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报告 > 研究报告
栏目

研究报告作文五年级400字关于姓氏怎么写(精选6篇)

发布时间:2025-07-04 热度:48
研究报告作文五年级400字关于姓氏

【第1篇】研究报告作文五年级400字关于姓氏怎么写2150字

1.研究报告作文五年级400字关于姓氏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学校有不少同学姓王,我有好几个邻居也姓王。历姓王的名人有哪些?现在的王姓是不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姓氏?带着这些问题,我对王姓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阅书籍和报刊。

2、询问身边的人。

3、其他方法。

三、资料整理

1、历史名人

有皇帝王莽,有书法家王羲之,又是诗人王维,还有的政治家王安石……

2、现状

据统计,20xx年全国户籍人口中,王、李、张、刘,陈五姓氏的数量占据前五名。其中王姓和李姓的数量均超过一亿,并且王姓比李姓略多。

四、研究结论

1、历,王姓名人辈出。有皇帝王莽,有的书法家王羲之,有诗人王维和王昌龄,歌舞家王昭君还有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他们在各个领域都闪耀着光芒。

2、20xx年,我国户籍人口最多的姓氏是王姓。

2.研究报告作文五年级400字关于姓氏

关于自己的姓氏我有许多问题,因为爸爸说我们其实姓刘。我不相信,好好的金姓怎么会和刘姓扯上关系呢?所以我决定对金姓的历史和现状做个调查。

我上网一查,发现竟然真的如此。金姓的来源有三。

第一、最早的一支源于上古时期的少昊帝。黄帝之子少昊死后被尊为西方大帝。五行中西方是金,所以少昊有金天氏之称。他的后代就用金作为姓氏。

第二、相传古代有一个金国。该国居民以金作为姓氏。

第三、刘邦后裔中的一支改刘姓为金姓。

那么金姓在我国诸多的姓氏中地位如何呢?查阅了《百家姓》后,我得知金姓排名第29位。现在,金姓也是拥有400万人口的大姓。人口数量在全国姓氏中列第69位。

从古至今,金姓英才辈出。其中金涓为金姓始祖,字德源,号青村,义乌人。元末明初知名学者和诗人。

除金涓外,金姓名人还有现代的铁路运输专家,铁路运输教育家,中国铁路运输学科的首创者和奠基人,原北方交通大学副校长,国家一级教授金士宣和礼仪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系主任金正昆。

没想到我的姓竟然这么了不起,出了那么多名人!这着实让我倍感自豪!

3.研究报告作文五年级400字关于姓氏

一、问题的提出:

姓氏的变化,很值得让人研究。“刘”姓是怎么来的?历有哪些名人姓“刘”。现在“刘”姓有多少人?带着这些疑问,我对“刘”姓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阅有关姓氏的书籍,上网,了解“刘”姓名人以及来源和人口。

2.阅读报刊,上网浏览,了解“刘”姓人口分布情况。

3.询问身边的人。

三、调查研究情况和资料:

“刘”姓历史名人,刘氏始祖刘累、汉高祖刘邦、汉武帝刘彻、汉光武帝刘秀、蜀汉照烈刘备、前赵光文帝刘渊、南朝宋武帝刘裕、唐代诗人刘禹锡等等。

人口数量:据统计“刘”姓的人数大概在几千万。是百家姓前几名,仅次于“李”姓和“王”姓。

四、研究讨论:

1.我国“刘”姓历史悠久。传说大汉刘累其子孙以字命氏,称他刘氏。

2.我国“刘”姓人才辈出。有心胸广大的刘备,大败项羽的刘邦以及在位41年的刘禅。其中我最欣赏刘备,他重视人才、心胸广大、慈善、沉着、冷静。很有领导的风范。他麾下的大将:关羽、张飞、赵云也都是那个时候的英雄豪杰。我相信“刘”姓以后会越来越多的人,甚至希望冲击中国人口的第一名的姓氏。

希望大家和我一起走进汉字的世界。

4.研究报告作文五年级400字关于姓氏

“高”是一个古老的姓氏,对于它的演变过程及现状,我展开了以下调查:

一、提出问题:

1、“高姓”来源

2、姓“高”的名人

3、“高姓”现状

二、研究方法

为了查阅资料,我请教了uc浏览器、百度大哥、书籍老奶奶、资料大叔。

三、具体研究结果

1、高姓来源:

相传古代神农氏第六十三世孙孙傒,因封地为高邑故改名为高一;北齐时部分将臣因立功被赐“高”姓;隋唐时部分复姓少数民族因附属或者臣服而改姓高,比如高阳氏、高俊氏等;

2、高姓名人:

战国时期高渐离,曾参与刺杀嬴政被人熟知;唐代骚人高适擅长边塞诗,与岑参齐名;北宋名将高琼骁勇善战,其人及后世被称为高家军;清代文学家高鹗,续写红楼梦,将经典延续;现代化学家高士其,科普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

根据2025年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高姓人口数量全国排名第15,这排名相当可观啊!

