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范文网 > 安全管理 > 管理制度 > 管理制度范文
栏目

粉尘爆炸管理制度8篇

更新时间:2024-05-09

粉尘爆炸管理制度

粉尘爆炸管理制度旨在规范企业生产环境中的粉尘管理,预防和控制潜在的粉尘爆炸风险,确保员工安全和生产稳定。本制度涵盖了粉尘的分类、储存、处理、清理、监测以及应急响应等多个方面。

包括哪些方面

1. 粉尘识别与分类:明确各类可燃粉尘的性质和爆炸风险,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2. 储存规定:设定安全储存条件,限制粉尘堆积,防止粉尘自燃或爆炸。

3. 工艺控制:对产生粉尘的生产过程进行监控,确保工艺设备的安全运行。

4. 清理规程:定期清理作业区域的粉尘,降低爆炸隐患。

5. 环境监测:设置粉尘浓度监测系统,实时掌握工作环境的安全状况。

6. 应急预案:制定详细的粉尘爆炸应急预案,提高事故应对能力。

7. 培训与教育:对员工进行粉尘爆炸知识培训,提升安全意识。

8. 检查与评估:定期进行粉尘爆炸风险评估,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

重要性

粉尘爆炸事故不仅可能导致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可能对企业声誉和运营稳定性造成严重影响。通过实施粉尘爆炸管理制度,企业可以有效降低此类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保障生产环境的安全,维护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方案

1. 建立粉尘管理团队,负责制度的执行和监督,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2. 引入先进的粉尘收集和处理设备,提高粉尘控制效率。

3. 制定详细的清洁计划,确保作业区域的粉尘浓度保持在安全水平。

4. 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防止因设备故障引发粉尘爆炸。

5. 开展定期的安全演练,提升员工应对粉尘爆炸的能力。

6. 对新入职员工进行粉尘爆炸安全培训,确保全员了解并遵守管理制度。

7. 定期评估和更新粉尘爆炸应急预案,确保其时效性和实用性。

粉尘爆炸管理制度的实施需要全体员工的参与和配合,通过共同努力,我们能够创建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保障企业稳定运行,实现持续改进和增长。

粉尘爆炸管理制度范文

第1篇 粉尘爆炸危险区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了加强公司作业场所粉尘爆炸危险区的安全管理,预防粉尘爆炸事故的发生,保障公司员工和财产的安全,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依据《严防企业粉尘爆炸五条规定》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作业场所粉尘爆炸危险区的粉尘防爆安全管理。

3.职责

3.1本制度由公司安全生产领导机构制定、修订、解释,安全主任审核,公司主要负责人核准、签发。

3.2公司主要负责人负责依规范要求设置粉尘作业场所,保证本制度规定的安全投入,以及组织粉尘火灾爆炸事故应急救援,并向政府部门如实报告事故。

3.3安全主任负责组织编写,并监督本制度的落实,指导粉尘车间火灾爆炸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

3.4车间主管负责落实本制度中相关的事故预防措施,及时处置粉尘火灾爆炸事故。

3.5公司生产部负责依本制度规定和引用的相关规范,正确安装粉尘车间设备,敷设电气线路等,对相关安全设施及时检修,对规定的相关检测项目实施检测。

3.6粉尘作业岗位人员应遵守本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和维护保养除尘设施设备,检查本岗位消防器材和安全标志,保证应急通道的畅通,报告事故隐患。

4.管理规定

4.1 粉尘爆炸危险区的划分

1)20区:铝制品机械加工粉尘释放存在连续级释放源,并同时存在粉尘爆炸性环境条件的区域。

包括:a.吸尘排风管道及除尘器内部  b.持续进行铝制品机械磨削、打磨、抛光加工设备内部的加工部位 c. 抛丸喷砂设备内部的抛丸喷砂加工部位。

2)21区:铝制品机械加工粉尘释放存在一级释放源,并同时存在粉尘爆炸性环境条件的区域。

包括:a. 持续进行铝制品机械磨削、打磨、抛光加工的作业区域 b. 除尘器的清灰口及清灰作业区域 c. 如果粉尘的扩散受到实体结构(墙壁等)的限制,它们的表面可作为该区域的边界。

