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维护检修工作规程是一套详细的操作指南,旨在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通过预防性维护和及时修复,减少电缆故障的发生,延长电缆使用寿命。规程涵盖了从电缆的日常检查、故障诊断到维修更换的全过程,涉及专业技术和安全规范,旨在指导技术人员按照标准化流程执行工作。
1. 前期准备
- 设备检查:在开始工作前,确保所有工具和设备处于良好状态,包括测试仪器、绝缘工具和安全装备。
- 现场评估:对电缆路径进行实地考察,识别潜在风险,如地面开挖、腐蚀迹象或其他损坏。
2. 日常维护
- 温度监测:定期测量电缆表面和接头的温度,以评估热负荷是否正常。
- 外观检查:检查电缆外皮是否有磨损、裂纹或腐蚀,接头是否紧固无松动。
3. 故障检测
- 电气测试:利用电阻、电压、电流等参数进行电气性能测试,发现异常现象。
- 局部放电检测:通过专用设备检测电缆内部可能存在的局部放电,早期发现潜在问题。
4. 故障处理
- 定位与隔离:确定故障位置,切断电源,隔离故障段。
- 故障修复:根据故障类型,进行修复或更换,确保电缆恢复正常功能。
5. 安全措施
- 个人防护:佩戴必要的安全装备,如绝缘手套、安全帽和防护眼镜。
- 工作许可:在开始工作前,获取必要的工作许可,确保工作区域的安全隔离。
6. 记录与报告
- 工作日志:详细记录每次维护和检修的过程及结果。
- 定期报告:定期向上级汇报电缆状态,提出维护建议和改进措施。
7. 培训与教育
- 技能培训:定期对技术人员进行电缆维护和检修的培训,提升专业技能。
- 安全教育:强调安全规定,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1. 合规性:所有操作必须符合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法规、标准,如《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和《电力安全工作规程》。
2. 有效性:维护检修工作应能有效防止电缆故障,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3. 及时性:故障检测和处理需迅速,避免故障扩大影响系统运行。
4. 安全性:严格遵守安全规程,确保人员和设备安全。
5. 可持续性:制定长期维护计划,考虑电缆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降低运维成本。
电缆维护检修工作规程的实施,不仅需要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更需要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持续的技能培训。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电力系统的高效、安全运行,为社会生活和生产提供可靠的电力保障。
第1篇 电缆维护检修工作规程
1总则
本规程适用于厂区内110kv及以下电缆和控制电缆.
2完好标准
2.1 零部件质量
2.1.1 外护层完好,护套表面无龟裂.架空敷设的电缆,麻护层损坏达40%以上者,应将其全部拨除,并在裸露部分涂上防腐漆。
2.1.2 终端头瓷瓶无破碎,裂纹和放电痕迹.
2.1.3 应接地的部件均应良好接地,接地线的规格应符合要求.
2.1.4 钢结构部件无锈蚀,且固定良好.电缆沟盖板齐全完整.
2.1.5 桥梁结构完整,外观整洁,焊接牢固.
2.1.6 终端头的引出线相色明显,并与电力系统保持一致.
2.1.7 电缆及其中间头,终端头应无漏油渗油现象.
2.2 运行状况
2.2.1 电力电缆在允许带流量下运行时,导体温度应以制造厂家规定为准,若无制造厂家规定,则按下表执行:
绝缘类型 | 电压等级(kv) | 长期允许工作温度(℃) |
交联聚乙烯 | 10及以下 | 90 |
10以上 | 80 | |
聚氯乙烯 | 70 | |
橡皮 | 65 | |
粘性浸渍纸 | 3及以下 | 80 |
6 | 65 | |
10 | 60 | |
2035 | 50 | |
110330 (充油电缆) | 75 | |
不滴流 | 3 (及以下) | 80 |
6 | 70 | |
10 | 70 | |
2035 |
2.2.3 各种试验数据符合规定。
2.2.4 装有接地保护的电缆,其终端头必须与接地的构架绝缘,终端头的接地线必须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后接地.