四、结论

1、高姓是由古代神农氏姜姓逐渐演变而来,部分少数民族或者将臣被改姓高,也为后来高姓人口的增长做好了铺垫。

2、每朝每代高姓名人、伟人都层出不穷,在历史的长河中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3、从人口数量来看,高姓虽不是姓氏之大户,但也具有不可小觑的地位,可喜可贺呀!

看着自己的“高”姓,通过这次研究,内心颇为激动,我对自己的姓氏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我要将“高”姓的文化传承,努力学习,以后也要为国争光。

5.研究报告作文五年级400字关于姓氏

一.问题的提出

最近,我读了一本百家姓,发现里面的姓氏十分有特色。一次,我们听老师说起,姓氏是一种十分有趣的文化,很值得研究。于是,我们几个好奇心强的同学就组成了一个学习小组,向姓氏这个神秘的文化进军,开始了我们的姓氏学习之旅。

二.调查途径

1阅读书籍.报刊

2.上网浏览

3.询问相关人员

三.整理资料

四.结论

1.经过调查我们知道许多关于姓氏的资料,比如世界上一共有两万三千多个姓,中国共有四千一百多个姓等等信息,让我们对姓氏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开拓了我们的视野。

2.经过调查,我们将姓氏归化了三类:“一字姓”“复姓”“多字姓”。姓氏的名称很奇怪,有姓赖的,有姓龙的,更有趣的是,还有姓钱的!还有竟然姓“阎王爷”的阎的,令人捧腹大笑。历,李.王.赵为三大姓,我们为中国姓创造的辉煌感到骄傲!

精选写报告经验98人觉得有用

研究报告这种东西,不管是什么年级的,关键是要把事情说清楚。比如这次题目叫“关于姓氏”,这听起来挺简单的,但其实得好好琢磨怎么下手。开头,得有点引子,可以讲讲姓氏有多重要,或者提提大家对自己姓氏的好奇心。不过别光空谈,得有具体的例子,像小明他问爸爸为什么姓刘,爸爸就说这是祖上传下来的,这就一下子把人带入到姓氏的历史里去了。

接着就是正文部分了,这里得具体点。比如说研究姓氏,可以从它的来源开始,古代那些姓是怎么来的,是不是跟地名有关,还是跟职业挂钩。要是能找些资料,像书上的记载或者网上查到的信息,那就更好了。记得要记下这些资料是从哪儿来的,不然就成无根之木了。写的时候别太死板,可以聊聊自己的想法,比如说觉得某个姓特别有意思,或者发现姓氏背后藏着很多故事。

还有,写的时候字数要控制好,像这个题目要求400字左右,那就要想想哪些该多写,哪些可以简略。比如介绍姓氏起源这部分,没必要每个姓都写全,挑几个典型的就行。如果能结合自己的姓,把家族里的事也带进去,那就更有意思了。不过要注意,别把话说得太满,有时候留点悬念反而更好。

说到留悬念,结尾的时候也可以稍微点一下后续。像这次研究姓氏,是不是还可以继续深入,以后有机会再去了解别的姓氏的故事。这样既显得有深度,又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当然,写报告这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候写着写着就发现材料不够用了,这时候就得赶紧想办法补救。要么多翻几本书,要么问问老师或者家长有没有什么建议。不过有时候写着写着思路突然断了,这也很正常,不用太着急,休息一下再回来接着写就好。

最后提醒一句,写报告的时候字迹要清楚,尤其是这种小学级别的作业。要是字迹太潦草,老师看着费劲,成绩可能就会受影响。所以写的时候要认真点,别到最后改来改去弄得乱七八糟。

【第2篇】关于姓氏的研究报告怎么写1500字

研究报告的计划: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班同姓的同学不少.他们常开玩笑说:'我们五百年前是一家!'有一次,我翻阅《百家姓》发现许多有关姓氏的故事.于是,我们小组的成员开始了这次姓氏之旅.

二.调查方法

1.查阅《百家姓》等记载着古人姓氏的书籍,阅读有关报刊,上网查找浏览,了解本小组成员的姓氏来源和历史上的名人.

2.走访有关部门,了解本小组成员姓氏的人口和分布情况.

3.通过便捷的途径,搜集本小组成员姓氏的名人,了解名人的故事.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体内容

书籍 报刊

黄姓的来源

公元前648年,楚成王责备黄国不向楚国进贡,黄国国君错误地分析形势,既不理会楚国的责问,又不进行任何防备,结果于当年夏天被楚国灭掉.亡国后的黄国子孙,以国名为姓氏,就是黄氏.

