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一年。__县扶贫办在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县各乡镇、有关部门和重点村的支持配合下,我办认真贯彻落实新时期扶贫开发政策,坚持以党的十七大和县委十四届五次会议精神为指导,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切实抓好扶贫开发各项工作,通过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广大贫困群众的共同努力,我县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将2023年工作完成情况及2023年工作打算汇报如下:
一、立足实情,勇于创新,扶贫开发“四项”重点工作有新进展。
根据《__市2023年扶贫开发工作要点》的要求,围绕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不断加大产业化扶贫、整村推进、“雨露计划”、社会扶贫这四项重点工作的力度,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整村推进工作扎实推进。
整村推进是我县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是新阶段扶贫开发的重要途径,是一项综合扶贫工程,事关贫困农户解决温饱脱贫致富的大问题。做好整村推进的项目申报工作是做好整村推进工作的关键和前提,为了使申报的项目更具科学性和可操性,我办多次组织人员深入基层、深入实地进行指导,反复进行研究和权衡,按轻重缓急程度对各重点村申报的项目进行筛选。根据群众意愿,组织__个重点村本着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确保贫困人口真正受益的原则,科学合理的从整村推进扶贫规划中挑选项目,2023年共上报公路建设、水利设施、学校建设、科技培训等__个项目。按时、保质、保量完成2023年度扶贫项目计划,县扶贫办积极争取各项扶贫项目,2023年争取到财政扶贫资金__余万元。
在建设和实施中,坚持标准,严格要求,在资金使用和运作上按照《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严格管理,实行财政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严禁截用、挪用或改变资金用途。同时建立项目监督和财物监督制度,加强资金的监督、审计和检查,确保资金落到实处,从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截至目前为止,大多项目都已基本完工。
(二)、产业化扶贫工作力度加大。
2023年度产业化扶贫和“一村一品”工作有效加强。加强了组织领导,落实了人员负责,健全了工作制度。加大资金的投入,强化示范引导,抓住__县跃民有限公司被评为省级扶贫龙头企业的有利契机,进一步扶持企业发展壮大,提高企业的覆盖面,增强企业的辐射力和示范带动作用;以培育新型农民为突破口,开展麻鸡养殖、优质稻栽培、大棚蔬菜等技术培训__期,直接参与培训__人,辐射带动___余人,各重点村农民素质普遍提高,致富本领进一步增强。我县__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开发村,他们各具特色,陈坊村发展木竹加工业,争取林业部门中、幼林抚育及阔叶林封山项目,实现人平均增收___元;航埠村引进上海客商投资种植树莓、引导村民种植黄杞子;南门村村民刘勇在扶贫部门的帮助下,养猪___多头,实现脱贫致富;七分村支部书记合股兴办粮食加工厂、机制砖厂,解决贫困劳力___人就业。曹坊、张家两村还发展板栗、茶树等种植业,大力扶持村民养殖麻鸡,村民的脱贫致富步伐明显加快。
(三)、创新方式,“雨露计划”。
做好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创新方式,实施好“雨露计划”。会同就业局举办 “雨露计划”。因金融危机提前返乡的人中,绝大部分是初级务工就业者,劳动技能和综合素质较低,缺乏抵御外部经济风险的能力。__县扶贫办针对这一现状,在原有的县劳动力培训中心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实行校企合作培训模式,将高校理论知识和企业实际操作相结合,将培训课堂放入生产车间,极大的提高了“雨露计划”的效果,提升劳务技能培训的层次,提高就业能力,增强其市场竞争力,以最大限度地加大就业机会。正确引导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并稳定转移就业。今年,我县的“雨露计划”培训任务为___人,其中含“一村一名中高级技师”培训任务15名。截止到目前,我县培训已全部完成,占任务的100%,实现转移就业___人,转移就业率为___%,其中在园区就业的有__人,省内就业率为__%。
(四)、社会扶贫工作有了新的突破
整合社会扶贫资源,树立“大扶贫”观念,是新阶段社会扶贫工作的重点,也是扶贫开发工作中深具潜力的重要方面。
1、社会扶贫工作参与性增强。
当前,重点村对挂点扶贫工作都很支持,迫切希望挂点单位能办好事、办实事。全县8个扶贫重点村已安排了县直单位挂点帮扶,并已全部到村开展工作。全面500名开展党员干部“1+1”结对扶贫工作,并建档立卡。企业参与扶贫开发工作顺利开展,__县跃民有限公司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扶持农民养鸡,公司提供鸡苗并进行技术指导和负责回收,有效降低了农户养鸡的成本和风险,带动了广大贫困农民增收致富。
2、重点组织实施好“爱心包裹暨‘5.12’灾区学生‘六?一’关爱行动”。
“爱心包裹”由县扶贫办牵头组织,县委宣传部、邮政局、教育局、总工会、团县委、妇联会、县关工委八家单位联合在全县发起“5.12灾区学生六一包裹”发起的爱心活动,通过我办及兄弟单位的努力,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全力帮扶及支持新农村建设。
我办特别重视新农村的建设,今年挂点礼陂镇洋陂村委会柿坑村。该村地处偏远,交通不畅。经多次实地勘察,了解了当地实际情况。经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研究决定,支持__万元用于该村至__公路的水泥路建设。
二、凝心聚力,奋勇争先,宣传调研和机关效能建设工作有新起色
以科学发展观—机关效能建设年为契机,进一步提升机关干部职工的理论水平、为民意识、服务意识和效率意识,凝心聚力,不断加强宣传调研力度,取得了新起色。
(一)、科学发展观—机关效能建设年工作不断提升。
认真贯彻落实全县机关效能建设工作会议的精神,结合本单位的工作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科学发展观—机关效能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明确了目标,落实了责任。成立了由主任担任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了人员,明确了职责。加强和完善了机关管理制度,比如上下班签到制度、公车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公务接待制度等,以制度来管理人和事,做到了“事有人管,人有事做”。目前,全体干部职工的精神面貌和服务意识、效率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全体人员心齐气正,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十分高涨。
(二)、宣传调研工作不断强化。一是成立了宣传调研工作小组。成立了副主任为组长,办公室副主任为副组长的宣传调研小组,制定工作目标和任务,明确了职责。二是建立了激励机制。制定了宣传调研奖励办法,按照上稿的媒体级别、数量以及信息的报送情况给予相应的奖励,并严格兑现。同时,积极鼓励全体工作人员和其他单位、部门的人员参与扶贫开发工作的宣传报道和调研。截止到11月底,全县已完成总上稿__余篇,其中中央级__篇,省级__篇,省《老区建设》__篇,省“两报”__篇,市级上稿__篇,市简报__篇,县级__篇(次),出版__扶贫开发工作简报4__期。
三、真抓实干,锐意进取,监督检查工作有新成效
我办始终从群众的利益出发,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好事、做实事。在监督检查工作中,认真自查自纠,切实维护群众利益,改善了干群关系,增强了干群感情。
(一)、监督检查工作深入开展。
根据省、市的统一部署和安排,我办对照要求,深入开展了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工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早在3月底全省扶贫办主任会议召开之后,我办就已积极行动,成立了以单位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人员为成员的工作组,落实了人员,明确了职责,制定了工作方案。二是认真做好了自查自纠。组织了两个检查组深入到全县3个乡镇和8个重点村进行自查自纠,重点查看资金的管理使用和帐目情况,项目的建设情况,摸清底数,不留死角。三是加强了与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的协作。会同财政、审计、监督等部门对XX年-2023年的扶贫资金和项目进行全面梳理,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做好迎接检查的充分准备。
(二)、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加强县城经济发展及招商引资工程
我们在做好业务工作的同时,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工业强县的战略部署,把招商引资工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成功引进江__有限公司。2023完成招商引资工作任务__万元。
2023年我办各项工作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上级业务部门的关心支持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和存在的困难,主要表现在:
(一)、扶贫攻坚难度大。
目前,大多重点乡村自然条件恶劣,信息闭塞,群众观念落后,科技素质低等综合贫困因素交错制约,又因今年情况特殊灾后返贫现象严重,农村低保体系不健全,覆盖面小,部分特殊困难群体缺乏必要的救济保障,解决温饱问题和巩固扶贫成果难度大。
(二)、龙头企业弱小。
全县产业化扶贫龙头企业少、规模小,产业链条短,对优势产业和产品开发不足,加工转化率低,“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机制还不健全,辐射和带动产业发展、农民增收能力不强。
(三)、资金投入少。
按照“十一五”五年规划,我县__个重点村年均扶贫资金仅__万元,要实现贫困村脱贫目标,靠现在投入的扶贫资金是远远不够。由于资金投入不足,群众自筹能力有限,影响了扶持项目的进度和质量,加之财政困难,配套资金不足,全县贫困乡村基础设施进程缓慢。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2023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要完成我县扶贫开发的规划任务,必须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突出重点,整合各种扶贫资源和力量,加大工作和投入力度,整体推进为载体,创新扶贫开发方式,完成“十一五”规划的预定目标。力求实现三个突破,即促进农产品专业化发展,在改变贫困村基础条件上实现新的突破;强化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实现产业化转移;进一步提升农民自身素质,在培养创业型农民上实现新的突破。
明确扶贫目标,着力抓好88个重点村的整体推进工作。坚持“一个中心”即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中心,推进扶贫开发方式创新,把握“一个重点”即以扶贫开发整村推进为重点,确保扶贫开发工作整体推进实现实施“一大战略”,就是着眼新的形式和贫困村的实际,大力实施贫困户增收战略。做好“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思路,扶助一批龙头企业,培训一批创业型农民。
(一)、进一步加强重点村的建设。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着力推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贫困人口素质的社会事业建设、增加农民收入的产业建设、改变村容村貌的文明建设、规范有序的民主法制建设、推进以班子建设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等六大建设,重点抓好重点村项目实施,确保通过有关部门的检查验收。
(二)、抓好扶贫项目的实施工作。
加强项目的管理和监督,同时加强扶贫资金管理。确保专款专用、专户运行。年底前全面完成项目,确保8个重点村生产生活条件有所改善,农民收入有所提高。
(三)、切实抓好产业化扶贫。
2023年度产业化扶贫和“一村一品”工作有效加强:一是加强了组织领导,成立了产业化扶贫和“一村一品”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了人员负责,健全了工作制度;二是加大资金的投入,强化示范引导,抓住__县跃民有限公司被评为省级扶贫龙头企业的有利契机,进一步扶持企业发展壮大,提高企业的覆盖面,增强企业的辐射力和示范带动作用;三是着力实施产业扶贫工程,密切配合新农村建设,结合我县实际,继续在__个重点村搞好产业化扶贫,因地制宜实施好“一村一品”。在航埠镇推广树莓栽培;在___乡两个重点村培育更多麻鸡散养大户;在__搞好木竹加工产业。充分发挥优势农业产业,使其真正成为重点村群众增收的重要来源,从而以点带面,推动扶贫产业和“一村一品”逐步发展壮大。此外,我们将大力扶持村民养殖麻鸡,运用各种条件和技术,使村民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
(四)、切实加强扶贫开发项目及资金管理。
进一步加强对农业扶贫开发工作的组织领导,强化对扶贫开发项目的后续管理和跟踪问效工作,加大对扶贫开发资金使用管理的监督力度,着力解决扶贫开发项目管理不到位的问题,提高工作实效性,切实巩固扶贫开发成果。
(五)、认真做好扶贫贴息贷款工作。
充分发挥扶贫职能作用,为__经济发展服务,为符合扶贫贴息贷款的企业争取扶贫贷款。
(六)、做好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
积极拓宽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渠道,正确引导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并稳定转移就业。
(七)、扎实做好实用技术培训工作。
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要求,注意发现、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将再举办一期有针对性的实用技术培训,以提高贫困群众劳动技能,促进增收。
(八)、完成县委、政府交给的各项工作。
我县的扶贫开发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党委、政府的扶贫开发政策,在县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抓好扶贫开发的各项工作,为社会主义扶贫建设奠定基础,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九)、抓好扶贫办自身建设。
认真组织扶贫办干部进一步学习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不断提高政治和业务素质,提高为贫困群众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廉洁自律教育,树立爱岗敬业、清正廉明、奋发向上的良好风气。进一步改善工作条件、提高办事效率。在工作中做到公开、公正、透明。以自身的实际工作,取信于民,造福于民。
XX年,__镇扶贫开发工作在镇党委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到实处,使得全年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圆满地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和指标。近年来由于受历史发展因素的影响和地理条件的的限制, 基础设施落后,科教、文化、卫生备件差。经济收入来源少,产业结构单一,以种植烤烟、玉米、水稻和家庭式养殖业为主,但由于土地少、技术落后,农民经济收入有限;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十五以来我镇按照“到村入户,整村推进”的原则,以贫困村为主战场,贫困户为对象,坚持“项目到村、资金到户”的方针,立足本镇实际,发挥自身优势,依托项目拉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上级扶贫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全镇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奋斗,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XX年工作总结
(一)省级重点村工程建设
按照省、市、县下达的__镇XX年省级重点村建设项目的任务指标,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积极组织实施。下龙井村全村总人口73户317人,耕地面积1563亩,人均有粮470公斤。具体建设项目包括:投资16.3万元硬化村庄道路5条2850平方米; 投资9.3万元新建蓄水池1个60立方米,铺设管道3.1公里;投资0.8万元,改造中低产田地20亩;种植经济林果核桃255亩,改良基本农田地25亩;投资0.3万元建标志碑1座。该项目总投资26.7万元,其中省级扶贫资金15万元,群众自筹11.7万元(含群众投工投劳)。目前该工程已全部建设完工,预计今年年底完成竣工验收。
(二)贫困人口反贫率控制工作
加强领导,采取措施严格控制贫困人口反贫率。一是:通过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千方百计帮助贫困农户改善生产、生活、生存环境,不断促使农民群众增收致富;二是坚持因地制宜搞好产业扶贫工程,为农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创造条件,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三是加大培训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力度,逐步提高农民工素质,加大农村人口的转移力度,实现转移脱贫。严格控制因自然灾害、因上学、因病残而反贫的比例,__镇XX年贫困人口反贫率为3.5%。
二、农村致贫因素及存在问题
(一)农民文化素质低、观念保守致贫。文化程度低是导致贫困的重要原因,家庭主要劳力文化程度越低,家庭人均收入越少,越贫困。缺文化必然导致观念的落后,观念落后是贫困的根源。贫困地区不少农民对商品经济至今还很不习惯,他们一贯视农为本,宁愿守着土地受穷,也不愿昌险出外经营工商业;许多农民听天由命,消极悲观,缺乏信心和勇气,把希望寄于“老天爷”风调雨顺;依靠国家支持,救济的“等靠要”思想非常严重,视吃救济、拿补贴为理所当然;观念保守,不愿接受新技术,甘愿受穷。
(二)缺耕地致贫。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主要经济收入依靠单一的种植业,由于耕地少、技术落后、农民文化素质差,不能适时进行农业结构调整,从种植业获得的收入自然就少。
(三)农业保障体系不健全致贫。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绝大部分地方仍然是靠天吃饭;农村专业协会数量少,涉及领域不广,带动能力不强,信息渠道不畅,农民文化程度低,驾驭市场能力弱;投入到农业实用技术上的培训费十分有限,加之农技推广体系不健全,农民缺乏实用技术,农民增收十分困难。
(四)自然灾害致贫。因灾贫困是目前绝对贫困最根本的原因,对这种贫困,脱贫速度慢,是比较难以改变的一种贫困。
(五)因病、残致贫。农民还没有享受医疗保健待遇,农民看病治病,都是自己负担,一年中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如果病稍大一点,一般农民的家庭都承受不起,贫困家庭更是承受不起。在贫困地区,农民收入本来就少,农民家庭成员中,如果有人生大一点的病,就会给贫困的家庭带来更加贫困,如果是大病,只有听天由命。另外家庭成中有残疾,也是导致家庭贫困的根源。
(六)因上学致贫。虽说我们国家的小学、中学都是义务教育,但贫困地区财政收入少,用在学校上开支也比其它地区少,为了维持学校正常开支,有的学校采取增加收费来保证学经费缺口,如果贫困地区一个家庭中几个孩子都上学,对收入不高的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会导致家庭的贫困。对一个贫困家庭更是无法承受的,要想上大学,只有依靠借债,那幺,这些家庭的生活肯定是走入贫困的境地。
三、2023年工作计划
针对我镇的贫困现状,抓住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机遇,不断创新工作方式,积极争取各类扶贫资金,精心组织实施扶贫项目,扎扎实实地搞好扶贫开发工作,努力使农民收入稳步提高,群众贫困发生率逐年下降,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农村支柱产业逐步形成。
(一)积极调整工作思路开展扶贫工作。即:在扶贫目标上,由主要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调整为解决生存问题和提高发展能力相结合,努力构建“和谐农村”;在扶贫内容上,由主要解决贫困人口吃穿问题调整为既解决吃穿问题又解决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问题;在扶贫投入上,由分散使用资金调整为整合资金集中力量解决一些突出问题。
(二)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国家进一步增大扶贫资金投入的机遇,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坚持不懈地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抓好农村村道公路的建设,千方百计帮助贫困农户改善生产、生活、生存环境,不断促使农民群众增收致富。
