餐。这是安化县羊角塘镇中心小学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中的一个镜头。
4月18日,在省委讲师团组织的“稳中求进促发展”座谈会上,省教育厅副厅长杨定中向与会代表介绍了我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情况。他透露,湖南实施这项计划的试点县共37个,涉及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165万人。截至目前,已有23个县正式实施了营养改善计划,另外14个县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之中。
决策:一项面向未来的宏伟计划
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是提高学生营养健康水平,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专项行动”,是一项面向未来的宏伟计划。
去年10月26日,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中央财政将每年拔款160亿元,率先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680个县(市)启动国家试点,惠及这些地区所有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约2600万名在校学生。
其实,这项为孩子终身幸福的奠基工程,一直以来都得到领导们的高度关注。1992年,全国爱委会、卫生部和教育部联合颁布《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将营养不良列为重点防治的六大学生常见病之首。1997年12月5日,国务院颁布了我国有史以来第一个有关营养工作的部级文件《中国营养改善计划》。为了改善贫困地区农村学生的营养状况,2008年10月,中共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善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改善农村学生营养状况”。2010年,“逐步改善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营养状况”首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在2月28日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中,也明确提出“改善学生营养状况,提高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营养水平”。
党中央、国务院着力解决学生营养膳食的措施和力度不断加大。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农村义务教育学生“一补”政策范围逐步扩大,补助标准不断提高。2003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提出“两免一补”政策时,就包括逐步建立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政策。2006年启动实施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将“一补”政策作为机制的一项重要内容。2007年,中央出台了中西部地区基本补助标准,小学每生每天2元,初中每生每天3元。从2010年秋季学期开始,补助标准每生每天提高1元,达到小学生每生每年750元,初中生每生每年1000元。2007年至2011年,仅中西部地区“一补”资金就落实了300多亿元。2010年,中西部有1228万名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享受“一补”,占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寄宿生的47%。二是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生活设施改造力度逐步加大,膳食条件得到不断改善。针对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后,大量学生需在校住宿,食堂等生活设施短缺的情况,国家在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时,明确将食堂建设作为工程建设重要内容,由地方政府负责实施,寄宿制工程共新增食堂159.2万平方米,占工程建设面积总数的10.6%。2007年启动的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同样把食堂作为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120亿元投资中有31.7亿元用于学生食堂建设。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新鲜“出炉”,还来自深入调研发现的三个问题:一是一些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营养不良问题比较突出。据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对青海、云南、广西、宁夏等西部4省(区)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农村学生生长迟缓率近12%,低体重率达9%;身高和体重均明显低于同龄段儿童正常值。二是现行“一补”政策覆盖面偏小、标准偏低。2010年,中西部有1228万名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享受“一补”,只占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在校生的13%。有的地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补助没有完全落实,吃饭费用没有完全解决。据初步调查,校外寄宿的义务教育学生还有1239万人,受现有“一补”政策的局限,往往产生“因为不能住宿,所以没补助”的现象。三是中西部地区一些学校食堂、宿舍等生活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一些中西部贫困地区的学生课间自己生火做饭,有的学生甚至需要自带做饭的炊具、调料、柴火等。这些孩子的饮食、营养现状确实令人心疼。
由此可见,在农村地区主要还是要先解决吃饭问题,尚谈不上营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国家贫困县有,在其他地区也有;西部地区农村学生营养不良问题重于中部,民族县、贫困县、边境县重于其他县。农村学校普遍食堂不足,需创新供餐机制,仅靠地方现有的投入水平,难以解决此问题。因此,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切实改善学生营养状况,是一件重大的民生工程。
这项面向未来的《计划》做得很实在。国务委员刘延东2011年11月24日在国务院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计划》的实施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去“着力”:
第一,国家试点“点”在了特困区。印发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明确提出,把六盘山区、秦巴山区等12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和等3个已经明确实施特殊政策的地区作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中央财政扶贫资金的新增部分主要用于这些地区。此次营养改善计划的国家试点首选这些地区,总计680个县(市),其中民族县有368个,占54%;国贫县有431个,占64%;边境县有54个,占8%。