3)22区:铝制品机械加工粉尘释放存在二级释放源,并同时存在粉尘爆炸性环境条件的区域。

包括:a.吸尘排风管道的清灰口及清灰作业区域 b.抛丸喷砂设备的清灰口及清灰作业区域  c.持续进行铝镁制品机械磨削、打磨、抛光加工设备加工部位的清灰口及清灰作业区域;d.铝镁制品抛光采用动力工具的手工作业的作业区域;e.如果粉尘的扩散受到实体结构(墙壁等)的限制,它们的表面可作为该区域的边界。

4.2粉尘防爆区的安全管理

1)抛光车间,应与其它建(构)筑物分离,其防火间距应符合gb50016的相关规定。应急疏散、救援通道应保持畅通。

2)抛光车间的电器线路采用镀锌钢管套管保护,在车间外安装空气开关和 漏电保护器,设备、电源开关应采用防爆防静电措施,建筑照明、设备照明应达到防爆要求。所有金属设备、装置外壳、金属管道、支架、构件、部件等,一般应采用防静电直接接地;不便或工艺不允许直接接地的,可通过导静电材料或 制品间接接地。

3)抛光车间应当配备相应的灭火器材和消防沙。车间消防器材、安全标志应由岗位作业人员定期检查、维护,实施管理。

4)抛光作业人员应由公司安全部门组织专门安全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5)粉尘车间(岗位)严禁烟火,杜绝各种非生产性明火,并应使用防爆功能或不产生火花的工具。确需在粉尘爆炸危险场所进行明火作业的,应遵守下列规定:

a.有安全负责人批准并取得动火证(危险作业审批制)。

b.明火作业开始前,应清除明火作业场所的可燃粉尘并配备充足的灭火器材。

c.进行明火作业的区段应与其他区段分开或隔开。

d.进行明火作业期间和作业完成后的冷却期间,不应有铝粉尘进入明火作业场所。

6)粉尘作业车间处于建筑物顶层或除尘装置高于厂房建筑的,应有防雷装置。

7)粉尘车间必须安装通风装置,所有产尘点均应装设吸尘罩,粉尘除、排系统的吸排尘管道系统的风速应不低于23m/s,风管中不应有粉尘沉降。风管内的可燃性粉尘浓度不得超过可燃粉尘爆炸下限浓度的50%  。

8)安全、通风除尘、粉尘防爆预防、防尘密封等设备设施,未经公司安全部门允许,不准更换或停止使用。

9)墙体、梁、支架、地面、设备、管道表面积聚的粉尘应及时清扫,除尘设备、管道中的粉尘应及时清理,防止粉尘积聚,清扫时,防止二次扬尘,不得使用压缩空气吹扫设施设备。

10)在粉尘爆炸危险区和存在粉尘爆炸危险的设备(如除尘器)设置安全警示标识及安全生产风险公告。

4.3粉尘检测和监控

1)公司安全管理部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生产场所粉尘检测、监控机制,对车间粉尘采取有效监控,采取合理措施降低空气中粉尘含量,使之达到相关标准要求。

2)公司每年定期开展一次安全生产和粉尘防爆安全教育训练,各生产车间每季度定期开展一次安全生产和粉尘防爆安全教育训练,使员工了解本企业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危险程度和防爆措施,掌握危险岗位的安全操作技术。

3)公司安全管理部应加强与生产部门、生产技术部等有关部门间的沟通协作,不断改进生产技术和生产设备水平,从根源上减少甚至消除粉尘危害。

4)公司安全管理部应加强对生产场所的日常监测活动,认真记录监测结果。发现作业场所粉尘浓度超标要及时上报,并积极配合相关人员采取相应措施。当粉尘除尘系统停运期间和粉尘超标时,严禁作业,并停产撤人。

5)公司安全管理部针对粉尘验证的生产场所,为工作人员配备适当的防尘装备,用以尽量避免粉尘对生产人员的伤害。

6)抛光车间严格执行公司粉尘清洁制度,每班规范清理作业场所的铝粉尘。清理、收集的铝粉尘做好防雨防潮措施,应装入专用的采用经防锈蚀表面处理的金属或防静电材料制成的容器,在指定的安全区域存放,收集的铝镁粉尘应交由专业的回收单位作无害处置。

4.4本制度经主要负责人签发后发布实施、修订时间。

第2篇 粉尘爆炸危险区防静电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了加强公司粉尘防爆危险区防静电的安全管理,预防粉尘爆炸事故的发生,保障公司员工和财产的安全,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依据《严防企业粉尘爆炸五条规定》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生产部门的粉尘爆炸危险区防静电的安全管理。

