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结大全 > 教育总结
栏目

**市教育局****年工作总结 十五篇

发布时间:2024-02-24 热度:17

**市教育局****年工作总结

第1篇 __市教育局____年工作总结 6100字

____年是__教育在改革中前进、在创新中发展的重要一年,一年来,我们坚持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坚持“创新工作机制,保持协调发展,建立多元统筹,提升教育能力”的工作思路,以党的十六大四中全会精神为指针,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以办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为宗旨,走“三教统筹”,“农科教结合”的发展路子,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服务__社会经济建设为目标,以实施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民办教育的健康协调发展,为__市提前十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一、____年我市教育工作所取得的成绩:

——以安全稳定工作为切入点,创建了稳定和谐的教育发展环境。一年来,我们把学校安全管理当作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大小会议必讲安全,干部下乡必查安全,目标考核必究安全。做到了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组织到位,工作到位,督查到位,经费到位。一是从上至下层层建立了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签订了学校安全工作责任状,对学校安全工作实行了“一票否决”的考核制度。二是有针对性地定期开展安全工作宣传教育,采取歌舞表演、安全知识抢答、主题班会、少先队活动日等活动开展安全知识自我教育活动,不断强化广大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把安全教育纳入学生养成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收到了显著效果。三是各学区学校针对本校实际制定了相应的安全工作防范预案,坚持每周一次的安全自纠自查,严格排查安全隐患。全市教育系统建立健全了安全值班制度、安全汇报制度和安全责任首问追究制度,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方式对各学区学校实行“地毡式”安全检查,对所查出问题限期整改,从而保证了万无一失。四是增加了对学校安全保障的经费投入。在教育经费极为紧张的情况下,我市投入危房改造资金___万元,改造d 级危房_____平方米。还采取以奖代投的方式对全市__所学校食堂进行了全面改造,杜绝了食品卫生安全隐患。五是整合社会力量齐抓共管学校安全工作。教育局会同市公安局、文化局、工商局、卫生局等单位集中整治了学校周边的违规网吧和小摊点,对学校周边的治安环境进行了综合治理。市交警大队和各乡镇街道在学生上下学时上路维护交通秩序,特别是库区乡镇中小学校还建立了专人专船接送学生的长效管理机制,并为每位库区学生配备了救生衣。六是加强了政治稳定工作。教育局设立了专门的信访接待室,设立了专门的安全稳定工作值班电话。全年共收到群众来信来访件__件,回复率达到了___%,群众满意率___%。由于重视和加强了安全稳定工作,____年,我市教育系统杜绝了重大安全事故和上访事件的发生,____年_月,我市学校安全工作在全市教育工作会上作了经验发言,在今年__月全省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工作会上,我市教育局被作为参观现场向全省推介,我市学校综合治理工作受到省级表彰。

——以思想道德建设为重点,营造了蓬勃向上的改革发展氛围。____、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后,我市教育局随即调整了工作重点,切实把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引向深入。一是抓师德标准建设为未成年人道德思想建设提供前提条件。市教育局局长谢湘兵、党组书记骆从良向全市中小学教师致信提出了师德规范要求;组织开展了全市教职工参加的“树一流行风,创一流业绩”的师德师风学教活动,由四名优秀教师代表组成的“__市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先进事迹报告会”巡回宣读活动受到了广大教职工的一致好评,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的____多名教职工听取了先进事迹报告。在活动中涌现出了全国优秀教师___、省优秀教师___等一大批师德师风建设的先进典型,在全局上下形成了良好的竞赛热潮。我市教育局还成功举办了庆祝第二十个教师节“东江放歌”优秀教师颁奖晚会,会上市委、市政府对全市___名先进教育工作者、师德标兵、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进行了表彰,在全市上下引起了强烈反响。二是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把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有机统一起来,逐步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德育课程体系。全市各中小学校设立了德育副校长,向社会聘请了法制副校长。组织关工委讲师团和法制专题讲课达___多节,听课人数达___万人次。对全市八年级以上学生开设了禁毒教育课,印发了《__市禁毒教育警示读本》,举办了全市性的禁毒展览,市立中学和市一中开设了禁毒展览室。在“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活动月”中,市教育局组织全市中小学生开展了“跨越时空的文明”读书活动和全市中小学生故事会,组织少先队员参观了革命先辈曾中生故居和烈士陵园,市立中学在革命老区龙溪乡和团结瑶族乡开展了城乡学生手拉手联谊活动。三是创建了三都、团结、汤市等学生素质教育示范基地,养成教育取得了可喜进步。四是加大了教育宣传力度。____年市教育局主办的《__教育》杂志共发行_期,向郴州市和市内各兄弟单位推介好人好事典型___多起。我局超额完成了全年完成了教育宣传报道任务(其中省级以上_篇,__级__篇)。

——以“普九”巩固提高为基点,强化了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一年来,我市坚持以巩固“普九”成果,确保教育可持续发展优先战备地位,推动__教育全面发展,强化学校基础管理,促进新课程改革,做到了督政与督学并举。一是确保教育投入。____年市财政安排预算内资金____万元用于发展教育事业,保证了全市教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位,用于学校建设和危房和改造资金达___万元。市财政还分别按高中、初中、小学每生_、_、_元的标准安排了预算公用经费,保证了学校的正常运转。同时,我市还设立了农村独生子女和纯二女户学杂费补贴专项经费。二是控辍保学工作成效显著。制定出台了__市乡级年度教育工作考核督导评估(试行)方案》,“双线控辍保学”目标管理责任进一步落实,控辍保学管理“网络”得到了进一步巩固与拓展,学生流失现象得到了有效控制。本学年度全市初中辍学率为____%,小学为____%,比上年同期有所下降,保持了全郴州市的先进水平。三是强化了教育督导工作。《__市乡镇学区、学校____-____学年度教育教学目标管理考评方案》。教育局还专门聘请了_名教育教学管理经验丰富的老领导组建了__市教育督导组,定期和不定期地对乡镇、学区和学校开展督导检查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创水平上台阶。四是“普九”工作向高中和学前教育两端延伸,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年初我市就__市提前十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提出了提前十年普及高中教育的工作目标,加快了高中教育发展步伐。今年全市高中招生人数达到了____人。其中普高注册人数为____人,职高入学人数为___人,比上年净增___人,我市每万人在校高中生在校人数达到了___人。高中辍学率为___%。学前幼儿教育走“民办公办结合,民办为主”的路子,实现了城乡幼儿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我市城市_-_岁幼儿入园率已达到了___%,农村_-_岁幼儿入园率达到了__%。五是加大了贫困学生帮扶力度。通过“助、减、缓、免”等措施,扶助贫困生____名,还专门建立了贫困学生个人资料库。我市政协委员捐助___万元捐助了___名贫困学生。六是规范办学行为,扼制了教育乱收费行为。今年秋季开学我市实行了“一费制”教育收费,在制止学校乱收费过程中,我们做到了“七个统一”和“二个不准”。“七统一”是:统一使用市物价局监制和配发的收费公示牌进行公示,设立了举报电话;统一按文件规定的标准收费;统一使用市财政局配发的中小学校收费收据收费;收费资金统一归口到市财政核算中心管理;自愿部分收费统一按照文件规定办理自愿缴费手续;义务教育阶段收费统一填制和发放收费明白卡;高中阶段收费统一严格执行“三限政策”。“二个不准”是:一是不准学校擅自提高收费标准,二是不准其他部门搭车收费。由于加大了对“一费制”的宣传和监督力度,有效地遏制了乱收费行为,确保了“一费制”的顺利实施。与此同时,我市还对学校“三乱”现象进行了重点整治,维护了教育的自身形象,受到了社会各届的一致好评。

____年,我市_-_年级应入学_____人,已入学_____人,入学率为___%;小学毕业生____人,初中入学____人(不含在外就学学生),六年级升七年级达_____%。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在校生巩固率达到了_____%。“三残”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了_____%。

——以新课程改革为着力点,搭建了素质教育发展的崭新平台。一年来,我市教育局以“五抓”为重点,切实推进新课程改革。一是抓经费落实。教育局争取市财政安排不少于__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新课程改革,各学校也设立了课改专项经费,从而保障了新课程改革的各项经费。二是抓培训落实。根据市教育局制定的《__市基础教育课改师资培训方案》和《__市____年暑假中小学教师新课程培训方案》,利用暑假对全市中小学校教师进行了集中培训,培训率达到了___%。建立了“集中培训——校本实践——集中实践(上课说课)——交流反馈”的培训机制,共培训专任教师___人(其中初中___人,小学___人)。三是抓督查落实。重点加强了对学区学校校本培训的监督检查力度,对检查情况进行了及时通报。四是抓课改调研。今年,我局共开展了课改调研_次,由市教研室牵头组建了“课改流动指导站”,及时掌握了来自课改一线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方案。对各学校的校本教研给予了有益的指导。五是抓评价改革。按照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开展了新课程改革评价机制改革的`一系列研究和探讨。围绕新课程改革当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撰写了一大批论文。新课程改革促进了全市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____年,全市教师共撰写论文___篇,其中有__篇论文获得__市优秀论文奖,__篇获得省级奖励。市教研究室主任___有论文在国际上发表。

____年,我市初中会考一次性合格率达到了____%,高二会考一次性合格率为_____%,高一会考合格率为_____%。____年高考,我市____名学生参加高考,本科一、二批上线人数达到___人,本科上线总人数达___人。在第十届__市中小学生运动会上,我市共获得__枚奖牌,获团体总分第六名,我市赛艇皮划艇获全省金、银、铜牌各_枚,举重获全省金牌_枚,银牌_枚、铜牌_枚。艺术教育硕果累累,美术获__市一等奖__项,音乐跳舞获得__市一等奖_项。

——以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为焦点,优化了了教师队伍结构。一是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了教师全员聘用制和教职工结构工资制。教师聘用工作注重了教师结构调整与教师队伍优化相结合,全年转岗培训了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和信息课教师__名,对城镇布点扩容学校新增教师实行了面向全市的公开招考,以公开公平公正的形式共招考了__名中小学教师,杜绝了暗箱操作和徇私舞弊行为。同时鼓励教师进修第二、第三学历,培训和打造“多功能”教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市中小学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的状况。二是进一步重视和加强了教育行政干部队伍建设。从今年_月起,市教育局机关开展了对机关干部职工的作风整顿工作,__余名机关干部以民主生活会的形式,对自己的工作实际进行了认真剖析。教育局根据对干部职工的实绩考核按股室与股室交流,机关与学校交流的方式调整了各股室干部。教育局还先后选派出__名中小学校长参加国家级和省市级校长培训班,进一步优化了教育行政干部队伍,提高了教育行政管理水平。

——以学校布局调整为出发点,优化整合教育教学资源。在调整过程中,我们始终遵循“注重规模,相对集中,因地制宜,方便入学”的基本原则,突出“两个重点”,实现“四个结合”。即重点抓好乡镇中学和高(完)小的布局调整,重点抓好城镇学校的扩容提质;努力实现调整学校布局与危房改造相结合、与创建校园文化样板校相结合、与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相结合、与精减优化教师队伍相结合。一是按照“严格论证,深入调研,分步实施”的工作原则,实施撤点并校,一年来,共撤并学校__所,使我市学校总数由年前的___所减少到___所。____年_月,市教育局协同市人大对全市撤点并校工作进行了广泛调研,制定出了《__市____-____年中小学布局调整实施方案》。二是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投资___万元建成了_间标准化实验室,_间计算机网络教室。学生豆奶工程项目增加了__个,学生奶质量保持了安全优质,做到了家长放心,学生满意。三是城区和布点学校提质扩容工程全面启动。市三中、市一完小、市二完小教学楼相继竣工,并投入使用。州门司中学改扩建工程和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已接近完工。

——以教育服务“三农”为亮点,加快了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力度。一是根据全国、全省和郴州市三级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我市在教育局设立了劳动力职业技术培训领导小组,把教育服务“三农”纳入了教育教学工作的议事日程。市教育局抽调专门人员组建了劳动力培训办公室,以市职业中专为龙头成立了由职中、农机、畜牧等多家单位技术骨干组成的农民培训工作讲师团。以市职业中专为总农校,各乡镇成立了分农校。二是制定了方案,明确了任务。培训办下发了《关于加强劳动力职业技术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劳务输出工作的意见》和《____—____年__市劳动力职业技术培训工作规划》。____年_月,我市召开了全市劳动力职业技术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工作动员大会,在全市上下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氛围。三是抓好试点,摸索实践。我局结合有关部门的“跨培工程”、“星火工程”、“阳光工程”组织乡镇开展大规模的培训,在__、__、__、__、__、__等乡镇,围绕畜牧、水产、茶叶、杂交制种、竹木加工、无公害蔬菜等农业主导产业抓劳动力培训,建立了农民培训示范基地。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教师绿色证书”的双师型教师培训,农村中小学校逐步向农民开放。四是健全了制度,完善了管理。劳动力职业技术培训工作建立健全了长效管理机制,制定了工作目标管理考核方案,把各部门、乡镇的工作计划、职责、绩效等方面的内容纳入考核范围,实行了档案管理,量化考核。今年我市已培训农民____万人,其中乡镇培训____万人,部门培训____万人。《__日报》、《__日报》等报刊对我市“抓培训,兴产业”工作的经验做法进行了相关报道。

二、____年我市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教育投入渠道单一,学校规模效益差,办学条件滞后,制约了__教育的快速发展。二是思想观念陈旧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部分教师对新课程改革和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存在认真上的偏差,教育教学改革意识不强,责任感不强。三是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教师总量严重过剩,优秀师资不足,英语和信息课等学科教师严重不足;教师年龄老化,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业务素质低下。四是学校管理粗放,部分学校的养成教育有待加强。五是高中阶段学校负债严重,优质师资流失现象严重。

三、____年我市教育工作的基本思路

____年,我市教育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巩固一项成果,突出两大重点,争创二大特色,抓好四项工作。即,巩固提高“普九”成果;突出新课程改革和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两大重点;争创职业技术培训、校园文化建设两大特色;抓好新课程改革、学校布局调整、教师队伍建设、优化发展环境四项工作;促进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幼儿教育、特殊教育全面健康协调发展。

主要工作任务是:

(一)切实加强中小学生道德思想教育,用高尚的情操培养人,以完美的人格塑造人。

(二)强力推进新课改,推进素质教育,提升教育品位。

(三)巩固“普九”成果,增加教育投入,明确教育权益与职责。(四)规划布局,合理调配资源,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五)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优化教师结构,规范教师行为。

(六)优化教育内外环境,保障合法权益,促进教育健康协调发展。

(七)培养“双师型”教师,拉动产业培训,积极服务“三农”。

____年__月__日

第2篇 高中教学水平评估总结会上市教育局领导的讲话 1000字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领导:

上午好!

首先,我代表市教育局向各位专家三天以来,不畏炎热、不辞劳苦地深入课堂听课,仔细翻阅档案资料,贴近师生访谈调查的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以及平易近人的工作作风表示深深的敬意!你们的工作热忱、敬业精神、渊博学识和丰富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尤其是各位专家从徐闻中学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从办好优质高中教育,满足人民群众需要,实现好、维护好人民群众利益的高度出发,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指出了徐中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坚信,通过这次专家评估,将极大地推进徐中各方面地工作向前发展,同时也必将对本地整体教育产生巨大的影响。下面,我对这次评估工作作个表态:

第一,始终把这次创建评估作为徐中提档升级的新起点,坚持抓反复、反复抓,在可持续发展上下功夫。我们深知,尽管学校有很多工作没有做到位,但专家们对徐中的评价较高,肯定较多,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把表扬当起点,把鼓励当动力,在“巩固、发展、创新”上花气力,从思想和行动上创建一所名符其实的国家级示范高中。

第二,针对专家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联合制定整改方案,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专家们提的这些意见,客观、公正、科学、严谨,市教育局将会同徐中,在徐闻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认真整理,制定对策,逐一整改。重点要解决好办学理念有待进一步创新的问题、办学行为有待进一步规范的问题、学校管理有待进一步细化的问题、师资队伍有待进一步加强的问题、办学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的问题。通过一个时期的整改,真正达到先进的办学理念、优美的校园环境、精湛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质量。

第三,强化教育主管部门的责任意识,全力做好支持和服务工作,在创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上下功夫。现在,困扰徐中发展有二个瓶劲问题:一是债务化解难的问题,二是改善办学条件的问题。为此,一方面,徐闻中学要挖潜增收,开源节流;另一方面,我们将积极向当地政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争取领导重视,争取上级政策扶持,为徐中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徐闻中学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是全体徐中人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与各级领导、专家的重视支持分不开的。同样我坚信,有各位领导、专家的重视、关心、支持,有徐中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徐闻中学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最后,我诚恳地邀请各位领导、专家多来徐闻指导工作。由于条件有限,如接待不周敬请原谅。

第3篇 2023年某市教育局上半年工作总结 6450字

2024年上半年全市教育系统按照“发展、提高、统筹、服务”的方针,着力以提高质量、提升层次为重点,以统筹教育资源为抓手,以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为目标,不断加快教育创新步伐,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通过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奋力开拓,取得了较好成绩,为圆满完成年度工作任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各级各类教育得到协调发展 高等教育:根据国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的要求,从正确处理好我市高等教育发展中的质和量关系以及办学条件和最终办学规模的关系,实现由量的扩大向质的提高转变、由条件定发展向稳定学校办学规模的转变的实际出发,在对市属各普通高校的办学条件进行了详尽分析的基础上,全年共安排市属普通高校招生计划20342人,比上年增长5.4%;其中本科5800人,增长5.5%;高职13742人,增长5.7%;使在甬高校学生规模达到9万人。安排市属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计划8200人,比上年增长29.13%。其中本科(含专升本)1600人,增长23.08%;专科层次计划6600人,增长30.69%;学生数将达到4万人。2024年预计全市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35%。 成人教育:加大农民培训的力度。市教育局成立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领导小组,组织、指导全市农村职业学校、成人学校积极参与当地政府组织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据统计,上半年全市教育系统有152所职成校列入当地政府定点培训机构,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58655人,农民工岗位培训179975人,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01886人,回乡初高中毕业生职业培训24813人。同时,在全市全力推进职工、农民“双证制”教育, 6月初在东钱湖成人学校召开了全市“双证制”教育现场会。至6月底,全市参加“双证制”教育达6291人。继鄞州、海曙区被教育部列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以后,慈溪市、江东区、江北区、镇海区、象山县又被省教育厅列为首批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

