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范文网 > 安全管理 > 制度范本 > 制度范文
栏目

模具设备修理检验制度汇编(4篇范文)

更新时间:2024-05-07

模具设备修理检验制度

有哪些

模具设备修理检验制度涵盖了多个环节,主要包括设备的日常检查、定期维护、故障诊断、修复过程监控以及修复后验收。

内容是什么

1. 日常检查:对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常规性检查,包括设备清洁度、磨损程度、润滑系统状态等,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2. 定期维护:按照预设的时间周期,对设备进行全面保养,更换易损件,防止设备性能下降。

3. 故障诊断:当设备出现异常时,运用专业技术和工具进行故障定位,准确判断问题所在。

4. 修复过程监控:维修过程中,应跟踪设备修复进度,确保维修质量,防止二次损坏。

5. 修复后验收:修复完成后,通过试运行和性能测试,确认设备恢复正常,并记录修复情况。

规范

1. 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明确各环节的责任人和执行标准。

2. 建立设备档案,记录设备的历史维修情况,为预测性维护提供依据。

3. 提供专业培训,确保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具备必要的技能和知识。

4. 严格执行安全规定,防止在维修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

5. 设立反馈机制,对维修效果进行评估,持续优化维修流程。

重要性

模具设备修理检验制度的实施,不仅保障了生产的连续性和效率,减少了因设备故障造成的损失,还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了总体运营成本。通过规范化的管理,可以提升团队的专业技能,增强企业对设备管理的掌控力,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轻微的疏忽可能导致设备性能下滑,甚至引发生产事故,因此,一套完善的修理检验制度对于模具制造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模具设备修理检验制度范文

第1篇 模具设备修理检验制度

1、设备应按“设备维修制度”实行维修保养和修理,使用者应及时向生产、设备部门提请修复。

2、设备(含模具)大修后应按设备出厂精度要求,严格检验,并填写检验记录,受检合格后,在大修设备完工通知单上签字。

3、使用中的高、精、关键设备配合生产、设备部门进行精度定期。检查。

4、模具修理有公司指定专门修理人员进行修理。

5、未经修理不得使用,擅自使用由使用人负责一切后果。

第2篇 台资企业设备备件工模具管理制度

台资企业设备备件及工模具管理制度

1.目的作用

设备的备用零部件和随机专用工具及工艺用模具的供应状况,直接影响到设备的使用效率和生产的正常进行。企业必须做好该项管理工作,为了实现对设备备件工模具的科学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2.管理职责

2.1 日常使用的随机专用工具和工艺用模具,由各设备所在车间进行保管使用。

2.2 外购设备零配件由厂仓库负责保管和领发使用。

2.3 大宗配件及内部生产自制的设备易耗零部件、配件等备用件由机修车间负责按计划加工和保管备用。

2.4 设备的备件、工模具不论由谁保管,均要遵循“计划管理、合理储备、科学保管、统一调用”的原则,要服从公司设备动力科的统一管理,以实现公司物资利用整合效用的最大化。

3.备件及工模具的计划管理

3.1 备件、工模具需用计划,应分类编制,一般分下列六类:

3.1.1 维护需用的备件,即易耗件、常换件。

3.1.2 大、中修需用的备件,即非常换件。

3.1.3 事故性需用的备件,即主要结构件。

3.1.4 进口备件,即引进设备专用备件。

3.1.5 主要工模具。

3.1.6 一般工模具。

3.2 全年备件、工模具需用量,应根据生产计划和定额计算结果,经四查(查厂库存、车间库存、厂外订货、机修加工计划)以后确定的实际需用量进行编制,四查由备件、工模具管理员负责。