3.引用文件

《严防企业粉尘爆炸五条规定》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第68号令

gb 15577-2007《粉尘防爆安全规程》

gb12158-2006《防静电事故通用导则》

gb-t11651-2008 《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

4.职责

4.1公司主要负责人负责依规范要求设置粉尘爆炸危险区,保证危险区内防静电措施的落实。

4.2公司安全主任负责编写粉尘爆炸危险区防静电管理制度,并监督本制度的落实。

5.有关规定

5.1粉尘爆炸危险区设备设施、电气的防静电接地是防静电的最基本措施:主要是将设备或管道等金属导体与大地进行电气上的连接,使金属导体上的静电泄入大地,与大地接近同电位。应做到:

1)如接地连接系统有断裂点,在从事恢复性工作前,应确保断裂点周围的环境内没有易燃、易爆物质在对接地连接系统的维护工作中,应重点检查螺栓紧固接点,及时更换腐蚀了的垫片。

2)铝粉尘环境爆炸危险区域的静电防护措施应符合gb 15577、gb12158的要求。铝粉尘环境爆炸危险区域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应符合gb 50058的规定。

3)设备、机架、管道的每段金属外壳间应采用跨接等方式,形成良好的电气通路,不得中断。

4)每年应对各固定设备接地电阻进行一次测量,并建立测量数据档案,如果被测设备电阻值不符合规定,立即检修,并做好检修记录。

5) 在可能产生静电的场合,移动设备(工具)的接地线装拆工作应该做到:

a.在操作或移动之前,将接地线装设好。

b.操作结束后,应经过规定的静置时间,方可拆除接地线。

6) 如对设备、管道等进行局部检修,会造成有关物体静电连接回路断路时,应事先做好临时性接地,检修后应及时复原,并重新测定接地电阻值。

7) 在20区、21区和22区内,可能产生静电危险的设备和管道,应有防静电接地措施,并应单独与接地体或接地干线相连,不得相互串联后再接地。

8)除尘系统管道不得作为电气设备的接地导体。

5.2下列场所或情况应有防静电措施:

1) 铝粉尘作业区的金属设备、金属管道、装置外壳、支架、构件、部件等等防静电接地应符合gb 15577、gb12158的规定。

2) 空气开关和漏电保护器应安装在打磨、抛光车间外,设备、电源开关应当采用防爆防静电措施。

3) 生产场所电气线路应当采用镀锌钢管套管或铠装式保护,并在爆炸危险性较小的位置敷设,严禁采用绝缘导线或塑料管敷设。

5.3防静电接地要求

1) 接地线与接地体的连接应采用焊接,接地体宜垂直敷设并且应深入地面不小于2m,水平敷设时,埋设深度不小于0.6m,并应与建筑物相距1.5m以上。

2) 安全主任定期对防静电设施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公司安全部,由安全部组织人员进行整改。

3) 在打磨、抛光车间的作业人员(包括检修人员),必须按规定正确穿戴防静电工装。安全主管不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发现有违章行为,要及时纠正,按规定记录并作为违章行为进行处罚。

第3篇 粉尘爆炸危险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

一、目的

1、粉尘防爆安全检查是对生产过程及安全管理中可能存在的粉尘爆炸隐患、有害与危险因素、缺陷等进行查证,以确定隐患或有害与危险因素、缺陷的存在状态,以便制定整改措施,消除隐患和有害与危险因素;

2、保证企业规章制度贯彻落实,确保企业安全生产。

二、责任

1、公司生产部是组织实施粉尘防爆安全检查的主管部门。

2、公司及各职能部门下车间、班组检查工作时,必须将粉尘防爆列入重点检查范围。

三、检查重点

1、易造成重大损失的锅炉、压力容器、电气设备、高处作业和本企业易发生工伤、火灾、爆炸等事故的设备、工种、场所及其作业人员;

2、存在粉尘爆炸危险的粉尘点及粉尘作业场所;

3、直接管理重要危险点和有害点的部门及其负责人。

四、检查方法

必须严格坚持专职检查与群众检查相结合,日常检查与定期检查相结合普遍检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做到层层把关,堵塞漏洞。实行公司、车间、班组相结合的三级粉尘防爆检查制度。

