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管理制度是医院运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确保急诊服务的高效、有序进行,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医疗质量。这一制度涵盖了人员管理、流程管理、设备管理、应急处理等多个方面。
1. 人员管理:包括医生、护士、技师等工作人员的职责划分、培训教育、工作时间安排、绩效考核等。
2. 流程管理:涉及患者的接诊、诊断、治疗、转诊等环节,确保流程标准化、规范化。
3. 设备管理:保证急救设备的完好性,定期维护、检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迅速投入使用。
4. 应急处理:制定各类突发情况的应急预案,如大规模灾害、传染病暴发等,提升应对能力。
5. 质量控制:实施持续的质量监控和改进机制,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和有效性。
6. 沟通协调:建立内外部沟通机制,与院内其他科室、外部急救机构保持紧密合作。
急诊科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救治效率。良好的管理制度可以:
1. 提升救治速度:通过明确的职责分工和流程规范,减少救治延误,提高抢救成功率。
2. 保障医疗质量:通过质量控制和持续改进,防止医疗错误,提高医疗服务满意度。
3. 确保安全:应急预案的建立和实施,能有效应对突发事件,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4. 提高效率: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运营成本,提升急诊科的整体运行效率。
1. 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每个岗位都应有明确的工作指南,包括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
2. 定期培训:对员工进行定期的技能和理论培训,提升其专业素质和应急处理能力。
3. 实施绩效考核:通过公正、公平的考核机制,激励员工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4. 强化设备管理:设立专门的设备管理员,定期检查设备,及时维修保养。
5.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患者信息、医疗资源的实时共享,提高协同效率。
6. 定期评审和更新制度:根据实际情况和反馈,不断调整和完善管理制度,确保其适应性和有效性。
急诊科管理制度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员参与、持续优化,以实现最佳的医疗效果和服务体验。
第1篇 五一医院急诊科观察室管理制度
第五医院急诊科观察室管理制度
一.观察室管理与病房管理要求基本相同。
二.观察病人留观时间一般不超过3天。
三.留观中发现可疑传染病,须做好床边隔离,标志明确,并报告卫生防疫部门。
四.留观病人的药品分别存放,标明床号、姓名,待离开观察室时交还本人。
五.需住院的病人做好交接班工作,床单位做好终末消毒。
六.留观病历保留3个月。
第2篇 医院急诊科分诊管理制度
医院急诊科分诊管理制度
一.分诊要求迅速、准确。所有急诊病人均要详细登记,包括病人姓名、年龄、性别、科别、初步诊断、就诊日期等。
二.急诊病人分诊前应详细询问病史,做好诊前处理,监测生命体征,包括止血等;分诊后迅速通知有关科室医生及时救治。
三.分清就诊病人轻、重、缓、急情况。急重症病人应首先进入抢救室,并通知有关医生、护士进行抢救。交通伤、事故伤涉及法律纠纷的应及时通知保卫部门和交警参与处理。
四.保证绿色通道的畅通,维持就诊秩序。
五.遇有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者应隔离就诊,挂号、收费、配药等手续由医护人员或陪送人员办理。
第3篇 五一医院急诊科抢救室管理制度
第五医院急诊科抢救室管理制度
一.根据抢救需要合理安排护士,保证抢救工作正常运转。
二.抢救器械与药品应严格管理。值班人员应熟悉各类器械、药品性能及使用方法,定期检查,及时补充,并随时处于应急状态。
三.遇有大批外伤或中毒病人应立即向领导汇报,并积极组织抢救。
四.抢救工作结束后,抢救室应彻底清扫、消毒。
五.做好登记及抢救记录,保存有关资料。对疑难病例及时讨论分析,提出对策。
第4篇 八一医院急诊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第一医院急诊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医护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各项消毒隔离措施,无菌操作前衣帽整齐,戴口罩并洗手。
2、医护人员如有特殊感染不得进入治疗室或进行无菌操作。
