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是企业确保生产安全、预防事故发生的基石,它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但不限于:
1. 安全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及员工的安全职责,确保责任到人。
2. 风险评估与管理:定期进行风险评估,识别潜在危险源,制定预防措施。
3. 应急预案: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4. 设备维护保养:规范设备操作与保养,保证其良好运行状态。
5. 培训教育:定期进行安全生产知识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6. 现场管理:规范作业现场秩序,消除安全隐患。
7. 危化品管理:严格执行危化品的存储、运输和使用规定。
8. 安全检查: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并整改问题。
1. 制度制定:由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参考国家法规和行业标准,制定完整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2. 审核与批准:提交管理层审批,确保制度符合企业目标和法规要求。
3. 培训与宣贯:组织全体员工学习制度,理解并遵守相关规定。
4. 实施与监督:执行过程中,管理层和安全管理人员需持续监督,确保制度执行到位。
5. 反馈与改进:收集执行反馈,定期评估制度效果,适时修订完善。
1. 引言 - 制度的目的和依据 - 制度的适用范围
2. 安全责任制 - 管理层职责 - 部门职责 - 员工职责
3. 风险评估与管理 - 风险评估方法 - 风险控制策略 - 风险监控与报告
4. 应急预案 - 应急组织架构 - 应急响应程序 - 应急演练计划
5. 设备维护保养 - 设备操作规程 - 设备定期保养 - 故障报告与处理
6. 培训教育 - 培训内容与频次 - 员工安全考核 - 新入职员工培训
7. 现场管理 - 作业现场规范 - 安全警示标识 - 作业许可制度
8. 危化品管理 - 存储与搬运规定 - 使用操作规程 - 废弃物处理
9. 安全检查 - 检查频率与内容 - 不合格项处理 - 检查记录管理
10. 制度修订与更新 - 制度修订程序 - 制度更新周期 - 制度版本控制
通过以上各项内容,化工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旨在构建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安全管理体系,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活动有序进行,降低事故风险,提升企业整体安全水平。
【第1篇】化工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1. 生产区内十四个不准
⑴ 加强明火管理,防火、防爆区内,不准吸烟。
⑵ 生产区内不准带进小孩。
⑶ 禁火区内,不准无阻火器车辆行驶。
⑷ 上班时间不准睡觉、干私活、离岗和干与生产无关的事情。
⑸ 在班前、班上不准喝酒。
⑹ 不准使用汽油等挥发性强的可燃性溶体擦洗设备,用具和衣物。
⑺ 不按工厂规定穿戴劳动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工作鞋、工作帽等),不准进入工作岗位。
⑻ 安全装置不齐全的设备不准使用。
⑼ 不是自己分管的设备、工具不准动用。
⑽ 检修设备时安全措施不落实,不准开始检修。
⑾ 停机检修后的设备、未经彻底检查,不准启用。
⑿ 不系安全带,不准登高作业。
⒀ 脚手架、跳板不牢,不准登高作业。
⒁ 石棉瓦上不固定好跳板,不准登石棉瓦作业。
2. 操作六严格
⑴ 严格进行交接班。
⑵ 严格进行巡回检查。
⑶ 严格控制工艺指标。
⑷ 严格执行操作要求。
⑸ 严格遵守劳动纪律。
⑹ 严格执行有关安全规定。
【第2篇】化工安全生产变更管理制度
为了规范本公司安全生产的变更管理,消除或减少由于变更而引起的潜在事故隐患,特制定本制度,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生产过程中工艺技术、设备设施及管理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
1、管理职责
1.1、变更申请人负责提出书面变更申请经部门负责人确认;
1.2、分管经理负责归口部门的变更审核;