五、检查内容

(一)查软件系统:查思想、查管理。

1、查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规程执行情况,有无违章作业现象;

2、查职工是否未经教育培训上岗作业,特种作业人员有否无证上岗作业;

3、查职工是否正确穿戴劳动防护用品。

(二)查硬件系统:查隐患、查整改、查事故处理。

1、查设备、作业环境安全防护设施是否健全;

2、查电器设施是否符合定,电线有否乱拉乱接;

3、查消防设施是否按规定配备、健全有效;

4、查作业场所是否符合防爆安全规定,通道是否畅通无阻;

5、查”三违”作业,事故隐患是否及时查处整改.

具体按厂级、车间、班组三级《安全检查细则表》执行。

六、厂级例行安全检查

具体由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和有关业务部门实施。

1、每年安排二次(6月12月)全厂性的安全检查。主要检查内容:查隐患、查制度、查措施、查事故处理情况。

2、每年安排一次专业性的粉尘防爆检查。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对作业场所电气设备、除尘系统、通风系统等危险部位进行检查。

3、新工艺、新项目投产前,除车间组织自查外,公司要组织有关人员对车间的重点危险部位和设备进行检查,并现场落实解决有关问题,否则不能投运。

4、在“五一、十一、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前组织节前安全检查。在各单位全面自查的基础上,公司组织有关人员对易燃易爆、重点危险部位进行检查。

5、公司安全管理人员要经常到车间生产现场监督检查。

七、车间检查

1、车间除配合公司组织的粉尘防爆安全检查外,车间领导每月(20日左右)要安排一次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对本车间的设备设施使用情况,消防器材、各项安全制度执行情况重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安全科,并作好检查记录。

2、新工艺、新项目投产前车间领导要组织有关人员对生产用的电气设备、除尘系统、通风系统及作业场所环境的安全条件进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立即反馈有关部门进行解决,否则不能投运。

3、在“五一”、“十一”、“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前,车间领导要组织有关人员有针对性的进行节前检查。对易燃易爆、重点危险部位进行检查,电气设备、生产设备是否正常,是否有漏料、漏粉等问题。

4、车间安全管理人员应到生产现场监督检查有无违章操作,防护用品穿戴是否齐全,各种安全防护设施是否完好,安全通道是否畅通,使用的工具、设施是否安全可靠、是否符合安全要求,发现问题应及时制止、纠正。

八、班组检查

1、班组每周(周一)由班长组织一次安全检查。重点检查作业现场是否清扫整洁,各种设备运转是否正常,安全防护设施是否完好,安全制度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向车间领导反映,并作好检查记录。

2、班长在每次生产前要进行安全检查。危险部位和要害设施要重点检查,生产过程中要随时检查有无违章操作等不安全行为。

3、操作者在工作前必须进行安全检查。倒班生产人员要严格执行交接班检查制度,并认真作好交接班记录。在生产操作过程中要集中精力,随时注意安全状况,发现问题要立即报告班长或车间领导。

九、隐患整改

1、三级安全检查必须按规定做好书面记录,并对违反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的行为必须按规定给予处罚。对当场能整改的隐患必须责令立即整改,对存在的事故隐患等不安全因素的下达“隐患整改通知书”。

2、检查中发现重大安全隐患,必须及时报告公司主管领导或安全主任,隐患未排除,严禁进行生产。

3、对查出的不安全隐患,要按“三定三不”的原则处理.

“三定”是:定整改措施、定完成时间、定整改负责人。

“三不”是:查出的问题班组能整改的不推到车间;车间能整改的不推到生产部;生产部能整改的不推到公司。

4、车间能解决的安全隐患,车间领导要及时安排人员解决。对安全生产不重视,发现安全隐患无故拖延不解决的单位,生产部将根据有关规定发出隐患通知单限期落实解决。在期限内仍未解决,由此发生事故或影响生产,公司将追究单位领导和有关人员的责任。

5、粉尘防爆安全检查情况和表彰、奖惩结果分别用“通报、“简报”、“板报”方式定期公布。

第4篇 粉尘爆炸危险区通风安全管理制度

1.目的

为加强公司内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安全管理,预防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依据《严防企业粉尘爆炸五条规定》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粉尘爆炸危险场所防火防爆区域的通风安全管理。