(三)坚持因地制宜搞好产业扶贫工程。一是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地发展有特色的种植、养殖业;二是要将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作为全镇扶贫开发的重要工作,实行农科教结合,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特色农业;三是按照产业化发展方向对我镇现有的产业实行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形成有特色的区域性主导产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四是充分尊重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注重示范引导,帮助农民切实搞好信息、技术、销售服务,为农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创造条件,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四)进一步加大劳务开发扶贫力度。实践证明,劳务开发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为此,我镇将在各村开展不同类型的劳务技能扶贫培训,逐步提高农民工素质,加大农村人口的转移力度,实现转移脱贫。
贫困地区劳动力培训转移是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我县紧紧牢固树立抓劳务输出就是抓产业、抓项目、抓经济的理念,以增强贫困地区农民的就业能力,增加农民的现金收入为目标,按照“政府引导、统筹规划、产业经营、市场运作、创新机制、强化服务、按需培训、就业脱贫”的原则,不断提高输出质量和效益。
2023年,我们坚持市场化运作,以企业需求为先导,充分发挥培训基地的积极性,在原有的县劳动力培训中心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实行校企合作培训模式,将高校理论知识和企业实际操作相结合,将培训课堂放入生产车间,极大的提高了“雨露计划”的效果,提升劳务技能培训的层次,提高就业能力,增强其市场竞争力,以最大限度地加大就业机会。正确引导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并稳定转移就业。今年,我县的“雨露计划”培训任务为__人,其中含“一村一名中高级技师”培训任务__名。选送__名学员到省雨露计划培训基地(江西赣江职业技术学院和抚州职业技术学院)接受学制式培训。截止到目前,我县已完成培训__人,(含“一村一名中高级技师培训人员__名),占任务的100%,实现转移就业__人,转移就业率为__%,其中在园区就业的有__人,省内就业率为__%。为我县重点贫困村困难群众摆脱贫困,实现脱贫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主要做法
一是强化领导,为实施雨露计划提供组织保障。为了做好雨露计划培训转移工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同时,县“县扶贫办领导班子深入基地调研检查指导培训工作,要求有关部门对培训输出学员家庭遇到的困难要及时解决,为输出人员创造良好的外出的环境。
二是广泛宣传,为实施雨露计划营造良好氛围。虽然“雨露工程”是一项利民工程、民心工程,但由于通讯不便,信息闭塞,招生仅靠发个文件和招生简章很难实现招生目标,为此县扶贫办采取“千金重担共同挑,人人身上有指标”的工作措施,委派培训中心与培训基地密切配合,采取多种方式,加大雨露计划政策宣传。一是集中全县整村推进8个重点贫困村村支部书记和乡镇分管领导宣传,宣讲雨露计划的优惠政策;二是利用科技培训平台,在集中重点村农民进行科技培训时,发放雨露计划政策解读__余份。
三是规范管理,确保雨露计划培训效果。在培训监管上,针对学员大多为往届初中毕业生和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了保证培训质量和就业水平,要求基地对文化基础差、思想松懈、纪律松散的学员,严格加以管理。
二、巩固成果,开拓创新,再创工作新业绩
一是进一步加强管理,规范培训。从每一个细微环节入手,纠正学员的不良习惯,培养学员一切行动听指挥、一切行为符合规范礼仪要求的良好品质,养成雷厉风行、纪律严明的工作和学习作风。在对学员进行技能培训时,应紧贴企业用工要求,从最基础的知识入手,从最实用的技能入手,使学员的言行举止、技能操作必须标准化和规范化。
二是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大扶持。积极创新,整合培训资源,采取全免方式,让学员入学参加培训,减轻他们的资金压力,并确保其都有所收获。
三、面临的困难和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自实施雨露计划以来,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显现出了一些问题和茅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有限的扶持资金无法满足培训的需要。
二是培训转移业务工作多与无工作经费的矛盾。资金少,压力大,业务工作多是实施雨露计划最突出的矛盾,也是最主要的矛盾。实施雨露计划一个比较系统,程序繁多的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加之基础档案建设等等都无经费来源。
三是有限的扶持资金无法满足市场行业竞争的需要。现在社会上各行各业都不得在实施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各部门出台的政策可以说是千姿百态,互不相同,并且有些部门为了争取生源,完成任务指标,已增加了培训补助标准,比如劳动部门的金蓝领工程。
(二)几点建议:
回顾过去的工作和工作中面临的困难以及工作中所暴露出来的突出矛盾 我们有以下几点建议和请求:
1、建议提高人均补助标准以适应现行市场需求。
2、请求省、市协调安排实施雨露计划配套工作经费
总之,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在实施的雨露计划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按照省市扶贫部门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我们将在新的一年里,继续发扬成绩,克服存在的不足,紧紧抓住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机遇,扎扎实实地抓好雨露计划的实施,为全县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做出积极的贡献。
乡镇扶贫工作总结及今后工作计划
今年以来,在中心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委驻村办的精心指导下,我中心高度重视干部驻村工作,精选驻村工作点,优选驻村干部,强化措施,狠抓落实,驻村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现就我中心驻村工作汇报如下:
一、驻村干部基本情况
今年全中心驻村干部工作点共10个,驻村干部18名,男8名,女10名,其中党员13名,非党5名,分别进驻何家村、香尧村、普西村、香西村、梅花村、正村、永新、南寨、黄家、永丰。全面完成高王、普中村级阵地建设工作任务。
二、围绕“五个坚持”,助推驻村工作再上新台阶。
1、坚持每天值班制度。在各驻村干部中每天保证有1名同志坚守工作岗位,负责驻村日常工作,真正做到了住在村上、吃在村上、工作在村上,从周一到周五中心党委制定了驻村干部值班表。
2、坚持每周每人报送工作信息。所有驻村干部在抓好各村工作的基础上,坚持工作和学习相结合,每人每周向驻村办报送工作信息,全中心驻村工作组共收集工作信息380份。
3、坚持开展周讲评工作制度。每周一早上对所有驻村干部上周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小结、讲评,分析存在问题,安排部署本周工作。
4、坚持每周广播宣传3次。驻村干部坚持向群众宣传计划生育、民政救济、社会保险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及办事程序,每周广播宣传3次,提高了群众对政策的知晓率,提高了办事工作效率。酷猫写作范文网上半年共上报驻村干部宣传各类稿件。
5、坚持每月为群众办一件实事。使群众真正感受到驻村干部所发挥的有效作用,围绕农民增收,从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卫生整治、矛盾纠纷调解等方面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据统计,上半年驻村干部为群众解决问题办实事共计30件。
三、抓管理、抓重点,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按照中心党委的安排部署,全体驻村干部及时深入到所包驻村,结合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强化工作措施,夯实工作责任,正村、何家、梅花、香尧等村驻村干部进村入户开展调研工作,询_访_解民心,宣传活动有关情况和党的惠民政策,为群众答疑解困,驻村干部在做好值班的基础上,深入村组支援群众夏收,组织村内青壮年为32户五保户、低保户和空巢老人收获播种农作物100多亩,帮助群众发展猕猴桃产业,打井修渠完善水利灌溉设施,及时化解群众各类矛盾纠纷,有力促进了驻村工作的开展。
一是新农村建设方面:一是投资13万元建设高王村两委会,现已竣工;投资13万元建设普中村两委会,正在建设主体;二是整治卫生示范街2条,清理三堆128户;三是在梅花村投资12万元建设村卫生室已经竣工;四是何家村投资4万元实施卫生、心得体会范文绿化示范街2条,栽植绿化树木4000余棵。
二是产业发展方面:一是普西、永台村、梅花村流转土地400亩,发展苗木花卉;二是香尧村成立绿野苗木花卉专业合作社1个;三是在正村、普中、普西、梅花流转土地1600余亩,建设休闲、观光、旅游为一体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区,目前土地流转已到位;四是普东村屯粮有机猕猴桃专业合作社,发展套种薄皮西瓜100亩,蔬菜200余亩
三是环境卫生治理方面:全中心驻村干部以创国卫为契机,率先在各村开展村容村貌治理活动,制定了环境卫生保洁长效机制。全中心共建垃圾台10个,新增保洁员15人,做到了垃圾日产日清,实行了垃圾有偿清运制度。在村间街道及通村路两边推行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共栽植行道树2000多株,受到群众的广泛赞誉。
四是安全生产和信访稳定方面:驻村干部协助村两委会干部,坚持每周深入村组,对安全生产和信访稳定进行拉网式排查,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现场指出,能解决的当场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限期整改。对于排查出的矛盾纠纷进行当场调解,当场调解不了的预约时间集中调解。对于排查出的重大信访事件,及时上报中心党委。上半年以来中心共处置安全隐患和调解矛盾纠纷20余起,上报中心党委2起。尽量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中心,把一切矛盾化解在基层,确保了全中心大局稳定。
四、今后工作打算
下一步,中心党委将加大对驻村干部的管理和服务,加强驻村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提_素质,增强创新意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一、各驻村干部要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中心,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一是继续做好陕西福瑞特农业示范园区的建设工作;二是做好屯良有机猕猴桃专业合作社的管理服务工作;三是继续做大做强梅花、普中、高王等村苗木花卉种植及流转土地1000亩,切实增加群众收入。
二、各驻村干部要加大村容村貌整治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各村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各村新增村级保洁员3--5名,新建固定垃圾场11个,继续不断奶完善卫生保洁长效机制,坚持定期打扫,定时清运,保持村间街道、通村路干净、卫生、畅通,加大各村绿化、美化工作力度,彻底改变村容村貌。
三、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快速健康发展。下半年,我们将以高王、普中两个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为重点,对照年初县上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重点抓好高王、普中等村两委会办公室建设、村广场硬化、绿化和健身设施的安装,以及超市、图书室等建设,全面建成卫生示范一条街。
四、各驻村干部要加大信访维稳工作力度,加强对群众的法律宣传力度,深入开展“平安建设及普法”教育,增强全民的法律意识,及时深入村组、深入群众、不断强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把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实现大事不出镇,小事不出村,确保全中心大局稳定。
《乡镇扶贫工作总结及今后工作计划范文》是篇酷猫写作范文网,主要描述驻村、工作、干部,中心、群众、建设、坚持、开展,希望对大家有用。
县信访局2023年驻村扶贫工作总结及2023工作计划
根据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__县信访局于2023年8月对__镇__村进行驻村扶贫帮扶。驻村以来,我局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工作要求,认真履行职责,与__村两委班子共同努力,基层组织建设及精准扶贫工作成效明显,村级全面建设也上了新台阶。现将2023年扶贫工作完成情况总结如下:
一、 加强动态管理,确保扶贫对象精准
一是开展扶贫底数“三项清理”。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家庭状况、家庭收入、脱贫措施进行全面清查梳理。盘清了“明细账”,至2023年底全村贫困户176户,贫困人口431人;查明了“穷困源”,梳理出11类致贫原因:因病占42.66%,因残占15.61%,因学占14.69%,因灾占1.11%,缺土地、缺水占0.22%,缺技术占3.04%,缺劳力占8.68%,缺资金占2.01%,交通条件落后占1.36%,自身发展力不足占10.62%;制定了“时间表”,本着“务实可行、适当超前”的原则,争取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在全镇靠前,2023年全面完成扶贫攻坚任务通过第三方评估验收,实现“户脱贫、村出列、县摘帽”。二是扶贫对象信息数据清理纠错。2023年,先后3次对扶贫对象信息数据进行核准、清理、纠错,确保扶贫对象精准。三是及时开展扶贫对象动态调整。2023年工作总结,全村实现脱贫33户、82人,我们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市部署,及时开展每年一度的扶贫对象动态调整,目前2023年动态调整工作正在开展,12月底前可以完成。
二、 强化扶贫措施,确保资金项目精准
一是强力推进贫困户产业发展。坚持因村选产业、因户定项目,为贫困户量身定制切实可行的产业发展措施,重点扶持贫困户发展高筋小麦、优质水稻、生态养殖、林果、蔬菜、瓜蒌、甜叶菊、劳务、电商、光伏等十大产业,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其中,全村有30户贫困户通过光伏发电实现“阳光收入”。二是强力推进扶贫小额信贷。为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5万元以下、3年期、免担保、免抵押扶贫小额信用贷款。截至2023年11月20日,全村所有176户贫困户全部进行了扶贫小额信贷评级、授信,协助贫困户获得贷款600多万元。三是强力推进十大扶贫工程。强力推进道路通达工程、农田水利和安全饮水工程、农村电力和通信保障工程、酷猫写作范文网易地扶贫搬迁和危房改造工程、教育扶贫工程、医疗卫生扶贫工程、文化扶贫工程、劳动力素质提升工程、农村社会保障工程、城乡环境保护工程等十大扶贫工程,着力破解制约发展瓶颈。四是强力推进劳动力素质提升工程。继续实施“雨露计划”项目,实施农村贫困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雨露计划教育资助行动,强力推进农村贫困劳动力素质提升。2023年实施农村贫困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培训200多人次,平均每人补助600元。
三、健全督查考核,确保扶贫成效精准
一是健全督查考核机制。制定《__县信访局扶贫工作定期调度工作制度》,定期对扶贫工作开展调度。2023年3月、6月、8月3次对__村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脱贫攻坚工作会议精神情况及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核查督查。二是健全监督奖惩机制。及时通报未按时序节点完成脱贫攻坚工作任务和影响工作进度情况,切实解决扶贫工作中“不作为、慢作为、不担当”问题,以“负向激励”倒逼脱贫攻坚工作高质高效、快速推进。实行“三个一律”、“三个激励”,即对搞数字脱贫、“假脱贫”的一律问责,对搞数字致贫、“被贫困”的一律问责,对因工作不力不能按期完成脱贫任务,造成不利影响的一律问责;对脱贫攻坚工作成绩突出的优秀干部表彰奖励。
四、 完善结对包保,确保力量聚集精准
范文内容地图严格实行并完善“干部包户”工作制度,局机关全部3名班子成员每人包保3户__村贫困户、信访督查专员作为驻村联络员、包保2户贫困户,与村干部工作任务相同、工作责任相同、工作要求相同。
五、2023年度工作安排
1、完成减贫目标任务。2023年度,实现75户贫困户稳定脱贫。
2、推进易地扶贫搬迁户、“三无”人员(无劳动能力、无稳定收入来源、无法定赡养抚养义务人)和2023年未脱贫户光伏扶贫项目的实施。
3、推进扶贫小额信贷 继续为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5万元以下、3年期、免担保、免抵押扶贫小额信用贷款。为贷款贫困户购买意外伤害险,防范意外返贫。
4、推进产业发展。发展“十大产业”,精准到户到人。做到有劳动能力的人都产业在手、就业在岗;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创新“建管护”方式,光伏扶贫全覆盖;易地扶贫搬迁的扶贫户,稳定发展产业就业,确保贫困人口稳定增收脱贫。
5、加大结对帮扶工作力度。强化脱贫攻坚政策的宣传和帮扶干部的培训力度,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确保顺利通过省和国家第三方评估验收。
狂年以来,我县在市委、市政府和市扶贫办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扶贫开发的重大部署安排,高举科学发展大旗,乘跨越之风、享政策之先、举全县之力,在专项扶贫、脱贫奔小康试点、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扶贫体制机制创新等重点领域,试点示范、先试先行,系统扶贫、科学开发,苦干实干、创业创新,积极探索符合山区实际、注重群众增收的脱贫奔小康之路,扶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经济社会呈现出奋进赶超的良好态势,一个大扶贫、大开发、大发展、大跨越的强大气场已在我县形成。现将上半年扶贫开发工作总结如下:
一、上半年所做的主要工作和取得的成效
(一)扎实推进建档立卡工作。围绕省市工作要求和有关文件精神,我县抽调专人、落实专责、上下联动、加班加点,加大对建档立卡动态管理和扶贫统计监测的工作力度。目前,全县已全面完成78个贫困村、34332个贫困户、106781个贫困人口的数据更新和信息化系统完善工作。在贫困人口动态管理上,全面完成了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增减调整、20__-20__年度实施项目录入工作。
(二)扎实推进“1+3”扶贫品牌。将打造整村推进、扶贫搬迁、小额信贷、雨露计划“1+3”品牌作为全县专项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扎实抓好整村推进工作。坚持产业第一、能力至上,实行整村推进与美丽乡村试点相结合,着力打造贫困村脱贫奔小康的新样板。启动实施了20__年13个贫困村整村推进和7个老区重点村项目建设工作,重点以村级“三个一”、“三边三化”为工作载体,实施水、电、路、气、房和环境改善“六到农家”工程,促进了各项工作落实。据统计,全县20个重点村坚持不等不靠,变压力为动力,重点启动实施了一批村组道路、产业化、基础设施、人畜饮水等扶贫工程,项目建设势头很好,项目工程投资总额达到7500多万元,其中整合部门资金3200多万元,村集体及农民自筹资金2400多万元;已拨付整村推进重点村财政扶贫资金1200万元。整村推进重点村的贫困人口人均收入同增长了18.2%。二是扎实推进“雨露计划”培训。启动实施了国家“雨露计划”实施方式改革试点项目补助1300人,人平补助标准1500元;正在实施6000人的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有序推进1.5万人(次)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扶贫干部业务培训,在实施过程中效果相当明显,较好地达到了“扶持一个贫困户,脱困一个贫困家庭”的目标。三是扎实推进扶贫搬迁工作。创新安置模式,实行培植产业,集中安置;自发搬迁,协助安置;改造危房,灵活安置;政策扶持,联合安置等多种形式的搬迁扶贫和生态移民。启动实施了295户的搬迁扶贫项目,户平补助标准1.5万元;启动实施了62户的生态移民项目,对入户调查认定的生态移民户人平补助3000元,确保年底之前完成搬迁盖房任务。四是大力推进小额贴息贷款。全面创新小额贷款担保联保机制,成立了创新小额信贷管理办公室,设立了小额扶贫贷款担保基金350万元,目前这项工作已全面启动实施运作。对发展产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小额信贷贴息直补到户政策,对符合条件的贷款户和产业大户按照年利率的5%予以贴息支持。稳步实施22个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发放互助资金贷款5000元。
(三)扎实抓好驻村帮扶工作。建立部门联村、干部联户、企业联村帮户的全覆盖帮联责任制。县委、县政府已就干部驻村帮扶工作下发了两个文件,即《关于在全县开展干部驻村帮扶贫困村和贫困户的通知》和《关于全县干部驻村帮扶贫困村和贫困户工作考核办法的通知》,全县共计向11个乡镇派驻了11个农村工作队,向78个贫困村派出了137家县直驻村帮扶单位,实现了全县贫困村驻村帮扶全覆盖。全县1万余名县乡村党员干部,纷纷对照《扶贫手册》,进村入户结对大帮扶,精准扶贫,精细考核,不脱贫、不脱钩;对扶贫工作不力的党政领导、联村单位责任人、联户干部,分别采取约谈问责、限期整改、组织处理等措施,切实形成“千斤重担万人挑、人人肩上扛指标”的精准扶贫格局。
