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是一项旨在提升组织效率、保障业务运行稳定、促进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任务。它涵盖了多个方面,主要包括:
1. 制度构建:建立全面、系统、明确的规章制度,确保每个部门和员工都清楚自己的职责和工作流程。
2. 执行监督:强化制度执行的监督机制,确保制度的有效落实。
3. 反馈调整:设立反馈渠道,及时收集制度执行中的问题,进行必要的修订和完善。
4. 培训教育:加强制度培训,提高员工对制度的理解和遵守意识。
5. 文化建设:将制度化规范化融入企业文化,形成良好的组织氛围。
制度化规范化涉及的领域广泛,包括但不限于:
1. 组织架构:明确各部门的职能和权责,确保高效协同。
2. 人力资源:制定招聘、培训、考核、晋升等流程,保证公平公正。
3. 财务管理:规范财务审批、报销、审计等程序,防范风险。
4. 生产运营:规定生产流程、质量控制、安全管理等,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
5. 客户服务:设定客户服务标准,提升客户满意度。
6. 法规合规: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建立内部合规审查机制。
推进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的重要性体现在:
1. 提升效率:明确的规则和流程能减少决策时间和沟通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2. 降低风险:通过规范操作,可以预防错误,减少潜在风险。
3. 保障公平:制度化的管理确保所有员工在同一标准下工作,避免人为因素导致的不公。
4. 促进发展:稳定、高效的运营环境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和战略实施。
1. 制度梳理:全面审查现有制度,删除过时内容,补充缺失环节,形成完整体系。
2. 制度落地:通过模拟演练、案例分析等方式,确保员工理解并能实际执行制度。
3. 监督机制:建立考核评价体系,定期检查制度执行情况,对违规行为进行纠正。
4. 持续优化:设立建议箱,鼓励员工提出改进意见,定期评估和修订制度。
5. 培训强化:定期开展制度培训,强化员工的制度意识和执行力。
6. 文化引导:通过表彰遵守制度的员工,将制度化规范化内化为组织文化的一部分。
以上措施旨在逐步推进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打造一个高效、有序、公正的企业运营环境。
第1篇 全面6s推进目视化管理课程
全面6s推进与目视化管理课程
课程背景
6s管理是推行全面质量和安全管理的基础,是全世界制造型企业通用的管理语言,是日本工业企业崛起重要的法宝。也是企业有效降低管理成本、改善现场、提升效率、美化环境、提升士气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6s管理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国企业就开始逐步逐步引进5s这一先进管理工具,并创造出了6s、7s等,有不少企业因为领悟的6s的精髓,坚持不懈推进,无论是工厂安全、产品品质或制作效率都得到的全面的提升,最重要的是提升了员工的自我修养。也有不少企业借助推进5s管理而摆脱经营困境,并逐渐树立品牌。
然而,有相当多的企业都知道了6s这个概念,但是推进过程停滞不前,效果不佳或很难得到维持。走进现场,到处都可以看到工具凌乱摆放,机器设备布局混乱,原材料、半成品、在制品、成品、不良品、辅材摆放杂乱无章,定位定置管理差,工人衣着不整,士气低落,不良、浪费现象随处可见。究其原因,可能包括了企业对6s管理的认识不够、员工对6s理解不深而参与度不够、对6s理解存在误区、缺少可以借鉴和效仿的案例……
本课程将结合企业在推进6s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讲述一个正确、科学地推进6s工作的方法和步骤,以及在推进6s管理工作中的技巧。同时将讲解大量的案例,引导学员深刻理解6s的核心精髓,并指导学员如何进行变革,如何突破变革的阻力,如何避免6s工作流于形式或半途而废。同时管理人员在本次培训中还将掌握如何让一线员工积极参与6s管理,如何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6s推行体系,如何及时发现6s推行过程中的问题、并积极找到解决措施,如何实施目视化管理等。
课程目的
1.理解6s的真正意义与作用,了解推行6s的重要性
2.掌握6s推进中的各个步骤的关键要领及具体实施方法
3.了解6s与品质、效率、安全、士气的关系
