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范文网 > 优质范文 > 报告范文
栏目

产业调研报告

更新时间:2024-11-12 热度:54

产业调研报告

产业调研报告 第1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有3413个字,预计阅读时间为9分钟,共有296位用户关注,20人点赞!

一、产业结构调整基本情况

我是农业大县,农村经济在国民产值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经过30年来的改革开放,我县的农村经济同全国一样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着加快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繁重任务。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历届县委、县政府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面走了一些探索性的路子,逐步确立了蚕桑、畜牧两项主导产业,结构调整已初见成效。

一是全县桑园面积达7万亩,常年发种量15万张,畜牧业生猪饲养量达49.2万头;二是产业化发展模式初步形成,蚕桑、生猪产业目标从种植到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模式已形成,畜牧业也通过专业市场、中介组织加农户的产业化模式也雏形初现。三是在结构调整中,农民来自粮食的收入趋于下降,畜牧业与经济作物的比重上升,结构调整真正让农民在“看得见”中受教育,在“摸得着”中学本领,在“学得会中”得实惠,实现了农民收入的稳定增收。20xx年完成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79063万元 ,按参考可比价计算,较上年增长7.5%,比“十一五”末期达到6.1亿元,净增加1.8亿元,年均增长7.6%,比“十一五”计划确定的年均增长7.2%左右高0.4个百分点。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现价增加值45929万元,较上年增长7.2%。比“十一五”末期达到3.9亿元,净增加0.69亿元,年均增长7.3%,比“十一五”计划确定的年均增长7.2%左右高0.1个百分点。

二、我县目前农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小富即安的思想障碍尚未破除

一是安于现状不愿调。一些人小农经济意识较强,习惯了“吃一点、卖一点、贮一点”的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也有些人满足“小富即安,不富也安”缺乏高速调整的主动性。二是怕担风险不敢调。怕种不好,没有大面积种植经济作物的经验,怕市场行情发生变化,担心普遍种植造成价格下跌。三是按部就班不愿调。面对滚滚而来的结构调整大潮,一些人消极对待,被动应付心思严重,一味求稳、求准、不愿接受一丁点风险,满足于微调、慢调,具体表现在品种选择上,只选择自己熟悉,会种、会养的品种,在调整进度上,看左右、随大流,没有一个时间表,调到几时算几时。产生上述思想的原因,主要是受传统习惯势力影响较大,思想不解放,竞争意识、风险意识、机遇意识不强,对“结构调整”这一新生事物不易接受。

2、宣传教育不到位

一是广大农民甚至个别乡、村干部对种植业、养殖业、退耕还林、还草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大调、快调、多调的紧迫性认识不足,对非调不可,不调不行的大趋势认识不清,对结构调整的内涵搞不清。结构调整是农、林、牧、副、渔之间的全面调整,是根据当地实际,按照宜农则农,宜牧且牧、宜林则林的原则调整,而不是种多种少的调整。三是市场波动大,在部分农民中产生了负面影响。

3、农业产业化进程迟缓

虽然我县农业产业化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我县所处地理位置,引资融资能力较弱,因而现有产业规模小,缺乏龙头企业的有力拉动,资源优势得不到有效转化,产业化进程迟缓。一是龙头企业规模小,经营管理水平低,市场竞争力不强,对农户的带动作用不太明显。二是产业化经营体制不完善,农户与龙头企业利益连结不紧密。三是主导产业只注重规模未充分挖掘本自然优势,主导产业无自身特色。四是品牌意识不强,虽有天然无公害绿色产品但都没有经过专业机构认证,更无叫得响的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五是创新意识不强,新兴产业挖掘力度不足,市场敏锐性不够,总是跟着别人跑,抢站不了市场先机。六是主要农产品加工环节薄弱(加蚕桑、黄姜等),科技含量低,初级产品多,高附值产品少;大路品种多,优质新品少,产品结构质量远不能适应市场需求,难以参于国内市场竞争。

三、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

根据我县的地理环境、传统习惯、自然 资源、国内外市场多种因素分析我县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为:一是继续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集中力量力把蚕桑、生猪主导产业做大做强,扶持壮大主导产为业的龙头企业,提高其市场竞争力。二是立足资源、面向市场,围绕绿色农业开展开发特色产品。三是积极探索和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衔接机制,促使一体化经营健康发展。

四、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措施

1、抓调研、宣传,切实转变观念

全面摸清,理清思路,转变观念是农业结构调整的前提,今年以来我县狠抓农业工作调研、宣传。一是县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带队,组织县直涉农部门一把手赴常州、寿光考察农业产业化建设,进一步开拓视野、更新观念,认识到自身不足增强了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二是深入农村调研,县级每一名领导都有联系乡、村,使我们对本县县情有了更深刻认识。三是狠抓宣传,我县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标语、网络等形式宣传农业结构调整工作,突出其重要性,使广大干部群众意识到农业结构调整是实现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然要求,农业结构调整的共识在全社会逐步形成。

2、优化农业区域布局

优化区域化布局,必须因地制宜,才能促使农业规模化生产,在这方面县政府已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先后出台了《蚕桑产业化实施意见》、《畜牧产业化实施意见》,印发了高效农业示范带《实施规划》、《实施方案》,使结构调整科学合理、有序进行,促使我县农业可持续发展。一是根据我县情况在中高山重点发展畜牧业,在浅丘山区重点发展蚕桑,在川道重点发展优质粮、蚕桑。二是请省、市有关农业、气象、水文等专家对我县农业生产资源进一步合理规划,做到宜桑则桑、宜粮宜粮、宜牧则牧、宜蔬则蔬。三是规划突出主导产业,扶持后续产业,提升科技含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3、积极培育主导产业和产品,大力抓好规模化生产基地建设

主导产业产品是为龙头企业提供充足优质的原料,是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础。一是根据我县实际,确立了畜牧、蚕桑三项主导产业。在主导产业建设上我们首选项目应为畜牧业,其次是蚕桑、设施农业等。二是积极培育后续产业,后续产业既要有地方特色;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同时又要有市场前瞻性,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如我们现已开发出的蚕桑系列产品。三是主导产业的发展要有品牌意识,力争使我县的一些产业产品尽快通过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机构的认证,打造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名的农产品。

4、建设高效农业示范带,突出辐射带动功能

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选准项目、重点突破、依靠科技、示范带动”的发展原则,以市场为导向,通过聚集全县的人力、物力、财力倾斜投入,加快农业优良品种,先进技术的推广普及和农业基础条件的改善,积极开拓大中城市市场,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全力打造“绿色”品牌,促进农村经济整体效益全面提升。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上规模、五年见成效”的发展步骤,重点在池河、城关、银龙、饶峰四乡镇19个村建设三大基地、两大园区,即万亩蚕桑基地、5万头畜牧基地和设施农业示范园、观光农业示范园,使该区域内的产业经济效益在较短时期内有一个较大幅度的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递增300元,对全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5、创新科技推广体制,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

以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建设为契机,我们在业已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如首问责任制,否定报备制,责任追究制、干部职工绩效考评制度,政务公开制度等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农技推广的实际,进一步完善并制定了石泉县农技推广责任制,农技推广管理职责、基层农技人员绩效考评制度,聘用制度,培训制度及多元化农技推广服务机制等多项制度,通过加强与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设,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树立建章立制管理人,考评绩效激励人,严格监督约束人,树立依靠制度管事,塑造全县农业系统技术指导员敬岗爱业,奋发有为的良好工作形象,激励广大基层农技人员建功立业的积极性、创造性,建立起基层农技推广长效运行管理机制。

6、加大农业投入,强化基础地位

当前,我县农村经济基础十分薄弱,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增强农民和龙头企业的“造血”功能。一是继续坚持金融扶持、财政倾斜、部门帮扶、科技投入的政策,把一切行之有效的措施落在实处。二是对农业生产进行补贴,把农业基础设施等公共产品的提供和农村教育培训作为支持重点,通过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实现农产品的绿色环保、无公害化,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三是增强面向农户的小额贷款,通过对贷款的用途、方向限制、扶持农户扩大生产规模,引导其产业化发展,弥补其产业化经营的资金不足。四是加大对农业科技推广的扶持,农业生产技术的先进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业生产的质量、效率、效益,增加农业部门科技推广经费,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力,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必然要求。

产业调研报告 第2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301个字,预计看完需要4分钟,共有271位用户关注,23人点赞!

重视油茶产业建设 为生态强县添亮点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笔者在下乡下村进行林权改革、林业产业建设走访调研中,发现蒙泉地区、白云以下乡镇的广大干群对油茶产业建设发生了浓厚兴趣。本文就全县的油茶产业建设谈一些见解。

一、**县大力发展油茶产业的机遇和现状

1、**县发展油茶产业的机遇已经来临

20xx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和意见》,20xx年,国家又在长沙召开了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明确提出要把发展油茶作为维护国家粮油安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一个重要产业来抓,拟投入600亿元在长江以南14个省建立6000万亩油茶产业基地,湖南省被列为油茶中心产区。**县也被列为重点县。茶油市场需求大。一方面,国际市场茶油严重短缺;另一方面,国内潜在市场更加可观。目前,不少国家已基本实现食用油木本化,发达国家人均占有量达到20公斤,而我国人均占有量仅0.1公斤,潜在市场巨大。油茶开发潜力大。**县适宜种植油茶的面积达15000公顷,特别是南部丘陵区,土壤肥沃、气候适宜、雨量充沛,可望发展10万亩。

2、**县油茶产业的现状不容乐观

**油茶面积太小,目前仅存3万亩。品种老化,全县油茶以寒露籽为主,几十年甚至百年未改造更新,经济效益低下。管理粗放,**县油茶只是经过了上个世纪70年代的一次全面垦复,以后30多年,栽培管理一直未能精耕细作,在自生自灭的环境中生存。采摘无序,根本没有遵循采摘原则。加工缺失,**县目前没有油茶精深加工企业,形成不了商品环境。