关于黄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书籍 报刊 教科书

历史上的黄姓名人

黄歇 黄霸 黄盖黄巢 黄庭坚 黄道婆 黄宗羲 黄遵宪 宋代状元黄定

上网

黄姓人口数量

黄姓的人口约为2876万,为全国第八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2.2%

爷爷的讲述

黄姓族谱

浙江杭州·武林黄氏宗谱:清光绪间礼耕堂钞本 一册 藏地:美国 浙江余杭·黄氏宗谱四卷: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木活字本 藏地:浙江余杭县文化管理委员会

关于王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体内容

书籍 报刊

王姓的来源

周灵王太子姬晋,因直言进谏,使王上大怒,被废为庶民,迁居到琅琊(今山东省胶南一带),世代繁衍生息.因其本为王族,世人称其'王家',就延用成姓.

书籍 报刊 教科书

历史上的王姓名人

王陵 王昭君 王政君 王凤 王莽 王匡 王霸 王朗 王祥 王览 王导 王充 王献之 王羲之

上网

王姓人口数量

根据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对全国户籍人口的统计分析,王姓目前仍是我国的第一姓,有9288.1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25%.也就是说每13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姓王,这相当于四川省的总人口,比德国的总人口还高1000万人.

爷爷的讲述

王姓族谱

王姓家谱文献目录:《东沙王氏支谱·家规》《三槐堂王氏族谱》《绮山东沙王氏支谱》

关于刘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体内容

书籍 报刊

刘姓的来源

出自祁姓,为炎帝尧陶唐氏之后.相传祁姓是黄帝的后裔所分得的姓氏之一,后来祁氏被封于刘国,亦即今定州唐县.其子孙以国为姓,相传姓刘.史称刘氏正宗,这就是陕西刘氏.

书籍 报刊 教科书

历史上的刘姓名人

刘禹锡 刘邦 刘秀 刘备 刘裕 刘晏 刘禹锡 xx

上网

刘姓人口数量

刘姓是现代中国人口比较多的姓氏,当代中国大陆地区刘姓有约645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5.4%.

爷爷的讲述

刘姓族谱

唐代的刘姓谱牒,见于文献记载的有5种:刘知几的《刘氏家乘》(一作《刘氏家史》)15卷,《刘氏谱考》3卷,《刘晏家谱》1卷,《刘沆家谱》,《刘舆家谱》1卷,都见载于《新唐书·艺文志》.

关于吴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体内容

书籍 报刊

吴姓的来源

王寿梦的后裔分为两支:一支在政治上发展,出现了吴王阖闾,吴王夫差等著名国君;另一支则是季札及其后裔独立发展,人丁繁衍众多,构成了当今吴姓的绝大部分.吴国被越国所灭后,其子孙便以国为氏,称吴氏.

书籍 报刊 教科书

历史上的吴姓名人

吴广 吴汉 吴道子 吴曦 吴承恩 吴伟 吴三桂 吴嘉纪 吴伟业 吴敬梓 吴熙载 吴历 吴大猷 吴清源

上网

吴姓人口数量

吴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2.05%=约2460万人

爷爷的讲述

吴姓族谱

吴氏族谱 藏地:四川省图书馆(存一册)清刻本 吴氏族谱不分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清)吴鏊等纂修清钞本 孝义吴氏宗谱 四十二卷吴氏族谱十二卷 藏地:吉林大学 (民国)吴学潜等重纂 1913年活字

四.调查后的结论

关于姓氏研究报告的结论

1.从本次研究报告调查中我们知道了有关姓氏的故事等内容

2.本次活动让我们知道了了解了中华姓氏的伟大

3.中华姓氏值得我们去调查研究

精选写报告经验20人觉得有用

关于姓氏的研究报告怎么写

研究姓氏挺有意思,不过写报告的时候得讲究方法。一开始搜集资料很关键,网上能找到不少信息,但也不能光靠网上的,最好去图书馆翻翻老书,有时候那些纸面上的东西比电子版靠谱。记得有个朋友说他只用网络资料,结果报告漏洞百出,这提醒我们不能偷懒。

整理资料的时候要分类,按姓氏起源、分布情况什么的分开。比如姓张的起源就有好几种说法,有的说是黄帝时期就有的,有的说是后来改的,得把各种说法都列出来,不然显得太片面。还有些地方姓氏分布特别集中,像山东那边姓王的多,这都是值得深挖的内容。

写报告的时候开头要吸引人,不是说非要多么华丽,但得让人想看下去。我见过有人上来就是一大串专业术语,把人给搞懵了。其实可以用个故事开头,比如有个村子几乎所有人都姓李,这样的开头就很接地气。

正文部分要注重逻辑,别东一句西一句的。可以先讲姓氏的历史背景,再谈现在的分布情况,最后聊聊姓氏背后的文化意义。当然,这顺序也不是死规矩,要是觉得从文化意义入手更有意思也行,关键是内容得顺畅。

