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正常运营离不开有效的管理制度,而风险管理制度则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涵盖了企业各个层面,旨在预防、识别和应对可能对企业产生负面影响的风险因素。
风险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风险识别:通过分析内外部环境,识别潜在的业务风险,如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
2. 风险评估:对识别的风险进行量化和定性分析,确定其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3. 风险策略:制定应对各种风险的策略,如风险转移、风险规避、风险接受等。
4. 风险监控:建立监控机制,定期评估风险管理体系的效果,及时调整管理策略。
5. 风险文化:培养全员风险意识,形成风险管理的企业文化。
风险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体现在:
1. 保障稳定:有效管理风险能帮助企业避免突发危机,保证业务的持续稳定。
2. 提升效率: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减少因风险事件导致的损失,提高运营效率。
3. 增强竞争力:良好的风险管理能力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更具优势,吸引投资者和合作伙伴。
4. 满足法规要求:符合监管机构对企业风险管理的合规要求,降低法律风险。
1. 构建风险管理体系: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负责全公司的风险管理事务,确保制度的实施。
2. 制定风险政策:明确风险偏好,为各部门设定风险管理目标和标准。
3. 培训与教育:定期举办风险管理培训,提升员工的风险识别和处理能力。
4. 引入技术工具:利用数据分析和预测模型,辅助风险识别和评估。
5. 定期审计:开展内部审计,检查风险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
6. 沟通与报告:建立风险报告机制,确保管理层及时了解企业面临的各类风险状况。
在实际操作中,企业需结合自身行业特点和业务模式,灵活调整和优化风险管理制度,使之更加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管理层应积极参与,推动风险文化的建设,将风险管理融入日常决策,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1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管理程序
一、目的
识别本项目运行中影响职业健康安全的危险源,评价危险源,确定和更新重大危险源,对其进行管理和控制。
二、范围
本项目运行中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及更新与管理。
三、职责
1、项目安全负责人负责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组织领导,以及重大危险源和不可承受风险的审批。
2、安全科是本程序的主管部门,负责本项目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组织实施,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策划和实施。
3、安全科负责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活动的监督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及时项目经理部。
4、负责实施本项目活动和作业范围内危险源的辨识和风险评价,确定重大危险源,经本项目负责人批准后制定控制计划予以实施,有效降低职业健康安全风险。
四、工作程序
1、初始状态评审
①、在体系建立之初,项目部安全科部组织各科室、各工区进行初始状态评审,辨识本项目职业健康安全现状。评审的主要内容有:
⑴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他应遵守的要求;
⑵识别本项目的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
⑶对本项目有关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惯例、制度的调查。
⑷对以往事件、事故和紧急状态资料进行评估。
②、初始状态评审的过程和结果,由安全保卫部负责整理成《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状态初始评审报告》,作为制定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和指标以及管理方案的依据,评审报告提交管理者代表审核。
2、危险源辨识内容和方法
①、可按以下过程或内容进行危险源辨识:
⑴各施工点所处地理位置、建筑物及平面布局;
⑵生产过程或所提供服务的阶段;
⑶生产设备、设施或装置;
⑷有害作业部位(粉尘、毒物、噪音、振动、高低温);
⑸法律法规要求(如女工劳动保护、体力劳动强度等);
⑹生活设施和应急设施;
⑺所有进人作业场所的人员(含员工、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
⑻常规活动(如正常的生产活动)和非常规活动(如临时抢修等);
②、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时,要考虑三种时态、三种状态等因素。
⑴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
⑵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
③、危险源辨识方法:可采用询问与交流、现场观察、查阅有关记录、获取外部信息、工作任务分析、安全检查表法、作业条件的危险性评价、事件树、故障树等方法。
3、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时机
①、项目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立之初进行初始状态评审时;
②、在相关法律法规变更或施工工序条件以及相关方的要求等情况发生变化时。
4、风险评价方法
①、对危险源所导致风险,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进行评价,即d=lec。其中: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l分数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0
完全能够预料
