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五年级下册研究报告作文400字怎么写4200字
1.五年级下册研究报告作文400字
一、前言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人经常写错别字。为了让大家不再写错别字,我决定探寻一下生活当中人们的书写情况。
二、研究方法
我采用的调查方法是问卷调查,通过这个问卷调查,我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同学们对汉字的使用情况。
三、资料整理
同学们的错别字情况千奇百怪,我把它们归纳成了两点内容,具体如下:
1、真的不会写。
在我们平常写作业时,难免会遇到不会写的字,之后就随随便便地填了上去。如把“树荫”写成了“树阴”,把“花园”写成了“花圆”。还有许多同学什么字也不会写,就乱写一通,最后全部都写错。
2、马马虎虎写错字。
有许多同学不是因为不会写,而是马马虎虎地写了错别字。比如老师讲了许多遍的“的”“地”“得”,还有一些容易混淆的字,比如“拔草”写成“拨草”。这么多的字,谁会分得清呢?
四、结语
我认为,我们班同学们的错字问题是很严重的,全班64名同学中就有57个是有3个从别字以上,这说明了同学们对汉字的使用还不够了解。
我建议同学们要认真学习汉字,多写多练,让我们正确地使用规范字!
2.五年级下册研究报告作文400字
一、前言
随着社会进步发展,社会中越来越多人使用汉字,但有很多人经常会写错别字,所以,为了别人正确使用汉字,所以我进行了一次调查。
二、研究方法
我用了街头探访、询问别人和上网查找资料等方法。
三、研究内容
(1)写错别字:
在街头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店牌、城市广告、招牌等,就会发现很多的错别字,因为商家为了想夺人眼球,所以经常会把“鸡蛋”写成“鸡旦”又比如会把“补胎充气”写成“补胎冲天”还比如会把“家具”写成“家俱”……
(2)写繁体字:
在很多橱柜,有些商家就会写很多顾客看不懂的字。比如把“针”写成“針”,把“电冰箱”写成“電冰箱”……因为商家会认为这样子很有文化,可以更好的销售商品。
(3)写同音字:
在我们的学生默写以及考试中也会不小心写出一些错别字。比如:把“孟郊”写成“梦郊”把“话梅”写成“画眉”。
四、研究结论
汉字是中华民族智慧结晶,是我国文化的瑰宝,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把写出错别字的机率减少为0。
3.五年级下册研究报告作文400字
一、问题的提出
绿色植物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对于生态环境是有利的,对人类生存环境有重大的意义,但是,如今仍然存在路人随意踩踏、破坏街边绿植的现象,给我们的生态环境带来极大的破坏,不利于人类的生活。为了引起百姓的重视,防止破坏绿植的现象发生,我将对绿植被破坏的情况进行研究。
二、研究方法
在网上询问专业人士
和小组成员进行讨论
查阅书籍和报刊
和小组成员整理资料,集体讨论,得出结论
三、调查研究情况和资料整理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绿植被破坏的情况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人们心情不好时,总会坐在街头,用手或其他东西伤害绿植,达到发泄的效果。
人们在玩耍的时候,会不小心踩到草坪和花朵等,但是他们也不在意。
人们故意踩踏绿植,觉得他们不是像人类那样高高在上,是低贱的,可以随意踩踏。
四、研究结论
发生破坏绿植的原因是我觉得有两种:故意和不小心
为了制止这种破坏绿植的情况发生,相关部门可以制定规定,违反者给予处罚。
居民们也应该自觉一点,不要破坏绿植,如果破坏的话会减少氧气,人类就会灭绝。
五、结尾
人们应该保护绿植,不能破坏它们,“保护绿植,从我做起。”
4.五年级下册研究报告作文400字
社会不说普通话情况的研究报告
石雨欣
一、问题的提出
人与人的交流一定会用到语言。而语言每天与我们形影不离,生活中无处不在。“说好普通话走遍天下”,这不再是幻想。但是当前社会上仍然存在大量不会说,说不准标准的现象,这让不在同一地方的人很难交流。为了引起人们的重视,帮助人们说好普通话,我将针对社会不会说,说不标准普通话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
二、研究方法
上网调查
小组讨论,实地调查
列出表格、汇总材料
三、调查研究情况和资料整理
方言
如:“你在干嘛?”说成“你在搞哪样?”,“家”说成“ga(第一声)”你在哪”说成“你在哪点”,“你呢?”说成“你嘞?”……
平翘舌不分
如:“我是你的老师”说成“我似你的老思”,“撕开”说成“狮开”……
四、研究结论
许多人在家乡,附近的人都说方言,自己听着听着就习惯了,改不过来了。如果多说普通话,也可以避免长时间不说而忘记。
许多老人口齿不清,不分平翘舌。如果可以多多练习也是可以学会的。
所以,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方式,学好语言是每一个人的义务。
5.五年级下册研究报告作文400字
一、研究问题
随着年级的上升,班上近视的同学越来越多。听爸爸说:“近视会给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那么,他们为什么会成为“四眼”呢?我开始明查暗访……
二、信息渠道
1、询问近视的同学,提及他们近视的度数、用眼习惯和近视的后果等问题。
2、查阅书刊杂志,了解有关近视的原因、治疗、预防等方面知识。
三、调查结果(略)
四、结论得出
1、近视的原因多种,主要因为看书姿势不正确,用眼时间过长、受到辐射太大等原因造成近视。
2、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让我们共同保护眼睛,一起去探索世界吧。
6.五年级下册研究报告作文400字
一、问题的提出。
我姓冯,这次要写研究报告,我就对冯姓的历史做了一次调查并写出了研究报告。
二、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中华姓氏的书籍、报刊和上网浏览,了解冯姓的来源和历史名人。
2、通过上网浏览,搜集冯姓的名人故事。
三、调查情况和整理资料。
信息渠道涉及方面具体内容
书籍与上网浏览冯姓名人冯玉祥、冯南兵、冯安邦、冯胜、冯义。
上网搜索冯姓人口数量据统计,目前冯姓人口大约有800多万人。
四、冯姓的历史。
1、冯姓有两个来源,均出自河南。一支是冯简子的后代——春秋时,郑国有个大夫叫冯简子,其后代以他的名字为姓氏,就是冯氏。今河南新郑市郑韩故里城,即这支冯氏的祖根地。冯氏的另一支为毕公高的后代。周文王姬昌第十五子名高,被周文王姬发封于毕,以封国名为姓氏,即毕氏,称为毕公高。毕公高的后裔毕万,因功被封于魏,其子孙有被封为华侯者,华侯之孙名长卿,食采邑于冯城(今河南荥阳市西)其后人也已封邑为姓氏,称冯氏。位于今河南郑州市北古荥镇的荥阳故城,即这支冯氏的祖根地。荥阳故城史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城垣为不规则形,周长7.5公里,以发现有两个南门、一个北门和一个西门,出土有铁器、陶器、货币等。
2、冯氏早期主要是在我国北方繁衍发展,后移居全国各地,并由一些人走出国门,到海外开拓。冯氏支脉繁多,唐代的《元和姓纂》一书列冯氏郡望有颖川、上当、长乐、京兆、弘农、河间等。这说明冯氏曾这些郡都形成望族,人丁兴旺。
五、结论。
我们冯姓的历史悠久,在百家姓中排名第27。
