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物理实验报告用分光计和透射光栅测光波波长怎么写1600字
【实验目的】
观察光栅的衍射光谱,掌握用分光计和透射光栅测光波波长的方法。
【实验仪器】
分光计,透射光栅,钠光灯,白炽灯。
【实验原理】
光栅是一种非常好的分光元件,它可以把不同波长的光分开并形成明亮细窄的谱线。
光栅分透射光栅和反射光栅两类,本实验采用透射光栅,它是在一块透明的屏板上刻上大量相互平行等宽而又等间距刻痕的元件,刻痕处不透光,未刻处透光,于是在屏板上就形成了大量等宽而又等间距的狭缝。刻痕和狭缝的宽度之和称为光栅常数,用d 表示。
由光栅衍射的理论可知,当一束平行光垂直地投射到光栅平面上时,透过每一狭缝的光都会发生单缝衍射,同时透过所有狭缝的光又会彼此产生干涉,光栅衍射光谱的强度由单缝衍射和缝间干涉两因素共同决定。用会聚透镜可将光栅的衍射光谱会聚于透镜的焦平面上。凡衍射角满足以下条件
k = 0, ±1, ±2, … (10)
的衍射光在该衍射角方向上将会得到加强而产生明条纹,其它方向的光将全部或部分抵消。式(10)称为光栅方程。式中d为光栅的光栅常数,θ为衍射角,λ为光波波长。当k=0时,θ= 0得到零级明纹。当k = ±1, ±2 …时,将得到对称分立在零级条纹两侧的一级,二级 … 明纹。
实验中若测出第k级明纹的衍射角θ,光栅常数d已知,就可用光栅方程计算出待测光波波长λ。
【实验内容与步骤】
1.分光计的调整
分光计的调整方法见实验1。
2.用光栅衍射测光的波长
(1)要利用光栅方程(10)测光波波长,就必须调节光栅平面使其与平行光管和望远镜的光轴垂直。先用钠光灯照亮平行光管的狭缝,使望远镜目镜中的分划板上的中心垂线对准狭缝的像,然后固定望远镜。将装有光栅的光栅支架置于载物台上,使其一端对准调平螺丝a ,一端置于另两个调平螺丝b、c的中点,如图12所示,旋转游标盘并调节调平螺丝b或c ,当从光栅平面反射回来的“十”字像与分划板上方的十字线重合时,如图13所示,固定游标盘。
物理实验报告 ·化学实验报告 ·生物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格式 ·实验报告模板
图12 光栅支架的位置 图13 分划板
(2)调节光栅刻痕与转轴平行。用钠光灯照亮狭缝,松开望远镜紧固螺丝,转动望远镜可观察到0级光谱两侧的±1、±2 级衍射光谱,调节调平螺丝a (不得动b、c)使两侧的光谱线的中点与分划板中央十字线的中心重合,即使两侧的光谱线等高。重复(1)、(2)的调节,直到两个条件均满足为止。
(3)测钠黄光的波长
① 转动望远镜,找到零级像并使之与分划板上的中心垂线重合,读出刻度盘上对径方向上的两个角度θ0和θ0/,并记入表4 中。
② 右转望远镜,找到一级像,并使之与分划板上的中心垂线重合,读出刻度盘上对径方向上的两个角度θ右和θ右/,并记入表4中。
③ 左转望远镜,找到另一侧的一级像,并使之与分划板上的中心垂线重合,读出刻度盘上对径方向上的两个角度θ左和θ左/,并记入表4中。
3.观察光栅的衍射光谱。
将光源换成复合光光源(白炽灯)通过望远镜观察光栅的衍射光谱。
【注意事项】
1.分光计的调节十分费时,调节好后,实验时不要随意变动,以免重新调节而影响实验的进行。
2.实验用的光栅是由明胶制成的复制光栅,衍射光栅玻璃片上的明胶部位,不得用手触摸或纸擦,以免损坏其表面刻痕。
3.转动望远镜前,要松开固定它的螺丝;转动望远镜时,手应持着其支架转动,不能用手持着望远镜转动。
【数据记录及处理】
表4 一级谱线的衍射角
零级像位置
左传一级像
位置
偏转角
右转一级像
位置
偏转角
偏转角平均值
光栅常数
钠光的波长λ0 = 589·3 nm
根据式(10) K=1, λ= d sin 1=
相对误差
【思考题】
1. 什么是最小偏向角?如何找到最小偏向角?