第二,完善“一补”,“补”在了面上。为解决现有“一补”政策覆盖范围小,补助标准低等问题,54号文件提出,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从2011年秋季学期起,将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费标准每生每天提高1元,达到每生每天小学4元、全年1000元,初中5元、全年1250元。
第三,在硬件上专门安排了改善就餐条件的资金。中央财政在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中专门安排食堂建设资金,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学校改善就餐条件进行补助,并向国家试点地区适当倾斜。
第四,在软件上加强制度建设和营养教育。通过加强专业指导、普及营养知识,严格落实国家教学计划规定的营养健康教育时间,使广大学生能够利用营养知识终身受益。
困惑:“小餐桌”面临的难堪
据走访调查,民族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现实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困难一:食堂设备比较简陋。在被调查的许多民族贫困地区,不少农村中小学食堂存在设备简陋的问题,普遍现象集中表现在厨房较小。调查中我们了解到,绝大部分寄宿制学校食堂条件非常简陋,近四成学校厨房面积只有10~20平米,有的甚至不足10平米。有的学校是教室兼做厨房、食堂和宿舍的功能,有些更贫困地区的学校,校长的宿舍就是厨房,前面半间是给孩子们做饭的地方,后面半间就是校长晚上睡觉的地方。再加上年代久远,墙壁瓷砖没有全部覆盖,地面水磨石破损严重,学校厨房中最常见的设备就是炉灶、蒸笼和锅,学生伙食一日三餐全是一锅饭。由于厨房面积过小,不少学校食堂无更衣间、配菜间、面点间等与厨房相配套的功能间。学校食堂从粗加工、洗涮、制作面点到炒菜做饭都在一间厨房里进行。由于人流物流不分,生熟用具不分,生熟食品混装混放,很容易造成食品交叉污染,给学生饮食卫生安全带来隐患。
困难二:从业人员素质比较低下。目前,不少农村地区学生食堂里的服务人员大多数是当地村民,他们对于家常食物的制作驾轻就熟,但是缺乏必要的营养知识,对于饮食搭配没有清晰的概念,平时制作饭菜只是依靠多年来家庭的生活经验,这制约学生饮食营养搭配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困难三:营养知识比较匮乏。一是教育体系中缺乏基础营养学内容,学生所掌握的极为有限和浅显的营养知识无法引导他们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二是在学生饮食方面占有主导地位的学校和家庭在饮食营养知识方面的掌握情况也同样无法让人放心。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学校教师对于营养知识的掌握不足,大部分厨房工作人员对饮食营养搭配概念模糊,家长则以让孩子吃饱为目标。此外,学校没有条件和能力对师生进行饮食营养知识方面的培训,也制约了学生的健康饮食。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很多偏远农村学校没有对厨房工作人员进行营养知识方面的培训,食堂工作人员对饮食营养的搭配还处在一个初级和盲目的阶段,一切跟着感觉走的现象比较普遍。
困难四:安全卫生工作比较滞后。调研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学校学生的饮食卫生意识还很薄弱,部分学校,特别是村片小一级学校在硬件配备上无法保障学生基本卫生(如洗手),部分学校厨房环境较为恶劣,饭菜和原材料在运输、储存、生产环节还有待加强卫生监管工作。在被走访的近100所边远学校里,有近一半的从业人员没有统一着装,有部分从业人员的个人卫生习惯还有待加强。
困难五:边远地区食品配送困难。在大宗物品落实定点采购困难的同时,我们调查发现,不少偏远地区学校特别是教学点上的山区学堂受到学校规模和交通闭塞等方面的制约,鲜菜、鲜奶、鲜蛋等营养品的及时配送难以保证。
困难六:教学点教师积极性不高。走访中,我们发现,在不少边远山区教学点上除了无食堂的实际困难外,普遍还存在的一个困难是无人对学生提供后勤保障。特别是一人一校的教学延伸点,教师本来教学任务就非常繁重了,还要负责学生营养改善方面的事情,在无任何食堂设施设备的条件下,老师们对改善学生营养计划的实施积极性不高,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普遍存在。
让改善计划遍及三湘的几点思考
面对营养改善计划具体实施过程中面临的诸多实际困难,如何全速推开此项工作,打造成“民生工程”、“放心工程”和“阳光工程”,让它遍及三湘,并真正把好事做好,实事做实,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1.改善一个条件。目前,农村中小学生活设施总体不足,食堂缺口较大。改善供餐条件是加快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前提和保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科学制定食堂建设规划,统筹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校安工程和农村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等资金,将食堂列为重点建设内容。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弥补食堂建设缺口,改善食堂工作人员工资待遇。学校食堂建设要本着“节俭、安全、卫生、实用”的原则,严禁超标准建设。规模较小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改造、配备伙房等相关设施。
2.确保“两个安全”。安全是营养改善计划的关键词,营养改善必须确保“两个安全”:一个是食品安全,一个是资金安全。在食品安全上面要做好三个方面的事情:第一,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对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工作的指导和协调。对食用农产品原料生产、收购环节要加强监督检查,对学校食堂以及供餐单位、个人要严格准入,对学校食品生产、加工中的质量问题及违法行为要加大监督、查处力度,对食品安全事故要严肃处理、决不姑息。第二,严格食品安全管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主动配合食品安全主管部门,切实做好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学校食堂要办理餐饮服务许可证,食堂工作人员要持有健康合格证明;食堂布局要符合相关规定,对原料存放、加工操作、备餐、食品出售、就餐等场所进行合理设置,保持食堂内外环境整洁;食品加工要严格执行有关卫生操作规定;建立食品原材料采购索证票、进货查验和采购记录制度,确保采购、加工等各个环节的食品安全。地方各级政府要建立工作机制,成立专人负责的专门机构,开展设备安全风险评估,建立食品安全保障体制,制定食品安全应急预案,确保采购、储存、加工、配送、分餐等环节的食品安全。第三,计划参与各方责任要落到实处。各地食品安全、教育、农业等监管部门要与学校、供餐单位或个人签订责任书,同时建立健全留样检测制度、从业体检制度、岗位职责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将责任具体化,保证各个环节的食品安全。要严格执行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特别是建立起学生营养改善状况监测评估机制,跟踪监测、及时改进,要让学生吃得放心、吃得安全,吃出健康、吃出营养。
在资金安全上,一定要制定经费管理办法,明确资金使用范围和支出标准,确保专款专用;进一步加强学校财务管理,依法健全财务机构,加强食堂会计核算,健全内控制度,确保资金使用安全、规范和有效。要以县为单位,定期公开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资金总量、学校名单及受益学生人数等信息,建立实名制学生及用餐情况的信息管理系统,严防套取冒领资金行为。要进一步加强学校财务管理,加强食堂会计核算和内控制度建设,防止滋生腐败行为。要实行“谁使用、谁负责”的责任追究制度,发现问题一经查实,必须依法严肃处理。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862个字,预计看完需要3分钟,共有137位用户关注,32人点赞!