**县目前发展油茶产业还受人们的认识和重视程度的影响,况且,油茶前期投入大,市场前景不明,潜在风险较大,效益比较低下。**县在上个世纪70年代以前是油桐、油茶大县,70年代开始转入柑橘、茶叶大县建设,县域经济内种植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鼓励、支持的优惠政策发生转折,油茶产业受到了冲击。

二、发展油茶产业应采取的对策

1、营造一个重视油茶产业、发展油茶产业的好环境。

一是要加强领导。建议**县也要像省政府一样,成立油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明确一位副县长抓这项工作。二是加大宣传力度,造成一种强大的声势。三是要实行考评奖罚制度。在初始阶段,乡村干部,县直有关部门要有任务,有指标,并与一定的业绩考核挂钩。

2、打造一个油茶产业发展的好机制。

首先,要全力推进林权制度改革进程。其次,采取公司+基地+农民的模式发展油茶产业。再次,有关部门要配合支持,形成合力。

3、制定一个油茶产业发展的规划。

20xx年8月至20xx年3月,县林业局已会同发改局制定了全县五年油茶发展规划。总体目标是:5年新发展10万亩,连同已存的5万亩,全县总体控制15万亩,重点区域是南部丘陵地区。20xx年重点在夹山镇汉阳村、孙家嘴村、雨林村新造8000亩,在西周等村低改20xx亩。同时,在夹山的西周村水库租地150亩,建设高标准的油茶种苗基地,当年出苗30万株,满足全县油茶发展之需。

4、采取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程。

一是要重点建设种苗基地。油茶产业是百年工程,种苗质量至关重要,林业部门一定要坚持种苗管理条例、种苗审核、种苗鉴定等一系列规定,为农民把好关,服好务。二是落实低改技术,当前低改主要是做好品种改良,土壤熟化,清除杂质,施好底肥,防治病虫害。三是制定油茶有机良品的生产标准,搞好培训。

产业调研报告 第3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802个字,预计看完需要5分钟,共有280位用户关注,37人点赞!

根据镇人大主席团20xx年工作要点和主席团会议的安排20xx年6月1日早,在镇人大主席敖菲同志的带领下,对我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进行了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1、辣椒生产

20xx年全镇共种植辣椒20xx0亩,品种主要以“长虹”、“足法”、“甜杂一号”等品种为主。辣椒育苗在3月20日结束,大田移栽在5月30日结束。

2、万寿菊生产

**镇在20xx年共种植万寿菊9000余亩。技术人员在各村委会负责好技术指导,按规格移栽,已结束。

3、南瓜生产

古城村委会根据自身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等有利条件,发展壮大集体经济,20xx年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寻找新的突破口,找准市场,由村委会租地200亩,发展南瓜新型产业。5月20日移栽结束。

4、浅水藕生产

浅水藕生产20xx年的生产分别在淑足、海晏2个村委会,种植面积为200亩,3月25日种植结束。

5、水稻抛摆秧生产

20xx年分别在大堵、长桥、大同、捏龙4个村委会完成水稻抛摆秧5000余亩,在4月29日日移栽结束。此项技术能使每亩水稻比常规育苗增产30至100公斤。

二、产业结构调整所取得的成绩

1、产业结构调整工作使部分农民得到一定得实惠,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所增强。糯白村委会的山外村民小组,前几年在甜椒产业结构调整中,有的农户种植甜椒的亩产值超过了烤烟,极大地增强了农户种植甜椒的积极性。今年群众自发种植“甜杂一号”品种400余亩,在市场中寻求生存,形成一定的品牌,每年甜椒收获季节都有一些老板到村子里收购。

2、村委会干部的思想观念有了转变,有的干部对闯市场充满了自信心。特别是古城村委会干部,根据村委会土地少的现实情况,努力发展高效农业,并身先士卒,首先自己租地200亩种植南瓜,自发地引导群众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3、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形成了一定得品牌,吸引了部分老板落户**。这两年在镇党委、政府的重视下,集中力量发展辣椒产业,形成了辣椒品牌,老板张友清在长桥村委会建厂,到我镇发展辣椒产业;今年曲靖的老板也积极到**签订20xx亩辣椒合同。

三、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1、群众的整体素质弱,市场风险抵御能力弱,对市场认识不足,对政府依赖心较强。我镇经济主要以种植业为主,部分群众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度缓慢,满足于传统的小农经济,缺乏大市场意识,对于产业结构调整工作持怀疑、观望态度,就是在村组干部的劝导下,种植万寿菊、青刀豆等产业,也是提心吊胆,生怕吃亏;还有的农户,今年种植辣椒得到实惠,如果明年种植辣椒吃亏,就对辣椒产业持否定态度,接受不了市场变化,害怕失败,没有闯市场的意念;再者,在哪一个村委会发展新兴产业时,农户最希望的就是种子钱免费,机耕费用由政府部门埋单,对政府的依赖心理较强,种出来的东西希望政府负责收购并付货款。

2、群众的短期盲目性种植使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受阻。去年烤烟市场较好,使栽烟户得到了实惠,今年绝大多数种植户种植烤烟的面积比往年多了许多,而对于其他种植产品态度冷淡了不少,而忽视了市场的变化,不遵照市场经济规律发展生产。这期间使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受到了一定的阻力。

3、缺乏有实力的龙头加工企业,老板和农户的诚信度不高。这几年产业结构调整中来**发展产业的老板中,有不少的“皮包老板”,对种出来的产品如果市场行情好时就收购,如果市场行情不好时就难觅行踪;同时有的群众如果市场行情好时,产品的价格比老板的合同价高时,就会自发地把产品拿到市场上出卖。还有的老板,恶意拖欠群众的货款,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4、农田水利设施不健全。特别是蔬菜产业,对水的需求很高,在种植的时候缺水,水库的水又不下来,没水浇灌,雨水多时水又排不出去,菜地被淹。

5、土地集约化程度不高,生产技术落后。土地集约化经营是现代农艺发展的趋势,而现在各家各户在各自的承包田内,各种各的,不能进行产业布局,没有形成产品竞争力。农户的观念依然是传统农业观念,生产技术上也还习惯传统的耕作方法,如抛摆秧推广了十多年了,今年政府部门没有补助,有的农户又重新回到了水育秧的传统技术。发生病虫害了,没有群防群治的观念,也没有综合防治的观念,你打你的农药,我施我的化肥,最终造成土地越来越瘦,病虫越来越难防治,生产承办提高了,但产品的品质、产量却没有得到提高。

四、整改措施

1、围绕现代农业生产,逐步打破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寻找产业发展突破点。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模式,而土地集约化、操作机械化等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应积极引导农户组成生产合作组织来发展产业,推广新科技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并形成特有的品牌。

产业调研报告 第4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8406个字,预计看完需要22分钟,共有287位用户关注,44人点赞!

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科技事业蒸蒸日上,特别是'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和深入实施,使我国科技事业有了长足发展,一大批重要成果涌现出来,科技创新和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科技竞争力不断增强。近年来,瑞士洛桑管理学院的《国际竞争力年度报告》、世界经济论坛的《全球竞争力报告》、世界银行的《知识评价矩阵和记分卡》、联合国发展计划署的《人类发展报告》等对世界主要国家科技实力进行了评价。对这些报告进行综合研究后可以看出,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居中游水平,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但与发达国家和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差距仍然很大。当然,由于这些报告指标考虑的视角各不相同,具体指标体系也时有变化,对其结论也要作全面分析。为此,我从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科技投入以及人才状况等几个方面与国外进行一些比较,对中国整体国际科技竞争力作进一步分析。

1、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的国际比较。

近年来,我国在科学知识生产数量方面增长很快。从我国科学论文在国际三大权威索引---科学引文索引(sci)、工程文献索引(ei)和国际科技会议论文索引(istp)所占总数的世界排序来看,九十年代前五年一直在15名左右徘徊,之后稳步上升,到20*年已跃居第6名。从国内专利申请受理量和授权量来看,20*年分别达到16万余件和近10万件,分别比1991年增加了263%和364%。近些年来,一批具有重要意义和影响的原始性创新成果相继涌现,如水稻基因组精细图绘制成功、13.1万亿次并行机研制成功,td-scdma被确立为第三代移动通信国际标准之一、10兆瓦高温气冷核反应堆并网发电成功等。这些成就表明,我国在当今国际许多科学前沿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部分重点和关键领域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尽管中国近年来科研产出数量增加很快,但与主要发达国家的科学论文产出比较,占世界科学知识生产数量的比重仍然较小。从占世界sci论文数量的比例上看,美国基本稳定在30%左右,英国、日本也都在8%左右,而中国仅占3%左右。更重要的是,从衡量科学知识生产质量的论文引用率来看,我国在国际上发表科学论文的引用次数与美英德日等国相比距离较大,只与我国台湾和韩国接近。按照自然科学、工程科学与生物医学的不同领域分析各国科学论文的影响力,得出的结论类似。这些数据显示:中国的科学研究还没有走出许多发展中国家基础研究所共同存在问题,即模仿跟踪多,创新突破少。在关键领域原始性创新能力不足,已成为制约中国科技发展的突出矛盾。

技术知识生产的最重要指标是专利数目及其类型。专利是由各个国家自主授予的,很难进行全世界范围的比较。但我们可以从中国国内和美国国内专利申请和授予情况进行比较分析。随着近年来国家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视和专利战略的实施,我国国内专利申请量从*年起大幅增加,20*年比1999年增长51%,从1999年的近11万件猛增到20*年的16万余件,在高技术领域内国内机构和个人发明专利的申请尤其活跃。但从总体上看,我们的发明专利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不能令人满意。据有关资料显示,自1985年中国实施专利法以来,中国企业发明专利累计申请量约为2.2万件,而外国企业申请了14万件,是国内申请量的6.4倍。在目前近5万件中国授权的发明专利中,国外公司占了60%。20*年,外国人在华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占总数的52.5%和66.9%。特别是在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领域的核心专利上,我国基本上受制于人。