2. 分光计的主要部件有哪四个?分别起什么作用?
3. 调节望远镜光轴垂直于分光计中心轴时很重要的一项工作是什么?如何才能确保在望远镜中能看到由双面反射镜反射回来的绿十字叉丝像?
4. 为什么利用光栅测光波波长时要使平行光管和望远镜的光轴与光栅平面垂直?
5. 用复合光源做实验时观察到了什么现象,怎样解释这个现象?
精选写报告经验136人觉得有用
写物理实验报告时,特别是关于用分光计和透射光栅测光波波长的,得注意几个关键点。分光计是一种精密仪器,用来测量角度特别准,而透射光栅则用于分解光谱,两者结合能测出光波长。做这类实验前,要把设备调试好,确保分光计零位正确,这一步很重要,要是没调好,后面的数据就可能偏差很大。
实验开始时,先调整分光计,让平行光管发出的光束垂直通过光栅平面,这样能保证测量的角度准确。接着,转动分光计的刻度盘,记录下一级亮条纹的位置。这里有个小细节要注意,当转动刻度盘时动作要轻缓,不然可能会影响数据的精确性。记下位置后,计算相邻亮条纹间的角间距,这个值直接影响到最终结果。
数据分析时,要用公式λ=d·sinθ算出光波长,其中d是光栅常数,θ是亮条纹对应的衍射角。不过在计算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麻烦,比如有时忘了检查计算器的模式是不是弧度制,这会导致结果出错。另外,如果实验环境光线太强,也可能干扰观察,所以最好选择一个比较暗的地方进行实验。
做完实验后,别忘了整理数据,把每次测量的结果都列出来,然后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但有时候表格里的数据可能看起来不太整齐,这可能是手写记录时不小心写错了数字,这时候需要仔细核对原始数据,找出哪里出了问题。另外,记得把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也写进去,比如仪器的操作要点,还有怎样避免误差。
写报告的时候,除了描述实验步骤和结果,还要谈谈自己的体会。比如说这次实验让我意识到仪器校准的重要性,稍微一点偏差都会影响整个结果。当然,这也提醒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养成严谨的态度。不过有时候写着写着,可能会发现自己思路有点乱,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这时不妨停下来想清楚再继续写。
【第2篇】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格式怎么写450字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格式
一、演示目的
气体放电存在多种形式,如电晕放电、电弧放电和火花放电等,通过此演示实验观察火花放电的发生过程及条件。
二、原理
首先让尖端电极和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的距离相等。尖端电极放电,而球型电极未放电。这是由于电荷在导体上的.分布与导体的曲率半径有关。导体上曲率半径越小的地方电荷积聚越多(尖端电极处),两极之间的电场越强,空气层被击穿。反之越少(球型电极处),两极之间的电场越弱,空气层未被击穿。当尖端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时,其间的电场较弱,不能击穿空气层。而此时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最近,放电只能在此处发生。
三、装置
一个尖端电极和一个球型电极及平板电极。
四、现象演示
让尖端电极和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的距离相等。尖端电极放电,而球型电极未放电。接着让尖端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放电在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发生
五、讨论与思考
雷电暴风雨时,最好不要在空旷平坦的田野上行走。为什么?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格式
精选写报告经验15人觉得有用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格式怎么写