1.3、总经理负责变更的审批;
1.4、 分管副经理负责对变更情况进行验收。
2、变更分类
2.1、工艺技术变更
2.1.1、生产主要原料变更
2.1.2、 工艺流程和主要生产条件的重大变更
2.1.3、工艺设备的改进和变更
2.1.4、 操作规程的重大变更
2.1.5、 工艺参数的变更
2.1.6、公用工程的水、电、气等的变更
2.2、设备设施变更
2.2.1、 设备设施的更新改造
2.2.2、 安全设施的变更
2.2.3、更换与原设备不同的设备和配件
2.2.4、 设备的材料变更
2.2.5、临时的电气设备变更
2.2.6、监控、测量仪表的变更
2.2.7、设备运行程序软件的变更
2.3、管理变更
2.3.1、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变更
2.3.2、 公司人员的变更
2.3.3、组织机构的重大变更
2.3.4、管理职责的变更
2.3.5、 安全标准化管理的变更等
3、工作程序
3.1、变更申请人提出书面变更申请,说明变更的具体情况及相关依据,并对变更存在的风险情况进行分析,变更申请部门负责人签字认可。
3.2、变更申请部门负责人将变更报告送交分管副经理审核。
3.3、分管副经理审核后报总经理批准。
3.4、变更审批后,变更申请部门组织人员进行变更的实施。
3.5、变更实施前,实施部门要对变更的实际过程进行风险分析,制定相应的措施后,实施变更。
3.6、分管副经理负责对变更的的实施结果进行检查验收。
【第3篇】化工安全生产文件档案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了规范安全生产文件档案的管理,确保文件档案的完整性、合 理性、科学性,使其为今后工作开展提供参考资料和文献,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与安全生产有关的文件档案的管理。
2、职责
2.1、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编程的编制、评审和修订由行政部牵头,生产部主管收集、整理、、编制并拟定文件和制度,公司总经理签字同意生效后可以下发各部门实施和遵守。
文件的使用: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管理文件由行政部统一发放,并做好发放登记工作;技术性文件由生产部门负责发放,并做好发放登记工作;其他部门的专业文件由主管部门负责发放,并做好发放登记工作。
2.2、 各单位负责本单位文件档案的管理, 并负责监督检查和考核。
2.3、 各单位安全员负责本单位文件档案的收集、归档和保管。
3、内容
3.1、 文件资料收集
安全生产文件档案内容如下:安全生产会议记录(含纪要)、安全费用提取使用记录、员工安全教育培训记录、劳动防护用品采购发放记录、危险源管理台帐、安全生产检查记录、授权作业指令单、事故调查处理报告、事故隐患整改记录、安全生产奖惩记录、特种作业人员登记记录、特种设备管理记录、外来施工队伍安全管理记录、安全设备设施管理台账(包括安装、运行、维护等)、有关强制性检测检验报告或记录、新改扩建项目“三同时”、风险评价信息、职业健康检查与监护记录、应急演习信息、技术图纸等。
3.2、 立卷归档
3.2.1、 文件资料应根据其相互联系、保存价值分类立卷,保证档 案的齐全、完整,能反映安全生产主要情况,以便保管和利用。 3.2.2 应根据文件资料的重要性,案时间永久、长期和短期等三 种进行时间整理,分类归档。
3.2.3 、各单位在每年 2 月底前对上年度的文件资料进行归档, 统 一保存。
3.2.4、 各种文件资料按一定特征进行排列和系统化, 应层次分明, 编写页码,填写卷内文件资料目录。
3.2.5、 不同价值,不同性质的文件资料应当区别管理,单独立卷。
3.3、 档案保管
3.3.1、 档案应入柜上架,科学排列,避免暴露和捆扎堆放。
3.3.2、 应采取防潮、防虫措施,防止档案损坏。
3.4、 档案借阅
3.4.1、 文件资料档案借阅, 必须借阅手续, 借阅当案要注意保护, 不得丢失、 损坏、 涂改, 要如期归还, 到期不能归还者, 要说明情况, 并办理续借手续。
3.4.2、 借阅的档案要注意保密,未经许可,不得随意公开、发表 或转借他人。
3.4.3、 归还档案时,由档案管理人员当面查点清楚,并在借阅登记本上注销。
3.5、 档案销毁 对于过期并失去保存价值的文件资料,经单位领导批准,可以定 期销毁,必要时做好销毁记录。
6、 本制度由行政部制定并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4篇】化工安全生产五同时管理制度
1 、 目的与范围
