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院应急制度是保障医疗机构正常运行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框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核心组成部分:
1. 突发事件响应机制:定义了不同级别紧急情况下的启动标准和应对流程。
2. 危机沟通策略:确保内部信息畅通,同时与外界保持有效沟通。
3. 应急资源调配:包括人力资源、医疗设备和物资的快速动员和分配。
4. 预案制定与演练:定期更新应急预案,并进行模拟演练以提升应对能力。
5. 员工培训与教育:提升员工对应急情况的认识和处理技能。
6. 后期评估与改进:对每次应急响应进行总结,找出不足并加以改进。
卫生院应急制度的内容需涵盖以下几个关键点:
1. 紧急情况识别:明确各类突发事件的特征,如疾病爆发、自然灾害、设施故障等。
2. 应急指挥系统:设立专门的应急指挥中心,负责协调各部门行动。
3. 人员分工与职责: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在应急状态下的具体任务。
4. 信息报告与传递:建立快速的信息报告渠道,确保信息准确及时。
5. 医疗服务持续性:规划在紧急情况下如何维持基本医疗服务的运行。
6. 心理援助计划:考虑到紧急事件可能带来的心理影响,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1. 定期审查与更新:至少每年对应急制度进行全面审查,确保其与当前环境和需求相符。
2. 实战演练:组织定期的应急演练,提高团队协作和应急反应能力。
3. 建立伙伴关系:与当地其他医疗机构、政府部门及社区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应对危机。
4. 技术支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电子健康记录和预警系统,提升应急响应效率。
5. 持续培训:为新入职员工提供应急培训,并对现有员工进行定期复习和强化训练。
通过这些措施,卫生院可以更好地准备和应对各种紧急情况,保障患者安全,维护公共卫生秩序。
第1篇 卫生院应急医疗救援培训制度
(1)从事应急医疗救援管理和急诊、传染、感染、呼吸、创伤、麻醉、院内感染、检验、药剂科等相关专业的临床、医技人员以及后勤保障人员必须参加应急救治培训与演练。
(2)医师主要培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条例、应急预案;各项急救技术、各种急救设备及器材的使用、院前急救、cpr、常见急症抢救、外科急症抢救、急性中毒抢救、传染病防治、院内感染等。
(3)医疗护理人员除培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条例、应急预案外主要培训常用急救技术、常规护理技术、常用急救设备的使用、护现新技术及新项目等。
(4)应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等卫生应急管理人员,通过培训应熟练掌握与运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条例、预案,同时要学习掌握:办公自动化、指挥系统应用、.通讯知识、各种急救知识及其自救、急救要点。
(5)全院工作人员要学习掌握急救和重点传染病防治基本知识。
(6)培训应按每年的培训计划进行安排,做到时间、内容、授课人、培训对象四落实。培训结束后组织考试,并与有关奖惩和晋级挂钩。
(7)定期组织相关应急医疗救援的演练或演练评价,以提高战时的反应能力。
应急设备采购与管理制度
(1)应急设备和药品由院根据行政主管部门有关储备规定,结合本院实际研究、统计和提出申请。
(2)经院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讨论后审批。
(3)由院相关职能部门统一采购后统一保管与储备。
(4)应急药品、器械储藏在专门地点,由专人负责管理,定期补充更换。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任何个人不得接触和使用。
(5)应急药品须经院应急领导小组同意后方可使用。管理人员根据使用情况及时向院应急领导小组申请补充,交药剂科统一购买。
第2篇 卫生院应急预案启动工作制度
(1)医院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其他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医疗救援预案。
(2)院医疗组或总值班接到相关救援信息(上级部门下达或急诊科一线当班医生报告)后,应分析情况,逐级汇报。并由相应人员决定预案启动和响应级别。
(3)预案启动决定:
一级响应:院长(或院长指定的分管副院长)启动并负责。
二级响应:分管副院长或医疗组启动并负责。
三级响应:医疗组或医院总值班启动并负责。
(4)预案响应等级:
一级响应:全院响应。
二级响应:急诊科和相关科室响应。
三级响应:急诊科响应。
(5)预案启动后,根据预案要求开展救治工作,相应负责人可根据情况变化调整响应等级。
3、请示报告制度
(1)预诊护士或急诊一线医生,日常工作中接诊群体性患者或连续有多个相似病症的病人后,应立即向医院总值班报告和请示。
(2)院总值班在做出应急响应的同时,应立即向院领导报告和请示。
(3)院领导小组在做出应急响应的同时,应向市卫生局和市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中心报告。
第3篇 _卫生院应急预案启动制度
(1)医院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其他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医疗救援预案。
(2)院医疗组或总值班接到相关救援信息(上级部门下达或急诊科一线当班医生报告)后,应分析情况,逐级汇报。并由相应人员决定预案启动和响应级别。
(3)预案启动决定:
一级响应:院长(或院长指定的分管副院长)启动并负责。
二级响应:分管副院长或医疗组启动并负责。
三级响应:医疗组或医院总值班启动并负责。
(4)预案响应等级:
一级响应:全院响应。
二级响应:急诊科和相关科室响应。
三级响应:急诊科响应。
(5)预案启动后,根据预案要求开展救治工作,相应负责人可根据情况变化调整响应等级。
3、请示报告制度
(1)预诊护士或急诊一线医生,日常工作中接诊群体性患者或连续有多个相似病症的病人后,应立即向医院总值班报告和请示。
(2)院总值班在做出应急响应的同时,应立即向院领导报告和请示。
(3)院领导小组在做出应急响应的同时,应向市卫生局和市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中心报告。
99位用户关注
36位用户关注
24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