做实验报告的时候,得先把实验目的弄清楚。这一步特别重要,要是目的都没搞明白,后面的工作就会乱套。实验目的不只是为了交差,而是真正去理解实验背后的意义。比如测重力加速度,不只是为了得出一个数字,还要知道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它能解决什么问题。
接下来就是准备材料了。这个环节有时候会漏掉一些细节,比如忘了检查仪器是否正常运作。记得每次实验前都要把需要用到的器材清点一遍,看看有没有损坏或者缺失的零件。如果仪器有问题,最好提前报修,不然会影响整个实验进程。另外,记录表也得准备好,别到时候手忙脚乱地找纸笔。
实验步骤这部分要写得详细但不能啰嗦。有些同学喜欢把每个动作都描述得很细,结果报告变得又长又复杂。其实只要抓住关键步骤就行,比如调节仪器的角度、调整光源的位置之类的。不过这里有个小问题,有时候写着写着就忘记了顺序,导致步骤看起来有点混乱。所以写的时候最好能对照一下实际操作,确保步骤没有遗漏。
数据处理这部分需要多花点心思。一般来说,测量出来的原始数据会有误差,这时候就需要用到公式计算修正值。公式不是随便选的,得根据实验性质来定。比方说,用逐差法求平均值的时候,要是公式套错了,结果肯定不准。还有就是图表绘制,横轴纵轴的标注要清晰,不能含糊其辞。要是图做得太随意,老师看了可能会扣分。
最后就是分析讨论了。这一部分不能只写实验结果,还得结合理论知识来分析为什么会这样。比如说实验结果跟预期偏差较大,就要想想是不是操作上有失误,还是理论本身就有局限性。有时候会因为时间紧迫,这部分草草了事,其实这是很可惜的。毕竟实验的目的就是为了验证理论,如果只看结果而不去深究原因,那就失去了意义。
当然,报告的语言表达也很重要。写的时候尽量简洁明了,避免使用一些模糊不清的词。比如“大概”、“差不多”这种说法最好少用,除非确实无法精确描述。还有就是标点符号,有时候会忘记加逗号,导致句子读起来不通顺。这些问题虽然不大,但会影响整体观感。
【第3篇】初二物理声音强弱与那些因素实验报告怎么写650字
初二物理声音强弱与那些因素有关实验报告
1、提出问题:
声音的强弱(声音的响度)可能
1)、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振幅)有关;
2)、与人离声源的距离有关。
2、猜想或假设:
1)、声源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人离声源的距离越近,人听到的声音响度越大。
3、制定计划与设计方案(用控制变量法)如,
探究1)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振幅)的关系:
考虑让人与声源的距离相同,使声源的振幅不同, 看在声源的振幅大小不同时,听声音响度大小的情况怎样?
探究2)响度与人离声源距的离大小关系
考虑让声源的振幅相同,使人离声源距离不同,看在人离声源的距离大小不同时,听声音响度大小的情况怎样?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探究1)选一只鼓,在鼓上放一小纸屑,让人离声源的距离0.5米(不变)
(1)第一次轻轻地敲击一下鼓,看到小纸屑跳起(如0.5厘米),听到一个响度不太大的声音;
(2)第二次重重地敲击一下鼓,看到小纸屑跳起(如1.5厘米),听到一个响度很大的声音。
结论:人离声源的距离相同时,声源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探究2)的实验过程与上类似
结论是:声源的'振幅相同时,人离声源的距离越近,人听到的声音响度越大。
5、自我评估:
这两个结论经得起验证。如,我们要让铃的声音很响,我们可以用力去打铃;汽车鸣笛,我们离汽车越近,听到的声音越响。
6、交流与应用
如果我们声音小了,听众可能听不见我们的说话声,我们可以考虑:
1)让说话的声音大一些(声带的振幅大了);
2)与听众的距离近一些。
初二物理声音强弱与那些因素有关实验报告
精选写报告经验176人觉得有用
写实验报告的时候,得把实验目的和背景说清楚。比如这次研究初二物理里的声音强弱跟哪些因素有关,这一步很重要,要是开头就交代不清楚,后面的内容就显得没头没脑。实验器材也得列出来,像是麦克风、音响这类东西,缺了它们没法做实验,这就好比盖房子没砖一样。
接着就是实验步骤了,得一步一步写,不能跳步子。有时候实验过程中会用到一些公式,像什么声强级计算公式什么的,记得带上,不然别人看不明白你是怎么得出结果的。不过有时候写着写着可能会忘记标注单位,这可不是个好习惯,单位一丢就容易搞混数据。
记录数据的时候要仔细,表格最好画得规整点,这样看起来清楚。但有时候可能因为手抖,表格线画得歪七扭八的,这也没办法,只要不影响阅读就行。数据分析这部分挺关键,得把数据变化的趋势找出来,看看是不是符合预期,要是发现结果跟假设差太多,就得想想是不是实验过程出了岔子。
