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制度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确保在发生突发事故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实施救援行动,降低事故损失,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企业的正常运营。
1. 应急预案编制:制定详细、实用的应急预案,包括各类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预警机制、响应程序、指挥体系和职责分工。
2. 救援队伍组建:建立专业的应急救援队伍,定期进行培训和演练,提升队员的应急反应能力和技能。
3. 设备与物资储备:储备必要的救援设备和物资,如急救器材、防护装备、通信设备等,并定期检查维护。
4. 安全教育与培训:定期对全体员工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和应急救援培训,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5. 信息沟通与报告:明确事故信息的报告流程,确保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准确无误。
6. 后期评估与改进:对每次应急救援行动进行评估,找出不足,及时修订和完善应急预案。
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
1. 能够在事故发生时迅速启动救援,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 有助于维护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降低因事故导致的生产中断风险。
3. 提升企业形象,展示对员工安全的重视和责任担当。
4. 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规避潜在的法律风险。
1. 制定全面的应急预案:根据企业特点和风险评估,制定涵盖各类可能事故的应急预案,确保预案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2. 定期演练:组织定期的应急演练,检验预案的有效性,提升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 建立快速响应机制:设立24小时应急值班制度,确保在任何时候都能迅速启动应急响应。
4. 加强硬件设施建设:配备必要的应急设备和物资,设置清晰的疏散路线和安全集结点。
5. 深化安全文化建设:通过安全培训、宣传和活动,强化全员的安全意识,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
6. 与外部资源合作:与当地消防、医疗等专业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以便在必要时获得外部援助。
7. 实施动态管理:根据实际情况和演练反馈,不断修订和完善应急预案,确保其始终适应企业的需求。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企业将能够建立起一套科学、有效的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制度,为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做好充分准备,保障企业的稳定运营和员工的生命安全。
第1篇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办法规程
第一条 为了在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时,能尽量减少人员伤亡和损失,降低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依据《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适用于公司范围内可能出现生产安全事故和紧急情况的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
第三条 工程部为应急响应的常设部门,主要负责监督、检查各项目施工现场应急准备情况。
第四条 办公室为公司办公区应急响应的常设部门,主要负责公司办公区的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工作。
第五条各项目部负责本工程项目的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工作。
第六条 潜在事故和紧急情况有:坍塌、机械伤害、触电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起重伤害、火灾、爆炸、食物中毒、传染病、煤气中毒、中暑、环境污染事件(化学危险品或油料泄漏)施工过程中挖断水、电、通信电缆、燃气管道等。
第七条 应急准备:
1、公司根据应急预案的要求做好应急器材、培训、演练等准备。
2、各项目部应依据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结合本项目部实际情况制定本项目部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根据应急救援预案的要求做好应急器材、培训、演练等应急准备。
第八条 应急响应分为三种紧急情况:
1、一级紧急情况:当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时,利用公司现有资源(人力和物力)无法处置,必须寻求外部支援的情况。如:塔吊、脚手架、深基坑坍塌、多人中毒、火灾、燃气管道泄漏等。
2、二级紧急情况:项目部利用本项目部资源(人力和物力)无法处置,必须寻求公司支援的情况。如:重伤事故、死亡事故等。
3、三级紧急情况:利用项目部现有资源(人力和物力)可以处置的情况。如:轻伤事故、未遂事故、小面积火灾等。
第九条 应急响应:
1、当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时,项目经理启动应急预案开展救援,并根据警情判断是否申请公司支援。
2、当公司接到项目部申请支援时,总经理启动应急预案开展救援,并根据警情判断是否寻求外部支援。
3、若发生的是火灾、爆炸、食物中毒、治安事件等紧急情况,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立即拨打119、110、120等急救电话寻求支援。
第十条 紧急情况报警要求:
1、向外部报警:出事地点、单位、地址、电话、事态状况、报警人姓名等,并派人到主要路口迎接。
2、向内部报警:出事地点、事态状况、报警人姓名。
第十一条 事故或紧急情况处理结束后,事故发生单位的负责人应在24小时内书面报告处置情况。
第十二条 本办法如与《公司生产安全应急救援预案》不符,按《公司生产安全应急预案》的要求执行。
第十三条 本办法自签发之日起执行。
编制部门: 年月日
审 核:年月日
审批:年月日
第2篇 机械设备故障事故应急救援管理措施
1、为有效防止突发性机械设备事故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伤害。
2、各单位要加强对机械设备安全工作的领导,经常性地组织操作人员学习操作规程,提高安全生产意识,排查设备故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消除隐患。
3、各单位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必须持有有关部门颁发的操作证,并熟悉设备的构造、原理、性能及安全技术要求,严禁操作人员违规操作,机械设备带“病”作业。
4、应急救援措施
⑴ 漏电触电。若机械设备出现漏电触电现象,当事人应及时向工区负责人或应急小组报告,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若操作人员触电后,应尽快使触电者脱离电源,实施抢救。
⑵ 刹车失灵。上坡时出现刹车失灵,不能脱档,松掉油门,靠边行驶,将发动机熄火,利用手制动将车停住,然后找人打眼。下坡时出现刹车失灵,挂低速档行驶,不能将发动机熄火,靠边行驶,行驶至平坦的地方将发动机熄火,利用手制动将车停住,然后找人打眼。
⑶ 提升设备事故。当提升设备出现事故时,立即将现场人员迅速撤离,通知应急救援小组,组织人员对井架、电动葫芦(卷扬机)、联接件的安全隐患进行处理。
5、应急程序
⑴ 发生事故后,当事人应立即报告现场负责人,事故报告时间不得超过事故发生后1小时。报告内容为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事故的简要情况、伤亡人数、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和已采取的应急措施等。同时,迅速联系119、120处理事故现场。
⑵ 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成立现场救援组,实施现场救援工作和调查处理。事故发生地的有关单位必须严格保护事故现场,并采取必要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扩大和损失加重,确因抢险需要移动现场物件时,必须做出标志、拍照、详细记录和绘制现场图,并妥善保存现场主要痕迹、物证等。
⑶ 特大事故现场救援组到达后,根据省指挥部应急救援现场指挥部的命令,按照职责分工,立即开展救援工作,听取事故发生单位的汇报,分析事故发生原因,制定抢险方案,并按分工组织实施。
第3篇 某制造工段事故应急救援管理预案
制定“制造工段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规范我公司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应对风险和防范事故的能力,保证职工的安全健康,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的重要措施。