本刊讯(记者 李旭林)5月24日上午召开的全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视频会议指出,2011年秋季学期起,中央每年投入160亿元,在全国680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县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国家试点工作。截至目前,湖南试点范围内的37个县、168万学生,已有35个县实施了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约150万学生享受了营养膳食补助。
去年年底,我省下达了2011年秋季学期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中央补助经费2.55亿元。同时,进一步提高了农村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补助标准,小学提高到1000元,初中提高到1250元。为改善供餐条件,省财政下达专项资金4.2亿元,重点支持37个试点县市农村中小学校改善供餐条件。目前全省享受课间加餐的学生有103万,提供营养午餐的学生有47万,我省营养改善计划取得初步成效。
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省教育厅厅长王柯敏在会上指出,加强食堂管理是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关键,今年湖南各试点学校要相继成立由学生、家长、教师等代表组成的膳食委员会,充分发挥膳食委员会在食堂管理、监督中的作用。同时积极加快学生食堂建设,各地将统筹安排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资金和“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等专项资金,加快实施“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和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中的食堂建设项目,切实改善学生就餐条件。此外,为确保营养改善计划有序有效实施,湖南将建立联动的监察机制,防止套取和冒领国家补助资金的行为,把营养改善计划办成“放心工程”、“阳光工程”,确保营养改善计划顺利实施。
省食品安全办主任、省卫生厅厅长张健在会上指出,对食品安全问题要真正做到“零容忍”。为此,省食品安全办将在今年底对各市州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年终考核中,把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食品安全工作列为重要考核指标。会议还透露,为加强学生食品安全管理,各试点县市将确定不低于30%的学校作为学生营养状况监测点,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学生营养状况常规监测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同时,各地还会将营养健康教育纳入课堂教学,落实国家教学计划规定的营养健康教育时间,大力普及营养科学知识,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营养观念和良好的饮食习惯。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2741个字,预计看完需要7分钟,共有264位用户关注,40人点赞!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项目部食堂的管理,不断提高食堂为项目施工、职工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确保膳食卫生、安全。特成立项目部膳食管理领导小组并制定各职位项目部食堂管理分工制度。
第二条项目部膳食管理领导小组要在项目部的统一领导下,负责项目部食堂具体管理事宜。领导小组由项目书记,办公室主任、管理员、炊事员组成。
具体名单是:项目书记同志任组长,办公室主任同志任副组长。
第二章领导小组及项目书记岗位职责
第三条研究探索项目部食堂工作不断深化改革的途径,推行食堂科学化管理,充分发挥组织,领导,指挥,协调,控制,反馈等管理功能,合理利用人,财,物,提高管理效益,办好项目部食堂。
第四条加强炊管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树立为项目顺利进行和施工人员生活服务的思想,在经济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以办好大众化伙食为主,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办灶,为项目施工人员提供满意的膳食服务,确保就餐者吃的营养合理,吃的可口,吃的卫生。
第五条开展优质服务。经常对食堂职工进行职业道德,服务项目及自尊自信自爱教育,搞好食堂职工技术练兵和业务培训,提高炊管人员的素质。
第六条制定伙食发展计划,确定阶段工作目标,监督检查各类岗位责任落实情况,有的放矢开展工作,运用科学管理手段,分析,总结工作经验,实现目标管理。
第七条加强与施工人员联系,增强施工人员与炊事员的友谊,抓好民主管理。共建文明食堂。
第三章办公室主任岗位职责
第八条实施食堂科学化管理,合理使用人,财物,实行责,权相结合的责任管理。
第九条负责食堂日常行政工作,组织安排人员的职业道德,遵纪守法教育,监督检查各食堂岗位责任制的执行情况,重大问题要集体决策,分工负责的工作要敢于处理。
第十条掌握职工就餐规律和生活变化要求,制定和修改伙食发展规划,确定各阶段的工作目标,落实目标责任制的管理步骤以及各食堂岗位的职责,少讲空话多办实事,切实抓好伙食管理。
第十一条抓好共建“文明食堂”和“优质服务”,协助项目部膳食管理领导小组开展工作,组织食堂职工开展劳动竞赛,有计划的进行技术培训,提高队伍素质。
第十二条抓好安全生产和饮食卫生工作,督促帮助各食堂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及卫生责任制。杜绝人身安全事故和设备事故。采取各种措施,切实抓好饮食卫生,防止事物中毒。
第十三条抓好伙食改革的实践,总结,分析和理论研究,适应时代特点,满足项目部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要求,不断改革伙食管理,有所创新。
第四章厨师长岗位职责
第十四条认真贯彻食堂企业化管理制度。在食堂办公室主任的领导下,按照目标管理的原则,负责本食堂一日三餐主(副)食安排,计划,制作,销售等管理工作。合理组织劳力,作好小组成员工时定额完成情况的记录,核算工作,严格考勤,大胆管理,奖罚分明。
第十五条安排食谱,组织生产,掌握每日主(副)食品用量,提供采购计划,抓好成本核算,作好日用料成本记录,严格管理,减少浪费,堵塞漏洞,及时平衡盈亏。
第十六条组织班组人员学习烹饪,面点技术,把住各工序的质量关,实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检查伙食卫生,督促本组人员认真落实岗位职责,清扫包干的卫生地段,做现熟食品加盖,防蝇,防鼠并组织好开饭前和饭后整理结束工作。
第十七条以身作则,严以律己,不搞特殊化。经常主动深入施工现场中,征求就餐者的意见,积极改进工作。
第十八条关心组织进步,协助食堂主任抓好职工思想教育,安排好群众生活。
第十九条积极参加改革,勇于探索实践,配合食堂和伙食科实行食堂企业管理制度,加强科学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第五章食堂保管员岗位职责
第二十条准确记帐。库房所存原料,炊具,用品要按品种建立明细帐,出入库要认真及时地作好记录,做到帐物相符。
第二十一条各种原材料购进后,保管员要严格验收,应根据进货发票所列的品种,规格,单价,数量,金额等认真细致地逐一点收。如发现规格,数量,金额不符合情况,要及时与采购员联系更正;如遇到质量很差甚至霉烂变质时,拒绝验收。
第二十二条严格执行出入库制度,及时发料。各班组用料时,应填写“食料单”,办理食料手续,保管员凭单发料。如因急需要来不及填写领料单,要临时记录,当日下班前必须补填。为保证出库原料质量,库存原料要经常翻拣,及时晾晒。寒暑假和霉雨季节,更应防止霉烂变质。