(二)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1、狠抓了全市高等教育层次的提升。为进一步优化我市高校的布局结构,提升我市高等教育的层次,上半年,我们进一步加大了“申博、升本、升格”工作的力度。宁波大学通过开展学科建设工程和队伍建设工程,努力提高学校的教学、科研水平,并计划于下半年再次申报博士点;通过努力,宁波高等专科学校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已正式升格并更名为宁波工程学院,第一次本科招生计划就达到570人,使学院能在一个比较高的本科平台上发展;宁波大学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已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并更名为宁波天一职业技术学院。同时,我市大力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引进国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通过多方努力,经教育部批准,由浙江万里学院与英国诺丁汉大学合作创办的宁波诺丁汉大学上半年已正式筹建并开工建设,并于今年计划招收300名本科生。

3、突出了抓基础教育的内涵发展与提高。上半年,着手建立更加科学化、透明化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评估体系。在不断完善省级基础教育课改实验区实验工作的基础上,按照“积极稳妥,逐步推进”原则,实施了全市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狠抓了在甬高校互联及接入中国教科网的工作,推进了中小学校园网的建设;狠抓了教育信息化工程示范镇、市级优秀网站与创新实验基地的建设,进一步完善了东方191网校。加大了实验室建设投入的力度;同时,加大中考、中招制度的改革力度,在基础教育段建立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招生录取相结合的机制,在城区及余姚、镇海等地的体育中考中推广了游泳选项测试,实行了中考“两考”分离。

(三)教育资源统筹工作正在积极有序进行

2、加快了高教园区建设。高教园区(南区)公共设施建设正在抓紧进行,功能得到进一步完善;宁波诺丁汉大学于2024年4月15日举行奠基、开工典礼,正式投入建设。高教园区(北区)的建设也在全面展开。3月份,经专家论证,市高教园区规划建设领导小组讨论并确定了宁波工程学院校区规划方案;市委徐福宁副书记、市政府成岳冲副市长就宁波工程学院的土地征用事项多次召集镇海区、江北区和市有关部门协调。目前,土地征用和拆迁户的过渡房建设正在进一步落实之中。4月21日,中国科学院、浙江省政府、宁波市政府代表在杭州签订了共建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的协议和备忘录,中科院材料研究所正式落户宁波高教园区(北区)。

(四)教育创新得到了进一步推进

1、扎实推进成人学校运行机制改革。在有关县(市)、区进行了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运行机制改革试点,成校干部实行公开选拔、竞聘上岗,优化了成教队伍结构。上半年,慈溪崇寿镇成人学校首次向全镇中小学代课教师公开招聘了成教工作者。东钱湖成校也向社会自主招聘了11名工作人员。用人制度改革突破了成人教育“政府配人,学校干事”、“有多少人办多少事“的传统运作模式,开始确立“以事业发展为中心,以自主办学为动力”新的成人教育发展观。

3、进一步推进了素质教育。强化了学生的德育工作。在全市启动了“新课程新德育”工程,加强了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统筹劳技中心与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开展了“行为规范示范学校”建设,在城区将学生思想品德与行为习惯纳入了初中学生毕业与升学考试;在全市推广了县(市、区)、乡镇(街道)、学校三级道德教育的试点工作经验;加强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员队伍建设。同时,在全市深入实施了体育艺术新课程标准及新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举办了宁波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在省第九届中学生运动会上取得了团体总分第一的好成绩。举办了宁波市教育系统第七届艺术节,协同市委宣传部等组织了“百场音乐会”,促进了学生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4、深入开展了创新实验活动。在全市教育装备部门和学校网站中开展了创办“十大优秀网站”活动,通过活动,积极推进了信息技术在管理和教学中的应用;同时,在全市中小学开展了创办“十大创新实验基地”活动,为全市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实验平台。

(五)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2、建立了以实行聘用(任)制和岗位管理为重点的新的人事管理机制。加大了用人制度改革力度,按照精简、规范、优化、高效的原则,科学设置中小学的内部机构,会同市人事局印发了《市教育局直属学校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方案》;在教研室等局直属单位实施了人员聘用(任)制,并规范了考核制度,今年先行推出3个教研员岗位面向社会招聘,逐步在直属单位建立起“能进能出、优胜劣汰、竞争上岗”的用人机制。开展了第二次面向社会人员教师资格证书的认定工作,全市共有1423人申报教师资格。组织召开了专题研讨会,研究贯彻实施《浙江省贯彻国家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实施意见》。建立了市、县两级教育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开展教育系统内人事代理,逐步建立单位用人的新机制。

3、进一步强化了职评的导向机制。上半年,新制发了中专、中小学教师职务任职资格推荐评审工作的文件,进一步明确了职评的导向。注重对教师教学能力教育教学实绩的评估,强化对教师业务能力的测试,增加申报和评审的透明度,充分体现公开、公正、公平原则;改进了“小中高”、职高专业课高级职务评审的推荐办法,完善对初次定级教师的统一考核制度,并根据专业职务结构比例设置中、高级职务岗位,按照比例要求控制申报数量,对实行职称“评聘分离”的学校,适当放开中小学教师职称申报的名额限制;同时,对山区、海岛、经济欠发达乡镇学校教师进行政策倾斜和照顾。

4、进一步强化了教师继续教育。建立了教师“培训超市”,实行“菜单式培训”,逐步做到按需培训,落实了暑期教师全员培训任务;为拓展教师继续教育的空间,更好地解决教师培训中针对性、实效性问题,上半年建起了宁波市教师教育网,探索教师网上培训新模式;为深化教学改革、推进我市教育国际化,上半年,组织了24名非英语专业学科骨干教师赴美国培训,较好地提高了这些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提高教师的学历学位,与浙师大合作在宁波教育学院开办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学科领域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班教学点,探索在职培养新模式。

(六)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得到加强

1、加强了基层党的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全市中小学党建工作会议和全市高中学生党建工作座谈会精神。按照“围绕一个主题、解决一个问题、达到一个目的,解决一项工作”的总体要求,坚持一月一次党支部书记例会;围绕学习贯彻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教育改革发展、转变作风等三方面内容,组织召开直属学校(单位)民主生活会,查找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建立了市教育局党员信息库系统,对11所高校、43所直属学校(单位)近9000名党员情况进行全面采集、核实及电脑输入,至6月底,党员基本信息维护基本结束;新建了高教园区图书馆党支部,完成了宁波二中等8个党支部(总支)的换届选举工作;并按新社团的不同情况,帮助、指导、督促新社团组织建立党组织或落实了党建工作联络员;筹建了宁波市教育党建网。

2、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学习和主题教育活动。根据今年市委教育工委工作要点和当前的形势要求,健全了各级中心组学习制度,坚持每月一次理论学习、每季一次专题研讨、每半年一次学习自查、每年一次督查考评,并对全年的教师政治学习作了具体安排;市教育局领导在加强自身学习的基础上,为各直属学校(单位)领导干部作了专题辅导报告;拓展了“三满意”主题教育活动,根据《____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从加强领导、创新载体、强化宣传、注重实效的要求出发,对创“三满意”活动作了进一步的规范和改进;开展了“以教师为本,为教师解难”的主题活动,通过多种方式,有针对性地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进一步拓展“三进”活动内容、深入开展“义教”等活动,引导广大教师以自己的爱心去认真教育每一位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真诚关心每一位学生,从而让社会更多地了解教育,支持教育。

3、狠抓了高校稳定工作。3月份,针对部分高校学生收发“罢餐”短信的情况,市委教育工委高度重视,要求各在甬高校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网络的作用,全面准确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情况,做好针对性的思想工作,并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同时,加强了对食堂的监督管理,加强对食堂进货渠道、价格、质量、服务的管理,在源头上把好价格关,并做好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帮扶,较好地化解了矛盾。针对台湾“3·20”公投有可能影响高校稳定的实际,根据市委领导的要求,早部署、早落实,把工作做在前面,有效地维护了“3·20”前后高校的稳定。另外,对上半年全市高校发生的多起学生出走、跳楼、自杀等意外事件进行了通报,要求各高校高度重视,举一反三,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加强管理,确保学生的生命安全,确保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确保学校的稳定。

4、加大了对教育的宣传力度。建立了教育新闻发布会制度;与《宁波日报》合作,从4月份起至8月份,每月推出一个专版,分专题介绍近几年来宁波教育的政策、创新、发展情况;在宁波电视台《交流》栏目以“中考,今年有些不一样”等为题,就老百姓比较关注的2024年中考与招生等热点问题,与人民群众进行了交流与沟通;开展了新世纪教育创新十件大事评选和首届宣传宁波教育好新闻评选工作。对吴训威同志的先进事迹进行了广泛宣传,开展了向吴训威同志学习的活动。

5、各群众团体的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发挥。进一步完善和深化了教代会建设,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民办学校工会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推进了民办学校工会工作和民主管理工作。在全市教师中开展了“我与我的学生”征文活动;春节期间,市女教职委组织全市女教职工开展了“春风行动”——为民工子女学校捐书捐款活动,累计捐赠图书50000册电脑等教学设备300余台,课桌椅2000余套,捐款20000余元。开通了教师心理热线,聘请了20余位专家担任教师心理咨询员。

(七)依法治教、依法行政工作不断得到加强

2、加强了党风廉政和相关制度的建设。深化了党风廉政责任制及责任追究办法,在修订完善责任书内容的基础上,市教育局与直属学校签订了2024年规范办学行为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各校校长为规范办学及收费的“第一责任人”。加强了教育内部审计工作,按照教育部《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在对中小学校长离任责任审计的基础上,上半年对任职在五年以上的市实验小学、教医幼儿园、宁波七中、三江中学等主要负责人进行了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根据高校布局结构调整需要对浙江轻纺职业技术学院、宁波服装学院进行了财务审计;对教育学会、成人教育学会进行了财务年度审计。

3、加强了教育法制建设。组织全体机关干部学习了《行政许可法》和《民办教育促进法》;组织县(市)区分管民办教育的同志认真学习了《民办教育促法》及其“实施条例”,并共同研讨了当前我市民办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问题;狠抓了《宁波市学校安全条例》贯彻实施。根据《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有关规定,起草了《宁波教育听证制度》和《宁波市教育局专家委员会工作规则》,逐步完善了行政复议和行政调解等工作程序。同时,根据市政府和市审改办的统一部署,在2002年第二次审批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对我市教育行政许可项目进行了认真全面的清理,起草了机关“一站式服务”工作方案,积极推进教育局电子政务,努力方便群众办事,提高服务水平。进一步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着力推进我市语言文字规范化,开展了公务员普通话培训与测试工作。

(八)教育对经济社会的贡献度进一步加大

1、加强了高校学科、专业建设。在继续做好市级重点学科、重点专业建设的基础上,制订了全市高校精品学科、精品专业建设方案,以进一步加大我市高校学科和专业建设力度。召开了全市高校专业设置研讨会,引导各高校根据宁波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优化专业设置,加大紧缺专业的建设力度,增强高校服务社会的能力。

2、进一步推进了产学研结合。建立了科研配套经费制度,积极鼓励高校申报国家、部、省和市级科研立项,今年在甬高校承接科研项目有1057项,百万元以上的项目共4项,上半年纵横向科研经费超过5000余万元;宁波大学承担国家科技部的“高通量多功能新型液分离膜材料及相关制品、组器关键技术”,宁波工程学院承担的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杭州湾大桥工程指挥部的“海洋环境混凝土结构配筋腐蚀进程的预埋式无损监测系统的设计研究”等项目,为宁波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3、推进了中职教育牵手企业活动。市、县(市、区)两级教育行政部门和省级以上重点职业学校共同走访企业,了解企业生产状况、用人需求信息和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加快校企合作步伐,城区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率在90%以上,全市中职学校与500多家企业签订了“订单”培养计划。实施了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培训制度,在企业建立了专业师资培训基地,同时还选送了8位专业教师到德国接受了专业培训。

(九)社会对教育的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2、加大了教育帮扶工作的力度。继续在全市14个经济欠发达乡(镇)和6个片(区)实施“两免一补助”教育扶植政策,对特困生、低收入生活困难家庭学生继续实施减免优惠政策;并从今年秋季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对特残教育学校中就读的残疾学生实行全免费教育。继续实施“东西部学校结对帮扶”工程,加强了对西藏自治区比如县的教育支持工作,完成了教育部下达的新疆班招生计划;做好与贵州对口学校的帮扶结对,落实了20万元资金支援三穗县医院门诊楼建设、10万元资金支援三穗县民族高级中学学生宿舍楼建设、12万元资金支援三穗县民族高级中学多媒体语音实验室建设;选派了22位教师赴贵州黔东南州、黔西南州支教,暑假期间组织12位特级教师、名教师赴贵州开展为期半个月的讲学。加快了与江西等6省的合作,落实了教育部下达的中西部地区合作办学招生计划,加快了“教育移民”的进度。

3、进一步加强了机关作风建设。以机关效能建设为契机,在局机关开展了“为民、务实、清廉”的主题教育活动;建立和完善了“十八项”制度,提出了机关效能建设实施意见;开展了机关干部下基层调研活动;在全机关推行了首问责任制。市教育服务中心共受理群众咨询、投诉、建议3288件,接待群众来访165人次。

4、进一步密切了与人民群众的联系。继续推动和改进“三进”工作,发动全体局机关干部、教职员工深入社区、学生家庭,了解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意见和建议。组织开展了机关干部与生活困难群众结对帮扶活动,全局机关共计捐款2万余元,并于“七一”前夕,对生活困难群众进行了走访慰问

第4篇 2023年___市教育局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总结 4750字

青少年科学教育特色学校。

五、加强培训,提高科技教师队伍整体实力

为了帮助青少年科技教师和辅导员在教学活动中,从实际出发,结合专业特点强化科技实践活动,不断增加科技教育含金量,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市教育局加强了青少年科技教师和辅导员培训工作。

举办地震科技培训班。市教育局与市地震办制订和实施《关于加强___市中小学生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的意见》后,组织编写《___市中小学防震减灾读本》,并举办了___市部分地震监测学校网点、科技教育基地单位科技教师辅导员参加的培训班,请专家学者给科技教师辅导员辅导、交流学校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知识、经验,进一步提高科技教师辅导员的业务能力。

(二)加强有效教学研究。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各专委会联系我市新课改实际,积极指导学科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研究,开展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学科素质教育、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确立发展学生多元智能与学业水平相互提高目标,为深入开展课改研究,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科学素养提供更好的服务。

(三)开展天文知识培训研讨。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与广东天文学会、法国驻___总领事馆、市第四十一中学合作,邀请法国专家gala_ies and dark matter开办“国际天文学术沙龙暨《星系与暗物质》天文学术”讲座,法国驻___总领事馆科技领事和科技项目主管、海珠区教育局、区科技局领导和专家学者、天文类校本课程选修学生、部分学生天文爱好者参加培训研讨,活动非常成功。

(四)举办鱼类识别知识培训班。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生物专委会为了提高中学生物教师辅导员知识水平,举办334人参加的观赏鱼类和常见淡水经济鱼类识别知识培训班,进行专题辅导,介绍___地区水族馆常见188种观赏鱼类、48种淡水经济鱼类的生物学特性和分类方法,丰富参加培训人员鱼类生物学的科技知识、方法和技能,为推动生物科技教育,提供帮助和指导,得到充分肯定。

(五)进行赛前培训。为了提高科技教育活动质量,科技体育专委会按照年度工作计划,在第十一届“我爱祖国海疆”全国青少年航海模型总决赛前,分别在___市内、番禺区、萝岗区、增城市、从化市,免费组织全市中小学生7万多人(次),进行___赛区培训和预选赛。协调指导 从化市喜乐登青少年科技教育拓展中心(___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___市青少年科技大使校园项目单位)为亚运会提供服务,举办5期培训班,为亚运会培训志愿者3000多人。

2024年,我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不少成绩,但还存在管理、服务不到位;整体工作发展不平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滞后;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科学性、教育性、公益性和规范性有待进一步强化等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研究和努力解决。

2024年___市教育局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总结

2024年,市教育局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____、国务院《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3-2024年)》,围绕我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对创新人才和智力支持的需要,以“迎接亚运会,创造新生活”为重点,以全面推进学校科技教育,培育可持续创新能力为主题,积极开展科普工作。

一、加强基本能力建设,改善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环境

各级领导高度重视。2024年,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我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贡儿珍副市长新上任不久就冒着酷暑参加我市首次承办的第十一届“我爱祖国海疆”全国青少年海模科技活动;赵南先副秘书长出席了___第十五届“驾驭未来”青少年车辆型科技教育活动和以学生为主体的“___市第八届青少年科技活动汇演”。

市教育局领导亲自抓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理事长华同旭同志经常到学校参加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分管领导雷忠良副局长更是经常牺牲节假日,深入基层,研究解决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问题,指导搞好机构建设,充实领导班子,发展会员壮大力量,充分发挥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在学校科技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各区(县级市)也将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作为重要工作。越秀区、海珠区、荔湾区和番禺区教育局把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纳入年度重要工作,形成制度,强力推进,成效明显。萝岗区教育局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萝岗区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建立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为学生科技教育工作搭建平台。天河区教育局重视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划拨专项经费加强学生科技教育工作。白云区政府高度重视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在指导协调区教育局和新广文局理顺学生科技教育工作关系的同时,拨专款支持建设白云区(江夏小学)青少年防震减灾科技教育基地。增城市教育局刘仲华副局长在科技教育培训班上,亲自为科技教师和辅导员作青少年科技教育辅导报告。

(二)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市教育局积极配合省教育厅、科技厅和市地震办到北京、上海、安徽等地进行调研,协助拟订了《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培育“展翅计划”》,拟订并实施《___市(中 学生劳动技术学校)青少年防震减灾科技教育基地建设方案》;组织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市教育信息中心、市教研室有关科技人员,到增城等10个区(县级市)教育局、科信局,越秀、萝岗区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以及___大学、市第二中学、黄埔姬堂小学等20多所学校,越秀区、荔湾区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进行调研,有效指导学生开展科技教育与宣传工作。