一、该应急预案适应我公司的下属个分厂的制造工段,该应急预案是由车间的主任任组长,各班长任组员组成应急救援小组,负责该工段的应急救援工作指挥和实施;若主任不在时由班长负责应急救援工作,待上级领导到现场后移交职责。
二、工段涉及到危险品原料有盐酸、液碱、氨水、冰醋酸。上述原料大日常储运过程中存在人员中毒,腐蚀灼伤,火灾和环境污染等事故的潜在危险。根据工段使用的原料,危险源确定为盐酸,液碱及氨水等应急救援目标。
三、工段危险为使用的液体原料,盐酸,液碱和氨水,贮存在计量槽主要监控是否泄漏。
1、当有少量液体酸、碱、氨水,泄漏时,发现则立即采取堵漏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当大量泄漏时最早发现者应立即向车间和公司领导报告。
当现场有人受到酸或碱伤害时应立即用流动清水冲洗,冲洗要及时、彻底、反复多次;面部灼伤时,要注意眼、鼻、口腔的清洗。若是机械损伤严重,报告公司迅速送医院抢救。
3、当事故情况得以控制处理好,清除一切隐患后,经领导批准方可生产。
事故情况上报要说明事故发生原因,处置是否得当,经验教训,整改措施落实情况等。
四、通讯情况:
车间主任电话:
第4篇 塔吊使用管理制度专项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为了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特制定本预案。本预案制定日起开始实施执行。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方针
认真贯彻积极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责任重于泰山,制定预案首先以自救为主、求救为辅,统一指挥,分工负责;优先保护人和优先保护大多数人,优先保护贵重财物。杜绝安全生产事故隐患,落实整改措施,落实分工负责责任人的具体职责,创建提高文明建筑队伍的整体素质,把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落实到实处。
二、工程概况
三、可能发生事故的缺点和影响
1、塔式起重机应有专职司机,司机必须持证上岗,并应由专职指挥持证上岗。
2、起重臂和吊起的生物下面有人停留或行走不准吊。
3、无指挥或信号不清不准吊。
4、钢筋、型钢、管材等细长和多根物体必须捆扎牢靠,多点起吊。
5、多孔板、积灰斗、手推反斗车不用四点吊或大模板外挂板不用卸甲不准吊。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板不准双拼吊。
6、吊砌块必须使用安全可靠的砌块夹具,吊砖必须使用砖笼,并放堆整齐。
7、楼板、大梁等吊物上站人不准吊。
8、埋入地面的板桩、井点管等以及粘连、附着的物体不准吊。
9、多机作业,应保证所吊重物距离不小于三公尺。
10、六级以上强风时不准吊。
11、斜拉重物或超过机械允许荷载不准吊。
12、无市发塔吊准用证的不准使用。
13、夜间作业必须有充足的照明。
14、工作前应按设备的操作规程进行使用前的检查,有故障应立即停用。
15、工作休息或下班时,不得将重悬挂在空中。
16、遇有台风警报,应将起重机用四根缆风绳拉住塔身上部。
17、塔吊应按保养规定进行及时的保养。
第5篇 工作面防治煤层自燃发火安全管理措施火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一、工作面概况
e3306是我矿第二个综采放顶煤回采工作面,面长163.583m,平均推进长度338.229m,根据面长、预测放煤回收率以及结合矿井的提升能力,工作面月推进度小于50米,回采速度慢,端头顶煤厚回收率低,采空区有遗煤,极易发生氧化自燃。
1、采空区遗煤情况
e3306工作面其上部为e3202、e3201、e3106、e3103工作面采空区,回采时留有0.1—1.2m不均的遗煤。(见附图)
2、顶煤情况
一分层回采后剩余煤层平均厚度6.2m,二分层回采后剩余煤层平均厚度4m,其具体回采区域见附图。本工作面机采高度定为2.2m,平均放煤高度为1.8m,平均采放比为1∶0.82。
3、地质条件
e3306工作面位于二分层e3201、e3202采空区下方,北邻e3305采空区,根据附近e3301、e3202、e3305面采掘揭露情况分析,预计工作面回采期间将揭露三处断层。由于工作面沿底布置,预计断层对工作面回采会有一定影响,工作面回采期间应加强顶板支护,确保支护质量。
4、煤质化验结论
通过煤质化验鉴定所采3层煤有自燃发火倾向,最短自然发火期为34天。出现co说明煤已经发生氧化反应,出现c2h4说明煤温已经达到85°c以上,出现c2h2说明煤温至少已经超过200°c。
二、超前准备,确保正常回采
针对杨庄矿第二个综采放顶煤回采,公司、矿领导高度重视,对三机配套、后溜改造、放顶煤工艺、最大化的顶煤回收等召开了多次讨论会,并认真总结e3307工作面回采经验。初采前应加强设备及运输系统的磨合,制定工作面正常推进的激励措施,保证工作面正常回采,加大月推进度,让采空区内氧化的遗煤及早进入窒息带,真正落实“采煤与防火同步进行”的理念。
三、防灭火预测预报
煤层火灾早期预报是通过人体感觉或运用仪器分析检测煤层自燃的气体成分,能够准确、适时地进行煤层火灾的早期预报,做到有的放矢地采取预防煤层火灾的措施,提高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1、束管监测系统:工作面从开切眼回采15m后,开始在工作面两端头向顺槽内敷设束管80m,以后工作面每推进30m后重新敷设80m,依次循环。工作面回风隅角和回风流安设束管探头并与束管检测系统连接。
2、监测监控系统:工作面回风巷距回风口10-15米处安设一氧化碳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各一台。
3、人工检测:对回采工作面、回风隅角及回风流中co、c02及温度每班至少检测两次,每周取样化验进行对照。
4、防灭火预测预报要求:
以co、co2作为标志性气体,并辅以c2h4、c2h2来掌握煤炭的自燃情况,co的出现说明煤已经发生氧化反应,c2h4的出现说明煤温已经达到85°c以上,c2h2的出现说明煤温至少已经超过200°c,应该采取积极的防灭火措施。
利用束管监测系统和监测监控系统,便携式一氧化碳检测仪,(红外线辐射式)温度计等设备进行检查。所有检测分析结果必须记录在专用记录薄内,每周至少测定五组数据,并进行一次气体分析,发现自然发火指标超过或达到临界值等异常变化时,立即发出自燃发火预报。
四、注浆防治煤层自燃
e3306工作面回采前必须形成完善的注浆管路系统。注浆防火的原理:浆液进入采空区之后,固体物沉淀下来,充填于遗煤裂隙中间,能够有效的封堵裂缝漏风,包裹遗煤,隔绝了遗煤与氧气的接触,切断了遗煤氧化的反应过程,而浆水能增加遗煤的外在水分,抑制氧化过程的放热。
1、管路敷设
⑴ 注浆管敷设路线:从东翼回风大巷注浆硐室的注浆管中引出,经东翼一号回风联络巷→东翼采区运输巷南→e3202安装联络巷→e3306运输联络巷→e3306轨道(运输)顺槽→e3306工作面,轨道顺槽管径为φ108mm,运输顺槽管径为φ89mm,敷设时必须按标准吊挂或垫高。
注浆管敷设时,在e3306轨道及运输顺槽开门口各安设一个闸阀,沿两顺槽接设至距工作面切眼约60m处停止,并各在末端安装一个闸阀。e3306两顺槽中间低洼点设放浆阀门。
另在工作面架后敷设一路32mm高压胶管,每10米设三通阀门,为工作面洒浆注浆专用。
⑵ 注浆方法:由地面注浆站集中制浆,采用静压注浆方式向工作面送浆,具体采用埋管注浆的灌浆方法。
⑶ 工作面开切眼及停采线处在工作面内敷设一路全长注浆管,进行埋管注浆,注浆管管径不小于50mm,每3m左右设一个出浆口。
⑷e3306轨道(运输)顺槽敷设注浆管路对两端头进行埋管注浆,注浆管管径不小于50mm,从切眼开始敷设第一路注浆管,第二路距第一路约40米,一、二路注浆管为工作面全长敷设,以后每隔30米两顺槽各敷设一路,注浆管每3m左右设一个出浆口,在敷设第四路时开始对第二路进行注浆,第二路管注浆后不再延接,如此循环。具体敷设情况见附图。
2、注浆机:注浆前将位于泵站附近的注浆机出浆口与轨顺注浆管路连通,向采空区注浆时如果出现跑浆溃浆应启动轨道顺槽内的煤矿注浆机并添加胶凝剂,添加量为注浆量的0.05%~0.1%,按每小时1~2袋。
3、注浆量计算
q=k×a×l×h×b
q——每循环应注浆量(m3)
a——工作面面长(m)
l——埋管间距(m)
h——泥浆沉淀的厚度(m)
采空区取h=0.025m;停采线、开切眼取h=0.05m
k——采空区冒落表面不均衡系数, k=1.0~2.2,取k=1.6
b——浆液水土比之和
停采线、开切眼注浆量:q=k×a×l×h×b
=1.6×164×30×0.05×4
≈1575m3
轨道顺槽、运输顺槽不再考核注浆量,每两天早班注浆一次。
4、工作面洒浆
在工作面架后敷设一路32mm高压胶管,每10米设三通阀门,为工作面洒浆注浆专用。洒浆支管用4吩或6吩制作,洒浆时与工作面专用洒浆管路三通相连接。工作面每两天早班洒浆一次,洒浆时要对架后不能回收的遗煤全部喷洒黄泥浆,遗煤较厚时,将洒浆管插入煤体压注黄泥浆。两端头破碎煤体不能回收,要重点进行洒浆及插管注浆处理。
工作面注浆、洒浆工作井上由通巷工区负责,井下由综采工区负责。
五、凝胶、阻燃剂防治煤层自燃
1、e3306工作面现场防火设备、材料配备情况
⑴ 运输顺槽配备气动注胶泵一台,可压注水玻璃、小苏打凝胶。
⑵ 轨道顺槽配备气动注胶泵一台,可压注水玻璃、小苏打凝胶。
⑶ 轨道顺槽配备动压注水泵一台,可用于喷洒阻燃剂。
⑷ 轨道顺槽配备注胶机一台,注浆时可压注胶凝剂。
⑸ 工作面架间敷设一路25mm高压胶管,每10米设三通阀门,为喷洒阻燃剂专用。
⑹ 根据现场防火需要,mea、水玻璃、小苏打、胶凝剂、花管等防火材料均在现场配齐,数量充足,满足需要。
2、凝胶防火
采煤工作面局部出现发火隐患时可采用凝胶防火。具体做法为:促凝剂、水玻璃按一定比例加入水中,用煤矿注浆机或气动注浆泵将两种液体压注到混合器后再压注到煤体中,在压注过程中,两种液体充分混合,边流动边成胶,在泵压的作用下将混合液(胶体)注入到煤体裂隙和微小孔隙中,堵塞松散煤体的裂隙和孔隙,使氧气无法渗透到煤体内部,在此过程中混合液(胶体)不断吸热,降低煤体温度。在降温与隔绝的双重作用下,煤体自身的氧化放热性能降低,有效地抑制了煤体的自燃,达到防灭火的目的。
⑴ 注胶配比
井下注胶:根据实验20%的水玻璃和10%的促凝剂(小苏打或mca)混合后,成胶时间为30~50秒,即100㎏水玻璃和50㎏促凝剂分别放入两料桶内,再分别加入400㎏和450㎏水。在出胶口检查成胶情况,并根据注胶距离确定成胶时间,调整配比。
⑵ 注胶工艺流程图如下
3、喷注阻燃剂防灭火