美国作为全世界最大的市场,历来是商家必争之地,因此在美国获得专利授权数就变成衡量技术知识生产能力的重要指标。有数据显示:美国的机构和个人在本国内获得的专利数目从1971年到1990年末的近30年间没有大的变动,每年接近10万件;日本与德国在1970年代相似,每年获近1万件,从1980年代开始,日本迅速增长,开始接近美国;韩国从1980年代初开始直线上升,目前已接近德国每年近1万件的数量,十分引人注目;而中国每年在美获得专利数量仅在百件左右。

近年来,我国科技进步在推动农业增产增效、工业技术升级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成绩显著。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充分意识到当前产业技术发展中的隐患。中国在一些关键领域内正在形成强烈的对外技术依赖。这一问题集中表现在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装备制造业上,如航空设备、精密仪器、医疗设备、工程机械等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主要都是依赖进口。近些年,我国每年形成固定资产的上万亿元设备投资中,60%以上用于进口。有数据表明,中国光纤制造装备的100%、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装备和石油化工装备的80%以上、轿车制造、数控机床、纺织机械等的70%被国外产品占领。这不仅使我国在工业化进程中付出过高的经济成本,更严重的是迫使我国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中受制于人,甚至有可能被长期锁定在国际产业分工的末端。

2、中国科技投入的国际比较。

首先,从研究开发(r&d)投入规模看,中国属于中等偏下水平。中国研究开发经费投入在国际上的地位低于其经济产出的地位。20*年,中国研究开发投入总额为125.6亿美元,不及韩国的一半,是美国二十五分之一。美国在上个世纪60年代研究开发投入就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2%。日本和德国对研究开发的投资也从上个世纪60年代起就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1.5%。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德国、韩国、新加坡的研究开发投入都有一个持续增长的阶段。分析国际经验可以发现,在一个国家经济处于发展初期,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一般在0.5%-0.7%左右;在经济起飞阶段,该比例应当上升到1.5%左右;进入稳定发展期,该比例应当保持在2.0%以上。而在前两个阶段,政府科技投入应当占主导地位。事实上,德国和日本从上个世纪60年代已经开始持续投资。韩国在20年以前,新加坡在10年以前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就已经和中国目前水平相当。但它们仍然持续保持对研究开发投资增加,现在已达到或超过一般发达国家水平。这些经验表明:必须坚持持续对科技投入不断增加,才能为保持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足够的知识积累。

其次,在科技研发投入中,政府财政投入情况是科技政策的重要表现。从近些年情况来看,中国国家财政和中央财政在科技投入方面缺乏稳定的增长机制,从90年代中期后支出比例呈下降趋势,国家财政科技拨款占国家财政支出比例从1996年的4.36%降到20*年的3.72%。在发达国家中,企业投入已成为研究开发资金主要来源。但其政府研究开发资金投入仍然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5-0.8%左右。相比之下,我国政府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明显偏低。

第三,从研究开发投入资金来源和研究开发执行机构来看,发达国家的企业是研究开发活动投入和执行的主体。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企业还没有担负起研究开发主力军的重担。20*年,中国全部国有企业和有一定规模的非国有工业企业研究开发经费的总和,还不如福特一个汽车公司当年研究开发经费的一半多。统计数据表明,从1991年到20*年,我国大中型企业数量从近1.5万个增加到2.3万个,但同期这些企业中有科技机构的数量却从1991年的53%降到20*年的26%。

第四,从经费使用的情况来说,美国、德国、日本有着高度的一致,三个国家的基础研究经费都在15-20%之间,而试验与开发活动又都在50%以上,其余为应用研究。在美国,整个90年代联邦科研经费投入下降了9%,期间基础研究的投入反而猛增了42%。*年全美国用于基础性研究的经费是479亿美元,占当年全部科研经费的大约1/4,其中联邦政府投入占了将近一半。同时,政府投入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是投入医疗卫生,环境资源,技术标准等公益性研究领域。美国国家卫生基金和环保局两个部门的研究开发支出占非国防研究开发支出的比重,从1998年的38.86%增加到2003年的50.86%,即联邦政府非国防研究开发支出的一半以上投向了卫生和环保两个部门。与此相比,中国基础研究占研究开发经费比例仅为5.2%,公益性研究投入更少。根据瑞士的竞争力报告,中国健康公共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3%,在参评49个国家中居第45位,而美国为12.9%,德国、瑞士等国都超过10%。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中国当然不能完全照搬其他国家的科技投入政策,但也不能忽视其他国家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教训。对基础研究和对公益性研究的投入,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投资于未来,投资于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持续竞争力。

3、中国科技人才状况与国际人才竞争态势。

我国r&d人力资源在绝对数值的比较上,居于世界前列,与发达国家的数量相当;但在相对量的比较上,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20*年,中国研究与开发总人数为89.3万人,居世界第二位,日本居第一位,为91.9万人;但若按每万人中从事研究开发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来算,中国远远落后于美日德法等国。更为重要的是,从人均占有经费看,中国远远落后于其它国家。按当年汇率折算,*年中国从事研究与开发人员的年平均经费为1.2万美元,而韩国是8.9万美元,日本是15.8万美元,中国分别是韩国的1/7不到和日本的1/13。由于我们投入过低,从事研究与开发人员的潜力无法充分发挥,大大影响了我国研究与开发活动的效率。

人才竞争还突出表现在当前全球范围内新一轮高科技人才争夺上。欧盟的一项报告指出,西欧地区*年仅信息技术人才就缺员123万。欧盟国家的失业率虽然高达10%左右,但专业人才却严重供不应求。为了满足自己对高技术人才的需要,发达国家凭借雄厚的国家财力、财团资本和优越的科研条件,诱使发展中国家的人才资源向发达国家流动。跨国公司也以优厚的工资待遇、住房、出国旅游和培训为诱饵,吸引发展中国家的人才在国内'出国',成为外国公司的本土雇员。据了解,全世界科技移民的40%被吸引到了美国,在全美从事科学和工程项目工作的人员中有72%出生在发展中国家,目前仅在硅谷地区供职的中国科技人才就已超过10万人。人才流向发达国家的趋势增强了发达国家的竞争力,也严重削弱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潜力,成为南北差距进一步拉大的重要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为推进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但也成为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重点争夺对象。我国出国留学人员已有近50万,而学成回国的不到1/3,特别是尖子人才更少。'九五'期间,我国超导领域的一个重点项目获得了一批国际先进成果,但这个项目所培养的博士生90%去了国外,这意味着我国公共投入所形成的核心竞争力白白奉献给了他人。与此同时,近年来众多跨国公司纷纷在我国设立研发机构,汇聚了中国一大批最优秀的科技精英,带来了重要的技术和人才溢出效应,但同时,也对国内许多研究机构和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些溢出效应,如何避免顶尖人才的单向流出,已经成为我们必须思考的重大战略问题。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加大,尤其是在高校扩招之后,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从1990年的3.7%猛增到*年的11%。但同时我国高等教育体制与国外的差距也愈加明显。如前所述,当代科技发展的重要趋势就是学科交叉与融合,尤其在it,bt,nt这些前沿领域中更是如此。但是,中国目前的学科设置基本按照传统的学科体系设置,与当代科技发展融合交叉的趋势有较大的差距。若干年一次的博士点、硕士点设置的评议已经成为一种办学行政资源的争夺,大多数高校很难根据当代科技发展的趋势,学科发展的前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设置新的专业,培养创新人才。

与此相比,国外大学在学科设置方面有较大的自。以美国为例,大学专业设置,学位设置的自主要在学校自身。当1882年第一台发电机诞生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当年就开出了第一门电机工程课,三年后康奈尔大学就培养出了世界第一位电机工程博士。正是这种敢于创新的精神和宽松的环境,使得美国成为当代科技前沿不断开拓的中心。

二、提高中国科技竞争力的若干政策建议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这是让全国人民振奋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科技工作应当紧紧围绕'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的重要任务,紧紧抓住新世纪头20年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集中力量,加快发展。当前科技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解决国家创新体系宏观构造和创新环境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在基本上解决了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体制问题后,科技工作应当更加注重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提供更有效的条件支撑,创造更宽松的环境,进一步提高科技竞争力。根据对当代科技发展趋势及我国科技发展国际比较的分析,结合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发展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选择,参考国际先进科技体制和政策的经验,现对建设我国国家创新体系、提高科技竞争力提出以下几点政策性建议。

1、完善国家科技决策咨询体系,强化政府在科技进步中的战略决策能力和宏观调控能力。

当代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已经渗透到各个方面。提高政府对于科技的宏观决策层次,强化政府的科技决策能力,是各主要国家的共同选择。美国的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ostp)和总统科技顾问,印度的内阁科学顾问委员会,英国的科学技术委员会,韩国的国家科学技术咨问会议等等,都体现了各国政府对科技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关注和重视,体现了科技进步在国家最高决策层次上的重要地位。参照国际经验,建议设立国家科技顾问委员会,吸收大学、研究机构、企业等社会各个方面的学者和管理者参与,在国家重大科技发展战略和政策问题方面向国家提供咨询建议。

另一个重大问题是,我国通过这些年来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在配置科技资源方面的作用日益增强,但无论是在产学研之间、部门之间和军民之间,还是在科技系统内部,体制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分散重复现象仍然相当严重。我国的科技资源本来就十分有限,如果没有一个合理的顶层设计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不能做好各种优势资源的集成和共享,就很难赶上和超越世界先进水平。为此建议国家下定决心,加强行政主管部门的宏观调控职能和综合协调能力,充分体现国家战略意志。

2、建立政府科技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实现政府科技投入方向和方式的转变。

首先是在投入规模上,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中国科技投入的突出矛盾之一是国家财政缺乏稳定的投入增长机制。为此建议:在国家财政科目中设立科技研发一级科目,这将有利于《科技进步法》的执行;明确保证科技研发经费在国家财政投入中的地位,确保国家财政用于科技经费的增长幅度高于国家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速度;争取到2*0年国家财政科技拨款占国家财政支出比例达到8%。

