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本篇共有1888个字,预计阅读时间为5分钟,共有137位用户关注,36人点赞!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构建和谐衡阳为主题,突出素质教育、综合整治、规范管理,为市民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推动我市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文明和谐的发展道路。
二、创建目标
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的奋斗目标。突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着力解决宾馆酒楼、餐饮排档的油烟污染问题,有效治理城区空气、水质、噪声和工业固体废物污染,全面提升环境质量,力争到2008年,环境保护投资指数达2%以上,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0%以上,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90%以上,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80%以上,城市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100%。为构建和谐衡阳,提升城市文明品位,促进我市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外部条件。
三、创建重点
(一)加强宣传教育
1.做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暨《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宣传资料》发放工作,保证全局干部职工人手一册。组织干部职工学习文明知识,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和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政治思想和文明素质。同时,开展法制和安全教育,保证机关正常工作秩序,确保不出现违法违纪现象和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2.组织干部职工观看《雁城文明创建忧思录》电视专题片,对照问题找差距、谈打算、抓整改,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增强参与创建工作的大局意识和责任感。
3.开展“6·5”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为主要内容,普及环保法律法规和城市生态建设、“水、气、声、渣”污染防治知识,受理环境污染投诉和环保咨询。
(二)强化环境整治
加大城市“水、气、声、渣”污染整治力度,突出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油烟、噪声扰民问题,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努力改善人居环境,力争年内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在96%以上,空气质量达到或优于国家二级标准的天数在300天以上,噪声控制区达标。
1.着力整治油烟和噪声污染。由市环保局牵头,分区组织实施,采取“关、停、并、转”措施,解决城区油烟和噪声扰民问题,年内在城市中心区、主要街道和文明小区重点整治100家宾馆酒楼、餐饮排档、烧烤小吃的油烟和噪声污染问题,并督促30家企事业单位完成燃煤锅炉或大灶改烧清洁能源工作任务,对群众投诉的油烟、噪声扰民问题,及时查处,整改到位。
2.完善环保设施建设。协助有关部门和单位抓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弃物无害化处置中心及城西污水处理厂建设,力争年内建成。加强城区市属以上医院环境监督管理,严防环保设施停运,严格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
3.强化饮用水源保护。取缔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的工业企业排污口,关闭二级保护区内的直接排污口;加强幸福河沿途企业污染治理,协助相关部门和单位做好北干渠清淤分流工程建设,加强饮用水水源和供水水质监控;建立健全饮用水水源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和枯水期饮水安全联动预警机制。加强湘江衡阳段沿岸重点工业污染企业的监管力度,枯水期增加对重点企业的排污监测频次,并派出环境监察人员驻守重点排污企业实施监控,对超标排污企业责令停产或限排,严防枯水期水污染物超标,确保饮用水安全。
(三)抓好规范管理
1.坚持全民卫生日制度。每周星期五,由局领导带头,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到市创建办划分的卫生责任区大搞环境卫生。同时,加大机关大院和科室环境卫生检查力度,做到科室工作秩序规范统一,室内物品整洁,摆放整齐,大院管理有序,清洁卫生,环境优美。
2.抓好门店清扫保洁工作。门前卫生实行自包,并每日督促各店主做好清扫保洁工作,严禁店前乱倒垃圾、乱摆摊担、乱停放车辆、乱吊乱堆杂物、乱写乱画和占道经营。
3.建立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坚持用语文明、礼貌待人,严格程序,讲究效率,坚决杜绝“话难听、脸难看、门难进、事难办”的现象,树立机文明形象。
四、创建措施
(一)加强领导。成立领导小组,局长粟益波任组长,班子成员高红星、李朝容、廖素萍、罗建中、蒋宏伟、杨六林、郭石军任副组长,各相关科室队站负责人戴菊生、蒋晶亮、刘煜竑、唐小平、易喜红、杨承书、彭放为成员。局长负责全面工作,分管局领导和相关科室队站按任务分解表组织抓落实。
(二)明确任务。将创建工作任务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内容,量化考核指标,分解落实到科室队站,年终进行考评,严格奖惩(科室队站任务分工详见附件)。
(三)争先创优。加强机关党团组织建设,积极开展“争创先进党支部、文明科室”和“争当文明职工、文明家庭和优秀党员、优秀公务员”活动,将争先创优活动列入我局年度科室队站目标管理考内容,年底进行表彰奖励。同时,充分发挥局工会、共青团、妇委会等群众组织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活跃干部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激发工作热情,增强凝聚力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409个字,预计看完需要4分钟,共有264位用户关注,58人点赞!