7.五年级下册研究报告作文400字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现在才刚刚上小学。可我发现我们班戴眼镜的同学很多,有的同学的视力甚至低于了4.5,这也许会给他们以后的生活、学习以及工作带来诸多不便。所以,我想借助这次机会,去研究一下小学生的视力下降主要涉及到了哪几个因素。
二、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视力下降的原因的书籍、报刊、网站等,了解小学生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
2、派发“调查问卷”,了解小学生视力下降的自身原因与人数。
3、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有关视力下降导致的后果。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体内容
书籍报刊
网络
杂志
四、结论
1、根据研究表明,造成近视或视力下降的原因有:
⑴做作业时的姿势不良。
⑵每天花在上网、看电视上的时间比较多。
⑶做眼保健操时不够认真,时不时要睁开眼睛。
⑷经常躺在床上看书的人数超过八成。
所以,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是保护视力的重点,切勿令心灵的窗户受到损害。
2、下面是针对没有养成良好用眼习惯的同学的建议:
⑴尽量不要在傍晚5点30分以后不开电灯看书或做作业。
⑵做作业时要严格做到“一拳一尺一寸”的目标。
⑶晚上看电视、或者使用电脑,尽量不要关灯,因为这是导致视力下降的一个重点。
⑷不要长时间坐在电视、电脑前,更不要长时间玩游戏。
⑸每天回家自己叫口令,做一遍眼保健操。
⑹不要轻易去戴其它同学的眼镜,这样对自己没有好处,反倒会使自己的视力慢慢下降。
8.五年级下册研究报告作文400字
一、问题的提出
我的爷爷、爸爸、妹妹包括我,都姓杜,那么“杜”这个姓氏是怎么来的呢?历姓杜的名人有哪些呢?现在,有多少人口姓杜呢?带着这个问题,我对“杜”姓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阅书籍和报刊。
2、在网上查阅资料。
3、询问家长或老师。
三、资料整理
四、研究结论
1、传说,到周初成王时,唐国不敬当朝天子,被当时摄政的周公旦灭掉,而把其弟叔虞封于唐,把唐国原国君后裔迁到杜,因此改称为“杜”。
2、历,“杜”姓人才辈出。有七国称王杜宇、秦国的相国杜仓、西汉经济学家杜子春,还有家喻户晓的唐朝诗人杜甫和杜牧……他们在自己的职位、在各个领域,都闪着耀眼的光芒。我们为杜姓祖先创造的辉煌感到自豪。
3、2025年,我国户籍人口姓杜的有520万人,排在第47位,中等偏少。
9.五年级下册研究报告作文400字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班姓“柴”的同学只有我,看来“柴”比较稀少。“柴”姓是怎么来的?历姓“柴”的名人有哪些?全国的“柴”姓人口数量大约是多少?排名第几?荆门柴姓宗族是从哪里迁徙过来的?柴姓安居荆门多少年?至今已有多少代?多少户?多少人?主要分布在荆门的哪些乡镇?荆门柴姓宗族出了哪些企业家和学者?我是第几代传人?我的字派是什么?柴氏族训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我对“柴”姓的历史和现状作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阅《荆门柴氏族谱》。
2、询问身边的人。
三、资料整理
四、研究结论
1、传说,“柴”姓来源于春秋时期高柴的名字。
2、历,“柴”姓名人辈出。近代,柴姓宗族诞生了不少将军、全国政协委员、技术领域专家、企业家、学者等。
3、柴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二十七位的姓氏。
10.五年级下册研究报告作文400字
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春节气氛十分热闹,最近我进行了考察如下:
一.市场,街道等忙碌的人们
许多人都来到街上,非常的拥挤,看着应有尽有的货物,人们都忙着办年货,大家都满脸笑意,兴就是卖货的,因为他们挣了很多钱,街上人山人海,非常热闹,大家都满载而归。
二.三十晚上(除夕夜)
三十晚上是最热闹的一天,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面工作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三.初一
正月初一的男女老少都到亲戚家拜年,拜年要说吉祥话,长辈还会给压岁钱,大家都聚在一起不仅热闹,而且又很快乐,新的一年到来了,新的希望也到了。
这就是我的研究报告,中国最热闹的传统节日就是春节。
精选写报告经验118人觉得有用
写研究报告可不是件简单的事,特别是像五年级这样的小朋友,刚开始接触这种东西,心里肯定有点发怵。不过,只要掌握一些窍门,就能写出不错的报告了。
一开始得有个明确的主题,就像找了个方向,不然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整出来的东西乱七八糟。比如研究“植物的生长”,就得想想是研究哪种植物,它在什么环境下长得最好,这些问题都要提前想清楚。要是主题模糊不清,那后面的内容就会显得没头没脑,让人看不明白。
接着就是搜集资料啦,这一步特别重要。可以从书本上找,也可以从网上搜,但记住了,不是随便找个资料就完事,得挑那些靠谱的。有时候在网上看到的信息可能不太准,比如说是某个植物需要每天浇十次水,这个数字听起来就很夸张,所以要多核实几遍。要是光信着一个不靠谱的数据,报告的质量就会大打折扣。
整理资料的时候,要把有用的信息都记下来,最好能分类,这样用起来方便。比如把关于光照的部分放一起,关于水分的部分放另一块,这样写的时候就不会混乱。要是资料堆在一起乱糟糟的,写出来的报告也会乱七八糟。
然后就开始动笔写了。开头可以简单介绍一下研究的是什么,为什么要研究这个。中间部分,就把收集到的资料一点点展示出来,最好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这样显得真实可信。不过,有时候写着写着可能会跑题,比如本来是研究植物的,结果突然扯到动物身上去了,这就不太好。要是发现自己偏离主题了,赶紧调整回来。
最后,别忘了检查一下报告有没有错别字,句子通不通顺。有时候忙起来顾不上这些细节,结果报告里出现了一些奇怪的问题,比如“植物的叶子是绿色的,因为它吸收阳光。”这句话虽然勉强能懂,但其实说得很模糊。要是时间允许的话,最好能让别人帮忙看看,这样能发现不少问题。
写研究报告最重要的是认真对待每一个环节,要是每个步骤都做到位了,那写出来的报告质量肯定不会差。
【第2篇】写一份研究报告五年级下册作文怎么写4350字
1.写一份研究报告五年级下册作文范文:关于红外线的研究报告
猫的眼睛之所以能发光,是因为它的眼睛里有一种物质,发光的时候,这光就像手电筒发出的光一样,从而,它在漆黑的夜晚能看清楚小巧玲珑的小老鼠,并把小老鼠抓住,真是在黑夜里的一盏灯。
一、问题的提出
我家养了一只可爱的小猫,一到晚上,它那双滴溜溜的小眼睛就会闪闪发光。晚上这么黑,它还能看到小巧玲珑的小老鼠,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人们发明了红外线就能看到漆黑的晚上?于是,我们几个感兴趣的同学展开了研究。
二、调查方法
1、查阅动物百科,查阅有关书籍;
2、上网搜索有关资料,整理;
3、询问科学老师;
4、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发现红外线的故事
三、资料整理
上网猫的眼睛猫的眼睛发光是因为它能反射光线。猫的眼睛里有一种像镜子一样的特殊覆盖层,它使得猫在黑暗中能看清东西。这种闪光物质能反射出像手电筒的光或像汽车前灯的光,从而,猫的眼睛闪闪发光。