(四)扎实推进产业扶贫工作。在规划农村扶贫项目上,突出产业建设重点,充分发挥产业扶贫优势,积极配合县委、县政府打造“特色产业主阵地”的发展战略,对农村贫困户加大了产业扶贫和结构调整力度,逐步实现户平一亩高效经济林园。截止目前,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71家,新增销售过5000万元企业14家,税收过100万元的企业达到20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家,新增各类市场主体3295户,注册各类企业277家,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213家;特色农林产业扶贫基地总面积达到85万亩,特色产业经营收入占农业总收入的比重达到84.7%;大力推进11个现代农业产业园、10个文化小镇、26个生态农庄和家庭农场卡设;以22个试点村为带动,大力实施“绿满__”和“三边三化”行动,分别创建省径宜居村庄6个、生态村6个、绿色示范村3个、市级生态乡镇1个、生态村10个;“中国好空气·__森呼吸”旅游广告语成功登陆央视,全县发展“农家乐”500多家,神峰山庄、玉泰丰分别被评为五和四农家乐,接待游客20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2亿元。
(五)扎实推进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开展试点工作结硬账活动,组织对县直有关部门的各项规划指标完成情况和专项支持政策、定点帮扶落实情况进行检查验收。认真组织对试点实施七年来的情况进行全面、客观、准确地评估,系统总结全县试点工作成效和基本经验,为片区攻坚提供借鉴。去年以来,我县共计落实脱贫奔小康专项政策资金4.5亿元,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900万元,争取省直定点帮扶资金4900万元,落实信贷资金1.11亿元,争取到行业扶贫资金10.13亿元,社会扶贫资金15.84亿元。截止目前,全县无房户或住危房户下降16.69%;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城镇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项保险参保率97.66%;学前三年毛入园率76.5%,义务教育辍学率下降0.2%,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0.8%;有合格卫生室的行政村达100%,有合格乡村医生的行政村达87.5%;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达100%,有合格文化活动室的行政村达100%;财政支出民生占比达87%;群众生活环境得到大力改善,幸福感日益增强。
(六)扎实推进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工作。完善年度片区区域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着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民生改善、公共服务、生态环境建设等项目建设,规划投资总额116.14亿元,截止目前已完成全年计划投资的69%。开年以来,我县“十项重点工作”共计投入行业扶贫资金约5.83亿元,完成通村公路100公里;新建农村集中和分散式饮水工程400多处;建立互助式养老服务点34个,新改扩建乡镇福利院3所;实施农村电力保障项目8个,改造农村危房1017户,新建特色产业基地45个,实施教育、卫计、文化、信息化等项目建设65个,农村互联网覆盖率92.8%。
(七)扎实推进扶贫开发机制创新工作。坚持以“六项改革”为重点,推进片区攻坚与精准扶贫相结合。在片区攻坚上突出加快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均等化;在精准扶贫上突出精准化识别、针对性扶持、动态化管理,完善直扶到村到户到人措施。我县以20__年13个整村推进重点村、7个老区重点村建设为平台,认真开展扶贫搬迁、小额信贷、雨露计划、互助资金、产业扶贫、资源整合等专项扶贫试点;大力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向最贫困区域和最困难人群倾斜,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重点投向78个省定重点贫困村、10.8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积极探索精准扶贫的好机制、好模式、好办法,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减少贫困人口,实现区域整体脱贫致富;积极探索城乡经济统筹和“四化”协同发展的新路径,努力打造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的新亮点;不断创新产业扶贫模式,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适当向乡村旅游扶贫、美丽乡村试点项目倾斜,积极探索乡村旅游扶贫、旅游扶贫共建示范区的新思路。
(八)扎实编制“十三五”扶贫开发规划。将扶贫开发纳入全县“十三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精心编制了全县“十三五”扶贫开发专项规划文本。“十三五”期间,我县计划争取财政专项扶贫项目资金投入总额为28250万元,其中整村推进重点村项目9750万元,老区重点村建设项目1750万元,易地扶贫搬迁到户试点项目1500万元,国家“雨露计划”试点项目1500万元,小额扶贫贷款贴息试点项目1750万元,产业扶贫到户试点项目3000万元,片区扶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500万元,乡村旅游扶贫试点项目3000万元,贫困村信息化及扶贫政策业务培训项目1000万元,老区连片开发、中央彩票公益金、科技扶贫、扶贫救灾、扶贫公路建设等其他竞争性扶贫项目2500万元。
二、当前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贫困人口相对较多,扶贫任务很重。截止目前,按照新的扶贫标准,全县新一轮建档立卡认定的省径贫困村78个,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24.92%;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84万,占农村常住人口的36.13%。由于基础差、底子薄,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仍然较慢,还有相当多的农村扶贫对象没有享受扶贫政策,没有脱贫致富,迫切期望得到更多的关心支持。党中央提出,到20__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短短的6年期限内,我县要让新一轮重新认定的78个贫困村、10.84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迅速脱贫致富,让全县40万人实现不含“水分”的全面小康,扶贫开发任务非常艰巨。
(二)贫困人口分布零散,开发难度大。尽管全县减贫增收的效果显著,特别是城中村、路边村、示范村的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但反过来看,在全县的偏远山村还有很多农民吃不上水、看不起病、住不上房。据调查,在我县10.84万贫困人口中,有50%左右分布在海拔较高的边远山头村。要实现全县全面整体脱贫,不仅对基础设施的投入需求大、产业布局难、扶贫成本高、脱贫难度大,更给下一步扶贫攻坚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
(三)基础设施条件落后,脱贫致富障碍多。全县贫困人口大多数分布在交通不畅的边远山头村,群众行路难、饮水难、灌溉难、看病难、上学难的问题十分突出。如在交通方面,现在“村村通”工程只通到村部,村与村之间、组与组、湾与湾之间有很多还没有公路,村级断头路、联村公路不畅在全县各村都不同程度的存在,更不用说实现“户户通公路”的目标。由于交通不畅,山上的特产运不出去,山下的肥料等农资运不进来,极大地影响了困难群众的生产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四)致贫原因非常复杂,返贫现象凸显。我县属自然灾害多发地区,返贫机率高,稳定脱贫难度大。残疾、疾病、灾害、多子女、无劳动力等原因造成大部分贫困人口负担重、经济较为贫困,其中因残疾、疾病等身体原因致贫的比例较高;不少贫困家庭因教育、医疗问题而致贫,有的贫困户人病了无钱治,处在“越贫越病,越病越贫”的状况。据调查,因年老而缺劳动力致贫、因病因教返贫、因缺技能致贫的现象在全县贫困群体中均占较大比重,全县年度返贫人口在1.1万人左右,返贫率高达1%。
(五)内生动力不足,脱贫主体意识不强。我县属典型的投资拉动型经济,经济总量小、本级财政收入低,有限的财力无法满足扶贫开发需求。村级集体经济薄弱,贫困农户自身脱贫能力低,部分农户扶贫开发主体意识不强,“等靠要”等依赖思想比较严重。
(六)机制创新不敢深入,扶贫开发缺少活力。扶贫资金的整合缺力度,扶贫资金投入没有活力。一些机制创新项目在扶贫审计上不能过关,基层干部为了个人安全和规避风险,不敢试险创新。在去年省审计组对我县扶贫资金的管理与使用进行了全面审计后,大多数扶贫专干思想包袱很重,无形中更加大了扶贫体制机制创新的难度。
(七)对精准扶贫政策不适应,一些地方不是很信任。当前,我县贫困村、贫困户的建档立卡工作已顺利完成,大的氛围很好,但基层反映对帮扶措施能否真正落实,帮扶工作队能否真扶贫,老百姓能否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持怀疑态度。如果帮扶工作队得不到落实,帮扶措施不能到位,老百姓得不到实惠,前期的建档立卡工作将又成为一项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工作。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新常态下,作为贫困县和全省脱贫奔小康试点县,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下半年,我县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高扬创新发展主旋律,锤炼苦干实干硬作风,围绕扶贫攻坚和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不断深化改革,奋力新作为,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贯彻实施扶贫开发战略,把“攻坚龙头”舞起来。面对新形势,适应新要求。我县将不折不扣地贯彻实施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精准扶贫的战略部署,牢牢锁定扶贫攻坚主战略频道不变,动态推进实施扶贫项目工程建设,把扶贫攻坚的龙头舞起来。
(二)全力推进产业扶贫工作,把“增收支柱”筑起来。依托扶贫资源秉赋,大力发展以茶业、药材等为主导的科技环保型扶贫产业,以山庄、农场等为主体的绿色生态型扶贫产业,以人文、山水等为支撑的养生休闲型旅游扶贫产业,以毕昇文化为统领的多元结构型文化扶贫产业,促进扶贫特色产业提档升级,把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产业支柱筑起来。
(三)加速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把“扶贫品牌”树起来。高举绿色发展大旗,立足丰富的生态资源,全地域、全区域、全时域、全领域发展旅游,创新旅游扶贫模式,走有山区特色的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把全域旅游与基础扶贫相结合,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整村推进项目,切实把扶贫攻坚建设转变成为旅游扶贫村和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把扶贫品牌树起来。
(四)锁定精准扶贫工作重点,把“扶贫对象”扶起来。把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的要求贯穿到扶贫开发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建档立卡锁定78个贫困村、34301个贫困户、10.84万贫困人口。大力实施“1+3”精准扶贫品牌,把贫困村、贫困户等重点扶贫对象扶起来。
(五)层层分解扶贫脱贫任务,把“扶贫责任”担起来。对照20__年“基本消除贫困,率先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目标,把扶贫开发纳入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层层签订军令状,级级压实分解目标责任,倒排工期,倒逼进度,精准发力抓落实,不脱贫、不脱钩,切实把扶贫主体责任担起来。
××乡扶贫开发规划
一、基本情况
(一)自然概况
××××乡位于南墨玉县6公里,北于和田16公里,总面积56948亩,耕地面积50948亩,人均1.5亩,粮食面积57829亩,其中小麦22000亩(两季田),玉米13829亩,(套种)水稻22000亩,因我村地处农区腹地,无宜垦宜牧荒地,周围缺少发展空间,现有土地高低不平,成形的条田少,耕地盐碱化,土质差,土层薄,风沙危害严重,日照时间长,全年无霜期达220天,干旱缺水,年降水量36mm,蒸发量高达2600mm ,自然环境恶劣。
(二)人口状况
全乡有33个村民小组,共8211户33171人,小学16座,中学4座,在校学生7660人,劳动力12839人,其中妇女劳动力16100人,有4802户共16807人为贫困人口,其中特困户人口962户3154人,低收入人口736户3210人,社会救济户362户505人。80%的成人以上人口属文盲、半文盲,全乡有清真寺113座,宗教人士124名,95%以上的村民信仰伊斯兰教,宗教气氛浓厚,是影响稳定的敏感因素,也是阻碍人民思想进步,干扰政令畅通的危险因素。
(三)社会经济状况
全乡主要从事以水稻、棉花、小麦、玉米为主的种植业。2000年,全乡种植水稻22000亩,小麦22000亩,棉花12660亩,复播玉米13829亩,粮食总产22030吨,棉花总产1300吨,蚕茧产量62吨,2000年牲畜年存栏量836524头(只),人均收入746元,种有少量经济作物,如:苜蓿、玫瑰花、小茴香等,特别在水稻种植上,品种老化,产量低,种植技术落后,规模和特色得不到充分有效的发挥。
该乡农民有季节性外出打工和从事贩卖业的经济传统。其中年外出人口达2500人次,分布全国各地,主要从事干果、麻糖、毛皮等贩运业等行业的农民较少,在织毯、裁缝、木匠等手工业、商业、服务业等方面的农户也很少。农民增收渠道狭窄。
二、规划目标
(一)总目标
2002—2023年,三年时间解决全乡736户贫困3210人的温饱问题,并增加收入,同时使低收入户人均收入年均递增150元以上。2023年全乡人均收入达1200元以上,2023年全乡人均收入达到3000元。年度解决温饱计划,2002年解决100户442人。2003年解决400户2100人,2023年解决剩下的236户668人的温饱问题。
用三年时间,大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乡党委的战斗堡垒作用,建立健全各种制度,对于符合我乡实际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要进一步完善和扩大其规模。在集体积累方面每村三年后达到6万元以上。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法,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保持社会政治稳定,抓好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大力推进科技普活动,具备一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具体目标
1、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和农民的生产、2003年实现通桥(180公里)完成防渗改造,完善渠、闸配套,2023年公路通
(84公里),2023年前全乡主干渠(130公里),完成防渗改造,使其渠、闸配套设施更加完善,2023年前使全乡的水的利用率提高到70%以上。全乡实现“六通”“三有”“两增加”。“六通”即通水、通电、通路、通邮、通电话,通广播电视。“三有”即有卫生室、有学校、有科技文化室。“两增加”即:产量增加、人均收入增加。2003年全面电网改造,2023年低村村通公路,
2、建立健全各类服务体系,更好地向广大群众开展“五服务”一是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的科技服务体系,广泛开展技术推广、示范。尽快把现成的,成熟的科学技术传授给农民,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二建立健全市场信息服务体系。2003年本乡里购置电脑,上网发送本乡农产品、信息、下载、分析、预测、预备、发送市场信息。三是建立健全销售服务体系,乡里成立农产品销售办公室。专门跑市场,找信息开拓销路找订单。四是大力加强卫生医疗养老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明明显改善广大群众卫生医疗条件。
3、各种产业发展形成规模,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到2003年上半年完成由种粮为主的种植业向畜牧业、养殖业、林果业、手工业等方向逐步转变,争取把产业结构调优、调活、调强,在家庭经营结构上,加大力度,对“五个一”的工程的实施,扶持种植、养殖大户,带动贫困户,推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1)种植业:稳定粮食面积57829亩,逐年提高单产,到2023年普遍实现吨粮田,粮食总产量达22034万吨,人均占粮食840公斤上以。确保粮食经济作物2万亩以上,受水的限制,棉花控制在5千亩左右,以市场定向为主,由农民自主决定,棉花种植要在高密度、高产量上下功夫。2023年,本部棉田实现百公斤皮棉。2023年发展温室大棚250亩,2023年,发展到500亩左右。为和田墨于150万人口提供保鲜蔬菜。特别在水稻种植上发挥主导产业优势,做强、做大,引进先进品种和技术,提高其产量和品质的优化,为农民的增收开拓新的思路和方式。
(2)畜牧养殖业:乡党委把畜牧养殖业当作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来抓,将畜牧养殖业做大、做强,树立近期靠畜牧业发展,远期靠林果业的总体发展思路,加快畜牧品种改良,以大畜和商品畜为主攻方向,到2023年全村牲畜存栏达到100万头(只)增加牲畜年出栏率,商品畜20万头(只),力争人均拥有牲畜4头(只)(其中:大畜1头,小畜3只)到2023年牲畜存栏达到150万头(只)商品畜25万头(只),人均6头(只)以上,大畜和适龄母畜分别占总数的35%和55%,牧业人均收入达到1000元。
(3)林果业:走优质、高效、新特产品的发展路子,以葡萄、核桃、杏子、无花果、玫瑰花、石榴等宜于加工,运输的干果为主。到2023年全乡要达到1万亩石榴,1万亩核桃、1万亩玫瑰花,1亩万葡萄的规模。人均达到1.5亩,林果人均占有90棵以上,林果业收入占人均收入的3/1以上。坚持立体种植模式,坚持以市场主导向,完成对现有果树的嫁接、品种改良,坚持一村一品的原则,扩大规模和效益。
(4)手工业:把手工业按因户而异灵活操作的原则当作农民增收的新产业来抓,向规模化、市场化发展。加大投入,鼓励有能力、有技术的农民专门从事自己的优势手工业。由乡加强服务和引导,在农户原有的基础条件上,发展传统民族手工业,有地毯、苇编、裁缝、瓦工、木匠等,使手工业的收益占人均收入的18%左右,人均收入的比例每年按3%的速度增加。
(5)商业、服务业:把商业和服务业搞强、搞活、由乡政府为商业户和服务户提供市场信息、跑路子,鼓励他们把生意做大、做强,带动的人从事商业、服务业(如开饭馆、跑运输、小商贩等),走出去挣钱,抓好典型,发挥他们的导向作用,努力使商业、服务业成为农民增收新的经济增长点。抓好劳务输出,每年保证最少30人外出打工,年打工收入4.5万元左右,增加农户非农户收入的比例。
扶贫办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计划
按照旗委《关于报送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计划报告》工作要求,现将我办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2023年工作总结
2023年,我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市委市政府、旗委旗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部署要求,以_____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工作重要论述精神为指导,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力推进各项工作落实,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决定性成就,在呼市2023年度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
聚焦重点领域,推进工作落实
一是深化精准识别。加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动态管理,2023年初我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共计5168户12023人,其中,已脱贫享受政策的2424户5004人。经4次数据清洗调整,异常数据全部清零。截至目前,全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106户11476人,其中,已脱贫享受政策的2390户4931人。4户11人边缘户通过“三保障”专项资助机制,已解除致贫风险,全旗无未脱贫人口。