6
相当可能
3
可能、但不经常
1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0.5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0.2
极不可能
0.1
实际不可能
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e分数值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10
连续暴露
6
每天工作时间暴露
3
每周一次暴露
2
每月一次暴露
1
每年几次暴露
0.5
非常罕见地暴露
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c分数值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100
大灾难,许多人死亡
40
灾难,数人死亡
15
非常严重,一人死亡
7
严重,重伤
3
重大,致残
1
引人注目,需要救护
d:风险值(d=lec)
d分数值
危险程度
危险级别
>320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5
160-320
高度危险,需立即整改
4
70-160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3
20-70
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2
<20
有危险,可以接受
1
②、下列情况确定为重大危险源
⑴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风险,直接确定项目不可承受的风险和为重大危险源;
⑵d>70风险和危险源,确定为项目不可承受的风险和重大危险源。
③、安全科将所确定的重大危险源,编制“重大危险源清单”报项目总工程师、驻地办、总监办审批后发至各工区。
④、对重大危险源的控制,主要体现在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及管理方案中,或通过制订运行控制程序对其进行控制。
5、危险源的更新
①当下列情况发生时,由安全科组织有关科室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并重新确定不可承受风险和重大危险源:
⑴管理评审要求;
⑵有关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变更时;
⑶生产活动、产品和服务发生重大变化时;
⑷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有遗漏时;
⑸相关方有抱怨时;
⑹发生重大事故、事件。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更新评价按上述相关步骤进行。
______责任公司
_____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____年_月
第2篇 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1 目的
辨识并评价本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危害因素,并在体系运行中及时更新,为制定安全、环保、职业健康目标和管理方案提供依据。
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管理体系实施过程中危险因素识别、更新与评价的全过程。
3 相关文件及引用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安全生产法》(国家主席第70号令)
《危险化学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
《变更管理制度》(文件编号:qg/____10.10-2010)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aq 3013-2008)
4 职责
4.1总经理:负责批准重大危险源清单,组织落实重大风险的整改工作。
4.2主管副总:负责开展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
4.3其他各副总:确保各主管部门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的人员有足够的培训,组织各主管部门编制危害识别评价记录,制定落实管理方案。
4.4安环质监部:负责制、修订《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程序》,负责组织本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中危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并监督、检查执行情况。审核重大及不可容忍的风险、控制改进措施清单,制定落实管理方案。
4.5生产部:负责开展装置工艺过程及生产操作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工作;负责开展设备及设备检维修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工作;负责开展电气、仪表的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工作。监督检查各车间危害因素的识别,审核重大及不可容忍的风险、控制改进措施清单,制定落实管理方案。
4.6公司办:分别负责交通、保卫方面的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工作,审核重大及不可容忍的风险、控制改进措施清单,制定落实管理方案。
4.7各车间及其他部门:负责本部们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工作,由安质部、生产部、工会共同进行监督检查。
5 工作程序
公司应对所有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和风险评价。根据评价提出消除或减少风险的控制措施。具体见附件一:危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流程图。程控制,包括:设立目标、制定完善管理程序、操作规程和技术措施、制定落实风险监控管理措施、制定落实应急预案、加强员工的教育培训、进行检查监督和绩效评估,建立奖惩机制等;配备个人防护用品。
5.3.2公司选择适用的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可行性、可靠性、先进性、安全性和经济合理性。
5.3.3各部门对所识别的重大危险源及相应的控制措施进行编制,填入重大风险及控制措施清单,具体见附件七。汇总后形成公司重大危险源清单报送总经理批准。
5.4风险信息更新