引用资料的时候要注意出处,尤其是网上查到的信息,最好能核实一下。有一次我看到一个数据,说是某个姓氏全国有几百万人口,查了好几个来源才确认是真的。这种细节虽然不起眼,但能让报告更可信。

有时候也会遇到一些模糊不清的地方,这时候可以写成“可能”、“或许”,这样既表达了你的看法,又不会显得武断。比如某些姓氏的具体来源一直没定论,那就用不确定的说法表达,总比瞎猜强。

写完之后自己得好好检查一遍,别急着交上去。检查的时候除了错别字,还得看看有没有遗漏重要信息。有时候写的时候思路清晰,回头一看才发现漏掉了关键点。我以前写过一次报告,洋洋洒洒写了好多页,结果到最后才发现忘了提一个重要事件。

还有个需要注意的就是语言风格,要跟报告的主题相符。如果是学术性的,那得严肃一点,用词严谨;要是面向大众的普及型报告,就可以稍微轻松些,但也不能太随意。毕竟姓氏这事还是挺严肃的话题,别给人感觉是在开玩笑。

【第3篇】五年级下册语文关于姓氏的研究报告作文怎么写3250字

1.五年级下册语文关于姓氏的研究报告作文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班上有两个同学姓王,爸爸经常和我开玩笑说:“五百年前,你和王钧杰是一家。”妈妈听到我和爸爸的对话后,不紧不慢地说:“姓氏是我国颇具特色的一种文化,很有研究价值!”我心里疑惑不解,心想:姓氏生来就有,有什么好研究的?于是带着这个疑问,我展开了对王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

二、调查方法

1.浏览有关中华姓氏的书籍,上网查阅、了解王姓的来源和历史名人;

2.通过报刊了解王姓的人口和现状;

3.询问老师、父母、祖辈,了解王姓人口和分布地区情况;

4.通过其他渠道,搜集王姓的名人故事。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书籍《百家姓》王姓的起源

传说殷商王子比干,因屡次劝谏纣王,被剖心而死。比干被杀后葬在当时国都朝歌附近,他的子孙世代为他守陵,同时为了纪念他,便改以王为氏。

网络历史王姓名人王昭君、王莽、王充、王羲之、王献之、王勃、王维、王安石、王昌龄、王之涣等。

网络王姓人口数量据统计,王姓为中国第一大姓,有9288.1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25℅。

爸爸的陈述王姓族谱在四川珙县下罗乡五星村保存着清王廷等主修光绪四年刊印的王氏族谱。

四、结论

1.我国的王姓历史悠久,传说殷王子比干,因屡次劝谏纣王,被剖心而死。比干被杀后葬在当时国都朝歌附近,他的子孙世代为他守陵,同时为了纪念他,便改以“王”为氏。西汉末王莽建立新朝始,建国二年下诏说:明德侯刘龚、率礼侯刘嘉等三十二人皆知天命,或献天符,或贡昌言,或捕告反虏,厥功茂焉。诸文与三十二人同宗共祖勿罢,赐曰王姓。这也是王姓人口增长的一大原因之一。

2.在历史中王姓名人辈出。有江南四大美女之一王昭君,东汉大思想家王充,被誉为“书圣”的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唐朝诗人王维、王昌龄、王之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王安石,元朝画家王冕。

3.经公安局治安管理局对全国户籍人口的统计,王姓为中国第一大姓,有9288.1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25℅。

2.五年级下册语文关于姓氏的研究报告作文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班有一个同学姓“燕”,我第一次听说有这样的姓。“燕”姓是怎么来的?历有姓“燕”的名人吗?现在的“燕”姓是不是我国人口最少的姓氏呢?带着这些问题,我对“燕”姓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阅书籍和报刊。

2、询问身边的人。

3、其他方法。

三、资料整理

经过查阅资料,我知道了关于“燕”姓起源主要有三: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通志·氏族略》、《广韵》及《史记·燕召公世家》载,召伯封于北燕,其后以国为氏;据《通志·氏族略》载,黄帝之后有南燕国,始封国君伯倏为黄帝之子,后以国为氏;据《后汉书·鲜卑传》所载,晋末鲜卑族慕容氏前后建立了四个以燕为号的国家,国亡后以国为氏。

“燕”姓的历史名人有:宋代礼部郎,计量发明家燕肃,燕太子丹燕丹,宋代画家燕文贵,春秋时有孔子的得意弟子燕及,明代有永乐举人燕善。

现状据统计,“燕”姓在2025年的百家姓里面应该排第303名,不一定很准确,但燕的姓氏是已经有26。4万人,占全国的0.021%。燕姓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山东,为燕姓第一大省,其次分布于山西、青海、四川、河南、河北,以上六省约占全国燕姓总人口的79%。