1.1、为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管生产的同时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增强事故的预防和预控能力,避免工伤事故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1.2、本制度规定了安全生产“五同时”(即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工作的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的方法和内容。
1.3、 本制度适用于厂内所有单位。
2、职责
2.1、 行政部是安全生产“五同时”的监督部门,负责制定安全生产“五同时”的管理办法,检查督促相关部门执行安全生产“五同时”的管理规定,考核相关部门执行安全生产“五同时”的情况。
2.2、 生产调度部负责在组织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安全生产“五同时”的管理规定。
2.3、 经营计划部负责在编制计划、目标诊断和年度考核中严格执行安全生产“五同时”的管理规定。
2.4、 各车间负责在本部门生产经营活动中严格执行安全生产“五同时”的管理规定。
3、经营计划中的安全管理
3.1、 企业长远规划中应有安全健康的内容。
3.1.1、长远规划是本企业在一个时期内改革发展、生产经营的总框架。在编制企业长远规划中,应依据企业现状,由行政部制定职业安全健康的目标指标、措施等内容,纳入总体规划中。
3.1.2、规划针对性强,有配套的措施、检查、考核办法,每年应有诊断总结。规划中的目标指标要科学合理,尽可能量化,且有认证分析的支撑材料。
3.2、 企业年度工作计划中应有安全健康的内容。
3.2.1、企业年度工作计划中,应建立完整的安全健康目标、指标考核体系,以及具体的管理措施和安全技术改造措施,确保目标指标的实现。年度工作计划应有规范的文本资料。
3.2.2、年度安全健康目标、指标应由行政部分解到各职能部门、车间,各职能部门、车间也应建立相应的措施和对策,确保计划落在实处。同时,每季度各职能部门、车间应有阶段分析或目标诊断。
3.3、 年度安全健康目标、指标应纳入经济责任考核中,由行政部依据各职能部门、车间目标、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兑现。
4、生产组织中的安全管理
4.1、 企业在组织生产,安排任务中要坚持“安全第一”,在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时,要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
4.2、 生产调度部在组织生产时,应同时考虑安全问题,对作业条件进行安全认证。
4.3、 厂内每周的生产调度会,由行政部分析安全状态,针对生产经营工作,提出安全注意事项和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各车间的生产协调会,由车间主任分析安全状态,针对生产经营工作,提出安全注意事项和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4.4、 凡工艺、材料发生变化,由技术部提出相应措施和对策,行政部组织相关单位进行安全条件认证,经认证合格后,方能组织生产。
4.5、 各科室、车间在本部门组织生产经营活动时,应同时进行安全条件认证,制定安全防范措施,确认无误后方可组织实施。
5、检修工作中安全管理
5.1、 维修部在组织停产检修前应将检修计划报行政部,以便行政部在进行现场检查时有重点的进行抽查。
5.2、 停产检修工作开始前,各责任部门应当召开检修保养工作会,强调安全注意事项,落实检修保养的安全措施。
5.3、所有的检修项目要有安全负责人,负责监督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安全工作。
5.4、 检修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安全规章制度,穿戴好劳保用品,按规定办理“危险作业审批”“停送电审批”“动火审批”“临时用电审批”等手续,悬挂安全警示标志。
5.5、 多人配合检修项目要有一人负责总体指挥,避免因多人指挥配合不当而发生事故。
5.6、 检修保养时,设备的安全装置应当一并进行保养和检修。检修保养时应当采取安全措施(如:必要时可以切断电源、气源等)防止设备误动作。
5.7、 检修保养验收时,安全装置保养、安全整改的完成情况与设备保养检修验收一同进行。
6、考核
对因忽视安全生产,不严格执行安全生产“五同时”规定,按考核规定执行。
11位用户关注
61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