4.掌握6s推进的技巧与缓解6s推进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方法
5.掌握目视管理的要求与应用技巧
6.了解促进员工参与的方法与手段
7.掌握6s固化标准化的方法,并能持续改善
8.熟悉6s推进常用工具的运用
授课方法:讲授实例、案例分析研讨、经验分享、实作练习
授课对象:企业高层管、厂长、生产或仓储经理、6s专员或主管、车间主任及、各部门相关的负责人及管理人员、一线员工等(特别说明:要针对培训对象适当调整教材,管理人员和一线员工要区别培训)
课程大纲
1.现场管理及6s概述
1)什么是现场管理以及为什么需要现场管理
2)现代企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3)6s在管理系统中的作用
4)作为普通员工,6s工作给我工作带来的帮助以及实际工作中我们面临的问题
5)实施6s的其它作用和必要性
6)正确理解和看待6s
2.6s的概念与要点(重点案例研讨)
1)6s的起源
2)整理的概念及推进执行的具体要求,范例讲授(要与不要的判断标准、明确场所的基准、废弃处理的原则等)
3)整顿的概念及推进执行的具体要求(特别讲解三定的概念、原则和作用,整顿的三要素),范例讲授
4)清扫的概念及推进执行的具体要求,范例讲授
5)清洁的概念及推进执行的具体要求,范例讲授
6)典型的6s改善案例详解,范例讲授
7)素养的概念与行为化管理(良好的职业素养应包括的内容)
8)安全(6s)简述(安全管理的必要性,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如何从要我安全、我要安全、我懂安全到我会安全的转变,安全意识等)
3.6s实施的常用工具与实施技巧
1)红牌作战法
2)定置管理法
3)定点拍照法与实施要领
4)形迹管理法
5)实际操作案例介绍
4.6s巡查与整改
1)6s巡查标准的制定
2)6s巡查组织的建立、职责及具体要求
3)6s巡查的展开
4)巡查结果的整理公布
5)问题改善与追踪
5.6s项目在公司推行步骤及要点
1)6s推行组织与职责
2)如何策划推行6s活动
3)如何让员工积极参与6s管理(激励、活动、制度、宣传等)
4)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对策
5)领导是坚持的核心
6.目视化管理简介
1)目视化管理的作用
2)目视化管理的重点与要点
3)目视化管理实施的方法
4)目视化管理的常用工具
第2篇 某供电公司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推进方案
一、工作目标以国家电网公司《供电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规范》和《供电企业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为依据,以提高员工安全风险意识和辨识防范能力为根本,以防止人身事故和人员责任事故为重点,立足基层班组、一线员工和作业现场,全面开展供电企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与评估工作,有效提升企业安全基础管理水平,促进公司安全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二、2010年工作推进计划安全风险管理主要任务是推进作业安全风险识别和风险控制工作,计划分“宣传发动、学习准备、组织实施、总结交流”四个阶段实施。
2.1 “宣传发动”阶段工作内容:( 月 日-- 月 日)
2.1.1 公司、所属各二级单位分别成立安全风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和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组。其人员组成和职责分工按(指导意见)要求落实。
2.1.2 制定、下发供电公司安全风险管理实施方案、工作计划。购置下发国网公司《辨识手册》、《评估规范》等相关培训学习资料。
2.1.3 召开公司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实施动员大会(电视电话会议),全面启动公司安全风险管理工作。
2.1.4 各单位编制、上报安全风险管理实施方案、工作计划。
2.2“学习准备”阶段工作内容:( 月 日-- 月日) 2.2.1 组织参加省公司培训、请专家讲课、网上下载培训讲座、结合安全日活动分析典型案例、组织开展专业班组作业实训、自学等多种手段开展风险教育培训。培训重点工作是分层次集中时间开展《评估规范》及《辨识手册》宣贯和培训,促进各级人员掌握风险辨识内容、辨识要点和控制措施,增强全员风险意识和风险辨识控制能力。
2.2.2 应用安规考试系统进行培训。每月按照10%比例随机抽考相关人员,并对抽考结果进行考核,强化班组人员的安全风险意识和作业技能。