第二十三条搞好本月末总盘点和月中小盘点。每月底由食堂主任,核算员,会计员参加,实事求是的盘库制表上报,做好记录;如遇帐物不符,应认真分析盈亏原因,研究改进措施。
第二十四条负责食堂冷库,门窗,水,电,火的检查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及时报告。
第二十五条做好库房内的灭鼠灭蝇工作,保持库内物品整洁。
第二十六条在完成本职工作之后,协助食堂主任做好管理工作。
第六章炊事员岗位责任
第二十七条努力学习文化,政治,业务,技术知识。树立与增强为项目部服务的思想。按时上下班。遵守劳动纪律及食堂的一切规章制度,努力完成本职工作。
第二十八条服从工作调配,爱护集体财物,做好集体和个人卫生,严防食物中毒。
第二十九条按食品操作规程进行工作,保证安全,卫生。做到制作的主食,合乎质量要求,大小均匀,掌握火候。副食要做到拣,洗干净,切菜认真,丁,块,丝分明。配菜美观,色型好看,炒菜味美,咸淡适中。
第三十条做到优质,高效服务,对就餐人员态度和蔼,说话和气。不说粗话,不骂人,团结一致,做好伙食工作。
第三十一条团结同志,互助协作。反对浪费,勤俭节约,一视同仁,不开后门。
第七章采购员岗位职责
第三十二条采购进货是食堂经营的第一环节,由于食品原料季节性很强,原料的净料率与其进货质量有关。因此,采购进货的质量,价格,在成本核算中占重要地位。采购人员必须具有牢固的经济头脑和成本观念,采购过程中处处为降低成本着想。
第三十三条负责所在食堂一切主,副食及炊具的采购工作。每天了解食堂用料情况,按计划采购。进货时应考虑品种,规格,质量与食堂需求对路,避免积压和浪费。
第三十四条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把好质量关。不购腐烂变质的生熟食品,设法选购物美价廉的新鲜食品和蔬菜,保证食堂各种供应。
第三十五条认真执行财务制度和现金制度,严格经济手续。农贸市场购进的物品必须开具税务发票。不私自挪用公款,每天的贸物发票经保管验收后及时报销。领取的支票,现金(周转金)和各种票证要妥善保管,严防丢失被盗,用后要及时报帐,当月帐目结清。
第三十六条遵纪守法,采购中不违反国家政策,讲究职业道德,公私分明,在给食堂采购东西时,不准给私人代买,不营私舞弊。
第三十七条熟悉市场行情,建立货源点,勤跑,勤问,勤联系,掌握信息及时采购,保证食堂用料。
第三十八条严格考勤,认真遵守食堂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参加各项政治业务学习,在完成采购任务后,努力参加食堂其他工作。
第八章附则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660个字,预计看完需要5分钟,共有248位用户关注,42人点赞!
依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为进一步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状况,提高农村学生健康水平,促进教育公平发展,我县于2012年4月份启动了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县教育局积极探索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办法,努力改善学生食堂设施,不断提高学校后勤保障水平,稳步有序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工作。现将一年来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概况
我县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学校共19所,其中小学12所,初中7所,学生共有7487人,其中有小学生4370人,有初中生3117人,采用食堂供餐的学校有19所,其中小学12所,初中有7所,全县学校没有向企业(单位)购买供餐。按照每生每天4元的生活标准,供餐模式为“鸡蛋+牛奶+等价食品”。到目前为止,学生食用情况良好,无不适、中毒事故发生。
二、 主要做法
1、加强领导,夯实责任。县政府成立了“县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领导小组”,政府副县长任组长、相关部门和机构负责人任成员,制定了《县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教育局和各校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建立和健全相应的食品安全规章制度,制订学生营养计划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实行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校长是第一责任人的立体化的管理网络,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制。
2、宣传教育,提高认识。我局要求各学校必须落实国家教学计划规定的健康教育时间,并通过板报、橱窗、课堂、专家讲座等形式培养学生科学的营养观念和饮食习惯。各学校结合校情因地制宜开展了系列教育活动,每校均开展了营养知识专题集会或主题班会教育活动。教育局组织各学校校长和营养餐管理人员,邀请蒙牛公司专业人员进行营养安全知识讲座,收到很好的效果。
3、规范流程,保证质量。要求各学校必须指派专人负责营养餐工作,有专人接收,登记造册,查看并索取票证,对食品进行抽样检查,严禁不合校食品进入校园;学校必须有单独合适的营养餐存放间,除工作人员外,其他人员一律不得入内,防止食品感染和安全事故发生。每所学校都有专人值班,做好双休日及节假日的防盗工作。
4、检查整改,规范运行。教育局要求各学校定时对学校食堂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每学期,教育局联合卫生、食品等部门对全县学校食堂管理和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拉网式检查,确保了营养改善计划运行有序、操作规范。
三、 存在问题
1、厂家供货运输难。我县是山区,交通复杂,加之学校布点分散,供货企业运输难。一次送5天的食品,这样不仅要增加对学校储藏室、冷藏设备、加热设备等基础性建设的资金投入,而且也大大增加了食品在储存中的安全风险度。
2、食堂改善达标难。过去建设的食堂,由于当时投入少,标准低,大多不能达到国家食堂标准。实行营养餐以来,绝大多数食堂需要重要改造,需要大量资金,县财政和学校资金压力特别大。
3、营养食品浪费现象较重。营养加餐总体上还是牛奶、鸡蛋、馍片、水果,时间一长,有些学生就出现了厌食、挑食现象。虽想尽办法,在不影响营养前提下,照顾学生口感、口味,但众口难调,还是有个别学生乘老师不注意的时候,把营养食品扔掉不吃,造成浪费现象。
四、2014年工作
一是继续做好食品安全、资金安全等工作,确保不出现重大责任事故,确保此项工作稳步实施;二是继续做好食堂建设工作,落实规划,明确进度;三是继续做好宣传工作,把握政策,明确方向,使这项惠民工程真正深入人心;四是做好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利用假期,对有关学校的校长、总务主任、财务经办员等进行专项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使今后工作更规范、更专业;五是稳定和加大后勤队伍建设,要求从县营养办工作人员到学校的分管领导、经办人员、后勤管理队伍要相对稳定,便于科学、高效工作;六是严格要求各校认真做好营养改善计划档案整建和管理工作;七是做好学生营养监测和身体监测工作。
总之,县教育局将以努力把国家“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成“放心工程”、“营养工程”、“满意工程”为目的,做实做好各项工作,为教育和谐稳定、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县中小学后勤管理服务中心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294个字,预计看完需要4分钟,共有284位用户关注,46人点赞!