3.3 每年备件、工模具需用计划编制时间应由设备科在5月底布置下达,各生产车间、部门应在6月15日前上报设备科,在8月30日汇总审核上报分管副总经理审批。

3.4 备件、工模具,应将名称、规格、图号、材质数量及重量等填定齐全、清楚、准确无误,必须满足订货要求。

3.5 季度需用计划必须根据年度计划项目和数量制订。必须提前45天,连同图纸(厂内生产一式三份,厂外一式八份)报设备科。

3.6 属大、中修、事故性备件,必须分别单独编制计划,不能混淆。

3.7 月度需用计划,必须根据季度计划以及规定的重点关键备件项目制订,并要做到准确,不漏提错提,影响生产。必须提前40天,连同图纸报设备科。

3.8 厂内备件生产计划,以季度为主,月度只安排补充急需的关键备件,实行定项、定数量、定时供应。

3.9 厂内工模具生产计划,以月度为主,保证供应。

4.对外订货的管理程序

4.1 对外订货的备件、工模具必须经主管领导审批,确认是厂内机修不能生产的和设备能力不足无法保证供应,方允许对外订货。

4.2 严格按年度需用和临时急需的月计划开展订货工作,不重订、不漏订、不错订,使对外订货做到统一规划,有序不乱。

4.3 严格按照提供的图纸、资料和需用时间,择优选厂,比价比质订货。签订合同必须满足图纸要求,质量标准要明确,交货期要肯定,供需双方责任与义务要清楚。

4.4 根据各类备件对口定点生产厂和主管经理批准的定点单位的订货会议或上门订货。定点的原则:一次性的由主管科长批准,长期定点必须报主管经理审批。

4.5 订货合同规定的设备名称、零部件名称、型号规格、图号、材质、数量、单价、交货期、质量标准、到站、结算方式等栏目必须填写清楚、准确无误。

4.6 备件、工模具到厂后经检验发现质量问题,订货员必须负责及时联系处理,不得影响生产需要和造成经济损失。

4.7 备件工模具到厂人库后应做好信息传递工作,备件部分应造出“新购备件”清单通知设备动力科与机修车间;工模具则应直接转至设备所在的车间,迅速用于生产之中。

5.备件、工模具的使用管理

5.1 车间对备件、工模具的管理要求

5.1.1 车间设备管理员应建立各台设备的备件、工模具账簿,除了掌握数量,还应对消耗换补周期进行判断,掌握工作主动。

5.1.2 常用的工模具应摆放在设备旁指定位置,设备操作人员每次用后应放回原位,不得乱摆,并应做好规定的保养工作,车间设备主管应做好检查督促工作。

5.1.3 不常用的工模具应存放在车间库内,包括设备的备件。在存放时应做出标记不得拆零混乱堆放,并应做出防锈措施,货架应牢固可靠,对于有刃口的工模具应做好防护隔离,不得相互撞击。

5.2 紧急情况下的备件供需管理

5.2.1 “紧急情况”一般是设备突发性故障或意外事故,打乱正常的设备易耗备件的供给计划。此时应加强统一管理,实行特殊处理的解决办法。

5.2.2 车间发生紧急情况无现存备件替换时,应速报请设备动力科,从其他车间调用,以解决急需,尽快恢复生产。

5.2.3 如各车间均无所需的备件,在本厂具有自制能力的情况下,设备动力科应安排机修车间组织抢制或修旧利废

,及时解决。

5.2.4 如急需的备件,本厂无能力自制,应迅速安排专人专程联系外部订货事宜,并督促尽快将备件购回。

5.3 备件的报废管理

5.3.1 因各种原因导致备件的报废,应及时将其从合格备件中清理出来以防误用,造成不良后果。

5.3.2 对备件的报废要慎重对待,关键、贵重的备件报废要造册上报,由公司组织专门鉴定,报主管经理批准。

5.3.3 确认报废的备件应移交废品仓库按废品处理。

5.3.4 备件的报废标准如下: a.不符合国家标准和厂图纸要求而又不能利用的备件。 b.锈蚀严重或超过有效期限,又不能修复再生的备件。 c.耗能很高,且效率很低,技术状况落后的备件。 d.国家规定报废设备,且不能利用的备件。

5.4 旧备件、模具的利用

5.4.1 设备检修更换下来的备件,尺寸不符合要求、机械性能并没有变化的备件,应采取堆焊、喷镀等修复办法,使其再生,这是节约备件、工模具资金,降低费用的有效途径。

