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规程落实制度是指企业在日常运营中,为确保各项业务活动有序、高效、安全进行而制定的一系列详细的操作步骤和执行规则。这些规程涵盖了生产、管理、服务、安全等多个层面,主要包括:
1. 生产操作规程:规定生产设备的使用、维护和保养方法,以及生产流程中的具体操作步骤。
2. 管理规程:涵盖人力资源、财务管理、采购管理等方面,设定工作流程和决策机制。
3. 安全规程:明确安全操作规范,预防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企业财产。
4. 质量控制规程:规定产品或服务质量的检验标准和程序,确保产品符合既定的质量要求。
5. 服务规程:对于对外服务的企业,规定服务流程、服务标准和客户投诉处理机制。
操作规程落实制度的标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明确性:规程应清晰明确,每个步骤都有具体的描述和执行标准,避免产生歧义。
2. 实用性:规程应基于实际工作需要,具备可行性,能够指导员工正确完成任务。
3. 完整性:覆盖企业运营的所有关键环节,无遗漏。
4. 更新性: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规程应及时更新,保持其有效性。
5. 可执行性:规程应具有可操作性,包括责任分配、执行时间、检查机制等。
6. 培训与沟通:员工应充分理解并接受规程,企业需定期进行培训和沟通,确保规程的贯彻执行。
操作规程落实制度意味着企业不仅制定了详细的作业指导书,更强调将这些规程付诸实践,使其成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这意味着:
1. 执行力:企业要确保每个员工都能按照规程行事,而非仅仅停留在纸面上。
2. 监控与评估:通过监控和评估,确保规程的有效执行,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
3. 持续优化:规程的实施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完善。
4. 文化建设:规程的落实也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体现了企业的纪律性和专业性。
5. 风险防控:通过规程的执行,可以降低操作风险,防止因人为失误导致的损失。
操作规程落实制度是企业规范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企业提供了稳定运行的保障,提升了工作效率,同时也保护了员工和企业的利益。
第1篇 操作规程落实制度
1、目的
操作规程是指导实际生产控制的依据,依据本公司生产线工艺技术、行业标准规范,编制、应用安全操作规程。它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为实现生产技术安全控制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应公司范围内各种作业规程的制定、应用与考核。
3、职责
3.1生产技术部负责各车间工艺技术规程、岗位操作规程的编制和管理工作。
3.2设备科负责设备(含特种设备)操作规程的编制和管理工作。
3.3生产技术部部负责特种作业安全规程的编制和管理工作。
3.4各生产车间负责组织全体员工执行操作规程,实施生产安全控制。
4、操作规程编制、发布
4.1操作规程应切合实际,在编制过程中,要依据生产工艺技术规范、行业标准,结合成熟的经验,进行编制。
4.2操作规程由编制部门负责人组织评审,分管领导审核,法人代表或总经理批准发布。
4.3操作规程的修订、废除执行技术文件管理规定。未经审核批准,任何人不得擅自修改、废除。
4.4生产技术部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改善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消除隐患,不断提高设备安全运行的可靠性及职工防范事故的能力。在改进生产工艺、装置时,应编制新的工艺技术规程、操作规程, 保持生产控制与生产技术一致。
5、操作规程应用
5.1各单位应根据员工从事的岗位工作,组织全体员工进行安全操作培训,结合生产实际进行规程掌握程度的考核,确保在岗员工熟练掌握操作规程。
5.2全体员工须执行本岗位操作规程及作业安全规程,新职工必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经安全考试合格后,做到“三懂四会”即〈懂生产原理、懂工艺流程、懂设备构造、会操作、会维护保养、会排除故障和处理事故、会正确使用消防器材和防护器材〉。
5.3生产操作人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操作岗位设备,监控、保持操作参数符合规定。严禁设备超压、超温、超负荷运行。
5.4机电设备检修人员应严格执行设备维护保养与检修规程,办理安全作业票证,落实检修安全措施, 加强现场监护,确保检修作业人员、检修区域设备、设施、人员安全。
5.5严格交接班制度,做到交班清、接班明,开好交接班会。如实填写岗位记录。