(三)加强基础能力建设。2024年市教育局印发了《关于开展2024年___市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项目”资助建设工作的通知》(穗教科〔2023〕23号)等4份文件,投入460多万元科普经费,按照程序立项并加强了对市第六中学、市第二中学、广雅中学、市第四中学、市第五中学、市协和中学和番禺区洛浦中学、越秀区旧部前小学、雅荷塘小学和白云区广铁集团第五小学等10所第一、二批广东省青少年科学教育特色学校;6个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10个青少年科技教育大使进校园项目;52个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项目;18个___市农村青少年科技教育项目;53所___市第十批绿色学校(幼儿园)的基础能力建设工作。

(四)充分利用科技资源。2024年,充分发挥学校党团组织、关工委、市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和各区(县级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以及其他优质资源作用,出色完成了市科技活动周、世界科普日、世界环境日以及其他大型科技教育任务。

海珠区科信局、番禺区科技教育协会提供经费支持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尤其是海珠区科信局(科协)投入100多万元,支持科普工作和学校科技教育研究工作。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兵种指挥学院、广东科学中心、___博士俱乐部、___市青少年科技馆和广东实验中学等单位也对我市学生科技教育活动予以了大力支持。

市教研室和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天文专委会,在支持扩大市青少年科普谷网站信息量的同时,在越秀区、荔湾区扩建了一批科新的普宣传教育网点学校,并把《现代中小学生报》作为科普工作“放大器”的青少年主流媒体协作计划,为30多万中小学生读者开设天文科普专栏和专版,拓展科技教育影响力、辐射力。

在我市首次承办第十一届“我爱祖国海疆”全国青少年海模科技活动中,市体育局、科信局、市科协和市中学生劳动技术学校、市少年宫克服困难资助经费;广东祈福新邨集团、市儿童活动中心、萝岗区玉岩中学、增城市荔 江小学支持场地;番禺区教育局、___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提供保障条件;越秀、海珠区教育局、市旅游商贸职业学校积极组织演出节目(节目后来参加亚运会的开幕式),圆满完成我市的各项承办工作,受到国家有关部门领导的好评。

二、突出重点,扩大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影响力

成功举办第十一届“我爱祖国海疆”全国青少年海模科技教育活动总决赛。本届赛事由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等部门共同主办,首次以___为主会场并首次由市教育部门为主承办,参赛省、自治区、直辖市(包括港、澳、台湾地区首次参加) 超过30个,参赛选手超过1000名(主赛场首次突破1000人,代表全国30多万青少年学生参加)。本届赛事融德育、体育、科技教育于一体的科技体育活动,赛出了水平、风格、特色,体现了___经济、文化和体育方面的辐射作用,展示了“世界海模在中国,中国海模在广东,广东海模在___”的___青少年科技活动风貌,实现了___人在___举办航海模型全国大赛的夙愿,受到___市民盛赞和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二)圆满完成全市“科技活动周”重大活动任务。2024年3月至12月,市教育局和各区(县级市)教育局、市(区)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和局属学校,按照市科普办工作计划,分别组织10多万名学生,资助专项经费,与市科协、团市委等部门合作,启动了“千名博士携手万名学生科学使者校园行活动”项目建设、成功举办了以学生为主体的“___市第八届青少年科技活动汇演”、“明日小小科学家”、“中学生物理设计比赛与互动”、“家庭化学实验与艺术展演”、“创新性生物演示环境科技交流营”和有穗、港、澳、台学生参加的“我爱祖国海疆”海模科技表演等20多项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把科学知识变为趣味、直观的游戏实验活动,鼓励青少年动手动脑在“玩”中获取科学知识,使我市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品牌,进一步在境内外提高了显示度和影响力。

(三)大力支持首届“国际青少年航空教育交流会”活动。“国际青少年航空教育交流会”活动是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贺龙体育基金会主办,香港航空青年团承办,有英、美、法等十多个国家航空青年团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代表参加的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根据市领导的指示,市教育局指导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从筹备、报批、安保服务等方面提供支持,使活动如期在广东惠阳淡水成功举办(原 定在___大学城举行),为我市开展此类科技教育活动打下一定基础。

(四)圆满完成2023 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青少年组)中国赛区预选赛。市教育局拨出专项经费支持市科技中心、广大附中完成了2023 robocup青少年世界杯赛这项面向青少年,以开展科技设计与实践为导向,旨在培养青少年具有国际视野和科技创新能力,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国际性青少年机器人竞赛活动,对促进我市今后参与跨国界科技和文化领域交流合作起到指导作用。

(五)完成2023环境科技教育国际论坛系列活动。其中以校本课程、科研项目为载体,开展的环境科技教育活动,对提高学生环保意识、参与环境科技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和能力,鼓励他们理论联系实际应对气候变化和环保问题,为创建生态文明城市和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三、严格执行年度工作计划,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

2024年,市教育局围绕素质教育宗旨,保证科技活动质量,增强学生科技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参与能力,委托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协在市第六中学、市第一中学和市第五十二中学,萝岗区玉岩中学、越秀区建设六马路小学校、___八一希望学校、市儿童活动中心、番禺区星海少年宫、市桥实验小学、荔湾芳村小学开展多项科技教育活动,取得良好效果。

开展环保主题实践活动。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环保专委会以青少年科技教育为抓手,从增强学生科技意识,养成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的习惯,提高参与能力出发,分别组织学校和市儿童活动中心10万多名学生,开展“小手拉大手”系列活动,以节约资源、减少排放实际行动,影响家庭,引导社会风尚,动员全社会参与我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共同肩负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责任,受到好评。

第5篇 市教育局2023年度工作总结 4250字

XX年是我市教育灾后重建的决胜年,同时也是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发展提升的关键一年。教育系统围绕“一年恢复、两年提升、三年建设西部教育强县”的奋斗目标,坚持“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不让一名教师落伍,不让一所学校落后”理念,推进各项工作扎实有序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XX年教育系统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全面完成校舍重建任务,硬件水平大幅提升。

XX年,我们全面完成了76所学校校舍的重建任务,XX年春季全市5万余名师生全面告别板房,入驻永久性校舍。全市教学设施设备均达到__省XX装备标准,学生生机比达9:1,校校有电子白板,班班通网络,多媒体教室、远程视频教学互动系统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应用于课堂教学。覆盖城乡的信息化支持服务体系和崭新的__教育装备,给步入后援建时代的__教育注入了生机和动力,我们进一步加强了设备的管理和使用培训,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育人作用。借力重建,__学校硬件建设达到县域领先水平,省内外的单位、团体、组织、嘉宾纷纷慕名而来,参观我市学校灾后重建成果。

二、加强师资培训,狠抓队伍建设,提升教育软实力。

1、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教育管理水平。

一是加大干部培训力度。XX年3月组织全市38名中小学校长赴江苏无锡挂职培训。4月组织校长、副校长参加__的专项培训。5月组织部分学校的校长参加省级专项培训; 6月-7月将全市九年一贯制学校分管小学副校长分为5批先后参加__省教育厅灾区中小学校长管理能力提升培训。7月校级干部、教导处管理人员参加教育部、儿基会组织的爱生学校理念远程培训。在香港嘉里集团郭氏基金会的援助下,务实有效地开展教导主任65人培训。10月组织我市中小学41名校级干部赴江苏南通挂职学习一个月。

二是深化干部选拔任用改革,建立中小学校长公开招聘机制。结合布局调整,通过提拔、轮岗、交流、调任等方式进行了70余名干部选任。截至目前,7名师培中心的教研培训人员到镇乡学校任职,10名城区学校的干部到镇乡学校任职,9名镇乡学校的干部到城区学校任职,2名干部在城区学校之间交流,6名干部在镇乡学校之间交流。一大批城区学校和教师培训中心的优秀干部交流到镇乡学校,提高了薄弱学校的管理水平。__教育形成了学校干部良性流动、管理水平均衡发展的新格局。

2、培养教师职业精神,增强教师队伍集体活力。

一是加强师德建设,规范办学行为。倡导广大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关爱学生、教书育人,规范教师从教行为,加大对有偿补课和体罚学生等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进一步加强教师骨干队伍的考核和管理工作,注意教师骨干队伍示范和引领作用的发挥,今年我们推荐了3名教师参加__省第九批中小学特级教师评选。

二是加强学习交流,把握发展方向。组织全系统教师认真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各校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和完善学校三年发展计划、五年发展规划以及中长期发展规划。同时,坚持理想教育,广泛开展“教师职业理想”、“学校发展与个人发展”等讨论活动。

三是深入实施以整体提高教师职业道德和业务综合素质____教师全员培训。在郭氏基金会援助培训以及国培计划等基础上,我们除加强骨干教师培训、心理教师培训外,还陆续增加了国学经典诵读、美术教师培训、“四课”技能培训、高中新课改培训、音乐教师培训、小学英语教师、中学生物、小学科学教师培训等项目,开展教师优质课竞赛和技能比赛,进一步加强了现代教育技术使用培训和对教学设备的管理和使用培训。全年各级各类教师参培人数达XX余人次。

三、重视质量,教育教学成绩不断提高。

1、中高考成绩优异。今年我市参加高考人数1628人,三本以上上线841人,其中一本198人,二本438人,三本205人。综合上线率达到51.66%,再次取得了总上线率和应届上线率均为__市第一的好成绩,创我市上线率历史新高,超额完成__市教育局下达的高考奋斗目标。我局荣获__市普通高中XX级教学管理一等奖,__中学与南轩中学也同时荣获了__市教学质量一等奖。全市中考a等学生共计895人,占参考人数的33.86%,比去年提高了3.86个百分点,稳居__市前列。两类高中招生工作也按计划顺利完成。

2、顺利组织全市学科骨干教师风采展示活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各学科以“有效课堂研究”为中心,举行了优质课竞赛和专题讲座等活动,一批优秀青年教师崭露头角;开展了__市初中化学教师技能大比武,优胜者代表__赴江苏参赛,取得了一等奖、二等奖各一个的好成绩;深化与江苏学校“手拉手,结对子”活动,双方不断互派干部和教师学习与交流;顺利组织开展了XX年特岗教师的招募工作。

3、教育科研工作取得较大突破。获得中国学前教育学会“___”规划课题一等奖。在第四届__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奖的评选中取得1个一等奖、4个三等奖的好成绩。取得__省第__届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1名。参加第二届__市人民政府教学成果奖评选取得4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取得__市“___”现代教育技术科研课题研究成果评选3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__市第__届优秀教育科研成果2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12个三等奖。为推动教育发展,我们坚持每年4月份召开一次全市范围内的教育发展研讨会,今年的主题是“灾后教育教学重建研讨与经验交流”。

四、紧扣教育实际,扎实、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结合学校工作实际,教育系统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激发各学校(单位)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生机和活力。

一是做好公开承诺工作。各基层党组织认真落实“五好党支部”和“党员示范岗、党员先锋岗”等岗位争创系列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做好党支部和党员个人的公开承诺工作。全系统46个党支部、1348名党员已全面完成公开承诺。结合党员公开承诺活动,我们在全市3400余名在职教职工中开展了师德承诺及践行承诺活动,扎实了开展学科竞赛和素质练兵等活动,以此提高教职工的业务能力和水平。

二是开展教师职业规划活动。教职工根据学校发展规划和自身岗位特点,以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和职业理想为目标,以丰富和锤炼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手段为重点,立足岗位实际,制定自己3-5年的成长和发展规划,撰写《职业规划书》,并在学校的指导和督促下付诸实施。

三是推进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继续深入开展“五好四强”、“五带五争”、“千百十”、“四个一”、“七个一”等党建创建活动,把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通过创先争优活动,探索助推教育科学发展的措施,推进党组织服务科学发展长效化。XX年新发展党员27名,24名预备党员转正,考察确定22名入党积极分子。在建党89周年之际,隆重举行“七一”庆祝大会,表彰了10个五好基层支部,10个优秀支部书记,101名优秀共产党员。受到市委表彰的优秀党组织2个,优秀党员1名。

四是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示范作用。在“8.13”清平泥石流灾害和“8.19”特大暴雨中,教育系统快速反应,紧急调度,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响应,连续奋战,涌现出了付润章等一批典型。仅用6天时间建成了清平板房学校,做好开学各项准备工作,确保了清平学校以及全市所有学校9月1日顺利开学,__教育经受住了考验。

五、感恩奋进,组织师生积极参与系列主题活动,成绩斐然。

以“感恩?奋进”为主题,组织开展了教育系统师生文艺汇演、演讲比赛、征文比赛三大主题活动,师生踊跃参与,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其中全市文艺汇演教育系统包揽两个一等奖,五个获奖节目参加了__市第五届劳模表彰会汇报演出;全市职工感恩演讲比赛,教育系统获一等奖2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6个、优秀奖9个,并承办了__市“铭记党恩、感恩奋进”演讲比赛活动;全市感恩征文比赛,教师获一等奖4名,二等奖9名,三等奖15名,优秀奖29名,收到全市各学校精选的198篇学生征文,共评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10名,优秀奖20名。在全市所有中小学幼儿园中开展“感恩歌曲大家唱活动。组织参加由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央文明办联合举办的“中华诵?经典诵读大赛”,经过__赛区、__赛区的层层选拔,我市选送的3个节目代表__地区参加全国比赛。

六、加强资金管理,为教育发展保驾护航。

一是严格执行中、省、市关于教育收费的政策规定,巩固教育规范收费,同时强化宣传教育,进一步发挥__教育网站在规范教育收费政策宣传中的作用,使广大家长知晓、明白党和国家的教育收费政策。XX年,全市未出现一例教育乱收费现象。

二是加强专项审计,严格规范经费的使用和管理。全面推行收费的公示、审计、督查和责任追究等制度,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安排和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有效防止和坚决查处挤占、挪用、截留教育重建资金的行为,确保资金安全。深入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筑牢防治“小金库”的思想道德防线,公布了举报投诉电话,广泛收集群众对“小金库”问题的反映、投诉和建议意见。到目前为止,教育系统没有发生违规设立“小金库”的现象。

七、一岗双责,高度重视教育系统安全稳定工作。

全市各学校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加强安全隐患排查与整改力度,强化对师生的安全教育,安全工作长抓不懈。在民办教育机构安全管理方面,因校舍未达到安全标准,我们吊销了6所民办学校的办学许可证;关闭板房幼儿园5所;暂时停办或作临时过渡3所。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从人防、物防、技防三方面全面实施校园安全防范设施建设,以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共建平安和谐校园。

继续做好信访工作和维稳工作。在群工局、涉校办、公安局等有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下,教育局各科室通力合作,经多方努力,“5.12两周年纪念日”、“全省灾后重建__现场会”、“涉日维稳”等特殊时段和敏感时期平稳度过,为教育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秩序。

八、建立多维一体的学生资助体系。

我市建立了以政府资助为主导、社会资助为辅助、学校资助为重要补充的多维一体的较为完善的资助体系。一是对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实施“两免一补”。全市4065名学生享受“两免一补”共计311万元。二是为本市贫困大学生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今年,共有276名大学生与资助中心签订了贷款合同,申请金额达158.815万元。三是对中职贫困学生进行学费、生活费等资助。全年有1252名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中职国家助学金共计128.865万元,享受资助比例达到99.7%以上。免学费人数达288人,免学费金额达45.22万元。所有费用都已经足额发放到学生手中。除此之外,还有嘉里集团郭氏基金会、中国扶贫基金会、李嘉诚基金会、利乐拉伐集团、__省总工会、__市总工会、__市团委等社会团体和单位对我市贫困学生设立的各项资助。

灾后重建为__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机遇,我们将更加注重教育软实力的提升,办好每一所学校,关注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创先争优,努力跻身省市教育强县之列,推动__教育后援建时期快速发展。

第6篇 市教育局2023年工作总结2023年工作计划 900字

市教育局2024年工作目标任务

一、 进一步做好普及和巩固九年制义务教育工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制改革;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年度任务;实施市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班班通”。(基教科、法规科、计财科、装备中心)

二、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推进学校德育课程体系建设;全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达全省平均水平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85%以上;深入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体艺2+1项目;稳步实施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组干科、团委、关工委、基教科、体卫艺科、职成教科、计财科、教科所)

三、 全面完成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改扩建幼儿园45所,新增教师532人;学前一年幼儿入园率达90%以上,学前三年入园率达80%以上,争创市级一类幼儿园1-2所。(基教科、人事科、计财科)

四、 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推进职教园区建设工作。加大中职招生工作力度,确保高中阶段职普协调发展。深化中职学校内涵建设,推进校企合作,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职成教科、计财科、基教科、考试院)

五、 加快推进教育重点项目建设。蚌埠二中新校区、特教中心新校区一期建成并投入使用。(计财科、基教科)

六、 完成市教育城域网的整体架构规划,建设教育资源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电教馆)

七、 深入推进“双名工程”建设,加大教师业务培训力度,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完成各级各类培训10000人次。继续实施教育管理干部的三级双向交流挂职模式。(组干科、人事科、计财科、教科所)

八、 完善学生资助工作机制。贫困大学生救助标准,每人一次性救助不低于3000元,对困难家庭学龄前儿童入园每人每学期资助600元,保证各项助学资金及时准确发放。(计财科、结算中心)

九、 完成2024年度县区党政领导干部教育督导考核工作。(督导室及相关科室)

十、 加强教育收费治理工作。全面落实教育收费公示制度,加大教育收费监督检查力度。(监察室、计财科)

十一、 全省教育发展考核达平均水平以上。(相关科室)

十二、 生均能耗下降2.2%。(计财科及相关科室)

第7篇 __市教育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工作总结 1500字

为了总结经验,健全和完善长效工作机制,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现对我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行总结。

一、学习实践活动的主要做法

市直教育系统参加学习实践活动的基层党组织共有33个(含局机关),其中学校27所,事业科室5个。所属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基层党组织32个,其中基层党委5个,总支7个,支部20个。参加学习实践活动的1905名党员干部中,县处级党员领导干部17名,科级及以下1888名,离退休党员干部630人。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都能够按照省、市委有关文件精神,特别是胡锦涛____的重要讲话精神,丰富实践载体,努力做到“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创新”,使得市直教育系统学习实践活动既符合要求又切合教育实际。

一是坚持加强组织领导,务求活动取得实效。局党委成立了由局长、党委书记门忠义同志任组长,副职、党委委员任副组长的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制定了《中共__市教育局委员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办公室还在每个阶段工作开展前制定下发相应的实施意见,并及时召开协调会和推进会,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能够高标准、高质量按时上报各阶段统计报表、每周总结、信息简报、阶段工作总结等材料。局党委还抽调15名党员,组成了由机关中层干部担任组长的7个指导检查组,对各基层党组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进行全面指导。