上网搜索太阳红外线发现的故事赫谢尔心中有个疑问,平常他所观测的阳光,不同色的色光所含的热量都相同吗?1800年,他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阳光通过三棱镜,产生七彩光谱,利用三支涂黑酒精球的温度计,一支置于可见光某一色光中,另二支置于可见光外作为背景值的测量,发现从紫光、蓝光、绿光、黄光、橙光到红光,温度依序增高!更不可思议的是,他发现在红光区域旁,肉眼看不见光线的地方,温度居然更高,这里有眼睛看不到的光!这是人类第一次发现肉眼不可见的光,称为红外线。
询问科学老师红外线的原理红外线是太阳光线中众多不可见光线中的一种(由德国科学家霍胥尔于1800年发现)。红外线又称为红外热辐射,波长自0.76至400微米。所有高于绝对零度(-273℃)的物质都可以产生红外线。
红外线照射体表后,一部分被反射,另一部分被吸收。长波红外线照射时,绝大部分被反射和为浅层皮肤组织吸收,穿透皮肤的深度仅达0.05~2毫米,只能作用到皮肤的表层组织;短波红外线以及红色光的近红外线部分透入组织最深,穿透深度可达10毫米,能直接作用到皮肤的血管、淋巴管、神经末梢及其他皮下组织。红外线治疗作用的基础是温热效应。在红外线照射下,组织温度升高,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加快,物质代谢增强,组织细胞活力及再生能力提高。
四、结论
1、猫的眼睛之所以能发光,是因为它的眼睛里有一种物质,发光的时候,这光就像手电筒发出的光一样,从而,它在漆黑的夜晚能看清楚小巧玲珑的小老鼠,并把小老鼠抓住,真是在黑夜里的一盏灯。
2、红外线的原理跟猫的眼睛的原理差不多,也是一种看不见的光,在漆黑的夜晚,能发出音波,碰到东西反射回来,让人们知道,前方有障碍物,要进行避让,从而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
3、动物是人类的老师,像雷达,是从蝙蝠身上发出的超声波学来的;像红外线,是从猫的眼睛上学来的;像骨针,是从鱼刺的形状上学来的;像飞机,是从鸟身上学来的……总而言之,人类许许多多的发明与发现,都是从动物、自然身上学来的。
2.写一份研究报告五年级下册作文范文:关于近视眼的研究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我们班许多同学都陆陆续续带上了眼镜,我也是其中的一员。有多少人近视了?他们又为什么近视了?我做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书籍,了解普通人是怎么近视的。
2、调查询问同学,了解他们是怎么近视的。
3、通过多种途径,了解我班一共有多少人近视了。
4、通过班级博客发表问卷。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我班共有11个人近视。
我国的近视率已接近30%,小学生22.7%患有近视,初中近视率猛增到55.8%高中生70.3%人戴上眼镜,大学生近视比例高达80%。
近视成因较多,据我们猜想,造成近视的因素有: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个体因素,营养体质因素和睡眠因素。导致小学生近视的主要原因是作业做的太晚,使睡眠不足,过度地看电视、玩电脑,摄入大量的德和蛋白质。
现在小学生近视率很高。虽然近视存在某种的遗传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外界因素的影响。目前除了配戴眼镜外,没有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唯有持久地开展预防措施。中学生极高的近视率和现行的教育制度虽然有一定的联系,但更多的是因为用眼习惯而导致近视的发生。近视预防的重点也在于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四、结论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我发现:
1、从整体来看,作业负担较重的同学占大多数,作业负担随年级的升高而加重。
2、无论是哪个年级在做作业时都没有好好的让眼睛得到休息;而在校休息时间又一次随年级的增高呈递减趋势。
3、抗疲劳眼药水与眼保健操都是对眼睛有治疗作用的,但却没有引起同学的高度重视。
4、近视人数虽然远远高于非近视人数,但不佩戴眼镜的人却占有相当一部分比例。这表明同学们对近视的问题还不够重视!
5、其中的因素,像:姿势不对、用眼不当之类的毛病,我们可以努力克服、改正;像灯光太暗或太强之类的,我们可以调节;像防护不当、用药不当之类的,我们可以尽量避免;……
我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每日坚持远眺、坚持眼保健操和课间操,并积极参加文体活动。
2、学习时要有充足的光线,光线要从左侧方向来。不要在光线不足和耀眼的阳光和强灯光下看书写字。
3、不要睡在床上或边走路边看书。更不要歪头偏身趴在桌上读书写字。
4、不要长时间使用视力,每学习50分钟后,应当休息10分钟。
5、看电视的次数不要过多,时间不要过长,要控制在1小时以内。距离不要太近。至少隔两米远。
要记住眼科医生给大家的劝告:要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看书、上网、看电视不要连续超过一小时,不要在太强太暗的光线下看书,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写字姿势,坚持作眼保健操很重要。
3.写一份研究报告五年级下册作文范文:关于汉字历史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每个人的精神家园,我们身边到处是汉字。那么汉字是怎么来的?又是谁造的呢?它经过了什么演变呢?为了弄明白这些问题,我对汉字的历史进行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我通过以下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
1、上网搜索。
2、查阅书籍、报刊。
3、询问相关人士。
三、调查研究情况及资料整理。
通过查找书籍和网络搜索等方式,我发现了许多有价值的信息,并认真分条整理如下:
1、汉字经过了六千多年的变化,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甲骨文是象型字,十分生动。
2、汉字是由仓颉造的,仓颉原名侯钢,名颉,俗称仓颉先师,又史皇氏,又日苍王,仓圣。《说文解字》、《世本》、《准南子》皆记载仓颉是黄帝时期造字的主史官,见鸟兽的足迹受意启发,分类别异,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被尊为“造字圣人”。
3、汉字由零散字符逐渐积累,到达一定体量后经过人为规范形成文字体系,其演变过程可简单的归纳为声、形、象、数、理五个部分,依次顺序为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其中甲骨文为最早的汉字。
四、研究结论
1、汉字约在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定型的。
2、汉字是仓颉造的。
3、汉字经过了从甲骨文到行书的七次演变。汉字字体的演变不仅体现出汉字的悠久历史,也使我们对中国古代源远流长的历史充满好奇心,不断地去探索。
4.写一份研究报告五年级下册作文范文:关于王羲之的书法研究报告
一、问题提出
在中国汉字发展的几千年里,汉字书法家辈出,其中不缺少书法大圣贤,像欧阳询、柳真卿都是我们十分熟悉的。但是最有名的怎么不是王羲之呢?