还有就是结论部分,不能含糊其辞。比如通过实验发现声音强弱确实跟距离有关系,那就要具体说明是怎样的关系,是距离越远声音越弱还是其他情况。有时候为了显得专业,可能会堆砌一些专业术语,但要注意别堆得太过,否则别人读起来费劲。
最后别忘了附上参考文献,这能证明你的研究是有依据的。不过有时候文献找得多了,引用的时候可能会漏掉几篇,这也是常事,只要主要的都列上了就没大问题。整个过程下来,写报告其实是个细致活儿,需要耐心和细心,不然很容易出错。
【第4篇】大学生物理实验报告怎么写2250字
大学生物理实验报告
风洞试验综合
一. 风洞试验简述:
实验空气动力学是空气动力学的一个分支,是用实验方法研究飞行器及其它物体在与空气或其它气体作相对运动时的气动特性、运动规律和各种复杂物理现象。由于是直接研究物体与真实气流间的相互作用,所得数据可以用作工程设计的依据,验证理论计算结果并能揭示新的流动现象,为理论分析提供物理模型。
实验空气动力学作为一门分支学科是20世纪40年代形成的。它的形成同飞行器高速发展,要求迅速获得大量复杂、精确、可靠的设计数据有关。它的主要内容除空气动力学基础理论外,还包括实验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设备的知识。
实验空气动力学的主要任务是利用风洞进行模型实验,以发现和确认流动现象、探索和揭示流动机理、寻求和了解流动规律,并为飞行器提供优良气动布局和空气动力特性数据,风洞实验所依据的基本理论是相对运动原理和相似理论。
相对运动原理:无论是固体以某一均匀速度在静止的流体中运动,还是流体以相同速度流经固体,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恒等。
相似理论:论述物理现象相似的条件和相似现象的性质的学说。是模拟的理论基础。相似理论的重要课题是确定各种物理现象的相似准数。
风洞是进行空气动力学实验的一种主要设备,几乎绝大多数的空气动力学实验都在各种类型的风洞中进行。风洞的工作原理是使用动力装置在一个专门设计的管道内驱动一股可控气流,使其流过安置在实验段的静止模型,模拟实物在静止空气中的运动。测量作用在模型上的空气动力,观测模型表面及周围的流动现象。根据相似理论将实验结果整理成可用于实物的相似准数。实验段是风洞的中心部件,实验段流场应模拟真实流场,其气流品质如均匀度、稳定度(指参数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湍流度等,应达到一定指标。
风洞实验的主要优点是:
① 实验条件(包括气流状态和模型状态两方面)易于控制。
② 流动参数可各自独立变化。
③ 模型静止,测量方便而且容易准确。
④ 一般不受大气环境变化的影响 。
⑤ 与其他空气动力学实验手段相比,价廉、可靠等。
缺点是难以满足全部相似准数相等,存在洞壁和模型支架干扰等,但可通过数据修正方法部分或大部分克服。
风洞实验的主要常规试验有测力试验、测压试验和流态观测试验等。测力和测压试验是测定作用于模型或模型部件(如飞行器模型中的一个机翼等)的气动力及表面压强分布,多用于为飞行器设计提供气动特性数据。流态观测试验广泛用于研究流动的基本现象和机理。
二. 实验内容:
1. 根据风洞实验段尺寸和实验项目要求完成实验模型的结构和模型支撑结构的设计。
2. 编写模型测力和流动显示实验大纲(或实验任务书)。
3. 固定风速,改变模型姿态(例如,改变模型迎角)测量不同姿态下的模型气动力;对模型做重复性试验。
4. 对测力模型做流动显示实验(分别做模型烟流显示实验和油流显示实验)
三. 实验仪器及设备:
d1低速风洞主要组成部分为实验段、扩压段、拐角和导流片、稳定段、收缩段以及动力段。实验段截面为椭圆面,其入口长轴为102cm,短轴为76cm,出口处长轴为107cm,短轴为81cm;实验段全长1.45m;实验段的最大流速为50m/s;紊流度为0.3%;实验段模型安装区内,速压不均匀度3%。其上游收缩段的收缩比为8.4。d1低速风洞采用可控硅控制无级调速;配置有尾撑式—机构及内式六分量应变天平。由信号放大器(gda—10),a/d模数转换数据采集板和计算机构成测力天平信号数据采集系统。
实验原理:
当物体以某一速度在静止的空气中运动时,气流对物体的作用与同一速度的气流流过静止物体时的作用完全相同。风洞就是一种产生人工气流,对固定于风洞试验段的模型产生气动力作用的管道设备。
六分量应变天平:是一种专用的测力传感器。用于测量作用在模型上的空气动力的大小。该天平能测量升力、阻力、侧力、俯仰力矩、偏航力矩和滚转力矩。它由应变片、弹性元件、天平体和一些附件组成。应变天平是一种将机械量转变为电量输出的专用设备。它是运用位移测量原理,利用天平的变形来测量外力大小。将应变片贴在天平弹性元件上,弹性元件上的应变与外力大小成比例,应变片连接组成测量电桥,接入测量线路中,即可测出力的大小。应变天平在测量过程中的`参量变化过程如下:
