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安操作规程
注安,即安全生产,是企业运营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一套完善的注安操作规程旨在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预防事故发生,确保企业的生产活动顺利进行。以下是一些核心的注安操作规程:
1. 员工培训:每位新入职员工需接受安全生产培训,了解工作环境的安全风险及应对措施。
2. 现场管理:保持工作场所整洁,消除潜在危险源,如乱堆杂物、未固定设备等。
3. 个人防护:员工应穿戴合适的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鞋等。
4. 应急预案:制定并定期演练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5. 设备维护:定期检查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防止因设备故障引发事故。
6. 危险化学品管理:妥善存储和使用危险化学品,遵守相关法规。
7. 作业许可:进行高风险作业前,需申请作业许可,评估风险并采取预防措施。
8. 安全巡查:定期进行安全巡查,及时发现并纠正不安全行为和状态。
注安操作规程的存在,是为了实现以下几个目标:
1. 提高安全意识:通过规程的执行,让员工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
2. 预防事故:规程能识别并控制风险,防止事故的发生,保护员工的生命安全。
3. 保障生产:减少因安全事故导致的生产中断,确保企业运营稳定。
4. 法规合规:符合国家和行业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避免因违规而面临的法律责任。
5. 提升企业形象:一个重视安全的企业,会赢得员工、客户和社会的信任。
在执行注安操作规程时,务必注意以下几点:
1. 规程的适用性:针对不同的工作环境和任务,可能需要定制相应的安全规程。
2. 实施的持续性:安全不是一时之事,而是需要长期坚持的日常管理。
3. 反馈与改进:定期收集员工反馈,对规程进行修订和完善,使之更加适应实际需求。
4. 责任落实:明确每个环节的责任人,确保规程的执行到位。
5. 惩罚机制:对于违反规程的行为,应有相应的惩罚措施,以示警戒。
6. 安全文化:建立积极的安全文化,使安全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以上就是注安操作规程的主要内容、目的和执行中的注意事项。只有全体员工共同遵守并执行这些规程,才能构建一个安全、高效的工作环境。
第1篇 砌块配料浇注安全操作规程
一、操作人员进入岗位后,首先检查各原料的储备情况及各台设备是否处于正常状态,若有问题及时处理。
二、电脑配料工要严格按配料方案配比干、湿料,与料浆测试岗位取得联系后,将合格稠度的湿料浆称足所要求的数量,放入料浆计量罐内,再将水泥、石灰按顺序累计计量,达到要求数值后放入干料浆计量罐,严格遵循先湿后干的操作规程,将已称好的料按顺序放入浇注罐内。
三、操作人员应察看模具车到位情况,如果模具车不到位,不得提前将已称好的湿料放至搅拌机内进行搅拌,以免影响浇注质量。
四、料浆配毕,电脑配料工示意料浆测试人员,投放铝粉。
五、接到料浆测试人员下完铝粉的铃声后,开启浇注按钮定时浇注,为达到快速放料应及时关闭搅拌机,使料浆达到要求高度。
六、按时做好每模料电子称及每模的发气状况的记录,配料方案若有临时性的变更,正确及时地转达下班,并有记录说明,下班后把汇录交有关人员不得遗失。
七、交班时打扫操作盘及室内卫生,停止浇注后及时清洗贮罐和管道、浇注机;本班配料完毕,随手锁闭操作盘系统,关闭电源、按钮,防止闲人违章操作造成事故。
八、如遇供电部门停电,应提前冲洗浇注机、料浆管道、渣浆泵等设备,防止设备堵塞;同时,要将各用电设备归位到待用状态。
九、电脑配料与料浆测试岗位联系讯号 规定:
一声铃:表示湿料下完; 一声回铃:表示湿料合格,可下干料。
又一声铃:表示干料下完;两声铃:表示可以浇注。
十、无关人员严禁进入电脑操作控制室,严禁随意更改配料数据。
第2篇 铜浇注安全操作规程