2.3 技术资料
2.3.1 应有工程竣工图纸,对直埋敷设的电缆应有隐蔽工程纪录。
2.3.2 有完整的检修,试验和故障记录。
2.4设备及其环境
1 室内、电缆沟、隧道的电缆应剥除麻护层。室内电缆表面无积尘,排列整齐美观。
2 电缆附近的化工管道应无跑、冒、滴、漏现象。
3 电缆标志牌齐全。
4 直埋电缆有明显的方位标志或牢固的标桩,路径上访严禁堆放重物和腐蚀性物质。
3设备维护
3.1 设备检查
1 巡检工应每天对变电装置内的电缆进行一次巡回检查,检查内容如下:
a 电缆终端头是否漏油或渗油,电缆头瓷瓶是否破碎或裂纹,接地是否良好。
b 电缆无积尘,终端头无放电痕迹。
c 电缆接线鼻子有无发热现象。
d 装有接地保护的电缆引出线,其终端头与接地的构架是否绝缘良好。
e 运行中的电力电缆负荷是否超过允许值。
2责任车间每月应对电缆进行一次定期检查,并做好纪录,检查内容如下:
a 包括巡回检查项目。
b 电缆标志牌是否完好,电缆温度是否正常。
c 直埋电缆方位标志是否齐全,沿线不应堆置重物。
d 电缆沟的盖板是否完整。
e 电缆桥的桥体与支柱是否受外力牵拉。
f 电缆中间头有无变形或受力,是否漏油或渗油。
3 新投运、检修后或又异常状的电缆应征加检查次数
4检修周期和检修内容
4.1 检修周期
检修类别 | 小修 | 大修 | 临时检修 |
检修周期 | 1~2年 | 根据实验记录和故障情况确定 | 根据需要确定 |
4.2 检修内容
4.2.1 小修
a 重新制作中端头,中间接头
b 局部更换保护管
c 更换电缆固定卡子,亲理标志牌和标桩
d 局部放处理,请稍电缆沟
4.2.2 大修
a 更换部分和全部电缆,电缆支架
b 电缆及支架全部防腐
c 电缆沟盖板更换
4.2.3 临时检修
a 处理发热的中间接头,接线鼻子
b 更换破碎的终端头瓷瓶
c 处理中端头放电
5电缆敷设
1 敷设前的检查
1.1 电缆型号、电压和规格与需要相符
1.2 绝缘良好,1kv及以下电缆用500v兆欧表测量,1kv以上电缆用2500v兆欧表测量
第2篇 新编电缆的维护安全的操作规程
1.本规则适用于一般施工机械的外接电源电缆。
2.用于外敷或随机移动的电缆,必须按原厂设计要求选择,更换其他型号时, 其安全性和可靠性应不低于原设计要求。
3.电缆经处理重新投入运行时,必须进行绝缘测试,证明合格后方可带电。
4.测量额定电压500v以下电缆(包括设备或线路)的绝缘电阻,应采用500v或 1000v兆欧表;测量额定电压500v以上(包括设备或线路)的绝缘电阻,应采用 1000~2500mω表,运行中电缆的绝缘电阻值不作规定。
5.电缆在电源投入处,应悬挂该电缆所接设备名称的标示牌。
6.电缆使用时不得折摺及扭曲。电缆的弯曲半径(橡套电缆)不得小于电缆外径 的10倍。
7.电缆的接线盒每季至少应检查一次。
8.电缆与铁路或道路交叉时,应穿管保护或将电缆架空,保护管应有一定的埋 设深度,其长度应伸出轨道或路面1m以外,电缆架空的高度应保证各种车辆的通 行。施工现场不准将电缆直接埋设地下。电缆相互交叉时,高压电缆应放置在低压 电缆下方。敷设交流单芯电缆时,应避免电缆周围形成闭合磁路。
9.如发现电缆有碰伤、压伤时,必须停电处理。
10.高压电缆带电移设时,应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靴,并有专人统一指挥。
11.电缆从高压线路接入或拆除,当电压为10kv及以下时,人体及其所携带工 具与带电线路的距离,不得小于1m。电缆接入电源时,必须先接地线后接相线; 拆除时,顺序相反。
12.两台设备不得共用一组跌落保险装置。
13.电缆连接时,接头必须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芯线接头的抗拉力不得少于 裸芯线抗拉力的90%,并要保证接触良好,绝缘包扎严密,在水中浸泡24h,能承受 规定的耐压强度。接头处的地线应使用软线,其截面不得小于原地线的截面积。同 一根电缆两端头的相位标志应一致。
14.雨天室外处理电缆故障和接头时,应有防雨措施。更换或处理电缆故障后, 必须进行相序试验,以防电动机和转动机构逆转。
15.电缆沿斜坡或垂直敷设时,上下相邻两个固定点的高差:当没有接头时, 不允许超过20m;当有接头时,不允许超过10m。电缆的固定,应采用柔软、耐腐 朽的绳带绑扎;户外橡套电缆头的喇叭口应朝下放置。
16.高压电缆在交接或经运行2年时,需做直流耐压试验并测量泄漏电流。
第3篇 电缆维护检修规程
1总则
本规程适用于厂区内110kv及以下电缆和控制电缆.