在轨道顺槽配制阻燃剂溶液(mea),浓度为7-8kg/m3,利用气动注胶泵或动压注水泵,通过专用管路,将阻燃剂溶液压送到施工地点,进行喷注。喷注阻燃剂分三八制进行,每班对喷注地点及喷注量进行统计,并填写在专用防火记录本上。
⑴ 工作面架后浮煤在每次移后溜后喷洒,喷洒量以保证浮煤全部湿润为宜,每班至少一次。架后见上分层顶网无遗煤处不再喷洒。
⑵ 溜头、溜尾关门柱处浮煤较多,重点喷注阻燃剂,每班至少喷注两次。喷注方式为:浮煤表面喷洒和破碎煤体插管压注,插管用4吩钢管制作,为方便操作,插管可由多节组成,每节长约1米,用管箍连接,前段加工成花管,以提高压注效果。插管注胶时要根据情况随时变换插孔位置,既要保证效果,又要避免浪费,总之喷注要达到破碎煤体全部湿润的效果。
⑶ 两端头顶煤垮落不及时,需进行打孔压注阻燃剂处理。
e3306两顺槽自关门柱向外平行于巷道布置两排注胶孔,一排在人行道侧,另一排在非人行道侧,钻孔垂直于巷道顶板打设,孔深根据顶煤厚度确定,一般以不打透上方采空区为准。注胶孔排间距为2±0.2m,每排的孔与孔之间约为3±0.2m,排与排之间的钻孔迈步布置,以增加防灭火材料的扩散性。打设完毕后下4吩套管,套管不要太长,一般1m即可,一端带丝,一端开口。下套管后将孔口用棉丝、水泥封堵。向孔内压注mea防灭火材料,压注量根据现场情况而定,以不大量泄漏为准,压注方式可采用气动注胶泵或动压注水泵压入。
综采工区每小班必须根据现场情况及时打孔,并下管封孔,打孔必须尽可能超前,以方便防火人员能够及时进行压注工作。打孔要尽量避开锚杆和炮眼位置,以防压注时泄漏。孔间距可根据现场调整,但不得大于3m。打孔时不能与采空区打透,否则必须重新打孔,并将废孔封堵。压注阻燃剂时,如泄露严重,则采取先压注水玻璃胶体充填缝隙,再压注(mea),以提高效果。
如关门柱处煤体冒落及时,则及时对破碎媒体压注防灭火材料即可,不再打设注胶孔。
六、特殊时期及地点的防灭火措施
1、初采时防火安全技术措施(前50m)
⑴ 开切眼的顶煤采取措施尽可能回收,减少采空区遗煤。
⑵ 初采每15m(±3m)在两顺槽设置隔离墙,隔离墙厚度1.5-2m,并压注喷涂凝胶密实。
⑶ 工作面切眼沿煤壁线敷设一路全长的注浆管,工作面推进30米时对切眼进行注浆,注浆量不小于1575m3。
⑷ 在轨顺关门柱附近设置1道挡风帘,减少向采空区的漏风量。
⑸ 切眼内存在外错的绞车硐室,必须用不燃性材料(粉煤灰或黄土)充填。
⑹ 预计初采段顶煤厚约4.1m,两顺槽顶板打孔压注阻燃剂。
2、工作面停采回撤期间的防火安全技术措施
工作面停采、回撤期间,风量缩小到正常风量的50%左右,缩短工作面造条件的时间,加快回撤速度,及时封闭工作面。施工永久密闭前,永久密闭内预埋灌浆管和监测束管,以便向采空区内注浆及抽气化验。根据气体成分采取相应措施。
3、停采线的防灭火处理
⑴e3306工作面停采后,及时将底板浮煤清理干净并外运,拖运回撤支架时带出的浮煤也要及时清理外运,尽量减少工作面浮煤的积存量;如遗煤较多,回撤支架时,要随时喷洒阻燃剂。
⑵ 工作面停采后在e3306切眼非回采帮铺设一路注浆管,注浆管铺设长度贯穿整个工作面。注浆管采用直径50或60mm的钢管加工,每隔约3m打设一个出浆孔,用双股铁丝绑扎固定于切眼回采帮上部锚杆处,注浆管外口延接至e3306轨道顺槽非回采帮外约6m处。
⑶e3306工作面回撤结束后,应尽快将与工作面连通的巷道进行封闭,以缩短停采线处的持续漏风时间,并进行注浆,杜绝采空区自然发火。
七、其它防灭火措施
1、在轨顺关门柱与后部运输机机尾设置挡风帘;对两顺槽老空内悬顶长度超过10m时,必须采取人工强制放顶或调整隔离墙间距为原来的一半,从而缩小氧化带宽度,减少向采空区漏风的目的,并定期喷洒mea阻燃剂。
2、工作面初采45m后,两顺施工隔离墙的距离不得超过20米。隔离墙采用袋装黄土施工,层与层之间填充粘土,隔离墙厚度1.5~2m。
3、通往采空区的管路必须封闭,控制向采空区漏风。
4、稳定工作面通风系统。采区内通风设施必须严格按质量标准化要求施工,严禁两道正向风门同时打开。
5、所有木料必须及时回收,严禁木料进入采空区。
6、加强回采工作管理,要保持连续推进,月推进度不低于40m,提高煤炭回收率,减少丢煤量。
7、加强两端头遗煤的回收,特别是溜头的遗煤。
8、e3306采煤工作面正常生产前,在预先选定防火门的位置构筑两道防火门,并备足防火门板。
9、工作面初采前40m顶煤较厚,要重点进行防火处理。
八、工作面防灭火劳动组织
综采工区成立防灭火班,设班长一名,全面负责工作面防灭火工作,早、中、夜分别安排一名防灭火负责人,具体负责本班防灭火工作。班长及防灭火人员尽量固定,严禁随意调换。班长、小班防灭火负责人负责填写防灭火工记录,月底报通防科备案。
九、工作面注氮防灭火措施
工作面长时间停采或应急情况时,可启动myq-1000注氮系统进行防灭火。注氮分为开区注氮和封闭注氮,具体根据现场情况确定。每次注氮时必须提前编制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一)施工项目
利用注惰系统将液氮变成氮气,并将氮气通过压风管、注浆管路输送到e3306工作面采空区。
(二)注惰系统组成
1、液氮槽车;
2、电加热汽化器(汽化能力500m3/h,功率120kw);
3、缓冲储气罐(容积2m3,压力1mpa,温度-30°);
4、电源开关柜(汽化器开关保护);
5、控制柜(用于流量、压力、温度测量调节),其中包括:涡街流量传感器2台,压力传感器2台,温度传感器2台,减压稳压阀2台,声光报警装置1台,安全阀1台。
6、集中显示柜(用于远距离监控),其中包括:流量积算仪2台,压力显示二次仪表2台,温度显示二次仪表2台。
7、气体检测仪表,其中测氧仪4台。
8、低温管路控制连接件若干。
9、共用的压风管路、注浆管路。
(三)施工准备
1、地面注氮前的准备工作:检查整个注惰系统是否完善,各连接处是否合格,设备是否完好,闸阀是否处在正确的开关位置上。
2、井下注氮前的准备工作:检查输送管路的连接是否完好可靠,阀门是否处在正确的开关位置上。
(四)操作方法
1、井上操作
(1) 供应惰气厂家向低温贮液罐输入液氮时,要有专人在场监督,由客户用专用输入管和槽车与低温贮液罐下的输入口连接好后向罐内输入液氮。若罐内压力较大而无法输入时,可将自制的卸压阀门打开,将余气通过管路排入系统,达到卸压输入的目的。
(2) 注惰气前,查看低温贮液罐的液位和压力是否能满足注惰气需要。若液位不足20时,要及时通知工区,以便及时供应惰气。若压力小于0.4mpa时,要调整压力旋钮,使压力达到注惰需要。
(3) 打开放液阀向注惰系统供气,需要调整流量时,一般情况只调整放液阀即可,若压力旋钮内压力不足而影响流量时,可调整压力旋钮增加压力。
(4) 查看汽化器中的水位,若缺水,打开供水开关,注满水后关闭。
(5) 先打开控制箱中的电源开关进行送电,然后启动循环系统和加热运行开关,进行加热,待控制箱中的温度显示20℃以上时,可以注惰。
(6) 接向井下供气的电话后,先打开低温贮液罐的排放阀,关闭f4闸阀,然后依次打开f1、f2闸阀,使液态惰气进入汽化器,当贮气罐上的压力升至0.5mpa后,打开f4闸阀,向井下供气。
(7) 调整稳压阀f3,先小量供气,待输气管路温度适应气体温度后,调整稳压阀f3,使气体符合压力、流量、温度要求。
(8) 正常注惰时,流量应控制在300—500m3/h(根据采空区气体变化可适当调整),温度控制在0—20℃,15℃左右为适宜。
(9) 避免形成冰堵的关键是系统压力不低于临界点0.517mpa,一旦形成冰堵,要立即关闭阀门f1,进行处理。
(10) 储气罐上设有安全阀和电接点电磁阀双重保护。安全阀设定压力在0.7mpa,电接点电磁阀设定压力在0.75mpa。系统压力一旦超过设定值,储气罐安全阀和电磁阀将动作并有声光报警,此时应调整f1,减少供液压力或调整f3,增加供气流量,也可打开附近的泄压管路,将余气排至井下而泄压。
(11) 注惰过程中,操作人员要经常检查压力、温度、流量等数据是否正常。
(12) 注入惰气任务完成后,先关闭贮气罐的排放阀,然后关闭f1、f2闸阀,等系统压力降到0.1mpa后,关闭f3、f4闸阀,然后关闭汽化器及电源。再关闭系统。
(13) 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应立即关闭f1切断供应,对管路系统进行检查,排除故障。
2、井下操作
(1) 注惰前关闭靠近工作面主管路闸阀、打开排气阀,各地点设置监测人员到位后通知地面注惰站汽化惰气。此时安排专人在排气阀上风侧检查排气阀排出的气体,氧气浓度低于10%时,打开管路闸阀,关闭排气阀,正常注惰气。
(2) 综放工作面进风隅角悬挂氧气检测报警仪或甲烷-氧气两用仪,回风隅角悬挂氧气报警仪或甲烷两用仪,氧气浓度低于18%时,通知地面降低注氮强度(隐患治理期间除外)。注惰气期间,关门柱附近2m范围不得有人施工,若施工要有瓦检人员检查有害气体,符合规程要求时即可;若气体不符合要求时,可以将轨顺关门柱附近的挡风帘拆除,也可通过压风稀释有害气体,直至满足要求。
(3) 加强对工作面有害气体的巡回检查,发现变化异常及时通知注惰站工作人员停注,危及作业人员安全时施工人员撤至安全地点。
(4) 监测组在注氮气后对采空区、工作面、工作面上下隅角及工作面回风流气体进行取样,分析注氮气前后采空区内及各点气体变化情况。
(5) 现场工作人员利用两用仪通过打开阀门检查氮气浓度变化情况。
(五)安全注意事项
1、注惰前停止压风机运转,关闭与注惰无关的管路上的阀门,保障注惰管路畅通。
(1) 由运转工区关闭以下位置处的阀门:①上井口入井处原管路进气端的阀门;②下井口处通往变电所方向分支管路上的阀门;③风井通道008号风门处,通往自救器更换硐室压风管路上的阀门;④东翼回风大巷与东翼回风联络巷交叉处,通往一部皮带机头方向分支管路上的阀门;⑤东翼回风大巷(东翼回风联络巷至东翼12#联络巷)通往各联络巷的阀门。
(2) 由通巷工区关闭以下位置处的阀门:①下浆硐室通往井上管路上的阀门;②东翼一号回风联络巷与东翼采区运输大巷通往南翼和北翼分支管路上的阀门。
2、注惰前,检查注惰室内通风是否良好,在通风良好的情况下,才可工作。
3、管路巡查人员每班必须对所负责范围的注惰管路巡查两遍,时间相对均匀,巡查工作必须严肃认真,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处理。
4、注惰时,在放空阀检查氧气浓度的人员不准正对排出的气体,防止低氧气体威胁操作人员安全。
5、注氮期间要加强工作面及回风顺槽的氧气监测,发现氧气浓度低于18%时立即停止工作,撤出人员,减少注氮量,待风流中氧气浓度大于18%时,方能恢复工作。
6、注意检查工作面及回风巷道风流中瓦斯涌出情况,若发现采空区大量涌出瓦斯,风流中瓦斯超限时,可适当降低注氮强度。
7、注惰人员若发现注惰压力急剧升高或下降、井下汇报异常时,应立即关闭注惰系统上的阀门f1,正常后再进行处理。
8、注惰结束后对注浆管路检查,是否受到热胀冷缩的影响。