3.职责

3.1主要负责人

负责粉尘爆炸危险场所通风安全管理制度审核、批准。

3.2 安全主任

协助主要负责人对通风安全管理制度档案进行审核及日常管理。

3.3安全管理人员(车间主管、班组长等)

确保粉尘爆炸危险场所通风安全制度的确切实施及日常管理。

4. 一般规定

4.1通风系统应采取防火安全措施。

4.2公司抛光车间铝粉尘环境爆炸危险区域应按照gb 50019的规定设计通风、采暖和空气调节系统,送、排风系统防火安全应符合gb 50016的规定,应采用粉尘防爆型的通风设备。

4.3抛光车间的集中通风和空调管线,在管线进入生产车间之前应设置防火阀,通风风机、空调制冷加热设备应设置在车间的外部。

4.4通风风道应布置合理,送风均匀,风量满足要求。

4.5通风系统的管道布置,横向宜按防火分区设置,竖向不宜超过5 层。当管道设置防止回流设施或防火阀时,其管道布置可不受此限制。

4.6排除、输送有燃烧或爆炸危险粉尘的排风系统,均应设置导除静电的接地装置,且排风设备不应布置在地下、半地下建筑(室)中。

4.7抛光车间排除铝粉尘的排风管应采用钢质金属材料制造,并应直接通到室外的安全处,管道不应暗设,不应布置在地下、半地下建筑物(室)中。

4.8下列情况之一的通风系统的风管上应设置防火阀:

1)穿越防火分区处。

2)穿越通风、空气调节机房的房间隔墙和楼板处。

3)穿越重要的或火灾危险性大的房间隔墙和楼板处。

4)穿越变形缝处的两侧。

4.9防火阀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除本规范另有规定者外,动作温度应为70℃。

2)防火阀宜靠近防火分隔处设置。

3)防火阀暗装时,应在安装部位设置方便检修的检修口。

4)在防火阀两侧各2.0m 范围内的风管及其绝热材料应采用不燃材料。

5)防火阀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防火阀试验方法》gb15930 的有关规定。

4.10当抛光车间的通风除尘系统因故障停止运行时,所有的抛光作业也要立即停止作业。

第5篇 粉尘爆炸危险区防爆电气选用、安装验收、使用、定期检测和维护管理制度

1. 目的

为了规范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电气设备的选用、安装验收、使用、定期检测和维护管理,保障员工人身安全,减少公司财产损失,保证公司安全生产,依据《严防企业粉尘爆炸五条规定》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粉尘爆炸危险区防爆电气选用、安装验收、使用、定期检测和维护管理。

3.3.一般规定

3.1防爆电气选用

1粉尘环境爆炸危险区域粉尘防爆电气设备应按照gb 12476.2-2010《可燃性粉尘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2部分:选型和安装》的规定选型。

2)铝粉尘环境爆炸危险区域的电机、电气线路、电气开关、电气插座、照明灯、配电柜(箱)等电气安全应符合gb 50058规定的粉尘防爆安全要求,无积尘,严禁乱接临时用电线路。

3.2防爆电气及防爆电气线路的安装

1)必须委托有资质的安装公司进行安装。

2)电气线路应在爆炸危险性较小的环境处敷设。

3)电缆系统和附件应尽量安装在免受机械损伤、腐蚀、化学影响及热作用的地方。如果不可避免,则应安装在导管内或选择合适的电缆(例如:为了把机械损坏的危险减少至最小,可采用铠装、屏蔽、无缝、铝护套、矿物绝缘金属护套或半钢性的护套电缆)。

4)铝粉尘环境爆炸危险区域粉尘防爆电气设备应按照gb 12476.2的规定选型和安装。

5)在爆炸性铝粉尘环境内.严禁采用绝缘导线或塑料管明设。

6)电缆敷设路线的布置应不会因粉尘的通过而受到摩擦和静电的聚积,并应采取措施防止电缆表面上的静电聚积。

7)电缆敷设路线的布置应使其聚积粉尘量最少,同时便于清理。当采用线槽、管道、管子或地沟装设电缆时,应采取预防措施以防止可燃性粉尘的通过或聚积。

8)凡与危险场所无关的电缆应尽可能不通过危险场所。

9)如果电缆通过地板,墙壁,间隔或天花板,则其通孔应密封以防可燃性粉尘通过或聚积。

3.3防爆电气设备的验收、定期检测和维护管理

1)电气设备的新装、更换和定期维护后,应进行绝缘电阻检测。检测应委托具有防爆专业资质的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机构进行。