3、进入人体组织或器官的医疗器械必须灭菌,注射器、输液器应一人一针一管,用后按要求统一回收无害化处理。
4、凡疑为特殊感染敷料、废弃物及一次性无菌手套、棉签等医用垃圾应装入黄色垃圾袋内封闭,医院统一回收无害化处理。
5、治疗室每日用空气消毒机或紫外线灯进行消毒,每月空气培养一次,拖布专用并有标志,每日擦拭地面;冰箱每周除霜一次,不得存放私人物品。
6、治疗车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止血带一人一用,用后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晾干备用。
7、地面及床头桌湿式擦拭,并湿式扫床,一桌一布,一床一套,用后用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拖布标记明确,清洗后悬挂晾干。
8、碘伏、酒精注明日期和时间,每周更换两次,容器每周灭菌两次。
9、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开放置,并有明显标志和日期,有效期为一周,开启的无菌包有效期为4小时,已抽取的药液有效期为2小时。
10、医护人员应了解消毒剂的性能及作用、有效浓度及作用时间,配制方法,使用中的消毒液应保持有效浓度,定期更换及监测。
11、呼吸机管路应专人专用,使用中的管路定期更换,按规定进行消毒处理。
12、雾化药杯及口服药杯做到一用一消毒,用毕应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清洗后擦干备用。
13、氧气管专用,使用中的氧气湿化瓶每日更换无菌水,用毕终末消毒,干燥备用。
14、体温表做到一用一消毒,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后干燥备用。
15、血压计及听诊器用75%酒精擦拭,袖带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清洗晾干后备用。如被血液及体液污染应随时清洗消毒。
16、床单位终末消毒:①清理床头桌及壁柜,并用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床头桌、床头档及壁柜。②臭氧(或三氧机)消毒床垫及被褥。③各种仪器用75%酒精擦拭并保持其备用状态。
第5篇 急诊科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一、急诊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实行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与急诊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两级管理,医务部、护理部、医院感染科等职能部门对急诊科有实时监管职责。
二、急诊质量管理
(一)建立健全急诊质量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医疗质量为核心的质量管理制度。
(二)强化质量意识,定期开展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的分析、评价,保证质量持续改进。
(三)科室成立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科主任任组长,为科室质量与安全第一责任人。
(四)按照急诊质量与安全管理要求,每月召开一次急诊质量与安全会议,对存在问题进行总结整改;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的急诊质量检查、评价,并通报全科。对急诊质量存在的突出问题,要及时调查、处理,制定整改方案,认真落实,持续改进。
(五)提高急诊病历及记录单的书写质量,保证急诊记录的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整洁性和一致性。
(六)对住院医师按照医院要求,做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对进修医师、轮转医师和新上岗医师,必须进行岗前教育和培训,重点是医德医风、规章制度、操作规范和流程等。
三、医疗安全管理
(一)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医疗安全教育,牢固树立安全意识。
(二)按照急诊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安排患者的急诊就诊工作。
(三)充分做好抢救前准备,严格检查各种急诊器械设备,确保抢救设备完好和抢救药品齐全。
(四)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定期检查实施情况,防止差错事故。
(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急诊期间所用药物及输液要做到“三查七对”,对药品名称、剂量、配制日期、用法、给药途经等须经两人查对,特别要注意易混淆的药物。用过的安瓿等物品应保留到患者出手术室后丢弃,以备复查。