二是强化帮扶措施。注重发挥龙头企业在脱贫攻坚中的带动作用,通过发展庭院经济、务工就业、公益岗位等方式,解决1993名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就业问题;通过盘活贫困群众土地资源、发挥扶贫资金杠杆作用,思想汇报范文引导2696名无劳动能力或弱劳动能力贫困人口与阿勒坦公司、政阳合作社等企业进行合作,通过采取保本收益分红的方式,让贫困群众享受投资收益分红,实现稳定增收。制定了《土默特左旗扶贫公益岗位开发与管理办法(试行)》,建立了各自开发的公益岗位管理台账,加强对公益性岗位聘用人员的管理,实时监测履职情况,对不服从管理的、不能履职的及时撤销享受公益性岗位待遇。加强贫困群众就业技能培训,全旗贫困人口务工人数达到1535人,占贫困人口总数的31%,比去年增长2%。对我旗2023—2023年建档立卡贫困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了再次核实、核准,结合2023年扶贫对象动态调整工作建立了工作台账并及时录入数据库。建立回访机制,适时掌握应往届贫困家庭大学生就业情况,积极提供就业岗位和就业渠道。对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按月开展回访,确保务工台账信息准确。并对有转移就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及时推送就业招聘信息。
三是加强政策兜底保障。印发了《2023年脱贫攻坚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全面摸底排查实施方案》,及时有效地解决贫困老年人、残疾人、儿童等特殊困难群体的保障问题。建立了无劳动能力贫困人口兜底保障台账,范文网对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建立了扶贫龙头企业和合作社花名册,对其生产经营、带贫益贫能力进行了系统的排查,对发现的问题给予了正确的指导。
四是促进消费扶贫。今年,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以消费扶贫行动为抓手,以销售扶贫产品为重点,以“五彩土默特”区域公用品牌为平台,扎实开展扶贫产品认定和消费扶贫“五进”活动,共有13家企业共41个产品进行了申请认定,目前,1家6个产品已经通过认定,其他企业产品正在逐级审核。同时以“菜单式”“订单式”消费扶贫模式,实现供需有效对接。新建1个“五彩土默特”旗舰店,成功举办“5·5惠民乐购农产品展销会及网红带货直播”“7·18五彩土默特区域公用品牌发布会暨网红主播带货推介活动”和“土左旗消费扶贫产品认购会”,累计销售总额达180余万元。同时强化产品展销、电商孵化、网红直播等工作,切实做细做实消费扶贫各项工作,以消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升脱贫攻坚质量。
五是推进金融扶贫。落实扶贫政策要求,对符合信贷扶持标准的贫困户及时核发扶持贷款。酷猫写作范文网截至目前,累计发放小额扶贫贷款98笔366.6万元(其中,2023年发放小额扶贫贷款23笔85万元)。加强贷款用途进行全程监管、指导并及时公开。建立了小额扶贫贷款到期提醒、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强化了贷款贴息和风险补偿机制、完善了贷款逾期和不良贷款的化解与处置机制,我旗不存在逾期和不良贷款等行为。
六是健全完善返贫机制。制定了《关于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致贫工作方案》,完善《土左旗脱贫攻坚业务指导手册》,帮助全旗驻村工作队及帮扶责任人更深一层地了解扶贫政策、帮扶措施、防返贫监测标准及程序等业务知识。建立了边缘户监测专员制度,明确专人定期入户了解家庭生产生活以及帮扶情况。建立“防贫保”工作机制,利用保险助推资金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投买的扶贫救助保险,在贫困户因灾、因学、因意外事故、因其他约定因素致贫时,保险公司按照90%的偿付比例给予贫困户赔偿,每人每年赔偿限额为10酷猫写作范文网万元,截至目前,已成功出险2人次。
七是完善扶贫资金资产管理机制。今年以来,我旗共收到上级扶贫专项资金6131.458万元。截至目前,按照资金拨付相关方案支出共计5853万元,主要用于实施产业发展项目、小型公益项目、人畜安全饮水改造项目以及发放直接到户补贴和各类经费等。结余278.458万元主要是直接到户补贴类资金(按季度拨付)。加强扶贫资金管理,聘请第三方机构对2023年8月1日至2023年4月30日期间财政指标文件涉及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了审计,发现存在的3项问题已全部整改完毕。扶贫资产管理方面,制定了《土默特左旗扶贫资产管理办法(试行)》,完成了扶贫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全旗扶贫资产总额达到22655.09万元,其中:到户类资产2737.27万元;公益类资产6976.53万元;经营类资产12941.29万元。编写《土左旗扶贫资产档案管理指南》。
八是强化扶贫项目实施管理。加强扶贫项目库管理,全旗119个入库项目严格按照标准流程进行审核管理,并在按要求进行公示。今年实施的41个扶贫项目均从项目库中提取,已编写了绩效目标,制定了实施方案。
20__年以来,在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省、市扶贫办的大力支持帮助下,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扶贫工会议精神,积极争取各类扶贫项目,并认真组织实施。
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20__年,共争取到位财政扶贫资金1820.32万元,发放扶贫贴息贷款3150万元,实施了11类扶贫开发项目,完成了县委、政府下达的向上争取资金任务。具体情况如下:
1、整乡推进扶贫开发项目。20__年12月省市批复在20__年—20__年度实施,规划总投资9691.44万元(20__年投资6170.59万元、20__年投资3520.85万元)。已到位省、市专项扶贫资金1100.00万元。已完成投资7762.15万元,其中:财政专项补助资金827.02万元、整合部门资金3575.93万元、信贷资金578万元、社会扶贫资金14万元、群众投工献料折算2767.2万元,完成20__年度投资计划的125.8%,占20__、20__两年总投资的80.1%,在20__年12月底前完成。
2、整村推进扶贫项目。实施27个,投入财政扶贫资金405万元,第一批6个已竣工验收,第二批21个已竣工,已竣工验收。项目覆盖全县7个乡镇、街道办,23村(居)委会27个自然村,1345户群众5495人受益。
3、革命老区建设项目。计划实施2个,实际实施4个,其中省径2个、市级2个,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39万元(省径100万元、市级39万元),省径2个已竣工,市级竣工1个。
4、易地扶贫搬迁项目。20__年—20__年度实施5个,搬迁5个自然村206户777人,到11月20日已完成安居房建设134户,已竣工验收3个。
5、太阳能整村推进扶贫项目。实施1个1000户,投入100万元,已启动实施,计划在20__年5月30日前完成。
6、扶贫安居工程项目。第一批实施100户,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00万元,在汁易地搬迁点实施,已完成28户,其余正在实施;第二批实施70户,投入财政扶贫资金70万元,已完工40户,计划在20__年6月30日前完成。
7、产业扶贫项目。在十街乡、铜厂乡实施4个,投入财政扶贫资金300万元,正在组织实施。
8、扶贫到户贷款项目。配合县妇联发放到户贷款20__万元,贴息资金100万元。
9、美丽家园建设项目。在浦贝乡下浦贝村实施,投入市级财政扶贫资金12万元,正在组织实施。
10、扶贫贴息贷款项目。在山里香、恒源、康源食品公司实施项目贷款3150万元,贴息资金94.5万元。
11、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培训100人,投入财政扶贫资金8万元。
通过以上扶贫项目的实施,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得到明显加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农村贫困人口逐步减少,可以基本解决2190户8000人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二、主要工作措施
1、积极争取资金。一是广泛储备建设项目,完善项目库,积极争取整村推进、易地搬迁、老区开发等项目,提高扶贫开发水平;二是深入调查研究,扎实做好项目规划,为争取各类项目加快发展打牢基础;三是加大产业扶贫力度,积极扶持农业龙头企业,扩大扶贫到户贷款规模。
2、规范项目建设。一是认真落实项目管理责任制,严格执行工程项目建设招标邀标、公告公示、资金管理、绩效考核等制度;二是科学规划,规范实施,强化项目监督管理,确保建设内容和质量要求,发挥项目效益;三是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广泛宣传发动群众积极参与项目建设,不断提高扶贫开发水平和扶贫成效;四是认真做好扶贫统计监测、项目报表等工作,提高业务水平,推进扶贫项目绩效管理。
3、强化资金管理。一是进一步强化扶贫资金管理,严格执行《云南省财政扶贫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全面实现报账制,规范扶贫资金审批、拨付、报账程序;二是加强监督工作,不断完善项目资金申报、审批、管理办法,筑牢“六道”防线;三是落实廉政承诺制度,继续在整村推进、产业开发、易地扶贫等项目中实行廉政承诺制;四是继续开展扶贫资金治理工作,进一步完善监管措施,按照省市扶贫办、财政局的要求,对20__1年以来全县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清理自查,积极迎接省市审计。
4、做好服务工作。一是继续贯彻落实好法制政府、责任政府、阳光政府、效能政府各项制度;二是认真开展“四群”教育活动,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切实帮助联系村委会马头村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三是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搞好调查研究,了解贫困群众所想所需,真扶贫、扶真贫;四是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纪律意识、服务意识,健全完善工作纪律、公务接待、用车管理等制度,坚持勤俭办事,厉行节约;五是加大扶贫宣传工作力度,认真编印《易门扶贫信息》,宣传全县扶贫工作动态。
5、加强廉政建设。一是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和廉洁从政教育,深入开展岗位廉政教育、警示教育;二是进一步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防体系,继续深入学习《廉政准则》;三是认真执行“三重一大”集体议事决策制度,项目立项、大额经费安排等,实行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四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实施办法,严格执行“四个倡导”和“九个严禁”规定,自觉遵守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洁身自好,廉洁从政;五是继续开展廉政共建活动,实行项目绩效责任制和廉政承诺制,并开展廉政评议;六是落实扶贫项目资金公告公示制度,强化约束监督,逐步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加强对重点环节、重点岗位的风险防范。
我县20__年的扶贫开发工作,有四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加大组织协调力度,项目争取工作成效明显。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配合密切,资金整合力度大。
二是组织项目实施扎实。各乡镇、街道高度重视,落实扶贫项目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切实加强监督管理,想方设法整合资金,积极发动群众参与项目建设,认真组织项目实施,各类项目实施进度快、质量高、效益好。
三是管理制度落实较好。扶贫项目管理责任制得到较好落实,项目招标邀标、公告公示、资金管理、项目验收、绩效考核等制度和规定得到严格执行,做到标准统一,施工规范,用制度管理项目,提高了项目建设的规范性。
四是实施效益比较明显。通过项目实施,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实现了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开发、农村社会事业同步推进,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基础。
但是,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项目争取难度大。我县不属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不属民族自治地方、不属西部大开发集中连片开发区,扶贫开发资源单一,扶持政策有限,项目支撑不足,项目争取难度加大。
二是工作进展不平衡。个别乡镇(街道)领导不到位,干部责任意识不强,工作作风不实,组织管理不力,项目实施进度慢、规范程度差、实施效果不明显。同时,少数乡镇业务工作仍然滞后,日常项目资料、统计报表报送不及时,难以适应工作要求。
三是扶贫管理人员少。扶贫项目实施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任务艰巨,扶贫办现有干部职工人员较少、年龄偏大,随着扶贫业务的拓展、工作量的增加,现有人员难以适应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需要,对积极协调争取项目,加强项目监督管理,提高业务水平,推动各项工作带来了影响。
三、20__年工作计划
(一)工作思路
20__年我县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实现扶贫对象“两不愁三保障”为目标,抓住云南桥头堡及滇中产业新区建设的重大机遇,按照“做大蛋糕、找准平台、创新机制、突出重点、合力推进”的工作思路,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突出片区开发重点,积极整合各类资源,加大投入力度,把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尽快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以改善民生为根本,以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为支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产业扶持力度,不断改善贫困山区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促进易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二)目标任务
全年争取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000万元以上,实施整村推进、安居工程、产业扶贫、老区开发等扶贫开发项目10个以上,基本解决1620户6000人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三)主要措施
1、抓好项目争取。在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千方百计争取各类扶贫项目,为贫困地区群众多办好事实事:一是进一步深化县情认识,认真把好项目的审查、立项关,积极储备建设项目,建立和完善各类扶贫项目库;二是做好项目规划,把争取十街彝族乡整乡推进扶贫开发项目作为重点工作,加大力度,积极争取,力争在20__年—20__年度实施;三是多方协调,积极争取安居工程、老区建设等项目;四是加大产业扶贫力度,扩大扶贫到户贷款规模,积极扶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五是增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统筹政策,整合资金,不断提高扶贫开发成效。
2、全力组织实施。重质量、强管理,继续认真执行扶贫项目管理各项制度,采取强有力措施,强化监督管理,认真落实项目:一是多方整合资金,加大投入,重点做好浦贝彝族乡整乡推进扶贫开发项目实施,确保实施效益;二是认真组织安居工程、产业扶贫等项目的实施,克期完成项目建设任务;三是抓好信贷扶贫项目实施,不断增加群众增收渠道。在项目实施中:继续严格执行工程项目建设招标邀标、公告公示、资金管理、项目验收、绩效考核等制度;认真落实项目管理责任制,继续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完善项目管理,规范建设;强化扶贫项目质量管理,加强监管,确保建设质量;进一步加强扶贫资金管理,严格执行报账制,进一步规范扶贫资金审批、拨付、报账程序;完善项目移交手续,建立移交制度。
3、强化工作责任。一是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把重点工作项目化、项目建设责任化、责任落实具体化,把工作任务层层分解;二是强化跟踪督查,及时掌握项目实施进度,确定每一项目的完成时限,倒排工期,克期完成;三是把“效能政府”四项制度落实到工作中和行动上,深入开展一线工作,推进行政效能建设。
4、完成目标任务。一是继续深入推进廉洁扶贫行动,认真落实各项廉洁制度,扎实推进廉政建设;二是切实做好扶贫业务,按时上报材料,及时提供各种信息,提高报表填报质量,做好年度统计监测及基期调查工作;三是认真做好宣传工作,继续编印《易门扶贫信息》,宣传全县扶贫工作动态及成效;四是提高工作效率,认真落实省、市扶贫办及县委、县政府的决议、决定,努力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XX年是“十二五”发展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市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实施“五大战役”,推动闽西跨跃发展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省办的关心指导并大力支持下,__市老区与扶贫办认真学___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把全体干部职工思想统一到讲话和第四次党代会精神上来,不断增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艰苦奋斗、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以加快老区发展为已任,发扬闽西老区人民干革命走前头、搞建设争上游好传统,以更加务实的态度、更加严谨的作风抓好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在新的起点上,不断开创闽西老区建设与扶贫开发事业的新局面。
XX年我市老区扶贫扶建工作按照__市委的工作部署,统筹规划,积极努力,理直气壮地宣传老区;服务好照顾好革命“五老”人员;认真实施“造福工程”;进一步推进老区生产发展,完善老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积极扶持农村群众增加收入、脱贫致富;促进全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主要工作情况如下:
一、倾情倾力为革命“五老”人员服务。
把革命“五老”人员新的定补标准(每人每月500元)按时足额发放到位。同时尽可能在医疗补助、生活资助和其他方面给予更多关心和帮助,把党和政府对革命“五老”人员的亲切关怀落到实处,确保革命“五老”人员安度晚年。
二、加强调查研究和部门协调,增强合力助推革命老区加快发展。
加强调查研究,精心谋划和制定加快革命老区特别是基点村发展的政策措施。与市老区促进会联合起草了《__市加快革命基点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 分别与市交通局、林业局、水利局、老促会等部门召开座谈会商讨研究进一步促进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的具体措施;联合林业局研究起草了《__市2023—2023年革命基点村毛竹丰产示范工程实施方案》;联合交通局共同开展了省定革命基点村道路未硬化情况调查工作,为市委加快老区发展制定政策措施提供可靠依据。
三、老区宣传工作成效显著。
我办以弘扬革命传统为宗旨,认真抓好老区宣传工作,打好老区“红色品牌”。充分利用《中国老区建设》、《红土地》、《福建日报》、《闽西日报》及各种地方报刊、政府网络、电视台等媒体宣传老区建设的有关政策措施,老区村特别是革命基点村的建设发展,老区扶建中的好人好事,致力于宣传老区精神,弘扬革命传统。做好老区革命遗址资料汇编,争取到省办维护资金33万元,分别对武平“刘亚楼将军故居”、连城“松毛岭战役遗址”、新罗“东肖龙泉村新四军二指队旧址”、漳平“龙车革命纪念馆”进行了重点维护。
每年切出专项宣传经费在《闽西日报》开辟栏目——扶贫开发在闽西,宣传报道老区扶贫工作。全市每年订阅《红土地》2300多份,实现每个老区村1份;订阅《中国老区建设》750份。XX年我办获全国老区建设宣传工作一等奖;被《红土地》杂志社评为全省发行工作先进单位。
四、按计划如期完成XX年度老区建设和扶贫开发的目标任务;
一是认真实施XX年老区指标扶建项目,其中:用于革命基点村基础设施补助项目143个,生产发展和社会发展补助项目39个。同时跟踪落实好各县(市、区)由省直接带帽项目176个;组织实施好永定湖山巴戟天种植与加工、武平中堡章丰高产毛竹林、连城县林坊乡鲜切花等3个XX年度省老区科技示范扶贫项目。目前以上项目实施进展顺利,已初具规模,成效显著。
二是加快推进“造福工程”实施进度。继续抓好过去14个省级示范点、30个市级示范点的续建和完善工作。积极参与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突出抓好古田、白沙、高陂三个试点镇的“造福工程”示范点建设。目前省第一期下达我市造福工程搬迁安置任务10493人(XX年灾后重建集中安置提前调度)已经全部完成搬迁安置。第二期“造福工程”指标2500人,已全部落实到户到人。到8月底全部动工,其中完成地基建设382户1584人,完成一层封顶177户769人,完成搬迁8户35人。今年“造福工程”以集中安置为主,安置在10户以上集中安置点的达到80%以上。
在实施过程中,一是突出集中安置。集中安置比例达到80%以上,形成了一批省、市、县级示范点。二是突出统筹整合。把“造福工程”与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工业区建设和灾后重建有机结合。三是突出解决搬迁后的出路问题。加强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优先安排小额信贷。四是突出督促检查,确保扶持政策及时足额到位,确保进度、质量符合要求。五是突出加强领导。积极争取省里在指标安排上给予倾斜。