pruv
其中:
p—天平弹性元件上承受的气动力。
—在气动力p的作用下弹性元件上的应变。
r—贴在弹性元件上的应变片在弹性元件产生应变的情况下产生的电阻增量。
u—由应变片产生的电阻增量r而引起的测量电桥产生的输出电压增量(mv)。
v—检测仪器所指示的读数增量(v)。
右下图为一六分量应变天平测量电桥示意图。图中标有号码处为粘贴有电阻应变片的天平元件。例如号码1、2、3、4为天平升力元件的四个电阻阻值相等的应变片,它们构成了一个全桥电路。当天平升力元件
受载后,在电桥ac端将会有电压信号u输出,
该信号u将被引入信号放大器。
信号放大器(gda—10):其功用是将来自于天平
各分量电桥的微小电压输出放大到能被计算机接
受的电压值。
a/d模数转换数据采集板:由于计算机只能处理数
字信号,而天平各分量的输出信号是模拟信号,因
此须先用a/d模数转换数据采集板将天平输出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方能由计算机对采集的信号数据进行处理。
计算机:通过已有程序软件对试验模型的测力进行过程控制、数据采集和后处理。 模型烟线流动显示、表面油流显示原理参见附录1、2。
四. 实验步骤:
1) 将实验模型安装于测力天平上。对试验模型做水平或垂直调整。将模型的
攻角、侧滑角分别调整为0角。
2) 检查各有关设备之间的连线是否连接正确。
3) 打开计算机,然后是放大器及天平电源。
4) 通过计算机测力系统软件检测天平各分量的信号输出值是否正常。通常未
精选写报告经验46人觉得有用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怎么写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是一种记录实验过程、分析实验结果的重要文件,它不仅需要清晰地展示实验步骤和数据,还要体现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和对结果的深入思考。写好这种报告并不复杂,但也不是随便就能完成的。首先要明确的是,实验报告不只是记录实验步骤那么简单,它是科学研究的一部分,必须有一定的专业性和条理性。
一开始,你要把实验的目的写清楚,这一步很重要,因为读者得知道你做这个实验是为了什么。比如,如果你是在研究摩擦力的影响因素,那就应该在开头说明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以及希望通过实验解决哪些疑问。不过有时候可能会忘记提到这一点,这会让读者疑惑你的实验意义何在。接着,实验仪器和材料清单也不能少,这样可以让别人复现你的实验。这里有个小细节需要注意,有些同学可能觉得只要列出主要设备就行,但其实辅助工具也很关键,比如测量时用的小尺子之类的。
接下来就是实验步骤了。这部分要尽可能详细,最好能让没有参与实验的人也能看懂如何一步步操作。记得在描述过程中穿插一些注意事项,比如某些装置的安装顺序或者调节方法,这些都可能直接影响到实验结果。有一次我写报告的时候,就差点漏掉一个关键的校准环节,后来被老师指出来后才补上去,这让我意识到忽视细节真的会影响整个报告的质量。
数据处理部分同样不可忽视。实验数据通常会有很多,如何整理和分析这些数据决定了报告的说服力。你可以用图表的形式呈现数据,这样直观明了。当然,表格也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那些需要精确数值对比的数据。不过在这里有一个容易忽略的地方,那就是在填写表格时,有时候会忘记标注单位,这会导致数据失去意义。所以每次写完表格后,检查一下有没有遗漏单位是很重要的。
最后,关于结论部分,不是简单地重复实验目的,而是要结合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不符,也不要慌,可以尝试分析原因,比如是不是实验条件控制得不够好,还是理论假设本身有问题。这个过程不仅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实验,还能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但有时候人们会因为怕麻烦而草草下结论,这样就会显得不够严谨。
【第5篇】物理演示实验报告怎么写450字
偏振光通过某种物质之后,其振动面将以光的传播方向为轴线转过一定的角度,叫做旋光现象。很多物质都可以产生旋光现象。
实验表明:
(1)旋光度与偏振光通过的旋光物质的厚度成正比。
(2)对溶液,旋光度不仅与光线在液体中通过的距离有关,还与其浓度成正比.