二是坚持将学习贯穿始终,夯实思想基础。我局采取有效措施,抓好理论学习,坚持把理论学习作为中心任务贯穿于活动的每个阶段每个环节。充分利用《毛泽东邓小平___论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等学习资料,采取集中学习与自学、系统学习与专题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认真抓好局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组织好机关党员的学习。各基层党组织健全学习机制,不断创新学习方式,丰富学习内容,取得了良好效果。基层各学校党组织充分利用每周一次政治学习这一平台,广泛吸收群众参与。在学习中,市教师进修学院、第17中学等单位聘请市委党校教授作专题报告进行培训;局机关、__13中、实验小学等单位组织收看了专题辅导录像;__职业中专开展了科学发展观知识竞赛,提高了群众参与热情。第1中学、第20中学等还在校园网开设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专栏,在教师和广大学生中进行宣传;__1中、2中、4中还通过业余党校为学生讲解科学发展观活动,在先进学生中进行教育和引导;市教师进修学院、__7中、19中等单位还充分发挥各党支部作用,积极组织开展“学习体会展示性汇报和交流”活动。

在学习调研阶段,市直教育系统累计开展学习指导培训51次,2399人次参加;听辅导报告26次,1229人次参加;收看辅导录像5次,184人次参加;开学习交流会20次,738人次参加;搞知识测答4次,共有116人参加。通过学习方式的创新,增强了学习效果,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党员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

三是坚持解放思想,推动教育均衡快速发展。局党委通过召开座谈会、征文、研讨会、交流思想体会等多种形式,组织动员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积极参加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重点围绕“如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如何有效解决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等10几个方面的问题展开大讨论,同时还将市委提出的以“坚持科学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为主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具体化,真正将解放思想与推进工作结合起来。__8中、14中、18中、21中、三幼等党组织通过召开理论研讨会、撰写体会文章等交流思想体会;__6中、9中、10中、育鹏学校、27中、特殊教育学校等注重将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成果具体化,通过开展以“科学发展在课堂”为主题的“高效创新”课、“能力拓展训练”、“我承诺我是共产党员,向我看齐”和“党员一帮一”等活动,全面提高办学质量,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第8篇 市教育局2009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9050字

__年上半年全市教育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教育提出的要求,积极应对宁波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挑战,按照“发展、提高、统筹、服务”的方针,着力以提高质量、提升层次为重点,以统筹教育资源为抓手,以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为目标,不断加快教育创新步伐,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通过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奋力开拓,取得了较好成绩,为圆满完成年度工作任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各级各类教育得到协调发展

基础教育:按照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从学前3年教育到高中段的15年基础教育的要求,积极抓好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重点抓好幼儿教育和高中段教育工作这两个重点。义务教育段入学率和巩固率继续保持在100%和99%以上;采取扩容、扩班挖潜和鼓励民办高中发展及宏观调控等积极有效的措施,进一步解决初中毕业生处于高峰期的困难,使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的比例超过90%;全市共有22774名考生被普通高校录取,比上年增加1118人,全市在高考报名人数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录取率仍与去年基本持平,达85.6%;另有5286名三校生被高职院校录取。狠抓了教育部关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落实,加强幼教管理体制规范管理,健全管理网络;着力扶持培育一批中心幼儿园,幼儿教育毛入园率达到了108%。

高等教育:根据国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的要求,从正确处理好我市高等教育发展中的质和量关系以及办学条件和最终办学规模的关系,实现由量的扩大向质的提高转变、由条件定发展向稳定学校办学规模的转变的实际出发,在对市属各普通高校的办学条件进行了详尽分析的基础上,全年共安排市属普通高校招生计划20342人,比上年增长5.4%;其中本科5800人,增长5.5%;高职13742人,增长5.7%;使在甬高校学生规模达到9万人。安排市属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计划8200人,比上年增长29.13%。其中本科(含专升本)1600人,增长23.08%;专科层次计划6600人,增长30.69%;学生数将达到4万人。__年预计全市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35%。

中职教育:为保持高中段教育的协调发展,今年我市仍按照职普1:1的比例进行招生,全市有33486名初中毕业生进入中职学校学习。上半年,通过努力,宁波行知中等职业学校、慈溪锦堂职业中学、宁波大红鹰职校被破格认定为省一级重点职校,至目前,全市41所独立设置中职学校中省级以上重点职业学校达到25所,其中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12所。另外,今年我市还有选择地引进了省内外优秀普通中专学校来宁波招生,让宁波考生有更多去大中城市学习、工作的机会。

成人教育:加大农民培训的力度。市教育局成立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领导小组,组织、指导全市农村职业学校、成人学校积极参与当地政府组织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据统计,上半年全市教育系统有152所职成校列入当地政府定点培训机构,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58655人,农民工岗位培训179975人,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01886人,回乡初高中毕业生职业培训24813人。同时,在全市全力推进职工、农民“双证制”教育, 6月初在东钱湖成人学校召开了全市“双证制”教育现场会。至6月底,全市参加“双证制”教育达6291人。继鄞州、海曙区被教育部列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以后,慈溪市、江东区、江北区、镇海区、象山县又被省教育厅列为首批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

(二)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1、狠抓了全市高等教育层次的提升。为进一步优化我市高校的布局结构,提升我市高等教育的层次,上半年,我们进一步加大了“申博、升本、升格”工作的力度。宁波大学通过开展学科建设工程和队伍建设工程,努力提高学校的教学、科研水平,并计划于下半年再次申报博士点;通过努力,宁波高等专科学校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已正式升格并更名为宁波工程学院,第一次本科招生计划就达到570人,使学院能在一个比较高的本科平台上发展;宁波大学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已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并更名为宁波天一职业技术学院。同时,我市大力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引进国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通过多方努力,经教育部批准,由浙江万里学院与英国诺丁汉大学合作创办的宁波诺丁汉大学上半年已正式筹建并开工建设,并于今年计划招收300名本科生。

2、积极做好基础教育段学校升等级的工作。上半年,由市教育局领导带队到各直属学校及各县(市)、区教育局和有关学校调研,进一步掌握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的底数,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加大建设的力度,着力使各学校向上一层次发展。同时,着力集中建设一批省级重点中学,到__年在全市建成15所省一级重点普通高中,2024年达到20所。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引导、指导、帮助一些未列入省等级重点中学的向省等级重点中学发展,未列入示范性学校的向示范性学校方向发展,以不断提高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度。

3、突出了抓基础教育的内涵发展与提高。上半年,着手建立更加科学化、透明化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评估体系。在不断完善省级基础教育课改实验区实验工作的基础上,按照“积极稳妥,逐步推进”原则,实施了全市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狠抓了在甬高校互联及接入中国教科网的工作,推进了中小学校园网的建设;狠抓了教育信息化工程示范镇、市级优秀网站与创新实验基地的建设,进一步完善了东方191网校。加大了实验室建设投入的力度;同时,加大中考、中招制度的改革力度,在基础教育段建立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招生录取相结合的机制,在城区及余姚、镇海等地的体育中考中推广了游泳选项测试,实行了中考“两考”分离。

(三)教育资源统筹工作正在积极有序进行

1、推进了学校现代化建设。上半年,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的摸底调查,进一步推进了新一轮全市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在__年北仑区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了浙江省万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的实施,北仑区有7所学校分别申报了

一、二类标准化学校,均获通过。目前,此项工作已在全市范围内推开,通过测算,至__年年全市将有90%的学校达到标准化学校要求,需投入资金约35亿余元。

2、加快了高教园区建设。高教园区(南区)公共设施建设正在抓紧进行,功能得到进一步完善;宁波诺丁汉大学于__年4月15日举行奠基、开工典礼,正式投入建设。高教园区(北区)的建设也在全面展开。3月份,经专家论证,市高教园区规划建设领导小组讨论并确定了宁波工程学院校区规划方案;市委徐福宁副书记、市政府成岳冲副市长就宁波工程学院的土地征用事项多次召集镇海区、江北区和市有关部门协调。目前,土地征用和拆迁户的过渡房建设正在进一步落实之中。4月21日,中国科学院、浙江省政府、宁波市政府代表在杭州签订了共建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的协议和备忘录,中科院材料研究所正式落户宁波高教园区(北区)。

3、推进了高教资源的共享。为逐步深化高教园区(南区)各高校间教育资源的共享,上半年继续在园区内5所院校间开展校际选修课活动,每所高校根据自身的实际各推出两门特色、精品公选课供各校学生互选,共有1972名学生进行了选课。高教园区(南区)的中心绿化带、图书馆和体育馆等公共配套设施于去年年底基本建成后已全部面向社会开放,实现了园区与社会的资源共享。另外,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与宁波诺丁汉大学签订了共建协议,实现与诺丁汉大学图书馆数字化文献的网络共享。

(四)教育创新得到了进一步推进

1、扎实推进成人学校运行机制改革。在有关县(市)、区进行了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运行机制改革试点,成校干部实行公开选拔、竞聘上岗,优化了成教队伍结构。上半年,慈溪崇寿镇成人学校首次向全镇中小学代课教师公开招聘了成教工作者。东钱湖成校也向社会自主招聘了11名工作人员。用人制度改革突破了成人教育“政府配人,学校干事”、“有多少人办多少事“的传统运作模式,开始确立“以事业发展为中心,以自主办学为动力”新的成人教育发展观。

2、进一步规范了民办教育。认真学习贯彻《民办教育促进法》,进一步落实了民办教育发展的各项扶持政策。一是加强了年检,改进了年检办法。从2月份开始,对全市民办学校进行了年检,共有93家通过年检,1家暂时保留,对8家予以注销的学校在教育网上进行公告;对12所公办学校举办的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由指定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了资产审计。二是初步规范了名校办民校的行为。结合《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贯彻,对全市的名校办民校、国有转制学校等进行了全面排摸,在广泛调查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改革的建议方案,推进了此类学校的规范化建设。三是加强对流动人口子女学校的检查。目前,全市外来进城农民工子女在我市就读义务教育的人数已达9万人,其中流动人口子女学校接纳4.4万人。为保障外来工子女的安全,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分别会同消防部门和交警部门对此类学校进行了消防和校车接送等专项检查。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对之进行了重新清理,已有47所达到基本的办学标准,还有15所正在整改之中。

3、进一步推进了素质教育。强化了学生的德育工作。在全市启动了“新课程新德育”工程,加强了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统筹劳技中心与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开展了“行为规范示范学校”建设,在城区将学生思想品德与行为习惯纳入了初中学生毕业与升学考试;在全市推广了县(市、区)、乡镇(街道)、学校三级道德教育的试点工作经验;加强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员队伍建设。同时,在全市深入实施了体育艺术新课程标准及新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举办了宁波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在省第九届中学生运动会上取得了团体总分第一的好成绩。举办了宁波市教育系统第七届艺术节,协同市委宣传部等组织了“百场音乐会”,促进了学生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4、深入开展了创新实验活动。在全市教育装备部门和学校网站中开展了创办“十大优秀网站”活动,通过活动,积极推进了信息技术在管理和教学中的应用;同时,在全市中小学开展了创办“十大创新实验基地”活动,为全市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实验平台。

(五)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1、进一步推进了“名师工程”建设。建立了以“教坛新秀、学科骨干、市名师、省特级教师、正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为主要内容的五个梯次系列化的培养、评选制度;依据《宁波市中小学骨干教师管理暂行办法》,制发了《宁波市中小学骨干教师考核办法(试行) 》,进一步强化对骨干教师的考核与管理,并争取进一步提高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待遇。5月下旬,成立了宁波市特级教师协会,以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带动效应,更好地发挥他们在推进素质教育、基础教育新发展以及教师队伍建设中的作用。上半年,评定了首批市学科骨干202名,并进行了隆重的表彰。组织了第八届市教坛新秀的评选工作。制定了《宁波市高等学校“甬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岗位实施办法》,招聘一批教学能力强、科研水平高的高校学科人才。

2、建立了以实行聘用(任)制和岗位管理为重点的新的人事管理机制。加大了用人制度改革力度,按照精简、规范、优化、高效的原则,科学设置中小学的内部机构,会同市人事局印发了《市教育局直属学校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方案》;在教研室等局直属单位实施了人员聘用(任)制,并规范了考核制度,今年先行推出3个教研员岗位面向社会招聘,逐步在直属单位建立起“能进能出、优胜劣汰、竞争上岗”的用人机制。开展了第二次面向社会人员教师资格证书的认定工作,全市共有1423人申报教师资格。组织召开了专题研讨会,研究贯彻实施《浙江省贯彻国家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实施意见》。建立了市、县两级教育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开展教育系统内人事代理,逐步建立单位用人的新机制。

3、进一步强化了职评的导向机制。上半年,新制发了中专、中小学教师职务任职资格推荐评审工作的文件,进一步明确了职评的导向。注重对教师教学能力教育教学实绩的评估,强化对教师业务能力的测试,增加申报和评审的透明度,充分体现公开、公正、公平原则;改进了“小中高”、职高专业课高级职务评审的推荐办法,完善对初次定级教师的统一考核制度,并根据专业职务结构比例设置中、高级职务岗位,按照比例要求控制申报数量,对实行职称“评聘分离”的学校,适当放开中小学教师职称申报的名额限制;同时,对山区、海岛、经济欠发达乡镇学校教师进行政策倾斜和照顾。

4、进一步强化了教师继续教育。建立了教师“培训超市”,实行“菜单式培训”,逐步做到按需培训,落实了暑期教师全员培训任务;为拓展教师继续教育的空间,更好地解决教师培训中针对性、实效性问题,上半年建起了宁波市教师教育网,探索教师网上培训新模式;为深化教学改革、推进我市教育国际化,上半年,组织了24名非英语专业学科骨干教师赴美国培训,较好地提高了这些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提高教师的学历学位,与浙师大合作在宁波教育学院开办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学科领域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班教学点,探索在职培养新模式。

(六)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得到加强

1、加强了基层党的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全市中小学党建工作会议和全市高中学生党建工作座谈会精神。按照“围绕一个主题、解决一个问题、达到一个目的,解决一项工作”的总体要求,坚持一月一次党支部书记例会;围绕学习贯彻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教育改革发展、转变作风等三方面内容,组织召开直属学校(单位)民主生活会,查找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建立了市教育局党员信息库系统,对11所高校、43所直属学校(单位)近9000名党员情况进行全面采集、核实及电脑输入,至6月底,党员基本信息维护基本结束;新建了高教园区图书馆党支部,完成了宁波二中等8个党支部(总支)的换届选举工作;并按新社团的不同情况,帮助、指导、督促新社团组织建立党组织或落实了党建工作联络员;筹建了宁波市教育党建网。

2、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学习和主题教育活动。根据今年市委教育工委工作要点和当前的形势要求,健全了各级中心组学习制度,坚持每月一次理论学习、每季一次专题研讨、每半年一次学习自查、每年一次督查考评,并对全年的教师政治学习作了具体安排;市教育局领导在加强自身学习的基础上,为各直属学校(单位)领导干部作了专题辅导报告;拓展了“三满意”主题教育活动,根据《____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从加强领导、创新载体、强化宣传、注重实效的要求出发,对创“三满意”活动作了进一步的规范和改进;开展了“以教师为本,为教师解难”的主题活动,通过多种方式,有针对性地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进一步拓展“三进”活动内容、深入开展“义教”等活动,引导广大教师以自己的爱心去认真教育每一位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真诚关心每一位学生,从而让社会更多地了解教育,支持教育。

3、狠抓了高校稳定工作。3月份,针对部分高校学生收发“罢餐”短信的情况,市委教育工委高度重视,要求各在甬高校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网络的作用,全面准确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情况,做好针对性的思想工作,并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同时,加强了对食堂的监督管理,加强对食堂进货渠道、价格、质量、服务的管理,在源头上把好价格关,并做好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帮扶,较好地化解了矛盾。针对台湾“3•20”公投有可能影响高校稳定的实际,根据市委领导的要求,早部署、早落实,把工作做在前面,有效地维护了“3•20”前后高校的稳定。另外,对上半年全市高校发生的多起学生出走、跳楼、自杀等意外事件进行了通报,要求各高校高度重视,举一反三,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加强管理,确保学生的生命安全,确保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确保学校的稳定。

4、加大了对教育的宣传力度。建立了教育新闻发布会制度;与《宁波日报》合作,从4月份起至8月份,每月推出一个专版,分专题介绍近几年来宁波教育的政策、创新、发展情况;在宁波电视台《交流》栏目以“中考,今年有些不一样”等为题,就老百姓比较关注的__年中考与招生等热点问题,与人民群众进行了交流与沟通;开展了新世纪教育创新十件大事评选和首届宣传宁波教育好新闻评选工作。对吴训威同志的先进事迹进行了广泛宣传,开展了向吴训威同志学习的活动。

5、各群众团体的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发挥。进一步完善和深化了教代会建设,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民办学校工会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推进了民办学校工会工作和民主管理工作。在全市教师中开展了“我与我的学生”征文活动;春节期间,市女教职委组织全市女教职工开展了“春风行动”——为民工子女学校捐书捐款活动,累计捐赠图书50000册电脑等教学设备300余台,课桌椅__余套,捐款__0余元。开通了教师心理热线,聘请了20余位专家担任教师心理咨询员。

(七)依法治教、依法行政工作不断得到加强

1、深入抓好上级有关教育决策的落实。上半年,进一步抓了《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和《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贯彻,加强了对各县(市)、区落实“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情况的检查;同时,组织人员到有关县(市)、区进行了调研,为下半年市政府组织对《决定》、《意见》的贯彻落实进行检查提供了情况和检查重点。强化了教育督导工作,完成了对县(市)区__年教育工作主要目标考核及拟定了__年对县(市)区主要考核目标;配合省政府教育督导室对江北区及宁海县的省教育强县进行了评估,指导江东、北仑两区准备迎接省对第二批省教育强县的复查材料工作,督促象山县、奉化市积极做好争创省教育强县的准备工作。同时,配合省教育厅对我市8所高中段学校进行争创省等级重点中学的认定性评估。

2、加强了党风廉政和相关制度的建设。深化了党风廉政责任制及责任追究办法,在修订完善责任书内容的基础上,市教育局与直属学校签订了__年规范办学行为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各校校长为规范办学及收费的“第一责任人”。加强了教育内部审计工作,按照教育部《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在对中小学校长离任责任审计的基础上,上半年对任职在五年以上的市实验小学、教医幼儿园、宁波七中、三江中学等主要负责人进行了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根据高校布局结构调整需要对浙江轻纺职业技术学院、宁波服装学院进行了财务审计;对教育学会、成人教育学会进行了财务年度审计。