6、操作环境规定
操作人员应保持操作环境符合规定:
(1)每位职工应懂得防火、防爆、防毒的一般安全及消防、防护器材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并掌握人身急救的方法。
(2)设备存在重大缺陷和严重事故隐患应禁止使用。运转设备的检修和清理工作,在停机采取可靠安全措施后进行。
(3)生产车间和岗位,不准乱按电铃和灯光信号,不准高声怪叫和乱敲。
(4)不在机器、设备、管道上放置和烘烤衣服和其他杂物。
(5)生产中遇到危及人身安全或可能发生的火灾、爆炸事故等紧急情况,操作人员有权先停车后报告。停车后,操作人员要详细说明紧急情况的处理和经过。待隐患消除,环保技术部技术人员同意后方可开车。
(6)职工进入生产岗位作业,必须按规定穿戴好工作服和必要的防护用品。
(7)具有危险、危害的生产现场按安全色、安全标志管理规定着色、挂牌。
7、特殊操作
7.1生产中发生事故时,应沉着冷静,服从生产指挥人员统一指挥,积极处理,努力消除事故或不使事故扩大蔓延。发生重大爆炸、火灾、设备事故、重伤及死亡事故应及时向主管部门报告,并配合处置事故。
7.2编制事故应急措施、现场处置案,并定期组织职工演练。
7.3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病的职工从事与职业禁忌病相关的作业。
7.4负责特种作业的部门,应制定特种作业安全操作规程,确保特种作业安全,应建立的规程包括:
(1)受限空间内作业安全规程;
(2)厂区内动火作业安全规程;
(3)高处作业安全规程;
(4)吊装作业安全规程;
(5)动土作业安全规程;
(6)断路作业安全规程;
(7)设备检修作业安全规程;
(8)抽堵盲板作业安全规程;
(9)特种作业岗位安全技术规程。
8、考核与评价
8.1生产技术部定期对操作规程落实情况进行考核,对违章操作人员、责任单位负责人视情节程度分别给予50-500(元/人次)经济处罚;对安全生产造成影响,导致事故发生,执行公司事故管理处罚规定。
8.2设备科定期对设备操作规程落实情况进行考核,对违犯设备操作规程的员工给予50-100(元/人次)的经济处罚,并对责任单位给予300-1000(元/人次)的经济处罚;对安全生产造成影响,导致事故发生,执行公司事故管理处罚规定。
第2篇 电气设备的管理与安全使用——制度规程要健全落实3
要安全高效地使用好电气设备,除了要有完好的电气设备和可靠的安全装置外,还要订有相应的安全规程和制度,并在日常工作中认真贯彻实施。
1.要实施工作票制度。在电气设备安装、维修、更换等作业时,要实施工作票制度。工作票上要写明工作任务,安全措施,安全负责人,开工、完工时间等内容。在作业前,要提前计划布置好,作业中按计划有序进行,以免作业时忙中出错。在执行工作票制度时,还应规定工作票签发人、工作负责人、工作许可人以及各作业人员在安装、维修、更换等作业时应负的安全责任。
2.要落实作业监护制度。当在电气设备上进行检修或在1kv以上的电气设备上进行停送电倒闸操作时,至少应有2人一起作业,其中1人为监护人。监护的目的是防止作业人员在工作中麻痹大意,或对设备情况不熟悉不了解,错跑工作位置而发生意外危险,并随时提醒作业人员遵守安全作业的有关规定,发生事故时,能迅速采取抢救措施,及时消除或控制事故,不使事故扩大。
3.要执行倒闸操作制度。倒闸操作时要执行倒闸操作制度,使操作者事先了解操作内容和操作步骤,以保证操作时不颠倒或有遗漏。执行倒闸操作时,一定要有操作票,事前详细计划,周围部署,操作中按序进行,避免发生带负荷拉、合刀闸,引起不应有的设备损坏和伤人事故。
4.要订立检修维护制度。在电气设备的检修维护工作中,要认真检查落实事前各项防范措施,并保障安全有效,以防止事故的发生。
(1)停电。对检修维护部位所有能够送电的线路,要全部切断,并落实好防止误合闸的措施,每处至少要有1个明显的断开点;对于多回路的线路,要注意防止其它方面突然来电,特别要注意防止低压方面的反馈电。
(2)验电。作业前要对已被停电的线路进行验电,以防万一漏电,验电时应按电压等级选用相适应的验电器。
(3)放电。将待检修设备上残存的静电放掉,放电时应使用专用的导线,用绝缘棒或开关操作,一般应放电10分钟左右,注意线与地之间、线与线之间均应放电。电容器和电缆的残存电荷较多,放电时最好有专门的放电设备。
(4)装设临时接地线。为防止意外送电和感应电,应在设备的检修部分,装设必要的临时性接地线,接地线在装设时,应先接接地的一端,后接被修设备的一端;拆除时,按反顺序进行,先拆被检修设备的一端,后拆接地的一端。接地线应用截面不小于25mm2的软铜线制作。
(5)挂好标示牌。在被检修设备的断电处,应挂上“有人工作、禁止合闸”的标示牌;在临近带电部分的遮栏上,应挂上“止步、高压危险”、“站住、生命危险”的警示牌等,以告诫他人注意安全。
(6)装设遮栏。部分电气设备停电检修时,应将带电部分遮栏起来,使检修人员与带电导体之间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在10kv以下设遮栏应保持0.35m的距离,不设遮栏应保持0.7m以上的距离;35kv设遮栏应保持0.60m的距离,不设遮栏应保持1m的距离;110kv设遮栏和不设遮栏均应保持1.5m的距离;220kv设遮栏与不设遮栏均应保持3m的距离。