其次是在投入方向上,国家对科技的投入,形成的是国家发展所必须的公共知识资源,必须最大限度地服务于公共需求和公众利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公共财政科技投入应当主要投入到基础研究、战略技术以及卫生与健康、资源与环境、农业等公共领域,为公众创造最大价值。中外科技与社会发展史表明,单纯以短期经济发展目标作为科技发展指针,在事关公共利益的领域缺乏创新成果与力量储备,必然会积累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刻隐忧。

第三是在投入方式上,政府科技投入应当从支持项目为主逐渐转移到在公平竞争的前提下,既支持项目、也支持基地和研究者个人。目前,我国财政研发投入80%以上经费都是以项目的形式支持的。这种过分依赖项目制的后果,是科研人员难以获得稳定持续的支持,难以按照科学研究自身的规律来开展科研工作。而对知识生产基础平台的建设,不但会提高企业整体研发效率,促进中国产业竞争力的提高,也会对全社会的知识传播及应用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对基础条件平台、研究基地以及支持研究者个人加大支持力度,是当前广大科技工作者,尤其是基础研究领域科研人员的呼声。

3、强化国家创新系统薄弱环节的建设力度。

学习借鉴国外经验,利用中国科学院多年的雄厚积累,利用大学在基础研究和交叉学科所独有的体制优势,在若干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整合现有科研力量和基地,重点支持,使一批像英国剑桥大学的卡文迪什实验室那样有自己独特风格和文化的,面向世界的先进与开放的研究基地能够脱颖而出。在科学史上,卡文迪什实验室无疑是世界上最著名、最成功的科研机构之一,开辟了许多重要研究领域,先后有25位该实验室的或与之有密切关系的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对20世纪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也应着力培养这样的知识生产摇篮。

作为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我国在社会公益领域方面的科技研究与服务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这次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在中国迅速的传播流行,与我国各种疾病传播控制机构能力薄弱,公共医疗卫生体系不够健全有着密切关系。在环境资源保护等其它公共领域内,中国同样面临着许多潜在的危机。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公益型科技研究与服务机构能力建设,确保这些机构在中国下一步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地位。

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也是制约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事实上,正是由于我国科研基础条件的相对薄弱,许多科技人员在与国际同行的竞争中往往输在了起跑线上。同时,由于部门分割、体制封闭,我们在科研投入方面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的问题也很突出,甚至有个别机构和专家学者垄断把持由国家财政投入所获得的科研设施和数据资源。建议国家大幅度增加投入,支持有关部门以整合现有资源为重点,以建立共享机制为核心,加速建立一个服务于全社会的科技条件公共平台。

4、促进军民创新体系的融合,实现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战略方针。

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把军事装备发展建立在国家整体经济和科技基础之上,这是世界上主要国家共同的政策取向。由兰德公司管理的美国科技政策研究所20*年9月的一份报告表明,几乎所有美国国防部的武器开发研究都是由企业通过合同形式进行的。在尖端技术领域,美国早已形成了军民共享的技术研发体制。正是由于美国国防部给予斯坦福大学、fairchild半导体公司及惠普公司的巨额研究合同,才使硅谷得以发展;也正是计算机工作站、数据库软件和网络等商用信息技术的广泛渗入,才形成了'数字战'的概念。这次伊拉克战争中美军使用的很多高技术装备,如高技术通讯器材、计算机软件、防毒软件及卫星照片分析技术等,有相当一部分都来自硅谷。经过严格的招投标,硅谷有600家公司与美国国防部签订了生产产品与提供技术服务的合同,共获250亿美元的订单。其中一家专门制造通信耳机的公司,在4周内赶制出600万美元合同产品;一家专营卫星图像分析设备的公司,为美军提供详细的伊拉克全境空中照片,使美军对伊拉克地标、军事设施甚至城市特殊建筑等一览无遗。

多年来,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形成了强大的研究开发能力,积累了大量可以转为民用的科技成果。在民用科研领域,我国也已具备了雄厚的基础,许多民用的高科技实力甚至已经超过传统军工部门。但是,由于军民分割的总体格局没有从根本上得到突破,军事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并没有考虑民用的前景,也很少考虑利用民用技术的可能;民用科研和产业领域很难顾及到军事用途,缺乏军品市场的应有牵动。在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我国都将面临发展国民经济和维护国家安全的双重战略性任务。面对21世纪高新技术发展的严峻挑战,我国必须贯彻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方针,一方面扩展军事装备发展的途径和基础;另一方面加大通过军事装备发展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深度和广度,使军民结合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当前应重点推进以下工作:一是对民用和军品研发中的项目进行有效整合,充分集成和利用国家优势科研资源,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分散;二是改革和完善军民采购体制,除特殊需求外,大多数军事装备和民品都应实行全社会公开招标,最大限度地利用全社会科技能力及产业基础。

5、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加大对若干关键性领域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支持力度。

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实施了'两弹一星'等重大科技工程,对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发展都产生了极其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今天,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对直接关系国家经济繁荣和国家安全的关键技术及战略产品发展加强干预。我国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选择少数重大战略产品作为突破口,积极促进战略技术及产业发展,保持战略技术及产业领域的相对完整性和独立性,是国家意志的集中体现。为此建议在保持和加强对长期性、连续性和基础性科技活动支持的同时,加大对若干关键性领域实施重大科技专项的支持力度,促进重大技术成果的集成创新,带动相关高科技产业的兴起和发展。同时,国家应通过积极有效的政府采购政策,有效地减轻一些高新技术产品投放市场的前期风险,为新兴产业创造可预期的市场。事实上,这是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促进技术发展的有效政策手段,它往往比直接投资更为有效。

根据当前世界科技发展的总体趋势以及我国的实际情况,建议在信息、生物、能源和材料四大领域中,坚持以产品为主要导向,集中优势力量,加大投入力度,力争尽快取得突破和产业化。在信息技术领域,重点支持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操作系统、新一代移动通信、信息安全技术等的研究开发;在生物技术领域,重点支持功能基因、生物芯片的研发和生物制药的产业化;在能源技术领域,重点支持清洁煤技术、高温气冷堆技术、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产业化,积极参与国际核聚变大科学工程;在纳米技术领域,重点支持基础研究以及纳米加工、纳米材料等方面的研发。

产业调研报告 第5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5292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4分钟,共有119位用户关注,36人点赞!

根据《中共临沧市**区委关于在全区开展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的通知》组织开展一次专题调研的相关要求,结合《中共临沧市委办公室关于做好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调研工作的通知》安排,区委派出16个专题调研组重点围绕人的富裕度、人的居住质量和人的创业环境等3个方面的内容进行调研。水电产业调研组根据相关的通知要求,及时制定了调研方案,采取发放问卷调查表、实地调研、召开座谈会三种形式进行调研,并于7月8日至13日由水电产业调研组组长、区委副书记左金祥同志带队,先后到临江电站、大柏树电站、遮奈电站、梅子箐电站、官山电站、细嘎电站,蚂蚁堆乡、邦东乡、马台乡进行了实地考察调研,调研报告如下:

一、**区基本情况

**区辖7乡1镇2个街道,93个村民委员会,9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居住有汉、傣、彝、拉祜等23个少数民族,总人口30.36万人。全区国土面积2652平方公里,其中山区半山区面积占98.4%。境内有5公里以上的大小河流58条,分为两大水系,即澜沧江水系和怒江水系。澜沧江水系径流面积为1186.98平方公里,怒江水系径流面积为1465.02平方公里。南汀河流域是恕江水系最长支流,也是全区最大河流,发源于博尚镇,至羊头岩出区外,全长70.9公里,区内流域面积1191.4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26.64m3/s水能储量为9.16万千瓦。

截止20xx年底全区已建成大小水利工程3546件,其中蓄水工程42件(中型水库1件、小一型水库6件、小二型水库21件、坝塘14件),总蓄水量5013万立方米;引水工程3372件(流量0.3m3/s以上的42件,0.3m3/s以下的3330件);人畜饮水工程98件;闸坝及其它水利工程34件。

二、产业发展现状及规划

历年来,**区高度重视水资源开发利用,在60-70年代就建成近40多座农村小型水电站(装机多为30-200千瓦),对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不适应改革和发展需求的电力设施进行了更新改造,对全区的水能资源开发利用进行了调整和规划。

(一)发展现状

目前,全区已建成蓄水工程42件,总蓄水量5013万立方米;其中:中型水库1件(博尚水库);小一型水库6件(小道河水库、马鹿坑水库、柳树河水库、锅底塘水库、中山水库、铁厂河水库、);小二型水库21件(茨通林水库、团山水库、大坡头水库、大子良水库、丫口田水库、跃进水库、界牌水库、横山水库、道河水库、豹子洞水库、滑石板水库、石板桥水库、大沙地水库、新蓄水库、大浪坝水库、小板桥水库、小龙塘水库、幕布水库、蛤蟆塘水库、羊厩房水库、白花箐水库);坝塘14件(松树林坝塘、阮家田坝塘、前哨坝塘、大村坝塘、吃水箐坝塘、小水槽坝塘、户远坝塘、小水塘坝塘、小塘房坝塘、田心坝塘、三叉箐坝塘、干龙塘坝塘、山头坝塘、幕布小中山坝塘)。

全区已开发利用的水能为29550千瓦,建成电站10座,其中:怒江水系建博尚坝后电站,装机为2×250千瓦;细嘎电站,装机为1×500千瓦;南汀河三级电站,装机为3×1000千瓦;南汀河四级电站,装机为1×1000+1×20xx千瓦;大柏树电站,装机为2×3200千瓦。澜沧江水系建有梅子箐一级电站,装机为1×500千瓦;梅子箐二级电站,装机为1×1250千瓦;梅子箐三级电站,装机为2×6500千瓦;官山一级站:装机为2×500千瓦,官山二级站,装机为1×400千瓦(糖厂内部使用)。建成漫临线110千伏、220千伏输电线路及变电站1座,变电容量为6万千伏安、9万千伏安,建成35千伏变电站8座;正在博尚镇曼来山建设500千伏变电站,建成后将大幅度提高临沧电网的输送能力,为吸纳日益发展的地方小水电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建水电站3个,总装机2260千瓦。其中:遮奈电站,装机9600千瓦;临江一级电站,装机5000千瓦;临江二级电站,装机8000千瓦。