3、加强了教育法制建设。组织全体机关干部学习了《行政许可法》和《民办教育促进法》;组织县(市)区分管民办教育的同志认真学习了《民办教育促法》及其“实施条例”,并共同研讨了当前我市民办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问题;狠抓了《宁波市学校安全条例》贯彻实施。根据《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有关规定,起草了《宁波教育听证制度》和《宁波市教育局专家委员会工作规则》,逐步完善了行政复议和行政调解等工作程序。同时,根据市政府和市审改办的统一部署,在__年第二次审批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对我市教育行政许可项目进行了认真全面的清理,起草了机关“一站式服务”工作方案,积极推进教育局电子政务,努力方便群众办事,提高服务水平。进一步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着力推进我市语言文字规范化,开展了公务员普通话培训与测试工作。

(八)教育对经济社会的贡献度进一步加大

1、加强了高校学科、专业建设。在继续做好市级重点学科、重点专业建设的基础上,制订了全市高校精品学科、精品专业建设方案,以进一步加大我市高校学科和专业建设力度。召开了全市高校专业设置研讨会,引导各高校根据宁波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优化专业设置,加大紧缺专业的建设力度,增强高校服务社会的能力。

2、进一步推进了产学研结合。建立了科研配套经费制度,积极鼓励高校申报国家、部、省和市级科研立项,今年在甬高校承接科研项目有1057项,百万元以上的项目共4项,上半年纵横向科研经费超过5000余万元;宁波大学承担国家科技部的“高通量多功能新型液分离膜材料及相关制品、组器关键技术”,宁波工程学院承担的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杭州湾大桥工程指挥部的“海洋环境混凝土结构配筋腐蚀进程的预埋式无损监测系统的设计研究”等项目,为宁波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3、推进了中职教育牵手企业活动。市、县(市、区)两级教育行政部门和省级以上重点职业学校共同走访企业,了解企业生产状况、用人需求信息和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加快校企合作步伐,城区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率在90%以上,全市中职学校与500多家企业签订了“订单”培养计划。实施了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培训制度,在企业建立了专业师资培训基地,同时还选送了8位专业教师到德国接受了专业培训。

(九)社会对教育的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1、加大了对热点、难点问题的治理。为切实解决社会各界关心的教育乱收费问题,学校收费管理实行了“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各负其责”的制度,坚持和健全了治理教育乱收费局际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教育、纠风牵头,监察、财政、物价等部门共同参与的治理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了教育收费决策听证制度。上半年共处理投诉、转办的乱收费投诉件23件。同时,加大了师德建设的力度,在继续深化“三全”、“三让”主题教育的基础上,强调了教师在五种情况下(学生思想学习进步时、学生成绩下降时、学生做错事时、学生家庭发生重大变故时、学生身心发生重大变化时)必须找学生谈话的“五必谈”制度。强化了学校食堂食品卫生管理工作,对全市大、中、小学校进行了食堂量化分级管理。

2、加大了教育帮扶工作的力度。继续在全市14个经济欠发达乡(镇)和6个片(区)实施“两免一补助”教育扶植政策,对特困生、低收入生活困难家庭学生继续实施减免优惠政策;并从今年秋季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对特残教育学校中就读的残疾学生实行全免费教育。继续实施“东西部学校结对帮扶”工程,加强了对西藏自治区比如县的教育支持工作,完成了教育部下达的新疆班招生计划;做好与贵州对口学校的帮扶结对,落实了20万元资金支援三穗县医院门诊楼建设、10万元资金支援三穗县民族高级中学学生宿舍楼建设、12万元资金支援三穗县民族高级中学多媒体语音实验室建设;选派了22位教师赴贵州黔东南州、黔西南州支教,暑假期间组织12位特级教师、名教师赴贵州开展为期半个月的讲学。加快了与江西等6省的合作,落实了教育部下达的中西部地区合作办学招生计划,加快了“教育移民”的进度。

3、进一步加强了机关作风建设。以机关效能建设为契机,在局机关开展了“为民、务实、清廉”的主题教育活动;建立和完善了“十八项”制度,提出了机关效能建设实施意见;开展了机关干部下基层调研活动;在全机关推行了首问责任制。市教育服务中心共受理群众咨询、投诉、建议3288件,接待群众来访165人次。

4、进一步密切了与人民群众的联系。继续推动和改进“三进”工作,发动全体局机关干部、教职员工深入社区、学生家庭,了解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意见和建议。组织开展了机关干部与生活困难群众结对帮扶活动,全局机关共计捐款2万余元,并于“七一”前夕,对生活困难群众进行了走访慰问

第9篇 2002年常州市教育局工作总结 6500字

2002年,是全面实施常州教育“十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一年来,我们在省教育厅的指导和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创建学习型系统为抓手,着力加强队伍建设;以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突破口,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以大力推进依法治教为根本,切实加强教育行风建设,全面完成了2002年工作目标,为实施“十五”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02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注重区域整体发展,不断提高教育现代化实施水平

继续把推进教育现代化作为全局性工作和任务的重要内容,坚持发展不动摇。全市所有乡镇都通过了教育基本现代化达标乡镇评估验收,并在此基础上,将建设重点由学校、乡镇层面转向市(县)、区的区域层面,加大了区域教育现代化的推进力度。拟订了《常州市实现区域教育现代化实施规划》,扎实推进全市教育现代化建设。

全面实施《常州市教育信息化建设五年规划》,全年新增校园网73个(全市达到151个);完成常州教育网改版工作,每月点击数超过25万,教育局机关、教研室等基本实现无纸化办公,常州城域教育网完成论证并启动建设,钟楼、新北、天宁区教育信息中心及学校完成虚拟主机托管;网上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不断加快,容量已达250g,25万个文件,500部视频资源;举行第三届职业学校多媒体课(学)件评选、全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设计评比、运用信息技术开展研究性教学成果展评和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论文评比活动,组织参加全国“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与教”评比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1个;召开常州市教育信息化推进会暨教育技术工作会议,对教育技术装备与管理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全市近万名中小学教师通过了第二轮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考核,全市所有乡镇中心小学高年级和农村初中开设信息技术课,职业学校均将信息技术应用列入必修课程。

加大窗口学校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强现代化学校、示范(重点)学校的建设。全市新增省级示范实验幼儿园8所(使全市达到32所)、省级实验小学13所(使全市达到46所)、省级示范初中10所(使全市达到34所)、省级重点高中4所(使全市达到23所,其中国家级示范高中8所),首次评选市级模范学校34所,并向省推荐第四届模范学校17所。

继续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新村配套学校常州市勤业中学一期工程顺利完成,正常开学;常州外国语学校外籍专家楼、正衡初中教学办公楼、职教中心信息教育中心、少年宫二期工程主体工程按期峻工,北郊中学初高中分离方案论证确定,此外,武进新苑高中一期工程、新区国英小学二期工程、溧阳职教中心一期工程、金坛金沙中学建设工程等稳步推进、按期完工。

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 全年组织教育管理干部、教师出国(境)考察、培训69人次,接待国(境)外教育团组21批、计80余人次来访;暑期组织500余名中学生参加境外夏令营、冬令营活动,组织常州市一中、三中分别与韩国南杨州市、英国埃塞克斯郡开展师生友好交流;新通过聘外资格学校4所(使全市达到27所),新聘外教84名,新通过中外合作办学项目4个;适应全市外向型经济发展,妥善安置了30余名在常外籍人士子弟就读。

二、统筹协调各类教育,不断提高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

强化“两基”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全市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97.25%;高标准高质量实施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的入学率、巩固率分别达100%、99%以上;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市应届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一级学校的比例达95.37%。2002年,我市高考又创佳绩:省常中张璇同学以685分成绩位列全省第一名;我市高考万人进线率、市区本科上线率、平均总分等指标名列全省前茅;在全省总分名列前20名的考生中,我市(含金坛、溧阳)占了1/5;本、专科总录取率为85.85%(其中,市区为90.23%,武进为89.61%,金坛为79.85%,溧阳为77.89%),比去年增长5.65%;全市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40.03%。

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进一步加大职校招生宣传力度,引导合理分流,继续面向苏北地区、西北安康地区招生办班,扩大了重点职业学校的招生规模;全面施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扩大课程分层教学面,并取得阶段性成果;职校生中级工达标率达99.1%,一次就业率达96.39%。1662名职校学生参加全省普通高校单独招生考试,1599人被录取,本科达线率、十二个专业总分、平均分、600分以上人数比例、总录取率(96.2%)、本科录取率(28.5%)等均居全省第一。

高等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常州大学城首期建设工程全面启动;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升格成立,使全市高职院达5所;在职校与大专院校联办五年一贯制高职的基础上,刘国钧职教中心、武进职高、西林职高等又经省厅批准开办特色优势专业五年一贯制高职教育;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全国著名高校远程教育校外站点先后落户我市;常州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更名为江苏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江苏石油化工学院更名为江苏工业学院。

终身教育体系逐步建立。制订《关于加强社会力量办学管理的若干规定》,对91家社会力量办学机构规范办学和教学质量进行评估检查,对218家社会力量办学机构进行年检;全年共组织1.5万人参加全国成人高考,比去年增长14.64%,1.3万名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参加全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旨在为市民学习提供菜单式服务的“常州市民学习信息服务中心”完成建设,投入运行;建成8个市级(其中3个省级)“5112”教育富民工程示范基地;完成各类成人培训45.1万人次。全面开展普通话培训测试,全年完成普通话培训公务员2500人、教师2300人,普通话测试公务员2400人、教师2100人,组织第五届全国推普宣传周活动,推普宣传电视片《龙城雅韵》获省最佳专题片第一名。

三、锐意进取,全面提高素质教育实施水平

1、加强行政推动,全面实施课改

2002年秋季起,全市义务教育阶段起始年级和起始学科全面进入课程改革实验。年初,我们召开了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动员大会,审批确定了首批2000余名课改实验教师,制订“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意见”,积极组织相关学科新大纲、新教材的学习和培训工作。邀请近100名国家级课改专家(课程标准制定者)来常讲学,课改实验教师接受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科学、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初中语文、初中数学、中小学体育等学科培训1.5万人次、通识培训3500多人次;举办暑期校科级干部培训班,对学校领导进行课改知识的全员培训,并组织“走进新课程”书面考核;组建11个新课程课题研究组,分六组对全市新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调研;定期出版《常州市课程改革动态》,加大课改宣传,加强课改交流。

2、加强教育科研,实施课题带动

各地各校“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意识得到进一步强化。在确定467项国家级、省市级教科研课题的基础上,设立了325项青年教师研究课题,32个省级电教课题全部结题;面向教育系统,公开招聘兼职教研员24名,壮大了教科研队伍;确立了省常中等35所学校为首批常州市教育科研基地;组织召开了“苏锡常镇扬五市高三语文研讨会”和2002年高三各科复习教学研讨会,对高三“3+_”科目设置改革的研究,得到了国家考试中心和兄弟省市教研部门的重视和好评。召开全市高中教学工作会议和初中教学工作会议,制订“关于进一步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若干意见”和“课程实施评估方案”,开展“减负”检查写实性通报,加强了教学管理、课程管理和常规管理。

3、加强特色教育,促进全面发展

成功举办全市中小学特色教育校长论坛;举行市十七届“育苗杯”田径比赛、健美操比赛、各种球类比赛、“世纪印象”常州市教育系统艺术作品展、校园整台文艺节目汇演、常州市首届青少年科技节,举办常州市中小学英语口语大赛,并在全省比赛中获一等奖2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1个,积极组织参加省“金钥匙”科技知识竞赛和“未来科学家”科技知识竞赛,分获中学团体一等奖和小学团体三等奖,组织全市18所中专、职校345名学生参加第二届职校学生“五项技能比赛”,组队参加省第二十二届珠算技术比赛并获团体二等奖,有力地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参加省十五届运动会青少年部比赛取得优异成绩,充分证明了体教结合工作已初见成效。

4、加强正面引导,切实转变观念

积极稳妥地做好各项招生考试工作,切实转变观念,为课改提供环境保障。编制市区各小学施教区图,依法规范就近入学。做好招生宣传工作,正面引导分流。着力做好文章:“家门口的学校很精彩”、“择校要理智”、“高考不是独木桥”,较大程度上缓解了“择校热”。在重点普高录取前,举办中职招生咨询市场,使大部分预计在普高分数线下的考生及早明确就读方向,理智地选择职业类学校。继续实施将省重点高中公办计划30%的名额分配到各初中校的做法,并在去年2所重点高中试行的基础上,扩大到全市11所省重点高中。

5、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2002年是我局确定的“德育工作研究年”。为此,我们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深入调研,召开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开展“青少年文明网上行”活动、“6·26”禁毒征文比赛;组织高三毕业生“向家乡人民献爱心”义务献血活动,举办暑期优秀学生干部夏令营;开展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研和第九届高校思想政治年会论文评比,组织高校第二次邓小平理论公开课活动;举办“喜迎十六大”少年儿童讲故事比赛。修订《常州市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手册》,制订《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意见》,组织评选职校德育工作优秀论文。通过不懈努力,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体系初步形成,德育工作者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德育载体日益丰富,一批德育基地相继建成并发挥积极作用,德育工作内容和形式不断得到拓展,德育工作的先进典型不断涌现。

6、争取多方支持,关爱弱势群体

从实践“三个代表”要求出发,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争取多方支持,关爱弱势群体。全年,市帮困助学金办公室共对2300名在常就读的特困生发放助学金250余万元;开展助残捐赠活动,组织学校及社会各界向聋哑学校捐款近20万元;设立“爱心基金”, 成立“学生法律自我援助中心”,开展志愿者结对活动;继续实施“金边工程”,对薄弱学校教师以每人每月50元的标准进行奖励,鼓励教师到薄弱学校从教。目前,从帮困办、社会各界到各级各类学校关注弱势群体的爱心网络正在形成,扶贫济困意识正在得到强化,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四、创新机制,打造高素质的干部和教师队伍

1、推进学习型系统建设

成立了“学习型系统”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动员会和推进会,强化行政推动,努力浓厚创建氛围。进一步健全各校学习制度、读书制度、培训制度等,规范干部和师生员工的学习行为,使学习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制定标准,使单位和个人明确目标,以评价促学习、软件换硬件、抓课题带学习、表彰先进、组织考试等方法,使学习转化为单位和个人的内在动力;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大力开展转岗培训,推进市民外语、计算机学习,向社会开放教育资源,促进“学习型社区”建设;开展计算机上网操作培训、公民道德法制教育,每周三组织机关干部英语培训等等,教育系统掀起了创建学习型单位、学习型家庭,争当学习型个人的热潮。

2、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进一步深化“让教育充满爱”主题教育,坚持“教师培训重在素质培训、教师教育重在师德教育”的指导思想,全面开展教师师德规范教育、《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教育和省“关于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教育,汇编印发《家访有感》优秀征文,开展“我心目中的好教师”征文比赛,举办全市青年教师师表形象大赛。庆祝第十八个教师节,深入开展“社会尊师重教、教师回报社会”活动,不断加深教育工作者“热爱人民、热爱事业、热爱学生”的美好感情,大力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3、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继续开展“团结、廉洁、开拓”“好班子”创建活动,10个单位新列入“好班子”行列,使“好班子”达到36个(占总单位数的82%);加强干部教育培训,举办6种不同类型的培训班,300多位校级干部接受了培训;着力抓好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学习、交流、提高工作;加强对校科级后备干部的考察、培养工作;进一步推进基层学校中层干部竞聘上岗,直属单位近300名中层干部通过竞聘任职;实行干部考察预告制度,提高了考察工作的透明度和考察结果的真实性;继续深化“五个一”活动,对校科级干部150余篇教科研论文进行了评比和表彰。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制订《常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意见》,深化全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组织100名中小学英语教师参加暑期外教英语培训班,提高了英语教师的口语能力和教学水平。截止年底,教师合格学历普高达89.71%,职中74.37%,初中95.58%(其中本科39.26%),小学98.86%(其中大专57.19%),幼儿园94.81%(其中大专35.48%),组织百余名优秀教师报考教育硕士;完善“常州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管理办法”,制订《常州市百名特级教师后备人才培养意见》,组织评选中小学第五批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职校第二批骨干“双师型”教师,向省推荐的13位特级教师候选人,100%获得通过;全面启动实施教师资格认定,全市近1.2万名在职教师通过认定取得了教师资格;完成五大类近3000名教师的职称评审工作;启动2002新进人员见习期、试用期人事代理制;举办常州市首届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舞蹈比赛,常州市首届职业学校(院)专业和实训教师五大专业技术比赛,全市音乐、美术教师基本功比赛、特教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竞赛。我市中小学教师在各类评优课比赛、基本功竞赛、学科教学竞赛中获全国一等奖4名、二等奖1名、全省一等奖13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2名,28节优质课制作成录相选送我国西北地区。

五、转变作风,切实提高教育行政管理效能

1、切实推进依法治教

配合省教育厅在常召开了全省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征订省编《教师“四五”普法读本》2.8万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均成立了“四五”普法领导小组,制订普法规划和学法计划,组织教职工“四五”普法考试和学生征文竞赛,全面启动“四五”普法;督促学校制订和完善章程,100%的直属学校完成了学校章程的制订;开展“依法治校”工作评估,61所学校经评估确认为“常州市依法治校工作先进单位”;进一步完善教代会制度,认真贯彻教育部、全国总工会“关于全面推进校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制订“常州市中小学教职工代表大会意见(试行)”,大力推进校务公开工作。

2、加强教育检查、督导工作

召开常州市教育督导工作会议,成立常州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建立督导责任区,修订学校综合督导评估方案,发挥教育督导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促进作用;开展中小学校综合督导评估、农村税费改革后教育经费情况调研、中小学“减负”、学校危房改造工作督查、学校校产工作检查、幼儿园改制情况调研、外来工子弟学校情况抽查、学校安全、卫生工作检查、学校周边环境治理、民办(民营)学校规范办学行为检查等等,保障了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3、加大教育纪检监察力度