5.要落实安全检查制度。电气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经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经常检查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得到解决。
6.要实行持证上岗制度。电工、金属焊割、电梯、制冷等电气设备的安装维修和操作使用岗位的特殊工种人员,一定要经国家承认的培训教育机构培训取证,做到持证上岗,并定期复检;其他和电气设备相关的工种,也应根据本岗位电气设备的特点,通过相应的岗位安全知识教育和业务技术培训,并经考试合格后上岗,未经培训教育和考试不合格者,禁止上岗操作。
7.要执安全用电制度。用电要申请,安装维修找电工;任何人不准玩弄电气设备和开关;非电工不准拆装、修理电气设备和用具;不准私拉乱接电气设备;不准私用电热设备和灯泡取暖;不准使用绝缘损坏的电气设备;不准擅自用水冲洗电气设备;熔丝不准用其它的金属丝替代和调换容量不符的熔丝;不准擅自移动电气设备的安全标志、围栏等安全设施;不办手续,不准打桩动土,以防损坏地下电缆等等。
章仁根
第3篇 电气设备管理安全使用—制度规程要健全落实3
要安全高效地使用好电气设备,除了要有完好的电气设备和可靠的安全装置外,还要订有相应的安全规程和制度,并在日常工作中认真贯彻实施。
1.要实施工作票制度。在电气设备安装、维修、更换等作业时,要实施工作票制度。工作票上要写明工作任务,安全措施,安全负责人,开工、完工时间等内容。在作业前,要提前计划布置好,作业中按计划有序进行,以免作业时忙中出错。在执行工作票制度时,还应规定工作票签发人、工作负责人、工作许可人以及各作业人员在安装、维修、更换等作业时应负的安全责任。
2.要落实作业监护制度。当在电气设备上进行检修或在1kv以上的电气设备上进行停送电倒闸操作时,至少应有2人一起作业,其中1人为监护人。监护的目的是防止作业人员在工作中麻痹大意,或对设备情况不熟悉不了解,错跑工作位置而发生意外危险,并随时提醒作业人员遵守安全作业的有关规定,发生事故时,能迅速采取抢救措施,及时消除或控制事故,不使事故扩大。
3.要执行倒闸操作制度。倒闸操作时要执行倒闸操作制度,使操作者事先了解操作内容和操作步骤,以保证操作时不颠倒或有遗漏。执行倒闸操作时,一定要有操作票,事前详细计划,周围部署,操作中按序进行,避免发生带负荷拉、合刀闸,引起不应有的设备损坏和伤人事故。
4.要订立检修维护制度。在电气设备的检修维护工作中,要认真检查落实事前各项防范措施,并保障安全有效,以防止事故的发生。
(1)停电。对检修维护部位所有能够送电的线路,要全部切断,并落实好防止误合闸的措施,每处至少要有1个明显的断开点;对于多回路的线路,要注意防止其它方面突然来电,特别要注意防止低压方面的反馈电。
(2)验电。作业前要对已被停电的线路进行验电,以防万一漏电,验电时应按电压等级选用相适应的验电器。
(3)放电。将待检修设备上残存的静电放掉,放电时应使用专用的导线,用绝缘棒或开关操作,一般应放电10分钟左右,注意线与地之间、线与线之间均应放电。电容器和电缆的残存电荷较多,放电时最好有专门的放电设备。
(4)装设临时接地线。为防止意外送电和感应电,应在设备的检修部分,装设必要的临时性接地线,接地线在装设时,应先接接地的一端,后接被修设备的一端;拆除时,按反顺序进行,先拆被检修设备的一端,后拆接地的一端。接地线应用截面不小于25mm2的软铜线制作。
(5)挂好标示牌。在被检修设备的断电处,应挂上“有人工作、禁止合闸”的标示牌;在临近带电部分的遮栏上,应挂上“止步、高压危险”、“站住、生命危险”的警示牌等,以告诫他人注意安全。
(6)装设遮栏。部分电气设备停电检修时,应将带电部分遮栏起来,使检修人员与带电导体之间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在10kv以下设遮栏应保持0.35m的距离,不设遮栏应保持0.7m以上的距离;35kv设遮栏应保持0.60m的距离,不设遮栏应保持1m的距离;110kv设遮栏和不设遮栏均应保持1.5m的距离;220kv设遮栏与不设遮栏均应保持3m的距离。
5.要落实安全检查制度。电气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经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经常检查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得到解决。
6.要实行持证上岗制度。电工、金属焊割、电梯、制冷等电气设备的安装维修和操作使用岗位的特殊工种人员,一定要经国家承认的培训教育机构培训取证,做到持证上岗,并定期复检;其他和电气设备相关的工种,也应根据本岗位电气设备的特点,通过相应的岗位安全知识教育和业务技术培训,并经考试合格后上岗,未经培训教育和考试不合格者,禁止上岗操作。
7.要执安全用电制度。用电要申请,安装维修找电工;任何人不准玩弄电气设备和开关;非电工不准拆装、修理电气设备和用具;不准私拉乱接电气设备;不准私用电热设备和灯泡取暖;不准使用绝缘损坏的电气设备;不准擅自用水冲洗电气设备;熔丝不准用其它的金属丝替代和调换容量不符的熔丝;不准擅自移动电气设备的安全标志、围栏等安全设施;不办手续,不准打桩动土,以防损坏地下电缆等等。
章仁根
19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