(二)发展规划

布局:**区的水能资源开发重点区域为怒江流域的博尚、忙畔、凤翔、蚂蚁堆水力资源聚集区,辖区内横穿国道214线,交通便利,与城市中心相距较近,具有较好的区位优势。结合当前的发展状况和电源结构,集中资金开发城市周边及公路沿线具有区位优势的水能资源,实行有计划、有步骤、规范化的开发利用。

目标:**区水资源丰富,根据水能资源优势及径流的分布情况,规划建设(改扩建)蓄水工程6件,增加1352.1万立方米。其中:马台大沙坝水库,蓄水60.4万立方米;平村白沙田水库,蓄水100.7万立方米;忙畔鸭子塘水库,蓄水1070万立方米;马台乔地坡水库,蓄水8万立方米;风翔兰花箐水库,蓄水7万立方米;改扩小龙 潭水库,蓄水达114万立方米,目前蓄水8万立方米。规划开发建水电站10个,装机总量45200千瓦。其中:怒江水系可建小高桥电站,装机2500千瓦;昔铺河电站,装机20xx千瓦;铁索桥电站(西河电站),装机4000千瓦。澜沧江水系可建官山三级电站,装机1×1000千瓦;大付寨电站,装机3200千瓦;马台一级电站,装机3200千瓦;马台二级电站,装机7500千瓦;马台三级电站,装机12800千瓦;马台琅琊电站,装机5000千瓦;那招帮公电站,装机4000千瓦。

(三)水电产业运作机制

根据**区水能资源优势及径流的分布,针对当前小水电开发缓慢和利用率偏低问题,在充分考虑用电单位和群众生产、生活用电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做到合理有效利用水资源,按照“谁建、谁有、谁管、谁受益”的原则,结合统筹规划小水电开发速度,提高利用效率,创造并发挥经济效益,切实做到建好一处、管好一处、用好一处。水电产业开发主要有以下程序:

1.项目建设单位依据《临沧市各流域水能规划》与区政府签订开发协议,正式协议签订前要征求水利部门的意见,正式协议签订后将原件报发改、水利等部门备案。

(1)2.5万千瓦以下的水电站可依据《临沧市各流域水能规划》开展项目前期工作,不再另行编制规划。不在《规划》范围内的应另行编制规划。

(2)2.5万千瓦及以上水电站依据《临沧市各流域水能规划》进行修订编制报市水利部门提出意见后,再报市政府批准。

(3)国际界河、市、区(县)界河的开发协议不论装机大小,由市水利局提出审查意见报市政府审批,核准实施的流域水能规划报省发改委、水利厅备案。

2.核准权限

装机规模在2.5万千瓦及以上电站由市发改委转报省发改委核准。装机规模在2.5万千瓦以下的电站建设由市发改委核准。

3、报建程序和所需报送材料。项目申报单位在向项目核准机关报送申请报告时,需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报送以下文件:

(1)水利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水资源论证报告、水土保持方案审查意见。

(2)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出具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审批意见。

(3)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出具的项目用地的预审意见。

(4)林业行政管理部门出具的林地征占预审意见。

(5)电站设施的相关安全意见。

(6)电网部门有关上网的意见。

4.项目核准。项目核准机关根据《云南省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实施办法》(试行)以及水利、环保、国土、林业、安监、电网等部门的意见,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审查,依据专家组审查意见,对电站建设项目给予核准。项目核准文件有效期二年,项目核准后建设业主发生变更,必须经当地政府同意并报项目核准机关备案;装机规模发生变更、梯级电站合并开发,建设单位必须报项目核准机关进行变更核准。

5.初步设计报告。由建设单位委托有相应设计资质的设计单位设计,经区水利局转报市水利局组织评审,根据专家组审查意见予以批准。初步设计发生变更建设单位必须报原批准机关审查批准。

6.工程招标。符合《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规模标准规定》(国家计委令第3号)的规定项目,必须进行招标。招标由项目业主组织,招标前应将招标备案表、招标文件、招标公告、评标办法等报水利局备案,招标后将招标结果报水利局。

7.质量监督。水利水电工程质量实行强制性监督管理。由临沧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委托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监督站对市级核准的水电工程进行监督管理,建设单位在开工前必须到市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监督站办理监督手续,签订工程质量监督书,并缴纳质量监督费。不办理质量监督手续,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8.开工许可。电站建设开工前,由建设单位提交:项目核准文件、初步设计批准文件、工程质量监督书、项目建设单位资质、工程监理资质、设计方法代表资质等相关手续。经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审查许可后方可开工建设。

9.工程验收。水电站工程验收实行分类验收制度。截流前验收、重要隐蔽工程及基础处理工程验收和单位工程验收由项目法人负责,市(区)发改、水行政主管部门参加;工程蓄水验收由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机组启动验收由项目法人与接入电网的经营管理单位共同组织,市(区)发改、水利行政主管部门参加;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安全设施验收由安监部门负责;电站主体工程完工,各单项验收完成,可投入试运行;竣工验收在试运行满一年后,由项目业主提出申请,项目核准单位组织验收。竣工验收合格,由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核发取水许可证,电站才能正式投入运营。

10.电网建设、电价

(1)电网建设根据负荷需求、电源点发展情况适时建设,35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的电网工程由市发改部门核准,11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电网工程由国家或省发改部门核准。电网主干线由供电部门负责建设和维护管理,各电站上网的线路由电站开发单位与供电部门协商解决。

(2)电站的上网由电站业主与供电部门协商并签定上网协议,上网电价按省有关规定执行。

11.建后管理。区经济、水利、安监等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电力企业的生产经营、协调服务、安全监管工作。

四、当前存在的问题

**区水电产业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开发程度较低,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多种困难和条件制约,难于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一)市场格局单一。**区没有独立的地方小水电电网,国家电力部门垄断经营。垄断经营的市场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约束,导致小水电和电网之间严重不平等,成为全区小水电发展的“瓶颈”。当前,小水电上网受到两个方面的制约:一是上网电价不统一,不同水电企业,上网电价不同,如玉带河公司的梅子箐三级电站,直接上网供电局,年平均上网价0.195元/度;官山电站原直接上网供电局,后因某些原因,上网给玉带河公司,玉带河公司再上网给润达公司,最后由润达公司上网给供电局,这其中就造成了官山电站上网电价被压低(年平均上网价0.15元/度)。二是电费不能按时结算,电站上网的转接,使企业重复纳税。如官山一级电站上网电费已两年没有回收,区内部分村寨电费也有两年没上交。

(二)手续多而繁杂。小水电开发项目需开发商到省、市、区多个相关职能部门办理开发手续,水电开发的相关职能部门对水电开发投资缺乏协调管理、跟踪服务,投资者办理手续较难,委托中介机构编制的报告较多,加大了开发项目投资成本。如土地、林地、环保等手续需到省级或市级部门办理。

(三)管理体制不健全。目前,水电开发既有盲目性,又有滞后性。盲目性主要表现在水电开发处于高潮时期,争先恐后的建设开发,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较多,诸如各项手续、上网问题、现有网络的输送能力等。滞后性主要体现在管理体制滞后,没有形成统一的市场平台。

(四)产业自身的限制。小水电产业发展建设成本高,电站规模较小,多数是径流式电站,导致电量生产有限,生产成本偏高,如与大规模生产的常规能源竞价上网,将会受到很大的冲击。此外,小水电因季节因素导致水资源丰枯矛盾对电力输出影响大。

(五)补偿问题处理难度大。小水电站建设只有妥善处理好涉及到的土地、林地、移民安置等相关问题,才能保证小水电站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但在土地征用、经济林木占用补偿、移民安置处理难度较大。

(六)缺乏机制的管理权。**区水资源开发利用效率较低,水电开发投资渠道单一,国家先后虽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建设开发的政策,但这些政策大部分是计划经济条件下制定的,在当时对发展小水电站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小水电站政策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区级政府对电站的生产、运行、上网、营销没有实质的控制权,对电力行业的运作管理机制作用不大。如供电部门实施的“无电工程”,在线路改造中,只改照明电,不改动力电,若要改动力电每户农户要交1000元的改造费,线路改造后,收费由电力部门负责,债务由乡、村负责。

(七)安全生产监管难度大。水电产业开发的相关手续由省、市、区的相关部门审批,开发地的党委、政府对开发商在开发水电过程中没有实质的管理权限,管理难度较大。尤其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按照安全生产工作属地管理原则,当地党委、政府对开发商安全生产工作管理中矛盾多、意见大,难以管理。

五、下步工作建议

(一)加大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组织人力物力进行小水电站研究开发,做好项目规划工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优化水电产业发展环境,对可开发的水电资源走市场化运作方式,面向社会公开夺标。

(二)建立健全相应的联动机制,理顺小水电站管理体制,保障安全生产、地质灾害、生态环保等方面工作。结合实际情况,建立一整套可再生能源配额制,优惠上网电价,系统效益收费,对消费者进行补贴以及灵活的融资机制等激励政策。

(三)针对小水电站自身的弱点,加强小水电站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改善技术装备,促进新技术商业化、市场化运作,提升市场竞争力。

(四)建设水电项目要明确相关部门人员专人负责业务办理;涉及征占用农民土地问题,采取农民土地入股分红的方式进行解决。

产业调研报告 第6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4690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2分钟,共有245位用户关注,51人点赞!