9、从贮气罐排放出的惰气进入管路后的温度较低,注惰人员不得用手直接接触管路,防止冻伤。
10、注惰站设专用电话,并确保通讯畅通。
11、每次注氮工作结束后若需恢复压风,先关闭上井口通往注惰室分支管路上的阀门,然后进行泄压。为防止遗留在管路内的氮气因泄压造成氮气直接排出形成浪费,在泄压前,先打开顺槽末端的阀门,让氮气卸入采空区;然后打开顺槽末端的泄压阀,确认无压力或压力较小时,通知井上打开上井口入井处原管路进气端的阀门,利用压风将剩余的氮气驱赶至采空区。在驱赶的同时,利用末端的泄压阀检测氧气浓度,当氧气浓度超过10%时,关闭顺槽末端的阀门,防止大量氧气进入采空区。
12、液氮冲装时必须使用顶部进液阀进液,减少聚集在储液罐上部由于汽化形成的氮气排出的损失。
13、液氮冲装时通巷工区、仓储中心必须派人监督供货单位卸货全过程,防止供货单位违规操作。
十、火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危险源检测及危险程度评估
矿装备安全监控系统、束管监测系统、红外线远距离测温仪以及便携式一氧化碳检测报警仪等仪器仪表。工作面设专职瓦检员,每班检查二次;每周对工作面进风隅角、工作面、回风隅角、回风流及两顺采空区设点人工取样采样分析,并利用束管系统对回风流及采空区设点巡回监测,每周至少测定五组数据;出现自燃事故时连续监测。
通过煤质化验鉴定所采3层煤有自燃发火倾向,最短自然发火期为34天。出现co说明煤已经发生氧化反应,出现c2h4说明煤温已经达到85°c以上,出现c2h2说明煤温至少已经超过200°c。从e3306工作面布置情况看,一旦出现自然发火,大量有毒有害气体将涌入工作面及其回风、运输系统,由于工作面倾斜布置,下行通风,火风压可能导致工作面风流停滞或逆转,危及e3306轨道顺槽等地点人员安全,造成生产中断。
工作面回风隅角支架后部气体监测预报
co浓度
c2h6
c2h4
c3h8
c2h2
预报结果
﹤24ppm
无
无
无
无
正常.
24~200ppm
无
无
无
无
存在自燃隐患
200~500ppm
有
无
无
无
温度已超过临界温度
有
有
有
无
温度已超过干裂温度
〉500ppm
有
有
有
有
有高温或明火
表2工作面回风流气体监测预报
co浓度
c2h6
c2h4
c3h8
c2h2
预报结果
无
无
无
无
无
正常.
1~24ppm
无
无
无
无
存在自燃隐患
24~50ppm
无
无
无
无
发生自燃隐患
﹥50ppm
有
有
无
无
温度已超过临界温度
有
有
有
无
温度已超过干裂温度
有
有
有
有
有高温或明火
2、应急救援程序
(1)应急报警程序
当检测某一点出现一氧化碳气体浓度超过临界值、出现乙烯乙炔、温度超过70℃或现场出现明火、火灾烟雾、煤油味等现象时,现场人员应立即采取灭火措施控制发展,并迅速报告矿调度室。矿调度室在接到报告后,必须立即向矿、公司值班领导汇报,同时召集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并根据领导指示召集救护队。公司值班领导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召集公司成员以及是否向董事会汇报;矿值班领导必须召集各专业人员组成临时指挥部,做好紧急救援工作,把事故灾害控制在最小范围,以减少损失。
(2)应急指挥程序
按照《应急停产撤人制度》和《矿长授权令》,调度室值班调度员在接到火灾事故汇报后,首先行使矿长权利,立即要求已受灾巷道内及可能波及的附近巷道内的人员停止工作,撤人升井。若为外因火灾,则要立即要求火点下风流的人员紧急按火灾撤人路线避灾,现场上风流人员视火情,尽可能地采取一切措施现场灭火。若为内因火灾,则要全部人员撤人升井,但顺序按先下风流人员,后上风流人员。同时通知井下跟班领导,现场指挥抢险救灾工作。
当e3306工作面发生火灾后,调度机台接到井下灾情电话后,必须问清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范围等情况,并立即通知应急救援组织机构所有人员,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做好记录。
在矿长未到指挥部之前,矿值班领导负责指挥组织有关人员抢险救灾。现场指挥由带班区队长临时兼任,安监员做好抢险救灾安全监督工作。
指挥部根据掌握的情况和信息,判断事故的性质、范围和灾害程度,制订抢险救灾方案,并安排调度室立即将事故影响的区域停电、撤离所有人员。
矿长在接到事故汇报后,应立即组织成立事故抢险救灾指挥部。
指挥部设井上指挥部和井下现场指挥部,人员由应急救援机构成员组成。
指挥部实行24小时工作制,对制订的抢险救灾措施做到有安排,有落实、有监督、有汇报、有记录,以保障救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3、自燃隐患治理
如果工作面或者回风流中发现一氧化碳(炮烟除外)浓度大于10ppm,并呈上升趋势,必须查明原因,判定采空区发生自然发火隐患时,主要采取的防火措施有:
(1)调整工作面的配风量至350~400m3/min,并检查工作面有害气体、温度等情况。
(2)加快工作面推进速度(如不放顶煤);沿后部运输机敷设一至三路工作面注浆管路,间距5~10m;在进回侧施工一次性钻孔,对隐患点处理、封堵漏风通道;加强有害气体的检查(每班由专职瓦斯检查巡查不少于3次,特殊情况随时检查,并向矿调度室、监控中心汇报)。
(3)调整隔离墙间距为10±3m,两顺同步施工隔离墙,袋子与锚网接触处充填严密,并注罗克休胶体或水玻璃凝胶封堵。
(4)两顺槽施工完隔离墙后3m后,若顶板为煤时,应剪网促使顶板冒落至下一道隔离墙位置前3m,并清除或惰化采空区遗煤。
(5)每次施工隔离墙后,在墙外3m内的肩窝处铺设束管,出口要用花管保护。采煤面架间每十架设一取样点,每天对各采样点进行人工取样,并将化验分析结果报相关领导。
(6)通过管路出口距隐患点较近的管路连续注惰,流量控制在60~100m3/h,当工作面或隅角氧气浓度低于18%时降低注氮流量,并设置警戒,严禁人员进入瓦斯超限区,直至隐患消除。
(7)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利用注浆管路对采空区注粉煤灰浆,每班注浆量要达到100~150m3,每天注浆量不低于300m3,工作面见浆或涌水增大时停止,采取压注凝胶封堵漏风通道。发火隐患消除后,注浆量恢复正常。
若判断为支架上方煤体有发火隐患时,必须通过移架放煤的方法处理,边放边洒水边外运,瓦斯检查员跟踪检测,并准备一次性花管在附近支架打眼注胶进一步处理,直至隐患消除。
若为顺槽顶煤发生隐患,先洒水降温,再在隐患周围施工防火钻孔,压注水玻璃凝胶,并跟踪监测,直至隐患消除。
4、自燃事故治理
当发现支架上方煤体发生火灾时,采取直接用水控制火势,边放煤外运边洒水降温,用水直接灭火必须保证足够的水量,从边源往中心逐步进行,并安排瓦斯检查员检测瓦斯、一氧化碳气体浓度变化,防止引起水煤气爆炸和人员中毒。
一旦发现巷道自燃火灾,立即采取措施控制火势发展,并汇报矿调度室,成立救灾指挥部,制定灭火方案,指挥井下灭火救灾工作。
(1)控制火势
a)用水直接扑灭巷道表面明火,打钻注水、凝胶,控制火势发展。
b)设专人检测火区及其下风侧co、ch4和o2等气体变化情况,并随时汇报。
c)根据气体变化情况,确定是否撤出火区下风侧人员和设置警戒。
(2)判定巷道自燃火区范围及严重程度
a)根据巷道气体监测数据,判定火势。
b)采用红外测温仪测定巷道表面温度,推断高温区范围。
c)在可自燃区域打钻探测,确定火区范围和严重程度。
(3)确定注胶灭火范围及注胶量
根据判定出的巷道火区范围和严重程度,确定注胶灭火范围,并初步估计总的灭火注胶量。
(4)布置注胶、喷浆或喷涂材料
根据确定的注胶范围,从火区上风侧开始布置注胶孔,孔间距为2-3m,长度为3.5-6m,倾角与自燃区域中心水平成30-60°,下套管,用水泥或棉纱、海带封孔。套管每节长度1.5-2m,端头为管螺纹,套管联接采用管箍。钻孔中第一节套管为花管,花管由套管加工而成,即每隔10cm钻一个φ15mm的孔,并均匀分布在套管圆周的各个方向,注水玻璃凝胶或mea灭火。
(5)气体检测
采用气相色谱仪和现场观测定期检测钻孔内火区气体变化情况。
5、当采空区出现自燃火灾时,必须按照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应急救援预案组织灭火救灾工作。
(1)确定火区距工作面的距离和火势大小
根据工作面温度及气体分析,判断采空区高温区域位置和距工作面的深度和火势大小,并采用相应的应急方案。
1)若自燃区域离工作面距离小于20m,则停止推进,采用注水注胶直接灭火。
2)若自燃区域离工作面距离大于20m,则加快工作面推进速度。
3)若工作面自燃火灾难以控制时,应立即断电、撤人,建立临时密闭,制定并实施相应的灭火启封方案。
(2)近距离采空区自燃灭火方案
1)用水控制火势:一旦发现工作面自燃火灾,立即用水直接扑灭工作面表面明火,控制火势发展,同时停止工作面生产,降低工作面供风量,并做好注胶前的准备工作。注胶材料选用水玻璃凝胶,其材料及配方按上述要求落实。
2)布置注胶钻孔注凝胶:在工作面架间(或在工作面煤壁施工钻机窝),向支架顶后部采空区布置注胶钻孔,钻孔终孔位于支架顶2-3m,终孔间距2-3m。下套管并用水泥或海带封孔,下套管,每节长度为1.5-2m,端头为管螺纹;套管联接采用管箍。钻孔中第一节套管为花管,花管由套管加工而成,即每隔10cm钻一个φ15mm的孔,并均匀分布在套管圆周的各个方向。
3)加强气体检测:在注胶灭火过程中,必须设专人检测工作面、回风隅角和回风流的气体变化情况。
(3)远距离采空区自燃灭火方案
1)不放顶煤,加快工作面推进速度。
2)缩小两顺槽隔离墙的间距,进风侧设置两道挡风帘,减少向采空区的漏风。
3)每班不小于7h向采空区注惰,流量控制在60-100m3/h,工作面局部地点氧气降低到18%后降低流量60m3/h;每天根据现场停止注惰改为注浆,浆量在100-300m3。
4)控制工作面风量,减小向采空区漏风。
5)若工作面有害气体较高,人员无法进行工作,则启用局部通风机增加工作地点的风量,升高气体外溢区域的压力,减少采空区有害气体的涌出量,保障工作面有害气体在生产允许的范围内。
6、火灾无法控制或者危及人员安全时按照避灾路线组织撤离。
(1) 在人员撤离时必须切断工作面的一切电源。
(2)在回撤过程中必须打开通往采空区的注浆管路的闸阀,并关闭支阀。
(3)在工作面发生灾害时具备水掩灭火的条件,在人员撤离及停电后利用注浆管路、消防水管向自燃区域灌水,由救护队人员观察,淹没火区后停止,编制专门排水、恢复通风及生产、防止火灾二次复燃的安全技术措施。
7、其它灾害事故严格执行重大灾害事故应急救援与处理预案、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