为进一步加强基本建设管理,提高工程建设领域风险防控能力,确保“工程优质、资金安全、干部廉洁”。按照省纪委《关于在政府投资工程中全面开展“廉政阳光工程”创建工作的指导意见》(纪发〔2012〕21号),以及《市地方税务局关于在政府投资工程中全面开展“廉政阳光工程”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地税发[2012]58号)要求,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通过开展“廉政阳光工程”创建工作,努力实现“质量安全零事故、廉政投诉零举报”,切实做到工程优质、干部优秀、效益优良,积极构建工程建设领域廉政风险防控体系,促进枝江地税事业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和主要内容
“廉政阳光工程”创建工作的基本目标是:通过创建“廉政阳光工程”,全面完成工程治理的主要任务和阶段性目标的实现,积极探索建立一套权责清晰、程序规范、管理科学、安全文明的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制度机制,构建一个预警及时、监控有力、配套完备、科学有效的符合工程建设实际的廉政风险防控体系,确保权力行使安全、资金运用安全、项目建设安全和干部成长安全。
“廉政阳光工程”主要内容包括:
(一)项目决策方面。项目立项必须符合要求,决策科学民主,公开透明;审批、核准、备案手续齐全,程序到位;严格执行产业政策和土地及环保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二)工程实施方面。严格落实建设项目管理制度,项目建设程序规范,责任明确;严格实行招投标制,招标投标活动公开透明、招标结果公平公正;设计变更规范;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健全、措施到位、监管有力,资料齐全、制度完善,试验检测数据、报告真实准确;合同履行到位,无转包和违法分包等问题;积极推进项目标准化、精细化、规范化和扁平化管理。
(三)资金运用方面。项目资金管理规范,配套资金到位,无挤占、挪用、截留资金等问题;管理制度健全、项目分账核算、成本归集规范,物资采购行为规范。
(四)从业行为方面。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无利用职权违规干预和插手工程建设、招标投标、物资采购或为个人和亲友谋取私利等问题;工作人员无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工程管理人员无行贿、受贿、违反职业道德以及监管不力等问题;施工单位劳动用工规范,管理有序,无拖欠农民工工资等问题。
(五)制度建设方面。认真落实成员联系项目制度、监督检查制度、招标投标制度、公开公示制度、廉政承诺制度、工程质量安全问责制度、追究制度以及与项目建设管理相关的其他制度。
三、方法步骤
创建活动共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发动(即日起――2020年7月底)。在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制定创建工作方案,明确工作措施、目标和相关要求。同时组织全体干部认真学习,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二)自查自纠(2020年8月1日――10月中旬)。在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建设、谁负责”的原则,对年以来责任范围内的所有基建项目,按照“廉政阳光工程”五个方面的主要内容进行全面自查,在自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向领导小组报告,并拟定整改措施,认真整改。
(三)迎接检查(2020年10月20日――2020年底)。在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迎接市局的检查,创建小组办公室要负责整理好迎检资料,确保检查顺利通过。
四、工作要求
(一)强化领导,明确责任。市局成立“廉政阳光工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市局局长×××任组长,其他局领导任副组长,各科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市局监察考评科,负责日常具体工作。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721个字,预计看完需要5分钟,共有140位用户关注,48人点赞!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目标,加快“三清”(即清理粪堆、垃圾堆和柴草堆)、“四改”(改水、改厕、改灶、改圈)工作进度,积极做好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置等污染防治,倡导并推广清洁能源,大力实施绿化造林,不断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为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到年底将全区3个镇全部建设成市级生态镇,80%以上的村庄建设成市级生态村。
二、创建生态村镇数量
结合全区新农村星级管理和生态市、区建设工作计划,初步选择有创建工作基础,且经过努力短期内能达到创建标准的3个镇和54个村,率先启动创建工作。
三、创建内容
(一)生态镇创建
1、完善镇总体建设规划,根据生态镇考核指标,制定生态镇创建工作实施方案。
2、以市生活垃圾填埋场为中心,各镇按“户分类、村收集、镇中转、市处理”的模式处置农村生活垃圾;各镇应配备垃圾中转运输车辆及清运队伍。
3、各镇因地制宜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未将排污管网接入城市统一排污管网的镇,人口在1万人以上,规模较大的镇宜建设生活污水处理厂(站),一般镇可采用人工湿地、生物滤池或稳定塘等生化处理技术处理生活污水。
4、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积极推广清洁能源,加快道路、广场等公共场所的绿化工作,不断提高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5、督促区域内工业企业认真执行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有关规定,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标准。有工业园区的应编制规划环评。
(二)生态村创建
1、“三清”工程
按照村庄建设规划,制订村庄环境综合整治试点实施方案。建立村庄保洁员队伍,制订管理制度,清扫覆盖率达到90%以上。开展以“三清”为主的村庄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合理布局农户粪土、垃圾、柴草集中堆放点,规范畜禽养殖,治理乱搭、乱建,保持村庄干净整洁。
2、改水工程
一是生活饮用水水量不小于40升/人·天,供水保证率不低于90%。二是划定水源保护区,建设并完善水源地环境保护工程建筑物。三是供水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每年定期进行1-2次水质检测。
3、改厕工程工程
一是普及推广沼气式、双瓮漏斗式、三格化粪池式卫生厕所。二是厕所达到“四有四无”,即有墙、有顶、有门窗、有化粪池并加盖;厕所内基本无蝇、无异味、无渗漏、粪便无害化处理。三是农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0%以上。
4、改灶、改圈和沼气建设工程
积极倡导和推行农村清洁能源,把农村沼气建设与改厕、改灶、改圈结合起来,即户用沼气池建设与改圈、改厕和改灶同步设计布局、同步施工,严格按照建设标准,把好质量验收关。
5、生活垃圾处理工程
一是建设村庄垃圾收集站,垃圾收集台按500人一座进行设置,底部水泥硬化,设倒入口和出口,有防雨和臭气外泄设施。二是农户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存放。三是生活垃圾定时收集、定点存放、及时清运,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6、生活污水处理工程
一是建设农村村庄排水管网,排水管覆盖率达到80%。二是城市周边村庄的生活污水纳入城市污水管网,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三是人口比较集中、有条件的村庄宜建设集中式的污水处理设施。一般村庄提倡建设“小涝池”处理生活污水,既可以蓄水、排涝,又可以净化生活污水,直接用于农田灌溉。
7、绿化造林工程
大力推进生态家园建设,抓好“三化一片林”工程,突出乡土树种和经济林,切实搞好村庄绿化美化,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25%(人均15株乔木),农田林网覆盖率达到10%。
责任单位:环保分局、区水利局、爱卫办协助指导,各镇政府负责落实。
四、考核验收
全区此次3镇54村生态创建工作分两批进行,第一批3个镇、27个村年底前完成创建任务,剩余的27个村年底前完成创建任务。创建任务完成后,各镇政府要按照《市级生态乡镇考核验收标准》和《部级生态村创建标准》先行自查,自查结束后申请区环保分局进行检查验收。区环保分局将采取听汇报、查阅资料、现场检查等方式进行实地检查,并汇总考评结果,作为考核奖励依据。工作进展较快的,可不受时间限制,条件成熟的即可提前申请验收。
五、工作要求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开展生态村镇创建工作是创建生态市、生态区的基础条件之一。各镇政府、区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要把此项工作作为当前的一件大事来抓,作为年度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的主要内容,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落实目标责任,确保按期完成生态创建工作任务。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3769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0分钟,共有201位用户关注,49人点赞!