一、两地纺织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兰溪市纺织产业发展情况。兰溪市位于浙江省中西部,是“中国织造名城”。全市现有纺织企业1300家,从业人员5.1万,规模以上企业217家,其中织造企业1150家(含毛巾企业275家),产值超亿元的企业26家。织布机1.3万台,其中进口喷汽织机3150台、剑杆织机8000台,织布无梭率达100%;环锭纺35万锭,气流纺6400头;印染生产线7条,后整理线22条,阔幅平网印花生产线7条;年产布10亿米、毛巾6亿条、棉纱10万吨、家纺用品等800万套。,棉纺织工业实现生产总值80亿元,其中织造企业产值达68亿元,占纺织工业总产值的84.9%,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6.9%。纺织工业年上交税收3.2亿元,且每年以30%左右的幅度递增,年出口交货值25亿元。

(二)湖塘镇纺织产业发展情况。江苏常州市武进区湖塘镇是闻名遐迩的“纺织之乡”、“全国色织布中心”和“中国织造名镇”,两度获得“中国乡镇之星”殊荣。全镇现有工业企业4660家,其中从事纺织服装生产的企业2800家(其中色织面料生产企业约占半数以上),从业人员10万余人。现有织机4.4万余台,其中喷汽织机3500台,剑杆织机30000台,有梭织机10000台,经编机500台,喷水织机150台,形成了以色织面料、牛仔面料和灯芯绒面料为主、以针织面料和产业用面料为补充的产品结构。培育了“江苏新光”、“浩华纱罗”、“顶呱呱”等一批知名企业和品牌产品。,全镇纺织企业完成产值136亿元。

二、两地纺织业发展的主要经验

(一)高起点定位,提升产业档次。兰溪、湖塘地处江浙地区,棉花资源有限,发展纺纱优势不明显。为此,两地都把发展重点定位于织造、印染、家纺等纺织行业下游产业中高端产品上。兰溪市有纺织企业1300家,其中织造企业1150家,占纺织企业总量的88.5%以上;湖塘有纺织企业2800家,其中色织面料企业占半数以上,企业普遍应用“无锭纺纱、无梭织造、无纺成布、无水印染”等先进技术,产品实现了系列化、配套化、个性化、时尚化。产业定位的高起点为生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提供了基础保障。

(二)高精尖装备,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鼓励企业应用先进设备,淘汰落后产能,两地政府都出台了对纺织企业的相关扶持政策。兰溪市政府专门出台政策,对纺织企业购买无梭织机进行补贴,每购买1台喷汽织机财政补贴1万元,购买20台剑杆织机补贴1万元。同时,对每台织机规定最低纳税额标准,遏制低价无序的恶性竞争,促使企业应用高端设备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湖塘镇提出了“纺织强镇”的发展战略,扶持引导纺织企业投入80多亿元进行技术改造,普通织机已基本被先进的剑杆织机、喷汽织机、经编机及整经机所替代;印染、后整理、服装等行业逐步引进筒子染色机、球茎染色、浆纱机及莫里森、门富士后整理生产线等国际先进设备,使得湖塘纺织产品逐渐与国际高档服装面料接轨。

(三)高质量管理,打造高档次产品。兰溪、湖塘十分注重企业的管理。湖塘镇针对纺织企业制定了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质量方针和目标,建立健全了质量管理网络体系,制定了一整套质量管理制度,所有企业都推行了技师责任制和质量工资制。在湖塘镇江苏旷达集团生产现场,我们看到,生产设备一尘不染,流水线生产井然有序,物品放置规范到位。该企业先后通过了iso/ts16949(版)标准评审、德国dqs公司颁发的质量体系论证和iso14000环境质量体系认证。企业在“精益生产、顾客满意、实现零缺陷”的质量方针指导下,致力于原材料到成品品质的把关和提升,实现了高标准的品质管理。

(四)高素质人才,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兰溪、湖塘两地企业非常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每年都组织纺织企业选送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到纺织院校、先进棉纺织企业深造、锻炼,培养懂技术、会管理的应用型人才。当地政府还鼓励企业赴上海、北京等人才高地招揽人才,用灵活的机制、优惠的政策吸引外地人才。浙江立马、江苏旷达等企业中高级技术人才占职工总数的比例达到30%以上。大量的人才储备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了保障。兰溪市到底,有部级技术中心1家、省级技术中心3家,省级科技型企业2家,省级新产品近20个,省市高新技术产品50多个。同时,企业注重同国内外相关科研机构建立广泛的横向合作,大力研究开发新型特种纺织原料、织造工艺、染整后处理工艺等,纺织业的核心竞争力与时俱增。兰溪市共有中国名牌1个,浙江省名牌3个、国家、省、市着名商标9个,江苏湖塘也培育了一大批品牌产品。这些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使两地纺织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了脚跟,也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

(五)高水平配套,营造优良发展环境。湖塘镇开发建设了武进纺织工业园、城西工业园和湖塘印染工业园等专业园区,园区内建有热电厂、污水处理厂等公共设施,实行统一治污、统一用电、统一供热、统一收费,并在产业聚集区内集中建设标准厂房等。同时,成立了纺织科技发展中心,为湖塘纺织企业提供优良的产品研发、设计、检测平台,实现设施公建、资源共享,降低企业投入,把更多的资金用于生产发展。兰溪市在兰溪西郊开辟了面积达1000亩的灵洞工业园,作为发展纺织业的专业基地,政府在产业配套、社会协作、基础设施等方面,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进一步优化和改善投融资环境,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建立和完善纺织品监测中心、纺织网、纺织协会等服务机构,努力为企业做好协调和服务工作。根据兰溪织造名城建设的规划,“xxx”期间,兰溪纺织产业将以经济开发区为轴心,建成占地13000多亩,入园企业500多家的产业园区。并按照产业集聚和资源共享原则,建立纺织生产研发中心、质量监测中心,以及纺织工业网、人才培训和技术交流等公共服务平台。

三、加快我市纺织工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我市是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命名的“中国棉纺织蜡染名城”,与兰溪、湖塘两地有很强的互补性,其纺织工业发展的经验和做法,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在我市纺织工业的发展上,提出如下建议:

(一)高标准制定产业规划。产业要发展,规划必先行。建议依照国家和省的《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认真制定适合我市的振兴规划。要按照“区域集中,产业集聚,开发集约,能量集合”的原则,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化布局,高标准、高质量地制订发展规划,向上游发展良棉种植、精细加工,向下游发展高支纱、服装及服装面料、床上用品及装饰用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到xx年,纱锭达到250万枚,无梭织机达到3000台以上,清梳无卷化率达到60%,无接头纱比例达到70%,无梭布比例达到80%,精梳纱比例达到50%。年生产各类棉纱420万吨,各种布5亿米,各种针织服装1000万件。力争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0亿元、利税12亿元。

(二)高投入拉长产业链条。通过增投入,膨胀规模,壮大发展实力;抓延伸,突出主导产品,拉长产业链条,培育竞争优势,膨胀产业规模。到xx年,纺织企业累计投入力争达到60亿元,重点技术装备水平达到90%,其中40%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要用先进的剑杆织机、喷水织机、喷汽织机、经编机及整经机所替代普通织机;印染、后整理、服装等行业逐步引进筒子染色机、球茎染色、浆纱机及莫里森、门富士后整理生产线等国际先进设备。大力发展服装加工产业,重点抓好已与温州服装商会签约的总投资16亿元的山东临清温州服装产业园建设,建成集服装制造、商贸流通、商务洽谈、设计创意、时尚、论坛会展、培训交流、度假休闲、生活配套等为一体的生态产业园区,提升临清纺织产业档次。

(三)高强度加强技术改造。当前我市部分企业生产经营遭受困难,主要原因还是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为此,要把加强企业技术改造作为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和设备,全面提升装备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继续实施以提高“三无一精”(无卷、无梭、无接头和精梳)比重为主要内容的改造升级,加快发展高档精梳纱线、多种纤维混纺纱线和差别化产品,做到普通产品规模化、特殊产品订单化;加快发展紧密纺关键专件、高档喷汽和剑杆织机等新型设备,力争到xx年全市细纱机全部完成节能风机的改造,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加快淘汰“1”字头细纱机、1979年及以前生产的a512、a513系列细纱机、b581、b582型精纺细纱机、bc581、bc582型粗纺细纱机,提升装备水平。同时,严格贯彻执行《关于加强高能耗高排放项目准入管理的实施意见》,建立并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对行业中各类高能耗、高排放新建项目严把准入关,从源头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杜绝新增落后生产能力。

(四)高起点进行自主创新。要以自主创新为第一动力,深入贯彻实施品牌战略,坚定不移地走质量兴市之路,以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带动产业发展和集聚,提升综合竞争力,有效应对国际国内激烈竞争。要学习湖塘镇“区域品牌”与企业“名牌产品”共同发展的道路,在推进策略上,“区域品牌”以“中国纺织蜡染名城”为品牌标志,作为区域纺织服装企业共享的资源,企业名牌产品以“三和”、“白羊”、“艾诺”为代表,带动更多的优质产品和品牌。引导企业重视科技投入,积极推进科企合作,帮助企业建立科技成果引进渠道、科技合作渠道,鼓励企业加强与各研究所、学校等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重点研发120支以上高支纱、功能性新面料用纱等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纱线产品,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赢利能力。企业技术中心每年都要研发2-3个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新产品,争取做到研发一批、储备一批、开发一批、推广一批。到xx年,争创中国名牌2个以上,省名牌5个以上。创建部级技术中心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个以上,中型以上企业普遍建立企业技术中心。

(五)高水平建立公共平台。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发展,政府要积极引导,出台优惠扶持政策,加快公共平台建设,不断优化发展环境。

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一是尽量争取国家扶持。组织筛选和上报符合国家要求的重大项目,积极帮助申报争取国家及省各项资金支持;二是加大奖励力度。落实好临发〔〕4号文件,对获得部级荣誉称号(中国名牌、驰名商标)以及省级荣誉称号(山东名牌、山东省着名商标)的,分别给予30万元和5万元的资金奖励;对当年被认定为部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聊城市级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行业技术开发中心)的,分别给予30万元、5万元和2万元的资金补助;对当年被认定为部级、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的,分别奖励企业20万元和5万元;对于成功上市的企业奖励50万元;对当年固定资产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重点项目,按实际形成投资额的万分之三奖励企业法人代表;凡重点企业当年新增税金50万元(含50万元)以上的,按照新增税金的2%奖励企业法人代表。三是设立专项奖励资金。制定专门的资金管理使用办法,对加强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给予奖励,调动企业的积极性。

2、加速建立融资担保平台。一是努力做好银企对接。积极贯彻国家适度宽松的金融政策,定期组织重点项目、骨干企业与各金融机构对接,向企业推荐金融产品,向金融机构推荐重点项目和优势企业,确保重点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和企业生产经营的资金需求。二是要抓好金融服务创新与业务品种开发。积极研究采取循环贷款方式,改变传统的一次性贷款方式,“一次抵押、多次借款、随时还款、循环使用’’;大力推广农信社的“大联保体贷款”的做法,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三是积极筹建担保公司。今年力争组建2家担保投资公司,缓解我市企业担保抵押难的问题。

3、加快建立公共研发平台。公共研发平台就是集中一个产业或全市的科技力量,建设成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互动、基于产业集群的行业联合研发体系平台。可为该产业的企业提供技术创新、公共研发等平台服务。一方面,解决了投入大、要求高,单个企业难以建立的难题。另一方面,公共研发平台既可以为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难题,也可以把研发出的新产品、新技术向企业推广,实现互惠双赢,进而推动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产品附加值以及市场竞争力。

产业调研报告 第7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848个字,预计看完需要3分钟,共有293位用户关注,56人点赞!