2.3“组织实施”阶段工作内容:( 月 日-- 月日) 2.3.1 各单位全面开展风险识别,建立完成“设备与环境风险库”、“岗位风险库”和“典型作业风险辨识范本库”。
2.3.2 各单位至少选择2-3个作业项目试点开展作业风险控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当形式,实施作业安全风险的企业、工区、班组三级分析控制。结合现场作业项目编制现场标准化安全监督检查表和《作业安全风险分析与控制措施表》
2.3.3 各级安全监督人员应按照分级监督控制要求,依据《标准化安全监督检查表》,监督检查作业现场并做好记录,对违章情况录入“岗位风险库”。
2.3.4 组织开展一次岗位安全风险分析,对风险较大的人员,针对性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对不适合在该岗位工作的人员,特别是不适合担任班组长、工作负责人的人员及时进行调整。
2.4“总结交流”阶段工作内容:( 月 日-- 月日)
2.4.1 对各单位开展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情况进行调研,评价、考核各单位风险管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各单位的工作经验,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优化和细化安全风险管理。
2.4.2 召开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现场推进会,总结推广安全风险管理的工作经验。
三、实施要点
3.1工作组织及主要职责
3.1.1 各级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是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牵头部门,各级调度、生技、营销、农电、基建、人资等部门是本专业领域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部门。
3.1.2 成立安全风险管理工作领导组。由企业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安监、生技、农电、基建、调度、营销、人资等相关部门及生产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其主要职责是:(1)部署开展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控制质量、进度和结果;(2)审定安全风险管理实施方案、工作计划;(3)保证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人力和物力投入;(4)审定公司安全风险评估报告;(5)布置风险控制对策、风险处理措施;(6)评价、考核各单位风险管理开展情况。
3.1.3 成立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组。由企业分管生产副职任组长,相关副总师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及专责人为成员。其主要职责是:(1)制度安全风险管理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2)检查制度安全风险管理工作;(3)完善安全风险工作规范、方法;(4)开展安全风险管理知识和应用方法的培训;(5)审核各生产单位的安全风险上报资料;(6)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工作;(7)制定安全风险控制对策及处理措施;(8)总结、改进安全风险管理工作。
3.1.4 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组下设调度、信通、变电、线路、配电和安全管理6个专业组。其中:调度、信通、变电、线路、配电专业组的主要职责是:(1)审核各专业作业活动的风险分析结果;(2)开展各专业作业活动的风险评估工作;(3)计算各专业的作业活动风险度、固有风险度;(4)编制评估报告,分析薄弱环节和变化趋势,提出处理措施。安全管理评估组的主要职责是:(1)组织开展人员素质、安全综合管理部分的风险评估工作;(2)计算人员素质风险度、安全管理风险度;(3)编制评估报告,分析薄弱环节和变化趋势,提出处理措施。