(六)新技术的开展和新方法的使用,应按照医院新技术准入及管理制度进行管理,经医院批准后实施。
(七)严格执行值班、交接班制度,坚持岗位交班、病情不稳定时一律不准交班。交班内容应包括患者情况、急诊经过,特殊用药、输液等。
(八)各种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应及时按照医院要求上报,必要时应进行全科讨论,认真整改落实。
第6篇 医院科室临床医师轮派急诊科工作管理规定
医院相关科室临床医师轮派急诊科工作管理规定
为规范并提高我院临床医师急诊急救工作能力及业务水平,根据《zz大学附属医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条件的通知》(中大人事〔2008〕17号)及《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细则》规定,结合我院《关于相关科室人员轮派到急诊科工作的规定》(附一人〔2006〕5号)等文件执行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规定。
一、院本部轮派临床医师到急诊科工作的相关科室范围:
1、内科(内科系统):
血液内科、消化内科、呼吸内科、micu、肾内科、风湿内科、内分泌内科、心内科、心介科、高血压血管病科、心血管康复中心、ccu、特诊内科等。
2、外科(外科系统):
胃肠胰外科、血管甲状腺外科(含乳腺外科)、肝胆外科、神经外科(含神经外科icu)、烧伤外科、泌尿外科、小儿外科、整形修复外科、胸外科、微创外科、sicu、心脏外科(含心脏外科icu)、小儿心脏外科、器官移植科、骨科-显微外科医学部下设的各专科及特诊外科等。
3、儿科(儿科系统):
儿科一专科、儿科二专科、儿科三专科(新生儿)、心脏儿科、picu。
4、神经科:神经一科、神经二科(脑血管)、神经功能科、nicu。
二、轮派时间及人员范围:
1、申报医疗和教学系列职务人员;
2、申报晋升或聘任中级职称的人员,在来院工作后必须到急诊科工作6个月;
3、申报晋升和聘任副高级职称人员或45岁以下(含45岁)申报晋升和聘任正高职称人员,在任现职期间内必须到急诊科工作3个月。
三、关于审批程序和各部门职责分工的几点说明:
㈠ 各相关科室应有计划地安排相关人员轮派到急诊科工作;
㈡ 申报中级职称并且参加住院医师培训的人员,由继续教育科将轮派急诊工作时间纳入住院医师培训计划,原则上普通专科每培训一年轮派急诊1个月、亚专科轮派急诊3个月,剩余时间在晋升前补足。
㈢ 申报职称时,须提供医务部门出具的医疗工作量考核表(附急诊科排班表)。
㈣ 申报副高及正高职称人员,在任现职期间参加外派院区工作半年及以上者,可免除轮派急诊科工作;申报中级职称人员,在任现职期间参加外派院区工作1年及以上者,可免除急诊科轮转。
㈤ 任现职期间参加对口支援基层医院、高干保健、义诊等外派工作连续工作时间5天及以上者,在申报晋升或聘任高级职称时,可将其外派工作时间纳入急诊工作量。
㈥ 教医研系列之间转评或转系列申报评审,须完成相应急诊科轮派工作后方可申报。
㈦ 以上各类人员没有轮派到急诊科工作或轮派时间不足的,不得申报晋升或聘任相应职称。
㈧ 院区相关科室范围由院区管委会参照本规定确定。
四、本规定由人事处负责解释。
五、本规定自发文之日起施行;如有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
第7篇 急诊科设施配置管理制度
急诊科设施配置及管理制度
一、目的
使科室的设施齐全,管理制度完善,责任到人,使之随时处于完好、备用状态,提高工作服从和医疗服务质量。
二、适用范围
急诊科室。
三、职责
(一).病区设施配置不完善的,科主任或企业管理长应及时向院领导及设备科报告申请。
(二).病区的设施管理责任到人,并有定期检查、登记、署名。
(三).企业管理长每周进行一次设施、器械的检查,企业管理每班背后盘点交接,发现题目及时请维修工补缀,发现遗掉,当班企业管理应立即向科主任、企业管理长报告,然后向院领导汇报。
(四).对陈腐、磨损的设施使用方便,必须报废的,科主任或企业管理长应向设备科申请报废、更新。
四、工作程序
(一).病区设施筹谋及配置,按国度规定的病区设施要求配置病区所需设施及器材。
(二).科主任、企业管理长负责搜集设施及器材使用信息,如需要增长的设施、器材,填写购购申请单,送医院领导审批。
(三).企业管理长负责对购买的设施及器材进行建账管理,并按病区及编号标识在精通的位置。
(四).企业管理长创立仪器使用登记本,当班人员负责使用后的清洁及维护,使该仪器处于备用状态。
(五).使用傍边发现毛病,及时汇报企业管理长或科主任,同时汇报器械维修工及设备科。
(六).每种器械、设施定人、按期、定所在、定数目经管,包管种种仪器、质料机能杰出。
(七).一切抢救器械、物品使用后,要及时清偿原处,清理补充,并保持清洁、整洁。
(八).病区的急救设施禁尽调用、外借,非急救设施原则上也禁尽调用,若其他科室要作长久的借用,也要有挂号,根尽以私家的名义借用。
(九).企业管理长每周周全查抄一次科室一切设施、东西,对珍贵仪器利用后应有记录。
53位用户关注
87位用户关注
70位用户关注
100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