2完好标准
2.1 零部件质量
2.1.1 外护层完好,护套表面无龟裂.架空敷设的电缆,麻护层损坏达40%以上者,应将其全部拨除,并在裸露部分涂上防腐漆。
2.1.2 终端头瓷瓶无破碎,裂纹和放电痕迹.
2.1.3 应接地的部件均应良好接地,接地线的规格应符合要求.
2.1.4 钢结构部件无锈蚀,且固定良好.电缆沟盖板齐全完整.
2.1.5 桥梁结构完整,外观整洁,焊接牢固.
2.1.6 终端头的引出线相色明显,并与电力系统保持一致.
2.1.7 电缆及其中间头,终端头应无漏油渗油现象.
2.2 运行状况
2.2.1 电力电缆在允许带流量下运行时,导体温度应以制造厂家规定为准,若无制造厂家规定,则按下表执行:
绝缘类型 | 电压等级(kv) | 长期允许工作温度(℃) |
交联聚乙烯 | 10及以下 | 90 |
10以上 | 80 | |
聚氯乙烯 | 70 | |
橡皮 | 65 | |
粘性浸渍纸 | 3及以下 | 80 |
6 | 65 | |
10 | 60 | |
20〜35 | 50 | |
110〜330 (充油电缆) | 75 | |
不滴流 | 3 (及以下) | 80 |
6 | 70 | |
10 | 70 | |
20〜35 |
2.2.3 各种试验数据符合规定。
2.2.4 装有接地保护的电缆,其终端头必须与接地的构架绝缘,终端头的接地线必须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后接地.
2.3 技术资料
2.3.1 应有工程竣工图纸,对直埋敷设的电缆应有隐蔽工程纪录。
2.3.2 有完整的检修,试验和故障记录。
2.4 设备及其环境
1 室内、电缆沟、隧道的电缆应剥除麻护层。室内电缆表面无积尘,排列整齐美观。
2 电缆附近的化工管道应无跑、冒、滴、漏现象。
3 电缆标志牌齐全。
4 直埋电缆有明显的方位标志或牢固的标桩,路径上访严禁堆放重物和腐蚀性物质。
3设备维护
3.1 设备检查
1 巡检工应每天对变电装置内的电缆进行一次巡回检查,检查内容如下:
a 电缆终端头是否漏油或渗油,电缆头瓷瓶是否破碎或裂纹,接地是否良好。
b 电缆无积尘,终端头无放电痕迹。
c 电缆接线鼻子有无发热现象。
d 装有接地保护的电缆引出线,其终端头与接地的构架是否绝缘良好。
e 运行中的电力电缆负荷是否超过允许值。
2 责任车间每月应对电缆进行一次定期检查,并做好纪录,检查内容如下:
a 包括巡回检查项目。
b 电缆标志牌是否完好,电缆温度是否正常。
c 直埋电缆方位标志是否齐全,沿线不应堆置重物。
d 电缆沟的盖板是否完整。
e 电缆桥的桥体与支柱是否受外力牵拉。
f 电缆中间头有无变形或受力,是否漏油或渗油。
3 新投运、检修后或又异常状的电缆应征加检查次数
4检修周期和检修内容
4.1 检修周期
检修类别 | 小修 | 大修 | 临时检修 |
检修周期 | 1~2年 | 根据实验记录和故障情况确定 | 根据需要确定 |
4.2 检修内容
4.2.1 小修
a 重新制作中端头,中间接头
b 局部更换保护管
c 更换电缆固定卡子,亲理标志牌和标桩
d 局部放处理,请稍电缆沟
4.2.2 大修
a 更换部分和全部电缆,电缆支架
b 电缆及支架全部防腐
c 电缆沟盖板更换
4.2.3 临时检修
a 处理发热的中间接头,接线鼻子
b 更换破碎的终端头瓷瓶
c 处理中端头放电
5电缆敷设
1 敷设前的检查
1.1 电缆型号、电压和规格与需要相符
1.2 绝缘良好,1kv及以下电缆用500v兆欧表测量,1kv以上电缆用2500v兆欧表测量
91位用户关注
92位用户关注
76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