3.1.5 各输、变、配电生产单位及各供电单位成立相应组织,其主要职责是:(1)组织开展本单位安全风险管理工作;(2)开展安全风险教育培训工作;(3)开展作业活动安全风险分析工作;(4)编制相关规范;(5)开展静态危险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工作;(6)负责本单位安全风险信息的统计、管理;(7)编制本单位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3.2 风险管理实施要点企业安全风险管理主要有五个基本环节,即教育培训、风险识别、风险控制、风险评估、持续改进。各单位应结合实际编制安全风险管理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明确相关部门、班组的工作内容、职责和要求,并逐步实施。
3.2.1 教育培训 ________ 分层组织安全风险管理培训。公司对各单位管理人员培训,主要内容包括风险管理的有关基础理论、风险管理流程及方法、作业现场风险辨识控制方法;各单位对班组人员培训,主要内容包括风险管理的有关基础理论、《评估规范》及《辨识手册》相关专业内容,作业现场风险辨识控制方法。 ________ 应用安规考试系统进行培训。待省公司完成“安规”网上考试系统题库更新后,每月按照10%比例随机抽考相关人员,并对抽考结果进行考核,强化班组人员的安全风险意识和作业技能。 ________ 分析典型事故案例进行培训。结合安全日活动,由班组人员讲述、分析典型事故案例,班组长、安全员进行点评;在学习基础上分析查找事故案例中存在的行为性、装置性、管理性违章现象,开展对照检查,并制定整改措施。 ________ 组织开展专业班组作业实训。有针对性地选择作业项目,根据《辨识手册》编制评价标准,开展作业实训活动;实训中,对每一名培训人员进行评价,开展示范演练,对不合格人员再次开展培训,确保每位员工掌握岗位需要的作业技能。专业班组可选择一些典型作业,由工作负责人从设备与环境风险数据库、典型作业项目风险辨识范本中提取与本次作业相关的风险内容,组织作业人员开展风险分析,促使员工快速、有效地掌握辨识风险、控制风险的方法。
3.2.2 风险识别 ________ 风险识别是依据《评估规范》和《辨识手册》,针对设备与环境、人员素质和安全生产综合管理、现场管理进行风险辨识,为风险控制提供基础数据。 ________ 开展设备与环境的静态风险识别,建立完善“设备与环境风险库”。输电设备风险库按照每条线路分别建立,变电设备风险库以变电站为单位、分专业(如变电运行专业、变电一次设备检修专业、变电二次设备检修专业)分别建立,工器机具、防护设施按照存放场所分别建立;表格横向包括“识别项目、识别内容、危险因素、控制措施、消除情况、工区确认”等栏目,纵向由《评估规范》相关条款构成。实施设备与环境静态风险识别按照首次全面识别和日常动态识别的方式开展。首次全面识别由工区组织、班组参与,依据《评估规范》相关条款识别、制定典型控制措施;日常动态识别由班组自行组织,结合运行、检修日常工作及春、秋季安全大检查等形式开展。 ________ 开展人员素质及现场管理的风险识别,建立专业班组人员“岗位风险库”。“岗位风险库”以专业岗位为类别、班组人员为名称建立;表格横向包括“识别项目、识别内容、危险因素、控制措施、消除情况、工区确认”等栏目,纵向包括“安全教育培训、知识技能、生理素质、心理素质、违章情况”等栏目。实施人员素质及现场管理的风险识别按照首次全面识别、周期识别和日常动态识别的方式开展。首次全面识别由公司组织,各单位、班组参与,依据《评估规范》相关条款,全员识别人员素质情况;周期识别主要是通过班组长、工作负责人安全能力评估等方式开展;日常动态识别主要是通过考试考核、现场稽查、监督查评等方式开展。 ________ 对“设备与环境风险库”和“岗位风险库”要进行动态维护。对已消除的风险,由班组及时填写消除情况,经工区确认后予以消除,不能消除的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逐级上报。
3.2.3 风险控制 ________ 作业风险控制的主要内容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实施作业安全风险控制,主要开展三个方面工作:构建作业全过程的安全控制机制、实施作业风险分析与控制、开展标准化安全监督检查和反违章工作。 ________ 作业风险控制应在辨识作业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及其导致的风险,分层次采用施工计划书(“三措一案”)、作业指导书、工作票等方法进行作业控制,形成作业全过程的安全开展机制,从而预知危害、控制风险,实现作业安全。 ________ 建立典型作业风险辨识范本库。梳理各专业典型作业,结合《辨识手册》和《评估规范》进行编制。作业辨识范本采取表格形式,横向包括辨识项目、辨识内容和典型控制措施,纵向包括公共部分和作业部分。公共部分主要辨识人员素质、作业组织、工期因素、气象条件等方面存在的危害因素,制定典型控制措施。作业部分主要以作业流程为主线,辨识作业中各流程存在的危害因素,制定典型开展措施。 ________ 编制现场标准化监督检查表。主要是针对作业现场管理及各种事故控制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检查表横向包括监督项目、重点监督内容和监督记录,纵向内容从《评估规范》和《辨识手册》中选取。开展标准化监督检查,应制定分级监督控制规定,明确各级应到位监督控制的作业,提高现场作业风险在控能力。 ________ 公司、各单位、班组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当形式,实施作业安全风险的三级分析控制。