一、指导思想
按照国家建设创新基地的总体要求,坚持政府引导和企业参与相结合、自主创新和开放引进相结合、重点突破和协调发展相结合的原则,以市场为导向、产业为基础、科技为动力、贸易为纽带、企业为主体,健全多层次、多领域、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全方位、多角度,科技、产业、贸易良性互动的发展机制,充分发挥创新基地的先导和示范作用,推动我市铜产业等特色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带动区域经济的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增强企业自主发展能力,提高外贸增长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增长方式实现根本转变,不断提升我市的自主创新能力、产业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进位赶超、跨越发展。
二、主要目标
根据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以建设“世界铜都”为统领,以全面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契机,以建设创新基地为切入点,通过政府引导、上下联动相结合的方式,在年到年三年时间内,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大力支持铜产业发展,营造技术水平先进、产业链完整、自主创新能力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铜产业集群。年实现铜产业销售收入1100亿元,年实现铜产业销售收入1300亿元,年实现铜产业销售收入1500亿元。
积极扩大外贸出口,扶持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出口型企业。年至年,铜及相关产品每年出口在3000万美元以上,创新基地每年完成省下达的年度出口指导目标任务。
三、工作任务
建设创新基地的工作任务主要是鼓励和扶持我市铜产业等特色产业技术创新,培育和壮大产业规模,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优化贸易环境,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科技与产业、贸易的有机结合。具体工作任务如下:
(一)出台创新基地管理实施办法
为加强对创新基地的管理,推动创新基地各项工作的开展,根据省商务厅《关于印发〈江西省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管理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赣商产字〔〕180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出台我市创新基地管理实施办法。(牵头单位:市商务局;完成时间:年7月底以前)
(二)编制创新基地发展规划
成立市创新基地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小组,根据我市创新基地现状和发展要求,按照国家和省有关创新基地建设的政策,借鉴其他先进创新基地的经验和做法,结合我市打造“世界铜都”、建设“三个基地,一个中心”的发展战略,制定出我市创新基地发展规划。(牵头单位:市铜产业办;配合单位:江铜集团、市科技局、市工信委、市商务局;完成时间:年8月底以前)
(三)拟订创新基地企业准入条件和评估考核办法
拟订创新基地企业准入条件和评估考核办法,并根据创新基地企业准入条件,今年内确定首批(50家左右)进入创新基地管理的企业,以后每年原则上按20%的比例递增。对纳入创新基地管理的企业,按照创新基地评估考核办法实行淘汰制。(牵头单位:市工信委;配合单位:江铜集团、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铜产业办;完成时间:年9月底以前)
(四)出台创新基地扶持政策
加大财政、税收、金融对创新基地建设的支持力度,在主体培育、产品研发、公共平台、载体建设、贸易促进、国际合作、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和资金资助,帮助和推动铜产业等特色产业加快发展,并增强创新基地对企业的吸引力及对企业管理指导的有效性。(牵头单位:市财政局;配合单位:江铜集团、市科技局、市工信委、市商务局、市铜产业办;完成时间:年10月底以前)
(五)支持创新基地重点企业发展
确定并培育20家创新基地重点企业,鼓励和帮助重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创立省级和部级自主品牌、驰名商标,并指导企业做好商标注册工作,保护好自主知识产权。同时,提高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产品数量,加快以初级产品为主向以精深加工产品为主的改造升级进程。(牵头单位:市工信委;配合单位:江铜集团、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铜产业办;完成时间:年10月底以前确定20家重点企业,年10月底前各重点企业均有省级或部级品牌、驰名商标)
(六)做好创新基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作
结合我市铜产业等特色产业发展特点,通过自筹和争取上级扶持资金等办法,在年到年三年时间内,建设3-4个公共服务平台并投入运营。到年底,初步形成能适应创新基地产业研发、生产和贸易等需要的公共服务平台体系。
一是建设铜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在铜产业技术信息、产品检测、设计加工、技术研发、项目开发、科技培训、技术交流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技术公共服务。同时,通过建设铜科技孵化器,形成科技创新创业、科技人才集聚与铜产业技术服务为一体的产业孵化中心。(牵头单位:市科技局;配合单位:江铜集团、市工信委、市商务局、市铜产业办;完成时间:年12月底以前完成平台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调试,年3月进入成熟运行阶段)
二是建设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按照建设“数字”的要求,以宽带ip城域网为依托,搭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对接平台。平台以服务于全市支柱产业和重点企业为方向,以建立共享机制为核心,以信息整合、资源共享为主线,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突出区域特色和产业特点,发挥其在区域资源公共信息服务当中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和实用性的作用。(牵头单位:市信息办;配合单位:江铜集团、市商务局、市科技局、市工信委、市铜产业办;完成时间:年8月底以前完成平台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调试,年10月底前进入成熟运行阶段)
三是建设铜冶炼及加工工程技术中心公共服务平台。通过该平台,为铜行业提供研发、中试、熟化、配套等方面的服务,并对铜冶炼及加工关键共性技术进行推广,以此推动创新基地铜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牵头单位:江铜集团;完成时间:年12月底前完成平台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调试,年12月底前进入成熟运行阶段)
四是建设铜产品检测公共服务平台。该平台以铜产品试验检测、认证服务于一体,可承担国家、省对铜等相关产品的抽查检验,铜生产企业委托的检验,生产许可证检验,产品质量认证检验,以及承担检测方面的业务培训、技能鉴定,研究开发新的检验技术和方法等方面的工作。(牵头单位:市质监局;配合单位:江铜集团、市科技局、市铜产业办;完成时间:年12月底以前完成平台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调试,年6月底前进入成熟运行阶段)
(七)提高国际化发展水平
以国际市场为导向,建立开放共赢的发展体系。在外贸出口、国际认证、自主品牌建设和国际合作等方面,达到国家有关部委对创新基地的要求。同时,以加快铜产业集群发展为目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海外人才,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跨国研发和经营活动。(牵头单位:市商务局;配合单位:江铜集团、市工信委、市科技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铜产业办;完成时间:年6月底以前)
(八)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培养创新主体科技创新意识,创造自主创新活动所需要的科研条件,建立较为完善的自主知识产权开发和保护体系。创新基地拥有部级技术中心及相应资格的研发机构不少于5个,研发投入达到或超过相关产品销售总额的3%,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效果显著。同时,拥有专有核心技术、国际专利和国内发明专利,并主持和参与国际国内行业标准。(牵头单位:市科技局;配合单位:江铜集团、市工信委、市质监局、市铜产业办;完成时间:年8月底以前)