四、研究结论

1、我国的燕氏家族,是以国为姓氏,而燕国又因燕山而得名。根据历史学家的考据,距今3000多年以前,周天子大封诸侯,把有功于周室的大臣召公奭封在蓟地,召公巡视自己的封地时,被雄伟秀丽的燕山所吸引,就把自己的国家取名为“燕”。燕国一直传到战国末年才被秦始皇所灭,从此,燕国的公族就以故国号为姓,世称燕氏。

2、燕氏的得姓,大约有2200多年的历史。

3、燕氏的源流,根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记载,燕氏出自纂姓,是《史记》上记载的召公奭的后代,是周的同姓,被分封于燕国,传国一共四十二世,至王喜这一代为秦国所灭,后世子孙就以国为氏。

4、汉代有功臣宜城侯燕仓,后汉有中郎将燕瑗,望族出于上谷、范阳。故燕姓后人奉召公奭为燕姓的得姓始祖。

3.五年级下册语文关于姓氏的研究报告作文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班同学的姓氏各有不同,有多有少,我们想要了解自己姓氏的来源和故事,我因此做了调查。

二、调查方法

1.查阅书籍

2.了解关于此姓的故事

3.了解此姓的分布情况

4.问自己的长辈、查祖籍

三、调查资料的整理

朱姓的来源:

朱姓成于西周,以国名为姓,传周武王封曹挟于邾国,建都于邾。他的遗族以国为姓,称邾姓。后邾国被灭,邾国贵族为了逃亡,为了不忘祖国,去了耳字旁,改姓朱。2025年朱姓人口为1500多万。

四、结论

起源于朱襄氏,以先祖名字为氏。朱襄氏是伏羲氏的大臣,被封于朱,以赤心木为图腾,后来朱襄氏成为“炎帝”,三代炎帝朱襄氏均活动于今河南柘城一带,后代以朱为姓氏。

有诸多姓氏如曹、子、姬、祁姓都因历史原因而改朱姓。

朱姓在历也出了许多名人,如理学大家朱熹,散文家朱自清,革命大将朱德元帅,都在历青史留名。

4.五年级下册语文关于姓氏的研究报告作文

一、问题的提出

我身为崔姓子孙的一员,对自己的姓氏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总想知道它的历史,于是,我对崔姓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中华姓氏的书籍,了解崔姓的来源和人口数量

2.通过中华崔姓网了解崔姓的历史和人口分布情况,并搜集名人故事

三、结论

1.我国的崔姓源远流长。根据多种古籍的记载,崔氏出自姜姓。崔姓出自于西周时期的齐国,曾经长期是山东望族和中国著姓。开国君主是吕尚。吕尚本来姓姜,因为他的先祖被封于吕(今河南省南阳),从其封姓。吕尚的儿子丁公佶,是齐国的第二代国君,他的嫡子叫季子,本来应该继承君位,但却让位给弟弟叔乙,而自己则住到食采地崔邑(今山东省章丘市西北),就是崔氏。而这位丁公佶,相传是姜太公姜子牙的儿子。由此可见,崔氏中国人是源自姜太公的直系后代,追本溯源还是上古时期炎帝神农氏的子孙。崔姓,算起来大约有3000余年的历史了。

2.崔姓人才辈出:有史学家崔鸿魏,唐代大诗人崔颢、崔护,北宋名画家崔白,军马都元帅崔立,元朝名臣崔斌,清代历史学家崔述,书法家崔瑗明代画家崔子忠;当代澳门第三任行政长官崔世安,节目主持人崔永元,娱乐明星崔健、崔智友,央视主持人崔志刚……我真为崔姓人创造的辉煌感到骄傲。

3.中国崔姓分布最多的是辽宁,山东,黑龙江,吉林,河北,天津,山西,北京,河南,甘肃及北方所有省份.而南方诸省较少。

4.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崔姓已是我国的一个人口大姓,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28%。新近统计的数据显示,当前中国崔姓人口约有445万,位列全国姓氏人口第五十四位。

5.五年级下册语文关于姓氏的研究报告作文

一、问题的提出。

我姓冯,这次要写研究报告,我就对冯姓的历史做了一次调查并写出了研究报告。

二、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中华姓氏的书籍、报刊和上网浏览,了解冯姓的来源和历史名人。

2、通过上网浏览,搜集冯姓的名人故事。

三、调查情况和整理资料。

信息渠道涉及方面具体内容

书籍与上网浏览冯姓名人冯玉祥、冯南兵、冯安邦、冯胜、冯义。

上网搜索冯姓人口数量据统计,目前冯姓人口大约有800多万人。

四、冯姓的历史。

1、冯姓有两个来源,均出自河南。一支是冯简子的后代——春秋时,郑国有个大夫叫冯简子,其后代以他的名字为姓氏,就是冯氏。今河南新郑市郑韩故里城,即这支冯氏的祖根地。冯氏的另一支为毕公高的后代。周文王姬昌第十五子名高,被周文王姬发封于毕,以封国名为姓氏,即毕氏,称为毕公高。毕公高的后裔毕万,因功被封于魏,其子孙有被封为华侯者,华侯之孙名长卿,食采邑于冯城(今河南荥阳市西)其后人也已封邑为姓氏,称冯氏。位于今河南郑州市北古荥镇的荥阳故城,即这支冯氏的祖根地。荥阳故城史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城垣为不规则形,周长7.5公里,以发现有两个南门、一个北门和一个西门,出土有铁器、陶器、货币等。