一、高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食堂供餐模式试点学校基本情况
1、试点学校:高县沙河中学、高县柳湖中学、高县罗场中学、高县四烈中学、高县月江中学、高县文江中学、高县胜天中学、高县何苏女士希望小学、高县沙河镇世和小学、高县文江镇籁棚小学、高县文江镇腾龙小学、高县中宏特殊教育学校等十二所学校。(初级中学7所、中心校1所、基点校3所、特教校1所),约占全县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学校数的10%。
2、试点学校学生总数:约9517人,约占全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总数的21.66%。试点学校的确定,是经过高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高县教育局联合对学校食堂进行检查、提出整改意见、食堂按照整改意见整改、又检查验收合格颁发《餐饮服务许可证》后确定的。
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食堂供餐模式体现“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特点,确保3元钱营养改善等值
高县2013年秋期推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食堂午间供餐模式试点工作的思考,是在学生平常膳食的基础上,用每生每天3元钱增加学生午餐的营养食品,而不是用3元钱解决学生中午的全部伙食费用,旨在“营养改善”。为了保证3元钱都“吃”进学生的肚子里,高县实行3元钱全部采购营养食品原料(含制作佐料)交给学校食堂进行加工,而学校食堂加工营养食品的加工费、燃料费、水电费等,2013年秋期县财政按照每生每天0.60元、2014年以后原则上按照每天每生0.80元计算另外下拨资金解决,实质上确保了3元钱营养食品等值。
三、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食堂供餐模式食品安全重点放在卫生实施到位和监管到位
1、注重食品原料卫生源头管理。
2、注重消毒杀菌管理。
3、注重营养食品制作过程管理。
4、注重营养食品制作人员管理。
5、建立原料采购索证制度。
6、建立留样待查制度。
7、注重就餐场所卫生管理。
8、建立县级相关部门对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食堂供餐模式进行食品安全专项督查制度。
四、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营养食品原料实行“综合捆绑”、按照政府采购的要求进行采购
高县实行3元钱全部采购营养食品原料(含制作佐料)交给学校食堂进行加工,原料采购严格根据政府采购的要求:每个单位每次物资采购金额在50万元以上的必须实行政府采购;每个单位每次物资采购金额在50万元以下的可以实行竞争性谈判采购。我们这次试点学校共有12所,其中:柳湖中学2013年秋期学生营养食品原料采购总金额超过了50万元,因此,柳湖中学的营养食品原料采购交由高县政府采购交易中心进行,其余11所学校均低于50万元,因此,在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实行竞争性谈判采购,采购时,请到了县政府采购办、工商局、卫生局、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畜牧局、农业局、监察局等相关部门人员到场进行监督。
五、高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食堂供餐模式试点工作开展后涉及的工作转换问题
1、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食堂供餐模式试点学校由原来的“牛奶+x模式”转换成了“食堂午间供餐模式”,学生就由原来的课间食用“牛奶+x”改变成了午间食用“营养餐”,食用品种和时间发生了变化,学校要作出作息时间的调整安排。
2、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食堂供餐模式试点学校原来的库房放置“牛奶+x”食品,现在转为放置营养食品原料。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2358个字,预计看完需要6分钟,共有254位用户关注,48人点赞!
