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范文网 > 安全管理 > 管理制度 > 管理制度范文
栏目

从业人员健康培训管理制度3篇

更新时间:2024-05-09

从业人员健康培训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健康培训管理制度旨在确保企业员工的身体健康,提升其工作能力和效率,预防职业病的发生,并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该制度涵盖了从培训内容设计、实施到效果评估的全过程。

包括哪些方面

1. 健康知识教育:涵盖基本的卫生知识、疾病预防、急救技能等方面,使员工了解如何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应对突发健康状况。

2. 职业健康培训:针对具体工作岗位可能面临的健康风险,如噪音、辐射、化学物质暴露等,提供相应的防护知识和操作规程。

3. 心理健康辅导:关注员工的心理健康,提供压力管理、沟通技巧和团队建设活动,提升员工心理素质。

4. 定期体检:制定定期的健康检查计划,及时发现和处理健康问题。

5. 应急响应训练:模拟各种紧急情况,训练员工的应急反应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

6. 健康促进活动:组织健康讲座、体育比赛等活动,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重要性

从业人员健康培训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1. 提高工作效率:健康的员工更能全身心投入工作,提高生产效率。

2. 减少事故风险:通过培训,员工能更好地识别和避免工作中的健康风险,减少工伤事故。

3. 保障员工权益:遵守劳动法规,保护员工的身心健康,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

4. 促进企业文化:良好的健康氛围有助于构建积极、和谐的企业文化,增强员工归属感。

方案

1. 制定全面的培训计划:根据岗位需求和员工健康状况,制定年度健康培训计划,确保覆盖所有员工。

2. 建立专业师资队伍:聘请医疗专家、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士进行授课,保证培训的专业性。

3. 实施多元化培训方式:结合线上课程、实地操作、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提高员工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4. 定期评估与反馈:通过问卷调查、面谈等方式收集员工反馈,持续改进培训内容和方法。

5. 强化监督与考核:将健康培训纳入员工绩效考核,鼓励员工积极参与,确保培训效果。

6. 持续更新与优化:随着工作环境和员工需求的变化,定期更新培训内容,保持制度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通过上述措施,我们致力于打造一个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让每一位员工都能在工作中实现个人价值,同时享受健康快乐的生活。

从业人员健康培训管理制度范文

第1篇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和培训管理制度

1. 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每年应当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

2. 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3. 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和健康档案制度,对从业人员健康状况进行日常监督管理,保存对直接接触食品人员健康管理的相关记录。

4. 建立和保存对从业人员的卫生知识培训和食品质量安全知识培训记录,教育从业人员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学习并掌握从事食品工作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

第2篇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培训管理制度

(一)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1. 食品生产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不得超期使用健康证明。

2. 新参加工作的从业人员、实习工、实习学生必须取得健康证明后上岗,杜绝先上岗后查体的事情发生,同时进行相关培训。

3. 食品卫生管理人员负责组织本单位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工作,建立从业人员卫生档案,督促“五病”人员调离岗位,并对从业人健康状况进行日常监督管理。

4.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疾病的,不得参加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生产经营.

5. 当观察到以下症状时,应规定暂停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或采取特殊的防护措施:腹泻,手外伤、烫伤、皮肤湿疹、长疖子、咽喉疼痛、耳、眼、鼻溢液、发热、呕吐。

6. 食品从业人员应坚持做到“四勤”。即勤洗手、剪指甲、勤洗澡、理发、勤洗衣服、被褥、勤换工作服。禁止长发、长胡须、长指甲、戴手饰、涂指甲油、不穿洁净工作衣帽上岗和上岗期间抽烟、吃零食以及做与食品生产、加工、经营无关的事情。

7. 对食品从业人员实行德、能、勤、纪综合考核,具优者给予表扬或奖励:对综合考核成绩欠佳者进行批评教育使其改正;对不改者劝其离岗或规定依法解除劳动合同。

8. 应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和健康管理培训,并做好培训记录。

(二) 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1. 食品生产、经营、餐饮人员必须在接受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餐饮服务工作。

2. 认真制定培训计划,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定期组织管理人员、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知识、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的培训以及食品加工操作技能培训。

3. 餐饮服务食品人员的培训包括负责人、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和食品从业人员,初次培训时间分别不少于20、50、15课时。

4. 新参加工作人员包括实习工、实习生、必须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5. 培训方式以集中讲授与自学相结合,定期考核,不合格者离岗学习一周,待考试合格后再上岗。

6. 建立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档案,将培训时间、培训内容、考核结果记录归档,以备查验。

第3篇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

(一)健康管理制度

1.食品从业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不得超期使用健康证明。

2.新参加工作的从业人员、实习工、实习学生必须取得健康证明后上岗,杜绝先上岗后查

体的事情发生,同时进行相关培训。

3.食品卫生管理人员负责组织本单位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工作,建立从业人员卫生档案,督

促“五病”人员调离岗位,并对从业人健康状况进行日常监督管理。对从业人员健康情况进行记录并设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由专人负责保存并随时更新,保存期不得少于两年。

4.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疾病的,不得参加

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生产经营。

5.当观察到以下症状时,应规定暂停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或采取特殊的防护措施。腹

泻,手外伤、烫伤、皮肤湿疹、长疖子、咽喉疼痛、耳、眼、鼻溢液、发热、呕吐。

6.食品从业人员应坚持做到“四勤”。即勤洗手、剪指甲、勤洗澡、理发、勤洗衣服、被

褥、勤换工作服。禁止长发、长胡须、长指甲、戴手饰、涂指甲油、不穿洁净工作衣帽上岗和上岗期间抽烟、吃零食以及做与食品生产、加工、经营无关的事情。

7.对食品从业人员实行德、能、勤、纪综合考核,具优者给予表扬或奖励;对综合考核成

绩欠佳者进行批评教育使其改正;对不改者劝其离岗或规定依法解除劳动合同。

8.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和健康管理培训,并做好培训记录。

(二)培训管理制度

1.食品经营人员必须在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食品安全法实施

条例》等相关食品安全知识培训之后方可上岗;

2.食品经营人员的培训包括负责人、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和食品从业人员;

3.定期组织食品经营人员培训,制定培训计划,每季度组织培训一次,每次培训时间不得

少于30分钟,并做好相关培训记录;

4.培训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中

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北京市食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

5.新招收的食品经营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试后方可上岗;

6.建立从业人员培训档案,将培训时间、内容等记录归档。

《从业人员健康培训管理制度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相关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