2、冯氏早期主要是在我国北方繁衍发展,后移居全国各地,并由一些人走出国门,到海外开拓。冯氏支脉繁多,唐代的《元和姓纂》一书列冯氏郡望有颖川、上当、长乐、京兆、弘农、河间等。这说明冯氏曾这些郡都形成望族,人丁兴旺。

五、结论。

我们冯姓的历史悠久,在百家姓中排名第27。

精选写报告经验24人觉得有用

写报告这件事,关键是要把事情说清楚。比如说写个关于姓氏的研究报告,得先弄明白姓氏是怎么回事。姓氏,不是随便起的,它可是有历史背景的。有些人姓张,有些人姓李,这背后可能就藏着故事呢。要是能查到这些故事,那报告的内容就会丰富很多。

收集资料的时候,不能光靠网上搜搜就完事了。得去图书馆翻翻老书,那些旧书里说不定藏着一些鲜为人知的信息。还有,问问老人也是个好办法。他们见过的事情多,知道的东西也多,说不定还能给你讲些有趣的家族传说。不过,记笔记的时候要注意别漏掉重要的细节,比如时间、地点什么的,这些都很关键。

写报告的时候,开头最好简单介绍一下研究的主题。然后,把找到的资料分分类,像是按姓氏的起源啦,或者是姓氏的发展历程之类的。这样看起来会更有条理。当然,要是能找到一些例子就更好了,比如说某个姓氏为什么会在某个地方特别多。但要注意的是,例子不能太多,多了反而会让读者搞混。

有时候,写报告的时候会遇到一些小麻烦。比如有些资料看起来挺有用,但仔细一看却发现不太靠谱。这时候就得动动脑筋,想想有没有别的证据来验证它。另外,写报告的时候可能会不小心把句子写得有点乱,特别是当想到一个新点子时,很容易就顺着这个思路往下写,结果前后的逻辑就不那么顺畅了。所以写完后最好能回头看看,把不合理的部分调整一下。

最后,检查报告的时候要特别留意拼写和标点符号。有时候一个小小的错别字,可能会让人误解整个意思。还有,引用别人的话时要记得标注出处,不然就不太好意思了。总的来说,写报告就是要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让别人也能理解你的研究成果。

【第4篇】姓氏刘的研究报告怎么写600字

关于姓氏刘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我很喜欢谜语游戏,我的姓正是“文刀”打一字——刘,有一次听朋友说刘姓的'名人特别多。于是,这一个小小的性引起了我的思考,刘姓哪里来?刘姓的历史与现状怎么样?又于是,我怀着一颗好奇的心,做了一次小小的调查、研究。

二.调查方法

1.通过书籍,了解刘姓的来源。

2.通过网络,了解刘氏人口与分布情况。

3.通过书籍与网络,了解刘氏名人。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体内容

书籍

刘姓来源

刘姓来源于伊祁氏

受封于刘地,

建立刘国后,改姓为刘。

电视、报刊

刘姓分布

刘姓分布至全国各

地,就连国外

也有很多刘姓华侨。

网络

刘姓人口

刘姓约有6456万人,

为全国姓氏排

第四名

书籍、报刊

刘姓名人

姓刘的名人有刘邦、

刘备、刘启、

刘禹锡、刘彻......

四.结论

1.我国刘姓源远流长,传说伊祁氏建立刘国之后,后裔改姓为刘,所以我们认为刘姓的祖先在陕西。外族改姓的人也有,比如王常、项伯,因为立功被赐姓为刘,我猜测,赐姓为刘也可能是刘姓人口增多、分布较广的原因吧。

2.在历史长河中,刘姓人才济济,好多名人都是在国内外响当当。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姓刘的人都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例如汉高祖刘邦、蜀汉建立者刘备、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真的很多,我为他们感到骄傲与自豪。

3.刘姓虽不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姓氏,但是在排名中,也不落后,是全国姓氏第四多,约有6456万人。

精选写报告经验20人觉得有用

姓氏刘的研究报告怎么写

姓刘的这份研究报告到底该怎么弄?其实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不过既然你让我给你讲讲,那我就大致跟你说说我的看法。这报告,得先把背景搞清楚,就是你要研究的那个事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得先有个了解,不然一头雾水写出来的报告怕是没什么用。