二、研究的方法
1、在网上搜王羲之资料;
2、观看关于王羲之的纪录片;
3、查阅史书。
三、调查研究情况及资料整理。
通过查找书籍和网络搜索等方式,我发现了许多有价值的信息,并认真分条整理如下:
王羲之是晋朝人,从小就开始学习书法,每天坚持练习,因此受到家里人的赏识。他的书法不是特定的哪一种字体更像是楷书、行书、草书结合起来,最有名的作品就是《兰亭集序》,这幅书法作品把邢台写的淋漓尽致,更是受到唐太宗的喜爱。他另一幅出名的作品《快雪时晴帖》,实际上是王羲之写给别人的一封只有28个字的信,却被别人当做珍宝收藏起来,因此可见王羲之的书法在当时是多么的有名。
王羲之到了晚年的时候称病辞官,开始游历大江南北,留下了很多知名的书法作品。
四、研究结论
1、王羲之的书法风格
(1)集各书为王书,有隶书,楷书,行书,草书行楷行草。
(2)学钟繇隶书,并运用隶书;学张芝书,并刨析草书。
(3)最明显特征就是用笔细腻,结构多变,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的各种美。
2、王羲之楷、行、草的书法名作
(1)楷书有《乐毅论》、《黄庭坚》、《东方朔画赞》等。
(2)行书有《兰亭集序》、《孔侍中帖》等。
(3)草书有《十七帖》、《丧乱帖》等。
通过这一次研究,我觉得王羲之之所以这么受欢迎是因为他的坚持,所以想要有一番成就一要坚持。
5.写一份研究报告五年级下册作文范文:老百姓过年方式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25年1月21日-23日
调查目的:春节是我国最传统、最重要、最热闹的节日,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过大年,享受家人团圆的美好时光。这次调查是为了了解老百姓是怎样过年的,并亲近老百姓。
调查对象一:妈妈
一号调查对象陈述:今年过年,咱们低碳一些,不放烟花,到大桥上看会儿就行了,不也同样是红红火火的热闹景象么?年夜饭照例陪爷爷奶奶和长辈们一起吃,大家能够团聚在一起,多幸福啊!到时候,爷爷、外公给你压岁钱,你又变成一个“临时大富翁”了!吃完年夜饭,咱们就看春节联欢晚会。老套,呵呵!
调查对象二:外地打工夫妻
二号调查对象陈述:俺们来这里已经两年多了,没回家过年,老家在河南,太远,买不到回家的火车票,这样也好,可以多寄些钱回家给孩子上学用。你看,就昨天一晚上俺们就捡了这么多燃放过的烟火盒子,能赚好多钱哩!
调查对象三:某别墅区老板
三号调查对象陈述:一年忙到头,天天吃饭店,也没时间陪陪家人,就要过年了,我决定在我那栋豪华的别墅里,邀请有名的厨师烧一桌“满汉全席”,请全家老老少少快快活活地吃一顿年夜饭,一定会很温馨的。你看,我还买了好多的烟花呢!除夕之夜开一个烟花party,准备让左邻右舍都一起放一放,过个快乐幸福年!
调查对象四:小舅妈
四号调查对象陈述:我在电信局话务处工作,今年过年轮到我值班不能回家,身不由己啊!坐在办公桌前,吃着盒饭,守着电话机,肯定会很寂寞的,但这样过年也很难忘哦。一想到下班后照样可以与家人团聚,照样可以走亲访友,心里还是感到好幸福的!
调查小结:
一号:我们家的过年方式,应该代表了中国千千万万普通家庭的普遍过年方式。但妈妈的低碳概念绝对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二号:外地叔叔的过年方式虽然很寒酸,但因为他们的心中有对家人的无限牵挂,所以仍然很幸福。这也同样反映出无数打工人心中的无奈。
三号:是奢侈的过年方式,非常豪华,但还是保留着中华民族传统的过年方式——回家过年!
四号:千千万万坚守岗位的工人的写照,请允许我向这些过年了还坚守岗位的工人叔叔阿姨们敬一个礼!你们辛苦了!
精选写报告经验24人觉得有用
写一份研究报告五年级下册作文怎么写
做研究的时候,得把题目想清楚,不然会走很多弯路。五年级下册的作文研究,肯定跟平时学的东西有关,比如课文里的内容啦,生活里观察到的小事啦,都可以当题材。不过一开始别急着动笔,先把想法列出来,这叫提纲,提纲能帮你理清思路。要是没提纲,写着写着就容易乱套了。
提纲列好后,就得去搜集资料。书本上的知识很重要,但也不能光靠书本,还得结合自己的理解。有些同学可能觉得找资料麻烦,其实这是个锻炼的机会。像我以前做研究,有时候在网上搜,有时候问问老师,还有的时候跑去图书馆翻书。资料收集多了,写起来心里就有底了。
写的时候要注意顺序,开头要引人入胜,中间部分要详细具体,结尾要有点深度。当然了,不是说每个环节都得死板地照着来,关键是要让人看明白你的思路。要是开头就啰嗦个不停,读者可能就不想往下看了。还有,写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情况,比如说想表达的意思一时半会儿找不到合适的词,这时候别太纠结,先用简单的词凑合着,等写完再慢慢修改。
修改也很重要。写完第一遍后,放一放,过几天再拿出来看看,这样更容易发现问题。有时候自己写的时候感觉挺好,但别人看起来可能觉得不通顺。修改的时候,除了检查错别字,还要看看句子是否通顺,有没有逻辑漏洞。有时候一个小小的改动就能让整篇文章生动不少。
不过,有些同学可能不太喜欢修改,觉得太麻烦。其实,修改的过程也是提高的过程。比如有一次我写报告,把重点放在了某个细节上,结果写得太啰嗦,后来经过修改,才让文章变得简洁明了。所以,别怕麻烦,多改几次总比交上去后悔强。
另外,写研究报告的时候,最好能把数据和事实摆出来。五年级的学生可能不会用特别复杂的统计方法,但至少得保证数据来源可靠。如果能找到一些图表或者图片来辅助说明,那就更好了。不过要注意的是,引用别人的观点时得标明出处,这不仅是对原作者的尊重,也能让自己的研究显得更有说服力。
最后再说个小窍门吧。写研究报告的时候,有时候会因为时间紧或者其他原因,匆匆忙忙就交差了。这种情况下,虽然勉强完成了任务,但总觉得缺了点什么。所以,写报告的时候,尽量让自己投入进去,把研究当成一件有趣的事来做,这样出来的成果才会更有价值。
【第3篇】关于王姓的研究报告五年级下册作文怎么写3450字
1.关于王姓的研究报告五年级下册作文
一、问题的提出
书上有关于李姓的研究报告,让我明白了姓氏也是一种文化,想起了我的姓--王,便想出了调查王姓历史的题目。
二、调查方法
查阅有关书籍、报纸,上网浏览,问家长,了解古今王姓名人及王姓人口数量。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历史、现代的名人:战国时“鬼谷先生”王诩、书法家王羲之及王献之,文学家王维、王勃、王昌龄,政治家王安石等。
王姓人口数量:据统计,王姓人口数量为9288.1万人,有人统计,王姓不仅人口居全国第一,而且历史名人也居全国第一位。
王姓的历史由来:1.为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的后裔;2.源于太子晋的王氏;3.为周平王太孙赤之后;4.出自妫姓;5.出自子姓;6.他族改姓或赐姓;7.少数民族改姓王氏。
四、结论
1.王姓历史久远,加之支系众多,世族繁盛,代代名人层出不穷。
如战国时期授苏秦、张仪纵横术的“鬼谷先生”王诩。
西汉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王昭君,琅琊的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书法千古留名。
唐代,有著《滕王阁序》的“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大诗人王维、王昌龄。
的文学家王安石。
元曲的代表作家王实甫,所著《西厢记》堪称经典。
明、清之际的大思想家,著《日知论》的王夫之。