5.4.1公司在满足法律法规要求的前提下,定期对危害因素结果进行审查并更新;在下列情形下应重新进行风险评价:a)适用的法律、法规或规范要求发生变化时;b)重大工艺变更,重要设备拆除;c)有新、改、扩建工程;d)有因事故、事件或其它来源的新认识。
5.4.2公司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危害识别,识别设备设施,工艺过程,危险性物质,作业过程的危害,评价控制措施是否全面有效,并保证控制措施的有效实施。
5.4.3因变更引起的危害及风险信息更新按《变更管理程序》执行。
6 附件
附件一:危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流程图
附件二:发生事件的可能性(l)判断标准评估表
附件三:事件后果严重性(s)判断准则表
附件四:风险矩阵图、风险等级判断准则及控制措施表
7 记录
7.1风险评价组织文件
7.2风险评价计划
7.3作业活动清单
7.4设备、设施清单、
7.5工作危害分析(jha)记录表
7.6安全检查表分析(scl)记录表
7.7重大风险及控制措施清单
7.8风险评价结果的宣传培训记录
7.9重大隐患项目确立文件及治理计划
7.10重大隐患档案
制措施不仅要列报警、消防、检查检验的控制措施,还应列出工艺设备本身带有的如联锁、安全阀、液位指示、压力指示灯控制措施。具体见附件三。
5.1.5识别危害的根源及性质。在进行危害识别时,应充分考虑危害的根源及性质。如,造成火灾和爆炸的因素;造成冲击与撞击、物体打击、高处坠落、机械伤害的原因;造成中毒、窒息、触电的因素;工作环境的化学性危害因素和物理性危害因素;人机工程因素;设备的腐蚀、焊接缺陷等;导致有毒有害物料、气体泄漏的原因。这些因素或原因来自作业环境中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害的作业环境和管理上的缺陷。
5.2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是评价风险程度并确定其是否在可接受范围的全过程。本程序采用风险矩阵评价法(ls)对识别出来的危害因素进行评价,确定风险度(d),再判断危害因素的等级。风险度(d)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和事件后果的严重性(s)的乘积,应对危害因素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性分别进行评价,判断是否属于可接受风险,如果是可接受风险可以维持原有管理,如果是不可接受风险,则应提出改进措施,对风险进行控制,使之达到可接受的程度。
5.2.1本程序的评价准则
5.2.1.1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判断准则,所列等级数字越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大。具体见附件四。
5.2.1.2事件后果的严重性(s)判断准则,具体见附件五。
5.2.1.3风险等级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具体见附件六。
本公司风险评价的结果分为以下五种等级:轻微或可忽略(d=1—4);可接受(d=4—8);中等(d=9—12);重大风险(d=15—16);巨大风险(d=20—25)具体见附件六:风险矩阵图。
5.2.1.4把识别出来的危害因素与风险评价结果填入:危害因素识别与风险评价表。将风险
进行等级划分,确定重大风险,按优先顺序进行控制、治理,对判定为重大风险的应进行录,并定期进行更新。
5.3风险控制
5.3.1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应与风险度的大小相适应;重大风险是公司制定管理目标及隐患治理、管理方案的基础及依据。风险控制措施的内容按照控制层次级别及顺序包括:消除,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科学管理,尽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害因素;替代,使用危险小的替代品;工
5.1危害因素识别
5.1.1成立评价小组。评价小组成员应包括专业技术人员、操作人员等;评价小组成员需经过适当的培训以保证开展危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的能力。
5.1.2确定评价范围和对象。范围包括: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常规和异常活动;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的活动;原材料使用过程;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在确定上述评价范围后,各部门可按生产流程的阶段、地理区域、装置、作业任务、生产阶段/服务阶段或部门划分,或者将上述方法结合起来进行划分的方法确定评价对象。
5.1.3细分评价对象、收集资料。对所确定的评价对象,按作业活动进一步进行细分并收集必要的有关信息,进入受限空间,储罐内部清洗作业,带压堵漏,物料搬运机泵(械)的组装操作、维护、改装、修理,溶剂配制,取样分析,承包商现场作业,吊装等皆属作业活动。这些信息包括:a)正在执行任务的人员、培训、期限和频次;b)可能使用的装置、机械、电动和手动工具;c)工作期间所用到或所遇到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有关危害数据表的内容和建议;)与所进行的工作、所使用的装置和机械、所用到的或所遇到的物质有关的法规和标准的要求;d)被认为适当的控制措施;e)内部和外部获得的与所进行的工作、所用设备和物质有关的事件、事故和疾病的经历的信息。
5.1.4选择危害及环境因素识别方法。公司通过询问和交流、现场观察、查阅有关记录、获取外部信息的手段,采用以下二种危害识别方法:1)工作危害分析(jha);其对象是作业活动、管理活动。分析步骤如下:把正常的工作分解为几个相连的工作步骤,即首先做什么,其次做什么,而不说如何做,对每一步骤都要问可能发生什么事,危害导致的事件发生后,可能出现的结果及其严重性也应识别。然后识别现有安全控制措施,进行风险评估。如果这些控制措施不足以控制此项风险,应提出建议的控制措施。最后据此制定标准的安全操作程序。具体见附件二;2)安全检查表分析(scl);安全检查表分析的对象是设备设施、作业场
所和工艺流程等,检查项目是静态的物,而非活动。所列检查项目不应有人的动作。项目列出之后还应列出与之对应的标准。标准可以是法律法规的规定,也可以是行业规范、标准或本企业有关操作规程、工艺规程的规定。检查项目应全面,内容应细致。标准列出后,还应列出不达标准可能导致的后果。检查项目和检查标准列出之后,还应列出现有控制措施。控
第3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1、目的
为充分辨识危险源,合理评价风险,进行风险控制策划,特制定本办法。
2、范围
本文件适用于本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管理。