(3)同一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光有不同的旋光率。在一定的温度下,它的旋光率与入射光波长的平方成反比,这种现象就是旋光色散。
显然,利用旋光的各种性质,可以应用与不同的'领域。
在演示实验中,有葡萄糖溶液旋光色散的演示。根据这一原理,可以用于很多中溶液的浓度检测。比如医疗中血糖的测量,尿糖的测量。(实际中并不用这种方法,因为血糖尿糖本身浓度很小而且显然不是透明溶液,一般使用的方式是化学方法,通过氧化测定血糖的含量)还看到有的论文说可以用旋光法实现青、链霉素皮试液的质量控制和稳定性预测。现在旋光计广泛应用于药物分析。旋光现象还可以用于光的波长的测量。(好像也是不被采用)。
物理演示实验报告范本
精选写报告经验169人觉得有用
物理演示实验报告该怎么写?这事说起来不复杂,但真要写好也不是件轻松的事。开头得先把实验目的说清楚,这是关键一步。如果实验目的都写不明白,后面的内容就可能跑偏了。比如研究光的折射现象,就得明确指出是想了解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发生的变化规律。
接下来就是实验器材的准备,这部分得列个清单出来。要是少了什么材料,实验可能就做不成。记得把每个器材的功能也交代一下,这样别人看了就知道你是怎么操作的。比如说用到棱镜的时候,别忘了提一下它的作用,就是用来改变光路方向的。
然后就是具体的实验步骤了,这一步得详细描述,不然别人复现不了你的实验。不过有时候写着写着可能会漏掉一两个细节,像忘记提到调节仪器时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这种地方往往容易被忽略,但却是保证结果准确的重要环节。
记录数据的时候要仔细,尤其是那些看起来不起眼的小数值。有时候一个小小的偏差就可能导致最终结论出错。最好能画个图表把数据直观地展示出来,这样既方便分析又显得专业。不过表格里的单位有时候会不小心写错,比如把厘米写成米,这就得小心检查了。
最后别忘了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看看是不是符合预期。如果有差异,想想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可能是测量误差,也可能是因为理论假设不够完善。当然啦,写到这里的时候,可能会因为思路混乱而把前后顺序搞混,但这没关系,回头再调整就行。
【第6篇】观察凸透镜成像物理实验报告怎么写3200字
观察凸透镜成像物理实验报告1
探究课题;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提出问题;平面镜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像?所成的像的位置是在什么地方?
2、猜想与假设;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分别是在平面镜的两侧。
3、制定计划与设计方案;实验原理是光的反射规律。
所需器材;蜡烛(两只),平面镜(能透光的),刻度尺,白纸,火柴,
实验步骤:
一、在桌面上平铺一张16开的白纸,在白纸的中线上用铅笔画上一条直线,把平面镜垂直立在这条直线上。
二、在平面镜的一侧点燃蜡烛,从这一侧可以看到平面镜中所成的点燃蜡烛的像,用不透光的纸遮挡平面镜的背面,发现像仍然存在,说明光线并没有透过平面镜,因而证明平面镜背后所成的像并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是虚像。
三、拿下遮光纸,在平面镜的背后放上一只未点燃的蜡烛,当所放蜡烛大小高度与点燃蜡烛的高度相等时,可以看到背后未点燃蜡烛也好像被点燃了,说明背后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四、用铅笔分别记下点燃蜡烛与未点燃蜡烛的位置,移开平面镜和蜡烛,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白纸上所作的记号,量出点燃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和未点燃蜡烛(即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比较两个距离的大小,发现是相等的。
五、自我评估,该实验过程是合理的,所得结论也是正确无误,做该实验时最好是在暗室进行,现象更加明显,误差方面应该是没有什么误差,关键在于实验者要认真仔细的操作,使用刻度尺时要认真测量。
六、交流与应用,通过该实验我们已经得到的结论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被平面镜垂直且平分。例如,我们站在穿衣镜前时,我们看穿衣镜中自己的像是虚像,像到镜面的距离与人到镜面的距离是相等的,当我们人向平面镜走近时,会看到镜中的像也在向我们走近。我们还可以解释为什么看到水中的物像是倒影。平静的水面其实也是平面镜,等等。
观察凸透镜成像物理实验报告2
探究课题;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一、提出问题:平面镜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像?所成的像的位置是在什么地方?