清末有大文学家王国维。
现代的名人有:科学家王选、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王亚南、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王稼祥、被授予共和国上将军衔王震……我们为王姓祖先创造的辉煌感到自豪。
2.王氏的众多分支中数来仍以源自周文王姬姓子孙的那一支名气。
这一支王姓源自原来的周朝,也即今天的甘肃、陕西西安一带,其后来的主要分封之地在今山东省境。
根据考证,福州王氏发源于山东琅琊王氏,以王审之为福州王氏的祖先代表。
3.据2025年最新统计,王姓是当代中国人口最多的姓氏,王姓人口数量达9288.1万人。
2.关于王姓的研究报告五年级下册作文
一、问题的提出
语文书本上有关于李姓的研究报告,让我明白了姓氏也是一种文化,想起了我的姓——王,便想出了调查王姓历史的题目。
二、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中华姓氏的书籍,阅读报刊,上网浏览,询问长辈,了解王姓的来源和古今王姓名人。
2、通过网络,了解王姓的人口数量。
3、通过多种途径,搜集王姓的名人故事。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书籍、报刊、网络
王姓的来源:传说有出自周朝姬姓,有出自虞舜妫姓,有出自商朝子姓,还有少数民族中的王姓及赐姓、冒姓王氏。它们的共同点在于多数是以爵为氏的。
古今王姓名人:王羲之、王维、王昭君、王安石、王诩、王昌龄、王选、王亚南、王稼祥、王震……
王姓人口数量:据统计,王姓人口数量为9288.1万人
四、结论
1、王氏的众多分支中数以来仍以源自周文王姬姓子孙的那一支名气。这一支王姓源自原来的周朝,也即今天的甘肃、陕西西安一带,其后来的主要分封之地在今山东省境。根据考证,福州王氏发源于山东琅琊王氏,以王审之为福州王氏的祖先代表。
2、王姓历史久远,加之支系众多,世族繁盛,代代名人层出不穷。如战国时期授苏秦、张仪纵横术的“鬼谷先生”王诩。西汉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王昭君,琅琊的王羲之的书法千古留名。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大诗人王维、王昌龄。着名的文学家、王安石。现代的名人有:科学家王选、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王亚南、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王稼祥、被授予共和国上将军衔王震……我们为王姓祖先创造的辉煌感到自豪。
3、据最新统计,王姓人口数量为9288.1万人,王姓不仅人口居全国第一,而且历史名人也居全国第一位。
3.关于王姓的研究报告五年级下册作文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班很多同学姓王,有一次听老师讲每一个姓氏代表着与众不同的意思,我为了弄明白,就对王姓的历史做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1、上网查阅资料。
2、通过书籍报刊等图书查资料。
三、调查情况
王姓的来源:王姓是中国第一大姓,人口将近一亿,自汉代以来,王姓有至少21个望族,其中如琅玡王氏、太原王氏、三槐王氏、开闽王氏等,王姓是中华民族众多姓氏中文化最为渊深的姓氏。
历的王姓名人:王安石、王昌龄、王昭君、王羲之、王之涣等。
王氏家谱:现存的王姓家谱、族谱中,基本上都是一宗一族、一房一支所修的,属于私修谱牒,私修谱牒行于宋代,至清代以后的家谱族谱中,基本上都是私家修撰的天下。
四、结论
1、我国的王姓,是一个源头重多、族派纷繁的姓氏。出自妫姓,为齐王田和的后代,以王族称谓所氏,有出自了姓,为殷商王子比干之后,以爵号为氏。有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以后,以王族爵号为氏,得姓始祖是太子晋,其名晋,字子乔,系周灵王太子,在山西太原有“子乔祠”,就是对王姓始祖子乔的纪念。王姓是当今排名第一位的大姓,拥有人口近一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七点四。
2、在历史长河中王姓人才济济。有唐代诗人王之涣、王昌龄、王维,河南农民领袖王琼,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王安石,清文学家王士禛,新朝开国皇帝王莽。王昭君,西汉元帝时宫女,她自请嫁匈奴,在匈奴几十年,结束了长期以来汉同匈奴之间的战争局面,起到安定边疆,增进民族团结的进步作用,她的故事成为后来的诗词、戏曲、小说、说唱等的流行题材……我为许多王姓中的名人感到骄傲和自豪。
4.关于王姓的研究报告五年级下册作文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学校有很多同学姓王,王姓是怎么来的?历姓王的名人有哪些?现在的王姓是不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姓氏!带着这些问题,我对王姓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个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阅书籍(字典、百家姓、报刊)
2.网络搜集
3.电话联系或者询问家人
三.资料整理
1.王姓的由来
王姓的来源有姬姓、子姓、妫姓以及少数民族改姓等等,但主要是源自姬姓,据说,周灵王之子太子晋因值谏而被废为平民,但人们因为其是王族的后代,因此将他们称为“王家”,后来这支族人也都用王来作为姓氏。王姓在全国各地都有所分布,并且根据官方统计山东、河南、河北三省分布比较多。
2.王姓的历史名人
(1)王羲之(321-379,一作303-361),东晋书法家。字逸少。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自幼学习书法,曾师从卫铄,后遍学众家,在汉魏质朴淳厚书风的基础上,博采众长,创造出一种妍美流便、雄逸俊雅的新书风
(2)王维(701-761年,一说699-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画家。
(3)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3.王姓书写图片及解释
王(拼音:wáng、wàng)是汉语常用字,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王是指事字,甲骨文像斧钺之形,“王”便是以斧钺象征王权。本意是古代的统治者。秦汉以后,帝王改称为皇帝,“王”就成为封建皇族或功臣封爵的项,如:诸候王、亲王、郡王等。也指在某个领域、某一方面取得成就的人,如:故事大王等。以上义读wáng。“王”一般作为名词,但有时也作为动词使用,指称王,多用于古代汉语中,读wàng。
4.王姓的现状
王姓为中国第一大姓氏,有9288.1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25%,是我国人口最多的。
四.研究结论
1.传说王姓来源于上古时代,大量姓氏改为王姓,这可能和后来王姓的增长奠定了基础。
2.历王姓的名人辈出:有书法家王羲之;还有诗人王维,王安石,王之涣......;他们在各个领域都闪耀着光芒!