8、外因火灾的防治
(1)外因火灾的主要特点是突然发生,来势凶猛,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出人意料。
外因火灾的防治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防止失控的高温热源;失控的高温热源有:电器过负荷运行、短路产生的电弧、电火花;不正确的爆破作业形成的爆炸火焰;机械设备运转不良造成的过热或摩擦火花;电焊、气焊等出现的明火。二是尽量采用不燃或耐燃的材料制品。
外因火灾一旦发生,人员首先不要慌张,根据火灾发生的类型及地点,在确保人员安全的情况下,用一切可能的手段进行灭火,严禁使灾害扩大。
(2)若灾害难以控制威胁到人员安全时,工作面人员应立即按发生内因火灾的路线撤离,启动应急救援预案。
9、应急救援程序
(1)所有入井人员必须随身携带自救器,并经过检验合格,同时熟练掌握自救器佩戴的使用操作过程。
(2)各作业地点必须安设调度电话,确保通讯畅通。
(3)瓦斯检查员必须配备一氧化碳检测报警仪、氧气检测报警仪和光学甲烷测定仪等仪器仪表,严格执行瓦斯检查的有关制度和操作规程,当发现任何气体异常时,必须立即向监控中心、调度室汇报;超过《煤矿安全规程》要求时,必须通知受威胁区域的人员撤至东翼采区轨道大巷北、南,并在e3306运输联络巷设置栅栏,防止其他人员进入,然后向调度室汇报
(4)在实施灭火过程中,甲烷传感器、一氧化碳传感器和束管监测系统必须保持连续监测。
(5)调度机台值班员接到现场汇报异常或检测点传感器的示值升高、传感器报警时,必须立即通知现场瓦斯检查员查明原因,密切关注气体变化情况,并向矿、公司值班领导汇报。
(6)消防材料库必须存放砖、沙、水泥必须能够施工一道密闭墙的数量,木板、木柱及钉子必须能够封闭一处巷道的数量,并备有施工的工具。
10、应急响应程序
(1)在抢险救灾时,救灾指挥部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制订切实可行的方案,防止顾此失彼,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在整个抢险救灾过程中必须保证工作面风量的稳定,并密切关注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检测数据,向指挥部提供信息。
(3)如果一氧化碳气体浓度超过24ppm,矿无法采取措施灭火时,必须立即按避灾路线撤离;剩余工作由救护队完成。
(4)指挥部必须多方面收集信息,综合判断,及时处理,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5)在人员没有完全撤离危险区域时,应保证通风系统的稳定性,并注意火风压对风流的影响。
11、应急疏散程序
当火灾隐患失去控制,首先要进行有序疏散保证人员的安全。指挥部要根据现场情况及时下达撤人命令,由带班区队长负责清点人数,按避灾路线有序撤离。
(1)e3306工作面火区进风侧的工作人员,由e3306轨道顺槽→e3306运输联络巷→东翼采区轨道巷(北)→东翼进风大巷→井底车场→升井。
(2)e3306运输顺槽受烟流威胁的工作人员,必须佩戴好自救器沿e3306切眼→e3306轨道顺槽→e3306运输联络巷→东翼采区轨道巷(北)→东翼进风大巷→井底车场→升井。
(3)e3306运输联络巷、东翼采区运输巷巷(南)等回风流中人员佩戴好自救器就近进入→东翼采区轨道巷(南)、东翼采区轨道巷(北)→东翼进风大巷→井底车场→升井。
12、现场应急救援医疗救护
所有在该生产区域内工作人员必须熟悉火灾避灾路线,工作面开工前要由区队长带领所有施工人员熟悉避灾路线。
矿结合职工安全技术培训,组织急救训练,熟练掌握自救互救常识。
公司医院组成工伤抢救队,配备必要的抢救人员、设备、器械、药品等;根据情况对受伤人员实施现场紧急抢救。医疗人员、设备、技术等不足时,请求上一级政府机构支援。
13、其它严格执行本年度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第6篇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制度范例
1目的
加强企业安全事故防范,及时做好事故发生后的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适用范围
本制度是为了预防和控制潜在的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时,作出应急准备和响应,最大限度地减轻可能产生的事故后果。
本制度适用于焦化厂生产经营中潜在的职业安全健康事件或事故等紧急情况的预防和处理。
3职责、管理内容和要求
3.1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领导
3.1.1为加强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领导,实施应急救援预案,成立厂应急救援工作领导组。
3.1.2应急救援工作领导组职责
3.1.2.1负责发生事故后应急救援预案启动工作的领导,成员按照预案分工,开展应急救援抢险工作。
3.1.2.2负责组建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及组织实际训练工作、建立通信与报警系统,储备抢险、救援、救护方面的装备和物资、督促做好事故的预防工作和安全措施的定期检查工作。
3.1.2.3发生事故时,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命令、信号。向上级有关部门通报事故的情况。必要时向上级有关部门发出紧急救援请求。负责事故调查的组织工作并总结事故的教训和应急救援经验。
3.1.2.4应急救援工作领导组成员要按照预案职责分工,尽职尽责。当接到事故报告后,成员要迅速到达指定岗位,因特殊情况不能到岗时,经组长同意,由所在部门按职务高低递补。
3.2应急救援体系
为保证应急救援预案的顺利实施,建立应急救援体系。
3.2.1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部门(车间)在组织抢险、保护事故现场同时,按照有关规定迅速向厂部及相关部门报告;厂部必须以最快的方式,将事故简要情况向公司行政主管部门及安全管理部门等报告,最迟不能超过1个小时;报告的内容主要有:
①发生事故的单位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
②事故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估计;
③事故原因、性质的初步判断;
④事故抢救处理的情况和采取的措施;
⑤需要有关部门、单位协助事故救援和处理的有关事宜;
⑥上报人姓名、联系电话。
3.2.2厂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领导组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前往事故现场,确定危险目标,组织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迅速开展抢救工作。遇有特殊危急情况,要立即向当地政府、公安、消防、急救中心救援,防止事态扩大。
3.2.3各部门(车间)及相关单位要按应急预案要求,参与抢险救援工作,在救援过程中要听从指挥,密切配合,协调作战,保证抢险救援工作做到有条不紊。
3.3应急救援的保障措施
3.3.1各部门(车间)要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本单位的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报厂安环科备案。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报厂部及安全主管部门审批后方可实施。
3.3.2各部门(车间)要结合实际建立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组织,保证一旦发生安全生产事故,能迅速有效地投入抢救工作,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尽可能减少事故的损失。
3.3.3建立事故应急救援的其他各种保障,包括根据自身需要,确定各救援组织器材装备、事故应急救援所需经费的来源、额度以及建立组织,落实专业应急救援人员等。
3.4做好应急救援预案配套制度的完善和专业队伍的训练
3.4.1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
3.4.1.1值班制度: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保证24小时内至少有1名厂部负责人、部门(车间)负责人和生产调度,如有问题及时处理。
3.4.1.2检查制度:每月由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结合生产安全工作,检查应急救援工作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4.1.3例会制度:每月由事故应急救援领导组组织召开一次领导组成员和各专业队负责人会议,检查上月工作,并针对存在问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
3.4.1.4总结评比制度:每次训练和演习结束后应进行总结评比,奖励和表彰先进。建立总结评比办法和对于事故处理中有功和有过人员的奖罚措施。
3.4.2培训和演练
3.4.2.1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内容
①鉴别异常情况并及时上报的能力与意识;
②对待各种事故如何处理;
③自救和互相救护的能力。
3.4.2.2对专业队的培训
①各种器材、工具的技能与知识;
②任务的目的和如何完成任务;
③与上下级联系的方法和各种信号的含义。
3.4.2.3对一般员工的培训
①危险隐患类型识别;
②各种信号的含义识别;
③防护用具的使用和自制简单防护用具;
④紧急状态下如何行动。
3.4.2.4定期举行训练和演习。
3.5预案的评估和修改
3.5.1为了能把新技术和新方法应用到应急救援中,及对不断变化的情况保持一致,预案至少每年要更新和修订一次。
3.5.2对危险源和企业内新增装置、人员变化进行定期检查,对预案及时更新。
