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范文网 > 安全管理 > 管理制度 > 安全管理制度
栏目

环境安全管理制度10篇

更新时间:2024-11-20

环境安全管理制度

包括哪些

环境安全管理制度旨在确保企业运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同时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该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环保法规遵守:确保企业活动符合国家及地方的环保法规,定期进行法规更新学习。

2. 环境风险评估:识别并评估生产过程中的环境风险,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3. 废物管理:规定废物的分类、储存、处理和处置方法,防止环境污染。

4. 能源使用与节约:设定能源消耗标准,推广节能技术和措施。

5. 安全操作规程:为各工作岗位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减少事故隐患。

6. 设备维护与检查: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保养和安全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行。

培训内容

为了确保环境安全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我们将对员工进行以下内容的培训:

1. 环保知识普及:让员工了解环保的重要性,理解企业环保政策。

2. 安全操作技能:教授员工正确操作设备的方法,避免因操作不当引发的安全问题。

3. 应急预案演练:模拟事故场景,让员工熟悉应对流程,提高应急反应能力。

4. 法规教育:定期更新环保法规知识,确保员工知法守法。

5. 节能减排理念:培养员工节能减排的意识,鼓励他们在日常工作中实践。

应急预案

面对可能发生的环境安全事故,我们已制定详尽的应急预案,包括:

1. 事故报告机制:一旦发生事故,立即启动报告程序,通知相关人员。

2. 现场隔离:迅速封锁事故区域,防止危害扩大。

3. 应急响应团队:组建专门的应急小组,负责现场指挥和处理。

4. 外部联络:与环保部门、消防队等外部机构保持沟通,请求支援。

5. 后续处理:事故解决后,进行原因分析,修订预防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重要性

环境安全不仅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也是保证持续经营的关键。良好的环境安全管理能够:

1. 保护员工健康:减少职业病和工伤事故,提升员工满意度和生产力。

2. 遵守法规,避免罚款:规避因违反环保法规导致的经济和声誉损失。

3. 降低运营成本:通过节能措施和废物管理,减少资源浪费,降低运营成本。

4. 提升企业形象:展现企业对环境保护的承诺,增强公众信任,提升品牌形象。

5. 促进可持续发展:通过持续改进,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的双赢,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环境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需要全体员工的参与和配合。让我们共同为创造一个安全、绿色的工作环境而努力。

环境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第1篇 机房环境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条 计算机设备和机房应保持其工作环境整洁,保持机房所必须的温度和湿度。

第二条 计算机房应按照规定配备足够数量的消防器材,并定期检查更换消防器材。

第三条 机房及其附近严禁吸烟、焚烧任何物品,严禁携带易燃易爆品进入机房。

第四条 机房用电严禁超负荷运行。需要接入设备时,应严格按照机房配电线路,对号接入,严禁随意接入负载。

第五条 定期对机房供电线路及照明器具进行检查,防止因线路老化短路造成火灾。

第六条 机房工作人员要熟悉设备电源和照明用电以及其他电气设备总开关位置,掌握切断电源的方法和步骤,发现火情应沉着判断起火原因,及时报告,并立即切断电源及通风系统,采取有效措施及时灭火。

第七条 机房内应定期除尘,在除尘时应确保计算机设备的安全。

第八条 机房内严禁存放与工作无关的任何设备或物品。

第九条 节假日期间,应留有值班人员,或开启监控设备。

第十条 保持室内清洁,不允许在机房内吸烟,吃东西、喝饮料、扔杂物。

第2篇 防灾减灾环境安全管理制度

1、以人为本,最大程度地保护社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2、服从政府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

3、社区各部门密切配合,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4、依靠群众,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和公益性社会团体的作用。

5、整合社区各部门现有救灾储备物资和储备库规划,分级、分类管理救灾物资储备。购置救灾衣被、食物、净水设备(药品)等救灾物资。

6、完善社区灾害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其应对自然灾害的能 力。 培育、发展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并充分发挥其作用。

7、详细了解辖区内广场、学校和企业的分布情况,按照就近疏散安置的原则,合理选择避险场所。

8、积极开展社区减灾活动,加大社区防灾减灾宣传力度,利用社区宣传栏、宣传橱窗等阵地,广泛宣传宣传灾害应急 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避灾、自救、互救、保险的常识,增强社区 居民的防灾减灾意识。

第3篇 工程安全管理措施-环境安全检查制度

工程安全管理措施:环境安全检查制度

①、项目每月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根据一标准、五规范的要求对工地进行评分,得分在85分以上为优良,得分在75分以上为合格,得分在75分以下为不合格。

②、工地每天进行一次重点检查,由施工负责人组织,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排除,并要有记录。