(1)公司规范和加强检修计划控制及风险分析。重点明确月度检修项目、时间、工期,并针对月度检修计划中安排的多单位大型联合作业、有重大风险的作业、外界环境和条件发生重大变化等,分析作业安全风险,编制施工计划书,发布作业风险预报,提出风险控制要求。
(2)各单位应认真做好月度检修计划和临时作业的安全风险分析。细化企业层面的施工计划书,制定风险控制具体措施;对本单位多班组交叉作业、特殊作业等有较大风险的工作,编制工区层面的施工计划书,制定风险控制具体措施。
(3)班组应做好作业层面的风险分析控制。班组长或工作负责人至少在工作前一天,根据本次作业任务选取对应的典型作业风险辨识范本,逐项对照进行辨识。对可能存在的静态风险,调用相应的风险库查找危险因素;对风险库未形成或某项静态风险是否存在不清楚时,可通过现场勘察等手段进行辨识;对施工计划书中预报的风险,必须在风险辨识时予以应用。对辨识出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对照典型作业风险辨识范本中的典型控制措施、施工计划书中的相应风险的控制措施,制定现场执行的简便易行的控制措施,同时对措施逐项明确责任人和控制时段,分析结果形成《作业安全风险分析与控制措施表》。根据《作业安全风险分析与控制措施表》中控制时段要求,各责任人必须完成准备阶段的控制措施。编写标准化作业卡时,将《作业安全风险分析与与控制措施表》的作业阶段的风险分析与控制措施,取代标准化作业卡的“危险点分析”和“安全措施”栏。 ________ 企业各级安全监督人员应按照分级监督控制要求,依据《标准化安全监督检查表》,监督检查作业现场并做好记录,对违章情况录入“岗位风险库”。企业每年应组织开展一次岗位安全风险分析,对风险较大的人员,针对性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对不适合在该岗位工作的人员,特别是不适合担任班组长、工作负责人的人员应及时进行调整。 ________ 各单位可针对不同的专业特点,按照简便、实用、有效原则,优化现场作业风险控制的方式、方法。如:配电设备检修作业,因配网具有相对复杂、变化相对较快、人员素质相对较低、应急抢险频繁等特点,采用风险识别、建立风险库难以做到全面、准确以及符合实际,可重点采取现场勘察的方式预测风险、“工作票+其他风险控制卡”的形式控制风险。变电运行操作的风险控制,可采取“倒闸操作票+其他风险提示”的形式,通过严格、规范执行倒闸操作票、控制误操作风险,通过其他风险提示、控制触电及高坠等风险。
3.2.4 风险评估 ________ 安全风险评估是对企业整体或局部的安全风险程度作定量或定性的估测,评价风险等级,确定可接受的风险等级标准,为持续改进提供科学依据。安全风险评估分为全面评估和专项评估。 ________ 企业安全风险评估是从生产环境、机具与防护、人员素质、现场管理、安全生产综合管理等方面,全面评估供电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安全管理和安全控制状况,客观评价企业安全风险程度,有效控制人身伤亡、设备损坏、供电中断等事故风险。评估依据是《供电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规范》。(1)各单位、班组对所属生产设备、设施、环境、工器具等方面的静态安全风险开展全面识别;对作业风险运用风险分析、标准化作业、风险控制卡等手段进行有效控制。(2)公司组织对各单位、班组的人员素质和安全管理开展识别,对作业现场进行监督查评,建立风险管理数据库,为公司风险评估提供基础资料。(3)公司组织对各单位安全生产条件、安全管理等方面的风险开展评估,并给出确定风险等级的评估报告。 ________ 安全风险专项评估一般是针对企业防人身伤亡、防人为责任事故,或针对管理明显滞后、事故频发的单位,依据《供电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规范》,适时开展某一方面或全面的风险评估。专项评估可结合传统的安全检查方法进行。
3.2.5 持续改进 ________ 建立风险预警监测制度。确定能监测企业安全生产全面状况的风险预警指标,设立不同等级的预警值。监测风险预警指标接近预警值时,发出风险告警,进入相应的预警状态;当监测风险降至可接受的程度时,解除预警状态。 _______ 强化风险干预对策措施。可采取专项整改、停工整顿、通报、考核及责任追究等手段进干预,建立风险干预组织体系,分层分级、定人定期落实整改。 ________ 实施风险管理信息化。建设统一的风险管理信息平台,完善风险分析控制、标准体系完善、风险库动态维护以及档案管理、查询等手段,促进风险管理的信息化、标准化、规范化,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管理效率。