(九)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力度
一是建立铜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基地,着力培养和引进一批懂生产经营和资本运作、熟悉国际惯例、具有战略眼光、善于驾驭市场的经营管理人才。二是建立铜产业专家库,在铜产业以及科技、教育等领域,重点培养和引进有发展潜力、创新意识强的高层次人才,建成一支掌握世界铜前沿技术、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专家队伍。三是制定人才培养、引进发展计划和配套政策,大力改善人才生活、工作环境,并鼓励创新基地企业与高校联合定向培养铜产业方面的人才,支持高校、科研机构和创新基地企业联合建立博士后流动工作站。(牵头单位: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配合单位:江铜集团、市科技局、市工信委、市商务局、市铜产业办;完成时间:年9月底以前)
(十)优化贸易发展环境
建立健全贸易促进体系,完善相关配套服务机制,加强有关部门之间的组织协调,简化进出口环节审批,提高便利化服务水平,并加大对出口企业资金的扶持力度。同时,鼓励和支持企业利用现有政策“走出去”,拓展国际市场发展空间。(牵头单位:市商务局;配合单位:江铜集团、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工信委、市质监局、市铜产业办;完成时间:年12月底前贸易发展环境初见成效,年12月底前贸易发展环境成效显著)
四、组织领导
成立市铜产业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协调创新基地建设中的各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市政府分管领导和负责创新基地建设的市级责任领导、江铜集团公司分管领导、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商务局局长、市科技局局长为副组长。市商务局、市科技局、江铜集团公司科技处、市发改委、市工信委、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信息办、市铜产业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市龙岗新区、铜拆解加工区、贵溪市工业园区、余江县工业园区的分管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市商务局分管领导担任,市科技局、市铜产业办分管领导为副主任。市商务局、市科技局、市工信委、市铜产业办各派一名科级干部为办公室工作人员,其他成员单位各派一名科级干部作为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络员,办公室设在市商务局。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874个字,预计看完需要3分钟,共有132位用户关注,55人点赞!
一、文明行业创建目标
结合审计行业特点和审计业务工作,推进三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为加快崛起作出积极贡献,为推动我区审计机关全面建设和审计事业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文明行业创建机构
为加强对我区审计机关文明行业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形成分工负责、上下联动、共同发展的创建工作氛围。成立由局党组成员组成的审计机关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办公室,负责抓好文明创建工作。
三、文明行业创建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创建机制。局机关党组织和班子成员一定要树立强烈的创建意识,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将文明单位创建活动与审计工作、党风廉政建设和构建和谐机关等一起纳入目标责任范围,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可建立精神文明量化考核标准,实行量化考核管理。坚持精神文明“领导抓、抓领导”的原则,建立“一把手”亲自抓创建,班子成员分工协作、一岗双责、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群众全体参与、上下齐抓共管的创建格局。同时,要制定精神文明建设的长远目标和规划,每年提出具体的创建工作计划,充实创建工作内容,改进创建工作方法。要积极改善工作条件,加大硬件设施投入,夯实创建工作基础。
(二)围绕创建主题,深化创建内涵。围绕“人、法、技”建设主题,始终把“建一流班子、带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作为创建工作目标,不断深化创建活动内涵。一是努力建设学习型机关。突出开展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加强以构建和谐机关为核心,以诚实守信为重点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努力培养审计人员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荣辱意识和形象意识。要采取党支部集中学习、观看影视教育片和座谈讲座等多种形式,保证教育活动的效果。二是强化教育培训。要以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审计人才为重点,坚持以骨干带全员、以重点带一般的原则,多层次、多渠道地开展教育培训工作。要引导干部职工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采取领导干部培训、审计业务培训、全员岗位资格培训、审计法规培训、计算机审计培训等多种类型的培训,提高干部职工队伍素质,推动审计管理法制化、机关建设正规化、审计技术方法现代化。三是建章立制,逐步实现规范化管理。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950个字,预计看完需要3分钟,共有169位用户关注,33人点赞!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按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关文件精神,以村卫生室的规范化建设为载体,加强村级卫生组织建设,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村级医疗、预防、保健工作网络,满足农民群众不同层次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从整体上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二、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村卫生室建设的组织、协调、监督和管理,成立东方市年村卫生室建设项目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卫生局,办公室主任由周同志兼任,成员由市卫生局吴同志、林同志、庄同志、符同志、陈同志组成。办公室负责村卫生室建设的日常管理工作。
三、原则内容
(一)建设原则。
1.规范化建制村卫生室要按照《卫生厅关于全省村卫生室建设采用统一图纸设计的通知》的要求建设,本着“合理布局、方便村民、便于管理”进行设置,其诊断室、治疗室、药房必须独立。
2.原则上村卫生室设在村委会所在地,村委会必须无偿提供房屋建设用地,土地面积不得少于300平方米,建成后的村卫生室产权属乡镇卫生院,使用权归乡村医生。
3.市卫生局负责按标准要求组织施工。
(二)项目内容。年新建15个规范化建制村卫生室,每个村卫生室61.47㎡,新建面积922.05㎡,建设经费标准9.6万元/间(其中:省级财政补助4.8万元/间,市级财政配套4.8万元/间)。
四、实施步骤
规范化建制村卫生室建设工作共分为二个阶段:
(一)创建阶段。承建规范化村卫生室任务的乡镇要做好协调工作,落实建设所需土地。选址时严格按照方便群众就医,选择在群众聚集、交通方便的地方,充分发挥村卫生室的服务功能和辐射作用,确保村卫生员能及时就近开展预防保健工作和医疗卫生服务。市住建局要本着合理、实用、规范的设计原则,结合新农村建设规划等要求,负责搞好规范化建制村卫生室的设计,并作出造价预算。卫生、住建、发改等部门要确定承建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规范化建制村卫生室各建设点的施工。承建单位按照建设实施进度和工程设计方案组织施工。市住建、监察等部门负责项目施工中的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等工作。
(二)总结验收阶段。规范化建制村卫生室建设主体工程完工后,市监察、卫生、发改、财政、住建等有关部门进行竣工验收。由承建单位提供竣工验收报告,经工程质量监督部门验收备案。在年12月底前,完成整理资料、归档和拟写工作总结报省卫生厅。
五、保障措施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2296个字,预计看完需要6分钟,共有282位用户关注,53人点赞!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着力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健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强化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为重点,推动我区农村卫生事业全面发展,逐步提高农村居民健康水平。