2)为保证电气设备处于良好状态,可在危险场所长期使用,应进行连续监督和定期检查。

3.4定期检测

1)应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检测机构对防爆电气设备在使用期的每两年间隔期内进行定期检测。公司根据检查结果及时采取整改措施,并将检查报告和整改情况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2)当装置或设施局部更改时,应报具有防爆专业资质的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机构重新检查。

3)初始、定期和连续监督的所有结果应记录。

3.5防爆电气的使用维护

1)对于需要打开设备进行维护的电气设备应处于无尘场所。否则,应采取适当措施以防粉尘进入外壳。

2)在拆除密封件、接合面部件时,如果不进行更换则不得损坏。

3)重新组装时,应提供并遵守制造厂的密封建议。

4)可燃性粉尘环境用电气设备应按计划表检查和维护。定期对打磨、抛光车间的防爆电气进行检查和维护,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消除安全隐患。

5)每班规范清理电气设备、电气线路上的积尘。

第6篇 粉尘爆炸危险区防雷装置设施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了加强公司粉尘防爆的安全管理,预防粉尘爆炸事故的发生,保障公司员工和财产的安全,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依据《严防企业粉尘爆炸五条规定》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生产部门的粉尘爆炸危险区防雷装置、设施的安全管理。

3.引用文件

《严防企业粉尘爆炸五条规定》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第68号令

gb 15577-2007《粉尘防爆安全规程》

gb50057-2010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4.职责

4.1成立粉尘爆炸危险区防雷装置、设施安全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为组长,以安全主任、部门主管为小组成员,明确防雷安全主要责任人和各自的责任。

4.2主要负责人组织编写粉尘爆炸危险区防雷装置、设施的安全管理制度。

4.3安全主任负责编写粉尘爆炸危险区防雷装置、设施的安全管理制度,并督促本制度的实施、落实。

5.有关规定

5.1防雷装置、设施的安全管理规定

1)粉尘爆炸危险作业场所必须按规定设置防雷系统,并可靠接地。

2)安全部门应定期对公司的防雷装置、设施的检查维护,并做好检查记录;如发现防雷装置、设施损坏的,应及时告知所在市(区)的防雷检测所,尽快排除防雷安全隐患。

3)在防雷装置、设施的检测报告、合格证失效前提前三十个工作日向防雷检测所提出检测申请,积极配合做好防雷设施定期检测工作。

4)要加强防雷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人员防雷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技能,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5.2防雷装置、设施的安装、维护管理

1)厂区建筑物防雷设计应符合gb 50057的规定。

2)生产区域避雷设施,应按照《电气安全监督技术规范(摘编)》进行设计,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制作、安装,并经防雷检测单位验收,达到安全要求,方可投入试用。

3)防雷系统由设备部联系上级主管专业部门进行安装质量检查、验收。

4)安装在生产框架、设备装置、楼房顶的避雷针由设备部安排设备管理人员管理,设备部负责监督。

5)设备部每年制定防雷装置、设施的检查计划,并负责与防雷部门联系,实施检测。

6)对不符合要求的防雷装置、设施,设备部负责整改。

5.3设备部应安排专人定期对公司的防雷设施进行检查。设备部对防雷装置、设施的管理状况列入安全检查考核工作中。

第7篇 粉尘爆炸危险区防爆电气管理制度

1. 目的

为了规范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电气设备的选用、安装验收、使用、定期检测和维护管理,保障员工人身安全,减少公司财产损失,保证公司安全生产,依据《严防企业粉尘爆炸五条规定》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粉尘爆炸危险区防爆电气选用、安装验收、使用、定期检测和维护管理。

3.3.一般规定

3.1防爆电气选用

1粉尘环境爆炸危险区域粉尘防爆电气设备应按照gb 12476.2-2010《可燃性粉尘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2部分:选型和安装》的规定选型。

2)铝粉尘环境爆炸危险区域的电机、电气线路、电气开关、电气插座、照明灯、配电柜(箱)等电气安全应符合gb 50058规定的粉尘防爆安全要求,无积尘,严禁乱接临时用电线路。