5.4.2 各车间都要将更换下来的备件、工模具进行认真检查,对于具有修复再生利用价值的,要编制可修复的项目表。

5.4.3 关键备件的修复再生,修复前需经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和有丰富经验的老工人共同检查,确认其性能或采用可靠技术手段检查后,方允许修复。

5.4.4 修复的工艺技术问题,使用车间能修复的,由使用车间解决,自己不能修复的,以设备科和加工单位为主,使用车间协助处理。

5.4.5 凡经修复的备件、工模具经检验合格后,使用车间要单独建账,以实际修复费用为备件、工模具的价格。

5.5 备件强化改造

5.5.1 备件的强化改造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必须坚持不懈地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逐步提高备件的技术性能,延长使用寿命、降低消耗,增加经济效益。

5.5.2 设备上存在缺陷的关键结构件和使用次数多、磨损快、消耗高的备件,要分期逐台、逐项有计划的结合大中修进行强化改造。

5.5.3 重要、关键设备需要强化改造的备件,必须要有完整的强化改造方案、全面的技术鉴定意见,并组织专业人员讨论审定,方可进行。

5.5.4 经过强化改造的备件,必须是提高设备的技术性能,延长备件的使用寿命,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5.5.5 备件强化改造的各种数据资料,必须详细填写清楚、完整、准确的记录,并装人该设备的档案。

6.备件通用化、标准化、系列化管理

6.1 备件的“三化”工作是备件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有利于简化备件的品种、数量,减少备件的储备,降低储备资金,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6.2 备件的“三化”工作,必须从设备的设计、选型、制造到设备安装、投人生产后的备件准备一系列过程中,贯彻执行。

6.3 备件“三化”工作是:

6.3.1 备件通用化 就是根据备件的性能参数、质量标准、规格型号等制定统一标准,扩大使用范围,能够在不同型号的设备上互换通用。

6.3.2 备件的标准化 就是对品种较多,规格复杂的备件,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选择简化合并,从而相对减少储备,加速备件周转,降低储备资金。

6.3.3 备件的系列化 就是对众多的备件,选择几种为基本类型,把同类备件,按主要尺寸、技术参数、型号、结构、合理分档,组成几个备件系列,作为备件合理选型。

6.4 品种多、规格复杂的备件在技术性能满足设备使用的前提下,必须尽量减少品种规格,达到互换互用。

6.5 对不同的备件生产厂家,若要品种、规格、性能相同,必须统一共同的质量标准,并能互换互用。

6.6 设备、备件的“三化”工作,应由设备部门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要积极创造有利条件,有组织、有准备、有计划地逐步达到目标要求。

7.附件

附件一-备件需求申报汇总表

附件二-设备备件库存统计表

附件三-重要设备备件强化改造审定表

附件四-工模具借用记录

第3篇 设备备件及工模具管理制度

1.目的作用

设备的备用零部件和随机专用工具及工艺用模具的供应状况,直接影响到设备的使用效率和生产的正常进行。企业必须做好该项管理工作,为了实现对设备备件工模具的科学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2.管理职责

2.1 日常使用的随机专用工具和工艺用模具,由各设备所在车间进行保管使用。

2.2 外购设备零配件由厂仓库负责保管和领发使用。

2.3 大宗配件及内部生产自制的设备易耗零部件、配件等备用件由机修车间负责按计划加工和保管备用。

2.4 设备的备件、工模具不论由谁保管,均要遵循“计划管理、合理储备、科学保管、统一调用”的原则,要服从公司设备动力科的统一管理,以实现公司物资利用整合效用的最大化。

3.备件及工模具的计划管理

3.1 备件、工模具需用计划,应分类编制,一般分下列六类:

3.1.1 维护需用的备件,即易耗件、常换件。

3.1.2 大、中修需用的备件,即非常换件。

3.1.3 事故性需用的备件,即主要结构件。

3.1.4 进口备件,即引进设备专用备件。

3.1.5 主要工模具。

3.1.6 一般工模具。

3.2 全年备件、工模具需用量,应根据生产计划和定额计算结果,经四查(查厂库存、车间库存、厂外订货、机修加工计划)以后确定的实际需用量进行编制,四查由备件、工模具管理员负责。

3.3 每年备件、工模具需用计划编制时间应由设备科在5月底布置下达,各生产车间、部门应在6月15日前上报设备科,在8月30日汇总审核上报分管副总经理审批。

3.4 备件、工模具,应将名称、规格、图号、材质数量及重量等填定齐全、清楚、准确无误,必须满足订货要求。

3.5 季度需用计划必须根据年度计划项目和数量制订。必须提前45天,连同图纸(厂内生产一式三份,厂外一式八份)报设备科。

3.6 属大、中修、事故性备件,必须分别单独编制计划,不能混淆。

3.7 月度需用计划,必须根据季度计划以及规定的重点关键备件项目制订,并要做到准确,不漏提错提,影响生产。必须提前40天,连同图纸报设备科。

3.8 厂内备件生产计划,以季度为主,月度只安排补充急需的关键备件,实行定项、定数量、定时供应。

3.9 厂内工模具生产计划,以月度为主,保证供应。

4.对外订货的管理程序

4.1 对外订货的备件、工模具必须经主管领导审批,确认是厂内机修不能生产的和设备能力不足无法保证供应,方允许对外订货。

4.2 严格按年度需用和临时急需的月计划开展订货工作,不重订、不漏订、不错订,使对外订货做到统一规划,有序不乱。

4.3 严格按照提供的图纸、资料和需用时间,择优选厂,比价比质订货。签订合同必须满足图纸要求,质量标准要明确,交货期要肯定,供需双方责任与义务要清楚。

4.4 根据各类备件对口定点生产厂和主管经理批准的定点单位的订货会议或上门订货。定点的原则:一次性的由主管科长批准,长期定点必须报主管经理审批。

4.5 订货合同规定的设备名称、零部件名称、型号规格、图号、材质、数量、单价、交货期、质量标准、到站、结算方式等栏目必须填写清楚、准确无误。

4.6 备件、工模具到厂后经检验发现质量问题,订货员必须负责及时联系处理,不得影响生产需要和造成经济损失。

4.7 备件工模具到厂人库后应做好信息传递工作,备件部分应造出“新购备件”清单通知设备动力科与机修车间;工模具则应直接转至设备所在的车间,迅速用于生产之中。

5.备件、工模具的使用管理

5.1 车间对备件、工模具的管理要求

5.1.1 车间设备管理员应建立各台设备的备件、工模具账簿,除了掌握数量,还应对消耗换补周期进行判断,掌握工作主动。

5.1.2 常用的工模具应摆放在设备旁指定位置,设备操作人员每次用后应放回原位,不得乱摆,并应做好规定的保养工作,车间设备主管应做好检查督促工作。

5.1.3 不常用的工模具应存放在车间库内,包括设备的备件。在存放时应做出标记不得拆零混乱堆放,并应做出防锈措施,货架应牢固可靠,对于有刃口的工模具应做好防护隔离,不得相互撞击。

5.2 紧急情况下的备件供需管理

5.2.1 “紧急情况”一般是设备突发性故障或意外事故,打乱正常的设备易耗备件的供给计划。此时应加强统一管理,实行特殊处理的解决办法。

5.2.2 车间发生紧急情况无现存备件替换时,应速报请设备动力科,从其他车间调用,以解决急需,尽快恢复生产。

5.2.3 如各车间均无所需的备件,在本厂具有自制能力的情况下,设备动力科应安排机修车间组织抢制或修旧利废,及时解决。

5.2.4 如急需的备件,本厂无能力自制,应迅速安排专人专程联系外部订货事宜,并督促尽快将备件购回。

5.3 备件的报废管理

5.3.1 因各种原因导致备件的报废,应及时将其从合格备件中清理出来以防误用,造成不良后果。

5.3.2 对备件的报废要慎重对待,关键、贵重的备件报废要造册上报,由公司组织专门鉴定,报主管经理批准。

5.3.3 确认报废的备件应移交废品仓库按废品处理。

5.3.4 备件的报废标准如下: a.不符合国家标准和厂图纸要求而又不能利用的备件。 b.锈蚀严重或超过有效期限,又不能修复再生的备件。 c.耗能很高,且效率很低,技术状况落后的备件。 d.国家规定报废设备,且不能利用的备件。