1、按照“安全文明生产”制度和要求,穿戴好劳保、防护用品后,方可上岗操作。
2、对生产设备、仪表、仪器进行安全检查:检查焙烧炉及其仪表:检查焙烧炉及温控表是否正常,炉床是否平整、干净。打开炉门,检查气阀使用前是否完全关闭。炉内有无余气。若炉内有余气,必须用风扇排除炉内余气,以防点火发生“打炮”、“爆炸”等事故;在确认一切安全、正常后,敞开炉门,用明火点火、升温,预热炉体。检查电炉、控制柜及仪表。检查“功率开关”是否完全回到“0”位,不得带功率启动电炉。开启增压水泵,检查水压是否正常,通过电缆、感应铜圈是否漏水。检查炉壁、炉领情况,是否需要修补、新作。线路是否完好。开启控制柜电源,检查“电压”、“功率”等仪表是否正常。检查热电偶指示是否正常。
3、按照“设备安全操作规程”,正确操作、使用、保养设备。
4、熔炼工炉前操作,必须戴好平光镜。
5、转包浇注工炉前接铜水、浇注时,必须系好盖脚布、戴好手套和眼镜。
6、生产、熔炼过程中,炉前工要注意熔化情况和炉况,预防“搭桥”和“穿炉”事故发生。
7、炉前接钢水、转包浇注时,要防止发生铜水飞溅、烫伤事故。
8、熔炼、浇注过程中,非岗位生产、操作人员,未经许可,应远离熔炼、浇注高温生产作业区。
9、当班熔炼结束后,炉前工应用石棉板将坩埚炉口盖上,防止坩埚因突然急冷而产生微裂纹、裂缝缺陷。
10、熔炼结束后,通水电缆、电炉铜圈的循环冷却水应保持通水冷却6h以上,以防停水过早引起铜圈受坩埚高温过热作用,而发生变形、氧化锈蚀。
第3篇 铜浇注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按照“安全文明生产”制度和要求,穿戴好劳保、防护用品后,方可上岗操作。
2、对生产设备、仪表、仪器进行安全检查:检查焙烧炉及其仪表:检查焙烧炉及温控表是否正常,炉床是否平整、干净。打开炉门,检查气阀使用前是否完全关闭。炉内有无余气。若炉内有余气,必须用风扇排除炉内余气,以防点火发生“打炮”、“爆炸”等事故;在确认一切安全、正常后,敞开炉门,用明火点火、升温,预热炉体。检查电炉、控制柜及仪表。检查“功率开关”是否完全回到“0”位,不得带功率启动电炉。开启增压水泵,检查水压是否正常,通过电缆、感应铜圈是否漏水。检查炉壁、炉领情况,是否需要修补、新作。线路是否完好。开启控制柜电源,检查“电压”、“功率”等仪表是否正常。检查热电偶指示是否正常。
3、按照“设备安全操作规程”,正确操作、使用、保养设备。
4、熔炼工炉前操作,必须戴好平光镜。
5、转包浇注工炉前接铜水、浇注时,必须系好盖脚布、戴好手套和眼镜。
6、生产、熔炼过程中,炉前工要注意熔化情况和炉况,预防“搭桥”和“穿炉”事故发生。
7、炉前接钢水、转包浇注时,要防止发生铜水飞溅、烫伤事故。
8、熔炼、浇注过程中,非岗位生产、操作人员,未经许可,应远离熔炼、浇注高温生产作业区。
9、当班熔炼结束后,炉前工应用石棉板将坩埚炉口盖上,防止坩埚因突然急冷而产生微裂纹、裂缝缺陷。
10、熔炼结束后,通水电缆、电炉铜圈的循环冷却水应保持通水冷却6h以上,以防停水过早引起铜圈受坩埚高温过热作用,而发生变形、氧化锈蚀。
第4篇 浇注安全操作规程
1、检查浇注摆渡车各传动部件或运动机构是否运行完好灵活,若发现问题及时通知电、钳工,并协助维修。
2、浇注人员在浇注前应首先检查模具情况,若发现模具不严密、运行不灵活应及时通知维修班进行维修。如发现杂质或模具变形,则不能继续投入使用,模具内无杂质、不变形方可进行涂油工作,涂油要少量、均匀,无漏刷现象。
3、检查预养室设施工艺状况(如温度应保持在50℃)是否符合要求,如果达不到工艺要求应及时进行调整。
4、听到配料楼发出预备放浆铃后,将模具安放到位,回铃通知配料楼进行放料浇注。
5、注完成后,将浇注后的模具送入预养室,预养1~2小时(视初凝情况而定)。
6、观察发气及坯体成型情况及时反馈给配料工,以便及时调整配方及有关工艺参数和料浆粘度。同时做好侧模板号、浇注高低、模具内料浆温度、浇注时间等记录。并完整记录浇注发气表,每班不少于4模,下班后上交车间办。
7、若其他因素造成本班不能按时完成生产任务,应在原始记录上注明原因。
8、下班前把工作场地打扫干净。
19位用户关注
60位用户关注
47位用户关注
27位用户关注
25位用户关注
59位用户关注
33位用户关注
51位用户关注
11位用户关注
38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