召开全市教育纪检监察工作会议,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先后出台了“教育基本建设实施全过程廉政监督的意见”、“加强教育经费管理的若干规定”;进行图书、教材采购回扣专项清理和清房工作;开展“勤廉之风万人评”活动;成立教育局会计结算中心,加强教育审计,推行收费公示制,开展“规范中小学收费达标县(市、区)”“回头看”和收费规范学校验收,有效遏制了中小学乱收费现象。

4、浓厚调研之风,落实行政效能监察,推进机关作风建设

2002年是中央确定的“调查研究年”、“转变作风年”,全体机关干部坚持每月深入基层调研,深入课堂、了解一线教育教学实际、倾听师生意见,为基层群众排忧解难;通过开设局长信箱、设立局长接待日,推行政务公开;结合开展“文明机关”创建活动,召开机关中层干部工作研讨会、非校事业单位负责人研讨会、辖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会议,认真学习市政府关于“开展行政效能监察”的通知精神,严格执行机关工作人员过错责任追究制和首问负责制,继续清理审批事项,精简会议文件,认真做好市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机关干部的精神面貌、工作效率、服务质量有了改善,受到群众和基层学校的欢迎。

2002年,我局共荣获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国地区“支持儿童”活动组织奖、全国职教先进集体、全国女职工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先进集体、江苏省妇女儿童事业先进集体、江苏省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先进集体、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希望工程”贡献奖、江苏省“党建带团建”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先进基层党校、江苏省“青年文明号”争创集体、江苏省教育系统信访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中小学勤工俭学先进集体等殊荣。

2002年常州市教育局工作总结

第10篇 市教育局工作总结精选六 3700字

20__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省教育厅的指导下,成都教育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统筹城乡、“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战略,积极推进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全面落实“十大行动计划”,大力实施成都教育一体化、现代化和国际化三大发展战略,教育灾后重建任务全面完成,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基本确立,教育现代化有序推进,教育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

一、完善“公平均等”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切实保障和改善教育民生

健全政府教育职责体系,建立和完善公平均等的城乡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提高教育的公共服务效能。

一是完善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全市近100万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全部免除了学杂费、课本费和作业本费,近70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现了“零费用”入学。全市的19公办民助类改制学校“回归”公办体制办学,执行同类公办学校招生政策和收费标准。

二是健全特殊群体的帮困助学体系。全市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共9.4万人次;全市近10万名一,二年级中职学生享受国家助学金;接受义务教育的进城务工就业农村劳动者子女18.6万人(其中在中心城区就读的12.9万人);落实藏区“9+3”免费职业教育计划,全市共有21所(占全省总量的1/4)中等职业学校接收“9+3”学生2594人,占全省总数的42%。

三是全力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加强与卫生部门的联系,根据不同阶段防控工作的要求,结合学校特点和学生实际,及时采取各种措施,指导各区(市)县、学校开展防控工作,在第一时间与卫生部门和学校共同、及时处理疫情,防制疫情扩散,保护广大师生身体健康和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四是统筹改善和提高教师待遇。全市899所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顺利实施,全市新增财政支出20.35亿元,近7万名义务教育学校在职教职工工资平均增加1.9万元/人.年,4万余名退休教职工退休费平均增加1.6万元/人.年。通过集中建设、政府补贴等方式,建成农村教师住房6293套,全市农村教师住房困难问题基本解决。

五是统筹改善灾区办学条件,灾后重建取得重大胜利。市政府筹集资金48.8亿,通过自建、援建和捐建等方式,全部重建的169所中小学在今年秋季开学前如期交付使用,18万灾区中小学生告别板房进入永久性校舍,灾后重建学校的基础性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已经如期完成,校园绿化工作将逐步完成,校园特色文化正在建设和完善之中。

二、构建“城乡共享”的优质教育资源满覆盖体系,深入推进城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

坚持“全域成都”的理念,构建起了既并行发展又互相补充的优质教育资源全域成都满覆盖体系,有效提升了全域成都的教育质量和均衡发展水平。

一是推进城乡共享。组建集团,推动进工业园区、进灾区、进山区,提升新建学校、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的发展水平,全市组建教育集团115个,其中学前教育26个,小学39个,初中26个,高中24个。中心城区组建学前教育名园集团6个,小学集团12个,初中集团6个,高中集团3个,涵盖39所幼儿园和114所普通中小学。通过领办支持、指导合作、对口帮扶等形式,四、七、九三校教育集团,覆盖了所有20个区(市)县,触角延伸至43所城乡学校,涉及学生8万余人。

二是建立城乡互动联盟。制定并实施《城乡学校互动发展联盟实施方案》,在全市范围全面推进城乡学校 “互动发展联盟”,集成推进教育资源的城乡间流动共享。五个中心城区、高新区与三圈层的8个区(市)县和青白江区签订了互动交流协议,全面启动了互动发展工作。通过城乡教育互动发展,在城乡教育间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良好态势。

三是开展城乡百校结对。在城乡互动发展联盟的基础上,在全市范围内,遴选出137所较好的学校与143所较弱的学校深度结对,中心城区的与郊区边缘学校全部结对。结对学校共同制订结对计划,采取“一对一”支援形式或共同体发展模式,形成合作互动的发展团队,共同教研、共同科研、共同培训、共同发展,共享前沿信息、共享教育资源、共享发展成果,辐射优质教育。

四是支部城乡师徒牵手。在全市支部和选拔1932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骨干教师(包括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教育专家)与4869名农村教师和一般教师结成师徒,采取师徒“一对一”、一师多徒、工作室等多种有效方式,切实提升农村教师专业化水平。温江区、青羊区、锦江区、成华区等成立了32个“工作室”,高新区建立了与区内薄弱学校教研组结对帮扶制度,63位“满覆盖”区内7所薄弱学校的78个教研组或年级组。

五是教育网络全域覆盖。以教育的信息化为基础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城乡共用共享。力争通过3年努力,让所有独立建制学校拥有校园网,学生计算机生机比达到14:1,学校教师计算机师机比达到3.7:1,教室多媒体系统达到4个班拥有一套,实现 “校校网、班班通、人人会”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目标。目前,全市生机比为19.6:1,多媒体系统到班比例达到4:1,校园网建设完成比例达到48%,全市接入光纤建设进度约70%。市、区、校三级资源共建共享交换平台已完成开发任务。

三、完善“城乡一体”的现代教育体系,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

一是农村优质学前教育资源逐步扩大。今年计划修建的51所农村标准化中心幼儿园,将完成56所。全市标准化中心幼儿园总计完成68所。并将以此为骨干,实现农村幼教服务网络满覆盖,促进全市城乡幼儿教育优质发展。

二是“两基”成

果进不断巩固提高。2024年,全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升学率为104.3%;全市初中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9.77%,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升学率为93.54%;小学生辍学率为0.07%,初中生辍学率为0.35%;全市义务教育阶段适龄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8.93%。

三是普通高中办学效益显著提高。全市普通高中校均规模由去年的1475人增至1830人,公办学校校均规模首次突破__人;三类示范校在校生所占比例由去年的80.4%增加至85.68%;高考本科硬上线人数比去年增加10.09%,上线率达42.7%(含艺体),占同龄人口的24.39%,专科上线率达85.2%,占同龄人口的48.65%,600分以上的特优学生占全省近一半。

四是职教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果。2024年,我市区域内中职招生10.65万人,在校生26.11万人,毕业生就业率为98.96%,对口就业率为79.3%,毕业生双证率达到80%以上;全市职教攻坚经费总投入13.54亿元,其中,争取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支持经费近3000万元;34名优秀选手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取得全国一等奖3个、二等奖12个、三等奖6个的历史成绩,奖牌数量占全省83%。

五是社区教育体系逐步完善。成立社区大学,初步形成以社区大学为龙头,社区教育学院为支撑,社区教育学校为骨干,社区教学点为延伸的四级社区教育体系,青羊区、武侯区的社区教育示范区、实验区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和辐射,社区教育西部协作会议在我市首次召开,西部社区教育高地的地位初步显现。

六是办学条件显著改善。今年,全市义务教育段193所薄弱学校硬件改造任务将全面完成,进入软件提升阶段。通过实施初中学校提升行动计划,已经提升83所初中学校办学水平。全市小学生均教育技术装备值由过去(__年)的587元提高到现在的808元,初中由过去的710元提高到现在的1228元;高中由过去的986元提高到现在的1429元。

七是内涵发展的素质教育有效实施。聚焦课堂推动减负提质。从“五个禁止”入手,彻底封杀“疯狂奥数”,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启动“成都市中小学‘内涵发展聚焦课堂’系列展示活动,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及课堂教学状况的随机视导。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深入开展。建立素质教育监测公布制度,建立和完善学生学业水平质量监测体系。启动市级专项学能监测工作。建立健全中小学校、教师、学生科学的评价制度。

四、建立“全球视野”的教育合作机制,统筹提升成都教育国际化水平

以开放的视野,坚持“引进来走出去”战略,抓住灾后教育重建契机,推进灾区教育与援建省市教育合作,积极推进成都教育与先进地区教育、国际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有效提升都教育国际化水平。

一是建立与援建省市的合作机制。灾区与援建省市建立了教师培养培训机制,援建省市为灾区制定了中小学骨干教师“研修项目计划”、资培训协议和支教计划,分期为灾区培训教师和开展支教活动,把先进的教育理念注入灾区教育;上海市与19个区(县)的32所知名学校与都江堰市19个乡镇的51中小学、幼儿园签订对口帮扶协议,福建省教育厅与彭州市教育局、福建17所知名学校与彭州市16所学校签订了“手拉手”对口帮扶协议;都江堰市教育局与上海市教委教究室签定了教研合作协议和职业教育合作协议,建立共同教研科研机制。

二是建立城市间战略合作机制。与英国、法国等国的友好城市签署教育合作备忘录。以共同构建区域性教育高地为目标,在教育发展战略、教育规划、教育政策、课题研究及教育数据库建设等方面,与宁波市、雅安市等开展战略合作,通过整体谋划,战略项目和具体项目合作与交流,积极创新合作体制机制,营造良好的软硬环境,促进区域教育和谐发展,提升区域内教育的竞争力。

三是建立局校(所)间战略合作机制。充分利用和发挥区域内高等院校的资源优势,促进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与四川师范大学签订了教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教育科研、教师培训、素质教育、大学生实习就业等方面实现优势互补,将有效整合行政部门的资源优势和高校的智力优势,促进高师院校为地方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做贡献。与成都大学共建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不断增强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加强统筹城乡教育的决策咨询研究。青羊区依托中央教科所的优势和力量,整体谋划和提升区域教育水平。

第11篇 常州市教育局2023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5250字

2024年,是全面实施常州教育“十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教育事业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上半年,我们在省教育厅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发展不动摇,锐意改革,勇于创新,高举教育现代化旗帜,以创建学习型系统为抓手,着力加强队伍建设;以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突破口,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以大力推进依法治教为根本,切实加强教育行风建设,全市各级各类教育得到了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为全面完成年度教育工作目标任务打下了扎实基础。

2024年上半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工作重点,加快教育发展

1、加快发展各类教育事业

强化“两基”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高质量普及十二年教育,新通过省级实验小学13所(使全市达到46所),省级示范初中10所(使全市达到34所),省级重点高中4所(使全市达到23所,其中国家级示范高中8所),省级实验幼儿园8所(使全市达到32所)。高等教育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常州大学城总体规划方案招标确定,首期规划5600亩土地的建设工程全面启动;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常州机械学院、常州化工建材职业技术学院升格成立,使全市高职院达到5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华东师大、天津大学远程教育校外站点先后在我市设立;武进电大升格为江苏电大武进学院;江苏石油化工学院二级学院——怀德学院成立。上半年,全市共组织15297人参加全国成人高考,7314名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参加全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旨在为市民学习提供菜单式服务的“常州市民学习信息服务中心”完成建设,并投入试运行;武进罗溪、夏溪、金坛白塔、溧阳天目湖等4个“5112”教育富民工程示范基地建成;完成各类成人培训23.6万人次,成人文化补习近1000人。中新合作爱儿坊幼儿学苑、新创国际电脑学院常州培训中心相继筹建,4所学校新获聘外资格(使全市达到27所),1所学校被省教育厅批准具有接受国外中小学生来校就读资格。

2、积极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列为市政府2024年度重点建设项目的常州市少年科学艺术宫二期工程主体工程峻工;新村配套学校常州市勤业中学完成建设,各项搬迁的准备工作基本就绪;常州外国语学校外籍专家楼、正衡初中教学办公楼、职教中心信息教育中心等主体建筑基本竣工;武进新苑高中一期工程、新区国英小学二期工程、天宁解放路小学扩建工程、溧阳职教中心一期工程、金坛金沙中学建设工程等稳步推进;溧阳上兴中学、上黄中学、周城小学、大溪中学、社渚中学、新北区龙虎中心小学等危房改造全面启动。

3、适应行政区划调整,积极推进新一轮教育布局规划

全市行政区划调整方案公布后,我们及时召开天宁—钟楼区、武进—新北区教育工作衔接协调会,积极帮助解决教育工作移交、对接过程中的有关问题。并以此为契机,推进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精神,全面部署大市范围内的教育布局规划工作,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发展优质教育,努力构建全市教育合理布局。

4、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

全面实施《常州市教育信息化建设五年规划》,上半年新增校园网17个(使全市达到49个)、简易校园网40个(使全市达到121个),完成常州教育网改版,使其每月点击数超过了15万,教育局机关、教研室、教科所等基本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常州城域教育网完成论证并启动建设,钟楼、新北、天宁区教育信息中心及学校完成虚拟主机托管,“钟楼教育”、“溧阳教育”、“新北教育”网站先后开通。网上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不断加快,容量已达250g,24万个文件,500部视频资源。全市9336名中小学教师通过了第二轮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考核,全市所有乡镇中心小学高年级和农村初中全部开设了信息技术课,职业学校已全部将信息技术

应用列入必修课程。组织26万人参加“常州教育网站杯”网络文化活动,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比赛、职业学校多媒体课(学)件比赛,我市《长城的历史作用》等网络课件获国家级“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评比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1个。

5、积极稳妥地做好各项考试招生工作

上半年,各类考试较为集中,做好各项考试招生工作,有利于加强社会稳定、推进教学改革。积极、稳妥地做好市区“小升初”、中考中招工作:编制市区各小学施教区图,依法规范就近入学工作;全市45312名初中学生顺利通过升学体育、文化考试;在重点普高录取前,举办中职招生咨询市场,使大部分预计在普高分数线下的考生早早明确就读方向,理智地选择职业类学校,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普高热”,并保证中职生源的数量和质量;今年继续实施将省重点高中公办计划30%的名额分配到各初中校的办法,并在去年2所重点高中试行的基础上,扩大到了全市11所省重点高中。另外,上半年,我们还认真组织了初、高中各学科结业考试,高三一模、二模考试及分析研讨会,初、高中学生英语口语等级测试工作等等。

二、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1、积极推进课程改革

召开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动员大会,审批确定了首批2000余名课改实验教师,积极组织相关学科新大纲、新教材的学习和培训工作。课改实验教师接受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科学、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初中语文、初中数学、中小学体育等学科培训15000人次、通识培训3500多人次;职业学校全面施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扩大课程分层教学面,促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大兴教育教学科研

面向中小学校,公开招聘了市级兼职教研员26名,壮大教科研队伍;在确认467项国家级、省、市级教科研课题的基础上,新设立341项青年教师研究课题;通过审核,确定省常中等28所学校为首批常州市教育科研基地;组织召开“苏锡常镇扬五市高三语文研讨会”、“2024年高三数学复习教学研讨会”、“常州市初中毕业生与升学考试暨小学毕业考试研讨会”、“常州市省级实验小学第二届群体研究协进会”等。我市对高三“3+_”科目设置改革的研究,得到了国家考试中心和兄弟省市教研部门的重视和好评;在当前高考模式不断变化的形势下,我市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又创佳绩,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张璇同学以685分成绩位列全省第一名。我市高考的万人进线率、市区本科上线率、市区平均总分三项指标名列全省前茅。在全省总分名列前20名的考生中,我市(含金坛、溧阳)占了1/5。加强职校教学模式、实训模式研究,职校生中级工达级率达99.1%,2024年初步就业率95.3%。组织1662名职校学生参加全省普通高校单独招生考试,1599人被录取,本科达线率、十二个专业总分、平均分、600分以上人数比例、总录取率、本科录取率等均居全省前列,单招升学人数占毕业生人数比例达25.6%。

3、大力加强学生德育工作

2024年是我局确定的“德育工作研究年”。为此,我们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深入调研,并为下半年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的召开作好充分准备。开展“青少年文明网上行”活动;开展6·26禁毒征文比赛;开展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研和第九届高校思政年会论文评比,组织高校第二次邓小平理论公开课活动。关注弱势群体,成立“大学生法律自我援助中心”,溧阳市创立了“希望之星”助学奖励基金,做好帮困助学工作,上半年,市帮困助学金办公室对1500多名在常就读的特困生发放助学金近137万元;举行助残捐赠活动,组织学校及社会各界向聋哑学生捐款近60万元。

4.推进中小学特色

教育

2024年上半年,我们成功承办了全省中小学特色教育校长论坛,召开全市“实施学校体育卫生两个条例”总结表彰大会,举办市17届“育苗杯”田径比赛、“世纪印象”常州市教育系统艺术作品展、首届学校艺术教育教学论坛活动、首届中学生英语口语节目电视大赛、中小学素质教育案例评选、职校学生“五项技能”竞赛等等。组建中小学科技辅导员协会,认真制订“常州市首届青少年科技节活动方案”,全面启动“科技节”各项筹备工作。组织常州地区“全国初中物理”、“全国中学生生物学”、“江苏省初中化学”、“江苏省高中化学”、“江苏省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应用竞赛”、江苏省13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学生学科竞赛活动,均取得了领先的竞赛成绩。在全国“小海鸥”杯职校生作文大赛和全国中小学生“走向社会”作文大赛中,我市均获组织奖。在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田家炳中学获“学校团体奖”(全省共20名)和“优秀科技活动奖”一等奖(全省共11名)。

三、努力构建学习型系统,大力加强队伍建设

1、推进学习型系统建设

成立“学习型系统”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动员大会。进一步健全各校学习制度、读书制度、培训制度等,规范干部和师生员工的学习行为,使学习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制定标准,使单位和个人明确目标,以评价促学习、以软件换硬件、抓课题带学习、表彰先进、组织考试等方法,使学习转化为单位和个人的内在动力。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大力开展转岗培训,推进市民外语、计算机学习,向社会教育资源开放,全面开展公务员、教师普通话培训考核,促进“学习型社区”建设。教育系统掀起了创建学习型单位、学习型家庭、争当学习型个人的热潮。在全市各“学习日”都认真组织全系统教职工进行普通话培训测试、计算机上网操作培训、公民道德法制教育等等。