5.4 旧备件、模具的利用

5.4.1 设备检修更换下来的备件,尺寸不符合要求、机械性能并没有变化的备件,应采取堆焊、喷镀等修复办法,使其再生,这是节约备件、工模具资金,降低费用的有效途径。

5.4.2 各车间都要将更换下来的备件、工模具进行认真检查,对于具有修复再生利用价值的,要编制可修复的项目表。

5.4.3 关键备件的修复再生,修复前需经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和有丰富经验的老工人共同检查,确认其性能或采用可靠技术手段检查后,方允许修复。

5.4.4 修复的工艺技术问题,使用车间能修复的,由使用车间解决,自己不能修复的,以设备科和加工单位为主,使用车间协助处理。

5.4.5 凡经修复的备件、工模具经检验合格后,使用车间要单独建账,以实际修复费用为备件、工模具的价格。

5.5 备件强化改造

5.5.1 备件的强化改造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必须坚持不懈地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逐步提高备件的技术性能,延长使用寿命、降低消耗,增加经济效益。

5.5.2 设备上存在缺陷的关键结构件和使用次数多、磨损快、消耗高的备件,要分期逐台、逐项有计划的结合大中修进行强化改造。

5.5.3 重要、关键设备需要强化改造的备件,必须要有完整的强化改造方案、全面的技术鉴定意见,并组织专业人员讨论审定,方可进行。

5.5.4 经过强化改造的备件,必须是提高设备的技术性能,延长备件的使用寿命,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5.5.5 备件强化改造的各种数据资料,必须详细填写清楚、完整、准确的记录,并装人该设备的档案。

6.备件通用化、标准化、系列化管理

6.1 备件的“三化”工作是备件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有利于简化备件的品种、数量,减少备件的储备,降低储备资金,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6.2 备件的“三化”工作,必须从设备的设计、选型、制造到设备安装、投人生产后的备件准备一系列过程中,贯彻执行。

6.3 备件“三化”工作是:

6.3.1 备件通用化 就是根据备件的性能参数、质量标准、规格型号等制定统一标准,扩大使用范围,能够在不同型号的设备上互换通用。

6.3.2 备件的标准化 就是对品种较多,规格复杂的备件,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选择简化合并,从而相对减少储备,加速备件周转,降低储备资金。

6.3.3 备件的系列化 就是对众多的备件,选择几种为基本类型,把同类备件,按主要尺寸、技术参数、型号、结构、合理分档,组成几个备件系列,作为备件合理选型。

6.4 品种多、规格复杂的备件在技术性能满足设备使用的前提下,必须尽量减少品种规格,达到互换互用。

6.5 对不同的备件生产厂家,若要品种、规格、性能相同,必须统一共同的质量标准,并能互换互用。

6.6 设备、备件的“三化”工作,应由设备部门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要积极创造有利条件,有组织、有准备、有计划地逐步达到目标要求。

7.附件

第4篇 设备模具修理检验制度

1、设备应按“设备维修制度”实行维修保养和修理,使用者应及时向生产、设备部门提请修复。

2、设备(含模具)大修后应按设备出厂精度要求,严格检验,并填写检验记录,受检合格后,在大修设备完工通知单上签字。

3、使用中的高、精、关键设备配合生产、设备部门进行精度定期。检查。

4、模具修理有公司指定专门修理人员进行修理。

5、未经修理不得使用,擅自使用由使用人负责一切后果。

《模具设备修理检验制度汇编(4篇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相关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