③、项目安全员每天都要进行巡回检查,特别是施工用电,各种机械设备的状态,万无一失。

④、工地管理人员要轮流进行安全值班,值班人员对当天整个工地的安全负责,排查安全隐患,进行安全监督,并填写安全值班记录。

第4篇 环境安全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了对项目现场环境因素和职业健康安全因素进行管理,确保不发生各类环境污染事故及职业健康安全事故,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范围:本公司的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

三、内容:

1、生产现场做好相关标识,标识包括产品标识、状态标识、管理网络图、安全警示标示等。

2、定期做好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识别,并进行评价,评价出的重要环境因素和重要危险源要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或管理制度进行控制,确保不发生环境污染事故和安全事故。

3、生产作业人员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管理制度及作业规程作业。

4、进入生产现场所有人员需戴安全帽,不戴安全帽禁止进入项目现场,作业时需戴安全防护用品。

5、办公室定期做好劳保用品发放工作,发放的劳保用品需从有资格厂家采购,有专人负责劳保用品发放,并做好相关记录。

6、做好化学品的保存和使用,确保符合相关的规定。

7、做好员工的职业健康安全工作,尤其是夏季和冬季,做好防暑和防寒工作。

8、食堂做好生活垃极的处理,确保不发生污染事故。

9、食堂人员要有健康证,避免发生传染病。食堂采购人员做好食品的采购工作,以防发生群体中毒事故。

10、定期对项目现场进行环境和安全检查,并做好记录,对发生的不符合,采取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编制:批准:

第5篇 健康环境安全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了对现场环境因素和职业健康安全因素进行管理,确保不发生各类环境污染事故及职业健康安全事故,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范围:本公司的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

三、内容:

1、生产现场做好相关标识,标识包括产品标识、状态标识、管理网络图、安全警示标识等。

2、定期做好环境和危险源识别,并进行评价,评价出的重要环境因素和重要危险源要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或管理制度进行控制,确保不发生环境污染事故和安全事故。

3、生产作业人员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管理制度及作业规程作业。

4、进入生产现场所有人员需戴安全帽,不戴安全帽禁止进入项目现场,作业人员作业时需戴安全防护用品。

5、办公室定期做好劳动用品发放工作,发放的劳动用品需从有资格厂家采购,有专人负责劳动用品发放,并做好相关记录。

6、做好化学品的保存和使用,确保符合相关的规定。

7、做好员工的职业健康安全工作,尤其是夏季和冬季,做好防暑和防寒工作。

8、定期对项目现场进行环境和安全检查,并做好记录,对发生的不符合,采取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编制: 批准:

第6篇 作业环境安全管理制度

一、设备设施布局

1.加工设备间距(以活动机件达到最大范围计算):小型设备不小于0.7米;中型设备不小于0.7米;中型设备不小于0.8米;大型设备不小于2米。

2.加工设备与墙、柱间距(以活动机件达到最大范围计算):小型设备不小于0.7米;中型设备不小于0.8米;大型设备不小于0.9米。

3.操作空间(设备间距在外):小型设备不小于0.6米;中型设备不小于0.8米;大型设备(运输线视同)不小于1.1米。

4.高于2米的运输线有牢固护罩(网)。

二、工位器具、工件、材料摆放

1.工作场所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工具柜等应摆放整齐,平衡可靠。

2.各种工位器具、专用工模、夹具等应牢固可靠,符合安全技术要求。

3.产品、坯料等应限量存放,不得妨碍操作。

4.工件材料等应堆放整齐,高度不许超过2米,高比宽不大于2比1。

三、生产区域地面状态

1.车间安全通道应以醒目的划线界定。

2.车间人行通道宽度不小于1米,车行通道宽度不小于1.8米。

3.保证通道畅通,不得堵塞或侵占。

4.为生产设置的坑、壕、池等应有牢固的防护栏或盖板,夜间应有照明。

5.作业场所的工业垃圾、污油、污水及污物应及时清理干净。

6.人行道及空地应平坦,无绊脚物。如有绊脚物应设醒目标志或防护措施。

四、防尘、防毒(含物理因素)设备设施

1.防尘防毒设备应完好,能正常运转、排尘排毒效果好。

2.主管道和支管道应无破裂、泄漏。

3.集尘(毒)风罩应完好、有效。

4.闸板应灵活可靠,无破损。

5.滤料(或元件)及时清洗更换,保证完好有效。

6.不产生严重的二次扬尘(毒)。

7.防尘防毒设备设施的合格率指标应按设备维护保养完好率考核。

8.电离辐射、微波和高温等物理因素作业点的防护设施及操作者防护用品应完好,符合标准。

五、工业噪声

1.和产区域和作业场所的噪声要符合标准规定,超过标准要限期整改。

2.对产生噪声的和产过程和设备,工艺部门设计时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以及机械化、自动化、密闭化措施,用低噪声的设备和工艺代替强声的设备和工艺,从声源上根治噪声。