民生工程:领导重视,制度健全
陇西素有“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多年来,县委、县政府在加快陇西经济发展的同时,始终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大力实施科教兴县、人才强县战略。
谈及义务教育学生营养餐改善计划,陇西县县长陈彦吉一番铿锵有力的表态进一步坚定了陇西抓好义务教育学生营养餐改善计划的信心和决心。
陈彦吉说:“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既是一项惠民工程,也是一项责任工程,面对这样一项全新的、充满挑战的工作,我们将以服务学生为中心,坚持政府主抓、部门联动、分工协作,全力为学生提供安全、营养的食品,切实改善学生的膳食结构,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努力把这项关乎民族未来的大事办实办好。”
为此,县上积极筹措安排营养餐改善计划工作经费20万元,用于开展营养餐改善计划的宣传、培训和督导检查。先后制定出台了全县《营养餐改善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制度》《食品验收登记制度》《从业人员管理制度》《食品留样监测制度》《督导巡查制度》《食堂标准化建设管理制度》等“六大管理制度”,为项目执行提供了制度上的支撑与保障。
改善计划:因地制宜,分步实施
陇西县作为全省连片特困县之一,从2012年春季学期开始实施该项计划,全县共有267所学校的50827名学生享受营养餐补助。其中,小学生27468人,初中生23359人。
为筑牢营养餐食品安全“防护墙”,陇西县着力严把“六关”:严把原材料采购关、严把制度落实关、严把食品留样关、严把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关、严把防护关、严把监控关,确保了学生营养餐用餐安全,形成了全县多个部门为营养餐计划护航的良好工作机制。
县教体局牵头负责全县营养餐改善计划的实施、指导和监督检查;县物价等部门建立价格监测和预警机制,开展生产成本调查,对食品价格进行监督检查,研究制定计划实施及流通环节费用减免政策。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学校食堂以及供餐单位(个人)食品安全监管,做好日常综合监督检查工作,组织查处食品安全事故;对实施营养餐改善计划的中小学校长、食堂负责人、工作人员及供餐点相关人员进行食品安全相关法规制度和行业规范培训,积极推进“食品安全进校园”活动。同时,全县严格实行学校负责人陪餐制度,学校校长和管理人员轮流陪餐,餐费自理,并有详细的陪餐记录。
陇西县学校布点相对分散、农村偏远学校较多的实际,决定了供餐不可能搞统一模式,只能因地制宜,分步推进。陇西县教体局局长田志刚说:“为把营养餐改善计划这项民生工程实施好,我们必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按照政府主导、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原则,积极创新探索了依托中心学校食堂为周边学校供餐的新模式,切实减少了供餐环节和运营成本,有效降低了食品安全风险,确保这项惠民工程安全、良好运行。”
为了选择有效的供餐模式,陇西县在对全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现有食堂、寄宿学生状况逐校进行摸底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实际确立了三种供餐模式。
第一种是食堂供餐模式。食堂供餐以其低成本、安全可靠、便利快捷等特点,成为陇西县实施营养餐改善计划的首选模式,目前已投入使用的食堂44所,就餐人数达到 25122 人,占实施营养餐改善计划学生人数的 49.4%。
第二种是过渡模式。对暂时没有开办食堂的学校,通过餐饮企业配餐,对农村人数相对较少、距离开办食堂学校相对较远的边远农村学校和教学点,主要采用食品配送商配餐模式。餐饮企业由县上统一招标确定,中标的14家餐饮企业按照学校制定的供餐食谱定时保质保量配送。
第三种是辐射配送模式。针对个别农村小学和教学点与开办食堂的初中校、中心校距离较近,交通又相对便利的特点,采取由乡镇中心小学或规模较大学校的食堂辐射周边村小学或教学点的供餐模式。目前,陇西县17所中小学向周边48所村小学和教学点配送营养餐,就餐学生达到4424人。这一供餐模式越来越受到供餐学校师生的欢迎和认可。
为加强营养餐计划资金的管理,做到专款专用,保证营养餐标准和数量足额配餐。各学校建立了财务公开制度,学校营养餐的财务实行一月一清算、一学期一公布制度,并将营养餐计划工作的实施情况作为学校、校长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目标责任制,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职责、落实任务、责任到人。同时,进一步细化了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县上制定了资金统筹制度、最高限价制度、直接支付制度、财务公开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四项资金管理制度”,严格按照资金管理办法及时拨付每一周期营养餐改善计划专项资金。
2012年,全县营养餐累计实施资金2940.3万元,均分期分批拨付到位。陇西县教体局副局长杨长兵说:“实施营养餐改善计划,家长关心,社会关注,是一项事关下一代的良心工程,管好用好孩子们的吃饭钱,让孩子们吃得饱、吃得好,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营养早餐:家长放心,孩子满意
政府部门的齐心协力,各项制度的保障落实,让陇西县营养餐改善计划有序推进,项目执行表现了良好的局面。家长放心了,社会满意了,孩子们开心了。
陇西县高楞初中校长唐福祥说:“起初对实施营养餐改善计划感觉到很不放心,生怕出安全问题,但县上的配套政策很到位,担心也就变成了多余。”
学校作为营养餐的执行者,学校的做法是让家长放心的关键。为了实现等价优质的供餐目标,各供餐学校从公用经费中挤出资金,购置供餐设施设备。县教体局督促学校、供餐单位全面公开学生营养餐改善计划经费账目、配餐标准、营养食谱以及就餐学生名单、食品数量和价格等信息,通过设置信箱、举报电话、定期组织家长座谈等途径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确保专项经费规范运行。
宏伟小学一位学生家长深情地说:“学校的这个营养早餐,确实好着哩!自从学校发放营养早餐以来,娃娃们都像过节一样。老师们都很负责,像对待自己的娃娃一样,班主任组织娃娃们排队、洗手、取早餐,其他的老师也很认真,分组到教室分早餐,我们看着娃娃们吃上营养丰富的早餐,我们心里也确实很高兴,也很感动!我们打心眼里感谢党和政府,感谢学校、老师!”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5050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3分钟,共有267位用户关注,48人点赞!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人为本,努力促进教育公平,切实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的饮食营养水平,保障农村孩子健康成长,为加快实现“富民强县、幸福和谐”目标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二、工作目标及任务
(一)在年春季全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范围内启动实施“计划”工程。