第3篇 安阳钢铁tnpm管理推进案例
安阳钢铁tnpm管理推进背景
安阳钢铁股份公司第二炼钢厂现拥有两座600t混铁炉,三座25t氧气顶吹转炉,3台120×120mm小方坯连铸机,一台1050×1050mm板坯连铸机,30部生产用天车。原年设计生产能力35万吨,现通过不断的技术改造,产量已达220万吨。2004年以来,该厂以全面推行tnpm设备管理模式为契机,更新思想观念,创新管理模式,规范职工行为,强化过程落实,深挖设备管理和节能降耗潜力,促进了设备管理向精细化、规范化管理和目标型管理的进一步转变,在确保设备高效、稳定运行,生产科学、稳定、快速、均衡发展的同时,降低了设备费用和能源消耗。
安阳钢铁tnpm管理推进成效
(1)员工素养提升及团队建立成效
人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充分发挥人在设备管理中的主导作用,是我们搞好设备管理工作的根本。
)员工素养提高
在大量的劳动实践中,职工的意识心态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变化,职工行为向自主主动型转变,职工的工作习惯、工作作风、精神面貌和素养有了极大的提高,工作中通过与设备的零距离接触、不断发现问题、创造性的解决问题,”意识变则心态变、心态变则行为变“,这种心智模式的变化,又进一步促进了设备管理水平的提高。
)打造了一支技术精湛、作风过硬的设备管理和维修队伍
通过上技术课、开展技术比武、维修行为规范化、实行绩效考核等办法,不断提高设备管理人员和设备维修人员的工作能力;通过制定”点检作业规范“、”维护作业规范“、”检修作业规范“、”润滑作业规范“等,规范专业点检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专业维修人员的点检和维护模式,提高了设备管理和维护质量;通过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奖优罚劣、考核到位,提高了设备管理和维修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工作积极性。
(2)管理创新成效
)创新管理
连铸一车间和天车车间作为tnpm管理模式首批试点单位,先后创出了”三结合点检法“、”五定润滑法“、”链式循环检修法“、”四到位准备法“、”看板维护法“和”烫火炉原则“等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设备管理维护办法,规范了职工作业行为,做到了动态预防性维修,极大提高了设备完全有效生产率,减少了备件消耗,设备最高完全有效生产率达到99.1%,计划检修率达到100%,实现连续7个月无设备运行故障。
)预知预控管理
在设备的日常管理工作中,我们坚持预防维护和可靠性维修的设备管理特点,以可靠性维修为中心,对设备的运行、维护、检修和技术改造进行统筹、设计、指导和控制,坚持预防与预知相结合的设备维护管理办法,建立健全主要设备运行档案,逐步掌握关键设备的劣化规律,指导设备日常维修工作的开展,加大岗检、巡检、专职点检和专业专检力度,采取专业、专职点检与岗位点检相结合、巡检与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方式,提高点检的质量和效果,严格落实检修计划,显着降低了设备突发性事故的发生率,确保了设备的高效、精益运行,有力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同时,可靠稳定的设备运行,也促进了设备费用的进一步降低,全厂设备运行费由2004年的29.78元/吨钢,降到了2005年的21.37元/吨钢,降低幅度达28.24%.
)精细管理
在能源管理上,对工业用水耗用新水、混合煤气使用、合理用电等加强管理,制定出《工业用水管理办法和考核细则》、《生产煤气使用情况分析及管理规定》、《用电管理规定》等一系列相关管理制度,引导职工从点滴做起,形成能源节约的习惯和素养,从而有效地减少了能源的浪费和损失,实现了能源消耗的大幅度降低。比如在设备日常管理维护中,改变以往每周四都要进行全停检修的固有模式,加强设备动态管理,精心周密计划,利用生产间隙和一切时机,化整为零,分项检修,既保证了设备的高效、稳定运行,降低了设备事故,又为生产赢得了宝贵的时间,2005年比2004年减少停产维修时间72小时8分钟,降低率达到30.67%,为增产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设备大中修管理上,为了节约有限的检修资金,改变原来大拆大换的做法,大量使用修复件,大量利用旧备件,加大内部承包力度,2005年的2#转炉检修,主减速机齿轮利用旧件,悬挂减速机更换损坏件,托圈使用修复件,活动烟罩利旧,厂内部承担氧枪系统、散装料系统、整个电气和仪表项目检修任务和除尘设备的清洗工作,2005年2#转炉实际中修费用169万元,与2004年相比减少54万元,降低率达到24.22%.2#方坯连铸机检修过程中,中包车、移钢车采用修复件,大包车、切后辊道、推钢机改为日常维修,厂内部承担大包车、中包车、液压站、切割枪、辊道、移钢机和全部电器仪表检修任务,实际检修费用195万元,与2004年相比减少40万元,降低率达到17.02%.2006年3#机强化日常维修,实行单件更换,取消大修,可节约大修费210万元。