三是切实做好小额信贷、村级互助资金扶贫工作。继续抓好上杭、长汀、武平、新罗四个全国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县(区)工作,帮助42个试点村按照有关要求,精心组织,完善章程,严格监管,确保资金运作有序,帮扶效益明显。今年在永定、连诚、漳平也开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与此同时,扎实抓好全市42个全国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目前,各试点村均已组建协会,制订章程,按“民管、民用、周转使用”的原则,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互助资金良性滚动发展,累计发放贷款630余万元,受益农户XX多户。
四是继续实施贫困人口“母婴平安”项目。除漳平市、连城县外,各县(市、区)均实施了贫困人口“母婴平安”项目。我办从XX年在武平县开展贫困人口“母婴平安”项目试点工作以来,先后有武平、上杭、永定、新罗、长汀五县(区)实施贫困人口母婴平安项目,共筹集了337万元补助资金。共有4000多名贫困孕产妇得到救助,每名孕产妇得到300—1200元的资金补助。
五是组织贫困劳动力参加扶贫培训。进一步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XX年,全市计划完成贫困户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900人,组织贫困户劳动力农村实用技术培训5100人,到8月底已完成全年任务的80%。
存在的主要问题
“造福工程”推进存在一定困难。主要是省政府下达的指标与我市实际需要差距较大。按我市XX-2023“造福工程”搬迁规划,今年需完成搬迁安置 2万人目标(已列入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尚有相当部分指标未落实。
2023年工作计划
总体要求
2023年我市老区扶贫工作要按照__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____”重要思想,特别是认真组织学___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__届六中全会、省第九次党代会和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统一全体干部职工思想,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省委孙春兰书记在我市主持召开的加快老区发展的座谈会的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和促进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中共__市委、__市人民政府贯彻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和促进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同时要想尽一切办法、穷尽一切手段,全力抓好老区扶贫扶建工作。大力实施扶贫开发、加快推进造福工程、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整合资金、项目,形成扶贫扶建工作合力,助推闽西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主 要 措 施
(一)扎实做好老区扶建工作
1、继续加快革命基点村经济社会建设步伐。我市革命基点村绝大多数位于边远山区、山高水冷,自然条件恶劣,是我市欠发达地区。要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和促进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中共__市委、__市人民政府贯彻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和促进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着力解决革命基点村道路质量低劣、雨天行车困难、饮用水困难、不通电话、广播电视入户率低等问题;改善农田水利设施、农村医疗卫生条件等,鼓励和支持发展毛竹产业,努力提高革命基点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2、重抓老区科技扶贫和宣传培训工作。继续抓好省老区科技扶贫试点乡镇的示范项目,重新选择市级科技扶贫示范项目,进一步开展县级科技扶贫示范工作。计划培训革命基点村贫困户劳动力6000人,其中职业技能培训1000人,力争每户贫困户有一个劳务输出,同时继续抓好农函大和一年制农民技术员培训以及农广校教学工作,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村技术骨干。认真抓好老区宣传工作,打好老区“红色品牌”。充分利用《中国老区建设》、《红土地》、《福建日报》、《闽西日报》及各种报刊、政府网络、电视台等媒体宣传老区建设的有关政策措施,老区村特别是革命基点村的建设发展,老区扶建中的好人好事,致力于宣传老区精神,弘扬革命传统。做好老区革命遗址和革命历史纪念馆重点维护。
3、落实和完善“五老”人员服务管理,确保革命“五老”人员安度晚年。照顾好、服务好我市尚健在的革命“五老”人员3921人,落实和完善“五老”人员生活定补和医疗补助,及时向革命“五老”人员按500元标准发放定补金。同时尽可能在医疗补助、生活资助和其他方面给予更多关心和帮助,把党和政府对革命“五老”人员的亲切关怀落到实处,确保革命“五老”人员安度晚年。
4、继续做好各项常规工作。主要是做好老区扶建资金的管理工作,重大节日慰问革命“五老”人员和遗偶工作,组织和检查、监督“五老”人员定补资金和医疗资金的发放,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等,不断推进老区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二)继续实施“造福工程”,2023年拟实施“造福工程”搬迁1XX人。
1、突出集中安置。集中安置比例力争在85%以上,继续扶持建设一批省、市、县级示范点。
2、突出统筹整合。 把“造福工程”与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工业区建设和灾后重建有机结合。
3、高度重视搬迁户解决搬迁后的出路问题。加强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优先安排小额信贷。
4、加强督促检查,确保扶持政策及时足额到位,确保进度、质量符合要求。
5、加强领导。积极争取省里在指标安排上给予倾斜。请求市委市政府继续列入市对县(市、区)党政目标管理内容,继续列为为民办实事项目。
(三)扎实做好村级互助资金试点工作。
继续抓好上杭、长汀、武平、新罗、今年新增试点村工作,按照有关要求,精心组织,完善章程,严格监管,确保资金运作有序安全,帮扶效益明显。
(四)、继续开展小额信贷扶贫,推进扶贫到户工作的深入开展。
继续通过三种类型的小额信贷措施,扶持2.7万户低收入阶层和贫困群体开展微型创业,提高自我发展能力。(1)继续做好扶贫机构开展的小额信贷,争取扶持5000户。(2)开展“村基金”模式的村级小额信贷组织试点工作。目前,我市已有42个村开展村级互助基金活动,每村由中央财政各补助15万元。
(五)争取 “母婴平安” 项目覆盖全市。
继续实施贫困人口“母婴平安”项目,争取实现“母婴平安” 项目覆盖全市贫困人口。
(六)组织贫困劳动力参加扶贫培训。
计划组织900名贫困劳动力参加技能培训,组织5100名以上贫困户劳动力参加农业科技培训。并按培训类别予以补助。
(七)完善学习和工作工作机制。
以组织学___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__届六中全会、省第九次党代会和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为契机,把建章立制、加强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一是坚持和完善奖惩机制。把财政扶贫资金和扶贫项目及指标分配与各县(市、区)工作成效和资金配套落实情况结合起来,工作不落实、资金配套不落实的相应减少下年度指标资金。二是坚持和完善监督机制。确保扶贫补助资金足额下拨到村、发放到农户,防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截留和挪用。动员社会各界特别是贫困群众监督扶贫项目和资金的安排与使用。三是坚持和完善督查机制。适时对各项重点工作开展督促检查,并将督查结果进行通报。四是坚持和完善协调机制。认真梳理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出台的扶持政策,根据政策条目列出清单,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整合资金、项目,形成扶贫扶建工作合力,助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地区2023年扶贫与农业综合开发
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
2023年,地区扶贫与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在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和地区历次主要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扶贫与农业综合开发两大任务,从机关政治思想建设、作风整顿和业务建设两方面入手,负重拼搏,真抓实干,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取得“十一五”首年开门红。全年实现“三大突破”、“两个超前”,共落实各项资金6774.64万元,其中:扶贫资金3449.04万元,农发资金3325.6万元。比上年分别增长55%、50%和60%;扶贫与农发项目实施超前20%以上完成年内建设任务。与此同时,先后荣获地、市两级社区帮扶共建先进单位、地区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团结路“四星级”共驻共建单位等多项奖励,现就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关于扶贫工作
2023年,地区的扶贫开发工作坚持“以人为本,进村入户,整村推进”的基本方针,不断加大对进村入户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资金投入力度。截止目前,实际落实各类资金3449.04万元,同比增长50%。其中:财政扶贫项目资金1872万元,扶贫贴息贷款371.7万元,各类社会帮扶资金1205.34万元,使1087户,共6075人越过贫困线,25个第一轮村基本达到自治区整村推进的验收标准。
主要工作及成效:
1、加强领导,实行扶贫目标责任制。地委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在今年2月召开的地区三级干部工作大会上,将扶贫开发工作目标任务列入地区综合考核重要内容,由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与各县(市)主要领导就今年全地区6千多名低收入贫困人口摆脱贫困、25个重点村达到自治区整村推进建设标准签订扶贫目标责任状,加强组织领导,在全区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扶贫工作新格局,确保扶贫开发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各县(市)按照“分工负责”的原则,将2023年低收入贫困人口脱贫计划、整村推进计划任务纳入各乡综合考核责任书,作为各乡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实行严格的扶贫目标管理,从县、乡到村都签订扶贫目标责任状,做到扶贫开发工作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乡、村,形成了任务明确,责任到人、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2、以人为本,制定和落实整村推进工作实施方案。一是加强扶贫调研,摸清整村推进重点村缺项补项重点内容,理清发展思路。按照《自治区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验收管理办法》要求,对整村推进的15个项目建设内容开展缺项补项调查,确定项目和资金投入重点,把握工作重点,制定整村推进实施方案,理清发展思路。二是建立整村推进考核机制。为组织落实“地区整村推进实施方案”,地区与各县(市)、县与各乡(镇)、各行业责任单位签订了《整村推进缺项补项工作责任书》,落实相关责任,整合扶贫资源,将整村推进完成情况作为各重点乡(镇)和帮扶单位2023年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积极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支持和帮助重点村完成整村推进工作。三是整合各类扶贫资源,加大资金投入,强化“五通、五有、五能”标准建设。地区认真组织地、县两级各行业部门,加大对25个整村推进重点村扶持力度,截止目前,落实项目32个,投入各类资金1775万元,修整道路23公里,修建办公场所11所,修建校舍10座,建立远程教育点2个,修建卫生室6个,修建文化室5个,修建贫困农牧户住房27套,改良农田草场1.1万亩,解决安全饮用水的农牧户255户1775人。四是加强与计划生育、残联、妇联、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的协作配合。从建章立制、狠抓落实入手,将上级党委政府对计生户、妇女儿童和弱势群体的特殊政策和关怀落到实处。
3、政策倾斜,资金保障,加大对低收入贫困户的扶持力度。在编制2023年扶贫资金项目计划时,充分考虑我区养殖业、种植业的产业优势和各乡村的具体情况及特点,坚持“以人为本、整村推进”原则,突出三个重点。一是充分考虑我区今年计划6千名低收入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重点,安排种养业到村入户项目资金948万元,占资金总量的66%;二是充分考虑全区25个重点村达到自治区整村推进“三个五”建设标准的工作重点,安排整村推进建设资金1233万元,占资金总量的86%。三是对重点村中生产生活条件特别差的“空壳村”,安排发展村集体经济项目资金217万元,占资金总量的15%。在政策上对“三个重点”进行倾斜,着力解决重点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和贫困农牧民脱贫致富的突出问题,提高扶贫开发整体效益,促进整村推进重点村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4、高位推进,整合资源,加快扶贫开发工作步伐。在地委、行署的高度重视下,一是召开部门包村工作会议,成立以地委副书记刘颂东为组长,地委委员、组织部部长邓章武,地委委员、行署副专员王永发,副专员戴建新为副组长,地直23个部门和单位为成员的地区部门包村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统领协调并组织实施部门包村帮扶工作;二是实行部门包村帮扶目标责任制。地委与地直单位、驻阿单位、部队等120个部门签订包村帮扶目标责任状,由地区部门包村帮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部门包村帮扶工作的组织实施、监督检查和目标考核。三是制定实施《阿勒泰地区部门包村帮扶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帮扶单位目标、任务。四是以制度建设和制度落实为抓手,高位推进。通过承诺制、考核制、督导制和驻村干部管理办法、帮扶手册等一系列配套,切合实际的制度办法的制定和落实,确保了各项帮扶措施的高位高效落实。地区各包村帮扶单位按照包村帮扶《方案》和有关制度规定,深入包村点,在帮助重点村理清发展思路,落实项目资金、完善各项制度建设、整村推进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帮扶工作,帮扶承诺的落实已进入实质性阶段。截止目前,全区各帮扶单位已完成投资1205.34万元。其中,投资394.3万元,捐助各类物资49.9万元,争取项目32个,引进项目资金761.14万元,开发土地5500余亩,购买生产畜禽8700头(只),建设村办公室和桥、涵、闸等基础设施28座,整修乡村道路8公里,转移劳动力690人,培训农牧民377人,资助贫困学生26名。
与此同时,中央、自治区的11个定点帮扶单位在吉木乃、青河两县22个重点村不断深化扶贫调研,并将重点乡、村基础设施项目作为帮扶重点,加大资金投入,截止目前,投入帮扶项目资金542万元。仅中石油就为重点村抗震安居等项目投入资金180多万元,解决了70户贫困农牧民住房困难问题,取得很大成效。
5、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贫困户脱贫致富能力。我区高度重视科技培训工作,始终将科技培训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常抓不懈,并取得实效。一是将贫困农牧民科技培训与整村推进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以贫困农牧民致富能力的提高,促整村推进“五通、五有、五能”建设效果的落实;二是将贫困农牧民科技培训与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及重点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结合起来,提高农牧民的职业技术技能,多渠道增加经济收入;三是将科技培训与种植业、养殖业等农牧业实用技术推广结合起来,增强贫困农牧民掌握实用技术的本领;四是将科技培训与提高重点村妇女文化素质结合起来,加强对农村妇女的技术培训。今年内共落实财政科技培训项目38个,科技培训资金100万元,已全部拨付到各县(市),截止目前,全地区举办种植业、养殖业、技术技能、职业技能等各类培训班35期,培训农牧民5600人次,发放科技资料1995份。通过科技培训,不断提高重点乡、村贫困农牧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增强了贫困农牧民依靠科技脱贫致富的本领。
6、严查严管,确保项目资金安全高效运行。地区办多次召开专门会议,就扶贫资金项目管理提出严格要求。年初以来,我办会同财政、审计等部门,多次深入各县(市)及重点乡、村开展督促检查及扶贫调研工作,全面检查各项扶贫制度落实和机制建设情况及各项扶贫政策措施落实情况,重点检查扶贫资金项目管理执行情况。与此同时,大力推行扶贫资金项目公告、公示制,目前全区统一订做155个重点村整村推进公告牌及扶贫项目公示牌,在各县(市)项目点立牌。制定包村帮扶单位、乡村基层干部和群众代表直接参与项目实施及资金管理制度,将依法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增强扶贫资金项目管理透明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稳步推进全区整村推进工作。
二、关于农发工作
2023年,地区的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按照“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任务的实现”这一新思路,大力实施以中低产田改造和产业化经营项目为主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项目数量和投资规模逐年加大,为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成为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力军。截至目前,落实土地治理项目10万亩、产业化经营项目一个、水毁工程项目一个。项目计划总投资4812万元,同比增长60%。其中:中央财政资金2680万元,自治区财政配套资金645.6万元,地县两级财政配套资金426.4万元,自筹资金1060万元。
主要工作及成效:
1、以服务新农村建设为重点,认真编制农业综合开发“十一五”规划。为切实编制好农业综合开发“十一五” 规划,保证规划的科学合理性和实际可操作性,我办结合实际,努力找准农业综合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的结合点,按照农业综合开发“统筹规划、先易后难,突出重点、兼顾一般,规模开发、注重效益”的总体原则,依照自治区农业综合开发“十一五”规划和阿勒泰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在各县农业综合开发“十一五”规划的基础上,经多次调研评估后编制完成。农业综合开发“十一五”规划的编制,为今后农业综合开发科学选项、科学立项提供了可靠依据。
2、以提高项目质量为核心,扎实推行土地治理项目公开统一招标。针对以前年度各项目县(市)工程发包和监理招标不统一、不规范,出现邀标、议标等违规和不符合《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招投标管理暂行办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招投标实施细则(试行)》的现象,为体现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守信原则,经研究,由地区农发办和各县市农发办联合组成的地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招投标领导小组推荐有资质的招标代理机构统一依章照规办理各项目县工程招标工作。招标领导小组和纪检、监察、检察等执法执纪部门共同对招标工作全过程实施行业监督和指导。全区10个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均严格按法定规程进行了统一公开招标,做到了“三公开”、“三满意”。
3、以农发资金为主线,坚持多措并举、多方融资的投入机制。针对我区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地县两级财力匮乏,国家对农发投入资金有限,部分项目因缺少资金而降低建设标准等情况,我办积极探索,在多渠道、多方式增加农业综合开发投入,整合项目资金上进行了尝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一是围绕农业综合开发,积极申报项目区覆盖范围内财政扶贫、以工代赈项目资金和财政小农水项目资金捆绑投入,发挥整体效益;二是按照“渠道不变、资金配合、各负其责、各计其功”的投入原则,积极争取水利、林业等行业部门项目资金与农业综合开发资金配套使用,统筹安排;三是在资金使用上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为主,保证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专用性。如福海、哈巴河等县投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的财政扶贫、以工代赈和行业部门招商引资等各类项目资金达909万元,投入水泥、油料等物资折价230万元,有效地解决项目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取得了良好效果。