3.新建、改建、扩建、引进工程项目及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噪声控制,必须严格执行“三同时”评审。没有评审或评审不合格的一律不准施工和投产。现有场所见噪声超过标准规定的生产车间和生产场所,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限期达到标准要求。在未达标前,可发放个人防护用品,以保障职工健康。

第7篇 变电所环境安全管理制度

1. 要坚持文明生产,定期清扫、整理,保持场地环境的清洁和整齐美观。

2. 电器消防设施应固定安放在便于取用的位置,设备操作通道和巡视通道上必须随时保证畅通无阻,严禁堆放杂物。

3. 值班室、开关及配变电室建筑应定期维修,达到“四防通”(防火、防雨雪、防汛、防小动物的进入及保持通风良好)的要求。电缆沟盖板应完整无缺,电缆沟内无积水。

4. 外单位人员进入变电所必须经门卫保安处登记备案,与部门联系人取得联系后并填写变电所外来人员登记表方可进入,同时需佩带来宾卡。外单位人员一般只能至低压侧,禁止进入高压侧,若有例外须经nfc经理批准。

5. 食物、饮料等应存放于餐厅或其它指定位置,不得带入变电所,外来人员必须服从值班人员的安排,不得触摸变配电设备。外来人员离厂时,需将所佩来宾卡交还门卫保安处。值班员在变电所外来人员记录表上离开的时间。

6. 安全教育:凡新进公司职工,均需经过三级安全教育,并经考试合格后,方准分配至本部门。

7. 安全生产检查,其基本任务系发现和查明种种危险和隐患,监督安全规章制度的实施,制止违章作业,防范和整改隐患,电气设备必须安全可靠,各类安全装置,仪表灵敏有效。

8. 安全消防:为严格防火管理制度进入厂区包括变电所内严禁吸烟,公司内除批准的指定地点以外,任何地点一律严禁有明火使用。对重点位置,严禁动火,因工作需要必须动火的,由动火部门申请,安全委员会会同有关人员,察看现场,采取安全有效措施,确保安全后,签发动火证,并由动火单位、动火人、监督部门等签字后,方可动火,现场配足消防器材,动火结束后,应迅速清理现场,做好余火的熄灭检查工作。

9. 劳动防护用品管理: 防护用品是指特种作业人员在生产活动中,为保证安全和健康,防止外界伤害或职业性毒害而佩戴使用的各种用具的总称。当班人必须穿戴和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如:工作服、绝缘鞋、绝缘手套等。绝缘工具定期校验,保证其在有效期内。

第8篇 防灾减灾与环境安全管理制度

1、以人为本,最大程度地保护社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2、服从政府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

3、社区各部门密切配合,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4、依靠群众,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和公益性社会团体的作用。

5、整合社区各部门现有救灾储备物资和储备库规划,分级、分类管理救灾物资储备。购置救灾衣被、食物、净水设备(药品)等救灾物资。

6、完善社区灾害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其应对自然灾害的能 力。 培育、发展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并充分发挥其作用。

7、详细了解辖区内广场、学校和企业的分布情况,按照就近疏散安置的原则,合理选择避险场所。

8、积极开展社区减灾活动,加大社区防灾减灾宣传力度,利用社区宣传栏、宣传橱窗等阵地,广泛宣传宣传灾害应急 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避灾、自救、互救、保险的常识,增强社区 居民的防灾减灾意识。

第9篇 工艺设计环境安全影响评价管理程序制度

1 目的

为确保在产品设计开发、工艺编制及改进过程中充分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减少环境污

染,提高环境绩效,特制定本程序。

2 范围

适用于新产品开发、工艺更改或其它原因所涉及原材料及辅助材料发生变化的整个产品设计过程。

3 规范性引用文件

4 职责

4.1 技术中心、工艺技术部在产品设计开发、工艺编制及改进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和危害、危险;

4.2 制造部负责贯彻工艺文件、执行工艺要求以及对生产过程中引起的环境和职业安全卫生异常现象进行反馈。

5 工作程序

5.1 技术中心、工艺技术部在设计时应考虑国家、地方及行业相关标准中涉及的环保与职业安全卫生指标进行环境因素、危害危险评估和污染预防和危害危险控制,并对重大因素确定整改目标与指标;填写《工艺设计环境安全影响可行性评估表》。

5.2 产品设计阶段的环境因素应考虑:能源消耗、噪声、废水/油、新材料使用等;