3.2防爆电气及防爆电气线路的安装

1)必须委托有资质的安装公司进行安装。

2)电气线路应在爆炸危险性较小的环境处敷设。

3)电缆系统和附件应尽量安装在免受机械损伤、腐蚀、化学影响及热作用的地方。如果不可避免,则应安装在导管内或选择合适的电缆(例如:为了把机械损坏的危险减少至最小,可采用铠装、屏蔽、无缝、铝护套、矿物绝缘金属护套或半钢性的护套电缆)。

4)铝粉尘环境爆炸危险区域粉尘防爆电气设备应按照gb 12476.2的规定选型和安装。

5)在爆炸性铝粉尘环境内.严禁采用绝缘导线或塑料管明设。

6)电缆敷设路线的布置应不会因粉尘的通过而受到摩擦和静电的聚积,并应采取措施防止电缆表面上的静电聚积。

7)电缆敷设路线的布置应使其聚积粉尘量最少,同时便于清理。当采用线槽、管道、管子或地沟装设电缆时,应采取预防措施以防止可燃性粉尘的通过或聚积。

8)凡与危险场所无关的电缆应尽可能不通过危险场所。

9)如果电缆通过地板,墙壁,间隔或天花板,则其通孔应密封以防可燃性粉尘通过或聚积。

3.3防爆电气设备的验收、定期检测和维护管理

1)电气设备的新装、更换和定期维护后,应进行绝缘电阻检测。检测应委托具有防爆专业资质的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机构进行。

2)为保证电气设备处于良好状态,可在危险场所长期使用,应进行连续监督和定期检查。

3.4定期检测

1)应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检测机构对防爆电气设备在使用期的每两年间隔期内进行定期检测。公司根据检查结果及时采取整改措施,并将检查报告和整改情况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2)当装置或设施局部更改时,应报具有防爆专业资质的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机构重新检查。

3)初始、定期和连续监督的所有结果应记录。

3.5防爆电气的使用维护

1)对于需要打开设备进行维护的电气设备应处于无尘场所。否则,应采取适当措施以防粉尘进入外壳。

2)在拆除密封件、接合面部件时,如果不进行更换则不得损坏。

3)重新组装时,应提供并遵守制造厂的密封建议。

4)可燃性粉尘环境用电气设备应按计划表检查和维护。定期对打磨、抛光车间的防爆电气进行检查和维护,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消除安全隐患。

5)每班规范清理电气设备、电气线路上的积尘。

第8篇 粉尘爆炸危险辨识和评估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了明确粉尘爆炸风险辨识与评估的职责、方法、范围、流程、控制原则、回顾、持续改进等,更好的对粉尘爆炸风险进行控制,防范危险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合用于公司内的粉尘爆炸危险风险辨识、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

3.职责

3.1 主要负责人负责粉尘爆炸危险风险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管理的领导、组织、协调、分工等职责。

3.2安全主管负责粉尘爆炸危险风险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管理的策划、实施、检查监测工作,审查风险评价。

3.3各部门主管负责本部门的粉尘爆炸危险风险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管理工作。

4.4、一般规定

4.1 粉尘爆炸危险辨识的范围

1)公司常规粮食粉尘生产活动公司常规活动(如抛光作业、通风除尘设备维修作业、抛光设备维修作业等)和非常规生产活动(如临时抢修)。

2)所有进入铝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人员(包括本公司员工、外来人员)。

3)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所有设施,如建筑物、设备、设施(含自有的或租赁设备设施)。

4)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

5)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

4.2粉尘爆炸危险辨识时机与频次

1)安全主任不间断的组织风险评估工作,识别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风险,采取切实可行的控制措施控制风险,每年至少对风险控制结果监测、评审一次,确认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2)风险评估一般每年9月至10月份有安全主任组织一次,当下列情况发生时,应及时进行风险评估:

a.有新的或变更的法律法规或其他要求出台时。

b.操作变化或工艺改变时。如:新建、改建、扩建、技改项目。

c.作业现场、生产经营活动非正常进行时。

d.有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产生新的认识时。

e.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时。

4.3 粉尘爆炸危险辨识方法

1)首先正确区分第一类危险源或第二类危险源,第一类危险源指活动中可能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第二类危险源主要包括物的故障、人的失误和工作环境因素,前者是伤亡事故的能量主体,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后者是发生事故的必要条件,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两者相互关联、相互依存。因此,风险辨识的首要任务是辨识第一危险源,然后再辨识第二危险源。