写报告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材料要到位。你得把相关的资料都找全了,不能漏掉重要的东西。有时候你觉得自己已经找得很全面了,但回头一看,可能还是少了点什么。比如我上次写的时候,就差点忽略了某个关键的数据,后来补上了才发现原来很重要。所以,找材料的时候得仔细点,多查几遍总没错。

还有,报告里的逻辑顺序也很重要。你得让看的人能顺着你的思路走,不能东一句西一句的,让人摸不着头脑。比如,你要先说这个事情的现状是什么样的,然后再分析为什么会这样,接着提出自己的想法或者建议。当然了,有时候写到一半可能会发现自己前面的想法不太对劲,这就得重新调整一下思路了。

另外一点就是语言表达的问题。报告不是散文,不用追求太华丽的词藻,但也不能太随意。有些地方得用专业术语,这样才能显得正式,但又不能太过,弄得别人看了半天还搞不懂你在说什么。有时候我会觉得自己的表达有点模糊,明明心里很清楚的事情,一写出来却让人感觉模棱两可。

图表也是个好东西,有时候光靠文字很难说得清楚的事情,一张图就能解决。不过画图的时候得注意准确性,不能马虎。有一次我画了个柱状图,结果比例不对,看起来特别别扭,后来改了好几次才满意。所以,做图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对待,别想着随便应付一下就完事了。

最后再说说态度吧。写报告这事,态度很关键。你要是敷衍了事,随便抄抄凑凑,出来的效果肯定不好。哪怕你觉得自己水平有限,但只要用心去做,至少也能写出个合格的东西来。我以前也有过这种心态,总觉得自己的能力不行,后来慢慢调整过来,发现其实也没那么难。

好了,大概就是这样的一些想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不过具体怎么做还得你自己去摸索,毕竟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

【第5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关于姓氏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写作怎么写850字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关于姓氏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写作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我看了很多关于姓氏的研究报告和资料,可就是不知道关于我自己的姓氏的研究报告和资料,正好,这次茅老师让我们做这个作业,我就借这次活动做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的方法

(1)查阅有关中华姓氏的书藉,阅读报刑,上网浏览,了解贺姓的来源和贺姓的历史名人。

(2)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贺姓的名人故事。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从网上搜集贺姓的资料:贺姓是因避讳而改成的。贺氏来为庆氏,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庆氏,姜姓,齐恒公子公子无亏也。无亏生庆克,示谓之庆父,名通用,是亦以字为氏者。春秋时期,齐恒公有子无亏,后来无亏有子庆克。庆克的儿子名封以父亲的字为姓氏吕庆封。从此其子孙便相继以庆为姓氏。但因为当时全国都避讳“庆”字,所以凡姓庆者均改为贺氏。

从书上和网上知道了历姓贺的名人:贺昌、贺龙、贺狄干、贺岳、贺循、贺铸、贺逢圣、贺知章、贺长龄、贺炳炎、贺亦然、贺敬之、贺之珍……

从网上知道了贺姓人口数量:贺氏约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贺姓分布很广,湖南、江西较为集中,二省贺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

四、结论

1、贺姓是由庆氏改编过来的,由于当时全国都避讳“庆”字,所以把庆改为贺。贺姓,出自姜姓,是为避帝王名讳所改的姓氏。据《魏书·官氏志》等记载,南北朝时候,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实行文化,将鲜卑族复姓贺兰氏、贺狄氏、贺赖氏、贺敦氏皆改为汉族贺氏。没想到一个姓氏竟有如此大的学问。据1998年统计,是97大姓。《左传》上说:炎帝神农氏,姜姓之祖。

2、历姓贺的名人有很多,像:贺昌、贺龙、贺狄干、贺岳、贺循、贺铸、贺逢圣、贺知章、贺长龄、贺炳炎、贺亦然、贺敬之、贺之珍……其中贺子珍很让我佩服,因为我在生活中只知道***的妻子是杨开慧,却不知道她是***的第二任妻子,贺子珍真为我们贺氏争光啊。贺子珍的原名也很有趣,叫桂圆。她还曾任共青团永新县委书记,中共永新县委,吉安县委妇书记,建国后,任杭州市妇联主任,是第xx届全国政协委员;____优秀委员,杰出的妇女先驱。

精选写报告经验172人觉得有用

写研究报告听起来挺难的,但其实只要知道方法,也不是那么复杂的事。比如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那个关于姓氏的研究报告,这事得从几个方向下手。首先,要收集资料,找些关于姓氏的书看看,上网查查资料,特别是那些关于姓氏起源和变化的东西。要是能找到一些老祖宗留下的东西更好,像族谱什么的。

接着,要把收集到的信息整理一下,别乱七八糟堆在一起。可以按时间顺序排排,也可以按姓氏分类,这样看起来会清楚点。不过有时候写着写着可能会把两个差不多的意思写成一样了,这就得回头检查检查,看是不是写重复了。