(二)严格执行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保证每一个学生吃得放心、吃得安全。
(三)建立实名制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保证每一个学生吃到嘴里、吃到肚里。
(四)开展学生营养改善状况监测评估,保证每一个学生吃出健康、吃出营养。
(五)制定出中长期全县新建、改扩建食堂(伙房)建设(建设规模、资金需求、解决渠道)、食堂厨具的配备、食堂从业人员及食品原料采购地等规划。
(六)建立县、乡、校三级实施“计划”食品安全应急预案,确保“计划”顺利实施。
三、主要内容
(一)中央财政按每生每天3元的标准,承担全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膳食补助(全年按照学生在校时间200天计算)。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
(二)从年秋季学期起,将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费标准每生每天提高1元,达到每生每天小学4元、初中5元(全年按照学生在校时间250天计算),中央、省、县财政按湘财预〔〕146号文件规定比例分担。
(三)在营养食谱、原料供应、供餐模式、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等方面积极探索,为稳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积累经验。
(四)做好营养餐专项资金与“一补”专项资金的统筹衔接工作。按照各自的资金管理要求,分户运行,独立核算,严禁产生挤出效应,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五)改善就餐条件。将学生食堂列为重点建设内容,使其达到餐饮服务许可的标准和要求。规模较小的农村学校,可根据实际改造、配备伙房和相关设施,为学生在校就餐提供基本条件。
四、实施对象
全县农村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不含县城)。
五、实施原则
(一)实事求是原则。实施营养餐工作,要考虑学校布局调整、城镇化进程、农村人口转移等因素,切实掌握本地学校和学生实际情况,完善工作机制,确保各项数据准确,资金管理到位。
(二)安全营养原则。实施营养餐工作,要严把安全关,认真检查食品供给定点企业证件,做好食品安全卫生监控,确保食品生产、流通、食用的安全卫生。
(三)学生自愿原则。实施营养餐工作,要广泛做好政策的宣传、解释、引导工作,确保学生在自愿原则下,接受营养餐工作实施。
六、工作措施
学生营养改善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安全风险高,同时农村学校现有基础条件和管理力量还很薄弱,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工作,情况复杂,任务繁重。各相关部门和有关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周密部署,统筹安排,扎扎实实把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一)成立工作机构,明确工作责任。成立由县长为组长,常务副县长、分管教育副县长为副组长,县教育、财政、发改、农业、工商、卫生、食品药品监督、质监、物价、监察、审计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教育局,由县教育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各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教育部门要把学生营养改善工作的实施作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重要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实施方案;牵头负责该工作的实施、指导和监督检查;负责学校食品安全日常管理;配合相关部门对学校食堂、供餐服务企业、托餐家庭(个人)进行食品安全检查。财政部门要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职能,制订和完善相关政策,切实加大投入,落实专项资金,加强资金监管,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发改部门要把此项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物价部门应建立价格监测和预警机制,开展生产成本调查,组织对食品价格进行监督检查。农业部门负责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督检查。工商部门负责供餐企业主体资格的登记和管理。质监部门负责对供餐企业食品生产进行监管,查处食品加工中的质量问题及违法行为。卫生部门负责组织处置学校食品卫生安全事故,指导学校卫生防疫和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的监测评估,对学生营养食谱和营养改善提出指导意见。食品药品监督部门负责学校食堂以及供餐单位(个人)食品安全监管,制定不同供餐模式的准入办法,切实做好日常综合监督检查工作,组织查处食品安全事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构及监管部门,负责制定具体的食品安全培训方案和教材,对中小学校长、食堂负责人、工作人员以及供餐企业、托餐点相关人员进行食品安全相关法规制度和行业规范培训,深入开展“食品安全进校园”活动。监察、审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法对实施工作进行监督,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公开、透明。宣传部门负责整个实施工作的宣传报道。有关学校要结合本校实际,制订好学生营养改善工作方案和推进计划,把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要实行校长负责制,切实承担起具体组织实施和相关管理责任。要充分发挥学生家长在本学校确定供餐模式、配餐食谱和日常管理等方面的作用。
(二)创新供餐机制,规范操作流程。从实际出发,多途径、多形式地开展学生营养改善工作。供餐模式包括学校食堂供餐,向具备资质的餐饮企业、单位集体食堂购买供餐服务,偏远地区在严格规范准入的前提下可实行个人或家庭托餐等。
学校食堂供餐的管理。学校食堂应以服务师生为宗旨,坚持“公益性”原则,按照“非营利”要求,合理控制伙食价格,实行成本独立核算,切实维护师生的合法权益。学校不得在食堂提取任何费用;学校食堂实行三种供餐方式:
一是包餐制,即全体学生统一伙食费标准,由学校食堂提供统一饭菜,一般适用于小学。
二是自购制,即饭菜品种、数量由学生自由选购,学校食堂凭充值卡或饭菜票结算,一般适用于小学高年级和初中。
三是蒸饭制,即由学生自备米菜,由学校统一蒸饭,主要适用于一些条件艰苦的山区学校。实行蒸饭制的学校食堂不得收取费用。实行学校负责人陪餐制度。学校校长或学校管理人员要轮流陪餐(餐费自理),做好陪餐记录,严把质量和安全关口,及时发现和解决食堂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总结和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