4、以严格“三项制度”为抓手,加强项目和资金管理。为确保开发项目按时保质保量完工,发挥预期效益,所有项目均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负责制、工程监理制和招投标制。工程施工中,采取定期普遍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办法,抓好工程质量和建设进度。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按工程进度拨款,发挥地县财政、工程主管部门二级财务管理制度的作用,加强审计监督,有力保证了资金的专款专用。
5、以严查互查互评为基础,完成农发三年项目验收工作。验收能否高水平过关,关系到国家、自治区今后对我区农发的投入力度。地委、行署高度重视三年验收工作,专题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并下发《阿勒泰地区2003-2023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竣工项目验收工作方案》,就验收工作进行了全面详尽的安排部署。地区验收组分两组对各县(市)三年的竣工项目进行了全面验收,采取听、看、查、议等方式,重点查验项目计划执行、任务和投资完成、项目档案资料和资金报帐制、项目建后效益及运行管护情况等。并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竣工项目验收考核评分试行标准》客观公正地进行评议、打分,将验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各县(市),要求限期整改、补课,以达到国家、自治区的验收标准。
为使竣工项目顺利通过国家、自治区的验收,地区验收结束后,我办领导又多次带领业务人员深入项目区检查督促,对项目有扫尾工作的限期完工;对工程质量达不到验收标准的责令其返工,直至达到验收标准为止;对项目档案资料不合格的要求立即整改补课,并多次提出书面整改意见。通过地县两级农发系统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年内顺利通过了上级验收。
6、以适应新形势、新机制为要求,建立项目县竞争激励机制。为进一步调动各县搞开发的积极性,根据国家农发办对项目县提出的“总量控制、末位暂停、违规淘汰、适时退出”的新机制,地区农发办对项目县制定了年终考核评比制度。即通过《县级农业综合开发2023年业务工作目标考核评分表》年终综合打分进行等级评定,在项目县总数不变的情况下,采取“末位暂停、违规淘汰”的办法,对优等和末位项目县实行调进和调出,实现奖优罚劣、动态管理。
7、以农牧民增收为着力点,加大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增加农牧民收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心任务之一,为努力做好新阶段的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工作,推动农业生产发展,促进农牧民增收。近几年,我办立足资源优势,重点扶持了一批带动能力强,辐射面大的龙头企业和特色种养基地项目的建设。特别是通过扶持阿勒泰市红墩镇奶牛养殖、福海冷水鱼养殖和华海农业特色种植基地等项目的建设,有效提高了农业的整体效益,发挥了对农牧民的带动作用,农牧民收入明显增加,农牧民人均收入高于非项目区300多元。
三、与时俱进,勇于实践,全面加强自身建设
今年以来,我办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的方针,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重点,以学习型机关为抓手,持续不断地抓了单位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干部队伍建设、规章制度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并在地委行署的统一部署下,重点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1、加强政治业务学习,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我办以提高干部队伍的政治理论和业务能力为出发点,组织全体干部系统学习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自治区第七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提高干部的理论修养和大局意识。同时针对扶贫和农发政策性强的特点,开展扶贫农发培训班,加强业务学习,交流工作经验。在经费非常紧张的情况下,还要确保送业务骨干出去学习,提高业务能力,增长见识。今年我办选派2名业务骨干出疆学习,1名在疆内学习。
2、切实抓好机关作风整顿,以机关作风整顿推动各项工作。今年上半年,我办严格按照地委的要求,在地直机关作风整顿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和帮助指导下,全员积极参与,认真扎实地开展机关作风整顿活动。经过学习动员、自查自纠、整改落实三个阶段的边学习、边整改、边提高,各项学教活动丰实多彩、深入人心,扎实有效真正使全体干部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再教育,重新认识了自我,反思了自我,进一步推动了思想的解放和思维方式的转变,圆满完成了机关作风整顿活动的各项任务,取得了工学两不误、两促进、两提高的预期成效。
3、以学为主、学教结合,全面推进党风廉政建设。针对扶贫系统管理资金项目多,政策性强,易发生问题的特点,我办始终坚持警钟长鸣,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实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根据第八个党风廉政教育月的安排意见,我办全体党员干部以活动月促全年,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结合机关作风整顿活动,按照地区《2023年地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要点》的要求,认真组织学习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腐倡廉理论学习纲要》等重要文件做到工作延伸到哪里,教育就抵进到哪里,制度就规范到哪里。在扎实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教活动和建章立制的基础上,为促进《实施纲要》和《学习纲要》入心入脑落到实处,不仅组织研讨、交流、讲座、观摩等丰实多彩的益教活动,还组织全体党员参加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知识测试和竞赛,并取得较好成绩。
4、学法知法、依法行政。为提高全体干部依法办事、依法行事的能力,我党组按学习计划要求,经常性、制度化地组织学习有关文件精神、领导讲话要求和法律常识读本,从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依法行政促稳定的高度,引领大家充分认识学法用法、知法守法的重要性,用不知法、不懂法走向违法犯罪的案例,使大家进一步增强学法、知法、懂法、用法的自觉性,为我办全体干部严格依法行政,完成“五五”普法任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5、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综合治理,保一方平安。我办在地、市综治办的指导下,紧紧围绕扶贫农发发各项工作,坚持“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打防结合、预防为主、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分类指导”的方针,认真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综治原则。一是长年坚持大会小会持续不断的强调安全防范和保密教育。二是坚持节假日值班制度,做到人防、技防两到位,保证了全年工作的顺利进行。三是对重点部重点防护,确保国家财产的安全。四是狠抓治安环境治理,全年没有发生一起治安案件,也没有发生一起刑事治安案件,获评社区 “四星级”共驻共建单位。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扶贫方面:一是由于管理体制问题,造成扶贫、财政、农行等部门协调落实扶贫贴息贷款机制不健全。农行发放扶贫贴息贷款门槛过高程序繁复,导致部分县(市)扶贫部门与农行部门协调落实扶贫贷款难度大,致今年实际落实扶贫贷款规模小。
二是部分整村推进重点村基础差,“五通、五有、五能”项目缺项多,资金缺口大,涉及多个行业部门,资金落实难度大。
农发方面:一是由于农业综合开发事业费不落实,地县两级经费困难,农业综合开发工作难以为继,中长期规划工作进展缓慢。
二是有偿资金回收难度大。近两年,我区正处在还款高峰期,加之农作物连年受灾,生产成本高,农产品价格走低,农牧民还款能力低。
五、2023年工作思路及计划
(一)扶贫开发工作
2023年扶贫开发工作思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整村推进”方针,以“两稳一增”(稳步实施整村推进和稳定解决贫困农牧民温饱、多渠道增加重点村农牧民经济收入)为工作重点,不断完善扶贫资金项目管理、整村推进、部门包村等各项制度建设,整合扶贫资源,加大资金投入,大力改善整村推进重点村生产生活条件。2023年全区计划稳定解决835户4609名贫困人口温饱问题,27个拟验收村基本达到自治区整村推进“三个五”建设标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具体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扶贫工作会议精神,高位推进整村推进“五通、五有、五能”建设步伐。
2、进一步完善扶贫开发整村推进、低收入贫困户脱贫、扶贫资金项目管理、公告、公示制、报帐制、各类扶贫档案资料规范化管理等各项制度建设,抓好扶贫资金项目组织实施,会同有关部门不断加大督促检查力度,认真落实好扶贫开发各项政策措施。
3、继续强化与计生、妇联、劳动、畜牧学校、残联、共青团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切实形成工作合力,市农牧民收到实惠。
4、认真总结扶贫工作新经验,积极探索扶贫开发的新路子研究解决新时期出现的新问题,推动扶贫开发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5、扎实做好扶贫开发项目编制申报、整村推进拟验收重点村的组织考核验收等项工作。
6、加强扶贫开发各项政策宣传,积极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参与和支持扶贫开发工作,在全地区形成参与和支持扶贫开发良好的社会氛围。
7、创新工作,力求在产业化龙头企业扶持和扶贫新路上有新突破。
(二)农业综合开发工作
2023年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思路:全面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会议和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加强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和生态环境,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促进农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坚持“三个突出”(突出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突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突出产业化龙头项目建设);发挥“三个作用”(发挥农业综合开发在全地区的样板作用,二是发挥在地区产业化经营龙头的示范作用,三是发挥农业综合开发在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先导作用),为构建农村的和谐社会做出新贡献。具体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适时专题召开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会议,总结经验,探索农业综合开发在新阶段、新形势下的新路子,研究制定具体的配套措施,努力找准农业综合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的结合点,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2、组织实施好2023年开发项目项目计划批复,按期完成实施方案并组织各县进行统一公开招标。同时协同地区财政做好两极财政配套资金的落实和财政有偿资金的还款工作。
3、加强中期检查力度,切实抓好项目管理工作对在建项目,检查项目工程进度、施工质量及资金到位情况。对竣工项目,继续加强项目建后管护工作,搞好项目的跟踪管理,做到情况明、底数清,确保开发项目区的现代化示范作用。
4、加强调查研究,提高工作质量。经常深入项目区进行实地调研、考察,“多走、多问、多看”,努力掌握第一手资料,针对重点和难点问题开展调研,掌握实情,写出有情况、有问题、有数据、有结论的调研材料,为今后改进工作方法和提高管理水平提供依据
5、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农发系统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一是加大宣传力度,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及时向上级和有关部门报送信息,反映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情况。二是强化培训,提高农业综合开发队伍整体素质,保证农业综合开发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扶贫与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2023年10月25日
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开始启动
一、实施“百乡扶贫攻坚计划”的主要成效
实施“百乡扶贫攻坚计划”三年来,各地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围绕特色做文章,迁移下山找出路,走出县域求发展”和“欠发达地区劳动力向发达地区转移、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贫困地区转移”的要求,大胆探索,积极工作,贫困乡镇的面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农民群众普遍得到了实惠,扶贫攻坚的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效益农业发展迅猛,特色产业不断涌现。坚持因地制宜,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发挥山地资源多、生态环境好的比较优势,在各级财政扶贫资金和社会各方的扶持下,培育了一批名茶名果、高山蔬菜、竹材竹笋、食草畜禽等特色农业基地,发展了一批加工营销型的龙头企业和服务型的专业合作组织,使效益农业开始成为欠发达乡镇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三年来,贫困乡镇在省财政扶贫资金的扶持下,共发展高山蔬菜、竹材竹笋等效益农业项目535个,发展各类种植业面积34.34万亩、养殖鸡、鸭、兔、羊、猪等173万余只(头、羽),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279家,其中龙头企业60多家。在省里的带动下,各乡镇共发展效益农业面积87万亩,养殖1300多万只,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1344家。青田县仁庄乡的田鱼、永嘉县下寮乡的三黄鸡、西岙乡的菜牛、苍南县腾洋乡的笋竹两用林基地,磐安县贫困乡镇的中药材、食用菌的效益农业块状经济。都成了覆盖面广、带动力强的脱贫致富支柱产业。许多乡镇还积极发挥人力资源富余、水力资源丰富、山水风光秀丽的优势,大力发展山区小水电业和旅游观光业。景宁县英川镇、沙湾镇的小水电,文成县岭后乡的山水风光旅游,永嘉县溪口乡的古村落文化游,使许多农民走上发展第三产业致富的路子。
——下山脱贫步伐加快,转产转业走出新路。各地按照“搬得下、稳得注富得起”的要求,大范围、多形式推进高山深山贫困农民下山脱贫,同时把下山移民与中心镇、中心村、工业园区建设结合起来,与农村城镇化进程结合起来,促进农民转变观念和转产转业,加快他们融入市场经济的进程。三年来,100个贫困乡镇共建设下山脱贫小区161个,下山迁移农户15118户,53800人。武义县运用农民自愿、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机制,采取县城安置、中心镇安置、中心村安置和另星安置等多种形式,累计已有3.3万人搬迁下山,其中近60%的农民转而从事二三产业,收入大幅增长。据统计,近年来,这个县下山农民人均收入每年增幅都在40%以上,去年达到2400元。
——劳务输出快速增长,产业转移取得突破。我省人多地少,贫困乡镇资源贫乏的矛盾更加突出。为拓宽增收渠道,各地因地制宜,掀起了“走出去”的热潮,积极引导欠发达乡镇劳动力向发达地区转移,一批又一批贫困乡镇农民走上了外出打工脱贫之路。据统计,今年百乡农民外出经商、打工达28.37万人,占劳动力总数的60%,比1999年增长40.35%。仙居县溪港乡由近2000农民组成的油漆经销队伍遍布全国各省市,开设油漆经销店600多家,年创收2000多万元。同时,各地抓住发达地区经济加快发展和城市化、工业化快速推进的有利时机,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发达地区的劳动密集型向欠发达地区和贫困乡镇转移,进一步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苍南县五凤乡在县扶贫办等有关部门的帮助下,引进温州天马电子加工厂,生产打火机另配件,每年可解决本乡及周边地区3000多人就业,仅此一项可使本乡农民增收1000多万元,今年人均可增收400元以上。
——科技扶贫力度加大,农民致富能力增强。各地在扶贫攻坚中越来越重视科技扶贫,把引进科技和技术培训作为发展当地特色产业、提高农民就业和致富能力的重要工作来抓。武义县宣武乡在浙江大学的科技扶持下,去年该乡发展高山蔬菜3000余亩,平均亩产值1500-2000元,特别是该乡大莱村生产的四季豆,由于品种优良,早季价格在2.5—3.0元/斤,比一般四季豆价格每斤高出1元以上,仅高山蔬菜一项就使该村农民人均增收575元。各地还积极开展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活动,三年来,百乡和所在县共举办了4416期培训班,受训人数299400多人,发放各类教材900多种、44万份。青田县充分发挥贫困地区培训中心的作用,举办培训班718期,培训3.4万人次,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去年全县13个贫困乡镇农民人均收入增长11.3%。
——挂钩扶贫成效显著,社会帮扶蓬勃开展。这几年,各级挂钩扶贫单位把实施“百乡扶贫攻坚计划”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领导重视,责任落实,纷纷深入贫困乡村,开展调查研究,帮助理清思路,选好扶贫项目。据不完全统计,三年来各级挂钩扶贫单位共扶持项目935个,对当地贫困农民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条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绝大多数承担挂钩扶贫任务的发达县(市)和盛市企业(公司)发挥各自的优势,还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对扶贫项目在资金上加以保证。三年间,各级挂钩扶贫单位共向贫困乡镇提供帮扶资金2.42亿元,其中省里确定的145家挂钩扶贫单位提供帮扶资金1.56亿元,完成计划的104%。许多厅局(单位)和发达县(市、区)的党政一把手亲自带队,赴贫困乡镇调研考察,落实项目。省纪委原副秘书长方芳同志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走遍了泰顺县万排乡的每一个村落,带领当地干部农民引科技、跑项目、促销路,被尊称为“扶贫外婆”。挂钩单位的行动极大力地激发和带动了社会各界扶贫济困的热情,纷纷捐款捐物,奉献爱心,广泛开展“送温暖”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各挂钩扶贫单位为挂钩乡镇捐赠旧家具4000多件,旧电脑396台,慰问金48.55万元,其它扶贫物资不计其数,为贫困地区人民献上了一份真诚的爱心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各地把改善欠发达乡镇的生产生活条件作为扶贫攻坚的重要内容,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和结对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一大批通电、通水、通路、通电信等基础设施和学校、医院等社会事业建设项目纷纷上马和相继竣工,欠发达乡镇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三年间,省级财政扶贫资金用于山区机耕路和欠发达乡镇道路建设的就达1.12亿元,结对帮扶单位用于百乡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达到1亿多元,共修建乡村道路1638公里,新通公路村数292个,硬化道路63条;新建中小学校舍51幢。各地还十分重视对特困户的扶持,全面开展贫困户危房改造安置工作,改善贫困农户的生存条件,每年投入800万元,已使4538户贫困户的危房得到了修缮和改造,16000多人得到安居。
据初步统计,今年100个贫困乡镇的农民人均纯收入都将超过了1500元,预计平均达到1922元,比实施“百乡扶贫攻坚计划”前的1999年增长32.6%,年均递增9.87%,增幅高于近年来全省平均水平。10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从1999年的18万人下降到3万7千人,减少14万3千人,减幅79%。100个村的村级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从3900万元增加到5900多万元,增长52.5%。至此,为期三年的全拾百乡扶贫攻坚计划”已全面完成!