工艺设计阶段的环境因素应考虑:能/物耗、噪声、废水/液、废油、有害气体、化学品控制等;设计阶段还应考虑为消除和降低职业安全卫生风险,对于作业场所、过程、装置、机械、运行程序和作业组织的设计;

5.3 工艺文件中要反映相关环境与危险因素的处理方式和管理方案,采取技术控制措施;

5.4 因生产需要或其它原因更改工艺,并在生产过程中引起环境异常变化时,制造单位应及时将产生的环境影响反馈到技术单位;

5.5 对工艺设计中,因法律、法规、标准的变化产生的不符合项目,要及时重新评审、进行改进;

5.6 对员工进行相关的培训和工艺指导。

6 记录保管

6.1 相关记录由企管部统一负责保管

7 相关文件

7.1 培训管理程序

7.2 信息交流/协商与交流管理程序

8 相关记录

ccc/qr/82028-01《工艺设计环境安全影响可行性评估表》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黄智宁.3ds ma_制作3d交互原型的应用.艺术与设计·理论刊,2009.6

“迎奥运.贝发杯”全国文具设计大赛入围.2008.10

“方太杯’’绿色家电创意设计大赛优秀奖.2007.10

长虹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机项盒界面设计二等奖.2008.3

8l

第10篇 环境安全目标指标管理方案控制程序制度

1 目的

建立实施并有效管理环境/安全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以实现环境/安全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2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环境/安全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的制订、更改与实施。

3 参考文件

【环境/安全监测和测量控制程序】

4 定义

4.1 环境/安全目标:组织依据其环境/安全方针规定自己所要实现的总体环境/安全目的,如可行应予以量化。

4.2 环境/安全指标:直接来自环境/安全目标,或为实现环境/安全目标所需规定并满足的具体

的环境/安全行为要求,它们可适于组织或其局部,如可行应予以量化。

5 职责

5.1 iso组负责组织各部门讨论、评估及制定环境/安全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并监督和向管

理者代表报告环境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的实施情况。

5.2 各部门经理负责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的审核。

5.3 管理者代表负责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批准。

5.4 各部门负责落实本部门的环境/安全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

6 程序

6.1 目标与指标的制订更改:

6.1.1 iso组根据环境/安全方针、重要环境/安全因素及其它外界因素变更情况,于每年草拟『环境/安全目标与指标、管理方案表』,由部门经理审核、管理者代表批准后生效。目标与指标制订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a 环境/安全方针的内容;

b 有关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

c 考虑技术、经济及运作上的可行性;

d 相关方的信息及要求;

e 能源、资源的消耗和再利用;

f 评价出的重要环境/安全因素;

g 目标明确,并尽可能分解,指标应具体、可量化。

6.1.2 当重要环境/安全因素、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管理方案的进度状况以及相关外界因

素发生变化时,目标与指标应重新评审和修订.目标和指标由iso组组织各部门负责人修改,管理者批准后生效。

6.2 管理方案的制订及更改:

6.2.1 管理方案根据目标与指标进行制定,由iso组组织各部门负责人于每年年初草拟,由部门经理审核、管理者代表批准后生效。

管理方案应考虑影响重大的环境/安全活动(如设计、生产、材料、使用及处置等)及资源的充分利用.管理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 方法措施、技术手段;

b 执行部门与负责人;

c 经费预算;

d 起动日期与完成期限。

6.2.2 当因目标指标变化、涉及到新产品开发、服务情况、具体措施有重大更改时,由iso组组织相关部门负责人更改管理方案,经部门经理审核、管理者代表批准后,执行更改后的管理方案。

6.3 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的传达和实施:

6.3.1 已审核批准的目标、指标、管理方案由文控中心进行受控分发。6.3.2 各部门根据管理方案所规定的职责,组织实施与本部门有关的内容,并将实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向技术课报告.由技术课负责协调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6.3.3 各部门在实施管理方案时,若需其它部门配合,可以直接与相关部门负责人协商处理, 必要时,可向管理者代表报告。

6.4 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的监控:

6.4.1 各部门对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进行日常监控,且每月一次对实施情况、进度、符合性进行检查,并记录。发现问题要及时向iso组报告。

6.4.2 iso组对各部门的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的运行状况进行监控,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协调,以确保能达到目标和指标的要求。

6.4.3 iso组需每半年对目标、指标、方案的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并记录在『环

境/安全目标、指标、管理方案表』上。

6.5 目标指标、管理方案的评审:

每年的管理评审要对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全面评审。

6.6 记录

『环境/安全目标、指标、管理方案表』由文控中心保存1年。

7. 附录:

《环境安全管理制度1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相关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