3.2023我国人口最多的姓氏是王姓。
5.关于王姓的研究报告五年级下册作文
一、问题的提出。
我曾了解到许多人姓王,这引起了我追溯其源头的兴趣。它的历史是怎样的?为什么会逐渐壮大?现在王姓的'数量占人口的比例是多少?针对这些问题,我要展开调查和研究。
二、拟定计划。
1、王姓人口数量。
2、王姓的先祖。
3、王姓的名人。
4、王姓的名人故事。
三、资料整理。
王姓数量资料:王姓是中国的大姓之一,排列第二,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七点四一,分布很广。
王姓先祖和发展:王姓先祖都是商代、周代国君的后裔,都是王族,当时称“王家”,后世子孙就以王为姓。
王姓历史名人:王充、王羲之、王勃、王维、王安石、王夫之等。
名人故事:王羲之书法笔势雄健、潇洒,从小勤学苦练,最终取得成就,风格自成一派,作品一直为后代临摹。“入木三分”这个成语就是赞颂王羲之的书法的。
四、结论。
1、王姓最初源自商周时代名门望族。先祖有好几支,如商代王子比干,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战国时魏国的信陵君,都是王族,被称为“王家”,其子孙就以王为姓。
2、王姓在我国汉族人口占很大比例,是我国第二大姓氏,百家姓中排列第八位,占汉族人口约百分之七点四一。
3、王姓历代涌现出许多名人。如东汉的哲学家、思想家王充,晋代“书圣”王羲之,唐代诗人王勃、王维,北宋的政治家、改革家曾主持变法的诗人王安石,清代思想家王夫之。他们都是后人瞻仰的榜样。
精选写报告经验113人觉得有用
关于王姓的研究报告五年级下册作文怎么写
王姓是中国的大姓之一,历史悠久,分布广泛,要是想把王姓研究透彻,那得花不少功夫。不过在动笔之前,得先理清楚思路。比如,这王姓到底从哪里起源,有哪些分支,历史上出了哪些名人,还有现在王姓的人口分布情况等等。这些问题都得弄明白,不然写出来的报告就显得空洞。
先说说王姓的来源,这个挺复杂的。有人说王姓源于姬姓,是周文王的后代,也有人说是出自子姓,跟商朝有关。我查了一些资料,发现这两种说法都有道理,但具体哪个更靠谱,还得再深入研究一下。如果只写一种来源,总觉得不太全面,但要是都写进去,又怕篇幅太长,这就有点纠结了。
接下来就是讲王姓的历史名人,这个部分最好能结合具体的事迹来说。比如唐朝的王羲之,他的书法成就举世闻名,但如果只是简单提一句他是书法家,那读者可能没什么印象。可以多写写他怎么练习书法的,有哪些代表作品,这样能让文章更有说服力。不过我有时候会忘记加上具体的例子,结果写出来的东西就显得比较平淡,这可能是我需要改进的地方。
再来说说现在王姓的分布情况。根据统计,王姓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布,尤其在北方比较多。我在网上找到一份详细的统计数据,发现山东、河南、河北等地的王姓人口特别集中。这部分内容写的时候要注意数据的准确性,最好能引用权威机构发布的数据,这样才能让人信服。但我记得有一次因为手误,把一个数字写错了,虽然改过来了,但还是觉得挺尴尬的。
最后别忘了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写研究报告不是单纯地堆砌资料,而是要有自己的思考。比如通过对王姓的研究,你觉得姓氏文化有什么重要意义?或者你对家族传承有什么新的认识?这样的内容会让文章更有深度。不过有时候我会写得太随意,结果显得不够严肃,这也是需要注意的地方。
【第4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关于近视眼的研究报告怎么写1150字
研究报告作文_第:
在我们的校园里,几乎是走到哪里都能看到一群近视生,所以说近视的情况十分的严重,我国小学生近视眼发病率为22.78%。可想而知,近视的人是多么得多啊!正好借助上个星期体检的机会,我做了一个小调查。
我最讨厌及最害怕体检了,我的眼睛也不是很好,每次一遇到体检我浑身的鸡皮疙瘩就会竖起来,多么想逃避它…可是,怎么逃也逃不掉,只能把它留到最后一个了。她指的那些东西都很模糊,我几乎都看不清楚,我心想:完了,肯定很差的。果不其然,听到那个人说我的视力是4.1的时候,我瞬间就崩溃了。
等我体完检后,我就连忙把体检单折了起来,去问杨扬:“你的视力多少啊?肯定比我高!”“我两只都是4.3哎。”
问了问李雪茹,她的眼睛可比我好多了,一只4.7,一只4.8。刘苏雯的眼睛和李雪茹差不多,她是一只眼睛4.9,一只眼睛5.0.
这些近视的源头,几乎都是因为电脑电视而引起,导致这些近视的原因也有一部分来源于不注意保护眼睛而导致近视的,近视应该是大家都重视的。但是近年来,虽然对近视的态度有所改变,但是改变不大,导致全国中小学生近视发病率直线提高。我们班就有一些人得了近视眼,当然我也包括在内。
我觉得,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1、不在光线过强、过暗的环境下看书;2、不在晃动的车船上看书;3、保持真确的姿势,保持与书本一尺的距离;4、平时多做户外运动。只有这样,你的眼睛才会更明亮!
研究报告作文_第:
一、问题的提出
据调查我国现有盲人500多万,低视力人近千万,尤其是在儿童及青少年当中,患病率极高。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最新数据表明,我国小学生近视眼发病率为22。8%,中学生为55。2%,高中生为70。3%。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人近视?仅仅是不良用眼习惯造成的吗?近视,与年龄有关系吗?
二、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书籍并调查询问同学,了解近视的主要原因。
2。.通过多种途径,了解近视可能会引发的并发症。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四、结论
(1)近视的主要原因:
1看电视距离太近;
2看电视的时间太长;
3所看电视的画面浓度太深;
4写作业时的姿势不正确;
5在光线太强的阳光下看书;
6在光线太弱的光下看书;
7长时间的坐在电脑、电视前;
8不合理饮食;
9在车厢里看书
10遗传因素
11不认真做眼保健操
(2)在这里我想给大家提出几点建议:
1看书时作姿要端正,读书或写字时做到“眼离书本一尺远,胸离书桌一拳远,手离笔尖一寸远。”
2不要在坐车或行走的时候看书,也不要躺下看书。(三)每天坚持做两次眼保健操。
3每天坚持做两次眼保健操。
4尽可能少上网或看其他辐射性强的东西。注意作息时间的安排,不能让眼睛长期处于疲劳状态。
为有效预防近视等眼病:一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合理饮食,锻炼身体,保障身心健康;二要纠正不良习惯,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三要定期到眼科医院检查眼睛,尤其是高度近视眼患者,及时发现眼病,以便早发现、早治疗。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一定要好好爱护它!