“百乡扶贫攻坚计划”的全面完成,标志着我省扶贫开发工作进入了新的阶段,这对于我们下一步实施“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促进欠发达地区的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全省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实施“百乡扶贫攻坚计划”的基本经验
在实施“百乡扶贫攻坚计划”的三年中,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创造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必须认真总结,并在今后扶贫开发工作中继续坚持和发扬。
(一)把加大扶持力度与增强农民致富能力有机结合起来,走出一条自我发展的“造血”式扶贫之路。为了实施好“百乡扶贫攻坚计划”,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每年筹集上亿元资金,加强对百乡发展效益农业、下山脱贫、兴办工商企业、科技培训、交通道路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贫困户危房改造等方面的扶持。有关市和欠发达县也都制定了相应的配套扶持措施,有力地促进了贫困乡镇的农民增收和经济发展。各地在用好扶持政策的同时,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克服消极畏难的情绪和“等、靠、要”思想,把外部的支持帮助与自身的艰苦奋斗紧密结合起来,在增强农民脱贫致富的`内在动力的基础上,把提高农民致富能力作为摆脱贫困的首要任务来抓,把智力扶贫作为扶贫攻坚的治本之策。根据效益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和劳务输出的需要,加强对贫困乡镇农民的农业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的培训,提高农民的素质,针对性地开展科技扶贫、教育扶贫、卫生扶贫、信息扶贫,使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增强了农民脱贫致富的能力,走出一条自我发展的“造血”式扶贫之路。
(二)把加快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志和客观要求。在加快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折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对当地和全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贫困乡镇无论在产业发展中还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特别注重生态保护的原则,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绿色农业和森林旅游、休闲观光农业,搞好生态公益林建设,加强小流域治理,把贫困乡镇建设成为生态屏障、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观光旅游胜地和当地农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福地,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有机结合,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三)把下山移民与推进城市化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人口向城镇集聚,走出一条以城带乡、城乡协调发展的路子。近年来,各地都十分重视下山移民工作,按照“搬得下、稳得注富得起”的要求,积极创造条件,把下山移民与推进城市化有机结合起来,运用农民自愿、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机制,多形式、多层次地引导更多的山区农民进城安居乐业。在促进人口集聚的同时,都十分注重加快城市建设,发挥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依城建区、依镇设点,有计划、有组织、分阶段地推进人口内聚外迁,走出一条以城带乡、城乡协调发展的路子。
(四)把发挥政治优势与发挥市场作用有机结合起来,走出一条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双赢”之路。这几年,各级都从讲政治的高度,切实加强了扶贫工作,把实施“百乡扶贫攻坚计划”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实施;同时,各地也注重运用市场机制,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方针,大力推进地区之间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促进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资金、技术等各种要素在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之间合理流动,实现优化配置,既有利于欠发达地区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商品优势,又有利于发达地区拓展发展空间、加快产业转移和升级,在全省和更广阔的范围内形成优势互补、合理分工的产业布局,既增强欠发达地区和贫困乡镇的自我发展能力,也提高了发达地区的经济竞争力,走出一条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双赢”之路。
三、明确目标任务,大力实施“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继续抓好扶贫开发,在完成百乡扶贫攻坚任务的基础上,实施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这是省委、省政府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从全省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全局出发作出的战略性决策。实施“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的对象是:农民人均收入低于2001年全国农民人均收入水平的300多个乡镇,主要目标是:欠发达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到2023年,80%以上的欠发达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低于1000元的人口发生率低于3%;下山移民取得重大进展,自愿要求下山的高山深山农民基本实现搬迁,半数以上的下山劳动力实现转产转业;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主要行政村通公路,通乡镇公路实现全面硬化,提高清洁饮用水比重,贫困家庭子女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免费入学,环境公害基本消除。
围绕上述要求和目标,下一步要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充分发挥山区的资源和生态优势,做大做强绿色产业和特色产业。二是积极推进下山移民进程,促进欠发达乡镇农民易地致富。三是进一步调动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两个积极性,大力开展区域协作、“山海协作”和结对帮扶。四是以产业和区域发展规划为指导,进一步改善欠发达乡镇的生产生活条件。五是进一步加强欠发达乡镇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教育培训,着力提高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和农民群众的致富能力。
XX年,马过河镇扶贫开发工作在镇党委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到实处,使得全年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圆满地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和指标。近年来由于受历史发展因素的影响和地理条件的的限制, 基础设施落后,科教、文化、卫生备件差。经济收入来源少,产业结构单一,以种植烤烟、玉米、水稻和家庭式养殖业为主,但由于土地少、技术落后,农民经济收入有限;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十五以来我镇按照“到村入户,整村推进”的原则,以贫困村为主战场,贫困户为对象,坚持“项目到村、资金到户”的方针,立足本镇实际,发挥自身优势,依托项目拉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上级扶贫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全镇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奋斗,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XX年工作总结
(一)省级重点村工程建设
按照省、市、县下达的马过河镇XX年省级重点村建设项目的任务指标,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积极组织实施。下龙井村全村总人口73户317人,耕地面积1563亩,人均有粮470公斤。具体建设项目包括:投资16.3万元硬化村庄道路5条2850平方米; 投资9.3万元新建蓄水池1个60立方米,铺设管道3.1公里;投资0.8万元,改造中低产田地20亩;种植经济林果核桃255亩,改良基本农田地25亩;投资0.3万元建标志碑1座。该项目总投资26.7万元,其中省级扶贫资金15万元,群众自筹11.7万元(含群众投工投劳)。目前该工程已全部建设完工,预计今年年底完成竣工验收。
(二)贫困人口反贫率控制工作
加强领导,采取措施严格控制贫困人口反贫率。一是:通过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千方百计帮助贫困农户改善生产、生活、生存环境,不断促使农民群众增收致富;二是坚持因地制宜搞好产业扶贫工程,为农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创造条件,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三是加大培训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力度,逐步提高农民工素质,加大农村人口的转移力度,实现转移脱贫。严格控制因自然灾害、因上学、因病残而反贫的比例,马过河镇XX年贫困人口反贫率为3.5%。
二、农村致贫因素及存在问题
(一)农民文化素质低、观念保守致贫。文化程度低是导致贫困的重要原因,家庭主要劳力文化程度越低,家庭人均收入越少,越贫困。缺文化必然导致观念的落后,观念落后是贫困的根源。贫困地区不少农民对商品经济至今还很不习惯,他们一贯视农为本,宁愿守着土地受穷,也不愿昌险出外经营工商业;许多农民听天由命,消极悲观,缺乏信心和勇气,把希望寄于“老天爷”风调雨顺;依靠国家支持,救济的“等靠要”思想非常严重,视吃救济、拿补贴为理所当然;观念保守,不愿接受新技术,甘愿受穷。
(二)缺耕地致贫。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主要经济收入依靠单一的种植业,由于耕地少、技术落后、农民文化素质差,不能适时进行农业结构调整,从种植业获得的收入自然就少。
(三)农业保障体系不健全致贫。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绝大部分地方仍然是靠天吃饭;农村专业协会数量少,涉及领域不广,带动能力不强,信息渠道不畅,农民文化程度低,驾驭市场能力弱;投入到农业实用技术上的培训费十分有限,加之农技推广体系不健全,农民缺乏实用技术,农民增收十分困难。
(四)自然灾害致贫。因灾贫困是目前绝对贫困最根本的原因,对这种贫困,脱贫速度慢,是比较难以改变的一种贫困。
(五)因病、残致贫。农民还没有享受医疗保健待遇,农民看病治病,都是自己负担,一年中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如果病稍大一点,一般农民的家庭都承受不起,贫困家庭更是承受不起。在贫困地区,农民收入本来就少,农民家庭成员中,如果有人生大一点的病,就会给贫困的家庭带来更加贫困,如果是大病,只有听天由命。另外家庭成中有残疾,也是导致家庭贫困的根源。
(六)因上学致贫。虽说我们国家的小学、中学都是义务教育,但贫困地区财政收入少,用在学校上开支也比其它地区少,为了维持学校正常开支,有的学校采取增加收费来保证学经费缺口,如果贫困地区一个家庭中几个孩子都上学,对收入不高的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会导致家庭的贫困。对一个贫困家庭更是无法承受的,要想上大学,只有依靠借债,那幺,这些家庭的生活肯定是走入贫困的境地。
三、2023年工作计划
针对我镇的贫困现状,抓住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机遇,不断创新工作方式,积极争取各类扶贫资金,精心组织实施扶贫项目,扎扎实实地搞好扶贫开发工作,努力使农民收入稳步提高,群众贫困发生率逐年下降,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农村支柱产业逐步形成。
(一)积极调整工作思路开展扶贫工作。即:在扶贫目标上,由主要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调整为解决生存问题和提高发展能力相结合,努力构建“和谐农村”;在扶贫内容上,由主要解决贫困人口吃穿问题调整为既解决吃穿问题又解决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问题;在扶贫投入上,由分散使用资金调整为整合资金集中力量解决一些突出问题。
(二)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国家进一步增大扶贫资金投入的机遇,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坚持不懈地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抓好农村村道公路的建设,千方百计帮助贫困农户改善生产、生活、生存环境,不断促使农民群众增收致富。
(三)坚持因地制宜搞好产业扶贫工程。一是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地发展有特色的种植、养殖业;二是要将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作为全镇扶贫开发的重要工作,实行农科教结合,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特色农业;三是按照产业化发展方向对我镇现有的产业实行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形成有特色的区域性主导产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四是充分尊重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注重示范引导,帮助农民切实搞好信息、技术、销售服务,为农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创造条件,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四)进一步加大劳务开发扶贫力度。实践证明,劳务开发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为此,我镇将在各村开展不同类型的劳务技能扶贫培训,逐步提高农民工素质,加大农村人口的转移力度,实现转移脱贫。
为进一步推动扶贫与计生“三结合”工作持续健康发展,把计生帮扶工作落到实处,根据中共营山县委、营山县人民政府《关于切实抓好2023年度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通知》精神和市扶贫开发办公室下达到我办的此项目标任务,我办按照与县委、县府签订的帮扶目标责任书,重点帮扶凉风乡的新桥村和书房村新增户12户、联系户22户、帮带户66户,分别占任务数的240%、220%和275%,优待优惠政策覆盖了基点村所有的计划生育户,要求被帮扶户年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加了20%以上,基点村无计划外怀孕和生育。现将开展活动情况总结如下:一、领导班子落实为认真完成县委、县政府下达给我办的帮扶任务(包括新增户5户、联系户10户),落实对帮扶基地范围内所有计生户“三优”政策措施,我办年初就把扶贫与计划生育工作纳入了年度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内,成立了计划生育“三结合”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由王道金任组长,杨光、唐华任副组长,王坤荣、尹亚全、王远君、鲜中荣为成员。工作小组的主要职责是:拟订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规范,落实帮扶任务和政策(措施),组织召开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本资料权属文秘公文第一站严禁复制剽窃专题会议,安排部署总结阶段性的工作,解决帮扶户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督查督办项目资金落实情况,检查验收被考核的范围和内容。二、帮扶对象落实年初,我办根据凉风乡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供的帮扶对象名单,就联系的帮扶户、联系户、帮带户进行逐户调查摸底、登记造册、分户规划、分解到人,帮助他们制订了当年增产增收项目(食用菌栽培、种养殖业)规划和长远脱贫致富规划(中药材开发,第二、三产业的选项),并协助乡上开展计划生育和其它方面的工作。三、技术培训落实为使“三户”有一个以上的稳定致富项目,使其掌握一门以上的致富技术,我办在县新华书店为“三户”购买了《栽培食用菌》快速致富丛书,邀请了市、县较为出名的食用菌栽培科技员潘高清多次到现场进行技术培训,选点传授技术。同时为果农、养猪大户还赠送了《柚类栽培技术》、《科学养猪》等书籍,发放技术资料近1000份,利用会议、广播等多种形式培训技术近万人次。四、帮扶资金及物质落实我办结合本部门特点,挤出自有资金7500元,对潘大国、唐志明等12户新增户捐赠现金300元购买平菇菌袋,帮助唐志生、唐志平等22户联系户新建食用菌栽培大棚,帮助唐松林、卢建忠等66户帮带户发展种、养、果业;给联系该乡的养猪大户(年出栏肥猪100头),预付了目标任务奖1500元,帮其完成全年出栏肥猪数的填槽任务。五、考核奖惩落实为确保帮扶措施落到实处,圆满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我办在年初就将扶贫与计生“三结合”工作纳入了本办职工岗位目标考核范围内,年终对完成任务数者奖200元,否则惩100元。办公室做到分月督办、半年检查、年终总结。
__年扶贫与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总结
地区__年扶贫与农业综合开发
工作总结及__年年工作计划
__年,地区扶贫与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在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和地区历次主要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扶贫与农业综合开发两大任务,从机关政治思想建设、作风整顿和业务建设两方面入手,负重拼搏,真抓实干,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取得“十一五”首年开门红。全年实现“三大突破”、“两个超前”,共落实各项资金6774.64万元,其中:扶贫资金3449.04万元,农发资金3325.6万元。比上年分别增长55%、50%和60%;扶贫与农发项目实施超前20%以上完成年内建设任务。与此同时,先后荣获地、市两级社区帮扶共建先进单位、地区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团结路“四星级”共驻共建单位等多项奖励,现就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关于扶贫工作
__年,地区的扶贫开发工作坚持“以人为本,进村入户,整村推进”的基本方针,不断加大对进村入户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资金投入力度。截止目前,实际落实各类资金3449.04万元,同比增长50%。其中:财政扶贫项目资金1872万元,扶贫贴息贷款371.7万元,各类社会帮扶资金1205.34万元,使1087户,共6075人越过贫困线,25个第一轮村基本达到自治区整村推进的验收标准。
主要工作及成效:
1、加强领导,实行扶贫目标责任制。地委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在今年2月召开的地区三级干部工作大会上,将扶贫开发工作目标任务列入地区综合考核重要内容,由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与各县(市)主要领导就今年全地区6千多名低收入贫困人口摆脱贫困、25个重点村达到自治区整村推进建设标准签订扶贫目标责任状,加强组织领导,在全区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扶贫工作新格局,确保扶贫开发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各县(市)按照“分工负责”的原则,将__年低收入贫困人口脱贫计划、整村推进计划任务纳入各乡综合考核责任书,作为各乡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实行严格的扶贫目标管理,从县、乡到村都签订扶贫目标责任状,做到扶贫开发工作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乡、村,形成了任务明确,责任到人、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2、以人为本,制定和落实整村推进工作实施方案。一是加强扶贫调研,摸清整村推进重点村缺项补项重点内容,理清发展思路。按照《自治区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验收管理办法》要求,对整村推进的15个项目建设内容开展缺项补项调查,确定项目和资金投入重点,把握工作重点,制定整村推进实施方案,理清发展思路。二是建立整村推进考核机制。为组织落实“地区整村推进实施方案”,地区与各县(市)、县与各乡(镇)、各行业责任单位签订了《整村推进缺项补项工作责任书》,落实相关责任,整合扶贫资源,将整村推进完成情况作为各重点乡(镇)和帮扶单位__年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积极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支持和帮助重点村完成整村推进工作。三是整合各类扶贫资源,加大资金投入,强化“五通、五有、五能”标准建设。地区认真组织地、县两级各行业部门,加大对25个整村推进重点村扶持力度,截止目前,落实项目32个,投入各类资金1775万元,修整道路23公里,修建办公场所11所,修建校舍10座,建立远程教育点2个,修建卫生室6个,修建文化室5个,修建贫困农牧户住房27套,改良农田草场1.1万亩,解决安全饮用水的农牧户255户1775人。四是加强与计划生育、残联、妇联、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的协作配合。从建章立制、狠抓落实入手,将上级党委政府对计生户、妇女儿童和弱势群体的特殊政策和关怀落到实处。
3、政策倾斜,资金保障,加大对低收入贫困户的扶持力度。在编制__年扶贫资金项目计划时,充分考虑我区养殖业、种植业的产业优势和各乡村的具体情况及特点,坚持“以人为本、整村推进”原则,突出三个重点。一是充分考虑我区今年计划6千名低收入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重点,安排种养业到村入户项目资金948万元,占资金总量的66%;二是充分考虑全区25个重点村达到自治区整村推进“三个五”建设标准的工作重点,安排整村推进建设资金1233万元,占资金总量的86%。三是对重点村中生产生活条件特别差的“空壳村”,安排发展村集体经济项目资金217万元,占资金总量的15%。在政策上对“三个重点”进行倾斜,着力解决重点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和贫困农牧民脱贫致富的突出问题,提高扶贫开发整体效益,促进整村推进重点村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4、高位推进,整合资源,加快扶贫开发工作步伐。在地委、行署的高度重视下,一是召开部门包村工作会议,成立以地委副书记刘颂东为组长,地委委员、组织部部长邓章武,地委委员、行署副专员王永发,副专员戴建新为副组长,地直23个部门和单位为成员的地区部门包村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统领协调并组织实施部门包村帮扶工作;二是实行部门包村帮扶目标责任制。地委与地直单位、驻阿单位、部队等120个部门签订包村帮扶目标责任状,由地区部门包村帮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部门包村帮扶工作的组织实施、监督检查和目标考核。三是制定实施《阿勒泰地区部门包村帮扶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帮扶单位目标、任务。四是以制度建设和制度落实为抓手,高位推进。通过承诺制、考核制、督导制和驻村干部管理办法、帮扶手册等一系列配套,切合实际的制度办法的制定和落实,确保了各项帮扶措施的高位高效落实。地区各包村帮扶单位按照包村帮扶《方案》和有关制度规定,深入包村点,在帮助重点村理清发展思路,落实项目资金、完善各项制度建设、整村推进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帮扶工作,帮扶承诺的落实已进入实质性阶段。截止目前,全区各帮扶单位已完成投资1205.34万元。其中,投资394.3万元,捐助各类物资49.9万元,争取项目32个,引进项目资金761.14万元,开发土地5500余亩,购买生产畜禽8700头(只),建设村办公室和桥、涵、闸等基础设施28座,整修乡村道路8公里,转移劳动力690人,培训农牧民377人,资助贫困学生26名。
与此同时,中央、自治区的11个定点帮扶单位在吉木乃、青河两县22个重点村不断深化扶贫调研,并将重点乡、村基础设施项
目作为帮扶重点,加大资金投入,截止目前,投入帮扶项目资金542万元。仅中石油就为重点村抗震安居等项目投入资金180多万元,解决了70户贫困农牧民住房困难问题,取得很大成效。
5、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贫困户脱贫致富能力。我区高度重视科技培训工作,始终将科技培训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常抓不懈,并取得实效。一是将贫困农牧民科技培训与整村推进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以贫困农牧民致富能力的提高,促整村推进“五通、五有、五能”建设效果的落实;二是将贫困农牧民科技培训与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及重点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结合起来,提高农牧民的职业技术技能,多渠道增加经济收入;三是将科技培训与种植业、养殖业等农牧业实用技术推广结合起来,增强贫困农牧民掌握实用技术的本领;四是将科技培训与提高重点村妇女文化素质结合起来,加强对农村妇女的技术培训。今年内共落实财政科技培训项目38个,科技培训资金100万元,已全部拨付到各县(市),截止目前,全地区举办种植业、养殖业、技术技能、职业技能等各类培训班35期,培训农牧民5600人次,发放科技资料1995份。通过科技培训,不断提高重点乡、村贫困农牧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增强了贫困农牧民依靠科技脱贫致富的本领。
6、严查严管,确保项目资金安全高效运行。地区办多次召开专门会议,就扶贫资金项目管理提出严格要求。年初以来,我办会同财政、审计等部门,多次深入各县(市)及重点乡、村开展督促检查及扶贫调研工作,全面检查各项扶贫制度落实和机制建设情况及各项扶贫政策措施落实情况,重点检查扶贫资金项目管理执行情况。与此同时,大力推行扶贫资金项目公告、公示制,目前全区统一订做155个重点村整村推进公告牌及扶贫项目公示牌,在各县(市)项目点立牌。制定包村帮扶单位、乡村基层干部和群众代表直接参与项目实施及资金管理制度,将依法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增强扶贫资金项目管理透明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稳步推进全区整村推进工作。