3.5.3在实践和演练中提高指挥水平,对预案进一步合理化。
第7篇 h市房产管理局房产管理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
崇州市房产管理局房产管理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处置预案为提高房管系统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快速反应能力,确保科学及时有效应对国有公房管理,旧城改造拆迁工作中重(特)大安全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保障国有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依据《城市国有公房管理条例》、《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安全生产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房产管理工作的特点,制定本预案。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采取切实可行措施,建立全市国有公房,防洪、防火、防倒塌和旧城拆迁所产生的安全事故应急体系,迅速有效地开展抢救,及防止群体性事件的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减少或降低事故损失和国家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保障社会稳定。二、基本原则预防为主,统一指挥,分工负责,以人为本,全力减少事故损失,缩小事故的社会影响。三、适用范围一)本处置预案所指的重特大安全事故,是指在国有公房管理中出现火灾,倒塌、洪灾及其它事故事故其直接可以造成国家财产的损失和人民生命安全受到侵害,发生一次死亡2人以上的事故,一次经济损失30万元以上的事故。二)本处置预案适用于发生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房屋拆迁,拆除活动中发生的安全事故。四、组织领导为加强国有公房和旧城改造中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处置市房管局成立房产管理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房产管理局局长担任副组长:房产管理局副局长担任成员:房产管理局办公室、拆迁科、房管科、法规科、房监队、崇阳房管所、怀远房管所、元通房管所、三江房管所负责人担任应急救援处置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房产管理局办公室,主任由杜海副局长兼任,副主任由房管局办公室主任田野兼任,同时设立抢救指挥组,后勤保障事故组处理组、新闻宣传组,各组组长分别由房管局部分成员单位负责人担任。五、职责分工一)领导小组组长:谢江(房产管理局局长)副组长:霍建川、杜海(房产管理局副局长)职责:负责事故现场应急处置的指挥、抢救以及善后处理工作二)抢救指挥组组长:杜海(房产管理局副局长)成员单位:崇阳房管所、元通房管所、三江房管所、怀远房管所、拆迁科职责:负责组织、指挥事故应急救援处置工作三)事故处理组组长:杜海(房产管理局副局长)成员单位:法规科、房管科、房监队职责:处置事故现场保护,处置后援与救治,法规宣传讲解人群疏散、事故追查等四)后勤保障组组长:霍建川(房产管理局副局长)成员单位:办公室及事故发生单位行政后勤部门职责:负责安全事故抢险救援处置期间所需车辆、物资等保障工作五)新闻宣传组组长:霍建川成员单位:办公室职责:负责组织事故的新闻宣传工作六、应急救援处置体系为保证应急救援处置预案的顺利实施,建立应急救援处置体系。一)重(特)大安全事故及群体_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在立即组织抢险,保护事故现场的同时,应迅速向应急处置办公室报告(电话:),办公室接到事故信息后,立即上报市政府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市政府办公室。二)办公室接到信息后,应报告处置领导小组,按照责任分工统一协调、指挥,迅速开展抢险救援处置工作。三)市房产管理局及下属单位要按本处置预案要求处置抢险救援工作,在救援过程中要听从指挥,密切配合,协调作战,保证抢险救援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七、保障措施市房产管理局对下属各房管所要求在管理直管国有公房,及旧城改造、危房拆除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把人的生命居住安全放在第一位,不断加强国有公房的维修管理力度和旧房拆除过程中安全意识的宣传、教育、指导工作,保证一旦发生安全事故,能迅速有效地投入抢险工作,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尽可能减少事故损失,缩小事故的社会影响。
第8篇 矿井主要灾害预防管理制度事故应急救援制度
1、我矿主要灾害包括:水灾、火灾、瓦斯、煤尘、提升运输、顶板等灾害。
2、为预防各类灾害事故的发生,保证矿井的安全生产,矿组织专门制定《2007年矿井灾害预防处理计划和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根据各类灾害的存在条件、危险分析、危害程度范围预测等分别制定了预防措施,并根据事故性质制定了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明确发生事故后的上报制度及应采取的应急救援措施,并报集团公司批准。不编制或内容不全、不及时上报的对责任人罚款50元,
3、矿长、总工程师及各专业要组织职工对矿井灾害预防计划和救援预案进行学习,认真抓好落实,让每一名职工了解掌握矿井的灾害隐患及预防与处理措施,否则对责任人罚款10-50元。
4、矿长负责《灾防计划》所列工程项目的落实,并根据矿井生产中实际变化情况,有通防科及时对《灾防计划》修改补充(每季度至少一次)。对修改后的《灾防计划》要及时向职工传达贯彻,否则对责任人罚款10-50元。
5、每年必须要与救护队联合,有计划的组织一次矿井反风演习和救灾演习,并进行总结,演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整改,提高矿井抗灾能力,否则对责任人罚款10-50元。
6、按照明确职责,重点检查、预防为主的原则。各专业根据所辖范围,对可能出现的事故危害,提出处理意见或整改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否则对责任人罚款10-50元。
7、对特殊地点实行重点监控管理,由专业领导分班盯岗,及时汇报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类异常现象,否则对责任人罚款10-50元。
8、出现异常情况,各岗位作业人员要及时汇报矿调度室、专业领导,根据事故应急处理计划或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组织人员,采取措施,积极组织自救,否则对责任人罚款10-50元。
9、以上考核由通防科负责建立考核台帐。
第9篇 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制度
为防止突发性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并能在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后有效控制和处理各类职业病危害事故,将事故对人员造成的损害降至最小程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职业病防治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要求,本着“反应迅速、处理得当”的原则,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用人单位确立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及各部门负责人,确定总负责人;
二、组织制定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形成书面文件予以公布,应明确事故发生后的疏通线路、紧急集合点、技术方案、救援设施的维护和启动、医疗救护方案等内容。
三、明确职业病危害的目标分布,根据使用物品的种类、危险性质以及可能引起职业病危害事故的特点,确定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目标;
四、确保应急救援设施完好。
应急救援设施应存放在车间内或临近车间处,一旦发生事故,应保证在 10 秒内能够获取。应急救援设施存放处应有醒目的警示标识,确保劳动者知晓和正确使用方法。现场应急救援设施应是经过国家质量监督检验合格的产品,安全有效,定期检查,及时维修或更新,保证现场应急救援设施的安全有效性。
五、定期演练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用人单位应对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做出相关规定,对演练的周期、内容、项目、时间、地点、目标、效果评价、组织实施以及负责人等予以明确。如实记录实际演练的全程并存档。
六、用人单位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
(一)机构职责
1、由指挥部发布和解除职业病应急救援命令、信号;
2、组织指挥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
3、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理情况,并向友邻单位通报危害事故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
4、组织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及善后处理,总结应急救援工作的经验教训。