在备件管理中,加强备件计划管理,坚持计划性、可控性、超前性和准确性的管理特点,以少报勤报为原则,确保备件计划命中率,防止因改造造成备件的浪费损失;坚持备件交旧换新制度,降低备件消耗和流失;实行备件库存资金分片包干制度,按专业和类别将库存资金、消耗分解包干到人,与奖金挂勾,降低了备件库存;充分发挥自加工能力,能自己加工的备件决不外委。强化备件修复力度,能修复的决不报新,能内部修复的决不外委,降低了备件消耗。
)目标管理
按照tnpm目标管理原则和全体人员参与为基础的理念,将设备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车间、工段、班组和个人,逐级包保,落实到位,考核到人,使目标管理成为调动每一位职工挖掘设备潜力、降低运行费用的动力。例如,在方坯连铸机设备管理上,从2005年初开始,就将三台方坯铸机的设备运行费用细化分解,做到人人头上有指标,人人关注消耗,并制定了详细有效的费用控制方案,与个人奖金挂钩考核。坚持日核算、旬分析、月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个方坯车间瞄准目标,以推行tnpm管理为依托,创新设备管理办法,积极适应”三炉对三机“生产组织模式的变化,积极应用新技术,改造优化设备,努力降低备件消耗,取得了显着的成绩,不仅显着提高了设备生产率和设备完好运行率,而且实现了铸坯产量新突破,2005年三台方坯共生产铸坯199.06万吨,较2004年增产30万吨,2006年上半年生产铸坯107.99万吨,比2005年同期增钢15.26万吨;实现了方坯中间包包龄新突破,最高包龄达到236炉;实现了方坯铸机平均拉速新突破,最高拉速达到4.2m/min,其中3#方坯铸机2006年8月份拉钢6.78万吨,达到单流年生产钢超20万吨水平,为120×120mm2断面小方坯国内生产最高水平。
(3)设备技术更新改造成效
始终坚持”逢修必改“和”投资少,见效快“的原则,把有限的资金运用到设备技术更新改造上,不断提高设备性能,不断降低设备费用。在
方坯连铸机上,方坯刚性引锭杆、拉矫机、振动变频改造的逐步实施,大大降低了备件消耗。在方坯切割辊道应用水冷辊道,拉矫机和振动减速机应用水冷减速机,优化拉矫辊辊面材质,电机应用h级绝缘耐高温电机,延长了备件使用寿命。对三个方坯液压站进行改造,实现了备件统一,降低了液压备件消耗。2#方坯连铸机改用定径水口,实现了机件的零消耗。1#机和2#铸机中间包包型统一,既满足了生产工艺要求,同时又达到了降低中间包消耗的目的。该厂自主研发的小方坯定重切割技术,属国内独创,居行业领先水平,年创经济效益700余万元。
领会tnpm精髓,找问题根源,变心智模式,持续改进,发挥设备在节能降耗上的作用。在工业水回收方面:一是重新敷设各种新管道,对一次性使用后外排进行全部回收;二是对各个泵房水池加高,完善低水位报警,有效地解决了水外流造成的浪费。三是进行方坯浊循环水改造,实现全封闭循环。通过系统深层挖掘节水潜力,在钢产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工业新水消耗不断降低,消耗指标不断取得历史新突破。新水消耗由2004年平均810m3/h,逐步降低到目前的120 m3/h,降幅达到690 m3/h,降低率高达85.19%.吨钢新水消耗由2004年的3.34 m3,大幅降低到目前的0.45 m3.工业新水消耗实现了从”增钢增水“、”增钢不增水“到”增钢减水“的历史新跨越。依靠全面规范化设备管理的有力支撑,该厂的工序能耗持续降低,从2005年初的41公斤标煤,降到了目前的36.16公斤标煤。成功走出了一条低能耗、高产出的工业发展新路子,向落实循环经济的发展要求迈出了坚实一步,使科学发展观和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在该厂得到进一步发展和体现
由于深刻领会tnpm精髓,结合该厂实际,坚持以上这些有效的措施和思路,设备管理水平稳定提高,大幅度降低了设备事故率,减少了检修时间,全面提升了设备的综合效率和完全有效生产率,在降低设备运行费用和能源消耗取得较好成绩的同时,生产能力大幅攀升,2006年8月份实际生产量达到了设计能力的6.9倍。
69位用户关注
48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