二、关于农发工作
__年,地区的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按照“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任务的实现”这一新思路,大力实施以中低产田改造和产业化经营项目为主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项目数量和投资规模逐年加大,为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成为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力军。截至目前,落实土地治理项目10万亩、产业化经营项目一个、水毁工程项目一个。项目计划总投资4812万元,同比增长60%。其中:中央财政资金2680万元,自治区财政配套资金645.6万元,地县两级财政配套资金426.4万元,自筹资金1060万元。
主要工作及成效:
1、以服务新农村建设为重点,认真编制农业综合开发“十一五”规划。为切实编制好农业综合开发“十一五” 规划,保证规划的科学合理性和实际可操作性,我办结合实际,努力找准农业综合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的结合点,按照农业综合开发“统筹规划、先易后难,突出重点、兼顾一般,规模开发、注重效益”的总体原则,依照自治区农业综合开发“十一五”规划和阿勒泰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在各县农业综合开发“十一五”规划的基础上,经多次调研评估后编制完成。农业综合开发“十一五”规划的编制,为今后农业综合开发科学选项、科学立项提供了可靠依据。
2、以提高项目质量为核心,扎实推行土地治理项目公开统一招标。针对以前年度各项目县(市)工程发包和监理招标不统
一、不规范,出现邀标、议标等违规和不符合《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招投标管理暂行办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招投标实施细则(试行)》的现象,为体现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守信原则,经研究,由地区农发办和各县市农发办联合组成的地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招投标领导小组推荐有资质的招标代理机构统一依章照规办理各项目县工程招标工作。招标领导小组和纪检、监察、检察等执法执纪部门共同对招标工作全过程实施行业监督和指导。全区10个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均严格按法定规程进行了统一公开招标,做到了“三公开”、“三满意”。
3、以农发资金为主线,坚持多措并举、多方融资的投入机制。针对我区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地县两级财力匮乏,国家对农发投入资金有限,部分项目因缺少资金而降低建设标准等情况,我办积极探索,在多渠道、多方式增加农业综合开发投入,整合项目资金上进行了尝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一是围绕农业综合开发,积极申报项目区覆盖范围内财政扶贫、以工代赈项目资金和财政小农水项目资金捆绑投入,发挥整体效益;二是按照“渠道不变、资金配合、各负其责、各计其功”的投入原则,积极争取水利、林业等行业部门项目资金与农业综合开发资金配套使用,统筹安排;三是在资金使用上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为主,保证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专用性。如福海、哈巴河等县投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的财政扶贫、以工代赈和行业部门招商引资等各类项目资金达909万元,投入水泥、油料等物资折价230万元,有效地解决项目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取得了良好效果。
4、以严格“三项制度”为抓手,加强项目和资金管理。为确保开发项目按时保质保量完工,发挥预期效益,所有项目均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负责制、工程监理制和招投标制。工程施工中,采取定期普遍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办法,抓好工程质量和建设进度。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按工程进度拨款,发挥地县财政、工程主管部门二级财务管理制度的作用,加强审计监督,有力保证了资金的专款专用。
5、以严查互查互评为基础,完成农发三年项目验收工作。验收能否高水平过关,关系到国家、自治区今后对我区农发的投入力度。地委、行署高度重视三年验收工作,专题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并下发《阿勒泰地区__-__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竣工项目验收工作方案》,就验收工作进行了全面详尽的安排部署。地区验收组分两组对各县(市)三年的竣工项目进行了全面验收,采取听、看、查、议等方式,重点查验项目计划执行、任务和投资完成、项目档案资料和资金报帐制、项目建后效益及运行管护情况等。并根据《国家农业综
合开发竣工项目验收考核评分试行标准》客观公正地进行评议、打分,将验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各县(市),要求限期整改、补课,以达到国家、自治区的验收标准。
为使竣工项目顺利通过国家、自治区的验收,地区验收结束后,我办领导又多次带领业务人员深入项目区检查督促,对项目有扫尾工作的限期完工;对工程质量达不到验收标准的责令其返工,直至达到验收标准为止;对项目档案资料不合格的要求立即整改补课,并多次提出书面整改意见。通过地县两级农发系统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年内顺利通过了上级验收。
6、以适应新形势、新机制为要求,建立项目县竞争激励机制。为进一步调动各县搞开发的积极性,根据国家农发办对项目县提出的“总量控制、末位暂停、违规淘汰、适时退出”的新机制,地区农发办对项目县制定了年终考核评比制度。即通过《县级农业综合开发__年业务工作目标考核评分表》年终综合打分进行等级评定,在项目县总数不变的情况下,采取“末位暂停、违规淘汰”的办法,对优等和末位项目县实行调进和调出,实现奖优罚劣、动态管理。
7、以农牧民增收为着力点,加大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增加农牧民收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心任务之一,为努力做好新阶段的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工作,推动农业生产发展,促进农牧民增收。近几年,我办立足资源优势,重点扶持了一批带动能力强,辐射面大的龙头企业和特色种养基地项目的建设。特别是通过扶持阿勒泰市红墩镇奶牛养殖、福海冷水鱼养殖和华海农业特色种植基地等项目的建设,有效提高了农业的整体效益,发挥了对农牧民的带动作用,农牧民收入明显增加,农牧民人均收入高于非项目区300多元。
三、与时俱进,勇于实践,全面加强自身建设
今年以来,我办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的方针,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重点,以学习型机关为抓手,持续不断地抓了单位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干部队伍建设、规章制度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并在地委行署的统一部署下,重点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1、加强政治业务学习,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我办以提高干部队伍的政治理论和业务能力为出发点,组织全体干部系统学习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自治区第七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提高干部的理论修养和大局意识。同时针对扶贫和农发政策性强的特点,开展扶贫农发培训班,加强业务学习,交流工作经验。在经费非常紧张的情况下,还要确保送业务骨干出去学习,提高业务能力,增长见识。今年我办选派2名业务骨干出疆学习,1名在疆内学习。
2、切实抓好机关作风整顿,以机关作风整顿推动各项工作。今年上半年,我办严格按照地委的要求,在地直机关作风整顿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和帮助指导下,全员积极参与,认真扎实地开展机关作风整顿活动。经过学习动员、自查自纠、整改落实三个阶段的边学习、边整改、边提高,各项学教活动丰实多彩、深入人心,扎实有效真正使全体干部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再教育,重新认识了自我,反思了自我,进一步推动了思想的解放和思维方式的转变,圆满完成了机关作风整顿活动的各项任务,取得了工学两不误、两促进、两提高的预期成效。
3、以学为主、学教结合,全面推进党风廉政建设。针对扶贫系统管理资金项目多,政策性强,易发生问题的特点,我办始终坚持警钟长鸣,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实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根据第八个党风廉政教育月的安排意见,我办全体党员干部以活动月促全年,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结合机关作风整顿活动,按照地区《__年地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要点》的要求,认真组织学习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腐倡廉理论学习纲要》等重要文件做到工作延伸到哪里,教育就抵进到哪里,制度就规范到哪里。在扎实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教活动和建章立制的基础上,为促进《实施纲要》和《学习纲要》入心入脑落到实处,不仅组织研讨、交流、讲座、观摩等丰实多彩的益教活动,还组织全体党员参加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知识测试和竞赛,并取得较好成绩。
4、学法知法、依法行政。为提高全体干部依法办事、依法行事的能力,我党组按学习计划要求,经常性、制度化地组织学习有关文件精神、领导讲话要求和法律常识读本,从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依法行政促稳定的高度,引领大家充分认识学法用法、知法守法的重要性,用不知法、不懂法走向违法犯罪的案例,使大家进一步增强学法、知法、懂法、用法的自觉性,为我办全体干部严格依法行政,完成“五五”普法任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5、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综合治理,保一方平安。我办在地、市综治办的指导下,紧紧围绕扶贫农发发各项工作,坚持“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打防结合、预防为主、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分类指导”的方针,认真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综治原则。一是长年坚持大会小会持续不断的强调安全防范和保密教育。二是坚持节假日值班制度,做到人防、技防两到位,保证了全年工作的顺利进行。三是对重点部重点防护,确保国家财产的安全。四是狠抓治安环境治理,全年没有发生一起治安案件,也没有发生一起刑事治安案件,获评社区 “四星级”共驻共建单位。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扶贫方面:一是由于管理体制问题,造成扶贫、财政、农行等部门协调落实扶贫贴息贷款机制不健全。农行发放扶贫贴息贷款门槛过高程序繁复,导致部分县(市)扶贫部门与农行部门协调落实扶贫贷款难度大,致今年实际落实扶贫贷款规模小。
二是部分整村推进重点村基础差,“五通、五有、五能”项目缺项多,资金缺口大,涉及多个行业部门,资金落实难度大。
农发方面:一是由于农业综合开发事业费不落实,地县两级经费困难,农业综合开发工作难以为继,中长期规划工作进展缓慢。
二是有偿资金回收难度大。近两年,我区正处在还款高峰期,加之农作物连年受灾,生产成本高,农产品价格走低,农牧民还款能力低。
五、__年年工作思路及计划
(一)扶贫开发工作
__年年扶贫开发工作思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整村推进”方针,以“两稳一增”(稳步实施整村推进和稳定解决贫困农牧民温饱、多渠道增加重点村农牧民经济收入)为工作重点,不断完善扶贫资金项目管理、整村推进、部门包村等各项制度建设,整合扶贫资源,加大资金投入,大力改善整村推进重点村生产生活条件。__年年全区计划稳定解决835户4609名贫困人口温饱问题,27个拟验收村基本达到自治区整村推进“三个五”建设标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具体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扶贫工作会议精神,高位推进整村推进“五通、五有、五能”建设步伐。
2、进一步完善扶贫开发整村推进、低收入贫困户脱贫、扶贫资金项目管理、公告、公示制、报帐制、各类扶贫档案资料规范化管理等各项制度建设,抓好扶贫资金项目组织实施,会同有关部门不断加大督促检查力度,认真落实好扶贫开发各项政策措施。
3、继续强化与计生、妇联、劳动、畜牧学校、残联、共青团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切实形成工作合力,市农牧民收到实惠。
4、认真总结扶贫工作新经验,积极探索扶贫开发的新路子研究解决新时期出现的新问题,推动扶贫开发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5、扎实做好扶贫开发项目编制申报、整村推进拟验收重点村的组织考核验收等项工作。
6、加强扶贫开发各项政策宣传,积极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参与和支持扶贫开发工作,在全地区形成参与和支持扶贫开发良好的社会氛围。
7、创新工作,力求在产业化龙头企业扶持和扶贫新路上有新突破。
(二)农业综合开发工作
__年年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思路:全面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会议和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加强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和生态环境,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促进农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坚持“三个突出”(突出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突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突出产业化龙头项目建设);发挥“三个作用”(发挥农业综合开发在全地区的样板作用,二是发挥在地区产业化经营龙头的示范作用,三是发挥农业综合开发在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先导作用),为构建农村的和谐社会做出新贡献。具体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适时专题召开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会议,总结经验,探索农业综合开发在新阶段、新形势下的新路子,研究制定具体的配套措施,努力找准农业综合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的结合点,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2、组织实施好__年年开发项目项目计划批复,按期完成实施方案并组织各县进行统一公开招标。同时协同地区财政做好两极财政配套资金的落实和财政有偿资金的还款工作。
3、加强中期检查力度,切实抓好项目管理工作对在建项目,检查项目工程进度、施工质量及资金到位情况。对竣工项目,继续加强项目建后管护工作,搞好项目的跟踪管理,做到情况明、底数清,确保开发项目区的现代化示范作用。
4、加强调查研究,提高工作质量。经常深入项目区进行实地调研、考察,“多走、多问、多看”,努力掌握第一手资料,针对重点和难点问题开展调研,掌握实情,写出有情况、有问题、有数据、有结论的调研材料,为今后改进工作方法和提高管理水平提供依据
5、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农发系统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一是加大宣传力度,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及时向上级和有关部门报送信息,反映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情况。二是强化培训,提高农业综合开发队伍整体素质,保证农业综合开发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扶贫与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__年10月25日
2023年是“十二五”发展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市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实施“五大战役”,推动闽西跨跃发展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省办的关心指导并大力支持下,市老区与扶贫办认真学习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把全体干部职工思想统一到讲话和第四次党代会精神上来,不断增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艰苦奋斗、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以加快老区发展为已任,发扬闽西老区人民干革命走前头、搞建设争上游好传统,以更加务实的态度、更加严谨的作风抓好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在新的起点上,不断开创闽西老区建设与扶贫开发事业的新局面。
2023年我市老区扶贫扶建工作按照市委的工作部署,统筹规划,积极努力,理直气壮地宣传老区;服务好照顾好革命“五老”人员;认真实施“造福工程”;进一步推进老区生产发展,完善老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积极扶持农村群众增加收入、脱贫致富;促进全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主要工作情况如下:
一、倾情倾力为革命“五老”人员服务。
把革命“五老”人员新的定补标准(每人每月500元)按时足额发放到位。同时尽可能在医疗补助、生活资助和其他方面给予更多关心和帮助,把党和政府对革命“五老”人员的亲切关怀落到实处,确保革命“五老”人员安度晚年。
二、加强调查研究和部门协调,增强合力助推革命老区加快发展。
加强调查研究,精心谋划和制定加快革命老区特别是基点村发展的政策措施。与市老区促进会联合起草了《市加快革命基点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分别与市交通局、林业局、水利局、老促会等部门召开座谈会商讨研究进一步促进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的具体措施;联合林业局研究起草了《市2023—2023年革命基点村毛竹丰产示范工程实施方案》;联合交通局共同开展了省定革命基点村道路未硬化情况调查工作,为市委加快老区发展制定政策措施提供可靠依据。
三、老区宣传工作成效显著。
我办以弘扬革命传统为宗旨,认真抓好老区宣传工作,打好老区“红色品牌”。充分利用《中国老区建设》、《红土地》、《福建日报》、《闽西日报》及各种地方报刊、政府网络、电视台等媒体宣传老区建设的有关政策措施,老区村特别是革命基点村的建设发展,老区扶建中的好人好事,致力于宣传老区精神,弘扬革命传统。做好老区革命遗址资料汇编,争取到省办维护资金33万元,分别对县“刘亚楼将军故居”、连城“松毛岭战役遗址”、新罗“东肖龙泉村新四军二指队旧址”、漳平“龙车革命纪念馆”进行了重点维护。
每年切出专项宣传经费在《闽西日报》开辟栏目——扶贫开发在闽西,宣传报道老区扶贫工作。全市每年订阅《红土地》2300多份,实现每个老区村1份;订阅《中国老区建设》750份。2023年我办获全国老区建设宣传工作一等奖;被《红土地》杂志社评为全省发行工作先进单位。
四、按计划如期完成2023年度老区建设和扶贫开发的目标任务;
一是认真实施2023年老区指标扶建项目,其中:用于革命基点村基础设施补助项目143个,生产发展和社会发展补助项目39个。同时跟踪落实好各县(市、区)由省直接带帽项目176个;组织实施好永定湖山巴戟天种植与加工、县中堡章丰高产毛竹林、连城县林坊乡鲜切花等3个2023年度省老区科技示范扶贫项目。目前以上项目实施进展顺利,已初具规模,成效显著。
二是加快推进“造福工程”实施进度。继续抓好过去14个省级示范点、30个市级示范点的续建和完善工作。积极参与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突出抓好古田、白沙、高陂三个试点镇的“造福工程”示范点建设。目前省第一期下达我市造福工程搬迁安置任务10493人(2023年灾后重建集中安置提前调度)已经全部完成搬迁安置。第二期“造福工程”指标2500人,已全部落实到户到人。到8月底全部动工,其中完成地基建设382户1584人,完成一层封顶177户769人,完成搬迁8户35人。今年“造福工程”以集中安置为主,安置在10户以上集中安置点的达到80%以上。
在实施过程中,一是突出集中安置。集中安置比例达到80%以上,形成了一批省、市、县级示范点。二是突出统筹整合。把“造福工程”与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工业区建设和灾后重建有机结合。三是突出解决搬迁后的出路问题。加强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优先安排小额信贷。四是突出督促检查,确保扶持政策及时足额到位,确保进度、质量符合要求。五是突出加强领导。积极争取省里在指标安排上给予倾斜。
三是切实做好小额信贷、村级互助资金扶贫工作。继续抓好上杭、长汀、县、新罗四个全国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县(区)工作,帮助42个试点村按照有关要求,精心组织,完善章程,严格监管,确保资金运作有序,帮扶效益明显。今年在永定、连诚、漳平也开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与此同时,扎实抓好全市42个全国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目前,各试点村均已组建协会,制订章程,按“民管、民用、周转使用”的原则,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互助资金良性滚动发展,累计发放贷款630余万元,受益农户2000多户。
四是继续实施贫困人口“母婴平安”项目。除漳平市、连城县外,各县(市、区)均实施了贫困人口“母婴平安”项目。我办从年在县开展贫困人口“母婴平安”项目试点工作以来,先后有县、上杭、永定、新罗、长汀五县(区)实施贫困人口母婴平安项目,共筹集了337万元补助资金。共有4000多名贫困孕产妇得到救助,每名孕产妇得到300—1200元的资金补助。
五是组织贫困劳动力参加扶贫培训。进一步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2023年,全市计划完成贫困户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900人,组织贫困户劳动力农村实用技术培训5100人,到8月底已完成全年任务的80%。
存在的主要问题
“造福工程”推进存在一定困难。主要是省政府下达的指标与我市实际需要差距较大。按我市2023-2023“造福工程”搬迁规划,今年需完成搬迁安置2万人目标(已列入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尚有相当部分指标未落实。
2023年工作计划
总体要求
2023年我市老区扶贫工作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特别是认真组织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十七届六中全会、省第九次党代会和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统一全体干部职工思想,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省委孙春兰书记在我市主持召开的加快老区发展的座谈会的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和促进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贯彻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和促进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同时要想尽一切办法、穷尽一切手段,全力抓好老区扶贫扶建工作。大力实施扶贫开发、加快推进造福工程、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整合资金、项目,形成扶贫扶建工作合力,助推闽西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主要措施
(一)扎实做好老区扶建工作
1、继续加快革命基点村经济社会建设步伐。我市革命基点村绝大多数位于边远山区、山高水冷,自然条件恶劣,是我市欠发达地区。要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和促进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贯彻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和促进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着力解决革命基点村道路质量低劣、雨天行车困难、饮用水困难、不通电话、广播电视入户率低等问题;改善农田水利设施、农村医疗卫生条件等,鼓励和支持发展毛竹产业,努力提高革命基点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2、重抓老区科技扶贫和宣传培训工作。继续抓好省老区科技扶贫试点乡镇的示范项目,重新选择市级科技扶贫示范项目,进一步开展县级科技扶贫示范工作。计划培训革命基点村贫困户劳动力6000人,其中职业技能培训1000人,力争每户贫困户有一个劳务输出,同时继续抓好农函大和一年制农民技术员培训以及农广校教学工作,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村技术骨干。认真抓好老区宣传工作,打好老区“红色品牌”。充分利用《中国老区建设》、《红土地》、《福建日报》、《闽西日报》及各种报刊、政府网络、电视台等媒体宣传老区建设的有关政策措施,老区村特别是革命基点村的建设发展,老区扶建中的好人好事,致力于宣传老区精神,弘扬革命传统。做好老区革命遗址和革命历史纪念馆重点维护。
3、落实和完善“五老”人员服务管理,确保革命“五老”人员安度晚年。照顾好、服务好我市尚健在的革命“五老”人员3921人,落实和完善“五老”人员生活定补和医疗补助,及时向革命“五老”人员按500元标准发放定补金。同时尽可能在医疗补助、生活资助和其他方面给予更多关心和帮助,把党和政府对革命“五老”人员的亲切关怀落到实处,确保革命“五老”人员安度晚年。
82位用户关注
78位用户关注
32位用户关注
44位用户关注
71位用户关注
92位用户关注
43位用户关注
73位用户关注
93位用户关注
62位用户关注
63位用户关注
31位用户关注
38位用户关注
64位用户关注
31位用户关注
94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