2016年,印染协会把握行业的发展总趋势和新动向,积极开展各项工作。继续组织征集并第十批《全国印染行业节能减排先进技术推荐目录》。至此,已连续了十批共272项先进适用技术,大部分技术在行业得到推广应用。组织召开了四新会、环保会、管理会三大品牌会议,从技术、管理和环保三个方面,推动行业转型升级。配合工信部开展行业准入公告工作,自2012年起至今,共有723家印染企业申报印染准入。其中,440家印染企业进入准入公告名单。组织开展“中国优秀印染面料”、“中国印染企业20强”和“管理创新成果”等评选活动,表彰优秀,树立标杆。通过“纺织印染行业废水处理与资源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组织研发纺织印染行业及印染工业园区废水稳定达标和深度处理的关键技术,为实现重点流域纺织印染行业废水处理及资源化提供技术支撑。组织部分企业出访越南,考察印染企业境外投资热点国家的环境和产业发展现状,引导企业开展跨国投资、贸易、技术与资源合作。

此外,协会也开拓创新,扩展新的服务领域。2016年印染协会举办了首届全球纺织品数码喷墨印花峰会,国内外500多位嘉宾参加了会议,会议内容获得行业好评。成立中国印染行业协会服装印花分会,整合行业资源,提高行业细分领域的精准服务能力。发起建立“七彩云”染化料电子商务平台,打造专业交易+专业培训+专心信息“三网合一”的公共服务平台,助力企业降成本,减库存,提高经济效益。

印染行业是技术密集、管理复杂、环保要求高的行业。加强技术创新、提升管理水平,全面提高节能环保水平,加强产品与市场开发是“十三五”时期的重点任务,也是发展方向。

2017年,行业将进一步加强科技进步与科技创新,推广应用生物酶前处理、小浴比染色、冷轧堆前处理和染色、资源综合利用和废水深度处理技术等先进适用技术,逐步推进短湿蒸染色技术、等离子体技术、超声波技术、超临界二氧化碳染色技术等多项前瞻性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

智能制造是行业信息化与技术融合的重要体现,提高设备自动化水平、智能生产和智能管理水平以及精细化管理水平,在印染行业转型升级中发挥重要作用,也是行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保障。

产业调研报告 第8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714个字,预计看完需要5分钟,共有211位用户关注,41人点赞!

,原液着色纤维的出现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新方向。

相对于传统纺织技术,原液着色技术具有减少排污、降低能耗的特点,同时在色牢度及面料回弹性方面较传统工艺有明显优势。

一纸罚单带来的改变

数据显示:全球生产的化学品约有25%用于纺织业,而中国纺织行业消耗了全球42%的纺织化学品。此外,作为水污染的重要来源,中国的纺织工业还消耗了巨大的水资源。

浙江新达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原液着色纤维的生产企业。从2年前开始,浙江新达开始接触原液着色纤维,并引进生产设备,自行生产。

“传统纺织生产不仅给环境带来污染,更是产生各种有害化学物质,对我们的身体造成损害。对纺织企业本身来说,如果不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也将会越来越难生存。”新达纺织的工作人员说。

在一年前,国家新《环保法》实施,而浙江作为纺织大省,也是新环保法执行比较严厉的省份之一。

“当时就在我们附近的一家纺织企业,因为非法排污被群众举报,被环保部门依法责令企业立即停止违法排废水行为,并处以2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新达纺织的工作人员说。

但是面对这一纸罚单,涉事企业却没有当做一回事,没有按照《责令改正环境违法行为决定书》进行整改。在环保部门上门复核发现再次超标,接连几次整改书发来,等到排污数据达标时,企业已经被罚了50几万。

“不整改就一直罚。这让很多企业明白国家是动真格的了,排污问题不能像以前一样蒙混过关,在现在纺织市场低迷的情况下,我们当地的纺织企业都很有压力,但同时也更坚定了我们走绿色纺织的信心。”新达纺织的工作人员说。

但是纺织需要印染加工,而印染又离不开化工。怎么能做到逐渐减少排污呢?新达的企业决策层将目光瞄准了原液着色技术。

“当时市场上已经有一些纺织企业在做原液着色纤维的研发和生产,我们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之后,认定这种技术未来纺织行业发展的一个大方向,于是就成立了自己的技术团队,开始生产原液着色纤维。”新达纺织的工作人员说。

染色环节在织布之前

在传统纺织环节中,纺纱、织布、染色是一个从先而后的顺序,而原液着色纤维的生产过程却是将这些环节调了过来。

新达纺织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原液着色纤维是先将纤维染色,在聚酯还是熔体状态时直接着色,然后进行纺纱。“原液着色技术”熔体在进入纺丝箱体前,已经和着色物质充分混合均匀,然后经过各道工序直接生产为有色纤维。”

从原料到产品投向市场,整个环节的“染”控制在原料纤维阶段,省去了后道坯布或纱的染色,整个环节不存在“染”的环节,做到了真正的无染纺织。”

“而且原液着色技术还可以最大程度的控制色差”新达的工作人员介绍,原液着色技术所纺纱线质量相比传统纱线更佳。

“原液着色技术所纺纱线有传统白坯布染色所不能达到的立体效果和质感。另外原液着色纤维的出现也算是打破了染色行业的边界,更方便地实现了棉、麻、毛、丝、化纤等多种原料的自由混纺。”新达纺织的工作人员说。

目前,在原液着色纤维产业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品种单一,聚酯涤纶的产量占到了约90%,产品色系不全,黑色纤维占比约达到2/3,市场形象被定位到了中低端的角色。

新达纺织的工作人员还告诉记者,他们也在加大研发力度,主要方向就是开发更多品种的原液着色纤维产品,提升纤维的色彩鲜艳度,开发一些具有抗菌、抗静电、阻燃等功能性原液着色纤维,改变消费者对于原液着色纤维品质不高的印象。

据了解,当前已经有一些企业在生产高端原液着色纤维方面做出了尝试。江苏某新材料研发企业研发的酰亚胺原液着色纤维已通过国家认证为最高级儿童安全产品,在高端民用市场受到欢迎,成为了原液着色纤维提高附加值的典范。

“从整个国家经济政治角度来说,随着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家大力提倡并鼓励环保产业的发展,原液着色纤维会成为纺织业的一片蓝海,未来一定有很大发展。”新达的工作人员说。

未来需在两个层面有突破

据统计,2014年,我国原液着色纤维产量约450万吨,约占我国化纤总产量的10%。实现了我国制定的十二五期间原液着色纤维占化纤总量5%~10%的目标。

目前,原液着色纤维生产相关配套产业如颜料、色母粒、加工装备等已实现国产化,具备产业快速发展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如何让我国原液着色纤维产业更上一层楼呢?中国纺织科学院副院长李鑫认为,还应该从技术以及市场两个方面进行突破:

产业调研报告 第9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460个字,预计看完需要4分钟,共有146位用户关注,31人点赞!

本次年会是在世界经济开始复苏的背景下召开的。与会演讲者围绕年会主题,对“加快数字时代的品牌构建”、“如何开展电子商务”、“从产业的视角看待工业和零售”等多领域发表了真知灼见的演讲,与会代表积极互动讨论,为各国纺织业克服当前的困难和推动纺织工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和思路。

孙瑞哲在以“中国纺织工业――现在和未来”的主题演讲中,阐述了纺织工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从国内外市场、经济效益、劳动生产率、产业配套、节能减排和产业转移等角度指出中国纺织工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以及随着中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不断增加、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所带来的人均纯收入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持续增长,为中国服装、纺织品的消费结构升级等带来了巨大的内销市场潜力,中国正由“世界工厂”转变成“世界市场”,从而为中国纺织业和世界纺织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孙瑞哲强调,未来中国纺织业发展的趋势是从关注“产品”到关注纺织产业的“社会价值”这一中国纺织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同时,呼吁全球纺织业积极建立可持续生产体系,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承担共同责任和使命。

会议期间,孙瑞哲与国际纺联董事会成员举行了会谈,并正式邀请各国纺织业代表于2014年相约北京,参加国际纺织制造商联合会(itmf)2014年会。会后,中国纺织代表团参观考察了奥地利兰精公司总部和生产基地、德国道尼尔公司、瑞士立达集团和德国海恩斯坦研究院,并与相关企业的负责人进行了深入交流。(宗边)

全国经编工职业技能竞赛考评员培训班开课

9月13~14日,2013年全国纺织行业“润源杯”经编工职业技能竞赛考评员培训班在江苏常州举行,来自全国的49名学员参加了培训班。

在为期两天的培训时间里,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人事部副主任、纺织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主任孙晓音向学员讲授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教程》的课程。中国针织工业协会副会长林光兴简要介绍了《经编工国家职业标准》和经编工操作规程。