二、猜想与假设: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分别是在平面镜的两侧.
三、制定计划与设计方案:实验原理是光的反射规律.
所需器材:蜡烛(两只),平面镜(能透光的),刻度尺,白纸,火柴,
实验步骤:
1.在桌面上平铺一张16开的白纸,在白纸的中线上用铅笔画上一条直线,把平面镜垂直立在这条直线上.
2.在平面镜的一侧点燃蜡烛,从这一侧可以看到平面镜中所成的点燃蜡烛的像,用不透光的纸遮挡平面镜的背面,发现像仍然存在,说明光线并没有透过平面镜,因而证明平面镜背后所成的像并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是虚像.
3.拿下遮光纸,在平面镜的背后放上一只未点燃的蜡烛,当所放蜡烛大小高度与点燃蜡烛的高度相等时,可以看到背后未点燃蜡烛也好像被点燃了.说明背后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4.用铅笔分别记下点燃蜡烛与未点燃蜡烛的位置,移开平面镜和蜡烛,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白纸上所作的记号,量出点燃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和未点燃蜡烛(即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比较两个距离的大小.发现是相等的.
四、自我评估:该实验过程是合理的,所得结论也是正确无误.做该实验时最好是在暗室进行,现象更加明显.误差方面应该是没有什么误差,关键在于实验者要认真仔细的操作,使用刻度尺时要认真测量.
五、交流与应用:通过该实验我们已经得到的结论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被平面镜垂直且平分.例如,我们站在穿衣镜前时,我们看穿衣镜中自己的像是虚像,像到镜面的距离与人到镜面的距离是相等的,当我们人向平面镜走近时,会看到镜中的像也在向我们走近.我们还可以解释为什么看到水中的物像是倒影.平静的水面其实也是平面镜.等等.
观察凸透镜成像物理实验报告3
一、提出问题:平面镜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像?所成的像的位置是在什么地方?
二、猜想与假设: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分别是在平面镜的两侧。
三、制定计划与设计方案:实验原理是光的反射规律。
所需器材:蜡烛(两只),平面镜(能透光的),刻度尺,白纸,火柴,
实验步骤:
1.在桌面上平铺一张16开的白纸,在白纸的中线上用铅笔画上一条直线,把平面镜垂直立在这条直线上。
2.在平面镜的一侧点燃蜡烛,从这一侧可以看到平面镜中所成的点燃蜡烛的像,用不透光的纸遮挡平面镜的背面,发现像仍然存在,说明光线并没有透过平面镜,因而证明平面镜背后所成的像并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是虚像。
3.拿下遮光纸,在平面镜的背后放上一只未点燃的蜡烛,当所放蜡烛大小高度与点燃蜡烛的高度相等时,可以看到背后未点燃蜡烛也好像被点燃了。说明背后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4.用铅笔分别记下点燃蜡烛与未点燃蜡烛的位置,移开平面镜和蜡烛,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白纸上所作的记号,量出点燃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和未点燃蜡烛(即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比较两个距离的大小。发现是相等的。
四、自我评估:该实验过程是合理的,所得结论也是正确无误。做该实验时最好是在暗室进行,现象更加明显。误差方面应该是没有什么误差,关键在于实验者要认真仔细的操作,使用刻度尺时要认真测量。
五、交流与应用:通过该实验我们已经得到的结论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被平面镜垂直且平分。例如,我们站在穿衣镜前时,我们看穿衣镜中自己的像是虚像,像到镜面的距离与人到镜面的距离是相等的,当我们人向平面镜走近时,会看到镜中的像也在向我们走近。我们还可以解释为什么看到水中的物像是倒影。平静的水面其实也是平面镜,等等。
观察凸透镜成像物理实验报告4
1.提出问题;平面镜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像?所成的像的位置是在什么地方?