二、创建目标
通过创建,促进以区级医疗卫生机构为龙头、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进一步规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继续得到巩固完善,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得到普及,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明显提高,农民群众就医条件明显改善,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切实缓解。
农村居民主要健康和卫生指标达到:孕产妇死亡率低于22/10万;婴儿死亡率低于13‰;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低于16‰;一类疫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10%以上的村、镇建成省级卫生村、镇;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65%以上,卫生厕所普及率达75%以上。
在省创建周期(2012-2013年)内,我区创建工作力争在2011年取得实效,提前实现创建目标。
三、创建内容
(一)高度重视农村卫生工作
1.将农村卫生工作纳入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责任制,党委或政府每年专题研究1—2次农村卫生工作,帮助解决农村卫生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将农村卫生所需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逐年增加对农村卫生事业的投入,政府卫生投入占经常性财政支出的比重逐步提高。区政府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负责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监督落实。
(二)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2.合理设置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科学制定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明确医疗机构的数量、规模、布局及建设与配备标准。每个建制镇(办事处)办好一所卫生院,每个行政村设置一所村卫生室。逐步整合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医疗卫生机构,新增卫生资源符合区域卫生规划。
3.加强镇卫生院编制管理,并落实财政补偿政策。认真落实《省编委关于加强镇卫生院机构编制管理的意见》(编发[]26号),严格执行镇卫生院人员编制标准,按每千服务人口1.0~l.4名核定镇卫生院人员编制总量,实行区域内总额控制和“实名制”管理。区政府对镇卫生院按国家规定核定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人员经费及所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按定额定项和购买服务等方式进行补助,积极探索对镇卫生院实行收支两条线等管理方式。
4.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区人民医院基本达到标准化水平,所有建制镇卫生院都达到标准化水平,30%达到省级示范卫生院标准,50%的村卫生室达到示范村卫生室标准。
5.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开展镇卫生院执业(助理)医师全科医学知识和技能培训,到2011年,每个镇卫生院至少有5名全科医生。认真组织实施中西部地区农村卫生入才培训项目,每年安排一定资金用于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创建周期内,镇卫生院继续医学教育覆盖率达到80%以上,临床医疗技术人员均具有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执业资格,乡村医生具备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执业资格的比例逐年提高。
6.制定和落实农村医疗卫生人才吸引政策。在核定的镇卫生院的总编制内,预留10%左右的编制,用于引进医学院校本科以上学历的大学生和专业技术人员到镇卫生院工作。镇卫生院享有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优惠政策。
7.建立城乡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长效机制。建立区直二级医疗机构对口支援镇卫生院制度。
8.推行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从2012年起,全面实行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在行政、人员、业务、财务等方面的一体化规范管理,实现以镇带村,以村促镇,镇村一体,共同发展。
9.转变农村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镇卫生院积极使用适宜技术、适宜设备和基本药物,大力推广中医药,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和低成本服务。建立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上级医院双向转诊制度,开展区、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纵向业务合作。政府举办的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行人员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建立能进能出和激励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以服务质量和服务数量为核心、以岗位责任与绩效为基础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考核激励制度。
(三)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工作
10.加强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和卫生监督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完善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的医疗服务体系的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区级医院和镇卫生院设有公共卫生科,并按要求配置相应公共卫生人员。
11.落实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认真实施重大公共卫生项目,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年版)》要求,落实各项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
12.加强农村卫生监督服务。辖区内食品卫生(饮用水)监督覆盖面以及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等卫生法律法规培训率、体检率均达到100%。未发生重大的食品卫生、学校卫生、公共场所卫生、职业(放射)卫生、采供血、医院内交叉感染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的医疗卫生单位安全责任事故。
13.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将农村环境卫生与环境污染治理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推动卫生城镇、村和文明镇、村建设,不断改善城乡居民生活等方面的卫生环境。
(四)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14.巩固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率不断提高,农村居民参合率稳定在95%以上。
15.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保障水平。全面实现门诊统筹补偿模式,住院费用实际补助率不低于全省同期平均水平,参合农村居民的满意度达到85%以上。
16.建立健全农村居民医疗救助制度。完善贫困群众救助机制,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医疗救助制度的有效衔接,农村特困居民大病医疗救助率达到100%。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3268个字,预计看完需要9分钟,共有121位用户关注,24人点赞!