最后参加培训的学员进行了考评员的考试。2013年全国纺织行业“润源杯”经编工职业技能竞赛裁判员将从获得考评员证书的学员中选拔产生。(李英)

14项纺织技术列入《发展指南》

近日,工信部了《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2013年)》,确定了当前优先发展的节能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原材料、装备制造、消费品工业、电子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通信业和信息化与生产业等8大领域,共261项技术。其中涉及纺织技术14项。

纺织关键共性技术包括仿棉聚酯纤维及其纺织品产业化技术,高新技术纤维技术,耐高温过滤材料技术,棉纺成套设备智能化加工体系,纺织制成品智能吊挂流水线系统,印染在线检测控制技术,高效超微细过滤纳米纤维膜的批量化制造关键技术,生物基合成纤维关键技术,海洋生物基化学纤维关键技术,新型纤维素纤维关键技术,生化原料关键技术,循环再生材料制备技术,产业用纺织品新材料加工技术,纺织印染节水、节能、减污新技术等共14项。(郝杰)

2013年全国色织布行业年会即将召开

由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主办,中棉行协色织布专业委员会承办的2013年全国色织布行业年会定于10月18~20日在南通市海安县召开。

本届年会将以“色彩经纬,创意时尚”为主题,重点研讨色织布产品的流行趋势,生产、后整理的新工艺、新技术,产品质量控制以及色织生产的清洁化等内容。

主要专题报告有:《色织产品设计与流行趋势》(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超低浴比纱线染色机如何应对色织布行业成本效益需要》(立信染整)等。

另外,本届年会将对参加2013年全国色织布新产品评比活动的获奖单位进行颁奖,对评选的优秀论文进行表彰。(韩大伟)

第三批淘汰落后产能名单涉及14家纺企

产业调研报告 第10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3252个字,预计看完需要9分钟,共有114位用户关注,28人点赞!

作为纺织服装产业的上游,总是被贴上“高污染”和“高能耗”标签的纺织印染业也同样难以独善其身。出现了毒衣门,更是提醒了印染企业提高环保意识绝非戏言,减少排污、生态环保……已然让业内人士感到行业转型升级的紧迫性。

传化人:环保与降本可兼得

近年来,纺织印染业一直在节能环保上进行着不懈的努力。然而,为什么生态环保问题仍然是困扰在印染企业心头上的一道魔咒?为什么这个广受社会诟病的问题不能根治?对此,传化股份负责新产品和新工艺推广的应用技术总工程师毛为民分析,从帮助纺织印染企业提高实际效益的角度出发,助推他们转型升级,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纺织印染业的生态环保问题。

纺织印染业容易产生的生态环保问题主要体现在水污染方面。有报道称,根据相关政策,近年来,国家将重点淘汰一些高耗能、高耗水、技术水平低的印染企业。由此可见,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不仅是各级政府一项重点工作,也是印染企业的生存条件。

但是,在以中小企业为主力军的纺织印染业,近年来,在高成本的重压之下,节能减排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他们的负担。“如何应对生产要素成本持续上升的压力?如何提升企业赢利能力和水平?对印染企业而言,顺应‘环保节能’潮流,走绿色经济发展之路,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行业专家如此呼吁。

在毛为民看来,环保问题与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看起来有些冲突,而实际上完全可以实现兼容。他认为,如果换位思考,站在印染企业的立场,从帮助他们增加企业效益的角度出发,帮助他们提高企业生产效率或是降低生产成本,如此,不仅印染企业会更容易接受环保理念,还利于印染行业真正实现转型升级。

确实,纺织印染行业是传统的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印染厂的水、电、汽能耗更是占印染布总成本的40%~60%,因此,节能降耗是提高产品竞争力的关键,然而传统的印染加工方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要求。

对企业而言,如果通过采用印染清洁生产工艺技术、新型节能环保设备、资源回收利用技术以及企业节能环保管理等,能够首先为他们带来显而易见的成本降低的好处,那么,环保问题将不再是令印染企业头痛的难题,印染业也将最终实现以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为基础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

生态环保:引领行业阳光发展

节能减排、绿色生产,带来的是多方共赢。具有前瞻目光的印染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通过转型升级,化压力为转机,化被动为主动,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节约了生产成本,不仅收获了看得见的经济效益,还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找到了一条出路。

纺织印染助剂作为纺织印染的专用化学品,对改善纺织印染加工品质,提高纺织品附加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纺织化学品的生态安全性对于保证纺织品的生态安全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化学品生产企业只有建立完善的化学品生态安全管控体系和不断提升综合创新能力,才能从源头上保证纺织品的生态安全性。

作为国内纺织化学品行业的龙头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全国染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印染助剂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承担单位、中国化工行业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的传化股份,在全国纺织印染助剂行业中首家通过了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管理体系认证,此外还与东华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高校共建了“绿色纺织化学品研发中心”、“生态纺织化学品研发中心”。

“传化股份建立了产品生态安全管控体系,环保安全性要求作为产品开发改进立项的重要指标,例如粘合剂的开发,立项目标之一就是不含apeo,不含甲醛。”传化股份纺织化学品技术中心主任王胜鹏介绍。

据了解,传化股份还建立了《技术创新流程》,要求产品在小试一中试一批量生产各阶段都要进行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辨识,一方面是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同时对禁用物质和生产过程的干扰因素进行排查。此外,还要动态完善产品环保安全性信息及服务,例如每只新产品都要由主研人进行生态安全性方面的情况确认,跟踪标准和法规变化情况,每半年滚动一次禁用物质信息和产品环保安全性资料,推动产品环保安全性方面的质量改进等等。

市场也回馈了这一致力于不断提高产品环保生态属性的企业。目前,在国内同行业中,传化股份无论在产品品种、生产能力、市场份额,技术水平,还是销售收入、利润规模均处于行业第一位。

行业要发展,标准是关键。作为“全国染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印染助剂分技术委员会”的秘书处承担单位,传化股份还担当着领衔行业标准化工作,推动纺织印染助剂行业规范化发展的神圣使命。

印染助剂分技术委员会秘书长、传化股份品管部经理赵梅指出,目前国内印染助剂企业整体的标准化意识还比较薄弱,200b年10月印染助剂分委会成立之后,秘书处迅速进入角色,认真分析本行业和领域面临的发展形势,理清发展思路和目标,围绕环境友好、生态安全、资源节约、节能减排等行业焦点问题,提出了具有前瞻性、导向性、针对性的重点标准化工作规划,积极组织开展标准制修订工作,不断完善印染助剂的标准化体系。

在生态安全领域,目前已制定的标准有《gb/t 23972-2009纺织染整助剂中烷基苯酚及烷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另有《纺织染整助剂全氟辛烷磺酰基化合物(pfos)和全氟辛酸(pfoa)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一质谱法》、《纺织染整助剂乳液聚合物中游离甲醛含量的测定》、《纺织染整助剂阻燃整理剂中多溴联苯和多溴二苯醚的测定气相色谱一质谱法》、(纺织染整助剂有机锡化合物的测定气相色谱一质谱法)等多项禁用物质检测标准完成审定。赵梅还表示,在未来的工作中,他们将进一步加快组织各类有害物质检测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并最终形成纺织染整助剂产品有害物质限量标准,真正有效地对印染助剂中的各类有害物质进行限定,提高整个行业的环保意识,促进中国印染助剂向低毒无害化方向迈进。

新产品新工艺:让企业品尝“甜头”

传化股份抓住纺织印染行业“环保节能”的发展趋势,在产品研发实力、工艺成本控制与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的同时,开发和生产了大量符合当前市场需求的低碳环保、节能减排的印染助剂产品,产品涉及前处理、生物酶、染色、印花、硅油等十多个产品系列近千个品种。

此外,传化股份还着眼于提供工艺应用、产品复配方案、技术咨询等个性化的系统解决方案,“从前期处理,到染色加工,再到后期整理,传化股份从整个加工系统着眼来考虑节能减排,挖掘出每一个细节中节能减排的潜力。”毛为民介绍,通过缩短工艺流程和提高产品性能,帮助印染企业减少煤、电、水的使用量,就是

帮助他们实现了节能减排。

在传化股份新推出的低温练漂工艺中,所用助剂均属环保型,不含多聚磷酸纳和有毒物质,极大的降低cod排放。例如,河南一家印染企业采用了低温练漂剂tf-189,在保证印染产品正常效果的前提下,使成本较常规工艺降低12%,其中蒸汽成本降低56%,而且加工时间明显缩短。毛为民说,若该产品能够在全国印染企业范围推广应用,节煤和减排量之大是惊人的,不仅有明显的经济效益,更有明显的社会效益。

不仅如此,在皂洗环节,传化股份在低温皂洗工艺中推出了生物酶皂洗技术,利用特殊的酵素系统去除染料中未固着的水解染料,从而达到去除浮色的目的。其优势是不仅显著降低皂洗温度,还缩短了皂洗时间,而且生物酶皂洗脚水色度明显下降,有利于污水处理。也就是说,皂洗酶在水处理过程中具有分解污渍的附加功能,降低了水处理的费用。据介绍,在皂洗酶工艺中,传化股份开发的高效皂洗酶166b,该产品有效克服了染深色多次水洗耗水大的缺陷,该产品在市场上广受印染企业青睐,绍兴有一家印染企业一条生产线的棉针织加工产能300吨/月,其30%是深色棉针织产品,使用高效皂洗酶166b后,每月能节约3000吨水,后处理水洗工作效率提高40%,节省综合成本280~350元/吨,而这仅是它的一条生产线而已。

“帮助客户减少印染产品回修,也是传化股份产品创新以帮助他们节能减排的一部分。”王胜鹏介绍,由于任何一家印染企业都不可能每次做到产品百分之百合格,这样势必导致产生的部分次品需要重新加工处理,也就是回修。但是回修需要去色和重新染色,这样反复清洗又会导致产生大量的废水。为此,传化股份专门针对此现象研发出了嵌断硅油系列产品,该系列产品可以帮助客户轻松解决回修难题,大大减轻了他们的排污压力。

《产业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