购买供餐服务的管理。各校要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校外供餐的基本条件和评审办法,形成轮流更替和优胜劣汰机制。要根据实际情况,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评估审定,并向社会公布评审结果;对提供学生用餐的供餐企业、单位集体食堂等,相关职能部门先期要进行严格的资格(资质)审查,通过筛选,最终确定校外供餐推荐名单,指导学校做好选择。采取校外供餐模式的学校,要将食品卫生安全保障作为确定供餐模式的首要条件,原则上应优先选择最安全的供餐模式;采取校外供餐模式的学校,每学期要组织家长、学生和教师代表,对校外供餐者进行两次测评,测评结果上报县教育局备案。未经资格(资质)审查、不在县级校外供餐推荐名单之列的企业和单位集体食堂严禁从事学生供餐和原辅材料供应业务。
托餐机构的管理。学校对托餐机构应进行认真筛选,通过综合评价,确认其达到规定的标准和要求,经学生家长委员会同意,报县教育局复核、备案,并予以公示后,方可允许办理相关手续。托餐机构须向餐饮服务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办理餐饮服务许可证(或其他有关证件),并在工商管理部门进行登记,取得工商营业执照或相关证件,同时办齐有关手续后,方可提供托餐服务;学校、家长委员会、托餐机构三方应签订协议,明确各方责任义务。托餐机构必须严格遵照有关操作规范,确保学生食品卫生安全。学校和家长委员会有权对托餐机构运行情况进行监督。
校外供餐退出机制。校外供餐名单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学校要及时上报,停止其供餐资格并将其清退出供餐名单。
一是供餐企业、供餐家庭(个人)签约人无故更换的。
二是出现违反供餐合同(协议)的行为,包括严重降低供餐质量标准、随意变更供餐食谱、供餐期间严重缺失食品卫生安全保障条件等。
三是供餐期间发生重大食品卫生安全事故者,包括已进入名单但尚未实施供餐的企业、家庭和个人。四是供餐期间对就餐学生进行克扣、延时、减量、拒绝供餐或服务态度恶劣、有打骂(体罚)学生等行为,情节较为严重者。五是在协议供餐时间内连续停止供餐3天以上者,或频繁发生停止供餐情况者。六是在学校组织的测评中连续两次不合格的。
(三)建立学生实名制管理,严防套取冒领资金行为。结合现有学籍管理平台,建立营养餐实名制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对学生人数、补助标准、受益人次等情况进行动态监控,建立实名制学生及用餐情况的信息管理系统,严防套取冒领资金行为。督促有关学校、供餐单位或个人全面公开学生营养改善工作经费账目、配餐标准、营养食谱以及用餐学生名单等信息,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监督。
(四)建立学生营养健康监评制度,关注学生健康成长。
一是成立青少年营养指导专家组,负责对学校(企业和个人)开展营养知识宣传教育,组织营养状况调查分析,制定营养餐实施标准和供餐内容,统计分析营养餐实施成效,指导学校做好营养供餐等工作。
二是建立学生营养状况监测制度。以校为单位,开展学生营养改善状况调查,包括学生的家庭情况、学习成绩、体质、体能等指标及膳食营养摄入状况,并建立学生身体健康档案,密切跟踪调查学生营养改善状况,为营养改善工作绩效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三是在解决“吃得饱”的基础上,各学校应结合学生的营养状况,根据本地专家组制定的营养标准,选择蛋、奶、肉和其他营养价值较高的食品作为主要(或必须)供餐内容,建立定时、定量供给制度,保证学生每餐的营养摄入量,提高学生营养水平。
(五)完善安全机制,确保饮食安全。
一是学校食堂管理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建立校园食品安全保障岗位责任制,强化食品采购、贮存、加工、配送、就餐等各环节的食品安全管理,任务到位,责任到人。
二是食堂从业人员(包括临时性的工作人员)应取得有效的健康合格证明,每年进行健康检查。食堂工作人员实行持证上岗,必须具备相关资质,定期参加业务培训,掌握有关营养知识,严格遵守食品卫生有关法规要求和行业规范。
三是严禁非食堂工作人员随意进入学校食堂的食品加工区和食品原料存放区,防止投毒事件的发生,确保学生食品卫生安全。四是学校应当建立食物中毒或者其他食源性疾患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发生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事故后,应采取下列措施:1、立即停止供餐活动,并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2、协助卫生机构救治病人。3、保留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4、配合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调查,按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5、根据卫生行政部门要求,采取必要措施,把事态控制在最小范围。
(六)加大财政投入,改善就餐条件。目前我县农村学校食堂设施严重缺乏、老化严重,卫生条件差。缺乏保障卫生的消毒和清洗设备,即便有,也大多已经损坏,不能正常使用;教师和孩子们营养知识普遍匮乏,厨房工作人员营养膳食观念落后,孩子们的饮食习惯和营养搭配不合理。今后对学校食堂新建、改扩建过程中要本着“节俭、安全、卫生、实用”的原则,严禁超标准建设。规模较小学校,可以根据实际,利用现有闲置校舍,改造、配备伙房等相关设施,为学生在校就餐提供基本条件。统筹好农村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和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等各种义务教育工程项目资金,将学生食堂列为重点,优先建设。并以合格学校建设为依托,逐步实施学校食堂新建、改扩建。
(七)加强部门协调,强化监督检查。建立问责制度,制定专门的监督检查办法,对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工作的实施进行全程监督。县监察局、审计局要切实履行职责,促进工作实施公开透明、廉洁运作。教育督导部门要把工作实施情况作为重要工作内容定期督导。要主动将计划实施情况向县人大、政协报告,接受法律监督和民主监督。督促各有关学校成立家长、学生、教师代表共同参加的营养改善工作监督小组。同时学校、县教育局、食安办、工商局都要设立监督检查举报电话、信箱和电子邮箱等,自觉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
七、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成立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工作实施方案;制定《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县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食堂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县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家庭(个人)托餐机构管理暂行办法》;召开各相关部门协调会,部署有关工作;做好学生营养食品从生食到熟食的相关费用的测算;摸清符合政策的农村义务学校学生的总人数,完成对有关校长的业务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