(二)人员分工:
1、总指挥:组织指挥全公司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2、副总指挥:协调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
3、指挥部成员:
(1)生产组长:协助总指挥、副总指挥做好职业病危害事故报警、情况通报及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工作;
(2)主任:负责现场医疗救护指挥及受伤人员分类抢救和护送转院工作;
(3)安全环境及职业卫生管理组织各负责人:负责指挥灭火、警戒、治安、保卫、疏散、道路交通管制工作;负责职业病危害事故现场通讯联络和对外联系,必要时代表指挥部发布有关信息;负责车辆调配及抢救物资的运输、供应工作;负责抢险物资及防护用品的日常储备和应急供应;
七、制定应急设备管理档案,包括:
(1)应急设备管理制度书面文件;
(2)应急设备台账;
(3)应急设备中文说明书;
(4)职业病危害防护应急设施台账;
(5)职业病危害防护应急设施日常运转记录;
(6)职业病危害防护应急设施定期检查记录;
(7)职业病危害防护应急设施维修记录;
(8)应急救援设施配备档案;
(9)应急救援设施定期检查记录;
(10)应急救援设施维修记录。
第10篇 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制度
事故 应急救援 管理制度
1、根据承揽工程特征,项目部组织工程、机电、安监等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对工程项目进行客观、科学的分析和预测该项目可能存在的危险源,有害因素的种类及程度,并针对各种危险源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实行一个项目一个预案,应急救援机构实行公司、处、项目部三级救援体系。
3、项目部成立应急救援领导小组,项目经理任组长、分管技术、安全、生产、机电的副经理任副组长,各队队长、组室负责人为主要成员,负责抢险救灾具体工作。
4、项目部配备必要的应急物资,配备两名兼职救护队员,成立以保卫为主的应急救援小分队。
5、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内容要明确发生事故后的上报时限、上报部门、上报内容,应采取的应急救援措施等。
6、应急救援预案要逐级上报审批、备案,各单位每半年要自行组织一次演练,并做好总结记录。
第11篇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管理制度
1 目的
为明确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启动级别划分;预案修订频次;主管及修订部门职责;审批流程及预案格式,特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各部门、车间。
3 内容与要求
3.1 事故应急预案制定依据
3.1.1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
3.1.2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监管危化字[2004]43号文《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单位版)》。
3.2 事故应急预案制定要求
3.2.1 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规定;
3.2.2 结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实际情况;
3.2.3 结合本单位的危险性分析情况;
3.2.4 应急组织和人员的职责分工明确,并有具体的落实措施;
3.2.5 有明确、具体的事故预防措施和应急程序,并与其应急能力相适应;
3.2.6 有明确的应急保障措施,并能满足本单位的应急工作要求;
3.2.7 预案基本要素齐全、完整,预案附件提供的信息准确;
3.2.8 预案内容与相关应急预案相互衔接。
3.3 事故应急预案分类
3.3.1 综合应急预案,由公司级应急系统负责实施。
3.3.2 专项应急预案,由公司级应急系统负责实施。
3.3.3 现场处置方案,由车间级应急系统负责实施。
3.4 事故应急预案分级
3.4.1 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共分三个等级,分别是:
a)黄色警报:较大安全事故,主要指可能或已经造成3人(包括3人)以上人员轻伤;1人重伤;财产损失在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1人患职业病等情况的事故。
b)橙色警报:重大安全事故,主要指可能或已经造成1人以上3人(包括3人)以下人员重伤;财产损失在10万元(包括10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1人以上,3人(包括3人)以下人员患职业病等情况的事故。
c)红色警报:特大安全事故,主要指可能或已经造成3人以上人员重伤;1人以上人员死亡;财产损失在30万元(包括30万元)以上;3人以上人员患职业病等情况的事故。
3.4.2 现场处置方案共一级,发生一般安全事故时由车间启动应急处置方案,主要指可能或已经造成3人以下轻伤;财产损失在2万元以下等情况的事故。
3.5 综合应急预案主要内容
3.5.1 总则,包括编制目的;编制依据;适用范围;应急预案体系;应急工作原则。
3.5.2 本单位的危险性分析
3.5.3 组织机构及职责
3.5.3.1 综合应急预案组织机构由公司总经理任总指挥,生产副总为副总指挥,各部门、车间主要负责人为指挥部成员,各应急救援小组组员为成员共同组成公司级应急指挥系统。
3.5.4 预防与预警
3.5.5 应急响应
3.5.6 信息发布
3.5.7 后期处置
3.5.8 保障措施
3.5.9 培训与演练
3.5.10 奖惩
3.5.11 附则,包括图片、释疑及实施时间等
3.5.12 附件
3.6 专项应急预案主要内容
各专项预案在公司综合应急预案的基础上进行编写,要相互结合、相辅相承。
3.7现场处置方案
现场处置方案的组织由车间、部门主要负责人负责,要求简单实用,符合车间实际。
3.8 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审批流程
3.8.1 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由管理部组织起草,生产经理审核,报总经理批准生效。
3.8.2 现场处置方案由预案所属车间、部门负责起草,生产技术科、安环部负责审核,报由生产经理批准生效。
3.9 事故应急预案评审、修订频次
3.9.1 综合应急预案每三年至少评审、修订一次,由生产技术科负责牵头进行评审、修订。
3.9.2 专项应急预案每三年至少评审、修订一次,由安全环保部负责牵头进行评审、修订。
3.9.3 现场处置方案每年至少评审、修订一次,由生产技术科负责牵头进行评审、修订。
3.9.4 有下列情形的,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须进行及时修订、评审:
a)组织机构、法人代表、生产方式等发生变更;
b)生产工艺、设备或建、构筑物发生重大变化;
c)应急组织系统发生变更;
d)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发生变化;
e)急预案需修订;
f)应急管理部门提出修改申请。
3.10 事故应急预案管理
安环部负责事故应急预案电子、纸质文本维护管理,并负责备案。
4 相关制度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防汛、防台风应急救援预案》
《防建、构筑物倒塌应急救援预案》
《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剧毒、易制毒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5 相关记录
《应急准备响应预案演练》
《会议记录》
《会议签到表》
《评审、修订记录》
第12篇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管理制度
第一条工区在重大危险源评价后制定,有发生下列事故或事件的风险时,必须制定应急预案:
1.触电、火灾及爆炸;
2.地震、洪水、台风、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
3.施工中挖断水管、热能管道、电缆等市政、铁路设施;
4.铁路营业线施工;
5.坍塌、倒塌、高坠事故;
6.急性作业中毒、食物中毒、泄漏污染事故;
7.水上作业淹溺事故等。
第二条应急预案应覆盖事故发生后应急救援各阶段的计划,即预案的启动、应急、救援、事后监测与处置等各阶段。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应急预案适用范围;
2.事故可能发生地点和可能造成的后果;
3.事故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其组成单位、组成人员、职责分工;
4.事故报告程序、方式和内容;
5.发现事故征兆或事故发生后应当采取的行动和措施;
6.事故应急救援(包括事故伤员救治)资源信息,包括队伍、装备、物资、专家等有关信息情况;
7.事故报告及应急救援有关具体通信联系方式;
8.相关保障措施;
9.与相关应急预案的衔接关系;
10.应急预案管理措施和要求。
第三条根据实际情况,由工区经理组织、工区安全部门牵头,按事故的性质、类型、影响范围、严重后果等分等级地制订相应的预案。为使预案更有针对性和能迅速应用,一般要制订出不同类型的应急预案,一个项目的不同类型的应急预案要形成统一整体,救援力量要统筹安排。
第四条工区应急预案要根据现场实际制订,使预案便于操作。工区编制的应急预案必须上报工区项目部备案,工区项目部在各工区预案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全线突发事故(事件)点和内外部救援力量分布情况,编制综合性预案,做为工区预案的支撑和保障,两级应急救援组织应职责明确,通力协作。