一、积极推进农村卫生工作
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精神,大力实施农民健康工程,深化农村卫生改革,以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为总抓手,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村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农村卫生工作的整体水平。
(一)重点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
认真贯彻全国和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会议精神,加大力度,加强调研,强化督导考核,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实行分类管理,认真解决试点过程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
1、做好xx年年新农合全覆盖工作。牡丹区、单县、定陶、东明要围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筹资机制、补偿机制、监管机制和费用控制机制进行积极探索,力争有所突破;郓城、曹县、成武、鄄城、巨野五县要做好动员发动,搞好基线调查,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健全各项制度,确保按省要求高标准、高起点顺利启动。对xx年年新增5个省级试点县的方案逐一进行审核,指导试点县完善试点方案。实现xx年前4个试点县参合率达90%以上,新增试点县参合率达80%以上。
2、建立工作激励机制,实行分类管理。完善省级试点县工作情况公示制度,市每月公示1次各县(区)合作医疗运行情况和有关信息,督促各县区按照实施方案规范运行。建立督导考核制度,市进行随机抽查,对工作不力、农民得实惠少、群众意见大的县(区)实行重点跟踪管理。
3、强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管理,严格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根据《山东省定点医疗机构管理暂行规定》要求,制定我市管理意见,建立对定点医疗机构分级认定和动态管理制度。6月底前完成定点医疗机构的申请、验收、公示、签定协议和挂牌工作,对所有定点医疗机构都要建立管理档案。制订《菏泽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药物目录》、《菏泽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诊疗项目目录》、《关于加强乡镇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管理的意见》、各县区制定“100种常用药品最高限价和不少于10种单病种限价规定”报市局备案,采取综合措施,加强对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行为的规范化管理,建立和完善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服务收费和服务行为监管机制,认真总结和推广各县(区)在控制医疗费用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努力降低农民医疗费用。
4、加强合作医疗管理和经办机构建设,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机构筹建工作。督促各县(区)完善经办机构建设,落实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加强人员配备。加强指导力度,及时发现和解决新情况、新问题,召开不同专题的研讨会,强化分类指导和经验交流。充分发挥市新农合专家技术指导组的作用,充实调整成员,举办培训班对经办和管理人员分级分类培训,组织一次全市新农合相关知识考试,认真贯彻鲁政办发[xx]96号文件,严格执行新农合试点工作相关政策和纪律,加强基金监管,保证基金安全,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
5、搞好合作医疗信息系统建设及监测工作。搞好市级新农合网络信息平台的建设和使用工作,6月底前全部实现省级试点县数据资料网上直报。各县(区)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网络,各级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实行网上审核,现场结算,简化就诊、报销程序,方便参保农民,加强新农合信息管理,完善新农合信息统计制度,着手建立新农合监测系统,及时了解试点运行情况,为政策调整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6、开展对新农合试点工作的系统评价。按照省制定的新农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年底组织开展对新农合试点工作评价。指导各县不断总结、完善试点方案,规范运行机制。
7、完善基金补偿方法,确实提高农民抗大病风险的能力。各区县要及时调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意见及相关规定,科学合理的确定补偿范围、补偿标准和补偿方式和确定大额或住院医药费用补助的起付线、封顶线和补助比例,要制定控制医药费用的有效措施,努力提高农民保障水平,使农民能够真正受益,调整方案报卫生局备案,待条件成熟时制定全市统一的报销比例方案,打破现行一县一方案的局面。[1]
【推荐阅读】
到 栏目查看更多内容 >>
8、加大新农合宣传力度,努力树立政府形象。充分利用市电视台、广播电台、报社等新闻媒体,在全市范围内搞好新农合的宣传工作,各县区每月要上报市新闻媒体一个新闻。
㈡深化农村卫生改革,强化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功能
深化以乡镇卫生院为重点的农村卫生改革,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农村卫生管理水平,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村卫生服务能力。
1、研究制定我市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意见,争取市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对乡镇卫生院上划县级管理、农村公共卫生、新型合作医疗、农村卫生体制改革等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2、开展农村卫生管理能力培训。组织实施乡镇卫生院院长管理知识培训,提高乡镇卫生院院长的业务素质、法律意识和管理水平。
3、推进乡镇卫生院内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根据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要求和部署,在全市推广公开选聘乡镇卫生院长的经验和做法,搞活乡镇卫生院内部分配,充实乡镇卫生院的技术力量,增强乡镇卫生院的内部发展活力。
4、加强乡镇卫生院内涵建设,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开展创建标准化乡镇卫生院活动,xx年年选择50个乡镇卫生院搞好创建试点,年底统一验收。
5、充分发挥乡镇卫生院在农村卫生服务网络中心枢纽的作用,加强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的业务管理和指导,搞好为村卫生室的服务,正确处理乡镇卫生院与乡村医生之间的关系,保护乡村医生的合法权益和工作积极性,稳定乡村医生队伍。
6、巩固提高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的成果,筑牢三级农村卫生服务“网底”,努力实现农民小病不出村的目标。开展创建“农民满意村卫生室”活动,xx年创建1000所“农民满意村卫生室”。
7、加强乡村医生从业管理。对各县区执行《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情况进行检查,完善乡村医生执业注册的配套措施,加强对执业证书的管理,xx年年对全市12461名乡村医生都要建立起从业管理档案,为规范管理乡村医生提供基础资料,档案管理内容市局将制定具体管理办法,今年要做好2年一度的乡村医生执业考核注册,提高乡村医生队伍素质。
二、开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试点工作
把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城市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和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突破口,认真贯彻中央、省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一系列文件精神,加大工作力度,明确规划目标,完善政策措施,完善运行机制,抓住当前社区卫生服务的有利政策,搞好我市社区卫生服务的试点,努力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的目标。
1、贯彻中央、省城市社区卫生工作有关文件精神。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和全省有关对发展城市社区卫生工作提出的要求,提出贯彻意见,报请以市政府名义召开全市城市社区卫生工作会议,部署全市社区卫生工作。
2、建立城市社区卫生工作领导协调机制。报请市政府调整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共同做好社区卫生工作。
3、制定并完善城市社区卫生政策措施。以市政府名义制定出台《关于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并研究制定相关的配套文件,为社区卫生工作提供政策支持,不断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根据我市社区建设情况,综合考虑社区人口分布、居民健康需求和卫生资源利用情况,研究制定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菏泽市城区社区卫生设置规划,确定区域性分步骤工作目标。
4、加快建立健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以提高居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为目标,坚持政府主导,举办社区卫生机构。加大城市卫生资源机构调整力度,促进卫生资源向社区流动,推动基层公立医疗机构或国有企事业单位所属医疗机构通过转型和改造成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设试点,构建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
5、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督导、评价、考核机制。制定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建立工作调度督导制度,加强监测与评价。
6、健全信息化网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建立社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 (2)
【推荐阅读】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3223个字,预计看完需要9分钟,共有135位用户关注,51人点赞!