精选写报告经验52人觉得有用
研究一个课题,比如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关于近视眼的问题,这事挺重要的。写研究报告的时候,得先把资料整明白,不然写出来的东西乱七八糟。我以前做过类似的活儿,当时就遇到过麻烦,因为没搞清楚到底要查什么,结果写了半天才发现方向不对头。
第一步,得弄清楚什么是近视眼,这个概念不能含糊。可以找一些书本上的定义,还有医生说的那些专业术语,像什么角膜曲率啊、晶状体调节功能障碍之类的,把这些都记下来。不过有时候写的时候会忘记加个逗号,比如“近视眼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角膜曲率异常”,这样看着就不大顺溜了。
接着就是收集数据了。可以从学校同学那儿问一问,看看有多少人戴眼镜,问问他们每天用手机的时间有多长。还可以去图书馆翻翻书,网上搜搜资料,找到一些靠谱的数据。但要注意别光顾着抄别人的成果,得有自己的分析。有时候写着写着就忘了给数据来源标注出处,这是不对的,得改过来。
写报告的时候,开头部分最好简单介绍一下背景,为什么要研究这个事。然后中间这部分,要把收集到的信息整理好,分几个小节来写。比如说先讲近视眼的危害,再讲预防的方法。不过这里可能会有个小问题,比如把“危害”写成了“害处”,虽然意思差不多,但还是得注意一下。
最后,写完之后别急着交,得检查一遍。看看有没有错别字,数字是不是写对了,引用的地方有没有遗漏。要是时间允许的话,可以让老师或者其他同学帮忙看看,听听他们的意见。当然,有时候检查的时候会忽略掉一些小地方,比如标点符号的位置不对,下次得更仔细些。
【第5篇】五年级下册作文姓氏研究报告400字怎么写700字
1.五年级下册作文姓氏研究报告400字
一、问题的提出
我姓黄,让我来看看我排第几名“赵、钱、孙、李……”黄这个姓氏怎么排在那么后面,哼!我倒要看一看,按什么在排,于是我对姓氏的排名做了一份研究报告。
二、研究方法
1、翻书查看
2、上网寻找
3、询问身边人
三、资料整理
最开始记录,我国汉族姓氏的一本书是《百家姓》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三百千”是中国古代幼儿的启蒙读物。该书每次四字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学习和记忆。
据说百家姓这本书成于北宋初年,是一位姓钱的书生编著的,里面收录的姓氏有中国大部分的姓氏。
百家姓中的姓氏排列顺序并不是依据,当时的人口数量排列的,而是依据当时的政治地位,因为当时的作者生活的地区还是五代十国之一的吴越管辖,而当时的皇帝姓“赵”,“钱”是吴越国国王姓氏,“孙”是吴越国国王正妃的姓氏,而接下来的”周吴正王”四个姓都是开国国王的妻子姓氏。
而现在还有一种百家姓叫新百家姓,新百家姓是按姓氏人口数量,从大到小进行排名,2025年统计,王姓位居第一人口超过一个亿。
四、研究结论
1、百家姓是按当时的政治地位去排名的地位越高就在越前面。
2、新百家姓就是按姓氏人口去排名的,2025年姓王的最多。
2.五年级下册作文姓氏研究报告400字
一、问题的提出
姓氏是一种文化,很值得研究。我自己就姓张,“张”这个姓氏是怎么来的?历有哪些姓“张”的名人?现在“张”姓有多少人?带着一些疑问,我对“张”姓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阅有关的姓氏的书籍,上网浏览,了解“张”姓的来源和“张”姓的历史大名人。
2.阅读报刊,上网浏览,了解“张”姓人口和分布的情况。
3.咨询你身边的人,比如说你的老师、同学、父母、姐姐、哥哥、朋友。
三、调查研究情况和资料整理
精选写报告经验32人觉得有用
写这种报告得有点讲究,不然容易被老师觉得敷衍了事。开头,先说说自己为什么想研究这个姓氏,是听爷爷奶奶讲过家族故事,还是觉得某个姓氏特别有意思?这部分不用太长,两三句话就行。比如,“小时候听奶奶讲过一些关于我们家姓氏的故事,觉得挺有意思的,就想多了解下。”
接着就该具体展开啦。你可以去查资料,看看这个姓氏是怎么来的,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历史背景。记得把找到的信息都记下来,这样写的时候不会忘东忘西。比如,“在网上搜到一些关于‘李’这个姓氏的起源,说是跟古代一个叫李耳的人有关,这让我很惊讶。”
然后,就是找找身边有没有人姓这个姓,问问他们知不知道一些关于自己姓氏的小趣事。要是能找到几个有意思的故事,写进去肯定加分。就像我有个同学,他姓张,他说他们村张姓人家都爱吃面食,这算是个意外收获。
不过写的时候要注意,别光堆砌信息,得用自己的话说出来。有时候照搬书本上的内容,反而显得没诚意。比如“‘李’这个姓氏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商朝。”这种话虽然没错,但听起来就有点干巴巴。
还有,写完别忘了检查一下错别字什么的。有时候一不小心就会写错字,像“历史”写成“吏治”,或者“起源”写成“起因”。虽然不是大事,但会影响整体印象。
最后,给自己的报告起个好名字也很重要。像“李姓的前世今生”这样的标题就不错,既概括了主要内容,又有点吸引力。要是能再配上几张相关的图片,那就更完美啦。
【第6篇】五年级下册语文关于姓氏的研究报告作文怎么写3250字
1.五年级下册语文关于姓氏的研究报告作文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班上有两个同学姓王,爸爸经常和我开玩笑说:“五百年前,你和王钧杰是一家。”妈妈听到我和爸爸的对话后,不紧不慢地说:“姓氏是我国颇具特色的一种文化,很有研究价值!”我心里疑惑不解,心想:姓氏生来就有,有什么好研究的?于是带着这个疑问,我展开了对王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
二、调查方法
1.浏览有关中华姓氏的书籍,上网查阅、了解王姓的来源和历史名人;
2.通过报刊了解王姓的人口和现状;
3.询问老师、父母、祖辈,了解王姓人口和分布地区情况;
4.通过其他渠道,搜集王姓的名人故事。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书籍《百家姓》王姓的起源
传说殷商王子比干,因屡次劝谏纣王,被剖心而死。比干被杀后葬在当时国都朝歌附近,他的子孙世代为他守陵,同时为了纪念他,便改以王为氏。
网络历史王姓名人王昭君、王莽、王充、王羲之、王献之、王勃、王维、王安石、王昌龄、王之涣等。
网络王姓人口数量据统计,王姓为中国第一大姓,有9288.1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25℅。
爸爸的陈述王姓族谱在四川珙县下罗乡五星村保存着清王廷等主修光绪四年刊印的王氏族谱。
四、结论
1.我国的王姓历史悠久,传说殷王子比干,因屡次劝谏纣王,被剖心而死。比干被杀后葬在当时国都朝歌附近,他的子孙世代为他守陵,同时为了纪念他,便改以“王”为氏。西汉末王莽建立新朝始,建国二年下诏说:明德侯刘龚、率礼侯刘嘉等三十二人皆知天命,或献天符,或贡昌言,或捕告反虏,厥功茂焉。诸文与三十二人同宗共祖勿罢,赐曰王姓。这也是王姓人口增长的一大原因之一。
2.在历史中王姓名人辈出。有江南四大美女之一王昭君,东汉大思想家王充,被誉为“书圣”的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唐朝诗人王维、王昌龄、王之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王安石,元朝画家王冕。
3.经公安局治安管理局对全国户籍人口的统计,王姓为中国第一大姓,有9288.1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25℅。
2.五年级下册语文关于姓氏的研究报告作文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班有一个同学姓“燕”,我第一次听说有这样的姓。“燕”姓是怎么来的?历有姓“燕”的名人吗?现在的“燕”姓是不是我国人口最少的姓氏呢?带着这些问题,我对“燕”姓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阅书籍和报刊。
2、询问身边的人。
3、其他方法。
三、资料整理