写的时候,开头最好能有个引子,比如讲个跟姓氏有关的小故事,这样吸引人。中间部分就详细说说姓氏是怎么来的,又经历了哪些变化。记得要多用些专业点的词,像“演变”、“传承”这样的,显得正式些。不过有时候写着写着可能就会不小心把句子写得有点啰嗦,这时就要稍微调整一下,别让读者看得太累。

还有,写完之后别急着交,要放一放,过几天再拿出来看看,说不定就能发现一些之前没注意到的问题。要是有条件的话,最好还能找个人帮着看看,听听他们的意见,毕竟一个人想的事情总是有限的。

最后就是格式啦,虽然这不是最重要的,但也要稍微注意一下。标题要醒目,分段要清晰,页边距什么的也得弄好。要是觉得麻烦,可以直接套用学校发的那种标准模板,照着填就行。不过要是手头没有模板,也别慌,自己列个提纲,照着提纲写也行。

【第6篇】五年级下册作文姓氏研究报告400字怎么写700字

1.五年级下册作文姓氏研究报告400字

一、问题的提出

我姓黄,让我来看看我排第几名“赵、钱、孙、李……”黄这个姓氏怎么排在那么后面,哼!我倒要看一看,按什么在排,于是我对姓氏的排名做了一份研究报告。

二、研究方法

1、翻书查看

2、上网寻找

3、询问身边人

三、资料整理

最开始记录,我国汉族姓氏的一本书是《百家姓》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三百千”是中国古代幼儿的启蒙读物。该书每次四字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学习和记忆。

据说百家姓这本书成于北宋初年,是一位姓钱的书生编著的,里面收录的姓氏有中国大部分的姓氏。

百家姓中的姓氏排列顺序并不是依据,当时的人口数量排列的,而是依据当时的政治地位,因为当时的作者生活的地区还是五代十国之一的吴越管辖,而当时的皇帝姓“赵”,“钱”是吴越国国王姓氏,“孙”是吴越国国王正妃的姓氏,而接下来的”周吴正王”四个姓都是开国国王的妻子姓氏。

而现在还有一种百家姓叫新百家姓,新百家姓是按姓氏人口数量,从大到小进行排名,2025年统计,王姓位居第一人口超过一个亿。

四、研究结论

1、百家姓是按当时的政治地位去排名的地位越高就在越前面。

2、新百家姓就是按姓氏人口去排名的,2025年姓王的最多。

2.五年级下册作文姓氏研究报告400字

一、问题的提出

姓氏是一种文化,很值得研究。我自己就姓张,“张”这个姓氏是怎么来的?历有哪些姓“张”的名人?现在“张”姓有多少人?带着一些疑问,我对“张”姓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阅有关的姓氏的书籍,上网浏览,了解“张”姓的来源和“张”姓的历史大名人。

2.阅读报刊,上网浏览,了解“张”姓人口和分布的情况。

3.咨询你身边的人,比如说你的老师、同学、父母、姐姐、哥哥、朋友。

三、调查研究情况和资料整理

精选写报告经验32人觉得有用

写这种报告得有点讲究,不然容易被老师觉得敷衍了事。开头,先说说自己为什么想研究这个姓氏,是听爷爷奶奶讲过家族故事,还是觉得某个姓氏特别有意思?这部分不用太长,两三句话就行。比如,“小时候听奶奶讲过一些关于我们家姓氏的故事,觉得挺有意思的,就想多了解下。”

接着就该具体展开啦。你可以去查资料,看看这个姓氏是怎么来的,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历史背景。记得把找到的信息都记下来,这样写的时候不会忘东忘西。比如,“在网上搜到一些关于‘李’这个姓氏的起源,说是跟古代一个叫李耳的人有关,这让我很惊讶。”

然后,就是找找身边有没有人姓这个姓,问问他们知不知道一些关于自己姓氏的小趣事。要是能找到几个有意思的故事,写进去肯定加分。就像我有个同学,他姓张,他说他们村张姓人家都爱吃面食,这算是个意外收获。

不过写的时候要注意,别光堆砌信息,得用自己的话说出来。有时候照搬书本上的内容,反而显得没诚意。比如“‘李’这个姓氏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商朝。”这种话虽然没错,但听起来就有点干巴巴。

还有,写完别忘了检查一下错别字什么的。有时候一不小心就会写错字,像“历史”写成“吏治”,或者“起源”写成“起因”。虽然不是大事,但会影响整体印象。

最后,给自己的报告起个好名字也很重要。像“李姓的前世今生”这样的标题就不错,既概括了主要内容,又有点吸引力。要是能再配上几张相关的图片,那就更完美啦。

《研究报告作文五年级400字关于姓氏怎么写(精选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报告

最新加入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