根据会议安排,现在,我就基层卫生工作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回顾过去,总结经验,增强做好基层卫生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20*年,我县的基层卫生工作,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在卫生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市、县基层卫生工作的目标要求,真抓实干,扎实工作,突出重点,克服难点,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初级卫生保健先进县创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我县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领导下,在市卫生局的关心、支持、指导下,在县初保委组成部门的密切配合下,瞄准先进县目标,紧抓重点、主攻难点,求真务实,扎实工作,通过全县上下的不懈努力,顺利通过省级评审,荣获初保先进县称号。
(二)、乡村卫生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
各单位根据本地实际,结合《*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做到不重复,不乱设置,合理整合和配置卫生资源,基本实现了一村(居)一室或联村设室的要求,全县145个行政村(居)共设置村级卫生机构142个。加大村级卫生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各乡镇都能按照标准和要求,因地制宜制订建设改造方案,能改造的改造,能扩建的扩建,尽可能以最小的投入换取最高的效益。所有的村级卫生机构在面积上都能达到6*-120*平方米,室内做到4-7室分开,5*%以上的村级卫生机构达到环境整洁、温馨,为农村居民提供了比较优越的医疗卫生服务环境,得到了居民的欢迎。
(三)、社区卫生服务的转型工作进展顺利。
各单位都能按照卫生局对服务站转型的要求,选择条件好、面积达到要求的卫生室作为转型的对象,自加压力,创造条件,积极开展扩建和兴建工作,在室内的布置上,严格按照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标准,做到流程合理、设备齐全,今年我县累计卫生室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达57个,建站率达4*%。由于工作到位,我县有1*个服务站被市评为优秀社区卫生服务站,另有1*个服务站得到了省扶持,争取省补助资金15万元。
20*年,基层卫生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好成绩,但我们也要看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一是单位领导重视不够;二是基层卫生组织还不健全;三是社区卫生服务层次比较低,全县普遍存在社区卫生服务内涵建设质量不高的等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存在的问题,在2009年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突出重点,狠抓关键,确保全面完成基层卫生工作任务
2009年的基层卫生工作,以巩固初保先进县成果和推进农民健康工程为龙头,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努力开创全县基层卫生工作新局面。
(一)、创建农民健康工程先进县。
抓住政府重视、支持农民健康工程的机遇,积极创建农民健康工程先进县,推动全县农村卫生工作开展。一是积极抓好农民健康工程示范乡镇创建工作。在去年通过市级农民健康工程三个示范乡镇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制度,积累经验,树立典型,推动全县工作开展,今年再完成示范乡镇5—6个,使农民健康工程示范乡镇达到7*%的要求。二是建立督促检查和工作指导机制。适时调研分析创建情况,制订创建计划,贯彻落实各项创建内容和措施,组织工作实施,进一步加大督查力度,做到督查与指导相结合,针对问题,落实整改措施,确保创建工作有序开展。三是着力推进重点工作。针对薄弱环节和工作难点,集中精力,大力推进,保证总体达到农民健康工程先进县标准。
(二)、大力推进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1、紧抓机遇,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要严格按照《*县社区卫生服务设置规划》,加大社区卫生服务的转型力度,进一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覆盖率,年内再转型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要转型7个以上服务站,力争以县为单位服务中心覆盖率达85%以上,以乡镇为单位服务站覆盖率达7*%以上。对此,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紧紧抓住省扶持苏北社区卫生服务建设的机遇,多方筹集资金,加大投入,落实责任,要严格按照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建设标准,逐条逐项落实到位,在服务站建设上,坚持以兴建为主,积极与乡镇村沟通,争取村无偿提供地宅,坚决按照统一图纸,集中采购设备,统一使用标识,高标准、高质量的建设到位,在资金上以卫生院向乡村医生借资为主,再由卫生院出一点,争取政府支持一点,确保资金及时到位,做到产权清晰,流程合理,环境温馨,确保完成目标任务。
2、着力加强内涵建设,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我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覆盖率虽然在不断提高,但是水平较低。因此,加强内涵建设成为首要任务。我们将以乡镇卫生院转型为契机,在四个服务转变上功夫,真正形成防、治、管相结合的“六位一体”的综合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力争1-2个省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得到省扶持。
(1)、加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内涵建设。在不断提高农村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的同时,不断加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内涵建设,要紧紧围绕农民健康工程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强化质量管理,制定社区服务工作规范,做到管理统一,服务统一。加强对慢性非传染病人的管理,健全健康档案,保证慢病病人和6*岁以上人员的建档率达1*%以上,管理随访率达9*%,逐步推行健康档案微机化管理,各乡镇6*岁以上人员微机化建档率达1*%,要积极开展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工作。制定双向转诊的具体办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上级医院签订双向转诊协议,上级医院建立社区转诊病人的绿色通道,方便社区病人转诊;积极推行社区责任医生制度,建立家庭责任医生联系卡,引导责任医生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对转诊病人跟踪服务,既当医生,又当就医参谋,运用经济、行政等手段,从政策引导、方便就医、提供优质服务等多种途径入手,推进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工作的开展。同时要抓好各项资料的收集归档,确保台帐齐全,内容翔实;建立慢病管理和健康教育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农民健康档案的作用,经常性地组织健康进家庭活动,将卫生知识送到每户居民,真正为农村居民提供主动、连续、综合的服务。
(2)、增强队伍素质,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离不开全科专业队伍。一是开展全科医师和全科护士的岗位培训。年内举办1-2期社区卫生服务内涵建设培训班,邀请市级专家来*授课,进一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努力使专业队伍在观念上和服务方式上得到根本性转变。二是建立继续教育制度。要求各乡镇都能选派责任心强、工作踏实的人员进行全科医生培训,力争各单位有8*%的人员都获得全科医师证书。三是严格执行晋升中、高级人员下基层服务制度,不断传播服务知识,提高服务质量。四是加强乡村医生中专学历补偿教育的管理。各乡镇要高度重视补偿教育的目的和意义,切实履行告知义务,确保没有一个乡村医生不知到补偿教育,各乡镇是补偿教育的教学点,要抓紧做好教学场地的准备工作,严格管理,保证教学质量。通过队伍建设,使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服务理念、服务方式发生根本转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为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提供坚实的后劲。
(3)、规范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是推进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的基础和前提,各单位要按照《*县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进一步强化“业务统一管理、人员统一调配、财务统一建帐、药品统一调拨、建设统一标准”的“五统一”制度;加强乡村医生培训考核,采取多层次的培训方式,丰富培训内容,增强培训的实效性。进一步探索乡村医生和村卫生机构规范管理和考核的方法,提高管理的水平和效果;逐步建立健全乡村医生档案,以乡村医生注册的相关资料为基础,统一填写“乡村医生登记表”,收集乡村医生注册申请表,变更表,个人相关身份证明,执业证书等复印件和表彰奖励情况、考核情况,一人一袋,统一编号造册,使乡村医生档案走上规范化管理轨道;规范乡村医生诊疗行为。切实履行《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所赋予的乡村医生职责,依法加强对乡村医生诊疗行为的管理,加大对村级卫生机构的督查力度,强化检查指导,依法查处个体单干、超范围执业和医疗不规范行为,督促其认真履行职责,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诊疗技术规范。
三、加强督查考核,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2392个字,预计看完需要6分钟,共有109位用户关注,40人点赞!