第五条两级预案由工区项目部、工区分管安全副指挥或安全总监组织定期演练,由编制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定期检查和修正,保存相关记录。
第六条应急救援队伍要由安全部门组织进行专业培训考核,要有培训记录和档案。应急救援人员要通过考核证实确能胜任所担负的应急任务后,才能上岗。
第七条各应急救援专职队平时就要组建落实并配有相应器材。 应急救援的器材工区分管安全副经理组织进行定期检查(也可纳入定期安全生产检查内容),保证设备性能完好。
第八条应急预案应当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要求,所规定和明确组织、程序、资源、措施等应当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满足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需要。应急预案在相关法律、法规、标准,适用范围、条件,有关应急资源情况,以及与相关预案衔接关系等发生变化时,或发现存在问题时,应当及时修订。
第九条涉及城市公用事业、道路交通、火灾、铁路、民航、水上交通、渔业船舶水上安全以及特种设备、电网安全等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依据有关规定报有关部门备案,并按照分级管理原则抄报地方政府安全监管部门备案。
第13篇 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制度
一、总则
为使救援工作能够系统有效,协调指挥,成立指挥领导小组,由公司总经理任组长,安委会执行主任任副组长。公司安全科、家纺管理事业部、人力资源管理事业部、采购公司、设备组、保安队等部门的领导任组员。
事故一旦发生,以公司领导小组为基础,迅速成立救援指挥部,总经理任总指挥,安全负责人任副总指挥,负责救援工作组织指挥。
二、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和指挥部的职责
1、制订、修改完善化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组建本公司应急救援队伍,组织实施、训练和演习,并督促检查做好各项救援工作。
3、发生和解除应急救援指令信号、组织指挥应急救援队伍和全公司的应急救援行动,必要时请有关部门支援。
4、负责向上级报告和友邻单位通报情况。
5、组织调查事故发生原因,总结化学事故应急救援的经验教训。
三、部门和人员的职责
总指挥(总经理):全面负责救援工作,指挥协调全公司的应急救援
副总指挥(安委会执行主任):协助总指挥指挥救援工作
安全管理科:
1、协助副总指挥做好事故应急救援的各项协调工作及负责应急救援的日常工作。
2、负责事故救援工作中灭火、洗消和现场救援的指挥。
3、组织负担事故现场环境和毒气扩散动态情况的检测任务。
家纺管理事业部:
1、负责事故应急处理时生产系统的开停车调度工作。
2、负责事故现场的通讯联络和对外联系。
3、协助副总指挥负责工程抢险抢修任务的指挥,可以对公司内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进行调动。
设备办公室:负责事故抢险抢修
后勤组:
1、协助副总指挥做好事故报警报告,通报情况和事故处理工作。
2、负责事故现场及扩散区域内工作的指挥。
3、负责指挥事故的现场及有关有害物质扩散区的清洗、检测、检查工作,污染区处理直至无害。
人力资源管理事业部、采购公司:
负责救援过程中,有关生活必需品和车辆调配工作的组织供给;负责组织协调救援物资供给工作。并按善后处理程序开展工作,必须时代表指挥部对外发布有关信息。
保安队:
1、负责事故现场划定禁区的警戒指挥工作,维护治安保卫。
2、负责对事故后公司内道路交通管制工作,协调人员紧急撤离的安全疏散工作,保证人员的安全撤离。
医务组:负责对伤员的现场紧急救护和救护治疗工作的组织落实
各厂厂长:
1、负责指挥本单位员工按应急处理规程工作,控制生产系统安全停车,同时按专项应急预案进行工作;按指挥部命令,组织本单位的抢险、抢修应急人员进行事故应急救援处理工作。
2、负责组织本单位员工的安全撤离和紧急疏散工作,对人员进行清点,向指挥部报告单位员工现状、伤亡或失踪等情况。
3、向指挥部报告本单位危险化学品事故事态和应急救援处理进展情况按指挥部命令,事故应急处理后,指挥本单位生产系统安全的开、
停车。
操作人员职责:
1、查明事故发生部位和损坏情况;发生险情要在第一时间内按事故预案和岗位操作法采取有效措施和方法进行工艺、堵漏等应急处理,尽量控制危险源的扩大。
2、对险情及时上报调度室及相关部门的领导,了解清楚险情情况,做好自我防护。
3、发生人员受伤要及时抢救受害人到安全地带。
4、险情扩大无法控制可能危及自身,应尽快撤离现场至安全地带,撤离前向调度报告并按规定处理。
5、撤离后应在相关的到路口进行警戒,防止他人误入危险区。
6、其它救援人员到达集合点,应向救援人员口头报告清楚险情的一切情况。
抢险人员的职责:
1、所有抢险人员必须遵守纪律,听从命令,服从指挥,做到令行禁止。
2、抢险人员在接到抢险指令后必须无条件的执行,在规定的时间内到达集合点。
3、到达集合点后要积极主动的做好抢险准备工作。
4、向当班人员了解清楚危险源的发生地方、发生危险的设备、介质、危险性质,做好相应的防护工作和准备需要的抢险工具。
5、工作准备好后等待命令,接令后立即进入现场进行抢险作业。
四、演练
安全管理科及相关科室要根据公司各类预案要求及时开展救援演练工作
1、演练目的
1、1通过演练检查各应急救援队伍应付可能发生的各种紧急情况的适 应性及各救援队之间相互支援及协调能力。
1、2通过演练检验应急设备的可靠性,使救援队伍掌握相关装备的正 确使用方法,提高实际技能及熟练程度。
1、3检验应急救援指挥部的应急能力,包括组织指挥、专业队救援能 力和群众对应急响应能力。
1、4通过演练发现预案中存在的问题,为修正预案提供实际资料。
2、演练组织
2、1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应有专门的人员负责演练的设计、演练 过程的监督和评价。
2、2演练情况的设置应根据真实现场的基本情况,尽量与实际相符, 并考虑突发情况。
2、3保证每一位参加救援的人员都有机会参加演练,有重大事故潜在 危险的场所,还应保证岗位每位人员参加演练。熟悉疏散路线和各种应急救援程序和信号,较少事故发生时的恐惧心理。
2、4整个演练过程应有完整的记录,作为演练评价和未来演练计划制 定的参考资料,演练结束后应由事故应急救援方面专家和对演练过程做出评价。
3、演练培训
1、严格按照预案要求定期组织应急预案培训
2、认真进行考勤,对因故未参加培训的人员进行补课;对无故不参加培训的人员要进行严肃处理。
3、培训要认真进行记录,记录培训内容、参加人员、培训时间和培训效果。
4、应急救援培训可采用课堂讲座、现场讲解、示范和应急救援训练等不同形式。
5、培训结束后,要进行培训相应知识的考核,对考核成绩好的要进行奖励,对考核不合格者要清退出应急救援队伍并给予相应的处罚。
4、 演练事故应急救援演练结束后,应对以下内容进行讲评总结:
4、1通过演练发现的主要问题。
4、2对演练设置情况的评价。
4、3对预案有关程序内容的改进意见。
4、4应急装备、通讯保障等是否满足应急要求。
5、演练评价
5、1演练单位应组织有关人员对演练的效果做出评价,并提交演练评 价报告。
5、2详细说明演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问题分为不足项、整改项和改
进项。
5、2、1不足项指演练过程中观察或识别出的应急准备缺陷,可 能导致在紧急事件发生时,不能确保应急组织或应急救援体系有能力采取合理应对措施,保证公众的安全与健康。不足项应在规定的时间内予以纠正。
5、2、2整改项指演练过程中观察或识别出的,单独不可能在应 急救援中对公众的安全与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的应急准 备缺陷。整改项应在下次演练前予以纠正。
5、2、3改进项指应急准备过程中应予改善的问题,视情况予以改进,不必一定要求予以纠正。
五、事故处理
1、公司内事故报警方式采用内部电话和外部电话线路进行报警,由指挥部根据事态情况通过公司内部电话发布事故消息,做出紧急疏散和撤离等报警。需要向社会和周边发布警报时,由指挥部人员向政府以及周边单位发送警报消息。事态严重紧急时,通过指挥部直接联系政府以及周边单位负责人,由总指挥部亲自向政府或负责人发布消息,提出要求组织撤离疏散或者请求,随时保持电话联系。
2、公司应急救援人员之间采用内部和外部电话线路进行联系,应急救援小组的电话必须24小时开机,禁止随意更换电话号码行为。特殊情况下,电话号码发生变更,必须在24小时内向指挥部报告。指挥部必须在24小时内向各成员和相关部门发布变更通知。
3、现场事故应急处理的首要任务是控制和遏制事故,从而防止事故扩大到附近的其他设施,以减少伤害。在处理事故时要坚持以下原则:
3、1消除事故原因。
3、2阻断泄漏。
3、3把受伤人员抢救搬运到安全区域。
3、4危险范围内无关人员迅速疏散、撤离现场。
3、5事故抢险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和必要的防范措施后,迅速投入排
险工作。
4、安排对工人情况进行记录,保证姓名、工作岗位、工作班次、地址等,并保存在应急控制中心,还要定期更新,以便在应急疏散人员时保证所有人员都疏散到位。发现缺员时,应及时报告所缺员工的姓名和事故前所处的位置等。
5、事故发生后,要迅速划定事故现场隔离区范围,防止无关人员误入现场造成伤害,同时要做好隔离区的交通速到工作。
6、事故得到控制后,要立即对现场进行洗消并迅速成立事故调查小组,在对现场进行采取摄像、拍片等取证分析后,由总指挥下达接除应急救援的命令。在涉及到周边社区和单位的疏散时,有总指挥通知周边单位负责人员或者社区负责人解除警报。
7、救援小组、事故发生当事人必须在24小时内组织召开事故分析会(特殊情况可以延期,最多不超过三天),救援小组必须在召开事故分析会的48小时内将处理结果报公司领导,处理结果将在现场进行通报,让全体员工受到教育。
六、处罚
1、对违反制度规定,不积极执行救援任务、不配合救援工作的相关人员、严重的降职甚至解除劳动合同。
2、对事故当事人,进行安全教育,情节严重的解除劳动合同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24位用户关注
10位用户关注
88位用户关注
55位用户关注
78位用户关注
16位用户关注
28位用户关注
90位用户关注
69位用户关注
66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