2)公司采用询问、交谈、现场观察、查阅有关记录、对工作任务分析、安全检查表等方法较直观地辨识风险。

4.4 粉尘爆炸危险评估

在危险辨识基础上,生产部门可用以下方法进行危险评估:

直接判定法:借助分析人员的经验、判断能力和有关标准、法规、统计资料进行分析评价。遇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直接评价为重大危险源:

a.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b.不符合本地区行政主管部门有关规定,可能导致危险。

c.相关方(含员工)强烈投诉或抱怨的危险源。

d.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的重大危险和行为性危险因素。

4.5 风险分级。

根据后果的严重程度和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来进行评价,其结果从高到低分为:1级、2级、3级、4级、5级。分级的标准见表1:

风险级别

风险名称

风险说明

1

不可容许风险

事故潜在的危险性很大,并难以控制,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极大,一旦发生事故将会造成多人伤亡。

2

重大风险

事故潜在的危险性较大,较难控制,发生事故的频率较高或可能性较大,容易发生重伤或多人伤害,或会造成多人伤亡。

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达ⅲ、ⅳ级别者

3

中度风险

虽然导致重大事故的可能性小,但经常发生事故或未遂过失,潜伏有伤亡事故发生的风险。

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达ⅰ、ⅱ级别者。

4

可容许风险

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虽然重伤的可能性较小,但有可能发生一般伤害事故的风险。

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为安全作业,但对职工休息和健康有影响者。

5

可忽视风险

危险性小,不会伤人的风险。

事故的后果与可能性的综合评价结果

表2  事故后果与可能性综合评价结果

后果

可能性

极不可能

可能

不可能

轻微伤害

5

4

3

一般伤害

4

3

2

严重伤害

3

2

1

风险评价要联系实际,参照以往的经验和控制效果,既要评价可能发生的事故后果,更要实事求是地分析发生的可能性,要考虑与需要采取措施的能力相适应。制定《危险源辨识与评价表》。

优先选用直接判断法,也可以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等方法。对下述情况可直接定为较高级别的风险:①不符合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②相关方有合理抱怨或要求;③曾经发生过事故,现今未采取防范、控制措施的;④直接到可能导致危险的错误,且无适当控制措施的。

对应风险评价结果和上述要求,可得表3:

4.6危险控制

4.6.1对应风险评价结果和上述要求,可得表3:

表3  风险控制措施表

风险级别

控制措施

代号

名称

5

可忽视风险

不需采取措施且不必保留文件记录

4

可容许风险

可保持现有控制措施,即不需另外的控制措施,但应考虑投资效果更佳的解决方案可不增加额外的成本的改进措施,需要检测来确保控制措施得以维持

3

中度风险

应努力采取措施降低风险,但应仔细测定并限定预防成本,应在规定时间内实施风险减少措施,如条件不具备,可考虑长远措施和当前简易控制措施

在中度风险与严重伤害后果相关的场合,必须进一步评价,更准确地确定伤害的可能性,确定是否需要改进控制措施,是否需要制定目标和管理

2

重大风险

直至风险降低后才能开始工作。为降低风险有时必须配给大量的资源,当风险涉及正在进行中的工作时,就应采取应急措施,应制定目标和管理方案。

1

不可容许风险

只有当风险已时,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若即便经无限的资源投入也不能降低风险,就必须禁止工作

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制定安全措施和安全管理方案。

制定风险控制的原则:应优先选择消除风险的措施,其次是降低风险(如采用技术和管理或增设安全晓行监控、报警、连锁、防护或隔离措施)。

4.6.2风险控制措施计划应在实施前予以评审,应针对以下内容进行评审并保留评审结果:

1计划的控制措施是否使风险降低到可容许水平;

2否产生新的危险源;

3否已选定了投资效果最佳的解决方案案;

4影响的人员如何评价计划的预防措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5计划的控制措施是否会被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4.6 根据识别的危险源及风险控制措施计划评估结果制定《危险源控制措施表》,企业应每月不少于一次对危险源控制措施进行检查,以确保措施有效性。

5.0 相关文件与记录

《危险源辨识与评价表》

《危险源控制措施表》

《粉尘爆炸管理制度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相关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