2、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进一步深化“让教育充满爱”主题教育,订发《教师道德修养读本》,全面开展教师师德规范教育、《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教育和省“关于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教育、汇编印发《家访有感》优秀征文,开展“我心目中的好教师”征文比赛,不断加深教育工作者“热爱人民、热爱事业、热爱学生”的美好感情,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3、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继续开展“团结、廉洁、开拓”“好班子”创建活动,10个单位新列入“好班子”行列,使直属单位“好班子”达到36个(占总单位数的82%)。加强干部教育培训,上半年,举办6个不同类型的培训班,222位校级干部接受了培训,钟楼区组织了第四届校长教育教学公开研讨活动;着力抓好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学习、交流、提高工作;加强对校长助理的考察、培养工作;进一步推进基层学校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工作,直属单位近300名中层干部通过竞聘任职;实行干部考察预告制度,提高了考察工作的透明度和考察结果的真实性;继续深化“五个一”活动,对校科级干部150余篇教科研论文进行了评比。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教师队伍的业务培训,提高在职教师的学历水平、业务水平;制订《常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意见》,深化全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完善“常州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管理办法”,全面启动实施教师资格认定。改革机制,逐步推进劳动人事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启动2023新进人员见习期、试用期人事代理制;举办常州市首届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舞蹈比赛、常州市特教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竞赛。做

好新师资招聘和教师职称评审工作;组织评选中小学第五批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职校第二批骨干“双师型”教师,向省推荐的13位特级教师候选人,100%获得了通过。参加全国和省级教师教学能力竞赛,我市教师共获全国一等奖3名,省级一等奖12名。

四、推进依法治教,加强教育行风建设

1、切实推进依法治教

配合省教育厅在常召开全省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征订省编《教师“四五”普法读本》2.8万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均成立了“四五”普法领导小组,制订普法规划和学法计划,全面启动“四五”普法;督促学校制订和完善章程,100%的直属学校完成了学校章程的制订。开展“依法治校”工作评估,47所学校经评估确认为“常州市依法治校工作先进单位”。完善教代会制度,认真贯彻教育部、全国总工会“关于全面推进校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大力推进校务公开工作。

2、加强教育检查、督导工作

召开常州市教育督导工作会议,成立常州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修订学校综合督导评估方案,发挥教育督导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促进作用。开展中小学校综合督导评估、农村税费改革后教育经费情况调研、中小学“减负”、学校危房改造工作督查、幼儿园改制情况调研、外来工子弟学校情况抽查、学校安全工作检查等等,保障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3、加大教育纪检监察力度

召开全市教育纪检监察工作会议,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先后出台了“教育基本建设实施全过程廉政监督的意见”、“加强教育经费管理的若干规定”;进行图书、教材采购回扣专项清理;武进区结合“三个代表”学教,扎实开展了“勤廉之风万人评”活动;加强教育审计,推行收费公示制,开展“规范中小学收费达标县(市、区)”“回头看”活动,有效遏制了中小学乱收费现象。

4、浓厚调研之风、落实行政效能监察,推进机关作风建设

2024年是中央确定的“调查研究年”、“转变作风年”,全体机关干部坚持每月深入基层调研周活动,深入课堂、了解一线教育教学实际、倾听师生意见,为基层群众排忧解难;通过开设局长信箱、设立局长接待日、推行政务公开,结合开展“文明机关”创建活动,认真学习市政府关于“开展行政效能监察”的通知精神,机关干部的精神面貌、工作效率、服务质量有了很大改善,受到了群众和基层学校的欢迎和好评。

2024年上半年,我局共荣获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国地区“支持儿童”活动组织奖、全国职教先进集体、全国女职工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妇女儿童事业先进集体、江苏省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先进集体、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希望工程”贡献奖、江苏省“党建带团建”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先进基层党校、江苏省创建“五四红旗团委”组织奖、江苏省教育系统信访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中小学勤工俭学先进集体等等殊荣

第12篇 2023年学年度某市教育局工作总结 2500字

的实现了培训的开放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了培训效果。

四是安全防线进一步筑牢。

2024年,我们全面完成了投入950万元的校园安防工程建设,构筑起“人防、物防、技防”三道安全防线,并进一步深化警校共育,创建校卫共建、家校互通、校社互动机制,形成学校安全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实施红领巾公交工程。积极与交通部门和运输公司联系,开通公交车接送学生上下学,在试点的基础上努力使公交车覆盖每个镇乡学校,有效杜绝学生乘坐非法营运车辆,确保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

实施学生集会及应急疏散标准化管理。按照固定方式、固定线路、固定人员的“三固定方式”开展师生疏散演练,防止踩踏等安全事故发生,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师生自我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

完善学校教职工值班护校制度,尤其加强了对重大事件其间、汛期以及极端天气的值班预警安排,积极探索构建平安、和谐校园。

五是心理咨询教育步入正轨。

地震后,我们在师生中开展生命教育和心理咨询健康教育和辅导,同时将中科院心理咨询所、“1+1”心联行动以及贵州省红十字会援助的“基于互联网的远程心理咨询辅导系统”等资源和平台进行整合,提升我市师生心理咨询教育的层次和水平。全市中小学均设置心理咨询健康辅导室,开设学生心理咨询健康课程;所有学校均按要求完成配备具有相应资格的心理咨询健康咨询、心理咨询健康教育的专兼职教师,逐步建立起生命教育和心理咨询健康教育体系。

2024年5月,绵竹市心理咨询教育指导中心正式挂牌运作,标志着我市中小学心理咨询健康教育工作在全国率先进入正规化轨道。该中心拥有国内一流先进的设施设备和环境,被“1+1”心联行动四川基地推荐为“心联先进集体”,并成功为玉树地震灾区培训两批心理咨询教师。

六是助学机制逐步完善。

健全济困助学长效机制。积极落实国家教育助学政策,认真执行“两免一补”政策,做到“应免尽免,应补尽补”;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中职贫困学生免学费政策,实现28%的普通高中学生享受国家助学金,并将学龄前贫困儿童纳入助学对象;办理好2024年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通过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加大宣传和协调,确保“应贷尽贷”,让灾区贫困学子圆大学梦。同时,进一步规范社会助学行为,为困难学生提供更加有效的求学帮扶,通过地方红十字会、社会慈善团体、个人的帮助,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建立了学校师生“助学助教奖励基金”,没有一个学生因贫失学。

七是特色文化初具规模。

在全面入驻永久性学校后,我们提出了“感恩图强,内涵发展,高位求进”的战略思想,鼓励学校因地制宜,创建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实现办学品质的提升。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根据自身的环境、文化和实践背景,制定了五年发展规划,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创特色、出名师、育英才,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绵竹中学的“立身”文化、南轩中学的艺体特色、职业中学的蓝领精英计划、孝德中学的“德孝”文化、遵道学校的“遵道而行,博学万科”、大西街小学的“博文约礼,品质育人”、天河小学的“和雅文化”、南轩小学的“理善万世,知行天下”、紫岩雨润中学的“书院国学”等学校教育文化已显雏形,引领 2023-2024年学年度某市教育局工作总结

“5.12”特大地震发生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江苏援建方的倾情援助下,绵竹教育人团结一心、顽强拼搏,历经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为绵竹教育创造了抗震救灾的奇迹,创造了灾后重建的奇迹,创造了加快发展的奇迹。如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教育系统紧紧围绕建设“西部教育强市”目标,坚持“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不让一名教师落伍,不让一所学校落后”理念,着力打造“均衡教育、平安教育、数字教育、内涵教育、幸福教育”等五个教育,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是硬件设施跨越发展。

2024年,我们全面完成了总投入达17.896亿元的83个教育重建项目,全市学校硬件建设和教学设施设备按四川省装备标准均衡配置,实现校校有电子白板、班班通网络,多媒体教室、远程视频教学互动系统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绵竹教育抓住契机,朝着打造具有“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现代“数字化教育”奋进。2024年10月,我市申报成为四川省8个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试点县之一,2024年5月被列入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标准研究样本县市。灾后重建,绵竹教育硬件条件实现了20年的豪迈跨越。

二是教学质量屡创新高。

我们狠抓教学常规和教育科研,继续深化各种交流、培训和结对帮扶活动,以活动促质量。先后承办了全省信息技术装备会和教育部信息化教学应用创新模式交流会,协助承办四川省基础教育工作现场会,顺利组织了全市学科骨干教师风采展示活动、各学科优质课竞赛和专题讲座活动。从地震后至今,绵竹市中考、高考连续三年屡创历史新高,高考本科上线率、应届毕业生上线率均居德阳市前茅。

2024年高考再创辉煌:全市本、专科综合上线率达到98.9%,其中本科综合上线率达到54.3%,为德阳市6个县市区之首。绵竹中学高考综合上线610人,综合上线率达72.7%,居德阳市第一,该校有3人进入德阳市高考前十名;南轩中学高考综合上线224人,综合上线率达到32.6%。2024年中考成绩也位居德阳市前列,a等学生达到参考人数的16.7%,自永久性校舍陆续建成以来,我们克服了“5.12”特大地震后优秀生源外流的巨大困难,全市回流中小学生已达到650余人。

三是师资水平不断提升。

我们借力江苏对口援建,通过支教帮扶、结对交流、网络互动、资源互通等形式,增进师资培训和交流,全市各学校与江苏74所中小学、幼儿园成为结对友好学校。同时,在教育部、香港嘉里集团郭氏基金会、四川师范大学等单位及社会慈善组织的援助下,先后组织了校长、教导主任、政教主任、培训者、心理咨询健康、学科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和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等100多项教育教学培训项目。三年来,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全市3000多名教师均参加了全员素质提高或专项培训,参培率达100%。无论是数量、规模、规格等方面都创历史纪录。

2023-2023学年度,我们进一步创新教师培训模式,开展教师培训“网上督查”;积极探索培训合作形式,邀请专业项目管理公司参与培训项目运作。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来提高不同层次教师的业务水准,较好

第13篇 __市教育局文明创建工作总结 1750字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各方职责

进一步加强文明创建工作领导组织建设,做到:主管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职能部门具体抓,并视人员变动情况适时进行调整和补充,确保组织健全。领导小组的日常办事执行机构设在相应职能部门,使其协调、组织、检查、监督、考核等职责得到充分履行。

建立健全文明创建工作责任制,明确各级职责范围,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有人抓,事事能落实,不留“漏洞”和“死角”,形成“联手抓创建,合力创文明”的局面。

二、以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抓手,强化宣传教育

全面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宣传教育工作,坚持

不懈地对师生进行文明行为规范教育。重点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对学生进行文明创建基本知识的灌输和渗透,使文明创建知识“进入教材”、“进入课堂”、“进入学生头脑”。在各类学校广泛开展“三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三礼”(礼仪、礼节、礼貌)教育,把教书和育人紧密结合起来。悬挂或张贴文明创建宣传标牌,举办讲座,墙报或黑板报,不定期组织问卷调查或考试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营造“讲文明光荣,不讲文明可耻”的氛围。

把三月份的综治宣传月、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12·4”法制宣传日纳入文明创建教育之中。

三、持之以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抓好长效管理与短期重点工作的.有机统一。市教育局和各直属学校今年要保证投入必要的资金,添置、配备、更新、补充必要的文明卫生基础设施、设备;建封闭性垃圾池,实行垃圾袋装化;努力攻克创建工作的“二薄”(薄弱时段、薄弱环节)问题;加大校园环境的建设力度;加强绿化美化工作,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逐步把学校建成“学园、花园、乐园”,使之对广大师生形成一种强大的无形的环境约束力,让不文明行为与现象逐渐失去基础。

四、完善制度、强化考核,将创建内容列入青少年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把文明卫生创建纳入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是形成文明创建长效化工作机制的重要基础。坚持并不断完善教育系统文明创建工作的各项基本制度,如《学校文明卫生公约》、“每日一小扫、每周一大扫”的卫生保洁制度、定期开展“青少年文明劝导活动”制度、学校教学区与宿舍区隔离并实行封闭管理的制度、校园绿化美化制度等等。在实际工作中,注重制度约束人、规范事,不断强化制度意识,把文明创建的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强化考核手段。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中学政治课和中小学健康教育课的考试、考核内容中列入有关文明创建基本知识的内容,在学生德育考核中明确有关文明创建的要求与规定;在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先进班(团)集体”中明确有关文明行为素质要求;加强对教职工的教育管理,对不能遵守“市民十不规范”、“公民文明行为”、“三管好”的教职工,取消其评优资格,并视情节予以相应处理。

五、加强检查,督促整改

定期对所属学校的文明创建进行明查暗访,发现问题,及时指导解决。要求学校内部加强自查工作,及时巩固强项,弥补缺项,强化弱项。要建立定期通报、评比制度,对存在问题较多且整改进展缓慢的学校及其负责人,取消其综合性评优资格。

把文明创建工作视为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做到思想上有位置,工作中有措施。要把这项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一同布置,一同检查,一同考评,真正把文明创建工作落实到实处,使各级各类学校成为当地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和示范“窗口”。

六、扎实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注重搞好环境卫生,普及学生卫生知识,预防卫生知识,预防流行性传染病。根据情况,集中时间开展一次,以“三个一”为主要内容的文明创建活动。

1、开展一次大清扫活动。学校利用开学之际,发动师生对校内进行一次彻底的卫生大清扫。同时,各校要会同有关部门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一次综合治理,清理无证经营,占道经营,严重污染环境的摊点,营造文明优美的育人环境。

2、开展一次文明劝导活动。市教育局将会同团市委开展一次较大规模的“文明劝导”活动,主要内容包括开展大清扫,突击消除卫生“死角”、开展文明劝导,协助交警维持秩序等(时间安排与团市委商定)。同时,还要把文明劝导活动向学生家庭延伸,使文明劝导活动深入每个家庭。

3、开展一次文明督查活动。今年年终市教育局根据文明创建内容和各校自查情况,组织人员到直属学校进行一次文明督查,并及时通报督查结果,以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形成文明创建工作“比、学、赶、超”的热潮。

第14篇 __市教育局2023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9050字

2024年上半年全市教育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教育提出的要求,积极应对宁波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挑战,按照“发展、提高、统筹、服务”的方针,着力以提高质量、提升层次为重点,以统筹教育资源为抓手,以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为目标,不断加快教育创新步伐,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通过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奋力开拓,取得了较好成绩,为圆满完成年度工作任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矗so100

(一)各级各类教育得到协调发展

基础教育:按照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从学前3年教育到高中段的15年基础教育的要求,积极抓好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重点抓好幼儿教育和高中段教育工作这两个重点。义务教育段入学率和巩固率继续保持在100%和99%以上;采取扩容、扩班挖潜和鼓励民办高中发展及宏观调控等积极有效的措施,进一步解决初中毕业生处于高峰期的困难,使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的比例超过90%;全市共有22774名考生被普通高校录取,比上年增加1118人,全市在高考报名人数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录取率仍与去年基本持平,达85.6%;另有5286名三校生被高职院校录龋狠抓了教育部关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落实,加强幼教管理体制规范管理,健全管理网络;着力扶持培育一批中心幼儿园,幼儿教育毛入园率达到了108%。

高等教育:根据国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的要求,从正确处理好我市高等教育发展中的质和量关系以及办学条件和最终办学规模的关系,实现由量的扩大向质的提高转变、由条件定发展向稳定学校办学规模的转变的实际出发,在对市属各普通高校的办学条件进行了详尽分析的基础上,全年共安排市属普通高校招生计划20342人,比上年增长5.4%;其中本科5800人,增长5.5%;高职13742人,增长5.7%;使在甬高校学生规模达到9万人。安排市属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计划8200人,比上年增长29.13%。其中本科(含专升本)1600人,增长23.08%;专科层次计划6600人,增长30.69%;学生数将达到4万人。2024年预计全市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35%。

中职教育:为保持高中段教育的协调发展,今年我市仍按照职普1:1的比例进行招生,全市有33486名初中毕业生进入中职学校学习。上半年,通过努力,宁波行知中等职业学校、慈溪锦堂职业中学、宁波大红鹰职校被破格认定为省一级重点职校,至目前,全市41所独立设置中职学校中省级以上重点职业学校达到25所,其中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12所。另外,今年我市还有选择地引进了省内外优秀普通中专学校来宁波招生,让宁波考生有更多去大中城市学习、工作的机会。

成人教育:加大农民培训的力度。市教育局成立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领导小组,组织、指导全市农村职业学校、成人学校积极参与当地政府组织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据统计,上半年全市教育系统有152所职成校列入当地政府定点培训机构,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58655人,农民工岗位培训179975人,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01886人,回乡初高中毕业生职业培训24813人。同时,在全市全力推进职工、农民“双证制”教育,6月初在东钱湖成人学校召开了全市“双证制”教育现场会。至6月底,全市参加“双证制”教育达6291人。继鄞州、海曙区被教育部列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以后,慈溪市、江东区、江北区、镇海区、象山县又被省教育厅列为首批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

(二)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1、狠抓了全市高等教育层次的提升。为进一步优化我市高校的布局结构,提升我市高等教育的层次,上半年,我们进一步加大了“申博、升本、升格”工作的力度。宁波大学通过开展学科建设工程和队伍建设工程,努力提高学校的教学、科研水平,并计划于下半年再次申报博士点;通过努力,宁波高等专科学校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已正式升格并更名为宁波工程学院,第一次本科招生计划就达到570人,使学院能在一个比较高的本科平台上发展;宁波大学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已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并更名为宁波天一职业技术学院。同时,我市大力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引进国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通过多方努力,经教育部批准,由浙江万里学院与英国诺丁汉大学合作创办的宁波诺丁汉大学上半年已正式筹建并开工建设,并于今年计划

招收300名本科生。

2、积极做好基础教育段学校升等级的工作。上半年,由市教育局领导带队到各直属学校及各县(市)、区教育局和有关学校调研,进一步掌握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的底数,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加大建设的力度,着力使各学校向上一层次发展。同时,着力集中建设一批省级重点中学,到2024年在全市建成15所省一级重点普通高中,2024年达到20所。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引导、指导、帮助一些未列入省等级重点中学的向省等级重点中学发展,未列入示范性学校的向示范性学校方向发展,以不断提高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度。