2.猜想与假设;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分别是在平面镜的两侧.
3.制定计划与设计方案;实验原理是光的反射规律.
所需器材;蜡烛(两只),平面镜(能透光的),刻度尺,白纸,火柴,
实验步骤;
一,在桌面上平铺一张16开的白纸,在白纸的中线上用铅笔画上一条直线,把平面镜垂直立在这条直线上.
二.在平面镜的一侧点燃蜡烛,从这一侧可以看到平面镜中所成的点燃蜡烛的像,用不透光的纸遮挡平面镜的背面,发现像仍然存在,说明光线并没有透过平面镜,因而证明平面镜背后所成的像并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是虚像. 三.拿下遮光纸,在平面镜的背后放上一只未点燃的蜡烛,当所放蜡烛大小高度与点燃蜡烛的高度相等时,可以看到背后未点燃蜡烛也好像被点燃了.说明背后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四.用铅笔分别记下点燃蜡烛与未点燃蜡烛的位置,移开平面镜和蜡烛,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白纸上所作的记号,量出点燃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和未点燃蜡烛(即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比较两个距离的大小.发现是相等的.
5.自我评估.该实验过程是合理的,所得结论也是正确无误.做该实验时最好是在暗室进行,现象更加明显.误差方面应该是没有什么误差,关键在于实验者要认真仔细的操作,使用刻度尺时要认真测量.
6.交流与应用.通过该实验我们已经得到的结论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被平面镜垂直且平分.例如,我们站在穿衣镜前时,我们看穿衣镜中自己的像是虚像,像到镜面的距离与人到镜面的距离是相等的,当我们人向平面镜走近时,会看到镜中的像也在向我们走近.我们还可以解释为什么看到水中的物像是倒影.平静的水面其实也是平面镜.等等.
观察凸透镜成像物理实验报告
精选写报告经验112人觉得有用
做实验报告的时候,得先把实验目的弄清楚。这次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主要是为了研究物体在不同位置时,凸透镜形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还有它的放大倍率什么的。实验器材什么的都得准备好,比如凸透镜、光屏、蜡烛这些,缺一不可。
开始做实验前,先要把凸透镜固定好,调整到合适的位置,然后把蜡烛点上,放在凸透镜前面一段距离的地方。这时候就要仔细观察光屏上的像了,看看它是正立还是倒立的,大小如何,清晰度怎样。记得每次改变蜡烛的位置后,都要重新调整光屏,找到最清晰的那个点。
记录数据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刻度尺的读数,别看错格子。我有一次就差点把毫米当成厘米写了,结果数据算出来不对劲,后来才发现是这回事。还有,记录的时候最好用铅笔,万一写错了还能擦掉重写。要是用钢笔的话,改起来就麻烦了。
分析数据的时候,可以画个表格,把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像到凸透镜的距离都记下来。然后根据公式计算一下焦距什么的,这样能更直观地看出规律。不过有时候公式算出来的结果跟实际测量值会有偏差,这很正常,不用太纠结。
写报告的时候,开头部分要简明扼要地介绍实验背景和目的,中间部分详细描述实验步骤和现象,最后总结下实验结果。当然啦,也不能光靠理论,动手实践才是关键。要是只顾着抄书本上的东西,那实验的意义就没了。
其实做实验报告没什么诀窍,就是多动手多动脑。有时候实验结果可能跟预期不一样,这也正常,说明你在探索新的东西。不过千万别因为一次两次失败就放弃,科学就是这样慢慢进步的。
81位用户关注
14位用户关注
物理实验报告分光计的调整和三棱镜顶角的测定怎么写(精选6篇)
85位用户关注
51位用户关注
35位用户关注
15位用户关注
75位用户关注
23位用户关注
10位用户关注
27位用户关注
81位用户关注
13位用户关注
17位用户关注
87位用户关注
44位用户关注
41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