一、基本情况
全县共有乡镇卫生院29家,其中建制乡镇卫生院20家,非建制卫生院9家;村卫生室51所,民营医疗机构*家,有农村卫生技术人员*人,其中乡镇卫技人员*人,责任医生*人;乡镇人员职称:中级13人,占*%;初级职称*人,占*%;无职称*人,占*%。乡镇人员学历:本科*人,占*%;大专*人,占*%;中专*人,占*%,高中及以下学历33人,占*%。*财政投入农村公共卫生经费*万元,乡镇卫生院业务收入1624万元,乡镇卫生院职工人均收入*万元,最低收入*万元。
二、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开展情况
开展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是深化农村卫生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为确保三大类12项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得到有效实施,县政府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为主任的*县农村公共卫生管理委员会,县卫生局制订下发了《*县农村公共卫生基础上实施方案》,今年县疾控中心就三大类12项农村公共卫生工作项目中疾控相关的6.5项在*乡试点,摸索经验后适时启动,全面推广,切实发挥职能作用,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开展的卓有成效。
(一)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基本形成
公共卫生信息网络体系基本建立,对传染病、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按要求及时实行网络直报。*底止,全县共创建了接种门诊27家,其中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15家、合格接种门诊12家,确保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稳步发展
*筹资额为每人52元,按本人*元、省政府配套*元、县政府配套*元、中央配套2元的方案,积极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有效解决了农村群众看病难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困难。规范县乡两级医疗费用结报程序及方案,全年参保农民*人,参保率达*%,受理结报*人次,报出金额*万元,资金运行良好。
(三)农民免费健康体检工作有序开展
为有效保护农民身体健康,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在各乡镇及村两委的积极配合下,认真做好农民健康体检组织发动工作,科学调配卫生资源,农民健康体检有序开展。截止*12月底,全县累计完成第2轮参合农民健康体检人数*人,建立了健康档案,体检率达*%。
(四)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全县20个乡(镇)401个行政村均设置了健康宣传阵地,并通过健康宣传栏、创建健康教育学校等方式普及卫生知识。目前止共创办了规范化农民健康教育学校10所,居民健康教育学校1所。按相同年龄别及文化程度等条件,在*乡分别调查卯山后村及*村两村村民卫生知识知晓率,结果卯山后村村民重点疾病和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为62.4%、*,*村村民重点疾病和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为51.6%、37.4%,两村有明显差别,即创办健康教育学校村庄的农民较未创办健康教育学校村庄的村民知晓率明显高。*乡被评为*省第一批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暨*省农村公共卫生项目健康教育示范乡。玉岩中心卫生院、雅溪中心卫生院被市卫生局评为第二批合格健康教育示范点。
(五)慢病管理重点突出
在开展农村社区健康评估基础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成效显著,如*乡设计“你的健康是我最大的心愿”保健手册推广合作参与的方式提高管理效果,保健手册印有联系电话,内设各类疾病基本防治知识、健康记录及随访日记等。市县卫生局调查结果显示:*乡居民健康状况掌握率达91.2%,对机构满意率91.89%,责任医生满意率93.33%。
(六)人员素质提升工程展现新的亮点
卫生院实行竞聘上岗的原则,积极选拔业务强、素质高的院长加强管理,加快了卫生改革步伐,激活乡镇卫生院整体活力,取得了明显的效益。对其他卫技人员则积极鼓励参加各类培训,以此提高学历层次和素质。为防止卫技人才流失,尽可能留住人才,努力解决卫技人员报酬问题,多数乡镇对社区责任医生实行四保一金制度。
三、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我县农村公共卫生工作虽然取得可喜进步,但由于受经济、文化诸多因素制约,仍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
(一)公共卫生投入明显不足
公共卫生工作是社会福利事业,是各级政府管理公共事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活动经费来源主要依靠政府投入。由于地方经济不发达,导致卫生事业经费总体投入不足。一是投入总量不足及不能及时到位。如取消儿预防接种保偿制度以来,接种一类疫苗专项经费一直未列入财政预算,相应经费由县卫生局划拨,到位经费与实际费用差距较大,满足不了公共卫生工作需求。二是基层人员待遇低,难以支撑卫生网底功能。因体制原因,乡公卫人员和村医报酬普遍较低,造成既要全力投入预防保健等社会福利性工作,又要想办法创收提高福利,两难取舍,加上条件艰苦,难以稳定基层卫生工作队伍和调动卫生工作者的积极性。三是农村健康教育学校创办工作无专项经费。如印发宣传资料、购置健教设备等,据统计每创办一所健康教育学校最少需经费5000元。
(二)基层人员业务素质及技术水平低
据统计,乡卫生技术人员中,无高级职称,中级职称仅13人,大专及以上学历也仅61人,作为基层卫生队伍,直接面对一个非常庞大却比较低端的服务群体,接诊的大多为常见病和多发病,看起来技术含量很低,但要做到花最少的钱治好最简单的病却不是一件易事。要从培养全科医生的角度加强人员素质提升工程。
(三)农村公共卫生形势严峻
我县首次发现了艾滋病hiv抗体阳性者,这是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防治形势十分严峻,给卫生防病工作敲响了警钟。
(四)免疫规划信息亟需完善
按省市卫生工作要求,虽创建了预防接种门诊,但信息化建设仍非常落后,因受经费条件限制,要求年底前全面启动的免疫规划信息化管理系统至今未能启动。
四、对策及建议
(一)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要结合实际,进一步贯彻执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制订具体实施方案。
(二)加大农村公共卫生投入。把农村公共卫生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保证公共卫生事业经费及时足额到位。
(三)稳定基层队伍,并加强队伍建设,定期建立培训制度,加强农村社区卫技人员的全科医学、社区卫生服务知识培训,提高业务素质以适应工作需要。
(四)积极制定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鼓励卫生人才充实到基层队伍,在职称评聘、工资待遇上有所倾斜,切实做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
58位用户关注
67位用户关注
28位用户关注
24位用户关注
59位用户关注
97位用户关注
36位用户关注
29位用户关注
74位用户关注
65位用户关注