3、突出了抓基础教育的内涵发展与提高。上半年,着手建立更加科学化、透明化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评估体系。在不断完善省级基础教育课改实验区实验工作的基础上,按照“积极稳妥,逐步推进”原则,实施了全市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狠抓了在甬高校互联及接入中国教科网的工作,推进了中小学校园网的建设;狠抓了教育信息化工程示范镇、市级优秀网站与创新实验基地的建设,进一步完善了东方191网校。加大了实验室建设投入的力度;同时,加大中考、中招制度的改革力度,在基础教育段建立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招生录取相结合的机制,在城区及余姚、镇海等地的体育中考中推广了游泳选项测试,实行了中考“两考”分离。

(三)教育资源统筹工作正在积极有序进行

1、推进了学校现代化建设。上半年,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的摸底调查,进一步推进了新一轮全市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在2024年北仑区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了浙江省万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的实施,北仑区有7所学校分别申报了

一、二类标准化学校,均获通过。目前,此项工作已在全市范围内推开,通过测算,至2024年全市将有90%的学校达到标准化学校要求,需投入资金约35亿余元。

2、加快了高教园区建设。高教园区(南区)公共设施建设正在抓紧进行,功能得到进一步完善;宁波诺丁汉大学于2024年4月15日举行奠基、开工典礼,正式投入建设。高教园区(北区)的建设也在全面展开。3月份,经专家论证,市高教园区规划建设领导小组讨论并确定了宁波工程学院校区规划方案;市委徐福宁副书记、市政府成岳冲副市长就宁波工程学院的土地征用事项多次召集镇海区、江北区和市有关部门协调。目前,土地征用和拆迁户的过渡房建设正在进一步落实之中。4月21日,中国科学院、浙江省政府、宁波市政府代表在杭州签订了共建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的协议和备忘录,中科院材料研究所正式落户宁波高教园区(北区)。

3、推进了高教资源的共享。为逐步深化高教园区(南区)各高校间教育资源的共享,上半年继续在园区内5所院校间开展校际选修课活动,每所高校根据自身的实际各推出两门特色、精品公选课供各校学生互选,共有1972名学生进行了选课。高教园区(南区)的中心绿化带、图书馆和体育馆等公共配套设施于去年年底基本建成后已全部面向社会开放,实现了园区与社会的资源共享。另外,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与宁波诺丁汉大学签订了共建协议,实现与诺丁汉大学图书馆数字化文献的网络共享。

(四)教育创新得到了进一步推进

1、扎实推进成人学校运行机制改革。在有关县(市)、区进行了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运行机制改革试点,成校干部实行公开选拔、竞聘上岗,优化了成教队伍结构。上半年,慈溪崇寿镇成人学校首次向全镇中小学代课教师公开招聘了成教工作者。东钱湖成校也向社会自主招聘了11名工作人员。用人制度改革突破了成人教育“政府配人,学校干事”、“有多少人办多少事“的传统运作模式,开始确立“以事业发展为中心,以自主办学为动力”新的成人教育发展观。

2、进一步规范了民办教育。认真学习贯彻《民办教育促进法》,进一步落实了民办教育发展的各项扶持政策。一是加强了年检,改进了年检办法。从2月份开始,对全市民办学校进行了年检,共有93家通过年检,1家暂时保留,对8家予以注销的学校在教育网上进行公告;对12所公办学校举办的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由指定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了资产审计。二是初步规范了名校办民校的行为。结合《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贯彻,对全市的名校办民校、国有转制学校等进行了全面排摸,在广泛调查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改革的建议方案,推进了此类学校的规范化建设。三是加强对流动人口子女学校的检查。目前,全市外来进城农民工子女在我市就读义务教育的人数已达9万人,其中流动人口子女学校接纳4.4万人。为保障外来工子女的安全,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分别会同消防部门和交警部门对此类学校进行了消防和校车接送等专项

检查。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对之进行了重新清理,已有47所达到基本的办学标准,还有15所正在整改之中。

3、进一步推进了素质教育。强化了学生的德育工作。在全市启动了“新课程新德育”工程,加强了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统筹劳技中心与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开展了“行为规范示范学校”建设,在城区将学生思想品德与行为习惯纳入了初中学生毕业与升学考试;在全市推广了县(市、区)、乡镇(街道)、学校三级道德教育的试点工作经验;加强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员队伍建设。同时,在全市深入实施了体育艺术新课程标准及新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举办了宁波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在省第九届中学生运动会上取得了团体总分第一的好成绩。举办了宁波市教育系统第七届艺术节,协同市委宣传部等组织了“百场音乐会”,促进了学生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4、深入开展了创新实验活动。在全市教育装备部门和学校网站中开展了创办“十大优秀网站”活动,通过活动,积极推进了信息技术在管理和教学中的应用;同时,在全市中小学开展了创办“十大创新实验基地”活动,为全市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实验平台。

(五)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1、进一步推进了“名师工程”建设。建立了以“教坛新秀、学科骨干、市名师、省特级教师、正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为主要内容的五个梯次系列化的培养、评选制度;依据《宁波市中小学骨干教师管理暂行办法》,制发了《宁波市中小学骨干教师考核办法(试行)》,进一步强化对骨干教师的考核与管理,并争取进一步提高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待遇。5月下旬,成立了宁波市特级教师协会,以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带动效应,更好地发挥他们在推进素质教育、基础教育新发展以及教师队伍建设中的作用。上半年,评定了首批市学科骨干202名,并进行了隆重的表彰。组织了第八届市教坛新秀的评选工作。制定了《宁波市高等学校“甬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岗位实施办法》,招聘一批教学能力强、科研水平高的高校学科人才。

2、建立了以实行聘用(任)制和岗位管理为重点的新的人事管理机制。加大了用人制度改革力度,按照精简、规范、优化、高效的原则,科学设置中小学的内部机构,会同市人事局印发了《市教育局直属学校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方案》;在教研室等局直属单位实施了人员聘用(任)制,并规范了考核制度,今年先行推出3个教研员岗位面向社会招聘,逐步在直属单位建立起“能进能出、优胜劣汰、竞争上岗”的用人机制。开展了第二次面向社会人员教师资格证书的认定工作,全市共有1423人申报教师资格。组织召开了专题研讨会,研究贯彻实施《浙江省贯彻国家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实施意见》。建立了市、县两级教育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开展教育系统内人事代理,逐步建立单位用人的新机制。

3、进一步强化了职评的导向机制。上半年,新制发了中专、中小学教师职务任职资格推荐评审工作的文件,进一步明确了职评的导向。注重对教师教学能力教育教学实绩的评估,强化对教师业务能力的测试,增加申报和评审的透明度,充分体现公开、公正、公平原则;改进了“小中高”、职高专业课高级职务评审的推荐办法,完善对初次定级教师的统一考核制度,并根据专业职务结构比例设置中、高级职务岗位,按照比例要求控制申报数量,对实行职称“评聘分离”的学校,适当放开中小学教师职称申报的名额限制;同时,对山区、海岛、经济欠发达乡镇学校教师进行政策倾斜和照顾。

4、进一步强化了教师继续教育。建立了教师“培训超市”,实行“菜单式培训”,逐步做到按需培训,落实了暑期教师全员培训任务;为拓展教师继续教育的空间,更好地解决教师培训中针对性、实效性问题,上半年建起了宁波市教师教育网,探索教师网上培训新模式;为深化教学改革、推进我市教育国际化,上半年,组织了24名非英语专业学科骨干教师赴美国培训,较好地提高了这些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提高教师的学历学位,与浙师大合作在宁波教育学院开办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学科领域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班教学点,探索在职培养新模式。

(六)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得到加强

1、加强了基层党的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全市中小学党建工作会议和全市高中学生党建工作座谈会精神。按照“围绕一个主题、解决一个问题、达到一个目的,解决一项工作”的总体要求,坚持一月一次党支部书记例会;围绕学习贯彻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教育改革发展、转变作风等三方面内容,组织召开直属学校(单位)民主生活会,查找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建立了市教育局党员信息库系统,对11所高校、43所直属学校(单位)近9000名党员情况进行全面采集、核实及

电脑输入,至6月底,党员基本信息维护基本结束;新建了高教园区图书馆党支部,完成了宁波二中等8个党支部(总支)的换届选举工作;并按新社团的不同情况,帮助、指导、督促新社团组织建立党组织或落实了党建工作联络员;筹建了宁波市教育党建网。

2、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学习和主题教育活动。根据今年市委教育工委工作要点和当前的形势要求,健全了各级中心组学习制度,坚持每月一次理论学习、每季一次专题研讨、每半年一次学习自查、每年一次督查考评,并对全年的教师政治学习作了具体安排;市教育局领导在加强自身学习的基础上,为各直属学校(单位)领导干部作了专题辅导报告;拓展了“三满意”主题教育活动,根据《____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从加强领导、创新载体、强化宣传、注重实效的要求出发,对创“三满意”活动作了进一步的规范和改进;开展了“以教师为本,为教师解难”的主题活动,通过多种方式,有针对性地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进一步拓展“三进”活动内容、深入开展“义教”等活动,引导广大教师以自己的爱心去认真教育每一位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真诚关心每一位学生,从而让社会更多地了解教育,支持教育。

3、狠抓了高校稳定工作。3月份,针对部分高校学生收发“罢餐”短信的情况,市委教育工委高度重视,要求各在甬高校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网络的作用,全面准确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情况,做好针对性的思想工作,并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同时,加强了对食堂的监督管理,加强对食堂进货渠道、价格、质量、服务的管理,在源头上把好价格关,并做好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帮扶,较好地化解了矛盾。针对台湾“3·20”公投有可能影响高校稳定的实际,根据市委领导的要求,早部署、早落实,把工作做在前面,有效地维护了“3·20”前后高校的稳定。另外,对上半年全市高校发生的多起学生出走、跳楼、自杀等意外事件进行了通报,要求各高校高度重视,举一反三,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加强管理,确保学生的生命安全,确保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确保学校的稳定。

4、加大了对教育的宣传力度。建立了教育新闻发布会制度;与《宁波日报》合作,从4月份起至8月份,每月推出一个专版,分专题介绍近几年来宁波教育的政策、创新、发展情况;在宁波电视台《交流》栏目以“中考,今年有些不一样”等为题,就老百姓比较关注的2024年中考与招生等热点问题,与人民群众进行了交流与沟通;开展了新世纪教育创新十件大事评选和首届宣传宁波教育好新闻评选工作。对吴训威同志的先进事迹进行了广泛宣传,开展了向吴训威同志学习的活动。

5、各群众团体的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发挥。进一步完善和深化了教代会建设,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民办学校工会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推进了民办学校工会工作和民主管理工作。在全市教师中开展了“我与我的学生”征文活动;春节期间,市女教职委组织全市女教职工开展了“春风行动”——为民工子女学校捐书捐款活动,累计捐赠图书50000册电脑等教学设备300余台,课桌椅2000余套,捐款20000余元。开通了教师心理热线,聘请了20余位专家担任教师心理咨询员。

(七)依法治教、依法行政工作不断得到加强

1、深入抓好上级有关教育决策的落实。上半年,进一步抓了《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和《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贯彻,加强了对各县(市)、区落实“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情况的检查;同时,组织人员到有关县(市)、区进行了调研,为下半年市政府组织对《决定》、《意见》的贯彻落实进行检查提供了情况和检查重点。强化了教育督导工作,完成了对县(市)区2024年教育工作主要目标考核及拟定了2024年对县(市)区主要考核目标;配合省政府教育督导室对江北区及宁海县的省教育强县进行了评估,指导江东、北仑两区准备迎接省对第二批省教育强县的复查材料工作,督促象山县、奉化市积极做好争创省教育强县的准备工作。同时,配合省教育厅对我市8所高中段学校进行争创省等级重点中学的认定性评估。

2、加强了党风廉政和相关制度的建设。深化了党风廉政责任制及责任追究办法,在修订完善责任书内容的基础上,市教育局与直属学校签订了2024年规范办学行为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各校校长为规范办学及收费的“第一责任人”。加强了教育内部审计工作,按照教育部《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在对中小学校长离任责任审计的基础上,上半年对任职在五年以上的市实验小学、教医幼儿园、宁波七中、三江中学等主要负责人进行了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根据高校布局结构调整需要对浙江轻

纺职业技术学院、宁波服装学院进行了财务审计;对教育学会、成人教育学会进行了财务年度审计。

3、加强了教育法制建设。组织全体机关干部学习了《行政许可法》和《民办教育促进法》;组织县(市)区分管民办教育的同志认真学习了《民办教育促法》及其“实施条例”,并共同研讨了当前我市民办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问题;狠抓了《宁波市学校安全条例》贯彻实施。根据《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有关规定,起草了《宁波教育听证制度》和《宁波市教育局专家委员会工作规则》,逐步完善了行政复议和行政调解等工作程序。同时,根据市政府和市审改办的统一部署,在2024年第二次审批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对我市教育行政许可项目进行了认真全面的清理,起草了机关“一站式服务”工作方案,积极推进教育局电子政务,努力方便群众办事,提高服务水平。进一步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着力推进我市语言文字规范化,开展了公务员普通话培训与测试工作。

(八)教育对经济社会的贡献度进一步加大

1、加强了高校学科、专业建设。在继续做好市级重点学科、重点专业建设的基础上,制订了全市高校精品学科、精品专业建设方案,以进一步加大我市高校学科和专业建设力度。召开了全市高校专业设置研讨会,引导各高校根据宁波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优化专业设置,加大紧缺专业的建设力度,增强高校服务社会的能力。

2、进一步推进了产学研结合。建立了科研配套经费制度,积极鼓励高校申报国家、部、省和市级科研立项,今年在甬高校承接科研项目有1057项,百万元以上的项目共4项,上半年纵横向科研经费超过5000余万元;宁波大学承担国家科技部的“高通量多功能新型液分离膜材料及相关制品、组器关键技术”,宁波工程学院承担的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杭州湾大桥工程指挥部的“海洋环境混凝土结构配筋腐蚀进程的预埋式无损监测系统的设计研究”等项目,为宁波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3、推进了中职教育牵手企业活动。市、县(市、区)两级教育行政部门和省级以上重点职业学校共同走访企业,了解企业生产状况、用人需求信息和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加快校企合作步伐,城区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率在90%以上,全市中职学校与500多家企业签订了“订单”培养计划。实施了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培训制度,在企业建立了专业师资培训基地,同时还选送了8位专业教师到德国接受了专业培训。

(九)社会对教育的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1、加大了对热点、难点问题的治理。为切实解决社会各界关心的教育乱收费问题,学校收费管理实行了“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各负其责”的制度,坚持和健全了治理教育乱收费局际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教育、纠风牵头,监察、财政、物价等部门共同参与的治理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了教育收费决策听证制度。上半年共处理投诉、转办的乱收费投诉件23件。同时,加大了师德建设的力度,在继续深化“三全”、“三让”主题教育的基础上,强调了教师在五种情况下(学生思想学习进步时、学生成绩下降时、学生做错事时、学生家庭发生重大变故时、学生身心发生重大变化时)必须找学生谈话的“五必谈”制度。强化了学校食堂食品卫生管理工作,对全市大、中、小学校进行了食堂量化分级管理。

2、加大了教育帮扶工作的力度。继续在全市14个经济欠发达乡(镇)和6个片(区)实施“两免一补助”教育扶植政策,对特困生、低收入生活困难家庭学生继续实施减免优惠政策;并从今年秋季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对特残教育学校中就读的残疾学生实行全免费教育。继续实施“东西部学校结对帮扶”工程,加强了对西藏自治区比如县的教育支持工作,完成了教育部下达的新疆班招生计划;做好与贵州对口学校的帮扶结对,落实了20万元资金支援三穗县医院门诊楼建设、10万元资金支援三穗县民族高级中学学生宿舍楼建设、12万元资金支援三穗县民族高级中学多媒体语音实验室建设;选派了22位教师赴贵州黔东南州、黔西南州支教,暑假期间组织12位特级教师、名教师赴贵州开展为期半个月的讲学。加快了与江西等6省的合作,落实了教育部下达的中西部地区合作办学招生计划,加快了“教育移民”的进度。

3、进一步加强了机关作风建设。以机关效能建设为契机,在局机关开展了“为民、务实、清廉”的主题教育活动;建立和完善了“十八项”制度,提出了机关效能建设实施意见;开展了机关干部下基层调研活动;在全机关推行了首问责任制。市教育服务中心共受理群众咨询、投诉、建议3288件,接待群众来访165人次。

4、进一步密切了与人民群众的联系。继续推动和改进“三进”工作,发动全体局机关干部、教职员工深入社区、学生家庭,了解人民

群众对教育的意见和建议。组织开展了机关干部与生活困难群众结对帮扶活动,全局机关共计捐款2万余元,并于“七一”前夕,对生活困难群众进行了走访慰问

第15篇 2023年___市教育局科普工作总结 500字

要作用,受到全市中小学校的普遍欢迎。

四、积极盘活科普资源,拓展科技教育的渠道

2024年,我局十分重视发挥市青科教协会平台作用,整合多方面科技资源,与市水务局联合下发《关于开展2024年节约用水征文比赛活动的通知》(穗节水函〔2023〕2号),指导开展“人水和谐 绿色亚运”2024年___市中小学生科学节约用水征文比赛活动。共收到中小学生征文165,评出获奖文章一等奖5、二等奖17、三等奖25。

五、推进农村科普教育,促进农科普均衡发展

为贯彻执行____、国务院有关“三农”的指示,积极对农村学校、农村社区进行科技传播和指导。2024年,我局划拨50万元农村青少年科普经费,遴选22项涉及发明创造、电脑机器人制作、科技体育(海陆空车模活动、无线电制作和测向活动)、防震减灾实践活动予以支持。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

科普教师及辅导员队伍不稳定

部分科普教师和辅导员的编制、职称、工作量和提拔任用问题长期未能解决。目前我市小中学在编教师中,基本还没有科普教师编制序列,学校基本上都没有设置专职的科学技术教师和专职科技辅导员。兼职科普教师评定专业技术职称未落实。甚至有个别学校将上课不合格的教师淘汰作为科普教师。学校层面开展科普活动的积极性不高,科普工作者的兴趣和责任心。

《**市教育局****年工作总结 十五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总结

最新加入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