经过查阅资料,我知道了关于“燕”姓起源主要有三: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通志·氏族略》、《广韵》及《史记·燕召公世家》载,召伯封于北燕,其后以国为氏;据《通志·氏族略》载,黄帝之后有南燕国,始封国君伯倏为黄帝之子,后以国为氏;据《后汉书·鲜卑传》所载,晋末鲜卑族慕容氏前后建立了四个以燕为号的国家,国亡后以国为氏。
“燕”姓的历史名人有:宋代礼部郎,计量发明家燕肃,燕太子丹燕丹,宋代画家燕文贵,春秋时有孔子的得意弟子燕及,明代有永乐举人燕善。
现状据统计,“燕”姓在2025年的百家姓里面应该排第303名,不一定很准确,但燕的姓氏是已经有26。4万人,占全国的0.021%。燕姓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山东,为燕姓第一大省,其次分布于山西、青海、四川、河南、河北,以上六省约占全国燕姓总人口的79%。
四、研究结论
1、我国的燕氏家族,是以国为姓氏,而燕国又因燕山而得名。根据历史学家的考据,距今3000多年以前,周天子大封诸侯,把有功于周室的大臣召公奭封在蓟地,召公巡视自己的封地时,被雄伟秀丽的燕山所吸引,就把自己的国家取名为“燕”。燕国一直传到战国末年才被秦始皇所灭,从此,燕国的公族就以故国号为姓,世称燕氏。
2、燕氏的得姓,大约有2200多年的历史。
3、燕氏的源流,根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记载,燕氏出自纂姓,是《史记》上记载的召公奭的后代,是周的同姓,被分封于燕国,传国一共四十二世,至王喜这一代为秦国所灭,后世子孙就以国为氏。
4、汉代有功臣宜城侯燕仓,后汉有中郎将燕瑗,望族出于上谷、范阳。故燕姓后人奉召公奭为燕姓的得姓始祖。
3.五年级下册语文关于姓氏的研究报告作文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班同学的姓氏各有不同,有多有少,我们想要了解自己姓氏的来源和故事,我因此做了调查。
二、调查方法
1.查阅书籍
2.了解关于此姓的故事
3.了解此姓的分布情况
4.问自己的长辈、查祖籍
三、调查资料的整理
朱姓的来源:
朱姓成于西周,以国名为姓,传周武王封曹挟于邾国,建都于邾。他的遗族以国为姓,称邾姓。后邾国被灭,邾国贵族为了逃亡,为了不忘祖国,去了耳字旁,改姓朱。2025年朱姓人口为1500多万。
四、结论
起源于朱襄氏,以先祖名字为氏。朱襄氏是伏羲氏的大臣,被封于朱,以赤心木为图腾,后来朱襄氏成为“炎帝”,三代炎帝朱襄氏均活动于今河南柘城一带,后代以朱为姓氏。
有诸多姓氏如曹、子、姬、祁姓都因历史原因而改朱姓。
朱姓在历也出了许多名人,如理学大家朱熹,散文家朱自清,革命大将朱德元帅,都在历青史留名。
4.五年级下册语文关于姓氏的研究报告作文
一、问题的提出
我身为崔姓子孙的一员,对自己的姓氏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总想知道它的历史,于是,我对崔姓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中华姓氏的书籍,了解崔姓的来源和人口数量
2.通过中华崔姓网了解崔姓的历史和人口分布情况,并搜集名人故事
三、结论
1.我国的崔姓源远流长。根据多种古籍的记载,崔氏出自姜姓。崔姓出自于西周时期的齐国,曾经长期是山东望族和中国著姓。开国君主是吕尚。吕尚本来姓姜,因为他的先祖被封于吕(今河南省南阳),从其封姓。吕尚的儿子丁公佶,是齐国的第二代国君,他的嫡子叫季子,本来应该继承君位,但却让位给弟弟叔乙,而自己则住到食采地崔邑(今山东省章丘市西北),就是崔氏。而这位丁公佶,相传是姜太公姜子牙的儿子。由此可见,崔氏中国人是源自姜太公的直系后代,追本溯源还是上古时期炎帝神农氏的子孙。崔姓,算起来大约有3000余年的历史了。
2.崔姓人才辈出:有史学家崔鸿魏,唐代大诗人崔颢、崔护,北宋名画家崔白,军马都元帅崔立,元朝名臣崔斌,清代历史学家崔述,书法家崔瑗明代画家崔子忠;当代澳门第三任行政长官崔世安,节目主持人崔永元,娱乐明星崔健、崔智友,央视主持人崔志刚……我真为崔姓人创造的辉煌感到骄傲。
3.中国崔姓分布最多的是辽宁,山东,黑龙江,吉林,河北,天津,山西,北京,河南,甘肃及北方所有省份.而南方诸省较少。
4.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崔姓已是我国的一个人口大姓,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28%。新近统计的数据显示,当前中国崔姓人口约有445万,位列全国姓氏人口第五十四位。
5.五年级下册语文关于姓氏的研究报告作文
一、问题的提出。
我姓冯,这次要写研究报告,我就对冯姓的历史做了一次调查并写出了研究报告。
二、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中华姓氏的书籍、报刊和上网浏览,了解冯姓的来源和历史名人。
2、通过上网浏览,搜集冯姓的名人故事。
三、调查情况和整理资料。
信息渠道涉及方面具体内容
书籍与上网浏览冯姓名人冯玉祥、冯南兵、冯安邦、冯胜、冯义。
上网搜索冯姓人口数量据统计,目前冯姓人口大约有800多万人。
四、冯姓的历史。
1、冯姓有两个来源,均出自河南。一支是冯简子的后代——春秋时,郑国有个大夫叫冯简子,其后代以他的名字为姓氏,就是冯氏。今河南新郑市郑韩故里城,即这支冯氏的祖根地。冯氏的另一支为毕公高的后代。周文王姬昌第十五子名高,被周文王姬发封于毕,以封国名为姓氏,即毕氏,称为毕公高。毕公高的后裔毕万,因功被封于魏,其子孙有被封为华侯者,华侯之孙名长卿,食采邑于冯城(今河南荥阳市西)其后人也已封邑为姓氏,称冯氏。位于今河南郑州市北古荥镇的荥阳故城,即这支冯氏的祖根地。荥阳故城史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城垣为不规则形,周长7.5公里,以发现有两个南门、一个北门和一个西门,出土有铁器、陶器、货币等。
2、冯氏早期主要是在我国北方繁衍发展,后移居全国各地,并由一些人走出国门,到海外开拓。冯氏支脉繁多,唐代的《元和姓纂》一书列冯氏郡望有颖川、上当、长乐、京兆、弘农、河间等。这说明冯氏曾这些郡都形成望族,人丁兴旺。
五、结论。
我们冯姓的历史悠久,在百家姓中排名第27。
精选写报告经验24人觉得有用
写报告这件事,关键是要把事情说清楚。比如说写个关于姓氏的研究报告,得先弄明白姓氏是怎么回事。姓氏,不是随便起的,它可是有历史背景的。有些人姓张,有些人姓李,这背后可能就藏着故事呢。要是能查到这些故事,那报告的内容就会丰富很多。
收集资料的时候,不能光靠网上搜搜就完事了。得去图书馆翻翻老书,那些旧书里说不定藏着一些鲜为人知的信息。还有,问问老人也是个好办法。他们见过的事情多,知道的东西也多,说不定还能给你讲些有趣的家族传说。不过,记笔记的时候要注意别漏掉重要的细节,比如时间、地点什么的,这些都很关键。
写报告的时候,开头最好简单介绍一下研究的主题。然后,把找到的资料分分类,像是按姓氏的起源啦,或者是姓氏的发展历程之类的。这样看起来会更有条理。当然,要是能找到一些例子就更好了,比如说某个姓氏为什么会在某个地方特别多。但要注意的是,例子不能太多,多了反而会让读者搞混。
有时候,写报告的时候会遇到一些小麻烦。比如有些资料看起来挺有用,但仔细一看却发现不太靠谱。这时候就得动动脑筋,想想有没有别的证据来验证它。另外,写报告的时候可能会不小心把句子写得有点乱,特别是当想到一个新点子时,很容易就顺着这个思路往下写,结果前后的逻辑就不那么顺畅了。所以写完后最好能回头看看,把不合理的部分调整一下。
最后,检查报告的时候要特别留意拼写和标点符号。有时候一个小小的错别字,可能会让人误解整个意思。还有,引用别人的话时要记得标注出处,不然就不太好意思了。总的来说,写报告就是要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让别人也能理解你的研究成果。
20位用户关注
54位用户关注
13位用户关注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关于姓氏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写作(十篇)
83位用户关注
20位用户关注
45位用户关注
76位用户关注
23位用户关注
30位用户关注
29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