3、术语
3.1重大风险(或不可承受风险):指级别较高或危险程度较大、能够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风险。
3.2管理方案:对重大风险,需投资或加强培训实现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明确相关职能和层次的职责和权限,制定方法、资源和时间表,落实、检查所采取的措施。
4、主要职责
4.1生产安环部负责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管理工作。
4.2设备技术部负责建设项目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管理工作。
4.3各单位负责本单位(包括相关方)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工作。
5、工作程序
5.1危险源辨识:
5.1.1划分作业活动
5.1.1.1危险源辨识是针对作业活动进行的,进行危险源辨识首先要划分作业活动。
5.1.1.2划分作业活动方法
a按生产(工作)流程的阶段划分;
b按地理区域划分;
c按装置划分;
d按作业任务划分;
e上述几种方法的结合。
5.1.2危险源辨识范围
5.1.2.1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
5.1.2.2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
5.1.2.3所有作业场所内的设施。
5.1.3危险源辨识内容:危险源类别的分类见附录一
5.1.3.1物的不安全状态;
5.1.3.2人的不安全行为;
5.1.3.3作业环境的缺陷;
5.1.3.4安全健康管理的缺陷。
5.1.4在危险源辨识过程中,要考虑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和紧急)和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和将来)。
5.1.5危险源辨识方法具体内容见附录二
5.1.5.1基本分析法
5.1.5.2工作安全分析法
5.1.6危险源辨识充分性的确认
a覆盖已发生事故的原因;
b覆盖法律法规的要求。
5.2风险评价
5.2.1风险评价采用直接评价法、mes法和ms法(mes法、ms法和风险程度的具体内容见附录三)。
5.2.1.1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用直接评价法判定为重大风险(或不可承受风险):
a所有违反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情况或属于组织性行为且涉及的范围较大、后果较为严重的其它违规(轻微的违章行为除外);
b近三年发生过重伤、死亡、重大财产损失(30万元及以上)一次;或轻伤、非重大财产损失(30万元以下)三次以上,至今未采取有效防范控制措施,仍有可能发生事故。
5.2.1.2除上述情况外,人身伤害事故采用mes法,单纯财产损失事故采用ms法。
5.2.1.3风险分级
二级以上(含二级)风险(即一、二级风险)属政府部门级危险源;三级属公司危险源;四级、五级属车间(部门)级危险源。
5.2.1.4对5.1、5.2条款中记录填写《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表》,公司级危险源填写《重大风险控制计划表》,其中控制计划为“制定目标管理方案”的填写《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表,并填写《重大危险源清单》。
5.3汇总和调整工作
为了确保全员参与、辨识充分,采取三级辨识二级评价的方法。《即班组、车间(部室)、公司三级辨识,车间(部室)、公司二级评价。》
5.3.1各车间(部室)对所属各班组;公司对所属各车间(部室)上报的危险源辨识评价表分别进行汇总。汇总过程中对所列出的危险源可合并同类项,但要指出危险源所涉及的作业活动。
5.3.2生产安环部组织相关人员对各车间(部室)上报的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价和确认,结果上报公司。
5.4风险控制策划
5.4.1风险控制措施选择的优先顺序:
首先考虑消除风险(如技术、工艺改造);其次考虑降低风险(如增设安全监控、报警、连锁装置或隔离措施);再次考虑采用个体防护装置。
5.4.2风险控制措施:
5.4.2.1二级以上(含二级)风险,由公司主管部门和厂充分讨论确认后,制定重大风险控制计划,公司生产安环部根据控制计划组织实施,公司主管部门进行跟踪监督、检查。二级以上(含二级)风险,应及时上报政府有关安全监督行政部门备案。
5.4.2.2三级风险,生产安环部和相关车间(部室)讨论确认后,制定风险控制计划,由公司主管领导审批后,所属单位实施控制计划,生产安环部进行监督、检查。四至五级风险,由各车间(部室)制定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5.4.3生产安环部每月组织一次对三级危险源监督检查,重点检查职能单位的三级危险源日常监督检查工作开展情况、各类安全监测与监测设备设施维护情况、安全防护设施维护情况、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情况、岗位职工按章操作情况、职工应急预案与处置方案的掌握情况;各车间(部室)每月进行一次对本单位三级危险源的检查,重点检查各类安全监测与监测设备设施维护情况、安全防护设施维护情况、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情况、岗位职工鞍章操作情况、职工应急预案与处置方案的掌握情况;作业区(班组)每月对四级、五级危险源的检查,,重点检查各类安全监测与监测设备设施维护情况、岗位职工鞍章操作情况、职工应急预案与处置方案的掌握情况。
5.5危险源的更新
5.5.1各单位每年按本文件对危险源进行更新确认,并将确认结果于七月底前报公司生产安环部。
5.5.2对属于公司管理的建设项目,在施工前,设备技术部组织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工作,以便对工程承包商提出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风险控制的具体要求。并将结果报生产安环部备案。
5.5.3当下述情况发生变化时,各单位应及时辨识危险源,更新(或补充)危险源辨识的相应表格。
5.5.3.1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等发生变化;
5.5.3.2各各车间(部室)的工艺、技术、作业环境、设备、设施等发生变化或更新;
5.5.3.3发生人身伤害事故后的责任单位,要对相应的作业活动进行危险源重新识别、评价,评价结果在事故处理结束5个工作日内,报生产安环部备案(书面和电子版)。
31位用户关注
48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