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1
这些规程的目的是减少工伤事故,提高生产效率,保护环境,以及确保产品质量。它们的意义在于强调安全意识,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提升员工的自我保护能力,同时也有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合规运营。
篇2
熔化工安全操作规程旨在保障工人的生命安全,减少工伤事故,提高生产效率。通过规范的操作,可以防止熔融物质溅出、爆炸、火灾等危险情况的发生,维护设备的完好,保证生产线的稳定运行。良好的安全环境也有助于提升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篇3
本规程的目的是为金属熔化工提供明确的操作指导,降低工作风险,确保生产环境的安全稳定。通过遵循这些规程,可以减少因操作不当导致的工伤事故,提高生产效率,维护企业的正常运营,同时也有助于保护环境,遵守相关法规,提升企业社会责任感。
篇4
实施有色金属熔化工安全操作规程的目的在于保障工人的生命安全,预防工伤事故的发生,同时也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因事故导致的设备损坏和生产中断。此外,遵守规程还有助于保护环境,防止有害物质的排放对环境造成污染。
篇5
苯酚熔化工安全操作规程旨在保障生产过程的安全,防止化学事故的发生,保护工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通过规范操作,可以减少设备损坏,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也有助于维护环境,遵守相关法规,实现可持续生产。
篇6
熔化工安全操作规程旨在保障工人的生命安全,防止因操作不当引发的事故,如烫伤、爆炸等。规范的操作能提高熔炼效率,保证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维护企业的正常运营和持续发展。
有色金属熔化工安全操作规程范文
1.工作前,必须检查坩埚有无裂纹。坩埚使用前(金属坩埚必须认真刷好涂料),必须预热到600℃以上充分干燥。
2.炉子周围及炉前坑内不得有积水,不得堆放无关物品。
3.炉料应经过检查、其品种规格、块度要符合规定。严格检查炉料有无爆炸品。添加炉料必须预热并保证干燥,加入速度要慢。
4.取样、熔炼和浇注所使用的工具,在使用前必须预热。
5.要注意空气流通,通风排气装置应正常良好。
6.在变质和精炼时,操作人员必须戴上防护口罩,并站在上风位置操作。
7.熔炼完毕要进行浇注时,先将坩埚扶正,抱钳要将坩埚夹牢出炉。
8.从坩埚向小浇包倾注金属液时,不可过满,并在小包底垫些砂子,以免金属液溅出造成烫伤,剩余金属液不准随意乱倒。
9.打炉洒水,不要浇在炉壁上。炉底(对固体燃料炉)有人时不准洒水。
10.采用固体燃料炉加热坩埚熔化金属时应注意事项:
(1)操作前检查鼓风机安放坑是否有积水,检查管路部分是否良好,炉条是否排布均匀,安全可靠;
(2)第一炉焦炭一定舂实塞紧,防止坩埚倾倒。垫坩埚的耐火砖必须保证坩埚平稳;
(3)补加焦炭时,要沿坩埚周围添加优质焦碳并塞紧;
(4)在熔炼过程中要观察熔化情况时,必须停止鼓风。观察时,注意和火焰保持一定距离;
(5)浇注时,坩埚从炉中取出后,立即盖上炉盖。
11.采用油炉加热坩埚熔化金属时注意事项:
(1)使用前必须检查气路、油路是否正常;
(2)按照油炉司炉工安全操作规程点火操作:先闭风口,微开油门,用引火棒点燃烧嘴,再开风门并进行调节,禁止风压油。注意调节油、气门使之充分燃烧;
(3)开炉时必须打开通风设备,排除烟雾;
(4)如果是可转式油炉,在熔化过程中必须摆正;
(5)油箱放置位置必须与熔化炉保持一定距离,以免发生火灾。
12.采用气体燃料加热坩埚熔化时应注意事项:
(1)首先检查各开关位置是否正常。将炉门和烟道闸板打开,使空气流通。点炉前察看压力表,确定煤气是否充足。必要时与煤气站值班人员联系,以防点火时发生爆炸;
(2)点火前先将空气阀关闭,点燃引火棒,再微开煤气阀,点燃烧嘴,然后调节空气和煤气流量;停炉时次序相反,不可错乱。随时注意调节煤气和空气比例,以火焰明亮无爆炸声为宜。如发现回火或其它不正常现象时,应立即停炉检修。如烧嘴温度过高,可在停炉后喷水冷却,或用风吹15分钟再用,以防回火;
(3)煤气管路及烧嘴附近不许有明火。如发现有漏气现象,立即通知煤气站及有关人员进行修理,未修好前严禁使用;
(4)完工后将工作场地清扫干净,检查煤气管路和阀门是否漏气,一切妥善后方能离开现场。
13.采用电阻炉熔化应注意事项:
(1)开炉前,应检查电气设备和炉体及其它辅助设备是否正常可靠;
(2)经常清除铁坩埚外壳铁锈,以防氧化皮脱落使坩埚与电热丝“搭桥”或“短路”;
(3)严禁电热丝急冷;
(4)坩埚外壁与勾砖的距离一般应不小于60毫米;以免坩埚“鼓肚”造成事故。
——摘自《机械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49位用户关注
29位用户关注
22位用户关注
22位用户关注
58位用户关注
58位用户关注
64位用户关注
40位用户关注
37位用户关注
45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